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汝明 :原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更新时间:2023-11-08 13:08

刘汝明(1895年10月—1975年4月28日),字子亮,直隶省献县(今河北献县)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

刘汝明出身贫寒,早年读过私塾,后因生活所迫投军,追随冯玉祥,一路升为团长。1924年,国民军成立,刘汝明升任警卫第一旅旅长,此后担任国民军第十师师长、国民联军第二军军长、直隶总司令部等职。1928年,刘汝明当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冯玉祥到南京市,任国民政府参事,次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指挥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中原大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长城事变期间,刘汝明任第一四三师师长,并在1935年晋升少将,次年晋升中将,又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察哈尔省保安司令。抗战全面爆发后,刘汝明任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在张家口市率部抵抗日军。第二十九军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刘汝明任六十军军长。徐州会战期间,刘汝明率部在萧县蒙城县地区阻击日军,后升任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六十八军军长。刘汝明逐渐得到蒋介石赏识,在1943年升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进入陆军大学将官第一期受训,后晋升陆军上将。1945年,刘汝明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抗战胜利后在许昌市接受日军投降,随即升任抗日战争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和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被任命为第八兵团司令官,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刘汝明担任京沪杭警备副司令兼第八兵团司令,协守长江;同年9月,刘汝明所部被歼,他本人则逃往台湾。1975年4月28日,刘汝明在台湾病逝,终年八十岁。

当代学者宋聿修评价刘汝明言行谨慎,知识不广,思想保守,但爱护士兵,待人宽厚,在军中被称为“刘善人”,指挥作战沉着坚毅,善于防守。

人物生平

投身军旅

刘汝明1895年10月出生在直隶省献县(今河北献县)西抛庄一个贫困农家。他七八岁时,父亲为生计所迫离开家乡闯关东,不幸病逝在哈尔滨市,母亲裴氏带着四个孩子艰难度日。刘汝明幼年入读私塾,后因生活所迫离开家乡,来到景县。1912年,刘汝明决定投军,他加入陆建章的左路备补军,所在营的营长是冯玉祥。因为刘汝明上过学,哨官知道后,便让他当文案。刘汝明不想当文兵,而是想当一名列兵,冯玉祥知道后找他谈话,让他当了什长。1913年8月,刘汝明所在的部队改称警卫军,他被冯玉祥提升为排长,随部队到河南省镇压白朗起义军。1914年9月,刘汝明所在的部队改编成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刘汝明升任连长,随该旅移防汉中市

受到倚重

1915年,袁世凯心腹陈宧调冯玉祥的军队入川与护国军作战,刘汝明随军进川作战。1916年,刘汝明升任营副,随后升任陆军步兵少校,不久升为中校。同年5月,冯玉祥说服陈宦独立,通电讨袁后,冯玉祥的部队改成护国军第五师。袁世凯死后,冯玉祥率部出川到廊坊市驻防。

1917年,张勋拥立丁巳复辟帝制,第十六混成旅官兵们非常反对。刘汝明与本旅官兵反对杨桂棠拥护张勋复辟,刘汝明和孙良诚被推为代表,赴天津市将冯玉祥请回,领导十六旅声讨张勋。刘汝明指挥两个连在铁路北侧策应讨逆军攻占天坛,将张勋的辫子军全部缴械。护法战争开始后,刘汝明调任旅部少校副官,兼管旅部的两个“手枪队”,刘汝明被称为手枪大队长。1918年,刘汝明入教导团学战策,兼学日语,学成后任第三团第一营营长。在之后的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战争中,冯玉祥多次升迁,刘汝明也受到嘉奖,并在冯玉祥部开赴北京后升任团长。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刘汝明受冯玉祥之命,化装成便衣侦察吴军情况,冯玉祥部趁机班师回京。10月,刘汝明、徐永昌及留京部队在城门接应冯玉部完成辛酉政变。北京政变成功后,冯玉祥部改称国民军,冯玉祥被推为总司令,刘汝明升任警卫第一旅旅长,负责北京社会治安。

1926年,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阎锡山等各派军阀,组成了“讨赤联军”,向国民军大举进攻,冯玉祥被迫下野出国。国民军由张之江统率,被迫撤出北京,通往南口镇与直奉军作战。刘汝明升任国民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师长,负责南口防守任务。经过几个月的苦战,打退直奉军多次进攻,刘汝明部伤亡惨重,撤至绥远省时全师剩余6000余人,在撤退过程中,韩复榘劝他役靠阎锡山,他拒绝了。同年9月,冯玉祥回到五原,并在五原誓师北伐,宣布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率领全军宣誓加入中国国民党,刘汝明也成为国民党员。刘汝明参加五原誓师,率领部队援陕,策应北伐战争。刘汝明部抵达西安市之后,正逢赤联军攻城,刘汝明派一个旅向赤联军侧后的大、小雁塔迂回,一个旅攻击驻守东十里铺的赤联军司令部,两个旅直逼西安城下,协同友军打跨镇嵩军,解了西安之围。

中原大战

1927年,刘汝明升任国民联军第二军军长,指挥石河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国民政府催促冯玉祥潼关县,共同北伐。国民联军总部决定援鄂攻豫,会师中原,兵分三路向鄂、晋、豫进发,刘汝明的第二军归冯玉祥直辖。刘汝明参加陇海线作战,克服开封市郑州市,与北伐军会师中原。北伐结束后,国民政府召开编遣会议,冯玉祥部编为12个师,刘汝明任二十九师师长,奉命在豫南绥靖驻防。次年11月,刘汝明调任陆军第二十六师师长,旋免军职,随冯玉祥入南京,任国民政府参事。

1929年,刘汝明任特务师师长,统辖冯玉祥总训各直属队手枪旅、军官团、工兵团等。不久,冯玉祥反蒋,令山东省省主席孙良诚放弃山东,撤到河南省,刘汝明驻师潼关县韩复榘石友三率部投蒋后,原属刘汝明二十九师的士兵来投靠刘汝明,刘汝明全部收容,并将番号改为第十军,刘汝明任军长,兼任第五路军总指挥。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刘汝明第五路军为最右派镇守陕西省,主战场战况激烈,刘汝明在内乡与镇平等地作战。同年9月,总部调宋哲元部向洛阳市集中,刘汝明奉命向宝丰县、郊县行动,掩护宋哲元部转进洛阳。这样,刘汝明成为攻击目标,在鲁山县杭州市、宝丰一带四面受敌。张学良部拥护蒋介石部入关后,阎锡山部和冯玉祥部大败,蒋介石部刘峙派人给刘汝明送信,劝刘汝明反冯,刘汝明拒绝了刘峙的要求。大败后的冯玉祥率部撤往焦作,刘汝明部到禹州,过程中陷入三面有追兵的包围之中,此时邵力子又送信劝他投降,刘汝明虽有所动摇,但没有投降,率部沿黄河西走渡河入晋,受到山西省主席商震的欢迎。

参加抗日

1933年长城事变爆发前,刘汝明率第二师移防喜峰口及罗文峪,增援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抗击日军,长城抗战爆发后,日军两个联队在伪军的配合下,准备攻战罗文峪,刘汝明全师激战三昼夜后打退日军的进攻。长城抗战胜利后,刘汝明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改称为第一四三师,刘汝明任师长,撤至涿鹿县下花园区地区驻防。1934年,刘汝明奉命上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在军官训练团担任营长,随蒋介石前往张家口市。第二年,国民政府晋升刘汝明为少将

1936年,刘汝明晋升中将,并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同年7月,刘汝明又兼任察哈尔省保安司令。刘汝明接任后,与日本张北县的特务机关长田中久达成了互不侵犯的默契,并准许日本人到张家口经商。刘汝明在此期间,阳奉阴违,为聚敛财物,成立了一个商业银行,发行流通券纸币,开设聚义钱庄,无本取利。

1937年七七事变,刘汝明由张家口去北平市宋哲元,没有见到宋哲元的刘汝明与参谋长张樾亭、副军长佟麟阁等人讨论日军动态,刘汝明建议将察省交与友军,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全部集结北平待命,这些意见交于宋哲元决定,但宋哲元未给批示。同年8月,刘汝明任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日军大举进攻张家口市,刘汝明率部抵抗,旅长马玉田、团长刘山田阵亡,旅长李金田、团长刘居信、李凤科负重伤。营以下军官伤亡230人,士兵5000多人,部队受到严重损失,残部从宣化区方向撤到石家庄市,张家口失守。察省的吕威、张砺生、童效贤等人联名向国民政府控告,要求惩办刘汝明。同年9月,刘汝明部奉命撤通,到达石家庄,转进河间,又南调冀南。第二十九军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刘汝明师部改编为六十八军并任军长,移驻鲁西。

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刘汝明部在冀南豫北的道口、内黄县滑县清丰县大名县一带,击毙日军众多,击毙日军联队长一人,在黄河以北山东省馆陶县临清市、德州一带沿线袭扰日军,在平原火车部消灭日军守军几十人,活捉三人。1938年台儿庄大捷时,刘汝明驻防菏泽市,不久开赴徐州市李宗仁指挥。徐州会战中,刘汝明率部在萧县蒙城县地区布防,抗击由蚌埠市北进之敌,曾击毙日军旅团长一人。5月中旬,萧县失守,徐州被围,刘汝明率部撤到皖西、鄂东地区。1939年1月,国民政府免去刘汝明察哈尔省省政府委员兼主席职,日军集结部队进升桐柏县大别山,刘汝明指挥六十八军坚守随县枣阳市,抗击了日军20多次进攻,最后阵地丢失,部队转移到广水市继续防御。5月,刘汝明升任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六十八军军长。同年10月,日军进攻应山,刘汝明部第一四三师一部紧守城垣,另一部向日军实施反击,激战两昼夜该师伤亡尽,突围生还者仅700余人。

1940年,刘汝明率六十八军,由唐河进驻平汉路的确山县,对信阳日军作战。刘汝明将一四三师留在确山,率其他各部移驻泌阳县,阻击日军西进和北犯。这期间日军由应山、随县进攻枣阳市,此后便没有大规模会战,刘汝明率部进行整训。1941年3月,刘汝明告假到重庆市省亲,看望自己的母亲,何柱国军长随他同行。抵达重庆的次日,蒋介石召见了刘汝明并共同进餐。

1943年3月,刘汝明升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翌年8月,进陆军大学将官第一期受训,晋升陆军上将,未毕业,蒋介石就令刘汝明提前返防。1945年春,日军进攻南阳市,由鲁山县进攻南召县,主力部队直趋南阳西边的镇平县,由许昌市叶县方城县攻南阳东面,另一路随县枣阳市新野县攻南阳,刘汝明率部与日军激战,伤亡严重,在日军飞机重炮的轰炸进攻下,刘汝明部向东突围,日军战领南阳、内乡。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刘汝明在许昌接受了侵华日军第十二军团独立旅团原田少将的投降。此时,刘汝明已升任抗日战争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并在同年12月就任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参加内战

1946年,刘汝明集团军由许昌向陇海铁路移动,分别驻防开封市以南以东各县及鲁西一带。刘汝明赴南京参加蒋介石召开的裁军会议,刘汝时受到蒋介石的单独召见,刘汝明服从中央的裁军计划。刘汝明回防后,他的集团军被裁三分之一,第二集团军改编为第四绥靖区,刘汝明任司令官。同年8月,刘汝明在陇海路沿线的作战中,遭到晋冀鲁豫解放军的重创,被歼灭10余个团,1个整旅。1947年,刘汝明部在河南省担任防守,确保开封、菏泽市通许县、陈留等地,护卫铁路交通。刘汝明布置在柳河、民权县曹县兰封郓城县等处的守备部队先后被围攻袭击。

同年7月,解放军攻陷郓城,全歼刘汝明五十五师师部及两个旅,仅师长曹福林逃回。同年10月,华东解放军进军豫皖苏平原,又歼灭了刘汝明一个团。1948年,蒋介石实行战略收缩,第四绥靖区部队奉命由陇海路撤到蚌埠市,改编为第八兵团。在淮海战役中,刘汝明与李延年兵团,奉命驰援,以解被困在碾庄和双堆集的黄百韬、黄维兵团之围,重新打通津浦铁路。刘汝明受命后,行动迟缓,畏缩不前,碰上解放军阻击时,自己立刻逃跑,遇到部队减员时,便要求补充或保留番号,以保存实力。

1949年初,刘汝明担任京沪杭警备副司令兼第八兵团司令,辖三个军,防守铜陵市至九江段的江防任务,主要是破坏解放军渡江准备工作。4月下旬,江防解体,刘汝明部奉令率部向浙赣线转进。刘汝明部兵分两路,六十八军沿浮梁县乐平市鹰潭市转进,刘汝明亲自率五十五军由青阳县石台县、太平、徽州向南转进。六十八军遭解放军攻击,刘汝明所率部队因道路原因,较为混乱。后刘汝明部失掉联络,便自行开往漳州市,刘汝明由厦门市乘飞机至台湾见蒋介石报告过江后的情况,蒋介石对刘汝明加以慰勉。

病逝台北

1949年6月,刘汝明再次飞赴台湾,向蒋介石表忠心,被蒋介石封为闽粤边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总司令,重新指挥九十六军残部,解放军与国民党一四三师发生战斗,刘汝明率部退至龙海区过河时,被解放军袭击。刘汝明奉调厦门,由汤恩伯指挥。不久,蒋介石在中秋节飞至厦门视察防御阵地,刘汝明想跟随去台湾,未得到蒋介石同意。后来,漳州、厦门相继解放,刘汝明的兵团部及其所属部队全部被歼灭,汤恩伯带着刘汝明登船前往金门县,刘汝明只有少数部下随行。

刘汝明由金门到高雄市后,他所乘的船只能停在海上,刘汝明前去交涉,却得到命令,他及其部下必须把枪炮等物交出,徒手上岸,士兵分拨给其它各师。刘汝明命令部下官兵执行,上岸后的其部下军官被分到各训练班,士兵被编入其他部队。刘汝明到达台北市后,得到蒋介石召见,他向蒋介石提出部队被解散的问题,蒋介石于是将刘汝明的司令部、特务营召集回来编成一个师,由他担任师长。刘汝明推辞,只希望那些军官眷属能得到照顾,蒋介石应允。此后,刘汝明定居台湾,1975年4月28日,刘汝明因病死于台湾,终年八十岁。

历史评价

当代学者宋聿修评价:刘汝明言行谨慎,知识不广,思想保守,平日深居简出,不喜欢交际应酬,好思虑,有心计,但性情温和,爱护士兵,待人宽厚,很少责罚违反纪律的部下,在军队中被称为“刘善人”。他指挥作战沉着坚毅,善于防守,深受冯玉祥的信任。

人物关系

祖父:刘玉焕。

父亲:姓名失载,刘汝明幼年时,其父病逝哈尔滨市

母亲:裴氏。

儿子:刘铁军,中央军校第十一期步科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八军排长、连长、特务团营长、副团长、团长、师长、副军长之职。

女儿:刘婉珠,曾就读于上海蒲石路震旦女子理工学院。

弟弟:刘汝珍,北伐时曾任冯玉祥第二集团军总部手枪旅旅长,后历任二十九军六七九团团长、一四三师独立二十七旅旅长,六十八军暂编三十六师师长、六十八军军长等职。

人物轶事

用人原则

刘汝明的用人原则是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刘汝明的部队中有军官的父母亲如果向刘汝明说他的儿子弃亲不养或者某人不孝,那这个军官会遭到免职的处分。如果有下属军官的妻子对自己的丈夫提出检举有胡嫖乱赌的行为,或对妻室子女生活不加照顾,也会遭到免职。刘汝明认为一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孝,对妻子不忠贞,那还会对自己的长官尽忠吗。

不凑热闹

刘汝明在军政界很重友情,但不善词令,不善交际。刘汝明在重庆市陆大受训时,陈诚决定出任军政部长,随从人员劝他有空多去看看陈诚正。刘汝晨却说,这次来重庆市陈诚正在养病,去看过了。现在陈诚当了部长,客人更多,用不着这时去凑热闹。

做错两件事

1938年夏天时刘汝明的部队参加武汉市外围黄梅县武穴市一带的作战,部队一到黄陂区时阴雨连绵,官兵们水土不服,染病死了很多人,后来每个连只剩下数十人,刘汝明很痛心这些士兵没有死于战场,怪自己没有当机立断。另一件是解放战争时期,刘汝明的部队退逃到漳州市,经人进言查点人数后刘汝明被派为闽粤边区任剿总司令,归蒋介石国防部直辖。而京沪总部电令表示要接替厦门市的地面防务。刘汝明认为,当时不应该听汤恩伯的电令,导致去台湾后失掉兵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