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得里亚海 :地中海北部的狭长海湾

更新时间:2023-11-15 17:10

亚得里亚海(英语:Adriatic Sea;意大利语:Mare Adriatico),是位于地中海北部的一条狭长海湾,西临亚平宁半岛,东临巴尔干半岛,在东南面,通过宽达72千米的奥特朗托海峡爱奥尼亚海相连。该海域形状狭长,长800千米,宽度为200千米,海域约13860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259.5米,最大深度1233米。海域沿岸国家有克罗地亚、意大利、阿尔巴尼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和波黑。

该海域的形成与区域板块构造活动密切相关,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相互作用使地中海相对下沉,亚得里亚盆地是地中海盆地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更新世的最后一个冰河期,海平面上升,形成亚得里亚海。它通常被划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区域,北亚得里亚盆地的深度很少超过100米,而南亚得里亚盆地深度可达1200米。亚得里亚海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夏季较湿润,冬季较冷且干燥。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的影响,亚得里亚海生物多样性丰富,包含多种特有物种。

人类活动在亚得里亚海沿岸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古希腊罗马帝国威尼斯共和国奥斯曼帝国等政权,亚得里亚海一直是贸易、文化交流和冲突的舞台,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迹,其中戴克里先宫、科托尔老城、威尼斯及其潟湖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代的亚得里亚海主要城市有斯普利特威尼斯杜布罗夫尼克等。渔业、旅游业、运输业是其沿岸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

命名

亚得里亚海的名称起源与伊利里亚的阿德里亚(Adria)定居点有关,其名字源自伊利里亚语中的“adur”(意为“水”或“海”)。在古代,这片海域被称为Mare Adriaticum(亚得里亚海),以及更少地被称为Mare Superum(意为上层海)。

然而这两个术语并不同义。Mare Adriaticum一般指现代亚得里亚海的范围,从威尼斯湾到奥特朗托海峡。Mare Superum通常包括现代亚得里亚海及亚平宁半岛南部沿海至西西里海峡的海域。在近现代早期,整个海域也曾被称为威尼斯湾(意大利语:golfo di Venezia)。

位置境域

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北部的一条狭长海湾,位于北纬40°-45°47',东经12.3°-19.6°。亚得里亚海从西北到东南共延伸800千米,宽度为200千米,流域面积约138600平方千米,体积为35000立方千米,海岸线总长度为3737千米。亚得里亚海西南邻意大利半岛,西北由意大利的威内托大区和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大区组成,东北则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以及阿尔巴尼亚这些处于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环绕。在东南面,亚得里亚海通过宽达72千米的奥特朗托海峡爱奥尼亚海相连。

历史成因

亚得里亚海与一个被称为阿普利亚的板块有关,该板块在中生代时期从非洲板块分离出来。在诺利期至晚白垩纪期间,该地形成了厚达8000米的阿普利亚碳酸盐平台。到了始新世和早渐新世,这一板块向东北移动,最终与亚欧板块碰撞,这一过程不仅使阿尔卑斯山脉构造抬升,也造成了地中海盆地的相对下沉。

亚得里亚海大陆架的形成主要受海平面变化和河流沉积的影响。由于全球冰川体积的变化导致海平面周期性地升高或降低,这些海平面变化造成大陆架周期性地被水淹没或暴露出水面。在海平面上升时,原有的河流沉积物被水淹没并在水下重新分布,形成新的沉积结构。在海平面较低时,波河等河流会将大量沉积物直接输送到海底,形成厚重的沉积层。这些沉积物随后在海平面上升期间与洋流和波浪相互作用,进一步塑造大陆架的地形和地质结构。

水文特征

洋流

亚得里亚海的洋流主要由一个名为“gyre”的气旋性环流主导,环绕整个亚得里亚海盆地。东亚得里亚洋流沿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海岸向北至西北流动,一直到伊斯特拉半岛,然后向南转向。这时它变成了西亚得里亚洋流,顺着意大利海岸向东南方向流回,同时带走波河的大量淡水。东亚得里亚洋流和西亚得里亚洋流平均速度可以达到25厘米/秒。

在这个大型的气旋性环流中,有四个明显的“环流单元”。南亚得里亚盆地几乎永久存在一个气旋性环流。在中亚得里亚海东部,流向西北的洋流会围绕亚布卡海坑(Jabuka Pit)旋转。当东亚得里亚洋流继续向北流动并到达波河入海口时,它会再次形成一个环流。这时,它与从东南方向来的较温暖、盐分较低的洋流汇合。此外,在亚得里亚海的北端,还有一个孤立的气旋性涡流。在这些环流中,最强的环流是长岸流,特别是在杜布罗夫尼克和加尔加诺角离海岸10-20千米的区域。强烈的环流也显著地出现在阿尔巴尼亚大陆架断面和亚布卡海坑的北坡。亚得里亚海南部、中部和下北部的三个气旋性环流在其中心区域环流强度较低(速度小于5厘米/秒)。在北亚得里亚的两个涡流之间,直到伊斯特拉海岸的水域也较为平静。

海水温度

亚得里亚海的水温特征显示出其深层水体通常维持在11-12°C以上,而夏季表面水温通常在22-25°C之间。这种显著的垂直温度梯度是“厌氧性”水体的典型特征,表明不同深度之间存在温度差异,可能导致低氧或无氧条件。冬季时,南部亚得里亚海区比中北部暖和约8-10°C,西岸也比东岸暖和,这些区域性的温差由地理位置和环流模式引起。此外,在较暖季节,10-30米深处的水层会出现温跃层,这是水温在较短深度范围内急剧变化的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分布和行为有重要影响。

亚得里亚海的温度还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沿海地区的月平均最高温度通常在光照最少的月份后两个月达到峰值。通过在月度平均温度数据上进行的光谱分析,显示出约2.8年的周期性温度变化,同时在斯普利特-加尔加诺航线(Split-Gargano transect)的海面温度数据中观察到大约3年的温度周期变化。这些周期性变化反映了大气条件、海洋环流模式及其他气候因子的综合影响,对于理解亚得里亚海的气候系统、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预测未来环境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海水盐度

亚得里亚海南部海域盐度通常维持在38.4-38.9PSU之间。相较之下,亚得里亚海北部的盐度较低,尤其是在波河口附近。这是由于波河带来了大量的淡水输入,淡水输入会稀释海水,从而降低该区域的盐度。在亚得里亚海中,可以观察到三个明显的盐度层次:南亚得里亚盆地、中间水层和沿海水域。其中,南亚得里亚盆地尤其显示出持续高盐度水体的存在。

河流补给

亚得里亚海主要入海河流包括伦诺河、波河、阿迪杰河布伦塔河皮亚韦河、索恰河、兹尔曼亚河、克尔卡河、切蒂纳河、内雷特瓦河和德林河。亚得里亚海的水体交换周期约为3.4±0.4年,相比之下,这是一个较短的周期(例如,黑海的水体交换周期大约需要500年)。这个周期特点使流入亚得里亚海的河流每秒可排放多达5700立方米的水。这种排放速率相当于亚得里亚海总体积的0.5%。亚得里亚海的河流最大排放量来自波河(占28%),其平均每秒排放1569立方米的水。就整个地中海年总排放量而言,波河排名第二,其次是内雷特瓦河和德林河。

另一个向亚得里亚海提供淡水的重要来源是通过海底泉排放海底地下水,据估计,它占亚得里亚海总水流量的29%。这些温泉水富含硫化氢,水温通常在22-29.6°C之间,促进了亚得里亚海特定生态系统的发展。研究表明,亚得里亚海的净淡水平均每年增加1米。此外,由于冬春季降雨增多,山区雪水融化,亚得里亚海的河流在此时达到流量最大值。亚得里亚海淡水的流入,大约占流入地中海淡水体积的1/3,使亚得里亚海成为地中海的稀释盆地。

其他地理特征

气候

依据柯本气候分类法,亚得里亚海北部被划分为亚热带湿润气候(Cfa),夏季较湿润,冬季较冷且干燥;而亚得里亚海南部则被归类为热夏型地中海气候(Csa),该地区的气温在一个季节内可能会波动约20℃。

亚得里亚海位于中纬度地区,特点是季节性变化强烈,并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这种天气变化与中纬度的西风带斜压不稳定性有关。每次中纬度低压系统经过该区域都会引起风场的变化,从气旋前部的南风转变为后部的北风。这种变化通常在一年中较冷的时期内发生。在夏季,由于中纬度西风带向北移动,气象条件主要由位于亚洲的高压中心决定,其影响可达亚得里亚海。此时天气稳定,盛行较弱的西北风。在冬季,风力系统以布拉风和西洛可风为主,对亚得里亚海区域的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

地质

亚得里亚板块(亦称阿普利亚板块)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的变形带,被环亚得里亚山链所环绕。这块板块曾是非洲板块边缘的一个岬角,在新生代期间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汇聚作用被推进亚欧大陆岩石圈。亚得里亚板块由北部和南部两个不同厚度的板块块体组成,两者之间由一个东西向剪切带分隔。亚得里亚海区的低地震活动表明这个板块相对坚硬,其北部和东部边界被主要的断层带所环绕。在北部,环亚得里亚断层带贯穿南阿尔卑斯,形成一条主要的大陆断层带。东侧沿第纳里德山脉,复杂的走滑断层和逆断层标识了其与亚欧板块的边界。在西侧,亚得里亚板块在意大利亚平宁山脉下方进行俯冲,这一俯冲带向南延伸至伊奥尼亚海及其以南地区。亚得里亚海的地质主要由沉积岩构成,这些沉积岩主要是新近纪第四纪时期的沉积物,覆盖在碳酸盐平台和火成岩基底之上。

在亚得里亚海周围存在一个连续的地震活动增强区,东海岸有一系列呈东北-西南方向的逆断层,而亚平宁山脉则表现出东北-西南方向的正断层,这表明亚得里亚板块呈逆时针旋转。在杜布罗夫尼克西北部,目前已识别出一条仍在活跃的200千米长的断层,这一断层导致亚平宁半岛南端每年向对岸移动约0.4厘米。这意味着如果这种运动持续下去,在未来5000万至7000万年内,海底将被完全吞没,亚得里亚海将不复存在。

地形地貌

海底地貌

从纵向上看,亚得里亚海通常被划分为三个地理区域,即北部、中部和南部亚得里亚盆地。亚得里亚海的平均深度为259.5米,最大深度为1233米。然而北亚得里亚盆地的深度很少超过100米。北亚得里亚盆地从威尼斯的里雅斯特延伸到安科纳克罗地亚海岸之间的连线,其西北端的深度仅为15米,向东南方向逐渐加深。中亚得里亚盆地位于安科纳-扎达尔线以南,其中包括270米深的波莫洼地。位于波莫洼地南部的帕拉格鲁扎门槛深度达170米,将中亚得里亚盆地与南亚得里亚盆地分隔开来。南亚得里亚海坑深度可达1200米,向南深度逐渐减小,海底上升至780米,形成通往伊奥尼亚海的奥特朗托门槛。

地表地貌

从横向来看,亚得里亚海也是不对称的。亚平宁半岛海岸线相对平滑,岛屿很少,加尔加诺海角是唯一显著的突出部分。相比之下,巴尔干半岛海岸线崎岖,尤其是克罗地亚有许多岛屿。海岸线的崎岖性因阿尔卑斯山脉靠近海岸而加剧。

位于亚得里亚东海岸的克罗地亚有着地中海最崎岖的海岸线。这一地区的大部分海岸线是岩溶地貌,这是由亚得里亚碳酸盐平台通过一系列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岩溶化主要开始于渐新世和中新世。类似地,岩溶地貌也在意大利普利亚地区从普利亚碳酸盐平台发展而来。在意大利的蒙特科内罗海岸,大部分东部海岸由碳酸盐岩构成。复理石是一种特殊的沉积岩,在的里雅斯特湾沿岸分布尤为广泛,构成了高达80米的斯楚雅绝壁(Strunjan Cliff)——是整个亚得里亚海最高的崖壁,也是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唯一的此类崖壁。

生物多样性

亚得里亚海的独特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亚得里亚海的主要生物地理单元包括北亚得里亚、中亚得里亚和南亚得里亚。这些单元之间的生物和环境差异明显,影响了各种海洋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动物

亚得里亚海的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地中海僧海豹(Monachus monachus)是唯一一种生活在该海域的海豹,经常出现在茨雷斯-洛希尼群岛附近。此外,宽吻海豚是目前已知在亚得里亚海中繁衍的唯一海洋哺乳动物。海龟也是受到高度保护的动物,目前有三种海龟栖息在这里:肯氏丽龟(Lepidochelys kempii)、绿海龟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肯氏丽龟被列为濒危物种,而绿海龟和棱皮龟则属于极度濒危物种。

亚得里亚海的鱼类资源虽然数量不多,但种类却非常丰富。据统计,亚得里亚海中约有440种不同的鱼类。然而,根据红色名录,有多达123种鱼类被列为濒危物种,另外还有5种鱼类则属于高度濒危物种。目前高度濒危的鱼类包括绿斑鱼(Labrus Viridis)、海马(Hippocampus spp.)、亚得里亚鲟(鲟属 Naccarii)和太阳鱼(Mola mola),这些鱼类已被永久列入禁渔名单,以确保它们的生存。一些经济上重要的鱼类,如棕黑鲷(Sciena umbra)、石斑鱼(Epinephelus spp.)等,受到严格的保护措施。这些保护措施包括设立封闭季节、规定最小捕捞尺寸和捕捞配额。此外,捕捞工具和捕捞条件也有详细的规定,以确保渔业可持续性和保护濒危鱼类的生存环境。

亚得里亚海还有两种濒临灭绝并受到高度保护的海马、1500种螃蟹、240种贝类、800种蜗牛、36种海参及20种海胆等。此外,在亚得里亚海的所有刺胞动物门中,共有116种珊瑚受到保护,其中5种受到高度保护,14种受到保护。

植物

亚得里亚海中生活着大量的棕褐色、绿色和红色藻类,它们生活在海浪冲击区或浅水区,较为容易观察到。其中共有大约有20种藻类被高度保护,包括亚得里亚海褐藻(Fucus virsoides)、角毛藻属(Cystoseira spp.)和一些珊瑚藻属(Lithophyllum spp.)的物种。

亚得里亚海中有4种高度保护的海洋开花植物,它们形成了大型的海底草地。海洋开花植物的草地是高生物多样性的地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们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藏身处和繁殖场所。其中,波塞冬海草(Posidonia Oceanica)在大约35米深的水域形成了面积最大的海底草地,由于它们会向海洋提供氧气,因此被称为“海洋之肺”。在航只的影响下,一些外来的入侵物种目前已经进入亚得里亚海,如葡萄藻蕨藻属 Taxifolia)和球枝藻(Caulerpa Racemosa),它们会与波塞冬海草争夺生存空间。目前高度保护的海洋开花植物包括:海草(Cymodocea nodosa)、波塞冬海草、狗尾草(Zostera marina)和矮狗尾草(Zostera Noltii)。

自然保护区

意大利

在意大利,这些保护区包括位于的里雅斯特湾的米拉马雷海洋自然保护区、中部亚得里亚盆地的托雷德尔切拉诺和特雷米蒂群岛保护区,以及南部普利亚的托雷瓜塞托自然保护区。

米拉马雷海洋自然保护区(Miramare Marine Reserve)成立于1986年,位于意大利的黎波里市,覆盖30公顷的海岸和90公顷的海域。该区域包括的里雅斯特湾米拉马雷岬附近1.8千米的海岸线。米拉马雷海洋自然保护区拥有海岸悬崖和海滩,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该区域内最具特色的海洋栖息地包括潮汐区和未受人类干涉的悬崖区。潮汐区内生活着许多特有物种,例如墨角藻(Fucus virsoides)等,而悬崖区则富含底栖动物群。

托雷瓜塞托自然保护区由意大利环境部于1991年成立,拥有该地区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之一。该保护区包括的栖息地有海草床、沙滩和深海珊瑚礁。岩石潮间带富含藻类、海藻和海胆,而深水泥质区域则是许多软体动物门、脆星、海星纲、海参和多毛纲动物的栖息地。地中海珊瑚礁结构独特,含有多种IUCN红色名录物种,如黄色和白色海扇。海草床是地中海特有物种的家园,为众多鱼类、甲壳亚门、海绵和软体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此外,意大利还有10个国际湿地保护区位于亚得里亚海沿岸(拉姆萨尔湿地公约)。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共设立七个主要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分布在该国不同的地理区域,以保护其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海洋环境。

此外,克罗地亚还有内雷特瓦河三角洲的拉姆萨尔湿地保护区。这些保护区不仅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还为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场所。

斯洛文尼亚

在斯洛文尼亚,沿海及海洋保护区包括塞乔夫列盐田景观公园(Sečovlje Salina Landscape Park)、斯楚雅自然公园(Strunjan Landscape Park)、什科詹湾自然保护区(Škocjan Inlet Nature Reserve),以及德贝利日奇(Debeli Rtič)、玛多纳角(Cape Madona)和菲耶萨湖(Lakes in Fiesa)等自然景观。塞乔夫列盐田景观公园成立于1990年,占地721公顷,包括四个自然保留区。1993年,该地区被指定为拉姆萨尔湿地,也是国际重要的水鸟物种栖息地。斯楚雅自然公园成立于2004年,占地429公顷,包括两个自然保留区,园内有4千米长的悬崖,是地中海最北端的盐田和斯洛文尼亚唯一的泻湖系统,也是一些地中海植物种类的最北生长点。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于2010年建立了其首个海洋保护区——卡拉布伦-萨赞国家海洋公园(Karaburun-Sazan National Marine Park),位于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交汇处的卡拉布伦半岛,占地约12570公顷。阿尔巴尼亚还计划在罗东角(Cape of Rodon)和波尔托帕莱尔莫(Porto Palermo)建立两个新的海洋保护区。此外,阿尔巴尼亚还有两个拉姆萨尔湿地保护区——卡拉瓦斯塔泻湖和布特林特

自然灾害

亚得里亚海沿海地区面临一系列自然灾害,如洪水、强风、地震和海啸等。

研究指出,亚得里亚海地震活动性较低,主要由中等规模的地震组成,但也观察到了一些重要的地震序列,沿着断层带频繁发生地震,其中大部分位于海岸线附近或海上,其主震震级相当高,因此是潜在的海啸源。在亚得里亚海,最强烈的地震(M\u003e7)发生在亚得里亚海东部边缘附近和南部靠近爱奥尼亚群岛附近。

意大利的海啸记录相当完整,从1348年到1930年,有12次亚得里亚海海啸发生在意大利海岸线上。而在克罗地亚海啸影响仅在北部和南部沿岸有报告,没有证据表明中部沿岸发生过海啸。在黑山,海啸沿整个海岸线发生,而在阿尔巴尼亚海岸线上,主要发生在瓦洛纳地区。

在亚得里亚海及其他意大利海岸线上,产生海啸的源头位于近海。在该地区,研究人员观测到了一些与地震活动有关的海啸事件,其中大多数海啸强度较低,但也有一些事件,如1627年的加尔加诺海啸和1930年的安科纳海啸,被分类为“非常强烈”。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公元前6100-前5900年,亚得里亚海沿岸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和达尔马提亚的定居点,与贝壳陶器文化相关。在古典时代,在罗马共和国崛起之前,伊利里亚人居住在东亚得里亚海岸线上,而西部海岸则主要是古意大利人,特别是埃特鲁里亚人。希腊对亚得里亚海的殖民始于公元前7世纪和公元前6世纪,当时建立了埃皮达姆诺斯和阿波洛尼亚等城市。后来希腊人很快向北扩展,建立了包括安科纳、黑科尔库拉、埃皮达鲁斯和伊萨在内的几个城市,并将贸易扩展至波河三角洲,在那里成立了亚得里亚海商贸站。

罗马时代

公元前246年,罗马在布伦迪西姆(现为布林迪西)创建了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这标志着罗马对该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开始增长。这个海军基地的建立旨在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阻止迦太基的船只进入亚得里亚海,但这也导致了罗马伊利里亚人的冲突,最终导致亚得里亚海东岸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个省份。然而,对罗马统治的抵抗仍然零星存在,直到盖乌斯·屋大维的将军提比留斯平息了6-9年间发生的大伊利里亚叛乱,罗马才完全巩固了对该地区的控制。在平息叛乱之后,伊利里克姆罗马省被分割为达尔马提亚和潘诺尼亚两个部分。

在罗马时期,位于西岸的布伦迪西姆、以及位于东岸的阿波洛尼亚和迪拉基(现称都拉斯)成为了重要的港口。布伦迪西姆通过维亚阿皮亚与罗马市相连,而迪拉基和阿波洛尼亚则位于维亚艾格纳蒂亚上——这是一条罗马人从公元前约130年开始向东扩展穿越巴尔干半岛到拜占庭(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市)的道路。这使得布伦迪西姆和迪拉基(或阿波洛尼亚)之间的亚得里亚海航线成为旅行、贸易和军队活动的主要通道之一,连接了罗马和东方,使其在罗马共和国结束和帝国时期开始的一些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布伦迪西姆和迪拉基在罗马时期后仍然是重要的港口,但在公元3世纪,一次地震改变了一条河流的路径,导致阿波洛尼亚的港口淤积,使这个城市开始衰落。

另一个在罗马时代重要的亚得里亚海沿岸城市是拉文纳。在盖乌斯·屋大维的统治时期,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作为他重新组织罗马海军以更好地保护地中海贸易计划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皇帝们将他们的官方居所从罗马北部转移到了梅迪奥兰姆(现在的米兰),以便更好地控制与日耳曼部落的军事边界。在公元402年,意大利遭受了多次日耳曼部落入侵,而亚得里亚海提供了一条便捷的海上逃离路径,所以首都被迁至拉文纳。当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倒台时,拉文纳成为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的首都。

中世纪

在罗马帝国衰落后的早期中世纪,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先后被奥斯特哥特人、伦巴第人和拜占庭帝国统治。476年西罗马帝国倒台后,奥斯特哥特王国统治意大利。然而,在查士丁尼一世时代,拜占庭帝国派遣由将军贝利萨留率领的军队重新夺回意大利的控制权,导致了哥特战争(535–554年)。拜占庭帝国建立了拉文纳圣主教区,到553年,他们的副王(Exarch)几乎从该城市统治了整个亚平宁半岛。568年,伦巴第大区人入侵了意大利北部,随着伦巴第人控制区域的扩大,以及拜占庭在威尼斯共和国的前哨站变得越来越独立,拉文纳圣主教区的重要性逐渐下降。752年,伦巴第人推翻了拉文纳圣主教区,结束了拜占庭帝国对亚得里亚海西岸的影响,这种情况持续了几个世纪。

这一时期的后半部分见证了加洛林帝国的崛起,随后是法兰克王国意大利王国控制亚得里亚海西岸,而在东岸,拜占庭的达尔马提亚则在7世纪的阿瓦尔人和克罗地亚人入侵后逐渐沦为达尔马提亚城邦。在这一时期,成立了一座海上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并在1082年获得了拜占庭的免税待遇,之后成为重要的海上强国。时期结束时,神圣罗马控制了意大利王国(直至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克罗地亚王国,拜占庭帝国重返南部亚平宁半岛。此外,公元8世纪在罗马周围和中部意大利划出了教皇国

在11和12世纪,亚得里亚海经历了重大的领土和政治变化。这包括诺曼人征服了南意大利,结束了拜占庭在亚平宁半岛的统治,随后该地区在1282年成为了那不勒斯王国的一部分。同时,1102年克罗地亚与匈牙利的个人联盟导致了匈牙利王国对东亚得里亚海岸大部分地区的控制。在这个时期,威尼斯共和国开始扩大其领土和影响力。1202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应威尼斯人的要求改道攻占扎达尔——这是十字军军队攻击天主教城市的首次事件——然后前往掠夺伊斯坦布尔市。在13世纪,威尼斯确立了自己作为一个领先的海上国家的地位。在12和13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威尼斯和热那亚共和国陷入战争,最终导致了基奥贾战争,将热那亚人赶出了亚得里亚海。尽管如此,结束战争的1381年都灵条约要求威尼斯放弃对达尔马提亚的主权要求,因为在1358年失去了这一领土,被匈牙利占领。同一年,拉古萨共和国杜布罗夫尼克建立为一个城邦,脱离了威尼斯共和国宗主权

威尼斯于1409年重新夺回达尔马提亚,并将其控制了将近四百年,在15世纪上半叶达到了贸易和军事实力的巅峰。15和16世纪带来了拜占庭帝国于1453年的毁灭,以及奥斯曼帝国的扩张,直至达到了现今阿尔巴尼亚黑山的亚得里亚海岸,以及达尔马提亚海岸的内陆地区,在1493年的克尔巴瓦和1526年的莫哈奇击败了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的军队。这些失败标志着一个独立的匈牙利王国的终结,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的贵族选择了哈布斯堡王朝斐迪南一世作为他们的新统治者,将哈布斯堡王朝带到了亚得里亚海的岸边。奥斯曼帝国对亚得里亚海岸的袭击于1571年10月的莱班托海战后停止。

近代早期

在1648年,神圣罗马失去了对其前意大利领土的主张,正式结束了意大利王国。然而,它在亚得里亚海上的唯一出口——费拉拉公国,却已经归属于教皇国。17世纪的最后领土变化是由于莫里亚或第六次奥斯曼帝国威尼斯战争,当时在1699年威尼斯在达尔马提亚略微扩大了其领土。1797年,威尼斯共和国在被法国征服后废除。随后,威尼斯领土移交给了奥地利,并短暂统治为奥地利公国的一部分。在1805年普雷斯堡和约后,领土被重新交给了法国,当时波河谷的领土成为了新的拿破仑意大利王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亚得里亚海在拿破仑战争中是一个次要的战区。1807-1814年的亚得里亚海战役涉及英国皇家海军与法国、意大利和那不勒斯王国联合海军争夺亚得里亚海的控制权。在战役期间,英国皇家海军占领了维斯并在那里建立了基地。战役在1811年的利萨海战中达到了高潮,并以英国和奥地利军队从法国手中夺取东亚得里亚海岸城市而结束。在滑铁卢战役前几天,维也纳会议将伊利里亚省(从里耶卡湾到科托尔湾)划归给奥地利。维也纳会议还创建了伦巴第-威尼斯王国,包括了威尼斯城市、周边海岸和大片内陆,并由奥地利控制。在亚平宁半岛南部,通过统一那不勒斯王国和西西里王国,两西西里王国于1816年成立。

19世纪到20世纪初

意大利统一的进程在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中达到了高潮,导致撒丁王国在1860年吞并了整个亚得里亚海西部沿岸领土,并在1861年建立了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的奥地利部分横跨从奥地利沿岸到科托尔湾的地区,除了克罗地亚沿岸的大陆部分。在奥地利沿岸以外的领土,将特殊地位赋予了菲乌梅(现在的里耶卡)作为匈牙利王国的一个独立部分。其余的领土成为了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的一部分,这也是双重君主制中的特兰西瓦尼亚部分。通过1878年柏林会议承认黑山公国独立,从而减少了奥斯曼帝国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控制领土。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随后的1913年伦敦条约中失去了所有沿亚得里亚海的领土,这一条约确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阿尔巴尼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亚得里亚海战役主要限于盟军的封锁企图以及中央同盟国努力阻挠英法意的行动。意大利于1915年4月加入了盟军,与此同时签署了伦敦条约,该条约承诺将奥地利沿岸、北达尔马提亚、瓦洛尔港、大部分东亚得里亚群岛和阿尔巴尼亚作为保护国划归给意大利。这项条约奠定了随后意大利与南斯拉夫之间的所有分界线。1918年,黑山国民议会投票决定与塞尔维亚王国合并,从而使后者获得了通往亚得里亚海的通道。1918年成立的另一个短暂而未被承认的国家是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由奥匈帝国的部分地区组成,包括大部分前帝国的亚得里亚海岸线。同年晚些时候,塞尔维亚王国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组成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后来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克罗地亚议会中新联盟的支持者将此举视为一种针对意大利扩张主义的保护措施,正如伦敦条约中所规定的那样。由于与塞尔维亚作出的承诺冲突,以及意大利在意大利以外的战争努力中表现不佳,英国法国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项条约。

1919年的圣日耳曼安雷条约将奥地利沿岸和伊斯特拉划归给意大利,但将达尔马提亚划归给南斯拉夫。战后,一支由退役意大利士兵组成的私人武装夺取了里耶卡并建立了卡纳罗意大利摄政政府——被视为法西斯主义的先兆——以迫使国际社会承认意大利对这座城市的主张。在摄政政府存在了十六个月后,1920年的拉帕洛条约重新定义了意大利与南斯拉夫的边界,其中包括将扎达尔和克雷斯、拉斯托沃以及帕拉格鲁扎群岛划归给意大利,为南斯拉夫保留克克岛,并建立了自由的菲乌梅国——这个新国家在1924年的罗马条约中被废除。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亚得里亚海只发生了有限的海战行动,开始于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轴心国联合入侵南斯拉夫之战。后者导致意大利吞并了大部分达尔马提亚和几乎所有东亚得里亚群岛,并建立了两个傀儡国家,独立国家克罗地亚黑山王国,控制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亚得里亚海岸的其余地区。1947年,在意大利与联盟军之间的停战和战争结束后,意大利与盟军签署了《意大利和平条约》。该条约撤销了所有战时吞并,保证了阿尔巴尼亚的独立,将三盟自由领土(FTT)设立为城邦,并将共产主义南斯拉夫赋予斯洛文尼亚海岸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伊斯特拉、克雷斯、拉斯托沃和帕拉格鲁扎群岛、扎达尔和里耶卡等城市。FTT在1954年被划分为两部分:三盟本身及其北部地区置于意大利控制之下,其余地区则置于南斯拉夫王国控制之下。这项安排在1975年的奥西莫条约中得以永久确认。

美苏冷战期间,随着意大利加入北约,亚得里亚海成为铁幕的南部防线,而华沙公约在阿尔巴尼亚设立了基地。南斯拉夫王国发展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南联邦)。1992年,南联邦解体,随之爆发了一系列巴尔干内战。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先后宣布独立,随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也跟随独立。塞尔维亚和黑山合并成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来也各自独立。2006年,黑山宣布独立,进一步改变了地区格局。这一时期,亚得里亚海成为了几次北约行动的战场,包括对南斯拉夫的封锁、干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及1999年对南斯拉夫的空袭。

国家和城市

亚得里亚海沿岸及其岛屿上分布着众多小型定居点和一些较大的城市。其中最大的城市包括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威尼斯里米尼安科纳、佩斯卡拉和巴里阿尔巴尼亚的弗洛拉和杜拉斯;克罗地亚的斯普利特、扎达尔和里耶卡;以及斯洛文尼亚科佩尔。总共有超过350万人居住在亚得里亚海沿岸。此外,还有一些较大的城市位于非常靠近海岸的地方,例如意大利的拉文纳和莱切。这些城市和地区不仅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重要的居住和旅游目的地,还因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而著称。

交通运输

亚得里亚海共有19个港口(分布在四个不同的国家),每个港口的年货物吞吐量都超过一百万吨。其中最大的货运港口包括:的里雅斯特港意大利亚得里亚海最大的货运港口)、威尼斯港(位于意大利,是亚得里亚海的重要港口之一)、拉文纳港(位于意大利,主要处理工业货物)、科佩尔港斯洛文尼亚最大的港口)、里耶卡港(克罗地亚最大的货运港口)、布林迪西港(位于意大利,是该地区的一个主要货运港口)。这些港口是亚得里亚海区域贸易和物流的重要节点,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便利性起着关键作用。

亚得里亚海最大的客运港口包括克罗地亚的斯普利特港(亚得里亚海最大的克罗地亚客运港)和意大利安科纳港(亚得里亚海最大的意大利客运海港)。此外,黑山最大的海港是巴尔港。2010年,北亚得里亚海的几个主要港口,包括的里雅斯特威尼斯拉文纳科佩尔里耶卡,共同成立了北亚得里亚港口协会,以在欧盟的运输系统中更有利地定位自己。这些港口的合作旨在增强它们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竞争力,并提高整个区域的物流效率。

的里雅斯特港对中欧尤其重要,因为这里是跨阿尔卑斯管道的起点,该管道向南德国供应100%的原油,向奥地利供应90%的原油,以及向捷克供应50%的原油。的里雅斯特港因此成为关键的能源输送节点,对这些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运行具有极大的影响。这一地位使得的里雅斯特港成为连接油田、炼油厂和最终消费市场的关键枢纽。

经济活动

渔业

亚得里亚海渔业的生产分布在盆地各国之间。2000年,亚得里亚海渔业总产量达到了11万吨。

2007年,意大利的渔业产量最高,总产量达到465,637吨。在2003年,意大利渔业产量的28.8%来自北部和中部亚得里亚海,而24.5%来自普利亚(南部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意大利渔业,包括在亚得里亚海以外作业的渔业,主要部门共雇用了60700人。2002年,总渔业产出的净利润达19亿美元。

2007年,克罗地亚渔业产量达到53083吨。克罗地亚渔业大约雇用了20,000人。2006年在克罗地亚水域的海洋捕捞产量包括:沙丁鱼(44.8%)、鳀科(31.3%)、北方蓝鳍金枪鱼(2.7%)、其他表层鱼类(4.8%)、鳕鱼(2.4%)、鲻鱼(2.1%)、其他底栖鱼类(8.3%)、甲壳亚门(主要是龙虾和挪威海螯虾)(0.8%)、贝类(主要是牡蛎科青口贝)(0.3%)、墨鱼(0.6%)、鱿鱼(0.2%)以及章鱼和其他头足纲(1.6%)。克罗地亚海水养殖产量主要包括金枪鱼(47.2%)、牡蛎和贻贝(合计28.2%)以及鲈鱼和鲷鱼(合计24.6%)。

航运

亚得里亚海共有19个沿海港口,每个港口的年货运量都超过了一百万吨。其中,最大的货运港口包括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港(亚得里亚海最大的货运港口)、威尼斯港、拉文纳港、斯洛文尼亚科佩尔港(斯洛文尼亚最大的港口)、克罗地亚的里耶卡港(克罗地亚最大的货运港口)和布林迪西港。

旅游业

亚得里亚海旅游业是沿岸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尤其是在克罗地亚和黑山,这里的旅游收入占据了沿亚得里亚海岸线的绝大部分收入。2011年,旅游业直接对克罗地亚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为5.1%,整个行业对国家GDP的总贡献估计为12.8%。对于黑山,旅游业对国家GDP的直接贡献为8.1%,对经济的总贡献为17.2%。近期,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克罗地亚地区的旅游增长速度超过了亚得里亚海其他地区。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污染

亚得里亚海生态系统面临来自农业用地排水和城市废水过度营养物质输入的威胁,这既包括沿海地区,也包括流入该海域的河流,尤其是波河威尼斯常作为一个遭受污染的海滨城市的例子被提及,那里的航运、运输、农业、制造业和废水处理都对海洋造成了污染。威尼斯目前面临地面下沉的极大风险,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水坝阻挡沉积物而导致沉积速率下降、为工业目的故意挖掘沙子、农业用水以及地下水的抽取。此外,船舶尤其是油轮的压载水排放行为也带来了进一步的风险,由于石油泄漏的环境风险和对旅游业及渔业的潜在影响,如果发生重大石油泄漏,仅在克罗地亚就有一百万人可能会失去生计。

过度捕捞也是一个公认的问题。亚得里亚海中生活着450种鱼类,其中120种因商业捕捞过度而受到威胁,这一问题还因污染和全球变暖而加剧。被过度开发的物种包括普通牙鲆、鲈鲉安康鱼、约翰多利鱼、大青鲨棘鲨、鲻鱼、红鲻鱼、挪威海螯虾,以及欧洲鳕鱼和沙丁鱼绿海龟和普通宽吻海豚也常被渔网误杀。鱼类资源的枯竭以及克罗地亚的生态及渔业保护区(ZERP)导致意大利和克罗地亚渔民间爆发了关于过度捕捞的指控。ZERP于2003年引入,但其对欧盟成员国的适用在2004年被暂停。针对鱼类资源枯竭的问题,欧盟提出了一项新的渔业政策,该政策计划于2013年克罗地亚加入欧盟时生效,并旨在到2015年将鱼类资源恢复到可持续水平。

保护措施

亚得里亚海沿岸各国制定了国家自然保护法,并通过环境法进行加强。该地区的欧盟成员国已将其法律与欧盟环境政策(包括海洋战略框架指令等与海洋和海岸管理相关的政策)相融合。此外,亚得里亚海沿岸各国还参与了众多国际和区域协议,如巴塞罗那公约,通过各种协议和行动保护亚得里亚海的生态环境

亚得里亚海沿岸各国还相继建立海洋保护区(MPAs),并通过扩大和改善这些区域的管理,有效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物种。此外,生物多样性的主流化也正在实施,即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整合到渔业、旅游和空间规划等关键部门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各国已制定出一系列战略计划来控制或根除这些可能破坏本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

风景名胜

杜布罗夫尼克

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位于克罗地亚东南部的古城,被誉为“亚得里亚的珍珠”。杜布罗夫尼克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地点,也是一处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历史可追溯到7世纪,曾是达尔马提亚的重要力量,拥有丰富的航海和商贸历史。

威尼斯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以其历史悠久的运河、充满艺术氛围的桥梁和古老的建筑闻名遐迩。威尼斯被称为“水城”或“漂浮的城市”,整个城市建立在亚得里亚海的118个小岛上,这些岛屿通过400多座桥梁相连,形成了威尼斯独特的城市景观。威尼斯的标志性地标包括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大教堂,是城市的文化和宗教中心。

斯普利特

斯普利特(Split)是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位于亚得里亚海东岸的达尔马提亚地区。这座城市以其丰富的历史、壮观的建筑和美丽的海滨而闻名。斯普利特的最著名地标是戴克里先宫,这是一座建于公元305年的罗马帝王退休宫殿,如今已成为斯普利特老城的核心。宫殿的复杂结构和保存完好的古罗马建筑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历史气息,戴克里先宫也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斯普利特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它的现代面貌也同样多姿多彩。这座城市拥有热闹的艺术场景、多样的音乐节和丰富的夜生活,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和年轻人。此外,斯普利特是前往达尔马提亚群岛的理想出发点,方便游客前往布拉奇岛、赫瓦尔岛和科尔丘拉岛等知名旅游地。

科托尔

科托尔(Kotor)是位于黑山南部的一座小城,坐落在科托尔湾的深处。科托尔老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以其保护良好的中世纪建筑闻名。科托尔的城市布局依然保留了古罗马时期的规划特点,狭窄的街道和密集的房屋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除了其历史魅力,科托尔的自然景观也同样引人注目。科托尔湾以其宁静的水面和被陡峭山峰环绕的壮观景色著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