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史纲 :台湾柏杨所著的书籍

更新时间:2024-09-20 13:35

《中国人史纲》是一本由台湾作家柏杨所著的历史书籍,初版发行于1978年,2008年10月1日山西人民出版社再版。该书以近八十万字的篇幅,讲述了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第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市的整部中国历史,内容涵盖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全书以“世纪”分章,以问题分节,以普遍的公历算法来纪年,将一个世纪分成十个年代来分别表示,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此书的文字舒展漂亮,评论尖锐深刻,章节安排富于创造,给人以明快的感觉。2018年4月,为纪念柏杨逝世十周年,《中国人史纲》推出了青少版。该书是近代以来中国作家著史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编辑推荐

中国人共同的家族史、最好读的中国通史。

柏杨名著《中国人史纲》,代表的是作家写史的一个高度,是平民治史的一个高度。在将历史写得精彩好看又不乏深刻洞见方面,至今无人可以逾越,甚至可以说,连个堪称及格的竞争者都没有。

在体例上,本书有至少以下突出的特点:

洒脱自在、游刃有余的表述。作者常常开门见山又一针见血地进入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和最关键的人物,分析勾勒,寥寥数笔,便使历史中那些老朽的事件和人物神采顿生,也使隐藏在历史积尘下的规则与真相昭然若揭。

每章最后的“东西方世界”一节,别具匠心和视野。宋明之后,尤其是十六世纪开始,西方政治文明突破性地发展起来,科技之光兴起,中西方的发展遂于此分道扬,并终于导致十九世纪以后中原地区社会的不堪收拾。今天的人在扼腕叹息之余,更应该明白到,不仅仅从中国来看中国历史,和不仅仅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多么必要和意义非凡。

本书特有的以世纪分章和以问题分节,不以帝王年号而以普遍的公历算法来纪年,和将一个世纪分成十个年代来分别表示,等等做法,都使得全书脉络清晰,重点主题一目了然,大大地方便了阅读。

富于文采的白话文字,这可从《史纲》里面不多的几处古体诗翻译就可以看出,其用词之妙与精准,绝对可让作者身于一流白话文大师之列。

大量地以表格来代替冗长叙事的方式,既简洁明了,也大大地增加了阅读的愉悦感。

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原地区。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当中国强大如汉朝、唐王朝、清代时,我们固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当中国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十国、宋王朝、明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时,我们仍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惟一的立足点。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国的王朝,所有的国,都是中国的另一种称谓。

——柏杨

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版,不但使我振奋,也更使我期待。

——柏杨

柏杨先生生命之作,最好读的中国通史。

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华族是怎样形成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之路又是如何走过来的?

内容简介

《中国人史纲》不仅是柏杨先生历史学著作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历史通俗写作中的杰出开拓之作、引领之作。在同类书中,至今还没有一个及格的竞争者。

本书完成于监狱之中,以世纪为经,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写到20世纪初;以事件为纬,内容涵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篇幅浩大,文字流畅生动,结构精练紧凑。自面世以来,不断再版,深受欢迎,成为中国人了解中国通史的首选书籍,在青年学子中更几乎人手一册。

柏杨的史观以“人”为中心,自称是平民著史、狱中著史,“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所以取名《中国人史纲》,重点在“人”。柏杨一生经历坎坷,因有大苦难,所以有大愤懑与大悲悯,这种情怀始终激荡在文字里,才使得柏杨作品的魅力不因时间的流逝而稍有减衰。

典藏版制作精美,分上下两册,大16开本。并随书附赠柏杨生平影像VCD。

作者简介

柏杨(1920~2008),人文大师,当代华文世界不朽的阅读图腾,自称是“野生动物”。

据说,出生于1920年。

辉县市西关人。

不知道出生日期,最被认可的生日是3月7日,以纪念1968年被捕入狱的日子。

一生念过很多个学校,但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为上大学数次使用假学历证件,曾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

历史学家唐徳刚有这样一句话:“柏杨的生平,在他呱呱坠地之日始,便构成传统中原地区社会里一宗标准化的形象——他是受‘晚娘’虐待的一个小孤儿。”

1949年,到台湾。1953年,发表平生第一篇文字。1960年,开始以“柏杨”之名写作杂文专栏。

1968年,因“大力水手事件”,被判处死刑,后改判为有期徒刑12年,后又被减为8年。1977年4月1日获释,实际被囚禁9年又26天。影响两岸中国人数十年的人物,人文大师。从1950到2004年,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五年专栏,十年历史学写作,十年人权,有华人处,就流传着柏杨的作品。

作品目录

《中国人史纲》(上)

自序:我期待着不同的声音

出版人语

第1章 历史舞台

一 空中·马上

二 河流·湖泊

三 山脉·山岳

四 沙漠·万里长城

五 城市

六 地理区域

七 演员

第2章 神话时代

一 开天辟地

二 五氏

东西方世界

第3章 传说时代

一 黄帝王朝

二 姬轩辕

三 伊祁放勋与姚重华

东西方世界

第4章 半信史时代

一 纪元前二十三世纪

二 纪元前二十二世纪

三 纪元前二十一世纪

四 纪元前十九世纪

五 纪元前十八世纪

商朝社会形态

七 纪元前十七世纪

八 纪元前十三世纪

九 纪元前十二世纪

周朝封建制度

十一 瓶颈危机

十二 纪元前十一世纪

十三 纪元前十世纪

第5章 信史时代

东西方世界

第6章 纪元前八世纪

一 周政府的东迁

二 春秋时代

三 周郑交战

楚国

五 卫国新台丑闻

东西方世界

第7章 纪元前七世纪

一 封国的吞并与逐君杀君(上)

二 五霸

三 齐国霸权的兴衰

四 晋国长期霸权

五 秦国短期霸权

六 楚王国问鼎事件

东西方世界

第8章 纪元前六世纪

一 封国的吞并与逐君杀君(中)

二 楚王国霸权的隐忧

三 陵之役

四 国际和平会议

伍子胥鞭尸事件

六 鲁国的三桓政治

东西方世界

第9章 纪元前五世纪

一 封国的吞并与逐君杀君(下)

二 中原地区第一个黄金时代——大黄金时代

三 儒家

四 道家墨家法家

五 诸子百家

六 战国时代

七 晋国的分裂

东西方世界

第10章 纪元前四世纪

一 封国的消失与蜕变

吴起与楚王国

三 历史上最大的魔术——秦国变法一

四 合纵对抗与连横和解

五 齐宋两国的侵略战争

六 三位钜子

东西方世界

第11章 纪元前三世纪

一 东方各国互相缠斗

二 崭新的外交政策——远交近攻

吕不韦韩非子

四 六国覆灭

五 辉煌的八十年代

六 嬴政大帝

焚书坑儒

秦朝突然瓦解

九 西楚王国昙花一现

西汉大统一

东西方世界

第12章 纪元前二世纪

一 匈奴汗国崛起沙漠

二 道家思想的实践——黄老政治

七国之乱

四 儒家思想定于一尊

五 对匈奴汗国的反击

六 张骞通西域

七 中原地区疆土的再扩张

八 汉赋

东西方世界

第13章 纪元前一世纪

一 中匈两国的和与战

司马迁路温舒

三 中国疆土的继续扩张

四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五 四匈奴汗国的分裂

六 五外戚政治

东西方世界

第14章 一世纪

一 新王朝与新社会政策

二 二十一年改朝换代混战

东汉建立

四 匈奴汗国的再分裂

班超再通西域

六 羌战

东西方世界

第15章 二世纪

一 西域的丧失

二 羌战的扩大与惨烈

三 外戚政治的重演

四 士大夫及门第的形成

宦官制度

中国第一次宦官时代

七 佛教·道教黄巾

八 三十一年改朝换代混战

东西方世界

第16章 三世纪

一 赤壁战役

三国

三 政制·九品·清谈

四 晋王朝暂时的统一

八王之乱(上)

东西方世界

第17章 四世纪

一 八王之乱(下)

二 大分裂时代开始

三 三国并立

四 五国并立

五 晋帝国局促一隅

六 北中国的大混战

七 前秦帝国的茁壮

八 淝水战役——历史的命运

九 八国并立

十 九国并立

东西方世界

第18章 五世纪

一 十一国并立

二 短命王国相继灭亡

五胡乱华十九国结束

南北朝

五 南宋帝国的暴君

六 南齐帝国的暴君

七 北魏帝国迁都汉化

八 奇异的寄生集团

九 佛道二教的发展

东西方世界

第19章 六世纪

一 南梁帝国的北伐

二 二十年代——北魏遍地抗暴

三 北魏帝国的分裂

萧衍父子引起的南方地区混战

五 北齐北周倏兴倏灭

六 大分裂时代终结。

七突厥汗国崛起沙漠

东西方世界

媒体评论

现在比三十年前更应该读柏杨

雷颐

上世纪八十年代,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在华人世界激起了轩然大波,自然也冲进了国门初启的中国大陆。此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从思想界到普通民众,都在反思这场巨大的浩劫为何会持续十年之久,为何几乎全民陷入那种疯狂之中。人们从反思政治、经济、体制起,进而反思思想和文化因素。由此,形成了80年代的“文化热”,对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国民性都作了严肃认真的思考和严厉激烈的批判。

然而,承担这种文化、传统反思批判重任的,其实大都是学术刚刚起步的中、青年学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代人的学养明显不够,学力确实不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传入大陆,引起强烈反响。他对中国人的“国民性”作了深刻、尖锐的解剖与批判,语言犀利尖刻,但后面却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为支持,稍后引进的他的《中国人史纲》证明了此点。此时台湾海峡两岸暌隔已久,经济、政治、社会制度迥异,文化氛围也非常不同,从日常生活到书面语言,甚至许多词汇已经不同,双方接触之初,均有“隔”的感觉,曾经造成不少误解、笑话。然而,读柏杨的书不仅没有任何阅读障碍、理解困难,没有“隔”的感觉,反而都能感到他的尖锐深刻、痛快淋漓,感到他“说的就是我们”!因此,他的著作才能在大陆一纸风行,洛阳纸贵。这也说明,他对中国文化、中国人国民性的分析超越了政治、经济制度的层次,确实深入到了两岸、甚至世界华人灵魂深入共同的“深层结构”。

“文化酱缸”是柏杨中华文化的著名比喻,人们往往因此将他作为“全盘”“激烈”反传统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的观点并非如此简单。他认为,所谓“文化酱缸”是因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开始沉淀,使水不能流,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因此他对中原地区传统典章制度、文化艺术的许多创造与辉煌都有客观的分析、评价和肯定,认为中国悠久而光辉的文化发展,像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政府罢黜百家,独尊儒家时,开始由灿烂而平静。十二、十三世纪宋王朝理学道学兴起时,开始沉淀;到明代,这河流终于淤塞成为一个酱缸,构成一个最庞大最可哀的时代。也就是说,他认为明代以前中国文化并非“酱缸文化”。他指出,文字狱八股文明朝使中国文化淤塞成为“酱缸”的两个工具。文字狱是外在的威吓,而八股文是内在的引诱,将读书人拖拉进官场,并且做官成为人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读书人进入官场之后,就与民间成为对立状态。人性尊严在封建官场中被严重歪曲,这正是酱缸文化的特征之一。

柏杨先生不是“学院”内的学者,能写出种种洞察人性、洞察历史的巨著,不能不说与他的特殊经历大有关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尚未“解严”时期,他曾受十年无妄之灾,几乎被枪决,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老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曾经说过:同一句话,从未经世事的年轻人口中说出和饱经风霜的老人口中说出,涵义大不一样。那么,对更加丰富万端的人类历史、人性的善恶丑美,不同人、不同经历者的叙事,涵义则更不一样。长期艰难的狱中生活磨炼,使他对历史上各种制度的优劣、政策的得失、社会的兴衰、人心的向背、人性的善恶有着超出常人的洞察力。因此,他的洞见,恰是许多高头讲章式的“学术著作”所缺乏的。

柏杨先生著作刚刚引进大陆的时候,我们的改革开放起步不久,也是我们刚刚“睁眼看世界”的时候,无人不为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方方面面的巨大差距所震惊。柏杨先生的著作,当时是力促我们深深自省的警世之音。近三十年过去,中原地区社会的飞速发展令世人瞠目,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已不是中国能否“崛起”,而是中国如何“崛起”、“崛起”后对世界会有何种影响的问题,“中国的崛起”,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在中国作为“大国崛起”的情况下,一种虚骄之气勃然兴起: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有人说五百年来一直是西方制定世界规则、现在是中国为世界制定规则的时候了,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只有中国文化才能救世界、为万世开太平……这时,其实更应该看一看国民性素质究竟提高了多少,我们的“文化”是否已摆脱“酱缸”。因为一个强壮但骄横自大、没有谦卑精神、缺乏自我反省的人,对人对己,都未见是好事。所以,现在比三十年前更有认真读柏杨的必要。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有《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等。

读者点评

“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原地区。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这是这本书的立足点,也是一个中国人的立足点,不管我们是生活在什么时代,我们始终是炎黄子孙,不管国家兴盛如汉唐,还是衰败如近代,我们中国人的血脉始终流传,不管曾经遇到过多少次灭国绝种的危机,我们都能从废墟中站起来,我们传承5000年的文明,我们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们勤劳勇敢,善良大度,顽强拼搏,忍辱负重,韧性十足,甚至,我们的黑头发,黑眼睛,我们抑扬顿挫的中国话,我们方方正正的中国字,无一不昭示着我们的血脉,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一个中国人。

这本书打线索来讲述中原地区历史,揭示了中国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制度,从大体上来说中规中矩,但是从第二本开始,特别是讲述宋朝开始,就有点有失偏颇,猛烈抨击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而读过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的读者不难发现柏杨显然对司马光存在一种偏见,凡是司马光赞成的他就反对,凡是司马光反对的他就赞成,为历史著书立说的作者一叶障目至此,让人目瞪口呆。到了明朝,就干脆称其为君权极端集中的大黑暗时代,而任何曾经仔细读过明朝历史的读者都会发现,明朝的君主权利并不比其他封建王朝更甚,就连柏杨口诛笔伐的万历,也是因为自己无法达成立常为太子的心愿而与大臣做消极抵抗,而称爱新觉罗氏是最好的王族,其中三分之二的皇帝是明君,三分之一是中庸之材简直是贻笑大方。

此书硬伤不少,但是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历史学家也算差强人意。惟有作者的著书精神令人佩服,那就是无论怎样改朝换代,无论经历过多少崎岖坎坷,无论时代怎样发生巨变,唯一不变的,是我们是中国人,正是这样一种精神上的信念,才是我们历经历史的磨难,至今仍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是这种信念使得我们中国人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

出版记录

1987年12月,中国人史纲(上)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页数: 460,定价18元,ISBN: 9787538700411。

1998年1月,中国人史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页数: 1028,定价59元,装帧: 平装(无盘),ISBN: 9787505707665。

2005年9月,中国人史纲(上中下),同心出版社,页数: 873,定价75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807161219。

2008年10月,中国人史纲(上下),山西人民出版社,页数: 749,定价: 88元,装帧: 平装, ISBN: 9787203062042。

2011年11月,中国人史纲(全两册),副标题: 柏杨逝世三周年纪念版,人民文学出版社,页数: 752,定价: 99.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020086733。

参考资料

中国人史纲.豆瓣读书.2024-02-10

从柏杨的《中国人史纲》谈起.中国作家网.2024-02-10

中国人史纲(上下).豆瓣读书.2024-02-10

中国人史纲(上下).豆瓣读书.2024-02-10

大咖荐读|周郢推荐《中国人史纲》.中华泰山网.2024-02-10

纪念柏杨去世10周年 出版社推出《中国人史纲》青少年版.封面新闻.2024-02-10

中国人史纲.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2024-02-1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