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市三级甲等中医医疗机构

更新时间:2023-05-31 09:26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又称上海岳阳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是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示范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

医院创建于1976年,1998年转为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上海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2002年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并入,2003年青海路名医特诊部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形成了“一院三地”的发展格局。2012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复评审。医院有甘河路总部、青海路名医特诊部、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三个院区,形成“一体两翼”格局。总部地处上海市虹口区甘河路110号,现任院长由周嘉担任。

医院占地面积85437平方米,有31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拥有核定床位1350张,员工2000余人。其中国医大师1名,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医院下辖5个附属单位,设有31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辅助科室。其中国家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7个、中医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专科8个。

同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设有20个临床教研室、1个中医临床实训中心。医院是上海市中医药临床培训中心所在地,指导上海市18个基地、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理论和技能培训及交流工作。202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获得全国级公立中西医结合医院绩效考核第一名,是上海唯一一家蝉联四次国考第一的医院。

历史沿革

发展前史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成立的上海市第一所中医医疗机构。1952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三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在静安区青海路44号成立了上海市第一所由国家成立的中医医疗机构,该机构就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前身——上海市中医门诊所,后改名为“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通称“五门诊”。“五门诊”负责中国上海市干部的中医公费治疗,拥有大批中医名家:时任上海市中医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陆渊雷、孟河丁派传人章次公、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石筱山和石幼山兄弟、朱氏妇科第二代传人朱小南、喉科张赞臣、针灸陆瘦燕、一指禅推拿流派嫡传弟子和滚法推拿流派创始人丁季峰、眼科唐亮臣、痔科闻茂康等沪上各科中医名家。这些名家聚集在“五门诊”治病救人。以后,“五门诊”在北京、上海市各大中医医院成立时先后支援输送了29名中医名家,因此“五门诊”被誉为“名中医摇篮”。

合并发展

1976年1月,“五门诊”与成立于1958年、被誉为“中国现代推拿摇篮”的上海市推拿门诊部合并,在岳阳路45号扩建设立了拥有200张床位的住院部,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现了医院第一次跨越式发展。1995年根据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的统一部署,医院搬迁至虹口大柏树地区,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著名高校以及五角场、四川北路等商圈毗邻,床位规模扩增至400张。1998年转为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上海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实现了医院第二次跨越式发展。2002年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并入,2003年青海路名医特诊部成立,医院形成了“一院三地”的发展格局,进入第三次跨越式发展周期。

201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牵头完成中国《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2012年,医院以中国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复评审。2020年,上线上海市首家互联网中西医结合医院。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截至202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有甘河路总部、青海路名医特诊部、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三个院区,形成“一体两翼”格局。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下辖5个附属单位,设有31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辅助科室。其中国家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7个、中医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专科8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6项,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8个,上海市重点中西医结合病种2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1个。医院拥有核定床位1350张,员工2000余人,其中国医大师1名,973首席科学家3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卫计委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3名,岐黄学者2名,上海市名中医21名,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奖3名,“上海工匠”1名,“科技精英”1名,东方学者5人次,上海市领军人才5名。

医院拥有包括64排螺旋CT和双源螺旋CT、3.0T磁共振、大平板DSA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仪8台,包括飞利浦彩超仪3台、GE彩超仪3台、西门子股份公司超彩超仪1台、东芝彩超仪1台。GMP认证的中药制剂设施,GCP临床新药验证专科13个。

甘河路总部

甘河路总部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总部,地处上海市虹口区甘河路110号,创建于1976年,是上海市北部中心城区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有核定床位1350张,员工2000余人。总部拥有1号楼、2号楼、3号楼、6号楼、9号楼、10号楼和17号楼。其中1号楼主要为科室病区,6号楼为小儿科门急诊,17号楼为门诊楼和内科病区。

青海路名医特诊部

青海路名医特诊部地处上海市静安区青海路44号,前身为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拥有39个科室,345名医生。出诊高级职称专家达207位,其中省市级名中医21位,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位,中国中医药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7位。独立诊室42间,内、外、妇、儿、皮肤、针、推、伤等各科门诊科别齐全,同时配备有心电B超、检验、放射等医技科室。特诊部现以特需医疗服务为主,兼顾基本医疗,包括国家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针灸推拿学,以及推拿科、血液科、康复科、妇科学护理学5个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推拿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血液病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治未病学等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以及针灸科、消化科、风湿科、皮肤科、肾病科、急诊科、耳鼻咽喉科、预防保健科(培育)等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重点专科;妇科、针灸推拿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推拿科、血液病科、妇科、痛风专科、胃食道反流病专科、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专科等7个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凸显中医治疗优势,对慢性再生不良性贫血、痛风、胃食管反流病不孕症中风等疾病具备诊治经验。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地处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650号,前身是上海市针灸研究所(1958年成立)和上海市经络研究所(1964年成立),2002年正式并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研所1959年起设立门诊部。医疗门诊部开设“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内科”和“康复科”,以及“特需门诊”,为“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中国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临床实习基地”。针研所对免疫、内分泌、神经、运动、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疾病的针灸疗效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针刺治疗某些免疫性、内分泌性疾病和各种疼痛性疾病具备诊治经验。临床上逐步形成以针灸为主结合中西药、现代针灸仪器等综合手段治疗中风后遗症、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排尿障碍(尿道综合症、尿失禁)、耳鸣耳聋、肠易激综合征、帕金森病、震颤麻痹、脑萎缩、颈腰椎病、肥胖症等的业务特色。

科室设置

全部科室

重点科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3项:推拿科、血液科、康复科、妇科学护理学、针灸科、脾胃病科、风湿科、肾内科、皮肤科、急诊科、耳鼻喉科。上海市第三批中医临床优势专科(专病)建设项目3项:骨伤科、肛肠科、乳腺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重点病种建设项目2项:泌尿系统结石、代谢综合征。院级重点专科、专病22个:肛肠科、肾病科、风湿科、乳腺病科、大肠外科、医学影像科;骨质疏松症、慢性阻塞性肺炎、脓毒症肺炎型、疲劳综合征高血压前列腺病、脑垂体瘤、癫痫、小儿哮喘、甲状腺疾病胃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疼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出血、卒中病单元。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推拿科

推拿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推拿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推拿重点专科、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秘书长单位。科室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关节炎、腰椎滑脱、髂关节炎、颈性眩晕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折后康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老年骨骼肌减少症、疲劳综合征经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幼儿腹泻、脑性瘫痪等疾病的治疗上有疗效。推拿科传承丁氏推拿流派、内功推拿流派等特色,组建脊柱推拿、健康行走、儿科推拿等专科团队,建立了严隽陶名老中医工作室、曹仁发名老中医工作室、金义成名老中医工作室、沈国权名老中医工作室等工作室团队,发展创新了脊柱微调手法体系和海派儿科推拿。

血液科

血液科创建于1984年。在30余年的建设过程中,科室先后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专科(“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上海市“十三五”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唯一的国家级中医血液病重点专科。科室建立了以辨证论治为先导的中医血液病诊疗体系和较为完备的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规范。运用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贫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血液肿瘤性疾病等均取得良好疗效。其中,健脾补肾泻火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再生不良性贫血、健脾补肾解毒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扶正祛邪微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的疗效独具特色。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紫癜病组长单位,主持制定了中国“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疗方案”和“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临床路径”;研制有“生血灵”“生血合剂”“造血再生片”“宁血络片”“定清片”等特色中药制剂15种。专科年门诊量5万余人次、出院病人2000余人次。

康复科

康复科创办于1984年,截至2017年,有医师14名,中医执业医师资格11人,其中博士5名,硕士5名,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占比71.4%;高级职称者7名,占比50%,中级职称者5名;配备康复治疗师共33名,总院治疗师24名,其中取得美国物理治疗学硕士2名,取得美国作业治疗硕士2名,另有4名员工在读杜肯大学康复治疗学硕士学位,崇明区及吴泾分院治疗师团队共9人;专科护士总人数47人;开设门诊、康复病房、康复评估室、运动康复大厅、物理因子治疗室、言语治疗室、儿童康复治疗室、作业康复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及康复工程室等,治疗场地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配备总价超过2000多万的康复评估、训练设备,其中专科中医设备总值近210万,中医诊疗设备总数18种,5000元以上专科中医诊疗设备数超过50件(套),诊疗设备配置符合《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中医诊疗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临床业务工作的需要。现代康复医学硬件设备包括三维步态解析系统、等速肌力评估系统,上、下肢康复机器人,心肺运动评估设备、冲击波治疗仪及经颅磁刺激等。

妇科

妇科历朱南山、朱小南朱南孙三代发展,有妇一科、妇二科和妇三科。妇一科优势病种介绍:不孕症;子宫肌瘤;闭经(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症);痛症(骨盆腔发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性痛经);滑胎(复发性流产)。妇二科有医师7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其中医学博士4名。开展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以“育肾培元周期疗法”调理经病;以“三步助孕法”结合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和安胎;以“益肾调肝”方法辨证论治卵巢功能低下;遵循“求因为主、止痛(止血)为辅”之法则治疗经痛、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应用中医药内服与外治法结合,结合妇科学宫腹腔镜等技术诊疗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妇三科以开展微创手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专病专科为特色,中西医并重诊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设有4个特色专病专科门诊:不孕症宫腹腔镜专科、子宫肌瘤专科、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科、围绝经期综合征专科。

护理科

护理科护士总人数729人,有副高以上职称15名,其中具本科学历者占护士总人数的34.38%、大专学历者占护士总人数的58.0%。2011年,护理学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建设项目及上海市卫生局中医护理达标建设项目;2012年,眩晕病、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协作组成员单位,并完成“眩晕病”及“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中医护理方案撰写;2013年,“面瘫”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学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虚劳”、“急淋”为协作组成员单位。2012年,成为上海市实施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单位(上海市中医医疗机构唯一入选单位);2012年,获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2013年,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质护理先进集体,老年科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质护理先进病房,乳腺病科护士长林敏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质护理先进个人。

针灸科

针灸科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首家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传承基地建设单位,专科承担了海派针灸“奚氏流派”“陆氏流派”“杨氏流派”三大流派,其代表性传承人均在科室出诊。专科拥有5个名中医工作室,针灸学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20余名,临床医师34人,硕博士比例87%。大柏树总部设有住院床位70张,门诊分设在甘河路、青海路、宛平南路三地。专科拥有多个针灸专家团队,如针灸治疗睡眠障碍、针灸治疗神经疑难疾病、针刺麻醉、针灸治疗盆底功能障碍、针灸治疗药物依赖等。

针灸治疗睡眠障碍团队在以陈云飞主任医师为核心的医疗专家带领下,在中医“阴阳跷脉”理论指导下,把睡眠技术与中医特色诊疗相结合,将睡眠健康、睡眠监测、睡眠诊疗等睡眠全过程管理融为一体,采用中医针灸特色疗法对睡眠障碍患者进行个体化诊疗。针刺麻醉在周嘉院长领导下,形成以李璟主任医师为核心的针麻团队,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分期干预,在手术前后针刺镇痛,术中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稳定患者血压、心率等内环境方面均有临床疗效。针灸治疗神经疑难疾病团队传承东氏针灸学术,以东贵荣主任医师为核心,采用“东氏头针”、“阴阳调衡生物力学反馈运动针法”,在其“阴阳调衡择期分型透刺”基本治疗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发病阶段患者采取不同治法,治疗中风、面瘫、强直型脑瘫脊髓病、失眠症、偏头痛、风湿病、三叉神经痛、经痛围绝经期综合征结节性痒疹痤疮等疑难疾病具有疗效。

此外,专科还开展了一系列的专病专科建设工作。如头针治疗中风病,三线法治疗面瘫,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三伏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扶阳通督法治疗虚劳,阴阳气血配穴法治疗失眠症,隔物灸法治疗胃肠疾病,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痛经及单纯性肥胖,穴位埋线治疗哮喘,针药结合治疗甲状腺疾病,芒针刺治疗排尿障碍等。

脾胃病科

脾胃病科为海派中医丁氏内科流派。2015年入选“海派中医”丁氏内科流派陈存仁学术思想研究基地,开诊中医特色专科。科室在临证用药、中医特色、特色病种方面有传承特别是膏方门诊、胃食管反流病专科、消化道肿瘤专科、痞满专科、溃疡性结肠炎专科。科室成员19人,其中博导2人、硕导5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5人。科室每年门诊量10余万人次,年病房收治病人2300余人,有自制制剂7种。科室以中医药(中药饮片、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肿瘤、胃肠道息肉、脂肪肝等为特色。

风湿科

风湿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致力于提高疾病的疗效和减轻药物副作用的研究。科室特色主要体现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风湿病;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中医药减少激素副作用”三个方面。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各种关节炎,通过个体化灵活使用传统抗风湿药物,联合使用中药内服汤剂和外用薰洗方,可缓解腰背痛疼痛、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恢复关节功能,防止身体关节畸形,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具备优势,采用中医药治疗,不但可改善口干、眼干、便秘等局部干燥症状,增加唾液泪液分泌,而且可使患者全身状况得以调整,防治系统性内脏器官损害。对于红斑狼疮血管炎、炎性肌病等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通过辨证论治处以中药汤剂可减轻激素引起的各种副作用,使患者能耐受标准治疗,改善全身状况,稳定病情,实现激素的平稳减撤。

肾内科

肾内科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肾病专科之一。科室设有专科病房(床位50张)、专科门诊、血液透析中心(床位89张)、腹膜透析治疗室、肾病实验室。科室走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道路,在中西医结合序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西医结合根治慢性尿路感染、中西医病证结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结合强化治疗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姑息治疗肾囊肿性疾病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并研制了大黄灵脾冲剂、益肾泻浊冲剂、大黄棱冲剂、党参棱莪冲剂等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多囊肾的有效中药制剂,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经验形成了治疗慢性肾炎、慢性尿感、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协定处方。开设专科门诊,并开设慢性尿感、慢性肾衰、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性肾病、痛风肾病、腹膜透析等专病门诊。

皮肤科

皮肤科专科年门急诊量18余万人次、出院1000余人次(居中医系统首位),床位数32张,床位使用率达117%,平均住院天数低于10天。专科在职人员共34人,其中医师17人,护士10人,研究人员4人,技师3人。科室以突出中医特色、提高医疗质量及临床疗效为核心,在运用中医药辨证防治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尤其是在银屑病、慢性皮肤溃疡湿疹等难治性皮肤疾病上积累临床诊治经验。专科下设银屑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慢性皮肤溃疡及皮肤美容4个亚专科:

1)银屑病亚专科:以银屑病为主要研究方向,团队成员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李斌、中西结合皮肤病秦万章教授等6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硕博士4人。综合运用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技术(中药、刺络放血、针刺、拔罐走罐、中药熏洗等)治疗银屑病,提出“早期凉血、中期活血、后期养血”学术观点,临床有效率达85%以上。

2)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亚专科:以湿疹慢性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团队成员包括上海市名中医孙世道教授、周敏主任医师等6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硕博士5人.专科以“清热凉血潜镇”为主要治疗方法,采用夏氏自制制剂芩珠凉血方及针灸、熏蒸等特色技术,总有效率86.67%。

3)慢性皮肤溃疡亚专科:以各种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为研究方向,团队成员包括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李福伦、徐文彬副主任医师等6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硕博士5人。专科所总结的“清-化-补”相结合的动态序贯诊疗方案,有效率达81.48%。

4)皮肤美容亚专科:以痤疮、黄褐斑为主要研究方向,团队成员包括上海中医药学会美容分会主任委员张明主任医师、杨希鏸教授等8人,高级职称6人,硕博士5人。擅长运用中医中药结合激光、皮肤外科手术开展各项损容性疾病的治疗。其中“药-针-膜”结合方案治疗寻常痤疮,总有效率达92.31%。

专科开展了皮肤性病科所有的常规检查和治疗技术,如激光美容、皮肤病理诊断、真菌涂片及培养鉴定、光动力技术、红蓝光以及皮肤外科手术等20余项现代技术,并服务辐射全国。在开展中医药诊疗技术的同时,专科注重其与现代诊疗技术的结合,如银屑病湿疹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中加入了紫外线光疗;痤疮、黄褐斑的中医药诊疗中引进了脉冲激光、红蓝光等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中纳入了植皮手术、氦激光。

急诊科

急诊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将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法运用在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心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的救治过程中,提出了中西医集束化疗法治疗脓毒症,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功能不全等特色疗法。科室年平均门急诊人次近十万人次,年平均出院人数上千人,已开展了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球囊反搏、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技术、深静脉穿刺、体外起搏、临时起搏器安装等抢救及治疗技术;能顺利完成心肺脑复苏、各种原因所致急性中毒、各种内科急危重症的救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方面有研究。科室包含外急诊、急诊医学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ICU)三部分,拥有抢救室、急诊手术室、补液室、内科、西医外科、小儿科、卒中单元、骨伤科、中医外科等各专科急诊诊室,以及急诊化验、B超、心电图和药房等辅助部门,有医生24名,正式床位52张,抢救室床位10张,同时配备病人监护系统、同步呼吸器、心脏除颤起搏器、低温亚低温治疗设备、心肺复苏机、持续床旁血液净化仪、除颤仪(单相及双相波除颤),洗胃机台、心肺复苏机、PICCO有创监测仪等多种设备。

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以中西医结合耳鸣耳聋诊治、鼻鼽过敏性鼻炎)及慢喉喑嗓音康复等为专科特色。科室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1名,听力工程师3名,其中博士后1名,博士3名,硕士7名。科室于2006年成立耳鸣诊疗中心并建立了耳鸣专病数据库,2008年入选为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耳鸣专病建设单位,耳鸣患者年门诊量达到6000人次;设立中医耳鼻咽喉专病,头颈专病及鼻病专病门诊;2020年成立中医五官中心,发挥中医中药在耳鸣鼻鼽、慢喉喑等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科室在耳鸣病、鼻病和慢喉喑专科特色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基础上,广泛开展耳鼻咽喉科疑难病诊治(包括手术),尤其是在耳神经外科中开展神经梳理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同时在围手术期结合应用辨证施治法防治各种并发症具备诊疗经验,人工镫骨植入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术、乙状窦憩室修补、镫骨肌切断等治疗耳鸣取得良好效果。

科室听力检测中心配备开展耳鸣相关检查所需的各种听力学仪器设备,总共价值约1000万元,具备完成ABR、ASSR、耳鸣残余抑制、耳鸣匹配、P300及对侧抑制试验的技术力量;配备rTMS(经颅磁刺激耳鸣治疗系统。有TinniTest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可完成耳鸣相关心理声学检测和声治疗;德国BP脑干诱发电位听阈图设备(含Chirp-ABR),有助于耳鸣客观检测方法的研究,耳鸣fMRI中枢功能分析系统。拥有美国科医人Acupulse 40ST激光手术系统,美国施乐辉医用产品(苏州)有限公司EC8001-00等离子体手术系统,丹麦耳听美TYP1085眼球震颤检测仪,德国Leica S40和Muller手术显微镜各一台等高端设备,配备有美敦力鼻科和耳科动力系统、宾格全套耳显微外科器械、喉显微外科手术系统、德国STORZ内镜检测系统、Dr Voice喉功能检测仪、EGG-3声门图仪、奥林巴斯喉镜等系统和设备。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针刺麻醉”技术传承创新改良为现代“针刺麻醉”技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周嘉教授团队20年来将中原地区原创的单纯的“针刺麻醉”技术传承创新改良为现代“针刺麻醉”技术(暨“针药复合麻醉”)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拓展了现代麻醉领域,为这门技术填补临床与科研的空白和缺陷。

朱氏妇科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创始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朱南孙教授,她提出“审动静偏向而使之复于平衡”的观点,总结“从、合、守、变”四法,为诊治妇科疑难病证建立了一套朱氏妇科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同病类证”理论指导下的代谢综合征组分疾病防治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首次提出并论述了"脾虚不运"和"脾虚不化"是脾的运化失常的两种不同表现,发展了中医藏象理论。提出代谢综合征的主证为"积聚"门下的"聚证",应以攻补兼施为治则,益气化聚为治法,丰富了中医证侯理论。提出"同病类证"的病证关系理论和"同病类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认为疾病的基本病变可以辨为中医的主证,对主证的治疗就是对疾病本身的治疗;患者间的个体差异,是主证"大同"前提下的不同类证,可用主方加减组成类方治疗。

银屑病治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李欣荣教授进一步研究了中医“凉血潜镇”防治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相关临床研究成果进入2018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和指南配套著作《银屑病解读》;首次提出血是导致银屑病合并代谢紊乱的病理基础,率先证实银屑病与COPD共病,且随疾病严重程度逐渐增强,进一步提出大运动量能够降低银屑病患病率;

中医艾灸治疗多项疾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吴焕淦教授创新发展中医针灸,牵头完成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膝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340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创新性地总结出中医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临床规律;首次证实了艾灸疗法的安全性与临床有效性。首次发现艾灸、针刺不同响应脑区的规律,为艾灸、针刺精准治疗提供了实验资料,首次对中医艾灸治疗难治性肠腑病症技术进行规范化研究及推广应用;验证了“艾灸温养脾胃治疗肠腑病症”的科学性,形成了“艾灸温养脾胃治疗肠腑病症的理论与治法”,有效提升了中医针灸治疗肠腑病症的临床诊疗水平。

推拿手法干预外周神经炎性微环境发挥抗炎镇痛效应: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研究所所长房敏教授团队的研究证实了推拿可能通过miRNA调控炎症相关因子表达,从而改善外周神经局部炎性微环境,凸显了推拿作为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在未来疼痛相关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推拿疗法的多途径、多靶点的干预方式与miRNAs的作用方式高度契合,阐释了在推拿手法干预外周神经炎性微环境发挥抗炎药镇痛效应过程中miRNA是其中重要启动因素,是对当前推拿镇痛机制的全新探索,也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

医疗实践

全球首例针刺麻醉下冠状动脉造影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联合针灸科完成了三例针刺麻醉下冠状动脉造影术,开创了针刺麻醉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运用的先河。

全球首例针刺麻醉下PCI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完成1例针刺麻醉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简称PCI术),为患者植入一枚支架,是全球首例针刺麻醉下PCI术。刺麻醉能发挥多层次、多靶点的双向调节效应,激发机体释放具有镇痛作用的多种内源性物质,并能有效降低和改善手术应激。此次成功完成的针刺麻醉下PCI术,也是针刺用于PCI围手术期心肌保护的一次有益尝试。

教育科研

教育

教学培训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承担中医学5+3一体化、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医院拥有博士招生点7个,硕士招生点15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设有20个临床教研室、1个医学模拟中心,教师163人,其中博导45人,硕导176人,教授32人,副教授42人;医院每年承担2400理论课时,400余人次本科毕业实习,600余人次硕博士研究生教育;开展了留学生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全英语教学等多层次中医药院校教育。

同时,医院也是上海市中医药临床培训中心所在地,指导上海市18个基地、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理论和技能培训及交流工作。作为首批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1年获批中国中医全科重点专业基地。每年承担300余人的住院医师临床规范化培训任务。承担30余项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上海市精品课程4项,十二五以来主编规划教材30部。

关联院校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中医药院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截至2023年,学校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拥有5名两院院士,5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97名上海市名中医,700多名高级专家和教授。

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史、医学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护理学7个一级学科,药剂学、生药学、药理学3个二级学科及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公共卫生、生物与医药6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有18个本科专业,除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外,还设有护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康复治疗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等专业。有7个继续教育的本科专业。

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8个;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4个。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学校办医规模与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9家附属医院,覆盖了上海市所有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

科研

重点学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学、针灸学、内分泌科、血液内科、皮肤科和康复医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针灸学

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针灸学重点学科,教育部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培育),是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和上海市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挂靠单位,是WHO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基地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针灸培训基地,美国美洲中医学院博士班、硕士班实习基地。中标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推拿学

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以推拿生物力学脊柱推拿、推拿功法等为重点研究方向,在推拿应用基础探索、文献研究、临床疗效评价、中原地区学术交流及推拿教学(教学高地及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进展。先后承担了国家级课题21项,省部级16项,其中科技部“973”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本市中医学领域的首次突破;还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申请专利17项,授权8项。

内分泌科

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代谢病单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卫生部重点学科评委单位。承担国家卫计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PTP1B靶向抑制的野生灵芝有效降糖组分中药五类新药临床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灵芝蛋白多糖对胰淀素聚集-内质网应激所致胰岛β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化聚消积法调控内质网应激-lncMGC-miRNA簇干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支撑项目“灵芝有效降糖组分中药五类新药临床前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大科研创新项目“甲状腺结节癌变高危因素与中药干预研究”等项目。

血液内科

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十三五”临床重点专科。血液内科根据中医理论,运用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新技术、新方法,围绕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不良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老年急性白血病等主攻病种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各级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0项),开展药物临床试验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批发明专利3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世界传统医学国际优秀成果金杯奖、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各级奖项15项。

皮肤科

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专科连续15年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医皮肤病学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累计学员近2000人次。发表论文108篇,其中临床论著59篇,SCI论文21篇(累计影响因子110.13分)。申请并授权13项专利技术。承担课题53项,国家级10项,省部级18项,累计建设经费约17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部级学会奖励3项。在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方面,《“祛瘀生肌”法治疗慢性难愈性溃疡的临床和机制研究》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银屑病方面,《“血分论治”银屑病的临床和机制研究》获国家教育部二等奖。

康复医学科

学科创办于1984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国家中医康复能力规范化建设单位、上海市中医康复基地牵头建设单位,上海市“十三五”中医康复临床重点专科。在研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学科秉承“中西医结合康复”理念,形成神经康复亚专科、骨关节康复亚专科和心肺康复亚专科三大研究方向。以脑康复为核心,致力于把脑科学技术(脑成像、脑刺激、脑模型)、智慧医疗(虚拟现实、康复机器人、人工智能)、现代康复医学和中医传统技术(针灸、推拿、冥想、功法、中药)相整合研究,促进脑病的预防、治疗和功能康复。

科研平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3个专业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资格认定复核检查。拥有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推拿研究所、皮肤病研究所、针灸经络研究所校级研究所4个,临床免疫研究所、针麻研究室院级研究所2个,是全国唯一一家非药物疗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1998年正式发文确认批准为首批卫生部中药临床药理基地之一。2012年5月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认定医院13个专业已具备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资格;并在2015年3月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复核检查;2018年4月完成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2020年完成了17个专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

机构承担百余项临床试验项目,其中组织牵头多项中国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参与完成多项国际和中国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参与完成多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机构通过备案的17个专业有:中医呼吸、中医消化、中医神经内科、中医心血管、中医肾病、中医肿瘤、中医外科(含皮肤)、中医肛肠、中医妇科、中医骨伤、变态反应、内分泌、中医血液专业、胸外科专业、泌尿外科专业、中医老年病专业、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各专业组具有临床试验所需的配套设备以及处理可能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所需的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建立并完善了各专业特色的管理制度和SOP文件。针灸科专业、康复医学科专业、推拿科专业、普通外科专业、皮肤科专业、内分泌专业、神经内科专业、泌尿外科专业、眼科专业等17个专业已进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具备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条件和能力。

此外,机构设有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占地面积500余平米,可以开展I期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等研究;设有机构药库和临床试验中心药房,并于2015年4月以“优秀”成绩通过“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联盟”发起的临床研究药物中心化管理现场检查。为保证临床试验规范化实施,机构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和SOP,严格把控机构临床试验项目进行GCP管理的各个环节,保质保量完成临床试验项目。

推拿研究所

推拿研究所成立于1991年10月25日,是一所以推拿专业及相关学科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的干预方法及其作用原理为研究内容,以生物力学的理论和技术为核心,以推拿专业文献的收藏和检索为特色的开放性研究机构。获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项目1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人,百千万工程1人;是针灸推拿学硕士、博士培养点,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已累计培养博士后5人、博士16名;渥太华大学访问学者一名,美国杜邦儿童医院访问学者2名。推动所在单位、学科成为卫生部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等。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共计经费近400万元;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项4项,上海市级奖项2项;累计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EI收录12篇,他引40余次;出版专著3部;申请专利12项,授权专利2项。

临床免疫研究所临床免疫研究所于2016年2月29日成立。临床免疫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

1、中医药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结合临床各科室,如肿瘤科、风湿科、中医妇科、神经内科、血液科、肾病科等,聚焦免疫相关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类风湿关节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性硬化症、特发性紫癜、IgA肾病等,开展中医药治疗作用的药物效应动力学和免疫药理学机制研究;并进行基础实验,从基因、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上,运用现代免疫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调控免疫系统效应的作用机制,并揭示和阐明其作用规律,指导临床治疗。

2、传统中医药调控免疫效应的治则治法与现代生物医学机制研究-—在中医药调控人体免疫系统效应机制方面,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紧密相关。深入探讨传统中医药调控免疫效应的治则治法和揭示其内在的现代生物医学机制。

3、免疫相关性中医药制剂或产品的转化医学研究与应用-—基于临床治疗和基础实验的研究成果,以人体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为靶点,筛选和研发一系列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有效中药复方制剂、单方制剂、以及各类新药制剂或医疗健康产品。

研究所拥有专职人员6名,其中,专业科研人员4名,实验技术人员2名;兼职人员若干,包括临床相关各科专业骨干、临床医生;拥有高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级、初级等各层次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以及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各年级学生。临床免疫研究所的实验室包括细胞培养室、生化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学实验室、药理学实验室、免疫组化实验室、临床检测室、临床样本库等,配置相关实验设备及仪器。

皮肤病研究所

皮肤病研究所成立与2015年9月,该所以中医皮肤病传统疗法临床疗效评价与基础研究为方向,下设皮肤临床、皮肤病理、皮肤免疫三个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皮肤病理、皮肤免疫为主的中医皮肤病“微观”物质基础研究,皮肤病中医外用药物研究。研究所拥有专职人员4人(其中正高2人,博导2人,博士3人),兼职人员9人(其中副高4人,硕导4人,博士3人)。自2015年9月成立以来,团队成员共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科委中医重点项目1项,科技支撑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3篇,SCI论文5篇,主编专著6部,副主编专著1部,承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上海市中医药学分美容分会成立大会,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学术会议,以及国家级继续教育课程《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进展》等。团队成员在研课题25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8项、局级12项。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为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附设性机构,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的建设团队,是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高原学科建设的重要单元之一,是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承担单位之一,也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博士培养点。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立足于临床,借助现代生命科学原理与技术,以深入阐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中医药作用机理、诠释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深化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防治规律的认识、突显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的优势为宗旨开展临床与基础研究。

研究所建设完善运行的技术平台有:临床及分子医学平台、临床及分子药理学平台。临床及分子医学平台包含: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分子病理学技术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全自动生化分析平台。团队成员获各级人才项目1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3篇,IF5分以上收录6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4.769。出版专著8部,获专利授权5项,申报专利10余项,获各级科技奖7项。指导的研究生获得2015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人,获国家奖学金6人次。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是上海中医药研究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下属市级研究机构。前身是上海市针灸研究所(1958年成立)和上海市经络研究所(1964年成立),也是中国最早建立、规模最大的针灸专业研究机构之一。2002年为了促进科研与临床的紧密结合,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与岳阳医院合并。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针灸临床治病的规律及其作用原理,针灸文献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针灸医学。设有针灸免疫研究室、针灸神经泌尿研究室、针灸文献研究室、《上海针灸杂志》/《针灸推拿医学》编辑部。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针灸免疫实验室、针灸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脑神经生物实验室)。

80年代至今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0余项,部市局级课题100余项,获各类科技奖70余项。针研所是上海市针灸学术流派传承研究中心。“陆氏针灸疗法”,2009年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0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针研所是承担针灸博士、硕士研究人才的培养机构,已培养针灸学博士50余名,硕士100余名,出站博士后5名。同时是中国针灸学会实验分会、上海针灸学会针法灸法专业委员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实验针灸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承办了《上海针灸杂志》、《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杂志。

科研成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04年以来获部市级以上中医药科技成果奖10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项目7项,上海市中医药社区服务适宜技术4项,牵头973项目2项,973首席科学家2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9项。2019年、2020年国自然项目数位列全国中医医院第一。

期刊杂志

《中医药文化》

(原《医古文知识》),1984年创刊,双月刊,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长期聚焦中医药学术热点,旨在以多元视角,融通古今,放眼世界,快速传递中医药人文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全面整合国际中国学术资源,打造权威交流平台,引领中医药文化学科发展。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来源期刊转载来源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21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

《中医药文化(英文)》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的全英文期刊,为全球唯一一本中医药人文领域学术期刊。编辑部与多所海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杂志的国际办刊水平及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2019年与法国《针灸》杂志编辑部签署合作备忘录,杂志广泛覆盖孔子学院、中国海外文化中心、海外中医中心等。被Ulrich, Ovid, DOAJ, EBSCO Publishing's Electronic Databases, Ex Libris – Primo Central, 谷歌 Scholar, Hinari, Infotrieve, Netherlands ISSN Centre, ProQuest, TDNet, 百度集团 Scholar, CNKI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Wanfang 数据, CSTJ等中国和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2019年,汉语词类 药品 and Culture,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实现中国正式创刊,为中医药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搭建了新平台。

声誉排名

在《2018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列全国三级公立中西医结合医院绩效考核第一名,考核等级为A+。

在《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第四次获得全国三级公立中西医结合医院绩效考核第一名,考核等级为A+。医院也是上海市唯一一家蝉联四次国考第一的医院。

院内专家

周嘉

院长,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师协会心胸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刺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擅长:周嘉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胸心外科临床科研工作,在中国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70余篇,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等多项课题。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普创新奖科普贡献二等奖等科研奖励。

朱南孙

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中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6年获中国最美女医师终身荣誉奖,2017年获最美中医荣誉称号。

擅长:朱南孙教授擅长治疗不孕症、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经痛、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骨盆腔发炎异常子宫出血子宫黏膜下肌瘤等疾病。她提出“审动静偏向而使之复于平衡”的观点,总结“从、合、守、变”四法,为诊治妇科学疑难病证建立了一套朱氏妇科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先后主编专著、发表论文50余部,并带领朱氏妇科完成各级课题100余项,推广新技术5项,获国家知识产权2项及各科技奖励10余项。2015年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朱南孙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获得“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许玲

主任医师,第二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虹口区名中医,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新百人计划及上海中医药领军人才计划。

擅长:许玲教授从事中医肿瘤临床与科研工作30年,擅长肺癌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科学化诊疗。她传承“扶正治癌”学术思想,组织中国15家单位,开展了973例肺癌早期康复、晚期精准及姑息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方案的疗效观察,对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提供了高质量研究证据。基于临床研究建立了“不同阶段、不同策略、分层干预、身心同治”的肺癌全程管理理念,引领肺癌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科学化。发表论文180余篇,第一及通讯作者94篇,其中SCI32篇,影响因子逾100。主编著作3部,参编6部,专利4项。

黄振翘

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中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导师。

擅长:黄振翘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中医血液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各种血液病包括再生不良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内科疑难杂症具备诊治经验。他曾跟师著名血液专家吴翰香,吸取老师温补脾肾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雄黄“以毒攻毒”治疗白血病的经验与特长,在临证中读医经之精华及有关血液病的诸家论述,领悟《内径》《景岳全书》之经旨,提出“脾肾精气内虚,必有邪毒伏火”的中医血液病发病特点,确立了“调治脾肾、清泻伏火、化瘀解毒是血液病辨证论治核心”的观点。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尤其在再生不良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研制出了补肾生血合剂、生血灵冲剂、造血再生片、定清片等10余种纯中药制剂。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专利一项。曾获中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上海市卫生系统首届高尚医德奖,199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证书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周永明

主任医师、教授(二级)、上海市名中医、中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岳阳医院首席专家。

擅长:周永明教授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贫血、出凝血疾病、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自体免疫性疾病、虚弱劳损、眩晕失眠、亚健康及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具备经验。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部市级课题18项和国际合作课题3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2项、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2项和世界传统医学国际优秀成果金杯奖1项,并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高尚医德奖、中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能手、首批“中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上海市名中医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5部,副主编5部,参编16部。

彭培初

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首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高级中医师,1995年被评为首批“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第三批、第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历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脾胃病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前列腺专病医疗协作中心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前列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擅长:彭培初教授擅长泌尿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治,如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男性不育症等。先后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学委员会、上海市市卫生局等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复方琥角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及实验研究”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资质认定

199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定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复评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