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 :晚清政治家、思想家、诗人

更新时间:2023-01-19 13:57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村老人、竢村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文学家,民族英雄。

林则徐生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家境贫寒,14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进士及第,选任庶吉士。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出任浙江杭嘉湖道,道光三年(1823年)升任江苏按察使,十一年(1831年)东河河道总督。次年任江苏巡抚,整顿吏治、平反冤狱、兴修水利。十七年(1837年)擢升为湖广总督。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请求禁绝鸦片,林则徐主张严格禁烟,提出六条禁烟措施,在湖广地区大力开展禁烟运动。道光帝深以为然,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工作,并且在虎门将收集到的鸦片进行销毁,即“虎门销烟”,该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并因此受到诬陷被革职。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奉命到浙江镇海协防,不久又被派往伊犁戍边。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被启用,历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再任钦差大臣,奉命进剿广西叛乱,中途行次潮州,林则徐病重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后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傅,谥文忠。

林则徐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等;他的奏稿、公、日记合编为《林则徐集》;为了解外国情况,派人翻译西书西报,编成《四洲志》。林则徐在他四十年的政治经历中,历官十四省,为官期间他治理水患、兴修水利、疏通漕运、赈济灾民、革除弊政;在国家危难关头,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销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人物生平

出身贫寒

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人。其父林宾日,原名林天翰,号旸谷,是一位以“舌耕”为生的穷秀才。其母陈帙,是闽中宿儒陈圣灵的第五女。林家子女众多,长子林鸣鹤不幸早逝,次子林则徐,三子林霈霖,夫妇二人还育有八名女儿。林氏家族自清代初家族逐渐衰落,至林宾日时,十三岁始赴私塾读书。林宾日多次参加科举,最终考取秀才,成为当地的私塾先生,但津贴仍不足以养活一家。他的妻子和他们养育的女儿通过从事女工补贴家用,“半饥半寒,迁就度日。”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出生于福建侯官左营司巷林氏北院后租室。由于贫寒的早年生活经历以及父母的影响,林则徐能够体恤民间疾苦,并且不满官场贪污腐败,作风正派。

林则徐幼年从他的父亲那里获得启蒙教育,直到中举前,林则徐跟随他的父亲,获得不少教益。爱新觉罗·颙琰三年(1798年),林则徐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时年十四岁。随后林则徐在峰书院求学,二十岁时中举人。当时主持书院的是郑光策,是一个进士出身的封建士大夫,他为人正直,对吏治腐败十分愤恨。入读期间,林则徐结识学者陈寿祺,受其经世匡时思想的影响,并与郑光策的女婿梁章钜立下“经国救世”之志。林则徐在郑光策的引导下,开始钻研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知识,接触到各种经史典籍,眼界大为开阔。从林则徐早年的读书札记《云左山房杂录》中,看,他当时研读的范围十分广泛,有儒家经典以及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人的著作,也有《道德经》、《韩非子》、《庄子》,《史记》、《汉书》等史籍,还有历代诗文集、笔记、佛教经典、医书等。嘉庆九年(1804年),二十岁的林则徐中举,开始走出书房,走向社会。嘉庆十年(1805年),他前往北京参加会试。嘉庆十二年(1807年),张师诚任福建巡抚,当时林则徐在厦门,受到张师诚赏识,延入师爷。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第三次参加会试,榜列第七十四名,赐进士出身。随后林则徐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初入仕途

林则徐中了进士后,被选拔为庶吉士。此时正值华北地区阶级矛盾激化,天理教农民大起义蓬勃开展。爱新觉罗·颙琰十八年(1813年)上半年,华北地区在大旱之后,又下大雨,北京、河南省山东省三省交界处灾情严峻。天理教农民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清代统治。林则徐作为翰林院庶吉士,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场起义的镇压,但他对这场起义是持反对和敌视态度的。这次事件也使林则徐追求和探索治国的良方。嘉庆十九年(1814年)5月,林则徐被授为编修。嘉庆二十年(1815年)二月,林则徐承办《大清一统志》“人物名宦”部分。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林则徐出京任江西乡试副主考官。第二年六月,记名以御史用。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四月,充会试同考官,六月再次出京,任云南乡试正考官。在京为官期间,林则徐特别注意到京畿一带的农田水利问题,于是他收集资料,写作了《北直水利书》,提出关于兴修水利,种植水稻的意见。

屡获升迁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三月二十一日,林则徐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到任后不久,林则徐便出疏严厉弹劾福建澎湖协副将张宝,指责官僚“滥保市恩,渐成风气,”主张“严纪律,择将帅”。这些主张被爱新觉罗·颙琰采纳。六月三日,林则徐授杭嘉湖平原道,外擢浙江省。在此期间,林则徐在徐若霖的支持下,勘察海塘,兴修水利。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年),林宾日重病,林则徐乞病离任。道光二年(1822年),林则徐接任淮海道。到任不到半月后,林则徐便升任江苏省巡按使。按察使是主持一省司法的官吏,林则徐任职期间,严明律法,加强了封建司法制度的职能。

道光四年(1824年),江苏地区发生重大洪水灾害,林则徐任布政使,治理水利,负责赈灾事宜。不久林则徐母亲逝世,归家守丧。朝廷命其前往南河修高家堰堤坝,工事结束后回籍。道光六年(1826年),林则徐在家守制养病期间,朝廷命其以三品卿衔署理两淮盐政,他以“病疟日久”为由呈辞。道光七年(1827年),林则徐守孝期满,补任陕西省按察使。不久升迁江宁布政使。在襄阳,他向赴省沿途官员发出公文,表示清廉任事的决心。面对当地水灾频仍的局面,林则徐投入救灾工作。此外,他派人明察暗访,找到在汉口商业区内开局窝赌,搭台讹诈各犯的姓名住址,命汉阳县令选派差役,加以惩办。这些措施,体现了林则徐严于律己、勤于公事的一贯作风。同年11月,林宾日去世,林则徐守制丁忧三年。

爱新觉罗·旻宁十年(1830年),林则徐补任湖北布政使,调任河南省,随后又调任江宁。一年后,林则徐擢升为河东河道总督。林则徐任职期间,亲自前往各工段查验,料垛是河堤修防的主要原料,河吏贪污作弊,偷工减料,拿劣质材料修防,成为工事修筑的首要弊病。林则徐认为砾石可以作为修建河堤的辅助材料,可以随机施用。道光十二年(1832年),林则徐调任江苏巡抚。江苏地方上水旱频仍,经济残破,官场腐败,民生凋敝。江苏中部地区饥荒,林则徐上奏减免税赋,筹备抚恤。林则徐采取的赈灾事务章程,行之有效,因此积弊得以清除。赈灾结束后,林则徐提倡充实义仓存储粮食,以备荒年。林则徐在江苏任职期间,治理漕运、盐政、科举、农业,均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农业方面,推广种植双季稻,提高粮食产量。兴修水利,修建堤坝,疏浚刘河、白茆诸水。在其主持乡试期间,整顿考场积弊。

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1836年),林则徐两度任职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接触了清代经济的又一大政,盐务。清朝采取“盐纲”制度。由封建政府授予“纲商”购销的垄断权,政府设立专门的官员管理盐政,征收盐课。林则徐兼任盐政期间,继续推行淮北票盐,之后再湖广总督任职中,林则徐积极配合陶澎盐政举措,解决西江和湖广产销食盐中的矛盾,挽救清朝盐课的拮据。

道光十七年(1837年),林则徐擢升湖广总督。湖广总督统辖湖北、湖南省军政大事。林则徐上任后,湖广地区正面临着盐务疲惫、江汉盛涨的局面。林则徐在此修建堤坝,消弭水患;整顿盐政,缉查走私,成效显著。湖南地区士兵强悍,多次肇事挑衅。林则徐密荐总兵杨芳,擢升为提督,移驻辰州,稳固苗疆边防。

广东禁烟、抗英

严禁鸦片

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向道光帝上《请严塞漏以培国本折》,深切陈述鸦片之害,由此引发了朝廷关于禁烟政策的讨论。关于禁烟政策,清廷有弛禁和严禁两种争论,林则徐主张采用重刑严厉禁止鸦片流毒,并且指出,鸦片之祸不除,十年之后,军队不仅没有可筹集的军饷,而且没有可用之兵。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838年12月31日),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取道直隶、山东省、安徽、江西省,水陆兼程,沿路调查广东鸦片流毒情形。他在舒城县邀约了曾任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令的田小泉,虚心听取其在任时缉获鸦片万余斤的经验;在赣州市向曾任粤海关监督豫堃师爷的郭桂船了解粤海关的情况。

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市。几天内,他在两广总督邓廷桢的配合下,查办了历年包庇鸦片走私贪污受贿罪的督标副将韩肇庆,严惩了与外国鸦片贩勾结的行商。二月初四日(3月18日),林则徐先与邓廷、广东巡抚怡良共同传讯了广州十三行行商,发谕贴《谕洋商责令夷人呈缴烟土稿》《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给他们;指责他们与外国鸦片贩勾结,责令他们转告外国鸦片贩遵照规定呈缴烟土并保证以后船只不再夹带烟土。二月初十日(3月24日),林则徐又宣布将停泊在黄埔港的外国货船封舱,不准装卸货物;同时撤出广州商馆的全部中原地区雇员和工人,派兵包围商馆,不让一个外国鸦片商逃走,并断绝通信、食物和饮水,勒令外国鸦片商缴出所有鸦片。二月十三日(3月27日),英国驻广州商务总监督查理·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最终,外国鸦片商共缴出鸦片19187箱又2119袋,实重2376000多斤。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到五月十五日(6月25日),林则徐偕同邓廷桢、怡良、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在虎门海滩监督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史称“虎门销烟”。

与此同时,林则徐对从事正当贸易和愿意遵照规定具结的外国商船予以鼓励,欢迎他们进港,以示与鸦片贩区别开来。但爱新觉罗·旻宁帝对此反对,因而,林则徐只得执行与外国所有货船永远断绝的命令。

抗击英军

除了禁烟,林则徐一到广州,就抓紧海防,积极加强军事防备。虎门销烟后,查理·义律阻挠英国商船遵照林则徐的规定进行具结,并不时发动挑衅。林则徐注重训练水师,并招募水勇作为辅助力量,还组织人民群众抗英。从道光十九年(1839年)起,林则徐多次发出告示悬赏,奖励勇敢杀敌的人民群众。他还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以夜战和火攻骚扰敌船。

道光十九年(1839年)下半年,义律多次率英军兵舰进行挑衅。七月二十七日(9月4日),对九龙水师挑衅;九月二十八日(1839年11月3日),义律以兵舰阻挡英国商船进港具结,挑起穿鼻洋之战;之后,义律又在9天内向尖沙咀迤北官涌山阵地发动6次进攻。由于林则徐站前备战充分,关天培的奋勇督战,这几次战斗清军都取得了胜利。

革职查办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八日(1840年2月20日),女王陛下政府任命乔治·懿律和义律为侵华军全权正、副代表,由懿律率领兵舰40余艘于六月初抵达广东省沿海。由于广州市布防严密,英军无可乘之机,便留下兵舰四只、汽船一只封锁广东海口,由懿律统率舰队离粤北侵。英舰队于六月初八日侵占定海区,六月二十四日进攻浙江乍浦;七月中旬达到天津大沽口外,威胁北京。七八月间,受到英舰队武力威胁的爱新觉罗·旻宁直隶总督博尔济吉特·琦善与英方谈判,表示要治林则徐重罪,为侵略者“代伸冤抑”,希望英舰队因此南返。八月二十二日(9月17日),道光帝派时任直隶总督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办林则徐。在此之后,懿律便率舰队南返。九月初八日(10月3日),林则徐被革职查办。

被贬新疆

被革职后的半年内,林则徐一直滞留广州市。他多次要求琦善分配适当的工作给自己,均遭拒绝。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十三日(1841年5月3日),在新任两江总督裕谦闽浙总督颜伯焘的一再举荐下,爱新觉罗·旻宁派遣林则徐以四品卿衔赴浙江省前线协助裕谦抗击英军。然而,正当林则徐在浙江沿海前线积极进行筹防工作时,同年五月二十五日(7月13日),裕谦转来了道光帝对林则徐的遣戍命令,革去林则徐的四品卿衔,发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效力赎罪。在赴新疆的途中,当林则徐抵达扬州市时,朝廷又下旨,命其去河南祥符河工工地襄助王鼎办理堵口工程。半年后,工程胜利完成。林则徐重又踏上去新疆的戍途。经过十个月的长途跋涉,林则徐于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九(1842年12月10日)抵达伊犁戍所。

在伊犁期间,林则徐向伊犁将军布彦泰申请兴办惠远古城的废地垦务。他的认真负责和精明干练,得到布彦泰的高度赞赏,多次向道光帝密奏称赞林则徐,要求道光帝对其重新起用。在新疆的3年中,林则徐遍历新疆,丈量查勘的垦地面积约达70万亩;他还倡导兴修水利,改进推广坎儿井,教民制纺车、织布。除此之外,通过调查和对边境的实地了解,林则徐对沙俄侵华有了感性认识,认为将来必为大患。

平叛救灾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五年十一月(1845年12月),林则徐被召回京城候补。在进京途中,林则徐被授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随即又被正式任命为陕西巡抚。此后,林则徐在甘肃省、陕西镇压藏民的反叛清廷的斗争。当时,陕西恰逢大旱,为了救灾,林则徐兴修水利,并提请朝廷缓征关中粮食缓解灾民负担。由于旱灾,饥民纷纷杀牛充饥,林则徐决定由官府出钱,将穷人的耕牛买来收养,并鼓励富人将耕牛典当给官府,官府付给利息。林则徐用此措施保护了大量的耕牛,确保了来年农耕生产的正常发展。

云贵剿匪

林则徐在陕西巡抚任上一直是抱病工作,至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六年(1846年)十二月病情恶化,只得请假调理。第二年二月,病情有所减轻,林则徐立刻销假准备回任。三月十六日,朝廷任命林则徐为云贵总督,到云南省剿匪。一年前,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三月,云南爆发回族大暴动。林则徐到任后,经过调查,认为汉民、回民长期互相寻仇,是问题的根源;不称职、不作为的昏庸官吏导致问题更加严重。所以,林则徐一方面整饬吏治,严惩不称职、不作为的官吏;一方面对民族纠纷采用少用兵力,秉持不分民族只问良匪的公正立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十一月,保山七哨汉人劫夺案犯、杀戮回民、烧毁县衙,林则徐亲赴大理白族自治州督办,派重兵弹压;并发布告示,劝告七哨汉民,帮助官军平叛。在林则徐恩威并施之下,此次叛乱仅用三个多月就被平定,要犯四百余人全部落网。

在云贵总督任内,林则徐要求汉回人民,共同杜绝报复之心,做到“交相互保、永息衅端”。对于安分守己的回民,林则徐采取了划地移居、重建家园的安置措施,缓和了汉、回之间多年的积仇。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林则徐因办理“回务”有功被加太子太保衔,赏戴花。

病重逝世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林则徐因病重乞奏回乡。第二年,咸丰帝即位,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并署广西巡抚,督军讨逆,前往平定广西洪秀全反清起义。中途行次潮州市,林则徐病重去世,享年六十六岁。林则徐死后,清廷追赠其为太子太傅,谥文忠。云南、江苏省并祀名宦,陕西民众为其建立专祠。

为政举措

禁烟固防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838年12月31日),爱新觉罗·旻宁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省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东之后,通过调查研究,认识到澳门是仅次于广东虎门的要塞之地。于是,先争取澳门葡萄牙当局中立,服从中原地区法律,增强中国在澳门声望;再强化中国对澳门的户籍管理,行使行政主权;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澳门主权管理的高度重视。之后,林则徐在邓廷桢的配合下,查办了历年包庇鸦片走私贪污受贿罪的官员,严惩了与外国鸦片贩勾结的行商;并与邓廷桢、怡良共同传讯了广州十三行行商,给他们发谕贴《谕洋商责令夷人呈缴烟土稿》《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接着,林则徐采用封舱外国商船、包围商馆、断绝通信、食物与饮水的办法,逼迫外国鸦片商共缴出鸦片19187箱又2119袋,实重2376000多斤。并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到五月十五日(6月25日),在虎门海滩进行销烟。

兴修水利

海塘工程

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五年(1820年),时任杭嘉湖平原兵备道的林则徐亲赴杭嘉湖海塘工程实地勘察,督工修建。道光十五年(1835年),林则徐又修建宝山县、华亭市临海海塘。修建海塘工程对保证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机器重要的现实作用。

疏浚三江水道

道光四年(1824年),林则徐任江苏林则徐任布政使,总办江浙七府水利,着手研究三江水道疏浚方案。至道光六年(1826年),黄浦江、吴淞江疏浚工程先后完工,提高了太湖流域的泄洪排涝能力,保证了当地的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疏通刘河、白茆河

道光十二年(1832年),林则徐就任江苏巡抚后,着手对刘河、白茆河清除淤塞,开通河道。经过对两河的治理,增强了江南地区在大灾之年的泄洪防袭能力,使当地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

兴修新疆水利

林则徐被发配新疆后,恰逢伊犁将军布彦泰着手开挖一条水渠用来灌溉新开垦的荒地。林则徐自备器械和资金,亲率民夫,历时四个月,开挖了一条宽三丈余、深丈余的水渠,便利了沿边的农田灌溉,该水渠后被称为“林公渠”。之后,林则徐为了解决沙漠水利问题,研究出“坎儿井”,当地人也将此称为“林则徐井”。“坎儿井”至今还惠泽当地。

治理黄河

作为林则徐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则徐治理黄河前后共计二十余年,集中在河南省布政使任上、河东河道总督时期和广州市禁烟革职西戍留河襄工程期间。林则徐凭借认真、廉洁、勇于改革的特点,将每次治理黄河的工作都圆满完成。

治理地方

林则徐任江苏省巡抚期间十分关心粮食种植和农业生产。1833年,林则徐请同学李彦章编一部农书,以便在江南推广。林则徐积极推广早稻,并要求地主贷佃农种子,到收成时,仍按种麦收租,使佃农得益而愿种早稻。林则徐注重农具改革,齐彦槐仿西法制造龙尾车,林则徐亲自到现场观看试车,他认为这种龙尾车不仅有利于田园灌溉,还可用于抗涝排水。林则徐在江苏任内,与时任两江总督陶澍一起处理了钱漕、灾赈、水利、盐政、货币等实际问题;由于林则徐自奉清廉、办事公正,被地方民众成为“青天”。

人物成就

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以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开了了解西方情况、学习西方知识,并将之付诸行动的先河。他组织人翻译外国的报刊书籍,成为中原地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对中国“走向世界”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并且他主张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表达了对商品经济、对外贸易的向往,体现了对西方物质文明的认可。

林则徐在广东省禁烟时期,他组织翻译了西方各类书籍、报刊、杂志,内容包括:地理、历史、政情和外国人对中国的言论。这些译著令人耳目一新。他还组织人搜集、翻译西方武器制造科技方面的书籍改进和提高清代军队的武器和作战能力。他引领了西学传播的新思潮,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先河,培育和影响了一大批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

抵抗侵略

1839年9月4日,查理·义律端节炮击中国战船,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内,林则徐坚持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利用民力、师夷制夷的作战方针,采用海上袭击、要塞反登陆和近海反击的战术,接连取得了九龙之战、穿鼻之战、管涌六战、火攻英船、关闸守卫战和矶石海战的胜利。在一年多的粤海防卫战中,林则徐与广东爱国官兵及沿海居民一道守住了南疆,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华族反侵略的决心,鼓舞了爱国军民的斗志。

诗歌成就

林则徐诗歌留有七百余首,他的诗歌中记录了他为官时的思想状态以及清王朝后期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他的诗歌在艺术上特点是引经据典,且典源广泛,技法多样;在情感上呈现深沉、浓郁的风格。林则徐的诗歌题材包罗万象,包括与亲朋好友的互相答赠,也有的借咏物咏史彰显人生志趣,还有在其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即事感怀,以及他在游山玩水时的一些所见所闻。林则徐的诗饱含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他心系百姓社稷,着眼百姓的生活,他的民本思想、经世致用的思想体现了林则徐的政治主张,体现出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前瞻性,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更体现了他当时为官渴望立志报国的心声。林则徐的诗歌在清代诗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仕途顺利备受重用的旷达还是被贬遣戍新疆的寂寞凄惨,他总能通过诗歌的形式显示沉郁顿挫或振奋人心的爱国情怀。林则徐的诗歌立意深远,尤其是他被贬边疆之后,更是开创了晚清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

人物思想

经世佛学思想

出身贫寒、深知百姓疾苦的林则徐,入仕之后,把佛学融入他的政治思想。最终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经世佛学思想。该思想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是倡导儒佛互融互补的基本理念。该思想以儒家的“人本”和“入世”为底蕴,发扬佛家的“出世”无我精神,产生儒释融合下的普渡济世的理念。在日后的执政实践中,成为林则徐勤政爱民的内在动力。第二是汲取“人间佛教”的有益思想,始终坚守“出世不离入世,入世以求出世”的舍己救世的情怀。第三是借助佛力用以“治心”,在推行经世致用之时,突出“心”的作用,借助佛法隔除人心的积弊,扭转人心难测、各怀异心、世风日下的情境,用治心至上为现实政治服务。林则徐在十四个省中担任过多种官职,他在佛法的熏陶下,殚精竭虑地干成每一件事实。林则徐的经世佛学思想,体现在他救灾办赈和为民请命,如爱新觉罗·旻宁四年(1824年)和道光十三年(1833年)的江苏省赈灾,让林则徐成为了百姓心中的救世菩萨。其后,林则徐兴修水利、科学种稻的出发点都是“保民”“恤民”思想,是为了达到普度救世、慈悲济人的“安民”目的。

新学思想

林则徐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民族危机加深和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的时期。他对清朝的腐朽黑暗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主张变革现实社会。在鸦片战争爆发时,林则徐亲自参加了抗英斗争。从中,林则徐认识到知夷情、办夷务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他西学致用的新学思想。林则徐主张为了抵抗侵略而要先了解西方,为了改变落后的中原地区要学习西方的“长技”。

历史影响

林则徐在他四十年的政治经历中,历官十四省,历尽危难而将个人福祸生死置之度外,这种民族正气至老弥坚。他一方面坚持为维护主权独立而进行反侵略抵抗;另一方面努力探索国家富强之路。

爱国富国

林则徐的爱国思想是对之前民族主义思想的总结,又是之后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开端,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他的爱国思想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生冯桂芬等人;而且也影响了当时的一些年轻知识分子,如左宗棠。甚至,之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藏富于民”“通商致富”“求强以致富为先”“民富而国自强”的思想也是对林则徐爱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反侵略

林则徐不仅是中国人民求富求强理想的先驱,也是中国人民坚持民族气节,反对投降媚外思想的开始。林则徐提出“许以人人持刀杀敌”和制强船炮加强国防的反侵略主张。三元里平英团斗争和福州市爱国士绅与人民群众反对英国侵略者入城的斗争都是林则徐的反侵略主张的吻合的。林则徐不仅善于发动群众进行反侵略斗争,还看到了敌人的长处,主张习其长技,造船制炮。他的这种主张被魏源概括总结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依靠人民进行反侵略,学习西方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反侵略思想,受到爱国志士的重视和继承。从林则徐开始,陈化成、林永生、刘步蟾林觉民等都是为民族独立和反侵略斗争,贡献了生命。从林则徐开始,左宗棠沈葆桢严复,都是为寻找富国强兵的道路而表现了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近代史专家林庆元认为:林则徐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伟大的民族英雄

人物评价

清咸丰帝御制挽联评价林则徐:“答君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军国;殚臣力,崎岖险阻六千里,出师未捷,骑箕化去,空教泪洒英雄。”称赞其忠君爱国、鞠躬尽瘁。

清代爱新觉罗·旻宁朝重臣陶澍举荐林则徐担任两江总督时对其评价为:“林则徐才能很高,思考细密,识别事物的能力十倍于自己。”

林则徐的同学、至交杨庆琛作诗评价林则徐:“一代名臣功业崇,千秋奏疏媲宣公。即论啸月吟风句,也有敲金琢玉功。”称赞其既建立了功业,又有诗文造诣。

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做挽联评价林则徐:“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称赞林则徐的人品、德行。

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曾国藩称赞林则徐一生清廉,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说:“听闻林则徐的三个儿子分家,各自只得了六千串钱······林则徐做了督抚二十年,家中的积蓄只有这么一点点,真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榜样。”

晚清名臣、湘军著名将领胡林翼为林则徐书写挽联:“千古英雄皆堕泪,四方妇孺尽知名。”称赞林则徐建立的丰功伟绩妇孺皆知。

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左宗棠在挽联中评价林则徐:“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称赞林则徐为百姓、为国家的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中国近代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评价林则徐:“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真正的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真的林则徐,他不要别人知道。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

史学家戴逸在《中国近代史稿》中评价:“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可以追溯到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这些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进步的、爱国的地主、官僚,是封建中国初次和资本主义侵略者接触时的先进人物。”

美籍华裔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评价林则徐:“在所有19 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美国学者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评价他:“林钦差全部方针是像水晶一样的明晰。他的整个动机就是取缔鸦片的输入和吸食,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他是不惜采用任何方法的。”

曾任英国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包令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中国理想的爱国志士的骄傲”,“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

历史学家陈锡祺评价林则徐:“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首开了近代中国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之端。”

历史学家李侃评价林则徐:“尽管林则徐的事业,饮恨失败,然而这位杰出爱国者的名字,却铭刻与民族英雄的历史丰碑,流芳千古,历久弥彰。”

历史学家胡绳评价林则徐:“在那黑暗的时代为中国的独立和进步而斗争的一切先驱者永远值得我们追念。他们的斗争精神仍然可以成为策励我们前进的力量。林则徐就是这些伟大先驱者中的最早的一个。”

史学家陈胜粦评价林则徐:“林则徐身处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大变动时代,关系到华族命运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由于他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正确地认识了他所碰到的现成条件,并为探索怎样改变这些条件、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孜孜不倦地从事实践活动,他才成为对我国历史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人物作品

著述

林则徐的著作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辅水利议》《俄罗斯国纪要》《滇纪程》《荷戈纪程》等。

《林文忠公政书》分为甲、乙、丙三集。甲集为东河奏稿一卷、江苏省奏稿八卷;乙集为湖广奏稿五卷、使粤奏稿八卷、两广奏稿四卷;丙集为陕甘奏稿一卷、云贵奏稿十卷;共三十七卷。《信及录》是林则徐先后以钦差大臣两广总督广东省禁烟时所发布的文告及与外国人往来的原始文件,共一百二十七件。《畿辅水利议》是关于京畿水田的建议书。《俄罗斯国纪要》是林则徐遣戍伊犁时期,鉴于俄罗斯将为中国的祸患,特简述其概况,以增进国人对俄罗斯的认识。《云左山房文钞》共四卷,按照文体编辑;卷一有《序》二十篇、《记》九篇;卷二有《疏文》二篇、《祝文》四篇、《寿序》五篇、《墓志铭》五篇、《墓表》一篇、《传赞》一篇;卷三有《骈文》三十八篇;卷四有《书牍》十一篇、《跋》二十一篇、《公牍》十六篇。《滇轺纪程》是林则徐从京城前往云南省主持会试途中的记载,《荷戈纪程》是他从西安市前往新疆途中的记载。

翻译

在广东禁烟时期,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四洲志》《澳门新闻纸》《澳门月报》《华事夷言》等。

《四洲志》是翻译自英国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慕瑞的《地理全书》,译成之后林则徐亲自润色。书中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政情,是当时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澳门新闻纸》是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派人收集外国人各种报刊、杂志翻译其中的内容,是中国最早翻译外国报纸;并统订成册,现存六册。《澳门月报》是将《澳门新闻纸》的内容分类排列,文字加以修饰而成,分为“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三类。《华事夷言》是将《澳门新闻纸》中外国人对中国的言论辑成专册,以了解西方各国对中国的看法。

诗歌

林则徐一生著有700多首诗篇反映他的宦途历程。其早期的诗歌合集有《拜石山房诗集》《黑头公集》,但没有流传下来。现在能看到的是其所著《云左山房诗钞》共八卷,另有诗余一卷,试帖一卷。林则徐诗歌的题材涵盖传统诗歌的各个方面,他创作的《秋雪》《秋怀》《秋夜不寐起而独酌》《出嘉峪关感赋》等都属于写景抒情诗;《驿马行》和《病马行》属于咏物咏史诗;他在禁烟时期有感而发,写下了大量即事感怀诗;他的赠答诗、赠别诗,是将军国之事作于诗中,拓展了中国古代诗歌中酬赠诗的意境,提升了它的格调。林则徐的诗宗承白居易,平易近人,但挚情洋溢,他的胸怀和品格都尽情表露于诗中;晚年更以不尤不怨的态度,在诗中倾吐其忧时爱国的情绪。

书法

林则徐的书法主要是以唐朝书法家欧阳询为根基,再加上自身的人格修养,博采众长,自称一格。林则徐的书法作品笔法厚重、流畅,整体不显重复与板滞,表现出在规则中求不规则的变化。学者张川认为:林则徐书法是人品、书品和谐的典范,他的书法与人品二者相得益彰,将其人品中的刚正豁达之气融入书法之中,体现了他崇高的人格魅力

篆刻

林则徐使用过的印章颇多,在林则徐纪念馆就藏有其用过的“身行万里半天下”“存君子心”大富贵亦寿考”等印章;在一些出版的图书中也收录了其用过的印章。

家族成员

人物轶事

两个告示

1838年11月,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市查禁鸦片。林则徐在临出发前给沿途经过的州县驿站发了通知,名为《本部堂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申明自己到广东“并无随带官员供书吏”只带几名“随身行走”;乘轿坐车雇船,一律自己掏钱;自己随从人员,“不许暗受分毫礼物钱财。因此,所经各州县不必再给他张罗交通迎接事宜,至于临时住宿的地方,“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靡费”。林公申明这几条,一是杜绝通行的给钦差大臣送礼行贿的邪风;二是防止地方官吏及身边的随从借迎送钦差大臣之名义敲诈勒索。林则徐还一再申明这些规定不是出于“客气”,而是要“言出法随”,对违反规定的人定当严办。

1839 年初林则徐到了广州,又在办公的衙署前悬一个《关防示稿》,再次公开申明与《传牌稿》相似的内容规定:随从办事人员一律在公馆内用餐不得借机敲诈勒索;钦差及身边随行人员的食用,都是自己准备,无须地方供应;所买的东西,一律照市价付现钱,不准少给一文钱,不准赊欠,钦差及其家人出门如果坐轿,也是自已雇人,无须地方官员预派侍候;如果发现借侍候服务钦差的名义“扰累百姓”,允许被扰之人控诉,“即予严办”。

林则徐的这两个告示,一方面反映了他居官清廉、一尘不染的高风亮节,迥异于有些钦差大臣及朝廷命官一朝权在手,便借机勒索要挟,弄权渎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要将查禁鸦片走私进行到底的决心。正是他的这次廉洁之行,赢得了人心,凝聚了力量,才得以有虎门销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极其沉重的打击。

《十无益》

从为官之日起,林则徐就牢记父亲“不妄取一文”的家教,并奉行终生。他曾写过一副有名的对联告诫后代:“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他曾经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曾经手书《十无益》格言,作为修身处世的标准:一、父母不孝,奉神无益;二、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十、淫恶肆欲,阴鹭无益。这十句话不仅是林则徐教育子孙的家规,也是林则徐以德存世的范本,至今影响深远。

曾国藩曾经写信给弟弟曾国荃说:“听说林则徐三个儿子分家,各得钱六千串,他做了 20 年的总督巡抚,只有这么一点家产,官德修养不是你我能够相比的,我们这些人应该向他学习。”

见微知著

林则徐年轻时与一同学一起出门游览,见到一位老妇把上百文铜钱掉在路上,林则徐就和同学一起帮老妇捡起来。那同学在帮忙时用脚踩住一枚铜钱,然后悄悄捡起来放进自己口袋,这些都被林则徐看在眼里。后来林则徐任两广总督,那个同学正好以知县分到广东省候补,认为林则徐一定会念同学之谊马上让他上任,没想到很久没有动静,便托亲戚朋友去疏通。林则徐告诉来人那人年轻时的事,说:“年轻时心术就不正,做人民的父母官肯定不会廉正。”那人知道没有希望,改分别省,后来果然因为贪赃而革职。

林则徐求雨

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有一年旱灾严重,米价暴涨。林则徐倡议官员和富豪把家中存粮拿出来,平价卖给百姓,但无人响应。于是,通知官员们在斋戒后,于某日向天求雨。到了这日,林则徐与官员们一起登上祭坛,依次落座。当时,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一个时辰后,林则徐命人拿来茶水,分给大家。林则徐和大家饮水后,不久便都吐了。林则徐只吐出蔬菜米饭,而官员们吐的都是荤腥美味。见状,林则徐便严厉斥责各级官员,为民请命心不诚,视百姓的性命如儿戏。官员们都惶恐不安,表示都愿意将家中存粮平价卖给百姓。

家有贤妻

林则徐本身是个铁血男儿,但他并不是一介莽夫,他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在任云贵总督时,有一年中秋节,一家人在园中饮酒赏月林则徐无意中说,这里风光虽好,就是缺了几盏宫灯和兰花。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几天之后,园中就宫灯高悬,兰花溢香。林则徐很高兴,但妻子郑淑卿却颇感不安。她对丈夫直言,这些花和灯虽然漂亮,但有人如此投你所好,不过是因你身居高位罢了。长此下去,你就会坠入这种人的圈套之中而不自知。一语惊醒梦中人,林则徐觉得夫人言之有理,就命人撤去宫灯和兰花。此后,林则徐将夫人的话记在心里,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他厉行节俭,把更多精力用在了解、解决民间疾苦上,深得百姓爱戴。

林左夜谈

1849年七月,林则徐因病情加剧,辞去云贵总督职务,回乡就医。路过湖南长沙时,接见了正值壮年的左宗棠。二人在湘江的船上谈了一夜。林则徐谈了自己在新疆屯垦和修水利的经历,并将自己收集的有关新疆的资料都赠于左宗棠。这次谈话及所赠资料对左宗棠日后抵御俄罗斯帝国对新疆的侵扰,清军收复新疆之战经营西北都起了非常大的影响。

后世纪念

纪念场地

林则徐纪念馆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位于鼓楼区澳门路16号,在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建成的“林文忠公祠”基础上,于1961年开始筹建,1982年成立,1983年元旦对外开放。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宅与祠”(即林则徐出生地纪念馆林则徐故居和林文忠公祠)、“林则徐史绩展”和“禁毒展馆”等,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主要负责“林则徐宅与祠”的保护和管理,承担林则徐系列文物的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及宣传展示工作。林则徐纪念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禁毒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文化系统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单位、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福建省直机关廉政教育点、福建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福州市党性教育基地。

2019年9月,林则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布为“历史治水名人”之一。

林则徐出生地

林则徐出生地位于福州市中山路19号(原左营司九号),占地面积2370平方米。1991年7月,福州市政府将该处确定并公布列为“名人故居”。2013年3月,林则徐出生地纪念馆(林氏支祠和罗氏试馆)作为“林则徐宅与祠”的组成部分,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则徐故居

林则徐故居,又名“云左山房”。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文北路(文藻山),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1961年,林则徐故居被公布为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作为“林则徐宅与祠”的组成部分,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七十二峰楼”被辟为“林则徐文献馆”。

林则徐墓

林则徐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地处虎门镇镇口村大人山下。林则徐销烟池旧址位于馆区内,此外还设有抗英雕像、林则徐塑像、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具有炮台神韵的陈列大楼及《虎门销烟》基本陈列。

纪念物

林则徐星

1992年2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国科研人员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7145)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林则徐星”;2000年8月,“林则徐星”纪念碑在林则徐出生地广场落成揭幕。

纪念邮票

《林则徐诞生200周年》纪念邮票

1985年,为纪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诞生200周年,中国人民邮政特别颁发了纪念邮票。纪念邮票共两枚。第一枚是林则徐画像,衬以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第二枚邮票图案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

《近代民族英雄》纪念邮票

中国邮政于2018年7月29日发行《近代民族英雄》纪念邮票1套5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关天培、林则徐、冯子材、刘永福、邓世昌

艺术形象

戏剧形象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