濮院镇 :浙江省桐乡市的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3-08-15 17:36

院镇地处长三角平原腹地,沪、杭、苏中间节点位置,区内有320国道、申嘉湖高速公路、嘉湖公路、嘉桐公路、京杭大运河等交通要道。全镇总面积64平方公里,辖5个居民社区、14个行政村,总人口20万人,其中新濮院人15万余人。

濮院气候温和,水网密布,土地肥沃,被誉为“鱼米之乡、百花盛地”,历史上曾以“日出万匹绸”成为“嘉禾一巨镇”,是明清时期江南五大名镇之一。历经88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镇街区至今保存完好,历史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风雅质朴,古韵悠悠。改革开放以来,因毛针织产业发展壮大而获得“中国羊毛衫名镇”、“中国市场名镇”、“中国毛衫第一市”、“中国大型品牌市场”、“全国百佳产业集群”、“中国最具商业影响力专业市场”、“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中国羊毛羊绒服装第一镇”、“中国纺织服装商业20年杰出市场”、“全国百强商品交易市场”和“中国服装品牌孵化基地”等荣誉称号。濮院镇在中国乡镇综合实力500强中列第80位,在中国乡镇投资潜力500强中列第19位。是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国家卫生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科普示范镇等。

2013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9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7:49.7:46.6,农民人均纯收入21286元。

2016年10月14日,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濮院镇被列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018年5月24日,濮院镇入选最美特色小城镇50强。

镇名来历

濮院镇古地名为李墟,又称御儿。隋朝始建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宋朝建炎以前系一草市,习称“幽湖”、“梅泾”、“濮川”。唐和北宋时为秀州永乐乡地。濮院之名,始于南宋,其时属梧桐乡。建炎二年(1128),著作郎濮云翔(濮凤)随赵构南渡,以附马都尉杭州市(今杭州),后迁居幽湖,遂为濮氏世居地。“后居语溪之梧桐乡,谓凤栖梧桐,事有适符。”(清《濮川所闻记》)濮凤六世孙濮斗南拥立赵昀有功,吏部侍郎,赐第称“濮院”,后移作镇名。元朝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濮鉴出资构屋开街,建四大牙行,收积机产,“召民贸易”,“远方商贾旋至”,无羁泊之苦,故又名永乐市。

明宣德(1426~1435)后分隶嘉兴市、秀水、桐乡3县,一镇而三分为嘉界、秀界、桐界。辛亥革命后,镇以市河为界,东北属嘉兴县,称嘉濮镇;西南属桐乡县,称桐濮镇。1950年5月,合并称濮院镇,隶桐乡县。1958年,属濮院公社濮院管理区。1959年6月,恢复县直属镇建制。1965年,改名“卜院”。1989年2月复称“濮院”。1992年6月,撤销濮院乡建制,并入濮院镇。

行政区划

濮院镇辖鸣凤、梅园、咏梅、锦苑、中新5个社区,新河、永越、永乐、新濮、新星、永联、新东、新妙智、新联、新港、红旗漾、油车桥、星旗13个村委会。

2007年,将乌镇镇西浜村划归濮院镇管辖,调整后的濮院镇区域面积64.71平方千米,人口4.6万,下辖14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

2000年,新生镇辖新东、新妙智、新联、新港、红旗漾、油车桥、星旗7个村委会。濮院镇辖新河、永越、永乐、新濮、新星、永联6个村委会。

2001年,撤销新生镇建制,与濮院镇合并。濮院镇辖13村、11居,驻新生路。

2003年11月28日,桐民[2003]125号批准:同意濮院镇撤销鸣凤、大众、有义、西南、南市、南纬、梅园、北市、南杏、中兴、中新11个居民委员会,建立鸣凤、梅园、咏梅、锦苑、中新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鸣凤社区:新濮村北、南埭以西,市河以北,新生公路以东,新濮村濮北组以南。

梅园社区:市河以南,320国道以北,永乐路、庙桥街以东。咏梅社区:永乐路以西,320国道以北(含市场部分),中兴路以东,市河以南。锦苑社区:中兴路以西,王母桥港以东,新濮村大其里以南,320国道以北。中新社区:新生集镇。

面积60.4平方千米,人口4.39万人(2005年)。2006年,辖5个社区、13个行政村:鸣凤、梅园、咏梅、锦苑、中新;新河、永越、永乐、新濮、新星、永联、新东、新妙智、新联、新港、红旗漾、油车桥、星旗。镇政府驻广场路。邮编:314502。

历史文化

自宋以来,濮院丝绸业发展形成江南大镇,镇民读书之风日盛,文化发达,宋元明清四朝共有进士26人,举人86人。民国16年《濮院志》载:“宋为人物之邦,至今士多兴于学,外者亦类,皆鸿生硕彦”。

濮氏好客,各方学者名流,纷纷来镇寓居。元至正十年(1350)的春天濮彦仁父子组织“聚桂文会”,东南名士500人以文赴会,由杨维桢阅卷,评其优劣,录选优秀文卷30稿,出一专集。后世有“自吴毅以下,文皆传世”之说。

明清寓居镇之附近的鲍恂贝琼、程柳庄等结社濮川;清代举办太平文会;嘉庆间岳鸿振、陈世昌等组织冷枫诗社。明初寄寓濮院的名儒宋濂所作《濮川八景》诗,引发了众多名流唱和,推动了镇上的诗词创作。吕坤的《鸳鸯湖棹歌》斟酌旧闻,寓以讽喻,与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媲美并传。清代沈涛的《幽湖百咏》,颂赞了镇境的历史、人文、市井、物产、名胜古迹。乾隆,沈尧咨、陈光裕合编《濮川诗钞》,搜集29位诗人作品计35卷,其中不乏脍炙人口之作。

清代雍正、乾隆以后,书画金石、考古收藏等艺术创作与鉴赏之风,亦在镇上开始盛行。沈履端、徐唏、张弘牧等人,或书画,或金石雕刻,或收藏鉴赏,均有很深造诣。濮院清代画家董,行修学博,善画花卉毛。其仿宋本草虫长卷真迹,经吴昌硕题字,尤为珍品(现存桐乡县博物馆)。名士沈梓写下了大量的太平天国史料,其高祖沈东作《东畲杂记》,祖父沈韦汀以《幽湖百泳》附之,为濮院留下了宝贵的文史资料。

濮院历来重视修志,明清以来有15种之多。据濮院志书记载,历代各家著述有185人380种之多,为镇民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清末民初,各种戏曲如京剧越剧、皮影戏、木偶戏和评话弹词来濮演出,戏曲表演一般在翔云观庙台进行,同时镇上出现多家书场。上世纪20年代,濮院开始放映无声电影。40年代,镇上有了专供演戏的剧场。

濮院明清时办有义塾、义学、翔云书院及提倡女子求学的女学社。民国时有敬业、端本(女校)两所完全小学,13所初级小学以及机织传习所、机业初等学校等职业学校。1947年濮院旅沪绅商发起创办私立梅泾初级中学。建国后改建为桐乡县第三中学。

濮院丝绸

濮院是中国·濮绸的故里。自宋代濮氏迁居本地后,农桑和丝织业不断发展,所产濮绸白净、细滑、柔韧耐洗,系绸中上品,为历代皇室官宦普遍采用,在国内享有盛誉,海外也名闻遐尔,繁荣绵延七百余年。南宋淳熙(公元1174—1189)年间,“轻 素锦,日工月盛,濮院之名,遂达天下”(《 濮川志略》卷一)。

到了明万历年间,改土机为纱绸,制造绝工,濮绸之名更著远近。濮院丝绸业规模不断扩大,演进为“日出万绸”的丝织业专业市镇;及至清康煦、雍正乾隆(1662——1795),丝绸产销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以濮院为核心的蚕桑丝织区域商品经济中心。

浙江通志》记载:“嘉锦之名颇著而实不称,惟濮院生产之纺绸,练丝熟净,组织 工,是以一镇之内坐贾持衡,行商糜至,终岁贸易不下数十万金”,史称“工商巨镇”。当时的濮院镇万家烟火,民多以织绢绸为生,所产濮绸品种繁多,绸有花绸,绢有花绢、官绢、箩筐绢、素绢、帐绢、画绢,绫有花、素、锦,罗有三梭、五梭、花罗、素罗、,纱有花纱、脚踏纱、绉纱等。清代后期又摹仿湖绉,盛产濮绉。

濮绸行销全国,尤以“大富贵”、“小富贵”等花样的濮绸,更受北方人的喜爱竞购。

乡镇名村

一方名村

永越村位于濮院镇南部,依托羊毛衫市场的崛起,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在320国道旁兴建门市部,大力发展羊毛衫产业,村级经济实力迅速壮大。

到1998年底,该村已拥有固定资产2470万元,村经济合作社总收入108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524元。永越村已跨入浙江省农村经济强村、嘉兴市百强村和桐乡市四十强村行列。全村家家户户开通有线电视,组组户户都通上沥青路。村里给每一户都进行了家庭财产保险,65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补贴15元的生活费,幼儿园至初中学生的学杂费也给予补贴。

一方闻人

岳石尘,濮院镇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宋代岳飞二十八世孙,文史学家岳珂之后。著名画家,善绘牡丹、月季、秋菊绿松石等,曾多次在北京、上海市杭州市苏州市长春市吉林省等地举办画展。1993年,《岳石尘花鸟画集》在北京出版,受到书画界同仁的青睐。

历年来,其作品曾多次被选送至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国展出,广为国内外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现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嘉兴国画院院长、君?艺术院顾问、桐乡市文联名誉主席。

一方胜迹

翔云观建于元代,在明清时期被誉为江南三大道观之一。山门巍峨,砖壁高逾数丈,正门上额刻“翔云高眺”4字,为乾隆时(1736~1795)进士窦光鼐所书。两边为马蹄形门框,东额镌“春和”,西额镌“秋爽”。今观内建筑已改原貌,仅存山门,为桐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事记

1982年冬种时,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3年5月,镇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

1990年9月,首届“梅泾文化艺术节”举行;11月,镇人民政府集资建立广播电视站。

1991年10月,开通程控电话,进入国内、国际通信大网。1992年6月,濮院乡并入濮院镇;8月,召开扩镇并乡后的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同月,镇农工商实业总公司成立。1995年10月,举办全国专业市场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全国首届羊毛衫、羊绒衫产品展示会。

1996年12月,被列为全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被评为“东海文化明珠”和省级文化市场管理示范乡镇。

1997年,桐乡至濮院引水工程竣工;被授予省级体育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1998年,被授予省级卫生城镇和省级教育强镇荣誉称号。

个体经济

经济发展

1979年,出现首家由个人集资兴办的羊毛衫厂。此后,羊毛衫个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1985年底已有个体性质的羊毛衫厂81家。1988年,达到359家,并在320国道南侧建起公有民营的羊毛衫门市部80间。

市场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个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到1998年,有羊毛衫个私企业1362家,羊毛衫个私经济已成为濮院镇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综合改革

1996年12月,经省小城镇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濮院镇被列为全省首批41个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1997年3月起,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将建成区内的农民一次性转为城镇户口,基本实现建成区内户籍一体化管理。投融资体制改革、党政机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都深入进行,取得显著的成效。

镇级金库

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浙银发(1998)345号文件批准,嘉兴市首家镇级金库——濮院镇金库于1998年8月1日开始正式运行,具体办理濮院镇中央国库和地方金库业务。金库的设立完善了镇级财政的功能,加快了财政资金的周转速度,增强了镇人民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

濮院市场

该市场总投资1.6亿元,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有摊位5063个。分设羊毛衫交易区10个,毛纱市场、辅料市场、服装城各1个,并建有货运中心、卸货中心,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和羊毛衫流行趋势信息中心之一。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为市场题写“濮院羊毛衫市场”7字。1998年,市场成交额31.5亿元。商品销售至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40多个大中城市,并进入俄罗斯日本中东、东南亚诸国。随着商品辐射面的扩展,去濮院羊毛衫市场观光、购物已成为江浙沪等地旅游的一个重要项目。

相关传说

天下第一绸

“宋锦人传出秀州,清歌无复用缠头;如今花样新翻出,海内争夸濮院绸。”濮绸为什么特别好?这里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濮院地处杭嘉湖平原中心,古代有深的幽湖傍镇而过,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特别适宜蚕桑业发展,加上水质优良,缫成的“土丝”有别于外地,都是上等好丝。盛唐时,一个名叫诸载的人从中原迁到杭州市,带来了中原较为先进的机织技术。这技术传到了当时的濮院镇后,经过当地能工巧匠的进一步改进,“得机杼之巧甲天下”。优质的土丝原料加上先进的织造技术,在工艺上采用与众不同的“双格经”制作,生产出来的濮绸具有质地细密,柔软滑爽,色彩艳丽,牢度特别强等特点。因此,濮绸与当时的杭纺、湖绉、罗锻合称江南四大名绸,不仅远销海内外,而且是历代朝廷的贡绸。

明朝朱棣打着“靖难”旗帜,从北京发兵到南京,夺取了皇位,成为历史上较有作为的永乐皇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为了壮大明声威,巩固国防,又维修了长城,并在山海关区上竖起大旗。山海关上风沙极大,用一般丝绸制作的旗帜几天就被风撕裂。为此守关将军伤透脑筋,就建议永乐皇帝选用贡绸中最好的绸制旗。永乐帝命大臣把十几种贡绸分门别类一一平置在案桌上,用一把刀刃锋利的宝剑在绸布表面水平刮动,以试牢度。其它的绸只刮了一个来回,有的就起了毛,有的裂了缝,唯有濮绸刮了三个来回稍稍起了点毛,朱棣就下令用濮绸制作大旗。

濮绸果然不负众望,制成的大旗不仅能较长久耐风沙袭击,而且艳丽的色彩也经久不变。用濮绸制作的大旗,上书“天下第一关”十分壮观。

濮绸因此声名愈著,被人称“天下第一绸”,广泛用于军事上制作战袍、军帐等。后来的满清皇朝,太平天国义军等,都长期选用濮绸以作军用,至今故宫中还能找到濮绸的制成品。

院的翔云观在明清时是和苏州玄妙观等齐名的江南三大道观之一,观内殿阁重复,建筑精良,规模宏伟,更以多奇石异树珍藏为胜。翔云观原玄明观,始建于五代,至元朝经濮氏家族大规模扩建,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大寺院。观的后院珍藏着江南奇石——翔云石。该石与当时崇福福严寺的绉云石并称江南二大奇石闻名遐尔,玄明观也因此更名为翔云观。该石是在寺观扩建时从太湖采得,经能工巧匠加工后,造型奇特。石高20余尺,耸峭玲珑,石中多洞穴,每逢天将阴雨时洞穴中会喷薄出五色彩云,环绕其石,底部洞穴中有涓涓细流溢出,日子久了在方石周围形成一个小池塘,从云石流出的清泉水,其味清凉甘甜,世人称之为云泉,有治病祛灾之效。相传有一年江南大旱人们易子而食。皇上贴出皇榜,招聘呼风唤雨之人。玄明观张和道长看到干涸已久的翔云石又一次喷出五色云彩,知道不久将有雨来,便斗胆揭了皇榜,搭起祭台,免不了口中念念有词,装神弄鬼一番,果然不久便天降甘霖,旱象顿除,龙颜大喜,即封张和道长为真人,拨款重修玄明观,并赐名为“翔云观”。

观内还有一倒生奇树,树根朝天,树叶从花坛中部伸展出来,十分繁茂。传说人称张半仙的道长张烂头,有一天走路匆忙,被花坛旁的柏树枝挂破了道袍,张烂头一怒之下,将这株柏树连根拔起,倒插在花坛土中,这株柏树竟然大难不死,从花坛砖缝隙衍生出繁茂的枝叶,成了观内又一珍奇之物。

濮院是古丝绸之乡,市镇极其繁荣。在翔云观内建有机神殿,供奉机神并设有机业公会,统领全镇机织及丝绸贸易事务。公会规定,凡产销一匹绸,机户和商行合捐钱二文,用于翔云观的修缮。当时濮院日出万匹绸,捐款甚丰。到了康熙盛世,翔云观内大兴土木三易工匠,历时三年,耗资逾万,建起了盘丝结顶的大戏台及厢楼等配套设施。

观内翔云石曾被列为进贡皇上的花石纲,终因搬运困难而作罢,后在民国时被军阀所掠,在运输途中沉舟于太湖。倒生树在文革时被毁坏。至今只有巍峨的山墙依然伟立,成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之一。

民俗风情

濮院自古风俗淳厚,崇礼重耻。一年之中,有诸多节日,各具旨意。每届除夕,合家团聚,喜辞旧岁;元旦降临,爆竹喧天,欢度新春。或者选择良辰,烧香祀祖,祭天拜地、祈求赐予福泽,俾使商贾获利、五谷丰登;或则同宗共族,邻里好友,相互往来,为婚嫁吉祥作庆贺等,相沿成习。

岁时风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子夜零点开始放爆竹,以迎新年。早晨吃甜汤团,以取团团圆圆、甜甜蜜蜜之意。也有吃长寿面,意在长寿。初二开始,亲友之间互相走访拜年。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古时称上元节。IHD,-}有迎龙灯、赛龙舟等习俗,还有吃汤圆的习俗。新年到元宵为止。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吃撑腰青萝卜撑腰糕(年糕)之习。儿童竞放风筝,里人集资演戏酬神(土地神)以取乐。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妇女采食用野菜花插头上,有人夏不头晕之说。清康熙庚子辛丑间(1720-1721),三月三日有佑圣会,届时糜费千金、舟万计,男女咸集,娱乐一时。

清明节4月5日清明节前一日称清明夜,吃螺狮,将空壳抛在瓦上,名日挑青。清明日吃清明团子,互送亲友。清明前后十天,家家祭祖上坟。

立夏5月6日立夏日,居家老小均吃麻球。据说可避蚊虫叮咬。还有烧野米饭,用砖头、瓦片在露天(最好是在树下,对准鸟窝)搭成灶。以白米加竹笋、新蚕豆、肉等做成。传说食后可不疰夏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棕子,吃雄黄豆。门前悬菖蒲、艾叶。用雄黄在儿童额上写“王”字,穿五毒衣,以驱邪。

六月十九农历六月十九日相传为观音成道日。里人有进香、买鱼虾放生的习俗。

六月七乞巧相传农历七月初七夜有牛朗织女鹊桥相会之说。此夜可以从“天河”观看牛朗织女星相移近,里人以为一乐。旧时也有少女学针线乞巧。在七夕傍晚,将预先做好的一只小绣花鞋,放在茅坑(厕所)边,口中念念有词:“坑缸娘娘独脚仙,教我姑娘好针线。”也有以瓜果悬于庭前,是夜如有蜘蛛绕之谓之“得巧”。还有将凤仙花淘成汁,染指甲,据说七月七染,会“染牢”。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中元节,旧时从十二至十六祭死者亡魂。七月三十农历七月三十日传说是地藏王菩萨诞生。这天傍晚家家户户插香烛于地,谓插蜡烛;以木屑拌油放在瓦上点燃,名日走路香;用砖叠成塔状点香其上,称灯塔;用纸灯放入水面,随其漂流叫放水灯。现少数人在当日仍插烛于地。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月亮圆,人称中秋佳节。是日吃月饼、南瓜、南瓜籽。半夜看月华,旧时东岳庙有赏月会。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民间喜吃赤豆糯米饭,文人喜赏菊饮酒吟诗。

冬至12月12日冬至节前一日称冬至夜,以酒菜、纸锭祭亡灵。冬至日有吃什么补什么之说。

小年夜送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开始扫屋尘、备年货;烧赤豆糯米饭祀灶君,用红纸做的纸轿送灶神;以冬青柏枝绕在麻梗上叫“节节高”;用麦牙糖涂在灶君的“嘴上”,让司命帝君上天为人间说好话。

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俗称年三十。以鸡、鱼、肉、年糕祀神,称请年土地。加热团聚吃春节菜谱。是夜通宵达旦谓守岁。饭后长辈给晚辈小孩压岁钱。此夜任凭果壳丢满地不扫。

传统习俗

南宋以来,濮院镇民间多以蚕桑和织绸绢为生,勤于机杼,故留有关于蚕桑的习惯风俗。

正月祀田柴用长竹一株,将稻柴四面扎缚,竖于田间或空地,又用芦苇盖棚,在棚中祀田祖、蚕花诸神,由巫者唱歌,夜间爆竹、花筒齐放,过后举火送神,以预祝来年田蚕好收成。同时也借此为乐。养蚕这是和丝绸发展密切相关的。腊月十二蚕生日,旧时蚕娘娘(春蚕农妇)常用米粉作茧圆祀灶,叫蚕圆戏。有歌日:“黄金白金鸽卵圆,小锅炊火汤沸然,今年生日粉

蚕大,来岁山头十万颗。”现在灶已不祀,但养蚕期间的一些话语讳忌很讲究。比如笋不叫笋,叫了蚕要“损”,吃姜不叫姜,叫了蚕要“僵”。忌说“茶”字,因“茶”与“蛇”同音(濮院土话)。

酥羊大面”为濮院镇传统饮食,冬春之季各家饭菜馆均有出售。羊肉选用当年生的“花羊”(取其肉质嫩,膻气少,山羊最佳,湖羊较次),宰杀褪毛后(不剥皮),洗净斩成小块,每块四市两左右,叠人大锅内,每锅盛八十块左右,佐PJ,适量酱油白糖绍酒老姜茶大枣(也有放几个青萝卜的),急火烧滚后改用文火,一般焖过半夜,于次日凌晨便皮酥肉烂,香气四溢。面条用镇上制面作坊当天摇制的细水面(粗细似线香),人滚开水大锅里一煮即行捞出(俗称健面),放入盛有羊肉原汤的大碗内,覆上酥羊大肉(喜肥喜瘦可自挑)一块,并随意撒上一些葱、蒜或辣椒末,就可食用。羊肉酥香肥嫩,香味浓郁,面条软润而富有弹性,汤汁稠厚,油光粼粼,色香味俱佳。

古镇茶馆

时濮院镇上的茶馆几乎遍及街巷,每天天未亮,茶馆里就已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了。茶馆是绸镇的新闻和经济信息中心,人们在茶馆里话桑麻,议行情,许多种田、养桑的经验都通过茶馆传播的,做丝绸生意的更把茶馆看成是临市面,谈生意经好地方。濮院的茶馆大多临水面街而筑,这样汲水方便,茶客们进出也方便。古时除了节日和传统庙会,茶馆就是热闹的公共场所,打拳头卖膏药的,推销梨膏糖的,唱小曲儿的都往茶馆跑。

茶店冲开水时,茶客们都要用手指头在茶桌上轻轻叩几下,表示五体投地,多谢的意思,这里有个出典。相传爱新觉罗·弘历来江南微服私访,一次,他从嘉兴市带着贴身太监来到濮院,他见绸乡的茶馆,是镇民集居之地,就走进去喝茶,一可解渴,二可察知民情。为了不暴露皇上身份,随从人员也只得在皇帝旁边就坐,并想出了个用手指头代替跪叩之礼的办法,以表示不冲撞龙体。从此,倒开水敬茶用手指叩桌子的习俗就传了下来。

农村建设

濮院镇14个行政村中,永乐、永越已成为省级示范村,除西浜村外,其余村已争创为整治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个根本目标,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为支撑,以示范村建设和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为切入点,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推动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2007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790元,比上年增长13%。

获得荣誉

濮院镇获得中国羊毛衫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科普示范镇等荣誉。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濮院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0年1月,濮院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2020年4月,获得2020中国特色小城镇品牌传播百强榜第63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