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华侨博物院 :中国博物馆史上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创建的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4-09-20 14:57

厦门华侨博物院,简称华侨博物院,是以华侨历史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是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创建的博物馆,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93号,曾被著名的英籍女作家韩素英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华侨历史博物馆”。

厦门华侨博物院馆舍是一座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重檐式宫殿建筑,楼身由洁白花岗岩砌成,屋檐以翠绿琉璃瓦铺饰。全院占地面积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951.47平方米。 博物院暂分为四馆,分别是人类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华侨和南洋博物馆和工农业博物馆。其馆藏文物6000多件,其中有9件陶瓷器品为国家一级文物,有14件字画被收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1956年9月,陈嘉庚先生发起倡办华侨博物院。1956年9月,华侨博物院开始动工建设;1958年底,第一座馆舍建成;1959年,华侨博物院落成开放;1965年9月,受“四清”运动影响,华侨博物院闭馆; 1981年,华侨博物院恢复开放。

厦门华侨博物院展现了现代华侨华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也呈现出了五千多年前中国祖国大地的悠久文明。

历史沿革

1956年9月20日,陈嘉庚先生亲自撰写《倡办华侨博物院缘起》。

1957年-1959年4月,在陈嘉庚先生指导下,主楼基建、文物征集、陈列筹备等工作全面展开。

1959年5月14日,揭幕式参加揭幕的有厦门市委、市人民委员会、市政协、厦门大学及各人民团体负责人袁改、肖枫、李文陵、陆维特张楚琨颜西岳林采之汪万新等数十人。全国侨联主席、华侨博物院倡办人陈嘉庚先生亲自剪彩、致词、并陪同与会者参观。厦门市委书记肖枫、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陆维特也在会上讲话。揭幕前,收到国家、省、市有关单位惠赠的锦旗多面,中央侨委负责人发来贺电。

1959年5月,陈嘉庚先生设立华侨博物院行政委员会,亲任主任,聘请尤扬祖、肖枫、张楚琨、颜西岳为副主任。陈嘉庚先生主持第—次行政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本院经济、管理、文物征集及陈列事宜,聘任陈永定为秘书,主持院务工作。

1965年9月-1978年8月,闭馆。

1978年7月,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指示,筹备恢复开放。

1978年8月,在厦门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关怀下,筹备复馆工作积极进行。集美学校委员会从陈嘉庚先生遗款中拨付专款为本院复馆费用。

1980年11月,经整理、充实、调整后举行预展。邀请厦门市党政负责人及各界人士前来参观、指导。

1981年2月,本院重新开放,设《华侨历史简介馆》、《祖国历史文物馆》、《自然博物馆》。展厅面积共⒉400平方米,陈列品共6000余件。

1981年4月,吉林省辽宁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等省及其部分市、县的政协、侨务、侨联部门组团来院参观,认为华侨史的陈列内容丰富,很有教育意义。

1981年8月,秘鲁著名爱国华侨戴宗汉来院参观。

1981年12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陈光别、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会长释广洽来院参观。

1982年1月,本院改建沿街围墙和大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为本院题写院名。

1982年6月,“菲华第二次世界大战退伍军人联谊总会”访华团来院参观。捐赠当年在菲律宾参加抗日迫击团证件等实物,后又寄赠25幅菲华退伍军人活动图片。

1982年8月,法国学者龙巴尔来院参观,后寄赠他的著作《雅加达的华人庙宇与群体生活》一书。

1982年9月,著名英籍女作家韩素音来院参观,认为这是世界上唯一展出华侨历史的博物院,它使人们了解什么是华侨。建议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和各界人士来参观,要和世界各地研究华侨史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请他们来参观、座谈,不断充实内容。后寄赠她的著作《My HOuse Has TwO DOOrs》—书。菲律宾华人教师参观团、菲华青年观光团等来院参观,不少团员说,参观后使我们对华侨的产生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这些都是教育华人青年的好教材,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祖先在侨居地创业的艰难困苦是很有意义的。

1982年11月,新加坡陈永和偕夫人来院参观。全国政协五属五次会议上,林修德、彭光涵、张楚琨等12位委员联合提案,要求将华侨博物院移归福建省人民政府统一管理。

1982年12月,美籍华人著名华侨历史学者王灵智麦礼谦来院参观。麦礼谦赠送《甘苦沧桑两百年》一书。

1983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讨论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有关华侨博物院的提案,认为华侨博物院是文化事业单位,主要陈列华侨史,宣传国家的侨务政策。人员编制和经费由省有关部门厦门市研究决定。厦门市应对华侨博物院的管理体制等进行研究,并作出相应的决定。

1983年7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远东历史系教授、太平洋研究院院长王赓武来院参观,并题词“历史意义很大,给华侨极大的鼓励。”

1983年12月,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邦达莅临本院,对院藏800多幅古代书画进行鉴定,予以好评,认为其中有不少是明清早、中期的书画珍品。本院陈永定赴西安市参加全国城市博物馆建设问题座谈会。

1984年1月,本院与上海自然博物馆联合举办《新疆古尸文物展览》,至3月初结束。

1984年3月,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访华经济考察团在团长林继民、副团长陈共存带领下来院参观。

198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侨联副主席、归侨科学家陈宗基偕夫人来院参观。

1984年7月,厦门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本院人员编制10名,经费由地方财政支付。在此之前,本院历年经费均由集美学校委员会从陈嘉庚先生遗款中支付。

1984年10月,在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本院同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福建省政协联合出版大型画册《陈嘉庚》。邓小平为本画册题写书名。日本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理事长、神户华侨总会副会长林同春来院参观,后寄赠《神户中华同文学校80周年纪念刊》、《素颜的华侨》、《友谊驰华陆》、《中国人强制连行》等书。新加坡黄奕欢、陈国庆、潘国渠偕夫人;新加坡杨进发、香港特别行政区陈佩贞来院参观。本院服务部开业,经营华侨史专著、工艺品、书画、旅游纪念品,为国内外观众服务。

198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来院视察。他说,陈嘉庚先生是位伟人,他继倾资兴市学后又倡办华侨博物院,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又是—大贡献。

1985年5月,英国剑桥东亚科学技术医学历史图书馆馆长李约瑟来院参观。

1985年6月,侨联全国副主席、广东省侨联主席蚁美厚来院参观。本院与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联合举办《内蒙古民族民俗文物展览》,展出至8月上旬结束。

1985年9月,本院与洛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洛阳唐三彩展览》,至11月结束。

1985年10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华语研究中心学者崔贵强、吴振强来院参观。吴振强赠送其著作《厦门的兴起》。仰光福建同乡会理事长、缅甸建德总社正大董雷碧云来院参观。

1985年12月,美国巴尔的摩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总裁马美利来院参观,并赠送该馆部分资料。日本国际大学大学院国际关系学研究科教授、图书馆馆长游仲勋来院参观。中央文化部部长朱穆之来院指导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副主任何英、全国侨联副主席洪丝丝来院参观。

1986年1月,本院与江西省博物馆新馆联合举办《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展览》,展出至6月束。

1986年5月,新加坡亚洲研究会会长陈田启及学者林孝胜、杨松年、柯木林来院参观。澳大利亚澳华历史博物馆总馆长廖伊丽斯来院参观。赠送《AustrsliansMaKingGreatNatiOn》一书。罗温清、陈永定、张基良被任命为华侨博物院副院长。

1986年7月,本院召开工作座谈会。就华侨博物院办院方向、任务;设立董事会等进行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应邀参加的有全国侨联庄明理、张楚琨、市委李力、市侨联颜西岳及市有关单位负责人。

1986年8月,博茨瓦纳劳工、内政部次秘兼文化、注册、社会福利局局长多琳·恩特塔来院参观并题词。

1986年9月,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郁文来院参观,他说,要充实陈嘉庚先生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参观延安市的事绩;要开展华侨史学术研究。厦门市委副书记李力来院检查、指导工作,提出制定华侨博物院发展规划;配各业务干部;编拟业务经费等项意见。

1987年1月,本院举办山东省书画家书画联展,至2月下旬结束。

1987年3月,归侨作家秦牧—行五人来院参观并题词:“全国第—家的华侨博物院的建立,足以垂式百世,影响四方”,“全国首创,成绩卓著”。福建省人民政府为落实胡平省长关于进—步办好华侨博物院的批示,委派省府办公厅、省委统战部、宣传部、省侨办、社科院等单位有关负责人来厦门市了解华侨博物院情况。

1987年4月,新加坡同安会馆代表团团长孙炳炎率团来院参观。

1987年6月,本院与澳门东集公司、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中国金缕玉衣展览》,至10月上旬结束。

1987年12日,本长崎市中国历代博物馆馆长叶菊生、总务部部长黄禹生来院参观。

1988年4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知名人士邵逸夫来院参观。

1988年6月,波兰部长会议主席兹比格涅夫·梅斯内尔伉俪来院参观并题词。

1988年7月,国家主席李先念致函祝贺华侨博物院三十周年院庆。澳大利亚亚德雷大学教授颜清湟偕夫人来院参观并题词“保存华侨珍贵资料,提高对华侨的认识”。

1988年10月,新加坡著名指画家吴在炎偕夫人来院参观。

1988年11月,厦门市编制委员会重新核定华侨博物院人员编制30名,设华侨、华人问题研究室、陈列部、联络部、办公室。本院送省参加国家文物管理局组织的“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鉴定的75幅院藏古代书画,深受鉴定组专家赞赏。全国著名书画家、鉴赏家、书画理论家谢稚柳杨仁恺等来院参观。

1988年12月,荷兰莱登大学汉学院研究员包乐史来院参观,认为华侨史展厅图片资料很丰富,应充实二次战后华侨、华人社会演变的资料。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李定来院参观。

1989年3月,新加坡南洋学会会长魏维贤来院参观。

1989年3月,政协在七届全国委员会二次会议上,郑重委员提交《关于整顿、充实现有厦门华侨博物院案》的提案(第0814)号。香港特别行政区知名人士曾星如伉俪来院参观。

1989年12月13日,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率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代表团来院参观。

1990年5月13日,市委统战部任命陈毅明为副院长,主持院务工作。

1990年8月29日,苏联驻华大使加勃列尔斯基来院参观。

1991年4月18日,日本华侨总会事务局访华团来院参观。

1991年6月11日,我院被接纳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学会团体会员。

1991年9月9日,波兰参议院参议长安哲依·斯泰尔马霍夫斯基率议院代表团访厦,来院参观。

1991年10月28日,新加坡南洋学会副会长林我铃访厦,应邀来院座谈。

1991年10月30日,全国归侨、高级知识分子休假团30人来院参观并座谈。

1992年4月,庄炎林等24位委员在政协七届全国委员会五次会议上提交关于\u003c\u003c归还华侨博物院(厦门)土地,支持该院发展》的提案(第0724号)。

1992年5月11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槟城分会主席陈业良博士偕夫人来院参观并座谈。

1992年6月14日,全国政协六属委员会副秘书长、前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来院考察。

1992年9月6日,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新加坡世界华人移民历史博物馆筹建委员会主席许通美教授率新加坡新闻及艺术代表团来院参观并座谈。

1992年9月30日,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委员杨贵谊来院参观并座谈。

1992年11月,我院与洛阳博物馆合办“康熙母后宫廷珍宝展览”,历时半年。

1993年2月,新加坡侨领孙炳炎先生捐赠我院一辆丰田海狮牌12座旅行车。

1993年2月6日,新加坡国家博物院院长柯宗元、陶瓷研究会会长郭勤逊、国家档案馆副馆长林源福、口述历史馆副馆长林孝胜来院参观。

1993年2月9日,我院编写的《独木成林——孙炳炎和他生活的年代》(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在厦门市举行颁书仪式,孙炳炎先生和市领导出席。

1993年3月25日,陈嘉庚国际学会李远哲、潘国驹先生等来院参观并座谈。会长李远哲博士在庭院内植树纪念,并题词。

1993年5月23日,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侨务执法检查团来院检查工作。

1993年7月10日,新加坡原中华总商会会长林荫华来院参观并座谈。

1993年10月22日,华博发展规划座谈会在厦门宾馆明霄厅举行,出席者有万绍芬、张楚琨、黄长溪、王良溥、石兆彬、洪永世等领导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陈永裕、马来西亚原槟州首席部长林苍佑陈嘉庚国际学会秘书长潘国驹、新加坡厦门大学集美校友会会长徐清水和陈嘉庚的亲属陈共存陈元济等海外嘉宾。

1993年11月3日,新加坡社会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庄日昆来院参观。

1993年12月10日,市委统战部与我院组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征集华人、华侨史料、文物、实物等。

1994年4月6日-5月8日,新疆巴州博物馆在我院举办楼兰文物展。

1994年4月8日,马来西亚拿督杨建谒马六甲福建访问团来院参观。

1994年月13日,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来院考察。

1994年7月1日,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主席、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吕济民教授应市长洪永世邀请来我院指导工作。

1994年10月19日,华侨博物院扩建基金理事会成立暨扩建工作座谈会在我院召开。

199年10月20日,由市政府拨专款进行的展厅改版装修工程,于院庆35周年之际竣工,新版。

《华侨历史陈列》正式展出。

1994月10日,日本神户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陈德仁先生访问我院。印度尼西亚唐裕先生访问我院。

1995年1月,新设保管部、保卫部,将原有陈列部、联络部合并为展览部。

1995年5月30日,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一行十七人来院鉴定文物,我院有9藏品被列为国家—级文物。

1995年6月,我院举办《南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日战争纪念展献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专展。

1995年10月17日-11月3日,我院《南洋机工参加中国抗战图片展》,应邀赴马来西亚吉隆坡怡保市、槟城、马六甲新山五市巡回展览,为期14天。引起全马华人极大轰动,纷纷载文歌颂南洋机工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1996年6月,我院被评为福建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7月,被评为厦门市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12月15日-1997年5月15日,我院.举办《友谊.合作.机遇——参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东南亚华人》专题展。

1997年5月15日,我院与中原地区古陶瓷研究会等合作举办“民间收藏古代陶瓷展”。

1997年6月18日-9月9日,我院举办《活跃在厦门特区的香港同胞——庆回归颂奉献》专题展。

1997年7月8日,市委统战部任命丁炯淳为华侨博物院院长。

1997年7月14日,聘请陈永定、陈毅明为名誉院长。

1997年9月9日,我院文物库房奠基,市委副书记刘丰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张楚琨、原全国侨联主席庄炎林和海内外知名人士孙炳炎唐裕李陆大、陈立人等应邀参加庆典仪式。

1997年9月28日,与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市市分行合作举办“中国历代钱币暨外币展”。

1997年10月31日,与永芳艺术基金会、厦门市政府侨务办公室、厦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合作举办《孙中山与华侨》国际美术展览。市领导和南源永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及海内外嘉宾约400人出席开幕式。

1997年10月,中央统战部张廷瀚副部长来院指导工作。

1997年12日,我院与桂林市文化局联合举办“奇石根雕展”,至1998.2结束。

1997年-1998年,我院协助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进行侨乡调查,为该馆陈列征集资料并做前期准备工作。

1998年4月20日,文物库房动工兴建。

1998年6月,我院派员赴菲律宾新加坡访问华人社团、征集华侨人资料、实物。

1998年7月11日,文物库房结构主体封顶

1998年7月11日-18日,丁炯淳院长与厦门海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陈富第应日本神户侨领、神户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陈德仁先生生前邀请,前往神户接受陈德仁先生遗赠的个人收藏的一批神户侨史国书资料、手稿、照片等,并与神户华侨总会、中华总商会、中华同文学校、福建同乡会、福建会馆、孙中山纪念馆等机构建立和加强了联系。

1998年7有22日,市委常委会讨论并通过主楼两翼扩建工程设计方案。

1998年10月5日,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张曼新先生来院参观。

1998年10月18日,主楼两翼扩建工程开工典礼在我院隆重举行市领导与海内外来宾近百人出席了典礼。陈嘉庚后裔回国访问团访问我院。

1998年10月28日,香港公务员熟悉内地事务探访团访问我院;西澳中华会馆会长徐天送先生来院参观。

1998年10月29日,本佐世保市市长一行16人来院参观。

1998年11月17日,泰国农业部长来院参观。

1999年1月4日,西藏十七世嘎玛巴活佛光临我院。

1999年2日,本华侨总会副会长林同春先生访问我院。

1999年6月27日,主楼两翼扩建工程主体封顶

2004年是厦门华侨博物院建成45周年。2003年春节开始休馆的华侨博物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整修,将于2005年元旦重新开馆。

2008年6月19日,厦门华侨博物院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18日上午,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欧阳建为华侨博物院荣“国家一级博物馆”揭牌。

建筑布局

建筑结构

该院为花岗石宫殿式大楼,主楼6层,展览厅3层,设有3个陈列室,面积2800平方米。一楼是华侨历史简介馆,分走向世界、创业海外、融合当地、落地生根、源远流长等部分,以1200多件图片、文物展示华侨的产生和发展、华侨同侨居国人民的友谊、华侨对祖国的贡献、华侨政策的回顾等情况。室内还陈列着华侨赠送的礼品。二楼是祖国历史文物陈列馆,陈列着历代货币、青铜器、陶器和雕刻等,四壁挂着著名书画家的字画,展品近2000件。三楼是自然博物馆,陈放着1000多件鸟兽、水产标本,其中有马来亚的大鳄、厦门的文昌鱼印度尼西亚的极乐鸟和猩猩、泰国的、大洋洲葵花凤头鹦鹉犀牛新加坡的虎等珍禽异兽。

工程进度

1959年12月建成通水的坂头—石兜水库,至今仍是全厦门最大的水库,是厦门最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1959年8月,杏林电厂主厂房动工,12月22日竣工。不久后,两台6000千瓦的发电机组建成投用,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成为全省第二大电厂。电厂50米高的烟囱也成为当时厦门最高的建筑。杏林电厂的投产,不仅确保了厦门的灯火通明,更为当时整个闽西南的供电提供了保障。

馆藏精品

素胎瓷塑孩童像

瓷塑的一男一女两个孩童垫着靠枕身着睡衣,亲密无间地靠在长椅上,男童偎依在女童身边。两幼童悠然甜睡,神情安然自得,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一派稚气,惹人怜爱。这是德国的一件精美陈设品,长42厘米,高22.6厘米。瓷质素胎,胎质白莹坚致细腻。据介绍,此件瓷塑摆设物品塑造得极为传神,塑像身材比例适度,神态生动传神,衣纹舒展自然,主体部分与铜质lace扶手长椅底座的组合协调,是瓷塑中的珍品。

日本七宝烧

一只展翅翱翔回首仰望的不死鸟,神采飞扬,仪态优美,颜色明灿华丽,清晰地烧制在一个明黄色的工艺品上。这是日本的七宝烧,属于日本大正时期(1912年—1926年)的器物,合金胎、敞口、短颈、鼓腹、底釉为明黄色。凤凰飞来起舞,寓意吉祥。据介绍,七宝烧是日语中对属珐琅器的称谓。值得一提的是,其制作方法与我国的景泰蓝相似,整个制作过程需30多道工序。与中国景泰蓝纹样装饰习惯相比,日本七宝烧图纹装饰大多在器物正面,主题突出,底子一般不再饰繁的细纹。

捷克车刻玻璃罐

这个车刻玻璃罐源于捷克的玻璃工艺。玻璃罐小口、平底,器形似圆球。器体外表用车刻方法磨出不同角度的刻面,粗细不同的刻痕,纵横交错,曲直相交,形成花卉及几何图案,疏密有致地布满玻璃器的表面。整个玻璃罐精雕细琢,繁密而不纷乱,精致而不纤弱,璀璨晶莹的折光将玻璃的材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德国瓷钟座

在国外,很多落地钟的钟座都是陶瓷做的,并且上面雕有华丽的图案,华侨博物院便收藏了这样一个钟座。这个德国彩绘描金开光风景瓷钟座顶部宽60厘米、厚27厘米,底座宽56厘米、厚29.8厘米,通高198厘米。钟座略呈倒梯字形,以白瓷为胎,上部中圆雕一尊自由奔放女神,两侧下方各有一位姿态各异的小天使,三者皆衣褶简练自然洒脱,形神兼备。

白瓷孩儿枕

白瓷孩儿枕,但枕头不是给孩子睡的,是给读书人用的。枕头是白瓷做的,并不大,长32厘米、宽11厘米、高14.3厘米。“瓷枕睡觉太硬,主要是给读书人累了打个盹的,垫在脖子下面。”汤沛霖说。

宋代的胭脂盒

这是宋代的胭脂盒,里面三个凹槽用来装胭脂水粉。就是用来装眼影、胭脂和口红。“宋代的胭脂水粉都是植物提取的,不同的花可以提炼出不同颜色的胭脂。”汤沛霖说,这次展出的是定窑月白釉圆盖盒和龙泉窑青釉圆盖盒。

展馆介绍

展厅综述

第一层陈列商、周到明代文物;第二层陈列清代到现代的文物和艺术品;第三层陈列华00平方米,展侨及东南亚各国历史的图片和文物、实物,国内外鸟类、兽类和水产标本。陈列品共6840件。陈列面积2600平方米,分3个陈列馆。

华侨历史简介馆

华侨历史陈列馆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走向世界”首先展示世界地图。图上圈圈点点的地名,表示华侨从流寓到定居的地点,他们的落地开拓之处。大厅中一艘艘仿制古代帆船模型,也揭示了华侨先祖漂洋过海谋生的辛苦历程,见证了契约华工的悲惨命运。两侧展橱的图片、资料,告诉人们,华侨走向世界的艰苦性和斗争的历程。第二部分:“创业海外”展出的仿制亚答屋和铁皮屋,揭示着华侨先辈投身蛮荒,开发土地,采矿筑路的艰难历程。17世纪-19世纪,不论是东南亚城镇的形成,或横贯美洲大铁路的通车,无不渗透华侨的智慧和血汗。在近代,华侨推广橡胶的种植和加工,使橡胶业一跃成为马来亚的经济支柱,这是华侨历尽艰辛而创下的业绩。在展厅中,还有仿制南洋旧民俗街,它是世界各地唐人街的缩影。在街道上有腊像的黄包车夫及人力车实物,主要表示早期华人、华侨创业海外的艰辛历程。还有华侨赠送的旧日常生活用品。及许多烈士照片和纪念碑,向人们诉说无数华侨在居住国历次反侵略、反迫害、争独立的斗争中,在保卫自己人格的尊严中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和壮举。第三部分:融合当地华侨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一方面,华侨保持自我,办华文学校、开华文报馆、保留祖国语言文字、传统礼俗和伦理道德,使中华文化在异国他乡得以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华侨学习和吸收当地文化、西方文化的养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渗透和补益。华侨逐渐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共同创建美好的生活。第四部分:“落地生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华侨面临政治认同的选择。绝大多数的华侨则加入当地国籍,效忠各自的国家。他们不再以三把刀(剪刀、薙刀和菜刀)卖苦力、当小贩等作为谋生的主要手段,而是提高文化水平、经营中小型或大型企业,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并取得成果。显示了华族的华人华侨,作为所在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稳定脚跟,富于进取的精神。第五部分:“源远流长”华侨虽然已选择了不同的国籍,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他们对祖国十分关切。他们的祖、父辈曾经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为故乡造福,为乡梓兴学校,建医院,办各种公益事业。表现了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华侨永不忘怀祖国,记住自己是炎黄子孙。橱窗中有许多是华侨送的东南亚各国文物和工艺品,如泰国佛像柬埔寨浮雕印度尼西亚古乐器等,富于异国情调。

祖国历史文物馆

“祖国历史文物馆”的陈列品近2000件,有历代出土和传世的文物和艺术品,大部分是陈嘉庚生前在全国各地征集的。陈列内容分铜器、陶瓷器、书画和雕刻4个部分。所有展品共有14个展品。

黄釉瓷观音像

明末清初。漳州窑。通高66厘米,通身施釉,釉面光润,有细碎开片,釉色米黄,积釉处泛绿。底露胎,腹空,胎色灰褐,胎质较粗,底有布纹及乳支钉烧痕。观音头挽高髻,戴花及头巾。略微俯首。面部丰满圆润,额头有吉祥痣,柳月眉、双目微闭,直鼻小口,容颜慈祥传神,端庄肃穆°身躯微丰,上着宽领袒胸大袖长衣,衣褶线条流畅自然,薄衣得体,似轻盈柔软的织物贴身。胸前贴饰雕刻精美雅致的垂珠缨络。双手相交,左乎执拂尘,拂尘尾靠右肩。下着长裙,褶皱随势而自然卜垂,亦足微露,婷婷玉立,犹立于风波浪上,普渡众生。给人一种恬静而慈祥之感。现藏华侨博物馆院,1995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酱褐釉五联瓶

后汉。口径4.7、底径11.5、高36.5厘米。通身施酱褐色釉,釉薄、流釉及施釉不均,釉面光润,有细碎开片,局部剥釉。底足露胎,胎色灰黑,胎质不致密:器型规整呈葫芦形,分上下二部分,上腹小,下腹大,束腰平底,中间各有三道凹弦纹c上腹溜肩,肩部塑五小罐,中间小罐为盘口、细颈、圆腹并且与器腹相通,周围四个小罐较矮小症,且与器腹不相通。下腹的肩部一周贴塑四只对称的熊,熊作拥抱状,形象生动逼真,活泼可爱。这种互联瓶在后来的孙吴晋朝时期发展成为陪葬的明器“谷仓”,也有人认为是“魂瓶”。该器1957年入藏华侨博物院国家一级文物。

自然馆

自然馆是华侨博物院创办时陈嘉庚先生亲自确定的社会教育功能之一。《自然博物陈列馆》陈列各种兽类,鸟类、水产等标本近2000件,其中华侨寄赠的南洋等地的鸟兽标本,如澳大利亚葵花凤头鹦鹉犀鸟科、泰国貘、印度尼西亚极乐鸟、懒猴、猩猩、新加坡虎、马来西亚大鳄鱼(长达4米)等标本。都是较为罕见的。本馆现展品600多件,其中兽纲有食虫目翼手目灵长目鳞甲目啮齿目鲸目食肉目偶蹄目等。鸟纲有:雁形目隼形目鸡形目鹤形目鸻形目鹃形目、鹗形目、夜鹰目佛法僧目、裂形目、雀形目等。爬行纲有:蛇目。在上述各目中,有不少珍品,如新加坡虎、貘、蜂猴鹈鹕属布氏鲸、金钱豹、中华秋沙鸭黄嘴白鹭等。

自然馆展览以宣传动物科学知识、展示动物多样性和提高人们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意识为设计指导思想。利用本馆馆藏优势,结合展厅实际条件,采用以主题单元为主体的陈列方式,设计了一些逼真的动物生态景观,运用一些虚拟技术、多媒体电脑等,并配以现代声光电技术,是具有时代感的动物陈列展览。自然馆一改过去把所有动物标本都置于玻璃橱中的展示方式,设置模拟的自然生态环境,模拟了亚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湿地、沼泽、原始丛林、丘陵等,把新加坡虎、马来亚鳄鱼、野猪、亚洲黑熊鼯鼠鳞甲目刺猬亚科、极乐鸟、啄木鸟科、孔雀等150多件兽类和鸟类标本置于适宜他们生存的环境中,形象生动,呼之欲出。自然馆中还有一个身长15米的鲸目骨骼,是由上世纪60年代初在厦门海域发现的死亡的布氏鲸制成。

办馆理念

职能任务

厦门市华侨博物院,是以华侨华人历史为主题,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为福建省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馆方向

博物院的创办,体现了陈嘉庚先生以博物的展示,增广群众科学、文化知识、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的指导思想。  

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

华侨博物院开放时间为:周二~周日09:30~16:30周一闭馆。

地址交通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93号

乘1、2、15、20、21、22、29、45、48、96、122、135、659、841、857、950、959路在博物馆站下车即达。

乘公交20、22、25路车到厦门大学的前一站下车即可。

邮编:361005

参考资料

“感悟华侨人生,延续爱国精神”——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硕士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参观华侨博物院“固定党日+”活动.厦门大学历史系.2024-02-10

“陈嘉庚与华侨博物院”在厦门开展.中新网福建.2024-02-10

厦门史志网.厦门党史方志网.2024-02-10

概览 - 华侨博物院.举僑博物院.2024-02-10

返回鹭风报首页.厦门鹭风报社 .2024-02-1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