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县 :中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08-26 18:33

茂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与北川县、安州区、绵竹市相连,南与什邡市、彭州市、汶川县接壤,西与理县、黑水县比邻,北与松潘县相接,辖区面积3896.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茂县常住人口为109020人。全县下辖11个镇。县政府驻地茂县凤仪镇西羌大道339号

茂县地跨岷江和涪江上游高山河谷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高原性季风气候,垂直气候和地区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2.3摄氏度,年降水量532.9毫米,河流总长242.3千米,年径流量165404万立方米。先秦时期,由岷江上游“蜀山氐”古羌人开发,古代冉骇等少数民族居住于此。唐至明清设茂州,民国二年,改茂州为茂县。1987年12月10日,茂汶羌族自治县更名为茂县。

茂县是水果之乡,盛产樱桃、苹果、桃、李、梅、枇杷、核桃。茂县花椒栽培历史悠久,以沟口乡的花椒最负盛名,主栽“大红袍”花椒是“西路花椒”代表品种,是茂县农业主要经济收入。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支柱行业,其次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第三产业以旅游文化、电子商务为主。2022年,茂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7042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1.2:37.9:40.9。

茂县是全国羌族核心聚居区。瓦尔俄足、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两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点将台初唐摩崖造像黑虎乡鹰嘴群、营盘山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叠溪-松坪沟旅游区、坪头羌寨入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由来

据《旧唐书》和《茂州志》记载:茂州“以郡界茂湿山为名”,唐朝至民国初期均用此名。1958年曾名茂汶,是因茂县大部分地区处于汶山地带,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更名,始称茂县。

历史沿革

先秦

商朝春秋战国以来,由岷江上游“蜀山氐”古羌人开发,系古代冉骇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

秦汉至南北朝

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设湔氐道。

刘彻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氐羌人冉、等部落地设置汶山郡,领绵厩、汶江、广柔、蚕陵、湔氐5县。汶江县、蚕陵县治地在今县境凤仪镇叠溪镇。东汉光武帝时,设汶江道,刘祜永初三年(公元前109年),改为广汉属国都尉刘宏时设汶山郡。

三国蜀汉时,绵魇仍置汶山郡,改汶江道为汶江县。

晋朝郡治于绵厩县,改汶江县为广阳县。东晋仍置汶山郡,废广阳县。南齐时,在凤仪镇复置北部都尉。梁普通三年(公元522年),设置绳州,领汶山、北部2郡。凤仪镇为绳州北部郡广阳县下辖。西魏仍置绳州,复置甘松郡宇文邕保定四年(公元564年),改绳州为汶州。领北部、汶山2郡,北部郡领广阳、北川羌族自治县2县。

隋唐至宋元

杨坚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置蜀州。隋文帝五年(公元585年),改蜀州为会州,并置会州总官府,领7县。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将今凤仪镇所置广阳县改为汶山县。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会州、翼州,合置汶山郡,领11县。汶山县为郡治地。

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汶山郡为会州。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会州总管府。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为南会州。李世民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升置都督府。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南会州为茂州。李隆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通化郡。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为茂州,属剑南道,领汶山、汶川、石泉、通化4县和39个鹞州。五代前蜀王建天复七年(公元907年),仍置茂州,领4县。

宋仍置茂州通化郡,领2县10个跌州,今凤仪镇为州、郡和汶山县治,直至元代。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属吐蕃宣慰司,世祖至元中仍置茂州,领汶山,亦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废,后复置汶山、汶川2县。汶山县(今风仪镇)为州治。

明清

洪武年初,事楚华重修茂州城,引三溪水入城,以供饮用。成化年中,巡抚张修筑外城。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仍置茂州,领1县,并将汶山县并入州。

顺治初,仍置茂州,隶成都府。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三月,孙可望遣人招降松潘县总兵朱化龙后离去。朱化龙发三寨夷兵同管理通判万文相占茂州。翌年七月,朱化龙驻茂州,赵荣贵降清,驻龙安。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月,清将赵荣贵自安县擂古坪围朱化龙于茂州。化龙固守三日(月),茂州因粮食吃完而沦陷。荣贵叛清,奉南明与化龙结盟后离开茂州,驻兵龙安。雍正在年(公元1727年),升为直隶府,属松茂道,领汶川、保县2县。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茂州领汶川1县及土司12个。

中华民国时期

1913年,改茂州为茂县。1927~1935年,属松理茂汶屯殖督办公署(治地风仪镇),南28军军长兼督办。1935年5月1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驻茂县。5月30日,在风仪镇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茂县苏维埃政府,建区级或相当于区级政权12个,乡级30个,村级56个。1936年2月,国民政府存今风仪镇设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茂县、汶川、理番小金县、靖化、松潘6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1月,茂县解放。2月11日,在风仪镇建立茂县人民政府。2月26日建茂县专署,隶属川西行政公署。1953年元月,成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首府设茂县。1954年。四川省藏族自治区治所迁往刷金寺,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958年7月7日,茂县、汶川、理县3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县府置威州镇。1963年恢复汶川、理县建制,茂汶羌族自治县县治地迁同风仪镇。1987年12月10日,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更名为茂县。

1988年,茂县人民政府下辖5个行政区,1个镇,各区均设有行政区公所,属政府系列。区下辖22个乡。2005年,全县辖凤仪、南新、叠溪3个镇;石鼓、渭门、永和、沟口、石大关、太平、松坪沟、光明、富顺、土门、东兴、飞虹、黑虎、回龙、 龙、白溪、洼底、曲谷、雅都、维城20个乡。

地理

位置境域

茂县隶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川两岷江两游,介于北纬31°25’~32°16’,东经102°56′~104°10’之间。地跨岷江、涪江两游高山河谷地带。东连北川羌族自治县安州区、绵竹;南接什邡市彭州市、汶川;西毗理县、黑水县;北邻松潘。东西长116.62千米,南北宽93.73千米,辖区面积3903.28平方千米。

气候

茂县属高原性季风气候,因海拔高低悬殊大,垂直气候和地区气候明显,局部气候复杂,日照充足,降水少,气候干燥,多风,干湿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和地区温差大。年均气温12.3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1.6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4.3摄氏度,无霜期215.4天,年均日照1434.8小时,年降水量532.9毫米。

地质

地质构造

境内地质大部分属马尔康市地质分区,只有东南部狭小部分属龙门山地质分区范围。县内沉积岩广泛分布,出露较全。震旦、寒武、奥陶系主要分布于南新-凤仪镇-线西北侧,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构成牟托-十里堡镇背斜的核部。志留系分布于两翼,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因系标准地层剖面所在,故称“茂县群”。泥盆纪主要大面积出露于白溪、沙坝一带,在沙坝呈北东-南西走向,而在白溪一带呈近东西走向的弧形分布。石炭、二迭系发育不全,厚度较薄,见于石大关、水沟子附近地区。石大关以北及白溪以西地区三迭系发育较全,厚度可达3000余米,石炭、二迭、三迭系均呈弧形展布,构成较长弧形构造,县内缺失侏罗、白垩系及第三系沉积物。第四系仅见于岷江及黑水河河谷之中。县城附近岷江河谷中有较大面积、较大厚度松散的洪积、冲积物堆积。境内岩浆岩出露面积甚小,仅在南新对岸及中村南部有花岗石花岗闪长岩,为境外大型岩体的局部。

地层

县境内地质属纬向构造体系,岩层总的走向趋势为东西向,局部地域有扭动构造,其应力由北偏西向南偏东,使地壳产生水平运动导致岩层产生褶皱和垂直运动。西部向斜褶皱构造带赤不苏区除曲谷沟尾与中下部以东地域均属此范围,其轴走向为东偏南昂扬于东,倾伏于西,槽部尾端出在维城后村东南侧,出露岩层属三迭系上统的新都桥组,有板岩砂岩千枚岩、间夹薄层灰色石灰岩等,经侵蚀切割,基本按向斜谷背斜山的模式展现地形。

地形地貌

川西北高原成都平原过渡地带,以高山峡谷为主,北部属岷山山脉,西部属邛崃山系,东南部为龙门山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东部为中山地带,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山峰海拔均在4000米左右,相对海拔1500~2500米, 西部万年雪山主峰海拔5230米,东南九顶山主峰狮子王峰高4984米,东部土门河下游黄公坪河坝海拔890米,县城海拔1580米。境内沟壑纵横,山高谷深,少平缓之地,自古就有“峭峰插汉多阴谷”之称。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茂县河流分属岷江涪江两大水系,岷江干流由北向南纵贯较场、沙坝、凤仪乡三区,主要支流黑水河经赤不苏、沙坝至高渠镇注入岷江;有稳定流量较大的支沟约60余条;县城以东土地岭为源头的土门河自西向东流经土门全区汇入涪江水系的青片河,有稳定流量较大的支沟约20余条。此外县境东部的九顶山南麓有东(绵远河沱江正源)、中(石亭江)、西(湔江)三源,系沱江的发源地。三源在出山口处的流坡总面积1665平方千米,各河实测多年平均流量为15.24立方米/秒。全县大小溪河170条,主要河流总长242.3千米,年径流量165404万立方米。有大小堰塞湖32个,总蓄水量约1.4亿方米,其中,叠溪海子最大,蓄水量近1.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境内河床陡,自然落差大,流量较稳定,水能理论蕴臧量130.76万千瓦,可开发量86.21万千瓦。

湖泊

县境内有大小湖泊32个,其中有8个堰塞湖,24个高山湖泊,湖泊水域面积6823.4亩,总蓄水量1.4亿立方米。其中以闻名遐迩的叠溪大小海子为最大,其最宽处692米,深约80米,长10余千米,水面宽4725亩,蓄水量近1.3亿立方米。全县高山湖泊共有高程均在海拔3200~4500米之间,湖泊容量较小,积水总面积为1022.2亩,最大的九道海,水面390.4亩,最小的九龙池之一,水面仅2亩,积水面积5695亩。

水利

茂县辖区内无水利水库,只有5座电站水库,分别为柳坪、白溪、吉鱼、铜钟、姜射坝,总库容785.27万立方米,集中供水量38830000立方。

土壤

境内土壤分为10个土类、14个亚类。耕作土壤续分到土种,共分10个土属,42个土种。其主要土类特征是,新积土母质为沟谷流水与间歇性流水所携带的固体物质沉积或堆积物。由于分布海拔低,热量条件较好,土质肥沃,坡度平缓,适种度宽,是县内经济活动的主要区域。土类分为1个亚类,3个土属,13个土种,全县共728.79亩,占各土类总面积的1.30%。

黑色石灰土母质受石灰岩风化壳物质制约,与石灰岩层露头分布基本一致,与地带性土类黄棕壤成复区分布,土体浅薄,以A-C构型为多,其土体深厚者则为浸溃复钙型。共83557.21亩,占总面积的1.49%,黑色石灰土分为1个亚类,1个土属,6个土种。

黄棕壤处于暖温带温热湿润同季、植被繁茂的生物气候带,母质系、志留系茂县群千枚岩夹石英砂岩风化物。分布于土门河流域海拔约2000米以下的谷坡,由于谷窄坡陡,表层粘粒被侧洗,土壤多呈粗骨性,生产水平在中等范围。此土类分为1个亚类,1个土属,7个土种。全县共230380.08亩,占土类总面积的4.11%。

褐土处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温湿同季,干冷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植被较稀疏的生物气候带,母质为坡积、残积、冰渍、老洪积、老冲积、多元组成的混合物。分布于岷江、黑水河谷两侧海拔约2100米以下的谷坡,共1358821.98亩,占总面积的24.23%,是全县粮食、苹果生产区,土类分3个亚类,4个土属,14个土种。

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

茂县全县拥有耕地面积8684.78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8.47万公顷,牧草地面积11.07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2268.45公顷,交通用地面积916.79公顷,水域面积210.01,未利用土地面积15877.96公顷。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中,能源矿种类1种(煤);金属矿4种(金、锰、铅、锌);非金属矿16种(硫铁矿、冶金用石英岩、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滑石石膏、冶金用白云石油石铝矾土、建筑用砂岩、建筑用花岗石、砖瓦用页岩、砖瓦用黏土磷矿石榴石、油石);水气矿1种(理疗天然矿泉水)。

铅锌矿位于县境文镇沟和没脚沟。前者方铅矿呈细脉状,厚度约2米,矿化范围较局限,后者含少量团块状的闪锌矿、方铅矿,脉宽0.2米左右,长数米。黄铁矿位于县境渭门乡距公路0.5千米处,呈浸染状,致密块状产生,矿体长约80米,厚0.5米左右。锰矿化点位于县境土门镇黄水沟,该矿化点含锰低,仅8〜12%,含硅高•含二氧化硅高达35〜66%。铝钒土矿位于县境文镇沟利谷村,矿体呈透镜体、扁豆体产出,厚0.5〜3米,最长者可达200米,品位三氧化铝42〜54%。含金石英脉位于县境内东兴乡天宫堂和富顺镇永镇沟,含金石英脉以细脉状、串珠状平行排列成群出现。此外,还有分布于岷江、土门河一带的沙金磷矿位于县境石大关乡东北地区8千米处以及石沟梁子。石灰岩位于县境较场坝干海子-观音岩带岷江公路两侧,厚约10〜25米,长约5千米,共分4层。大理石位于县境土地岭,矿体长度可在千余米,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厚1〜10米。石膏位于南新乡棉簇沟,品位40%,杂质多。石英岩位于县境太平乡神台山,矿体长30余米,宽3〜4米。无烟煤位于县境文镇攀川,含煤1〜3层,一般可采一层,厚0.3〜3米,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

水资源

全县水域总面积为26171.26亩,县境自产泾流总量165404万立方米,流域面积3855.3平方千米,人均有水量20108.6立方米,为全省人均有水量3127立方半的6.4倍,亩均有水量12833.8立方米。此外尚有过境水567869万立方米可利用,其中还有稳定流量较大的溪沟80余条分别注入岷江与土门河。全县河流沟溪流量不大,但面窄,落差大,流速急,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127.5万千瓦,可开发量39.8万千瓦。河流洪期夹泥沙石砾量大,下切速度高于一般河流,河床沉积极小,均为石底河床。据统计,全县有大、小湖泊27个,总蓄水量约1.4亿立方米。此外,该县矿泉水环境良好,无人为污染,流量及水质稳定,年开采量约2.3万吨。

森林资源

2021年,茂县2021年森林面积20.86万公顷,同比增长0.02%;森林蓄积量0.3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0.9%;森林覆盖率为53.55%,同比增长0.01%;古树名木26种,护林员899人。草地面积11.09万公顷,湿地面积27.93万公顷。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县域内野生动物种类385种,共生存有脊椎动物410种,隶属于26目88科。其中兽类97种、鸟类234种、爬行纲29种、两栖动物30种、鱼类20种。珍稀濒危脊椎动物112种,占全省珍稀濒危动物种类的55%左右,其中哺乳类40种、鸟类41种、爬行类11种、两栖类10种、鱼类10种。已知县境内分布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2种,其中兽类7种(金丝猴属、大熊猫、豹、云豹羚牛林麝马麝)、鸟类5种(金雕红喉雉鹑斑尾榛鸡绿尾虹雉玉带海雕);分布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43种,其中兽类17种、鸟类24种、两栖类2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26种。

云豹是大型猫科动物中体形最小的一种,善攀爬。体长70~106cm,体重雄性约23kg,雌性约16kg。云豹有较短而粗的四肢,几乎与身体一样长而且很粗的尾巴。头部略圆,口鼻突出,爪子非常大。体色金黄色,并覆盖有大块的深色云状斑纹,因此称作云豹。栖息于亚热带和热带山地及丘陵常绿林中,垂直高度可达海拔1600~3000m。

金雕,又被称作“猛禽之王”,是一种大型鸟类,展翼长度可达到2至3米,腿部非常粗壮有力,爪子如利刃一般锋利,可以“快准狠”地一下子刺进猎物的体内,然后猛地抓起猎物冲向天空。成年金雕往往独来独往,但早成雏却仍然是生活在同一个巢穴之中,而在生长期,发育较好的金雕幼鸟,就会去欺凌自己的“兄弟姐妹”,并且会抢着吃掉大部分的食物。

植物

县内有野生植物种类226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1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岷江柏木(含野生和人工栽培)、侧柏油松毛白杨、柳树、槐树等林木。全县主要以冷杉属云杉桦木落叶松柏木等为主约50余种,有珍贵树种岷江柏、银杏、红豆杉合欢等。灌木树种主要以蒿薇、乌泡刺马桑沙棘、冬青、小蘖、茶廡子、杜鹃、忍冬、拔等为主。草种境内野生牧草约189种,覆盖度大的主要有禾本科高原早熟禾发草薹草属芸香草、草地早熟禾等;豆科紫苜蓿草木樨百脉根等;莎草科的四川蒿草、矮生蒿草、红棕苔草等。野生中药材县野生药材丰富,有植物类184科,574种。在海拔3700~4200米的草甸地段,分布有虫草、贝母、黄芪、木香、疏叶当归、大黄等中药材,此外在土门河流域海拔980米以上地区还分布有杜仲黄檗天麻党参等中药材。

岷江柏木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北部及甘肃省南部等地,生于海拔1200~2900米干燥阳坡。属乔木,高达30米,胸径1米;枝叶浓密,生鳞叶的小枝斜展,不下垂,不排成平面,末端鳞叶枝粗。鳞叶斜方形,长约1毫米,交叉对生,排成整齐的四列,背部拱圆,无蜡粉,无明显的纵脊和条槽,或背部微有条槽,腺点位于中部,明显或不明显。岷江柏木固土作用强,木材呈淡黄色或淡褐色,纹理直、结构细,材质坚韧,有弹性,可供航空器材,建筑、家具、农具等用材。

红豆杉是我国的特有植物之一,其树干高可达50米,直径可达1.5米,一般高度为3~25米,树冠为圆形或锥形。红豆杉的叶子呈扁平状,有丝状突起,通常呈螺旋状排列。其种子为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4厘米,表面有许多小鳞片状突起,成熟后呈紫色或红褐色。红豆杉树的树皮灰白色,平滑,树干与树冠区别不明显。红豆杉生长比较缓慢,平均一年生长量只有0.5毫米左右,因此红豆杉被誉为“活化石”,是物种起源和进化研究的重要材料。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茂县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4处。

宝顶沟自然保护区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千佛山自然保护区相连,具典型的亚热带气候特征,气候垂直分布呈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区域内降水丰富,气温日差小,风速风量小,沟内溪流众多,但流量少、落差大、流量急,河床沉积,为石底河床。保护区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山势陡、切割深、地形复杂,在特殊的气候分布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内的实验区和外围区,可开展生态游和科考旅游,其景观有:森林景观、红叶景观、杜鹃花景、云雾厅观、高山草甸景观,观赏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属等。

自然灾害

茂县自然灾害主要为地震、洪涝,泥石流滑坡、旱灾、风雹灾和病虫害。县地处中国东西两大块体过渡地带-南北地震构造带的中段即龙门山地震带,震情时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叠溪一带;5 级左右地震分布于县南茂汶断裂附近。县境内地表松散,质地差,滑坡、泥石流较活跃。1975年7月22日晚,县城周围因暴雨引发泥石流,城区1平方千米范围内水深0.45米,泥石淤积物厚约20厘米。10月初较场公社茶山沟面汤岩发生垮方,垮塌物落入岷江阻水,迫使江水冲毁茂松公路19千米段路面30余米,使交通中断。2017年6月24日6时左右,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垮塌方量无法估算,河道堵塞2千米,40余户100余人被掩埋。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茂县下辖11个镇。县政府驻地茂县凤仪镇西羌大道339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全县有35510户,总人口109020人(男55491、女53529),其中城镇人口38147人、乡村人口70873人。总人口中羌族101136人,占总人口的92.7%;汉族4211人,占总人口的3.9%;藏族1368人,占总人口的1.3%;回族2185人,占总人口的2%;其他民族120人,占总人口的0.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93%。

民族

茂县境内居民以羌族为主。截至2022年末,全县总人口中羌族101136人,占总人口的92.7%;汉族4211人,占总人口的3.9%;藏族1368人,占总人口的1.3%;回族2185人,占总人口的2%;其他民族120人,占总人口的0.1%。全县近一半人口主要分布在凤仪镇。

语言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羌语分南北两个方言区。县境属北部方言区的有雅都土语,包括维城乡雅都乡、洼底乡等;属南部方言区的有黑虎土语,包括白溪、三龙、回龙、太平、渭门、沟口、黑虎等乡。两个土语(方言)间的差别较大,交际困难。县内各方言(土语)间的复辅音声母在数量及辅音配合规律上有一定区别,曲谷话复辅音声母的前置辅音除少董的是塞音、鼻音和半元音以外,余皆为擦音。配合关系以清配清、浊配浊为主。县内除汉族外,羌、藏、回等族也习用汉语。汉语茂汶话属北部方言,与成都话接近。但历因与羌族杂处,受羌语影响较大。和北京话比较,汉语茂汶话的特点有:语音上古音“泥”、“来”两母今都读作“来”母。塞音声母有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三套(在土门话里无舌尖后音)。鼻音声母带有浊塞音成分。有小舌部位的擦音(分清浊)。赤不苏、沙坝等区有尖团音。舌根音统读成舌尖前鼻音。古入声字大多归于今阳平。声调有55、21、42、214四个。词汇上除少数属地方词,如阵阵(现在)等外,余皆与四川成都话同。语法上受羌语影响较大,句子成分位置灵活。如:“你吃饭没有”,可说成“你饭吃没有”、“公鸡”可说成“鸡公”等余皆与成都话同。

宗教信仰

茂县境内主要宗教有羌族原始宗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羌族宗教是尚处于“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阶段,没有宗教机构组织。县内南部羌区宗教受汉族宗教影响;北部受藏传佛教的影响。解放后原有羌族信仰渐薄弱。羌族宗教有严格的鬼神之分。认为鬼是邪气,精灵是妖怪,只有神才是善良净美的。凡祖先、民族英雄、能工巧匠有功于本民族者,死后都会入神界,能降福于人,消灾免难;凡凶死或夭亡者,如伤寒痨瘵麻风病、妇女难产、落水、堕岩而死者,都进鬼魔麋集的地方,是丑恶的,使人失魂遭难。崇拜的神有三十种,大致可分为自然养诸神、家神、劳动工艺之神、寨神四类。

南齐永明元年(公元483),茂县县城东建有佛寺。明清时,茂州一带有寺庙兴起,诸教杂现象突出。清代乾隆改土归流以来,境内所建佛教寺庙有13座。嘉庆年间成都昭觉寺应果祖师(又名月林和尚)在城南阜康门内建海会寺(龙王庙),占地6000平方米。寺内塑释、道、儒、尊者像。明初,陕甘青及云南省等地回族先后经商来茂州,伊斯兰教随之传入。清雍正年间相继在安乡、甘沟、明脚底、土门、沙湾、太平建清真寺。咸丰年间茂州城建清真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势力深入羌区,先后发展了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组织,后因当地教会失势,宗教活动陆续停止。至1985年 11月恢复茂汶县伊斯兰教协会。

经济

概述

茂县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发展了茂县李、枇杷、车厘子等特色农产品,其中“茂县李”成功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绿羌园”牌羌脆李还获得了“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该县协同发展生态工业,以清洁能源碳化钙、工业硅为工业支柱产业。此外,茂县着重发展旅游业,旅游综合收入持续增加。

2021年,茂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7042万元,同比增长9.7%,总量位居全州第2位,增速居第1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9038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7222元。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3288万元,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84437万元,同比增长12.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9317万元,同比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1.2:37.9:40.9。

第一产业

茂县具备独特的气候条件,该县特有农产品茂县李,种植规模已达8万亩,产量10余万吨。截至2022年,茂县建成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5个、核心示范基地33个,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511家。通过搭建“平湖-茂县共富果园”订单模式,线上销售茂县李、茂县枇杷、车厘子等本地特色农产品至浙江平湖。该县现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绿色食品认证23个、有机转换产品认证6个,“绿羌园”牌羌脆李获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甜樱桃、脆红李、羌脆李成功获授“净土阿坝”品牌产品,还打造了县域品牌“羌地圣果”。2021年,茂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692万元。其中现价农业产值137771万元,林业产值2910万元,牧业产值38153万元,渔业产值27.5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830万元。

第二产业

茂县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支柱行业,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50.31%,其次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43.12%。清洁能源、电石、工业硅为三大新兴产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签约招商引资工业项目8个,完成盐化工、工业硅等产业转型升级,建成6个特色产业园区。

茂县工业生产以生产化学原料、化学制品、石墨、石膏制品、酒饮料、精制茶和黑色金属冶炼为主。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6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9493.5万元,完成销售产值754720.552万元,产销率达98.1%;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发电量312928万度;葡萄酒累计产量352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直报企业共21户,累计实现营业务收入76.9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5亿元。

第三产业

茂县第三产业以旅游文化、电子商务为主。推进文旅融合,完成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3A级景区6个;中国古羌城景区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茂县荣获“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称号,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康养”等旅游新业态不断丰富。此外,茂县还发展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休闲避暑、医养结合等新型服务业。2021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29.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884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1%和17.2%。

经济功能区

该园区下辖槽木、太安、团结、亚坪、中心5个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8.565平方千米,可用工业用地9750亩(不含基础设施用地)。重点发展氯酸盐、硅、碳化钙、铁合金、石墨电极、铝等产业,并积极利用它们副产物及其下游产品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截至2022年,已有10户企业进入园区施工建设,产品包括45万吨氯酸钠、84万吨电石、20万吨工业硅、10万吨高碳铬铁、6万吨石墨电极。以承接“北上”迁建企业和引进新型高载能企业为主,培育循环经济发展集中区。

该园区位于茂县县城南部,包括大河坝至牟拓国道213线两侧及岷江两岸的狭长地带,规划面积3000亩,规划产业主要以农畜及轻工产品、旅游产品加工为主。预计总投资12亿元,建成以农林产品、副产品、旅游产品、医药产品为主导产业,配套植物提取深加工,葡萄酒沙棘花椒阳芋深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建辅建材产业。规划农副产品加工区1000亩、中药材产业加工区500亩、旅游产品加工区500亩、建辅建材500亩,其他用地(含基础设施)500亩。

重要企业

汶川潘达尔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年产金属硅20000吨生产能力,产值2.5亿。主要产品有3205、421、441、521等规格的金属硅以及纯度达93.6%以上的二氧化硅微粉(SiO2)。公司拥有5台6300KVA矿热炉,一台5000KVA变电站和配套达标的环保治理装置,还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挪威黎巴嫩。2002年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的资源认证。

晶蓝宝石公司隶属大陆希望集团能源化工板块,从事宝石生产、销售、加工和相关技术研发,公司拥有18条生产线、产年300吨红宝石生产规模。

社会事业

卫生健康

2022年。全县共有县、乡医疗机构19个,总编制823人,其中:县直属医疗卫生机构4个,其他卫生事业单位4个,镇卫生院10个,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乡两级编制床位515张,至年底,卫健系统编制职工总数为71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17人,副高以上职称83人,其中正高职称14人,中级职称145人,村卫生室共139个,配备有村医生126人。

茂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3年初,是国家县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爱婴医院。医院占地面积为28亩余,建筑面积达31015余平方米。医院装备了核磁共振、美国GE公司16排照螺旋CT、DR、CR、体外碎石、高精多普勒彩超、腹腔镜、动态心电监护、净化手术室、骨密度仪、ICU、全自动检验设备、荷兰进口及国内先进康复等大中型医疗设备。

茂县中医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凤义镇羌兴大道南段。设有中医内科,中医骨伤,中医妇科,中医康复科,中医专家门诊,羌医药门诊,皮肤科,口腔科,健康体检科。

媒体

截至2023年,茂县拥有茂县新闻、“微茂县”微信公众号、“看茂县”APP、“茂县融媒”抖音号、“看茂县”视频号等自有平台发布新闻宣传内容。2019年,茂县融媒体中心开办国内第一档羌语译制类新闻节目《羌语周报》,开创了四川省广播电视继藏语、彝语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后,羌族语言文字译制工作先河,《羌语周报》是一档全媒体新闻周播节目,以茂县当地热点新闻、民生新闻为主要内容,利用羌语播音、翻译形式,通过电视、手机客户端、微信、抖音等官方自媒体平台传递茂县社情民意,搭建羌族民族语言文字信息传播平台,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羌族语言文字译制、运用、推广发挥作用,播出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

科技

1984~1999年,茂县的粉绣灵拌种防治小麦朱绣病研究、茂汶苹果、茂汶红苹、岷山地毯、稞麦资源合理利用、岷江上游半干旱地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营造技术与小流域治理的研究这六项均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此外还获得了32项省级成果奖和62项州级成果奖。2012~2017年,组织县内企业、事业单位、专合社申报并被立项的国家、省、州科技计划项目共68个,获得“茂汶苹果”、“茂县花椒”、“茂县李”等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转换产品认证28个;2017年度,申请专利39件,获得专利授权18件。

教育

2021年秋季学期,全县有中小学校23所幼儿园39所(其中公立19所、民办20所),在校园学生16017人,在职教职1418人。2020年,学前一年、二年、三年入园率分别达到98.4%、94%、91.7%。2022年小学阶段入学率为99.9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11.36%。截至2022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3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96%。茂县的主要学校有阿坝职业学院,茂县中心,茂县八一中学、茂县七一民族中学等学校。其中,阿坝职业学院占地面积26.3万平方米,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四川藏区公办综合型高职学院。截至2022年,茂县有高职院校1所,中小学23所,幼儿园39所。

文化事业

2021年,茂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2个(其中一个为私人博物馆),图书印数为1.5万册,杂志印数为0.8万册,综合文化站11个,广播电视台1座。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222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8项;有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物1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6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7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47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78人),成功申报中国古羌城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首批“非遗街区”,成功申报省级非遗扶贫工坊2个(茂县西羌绣坊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兴绣藏羌文化工艺发展有限公司)。

体育

阿坝州茂县体育馆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凤仪镇羌城街道太行路22号,场地面积4584平方米,座位数量是3100个,设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棋牌、桌球、健身房、滑板场。2019年,茂县举办庆“三八”趣味体育比赛,共有59支队伍,近千人参加。2023年,茂县举办首届“羌城体育公园”篮球赛,共有12支来自全县的篮球代表队、144名运动员参赛。2023年6月22日,阿坝州“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暨“萌芽杯、希望杯”中小学生篮球、足球、排球比赛在茂县开幕,共有34支队伍500余名青少年运动员参赛。

社会保障

截至12月,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人数达502万人,缴费人次达15933人,征收保险费达572041万元,为1014万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全年发放1737052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为符合条件的6936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4350人,参加工伤保险12581人,63家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参保率100%,截至2022年12月,发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12871万元,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发放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12712万元,发放工伤保险待遇655万元,发放丧葬抚恤补助457万元。

人居环境

2021年,茂县城市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为365天,优良天数为362天,优良率99.2%,同比下降0.5%。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19.7(微克/立平方米),同比下降45%;颗粒物排放量为0.44250177万吨,同比下降6.5%;2021年渭门桥水质达到Ⅰ类标准,牟托、北川墩上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国家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占比为100%;国家考核断面中无劣V类断面;无地下水V类水。废水排放总量为8.00364万吨,同比下降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0.00114万吨,同比下降47.9%;氨氮排放量为0.000032万吨,同比下降53.4%。

交通

综述

茂县地跨岷江涪江上游高山河谷地带,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县内交通通过公路运输,共有12个客运站。境内无机场、航运等相关交通设施。

公路

截至2021年,茂县现有公路里程0.666万千米,其中:国道里程174千米、省道里程24.3千米、县道里程172.3千米、乡道里程295.4千米。境内桥梁共158座,其中国道桥梁65座。2021年10月27日,绵茂路蓝家岩隧道整体贯通。截至2022年底,茂县建成农村公路1217.36千米,等级公路和高等级铺装公路均达到100%。全县11个镇、104个建制村全部实现通油路(水泥路),通畅率100%。茂县内有国道213,省道302,县内国道347线土门出场口至大岩弯于2023年6月10日开工。

铁路

截至2017年1至10月,成兰铁路(茂县段)已完成投资72203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5%。成兰铁路(茂县段)计划总投资7750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752513万元,累计完成投资总额的97.1%。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茂县共有客运站12个,县级客运站1个,乡镇客运站12个。春运期间,安全开行客运班车1050班次,共运输旅客104139万人次,期间共投入公交车7辆,投入出租车79辆,投入农村客运车辆105辆,共完成客运量8万余人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茂县客运站共投入客运班线车385辆次,平安运送旅客7649人次,期间共投入公交车6辆,投入出租车79辆,投入农村客运车辆105辆,平安运送旅客11万余人次。

文化

概述

茂县市是羌族回族藏族汉族的聚居地,境内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以羌族文化为代表,有羌笛演奏、羌族萨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2年,县内有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

饮食

县内主产玉米、小麦、稞麦荞麦及薯类;凤仪镇、土门等区盛产各类蔬类和苹果、桃、梨、车厘子、核桃等果类;猪、牛、羊、禽蛋生产普遍,高半山香菇、木耳、蕨苔和野生食品繁多,构成了各族人民丰富的食物结构。解放后,随着社会生产发展,食盐代替石盐白糖代替青糖。70年代开始普遍食用酱油、醋、豆办、味精等调味品。80年代,国家粮食政策开放,农户用玉米、阳芋换回大米,高半山开始种植蔬菜,内地水产品销往山区,乡村开办食堂饭店,农村食物种类增多,烹技术完善,讲究食物卫生、营养,食物结构更趋合理。传统食物制作也有一定变化。

羌族土火锅

羌族土火锅是茂县地区特色地方美食之一,羌族土火锅与成都市不同,其实是锅灶一体的铜锅,锅里有腊肠、腊肉、酥肉粑粑肉、干香菇、金钩、笋子、胡萝卜等各式美食,其口味辣。

搅团

搅团用玉米、荞麦面粉做成。将水烧开后搅入面粉,浓度以挑起略呈块狀为宜,随后渗开水蒸煮搅拌即成。以搅拌次数多者为佳。搅团熟后,可用酸菜、肉末、姜、葱、蒜、花椒红油、食盐、味精、酱油、糖、醋等佐料制汤蘸食。

猪膘

猪膘每年冬月开始宰杀年猪腌制。高半山农村制猪膘不放食盐及其它调料,只将头、蹄、排骨剔开,分别挂在通风透气干凉处,烟熏即成。食用时按董割取。洗净煮熟的猪膘开片后,肥瘦相间。肥肉透明如晶,瘦肉色泽红润,食入口中化渣爽口,是羌民长期食用的肉类。在86年代前,农户贮藏猪膘数量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是衡董家庭富有程度的标志。

咂酒

咂酒将稞麦、小麦、玉米煮熟晾于簸箕内,待温度降至40摄氏度(春夏20摄氏度)时,拌和酒曲贮大铁锅中,盖上麦草和棉絮,发酵1至2天后再装入坛中,用泥封口保温发酵10余天后即成。其中每年9月酿制的重阳酒最好,存放期长,酒味醇净、回味悠长甘甜,是节日待客的佳品。咂酒每坛用粮10至50斤,饮用前,揭开坛口,掺开水发酵,酒味酸可掺冷开水,并可适当掺入蔗糖,饮用时分插酒杆数支,由年长者“开杆”先饮,然后众人依次吸饮,边饮边掺水,至坛底发热酒尽为止。除此,还可用肢管将酒吸入其它容器内作短期贮藏,并随时吸饮。咂酒营养丰富,酒性温和,老少皆宜,高半山农村家家酿咂酒,人人喝咂酒。故羌族地区很早就流传有“万颗明珠一坛收,王侯将相都低头,双手抱住朝天柱,吸得黄河倒流”的佳句。

习俗

庙会

南庄庙会农历正月初十,分别由下南庄何、孟、杨三姓主持,轮流当会首。会期前,会首备好全鸡、全羊、猪头等祭礼。猪头上插有用面粉做的小鸡、小鱼、小蝴蝶。庙会间,男女老少穿红着録,摊贩云集。耍龙灯、狮子赶会,会首设宴招待四方客人。善男信女抬着“祭礼”和“土主老爷”,众人叩拜“迎神”,把“土主老爷”抬到老君殿方散会。晚上中老年人陪着菩萨喝咂酒,吃火锅,上香敬酒还愿。

黄龙庙会是黄龙地区多民族参与且规模最大的庙会,每年农历六月十三至十五为黄龙庙会,来自周边的藏、羌、回、汉等各族群众都会如期自发来赶庙会。庙会期间,方圆数百里的藏、羌、回、汉等信教群众携带帐蓬、炊具、食品、被褥、香蜡纸钱或骑马,或步行,或开车,前往黄龙寺烧香拜佛,祈神还愿,除了烧香、拜佛、诵经外,还以跳锅庄、对情歌、唱山歌、弹奏琵琶、吹奏羌笛等独特民俗表演方式,表达内心欣喜之情。

婚庆习俗

羌族家庭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族制,每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和生活单位,普遍为小家制度。每户平均三到五人,最多有十余人。除独子外,一般儿子成婚即分家另立门户,父母留么子作为养老送终的依靠。家庭中年长者为家长,多由父亲当家,父死子继。母亲主持家务,母亲在家庭中享有重要权力,备受尊重。舅父在“四大亲戚”(母舅、姑父、伯叔、姨父)中权力最大,凡男女婚事必经母舅允诺;母死必经母舅同意方得入葬,否则就要“打丧火”(人命纠纷);分家由母舅主持,母舅还有权力代表父母管教、抚养小孩。各寨的婚姻程序不尽相同,大体分为订婚、婚礼两个方面。订婚过程分为三步:“开口酒”(说亲)、“小定酒”(备酒宴招待女方近亲)、“大定酒”(商定结婚日期)。婚礼前后要操办3天,包括“女花夜”“正宴”(也作“正酒”)、“谢客”三个仪程。

藏族县内藏族婚俗大体与羌族婚俗相同。

回族婚姻有议亲、订婚、花夜、正宴、回门等程序。男女青年婚事经家长同意,双方自愿,由男方请介绍人带订婚礼品到女家道喜。娶亲前,男家要给女家送几次彩礼。娶亲时新郎新娘要净身。女方花夜,男方接亲要给女方送“梳头羊”两只、24~48个大馍馍及新娘穿戴两到四套、并给女家父母送“奶母卷”布等礼物。正宴天男方接亲队伍到女方迎亲,新娘在兄嫂姊妹的陪伴下到婆家。席前先请阿訇念“衣扎布”证婚(以宗教形式承认为合法夫妻),新郎新娘向宾客致意。席间尊重亲族长辈,宴席简便,一掌盘上放九大碗,桌上红喜果一人一包,下席带走。回族婚宴,雅静为宜,不放鞭炮,不吹唢呐、不饮酒、不吸烟,言谈嬉戏至佳,礼仪备至,诸事从俭。解放后,婚姻制度以男女青年自主,实行婚事新办。

汉族县内汉族婚礼大体与内地汉族婚礼相同,但由于其祖先与羌族融合较早,很大程度上受羌族婚姻习俗影响。汉族男女青年在订婚、结婚中,有请羌族“许”(端公)卜卦、测曰期,或请唢呐手“吹婚”,或在婚闹之夜准备杆杆酒,跳喜庆锅庄,男女青年同祭拜天神、山神。解放后,提倡男女婚姻自主,婚事从俭已形成新风尚。

节日

祭山会又称祭天会、塔子会或碉碉会,是一种祈祷丰年或还愿的节日活动。因地区不同,各寨祭山会日期、方式不同。吉鱼寨、水西等地在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牛的日子或八月;较场、沙坝、赤不苏等地在四月初八;渭门、三龙在五月初五;松坪沟、曲谷河东诸寨在六月。此外十月初一丰收节即“过小年”,亦有祭山活动。一般以村寨为单位在附近林地或石塔边举行,每寨一年至少举行1到3次,会前选会首,每年由寨中各户羌民轮流担任。会首要准备羊或牛、杆杆酒等。祭山仪式由“许”主持,城区无“许”由年长者或会首主持。也有到渭门、萝卜寨请“许”做法事的。会上“许”敲羊皮鼓唱史诗、做法事。石塔边举行仪式,已婚妇女不能参加。这天人们身着盛装,带上印有图案的三叉形馍馍、咂酒、锣鼓赴会。12岁以上男孩及被允许参加的女孩,第一次参加时,需带“刀头”、咂酒、馍馍送给参加祭山会的人们,供大家分享,他们亦将得到长辈们的盛情款待。祭祀中宰牛、羊祭山,高潮时分大家吃馍馍、饮咂酒,男女唱起“牙米稍”(祭山歌),吹起羌笛唢呐,跳“沙朗”,互相款待酒肉,馈送馍馍,山风呼啸,歌舞升腾,直至结束。

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意为羌族节庆日,为羌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相传,羌历(夏历)最早为平阳历。古羌人以羊角卜推历时计羌年,一年分十个月,秦汉以后遂改成一年十二个月的农历。羌历年间,正值秋收完毕,其宴会又称“收成酒”。这天羌寨充满节日气氛,男女老少着新装,不出远门,团聚家中蒸“瓦达”吃,即一种用荞麦面做成半月形肉馅大蒸饺,有的用面粉做成牛、羊、鸡、马等形状的祭品,祭祀祖先与天神。同时,还吮咂酒、吃猪膘、跳“沙朗”。过年期间,不下地劳动,不上山砍柴,禁止杀牲打猎。以各种活动方式对白石堆上供奉的牛、羊头骨进行祭祀。传说天神“木比塔”曾指点羌族过年,所做的食品要着上颜色,并将这些供品端放在火塘之上,或带到山上在集体歌舞后分而食之,或相互馈,分享。

明清后,羌族宗教受佛教、道教影响,原始宗教习俗有了变化,逐渐把一年一度的春节称大年。1987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立,州人民政府正式决定恢复羌历年。1988年汶理茂北4县在凤仪镇举行第一个羌历年庆祝会。

艺术

曲艺

民国时期,县内川剧爱好者搭伴外地艺人以“打玩友”围坐清唱折子戏。在茶园、庙会演唱《杨贵妃》《活捉王魁》《劝夫》等剧目,又称“摆围鼓”。1950年,县工商联组织川剧节目下乡演出,自筹演出费用。演出剧目有《群丑图》、《烟毒害》《白蛇传》等。1953年,成立县业余川剧团。开始在凤仪镇城隍庙正式演出,每日下午由演员着彩装敲锣鼓集队“挂牌”上街预告当晚节目,城南门洞悬巨幅戏目广告,剧场夜夜观众场满。常演出有《西游记》《三国演义》《半升米》等传统剧目内容和现代题材的大幕川剧。

民国37年,友联平剧社组织县内山西、河南籍京剧爱好者演出《庆顶珠》《武家坡》等剧目。平日在茶馆自娱坐唱。1950至1951年,京剧爱好者经县工商联组织下乡演出。1954年,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慰问团所属京剧队来县演出《鸭绿江边》《打渔杀家》等剧目。“文革”中,县各业余宣传队在全县普及“革命样板戏”。先后演出了《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京剧节目

民国至解放初,县城茶馆有以评书、金钱板、清音、打花鼓等表演为职业的民间艺人。说书人于高台设桌,手持惊堂木,击桌吸引听众,常以惊险情趣引人入胜。讲说内容多为《七侠五义》《封神演义》《包公案》及《说岳》《薛仁贵征西》等历史传统小说。金钱板、花鼓、清音演唱内容多以《小放牛》《布谷鸟儿呻》《水浒好汉一百单八将》等题材和少数自编说唱曲目。“文革”后期,县文化部门培训农村知识青年中的故事员以说书形式讲革命斗争故事和宣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用以教育群众。

工艺

羌族刺绣制品多以粗布、棉线缀成,黑底白纹,对比强烈。用于头帕、围腰、飘带、衣领、衣角、鞋面等处装饰。刺绣中有“十字挑”“串挑”“编挑”三种主要针法。十字挑。采用斜形交叉十字针线组成花纹,按布料经纬下针。针脚精湛、挑缀严谨、组图美观,但工细费时,常以小型挑缀为主。串挑。又称链子扣,是以针线挽成链扣相连构成图案。用白粉画样挑串。“串花”粗针细缀、组成图案,挑缀较省工时,适于面积大的围腰装饰。编挑。多用彩色丝线,挑、编相兼、密扎排列,留空显花组图。编挑美观大方,但不经洗,多适用于飘带、鞋面、头帕。羌族刺绣构图,有正花、边花、角花、补点花等。正花为主图案,构图有锦鸡穿牡丹、狮子滚绣球、吉祥雀报春、蛾蛾抱百花、喜鹊闹梅、猴子摘桃、金瓜银灯、吉祥梅花等。边花、角花是制品四边的点缀,纹样多为二方连续图案或三角形,有蛾蛾采花、金瓜边灯笼花以及各动植物图案,按正花主题随心挑缀。补点花有牙签子、吊灯台、钓鱼花等,视空白大小挑刺点缀。羌族刺绣,是农村妇女在劳动间隙中完成的民间工艺品。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茂县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

点将台初唐摩崖造像

点将台初唐摩崖造像位于茂县北部较场乡较场坝小学内。点将台为一天然平顶状若椭圆形巨石,相传为女将樊梨花点兵操练之处,故俗“点将台”。摩岸造像即分布在其正面及右侧的中部,为当地官吏于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捐资凿刻的佛教造像,总计2276尊造像。龛为三层排列,上下对缝错位,大小不等,大者高1米,小者尺余。龛为内外两层,外呈方形,内为圆顶形。各龛造像不一、既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七尊造像,又有释迦与药王、释迦、观音等二佛像或单身像。人物有释迦、弥勒、药师、观世音、文殊、普贤、贺叶、阿难、力士、飞天、供养人等,以释迦、观世音像为主。这批造像布局合理,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技艺娴熟,人物姿态各异,丰满圆润,堪称佳作。每龛外均有题记,每则题记字数多达百余,少者一、二十字,内容多为捐资造像者姓名及造像目的,其中五则涉及众多职官及州府县名,可补史料记载之不足。

黑虎乡鹰嘴碉群

碉楼都是用石头与泥土建成的多层建筑,下大上小、高大雄伟,外观有四角、八角、十二角等多种结构,各层都备有射击孔与瞭望孔,和平时作为栖息之地,战时则成为军事防御工事。这些碉楼最高为12层36米,最低为5层,也有15米高。而最多的有12角12面墙,各层都有窗口,窗口外小里大,每层用建筑木方向四周交错辐射支撑,每层上下都用独木梯,一直延伸到碉楼顶部。传统碉房一般为三层,第一层为牲畜的圈房,也是房屋的入口,第二层是主人活动的中心,有堂屋、卧室等,三楼用于存放粮食和财物,房屋的平台作为晾晒粮食的场所。顶层的平台上有一个神塔,羌语叫“纳萨”,是敬神的地方。纳萨神塔和房屋的墙体上都供奉着万物有灵的“白石神”。房屋与房屋之间由独木梯连接,独木梯是用一根粗大的木头按照一定的间隔挖成槽口制成,简单实用,且节省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碉房在功能方面有了较大调整,首先“人畜共居,上房下圈”的现象早已不见,狭小的窗口改成了宽大的玻璃门窗,厨房和堂屋卧室也分开修建,改善了之前空气流通慢、潮湿的问题。

福缘桥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突破川军“土门封锁线”时,曾在“三元桥”一带进行激烈的战斗。红军占据土门后,在“三元桥”的石、石栏上篆刻有“打倒压迫少数民族的中国国民党军阀”等29处422字的标语,是红四方面军突破土门封锁线,取得土门战役胜利的历史见证。

营盘山遗址

2003年初,考古工作者在四川茂县营盘山遗址发掘出两个人祭坑,其中有两具保存较好的古代人骨标本。经鉴定,均为三四十岁的壮年男子人骨。从躯体陈置来看,两具人骨摆放不规则,呈扭曲挣扎状,体现出当时可能存在的社会等级分化或强烈的原始宗教意味。营盘山遗址还出土了大量具备明显仰韶文化晚期和马家窑文化特征的彩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测试表明,彩陶的化学成分更接近黄土高原仰韶文化及马家窑文化腹地出土的彩陶器物,而素面陶的化学特征显示出与本地黏土更为相似的特征,更大可能表明素面陶为本地自产而彩陶来自外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8月茂县有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0项。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6人,建成县级传习中心1个、乡镇传习所8个。

瓦尔俄足(歌仙节)

“瓦尔俄足”由羌语谐音而来,俗称“羌族妇女节”,传承于曲谷乡河西村丙期摩,意为“五月初五“,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同西丙明事妇女结作到神山条把歌值女神,主要内容有“引数”、“接歌”,“庆贺”,举办3天,南意年妇女传授古老萨朗歌舞,妇女们尽情欢数舞留,通有达且,按传统习备,若事子里当年死了0岁以下的妇女,当年不举办“瓦尔债足”节。众庆期间,事中男子料理家务,女子们则尽情欢度节日。2006年,瓦尔俄足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羌笛为羌族民间乐器,流传久远,传承和吹奏主要在县内雅都、曲谷高半山羌寨,羌语称为“切勒”,羌笛为竹制吹管乐器,制作多采用直径约3厘来高山葡竹,取的22至26厘米长的竹管2根。无竹节,例成方形,两管并列,在双管等距处。开双排6孔,管头各桶人一个竹簧发音管,管身用性线或将树皮薄限属嘴圆定,发不标准7音。以筒香作5调。在吹奏中,持笛竖吹,运用鼓腮换气法技巧,音色明亮。羌笛吹奏由民间艺人世代相传,有龚派、何派之分。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族民间多声部

羌族民间多声部流传于松坪沟乡岩窝寨的民间多声部演唱,曾参加全国、省、州举办的民间歌手大赛,获民间音乐演唱优秀奖。演唱组合方式为二重唱、二部合唱,组合形式多为男声或女声的同声二重唱、二部合唱及男、女声群众的合唱式对唱,无混声形式。所唱曲调的和声丰富变化、声调悠长。在演唱方法中,羌族多声部有时采用假声唱法,显示出男声的低沉、粗犷。羌族多声部无伴奏合唱组合所演唱民歌,全部是原生态民歌古老唱腔。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族传统刺绣

羌族刺绣以民间艺人传承发展,刺锈品多以粗布、棉线缀成,黑底白纹,对比烈。刺绣品主要有头帕、围腰、飘带、衣领、鞋面等装饰。刺绣技法有“十字挑”“串挑”“挑”。图案多由花、草、动物、植物等构成,色调明快、艳丽,组图美观,是农村羌族妇女利用农完成的民间手工艺品,做工精细、费时,现已成为旅游工艺制品。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族萨朗

羌族萨朗流传于县内赤不苏、沙坝、较场、渭门地区,羌语称萨朗,意为“唱起来,跳来”,有点事快朗、丧事萨朗之分。共自娱、祭把、礼仪、集会舞等4类。以轻快、跳跃、热烈为性,群众参与性强。动作以扭腰、送胯、摆臂、下蹲、右脆藤、上肢微摆、双手左右上下烨动、双前后左右踢动、左右脚交踢、左右蹲伏等为主。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色产品

茂县花椒

茂县花椒栽培历史悠久,质地优良,驰名全国。以沟口乡的花椒最负盛名,主栽“大红袍”花椒是“西路花椒”代表品种,其果实以油重粒大、色泽红亮、芳香浓郁、醇麻可口的独特风味,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茂县花椒系川西北高原羌寨无公害自然绿色特产,种植规模6万亩,年产量1200吨,是茂县农业主要经济收入。

茂县李

茂县李,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著名特产,拥有3万亩茂县脆李、青脆李、脆红李,是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该品果实中大,果肉厚,肉质硬脆,纤维少,味甜,有香气,核小,离核,成熟期晚。茂县人工栽植李已有几千年历史,据《华阳国志》记载,“古汶山郡(今茂县)崇伯子娶有莘氏女治水……汶山郡的涂禹山生禹。禹治水后,沧海变良田。昔有蜀山部族开拓桑麻桃李。”可见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前茂县即有人工种植李(羌人称撤依咪)。

风景名胜

综述

茂县境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截至2022年,茂县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个,还有羌风民俗的中国古羌城,红军石刻,土门战斗遗址、三元桥等红色景观。

重要景点

叠溪-松坪沟国家风景区

叠溪-松坪沟旅游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茂县境内,距茂县县城65千米,南距成都市251千米,北距九寨沟193千米,九环线公路穿景区而过。具有冬长无夏、春秋相连的特点。目前叠松景区已建设成为集观光旅游、娱乐休闲、避暑度假、民俗体验为一体的国际化旅游度假景区。叠松景区以“雄、秀、异、奇、幽”为景观特征,自然风景宜人,资源丰富,有“三沟九海十四景“之称。

牟托羌寨

牟托羌寨位于四川茂县南新镇西南端10千米处的岷江边,被誉为“茂县南大门”。羌寨四周依山傍水,岷江河穿西而过。南距成都142千米,与汶川县雁门乡相邻,北距绵阳市176千米,距茂县县城31千米。紧靠213国道,环境清幽,是著名的“水果之乡”,是到九寨黄龙的必经之地。羌碉,羌笛,羌绣,羌族莎朗舞和青稞咂酒,都反映出其独特、浓郁的民族特点。而它的文化也成为少数能传承下来、不可多见的民族奇葩,被誉为华族进化史上的“活化石”。

坪头羌寨

茂县凤仪镇坪头村是灾后恢复重建的新羌寨,海拔1688米,全村500余户,近2000人,95%是羌族。村庄的房屋“依山居止”沿袭了羌族传统建筑风格,村内流水潺潺,小巷通幽,栈道连接着房前屋后。羌寨一直保留着传统文化,特色线路:边沟巷子-子牙亭-羌绣庄-乡间小道(刘红丽家)-小水沟-背水巷-音乐长廊(余崇恩家至中巷子入口处)- 咂酒广场-文化广场-释比文化长廊-雪坪路。

九鼎山

九鼎山位于县城南面的岷江东岸,因有九峰而得名,主峰海拔4969.8米,景区面积约为300多平方千米。享有“春赏杜鹃,夏享清凉,秋观彩林,冬驰雪原”之称。分为东坡和西坡(即前山和后山)两大部分。东坡有数个海子错落分布,九顶主峰日出时的日照金山和日落时的满天彩霞都可倒映在九龙池中,水天山色、交相辉映,为主要景点之一。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21年8月27日,茂县统计局被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国家贫困地区重大专项普查先进集体。

2021年9月20日,茂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021年10月28日,茂县工商业联合会被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评为2020-2021年度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2021年12月,茂县教育局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授予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优秀组织单位。

2021年,茂县中学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2021年1月,茂县人民武装部被四川省军区表彰为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

2021年4月22日,浙江省省赴四川省东西部扶贫协作茂县帮扶工作队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4月22日,眉山市东坡区对口帮扶茂县前方指挥部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3月26日,茂县凤仪镇甘青村被中共四川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命名为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1年4月29日,茂县公安局凤仪派出所被四川省公安厅评为2021年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集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