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 :中国四川省绵阳市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08-07 16:27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绵阳市下辖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总面积约3084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总人口22.93万人。

北川羌族自治县全境皆山,地势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平均每千米海拔从西北向东南递降46米。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属中亚热带,具有冬暖夏凉、无霜期长、降水充沛、夏季易涝、光照不足等气候特点。县境内河流属涪江水系。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珍稀、濒危和保护物种繁多。宇文邕保定四年(564年),置北川县,李世民贞观八年(634年)析北川县地置石泉县,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且彼县设置在先,乃复名北川县。截至202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辖9个镇,10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永昌镇云盘北路23号。

北川羌族自治县以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以粮油为主导产业,以苔子茶、中羌药材、高山果蔬、特色养殖为特色产业;工业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绿色建材、电子信息、通用航空、食品医药、安全应急。文旅产业是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支柱产业。202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47亿元,获评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6.0:25.7:58.3。北川是离中心城市最近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内交通便利,北川通用机场主体已完工。

北川羌族自治县作为大禹故里、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孕育着丰富的大禹、羌族、红色、感恩文化,是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羌绣之乡、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基地,有羌年、禹的传说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拥有绵阳市唯一国家5A级(北川羌城旅游区),4个国家4A级(西羌九皇山、药王谷、北川维斯特农业休闲旅游区、寻龙山)旅游景区等百余盛景,其中药王谷景区拥有全球最大的百年古辛夷花药树林和万亩药林,是全国第一个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山地旅游度假区。境内的地震遗址博物馆,记录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遭受灾难、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发展振兴的历程,被评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2022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全年A级旅游景区的总收入为12.84亿元,接待游客数量为320.41万人次。

名称由来

宇文邕保定四年(564年),置北川县,李世民贞观八年(634)析北川县地置石泉县,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且彼县设置在先,乃复名北川县。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夏商时期,北川属汉中市之域。

西汉元鼎六年(前 111),北川县关内地区原为冉属地,冉駹部落归附刘彻后,北川自此并入汉王朝版图。

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置北川县。,属汶州北部郡(治地在今茂县县城) 管辖。

隋唐至宋元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析北川县地置石泉县,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并北川县入石泉县。

贞元十九年(803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于石泉县城以西三十里北川县城旧址置威蕃栅,设兵守之。

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于石泉县设立了石泉军,辖石泉、龙安、神泉三县,隶属成都府路。

南宋绍兴年间,平凉侯魏任石泉知军,在职期间(1144一1157),在军治禹里修筑城墙以抵御羌族

南宋赵昀宝佑三年(1255年),石泉军迁治到龙安县

南宋宝林六年(1258年),蒙古军大举入蜀,12月,石泉知军赵顺在永安投降蒙古军。

元朝世祖中统五年(1264年),将石泉军升格为安州,石泉县隶属于安州。

明清时期

朱元璋洪武七年(1374年)降安州为安县,石泉县直隶成都府

明正统四年(1439年 ),石泉遭“番查侵扰”,典史梁俊设计防御。明天顺四年(1460年),白草羌攻劫石泉县治,石泉境内开始设置“屯成之兵”。

明正德年间,羌族活动频繁。明王朝在今禹里设立石泉守备司,禹里又成为驻守北川地区数千官兵的指挥中心。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石泉县改隶龙安府

中华民国时期

1913年,罢府、厅、州,以道辖县,石泉县隶川西道(次年改称西川道)。

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且彼县设置在先,乃复名北川县。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抵达北川后,为继续西进国民党“茂汶防区”,沿着北川河谷一路直上,于1935年4月22日进占禹里,并在禹里建立了中共北川县委、北川县苏维埃政府,红四方面军总部也设在这里。

1937年8月,成立县抗日后援分会,各乡相继成立抗日后援支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到达禹里北川解放,隶剑阁专区。

1950年,国民党反动势力和地方恶霸、土匪相勾结先后于3月、4月两次发动暴乱,解放军在苍头山、瓦窑坪将土匪队伍击溃,围攻县城的暴乱即基本平息。4月21日起,解放军多路出击,,歼灭了潜藏在登高、鸡窝坪等处的暴乱武装。

1953年3月,隶绵阳专区四川省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将北川确定为“革命老根据地”。

1985年5月隶绵阳市

198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自1988年1月起北川按少数民族县待遇对待”。

2003年7月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同年10月25日举行自治县成立庆典。

2008 年,5·12汶川地震县城被毁后迁至永昌镇

2008年10日,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北川代管安县永安镇安昌镇黄土镇的常乐、红岩、顺义、温泉、红旗、东鱼6个村。

2009年2月6日,国家民政部批准“将安州区的安昌镇、永安镇,黄土镇的常乐、红岩、顺义、红旗、温泉、东鱼6个村划归北川羌族自治县管辖”;2009年11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常乐、红岩、顺义、红旗、温泉、东鱼6个村所属行政区域析出,设立永昌镇

2010年1月31日,永昌镇挂牌成立,为新北川县城所在地。自建县至2018年,已历1454年。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1° 35'~ 31° 38 '02 '',东经104 ° 26 ' 15'' ~ 104 ° 29'10 '',南邻安州区,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县平武县,辖区面积3084平方千米。

气候

北川羌族自治县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属中亚热带,具有冬暖夏凉、无霜期长、降水充沛、夏季易涝、秋有绵雨,光照不足等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5º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9ºC,≥10°C年积温为4773℃;无霜期年平均286天,平均相对湿度为76%RH;年平均日照时数为867.1小时,是全国光照低值区,尤其是秋冬云雨困扰,日照少。年平均降水量为1230.5毫米,截止2019年,最多年降水量可达1902.4毫米(2013年),最少年降水量为619.8毫米(2002年);昼夜最大降雨量311.7毫米(1997年8月15日);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占全年总降水量一半以上。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极大风速可达17.0米/秒以上。

地质

地层

北川羌族自治县地质构造复杂,出露地层比较齐全。县境以桂溪—曲山一苏宝一线为界,东南属扬子区龙门山分区龙门山中段小区,西北属巴颜咳喇泰岭区马尔康分区金川小区。龙门山中段小区地层岩相相对稳定,化石丰富,地层厚度除泥盆系外一般不大,具有地台型一过渡型沉积建造的总特征。下古生界仅见志留系下统,为海相碳酸盐岩;上古生界以碳酸盐岩为主,但除泥盆纪下、中、上统俱全外,其余均发育不全;中生界只出露三叠系和侏罗系。金川小区地层发育较全,厚度大,普遍变质,化石稀少,其地槽型沉积建造特征。

地质构造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扬子准地台与松潘县甘孜藏族自治州地槽褶皱系结合部。以桂溪一曲山一苏宝一线(即北川大断裂通过地段)为界,东南面属扬子准地台西北缘龙门山一大巴山脉台缘拗陷西部的龙门山褶断带(即龙门山褶断带),西北面属松潘一甘孜地槽褶皱系巴颜喀喇冒地槽褶皱带东缘的茂汶一丹巴地背斜(即后龙门山褶皱带)。

龙门山褶断带主要由志留系至三叠系地台型或过渡型海相沉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建造,构成一系列北东走向的似箱状褶皱与叠瓦式断裂构造。后龙门山褶皱带主要由寒武系至三叠系地槽型海相变质,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建造,且在强力挤压下呈完全塑性变形,构成一系列北东至北东东走向的紧密线状同斜倒转褶皱和断裂构造。

地形地貌

北川羌族自治县全境皆山,地势崎岖,沟壑纵横。地势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平均每千米海拔从西北向东南递降46米。山脉大致以白什、外白为界,西部属于岷山山脉,东部属于龙门山脉。境内最高峰是海拔4769米的插旗山,最低点则是海拔540米的香水渡,相对高差达4229米。

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地形变化大,整体北西高、南东低,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沟谷谷坡一般大于25°,部分达40°~50°,甚至陡立。全县地貌类型可分为高中山、中山和低中山三类。

低山中谷溶蚀地貌区分布于桂溪一曲山一苏宝一线东南面,即浦江中下游、都坝河下游、平通河与苏宝河沿岸,海拔540~2240米,一般山岭 1000~1500米。山体底部、顶部较缓,中部较而又散布着很不规则的岩台或岩线;低中山中窄谷侵蚀地貌区分布于桂溪一曲山一苏宝一线之西北至外白、白什东南,海拔690~2942米,一般高度为1000~2500米,相对高差2252米。山脊单薄,越高越陡。受流水长期剧烈切割,沟谷发育,多早“V”型峡谷。中高山窄谷侵溶蚀地貌区分布于青片河、白草河上游及都坝河、后园沟源头地区,海拔922~4769米,相对高差多在3000米以上。区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49.1%。地貌复杂,重山叠峰,沟深谷狭,山高坡陡,高低悬殊。

水文水利

水文

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河流属涪江水系,其中通口河安昌河、平通河为涪江一级支流,嘉陵江二级支流;白草河、青片河为通口河一级支流;全县主河道长565.2千米(其中通口河干流长72千米),在全县的各支流中,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0个流域,5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4个流域,年均地表径流量23.26亿立方米。

青片河主要由发源于青片乡插旗山的上五河和发源于老满山的正河组成,两河流在青片乡境内汇合后始称青片河。青片河全长80.2千米,干流长54.7千米。流域水系发育:左右岸不对称,右岸支流多,其中以土门河为最大,左岸支流少,以正河为最大。在青片河出口处多年平均流量35.6立方米/秒。

白草河发源于松潘县岷山东麓桦子林,干流全长102.8千米,落差近3000米,平均比降8.5‰,其中:北川境内河长45.1千米,天然落差317米,平均比降7.03‰,在县内流经片口、小坝、开坪3个乡及禹里乡的部分,入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5立方米/秒。

通口河为县内最大的河流,通口河是涪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属嘉陵江水系右岸的二级支流。其主要由发源于北川青片乡境内的青片河、发源于松潘境内桦子林的白草河以及南华沟和都坝河等支流组成,白草河和青片河在北川县禹里乡汇合后,称湔江,流经北川禹里、漩坪、曲山、等乡镇后并入通口河,在江油市青莲镇嘴汇入涪江。干流全长72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9.5亿立方米。

水利

截至2020年末,全县已建水库7座,塘坝538处,窖池848处,泵站25处,水闸4处,机电井2200眼,包括电站库区水库4座(武安电站水库(小型水库,总库容117万立方米)、通口河电站水库(中型水库,总库容3610万立方米)、开坪电站水库(小型水库,总库容189万立方米)、小坝电站水库(小型水库,总库容223万立方米)),中型水库1座(开茂水库,总库容2453万立方米);小(2)型水库2座即福田水库、裕清水库,总库容共计39.75万立方米;塘坝工程538处,总容积是303.55万立方米;窖池工程848处,共计总容积5.77万立方米。2020年末,全县已建成堤防共计80.16千米(其中:3级堤防4.62千米,4级堤防3.29千米,5级堤防69.59千米,5级以下堤防2.66千米),保护人口数量3.48万人,保护耕地面积0.945万亩。

2021 年,开茂水库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包括苏保河取水闸坝枢纽1处,引水渠道2860米,引水隧洞3180米,水库主坝1座、副坝5座、供水洞、放空洞、溢洪道及库周防渗工程。水库主坝设计坝高56米,总库容2453万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总量7 457万立方米。

土壤

北川羌族自治县土壤呈带状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黄壤、黄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土。按照土壤分类系统,截至2021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土壤有11个土类、15个亚类、16个土属、35个土种。项目区土壤以水稻土和黄壤土为主,兼有少量冲积土,土壤质地为重壤土,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含氮量较高,但缺乏磷、钾等元素,土壤以中性偏酸性为主,厚度在0.5~2.6米之间。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21 年,全县有耕地0.7441万公顷。其中,水田0.1265万公顷、水浇地0.0001万公顷、旱地0.6174万公顷。种植园用地0.967 8 万公顷,林地27.0811万公顷,草地0.1305万公顷,湿地0.0252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659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2613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0.4482万公顷。

水资源

北川羌族自治县多年平均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24.2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2.32亿立方米,与地表水重复量为2.18亿立方米。因此,全县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总量为24.3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10522.14立方米,属于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区。北川羌族自治县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为19.0亿立方米,考虑入境水资源量后,北川羌族自治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43.39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9.0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44.19万千瓦。

矿产资源

北川羌族自治县矿产资源丰富,可开采的主要有:黄金(包括沙金和岩金)储量11.82 吨,赤铁矿C级储量283万吨,D级储量339 万吨,锰矿石11.3万吨,重晶石37万吨,碳酸钙10亿吨,白云岩1亿吨、板岩1亿立方米、机砖页岩255万吨、硅石数千万吨,煤C级储量81.7万吨、D级储量83.3万吨、地质储量113.1万吨。

石灰岩分布广、储量大、品质优,预测资源量达450亿吨。现已发现矿产27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数的90%,主要分布于永安镇、擂鼓镇、曲山镇、通泉镇一线以南,占比86%;少量分布于中北部,占比14%。目前颁证开采的矿产主要有石灰岩、建筑用砂(砾) 岩、白云岩、饰面用板岩、页岩、石英岩、理疗天然矿泉水(温泉)共计7种。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截止2021年,野生植物有262科882属2150种,其中大型真菌39科79属125种,维管植物223科803属2025种。从苔藓植物、蕨类、裸子到被子植物门种类丰富,分布了大量的温带属和众多的古老遗植物,如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连香树等。古老植物已知共有约50多科,约占维管植物总科数的30%以上。县境初步统计少种属(每属含6种以下)有97属,常见的有单叶升麻等。北川羌族自治县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有红豆杉、桐、光叶珙桐、银杏等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有四川红杉油樟、连香树、水青树等12种。

动物

截至2021年,北川羌族自治县鱼类有2目4科9种,两栖动物有2目9科30种,爬行纲有2目8科29种,鸟类有17目58科333种,兽类有7目28科114种,各类脊椎动物共计有5纲30目107科272属515种。鉴定到种的昆虫有19目90科328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属羚牛、豹、云豹林麝金雕、尾榛鸡等1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小熊猫属、豺、猕猴、大灵猫小灵猫斑羚属鬣羚黑鸢、鸳鸯、蓝马鸡血雉红腹角雉等50种。属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245种。有赤狐、伶触、豹猎等四川省重点保护动物15种。属于国际贸易公约 (CITES) 附录I的有大熊猫、川金丝猴、血雉等15种,附录亚的有猕猴扭角羚等33种。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濒危的有小熊猫、复齿籍鼠等4种,易危的有大熊猫、云豹、斑羚等9种,低危的有林麝金猫等10种。境内共有大熊猫74只,在四川省排名第6位,全国排名第9位;大熊猫栖息地面积9.5691万公顷,在四川省排名第7位,全国排名第8位。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有2个国家级(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川片区)、1个省级(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家森林公园(四川北川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江油市国家地质公园、四川安县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白什、马槽3乡境内,总面积44384.7公顷。是以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201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22年,小寨子沟保护区林地面积44383.3公顷,占总面积的99.997%,保护区调查记录到的植物共262科882属2105种小寨子沟保护区内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光叶珙桐2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四川红杉水青树连香树等11种。保护区各类脊椎动物共计有5纲30目104科272属515种,有珍稀濒危动物74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1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小熊猫属、豺、大灵猫小灵猫等59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赤狐伶鼬豹猫等15种。

自然灾害

北川羌族自治县自然灾害有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岩体滑坡等,其中山洪和地震是主要灾害。截至 2021年3月,北川县共发育973处地质灾害,其中滑坡780处、占比80.06%,崩塌47处、占比 4.90%,泥石流146处、占比15.04%。县境地处龙门山褶断带和后龙门山褶皱带中段,北川大断层斜贯县境,褶皱、断裂发育,地震活跃。县境属于松(潘)雅(安)震带(即龙门山地震带)范围。1988—2007年县境发生3.0级以上有感地震73次。县境因变质岩出露的范围大,褶皱、断裂和节理发育,岩层破碎,基于岩石崩塌,加上土壤流失,所造成的泥石流频繁发生。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龙门山地区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汶川一北川一青川县长约 240 千米的主体地表破裂,震源深度为14千米,发震构造为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川位于龙门山地震带中北段,在地震中损失惨重。全县 20个乡镇、278个行政村、16.1万人口全面受灾,县城被夷为平地,多个乡的村组瞬间消失,全县倒塌房屋53614 户,744.64万平方米,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全面受损,地震造成山体塌、河流阻塞,生态遭受严重破坏,县域山体大面积滑坡,30个村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所掩埋,112个村的山体出现大裂缝,新增581处地质灾害点,形成16处大大小小的堰塞湖,14.1万名群众无家可归。全县直接经济损失585.7亿元,相当于2007年全县GDP总和的44倍。

2022年7月16日凌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西部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造成13个乡镇2.23万人不同程度受灾,部分乡镇道路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电力、通信大面积中断。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辖9个镇,10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永昌镇云盘北路23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2022年末,北川羌族自治县总户数7.89万户,总人口22.9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0.15%。全县常住人口17.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7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7.95%,出生人口1142人,死亡人口189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22‰。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北川羌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比51.03%,女性人口占比48.97%,人口性别比为 104.20。全县常住人口中,0-14 岁人口占14.27%,15-59岁人口占60.38%,60岁及以上人口为占25.3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9.73%。

民族

202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23万人,汉族达140296人,占总人口61%;羌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等33个少数民族人口共89666人,占总人口39%;羌族86194人,羌族占少数民族人口数96.1%。羌族分布于全县各地,县内藏族主要居住在通口河上游的部分地方,县内回民主要集中在擂鼓镇、曲山、陈家坝等地。

语言

北川羌族自治县属西南官话川黔片(成渝小片),北川羌族自治县过去县内各地语音稍有差异。坝底、马槽、白石、青片等乡因邻近茂县,其中部分村寨历史上属茂县管辖,受其影响,口音与茂县相近;陈家坝、桂溪等乡,因邻近平武县,历史上曾属平武管辖,语音与平武相近;其余各乡镇,语音特点与安县、绵阳市等地基本相同。北川羌族自治县现如今语音趋同,渐与绵阳无异,县内方言词汇较为规范,但亦有少量土语,外地人难知其意。冷僻、僵死的土语词汇逐渐被淘汰。羌语分为南部羌语和北部羌语,北川的羌语语系主要属于南部羌语。

宗教信仰

境内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截至2021年,县境内有宗教团体3个(佛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宗教活动场所14处(佛教8处、道教1处、伊斯兰教2处、天主教2处、基教1处)。

清代推崇藏传佛教,这种藏族特色的宗教从西北部开始影响北川羌族,于是在北川中西部的小坝、桃龙、青片等地区陆续建起很多喇嘛庙。清代后期,又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入。

天主教约在1862年传入县内。1867年至1904年先后建有片口本堂及其所辖的四个支堂,属川西北代牧区。1928年改属新成立的川西代牧区。1936年,改川西代牧区为成都主教区。

1941年7月,通口建立佛学社,1953年前后,僧尼均还俗,佛学社组织不复存在,佛教活动停止。20世纪80年代,县内自发修建寺庙,但规模甚小。2007年,全县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仅擂鼓圆通寺1处。

县境东南部,佛教和道教逐渐取代羌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占据了统治地位;县境中西部,则兼有佛教、道教、藏传佛教乃至天主教等多种宗教的影响,羌民不仅学习汉人修建庙宇供奉神灵,而且往往在一座庙宇中同时供奉大禹王、玉皇大帝观世音、喇嘛神君等多种神灵。

经济

综述

北川羌族自治县以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以粮油为主导产业,以苔子茶、中羌药材、高山果蔬、特色养殖为特色产业;工业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绿色建材、电子信息、通用航空、食品医药、安全应急。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县。文旅产业是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支柱产业。

202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4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居全市第一,获评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第一产业增加值15.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3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0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6.0:25.7:58.3。

第一产业

北川羌族自治县第一产业以粮油为主导产业,苔子茶、中羌药材、高山果蔬、特色养殖为特色产业,截至2023年9月,农业龙头企业53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市级28家、县级18家。截至202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有茶叶、高山蔬菜、魔芋等农业产业基地78万亩,“北川苔子茶”“北川花魔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成全省最大规模的白种苗繁育基地,建成冷水鱼、白山羊等特色养殖基地200余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56个,成功争创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及创建区。

茶产业是北川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23年4月,北川羌族自治县茶园面积稳定在9万亩左右,百年以上古茶树1.5万余亩,实现茶叶年加工量1250吨,综合产值4.53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富民产业。北川苔子茶是北川特有茶树种质资源,2009年被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截至2022年,北川中羌药材品种达795种,其中32种已广泛种植、加工,药材种植面积近40万亩,年产中药材3万余吨,是西南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地。四川康养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北川县最大中羌药材龙头企业,建设白及、厚朴、杜仲等中药材供应保障服务平台及深加工基地1万余亩,成立北川中药材产业发展协会,

第二产业

北川羌族自治县工业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绿色建材、电子信息、通用航空、食品医药、安全应急,通用航空产业和应急产业是全县特色产业,绿色食品加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

食品医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主要以高品质茶叶、魔芋、果蔬等农特产品为原料,建设果蔬精深加工项目;以北川的高品质药材为原料,建设中药饮片、药物、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生物医药及其衍生产品生产项目。截至2022年已成功引进四川康养健生物科技、北川奕米生态农业、世通驿达供应链等食品医药项目40个。北川已成功打造“羌食荟”公共区域品牌,成功争创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及创建区。

北川羌族自治县将通航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北川通用机场成为四川省首个获批的通用航空机场,通航产业逐步形成集通航装备制造、通航营运、应急救援、低空旅游、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通航产业集群。泛美集团、航天咨询、中航通飞等12家通航制造、运营企业入驻绵阳市(北川)通航产业园。

第三产业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县。文旅产业是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支柱产业,截至202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有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2个,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3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品牌13个,省级文化旅游品牌136个,省级旅游品牌8个,非遗项目143项,打造精品路线21条。每年有超过900万游客到北川观光旅游,宾馆床位达到30000多张。全县共有102家星级农家乐,其中有两家四星级,38家三星级,44家二星级,以及18家一星级。2022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全年A级旅游景区的总收入为12.84亿元,接待游客数量为320.41万人次。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在世界行走、为北川停留”旅游品牌深入人心。

北川羌族自治县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发展迅速,在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绩效考评全省第一。2021年,北川电商产业港入驻企业60家;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规模112.45亿元,网络零售额4.56亿元;开展3场电商直播活动;组织9期电商培训,累计培训3136人次;推进电商进农村项目建设,改造升级1个县级公共服务中心、40个电商综合服务站,打造1个县级物流仓配中心、1个网销产品预处理中心、1个标杆“禹说”产业品牌,建设1个电子商务大数据系统。

截至2022年末,全县共有保险公司8家。其中,产险公司6家,人寿保险公司2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54亿元,增长5.5%。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0.67亿元,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0.87亿元。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0.54亿元,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0.38亿元,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0.15亿元。

经济功能区

四川北川经济开发区位于永昌镇西南部,是2012年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坚持“一区多园”模式,通用航空、食品医药、新型建材、应急等产业加快发展。管辖区域达到15.78平方千米,由东区(北川-山东产业园)和西区两部分组成,同时履行香泉乡的新材料产业园、永安镇的智慧家居产业园及擂鼓柳林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园的建设管理职能。位于园区西区的通用航空产业园,起步区面积5平方千米,园区内拟规划建设跑道长1000米、宽30米的一类通用航空机场,未来将努力把通航产业园发展成为在四川省乃至西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特色园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2所(不含高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校学生30847人,教职工2546人,其中专任教师2184人。年末共有小学13所,招生1362人,在校学生965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5所,招生3395人,在校学生891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招生2049人,在校学生8198人;学前教育幼儿园12所、附设幼儿班9个,招生693人,在园幼儿4079人。

北川羌族自治县实施民族地区“一村一幼”和学前学普2.0计划,截至2022年,全县公办园覆盖率达66.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9.3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27%。公办园覆盖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指标名列全市前茅。建立健全县、乡、村、校“四级联动”控辍保学机制,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目前,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义务教育9年巩固率达96.79%,按照教育部统计口径测算,全县义务教育均衡综合差异系数小学、初中分别为0.45和0.41。

永昌小学、安昌小学、永昌幼儿园等7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永昌中学、永安小学被命名为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擂鼓小学被命名为全国排球特色学校;七一职中、西苑中学等18所学校先后被命名为省、市“非物质文化传习基地”“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绵阳飞行职业学院是纳入国家招生计划以飞行人才培养为主的全日制高职院校。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卫健系统共有卫生机构245个(含村卫生室、诊所),其中: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7个。卫生人员1709人,卫生技术人员1660人,执业(助理)医师547人,注册护士620人。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206张,全年诊疗121.85万人次。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本年度有效接警2282次,调度医院2287次,有效出警2126次,救治总人数2136人,抢救成功率达到94.2%。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75‰、1.75‰。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康复、教学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县医保、工伤、商业保险、体检、交通事故等定点医院。2010年,灾后重建新县人民医院开业,截至2023年,医院占地40亩,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24000㎡,医院开设有27个业务科室,开放床位300张,在职职工365人(正高职称4人)。

北川羌族自治县第三人民医院属国家二级甲等医疗机构(三级乙等医院创建中),现有职工433人,开放病床750张,业务用房3万平方米。2022年门诊量22万人次,住院1.2万人次。开设有:内一病区、内二病区、外一病区、外二病区、精神卫生科、中医科、急诊医学科、妇产科、小儿科、手术麻醉科、ICU、口腔科、药剂科、放射科检验科、超声科等临床和辅助科室,其中针灸科为市重点专科。

北川中羌医医院始建于1986年,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医院迁址异地重建。2014年更名为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羌医医院,同年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民族医医院。截至2023年,医院占地面积18.6亩,有“感恩楼”“大禹楼”两栋大楼,业务用房12950m2。医院核定编制床位300张,实际开放床位218张,现有职工242名,医院开设17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17个职能科室。现有省级重点专科1个(骨伤科),省级重点建设专科1个(针灸科),市级重点专科2个(老年病科、疼痛科),开展中羌医特色治疗及护理。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北川羌族自治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博物馆1个,美术馆1个,非遗中心1个,剧场2个,影剧院2个。全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33个,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100%。北川文化馆成功申报了非遗国际级1项、国家级3项、省级16项工作、市级37项、县级70项;成功申报了国家民协命名的“大禹文化文化之乡”、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羌族文化)”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羌绣)”、四川省住建局命名北川县马槽乡黑水村、青片乡上五村“名村”工作。2015年,该县文化馆荣获全国十家数字文化馆试点单位之一。

新馆是由山东德州市援建,截至2020年,建筑面积3393平方米,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订阅报纸67种,杂志469种,少儿阅览室环境充满童趣,有图书2.2万册,成人全开架图书16万册;电子阅览室设电脑80台,采购电子书27.4万余册、电子期刊1000余种。2013年,由国家三级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始建于2011年,坐落在新县城永昌大道,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8平方米,馆内拥有可容纳200人的小剧场1个,各种活动功能室10多个。艺术中心也同时在新县城尔玛路建成,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可容纳800人的大剧场1个,400平方米远程数字羌歌羌舞培训厅1个。文化馆和艺术中心是羌族民族艺术团、禹风诗社、音乐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尔玛文化协会、羌绣协会、沙朗协会、风筝文化协会长期办公和活动的场地。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全县有体育场馆1个,单项体育协会21个。全年开展群众体育活动15余次,参加人数1万人次。在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奖牌114枚,其中:金牌15枚、银牌34枚。

北川羌族自治县体育中心座落在新县城永昌镇永昌大道93号,占地面积5.6公顷,建筑总面积14386平方米。其中体育场建筑面积7650平方米,设计7242个观众席;体育馆建筑面积6735平方米,内设标准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场地,设计2418个观众席 ;绿化面积及公共活动场所面积达25000平方米。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已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7家。年底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部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54个,其中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个。全年专利申请授权量214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1件。

人居环境

2022年,通口河、土门河、安昌河、苏保河流域水资源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建有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个,场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3个,饮用水质达标率100%。

2022年,永昌镇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65天,达标339天,达标天数比例为92.9%,其中:优167天,良172天,超标26天,其中轻度污染26天。新县城环境空气质量PM2.5平均浓度值为25.9μg/m3,PM10平均浓度值为41.4μg/m3。

2022年,新县城城区1、2、3、4a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100%。新县城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为56dB(A),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三级,新县城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值为63dB(A),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一级。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北川羌族自治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4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1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9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59万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0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0.14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0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农村居民0.49万人。失业保险金领取标准调整为1576元/月。年末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8个,床位1117张。

交通

综述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离中心城市最近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距绵阳南郊机场39千米,距蓉欧快铁青白江站103千米,距九寨沟327千米,位于成都市90分钟经济圈重庆市西安市3小时经济圈内。县内交通便利,全县通车里程超过3610千米,国道247线、347线横穿境内,绵九高速公路北川段主体工程全面完工,正加快路面建设,茂盐高速即将招商,通用航空机场即将建成投用。交通网络将构建集公路、水路、航空于一体,连接周边绵阳市平武县江油市茂县松潘县五大放射通道为主线的“四纵两横四环”骨架主公路网,逐步形成“一机(场)二高(速公路)全联网多出口”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格局。

公路

截至2022年底,北川羌族自治县公路通车总里程3610千米,全县19个乡镇202个行政村硬化率100%,通组硬化率达到98%,通客车率100%。按行政等级,国道95.354千米,省道230.118千米,县道290.011千米,乡道637.729千米,村组道2356.788千米。按技术等级,一级公路30.349千米,二级公路109.845千米,三级公路99.378千米,四级公路2627.21千米,等外公路743.218千米。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7152.12万人千米,公路货运周转量35882.21万吨千米。

2022年,全县养护公路2983千米,新增农村公路27千米,病危桥改造18座,S107曲山至桂溪段顺利建成通车,打通了以G347、G247、S313、S216国省道为主干的对外通道“主动脉”。202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建成国省干线里程58千米、农村公路80千米、铁索桥改公路桥及危桥项目9座,真正形成省道S216从松潘白羊经片口至小坝、禹里禹擂路南华段至安州千佛镇,省道S313从桂溪垭上经都贯至小坝大包、马槽青片乡至茂县界的省道路网体系。绵九高速公路、省道S313即将竣工,省道S107货运改线正有序推进,小桃路黑化、省道S313青片乡段改建等即将开工,盐茂高速、安北高速、石椅隧道已启动前期工作。

航空

北川通用机场按照A类一级通用机场标准规划建设,总投资达6.53亿元,主要建设一条长1000米、宽30米的跑道,1条平行滑行道和4条垂直连接道路,并将建设3万平方米的停机坪、3900平方米的机库等配套设施。2023年6月,北川通用机场主体完工。

公共交通

北川羌族自治县公交线路包括公交1路线(安昌-飞鸿滑草场)、公交2路线(北川客运站-城南客运站)、公交3路线(北川客运站-城北客运站)。202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上线了6辆残疾人专用通道公交车。主要客运站包括北川羌城客运站、北川城北客运站、北川城南客运站。

截至2021 年,北川羌族自治县有客运企业4家,运营车辆250辆,其中班线客运企业2家、城市客运公共交通企业1 家、巡游出租汽车公司1家,有货运企业53户1574辆车,二级客运站2个,乡镇客运站15个。

人文

综述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华夏始祖大禹的诞生地、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孕育着丰富的大禹、羌族、红色、感恩文化,是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羌绣之乡、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基地,羌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名录,截至202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3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14项,境内的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是灾难纪念地。拥有绵阳市唯一国家5A级,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中药王谷景区拥有全球最大的百年古辛夷花药树林和万亩药林,是全国第一个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山地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品牌13个,省级旅游品牌8个,荣获2个世界级、34个国家级、136个省级文化旅游品牌,自主研发的特色旅游商品荣获26个国、省级权威奖项。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个,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个。

永平堡古城

永平堡古城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坪乡永安村,始建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由上、中、下三城、城外九墩和一个较场构成,顺山势而建,总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所处地势险要,是古时西北少数民族南入成都平原的必经之地,素有全蜀咽喉之称。永平堡古城遗址由上、中、下三城和城周围九墩、一个校场构成,三城上下遥相呼应,构成了星罗棋布的联络防御体系。永平堡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军事设施,也是目前发现的川西北规模较大的明代军事设施。

北川板凳桥

北川板凳桥位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永昌镇内,始建于清代,由位于永昌镇顺义村六组的顺义桥和红旗村三组的红旗桥组成,东西走向,横跨于顺义河上,两桥相距约1千米。 板凳桥承载着较多的历史文化信息。其所在的永昌镇,古阴平道从其间穿过,又是汉、羌、藏等多民族聚居区,融汇了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习俗,是联系民族之间情感的纽带。是研究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大寨子遗址

大寨子遗址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上五村大寨组的半山腰上,南距白虎山1500米。该寨建于清代。分为上寨、中寨、下寨,占地面积12300平方米。建筑依山而建,采用就地取材,用毛石及黄泥砌筑而成,共计八十八座建筑,最高5层,最少1层。因地震及其它自然因素,该建筑大部分墙体垮塌,只保留部分基础与墙体,但寨房的总体布局清晰可见,其所留残墙最高8米,最矮1米,厚0.6-0.7米不等。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3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101项。

禹的传说

禹的传说以大禹出生、治水、兴利、建国为故事脉络,以大禹公而忘私、勇于拼搏、开拓进取、勤政为民的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口耳相传为主要传播形式,是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北川、汶川、理县茂县岷江上游羌族地区民间的最具影响力的传说。仅北川境内流传的传说就有五十余个,堪称大禹传说之最。

口弦音乐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羌族最集中的聚居地区,口弦是羌族青年男女恋爱时,男青年送给女方的信物。后来,羌族妇女慢慢掌握了口弦弹奏技巧,这一乐器也就广泛传播开来。口弦弹奏十分讲究,通过一侧的麻线拉动产生的震动来发音。音律的改变全靠演奏时扯动麻线的力度和舌头触及簧片的位置以及口型的大小、口中气流强弱来决定,弹奏难度大。口弦生动反映了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劳动场景、喜气场面、内心世界及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其音乐绵绵悠长。

羌戈大战

羌族和其他民族一样,在民间流行着许多世代口传的史诗,《羌戈大战》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部英雄史诗,讲述了远古时候,羌民的祖先由西北辗转并定居岷江上游的历程。其中,羌人与“身强力壮、凶悍威猛”的戈基人频频征战,后在天神的帮助下,战胜了戈基人,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习俗

节庆习俗

羌年,又称“羌历年”,羌语叫“日麦吉”或“尔玛吉”,是羌族人民的新年节日,也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它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也有7~8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要还愿敬神、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它不仅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为羌族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的核心传承人“释比”提供了展示、传播自身技艺的舞台。2006年“羌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转山会是羌族延续几千年的盛大民俗文化活动,于每年夏季举行。转山会又称祭山会、塔子会或者碉堡会,是羌民族祭祀天神、山神、羊神,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地方太平、森林茂盛的大典。祭祀期间,已婚妇女不参加,参加祭祀者均带上酒、肉、馍赴会。会首由当地住户轮流担任。届时,会首备一只白公羊、一只红公鸡、一坛咂酒、三斤猪肉、一斗稞麦、十三斤面做的大馍和香蜡、爆竹、纸钱等,按规矩摆好,由端公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寿丰年,并将山羊宰杀后煮熟,连同其他食品分配给各户,称“散分子”。最后全体参加祭祀者席地而坐,互相品尝各自的祭祀食品。

大禹祭祀风俗始于唐朝,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大禹生辰,全县羌族同胞汇集在禹里,身着节日盛装在羌族释比的带领下,抬着祭祀用品,与来自县内各地的民俗表演队在广莲寺大禹塑像前,行帝王祭祀社稷时的太牢之礼,地方行政长官率民众献祭品、上香、鸣炮、行礼并宣读祭文,最后举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体娱乐活动。2009年,北川大禹祭祀习俗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名录》。2019年,大禹诞辰周年祭祀改为政府公祭,至2022年已连续举办四年。2023年,农历六月初六,华族人文始祖大禹诞辰4150周年。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开幕式暨2023年大禹诞辰祭祀典礼在大禹故里绵阳北川举行。

婚庆习俗

结婚有“女花夜”“正宴”及“谢客”三道仪式。“女花夜”,由女方备杆杆酒两坛招待前来庆贺、送礼的客人,男女各一坛,大家跳舞、唱歌庆贺。“正宴”即娶媳妇,男方备花轿前来迎亲,新娘穿着特制的红嫁衣,脚穿由家嫂做的红绣花鞋,由其亲兄弟送上花轿,父母将平日为新郎做的鞋、袜等塞进嫁妆,让女儿带到男家。到男家村寨,全寨人齐集寨头,迎接新娘。到了男家,要给伴娘和牵马人少量下花轿钱。下轿后新郎在门口撒把米于地下,厨师提只公鸡,宰杀后洒鸡血于大门上,以避邪煞之意,新娘新郎即刻进门抢坐上席。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设在露天坝子的盛大宴会便开始了。贵客们边吃边喝、边歌边舞,先唱“赞新娘”的酒歌,歌词内容是赞颂新娘的美貌,后唱“赞新郎”。人们一直歌舞到深夜,甚至天明。第二天,主人再备两席“谢客”,整个仪式才结束。婚后第三天,新郎同弟兄背酒肉送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

信仰习俗

羌族的信仰习俗包括搜山求雨、神林、跳盔甲、化子、打油火等。搜山求雨是为祈求降雨举行的仪式,神林是村寨的神树林,被视为山神的所在地,禁止砍伐。跳盔甲是为了表达将士的威武气概,化翳子用于治疗眼部问题。而打油火和踩铧头是羌族首领用来驱邪和治病的仪式。此外,羌族还有羊髀骨卜等占卜仪式,用以预测运势、疾病原因、吉凶、战争胜负等。羊图腾崇拜是羌族先民较普遍的一种崇拜形式,至今仍然在羌族聚居地存在有许多遗存,是羌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内容。

艺术

歌舞

羌族民间灯舞——麻龙马灯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麻龙马灯求风调雨顺祈平安”的民间祭祀活动演变而来。羌人将麻龙做成青、绿、黑、白、黄五种,分别代表洒向人间的五段龙身,也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龙王。马灯艺人用材料扎成马身,不要马腿,马身中部留一空洞,以能从中穿过一人为限,马身表面绘成彩色,以示吉祥如意。麻龙分两种舞式,一为独凳龙,一为九节龙(九张板凳相接)。舞板凳龙动作有“二龙抢珠”“黄龙穿花”“二龙戏水”“金蝉脱壳”“黄龙盘身”等。

羌人好歌舞,羌语中称“沙朗”,汉意是“载歌载舞”的意思,群众性自娱自乐的圆圈歌舞。羌族沙朗属于集体性舞蹈,由一能歌善舞者领头,男女各列一行或拉手围成圈,边唱边跳,下肢动作灵活多样,双臂仅前后摆动而已,所唱歌曲多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古老民歌,用羌语演唱。

戏剧

羌族的灯戏(许家湾十二花灯戏)最早流传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墩上乡,早期是一种单一的祭祀性舞蹈,后玩灯艺人通过对戏曲的移植和借鉴发展成为十二花灯戏。十二花灯戏在表演人数上,要求必须是偶数,表演的主要动作是碎步,表演曲目有“大花脸”“小花脸”,表演者全部是男性且多采用男扮女装的形式。表演时大家都穿戴上妇女的服饰、头饰,在响器声中表演各种唱词,  其中有独唱、对唱、领唱、帮腔等形式,演奏中加锣鼓唢呐、笛子、二胡等乐器伴奏。许家湾十二花灯戏曲调多为五声徽羽调式,节奏感比较规整。其演奏方式多样,具有小调特征,较有独立性。如《表花名》《采花》《十指尖尖把门》等。2007年,灯戏(许家湾十二花灯戏)被列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技艺

羌绣,是羌民族聚居区的一种传统刺绣艺术,有着很鲜明的本地特色,在制作技艺上,绣娘在刺绣时,根据绣品图案选择针法,在刺绣上有着各自的构思和创意。常以粗布、棉线做成黑底白纹,再用五色丝线或棉线信手刺绣。针法也非常复杂,通常以刺绣、挑绣、扎绣三大类为基础。图案的选择上多以绚丽多彩的几何图案、自然纹样或花卉麟毛构成,民族风格非常浓郁。

饮食

北川羌族自治县食材大多源于自产。以猪肉、玉米、小麦、豆类、洋芋、荞麦及蔬菜为主食材料,佐以大山中的野菜与食物。有北川老腊肉、羌家香碗、水粑、荞凉粉、胆水豆腐、蘸水土豆、马槽酒、北川羌红咂酒、烤全羊、柴火鸡贴饼等特色饮食。

北川老腊肉 

北川老腊肉采用北川传统工艺腌制而成,具有色泽黄亮,味道醇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特点。老腊肉制作工艺讲究,选取当地生猪鲜肉作原料,用一定比例食盐、花椒、海椒腌料擦抹,经数天缸内密封,出缸后数天风晾,栎木柴碳微火烘焙,高低温数次交叉处理等工序,直至上色(黄亮)干透(内外一致)全面发酵止。

羌家香碗

荤素搭配的羌家香碗,也是北川特色,是各个酒席的头碗,耙耙糯糯的,口感很好,老少皆宜。

水粑

水粑一般用糯玉米磨成稠浆,然后捏成手掌大小的块状蒸熟后即可食用。水粑形状较大,通常为黄色,味道甜美。它的吃法还有很多,面饼、蒸糊糊、窝窝头、煮稀饭等花式做法。

地方特产

“北川苔子茶”“北川花魔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北川苔子茶”被纳入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是北川首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此外还有野生菌、高山蜂蜜、马槽酒、水磨漆制品等地方特色产品。

水磨漆制品 

北川水磨漆工艺始于清代,创始人是北川羌族人马兴达,水磨漆制作工艺中的漆磨部分全由手工操作完成,工序多,周期长,须经过盖面、漆画抛光等几十道工序,主要制品为家具。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磨漆工艺不断创新,与金石篆刻艺术、书法艺术、羌族民间绘画等结合,开创擦色、贴金、镶嵌、漆雕、堆漆等工艺,主要制品除家具外发张到制作花瓶、羊角花座盘等工艺品。

苔子茶 

北川苔子茶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野生茶树长期进化形成的一个分支,生长于海拔1000-1800米以上高山密林。苔子茶为适应昼夜温差大、云雾多、直射日照短等自然环境,形成耐寒、芽壮、叶厚、氨基酸含量高等特征。苔子茶内含丰富儿茶素与酯型儿茶素,氨基酸含量高,成品茶滋味醇、香气高、汤色翠绿明亮,叶底黄绿明亮,耐冲泡,无农残,回味甘甜。

马槽酒

马槽酒是羌家人民用自家种出来的玉米及高山纯天然矿泉水作原料酿造出来的美酒,常饮以酒驱寒,治伤化,是真正的粮食酒、健康酒,更是省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川花魔芋

北川县由于其特殊的地域特点,具备了魔芋生长的最佳生态资源优势。北川花魔芋的种植始于明朝,是长期以来由于魔芋特殊的杂合性而形成的独特品种。2020年被认定为“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种植面积达7万余亩。凭借膨胀力大,粘着性强等特点,“北川花魔芋”被研制成魔芋精粉、魔芋微粉、纯化魔芋精粉、纯化魔芋微粉等深加工产品及腰花、鹅肠、辣条、魔芋面等精加工素食产品,并逐步成为行销国内外的“健康食品”。

传统村落

截至2022年,北川羌族自治县有2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分别为绵阳市北川县青片乡上五村、绵阳市北川县马槽乡黑水村。

青片乡上五村

北川青片乡上五村,位于高山峡谷地带,该村落被群山环绕。碉楼、吊脚楼,这是羌民族建筑最典型的代表,上五村的吊脚楼吊脚楼绝大多数是石木结构。此外,村里有一栋有六七十年历史的钝形吊脚楼。 上五村除了这些民居,还有保存完好的古碉楼群遗址和保存较为完善的古河道,拥有较多古树、两口古井、祭祀楼等建筑, 山顶上还保存有古碉楼遗址和祭祀塔遗址。

马槽乡黑水村

北川马槽乡的黑水村是典型的羌族居住区,黑水村是北川马槽乡的羌族聚居区,虽然村里常住人口只有500多人,但村里却有很多独一无二的珍宝。如清代光绪年间皇亲墓地,村里还有多处寺庙,其中以玉皇庙尤为著名,村民经常去祈求平安福祉。此外,高山森林中还有很多珍稀动植物,如珙桐红豆杉、锦鸡、羚羊等。黑水村原有的古羌吊脚楼、清代古墓、古建筑群、古木奇树群等保存完好,2013年黑水村也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北川羌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全县有AAAAA级景区1个,AAAA级景区4个,AAA级景区1个,大小景点百余个。万亩辛夷花林,中药养身圣地药王谷,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高科技农业生态观光园维斯特休闲农业旅游区, “九寨之秀,青城之幽”自然风光与悠远神秘羌风民俗兼具的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小寨子沟风景区。北川新县城更是全国唯一一个国家AAAAA级景区的县城,集国家园林县城、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四川省园林城市、四川省文明城市等众多殊荣于一身。2022年,全县A级景区接待游客331.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75亿元。

重要景点

北川羌城旅游区

北川羌城旅游区是绵阳市第一家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由地震纪念地、大爱文化观赏区和禹羌文化体验区三大部分组成,包含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主馆、副馆)、吉娜羌寨、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巴拿恰商业街等景点,面积6.01平方千米。旅游区是一个开放性景区,集纪念缅怀、感恩大爱、禹羌风情和生态休闲于一体,留存有5·12汶川地震灾难记忆、传承着羌民族悠久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记载着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无疆大爱文化,是回顾风雨同舟的患难历程、见证浴火重生的北川新貌、领略禹羌文化的独特魅力、欣赏秀美壮丽的旖旎风光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九皇山风景区 

九皇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桂溪镇,景区集人文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以古朴的西羌文化为主线,完整地保留、真实地展古老西羌文化遗迹与生活习俗。景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气象特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猿王洞溶洞景观、西羌酒店、险山宾馆、松山度假别墅、羌寨风情园度假村、情人桥、溜索、尔玛生态文化艺术墙、中国最大的天然(徒手)狩猎场、云宝顶运动休闲区、羌情园民俗文化区、彭家梁民俗生态休闲区、跳跃式高空管式滑道、天然矿物质温泉洗浴中心等,共同构成了九皇山景区生态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运动休闲性与观光娱乐性有机结合的景区特色。

药王谷风景区 

药王谷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桂溪镇,紧邻九皇山风景区是全国第一个中医药养生主题旅游度假区,依托景区成片的万亩药林和百年古辛夷花药树林等天然资源,形成食疗、气疗、诊疗、浴疗、枕疗、动疗、心疗等系列针对亚健康人群的国医健康调理旅游产品。药王谷位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群山之中,植被丰茂,负氧离子23000个/立方厘米,夏季清凉,四季药花烂漫,溶洞奇险、林森幽幽,是观光休闲避暑胜地。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2019年11月,北川羌族自治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2019年12月,北川羌族自治县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称号。

2020年3月31日,北川羌族自治县获评“2019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2020年6月,北川羌族自治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6月,北川羌族自治县获评四川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北川羌族自治县为“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7月,入选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9月,北川羌族自治县荣获四川省“2019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先进县”。

2020年9月,北川羌族自治县被正式授予“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称号。

2020年12月,北川羌族自治县入选“四川省文明城市(县级)”。

2021年3月,北川羌族自治县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区(市、县)名单。”

2022年11月,北川羌族自治县荣登“2022(第五届)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榜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