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 :能源短缺或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

更新时间:2023-11-07 22:00

能源危机(能量 Crisis),是指能源供应的短缺或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的状况,存在广泛性、联动性和颠覆性等特点。能源供求严重失衡是能源危机的表现形式,这种失衡达到严重的地步,会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波斯湾产油国决定提高石油价格,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随后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第一次能源危机爆发。1978年,伊朗爆发了推翻巴列维伊朗的革命,导致社会和经济动荡。从1978年底到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了60天的石油出口,导致全球每天缺少500万桶石油,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十分之一。到了1980年秋季,世界石油市场原油价格飙升至每桶34美元,引发了石油危机。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军队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打击。在这段时间里,伊拉克和科威特这两个主要的石油生产国都遭受了严重打击,导致国际原油供应大幅减少。然而,由于国际能源机构迅速启动了应急计划,每天投放250万桶储备原油进入市场,原油价格在一天之内暴跌了超过10美元,第三次能源危机仅持续三个月。2021年10月,随着天然气价格持续飙升,欧洲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但关于这次市场波动是否构成一次能源危机,在业内引发了较大争论。

一方面,能源危机使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无法得到满足,通常会造成经济衰退,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能源危机使消费者对能源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大大降低,从而对经济的发展造成更深的打击。为此,为了预防能源危机,国际社会需要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替代能源;攻关能源核心技术,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以及完善战略石油储备,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历史沿革

第一次能源危机(1973年10月6日-1974年3月18日)

20世纪70年代,美、西欧和日本的能源求不断增加,导致阿拉石油国家在石油市场上大地位的崛起。这也使阿拉伯国家能够利用石油作为一种武器,打击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随后阿拉伯帝国产油国开始利用石油作为一种武器,以迫使美国等国家放弃对以色列的支持,要求其从1967年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中撤出,以恢复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益。

1973年10月16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波斯湾产油国决定提高石油价格,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随后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之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进一步采取措施,每月减产5%,对美国和荷兰实施大规模石油禁运。这些措施导致国际石油供应出现紧缺,西方国家称之为“能源危机”。

1973年10月份之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代表在科威特召开会议决定将石油价格从3美元提高到5.12美元每桶。随着价格的提高,石油供应量减少,市场冲突也随之出现。荷兰鹿特丹的现货市场价格迅速上涨到每桶20美元以上。1973年12月,伊朗将石油销售价格提高到17美元,其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将石油价格提高到每桶11.65美元。

面对全球范围的石油危机,日本和西欧各国纷纷与美国以色列保持距离,使美国陷入内外交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尼克松政府意识到将石油危机与阿以冲突合并解决的必要性,促使亨利·基辛格进行了穿梭外交。基辛格在中东的穿梭外交实现了埃及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的军事脱离接触,也促进了能源危机的解决。1974年3月18日,阿拉伯国家的石油部长在维也纳的会议上决定解除对美国的石油禁运,沙特阿拉伯开始增加产量以满足美国的石油需求,标志着能源危机的结束。

第二次能源危机(1978年10月-1981年3月)

1978年,伊朗爆发了推翻巴列维伊朗的革命,导致社会和经济动荡。这一事件引发了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世界石油供应不足,石油价格急剧上涨。原本每桶13美元的油价迅速飙升到28美元,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

1979年初,伊朗采取了限制石油生产的政策,随后其他阿拉伯产油国也纷纷采取了类似行动,并大幅提高了油价。

从1978年底到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了60天的石油出口,导致全球每天缺少500万桶石油,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十分之一。到了1980年秋季,世界石油市场原油价格飙升至每桶34美元,引发了石油危机。

世界石油市场的供应突然减少,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石油抢购潮,油价急剧上涨。1980年9月20日,伊拉克发动空袭进攻伊朗,两国爆发了持续八年的战争。这导致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全球石油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每天有560万桶的供应缺口出现,打破了当时全球石油市场的脆弱供需关系。

第三次能源危机(1990年8月-1991年3月)

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军队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打击。在这段时间里,伊拉克和科威特这两个主要的石油生产国都遭受了严重打击,导致国际原油供应大幅减少。

1991年1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动用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每天向市场投放112万桶原油。国际能源机构也积极响应,于1991年1月17日启动了一项计划,动用了200万桶战略储备石油,同时要求成员国削减50万桶每天的石油需求量。这一行动的目的是稳定市场,缓解因战争导致的油价波动。

在战争爆发后的最初阶段,国际石油价格出现了普遍上涨。然而,随着战局的明朗化和市场对原油供应的恢复,油价开始迅速下跌。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国际油价从前一天的每桶32美元跌至21.3美元。

为了进一步打击伊拉克并维护国际秩序,美国在1991年1月17日发动了“沙漠风暴”行动。联合国随后对伊拉克实施了石油禁运,导致国际油价从当年的7月开始上涨,从每桶16美元涨到了9月的26美元。

这次石油危机持续了大约三个月,石油价格从每桶14美元飙升到了40美元的高点。然而,由于国际能源机构迅速启动了应急计划,每天投放250万桶储备原油进入市场,原油价格在一天之内暴跌了超过10美元。此外,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一些国家也迅速增加了石油产量,帮助稳定了全球石油市场。

日本电力危机(2012年)

2011年日本发生福岛核事故,严重影响了日本电力供应。为应对危机,政府启动严格的“限电令”并加大节电力度。同时,进口液化天然气缓解能源供应不足。不同于三次石油危机,日本电力危机持续时长只有不到两个月。尽管如此,此次电力危机仍给日本供电情况造成了较大冲击影响。其中,供电缺口最大的是由关西电力公司供电的日本西部地区,经初步计算,该地区2012年8月用电量会超出关西电力供应极限15.7%;九州和北海道电力公司的供应缺口预计分别为3.7%和3.1%。总体而言,日本9大电力公司2012年夏季的供电量预计将比需求低0.3个百分点。 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预测数据称,如果2012年下半年日本的无核状态持续,9大电力公司将继续为进口替代燃料耗费大量资金,初步估算总金额将达2.7万亿日元(约合338亿美元)。

美国加州电力危机(2019年-2020年)

2019年,为避免极端天气引发森林火灾,美国加州电力公司提前在全州县大部分县采取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预防性停电措施。2020年,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电力需求骤增,电力缺口达440万千瓦,加州再次进入“停电时间”。加州高比例新能源系统的不稳定性也助推了电力危机的发生,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受到影响。为缓解危机,加州采取分区轮流停电和号召居民“极度节能”。不过,两次电力危机持续时间仅一个月左右,影响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

天然气危机(2021年)

2021年初,欧洲部分国家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开始出现加速上升趋势,随后煤炭价格也开始上涨,迭创历史新高。2021年10月5日,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荷兰天然气期货价格(TTF)突破116欧元/兆瓦时,比一年前上涨近10倍,德国天然气价格涨幅超过2倍,英国天然气价格涨幅接近3倍,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电价涨幅均超过一倍,部分国家超过5倍。美国印度等国的能源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2021年10月美国煤炭价格比年初上涨4倍,天然气价格10月5日创13年新高。中原地区部分地区2021年9月份出现拉闸限电现象,煤炭价格大幅上涨。

2021年10月,随着天然气价格持续飙升,欧洲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欧盟官员表示,欧盟天然气库存达到近十年来最低水平。同时,英国也不断有能源公司面临破产。欧洲天然气价格在2021年已经飙升了近600%,能源价格飙升导致工业生产减少,也让欧洲居民面临更加高昂的取暖费。2022年年初,2022俄乌冲突爆发,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欧洲强行切断俄罗斯西行天然气管道供应,并对俄罗斯能源方面发起多轮制裁,导致欧洲出现天然气供应危机,国际天然气市场供应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基本信息

概念

能源危机是指能源供应的短缺或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的状况。能源供求严重失衡是能源危机的表现形式。这种失衡达到严重的地步,会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特点

广泛性

能源市场波动涉及地域、领域十分广泛。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煤炭、石油到天然气,从一次能源到二次能源,从居民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从世界经济到国际政治诸多方面均在波及范围之内。以2021年天然气危机为例,该轮能源市场波动涉及地域、领域十分广泛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原地区家,从煤炭、石油到天然气,从一次能源到二次能源,从居民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从世界经济到国际政治诸多方面均在波及范围之内,大量燃煤、燃气发电厂严重亏损,英国等国家出现能源供应商成批破产倒闭的现象。其他如石化行业也遭到连锁冲击,化肥行业大幅减产、停产,价格升至近10年来最高水平。

联动性

能源价格波动,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之间存在明显的联动性,可能是由经济中的某种共同因素导致的,也存在相互的因果关系。以2021年天然气危机为例,煤炭作为最容易替代天然气的能源,随着天然气价格持续飙升,发电厂和供暖公司更多使用煤炭,这导致煤炭的需求量和价格大幅上升。但受疫情、碳减排和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主要煤炭产量增长缓慢,导致煤炭供给不足。2021年10月中旬,全球主要动力煤价格均超过240美元/吨,同比上涨了3倍多,创2008年以来的新高。同时天然气和煤炭价格的飙升也传递至石油市场。若以热值(发热量)为单位计算价格,天然气价格远高于原油。2021年10月,欧洲市场的天然气价格约为3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换算成同等热值当量原油的价格达176美元/桶,为后者的2.2倍。在石油供应本已紧张的情况下,燃料油被作为天然气供暖和发电的替代能源,进一步恶化了石油供应缺口。同时,煤炭的供应短缺和价格大幅上涨也推高了石油需求。

颠覆性

能源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因素,能源领域爆发的危机或大幅调整、震荡,往往会给经济社会领域带来颠覆性影响。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均与能源应用的革命性发展密不可分,两次石油危机重塑了国际能源市场格局,给国际政治带来了巨大变化。以第一次能源危机为例,油气生产国在能源市场波动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供给端调整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危机过后,美国因此重建了能源储备体系,提出了“能源自立计划”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完善了自身战略石油储备,重新评估了其与盟国的关系。第一次能源危机也对在20世纪70年代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为日后的东欧剧变埋下了伏笔。

影响

一方面,能源危机使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无法得到满足,通常会造成经济衰退,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能源危机使消费者对能源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大大降低,从而对经济的发展造成更深的打击。

第一次能源危机

工业生产下降

第一次石油危机对依赖廉价石油的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整个方发达国家在1974-1975年经历了战经济危机中最为严重的阶段。这场危机导致了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缓。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消费者支付的能源价格上升,以及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也带动了石油相关的能源价格上升。

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根据传统的M理论,通常情况下,经济繁荣时通货膨胀可能会上升,而经济衰退时通货膨胀可能会降低。然而,在1974年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下,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情况却加重了,尤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几个工业国在那一年中经历了急剧的通货膨胀。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增强,在决定工资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在失业增加的情况下继续推动通货膨胀上升。通货膨胀预期不仅使新的工资合同确定的工资水平越来越高,还促使投机者大量购买商品和囤积价格上涨的商品,进一步推高商品价格。

第二次能源危机

世界经济衰退

第二次能源危机持续了约两年,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该危机导致了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剧烈上涨,同时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出现下跌。这给各国带来了生产成本上升和资金短缺等问题,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特别是对那些高度依赖石油消费和石油进口的国家来说,冲击尤其巨大,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的衰退。在第二次能源危机期间,美国的GDP增速急剧下降。从1978年的5.5%降至1980年的-0.30%。1981年两伊战争结束后,美国的GDP进一步下降至-1.80%,制造业总产值同比下降了0.23%。然而,由于日本严格控制通胀并且受益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它成功地避免了大规模的冲击。日本的GDP不变价同比由1979年的5.48%降至1980年的2.82%。

国际债务危机

在第二次能源危机的冲击下,国际债务危的苗头逐渐显现。由于世界经济全面衰退,导世界市场萎缩,许多国,尤其是非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积累了大量的债务。石油价格的上涨使得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增加了1000亿美元。同时,美国英国在石油危机的高峰时期实行了货币紧缩政策,大幅度提高利率。美国将利率一度提高到20%,英国也将利率提高到17%,给本就债务负担沉重的发展中国家雪上加霜。从1973年到1982年,这些国家的债务从1300亿美元增加到6120亿美元。这些债务已经占这些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20%-25%。最终,这次石油危机加速了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的爆发。

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在第二次能源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经济全面衰退,伴随着持续的通货膨胀。20世纪70年代末,除了拥有北海石油的英国挪威之外,其他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平均通胀率都超过了5%。例如,1977年美国的通胀率为6%,到了1979年上升到10%,接下来的两年通胀率也一直维持在两位数。经济衰退还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在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全球有3.5亿人失业,占有劳动力人口的11%。美国、比利时丹麦等国有1/8的工人需要依靠失业救济过日子。

第三次能源危机

第三次能源危机爆发的时间较为短暂,影响较小,小于前两次危机,仅短时间影响欧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日本基本不受影响。

2021天然气危机

关于该轮市场波动是否构成一次能源危机,在业内引发了较大争论。支持者认为,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严重偏离市场正轨,造成了强烈的悲观预期,能源体系严重失序,必须动用政府干预才能打破能源供给瓶颈,否则能源市场短期内难以回调,势必造成更大影响,因此构成了一次能源危机。反对者认为,能源价格上涨准确反映了供需矛盾,市场仍在有效运转,是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气候治理、地缘战略世界经济等外部因素在阻碍供给扩张和供应链的健康运行,政府应该从这些领域着手进行调控,过度的直接干预反而会破坏能源市场的运行,能源市场本身没有危机,是整个经济体系在疫情等条件下出现了秩序失调。这种争议给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应对政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在2021年的欧盟秋季峰会上,关于能源价格的辩论呈现出三方对立态势,以德国欧盟委员会为首的阵营认为,此次危机是一种特殊情况,尤其是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除了为家庭和企业提供短期帮助之外,没有采取行动的迫切需要;以西班牙法国为代表的阵营则呼吁进行彻底改革,包括推动电价和天然气价格脱钩,以波兰匈牙利为首的阵营则强烈质疑欧盟气候目标,认为这是能源价格上升的主要推手,并且不符合欧盟成员国实际状况。这种争论,事实上进一步加剧了欧盟内部在气候能源政策上的分裂。

应对策略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替代能源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向能源多元化和可再生可持续的能源方向发展,从而尽可能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能源资源。为此,需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某一单一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努力开发不同的能源品种,推动多元化能源的不断供应。加大对核能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有序替代。

丹麦为例,丹麦计划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供应,并暂时增加北海油田的天然气产量,以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依赖。丹麦能源和气候部长约根森提到,丹麦希望提高在北海现有油田的天然气产量,增幅可高达25%。丹麦政府还制定了大幅提高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计划,并对公司的碳排放实施统一的碳税政策。他们计划在8年内将陆上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产量增加4倍,并将海上风力发电的产量提高到1至4千兆瓦。

攻关能源核心技术,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根据能源行业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律,着重规划能源技术的中长期发展路径,重点关注核心技术攻关和装备替代。全面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相关技术研究和推广,加快推动新能源低碳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发展和融合,实现新能源产业链与传统能源转型发展与清洁能源规模利用之间的平衡和融合,提升能源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推动能源产业的低碳转型发展。进一步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将能源技术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加对能源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积极引导能源科技的自主创新,争取在能源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2023年12月28日,中国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太阳能光伏制氢示范项目成功实现了40万千瓦光伏绿电的并网。该项目通过高效深度耦合太阳能氢能,利用太阳能产生的绿电,将水通过水电解装置分解成氢气氧气。通过探索无污染、零排放的绿电制氢新模式,解决了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并网中存在的电力消纳问题。项目通过在采煤沉陷区建设光伏发电厂,利用80%的光伏绿电进行水电解制氢,剩余20%上网。每年可以生产1万吨绿氢和8.5万吨副产氧气。该制氢厂设备使用了15个电解槽,最大负荷为9万千瓦,可以满足1万吨制氢的需求。

完善战略石油储备,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意义重大。加快完善战略石油储备制度,科学合理布局规划石油储备基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加强能源市场监管。构建多层次储备体系,提高企业义务储备和商业储备比例,提高国家应急能力。加强石油储备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协调好各国石油储备政策,共同应对影响国际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保障全球能源供应链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经历了石油危机后,美国高度重视石油安全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美国提出了“能源自立计划”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大力发展核能替代能源,减少石油在能源市场总的比重;加大对新能源研发的投入,通过页岩气革命,实现了能源独立。

国际政策

国际

瑞典

为了缓解全球能危机对国内消费者的影响,瑞典政府在2022年预算修正案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比利时

2022年3月14日,比利时政府决定采取一系列新措施来应对高能源价格:

2022年6月18日,比利时特选部长级委员会(Kern)同意进一步延长现有的支持不断上涨的能源账单的措施:

美国

2022年8月16日,美国总统约瑟夫·拜登白宫签署《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法案包括未来十年投入约4300亿美元用于气候和清洁能源以及医疗保健领域等内容。法案涉及总金额约7400亿美元,主要包括:约3700亿美元支出用于应对气候变化,600多亿美元支出用于医疗保健领域,3000亿美元用于削减联邦赤字,以及对大企业实行15%的企业最低税率等。

《降低通货膨胀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的目标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引发的国内通货膨胀问题,同时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延长了先进能源项目税收优惠。税收优惠的范围扩大至风能涡轮机叶片的生产或回收、能量储存设备的制造以及可再生或低碳燃料的提炼。根据该延长条款,从事相关关键材料的加工、提炼或回收的设施(根据2020年《能源法案》7002(a)节的定义)有资格申请该税收优惠。税收优惠的基准率为6%,可达到合格投资额的最高30%,该投资额需经美国能源部认证。

中国

202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题为“国际油价超过每桶130美元调控上限后国内成品油价格暂不再上调”的通知。为减轻下游用户和消费者负担,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经国务院同意,当国际油价超过每桶130美元调控上限后,国内成品油价格短期内(不超过两个月)不再上调,后续如国际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调控上限的时间累计超过两个月,将提前明确有关政策措施。同时,为保护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成品油安全稳定供应,由中央财政对炼油企业给予阶段性价格补贴,补贴标准为调价周期内汽、柴油价格应调未调金额,符合条件的炼油企业均可按流程提出申请。

相关事件

雪佛龙CEO指责西方能源政策

在过去20年里,西方国家政府努力开发风能太阳能,为电网的脱碳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化石燃料仍然占发电的很大比例。2022年10月13日,雪佛龙首席执行官Mike Wirth表示过早地从化石燃料过渡到生物能源,已经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后果。能源供应问题已经在欧洲普遍存在,甚至还蔓延到了全球其他地区。西方政府在绿色能源政策上的“加倍下注”,只会导致“更多的波动、更多的不可预测性和更多的混乱”,加剧了全球能源危机。

延长自愿减少15%天然气消费的计划

为应对能源危机,欧盟成员国于2023年3月28日达成协议,决定延长“自愿减少15%天然气消费”的计划一年。根据计划,自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欧盟将在2017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间的平均消费量基础上减少15%的天然气消费。此外,按照相关规定,欧盟成员国将每两个月至少提交一次节能数据报告,以监控和评估节能措施的执行情况。在供应安全受到威胁时,报告频率将被进一步提升。同时,在极端情况下,欧盟理事会保留了强制要求成员国减少天然气消费的权力。另外,部分欧盟成员国还提议暂时禁止俄罗斯白俄罗斯出口商预订装运液化天然气所需的基础设施产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