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起居法 :杨凝式创作的书法作品

更新时间:2023-04-08 20:16

《神仙起居法》卷,为五代十国时期书法家杨凝式传世行草书法代表作,其内容为中原地区古代一种健身方法,文体近似口诀。其为纸本手卷,纵27cm,横21.2cm,草书8行,共85字。

该卷草书中夹有行书,用墨浓淡相间,笔法劲逸,字距较疏,布局错落有致,体现了险中求正的特点。其递传有绪,前有明代项墨林“摩”字编号,后纸接有宋代米友仁,元代商挺清代张孝思题记及无名氏行书释文5行,有印章一百二十余枚方,包括赵构内府、宋代贾似道、元代赵孟頫、明代项墨林、清代张孝思、清代内府等。

该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其定级为“名书家罕见珍品,珍甲”,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2012年被列入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另有一本藏于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 (鉴定专家徐邦达 、杨仁恺等认为此本为清代摹本)。

作者与创作背景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五代十国时期华阴市(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晚唐宰相杨涉之子,李晔时进士及第,先后仕官于后梁后唐、后晋、东汉后周五代,官至太子少师。杨凝式喜好题壁,当时洛阳市的寺庙道观都有他的壁书,没有他墨迹的寺院都会粉刷墙壁,摆好笔墨等着他来题壁。他的作品题款很多,有“凝式”“景度”“虚白”“葵巳人”“关西老农”“希维居士”“老少傅弘农人”等,其存世书法有宋刻丛帖《汝帖》中八字,墨本有《韭花帖》《夏热帖》《卢鸿草堂图》跋尾以及《神仙起居法》卷。《神仙起居法》卷创作于后汉乾元年(948年),当时杨凝式已是76岁高龄,为祛病延年,他在华阳山焦上人处抄录到这则道家养生法则。

杨凝式书法取法于唐朝欧阳询颜真卿等人,而华人的书法受儒家文化影响,崇尚法度和规范,但在中国文学士大夫的美学思想中,道家自由散逸的审美特性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五代十国时期,因为社会动荡,战乱四起,政权也频繁更换,书法艺术虽承晚唐余韵,但已成衰败趋势。杨凝式苦于政治动乱的险恶,只能佯狂自晦,故时人又称之为“杨疯子”。晚唐五代至两宋,随着禅宗思想的发展,因为“佯狂”心理和禅宗思想的影响,也形成了他的逸格书风,他通过书法来抒发自己的苦闷之志。宋代欧阳修米芾苏轼黄庭坚等书法家都对他推崇备至,并将杨凝式书法风格继承和发扬,形成了宋代“尚意”的书风,因此杨凝式被认为是唐朝“尚法”书风到宋代“尚意”书风的转折人物。明代董其昌也受到杨凝式影响,经常临摹他的书法,在其著作中也多次提及杨凝式。

作品内容

该卷为纸本手卷,纵27cm,横21.2cm。草书8行,共85字,记载了中原地区古代一种健身方法。其释文如下:

神仙起居法

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心腹通快时,两手肠下踞。

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

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

乾祐元年冬腊暮,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杨凝式(下一草押)。

该文释意如下:

此法不论是行走、站立、坐着、躺着时都可练习,用双手按摩两胁与腹部,右手按摩肝区,左手按摩脾区,待胸腹部感觉通快时,再将双手通过侧腰移至后腰,手握半拳状,用手背分别反复上下来回按摩肾部,若按摩感到疲倦之时,也可请家人来协助。习练此法不可感到厌烦,须每天早晚勤加习练,持之以恒,便可“渐入神仙路”。

题记与钤印

该卷帖前装宋代丝一幅,签题“杨凝式书神仙起居法墨迹”,卷前右下角有明项墨林“摩”字编号,后纸有宋代米友仁所作题记一则,无名氏所作《神仙起居法》行楷释文5行,元代商挺所作题记一则,清代张孝思题记一则。

该帖钤历代收藏印一百二十余方,宋朝主要有杜绾印分别为“杜”“祁国之裔 ”““杜氏世玩”((此印已残仅见“杜氏”二字),南宋内府印分别为绍兴”“内府书印” “内殿秘书之印”“希世藏”,南宋韩侂胄的“永兴军节度使之印”,南宋鉴藏家张之印分别为“西秦张澂之印”“西秦张姓家藏之宝”“西秦张澂”“宝藏宝玩”“真赏”,南宋宰相贾似道之印“长”“悦生”,南宋赵昀驸马杨镇印记“副騑书府”。元代有书法家赵孟頫“赵孟頫印”“松雪斋”“赵子昂氏”等,明代鉴赏家项墨林印“项墨林鉴赏章”等,以上宋朝诸印和元代赵孟頫诸印 , 明代项元汴诸印,故宫博物院本与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本皆有。

故宫博物院本还有明代学者杨士奇的“士奇之印”,明代画家陈淳的“陈淳私印”,明代顾从德印“顾”“从德”,明清间陈定印“陈定平生真赏”,清代张孝思的“懒逸”“张则之”等印,康熙间王永宁印“永宁”等印,清内府印“爱新觉罗·颙琰鉴赏”,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本无以上印章。

递藏与著录

该卷目前可考最早所有者为北宋晚期杜绾所有,赵构绍兴年间进入宋朝皇家内府,此后又先后流入南宋权相韩侂胄、鉴藏家张澂、宰相贾似道手中,宋末元初此卷为南宋赵昀驸马杨镇所藏。根据元代留梦炎题识此卷元代在“野斋”处,明代文徵明认为“周文璞”为翰林院学士承旨李谦(此说法有待考证)。明代早期此卷为学者杨士奇珍藏,明代中期又先后在收藏家葛惟善、鉴赏家项墨林、清河王氏三家递传,明末清初又被古董家陈定买走,清代早期又流入收藏家张孝思手中,康熙年间为太原市人王永宁收藏,乾隆进入清代内府。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对宫中文物进行了集中、审查,但因此前点查人员对文物不熟悉,在1937年文物南迁时再次对文物清点整理时,才发现了《神仙起居法》卷。后此卷在故宫博物院藏于至今。

此卷曾先后著录于:明代都穆《寓意编》、朱存理《铁网珊瑚》、孙凤《书画抄》、张谦德清河书画舫》 ,明清间吴其贞《书画记》、顾复《平生壮观》,清代吴升大观录》、 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王澎竹云题跋》《石渠宝三编》、李佐贤书画鉴影》、胡敬《西清札记》,现当代张珩《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等。

作品鉴赏

《神仙起居法》卷为杨凝式行草书传世作品的代表作,对宋代书法影响较大,《宣和书谱》称杨凝式书法为“颠草”。

该卷不事雕琢未刻意安排,自然写就,没有涂改、圈画之处,此书草书夹杂行书,后人称之为“雨夹雪”。其用墨浓淡相间,时有枯笔飞白;该卷用笔多用圆笔,露锋不多,但顿挫分明,点画与转折交代的十分清楚;整体布局上,其行间字距颇疏,每行的字轴线左右摆动、挪让,轻重对比,具有一种节奏韵律感,这种错落有致的布局,体现了其险中求正的特点;此书草书字形偏长,中部却紧缩,用笔圆润,笔势上下左右回环缠绕,点画紧密与字距疏空的对比更显得此书变化巧妙。

作品评价

《神仙起居法》卷曾被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推崇为“散僧入圣”,另一位宋代书法家米芾谓:“如斜风细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元代留梦炎称其“类颜真卿《争坐位帖》”,明清之际书法家傅山霜红龛集》却说:“写字不到变化处不见妙,然变化何可易到。不正自入,不能变,但能正入,自无卑劣野俗之气。”,清代学者杨守敬也称此卷为“脱胎怀素,虽极纵横,而不伤雅道。”,近现代书画家谢稚柳称此卷“柔而促的”,认为它展现了舒缓、柔顺的气息。清初文人杨宾曾有过不好的评价,他在《大瓢偶笔》中说:“《神仙起居法》则毡裘气几不可耐,不知苏、黄两公可以推崇至此?”,《中国书法名家名帖·行书》一书也说:“《神仙起居法》中,除了‘率性而为’的自由抒写外,存在一些生硬的拼凑痕迹。”

名家临帖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十分喜欢杨凝式书法,曾将《神仙起居法》刻入其《戏鸿堂法书》中,也曾多次临摹此《神仙起居法》,《玉烟堂法帖》可见其摹本。台湾侯华氏所藏董其昌《行楷书神仙起居法扇面》,内容便是《神仙起居法》。现代书法家高二适也曾临摹过《神仙起居法》。

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藏本

该卷为绿笺纸本,清代收藏家李佐贤书画鉴影》曾有著录,据日本《书道》全集载:“该卷纵27.9cm,横25.5cm”,原为日本书画家中村不折所藏,现藏于其所建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该卷与故宫博物院藏本字体、形式上都非常相似,其卷首有大草书“墨皇”二字作引首,另有元代留梦炎题识一则,和明代文徵明所作小楷题识和隶书题语各一则,卷末有清代阮元 、 额勒布的题跋,此本没有清代张孝思题名。有明末张谦德诸印、清代耿嘉诸印等钤印,故宫博物院藏本无此钤印。

鉴定专家徐邦达 、杨仁恺等认为此本无论是书法、题跋、印记等均没有故宫博物院藏本精妙,认定其为清代前期的摹本。

馆藏与展出

《神仙起居法》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其定级为“名书家罕见珍品,珍甲”,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2012年被列入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