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科 :朱崇科

更新时间:2024-09-20 11:20

朱崇科,1975年出生于临沂市。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华文文学、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学术专长为:20世纪中原地区文学(尤其是鲁迅研究)、华语语系文学(尤其是新马、中国港台文学)、东南亚华人文学与历史。

人物经历

199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

200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赴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Singapore)攻读博士学位。

2005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文学方向)。

2007,8-2008,6:以交换教授身份(Exchange The Professor)执教于美国巴德学院(Bard College,NY)。

2011年底-2016年4月任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2016年4月转任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市)教授兼副主任(主持工作)。

2013年2-7月担任台湾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

2015年2-7月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研究员。

2016年4月转任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教授兼行政负责人。

国际交往:

2007年8月底至2008年5月底作为访问学者执教于纽约巴德学院(Bard College);2013年2-7月担任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华文文学系】。

2015年2-7月,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客座研究员。

学术兼职:

adjunct research positions

1 台湾佛光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2003,8-2004,7)。

2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企业管理学院中华文化学会第一届(2005/06)理事会理事。

3汕头大学华文文学》编委(2014- )。

4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

5.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14-)   。

主讲课程

本科生

一、1大学语文;2香港电台现代小说;3文化研究; 4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5鲁迅小说精读;6新马华文文学等。

二、1 First Year Seminar;2电影、文学中的当代中国;3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Bard College)。

研究生

1世界华文文学(海外部分)。

2小说理论与鲁迅小说。

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4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等。

研究方向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 Modern 汉语词类 Literature since 20th Century

区域华文文学 面积 Chinese Literature

文学理论(尤擅小说理论) Literary Theories (with emphasis on theories of fiction)

主要贡献

科研项目

Research Grants

1 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教外司留[2007]1108号)。

2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编号07HJ-02)。

3 中山大学2009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论华文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架构的内在楔入)。

4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09年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论1927年广州市场域中的鲁迅转换)等。

5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台湾经验与南洋叙述——论新马华文文学中的台湾因素”(2010-2013)(已结项)   。

6广东省社科规划办《广东华侨史》特别委托重点项目“粤籍作家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编号GD13TW01-8)   。7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广州鲁迅”(编号13FZW036)(已结项)。

7.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广州鲁迅”(编号13FZW036)(已结项)。

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刘俊教授主持,编号14ZDB080)之子项目“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

主要著作

专著books

1.《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论文集)Entanglement of Nativeness: Self-exile, "Nan yang" Fiction and Myths of Nativeness(台北市:唐山出版社,2004,5),335页。王德威教授序。

2.《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Carnival of Tensions: A STUDY ON SUBJECTIVE INTERVENTIONS IN ‘OLD TALES RETOLD’ FICTION BY LU XUN AND HIS SUCCESSORS(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423页,35万字。王润华教授序。

3.《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The 考古学 on Literary Nanyang:Nativeness and Singapore \u0026 Malaysian 汉语词类 Literature(上海市:上海三联书店,2008,8),37万字。王润华、周宁县教授序。

4.《身体意识形态——论汉语长篇(1990-)中的力比多实践及再现》Body Ideology: Libidinal Practice and Representations in Chinese Novel (1990- )(广州市: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2),26万字。陈思和教授序。

5.《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实人生”的枭鸣》A Study on Discursive Formation in Lu Xun's Fictio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1.7万字,王富仁教授序。

6.《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Sinophone Literature:Problematics \u0026 Critical Practices(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4月),滨下武志教授序。

7. 《身体意识形态——汉语长篇(1990- )中的力比多实践及再现》(修订版)(台湾秀威资讯科技,2014)。

8.《“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Nanyang” Obssession \u0026 Native 汉语词类ness(广州市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9.《广州鲁迅》Lu Xun in Canton(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0.《触摸鱼尾狮的激情与焦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11.《\u003c野草\u003e文本心诠》(人民出版社,2016),孙郁教授序。

主编(Chief-editor)

王润华教授主编“热带雨林论丛”系列丛书,由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推出。

单篇论文 occasional Papers

2016年

1.《互看的奇特与灵思:\u003c墓碣文\u003e重读 》,《鲁迅研究月刊》(ISSN 1003-0638)第1期,页18-23。8000余字。

2.《论钟怡雯散文中的南洋书写及其限制》,《台湾研究集刊》(刊号ISSN 1002-1590)2016年第1期,11000余字,页78-85。

3.《现在式复仇的狂欢:重读\u003c复仇(其二)\u003e》,《创新》(ISSN 1673-8616)2016年第2期,10000余字,页5-13。

4.《\u003c死火\u003e的奇诡想象及其意蕴》,《汉语言文学研究》(ISSN 1674-8506)2016年第1期,8000余字,页86-91。

5.《鲁迅在南洋的学统》,《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 ISSN 1671-8402)2016年第3期,16000余字,第121-131页。

6.《韩国鸡仔文学及其在中国的演绎》(第一作者),《华文文学》(ISSN 1006-0677)2016年第2期,15000余字,页50-57。

7.《“过客”的境遇及省思:重读\u003c求乞者\u003e》,《名作欣赏》(ISSN 1006-0189)2016年4月上旬刊。8000余字,页38-43。

8.《破解奴役的双重策略:重读\u003c淡淡的血痕中\u003e》,《临沂大学学报》(ISSN 1009-6051)2016年第2期,约7000字,页85-89。

2015年

1.《女阿Q或错版异形?——鲁迅笔下阿金形象新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刊号1001-5973 ,页24-30。9000余字。

2.《牧领话语与鲁迅再解读》,《现代中文学刊》2015年第1期,刊号ISSN 1674-7704,页10-15。9000余字。

3.《\u003c秋夜\u003e中的三重内蕴》,《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第2期,页16-22。约9000字。刊号ISSN 1003-0638。

4.《沈从文\u003c月下小景\u003e重读——兼及鲁迅\u003c故事新编\u003e》,《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页23-31。11000余字。刊号ISSN1674-5310。

5.《\u003c野草\u003e中的“立人”维度及其诗学》,《学术研究》2015年第5期,页135-139。10000余字。刊号ISSN 10007326。

6.《大马“南洋”叙述中的台湾影响及其再现模式》,《厦门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页87-95。11000余字。刊号ISSN 0438-0460。

7.《论黎紫书小说的“故”“事”“性”及其限制》,《当代文坛》2015年第4期,页53-57,9000字。ISSN 1006-0820。

8.《台砂并置:原乡/异乡的技艺与迷思》,《中山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页61-73。20000余字。刊号ISSN 1000-9639。

9.《归返的解构与建构:论林幸谦的原乡执念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8期,页185-192。16000余字。刊号ISSN 1004-3926。

10.《温任平的(文学史)措置与填充——以谢川成的《温任平作品研究》为中心》,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报》第3卷,2015年8月,6000余字,页119-126。刊号ISSN 1823 5522。

11.《从“妻性”看鲁迅小说中的利比多再现》,《齐鲁学刊》2015年第5期,2015年9月,10000余字,页140-144。刊号ISSN1001-022X。

12.《原甸作品中的新加坡认同》,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评论》(ISSN20749139)总第40期,2015年10月,页61-65,5000余字。

13.《陈大为的南洋追认及吊诡》,《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第4期,2015年10月,10000余字,页151-161。刊号1006-6101。

14.《争夺鲁迅与黄锦树“南洋”虚构的吊诡》,《暨南学报》2015年第10期,2015年10月,16000余字,页1-11。刊号ISSN 1000-5072。

15.《论鲁迅在南洋的文统》,《文艺研究》2015年第11期,2015年11月,10000余字,页68-74。刊号ISSN0257-5876。

16.《论王润华放逐诗学的三阶段》,《香港文学》2015年第11期,总第371期,17000余字,页18-29。刊号 ISSN: 1607-4793。

17.《鲁迅作品中的“兄弟失和”纠结及其超克——以\u003c伤逝\u003e为中心》(第一作者),《文艺争鸣》2015年第11期,2015年11月,14000余字,页73-81。刊号ISSN1003-9538。【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

18.《复仇无聊与无聊的复仇:重读\u003c复仇\u003e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1期(约稿),9000余字,页14-19。刊号ISSN1004-4671。

19.《层进、回环与对峙的张力:重读\u003c希望\u003e》,《上海鲁迅研究》2015年秋季号(ISBN 9787552010626),页23-35,8000余字。

20.《“言志”的吊诡:重读\u003c立论\u003e》,《临沂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页57-61,8000余字。刊号ISSN 1009-6051。

21.《屈原状写:再现、在地与载我——以温任平为中心》,《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第10卷第2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页165-173。ISBN 9787305161582。

2014年

1.《再论华语语系(文学)话语》,《扬子江评论》(ISSN 1009-542X)2014年第1期,页15-20。9000字。

2.《鲁迅广州时期的文体转换》,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评论》(ISSN20749139)总第30期,2014年2月,页66-77,13000余字。

3.《 鲁迅“义子”廖立峨:作为广东青年的“这一个”》,《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第1期ISSN1003-0638,页4-13。10000余字。

4.《爱或革命的偏至——鲁迅1927年来穗动因考》,《粤海风》2014年第2期,页27-32。ISSN1006-7183,约10000字。

5.《广州鲁迅论纲》,《汉语言文学研究》2014年第1期,2014年3月,页108-117。ISSN 1674-8506。13000余字。

6.《 “反激”的对流:\u003c幸福的家庭\u003e、\u003c理想的伴侣\u003e比较论》(第一作者),《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2期,ISSN1003-7535,10000字。

7.《 (后)殖民/解殖民的原乡(朝圣):\u003c大河尽头\u003e论》,《南洋问题研究》2014年第1期,页59-68。ISSN1003-9856,13000余字。

8.《鲁迅作品中的“造物主”身份及悖论》,《文艺争鸣》2014年第5期,页49-53。ISSN1003-9538,约7000字。

9.《方北方的文学本土转型及其限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页176-183.刊号ISSN 1004-3926,14000余字。

10.《后殖民时代的身份焦虑与本土形构——台湾经验与潘雨桐的南洋叙述》,《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4年第2期,2014年6月30日,页39-49,15000余字。刊号ISSN1002-5162。

11.《台湾体验与黄锦树“南洋”论述的吊诡》,《暨南学报》2014年第6期,页26-33。刊号ISSN 1000-5072,12000余字。

12.《\u003c野草-题辞\u003e中的意义“播撒”》,台湾《现代文学》第25期,2014年6月,页59-72。刊号ISSN16844238。9000余字。

13.《刘以的南洋叙事》,《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4年第10期,页122-130。ISSN 1671-8402,12000余字。

14.《\u003c野草\u003e中的国民性话语空间》,《文艺争鸣》2014年第10期,页53-58。ISSN1003-9538,10000余字。

15.《原乡的春梦:\u003c好的故事\u003e之一种解读》,《山东社会科学》 2014年第11期,页100-104转99。ISSN1003-4145。7600余字。

16.《“大”“小”的辨证:重读\u003c棺材太大洞太小\u003e》,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编《生命旅程与历史叙述》(广州市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页86-97。ISBN9787566812674。9500余字。

17.《论林幸谦的中国迷恋及其超越》,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评论》(ISSN20749139)2014年10月号,总第34期,页39-45,约8000字。

18.《主体的背面与断续——重读\u003c影的告别\u003e》,《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第9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8000余字。

19.《(被)离散(诗学)与新加坡认同的困境——英培安\u003c画室\u003e的叙事创新》,《华文文学》(ISSN1006-0677)2014年第6期,页91-97。10000余字。

2013年

1.《直面革命:在思想与行动之间的广州鲁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页203-208.刊号ISSN 1004-3926,10000字。

2.《从问题意识中提升的诗学建构》,《暨南学报》2013年第2期,页157-160.刊号ISSN 1000-5072,5000余字。

3.《精神焦虑:论鲁迅在广州》,《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页72-79。ISSN 1008-7095 ,9000余字。

4.《广州市鲁迅:如何广州,怎样鲁迅?》,《粤海风》2013年第1期,页28-30。ISSN1006-7183,4400余字。

5.《爱在广州:论鲁迅生理的焦灼与愉悦》,《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1期,页4-12。ISSN1003-0638,11000余字。

6.《飞跃或沉潜:论广州场域中的革命鲁迅转换》,《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3年第2期,页125-131。ISSN 1671-8402,10000余字。

7.《林文庆与鲁迅的多重纠葛及原因》,《四川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页88-96,ISSN 1006-0766,12000余字。

8.《狂欢与诗化之间——巴赫金“长篇小说话语”理论与\u003c酒徒\u003e话语实践的对话》(第一作者),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第341期,2013年5月号,页8-14。ISSN 1607-4793,9000余字。

9.《鲁迅与中山大学教务的拓展》,《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2013年5月,页86-96,ISSN 1000-9639,14000余字。【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8期全文转载】

10.《告别/记录的吊诡:论黎紫书的(长篇)小说实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五卷第1期,2013年6月,页47-64。ISSN 1793-7248 ,13000余字。

11.《论欧大旭作品中的“大马”认同确认及吊诡》,《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第4期,2013年11月,页223-235。ISSN 1001-6368,12000余字。

2012年

1.《执著与暧昧:\u003c过客\u003e重读》,《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7期,页30-37转68,刊号ISSN1003-0638。10000余字。

2.《大历史抑或自我的原乡》,《读书》2012年第9期,页61-64,刊号 ISSN 0257-0270,3000余字。

3.《台湾经验与张贵兴的南洋再现》,《中山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2012年9月15日,页46-55。刊号ISSN1000-9639,14000余字。

4.《论鲁迅对学院教授的弃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2012年9月30日,页51-62。刊号ISSN1008-9853,约17000字。

2011

1.《论鲁迅小说中的贱民话语》,《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2011年1月30日,页76-80。ISSN1003-7535,9000余字。

2.《重读张爱玲\u003c色,戒\u003e》,《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2期,页133-146。12000余字,刊号ISSN 1003-0263。

3.《反成长的成长叙事——论然《残龙笔记》兼及韩寒《三重门》》,《当代文坛》2011年第2期,2011年3月1日,页108-112。9000余字,刊号ISSN 1006-0820。

4.《论鲁迅小说中的流言话语》,《中山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2011年3月15日,页38-43。刊号ISSN1000-9639,9000余字。

5.朱崇科 李淑云《失败的“故事新编”——评苏童的《碧奴》》,《文艺争鸣》2011年4月号(上半月),页152-154。刊号ISSN1003-9538,6000余字。

6.《论华文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架构的内在楔入》(教学研究论文),《华文文学》2011年第2期,页105-108。刊号ISSN1006-0677,5000余字。

7.《鲁迅如何存在:在鲁迅书写与书写鲁迅之间》,《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5期,页79-85。刊号ISSN1003-0638。9000余字。

8.《林文庆如何对接厦大认同——评李元瑾编著《林文庆的厦大情缘》》(约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三卷第一期,2011年6月号,页109-112。ISSN: 1793-7248。3000余字。

9.《鲁迅小说中的青年话语》,《名作欣赏》2011年7月上旬刊,页37-41,约7500字。刊号ISSN1006-0189。

10.《扎根本土与自我表述——两本新马论著阅读笔记》,《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1年第3期,2011年9月30日,页67-72,约8000字。刊号ISSN1002-5162。

11.《鲁迅小说中的村镇政治话语》,《新世纪学刊》总第11期,2011年10月,页42-47。10000字。刊号ISSN0219-6085。

12.《华文文学研究新拓展的理路及其问题》,《暨南学报》2011年第5期,2011年9月(实际出版时间为11月),页6-11。8500字。刊号ISSN1000-5072。

2010:

1.《论鲁迅小说婚恋话语中的悲剧性机制》,《汕头市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页61-66。9000余字,刊号ISSN1001-4225。

2.《爱的中间物——《魔祟》重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2010年3月,页20-25,ISSN1008-985,8000字。

3.《身份认同与“变脸”叙事的双重裂合》(约稿),《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2010年5月,页52-57,刊号ISSN1003-8388,7000余字。

4.《论鲁迅小说中的医学话语》,《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CSSCI)2010年第5期,2010年5月,页111-117,刊号ISSN1671-8402,10000余字。

5.《华语语系的话语建构及其问题》,《学术研究》(CSSCI)2010第7期,2010年7月20日,页146-152,刊号ISSN10007326,10000字。

6.《照相及1927广州鲁迅的定格》,《南方文坛》2010年第5期,2010年9月15日,页80-85。7700余字。CSSCI,刊号ISSN 1003-7772。

7.《思路、写路与寻路——论鲁迅小说中路的话语形构》,《新世纪学刊》(新加坡)总第10期,2010年12月,10000余字,页93-103,刊号ISSN02196085。

2009年

1〈“新移民文学”:“新”的悖谬?〉,《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9年第2期,2009年6月,页21-26。刊号ISSN1002-5162 ,8000余字。

2〈论鲁迅小说中的经济话语〉,《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2009年9月,页45-52。刊号ISSN1000-9639,11000余字。

3〈论鲁迅小说中月的话语形构〉,《新世纪学刊》(新加坡)总第9期,2009年12月,页63-69,9000字,刊号ISSN02196085。

2008年

1〈认同形塑及其“陌生化”诗学——论鲁迅小说中的启蒙姿态与“自反”策略〉,《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期,页41-45。9800字,ISSN1671-840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6期摘录,页72-73。

2〈论鲁迅小说中的儿童话语及其认知转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页180-185。刊号ISSN 1004-3926,11000字;

3〈当知识化为权力——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型”话语〉,《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2期,页40-46。9000余字,ISSN1003-0638。

4〈民族身体的跨国置换及身份归属偏执的暧昧————论九丹《乌鸦》中的力比多实践〉,《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6辑"海外中国文艺专号"(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页224-235。12000字,ISBN9787561439975。

5〈想象中国的吊诡:暴力再现与身份认同〉,《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2期,2008年4月28日,页87-92。8000字,ISSN1009-542X。

6〈“肥皂”隐喻的潜行与破解——鲁迅《肥皂》精读〉,《名作欣赏》2008年第6期,页61-65。6500字,ISSN1006-0189。

7〈论鲁迅小说中的癫狂话语〉,《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2008年7月,页41-47。12000字,刊号ISSN1000-9639。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文收录,2008年第10期,页127-133。

8〈术语的暧昧:“问题意识”中的意识问题〉,《暨南学报》2008年第4期,2008年7月,页11-16。9000字,ISSN1000-5072。

9〈新加坡市突围:困顿与“戏”斗——英培安戏剧中的本土企图〉,《华文文学》2008年第5期,页66-72,10000余字。ISSN1006-0677。

10〈本土意识的萌孽抑或‘起源’语境——论邱菽园诗作中的本土关怀〉,《南大语言文化学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第七卷第一期,2008年11月,17000字,刊号ISSN 0219-0699 。

11〈鲁迅小说中的身体话语〉,刊于《上海鲁迅研究》2008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10月,8500字,页34-45,ISBN9787807453550 。

12〈鲁迅“神”访郁达夫:不在场的南洋遭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6期,11000字,页112-121。刊号ISSN 1003-0263。

13〈新东方主义:力比多实践中的认同政治——从《上海宝贝》到《我的禅》〉,《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15000字,ISSN 1672-223X。

14〈欲望的吊诡——贾平凹《废都》情色书写的悖论〉,新加坡《新世纪学刊》总第八期,2008年12月,12000字,刊号ISSN02196085。

2007年

1〈规训的悖谬与成长的激情——论王小波长篇中的性话语〉,《人文杂志》2007年第2期,2007年3月,页111-117,刊号ISSN0447-662X,11000字;

2〈后殖民老舍:洞见或偏执?——以《二马》和《小坡的生日》为中心〉,《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2007年3月,页14-18,刊号ISSN1000-9639,8000字。

3〈论鲁迅小说中的环形营构〉,《鲁迅世界》(广东鲁迅研究会)2007年第1期,2007年3月,页55-61,登记证粤0第10321号,10000字;

4〈插入的退让:从情/遗书到遗性/书——论木子美遗情书》中的性爱关切〉,《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2007年4月,页11-15。刊号:ISSN1671-8275。10000字。

5〈暴力书写:在纤深与狂放之间——以莫言红高粱家族》和黎紫书天国之门》为中心〉,《思想文踪》第10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页122-141,书号ISBN 9787810798181,13000字。

6〈鲁迅小说中“吃”的话语形构〉,刊《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7期,页15-20转34,ISSN1003-0638。或新加坡《亚洲文化》第31期,2007年6月,页221-229,刊号ISSN02176742,9000字;

7〈如何本土:无意识/有意识的辩证 ——论吴岸诗歌中的本土植物〉,《扬子江评论》第3期,2007年6月,刊号ISSN1009-542X,10000字;

8〈(被)延异的本土现代性——论陈瑞献小说与诗歌的本土意义〉,《中山人文学术论丛》第八辑(台北市文津出版社,2007,6),ISBN9789576688294,共15000字,页1-24。

9〈无心插柳中的参与与形塑——论“反黄运动时期”通俗小说的本土传递〉,《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2007年8月,页69-76。刊号ISSN 1007-8754,12000字;全文可参《蕉风》(马来西亚)2007年7月第498期,页86-95。

10〈文学空间诗学与区域特质论纲——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加以说明〉,《香港文学》总第272期,2007年8月,页90-94,7000字;刊号ISSN1607-4793;

11〈身体意识形态:叠合的悖论——论《沙床》中的力比多实践〉,《韩中语言文化研究》(韩国)第12期,2007年9月,页383-396,刊号 ISSN 1738-0502,9000余字。

12〈旅行本土:游移的“恶”托邦——以李永平吉陵春秋》为中心〉,《华侨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2007年9月,页99-106,刊号ISSN1006-1398,10000余字;

13朱崇科 张颖妍〈后殖民语境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寓言——从麦兜系列电影看九七后香港想象的流变〉,《华文文学》2007年第5期,9000余字;刊号ISSN1006-0677。

14〈华语比较文学:超越主流支流的迷思〉,《文学评论》2007年第6期,页171-177。15000字。刊号:ISSN 0511-4683。

15〈自我叙事话语与意义再生产——以潘军的《重瞳——霸王自述》为中心〉,《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2007年11月(推迟),10000字。刊号ISSN1672-223X。

2006年

1〈本土蜕变:载道的艰难与自我的张力——析论1920、30、40年代马华文学本土变迁轨迹〉,《晋阳学刊》2006年第2期,2006年3月。

2〈在凤凰涅盘之前:浅议研究生对学术规范的坚守与超越〉(学术规范论文),《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3月上(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总论》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3〈刘以鬯自娱小说中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性呈现〉,任剑涛彭玉平主编《论衡丛刊》第三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4〈当移民性遭遇本土性——以《乌鸦》与《我这滥男人》为例论本土的流动性〉,《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2006年6月(实际出刊日期)。

5〈雨林美学与南洋虚构:从本土话语看张贵兴的雨林书写〉,《亚洲文化》(新加坡)第30期,页134-152,2006年6月。

6〈谁的东南亚华文/华人文学?——命名的后殖民批判〉,《学海》(江苏省社科院主办)2006年第3期,2006年6月(或参《蕉风》(马来西亚1955-)总第496期,2006年7月)。

7〈马华文化/文学本土性的建构策略及其限度论析〉,《东南亚研究》2006年第4期,2006年7月。

8〈开放与抽象:在慢性症候分析之上——以《边缘意象》为中心论郭宝昆的本土收放〉,《汕头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2006年7月。

9〈厚重的细节:解/构传统与“后传统”的省思——论希尼尔的本土事件/视界〉,见刘中树 白杨等主编《世界华文文学的新世纪》(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10〈认同“点染”与本土强化——论新华文学中的鱼尾狮意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年第3期,2006年9月。

11〈本土楔入:可能与限定——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论世华文学研究的新进路〉,《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2006年9月15日。

12〈发异声于“新”邦——读冼文光著《柔佛海峡》〉,《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年第3期,2006年9月25日。

13〈论卢卡奇和巴赫金“小说理论”的叙述关涉〉,《求索》2006年第9期,2006年9月30日,页195-197。

14〈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型教学策略议〉(教学论文),收入《2006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师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页285-292。

15〈如何故事,怎样新编? ——从主体介入角度探勘故事新编小说的存在及其确立〉,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发行的季刊《中国现代文学》第39号,2006年12月30日。

16\u003c琐碎的凝重:“自反性”本土书写——论希尼尔的本土事件/视界\u003e,新加坡《新世纪学刊》第6期,06年12月。

2005年

1 〈雅俗混杂的香港虚构——浅解《青蛇》〉,《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第1期,2005年3月。

2〈边缘童话:谏言(建言)香港——浅论西西野草小说〉,《国文天地》(台北市)2005年5月号。

3 〈开放实用主义的调试及其限制——杨松年新马华文文学研究的本土视野〉,《蕉风》(马来西亚1955-)总第494期,2005年7月。

4〈现实主义的承继及限制——论邹陶然的故事新编小说〉,《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4期,2005年7月。

5〈纪恶的吊诡:叙述暴力与历史——评王德威《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5年10月号。

6〈淘气的认真与“珍重的平凡”——论蔡深江的文字倔强及其本土搜寻〉,见朱文斌编《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二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页169-182。

2004年

1 To See and to Be Seen: Mutual Reflections between 汉语词类 Women and Singapore--reflections of Singapore in “New Immigrant Literature”, The Arts, 新加坡国立大学, Singapore, 2004, Apr-May No.13 .

2〈复活区域华文文学本土性:活力及限度——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加以说明〉,《当代》(台北市)2004年5月号,总201期。

3〈“小说性”与鲁迅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从《呐喊》、《彷徨》到《故事新编》〉, 《亚洲文化》(新加坡亚洲研究协会)总第28期,2004年8月号。

4〈暴力书写:狂放莫言——以《红高粱家族》为中心〉,台北《文讯》杂志,2004年8月号。

5〈华文文学:离散中国性与流动本土性〉,《香港文学》2004年11月号,总第239期。

6〈陈瑞献——(被)“延异”的本土现代性〉,见《联合早报》2004年11月23、25日副刊连载,一个半版的篇幅刊登9000余字。

7〈诗学抵抗:悲壮而沉重的文学肉身─评许文荣《南方喧哗─马华文学的政治抵诗学》〉,《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4年12月。

8〈破解另类与吊诡:看长袖如何善舞?——李碧华《青蛇》的N种读法〉,《人文杂志》(吉隆坡)2004年6月号(脱刊,实为2004年底出版)。

9〈从概念批判到本土关怀——略论世华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收入黄万华、戴小华主编《全球语境?多元对话?马华文学——第二届马华文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2003年

1〈想象与重构:上海的现代性——评李欧梵上海摩登》〉《浙江学刊》(双月刊,杭州市) 2003年第1期 [另刊《当代》(台北市,月刊)2002年第12月号] 。

2〈消解与重建——论《大话西游》中的主体介入〉,《华文文学》2003年第1期,2003年1月。

3〈本土性的纠葛——论马华文学史书写的主线贯穿〉,《学海》(双月刊,南京)2003年第2期,2003年3月。

4〈吊诡中国性——以黄锦树个案为中心〉,《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2003年3月。

5〈无序之则:叙事的法则——吴耀宗初论〉,《香港文学》2003年第4期,2003年4月号。

6〈观照与开创:意识形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空间——评藤井省三《鲁迅\u003c故乡\u003e阅读史》〉,《世纪中国》, 2003年05月30日。

7〈从部分缺席到集体失语症〉,《星洲日报?文艺春秋》(日报,吉隆坡)2003年7月5日。

8〈新加坡书写与书写新加坡——解读英培安的一种向度〉,《人文杂志》(吉隆坡)2003年6月号。

9〈“去中国性”:警醒、迷思及其它〉,《亚洲文化》(年刊,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第27期,2003年6月。又可参《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网络版2003年8月。

10〈看与被看:中国女人与新加坡的对视——以《乌鸦》和《玫瑰园》为例论“新移民文学”中的新加坡镜像〉,《新加坡文艺》(季刊,新加坡)第83期,2003年9月;

11《无序之序——破解吴耀宗书写的一种读法》《人文杂志》(吉隆坡)2003年9月号。

2002年

1〈在场的缺席——从本土研究看马华文学批评提升的可能维度〉,《人文杂志》(马来西亚吉隆坡,双月刊,2003年后改为季刊),2002年1月号。

2〈空间形式与香港虚构〉,西安市:《人文杂志》(双月刊,西安),2002年第2期,2002年3 月。

3〈“小说”的野心与虚构的魅力——评王德威著《小说中国—晚清到当代的中文小说》〉,马来西亚:《人文杂志》,2002年3月号。

4〈现代性与“狐狸”的智慧——评李欧梵著《铁屋中的呐喊》〉,《人文杂志》(吉隆坡),2002年5月号。

5〈艰难的现代性与无奈的本土化〉,《华文文学》(双月刊,汕头),2002年第3期。

6〈戏弄:模式与指向——论李碧华“故事新编”的叙事策略〉,台北市:《当代》(月刊),总第179期,2002年7月号。

7〈丈量旁观与融入的距离——郁达夫放逐南洋心态转变探因〉,《香港文学》,2002年11月号。

8〈台湾经验与黄锦树的马华文学批评〉,见龚鹏程等《第一届新世纪文学文化研究的新动向研讨会:21世纪台湾, 东南亚的文化与文学》(宜兰县:南洋学社, 2002)。

2001年

1〈平淡上路:超越飞升与失落——中国当代美学批评的反思〉,见《中州学刊》(双月刊,郑州市)2001年第2期,2001年3月。

2《野草中的叙事范式——以鲁迅、刘以鬯、李碧华、西西的相关文本为个案进行分析》(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1,5;导师:王剑丛教授)

3 〈神游与驻足——论刘以鬯故事新编的叙事策略〉,《香港文学》,2001年9月号。

2000年

1〈为了反抗与也是反抗——鲁迅与阿尔志跋绥夫笔下人物性心理描写比较〉,见《鲁迅研究月刊》(月刊,北京)2000年2月。

2〈积淀与重塑——从刘登翰主编的《香港文学史说开去》〉,见《香港文学》2000年3月号。

3〈城市意象:虚构中的契合与超越——颜纯钩小说主题的一种解读〉,见《香港文学》2000年6月号。

4〈反抗:徒然抑或尴尬——颜纯钩小说中的女性生存状况探析〉,见《哈尔滨师专学报》(双月刊,哈尔滨)2000年第3期,2000年5月。

5〈历史重写中的主体介入——以鲁迅、刘以鬯、陶然的“野草”为个案进行比较〉,《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2000年9月。

6〈清洗独角兽的尾巴——浅论香港文学批评的一种偏离〉,见《纯文学》(香港)复刊号第30期,2000年10月。

1999年

1 〈我看“南来作家”〉,见《香港文学》(月刊,香港)1999年1月号。

2〈旁观独角兽的角——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独特性的边缘性的思考〉,见《香港文学》1999年5月号。

3〈周氏兄弟有关“3?18事件”的文本比较研究〉,见《广东鲁迅研究》(季刊,广州,今改为《鲁迅世界》)1999年第3期,1999年9月。

4〈香港气度与香港文学〉,见《香港文学》1999年10月号。

主编丛书

(和王润华教授)热带雨林论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逐步推出)。

1.朱崇科著《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2008);

2.廖文辉著,朱崇科序《马新史学80年》(2011);

3.朱崇科著《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2012);

4.游俊豪著《移民轨迹和离散论述:新马华人族群的重层脉络》(2014)。

参与论著撰稿participate in writing books

1 杨松年 杨宗翰主编《跨国界诗想:世华新诗评析》(台北市:唐山,2003)。

2 杨松年 简文志主编《离心的辩证:世华小说评析》(台北:唐山,2004)。

3 杨松年 林明昌主编《多元的交响:世华散文评析》(台北:唐山,2005)。

4 杨松年 郑方主编《细致的雕塑:世华微型小说评析》(台北:唐山出版社,2007)。

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1〈刘以鬯自娱小说中的香港性呈现〉,2002,6,5-7,香港大学: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

2〈破解另类与吊诡:看长袖如何善舞?——李碧华《青蛇》的N种读法〉,香港大学:国际会议论文(2002,12,6-7);

3〈戏弄:模式与指向——论李碧华“故事新编”的叙事策略〉,首届亚洲学者国际研讨会,2002年4月22-23日,新加坡国立大学

4〈尴尬与超越——以《新加坡华文文学史初稿》论新华文学的定位〉, “当代文学与人文生态”国际研讨会,2003年2月22-23日,新加坡。

5〈暴力书写:在纤深与狂放之间——以莫言《红高粱》和黎紫书《天国之门》为中心〉,“中国文学与马华文学:中心与边缘的对话”国际研讨会论文,2003年10月4日-5日,马来西亚 新纪元学院;

6〈建构马华文化/文学:写在本土迷思以外——试析马华文化(学)本土性的建构策略及其限度〉,“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百年: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3年10月22-23日,吉隆坡

7 〈“小说性”与鲁迅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从《呐喊》、《彷徨》到《故事新编》〉,首届研究生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浸会大学,2003年12月8-9日。

8〈当移民性遭遇本土性——以《乌鸦》与《我这滥男人》为例论本土的流动性〉,“文化疆界与国家图像”国际会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4年6月23-25日。

9〈从概念批判到本土关怀——略论世华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第二届马华文学国际会议,山东大学威海校区,2004年9月21日。后收入黄万华、戴小华主编《全球语境?多元对话?马华文学》(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10〈复活区域华文文学本土性:活力及限度——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加以说明〉,第13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山东大学威海分校2004年9月23-25日。

11〈本土意识的萌蘖抑或“起源”语境——论邱菽园诗作中的本土关怀〉,京都大学2006年1月15日,海外华人与汉字文化国际研讨会,主题演讲。

12〈厚重的细节:解/构传统与“后传统”的省思——论希尼尔的本土事件/视界〉,第14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吉林大学2006年7月24-29日。

14“Traveling Nativeness and Its Discontent: A Case Study of Li Yongping’s Jiling Chronicle”,presented at “Globalizing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inophone and Diaspora Writing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Dec 6-8th, 2007, Harvard University。

15〈中国当代文学讲授中的海外视野〉,“现代文学教学方法与教材”国际学术会议,上海大学复旦大学,2008年6月20-21日。

16.《“大”“小”的辨证:重读\u003c棺材太大洞太小\u003e》,“郭宝昆”国际会议2012年9月14-15日,新加坡历史博物馆,主办单位:Research Institut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 The Tangent, and The Theatre Practice。

17.《两种现代性:鲁迅与林文庆的文化冲突》,2012年10月27-28日“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18.《方北方的文学本土转型及其限制》,“广东华侨与中外关系”国际会议,2013年9月14-15日,汕头。

19.《(被)离散(诗学)与新加坡认同的困境——英培安\u003c画室\u003e的叙事创新》,众声喧“华”:华语文学的想象共同体国际会议,2013年12月18-19日,台北福华文教会馆,由台湾中国现代文学会、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台湾文学馆举办。

20.《论王润华放逐诗学的三阶段》,“近代以来亚洲移民与海洋社会”国际会议,2013年12月20-21日,广州。

21.《牧领话语与鲁迅再解读》,“世界视野中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年6月24-25日,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2.《台砂并置:原乡/异乡的技艺与迷思——以李永平、张贵兴的小说书写为中心》,第三届亚太华文文学“边疆风华 异域想象”国际会议,2014年11月7日,台湾台北大学。

23.《“原方修”及其吊诡》,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大学中文系和新加坡热带文艺俱乐部主办的“马华文学国际研讨会暨方修文库揭幕礼”主题演讲人(Keynote Speaker),马来西亚加影新纪元学院大学,2015年5月30日。

获奖记录

1) 1994-98年:曾连续获得中山大学奖学金、优秀毕业生资格、余景山奖学金。

2) 2001年: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3) 2001-04 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全额奖学金及校长奖学金 (NUS President Graduate Fellowship, 2003) 。

4) 2005年:2004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全球204名获奖者中唯一文学类专业人士)。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