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谷寺 :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更新时间:2023-08-15 17:00

灵谷寺(Linggu Temple),位于南京市中山陵东面1.5千米处,原称蒋山寺,是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在今明孝陵处,钟山玩珠峰之阳,紫金山风景区中山陵之东。灵谷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年),是梁武帝为安葬名僧宝志而建立的寺院。明朝时朱元璋亲自赐名“灵谷禅寺”,并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金陵梵刹志》将其与大报恩寺、天界寺并列为大刹。

唐朝干符年间,灵谷寺改名为宝公院。宋朝开宝年间(968-975年),更名为开善道场。赵光义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又题寺额为“太平兴国禅寺”。其后又改为十方禅院、蒋山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原寺塔距宫阙太近, 同时准备建明孝陵,于是将蒋山寺、定林寺、竹园寺、志公塔、宋熙寺、悟真殿等全部迁于今址,并赐额“第一禅林”,称为“灵谷寺”。

1982年,灵谷寺无梁殿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南京灵谷寺被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6年,国务院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中山陵附属谭延闿墓邓演达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南粱至元朝

灵谷寺最初为南梁梁武帝为尊崇宝志禅师兴建的“开善精舍”,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南麓,始建于南朝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朝乾符年间,灵谷寺改名为宝公院。宋朝开宝年间(968-975年),更名为开善道场。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又题寺额为“太平兴国禅寺”。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建康知府叶清臣奏准改太平兴国寺为十方禅院,不久又恢复原名。

南宋建炎年间,太平兴国寺在金兵南下战火中遭到破坏,南宋绍兴年间,重建太平兴国寺。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打集庆路(今南京),与元兵大战于钟山,太平兴国寺再次毁于战火,仅存山门。

明朝至清朝

明朝初年,太平兴国寺改称蒋山寺。明洪武九年(1376年)蒋山寺住持仲羲建议蒋山寺得到朱元璋朱元璋赞许,因独龙阜已被选为明孝陵所在,故下令在独龙冈东麓重修蒋山寺。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蒋山寺动工迁址重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六月,蒋山寺完工建成,明太祖朱元璋赐名灵谷寺。

明永乐五年(1407年),朱棣哈立麻在灵谷寺建普度大斋七天,为明太祖和马皇后的亡灵祈福,封哈立麻为“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并在灵谷寺东北角新筑大宝法王殿99间,殿建于33层台阶之上,绿色琉璃瓦覆顶,因哈立麻曾在此讲经说法,又称说法台。

明宣德七年(1432年),灵谷寺发生了一场大火,建成仅二十多年的大宝法王殿全部焚毁,之后再也没有重建。

明末清初寺内主要木构建筑都毁于战火,包括无梁殿,并在清康熙、嘉庆年间进行了修缮,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南巡时御赐“灵谷禅林”匾额,并书“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廓”对联赐寺。寺庙建筑多毁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的兵火,虽然同治年间寺院在曾国藩等人关注下得以重建,但规模已大不如明代灵谷寺时的威容盛况。清末咸丰年间,无梁殿又遭损坏,寺庙的主要功能转移至东侧新建的龙王庙,主轴线上的建筑荒废。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南巡时,临幸钟山,御赐“灵谷禅林”匾额,并书“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廓”对联赐寺。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爱新觉罗·弘历御笔亲书“福”字一幅,并赐纸裱华藏图一轴。乾隆帝还下旨要灵谷寺重刻被毁的“三绝碑”。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第二次下江南,原下旨重修的“三绝碑”已刻好,故乾隆帝亲笔御书“净土指南”四字。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帝最后一次来灵谷寺行宫,赐给灵谷寺《无量寿经》一部,墨刻娑罗双一轴和一柄玉三镶如意。

清朝咸丰年间因清军与太平军在钟山下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战争,灵谷寺遭到空前的破坏。战后,除无梁殿由于是拱券砖石结构得以保存外,其余殿屋全部焚毁,一片废墟。

同治六年(1867年)因南京连续数月干旱无雨,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四次率僚属到灵谷寺八功德水处焚香祈雨,灾情缓解后,曾国藩在无梁殿东、八功德水侧建了一座龙神庙,共造山门、正殿、客厅、僧房、斋堂、厨房等25间,并置办了钟鼓桌椅等。这座龙神庙便是今灵谷寺。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江总督曾国荃派人来灵谷寺祈雨时,看到灵谷寺宝公塔仅存遗址,于是令清军南字营兵丁会同工匠重新修复灵谷寺宝公塔。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灵谷寺住持光莲募资重修灵谷寺,到清代末年,灵谷寺内共有金刚殿、天王殿、无梁殿、宝公塔和龙神庙等建筑。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古灵谷寺原址修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改建灵谷寺金刚殿作为公墓的大门,改建灵谷寺无梁殿作为公墓的祭堂,将原古灵谷寺迁至东侧同治六年(1867年)所建的龙神庙,并将无梁殿前大雄宝殿中的佛像全部归并到龙神庙中,并改将龙神庙改名为灵谷寺。

民国时期

1929年,灵谷寺址被选作民国“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的用地,公墓建筑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规划设计,并于1931年开工建设,形成了今日所见灵谷寺的样貌。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因古灵谷寺宝公塔位于阵亡将士公墓的中轴线上,国民政府遂将宝公塔拆除并挖出宝志法师的棺迁葬于革命纪念馆(今松风阁)西侧,又在南侧重修了一座志公殿,殿内供奉宝志法师的画像。

新中国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带被改为“灵谷寺公园”。

1950年阵亡将士公墓后更名为灵谷公园(今灵谷景区)。

1973年,南京灵谷寺修复开放,经有关部门批准,从市文管会请回供奉唐僧法师灵骨,寺内专设“玄奘法师纪念堂”,纪念堂正中心设13层密檐楠木塔,玄奘法师顶骨即安奉于此中。

1980年,真慈大和尚住持灵谷寺后,对灵谷寺进行了全面维修,重建了山门、大雄宝殿、祖堂、客堂、志公殿、藏经楼,新建了观音宝阁、玄奘院等建筑。

1994年10月15日观音阁落成并举行了真慈法师方丈升座仪式,这是自太平天国以来灵谷寺举行的首次升座仪式。

2001年6月,景区内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谭延闿墓邓演达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灵谷寺新建仿唐建筑玄奘院。

2016年1月8日玄奘院地宫举行落成仪式,镇寺之宝玄奘顶骨从玄奘院大殿移驾地宫,将作为玄奘顶骨的永久存放和供奉之地。

建筑布局

灵谷寺,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山陵东面。

灵谷寺大门是一座三拱门的门厅。大门正南有一个长近百米的月牙形放生池(又称万工池)。大门后的过雨道是无梁殿。殿前有一座五楹带顶的阵亡将士牌坊,中间坊额刻“大仁大义”,背面刻“救国救民”。坊前置一对汉白玉雕成的貔貅。无梁殿后是阵亡将士第一公墓,此墓连同位于东西各300米处的第二、第三公墓共埋葬北伐与抗日阵亡将士1029名,弧形墓墙后是松风阁,建于几十级台阶之上,九楹二层,外有回廊,四周红柱环绕,二楼为中空式。阁后甬道正中置宝鼎一座。上刻“名鼎垂勋”四字。宝鼎向北是灵谷寺的标志性景点灵谷塔。无梁殿东有大雄宝殿、大道觉堂、观音宝阁、藏经楼、弥勒殿等建筑。寺门对面是一座带顶的黄色照壁。向东过小桥是座五楹的古建筑名“流觞厅”。由流觞厅向东南是邓演达墓。墓门正中是一座圆形花坛。游廊尽头各有方亭一座。墓前雪松、龙柏,地下铺草坪,东、西、北三面有石墙环绕。墓前有花岗石墓碑,刻何香凝所书“邓演达烈士之墓”。

建筑特色

灵谷寺为首都丛林,原有殿宇除无量殿尚存肤廓外。其余均为洪扬劫后之新小房屋。今公墓即以旧址建筑,按墨菲计划,公墓有三,第一在无量殿后之五方殿旧址,第二、第三公墓则在无量殿东西各约一千尺之山凹中,三基地点成一极钝三角形。墓外建筑即以万工池内原有的大门为墓门。不过二旁另辟偏门,可以通车马。

灵谷寺无梁殿虽外形仿殿堂建筑,但以砖砌拱券作为主要结构体系,以厚重墙体平衡拱券两侧侧推力。在不考虑建筑门窗洞口的情况下,灵谷寺无梁殿的剖面构成呈现典型的拱券结构类型。三个纵向拱券形成前、中、后三室,中间一大拱与两侧小拱构成三个并联拱券,通过厚重外墙配合筒拱产生的水平推力,以保建筑之稳固。

纪念塔志公塔后建筑纪念塔一座,高一百七十五尺,分九层,每层均置碑石,割历次重要战役,兼绘革命战囝。每层亦有走廊环绕外面.以便游客兼观风景。又塔顶装置电炬,可终夜常明。走廊上更设反光电灯四盏,每夜悬一小时,可使塔见教里以外。塔之中心有钢骨水泥悬梯,可以拾级而上,为藏国造塔之新式者。

公墓后倚崇山,前临广池,环寺丛林,翠竹蒙密。公墓新辟道,环回林间,静穆幽浑,令人意远。寺左右溪流萦带,泉甘不渴。曾国藩常祈雨于斯。纪念建筑竣工之后,疏泉蓄水,沿稀作山径,量石座,游人可游息焉。新建筑及公墓四周布置新式庭园,庶天然风景与人工点缀交相辉映。

主要景点

山门

灵谷寺山门,也是灵谷公园的大门,是20 世纪30 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灵谷胜境”四字为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手笔。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大门正南有一个长近百米的月牙形放生池。山门青石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阵亡将士牌坊。

牌坊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而建,牌坊立于42级石阶之上,其台基长32.7m,宽16.6m,高10m,共五间,钢筋混凝土构筑,基座外镶花岗石,绿色琉璃瓦覆顶,檐下斗,屋顶饰有脊兽,四角起翘。牌坊前中门门额上横刻“大仁大义”,背面刻有“救国救民”四字,都是中国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的,左右门额上配有瓷质国民党党徽。坊前置一对汉白玉雕成的貔貅

无梁殿

无梁殿是明代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梁木,所以俗称“无梁殿”。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18年),该殿坐北朝南,前设月台,殿前露台宽敞,面阔5间,进深3间,殿高22m,宽53.8m,纵深37.85m,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无梁殿。殿顶是重檐歇山顶,上铺灰色琉璃瓦,屋顶正脊中部有三个白色琉璃喇嘛塔,正中最大的琉璃塔的塔座是空心八角形,与殿内藻井顶部相通,可向殿内漏光,这种设计在中国现存的古建筑中非常罕见。整座建筑找不到梁柱,全部用砖砌造而成,采用了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建造方法,由基层用砖先砌5个洞,合缝后叠成一个大型的拱形殿顶。正中拱跨度最大,宽11.4m,高14m,两侧的拱劵稍小,跨5m,高7.4m。该殿前后檐墙各设三道门,前檐墙拱门两边各有一窗,两侧墙各设四窗,门窗也采用拱劵形式。前后檐墙厚约4 m,结构十分坚固,建筑外部以仿木结构的形式出现,檐下有出挑的斗栱。据记载,无梁殿在明正统年间曾祀立三大佛,两边立有二十四诸天像,并被用于藏经。该殿在清嘉庆和道光年间曾多次修。咸丰年间,灵谷寺一带是清军江南大营,寺内建筑大多毁于清军与太平军的战火,仅这座砖结构的无梁殿幸存。民国二十一年(1931年),国民政府将无梁殿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命名为“正气堂”。无梁殿现被辟为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灵谷寺无梁殿内正北面砌有三个拱形法圈,分别内嵌一块黑框石碑。正中的石碑上原刻张静江题写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之灵位”,西侧石碑上原刻蒋介石书写的北伐誓师词,东侧石碑上原刻陈果夫书写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祭文。

灵谷寺无梁殿前有一汉白玉赑屃,上驮一碑,这块碑是谭延闿的墓碑,上面原有蒋介石题书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前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公延之墓”字样。墓碑之下有龟座,四周围有石栏,为谭延闿墓的起点。后来原碑文磨平,由中山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摹乾隆笔意题书“灵谷深松”。

灵谷塔

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1-1933 年),塔的设计者是美国建筑师茂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该塔高约60 m,八面九层,也是钢筋混凝土建造。每层以绿色琉璃瓦披檐,塔外绕有走廊(平座),外围以石栏杆,塔之中部用螺旋式扶梯围转而上,每层每面有门通至塔外绕之平座,绕台可鸟瞰钟山景物。正门横帽上的“灵谷塔”是高艺林所书。塔底层外壁石刻“精忠报国”为蒋中正题书,侧门分别是“成功”“成仁”,后门为“有志竟成”。登高远眺,冈峦古城,历历在目,似入画境。

松风阁

第一公墓弧形墓墙后的松风阁,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古走马楼式建筑,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纪念馆,建于1931年,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按中国传统的民族建筑形式设计。建筑建于几十级台阶之上,面阔9间,外有回廊,红柱环绕,东西长41.7m,南北宽19.7m,共二层楼,重檐屋顶,铺以蓝色琉璃瓦,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室内为展览及陈列阵亡将士遗物。阁后甬道正中置宝鼎一座。上刻“名鼎垂勋”四字。宝鼎向北是灵谷寺的标志性景点灵谷塔。

将士公墓

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占地约一平方公里,总平面恰成纪念性丰富的十字架形。主体建筑沿中轴线次第展开:正门、牌楼、祭堂、第一公墓、纪念馆、纪念塔等,两侧对称布置第二公墓(今邓演达烈士墓址)、第三公墓。建筑群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环境,力求与已有建筑风格相一致而又有自身的特色。

玄奘纪念堂

无梁殿东有大雄宝殿、大道觉堂、观音宝阁、藏经楼、弥勒殿等建筑。寺门对面是一座带顶的黄色照壁。大雄宝殿东跨院的正厅为唐三藏纪念堂。

唐朝高僧玄奘,通称三藏法师,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与鸠摩罗什、真帝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据文献记载,玄奘法师圆寂于西安市,葬于兴教寺塔,黄巢起义时遭盗而捐残。后来,宋朝天禧寺和尚法政,在陕西终南山紫阁寺得玄奘法师顶骨,迁葬于南京中华外的大报恩寺,建砖塔埋藏顶骨,名为“三藏塔”,清未遭兵而毁。向东过小桥是座五楹的古建筑名“流觞厅”。由流觞厅向东南是邓演达墓。墓门正中是一座圆形花坛。

大雄宝殿

前殿往北为大雄宝殿,也是正殿,为全寺的中心。大雄,是对佛的法力的尊称,具体指的是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殿中供奉的主尊为释迦牟尼,其“胁侍”即左右近侍摩诃迦叶阿难陀两大弟子。大雄宝殿的东西两壁塑有金身十八罗汉像及二十诸天像。分为两层,上层罗汉,下层诸天。大雄宝殿的北壁,东坐观世音,西坐地藏王。大雄宝殿两旁有东西配殿,西为祖师殿,东为伽蓝殿。灵谷寺祖师殿称为“祖堂”。祖师殿多属于禅宗系统,为纪念该宗祖师而建。灵谷寺祖师殿供奉的是西天东土历代祖师的灵位。自六朝梁代建开善寺以来,历经1500年,历代祖师计49位。伽蓝殿供奉的是一尊关羽金身塑像

观音阁

灵谷寺大雄宝殿北面耸立的则是高大的观音阁。阁分上下两层,面积800多平方米,底层供奉宝志铜像,二楼供奉观音铜像。1994年10月15日,观音阁落成之日,举行了真慈法师方丈升仪式,这是自太平天国以来,灵谷寺举行的首次升座仪式。灵谷寺藏经阁在大雄宝殿东侧。藏经阁藏有清《清敕修大藏经》一部,共七千余卷,并藏有珍贵的影印《宋碛砂延圣寺刻本藏经》一部。观音阁东面为建于1973年的玄奘法师纪念堂,2006年扩建为玄院。玄奘院大远觉堂内供奉有么奘法师像一尊,更有檀香宝塔一座,塔内安放玄奘法师的部分顶骨。

社会活动

2011年4月23日,作为第一届“金陵礼佛文化月”中的重点活动之一,唐三藏顶骨舍利供奉大典在南京灵谷寺举行。23日上午9点,供奉大典开始,仪仗队法师、主法和尚将在观音殿迎请玄奘法师顶骨舍利至玄奘纪念堂,进行戒定真香(上香礼拜)、礼拜大忏悔文、僧宝赞、回向偈等法会程序。

2011年10月,由南京市佛教协会与台北市佛教会、金门县佛教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祈福超荐水陆大斋法会”在灵谷寺举行,辛亥革命将领蓝天蔚的曾外孙女蓝薇薇专程前往参加活动。史书记载灵谷寺明代有过两次规模极为盛大的水陆法会。而这次,是有史以来第三次规模盛大的大法会。海峡两岸高僧云集,数千余名信众参与。

2015年1月1日至3日,灵谷寺在寺院讲堂启建了乙未年迎新祈福抄经法会。江苏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灵谷寺方丈传静法师表示,此次抄经法会本着提升灵谷寺寺院文化氛围的初衷,以法利生、广结善缘的精神,将写经的功德回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社会和谐。

2022年6月,灵谷寺所在的钟山风景区像是一个巨大的森林氧吧,这里有着参天大树以及舒适的自然环境,因为这些优质的自然环境所以才吸引了不少的萤火虫在这里栖息,每年的仲夏,梅雨过后,南京灵谷寺便迎来了流萤群舞的夏夜童话。

发展与保护

发展

明代灵谷寺在上元、江宁区句容市六合区等地所拥有的地产,总共达34000余亩。明朝还把栖霞寺、方山的定林寺等12座佛寺划归灵谷寺管辖。永乐五年(1407年)春,灵谷寺修建水陆普度大斋胜会,为太祖、太后举行大荐扬之典,同时为在“靖难”战役中死亡的将士及天下亡故军民超度。中官侯显、僧智光专程入藏诏迎乌斯藏(今西藏自治区高僧哈立麻(即噶玛巴·德新谢巴),前来南京灵谷寺主法。后朱棣又将内廷画工所绘《灵谷寺普度大斋瑞相图》长卷图轴,赐予得银协巴活佛,带回西藏,至今保存完好。灵谷寺与西藏佛教的交流,有力佐证西藏与中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73年,南京灵谷寺修复开放,经有关部门批准,从市文管会请回供奉唐僧法师灵骨,寺内专设“玄奘法师纪念堂”,纪念堂正中心设13层密檐楠木塔,玄奘法师顶骨即安奉于此中。1980年,真慈大和尚住持灵谷寺后,对灵谷寺进行了全面维修,重建了山门、大雄宝殿、祖堂、客堂、志公殿、藏经楼,新建了观音宝阁、玄奘院等建筑。

2004年,灵谷寺新建仿唐建筑玄奘院。2016年1月8日玄奘院地宫举行落成仪式,镇寺之宝玄奘顶骨从玄奘院大殿移驾地宫,将作为玄奘顶骨的永久存放和供奉之地。

文物保护

1982年,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指定无梁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并移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廖仲恺何香凝墓邓演达墓谭延闿墓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四个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整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演达墓位于灵谷寺东,廖仲恺何香凝墓位于明孝陵西侧,谭延闿墓位于灵谷寺东,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位于灵谷寺)。

2012年3月,灵谷寺桂林石屋遗迹被列为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化

诗词

清代康熙帝游览灵谷寺时,亲笔题书“灵谷禅林”匾额,还写了一副对联:“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廊”。爱新觉罗·弘历六下江南,每次都到过灵谷寺,并在这里建了行宫,还赋诗、赐物,亲笔御书“净土指南”四字,令刻在三绝碑上。

参考资料:

传说

据《高僧传》卷十记载,宝志又作保志,俗姓朱,金城(甘肃兰州)人。出家后师事僧俭,修习禅学,有很深的佛学造诣。传说在南朝宋太初元年(453年)以后,言行神异,“手足皆鸟爪”,常随身携带古镜、剪刀尺、扇之类的东西,披发赤足而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齐武帝、萧衍和侯王士庶视为“神僧”,十分推崇。

宝志圆寂后,梁武帝在宝志的安葬处即钟山西南坡独龙阜建筑五级木塔,并逐步扩充成寺庙,取名开善精舍。当时,佛教十分兴盛,钟山一带有佛教寺庙70余座,但开善精舍规模最为宏大,被称为钟山第一禅林。从山门到大殿就达五里,寺内有放生池、金刚殿、天王殿、无量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等殿堂,寺后有宝志公塔,十分巍峨壮丽。

相关人物

截至2024年1月

相关事件

2009年1月14日晨,南京灵谷寺住持净然、监院纯如两名法师在台湾新竹市郊区一家饭店被发现意外身亡。他们所在的宗教交流团是应台湾玄奘大学创始人、台湾善导寺住持了中长老的邀请,于1月12日赴台参加宗教交流活动的,包括两法师亲属在内的处置小组18日晚抵台处理善后事宜。来台后,小组先后听取了邀请方台湾玄奘文教基金会关于净然法师率领的交流团在台活动情况的介绍,听取了警方关于案情的介绍等,认为警方的调查全面,尊重警方的意见,家属没有异议。同时,家属还配合台湾的警检单位,完成了遗体指认、解剖等工作。20日,两位法师的告别仪式在新竹市举行,而后遗体在当地火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