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年 :陈独秀长子、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

更新时间:2023-10-07 21:31

陈延年(1898年-1927年),又名陈遐延,安徽省安庆市人,系陈独秀长子、革命烈士,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活动家和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

陈延年出身书香世家,早年即读书颇多,后在父亲影响下转修法文,成绩优异;1917年考入震旦大学学习,深受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两年后,陈延年经由华法教育会赴法留学,其间在早期共产党人赵世炎等争取下转而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1922年6月,与赵世炎、周恩来等一道在法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出任宣传部长一职(后改任执委);同年秋加入法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负责人之一。

1923年,陈延年受命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其间曾任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干事(一说“支委”);翌年归国,先期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特派员,主持团粤区执委政组工作;而后又改任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书记,领导当地不断发展壮大党组织的同时,还与中国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等领导发起了载入世界工运史的省港大罢工。1927年4月,陈延年被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并受命出任中国共产党江浙区委书记;同年上海爆发“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改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陈延年继续积极参与领导党的工作,直至1927年6月底被中国国民党军警逮捕后杀害,年仅29岁,无嗣。

陈延年牺牲当年,中共中央刊发《悼赵世炎、陈延年及其他死于国民党刽子手的同志》一文指出“陈延年、赵世炎二同志之死,是中国革命最大的损失之一,中国无产阶级从此失去了两个勇敢有力的领袖,中国共产党从此失去了两个忠实而努力的战士!”高度肯定褒扬了陈延年的革命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延年于1954年被正式批准授予“革命烈士”称号;2009年,陈延年与李大钊、何叔衡等一道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录。2013年,以陈延年和陈乔年的名字命名的道路“延乔路”正式获批。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8年,陈延年出生在安徽安庆一个世代书香和封建礼教甚严的家庭,曾祖父陈章旭曾系候选知县,但终生未能入仕;祖父陈衍中系清末优贡生,常年以教书为生;叔祖父陈昔凡(衍庶)系清末恩科举人,官至分省补用道;父亲陈独秀系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作为家中长子的陈延年,自幼即随父母生活在叔祖父陈昔凡身边,自幼接受了较好的启蒙教育。

陈延年6岁前后,便已进入私塾读书,后转入新学学习,相继就读于安庆尚志小学和全皖中学(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此间利用闲暇时间,涉猎了大量的经史典籍。1908年前后,安庆市曾爆发两次反清革命,给幼年时的陈延年留下了深刻印象;后在安庆读书期间,他又结识了本是革命党人的和尚月霞,陈延年遂由此萌发了向革命党人学习的念头。

1913年3月,宋教仁案发,中国国民党随即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时任安徽军政府都督府秘书长的陈独秀辅佐柏文蔚参与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遂派倪嗣冲接管安徽,攻入安庆城缉拿陈昔凡、陈独秀;此间正值陈昔凡逝世治丧,陈独秀届已闻讯逃往上海避难(后转往日本),继而倪嗣冲又下令缉捕陈延年和陈乔年;其时幸得有人提前报信,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二人才最终得以脱逃,潜至乡下族人家中暂避。这一时期,受到爱国志士讨伐袁世凯的英勇事迹感召,以及亲自体味到反动军阀黑暗统治的陈延年,重返校园后便渐次萌发了改造社会的志向。

中国求学

1914年,陈延年中断在安庆市的学习,转往法国天主教堂设立的北京法文高等学堂读书,开始在父亲的影响下修习法文;翌年6月,陈独秀自日本归国,寓居上海市创办《青年》杂志后的第二年,陈延年偕同其弟陈乔年复又来到上海,转入法国巡捕房附设的法语补习班学习,其间还曾因成绩优异一度赢得“法文极佳”的称誉;1917年,陈延年成功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科。上海求学时期,陈延年目睹了官僚政客和资产阶级的奢侈与底层人民的贫困生活境遇后,在当年无政府主义学说颇为流行的时代大背景下,遂踌躇满志地决心要投身改变这一社会现状,在此期间又结识了回国不久出任《中华新报》主笔的无政府主义者吴稚辉。后在吴稚辉的介绍和影响下,陈延年又结识了李石曾、黄凌霜和郑佩刚等一批无政府主义者;在他们的共同影响下,陈延年兄弟二人开始参与无政府主义团体活动并阅读了《实社自由录》《民生丛刊》等无政府主义相关刊物。1919年1月,陈延年在上海与黄凌霜等无政府主义者共同发起组建进化社,并创办《进化》杂志宣传无政府主义,但该杂志仅出版三期便被政府查禁。同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许多新文化运动者都齐聚上海市,创办了《建设日报》,影响较大,后陈延年、陈乔年及李章达在《建设日报》社协助工作,从事新文化宣传。

法国留学

辛亥革命爆发后,军阀四起,国内局势动荡不安。陈延年和弟弟陈乔年为了继续追求革命真理,决定赴法勤工俭学。两人经担任华法教育会负责人的吴稚辉介绍,于1919年12月赴法勤工俭学,翌年2月抵达巴黎,进入巴黎大学附设的阿里雍斯学校学习。陈延年在巴黎广泛接触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方面面,了解了资本主义的弊病。同时,他观察到在法留学生中的无政府主义者大多才疏学浅,毫无斗争经验,由此逐渐萌发出对无政府主义的消极不悦情绪。且留法期间爆发的三次学生运动,直接推动了陈延年抛弃无政府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1年1月,华法教育会突然宣布和勤工俭学学生脱离经济关系,并且还私吞国内募捐给勤工俭学生的钱款,使学生陷入困境。1921年2月28日,400余名学生集结起来,在巴黎中国驻法使馆前请愿示威,却遭到法国警察的驱逐。这次运动史称“二二八”求学运动。陈延年和陈乔年虽然没有直接参加这次请愿,但“二二八”求学运动的失败给他们以深刻的教训。觉得勤工俭学生中的几支革命力量应该有消除隔阂、团结起来的必要。不久,赵世炎、李立三等发起成立勤工俭学会,陈延年、陈乔年都报名参加了这个学会。该会的宗旨是共同研究问题,共同革命。

1921年7月,在法勤工俭学生和在法华工为维护国家主权,举行“拒款”运动,反对北洋政府向法国借款打内战。在他们的不懈反对之下,法国政府暂停借款,但这也侵犯了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华法教育会与法国政府联合整治学生。一方面,设下种种门槛限制勤工俭学生在里昂中法大学学习的资格;另一方面,吴稚辉从国内招来官僚、地主出身的学生,进入以勤工俭学名义募资创办的里昂中法大学读书,彻底剥夺了勤工俭学生的入学权。1921年9月,为了夺回在里昂中法大学读书的机会,勤工俭学生汇聚巴黎示威游行,但125名先发队被华法教育会诬蔑为“极端分子”,遭到逮捕并被押送回国。经此事件,曾倡导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华法教育会与在法勤工俭学生彻底对立。陈延年、陈乔年也与吴稚辉、李石曾等人彻底决裂。他们团结了一批不满吴稚晖等无政府主义者的学生,在巴黎创办了工余社,并于1922年1月15日创办该社的机关刊物《工余》,由陈延年主编。此时的他虽然还是个无政府主义者,但思想已向马克思主义靠拢。同年3月,李鹤龄刺杀中原地区驻法公使陈箓一事发生,陈延年才认识到无政府主义的理想化与空想性。随后,陈延年在其主编的《工余》杂志,发表主张进行暴力行动的文章。

1922年4月,赵世炎通过《工余》杂志上刊登的文章,发现陈延年思想的转变,决定积极争取和团结他。在赵世炎、陈公培及勤工俭学学会成员的争取和帮助下,陈延年、陈乔年阅读了法国共产党印刷的《共产党宣言》《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著作,政治信仰发生了根本转变。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6月18日参加了由中国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组织的“中国少年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标志着陈延年、陈乔年彻底完成了由无政府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在大会上,陈延年被选为执委和宣传部长,并与赵世炎一起编印《少年》杂志。《少年》理论性和战斗力兼具,发表的《一个无政府党人和一个共产党人的谈话》等文章,对无政府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进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中的传播,许多先进分子都接受了共产主义。同年10月,陈延年经法国共产党员胡志明(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次年3月,中国共产党组织送陈延年、赵世炎等12人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4月28日,陈延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在学习期间,陈延年一边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苏联革命经验等社会主义知识和革命理论,一边密切关注国内形势的发展,积极参加党团活动。由于陈延年和赵世炎等人的到来,北京东方大学的中共旅莫支部的骨干力量得到了加强。不久,赵世炎任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委员,陈延年任支部干事,负责组织工作。

回国任职

组织工作

1924年1月,孙中山广州市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实现了国共合作。形成合作后,国内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广东省成为革命的中心,需要大批人才工作。因此,同年夏末,陈延年、陈乔年等人听从党中央的命令回国工作,接受新的任务,陈延年则被派往广东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驻粤特派员。到达广州后,陈延年深入当地的工人团体,参加工人会议,为工农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做出了贡献。10月初,他任团中央特派员,到广州市参加10月5日召开的团粤区代表会议,主持团粤区委的改组工作。11月,随着党工作的需要,陈延年又担任区委秘书兼组织部长;1925年2月,陈延年又被任命为中共广东区委书记。  

在此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把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广东省是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和根据地,广东区委的决策和工作影响全国大局。因此,陈延年极为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区委领导机构,并要求区委主要领导人亲自参加广州重要支部的会议,还派人到外县的党组织巡视,具体指导当地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同时,他还大力发展组织,建立和健全下属机构。1925年初,陈延年参与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筹办工人班的工作,但讲习所办班面临缺乏优质教材的突出问题。他深知莫斯科东方大学革命教育之完善,因此致函旅莫支部,请求“第三国际党纲及政策”“职工运动”“历史唯物主义”等教材。1926年以后,在陈延年的带领下,广东区委逐渐建立了每周定期的党课制度,开办学习班、训练班、党校等,组织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础知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到1927年3月,广东党组织已拥有9000多名党员,是当时全国党员人数最多、组织机构最健全,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地方党组织之一。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号召要在北伐必经之地湖南省、湖北河南等地加紧发动农民,配合北伐进军。陈延年出席会议后回到广州市,抓紧时间准备北伐工作。他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动员和组织了3000多名罢工工人,为北伐军担任运输、宜传、卫生等工作,同时发动西江各地数万农民协助北伐军运送各种物资,组织铁路交通队帮助运送军队,发动粤北各地群众为北伐军送茶送饭、组织担架队、担任向导。北伐军出师后,陈延年留在广东省,继续领导两广地区的革命工作,支援北伐战争。

重视武装力量

陈延年到广东工作后,在领导工农革命群众运动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革命人民自己掌握武装对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重要性,因而重视党对军事工作的领导,与周恩来等一起,积极从事革命武装力量建设。他将大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革命青年送往黄埔军校学习,为后续的革命培养了人才。陈延年十分关注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经校长同意,从第四期起设立政治科。并且他还多次召开黄埔党团成员会议,了解军校情况。在陈延年和周恩来的领导下,黄埔军校的党团员,在历次斗争中,发挥了勇敢作战、不怕辆性的精神,成为国民革命军中的骨干力量,对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战争,以及与帝国主义中国国民党右派斗争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1924年11月,他协助周恩来建立了“建国海陆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其主要任务是在粤汉、广九铁路上快速机动,防止军阀、土匪骚扰,保卫广东革命政府。铁甲车队在名义上虽然隶属大元帅府,但中共广东区委则采取了多种变通形式对其进行了实际指挥。既不影响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又保证了共产党对这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次年,陈延年和周恩来与汪精卫蒋介石和李济深等商议后,在肇庆市建立了以铁甲车队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整训后改称第四军独立团,因该团以共产党员叶挺为团长,故又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独立团为中国共产党后续成立独立军队提供了大量人才,如林彪、周士第、陈毅、聂鹤亭、萧克等人。到南昌起义时,该团已发展成为六个团,编为第十一军。

领导工农运动

1925年5月30日,上海市发生了“五”惨案。次日,消息传到广州市。31日当晚,广东区委召开了广州市党团员大会,陈延年通报了“五卅”惨案,随后表示需要开展群众运动,声援此次惨案。6月2日,广州各界群众在广东大学广场举行集会,陈延年和区委的领导人邓中夏、罗觉、阮啸仙等参加了大会。大会声讨了“五卅”惨案中帝国主义的罪行,决定组织“工农兵学商大同盟”,领导全省人民的反帝斗争;还通过组织演讲队,进行抵制英、日货等活动。为了进一步促进全省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用实际行动援助上海市工人阶级。六月初,陈延年召开了区委会议,决定立即发动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人和广州市洋务工人举行大罢工。会后,他派邓中夏和冯菊坡等人前往香港和沙面岛,发动工人罢工,团区委也派出蓝裕业、陈志文等赴香港,协助组织发动青年工人和学生进行罢工、罢课斗争。

为了争取广东革命政府的力量,陈延年等人还与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协商,得到了经济支援和政治支持。于是,陈延年和邓中夏等研究决定以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名义,号召罢工。6月15日,广东区委发表了《告广东人民书》,指出帝国主义的残酷剥削,引起了中国工人的不屈反抗,希望各界人民和上海市工人要团结一致,参加反帝斗争。在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号召下,6月19日,省港大罢工正式爆发。不到半个月,参加罢工的人数已达二十五万人,其中有十多万人陆续回到了广州市;广州沙面岛洋务工人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人一起举行了罢工,纷纷撤出沙面。省港大罢工共坚持了16个月,于1926年10月胜利结束。此次运动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推动了广东工农群众运动的发展,进而有力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

反对右倾

在国共合作中,陈延年坚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认真执行对中国国民党左派团结,对右派斗争的方针。在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召开前夕,处于国民党极端右派的孙文主义学会分子,在军阀魏邦平的指使下,阴谋在大会上进行捣乱,还计划在会前举行示威游行。为及时遏制苗头,陈延年及时召开会议,动员团区委、省港大罢工委员会及全市党团员,在“二大”开幕之时,发动全市各界人民举行示威游行,并隆重阅兵,使国民党“二大”顺利召开。

大会召开前,陈延年、周恩来等商定了“打击右派,孤立中派,扩大左派”的方针,计划在中国国民党“二大”会议中彻底制裁和打击右派。但遭到陈独秀的反对,右派开始独大。到了3月,新右派蒋介石策划了“中山舰事件”,向共产党突然袭击。事件发生后,陈延年组织召开广东区委紧急会议,和周恩来一样都支持毛泽东反击蒋介石的主张。负责应对此事件的苏联布勃诺夫使团认为应该将国共关系继续维持下去,尽快使广州市回复到事变前的状态,决定对蒋介石采取让步措施。4月中旬,陈延年将有关中山舰事件的详细报告发送给中共中央,中共中央这才对该事件前因后果和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的真实目的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中央提出尽力团结中国国民党左派以对抗孤立蒋介石等3点对策。但是,这些意见遭到米哈伊尔·鲍罗廷拒绝。时隔一月,蒋介石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抛出了旨在排斥共产党、分裂国共合作的“整理党务案”。当时参加会议的共产党人以及陈延年和广东区委都极力反对,但张国焘迫使共产党人接受。

1927年,国民党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陈独秀采取妥协退让政策,陈延年坚决反对。“四一二”政变发生后,陈延年前往上海市和李立三、周恩来等召开紧急会议,并签署了《致党中央意见书》,建议讨伐蒋介石,同时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壮烈牺牲

1927年3月,陈延年当选广东区代表,离开广州市前往武汉市,出席中国共产党五大。到达武汉后又后受党中央派遣,前往上海一带,就任江浙区委书记。途中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陈延年就留在上海应对局势。他虽未能出席党的五大,仍被大会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7年6月26日当天,陈延年被任命为江苏省委书记。下午,由于一名交通员叛变,会场遭敌人包围。当拿着枪支的军警冲进屋子时,陈延年已经来不及躲避,旋即拿起桌椅板凳,与军警搏斗,并示意一起开会的其他同志撤离。组织部长郭伯和见状也不顾危险,协助陈延年抗击敌人;其他同志迅速从屋顶撤离。陈延年、郭伯和等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

陈延年被捕时,因衣着朴素、皮肤粗黑而未被识破,中国共产党组织得悉陈延年等被捕后,随即组织营救。他们了解到陈延年等在敌人面前并没有暴露身份,便指示济难会中的党员,通过关系疏通敌办案人员,用钱财将陈延年赎出。但陈延年的早年好友、上海亚东图书馆的经理汪孟邹得知陈延年被捕的消息,十分心急,找胡适帮忙。胡适又托他的朋友、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帮忙。可此时的吴稚晖已成为中国国民党右派核心人物,十分憎恨陈延年。他接到胡适的信后,连忙通知上海警备司令杨虎,催促他立即杀了陈延年。

由于叛徒的告密,陈延年的身份暴露,几番引诱也没有得到口供,敌人只能对陈延年施以重刑。虽然被打得体无完肤,几次昏死过去,但他仍只字不吐。敌人无计可施,只得下令将陈延年秘密处决。6月29日深夜,敌人借着夜幕,把陈延年秘密押赴刑场,以乱刀将陈延年砍死,时年29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延年于1954年被正式批准授予“革命烈士”称号。2009年,陈延年与李大钊、何叔衡等一道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录。

主办刊物

参考资料:

主要影响

1922年6月,陈延年与赵世炎、周恩来等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并担任宣传部长。

陈延年非常重视建立和掌握革命武装,他和周恩来决定选派一批党团干部到黄埔军校学习,以培养军事干部。1924年11月,他协助周恩来建立以徐成章为队长的铁甲车队。1925年,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区委抽调有军事知识的干部副农会,扩大健全农民自卫军,把广州工团军改编为工人自卫队,建立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这些由党直接指挥的革命武装,支援工农革命运动,保护了工农利益。后来叶挺独立团被派为北伐先遣队,工人纠察队和自卫队成为日后广州起义时赤卫队的骨干力量。1925年6月,陈延年和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

人物评价

192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布尔塞维克》刊发《悼赵世炎、陈延年及其他死于国民党刽子手的同志》一文,缅怀他们的革命事迹称:“赵世炎、陈延年二同志之死,是中国革命最大的损失之一。中国无产阶级从此失去了二个勇敢而有力的领袖,中国共产党从此失去了二个忠实而努力的战士”,同时也籍此高度肯定了陈延年的一生。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品评陈延年其人时指出:“在中国,本来各种人才都很缺乏,特别是共产党党内。因为共产党成立还没有几年,所以人才就更缺乏。像陈延年,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认为“(陈)延年是党内不可多得的政治家。”

现代学者曹典评论指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延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坚定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选择和贫苦的工农站在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为理想而献身;坚持正确意见,把忠诚于党和人民落到实处。陈延年光辉的一生闪耀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芒,是广大共产党员的楷模。”

学者董根明评论称:“以陈延年为代表的中共广东区委为党创建人民军队的探索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至于以往学界对陈延年创建革命武装功绩少有提及,则是由于陈延年未担任实职、过早逝世和其父陈独秀的负面影响导致的。”

陈延年后人陈长璞缅怀称:“我的伯父陈延年、陈乔年都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如明灯一样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故居旧址

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故居旧址(原陈延年、陈乔年烈士故居旧址),是陈独秀嗣父陈衍庶光绪末年购置,四进三开间徽派建筑风格二层民居,各进之间由连廊相接,围合成天井,大门朝南。自清末至抗战安庆沦陷,陈衍庶家族在此聚族而居,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在此成长,历经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安庆市因自来水厂建设需要,故居被拆。2015年,政协安庆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汪军,提交了《关于在大南门自来水一厂原址修缮恢复陈独秀故居的建议》。2021年4月,皖江文化研究会又给市委打报告,期望建党百年之际,借助《觉醒年代》热播,在南水关原址恢复陈延年、陈乔年烈士故居,满足群众对烈士的敬仰之情。

2021年8月13日,安庆市人民政府决定,将“陈延年、陈乔年烈士故居旧址”更名为“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故居旧址”。2021年9月17日,安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让位于迎江区的大南门周边64.15亩用地,将复建建筑面积不低于2200平方米的“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故居”。根据设计方案,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故居,系两路四进民居,建筑面积2482.85平方米。故居修缮恢复后,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宣传基地,从而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读书处

“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南水关巷22号,为一组晚清民居式建筑,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五六岁时先后在此读私塾,辛亥革命后进入新式学校学习,是陈延年、陈乔年接受国学启蒙教育的地方,它见证了两位烈士少年时期的成长、求学经历。“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修缮工程于2022年3月15日正式开工,同年10月13日,该工程主体修缮已基本完工。房屋主体为穿枋式木构架、硬山顶、小青瓦合瓦屋面,整个建筑共四进,每进面阔三开间,古朴雅致。

延乔路

延乔路位于肥西县。2006年,其负责道路命名的工作人员张维端,在阅读了大学同学所著的有关“二陈兄弟”的书籍后,十分感动,决心要以兄弟两人的名字命名城市道路,以此纪念陈延年和陈乔年这两位革命烈士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经过查阅资料和反复斟酌后,他提出了把兄弟俩的名字合到一条路上的想法。延乔路的路名获得了同事和领导的一致通过,经过了逐级审查,最终在2013年获得批复,正式命名。2021年7月21日,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地处合肥延乔路上的东冠小学正式更名为延乔路小学。

纪念雕像

陈延年雕像位于安徽省安庆市青少年宫,是由安庆市委、市政府于1993年建成,主要用于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座雕像塑造了陈延年身穿西装、左手插兜,胸前的领带高高飘起的模样,生动再现了烈士当年雄姿英发、壮怀激烈的革命形象。

纪念邮票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2月21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系列邮票的第三组,其中就包含陈延年。

人物墓葬

陈延年墓位于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内。2021年7月4日,大量市民自发前往陈延年墓前献上鲜花、书信、国旗等物品悼念,缅怀。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