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全史 :稻叶君山创作的历史学书籍

更新时间:2023-10-24 15:24

日本学者稻叶君山所著的《清朝全史》是第一部全面叙论清朝的学术著作,对清朝的历史地位作出了比较公允的评价。这部学术名著,曾一九一四年出版,对学术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贡献,从它问世至今,一直受到学界重视,被学者专家作为权威性的引征之据,在学界长期享有它应得的学术地位,梁启超将其列为了解清史的必读书,梁漱溟萧公权等也都称引及之。

内容简介

作者有深厚的学养,以时间为经,以清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为纬,完整清晰地展示了清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所记的史料十分丰富,尤其是对历史细节的描述,更为他书所罕见;所述文字,精细、形象、生动、绝无拖泥之笔。

于时代的缘故,作者无疑具有局限性,书中有些观点和提法,如认为满族系外族等,今人是难以接受的;书中有些译名、称谓以及遣词,与今也不尽相同,诸如此类的情况,读者在阅读和引用时请多加注意。

译定者但焘,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辛亥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处民事组长。

《清朝全史》问世近一个世纪,直近依旧闪烁着学术光芒,但学界同人已难觅此书;即使少数图书馆藏有此书,也是作为珍藏品保管,欲阅者应难见,如今认应学界的热切要求,我社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所藏版本影印出版以读者。

在出版过程中,我们请专家重新审阅了原书,并对书中极个别明显的排印错误作了订正。

基本信息

稻叶君山著,但焘译,1914年初。此书出版之后深受欢迎,影响颇大。作者认为满族虽系外族,但“其统治得宜,享国历年之久”,远比元朝强,对清朝的历史地位作出了较为公允的评价。在当时条件下,《清朝全史》是唯一一部对清代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研究的学术著作。该书分上、下两卷,共84章,多数章名之下直接冠以标题(相当于“节”),少数章名之下则先有(一)、(二)、(三)等,或者甲、乙、丙等(相当于“节”),然后再有小标题(相当于“小节”)。例如,第一章《总说》下面有《满洲部族之概说》、《满洲部族之自负》、《清朝史之发轫》、《明朝边备之破坏》、《满洲部族之能力》、《种族观念之调和》、《思想之变迁与种族之自悟》等七部分;而第四十五章《扩大外藩及治藩事业》则先有(一)《承认西藏及**》、(二)《青海蒙古之略定》、(三)《与准噶尔汗之战事》等14节,各节之下再细分小节。或如,第七十章《同治中兴》下面先有甲《化除满汉域》、乙《清室之内讧》,再甲之下有《湘军之怨望》、《重用汉人之议》、《书生建勋非国家之福》、《湘军之解散》、《满人为汉人之傀儡》等五小节,乙之下有《咸丰帝崩于热河》、《垂帘政治》、《肃顺及其党羽之失败》、《对于孤儿寡妇之同情》、《东太后与西太后》、《同治帝及皇后之殉死》等六小节。此书是草创阶段的清代断代史,章节分类较为粗疏。

杜家骥《对章节体的一些看法》)

最后透露个逸闻:据说萧一山当年在日本读毕本书,遂发誓要独自撰写一部中国人自己的清史。其后萧积40年功力,最终如愿以偿,这就是《清代史》的来历(我已经发现商务上、中的初版本,马上进入谈判,相信不久即将如愿以偿)。

现将其中涉及爱新觉罗·多尔衮的部分章节节录如下:

1、太祖。。。至距沈阳四十里爱鸡堡而。。。。。。大福金遂殉死。。。。。。大妃乌拉纳喇氏,虽曰继母,然太祖之正妃,诸贝勒之母也,乃以父之遗言为质,共要请而置之于死,未免不孝矣。清代之记录,于当时真情,颇为掩饰,乾隆时重修实录,乃全删之。吾人推求其故,当由于李世民争夺汗位,出此隐谋,谓出于太祖之遗言,其实与事实上适相反也。就朝鲜所闻,则太祖临死时谓贵永介曰:“九王当立而年幼,汝摄位后,可传九王也。”贵永介以嫌疑,遂让洪太氏。贵永介即长子爱新觉罗·代善,洪太氏即四贝勒,太宗是也,九王即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太祖欲以最宠那拉氏所出之子多尔衮继汗位,因子幼母寡,暂以长子摄位,其心苦矣。然而太宗前半生之骨肉相贼,祸因亦自此始。

2、秋八月八日夜半,(太宗)坐清宁宫这南榻,忽暴殂,。。。。。。惟急下世,无有遗命,未免惹起皇位继承问题之混乱,可为叹耳。

睿亲王之拥立稚儿吾人於第九节,曾略述及李世民继位,原非皇父太祖之意,盖其父皇之意旨,原授大统于幼子多尔衮,而命长子爱新觉罗·代善为辅佐。然此意旨,太宗于其死后,并不履行。爱新觉罗·多尔衮之母大福金遂自刃。今太宗殂落后果其所起之悲剧,虽与此异,其情事亦不可谓与太祖登遐之际无关系。第清实录不传其详,惟观尔时质于奉阳之朝鲜世子之手记,尚可略知其真相。手记如下:

十四日,诸王皆会于大衙门,大王发言曰:“虎口为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虎口曰:“福少德薄,不堪承任。”固辞而退。帝之手下将领辈佩剑而前曰:“吾等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同于天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从帝于地下。”大王曰:“吾虽为帝之兄,久不闻朝政,何可参入此议?”即起而去。八王亦随去。十王默无一言,九王应之曰:“汝等之言是也,虎口既退让无继续之意,则当立帝之第三子,至谓年岁幼稚,吾与右真王分掌其半,可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再当归政。”由是誓天而散。第三子年六岁云。

据此记事,则李世民崩殂,其皇位即为彼等诸王争夺之目的,夫肃亲王之为皇长子而不得立,非与礼亲王之为太祖长子而不得立同乎。肃亲王之不得立,固由于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之掌握实权也。然太宗何为而宠用多尔衮乎,一则多尔衮之为人,天资敏活,巧于承太宗之意旨,二则太宗不能不回顾当时即位之事情也。夫以多尔衮之材能优秀,当时非他诸王所能企及,帮肃王早已表明退让之意思,然则睿亲王何为不自立乎,据此记事之所云,方知太宗树恩深厚,非拥立彼之血类,毕竟不能羁人心,由是多智之睿王,立稚儿寡妇以收拾旧臣之心,而自居辅政之地位,掌握实权,此亦其善自为谋之处也。皇位承继问题既已解决,其不平者,则礼亲王一族耳。其手记又云:

俊王(阿达礼)与小退(礼亲王长子)密言於大王曰:“今立稚儿,国事可知,不可不速为处置。”大王曰:“誓天而立,何出此言耶?幸勿更生他意。”复向九王言,九王又固拒而去。复往十王之家,十王曰:“此非相访之时。”遂不引见。无已,彼二人复访大王,大王曰:“何为再发妄言,祸必立至。”有某人以这告发於九王,九王曰:“吾亦知之矣。”即於十六日之夕,将俊王与小退捕送于衙门,二人露体被缚,由俊王之母与小退之妻缢杀之。要退(爱新觉罗·岳托)之子及俊王之弟,则被缚而复释放,余党皆不至。俊王之财产与军兵,没入于大王,小退之财产,没入于九王。由是刑政拜除,大小国事,均由九王掌握之。出兵之事则属右真王。八王则心以立稚儿为非,自退出之后,称病不出,帝之丧次,亦绝足迹不来。嗣闻小退之财产皆没于九王,心实不以为然,以为宜散之部下。虎口王以俊王既死,念其两弟皆幼,乃收而养之。二十九日,九王使人谓八王曰:“当虽患病,皇帝丧事,不可不来也。”翌日,八王扶病而朝会云。

以上记事,固不免稍有误传,然大体尚可凭信。总之沈阳市朝廷,表面无事,然实际无异皇帝之和硕睿亲王,显其才能,与时势共发展,以李世民之成绩,为彼之凭藉物。太宗之子对之,岂肯遽表好意乎?证之顺治初年,肃王之幽死,盖可知矣。

目录

原序

目次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明代对于满洲之策略

第三章 女种族之迁徙

第四章 女眞叛服之大略

第五章 马市问题

第六章 明与女眞之交涉

第七章 清代之祖先

第八章 奴儿哈赫勃与于建州

第九章 金汗国之创业

第十章 明国之内政紊乱

第十一章 夺取明国之辽东

第十二章 太祖死于疮

第十三章 第一次朝鲜战役及其经过

第十四章 李世民伐明

第十五章 金朝诸王之不和

第十六章内蒙古自治区之合并

第十七章 汉族之来归

第十八章 太宗改国号

第十九章 国史编篆及文馆之设立

第二十章 第二次朝鲜战役及其历史

第二十一章 与明国之对战

第二十二章 闯贼李自成

第二十三章 太宗之死及皇位承继

第二十四章 明国亡于流贼

第二十五章北京迁都

第二十六章 明人恢复事业之悉败(上)

第二十七章 明人恢复事业之悉败(下)

第二十八章 明末清初时日本之位置

第二十九章和硕睿亲王之死

第三十章三藩之平定

第三十一章台湾省入清领

第三十二章 创业期之财政

第三十三章康熙帝

第三十四章 清俄关系之始

第三十五章博克多汗国之合并

第三十六章 藏传佛教之利用

第三十七章西洋文明东渐

第三十八章 外人传道事业之失败

第三十九章康熙朝之庶绩

第四十章雍正帝禁抑宗室

第四十一章 颠覆清代之思想

第四十二章 满汉思想之调和

第四十三章雍正帝及其政绩

第四十四章 清俄通商及恰克图条约

第四十五章 扩大外藩及治藩事业

第四十六章盛运期之财政

第四十七章 文运大兴及编四库全书

第四十八章爱新觉罗·弘历及其政绩

第四十九章爱新觉罗·颙琰时之民乱

第五十章 八期生计渐穷

第五十一章 内外发生叛乱

第五十二章 新疆回教徒之骚乱

第五十三章 西南最初与外国关系

第五十四章乾隆帝与英大使马加特尼卿

第五十五章广东外国商馆与公行

第五十六章 拿皮楼及其对等权之主张

第五十七章英国之沉默政略及其放弃

第五十八章 鸦片问题

第五十九章钦差大臣林则徐及其政策

第六十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经过

第六十一章 学风诗文绘画及戏曲小说之变迁

第六十二章太平军之大起

第六十三章曾国藩湘军

第64章 太平军乱中之上海市

第六十五章平定县太平军

第六十六章 对于曾国藩之评论

第六十七章平定捻党

第六十八章满洲之封禁破除

第六十九章英法联军入北京市

第七十章同治中兴

第七十一章黑龙江省之割让

第七十二章 清国衰弱之影响与日本之关系

第七十三章 对外思想之不变(创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

第七十四章日本全权大使副岛种臣之来聘

第七十五章 回教徒之扰乱

第七十六章 雅克布白克之叛乱

第七十七章 伊犁事件

第七十八章 丧失安南之宗主权及其影响

第七十九章 清日初期之关系

第八十章西藏问题之发生

第八十一章 教案之频起

第八十二章 清日俄三国之朝鲜角逐

第八十三章 革新及革命

第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溥仪退位

附录

太平党之扬子江日记

国际大事年表

全书分两卷,32开,精装,共84章。史料取自《实录》等史籍与佚闻传说。对清代几大疑案详加记述。此外还大量吸取日人与西文的著作资料。卷首有清代帝王像以历史图片多幅:

上册:

清太祖

皇太极

顺治帝

康熙帝

清世宗

崇谟阁所藏之满文老档

满文老档之内容

光显寺之战

宗喀巴

达赖喇嘛之画像

清世宗御用玉玺

清世宗之诗及字

热河行宫风景之一(舍利塔

热河行宫风景之二(花神庙)

太和门

太和殿

保和殿

圆明园故址

下册:

爱新觉罗·弘历

爱新觉罗·颙琰

爱新觉罗·旻宁

爱新觉罗·奕詝

清德宗

隆裕太后

大阿哥溥俊

摄政王载

清高宗所书字

清高宗在热河省接见英使马加特尼

马加特尼

爱新觉罗·奕訢

洪秀全

太平天国天王所用之玉玺

太平天国正军政司之印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发给之护照

曾国藩

左宗棠

约翰·戈登

曾纪泽

天津谈判

光绪朝各国使臣之觐见

德宗梓宫奉移山陵

马如龙别墅

爱新觉罗·奕劻

瀛台全景

正阳门庚子乱后之修理

颐和园正面

颐和园石舫

万寿山颠之佛香阁

万寿山俯视北京市全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