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 :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

更新时间:2024-09-21 11:43

张捷,男,1960 年7月生,博士,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专业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73年-1977年,无锡市第四中学(现无锡市北高中)初中、高中

1978年-1982年,南京大学地理学系,获学士

1984年-1987年,南京大学地理学系,获硕士学位

1988年-1989年,牛津大学地理系中英联合培养博士,

1987年-1990年,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7年-1978年,无锡第二棉织厂,工人

1982年-1984年,桂林市冶金地质学院地质系,助教

1990年-1994年,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讲师

1994年-2000年,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

2000年至今,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

社会任职

1、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2013-)

2、国际地理联合会(IGU)旅游休闲与全球变化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Commission Board Member)

3、国际旅游研究会(ITSA)副主席

4、中国地质学会洞穴委员会副主任

5、国际SSCI期刊《Tourism Geographies》编委

6、江苏省旅游学会常务理事

7、美国South Carolina大学名誉研究员

8、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委员(1996-)

9、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97-2001)

10、中国旅游协会理事2008-2013

11、中国旅游教育分会常务理事2008-2013

12、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理事委员会委员(1998、2006)

13、南京大学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常务主持(2004-)

14、美国NATIONAL GEOGRAPHIC世界遗产评价专家组专家(2005-)

15、多个省(江西省江苏省山东省)、市地方政府部门的旅游及旅游相关专家委员会委员或咨询顾问

16、国内多个大学兼职教授或兼职研究员

17、国际经验实验美学学会(IAEA)正式会员(2006-2010)

18、国际美学学会(IAA)会员(2010-)

19、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主要成就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信息地理和书法地理、喀斯特地貌。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及出版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学术论文CNKI统计总被引次数6400多次(检索日期2014年4月30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主持江苏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江苏沿海地区旅游发展规划、UNESCO三清山世界遗产地游客管理规划等多项旅游规划项目。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寨沟县自然保护区旅游地理结构及旅游持续发展研究,1996-1998,批准号:49571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旅游/游憩流的空间分布模式及空间效应研究,2004-2006,批准号:403710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生物喀斯特侵蚀力的研究,批准号:49101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城镇书法景观的地理分异及地方感过程的案例研究,2009-2011,批准号:4087107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硬质文物风化毁损的表面过程、微形态及机制的案例研究,2003-2004,批准号:40271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突发危机事件对旅游目的地社会地理影响的时空模式研究:以大九寨沟县地区为例,2012-,批准号:41171121

国家旅游局重点课题:基于空间句法的山岳型景区游客流集聚影响研究——以世界遗产地三清山为例,2013-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Formulating the visitor 管理学 plan for World heritage Destination- case of Sanqingshan National Park.三清山世界遗产地游客管理,2013-

建设部科研项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研究,2003-2005,课题编号:20031018

建设部基金项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村)保护评价体系研究,2003-2005,课题编号:2004012

建设部科研项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2

British Acadamy项目:How sustainable is ecotourism in nature reserve in China and UK.中英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性比较(中方首席专家),2007-2009,基金编号:SG-47266

规划项目

江苏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主报告主持人),江苏省旅游,2011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江苏省旅游局,2008

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江苏省旅游局,2004

江苏沿海地区旅游发展规划,江苏旅游局,2009

江苏省旅游景区规划体系研究,江苏省旅游局,2008

苏州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苏州市旅游局,2010

江苏省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战略定位及发展建议(咨询报告),江苏省旅游局,2012

江苏省旅游资源普查与评价开发,江苏省旅游局,2005

淮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淮安市旅游局,2008

常州市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规划,常州市旅游局,2009

淮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六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六安市旅游局,2008

安徽省六安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副组长2002

《中部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子课题:南昌市城市旅游圈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学术成果

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信息地理与书法地理学喀斯特地貌研究:

(1)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研究:主要从事旅游流模式、旅游空间结构、旅游与信息技术、地方感、旅游影响研究,中英文发表旅游方面论文200多篇,学术论文CNKI统计总被引次数6400多次,单篇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超过300次,被引次数超过100次的论文达15篇(检索日期为2014年4月30日)。有关旅游研究成果获得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会议论文奖2项、全国学会级论文奖3项;对旅游规划本体理论、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与规划、遗产旅游规划模式等的研究,获得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优秀规划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省科学协会优秀软科学奖3等奖1项,省部级鉴定3项。主持完成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江苏省沿海旅游发展规划、苏州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

(2)书法地理与书法审美研究:张捷教授笔名葑溪,自幼爱好书画,及长兼好篆刻,擅长书法研究。现为南京大学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执行主持,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集中于中国书法美学、书法地理学、书法景观、书法文化体系和书法文化产业方面,在中、英、日语学术刊物文集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国际SSCI检索论文4篇,国内CSSCI检索论文13篇,形成一定的国际国内学术影响。书法研究论文获得中国书协主办学术会议评奖获奖论文多次。探讨了书法景观的概念并提出了书法地理学研究体系,提出书法审美中的自然景观描述的功能类型、提出了基于书法文化链的大书法文化发展战略、书法景观旅游规划的模式;提出了书法审美评价维度体系及其无差异曲线分析;首次对书法审美维度评价、书法审美的行为性评价、书法景观知觉等进行了实验美学研究,主持完成相关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相关文发表于《Tourism 管理学》、《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等国际顶级旅游研究期刊及《中国书法》《城乡建设》等国内核心杂志,发表中英文书法论文约20篇,获得《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国展论坛》优秀论文奖(全国5篇,排名第一)、第七届全国书学研讨会三等奖、全国第三届现代刻字艺术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全国5篇,排名第一),多篇书法研究论文参加国际经验实验美学大会(IAEA)、国际美学会(IAA)大会交流,以及中法旅游论坛、ITSA/PATA等国际会议主题报告,应邀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地及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多个大学做书法景观相关内容的学术报告。

(3)自然地理学和地貌遗产研究:长期从事生物喀斯特作用机制及其在文物保护和风化防治研究,在国内1991年起发表生物喀斯特微形态学及文物风化研究成果,以九寨沟县、云南石林、永安石林等为例,分别对藻类地衣的生物喀斯特侵蚀作用、藻类喀斯特沉积作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地衣子实体对石灰岩基质的钻孔作用机制;系统提出了地貌遗产价值的多种评价体系及其保护规划措施;对南京市六朝石刻明代石刻、乐山大佛龙门石窟等石刻文物保护及其风化监测进行了探索;首次发现了青藏高原特有风蚀喀斯特微形态及发育机制,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九寨沟县自然景观成因研究被收入《九寨沟志》并被广泛应用于九寨沟导游词。

( 4)信息地理研究:自1997起年对国内互联网信息地理学进行了实证研究,1995-19966年对中国教育网进行了空间连通性实验研究,并对网络文化地理问题、旅游网站空间分异及发展战略、信息时代地理空间的特征、旅游与科技信息化发展战略、大数据与旅游、主题频率与书论演进关系等进行了探索研究,中英文发表信息技术及情报检索研究论文20多篇,成果发表于《情报科学》《情报学刊》《Enter 2004》《tourism geographies》等中、英文学术刊物。  

( 5)旅游规划理论:对古镇文化景观、遗产体系及知觉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与Lynch城市意象类似但不同的古镇知觉表象模式,对古镇遗产体系(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景观评价体系和景观知觉进行了系统案例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观意象导向型旅游规划理论模式,景观意象导向型古镇规划模式是文化景观地理知觉理论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中的溢出渗透。在旅游规划基础研究方面,提出了旅游资源评价的主成分优先法的变形权重模型和可转换权重法的不同先行案例调查权重提取归并法。  

(6)文化地理及其它文化研究:包括甲骨文与商朝景观地理、空间概念学科属性和地理空间观、古诗词与地方旅游资源、民俗文化资源评价、中国传统洞箫指法与传承等的研究。①书法地理学研究体系:校正了书法景观概念及其分类体系,认为人地关系视野可构建符号文化景观地理研究的体系,说明了地理学可以解释(书法)文化符号及其空间价值;校正了明代以来书法“南北分异”的简单机械、环境决定论倾向的书法分异史地观;②甲骨文与殷人景观地理学研究:揭示了缺乏现代自然科学地理知识且具有原始文化宗教背景的殷人的景观意象的维度构成,说明甲骨文文字的结构、字义统计信息可以揭示殷人景观知觉与景观建构模式,文化地理学可与文字学、历史学交叉研究;③对历代书法理论中自然景观意象分类描述研究:说明自然景观意象描述具有多种书法审美和批评功能,可以揭示历代书论的传承关系,说明了从地理学人地关系出发的自然及景观描述的文本分析,具有美学和历史学意义,体现出文化地理的学术溢出;④不同文化景观(民俗、诗词、非物质文化)的评价模式研究:,说明了文化景观可以进行多维度定量评价,研制了主成分优先法和可转换权重法。揭示了文化景观资源的定量评价存在AHP固定权重模式以外的变形(Alternative)模式;⑤中国内陆、中国香港、日本等地不同城镇街区的书法景观的客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研制的简易书法景观指数可揭示全球化背景下书法景观多层次空间分异和变迁,说明全球化对传统文化景观的影响,宏观上是全面的、局部尺度是有针对性的,文化变迁本身具有空间性。⑥中国城镇及景区的书法景观的公众知觉特征研究:揭示了书法景观的知觉维度体系,古镇书法景观知觉与经典城市意象的异同,将多维度心理知觉模型应用于中国文化景观研究,构建了知觉维度定量分析新方法;⑦书法景观的态度、认知、体验研究:揭示了人们对书法文化的态度、知识等能够影响对书法进体验原真性、态度,人们的态度可以影响其文化景观的旅游体验和原真性体验,是对文化认同机制的地理学和实证主义的阐释。⑧书法遗产、地方文脉与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地方书法文化构成是由地方书法遗产、书法文脉和书法景观构成,书法文化具有文化链属性,揭示了特殊文化的空间符号化过程的基本特征,并借此构建了文化地理导向的城市规划和旅游业应用的模式;⑨研究了书法景观对人们空间行为的影响:书法展厅景观中人们行为具有评价指示作用,揭示了书法景观休闲限制的内在机制,将文化景观的主观特征研究从知觉为主导的模式延伸至景观中人类(旅游、审美)行为模式的研究。其它文化研究包括研究了一种传统六孔洞箫的高音域的指法及其传统乐器的传承性等。 

科研获奖

1、1997,青藏高原自然资源与环境演变的案例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2、张捷:2003年主持建设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获建设部全国优秀村镇建设规划二等奖。

3、张捷:2003年主持建设部《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获2007年江苏省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4、张捷:2003年主持建设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获2007年江苏省第二届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张捷主持《苏州市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获江苏省2011年旅游规划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6、张捷主持2006,《南京长江路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获南京市首届旅游规划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7、张捷主持《江苏省沿海地区旅游发展规划》获2013年度江苏省省旅游规划设计成果奖一等奖。

8、张捷主持《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获2013年度江苏省旅游规划设计成果奖一等奖

9、张捷,卢韶婧等《中国书法景观的公众地理知觉特征——书法景观知觉维度调查》获2013江苏省社科联第七届学术大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10、张宏磊,张捷等《Modeling hotel room price with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获2013年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二等奖

11、张宏磊,张捷《中国传统文化景观体验的限制因素研究——以书法景观为例》获第六届江苏省省旅游优秀论文奖二等奖。

学术论文

毕砚昭,张捷,赵曙明,等.雇主-雇员博弈对人力资源共享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所有权视角[J].运筹与管理,2021,30(8):211-216.DOI:10.12005/orms.2021.0268.

吴军,徐媛媛,任建兰,等.景观偏好研究进展及地理学响应探讨[J].地理科学,2021,41(4):656-663.

[3]李升峰,王富葆,张捷,等.西藏昂仁湖全新世硅藻记录与环境演变[J].科学通报,1999,44(3):320-323.DOI:10.3321/j.issn:0023-074X.1999.03.021.

杨玲玲,张捷,徐一璠,等.不同声音偏好的游客声景观主观评价差异——以丽江大研古镇为例[J].应用声学,2020,39(4):625-631.DOI:10.11684/j.issn.1000-310X.2020.04.017.

胡烨莹,张捷,周云鹏,等.乡村旅游地公共空间感知对游客地方感的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38(4):104-110.DOI:10.3969/j.issn.1003-2363.2019.04.017.

张捷,卢韶婧,蒋志杰,等.中国书法景观的公众地理知觉特征——书法景观知觉维度调查[J].地理学报,2012,67(2):230-238.

张捷,张宏磊,唐文跃.中国城镇书法景观空间分异及其地方意义——以城镇商业街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2,67(12):1675-1685.

[8]董雪旺,张捷,刘传华,等.条件价值法中的偏差分析及信度和效度检验——以九寨沟县游憩价值评估为例[J].地理学报,2011,66(2):267-278.

蒋志杰,张捷,李丽,等.小尺度环境地形认知与空间行为的关系分析——以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1,66(6):821-830.

李敏,张捷,董雪旺,等.目的地特殊自然灾害后游客的认知研究——以“5.12"汶川地震后的九寨沟为例[J].地理学报,2011,66(12):1695-1706.

刘法建,张捷,陈冬冬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J].地理学报,2010,65(8):1013-1024.

许振晓,张捷,GEOFFREY WALL,等.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县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9,64(6):736-744.DOI:10.3321/j.issn:0375-5444.2009.06.010.

杨效忠,张捷,乌铁红.跨界旅游区的组织网络结构与合作模型——以大别山天堂寨为例[J].地理学报,2009,64(8):978-988.DOI:10.3321/j.issn:0375-5444.2009.08.008.

卢松,张捷,李东和,等.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比较——以西递村景区与九寨沟县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8,63(6):646-656.DOI:10.3321/j.issn:0375-5444.2008.06.009.

[15]唐文跃,张捷,罗浩,等.九寨沟县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7,62(6):599-608.DOI:10.3321/j.issn:0375-5444.2007.06.005.

史春云,张捷,尤海梅,等.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07,62(6):631-639.DOI:10.3321/j.issn:0375-5444.2007.06.008.

杨国良,张捷,艾南山,等.旅游流齐夫结构及空间差异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61(12):1281-1289.DOI:10.3321/j.issn:0375-5444.2006.12.005.

[18]章锦河,张捷.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市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2004,59(5):763-771.DOI:10.3321/j.issn:0375-5444.2004.05.015.

秦中,张捷,田友萍,等.石灰岩表面早期风化的分形识别[J].地学前缘,2005,12(1):155-156.DOI:10.3321/j.issn:1005-2321.2005.01.020.

刘培学,廖茂林,张捷,等.山岳型景区游客轨迹聚类与体验质量差异研究——以世界遗产地三清山为例[J].旅游学刊,2018,33(5):56-67.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8.05.010.

张少峰,程德俊,张捷.作为地位竞争的组织象征性奖励系统及其设计要素[J].管理现代化,2018,38(6):51-53.DOI:10.19634/j.cnki.11-1403/c.2018.06.013.

张捷.关于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研究中的中国特色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2):167-168.DOI:10.3969/j.issn.1003-2363.2018.02.031.

张卉,张捷,仇梦,等.音乐景观意象对游客地方依恋的影响研究——以厦门鼓浪屿为例[J].人文地理,2020,35(3):58-64.DOI:10.13959/j.issn.1003-2398.2020.03.007.

仇梦嫄,张捷,张宏磊,等.基于旅游声景认知的游客环保行为驱动机制研究——以厦门鼓浪屿为例[J].旅游学刊,2017,32(11):105-115.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7.11.016.

田友萍,陈建群,张捷,等.云南色球藻科新分类群[J].植物分类学报,2001,39(3):280-282.

郑春晖,张捷.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5·12汶川地震重灾区北川羌族自治县都江堰市为例[J].旅游导刊,2020,4(6):43-58.DOI:10.12054/lydk.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48.

刘法建,张捷,章锦河,等.旅游地研究中的“联系”和网络——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地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16,30(2):1-14,78.DOI:10.3969/j.issn.1006-575X.2016.02.001.

李宜聪,张捷,刘泽华,等.自然灾害型危机事件后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恢复研究——以九寨沟县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6,31(6):104-112.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6.06.016.

张郴,黄震方,张捷,等.基于机器学习的南京市市旅游地个性及其文化景观表征[J].地理学报,2017,72(10):1886-1903.DOI:10.11821/dlxb201710012.

钟士恩,张捷,李莉,等.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回顾、评价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5,30(8):115-126.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5.08.012.

郭永锐,张捷,张玉玲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源起、现状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5,30(5):85-96.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5.05.009.

张捷.Schafer声景观理论经典著作的评析[J].旅游学刊,2015,30(12):121-124.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5.12.016.

蒋长春,张捷,万基财.名山风景区书法景观在游客地方感中的作用——以武夷山市风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5,30(4):73-83.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5.04.007.

郭永锐,张捷,卢韶婧,等.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的结构模型和感知差异[J].旅游学刊,2014,29(2):93-102.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4.02.010.

张捷,钟士恩,卢韶婧.旅游规划中的共性与多样性博弈——乡村旅游规划规范及示范的若干思考[J].旅游学刊,2014,29(6):10-11.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4.06.04.

苏醒,张捷,张宏磊,等.历史文化名城名胜组景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南京市四十八景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5):171-176.DOI:10.3969/j.issn.1003-2363.2014.05.032.

张捷,郭永锐.从学术体系构建到学科知识溢出——《旅游地理学》(1999年初版,2012第三版,保继刚等)评述[J].旅游学刊,2014,29(6):127-128.

李莉,张捷.互联网信息评价对游客信息行为和出游决策的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2013,28(10):23-29.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3.010.003.

肖潇,任黎秀,张捷,等.城郊旅游地游客重游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分析——以南京珍珠泉旅游风景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2):148-153.DOI:10.3969/j.issn.1003-2363.2013.02.028.

孙景荣,张捷,章锦河,等.基于泰尔系数的中国酒店业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3):101-106.DOI:10.3969/j.issn.1006-2912.2013.03.016.

张捷.旅游规划理论的传统与更新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2013,28(9):3-5.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3.09.001.

刘法建,张捷,章锦河,等.旅游流空间数据获取的基本方法分析——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比较[J].旅游学刊,2012,27(6):101-109.

董雪旺,张捷,蔡永寿,等.基于旅行费用法的九寨沟县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5):78-84.DOI:10.3969/j.issn.1003-2363.2012.05.016.

张宏磊,张捷.中国传统文化景观体验的限制因素研究——以书法景观为例[J].旅游学刊,2012,27(7):28-34.

董晓莉,张捷,吴必虎,等.灾害事件对旅游地意象影响的研究——以九寨沟风景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3):102-107.DOI:10.3969/j.issn.1003-2363.2011.03.021.

钟士恩,张捷,任黎秀,等.农村居民国内旅游空间行为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3):103-107.

史春云,张捷,尤海梅.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地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J].地理研究,2008,27(3):703-714.DOI:10.3321/j.issn:1000-0585.2008.03.023.

李东和,张捷,章尚正,等.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空间分异——以黄山市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27(4):963-972,后插4.DOI:10.3321/j.issn:1000-0585.2008.04.024.

杨效忠,张捷,唐文跃,等.古村落社区旅游参与度及影响因素——西递村宏村、南屏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3):445-451.DOI:10.3969/j.issn.1000-0690.2008.03.025.

[50]章锦河,张捷,王群.旅游地生态安全测度分析——以九寨沟县自然保护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27(2):449-458.DOI:10.3321/j.issn:1000-0585.2008.02.022.

乌铁红,张捷,杨效忠,等.旅游地形象随时间变化的感知差异——以安徽天堂寨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27(5):1078-1086.DOI:10.3321/j.issn:1000-0585.2008.05.011.

赵勇,刘泽华,张捷.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预警及方法研究——以周庄镇历史文化名镇为例[J].建筑学报,2008(12):24-28.DOI:10.3969/j.issn.0529-1399.2008.12.007.

王再宏,陈麦池,张捷.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声景观的变迁及保护研究——以山东省前光甫村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44(12):156-160.DOI:10.3969/j.issn.1673-1212.2019.12.035.

[54]李东和,张捷,卢松,等.苏州市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部分水乡古镇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2):81-85.DOI:10.3969/j.issn.1003-2363.2007.02.018.

杨国良,张捷,刘波,等.旅游流流量位序-规模分布变化及其机理——以四川省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7,26(4):662-672.DOI:10.3321/j.issn:1000-0585.2007.04.003.

[56]章锦河,张捷.国内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启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2):90-96.DOI:10.3969/j.issn.1003-2363.2007.02.020.

李东和,张捷,赵玉宗,等.基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以安徽省三河镇为例[J].地理科学,2007,27(4):602-608.DOI:10.3969/j.issn.1000-0690.2007.04.025.

唐文跃,张捷,罗浩.新西兰旅游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3):87-91.DOI:10.3969/j.issn.1672-0504.2007.03.020.

赵勇,张捷,李娜,等.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以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为例[J].地理科学,2006,26(4):497-505.DOI:10.3969/j.issn.1000-0690.2006.04.019.

[60]章锦河,张捷.国外生态足迹模型修正与前沿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06,28(6):196-203.DOI:10.3321/j.issn:1007-7588.2006.06.029.

史春云,张捷,尤海,等.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分异格局[J].地理科学,2006,26(5):622-628.DOI:10.3969/j.issn.1000-0690.2006.05.018.

聂献忠,张捷,章锦河,等.一体化旅游区(ITR)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长江三角洲旅游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6,26(6):755-763.DOI:10.3969/j.issn.1000-0690.2006.06.019.

杨效忠,张捷.旅游地合作研究综述及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6):108-112.DOI:10.3969/j.issn.1672-0504.2006.06.026.

[64]章锦河,张捷,梁玥琳,等.九寨沟县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补偿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5):735-744.DOI:10.3321/j.issn:1000-3037.2005.05.013.

章锦河,张捷,李娜,等.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2):293-303.DOI:10.3321/j.issn:1000-0585.2005.02.016.

章锦河,张捷,刘泽华.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2):248-256.DOI:10.3969/j.issn.1000-0690.2005.02.020.

史春云,张捷,沈正平,等.区域旅游竞合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5):85-89.DOI:10.3969/j.issn.1672-0504.2005.05.020.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基于Lancaster特性理论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式--理论分析与江西省旅游客流的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05,24(6):992-999.DOI:10.3321/j.issn:1000-0585.2005.06.019.

秦中,张捷,彭学艺,等.四川乐山大佛风化的初步探讨[J].地理研究,2005,24(6):928-934.DOI:10.3321/j.issn:1000-0585.2005.06.012.

张捷,刘泽华,解杼,等.中文旅游网站的空间类型及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4):493-499.DOI:10.3969/j.issn.1000-0690.2004.04.018.

秦中,张捷,都金康水体污染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4):384-388.DOI:10.3969/j.issn.1004-8227.2004.04.017.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等.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1):23-28.DOI:10.3969/j.issn.1004-8227.2003.01.006.

张捷,李升峰,周寅康,等.九寨沟县风景区游客入游距离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11(1):5-9.DOI:10.3969/j.issn.1004-8227.2002.01.002.

周寅康,王腊春,许有鹏,等.淮河洪涝变化动力系统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1):41-45.DOI:10.3969/j.issn.1000-0690.2001.01.008.

周寅康,王腊春,许有鹏,等.淮河流域洪涝变化的耗散性[J].地理研究,2000,19(3):277-282.DOI:10.3321/j.issn:1000-0585.2000.03.008.

张捷,顾朝林,都金康,等.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2000,20(4):368-374.DOI:10.3969/j.issn.1000-0690.2000.04.013.

包浩生,张捷,姚士谋,等.专家笔谈:知识经济与地理学发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3):1-3.DOI:10.3969/j.issn.1003-2363.1998.03.001.

张捷,包浩生.分形理论及其在地貌学中的应用--分形地貌学研究综述及展望[J].地理研究,1994,13(3):104-112.DOI:10.3321/j.issn:1000-0585.1994.03.013.

钱莉莉,张捷,郑春晖,等.灾难地居民集体记忆、地方认同、地方保护意愿关系研究——以5·12汶川地震北川羌族自治县老县城为例[J].地理研究,2019,38(4):988-1002.

李莉,张捷,张卉,等.胡焕庸线简化解析几何模型与“胡焕庸线区位效应”——以中国大陆旅游市场潜力为例[J].经济地理,2019,39(4):10-17,25.DOI:10.15957/j.cnki.jjdl.2019.04.002.

[81]董雪旺,张捷,章锦河,等.区域旅游业碳排放和旅游消费碳足迹研究述评[J].生态学报,2016,36(2):554-568.DOI:10.5846/stxb201310242569.

[82]韩国圣,张捷,马金萍,等.浅析乌鲁木齐市地区民俗旅游的发展问题——以国际大巴扎旅游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9):197-200.DOI:10.3969/j.issn.1003-7578.2008.09.039.

张卉,张捷.基于环境保护视角的村镇建设政策内容变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43(7):1-4.DOI:10.3969/j.issn.1673-1212.2018.07.001.

张玉玲,张捷,张宏磊,等.文化与自然灾害对四川居民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行为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34(17):5103-5113.DOI:10.5846/stxb201301090075.

郭永锐,张捷,张玉玲.旅游目的地社区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J].地理研究,2018,37(1):133-144.DOI:10.11821/dlyj201801010.

[86]何金廖,黄贤金,张捷.新世纪国际人文地理学发展格局与多样性:基于2000-2017年SSCI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人文地理,2018,33(5):29-37.DOI:10.13959/j.issn.1003-2398.2018.05.004.

钱莉莉,张捷,郑春晖,等.基于集体记忆的震后北川羌族自治县老县城空间重构[J].人文地理,2018,33(6):53-61.DOI:10.13959/j.issn.1003-2398.2018.06.007.

肖潇,张捷,卢俊宇,等.旅游交通碳排放的空间结构与情景分析[J].生态学报,2012,32(23):7540-7548.DOI:10.5846/stxb201111301830.

柯立,张捷,李倩.书法景观旅游地游客感知意象影响因素分析——以桂林叠彩山景区为例[J].中国岩溶,2010,29(1):87-92.DOI:10.3969/j.issn.1001-4810.2010.01.015.

程绍文,张捷,徐菲菲自然旅游地居民自然保护态度的影响因素——中国九寨沟县和英国新森林国家公园的比较[J].生态学报,2010,30(23):6487-6494.

杨国良,张捷,彭文甫,等.区域旅游关联与景区(点)系统分形结构的关系——以四川省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2):257-265.DOI:10.3969/j.issn.1001-8395.2010.02.029.

程绍文,徐菲菲,张捷.中英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自然旅游规划管治模式比较——以中国九寨沟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英国New Forest(NF)国家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09,25(7):43-48.DOI:10.3969/j.issn.1000-6664.2009.07.010.

李娜,张捷.基于居民感知的旅游地民居建筑景观变化研究——以九寨沟县藏寨建筑景观特色变化为例[J].南京市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3):132-137.

卢松,张捷.试论旅游地居民感知的研究体系及其对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2):178-183.DOI:10.3969/j.issn.1001-2443.2009.02.018.

刘传华,张捷,曹靖,等.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在我国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综合评判中的应用[J].中国岩溶,2008,27(2):189-196.DOI:10.3969/j.issn.1001-4810.2008.02.015.

史春云,张捷,张宏磊,等.旅游学结构方程模型应用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63-66.DOI:10.3969/j.issn.1005-8141.2008.01.021.

蒋琳,周珍,胡俊,等.五氯苯酚和八氯代二苯并[a]芘二嗯英复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08,3(4):370-376.

田谆君,张捷,曹靖,等.城市广场休闲者停留时间影响因素研究——以无锡市太湖广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2):1126-1129.DOI:10.3969/j.issn.1005-8141.2008.12.023.

曹靖,张捷,张宏磊,等.宁镇扬地区优良级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对比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3):274-276.DOI:10.3969/j.issn.1005-8141.2008.03.028.

曹靖,张捷,张宏磊,等.基于行为生态学的旅游者目的地消费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以南京市入游游客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6):561-563.DOI:10.3969/j.issn.1005-8141.2008.06.026.

张捷,俞锦标,林钧枢,等.深切顷怀任美锷院士[J].中国岩溶,2008,27(4):插1-插2.DOI:10.3969/j.issn.1001-4810.2008.04.018.

杨国良,张捷,艾南山,等.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及旅游经济联系——以四川省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4):24-30.DOI:10.3321/j.issn:0455-2059.2007.04.005.

杨国良,张捷,刘波旅游流规模结构的Zipf特征与差异度对比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7,43(3):318-328.

梁明琳,张捷.武汉市休闲意象空间结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4):632-635,640.DOI:10.3321/j.issn:1000-1190.2007.04.033.

杨效忠,张捷.基于生态自然观的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3):263-265.DOI:10.3969/j.issn.1005-8141.2007.03.024.

王艳,张捷,冉江.公众媒介信息中水乡古镇通道型景观意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27-5129.DOI:10.3969/j.issn.0517-6611.2007.17.048.

林珲,张捷,杨萍,等.空间综合人文科学概论与社会科学研究进展[J].地球信息科学,2006,8(2):30-37.DOI:10.3969/j.issn.1560-8999.2006.02.006.

王兴山,张捷,户县秦镇初级中学石灰岩石刻文物表面硬度与生物风化研究——以南京明代石刻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4):381-384,394.DOI:10.3969/j.issn.1001-2443.2006.04.019.

秦中,张捷,王腊春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及石漠化调控[J].中国岩溶,2005,24(1):51-55.DOI:10.3969/j.issn.1001-4810.2005.01.008.

张捷,秦中,王兴山,等.硬质文物毁损研究综述及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4):365-372.DOI:10.3969/j.issn.1001-2443.2004.04.001.

[111]田友萍,张捷,宋林华,等.气生藻类在云南石林景观形成中的作用[J].中国科学D辑,2004,34(1):75-88.DOI:10.3969/j.issn.1674-7240.2004.01.009.

刘泽华,张捷,黄泰,等.旅游地-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复合模型初探--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一种机制假说[J].南京市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3):106-111.DOI:10.3969/j.issn.1001-4616.2003.03.023.

解杼,张捷,刘泽华,等.旅游者入游感知距离与旅游空间行为研究--以江西省龙虎山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4):396-400.DOI:10.3969/j.issn.1001-2443.2003.04.021.

张捷.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新旅游及旅游规划更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4):391-395.DOI:10.3969/j.issn.1001-2443.2003.04.020.

[115]田友萍,张捷,宋林华,等.云南石林碳酸盐岩表面气生藻类群落的研究[J].中国岩溶,2003,22(3):203-211.DOI:10.3969/j.issn.1001-4810.2003.03.006.

田友萍,张捷,宋林华,等.云南石林碳酸盐岩表面气生蓝藻(蓝菌门)研究[J].生态学报,2002,22(11):1793-1802.DOI:10.3321/j.issn:1000-0933.2002.11.001.

陈浮,张捷.旅游价值货币化核算研究--九寨沟县案例分析[J].南京市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1,37(3):298-303.DOI:10.3321/j.issn:0469-5097.2001.03.005.

[118]周寅康,王腊春,许有鹏,等.淮河洪涝变化动力系统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2000,36(4):520-522.DOI:10.3321/j.issn:0469-5097.2000.04.026.

李爱兰,张捷.江苏省省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结构分析[J].江苏商论,2015(3):58-61.

张家榕,张捷.基于文献计量的旅游研究进展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2(1):124-130.DOI:10.3969/j.issn.1001-4748.2017.01.023.

陈麦池,张捷,张宏磊,等.鸣沙景观的地理分布及发声机理[J].中国沙漠,2019,39(5):120-126.DOI:10.7522/j.issn.1000-694X.2018.00124.

孙烨,张宏磊,刘培学,等.基于旅游者网络关注度的旅游景区日游客量预测研究——以不同客户端百度指数为例[J].人文地理,2017,32(3):152-160.DOI:10.13959/j.issn.1003-2398.2017.03.020.

[123]保继刚,张捷,徐红罡,等.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在他乡与故乡之间[J].地理研究,2017,36(5):803-823.DOI:10.11821/dlyj201705001.

颜丙金,张捷,李莉,等.元朝及以前书法景观文化遗产时空特征——基于《寰宇访碑录》及其补作数据库[J].地理研究,2017,36(5):985-1000.DOI:10.11821/dlyj201705014.

张滋露,张捷,钱莉莉.基于空间句法的广场空间拥挤模式分析——以上海市外滩滨水区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3):103-109.DOI:10.3969/j.issn.1001-4748.2016.03.019.

李莉,颜丙金,张宏磊,等.景区游客拥挤感知多维度内涵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以三清山为例[J].人文地理,2016,31(2):145-152.DOI:10.13959/j.issn.1003-2398.2016.02.022.

郑春晖,张捷,钱莉莉,等.黑色旅游者行为意向差异研究——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J].资源科学,2016,38(9):1663-1671.DOI:10.18402/resci.2016.09.04.

张捷,都金康,周寅康,等.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以九寨沟县及比较风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1999,54(4):357-364.DOI:10.3321/j.issn:0375-5444.1999.04.008.

钟士恩,张捷,章锦河,等.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及其游客感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10):161-16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10.021.

钱莉莉,张捷,郑春晖,等.地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15,30(6):7-12.DOI:10.13959/j.issn.1003-2398.2015.06.002.

吴荣华,张宏磊,张捷,等.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地的小尺度空间结构及关联——以南京市孔子庙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4,33(12):2427-2436.DOI:10.11821/dlyj201412019.

张玉玲,张捷,赵文慧.居民环境后果认知对保护旅游地环境行为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7):149-15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07.021.

钟士恩,张捷,尹力杰,等.从旅游业发展质量看中国旅游现象与问题:兼探讨“游赏理念”的学科意义[J].人文地理,2014,29(6):125-132,116.

孙景荣,张捷,章锦河,等.中国区域旅行社业效率的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4(4):430-437.

刘法建,张捷,章锦河,等.旅游地网络的演化与时空特征研究--以黄山市风景区及汤口社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4(12):1428-1437.

郭永锐,张捷,卢韶婧,等.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性[J].地理科学,2014(11):1299-1304.

张捷,卢韶婧,杜国庆,等.中、日都市旅游街区书法景观空间分异及其文化认同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2014(7):831-839.

陈友军,张捷.九寨沟县旅游客流景观偏好特征研究[J].河南科学,2009,27(2):249-252.DOI:10.3969/j.issn.1004-3918.2009.02.032.

秦中,张捷.试评地表形态研究的趋势——以Geomorphology为例[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4):1-5.

刘平珍,梁莉,张捷.基于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和市场通达度的旅游区划研究——以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为例[J].河南科学,2006,24(5):776-780.DOI:10.3969/j.issn.1004-3918.2006.05.042.

唐宗伟,张捷,张宏乔.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J].四川环境,2006,25(1):45-48.DOI:10.3969/j.issn.1001-3644.2006.01.013.

秦中,张捷,刘沛.碳酸盐岩表面过程分析及应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4):4-8,32.

张宏乔,张捷,陈友军,等.旅游者环境意识分析及其景区环境管理意义--以四川九寨沟县自然保护区为例[J].四川环境,2005,24(6):59-63.DOI:10.3969/j.issn.1001-3644.2005.06.016.

尹立杰,张捷,韩国圣,等.基于地方感视角的乡村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以安徽省天堂寨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10):1916-1926.

孙景荣,张捷,章锦河,等.中国城市酒店业效率的空间特征及优化对策[J].经济地理,2012,32(8):155-159.

钟士恩,章锦河,张捷,等.南京大学旅游地理学的历史回顾与研究展望[J].人文地理,2012,27(3):156-160.DOI:10.3969/j.issn.1003-2398.2012.03.029.

蒋志杰,张捷,王慧麟,等.小尺度环境地形相对高度认知及影响因素——以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12):2270-2282.

张敏,黄贤金,张捷,等.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发展系谱[J].人文地理,2012,27(3):147-151.DOI:10.3969/j.issn.1003-2398.2012.03.027.

钟士恩,甄峰,张捷,等.南京大学信息地理学的发展回顾与研究展望[J].地理科学,2012,32(10):1214-1219.

刘东,张捷.奥利弗·威廉姆森学术成就的方法论成因及其意义——兼论经济学中的跨学科研究[J].经济评论,2012(2):23-30.

卢韶婧,张捷,张宏磊,等.旅游地映象、游客满意度及行为意向关系研究——以桂林七星公园为例[J].人文地理,2011,26(4):121-126.DOI:10.3969/j.issn.1003-2398.2011.04.021.

尹立杰,张捷,张宏磊,等.书法景观在景区旅游意象构建中的作用研究——以西安市碑林为例[J].人文地理,2011,26(5):49-53,64.DOI:10.3969/j.issn.1003-2398.2011.05.009.

张宏磊,张捷,史春云,等.感知距离与游客满意度影响关系研究[J].人文地理,2011,26(5):117-120,142.DOI:10.3969/j.issn.1003-2398.2011.05.021.

杨钊,张捷,蔡永寿,等.基于中外五区比较的旅游劳工行业流动规律分析[J].地理研究,2011,30(3):447-462.

张郴,张捷.中国入境旅游需求预测的神经网络集成模型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10):1208-1212.

韩国圣,张捷,黄跃雯,等.天堂寨景区农村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12):1525-1532.

[157]董雪旺,张捷,章锦河.旅行费用法在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中的若干问题述评[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83-1997.

杨效忠,张捷,彭敏.跨界旅游区合作的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10):1189-1194.

李敏,张捷,钟士恩,等.地震前后灾区旅游地国内游客旅游动机变化研究——以“5.12”5·12汶川地震前后的九寨沟县为例[J].地理科学,2011,31(12):1533-1540.

刘法建,张捷,章锦河,等.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省级旅游地角色研究[J].地理研究,2010(6):1141-1152.

程绍文,张捷,徐菲菲,等.自然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发展期望与旅游影响感知对其旅游态度的影响——对中国九寨沟和英国NF国家公园的比较研究[J].地理研究,2010,29(12):2179-2188.

钟士恩,张捷,韩国圣,等.旅游流空间模式基本理论:问题分析及其展望[J].人文地理,2010,25(2):31-36.DOI:10.3969/j.issn.1003-2398.2010.02.006.

王岚,张捷,曹靖,等.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地可进入性评价研究——以九寨沟县风景区为例[J].人文地理,2010,25(2):144-148.DOI:10.3969/j.issn.1003-2398.2010.02.029.

杨效忠,张捷,叶舒娟.基于社会网络的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测度及转化[J].地理科学,2010,30(6):826-832.

刘泽华,张捷,吴小根,等.特殊时段旅游客流时间分布对旅游地理结构响应研究——以北京市黄山市西安市TDD黄金周旅游客流为例[J].人文地理,2010,25(1):129-133,11.DOI:10.3969/j.issn.1003-2398.2010.01.026.

张捷,柯立,俞锦标喀斯特洞穴书法景观的分类统计与洞穴旅游发展——以广西桂林市为例[J].人文地理,2010,25(6):98-103,88.DOI:10.3969/j.issn.1003-2398.2010.06.019.

卢松,张捷,苏勤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历时性分析——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镇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2):536-548.DOI:10.3321/j.issn:1000-0585.2009.02.026.

钟士恩,张捷,任黎秀,等.基于社会经济属性的中国省际出游力研究——兼对中国与世界已研究国家案例比较[J].经济地理,2009,29(1):153-159.

李东和,张捷.国内旅游现象空间分异研究进展与展望[J].人文地理,2009,24(5):96-100,70.DOI:10.3969/j.issn.1003-2398.2009.05.019.

田谆君,张捷,史春云,等.城市广场休闲者空间行为特征研究——以无锡市太湖广场为例[J].人文地理,2009,24(3):49-53.DOI:10.3969/j.issn.1003-2398.2009.03.010.

曹靖,张捷,王岚,等.苏州市旅游者目的地消费支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2009,24(6):86-90.DOI:10.3969/j.issn.1003-2398.2009.06.017.

史春云,张捷,李亚兵,等.城市闲暇业态的空间分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5):90-9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08.05.016.

[173]江昼,张捷,祁秋寅.城市雕塑环境空间视觉满意度的定量评价——以南京市三处城市雕塑环境空间为例[J].经济地理,2008,28(6):1012-1014,1019.

梁玥琳,张捷,章锦河,等.国内近十年休闲研究进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71-75.DOI:10.3969/j.issn.1671-0169.2006.05.015.

赵勇,张捷,秦中.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5(2):59-64.DOI:10.3969/j.issn.1000-3363.2005.02.011.

梁玥琳,张捷,章锦河,等.城市滨水区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苏州市沿江地区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43-46.DOI:10.3969/j.issn.1671-0169.2004.05.009.

张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数量敏感度调整评价模型研究——以江苏省吴江水乡古镇古诗词文化为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4):1-7.DOI:10.3969/j.issn.1672-0687.2011.04.002.

张捷,张静书法景观与城市景观--南京书法景观及书法旅游产品概念规划案例[J].城乡建设,2004(3):42-43.DOI:10.3969/j.issn.1002-8455.2004.03.013.

张捷,张兆干,张洪,等.城市现代化与城市旅游规划现代化--兼论南京旅游业现代化发展的若干问题[J].铁道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2):1-7.DOI:10.3969/j.issn.1672-0687.2002.02.001.

乌铁红,张捷,李文杰,等.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及成因——基于入境旅游经济区位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5):189-194.

颜丙金,张捷,李莉,等.自然灾害型景观游客体验的感知差异分析[J].资源科学,2016,38(8):1465-1475.DOI:10.18402/resci.2016.08.06.

张捷.无声的评价——书法展厅观摩行为与作品评价的关系研究——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展观众特征行为性评价实证[J].中国书法,2007(12):108-112.

钟静,张捷.基于景观指数的九寨沟县旅游区旅游干扰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1,30(6):1210-1216.

刘传华,张捷,曹靖,等.宁镇扬旅游区域合作的基础及其战略[J].河南科学,2008,26(7):878-882.DOI:10.3969/j.issn.1004-3918.2008.07.033.

[185]周寅康,包浩生,张捷.淮河洪涝变化混沌演化特征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1999,1(2):7-11.DOI:10.3969/j.issn.1560-8999.1999.02.002.

张捷,曾刚,段学军,等.新时期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2):167-180.

张捷,温明华,吕淑菲.知识经济与21世纪旅游、闲暇业[J].旅游学刊,1998(4):45-47,63.

[188]董雪旺,张捷,韩国圣.基于地理学四大传统的《旅游地理学》内容体系构建[C].//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18-19.

董雪旺,徐宁宁,张捷.基于游客地方感的水乡古镇开发活化研究--兼论乌镇镇模式的可复制性[C].//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19-19.

钟士恩,张捷,章锦河,等.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及其游客感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10):161-167.

张捷,颜丙金,张宏磊,等.走向多范式的空间综合人文科学概论[J].文化研究,2016(4).

张捷.论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供求匹配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5(22):137.

孙晋坤,张捷,章锦河.2015年第十届旅游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三清山召开[J].地理学报,2015(6):1024.

张捷,郭永锐.书评:从学术体系构建到学科知识溢出-《旅游地理学》(1999年初版,2012第三版,保继刚等)评述[J].旅游学刊,2014(6):127-128.

[195]董雪旺,章锦河,张捷.旅游碳排放/碳足迹研究的若干问题述评[C].//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华东地区)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31-31.

张捷,张宏磊,王兴山,等.三清山、黄山市花岗石地貌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性价值的地貌学基础--论节理地貌过程作为一种普遍性主导成景地貌过程[C].//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论文集.2013:89-90.

唐弘久,张捷,谭如诗."5.12"大地震对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特点[J].经济地理,2013(3):180-186.

张捷,卢韶婧,杜国庆,等.中、日都市旅游街区的书法景观空间分异及其文化认同比较研究-以南京新街口、北京琉璃厂和王府井集团、东京银座、新宿浅草寺为例[C].//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摘要集.2012.

李敏,张捷.基于旅游动机的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管理研究--以"5.12"5·12汶川地震后的九寨沟县为例[C].//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60-61.

张捷,卢韶婧,杜国庆,等.中、日都市旅游街区的书法景观空间分异及其文化认同比较研究--以南京新街口、北京琉璃厂和王府井、东京银座、新宿和浅草为例[C].//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78-178.

李敏,张捷.基于旅游动机的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管理研究-以"5.12"汶川地震后的九寨沟为例[C].//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摘要集.2012.

尹立杰,张捷.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旅游发展意义研究[C].//2011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79-79.

韩国圣,张捷,黄跃雯,等.基于旅游影响感知的自然旅游地社区居民分类及影响因素--以天堂寨景区为例[C].//2011中国旅游研究年会论文集.2011:303-316.

郝若诗,张捷,包婕,等.同里镇园林建筑景观特色及其吸引力研究[C].//2011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19-19.

刘法建,章锦河,张捷,等.皖南旅游区旅游地角色研究-基于旅游流网络视角的分析[C].//2011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33-34.

乌铁红,张捷,李文杰旅游者与旅游地社区主体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分析--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地为例[C].//2011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61-62.

张捷.书法故事、地方文脉与书法的空间生产-南京、北京市书法文脉与城市书法景观的案例[J].文化研究,2010(0):245-260.

张捷.空间概念的演化:物质的、地理的抑或是精神的?[J].文化研究,2010(0):68-84.

卢松,张捷.古村落旅游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及社区建设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为例[C].//中国地理学会2009百年庆典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122-122.

张宏磊,张捷,卢韶婧.旅游者书法景观“凝视”的维度探讨--以桂林七星公园为例[C].//中国地理学会2009百年庆典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146-147.

张捷,刘泽华,张洪,等.中国30年来旅游规划现象的本体论思考及理论展望[C].//2009年首届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2009:366-370.

柯立,张捷.书法景观旅游地游客感知意象影响因素分析—以桂林叠彩山景区为例[C].//全国第十五届洞穴学术会议暨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9:411-422.

乌铁红,张捷,李文杰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外旅游者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为例[C].//中国地理学会2009百年庆典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125-126.

刘法建,张捷,陈冬冬基于网络分析的中国入境旅游流特征及动因研究[C].//中国地理学会2009百年庆典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121-121.

蒋志杰,张捷,李丽,等.空间行为、探路与环境评价的地形认知影响因子研究--以原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为例[C].//中国地理学会2009百年庆典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83-83.

柯立,张捷.书法景观旅游地游客感知意象影响因素分析--以桂林叠彩山景区为例[C].//中国地理学会2009百年庆典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29-29.

程绍文,张捷,梁玥琳.基于我国旅游网站空间分析的旅游产品网络营销国际化对策研究[C].//2008年国际旅游与世界和谐高层论坛论文集.2008:30-38.

张捷,俞锦标,林钧枢,等.深切缅怀任美院士[J].中国岩溶,2008, (4):291-292.

张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汽车合资企业雇佣关系研究[D].江苏省:南京大学,2008.

孙青,张捷.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价值评价[C].//2006年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7:165-170.

刘传华,张捷.江苏省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C].//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世界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334-338.

史春云,张捷,高薇,等.国外偏离一份额分析及其拓展模型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07(3):133-136.

孙青,张捷.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价值评价[C].//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6.

李亚兵,张捷,陈友军,等.水乡古镇旅游景观意象知觉研究--以周庄镇同里镇为例[C].//2005年社区旅游与边境旅游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270-281.

张捷.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新旅游及旅游规划更新[C].//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2003:5-10.

秦中,张捷,赵勇城市化多目标旅游分析[C].//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2003:17-24.

张捷.上海世博会的区域效应及苏州旅游业的对策[J].中国会展,2003, (10):42-45.

张捷,都金康网上"情绪符号"(smilies)的地理学[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10-15.

甘荫雨,张捷.全球化时代的旅游业[J].亚太经济,2000(4):50-51.

吕菽菲,甘萌雨,张捷.连云港市城市闲暇业发展模式探讨[C].//经济地理.长沙市:经济地理杂志社, 1999:241~245.

吕菽菲,张捷.城市古典园林原始功能老化的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1999(5):85-90.

张捷,王淼,任黎秀,等.试论城市闲暇业及其持续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概论社会科学),1998(2):171-178.

聂献忠,张捷,哈文,等.九寨沟县国内游客特征与前景[J].山地研究,1998, (1):36-41.

张捷.区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研究--九寨沟藏族民俗文化与江苏省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比较研究之二[J].人文地理,1998, (1):63-66,62.

[236]周寅康,包浩生,张捷.淮河洪涝变化吸引子维数研究[J].地理科学,1998, (4):71-76.

张捷,李升峰,周游游细菌、真菌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研究及其意义[J].中国岩溶,1997, (4):82-89.

张捷.区域民俗文化的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旅游业价值研究--九寨沟县藏族民俗文化与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比较研究之一[J].人文地理,1997, (3):24-28,78.

周寅康,张捷,王腊春,等.长江下游地区近五百年洪涝序列的R/S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1997, (2):80-86.

王,张捷.从园林角度谈旅游景区建设中的美学运用[J].旅游论坛,1997(2):21-24.

张捷,聂献忠,李升峰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喀斯特研究的旅游业意义[J].中国岩溶,1997, (4):106-112.

张捷,温明华.市县旅游业信息管理规划初探[J].旅游论坛,1997(4):15-18.

周寅康,张捷,王腊春,等.淮河洪涝变化的信息维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7, (4):92-96.

[244]王富葆,李升峰,张捷,等.吉隆盆地的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喜马拉雅山脉隆起[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6, (4):329-335.

王富葆,李升峰,申旭辉,等.Fonnation,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the Gyirong Basin and uplift of the Himalaya 被引量:2[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1996(4):401-409.

张捷,包浩生.生物喀斯特及其微形态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5, (5):457-463.

周寅康,张捷,王腊春,等.分形论与自然灾害研究-地震、洪涝灾害中的分形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5, (4):9-15.

张捷,包浩生,李春华福建永安石林地貌的现代生物喀斯特侵蚀营力[J].山地研究,1994, (3):136-140.

张捷.川西北岷山灰岩区喀斯特堰塞湖形成中的生物作用[J].湖泊科学,1993, (1):32-39,101-102.

张捷,温明华.试论学术论著参考文献及其情报检索功能[J].情报学刊,1993, (5):355-359.

张捷.生物喀斯特微形态研究[D].江苏省:南京大学,1990.

张捷.生物喀斯特微形态研究(附图集)[D].江苏:南京大学,1990.

孙建清.太阳耀斑磁重联的观测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17.

张家榕.台胞赴大陆团体旅游的多尺度旅游流网络特征研究--基于旅行社线路数据[D].江苏:南京大学,2017.

[255]陈俊杰中国人口红利的时空变化及区域影响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17.

张滋露.大众旅游时代的特征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以城市游憩流及自驾乡村旅游流为例[D].江苏省:南京大学,2016.

郑春晖.神圣或恐惧?——黑色旅游地恐惧景观的公众知觉、认知和体验[D].江苏:南京大学,2016.

孙烨.旅游景区游客量与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动态关系及预测研究——以天目湖为例[D].江苏:南京市大学,2016.

颜丙金.文化旅游地特色文化景观的游客多维感知研究——以书法景观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16.

孙景荣.旅游地旅游业环境效率研究:测度模型及其影响因素——以黄山九寨沟县风景区及周庄镇风景区为例[D].江苏省:南京大学,2015.

苏醒名胜组景映射的地方意象感知研究——以金陵组景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15.

陈星观光型旅游地游客视角的MCE(动机交往意愿-体验质量)模型——以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和三清山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15.

张玉玲.居民与游客保护旅游地环境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九寨沟与青城山都江堰比较分析[D].江苏:南京大学,2015.

李宜聪.自然观光目的地旅游限制-风险-体验模型研究——以九寨沟县为例[D].江苏省:南京市大学,2015.

周其楼.基于游客和居民感知的古镇原真性建构原则研究——以江南水乡周庄镇同里镇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14.

吴荣华山岳景区游步道系统空间结构与游客空间行为研究——基于空间句法和决策树的三清山案例[D].江苏:南京大学,2014.

李莉.山岳型景区游客拥挤感知与旅游体验研究——以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14.

郭永锐.突发灾害后旅游目的地社区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D].江苏省:南京大学,2014.

万基财.旅游者地方特质认知及地方依恋对环保行为倾向影响的研究——以九寨沟县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14.

[270]朱建华5·12汶川地震后九寨沟旅游者的风险感知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13.

宋永毅自然观光旅游地旅游者地方感的成因机制与时空分异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13.

孙上茜.区域旅游产业集聚衡量及经济影响研究——以苏州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13.

唐弘久.大型突发危机事件的区域旅游业影响的评估测量研究——以“5.12”大地震对四川省旅游业影响为例[D].江苏省:南京大学,2013.

程鑫日冕物质抛射起源、结构和演化的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12.

尹立杰.多目的地旅游空间模式下旅游者行为研究——以世界遗产地九寨沟县的游客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12.

刘法建.不同运营模式的旅游地网络特征、感知及演化——黄山、宏村、西递的旅游地社会地理体系构建[D].江苏:南京大学,2012.

张宏磊.交通系统要素变动下的旅游流时空响应[D].江苏省:南京大学,2012.

杨钊.自然观光地旅游劳工移民源空间分布格局及入迁、定居驱动力研究——以九寨沟、黄山为例[D].江苏省:南京大学,2012.

李敏目的地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旅游者风险感知及体验评价的影响研究——以5·12汶川地震前后的九寨沟县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12.

李倩.旅游者的书法景观感知与评价——基于问卷调查与眼动分析[D].江苏:南京大学,2012.

刘法建.不同运营模式的旅游地网络特征、感知及演化[D].江苏省:南京大学,2012.

张郴.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旅游城市地方精神意象感知研究——以南京为例[D].江苏省:南京大学,2012.

蒋志杰.中小尺度游憩地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作用研究——以夫子庙景区和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11.

韩国圣.山地旅游发展的社区能力研究——以安徽六安天堂寨景区周边村落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11.

董雪旺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区域旅游业碳足迹测度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江苏省:南京大学,2011.

许振晓.中西旅游者杭州市目的地地方依恋系统研究[D].江苏省:南京大学,2011.

钟士恩.旅游空间生长及其增值过程的研究——以常州市环球恐龙城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11.

卢韶婧.旅游地意象维度及其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基于混合方法的跨样本对比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11.

柯立.历史再现型主题公园文化景观真实性游客感知实证研究——以大唐芙蓉园为例[D].江苏省:南京大学,2011.

程绍文.基于态度分析的中英国家公园旅游发展模式及评价研究——对中国九寨沟县及英国New Forest国家公园的比较研究[D].江苏省:南京大学,2010.

祁秋寅.书法景观旅游体验结构实证研究——以桂林游客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10.

[292]王岚灾害事件对旅游目的地可达性感知的影响研究——以汶川地震前后杂寨沟河达性感知影响因子的比较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10.

乌铁红.旅游供求结构关系视角下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研究——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地为例[D].江苏省:南京大学,2009.

[294]江昼城市中小尺度文化景观视觉美感评价体系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09.

杨效忠.跨界旅游区的边界效应与合作机制研究——以大别山天堂寨为例[D].江苏省:南京大学,2009.

刘传华.基于专家和公众的中国洞穴旅游资源评价--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D].江苏:南京大学,2009.

田谆君.城市历史文化型游憩商业区游憩者空间知觉意象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D].江苏省:南京大学,2009.

曹靖旅游目的地消费的客源地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以江苏省国内入游游客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9.

唐文跃旅游地地方感特征、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江苏省:南京大学,2008.

梁玥琳.城市游憩流的空间结构及行为机制研究——基于武汉市的实证[D].江苏:南京大学,2008.

王童.自然观光旅游地游客旅游体验研究以九寨沟县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8.

李娜.旅游对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变迁的影响——以聚落建筑景观变迁为主[D].江苏省:南京大学,2008.

陈彩红.丹霞地貌遗产旅游资源的评价模型研究——以江西龙虎山、龟峰和福建冠豸山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8.

王艳.不同主体的古村落地理意象研究——以江南水乡古镇和皖南古村落为例[D].江苏省:南京大学,2008.

卢松历史文化村落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模式研究——以皖南古村落、九寨沟县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7.

李东和基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D].江苏省:南京大学,2007.

钟静.旅游地景观格局的旅游干扰研究——以九寨沟、江心洲街道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7.

史春云.利益主体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地竞争力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07.

杨国良旅游流空间等级扩散及对关联系统结构发育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为例[D].江苏省:南京大学,2007.

孙青.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异及其旅游价值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7.

李亚兵.主题公园旅游流特性及空间效应研究[D].江苏省:南京大学,2006.

聂献忠.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模式、机制与效应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6.

[313]章锦河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旅游环境影响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06.

唐宗伟.基于核心旅游地的旅游网络信息空间区域集聚研究——以大九寨沟县旅游环线区域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6.

陈友军.旅游客流的景观偏好特征研究——以九寨沟为例[D].江苏省:南京大学,2006.

[316]刘泽华特殊时段目的地旅游客流对旅游地理结构响应的比较研究——以中国黄金周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6.

梁莉.基于旅游流的旅游电子商务信息空间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06.

张宏乔.不同类型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参与及满意度研究——以周庄镇九寨沟县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6.

赵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村)保护评价及预警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05.

秦中.碳酸盐岩表面过程的微形态测量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05.

郎珂.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旅游社区影响比较研究——以旅游地居民态度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5.

刘佳.基于旅游网站的旅游网络信息空间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05.

毛端谦.旅游流的驱动机制与旅游目的地选择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05.

王兴山.石刻文物表面硬度、侵蚀速率与表面风化毁损研究——以明孝陵龙门石窟、乐山大佛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5.

余颖.城市文化街区闲暇行为与空间环境关系研究——以南京市长江路文化街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4.

毛端谦.旅游流的驱动机制与旅游目的地选择研究——以江西省国内入游旅游流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4.

[327]刘泽华旅游客流时间变化机制与调控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03.

解杼.江西省国内旅游流流动模式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03.

黄泰.旅游流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效应研究——以江苏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3.

吕菽菲.区域旅游业发展非均衡性研究--以江苏省为案例[D].江苏:南京大学,2000.

聂献忠.基于旅游目的地的区域经济结构研究--以九寨沟县风景区为例[D].江苏:南京大学,1999.

Zhang, J., Tang, W., Shi, C., Liu, Z., \u0026 Wang, X.Chinese Calligraphy and Tourism: From Cultural Heritage to Landscape Symbol and Media of the Tourism Industry.Current ISS中国网吧超级赛ues in Tourism,2008, 11(6): 529-548.(SSCI)

Zhang, J., Huang, Z M.A case study on aesthetic assessmen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with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al approa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 39(5-6, S): 499-499.(SSCI).

Zhang, H.,Zhang, J.(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g, S., Lu, S., \u0026 Shi, C.Role of Constraints in Chinese Calligraphic Landscape Experience: An Extension of a Leisure Constraints Model.Tourism Management, 2012, 33(6):1398–1407.(SSCI)

Zhou, Q,Zhang, J.(Corresponding author), Edelheim, J.RRethink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 Consumer-based Model Regarding the Authenticity of Chinese Calligraphic Landscape.Tourism 管理学2013,36(3):99-112.(SSCI)

Qi, Q., Yang, Y.,Zhang, J (Corresponding author).Attitudes and experiences of tourists on calligraphic landscapes: A Case study ofGuilin,China.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3, 113:128–138.(SSCI)

Zhang, H.,Zhang, J.(Corresponding author), Lu, S., Cheng, S., \u0026 Zhang, J.Modeling hotel room price with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管理学.2011.30(4): 1036-1043.(SSCI)

Yang Y., Fik T.,Zhang J.Modeling sequential tourist flows: where is the next destination?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43:297–320.

Yang,Y., Wong, K·KF., \u0026Zhang, J.Determinants of Length of Stay for Domestic Tourists: Case Study of Yixing.Asia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11, 16(6): 619-633.(SSCI)

Zhong, S.,Zhang, J.(Corresponding author), \u0026 Xiang (Robert) Li.A Reformulated Directional Bias of Tourist Flow.Tourism Geographies, 2010,12(4): 607-626.(SSCI)

Cheng, S., Xu, F.,Zhang, J.(Corresponding author), \u0026 Zhang, Y.Tourists’ Attitudes Toward Tea Tourism: A Case Study inXinyang,China.Journal of Travel \u0026 Tourism 推销理论, 2010, 27(2):211-220.(SSCI)

Liu, J.,Zhang, J.(Corresponding author), WALL, G.The Geographical Space of China’s Tourism Websites.Tourism Geographies.2008,10(1):66-80.(SSCI)

Zhang,C.,Zhang, J.(Corresponding author).Analyzing Chinese citizens' intentions of outbound travel: A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2013,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published online.

Cheng, S.,Zhang, J.(Corresponding author), Lu, S., Xu, F., \u0026 Zhang, H.Influence of tourists’ environmental tropisms on their attitudes to tourism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in natural tourist destinations: A case study ofJiuzhaigouNational Parkin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1, 21(3): 377-384.(SCI-E)

Liu F J., Zhang J H.,Zhang J.Roles and functions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tourism region of south安徽省: A tourist flow network perspective.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2, 22(6): 755-764.(SCI-E)

[346]越南盾, X.,Zhang, J.(Corresponding author), Zhi, R., Zhong, S., \u0026 Li, M.Measuring recreational value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based on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A case study of Jiuzhaigou.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1,21(1):119-128.(SCI-E)

Zhong J.,Zhang J., Li D H.Nodes and field of tourist origins to ancient village - A case study of Huangcheng Village in Shanxi Province of 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7,17(3):280-287.(SCI-E)

Shi C Y.,Zhang J., Yang Y.Shift-share analysis on internation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 A case of Jiangsu Province.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7,17(2): 173-178.(SCI-E)

Li Y B.,Zhang J., Chen Y J.Image of Landscapes in Ancient 液态水 Towns-Case Study on Zhou壮族 and Tongli of Jiangsu Province.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6,16(4): 371-377.(SCI-E)

Mao D Q.,Zhang J; Bao H S.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n images of Jiangxi Province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5,15(3): 275-280.(SCI-E)

Tian Y P,Zhang J, Song L H., Bao H S.The role of aerial algae in formation of the landscape of the Yunnan Stone Forest, Yunnan Province, China.Science in China Ser.D 地球 Sciences2004, 47(9): 846-864(SCI)

Zhang J, Zhang J H, Xu Z X et al.Place aesthetics of calligraphic landscape in tourist vernacular township//Gottesdiener H, Vilatte J C.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Proceedings of XIX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mpirical Aesthetics.France: University of Avignon, 2006: 919-922.

ZHANG Jieet al: On audiences’ appreciation behaviors in gallery and the aesthetic evaluation of the art works: case of the 2nd China’s national Lanting Calligraphy Exhibition.In Bordens KS ed: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Biennial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mpirical Aesthetics (芝加哥, IL US).Published by IAEA \u0026 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Fort Wayne, 2008.109-112.

ZHANG Jieet al (2006): Place aesthetics of calligraphic landscape in tourist vernacular township.In Gottesdiener H \u0026 Vilatte JC (ed):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Avignon, France.pp919-922

ZHANG Jieet al (2006).An empirical approach to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esthetic dimensions on Chinese calligraphy-with case stone inscriptions of Han Dynasty (206BC-220AD).in Gottesdiener H \u0026 Vilatte JC (ed):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 Proceedings of XIX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mpirical Aesthetics.University of Avignon, France.2006.700-703

学术成就

在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颇有造诣,并将艺术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首次对书法审美维度评价、书法审美的行为性评价、书法景观知觉等进行了实验美学和量化研究,主持完成相关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相关成果发表者国际顶级旅游与景观期刊《Tourism Management》和《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上。

参考资料

张捷.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021-12-29

张捷.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22-01-0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