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市 :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市

更新时间:2023-06-17 00:33

马尔康市(别名四土地区,英文名Ma’erkang C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的县级市,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北靠阿坝、红原大草原,南与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小金四姑娘山紧邻。总面积6633平方千米。2022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总数52969人,下辖3个镇、10个乡,政府地址在马尔康市马尔康镇达萨街415号。

马尔康属低纬度、高海拔的特殊地理,属高原大陆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为:干雨季明显,四季不分明,大部地区无夏,日照充沛,温差较大,干季大风日多,古为冉陇之地。秦属湔氐道辖地。清乾隆时属理番直隶厅,嘉庆时属杂谷直隶厅。1951年8月,四土地区宣告和平解放,9月成立了四土阿坝绰斯甲临时军政委员会。1953年4月,经政务院批准设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马尔康办事处。1956年4月21日国务院批准正式建立了马尔康。201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9.6:5.6:84.8。其中服务业占据大部分比重,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户,实现营业收入132638万元。2022年末,全市行政区划面积内公路总里程1253千米,其中等级公路1132千米。

马尔康市系原嘉绒藏族十八土司之梭磨、松岗、卓克基、党坝四个土司辖地,故又称“四土”地区。这里保留着最为完整的嘉绒藏族生活习俗,是嘉绒藏族的腹心地。马尔康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2016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市)”“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等省级以上荣誉。

名称由来

解放前,马尔康所处的地方是一片河滩,现民族文化宫只有卓克基土司索观瀛的一座行营寺庙,长期以来,川甘青等地的边贸商人在河滩上搭起帐篷做生意,逐步形成了一个川甘青的商贸集散地。由于搭起帐篷,在帐篷外生起篝火,在夜间星星点点的火光很是壮观,被人们叫做马尔康,意思是“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是以原嘉绒18土司中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个土司属地为雏形建立起来的,亦称“四土地区”。

历史沿革

先秦

马尔康的历史可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茶堡河流的哈休遗址梭磨河流域的代修遗址,脚木足河流的恐龙村遗址,白莎遗址等都可佐证,在远古时期的人类早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与这片山水相处的文化足迹。通过试掘的考古成果,初步说明了大渡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中期及晚期早段的文化基本面貌。这也表明本地区早在5500年前就有人类定居并创造了较为发达的古代文化。春秋战国时,马尔康属古冉陇故地。

秦汉至南北朝

秦时置前氐道,西汉汶山郡,7世纪始,境内的哥邻等土著居民成为吐蕃唐朝争夺焦点。吐蕃征服该地区后,哥邻等土著居民与吐蕃驻军及从西藏自治区琼布、阿里迁来的部族融合,同时从信仰上也融合了从西藏迁来的宗教思想。从此,嘉绒藏族作为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的藏族支系走向历史民族之列。

隋唐至宋元

马尔康隋唐时称“西山八国”,唐天宝八年(749年),唐以剑南西山索磨川(梭磨)置保宁都护府,领柯(卓克基)、吐蕃(壤塘杜柯)。

贞元九年(793年)韦皋攻克保、乾、拓、恭诸州。哥邻,白狗等首领归附唐朝,哥邻王董卧庭在进京的途中卒于绵阳市,唐赠董卧庭为武德州刺史,委其子利啰为保宁都护府长史,仍袭哥邻王。孛儿只斤·忽必烈征服吐蕃后,马尔康为松潘叠岩威州抚宣抚司所辖。

孛儿只斤·贵由二年(1247年),封梭磨首领为十万户长。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设宣政院,建立土司制度,由王朝正式册封,马尔康为宣政院所辖。

明清

康熙帝二十三年(1684年),置松岗长官司;六十年(1721年),梭磨土司从征廊尔喀(尼泊尔)有功,授给长官司印信号纸。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代发动第一次“清平大小金川之战”,梭磨、卓克基、党坝土司随征大渡河

康熙十五年(1750年),颁给梭磨安抚司职,颁给卓克基、党坝长官司职;十七年(1752年)杂谷土司苍旺为扩展领土,攻打梭磨、卓克基,四川总督钮祜禄·策楞派,松潘县总兵马良桂率兵进剿,诛苍旺,杂谷土司废,实行“改土归流”,改设杂谷厅,梭磨、卓克基、松岗、党坝四个土司地域归其管辖,历史上开始了“四土”之称。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梭磨土司再次随征大渡河有功,四十年(1775年)颁发给梭磨土司宣慰司印信号纸。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年),罂粟战争爆发,“四土”嘉绒儿女奉旨调派粮、马、兵丁随清军征剿英国侵略军。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以后,马尔康隶西川道理番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隶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理番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12月,茂县专署派工作团深入四土地区(马尔康境域内原系梭磨土司的部分属地和卓克基、松岗、党坝土司所辖地,故有“四土地区”之称),成立了四土和绰斯甲地区临时工作委员会。1951年8月,四土地区宣告和平解放,9月成立了四土阿坝绰斯甲临时军政委员会。

1953年4月,经政务院批准设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马尔康办事处。

1956年4月21日国务院批准正式建立了马尔康。

2015年10月,马尔康撤县建市获国务院通过; 12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马尔康设立县级马尔康,以原马尔康的行政区域为马尔康的行政区域。马尔康人民政府驻马尔康镇达萨街299号。马尔康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

2020年12月31日,从四川交投集团获悉,四川汶马高速公路于当日12时建成通车。汶马高速的通车结束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马尔康与成都市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马尔康市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南缘,地理坐标范围:北纬30。35”~32。24”,东经101。17”~102。41",市中心位于东经102°13′,北纬31°55′,东西长134千米,南北宽90千米,北靠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大草原,南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金四姑娘山紧邻,东与红原县理县交界,西与壤塘接壤,距离省会成都市365千米,面积6632.73平方公里。

气候

马尔康属于高原大陆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为:干雨季明显,四季不分明,大部地区无夏,日照充沛,温差较大,干季大风日多,日照达1500小时以上,年均气温8-9℃,年降水量753毫米,绝对无霜期120天,空气质量达到中原地区Ⅰ级标准。

地质

地质构造

马尔康市褶皱强烈,形成条状带,因受邻县几个弧形构造形迹群和环状构造形迹群的深刻影响,致使马尔康市一带的褶皱轴线变为舒缓的“S”形延伸,褶皱类型亦较为复杂。斜歪、倒转、平卧等在境内均有存在,全县北西向构造形迹褶皱达40余条。

县境内规模较大的断裂带有三条,次级小型断裂带则遍布全县各乡,其走向均顺褶皱构造线方向呈北西至南东晨布,属压扭性逆断层

鹤鸪山断层,分布于鹤鸪山至马塘一带,其南端延人理县米亚罗,全长56公里。断层走向呈325度展布,断层面倾向北东,倾角40至45度。在鹤鸪山一带,沿断层带分布有较多的酸性侵入岩脉。断层两侧平行于主断层面的次级小型断裂发育。两盘地层计有三迭系杂谷脑组、侏倭组及新都桥组砂板岩,岩石破碎,破碎带宽达40至100米,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拖拉褶皱发育。

松岗断层,分布于松岗至脚木足之沙市一线,断层走向呈325度延伸,与附近褶皱 轴线大致平行,全长73公里。断面两侧平行于主断面的次级断裂面多达十余条,部分次级断裂呈"入"字型,南向盘向北扭动,北东盘向南扭动,呈直线则顶扭。两盘地层计有三迭系侏倭组和新都桥组。岩石破碎、破碎带宽达100余米,由碎裂岩角砾岩、糜校岩、硅化岩组成。部分地段断层面附近拖拉褶皱发育,具反扭特征。在沙市一带,次级断层呈"入"字型分枝断裂,此断层新都桥组板岩断失,断距达数百米,断层谷和断层垭等负地形明显。

毛木错断层,分布于梭磨乡毛木错沟一带,断层走向顺地层构造线呈330度展布。断层面向北东倾斜,倾角43度,长约13公里,此断层三迭系新都桥维残枝岩断失,使北东盘上升,侏倭组砂板岩掩于新都桥组之上,两种地层大角度相交,岩石破碎。

地层

马尔康地区属中生界三迭系西康群地层。境域内所出露地层简单,曾受大面积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属海相至海陆交互沉积建造,而侏罗系,白垩系缺失,具海退式旋回特征,并具有第四系冰川,残境积物及沿河流沟谷分布的洪积物与冲积层

马尔康地区三迭系西康群地层分为杂谷脑组、侏倭组、新都桥组和罗空松多组。

杂谷脑组,境内很少,分布于梭磨乡罗斗寨、砍竹沟、朴鸭脚以及木尔宗沟口等处,其表层为钙质石英砂岩。第二层为炭质板岩及砂质板岩,第三层为钙质石英砂岩,富含长石、第四层为硅质泥灰岩、第五层仍为炭质板岩夹砂质板岩,第六层为变质粉砂岩。此组岩层最大特点为炭质含量多,颜色灰至深灰。

地形地貌

马尔康境内山岳纵横、地势高耸,山河相间,山峰林立了,山川走向为南北向和东西向。构成丘原、山原、极高山、高山、中山为一体的高原山地。岭谷高差悬殊达1800米一2300米,地面海拔在2180米—5301米之间,以东南部梭磨乡砍竹沟尾部的道沟山最高(5301米),正南边境党坝乡克尔苦河坝最低(2180米)。

水文水利

马尔康属四川省西部高原水文地质区,为大渡河上游水系。水网结构呈树枝状。水源主要由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化水、地表水等天然补给,一般顺山坡沟谷径流;地下水以变质岩裂隙水为主,广布全县。除此,尚有大量高山湖泊。

河流

脚木足河

脚木足河又名草登河、麻尔曲河,是境内主要河流。发源于青海省班玛县境内,经阿坝县由日部乡入境,至沙尔宗镇龙头滩与茶堡河汇合,经白湾乡至可尔因与杜柯河汇合后称大金川河。脚木足河纵贯县境西北部及中部,境内流长124千米,河道最宽处117米,最窄处50米,流域面积5960.7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95.03亿立方米,其中境内自产水31.6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01.36立方米/秒,夏季洪水期最大流量1960立方米/秒。冬春枯水季流量33立方米/秒。年径流深409.8毫米。径o模数0.01299立方米/秒/平方千米。落差595米,平均比降4.72‰。水能理论蕴藏量131.71万千瓦,可开发55:°5万千瓦,多年平均输沙总量214.2万立方米,年侵蚀模数92.36立方米/平方千米。

梭磨河

梭磨河是脚木足河的主要支流,发源于红原县壤口乡文部沟,流至刷马路口入县境后称梭磨河。该河自东向西贯穿于梭磨乡、卓克基乡、马尔康镇、松岗乡,至白湾乡热脚处汇入脚木足河。全长182.5千米,境内流长92.5千米,流域总面积3015.06平方千米。境内2017.62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7.99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57.04 立方米/秒,年径流深596.7毫米,径流模数0.01892立方米/秒/平方千米,落差850米、平均比降9.24‰,水能理论蕴藏量31.54 万千瓦,可开发量8.38万千瓦。该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31.78立方米,平均含沙量267.7克/立方米,年平均输沙率13.1021千克/秒。

土壤

土壤种类

根据“全中国第二次土壤工作分类暂行方案”和“四川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分类暂行方案”,将马尔康的自然土和耕地分为8个土类、12个亚类、17个土属、23个土种。因受地形、地貌、垂直生物气候和各种毋质等的影响,境内土壤形成垂直分布规律。随地势高度增加。

分布

因受地形、地貌、垂直生物气候和各种毋质等的影响,马尔康境内土壤形成垂直分布规律。随地势高度增加,目基带而上分布为:冲击土——山地褐色土——山地棕壤—一暗棕壤—灰化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

土壤养分

马尔康土壤养分,自然土是氮多、磷缺、钾丰厚、农耕土则严重缺磷(面积99127亩,占耕地面积79.5%),少数缺氮(面积17440亩,占耕地面积13.9%)。极少缺钾(面积13716亩,占耕地面积10.9%)。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马尔康市境内有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河流湍急,湖泊罗列。市域树枝状水网密布(共有3河69条溪),溪河高度发育,河谷幽深,水流湍急,落差大,流域广,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水能理论蕴藏量达720万千瓦。全市河流分属1个水资源一级流域(长江区),1个水资源二级流域(岷沱江),1个水资源三级流域(大渡河)。

森林资源

马尔康域内高山峡谷森林茂密,森林面积342.69万亩,林地面积16.8万余公顷,活立林蓄积量64.3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冷杉属云杉落叶松以及桦、高山栎等。

生物资源

马尔康市有野生中药材资源蕴藏量2300万公斤,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常年出产的名贵中药材有麝香、鹿茸、熊胆牛黄、虫草、川贝母;大宗中药材有疏叶当归独活、大黄、秦艽、木香、党参、当归、黄芪、赤芍药、五加皮、甘松铁棒槌等30余种。

矿产资源

截至2013年,马尔康市境内矿产主要有锂矿硅矿、矿、铌矿、金矿、铝矿、锌矿、铅矿、钛矿等17种。其中,锂矿储量达231万吨;硅矿250余万吨,同时还有大理石花岗石、石英石等非金属矿。

生物多样性

据统计,马尔康辖区栖息着国家级保护动物53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兽类7种、鸟类7种),分别为金钱豹、林麝梅花鹿金雕胡兀鹫斑尾榛鸡等;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39种(兽类18种、鸟类21种),分别为藏酋猴、豺、亚洲黑熊猕猴属黄喉貂水獭亚科血雉白腹锦鸡红腹角雉白马鸡勺鸡纵纹腹小鸮等。高山密林栖息着国家级保护动物金钱豹白唇鹿梅花鹿羚牛等,还有国家级珍稀鸟纲

自然灾害

旱涝灾害

据有关方面研究,马尔康市1955—2001年间降水量平均为772.69 mm。在这47年间里,重旱出现1次,中旱2次,轻旱14次,正常年份19次,轻涝6次,中涝5次。旱涝频率为59.57%,旱灾频率是36.17%,涝灾频率是23.40%。气温突变后的2002—2019年间,年降水量平均值为823.75 mm,年均降水明显增多,中旱出现了2次,轻旱2次,正常年份5次,轻涝7次,重涝1次,特涝1次。旱涝频率为72.22%,旱涝灾害呈增多态势。由于年降水量的增加,旱涝频率也在增加,为50%,且发生了更多的极端洪涝事件。

地震

马尔康M6.0震群发生在松岗断裂和龙日坝断裂附近变化的过渡区域,靠近低区域的边缘,且异常区域面积较大;导致马尔康地震频繁,2009-01-01至2022-06-09马尔康及周边地区删除小余震活动后共63116个地震,根据最小完整性震级的计算时段选取2017年至2022年进行b值空间扫描,同时要求网格内地震数不少于20个,且最大震级和最小震级的差大于1.5级,1990年以来该区100 km范围内共记录到2次M5.0以上地震,分别为1991年2月18日四川马尔康M5.2地震和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M5.3地震,这些地震都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中东部。巴颜喀拉块体在青藏高原内部地震活动极为强烈,历史上曾发生多次M6.0以上地震,马尔康震群发生前震中及邻区异常显著,同时也表明区域应力场是随时间的变化不断调整的。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马尔康辖3个镇,10个乡。 市人民政府驻马尔康镇达萨街415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总数52969人,其中:男性27247人,女性25722人;城镇人口23457人,乡村人口29512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 5.7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97%。人口出生率为7.5%0,人口死亡率为3.89%o,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1%。

民族

马尔康有多种不同的民族,其中藏族42674人、羌族1610人、回族581人、汉族7944人,藏族、羌族、回族、汉族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 80.6%、3.0%、1.1%、15.0%。

语言

马尔康境内藏族使用嘉绒语,嘉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语东部方言之一)。梭磨河流域的梭磨、卓克基、本真、松岗、脚木足、白湾、党坝一带地区为垄巴方言;茶堡河流域的大藏、沙尔宗、龙尔甲地区为茶堡方言;麻尔曲河流域的四大坝地区(今草登、康山、日部)为四大坝方言,木尔宗乡则为木尔宗方言,虽同为嘉绒语,但各区域之间不能通语,嘉绒语以东部方言梭磨语为准。

作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首府的马尔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在使用藏语的同时,也接触到了西南官话,杂居区中有相当一部分藏族人能说汉语,这些地区的汉语体现为受到当地民族语言影响的西南官话,被当地人称为团结话,并且已有部分当地居民以此为自己的母语。

宗教信仰

马尔康辖区因为民族不同而存在着各种宗教信仰,总体上这样几个宗教存在称苯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以及汉传佛教几种。而其中藏传佛教又分为不同的教派比如:宁玛派、萨迦派、觉囊派和格鲁派,其中称苯教是县境内的原始宗教。

藏传佛教

宁玛派

8世纪宁玛教派由著名翻译家毗卢遮那传入马尔康市境内。他在松岗传教,将直波冬尔单、于扎宁等人收为徒弟,创建了直波罗尔吾朗寺。毗卢遮那先后在县境修造多座寺庙,发展宁玛派。截至2005年恢复29座,其中对外开放20座,9座为宗教活动点。

萨迦派

17世纪索郎让波在县境内创建米尔寺、四江波寺、瓦斯达寺和达木觉寺,规模均较小。清代(1636年),石江咀米尔寺阿波里喇嘛桑吉期丹巴进京朝贡途中圆寂。宗教活动有定期法会,一年举行4—5次,共30天。解放后,有萨迦寺院4座。2005年,除达木觉寺外,恢复3座。

噶举派

噶举意为“口传”,注重密法修习,密法修习靠师长口耳相传,故称。早期有两个传承系统,一始于12世纪的琼波南交,名为香巴噶举;另为由确吉洛卓传承的塔波噶举。两系所传密法均源于印度。至2005年若波寺和拉则寺已恢复。若波寺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卓木会议旧址,已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教法讲“大印”,这种修持法区别于其他教派的“修空性”。

觉囊派

14世纪,马尔康市境内脚木足蒲志村诺丽家族的一个和尚到西藏拟拜笃补巴·喜饶坚赞为师。当他到藏后,笃补巴已圆寂。于是拜笃补巴弟子萨桑玛底班钦为师,他经过刻苦学习,成为觉囊派高僧,并被赐予仲·然拉西日的法名。学成后回乡弘扬觉囊派教法。此后,嘉尔哇让窝等人在马尔康市弘扬觉囊派,得到松岗、梭磨、卓克基等地方政治势力的支持,在县境内亚拉山周围创建了5座寺庙。至2005年,恢复13座,7座对外开放,6座为宗教活动点。

格鲁派

14世纪,宗喀巴弟子察柯·堪钦阿旺扎巴在马尔康市地区传教,大兴格鲁派,建寺院,并将不少其他教派寺院改宗为格鲁派寺院。阿旺扎巴一生兴建108寺,县境内大藏寺是其修成的最后一座寺庙。县境有格鲁派寺院大藏寺、草登寺、茶各寺、罗尔郎寺、扎西阳贡寺、卓斯甲寺、扎尔都寺、蒙古寺、甫拉寺、马尔康寺等。

伊斯兰教

1936年,甘肃省松潘县回商纷纷到马尔康市经商贸易。信奉伊斯兰教的商人等不断增加。卓克基土司为稳定回商定居,与马尔康市寺协商,在马尔康街临时用木板修建了伊斯兰教第一个活动点,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新中国成立前,草登乡梭磨乡的定居回族,定期到纳摩寺参加宗教活动。解放后,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均受到党和政府保护。

汉传佛教

1936年后,鸦片贸易盛行,汉族不断进入“四土”地区。松岗土司为满足汉族人宗教活动需要,在松岗境内修建汉传佛教寺院串珠寺。信教民众按照汉传佛教教仪开展宗教活动。

经济

概述

2022年,马尔康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022万元。其中:税收性收入19359万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869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9.6:5.6:84.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7.8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实现2.6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86亿元,五年来,实施重点项目234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80亿元。存贷款余额突破300亿元大关。

第一产业

马尔康市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8428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9761万元;林业产值3158万元;牧业产值57463万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活动产值3900万元。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958公顷;粮食产量9652吨。中药材播种面积81公顷;中药材产量312吨。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847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产量33705吨。

全年出栏各类牲畜57956头(只),其中:生猪出栏18040头,牛出栏36683头,羊出栏3233只。全年家禽出栏66003只。年末,各类牲畜存栏175453头(只、匹),其中:猪存栏29370头,牛存栏141277头,羊存栏4806只。全年肉类总产量3090吨,其中:猪肉产量1297吨,牛肉产量4641吨,羊肉产量59吨,禽肉产量93吨;全年奶类产量10257 吨。

第二产业

2022年马尔康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967万元,工业化率为3.6%。年末全市规模以上企业5户,实现总产值21898万元;主要产品中:发电量17206万千瓦时;工业硅3191吨;混凝土233443立方米。

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270万元。工业品产销率96.87%。年末资产总额122278万元,全年亏损额达3092万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150万元。年末全市具备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16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9079万元,实现竣工产值7824万元,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500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户,实现营业收入132638万元。年末全市有固定电话用户27737户,移动电话用户74171户,互联网用户39587户,邮电业务总量达17519万元。全年全市快递企业完成快递业务量11.38万件,完成快递业务收入253万元。邮政局所网点15个,农村投递线路4条。

2022年马尔康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478万元。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3676万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802万元。按国民经济行业分:批发业消费品零售额7107万元;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66197万元;住宿业消费品零售额5910万元,比上年下降17.7%;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23264万元,全年旅游人次达149.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2770万元。

2022年全市,马尔康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829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1097万元。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841万元。全年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74个,(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2个,新开工14个)。

2022年年末,马尔康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8.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8.84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47.45亿元。全年证券交易量25.67亿元。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5054万元;保险赔付支出5644万元。

经济功能区

马尔康莫斯都生态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是274亩,位于马尔康松岗镇莫斯都村一组,由浙江州、崇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资金支持,前者投入资金3000万元,后者投入资金2000万元,加上马尔康自筹1000万元,2018年园区正式开始建设。园区内6栋标准化厂房已完成钢结构主体施工,3栋办公楼和3栋宿舍基本完成建设。该项目一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流动标准化厂房2栋宿舍2栋办公楼,第二部分生猪屠宰加工厂项目主体已经完工,第三部分项目总评、项目总评设计绿化、水电、给盘水安装。2019年5月6日,绵竹吉特ANG吸附式天然气项目开工仪式在绵竹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举行。此项目是该园区目前为止引进的最大规模清洁能源项目,也是马尔康入驻该园区的首个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一期项目总投资1.65亿元,二期项目总投资8.35亿元。项目建设用地计划占地约100亩,其中首期项目占地40亩。在园区规划了肉类加工、仓储物流、菌类加工、果蔬加工、中药材加工和蜂蜜加工等产业布局。截止2023年6月,已经有青海生物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北京闰舟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其中

重要企业

川西物流公司

2023年9月15日,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庆祝建州七十周年之际,四川港投集团川西(马尔康)综合冷链物流加工基地完成改造升级投入运营。川西综合冷链物流加工基地是四川港投新通道,物流公司所属川西物流公司在浙江嵊州市、四川崇州市对口援建的马尔康莫斯都生态产业园区物流加工基地的基础上,投资5000万元改造升级运营的冷链物流加工基地。基地一、二期规划用地共计60余亩。一期已建成国家A类标准现代化牛羊屠宰车间、精分割车间、深加工车间、冷链冻库、物流货场等设施,野牦牛年屠宰加工分销储运能力达30000头,鲜肉及深加工产品除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本地市场销售外还通过“自建品牌+线上线下”模式销往成渝、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新加坡、印尼等地市场。该物流基地投运解决藏区新增就业100余人,助力阿坝州以及青海省甘肃省等地10余个牧区的牧民增产增收。

马尔康国城国康矿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5日,系国城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经营范围为包括非煤矿山矿产资源开采等。国城矿业持股48%的子公司四川马尔康金鑫矿业拥有党坝锂矿采矿权,采矿权内保有矿石量5091.4万吨,含Li2O约67.76万吨,平均品位1.33。金鑫矿业已于2023年6月完成了四川省马尔康党坝乡锂辉石矿勘探项目探矿权手续的办理,并取得自然资源部的探矿权证,该勘探项目勘察面积为9.6108平方千米。成立于7月12日的四川西部锂业集团,注册资金9000万元,位居马尔康马尔康镇,经营范围包括矿产资源勘查;非煤矿山矿产资源开采等。西部锂业的股东包括,四川天府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路桥建设分别持股34%、33%和33%。四川省金川县李家沟北锂矿勘查权拍卖,于2023年8月11日结束,该矿的竞得人为四川能投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成交价10.1亿元,较起拍价升值了1771.22倍。

社会事业

教育

2022年末,全市有普通小校12所,专任教师454人,在校生3911人;普通中校4所,专任教师398人,在校生356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6人,在校生4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专任教师92人,在校生934人;幼儿园35所,专任教师143人,在园幼儿2010人。

卫生健康

2022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29个(含村卫生室9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个,妇幼保健站2个,采供血机构 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个体诊所12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924张,卫生技术人员111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9人,注册护士445人。

文化事业

马尔康市2017年累计投入资金231.05万元购置文化器材,为全市10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设广播电视系统,实现贫困村村级广播系统100%覆盖,累计购置图书17万册,惠及全市105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2017年累计投入资金70.2万元,开展文化下乡及群众文化活动15场次,在城区开展大型文化活动3场次,在全市105个村成立文艺团队。

2023年,马尔康一是完成了29个村的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为群众搭建健身活动平台。二是完成11个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工作。三是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全民体育健身中心、10乡4镇乡镇综合文化站、105个农家书屋、61座寺庙书屋均实现免费开放。

体育

马尔康机构改革后,政府机构设置中保留马尔康体育运动委员会。1992年5月,境内业余体校向州体校输送田径运动员2名,篮球运动员3名。1993年,举办中小学校男、女篮球训练班各12个,小学生田径训练班12个。向成都体育学院输送田径运动员1名。2001—2005年,向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代表团输送押加运动员1名、摔跤运动员3名,参加四川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奖。十五年来,基本保持原状,对基本设施只有更新。到2002年,新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田径场。2004年,又新建阿坝州体育馆,及其两馆配套设施的完善。

科技

1991年,机构改革中马尔康科委更名为马尔康科技局,与县科学技术协会合署办公。2005年5月,成立“马尔康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县科技局下属事业单位,挂靠县科技局,核增两名事业编制。1991—1993年,县科技局、县科协工作重点为科技宣传和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1994年,中国科协提出“金桥工程”后在全县实施“金桥工程”项目。马尔康1994—2005年科技规划实施项目28个,主要涉及农业、林业、畜牧兽医、农机水电方面和县科协及各乡镇科协的相关项目。

1991—2005年,县科普经费主要用于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科普宣传、科普画廊、科普期刊等建设和内容更新基础建设投入;科普宣传活动的布展、科普宣传资料、科普展品(展板)制作等产生的资料宣传费、印刷费和展品购置与制作费;对科技教育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科普培训及基层实用技术培训等各种经费,从1991年度的3000元,到2005年度的81000元不等。

1994——2000年,县科协连续7年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科协评为全州科协系统目标管理一等奖。2001年,县科委被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先进集体;阿坝州科协表彰“金桥工程”优秀项目,表彰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县兽防站“控制猪瘟、猪肺疫”,县科协“马尔康种子包衣技术推广”等项目受表彰;2005年,马尔康被四川省科协命名为第二批全省科普示范县,通过四川省科技进步考核县考核;县科技局田凯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县科技局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科技局评为2005年度科技工作目标考核二等奖

环保

2022年末,全市森林面积228993.0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4.56%。辖区内有自然保护区1个,保护区面积31600公顷。

全市有污水处理厂2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

居民收支

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86元;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485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44821元,高于全州水平3042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4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28元,高于全州水平467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834元。

社会保障

2022年,全年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33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5%。年末辖区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42846人(其中:州本级30382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参保人数达21011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76276人(其中:州本级人数32738人),其中: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8623人(其中:州本级12258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89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790人(其中:州本级8955人)。全市有2593人纳入城镇低保,4640人纳入农村低保。年末有特困人员448人,其中集中供养人数85人。

交通运输

2022年末,全市行政区划面积内公路总里程1253千米,其中等级公路1132千米。全年公路旅客客运量8.7万人,旅客周转量1271.4万人千米;公路货运量84.88万吨,货运周转量19573万吨千米。年末有公交车路数1路,实有公交运营车辆29辆,全市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

人文

饮食

马尔康境内藏族的饮食以稞麦、小麦、葫豆、玉蜀黍属阳芋为主。以酥油、糌粑、马茶、猪牛肉为主食。凡喇嘛接待贵宾、逢年过节时由有五香粑。开水糌粑、沙子糌粑色白,有回味、发胀。可与茶同食,也可拌合酥油茶后再食。

马茶

马茶是马尔康境内藏族传统的饮料。又称茯茶。以茶水为主料配制的酥油茶、奶茶、核桃茶、油坛茶,是待客的饮料。饮茶时喜欢加进少量食盐。

青稞酒

青稞酒用表稞、小麦酿制而成,又称“杆杆酒”,分白酒、坛坛酒、黄酒。咂酒在吸饮时需先注入温开水,然后插入吸管入坛,众人轮流吸饮,饮中边吸边添水直至味淡为止。在桃花盛开时醇酿酒为上等酒,称桃花酒。

麦夫面

麦夫面烧馍是马尔康境内藏族出门用的干粮,用面粉制成饼状,在特制的圆形金属板上烤固后埋于灶灰中熟透后即可食用。

香猪腿

将鲜猪腿除皮,悬挂风干,制作为外干风鲜的腌腊制品,俗称“香猪腿”。可用于包子、炒菜和制作手抓肉。

毛猪膘

毛猪膘,是马尔康境内四大坝地区和茶堡地区藏族不烫猪毛,猪膘带毛悬挂风干的食品,食时用明火烤熟即可,其特点为不焖油、香脆可口。

习俗

服饰

马尔康境内的藏族由于长期生活在气候寒冷多变的山区,过着半农半牧的定居村寨生活,喜欢穿用麻、衫、皮自织、缝制的藏袍。藏袍宽大肥大,耐磨保暖,白天束带为衣,夜晚解带。藏袍一般样式也是领宽、腰肥、袖管长出手面1尺多,下襟长出脚面2-3寸,开右襟。

男子服装

男子服装外着大领长袍,内着白衬衣或短马褂,腰拴自织腰带,长约六七尺。穿袍时,下摆上提与膝盖平齐,腰结打在后。解放前普通百姓衣料用兽皮、麻布、水皮镶边毪衫,富裕的才选项用老羊皮、绸缎、、羊羔皮等,以黑、白、咖啡、绿色为多。头戴白毡帽,富裕的才戴环形狐皮帽、礼帽、金顶四叶帽。喜欢佩戴火镰、银盒、护身符盒、针线包、腰刀、子弹袋等,富裕的多有镶嵌金银珊瑚的刀悬于腰下,左耳戴大耳环。过去男子留辫子。

妇女服装

妇女服装多为外着斜刀开关式高领镶边长袍,裙衫长及脚背。在逢年过节时,腰束藏靴带、头戴黑布底绣花帕,耳戴银饰珊瑚耳环、佩戴松耳石或珊瑚珠串成的项链,银制合制佛盒、银珊合制腰带,彩线纺织带丝棉衬衣,黑绸褶裙,奶钩,小刀,一般若左手戴牙骨或银制双龙圈一对,衣左右下端开七寸镶边。解放后,藏族服装用料上有了新的变化,而样式至今没有大变化。但农村妇女留双长辫子扎丝线,前额两边呈三角形,几十根小辫子。外套对门式夹背式至今保留。

僧尼服饰

僧尼服饰一般以红色氆氇为科。普通僧人的衣着,常见的是上面着短坎肩,前胸与背面用黄布装饰(憎官的短坎启用金丝缎装饰);下面围一条长裙,上身还披一条长约身长两倍半的披肩,举行法会时借人们都披绛红色氆氇制作的大,头戴竖德鸡冠帽。这种帽子以厚黄氆氇为科,帽形似鸡冠花,帽顶有穗,剪缝整齐,向上耸立。僧尼还因教派的不同,在服饰的细节上有所差异,如宁玛派憎尼戴一种叫“乌坚边夏”的帽子,这种帽子以红氆氇为料,帽顶尖长,帽檐向上翻,前面开口;萨迦教派的活佛们下围白布长裙,上披红色茧绸3幅缝成的披肩。

婚姻

马尔康境内藏族婚俗独特,到婚龄的男女青年,在逢年过节、耍坝子、庙会等聚会之机,便可公开交往,选择对象。他们精心打扮,勤快大方,讲究礼节。通过跳锅庄,唱酒歌,对山歌等形式求偶,并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大部份羞于当面向对方表白的青年男女,利用夜会悄悄抢取对方的头帕或围腰帕。如意中人不反对则表示中意,如对方表示不同意应立即退还。其中,有一特殊约会习俗,就是夜间爬墙而去,汉语戏称“爬墙墙”。去爬墙时要请一位男朋友,作为爬墙助手。男伴在外等到一个时辰后,即可离去。男青年进屋后,把意中人从梦中叫醒,她起身把他引进厨房,摆上酒肉。俩人谈天说地无话不谈。男方退还意中人的头帕可腰帕,直到凌晨鸡鸣时才分手。

因初次相约,钥匙还被父母掌握,男青年只能从墙外下去,以后彼此建立了走遍的感情,父母知道这位男青年不错,便钥匙交给女儿,嘱咐未成亲前不能同居。此后按信号,女方便开门迎接。即使每天晚上都有来相约,男子也决不能对女方有任何鲁莽行为,订婚前不能同居,男女各自父母及长辈介绍对方情况,求得土司、头人、家人同意后,女方给自己的示婚夫编织一双藏鞋花带,男方为未婚妻绣绘一顶头帕或购买金银首饰相互赠送,作为订婚礼物。

订婚后一两年便可结婚,自由恋爱,而父母包办的婚姻,则不仅婚礼复杂,而且彩礼也重。结婚前要请高僧仆卦。婚日要选择黄道吉日,届时男方请媒人或能说会道的中年人和兄弟姐妹,带上两根哈达、两碗酥油、烧馍包子和干香猪腿等前去接新娘。路远则先一天去女方家。女方寨上的姑娘们站在门口。进屋后首先向女方的两人命关天 老人献上所带的礼品,主要热情的款待,当作贵客,全寨不得失礼。夜晚,在女方家通宵达旦。清晨邻居送礼人络绎不绝。至告别仪式后,接亲送亲穿上新装,塔馍在队伍的前面,队伍在和尚们的三吹、三打中缓缓离家。

新娘行至距男方家一百米左右时,每隔一段放盛满的水桶,上面搭蘸水祝福,献一根哈达。新娘到男方的门口时,迎亲小伙子们鸣礼炮。妇女们早已等着逗新娘。她们挡住新娘的去路,新娘多请求:“姐妹们我进屋”,并把怀中的喜糖分给她们。新娘进屋时户主向新娘献哈达,全家列队欢迎。新娘先进厨房,并把送来的礼物陪嫁摆在新郎面前。一米高的塔馍立在正中壁板上。当夜不同房,由伴娘陪新娘住宿,青年们跳锅庄饮酒,至天明才尽欢而散。次日接亲大舅回女方家,互通婚礼情况及送养奶礼。

丧葬

马尔康境内的藏族认为:人体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因此,人死后,按照骨归金、气归木、血归水、肉归土的传统,请喇嘛根据死者生庚及相生相克确定葬法。葬法主要为塔葬、火葬、水葬、土葬、开葬。除上述之外,今脚木足乡白湾乡发现有石棺葬。马尔康镇英波洛村发现有塞内沙葬。脚木足乡龙头滩发现岩葬(将遗体包裹后置于岩壁上的洞内)。

人死后,不能移动,朝头一方点一灯。家人旁人不宜哭闹,昼夜守尸。死者亲属中选若干人,主持念经、接待、掌厨、通信等。请喇嘛问卦何种葬法,择定出柩时辰,几位喇嘛、和尚,念超度经和出柩派难经,一位和尚在家守灵七七四十九天。喇嘛、和尚的工资分送魂、择墓地、送葬、念经等类型。多少由死者家庭经济而定。死者家属一周内每晚在墓地烧火,点酥油灯一个。

马尔康境内藏族村寨,不论谁家死了人,乡邻都派人问候。守灵期间全寨每晚集中公布六字真言,死者亲属为乡邻备酒或一顿便饭。来吊唁的带上茶叶、布匹、粮、肉、酒坛、酥油、现金等,并帮助办理丧事。死者家属则向参加殡葬的人回赠黑布或红布布块,以及针、线等避邪物。习惯在墓地上为死者插麻尼旗,一般用红、黄、绿、白色纱布,数量不少于死者年龄,死者的亲属,同年以来,均要依习惯,定例进行念经,不屠宰牲灵,不穿新装,不过节日。

庙会

马尔康境内的藏族,由于教派不同,庙会时间亦有差异,各寺庙跳神自备有一套面具和道袍,跳出两天,喝一天酒。跳出神的费用秋收时由喇嘛向各户摊派。跳神的东道主一般由各寨轮流担任。全寨或寺管辖的百姓全力支持。农闲时每月有一寨跳神。如正月十五、二月十八、冬月十八、腊月十八都有。

会后由全寨的青年男女打平伙、炒豆豆,寺院执行一次,每欠进行为三日。第二日除经词之外,不许对话,断绝饮食。据传念此经,死后不会投胎畜牲。同月内各村寨凑粮、酒、寨头或林边搭帐篷,全寨男女老少动手,用铜模印造小泥佛像,垒积易发生水灾处。用以灾祈福。让古寺的观赏酥油花庙会是觉囊派寺院的最隆重的庙会。僧人们用酥油自制的一米高的各种佛像仙女和飞禽走兽、植物、生物等酥油花。这天朝拜人能分享油条一根,金刚布条一根,柏香小包一个。对妇女解除寺院界碑门,参加朝拜,但仍不准进经堂,可以尽情观赏酥油花、佛像、唐卡、经书。并磕头,同时信教群众得甘露水共饮。

县境内的藏族习惯过燃灯节:在藏历十月十五纪念宗喀巴圆寂的传统宗教节日。届时家家户户点燃酥油灯,表示悼念宗喀巴。如脚木足,常习惯这天用麦杆在自己地里点数堆野火,全寨青年田女手举火把,吆喝来年丰年。

重要节日

藏历年

马尔康境内藏族按藏历推算一月一日,嘉绒语称“乐善儿”,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与汉族春节大致相同。每到过年前,人们都赶制节日的新装。腊月十九这天,寨房来扫除烟尘,清扫房屋庭院,腊月二十四日,修整火塘,清洗灶炊具。接着准备酒肉,长拜年。除夕之夜,寨寨灯火辉映,炮声此起彼伏,歌声悠扬,人们尽欢通宵不眠。清晨争放新年礼炮,抢取吉祥水,各自在房面屋角熏烟求山神、家神,祝新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初一,不出门,各户自己过年。初二全寨男女青年上山敬神,朝庙。初三开始请客串户。有的全寨凑些酒一起跳锅庄,直到初五。大年十五朝庙转经,卓克基、英波洛、松岗、白赊要耍狮子。同时马尔康寺大藏寺、草登寺、直波寺、杂谷寺等寺院及各村寨届时都要举行祈祷法会。

看花节 

看花节是马尔康境内藏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嘉绒语称“若木纽”。部分地区亦称“斯吉桑”、“扁瓦底德”)。看花节是藏族青年男女日夜盼望的日子。半月前即为节日准备马鞍、武器、服装、美酒、食品、风马画等。至看花节享用。马队到后,则自觉排队成队,围绕神台向顺时针方向转三圈,各自述祈祷。喇嘛和尚诵求福经。求神的人自述保佑人畜兴旺、庄稼无灾、合家欢乐。按诵经的时辰,撒风马画高呼飞吧,将糌粑及五谷撒向天空,添加柏枝熏烟。

6月4日统一敬神日以后,白天,年纪稍大的就到山水间散步,或互串帐篷,吹谈天,喝青稞酒。年轻人则成群结队到草坪上、森林间尽情的游玩和嬉闹,归来时都采回大把的山花,装饰帐篷。入夜,草坪上燃起熊熊篝火,四周摆若干坛青稞酒,人们边跳锅庄边饮酒、对山歌、讲故事,常常通宵达旦。一般3至4天结束。承受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看花节中,除传统的饮食外,啤酒、果酒等各种高级饮料、果品也摆满餐桌,文化生活除传统锅庄外,加入了交谊舞、迪斯科。还可以帐篷内看电视、听音乐、放录像等。

艺术

锅庄舞

作为锅庄的故乡,马尔康嘉绒锅庄承袭着古老的象雄文明。在古老的象雄文明中,圆形代表圆满。转圈成为祭祀仪式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转圈的形式逐渐衍生出圈舞,成为古象雄文化的一部分,流传至今的锅庄舞就是这种文化的遗存。

嘉绒锅庄是嘉绒文化的重要载体,分为大锅庄和小锅庄。大锅庄舞步缓慢,舞姿端庄稳健,情绪含蓄虔诚,具有浓郁的礼仪舞蹈风格。主要在重大的庆祝活动,如庆贺婚礼、欢庆节日中表演。嘉绒锅庄先是歌后是舞。

马尔康嘉绒锅庄被四川省文化厅评为首批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嘉绒锅庄艺术之乡”。因其悠久的历史,马尔康嘉绒锅庄又被誉为“中国圈舞的活化石”。

唐卡

唐卡它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大多画在纸上或者布上,画好后,再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的横轴上拴有细绳,方便悬挂;下横轴两端装饰着非常精致而且漂亮的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唐卡就是一个黄金艺术,他们的艺术风格迥异,最明显的就是唐卡用金箔磨成粉末作画。制作唐卡所用的黄金含金量有79%、98%等,黄金的含金量不同,做出的唐卡颜色便不同,如使用含金量79%的黄金作画,颜色要稍微淡一些;使用含金量98%的黄金作画,那么他的颜色也就红一些。除此之外,唐卡上面还有很多植物颜色,是就近在马尔康周围的山上采集植物提取的色素,唐卡所用的棉布,混合着泥土牛胶。

藏戏

藏戏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说唱、歌舞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2009年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艺等若干形式相结合的表演。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在四川阿坝州根据不同方言又分为安多藏戏和嘉绒藏戏。

文物古迹

甲尔尔扎山洞窟壁画

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是一座天然岩石洞穴。洞窟坐南朝北,平面呈瓶状内大外小。深23.59米,高7.88米,最宽处3.29米。洞内人工砌筑石墙将其分隔外、中、内三洞。最外间有泥塑佛塔两座,内间残存佛塔一座。其中最大是一座高1.85米,宽1.76米。塔座、塔基用矿物质颜料彩绘各式菩萨像。在洞口外面侧岩石上、洞内和佛塔四周均绘有大量佛教壁画,整体绘画长18.3米,绘制最高处达5米,壁画总面积约70平方米。壁画内容以各式佛像为主,内容丰富,线条流畅。2013年,国务院将“甲扎尔甲”洞窟壁画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休遗址

一九三五年红军长征驻留4月之久的的沙尔宗镇哈休村,近来发现了古人类文化遗址哈休遗址,距今5500年至5000年间,是分布于长江上游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地方文化类型。其文化因素包括本土土著文化、仰韶晚期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其中土著文化吉岗擦擦文化遗址因素所占比例较高。哈休遗址考古试掘中出土的文物说明,这里与营盘山、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古蜀国文化之间有着起承转合的关系。2013年哈休遗址被国家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村落

尕兰

尕兰,藏语音译,意为莲花之心,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党坝乡的一个高山行政村,属于嘉绒藏族聚居村。尕兰村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考古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器和石棺葬遗址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居住。村落不仅有嘉绒石碉房民居、寺庙、土司官寨、嘉绒石碉,还拥有保家卫国的英雄文化,独具特色的嘉绒藏戏,嘉绒锅庄以及茶马古道重要节点和红色遗迹等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其中,有着千年历史的斯科坚文化节,传承和积淀了厚重的嘉绒文化。

过去,每年藏历10月13日—25日,尕兰村都会如期举办斯科坚文化节,如今在七月赏花节举办。节日期间,举办以嘉绒藏戏表演为主的戏曲表演,竞技表演、杂耍,大小锅庄表演。2018年被列入中国第三批传统古村落名录。

特产

作为马尔康市特产,烧馍馍原料是小麦面,捏成饼状,放在烧热的铁炉上烤硬,再放进灰中烤熟。用玉米面、麦面或荞麦面,加水合成面团,做成饼状,埋进柴火灰中,翻动几次,烧熟后就是烧馍馍。有些烧馍,用特制的花纹模子印出凹凸花纹,用火掀烙制成型后,现烧熟,简直就是工艺食品。烧馍馍是嘉绒藏族出远门、走亲戚或到远处耕种放牧时必备的食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尔康拥有各级“非遗”名录241项,其中国家级保护名录1项(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省级8项(达尔嘎、哈玛战神舞、川西藏族山歌、嘉绒藏区农耕劳动山歌、馍馍印、嘉绒藏族春耕仪式、駘汝节、阿让(蒸馏酒)酿造技术),州级80项,市级152项。

内容涵盖了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手工技艺、人生礼俗、传统体育竞技、生产商贸习俗等14个门类。马尔康已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传承人资料库,现有省级非遗传承人3人,州级传承人35人,市级传承人74人。

哈玛

哈玛,意即神兵舞或战神舞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嘉绒藏族地区的一种民间祭祀舞蹈。哈玛舞源自于苯波教“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大约早在公元一世纪,苯波教就传入并兴盛于嘉绒地区,无论政治、军事、百姓生活、民间活动等都和苯教都息息相关,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1987年该舞蹈曾作为调研汇报节目,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第三届藏戏调演会上演出,在2004年阿坝州庆祝五十周年大庆曾作为州庆献礼节目之一。

馍馍印

馍馍的印章图案种类繁多,最原始的图形叫"三指印",它将人的"拇指、食指、中指"并在一起加盖在馍馍正中。拇指代表太阳、食指代表月亮、中指代表星辰,嘉绒藏语叫做"更叫生",意为"三宝印"。"三宝印"所反映的是原始的自然崇拜,它象征着人们向往光明、向往未来的美好憧憬。还有的印章就是将藏传佛教文化中寓意深刻、图案精美的图形符号刻在木制或青石上,制成各种图案的馍馍印章,把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包含吉祥美好的希望和祝福与嘉绒藏族饮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三指印" "月船三宝印" "长寿印" "福寿印" "吉祥印" "莲花印" "法轮印" "海螺印"等。

风景名胜

综述

马尔康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马尔康是嘉绒藏区的核心地区。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土司衰亡的地方。马尔康地区土司、民居建筑、歌舞节庆等形成了民族民俗旅游资源。马尔康的植物景观和高原草甸、峡谷风光是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故事背景地,是著名电视连续剧《尘埃落定》的拍摄地,是电视连续剧《长征》的开机地和外境主要拍摄地,马尔康也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色旅游开发的五大重点景区之一。

著名景观

克莎民居

克莎民居是极具地方特色的“邛笼”式民居建筑,高达7层、20多米,现仍在居住使用,为阿坝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似的碉楼式民居建筑,遍布茶堡河沿岸山谷,有“千碉之乡”的称誉。

克莎民居位于大渡河上游马尔康沙尔宗镇丛恩村,西距沙尔宗乡人民政府3千米,民居建于清代中晚期,为单体石木结构7层平顶碉形民居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座北向南,底部东西长82米,南北宽10.75米。通高22米。四周墙体用片石,黄粘土砌成,底部厚1米,顶部厚0.6米,顶部及各层横梁平置于边墙。横梁上铺小圆木和树枝条,上覆泥土夯筑而成屋面,底层为畜圈,东墙开门。2楼为火塘兼客厅,门置于东西边墙,门外为一平台,3、4层为寝室和粮仓,5、6层楼的东、南、西三面向边墙外伸出承木结构阳台,外绕栏杆为农作物、牧草晾架。阳台平面呈“U”字形,宽1.25米。7层楼上前有平台(晒台)长4米,宽11.8米,后为经堂,经堂两侧边墙外各有一段阳台。房顶西北角有一阳台,高1米,长、宽各4米。底层及2、3层中有石干墙支撑横梁,墙厚均0.85米。4、5、6层和7层中有1-3根木柱支撑横梁。2层楼南面边墙开一小窗,以上各层均开大小不等的观察孔,2层至房顶各层均设独木梯连接上下。这种民居建筑为嘉绒藏区最具地方特色的建筑之一,主要分布于马尔康沙尔宗镇丛恩、哈休等村寨河谷、半山腰地带方圆不过10千米范围。这几个村寨大多数民居均为这种碉形建筑,它们的大小、结构及外形均基本一致,通高均在20米左右,放远望去,既雄伟又壮观。

大藏寺

大藏寺位于马尔康城正北,距成都市约500千米,位于海拔三千米以上的深山中。大藏寺的全名是甘丹大藏恒周林(GadanDhe-TsangLhundrupLing),即"兜率信满任运成就洲"之意。,探访这座有着600余年历史的格鲁派寺院。该寺有保存完整的壁画、唐卡、雕梁画栋,泥、石、铜菩萨、法器及《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蒙古兵到西藏途径大藏寺时留下的兵器、扎达县古格王国遗址佛塔废墟、清朝皇帝诏谕和明代遗物等300余件宗教文物。

查各寺

查各寺,位于卓克基镇的纳足村,距马尔康城约20千米,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元末明初修建。寺庙殿塔壮丽,高大庄严,内陈设阿旺扎巴灵塔宗喀巴等人的塑像

卓克基土司官寨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马尔康城东南约7千米的卓克基镇,依山而建,被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系典型的嘉绒藏族建筑物,地处梭磨河与西索河交汇处的高地上,也是马尔康至成都、小金两条公路的交叉点,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在交通不发达的岁月,这里是嘉绒藏区东去汶川进入内地的必经之路,北面经草地可走甘青两省,南经小金可至雅安市西昌市,西经金川、丹巴县可到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被称为扼控川西北高原山地交通的锁钥。卓克基土司官寨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建筑,始建于1918年,是末代土司索观瀛亲自创意设计并组织修建的。在官寨左面耸立着一座与西楼连通的四角形的碉楼,初建时共9层28米,现仅存6层、余高20米,形态稳健,气势轩昂,不仅是土司及家人在紧危情况储藏珍贵物资及藏身的防御性建筑,同时亦是土司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梦笔山

梦笔山为马尔康东部屏障,位于卓克基镇南部与小金县两河镇交界处,平均海拔4470米。是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山中资源十分丰富,有很多非常珍贵的中药材,虫草,贝母,疏叶当归,大黄,甘松党参,当归,马甲皮,泡参等,茂密的林中还富有柏树云杉桦木杨属落叶松等,在山中活物着水懒,马麝盘羊岩羊,松鼠等动物和泰和鸡,芍鸡,贝母鸡等珍贵鸟类。

雪马山

雪马山位于卓克基镇南部纳足村境内,与本市的党坝乡相邻同时连接小金县和金川县。雪马山。藏语名“卡虎斯达”,卡虎意为白雪,斯达意为骏马。从远处眺望雪马山酷似仰面躺着一匹雪白的马。实为终年不化的积雪冰川。雪马山山势峻峭,自然奇景天成,山色瑰丽多姿。主峰名为里根里奇波士科尔丹,海拔4886米,周边有众多的高山湖泊(海子)。

婆陵甲萨古城遗址

婆陵甲萨古城遗址位于马尔康镇城郊俄尔雅村五组住地的右侧,现存夯筑土木古堡23 座,长约一华里多,宽100米,占地6万平方米。古城堡沿梭磨河边的台地起,层层分布,首尾相顾,地势险要,扼守河谷,其分布及选址极具军事价值。古城堡建立时间不详。当地群众称作"保宁官府"("婆陵甲萨"即其藏语音译)。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唐朝曾于梭磨川置保宁督护府,此23座古堡可能即为保宁督护府遗址。

西索民居

西索民居在土司时期被称为卓克基街,居住此地的人多为卓克基土司的科巴(差人)和境内的商人、民间手工艺者。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建筑特色,保留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所有民居墙体均用片石砌成,用黄泥粘合,采用内直外收的砌法。砌出的石墙立面整齐,棱角锐利,上窄下宽,整个墙体处于抗压状态,成为建筑的承重主体。加之内部木结构横梁的互相支撑拉合,整个建筑下大上小,重心向内,稳定性强。砌到最高处,让房屋四角顺势形成角锋,最高处的石墙边缘加厚,避免墙表的平面化,增强立体感。窗户均外小内大,窗框上装饰有嘉绒特色很浓的雕刻、绘画。房顶一分为二,前半部分为平顶,三面砌成矮墙;后半部分形成斜山式,覆盖石板或红瓦。

梭磨河大峡谷

“梭磨”,藏语含义为“岗哨多”,又有“帝王之梳篦”之意。因解放前沿峡谷下行36千米有土司官寨,地处嘉绒藏区冲口,故多设关立卡,布岗放哨,民间即称“梭磨”。美丽修长的梭磨河峡谷,自鸪山脚刷马路口至马尔康白湾乡热足止,全长91千米,垂直高差890米。一年四季,峡谷内层峦叠嶂、植被茂密、水流清澈,奇花异草遍地、珍稀动物成群,飞瀑流泉常年不断,更以杜鹃如霞、秋林如屏、悬冰流珠三景著称,恰似大自然神工之笔绘就的一幅幅山水画卷──春踏芳草赏百花,夏栖绿荫听蝉鸣,秋观红叶尝山果,白雪青松动诗情。

古碉群

白赊群碉

白赊群碉位于马尔康脚木足乡白赊村。北面正对脚木足河,西部邻近脚木足乡政府。群碉由三碉组成,三碉连线呈正三角形。北碉为八角碉,建于清咸丰同治时期,为白赊头人所建。外部保存基本完好,座北向南,为木石结构,平面外部呈八角形,内部呈圆形,整体由下往上渐内收呈锥形。通高43.2米,内径6.2米,外边长1.90米,底部墙厚0.95米。上部稍向西北倾斜,碉内木构梁架已残毁,碉身底部有残洞。墙体均由片石和黄粘土砌筑。与八角碉西南100米处为四角碉,已残破,而八角碉西100米处的四角碉,在20世纪60年代农田基本建设中拆毁,两碉均系与八角碉同时修建。白赊碉群具有守寨防御的作用,又有通讯作用,该群碉被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国焘曾在群碉下的白赊喇嘛寺内召开过党史上臭名昭著的卓木碉会议。

卓木碉会议遗址

卓木碉会议遗址位于马尔康脚木足乡白赊村境内的若布洛寺,该寺有200多年历史。旁边两座碉称之为姊妹碉,两碉造型完好,其中一碉为八角碉,建于清代,外部保存完好,坐北朝南,石木结构,整体由下往上渐内收,呈台锥形,通高43.3米,内直径6.20米,墙厚0.95米,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松岗直波古碉

松岗直波古碉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古碉,共由两座碉堡组成,分别高37米和29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波碉群位于马尔康松岗镇直波村西南300米处,清乾隆松岗土司修建,包括南北2碉,依山势南北分布。碉具有防御、通讯等功效。南碉在村内,北碉在村北的山脊上,两碉相距50米。北碉修复完好,南碉完好。

两碉为八角碉,由石块合泥砌成,内部有木质楼梯上下。平面外呈八角形,内呈圆形,由下往上渐内收成台体,南碉内径8米,外部每角两侧边长2.05米,墙厚0.95米,碉高29米,共7层。底部东墙中部开高1.80米,宽0.9米的门。第4层东墙中部和第5层南墙各开有高1.40米,宽0.80米的小门。每层南东墙均开有长方形瞭望孔。北碉内部直径8.50米,外部每角两侧边长2.15米,墙厚0.90米,通高24.70米,共6层。第2、4层东南面墙各开小门。每层东、西、南墙每层各开凿长方形瞭望孔。第1、2层东、西、北墙开有边长0.20米的方形瞭望孔。

1989年1月29日,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8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曾在碉楼下建立过苏维埃革命政权。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2020年6月9日,马尔康获评“先进县(市、区)党委、政府”。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属于长征片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片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2020年12月28日,被评为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1年1月2日,入选2020年中国防贫效率“百高县”名单,排名第78位。

2021年8月,马尔康入选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

2022年5月,入选四川省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