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镇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辖镇

更新时间:2023-09-25 14:17

义和镇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位于山东省北部,河口区西部,辖46个行政村,镇域面积129.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861人(2017年)。

自古以来,义和境域在黄河的冲积下逐渐成陆,清末民初陆续有居民迁入。1931年设沾化区县第六区。1941~1945年为清河军区根据地,许世友、杨国夫等将领曾在此工作。1950年为沾化县八区,1958年成立义和公社,1984年改为义和镇,划归东营市河口区。

义和镇地处黄河三角洲,土壤多盐碱、风沙,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林枣、畜牧为特色主导产业。境内地下有油田分布,是胜利油田产区之一。地方工业有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门类。2014年,义和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68.3万元。2019年10月22日,义和镇被授予“山东省森林乡镇”称号。

历史沿革

唐朝至宋代,今义和境域为海陆相间之地,属利津县县。

爱新觉罗·旻宁十三年(1833年),沾化区渔民在境内定居立村,为境内最早居民。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境内陆地基本淤积发育成熟,陆续有垦户、商人等移民迁入。

清末,今义和镇境域分属武定府沾化县忠利乡和利津县五区永和乡。

民国十八年(1929年),因四面八方来此垦荒的民众义气相投,团结和睦,立村名为义和庄镇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为沾化县第六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第六区改为义和区。

1950年2月,改称沾化区县八区;5月11日,随沾化县归属惠民专区

1957年12月,撤销八区,设立义和镇。

1958年9月,义和镇改为义和人民公社,称跃进九社;11月利津县县并入沾化县,今义和镇境域全部属沾化县。

1960年6月,义和公社划归垦利区县。

1961年9月,义和公社复归沾化县。

1963年2月,撤销义和人民公社,改为义和区。

1968年5月,撤销义和区,恢复义和人民公社。

1983年9月,沾化县将义和公社移交东营市,由利津县代管。

1984年7月,撤销义和人民公社,成立义和镇;9月,河口区正式成立,义和镇属之。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义和镇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城区以西16.5公里处,东与河口街道相接,北与新户镇交界,西与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毗邻,南与利津县盐窝镇相连。镇域东西最大距离9.2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8.5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8°18′49″~118°25′50″,北纬37°47′39″~37°58′20″,总面积130.6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义和镇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平均海拔由内地向沿海平缓下降,自然比降1/10000,海拔一般在5.7米,最高海拔7.8米(义和庄镇南部宝三一村一带),最低海拔3.8米(后夹村一带)。境内地表受黄河尾闾不断改道、冲刷、淤积、层叠影响,形成了典型的黄河三角洲地貌。

气候

义和镇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季(4月8日~5月28日)干旱多风,夏季(5月29日~9月5日)高温多雨,秋季(9月6日~10月30日)天高气爽,冬季(10月31日~次年4月7日)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4℃,1月平均气温-2.4℃,极端最低气温-15.7℃(2008年12月22日);7月平均气温26.6℃,极端最高气温40.1℃(2009年6月25日)。年平均无霜期约230天。年平均降水量535.8毫米,年均蒸发量1979.1毫米,全年平均湿度62%。年平均日照时数2560.1小时,年平均总辐射量128.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压1016.1百帕,冬季平均气压1027.8百帕,夏季平均气压1003.1百帕。年平均风速3.43米/秒,夏季盛行偏南风,秋冬盛行偏北风。

水文

义和镇地处黄河三角洲,境内河渠纵横,库塘密布,境内年均地表径流量约752.26万立方米,其中农业区域地面径流量328.39万立方米。主要排涝河道有沾利河、郭河、王集干沟、六义干沟、六支排等。沾利河境内长19公里,排涝流量6~89立方米/秒,承担全镇70%的排水量;郭河是自然河道,为草桥沟支流,全长18.5公里;王集干沟是自然河道改造而成的引排双用干渠,最大排水能力38.52立方米/秒。义和镇属王庄引黄灌区,灌溉水系呈“二纵一横”形态分布,其中王庄二干渠一分干引水流量10立方米/秒,王庄二干渠二、三分干为5立方米/秒。全镇共有水库86座,其中最大的王集水库面积1.54平方公里,设计水深4米,实际库容560万立方米;有小二型水库12座,实际库容7~18万立方米不等。有村级蓄水坑塘46处。

境内地下水埋深2—5米,主要为咸水,仅在西废黄河部分区段有少量浅层地下淡水。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与地面坡降一致。

土壤

义和镇境内绝大部分土壤由黄河泥沙沉积而成,因地处沿海,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且气候较干旱,土壤盐碱化较重。20世纪50年代前,境内重盐碱地占30%以上,轻度盐碱地占10%。经过几十年土壤改良,土壤盐化程度得以改观。至21世纪初,全镇土壤盐化面积8.63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65.83%;含盐量小于0.1%的非盐化土面积0.65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4.96%,主要分布于大英、东韩至沾利河东侧一带。

境内土体构型以砂质为主,土壤类型有潮土土类、潮土亚类、盐化潮土亚类、盐土土类4种,其中盐化潮土亚类为主要耕作土壤,面积9.16万亩,占总面积的57.21%,主要分布于南起梁家以东,北至义胜、大英一带的沾利河两侧。

植被

义和镇境内自然植被以滨海盐生植被为主,按土壤含盐量分成不同植物群落黄须菜群丛分布于滨海盐土区,以黄须菜为主,伴生多枝柽柳、二色补血草、灰绿碱蓬滨藜等;柳—黄须群丛分布于地面高程1.7~1.9米常受海潮侵袭的滨海滩地中,含盐量1.5%的土壤中的群丛覆盖度约60%;马绊草群丛分布于黄须菜群丛近陆侧、中度盐化盐土和重度盐化潮土区,以马绊草为主,伴生二色补血草、芦根蒙古鸦葱等;一年生禾本科群丛主要分布于黄河新淤地,多生长马尾草、草、曲曲菜、草木樨、野大豆等,植株高0.5~1米,覆盖度75%~90%;白茅—芦苇群丛生长于土壤含盐量0.5%的地带,不耐盐的草甸植物相伴白茅而生,覆盖度90%以上。

义和镇属于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的黄淮海河平原栽培植被区。境内栽植的人工植被中,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低洼盐碱农田中有蓖麻、向日葵、苜蓿属等;造林绿化植被主要有杨属、柳树、刺槐白蜡树等。截至2013年,义和镇森林覆盖率为15%。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义和镇淡水资源较匮乏,可用量约1800万立方米,人均722.89立方米。沾利河每年承接上游客水约150万立方米,自然降水每年可利用量不足200万立方米,农业区域地面径流可利用量114.94万立方米。全镇水库蓄水能力862万立方米,水库坑塘蓄水能力合计1013万立方米,其中王集水库650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117万立方米,坑塘246万立方米。境内生产生活用水皆为引用的黄河,可利用黄饮用约1500万立方米。地下水绝大部分为不可利用的咸水。

土地资源

截至2013年底,义和镇耕地面积8.493万亩,园地面积0.222万亩,林地面积0.214万亩,草地面积0.0033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74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0.64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4.614万亩,其他土地面积3.665万亩。

矿藏资源

石油资源

义和镇位于胜利油田范围内。义和庄油田为裂缝潜山油田,油藏埋深1830~2280米,含油高度115~192米,含油面积7.9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706.6万吨,原油油质含量60.8%。义东油田位于义和镇北部,含油面积10.3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795万吨。义北油田位于义和镇北部,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小断块油田,油藏埋深1858~2697米,含油面积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86万吨。

地热资源

义和镇境内有地热田分布。义和庄镇凸起区地温梯度4~5℃/100米,以寒武—奥陶系裂隙热储为主,热储平均厚度650米,面积158平方公里,平均温度51℃。

煤炭资源

义和镇含煤区分布于义和、太平、新户大王北一带,呈北西向分布,长约23公里,宽6~14公里,煤层埋藏深度1200~1800米左右,由于采煤技术限制,短期不适宜开发利用。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截至2013年,义和镇划分为5个管区,辖46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义和镇总户数8860户,总人口25056人,常住人口21015人,人口密度193.12人/平方公里;出生315人,死亡179人,自然增长率5.43‰。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2549人,女性人口12507人,性别比100.34;18岁以下4633人,18~35岁6213人,35~60岁10680人,60岁以上3930人。

经济

综述

2014年,义和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3亿元,比2013年增长13.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68.3万元,其中比2013年增长16.1%;固定资产投资40.2亿元,比2013年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14259元,比2013年增长11.4%。

第一产业

2001年后,义和镇发展林果、食用菌、蔬菜等特色种养殖,在传统的粮食生产之外,形成了林枣、畜牧两大主导产业,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变。2014年,义和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926亿元。

种植业

义和镇境内种植的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为棉花、花生。由于境内土地盐碱化较重,自然灾害较频繁,作物产量长期低下。20世纪50至70年代,粮食平均亩产维持在40余公斤,总产400余万公斤,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为80:20。七八十年代起,随着水土治理和良种引进,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1995年,义和镇大规模实施农业开发,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增加,粮经比例调整为6:4。2000年粮食平均亩产178公斤,总产1591.4万公斤。进入21世纪后,瓜菜种植开始规模化发展。2013年,义和镇粮经种植比例为3.03:6.98;一年一熟约占30%,一年两熟占50%,两年三熟约占20%。

2014年,义和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53公顷,总产1.95万吨,瓜菜360公顷,总产0.91万吨,棉花3766.7公顷,总产3939.1吨。

畜牧业

20世纪50至70年代,各生产队集体养殖猪、羊、鸡等畜禽。80年代起,畜牧业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向满足城乡消费市场转化。90年代开始规模化养殖。截至2013年末,全镇大牲畜存栏3452头,猪存栏25073头,羊存栏27815只,鸟纲存栏50.15万羽,兔存栏1200只,水貂存栏1600只;肉类产量6208.37吨,产蛋1540.48吨;有特色畜牧养殖小区(大户)14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46处。截至2014年末,全镇大牲畜存栏3991头,猪存栏3.1万头,羊存栏1.87万只,家禽存栏40.5万羽,2014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439万元。

渔业

清末以前,义和境域地处海滨,有渔民从事海上捕捞,后黄河改道淤积,渔业活动逐渐消失。20世纪90年代后境内陆续建成多座水库,淡水养殖兴起,2006年后养殖面积稳定在0.25万亩。2003年起实施5个“上农下渔”开发项目,总面积7800亩。2014年,义和镇实现渔业总产值1.9528亿元。

林果业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义和境内开始营造防护林并栽植苹果树、梨树县等果树。80年代起实行枣粮间作,大面积发展果园。90年代实施了防护林、经济林、农田林网、路林、四旁植树等绿化工程。2001~2002年,义和镇发展冬枣密植园2.25万亩,形成“两片一线”布局;同时发展杂果园1000亩,引进栽植梨、杏、桃、李等7个树种42个品种。2014年,义和镇造林300公顷,林果总产8033.4吨,林业产值1017万元。

土地整理开发

20世纪90年代起,义和镇相继实施了枣粮间作、棉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开发荒碱地等项目,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2001~2008年,义和镇累计实施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个,省级项目1个,市级项目11个,区级项目25个,新增耕地8.76万亩。2004年以“上农下渔”模式实施5个区域7800亩荒碱地开发项目。2011~2013年,义和镇相继实施了郭河片、大牟片、博兴县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博兴片、大英片、义胜片荒碱地开发项目及其他未利用地开发项目。

第二产业

地方工业

20世纪80年代前,义和镇无规模型工业,仅有面粉厂、榨油厂、炼油厂和粮食加工坊等中小型企业。1985年后发展乡镇企业,开办了窑厂、阀门厂、木器加工厂、织布厂、橡胶厂和油毡原材厂等一大批镇办和村办企业。2000年,全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10人,实现产值1.8713亿元,利税1598万元。2003年新建义和镇工业园。2010年义和镇工业园并入富海工业园,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形成了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石油化工、新型化工和物流仓储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逐渐实现由传统乡镇企业向规模化工业的转变。2013年,义和镇共有工业企业2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2014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7.2亿元,比2013年增长16.8%。

石油开采

义和镇是胜利油田河口区原油生产的主战场之一。1961年12月,义和庄镇南3公里处的沾1号井出油。1977年7月,胜利油田河口指挥部(今河口采油厂)站始义和庄会战,1978年1月义和庄油田正式投产,当年开采原油79.67万吨。1990年,河口采油厂在境内大山管区实施超“9000”会战,1991年在七顷、薄家开展“441”会战。截至2013年,义和镇境内共有油气井216口,油管线2.1万米,水管线1.2万米,气管线0.8万米;驻义和镇的石油系统单位有渤海钻井一公司、渤海钻井二公司、河口采油厂、油建、物探公司、石油开发中心等。

第三产业

商业贸易

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改革开放和油田开发等原因,义和镇商业贸易得到发展。截至2013年,义和镇有集市2处,其中义和集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农历三、八日逢集;薄家集立集于2000年9月,农历一、六日逢集,有摊位300余个;全镇有个体工商户675家,其中超市2家,商店149家,餐饮业户73家,机动车维修装饰业户42家,建材销售23家。2014年,义和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比2013年增长12.2%。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

1942年,义和庄镇成立战时邮政局。1944年,战时邮政局移至富国,义和设立邮政所。1985年,义和邮政所改为义和邮政支局。2013年,义和邮政支局有专递渠道3条,邮路49公里,年收寄函件近20万件。

2010年,义和镇开始发展仓储物流业,重点引进油品和普货仓储物流项目落户富海工业园。截至2013年,全镇有运输企业4家。

金融保险

河口农村商业银行义和支行是境内唯一一家金融机构,其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惠民专区沾化区义和农村信用社,2007年改为河口农村合作银行义和支行,2012年改制为河口农村商业银行义和支行。截至2013年末,河口农商行义和支行存款余额2.794亿元,贷款余额3.026亿元。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口支公司义和营销服务部成立于2007年,是境内唯一一家商业保险机构。2013年,人保财险义和营销部政策性农险收保费333万元,出险后公司赔付504万元。

旅游业

2012年,义和镇规划建设“一轴、五点、五景、十二园”的西废黄河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将现代农业、田园景观、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休闲娱乐融为一体。同时挖掘利用本土文化,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截至2015年,义和镇建成义和庄惨案遗址、官灶城遗址、王集兵工厂遗址等5处红色文化旅游基地,颐和文化广场、百年义和历史展馆等3处传统文化旅游基地,义和农庄、申丰庄园、锦绣农庄等12处绿色生态旅游基地。

交通

312省道(孤东—滨城区)自东向西横穿全境,境内长9.32公里,为二级公路标准;境内县道有新盐路(新户镇—义和镇五一村)、荣成-乌海高速公路连结线、义太路、海防路等;乡道有北大屋路、义三路、义四路、义五路、义牟东路、千二路、梁王路、梁连路、怡申路、威三路、义兴路等,总长64.06公里;有村道69条。

截至2010年,全镇46个村实现公路村村通,45个村实现村内主街道硬化,21个村实现公路户户通。

文化

土特产品

义和冬枣1992年引种,成熟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状如苹果,平均单果重20克左右,果实圆形,果皮红色,皮薄肉脆,果肉敦厚,细嫩多汁,味甜浓微酸,肉厚核小,含有19种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70倍、梨的100倍,被称为“活维生素丸”。主要种植于小河、薄家、国际劳动节等村。

苹果主要种植于梁家村和大王村,品种有红富士乔纳金、嘎拉、新红星苹果、藤木一号、新世纪等,单果重250克,横径85毫米以上,色艳、味甜、口感好、可溶性固形物15%。

“薄老五”烧鸡、肴兔,采用祖传秘方精制而成,配以多种中药及香料调味,肉质细嫩,风味独特,有“天下第一兔”之称。

苇帘是手工制造产品,有苇帘、蒲帘、锦屏藤、麻布帘等10多个品种,每个品种又有十几种规格。主要原料为蒲杆、苇杆、竹片、蒿秆等天然材料。

此外义和镇还有宝二杏、大山西瓜、北大屋子葡萄、西韩无花果、小围子红薯、薄家草莓、艾河石榴、东韩辣根等特色农产品。

义和庄惨案

1939年4月,驻义和庄的国民党鲁北行署直辖第三旅王家驹团将抓到的汉奸斩首示众。日军大佐常谷川以此为借口,率领400余名日军骑兵和部分伪军,于5月29日拂晓分两路自南向义和庄及附近村庄行进。南路日军行进至蒲台县屋子时,被驻村的国军海军陆战队七连哨兵发现并打死一名日军,七连见势不妙随即撤走,日军搜查全村,杀害部分村民后,将抓到的50多人押往义和庄。另一路日军在小河村遭到海军陆战队九连抵抗,一名日军指挥官被击毙,后九连突围,日军进村搜查,当场枪杀8人,一部分村民被押往义和庄。各路日军在义和庄镇汇集后,封锁并搜查全庄,其间杀害60余人。中午时分,日军将各村抓来的村民集中训话,放走老人和儿童,把剩余的青壮年绑成一串并蒙上眼睛,赶到庄东南角的三角湾,用枪杀、劈砍、捅刺、焚烧、打人头靶等方式屠杀71人。黄昏时分日军在义和庄进行第二轮搜查,杀害19人。日军合计伤害群众336人,其中322人当场死亡,伤14人;遇难群众中,蒲台屋子村有51人,小河村40余人,义和庄村民100余人,外地客商、长短工50余人,还有无主尸体166具。史称“义和庄镇惨案”。

革命斗争

1941~1945年,义和一带是清河军区根据地,许世友、杨国夫、符浩、李丕功、张冲凌张缉光等30余名将领先后在此工作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抗战初期,各种武装势力在境内驻撤不定,时常骚扰地方。1941年8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击退中国国民党何思源部,在利津县、沾化创建垦区抗驻扎据地;9月,第三旅攻克并解放义和庄一带;10月,冀鲁边区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十六团与山东纵队第三旅在根据地会师。1942年2月,山东纵队第三旅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清河军区;3月,中共沾化区委、沾化县民主政府在义和庄镇成立,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12月,成立义和抗日高小。1943年,王集村和同合村办起兵工厂,生产简易武器。1942~1944年,日军对根据地进行封锁和扫荡,解放区物资奇缺,地方、部队在义和庄、太平一带垦荒搞生产自救,最终迎来抗战的胜利。

风俗民情

境内居民为清末民国年间从各地迁入,不同来源地的垦户风俗习惯总体上大同小异,细微处有所差别,尤其体现在丧葬礼仪和节令习俗上,但亦相互借鉴,新旧融合。

丧葬方面,利津县、沾化籍垦户称司仪为“红白帽子”,称治丧人员为“内柜”、“外柜”;在出殡日,利津习俗为岳父或公婆一方在祭礼上给女婿或媳妇丰厚的“磕头钱”,路祭花样繁多。鲁西南籍居民称老人去世为“倒头”,称司仪为“礼向”,称治丧人员为“大总理”;在仪式上与利津、沾化基本相同,老人入土后,孝子在坟上扎芦棚以示守棚尽孝。寿光市籍居民仅在服色上别于利津、沾化习俗,孝子孝女孝妇皆着白衣白裤白鞋,孝子帽子上缝白布,孝女发束白布;而利津、沾化为孝子右肩斜披白布,孝女头裹白布,男女一律将蓝布披于肩上,重孙可头顶红花。

节日时令方面,除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外,二月二人们普遍有吃“龙须”(面条)、吃“龙眼”(鸡蛋)、吃“龙耳”(彩色水饺)、吃“蝎豆”等习俗,寿光籍居民用面拌糖制成菱形棋子油炸吃,称之为“龙籽”;六月六有“晾箱”(晒衣晒被)、吃炒面(小麦、大豆炒熟后磨成粉,拌红糖食用)之习;七月十五利津、沾化籍居民称为“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有包饺子、扫墓祭祖的习俗,寿光市、鲁西南籍居民则“过半年”改善生活;寒衣节上坟祭祖,鲁西南籍居民称为“寒衣节”;利津、垦利籍居民较为重视小年夜前回家的习俗。

社会

基础设施

水利设施

义和镇位于河口区骨干引排水系要地,新中国成立后境内配套开挖了大量干支级引排河渠。1963年,沾化区实施老王集干沟扩大治理。1963~1964年疏浚郭河。1965年扩大并上延新王集干沟。1968年惠民专区恢复引黄灌溉,于1969年修筑王庄灌区总干渠(即王庄二干一分干上游段)。1973年开挖沾利河和夹旺洼一支、二支、三支。1974年新筑义丰干渠。1985年建成王庄二干三分干。1990年治理王庄灌区二干,河口区恢复王庄灌区引水。1991年兴建王集水库。1993年起义和镇开展水土保持工程。1997年,开挖废黄河引水沟,全面规划治理沾利河流域。1999~2000年建成12座小二型水库。2005年起义和镇实施节水灌溉工程。2007年后全镇农田水利基本配套齐全。

城镇建设

20世纪50年代,义和农村多为土坯草房。80年代后,多数农民盖起砖瓦房。90年代初,镇驻地建成影剧院、镇政府办公楼和农贸市场等建筑。1996年,义和镇制定第一轮大多数建设规划。进入21世纪后,农村民居升格为砖混加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少农户建起二层小楼。2001年,义和镇制定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2~2004年镇驻地建成商品楼2万平方米。2006年实施城乡集中供水工程。2007年,义和镇编制小城镇建设详细规划。2007~2010年,改造了镇驻地多条道路及部分平房,新建建材市场。2010年,义和镇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12年将全镇规划为1个城镇社区和4个农村社区。

2013年颐和家园建成,王二村、同合村搬迁入住;2014年4月颐正家园一期竣工。

教育事业

1910年,义和境内成立2处私塾。1937年开办义和联小。1958年,沾化区第三中学在义和庄成立。1962年,境内46个村均设置小学教学点。1984年,沾化三中改为河口区义和中学。1989年,全镇有小学36所,初中4所,此后学校陆续撤并。1992年开办义和镇中心幼儿园。1994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2009年,义和镇中心小学与义和镇中学合并为义和镇中心学校,设小学部和初中部。截至2013年,义和镇有幼儿园4处,在园儿童520人,教职工40人;小学2处,在校学生911人,教师71人;初中1处,在校学生137人,教师29人。

文化事业

1947年,境内薄家村成立“义昌班”剧团,演唱吕剧、京剧,50年代时在春节期间走村串乡巡回演出。1961年设立义和文化站。80年代末开始,部分村庄组建了高跷队、腰鼓队、秧歌队。1990年建成影剧院1座。2004年起,各村推广建设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2010年实施文化惠民工程。2012年启动“四个一”文化工程建设,编排舞台剧《义和庄镇惨案》;薄家、德民、蒲台县等村的唢呐班子分别注册成立了艺术团。2013年,百年义和历史文化展馆建成。截至2013年,义和镇有综合文化站1处,历史文化展馆1座,农家书屋23个。

医疗卫生

1942年,义和庄成立群众医药合作社。1962年,沾化医院义和分院成立。1965年,乡村诊所、卫生室普遍建立。1984年,沾化区义和医院改为河口区义和医院。1985年,义和医院改为河口区人民医院。1990年,河口区人民医院由义和镇迁往河口城区,33名留驻人员利用原设施重建义和医院。1993年,义和医院改为河口区中医院。2003年,义和镇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13年,义和镇有医院1处(河口区中医院),床位150张,年门诊量6.12万人次,住院3674人次,手术786台次;有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33个;新农合参合人数24331人,参合率98%。

旅游

生态庄园

怡丰园生态农场位于义和产业园东南部,面积1000亩,是集景观苗圃、珍果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农场。申丰庄园位于义和镇西南部,占地3000亩,种植无花果黑土豆红花槭、高档苗木等,配套建有企业会所、度假木屋、生态餐厅、拓展训练营、儿童乐园、户外露营地等设施。义和农庄面积3000亩,以无花果种植加工为主,有景观湖、红叶谷等景观及相应配套设施。锦绣庄园位于西废黄河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北端,面积1000亩,有石榴园、苹果园、梨园、大棚果蔬园和锦绣花湖5个精品观光点,配套建有游客中心、农家乐餐饮、垂钓平台、观景亭等设施。

革命遗迹

义和镇境内有革命遗址3处。其中王集兵工厂遗址位于王集村,兵工厂建立于1943年,每天能生产手榴弹100多个,地雷20多个,兵工厂旧址处立有纪念碑;义和庄惨案遗址位于义和镇西南村,立有纪念碑1座;鲁北行署遗址位于义和镇西南村,1939年何思源将鲁北行署迁至义和庄进行抗战,1941年八路军攻克义和庄后何思源逃往惠民一带活动,行署旧址处立有纪念碑1座。

代表人物

扈大娘(1885~1949),本名赵福,义和庄人。与丈夫在神仙沟开办“扈家酒馆”,作为八路军的秘密交通站。扈大娘为人豪爽,做事干脆利索,机智果敢,一次次为八路军清河军区秘密转运了大批枪支、弹药、布匹、药品。

程克钧(1918~1986),字义昌,义和庄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鲁东游击队,历任连指导员、营长、营教导员、团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主任、佛山军分区政委、广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大小战斗130余次,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6年5月6日病逝于广州。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22日,义和镇被授予“山东省森林乡镇”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