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辖区

更新时间:2023-08-15 10:23

呼兰区,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辖区,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哈尔滨市区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东滨漂河、少陵河巴彦县为邻,东南与哈尔滨市道外区、宾县隔松花江相望,南与哈尔滨市松北区接壤,西濒呼兰河与哈尔滨市松北区相邻,西北濒泥河与兰西县为邻,北及东北以泥河、大荒沟为界与绥化市、巴彦县毗邻。截至2022年末,呼兰区总面积2229平方千米,辖3个乡、6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12507人,区政府驻新城区南京路8号。

呼兰区内无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整个地势平坦开阔,西部低平、中部平缓、东部略高,呈东高西低趋势。呼兰区处在中纬度地带,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05.4毫米,全区气候差异不大,南部气温略高。辖区内有松花江呼兰河、泥河、漂河、少陵河等“一江四河“。

据考古证实,在远古时期呼兰境内已有人类活动。从呼兰城郊富强村考古发掘的化石、石器、石屑、骨器和炭屑等标本看,有被人工打击和被火烧过的痕迹,属新石器早期遗存。从团山子古城下发现的原始社会遗址,采集到红衣陶、篦纹陶、陶鬲足、陶支座等文物,证明在两三千年前先人们已在呼兰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800年前的金朝,呼兰地域诞生了胡剌温屯这个最早见于史书的村落。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始设呼兰城,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发的五城之一。

呼兰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80年的建城史,是黑龙江省开发最早的五城之一,素有“江省邹鲁”之美誉,人文底蕴深厚。呼兰区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3 处,9处历史建筑,2片历史文化街区,例如呼兰区的萧红故居、东方巴黎圣母院之称的天主教堂、清新别致的四望亭、亚洲之最的百年仙人掌、文庙、三光庵、清真寺等宗教建筑,赋予呼兰深厚的人文底蕴,构筑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呼兰区内有滨北、滨洲两条铁路通过,哈黑、哈大、哈绥等5条国省级公路贯穿全区,城市内环直接连通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四位一体”交通网络,成为连接黑龙江省北部及俄罗斯东北亚的重要通道。形成了食品、医药和电子三大支柱产业,以马铃薯、特菜、果树、花卉和生猪、肉鸡等畜禽为主的特色农业也迅速发展。2022年呼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6.6:15.5:47.9。

名称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始设呼兰城,是黑龙江最早开发的五城(齐齐哈尔市黑河市、墨尔根、布特哈、呼兰)之一。同治元年(1862年),设置呼兰厅。2004年设立哈尔滨市呼兰区。呼兰区因呼兰河得名。霍伦河,《金史》作“胡刺温水”,《大明一统志》为“忽剌温”,到清代称作“呼伦河”、“霍伦河”,最后统称“呼兰河”。

历史沿革

先秦

呼兰商、周属秽。黑龙江省地区的古代先民,在先秦以前,逐渐形成了肃慎、东胡、秽貊三大族系。并分别由原始社会末期向文明时代过渡。周代时,秽貊族的一部活动在嫩江市以东,松花江以北的松嫩平原,呼兰归其所辖。

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以后,受中原文化影响,夫余族在东北地区中部建立了奴隶制政权。农安县长春市吉林省是夫余族活动的中心地带,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为其北境,称北夫余,呼兰归其所辖;汉代属扶余国国;北魏属勿吉,《呼兰府志》记载,《北史》勿吉国分七种,最南者为白山部,最北者为黑水部。史载勿吉国遣史乙力支朝贡,溯难河(松花江)西上,其归途既至今洮儿河而犹东北行十八日,然后至其首都。考其国都位置当在呼兰河以东松花江南岸一带。南北朝时,松花江南岸为勿吉国,松花江北岸属豆莫娄,呼兰位于其中,当属豆莫娄。

隋朝至元朝

隋属黑水靺鞨。

唐属黑水都督府,因在松花江以北,又称为北栅。《呼兰府志》记载,靺鞨七种至唐仅存渤海、黑水二部。渤海在松花江以南,黑水在松花江以北。《旧唐书》靺鞨分十六部,那河(难河)以南为南栅,以北为北栅,呼兰地处江北,隶属黑水部。唐开元十六年置黑水军,是此地隶属中国之始。按《黑龙江省志》图集所标记,唐朝中期属河北道北部靺鞨铁利部,后期属室韦,黑水都督府在黑龙江、松花江汇合处以北、牡丹江以东一带。

五代十国辽朝(辽)东京道铁骊部,为徒单部、纥石烈部所在地。

金朝会宁府,诞生最早的村落胡剌温屯。《金史》称呼兰为“胡剌温”,距金都城上京会宁府(即今阿城市)不过百里。

元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开元路,元初东北地区为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弟王的封地,设辽阳行省,下设开元路,开元路下设蒲裕路,路置在今克山县金城乡,呼兰隶属蒲裕路管辖,这里是京都通往乃颜城(今明水县繁荣乡)的必经之路,也是孛儿只斤·忽必烈平息乃颜叛乱的古战场。

明清时期

明属奴尔干都司兀者诸卫及塔山卫,后为海西女真活动中心地区,明末由建州女真、后金统辖。呼兰地区清代属盛京内务府、宁古塔将军;清康熙1683年属黑龙江将军辖区,在呼兰河流域设卡伦8处,其一在呼兰河口。清雍正1734年12月27日,清廷批准设立呼兰城,呼兰始有建制,直隶黑龙江将军。同治1862年,置呼兰厅,与呼兰城分疆而治,呼兰厅是呼兰地区最早的行政机构,也是黑龙江省设立民官之始。光绪1905年1月29日,清廷批准设呼兰府。

中华民国

1913年,撤销呼兰府,改设呼兰县,隶属黑龙江省。1932年隶属伪满洲国黑龙江省。1934年改属伪滨江省。1936年改属伪哈尔滨特别市。1937年撤销伪哈尔滨特别市,改属伪滨江省管辖。1945年10月,隶属苏联红军军事管制下的滨江省。1945年11月,呼兰县政府诞生,隶属滨江省哈北专员公署。1946年1月,呼兰宣布自治,脱离中国国民党政权设立的松江省政府。同年4月,松江省政府成立,呼兰县隶属松江省哈北专员公署。1947年哈北专员公署撤销,隶属松江省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8月,隶属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后的黑龙江省。1956年3月,隶属黑龙江省绥化专署。1958年8月,隶属哈尔滨市。1965年6月,隶属松花江专区。1983年9月,隶属哈尔滨市。 2004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呼兰县,设立哈尔滨市呼兰区。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呼兰县,设立哈尔滨市呼兰区,以原呼兰县行政区域(不包含乐业、对青山2个镇)为呼兰区的行政区划。同年5月30日,呼兰区举行挂牌仪式,正式列为哈尔滨市市辖区

地理

位置境域

呼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南部、哈尔滨市区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26°25′~127°19′,北纬45°49′~46°25′之间。东滨漂河、少陵河巴彦县为邻,东南与哈尔滨市道外区、宾县松花江相望,南与哈尔滨市松北区接壤,西濒呼兰河与哈尔滨市松北区相邻,西北濒泥河与兰西县为邻,北及东北以泥河、大荒沟为界与绥化市、巴彦县毗邻,距哈尔滨市政府14.5千米。辖区总面积2229平方千米。

气候

呼兰区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业气候属于温暖半干旱、重春旱、夏半湿润地区。全区气候差异不大,南部气温略高,年积温差异不超过100℃,年平均气温3.3℃,全年气温以7月份最热,月平均22.9℃,全年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4℃。全年日照充足,平均日照2732.3小时,年平均日照率62%。全年无霜期平均143天,初霜日期平均在9月25日,终霜期平均在5月4日。年平均降水量500.4毫米,由东向西降水逐渐递减,相差50毫米左右。春季风力较大,全年盛行风为西南风。其中,春季4-5月干旱少雨,多西南大风;夏季6-8月高温多雨,气候湿润,多偏南风;秋季9-10月凉爽,多偏西风,气温逐渐下降;冬季11月至翌年3月,漫长严寒,干冷少雪,多西北风。平均湿度67%,其中4-5月最低、7-8月最高,属于重春旱、夏半湿润。

地质构造

地层

呼兰区境内地层复杂,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其中新生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广布全区,约占总面积的98%,老地层多被其覆盖。中生界地层,仅有泉头组出露于团山子。

古生界属最古的地层,地层最小隐伏深度大于1000米,沉积于2.25亿年前。

中生界地层叠压在古生界地层之上,出露部分很少,由下至上分为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等地层,均属下白垩系地层,沉积约1.2亿年前,总厚度小于2500米。其中:泉头组出露于团山子,位于下白垩系最下部,覆于古生界地层之上。地层由板状粉砂岩、泥质页岩、红色绿色互层页岩、红色致密粉砂岩、红色泥岩、灰绿色泥质页岩组成,岩性皆属湖相沉积,含大量介形虫、叶肢介化石,岩层产状倾向南西。青山口组、姚家组地层与下伏的泉头组呈整合接触,分布较广,地层由灰绿色、灰黄色泥质页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其中以泥质岩为主,岩石中含有少量炭化了的植物碎片化石和介形虫化石,地层总厚约450米左右,产状倾向北面。嫩江组与下伏的姚家组呈整合接触。

新生界叠压在中生界之上,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广布全区,约占98%。有下更新统、中更新统、全新统等3个不同成困类型的堆积物。总厚度30-80米左右,堆积形成至今约300万年。

构造

呼兰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松嫩沉降带东部隆起区的边缘。新生代早期境内开始缓慢上升,所以缺失新生代第三纪地层。进入第四纪以后,随着地壳间歇性升降运动,形成略有起伏的凹状盆地(属于绥化市凹地的一部分),沉积成第四系松散地层,厚度约30-100米。基底(老地层)北东和北西向的两组构造断裂,将境内割裂成几个大断块。进入第四纪后,这些断块仍存在继承性的垂直升降震荡性活动,对境内地貌景观及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产生深远影响。隐伏于区域内前第四系地层中的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北西2组。

自沙力-团山子脉团状隆起,轴向北西45°-70°,由下白垩系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地层组成,倾角平缓,褶皱形态明显。

本组断裂以张扭性断裂居多,分布在呼兰河、公家沟、漂河、少陵河断裂带上。

呼兰河断裂与阿什河断裂属同一断裂,即阿什河断裂向西北延伸而成,并切穿前第四系(包括白垩系)老地层

公家沟断裂位于方台、西井、康金等乡镇境内,北西走向,向北延伸递变为北西乃至南北走向。

漂河-少陵河断裂位于呼兰、巴彦两县交界,断裂沿两河谷自南东向西北展布,断裂两侧次一级羽状断裂发育,其中东侧有燕山期酸性黑云母花岗岩出露于地表,西侧“U”型沟壑发育,至公家沟西部逐渐减弱。

松花江北岸断裂位于阿什河、呼兰河与松花江汇流以西的松花江北岸,断裂自北东70°向南西展布,断裂形成于白垩纪早期。

泥河断裂位于泥河北岸,沿泥河与呼兰河交汇处向南西、北东向展布,断裂两侧均有下白垩系不同组的地层出露。北侧(泥河右岸)沿其走向陡坎明显,其中有呼兰李家乡兰西县、绥化市等阶地。南侧地下水露头呈串珠状泉群涌现,沟泡连片。本断裂为剪力性断裂。

地形地貌

呼兰区内无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整个地势平坦开阔,西部低平、中部平缓、东部略高,呈东高西低趋势。各类地貌相对比差在20-30米之间,为波状平原。海拔最低点113米,最高点(团山)189.5米,一般在115-150米之间。区域内地貌类型,依据其成因形态分为冰水平原和冲积河谷平原;依据形态单元又可分为岗阜状平原、微倾斜平原和阶地、漫滩。

冰水平原包括岗阜状平原和微倾斜平原,位于呼兰区内公家沟与少陵河、漂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南以松花江左岸陡坎为界,北抵大荒沟,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长约42公里,包括杨林、西井、石人、白奎等乡镇大部地区及方台、康金等乡镇部分地区,总面积646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24.73%。该平原区属自成独立的剥蚀堆积地貌单元,地面高程在145-182米之间,总地势东高西低,平原中部和南部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多呈顶平漫岗形状,地面受侵蚀强烈,“u”型沟谷密布多达2000余条。群沟走向大多与附近江河流向垂直,这些现象构成了岗阜状平原特征。该平原北部(白奎、石人)地势略显平缓,起伏相对较小,侵蚀、剥蚀微弱,地形呈放射状倾向江河,故称微倾斜平原,因与中部、南部无明显地质地貌界线,统称岗阜状平原。组成物质由上往下为黄土状亚粘土、砾质中粗砂夹淤泥质亚粘土等,基本由冰碛、冰水、冰川、冰湖剥蚀堆积作用形成,又统称冰水平原。

冲积河谷平原包括江河阶地和江河漫滩两部分。江河阶地:江河阶地根据结构和组成物质为一内迭阶地,多以不规则形状分布于江河漫滩与岗阜状平原之间,大致北东一南西走向,长约57公里,北东狭窄约10公里,南东宽约30余公里,总面积1232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47.17%。阶地大面积平坦,微向江河河谷漫滩倾斜,地面高程125-155米,局部地区155-170米。阶地中部与内缘“U”型谷发育,谷底平坦。阶地内微地形也很复杂,团山子、沙力山、对青山、老山头、西岗公园等少数山形或脉状高地,相对高差10-30米,土岗子相对高差2-3米。

江河漫滩是江河之间交汇处的松花江左岸、呼兰河右岸漫滩连接,形成南北长50余公里、东西宽近20公里的大型漫滩。泥河与呼兰河交汇处漫滩宽约6-7公里。少陵河中上游河谷坡较大,除冲沟交汇处略显宽阔外,其余漫滩宽度只有1-2公里,其中下游与滦河交汇处至漂河与松花江汇流处坡小滩宽。漫滩较高地段有零星砂丘、砂梁、砂垄分布,局部有盐渍化。漫滩总面积734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28.1%。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呼兰区域内江河纵横、湖泊沟渠密布。地表水有“一江四河”、沟泡湖泊412个。境内流经的江河有松花江呼兰河泥河、漂河、少陵河等,5条江河的发源地均在境外,其中呼兰河、漂河、少陵河、泥河的河口在境内。除呼兰河外,均属界河。

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自呼兰区利民街吕刚屯东入境,腰堡街、方台镇二八镇杨林乡东界少陵河口出境,境内段总长66公里,江段直线流程51公里,曲折系数1.29,最高洪峰水位118.35米,平均年径流量455.38亿立方米。

呼兰河发源于铁力市太平岭,为松花江最大支流之一。自呼兰区孟家乡张家围子入境,经孟家乡、兰河街道、呼兰街道、利民街道、腰堡街道出境,境内流长70公里,其中直线流程27公里,曲折系数2.59,最高洪峰水位119.01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1.29亿立方米。呼兰河最大支流为通肯河,此外还有克音河、努敏河、欧根河依吉密河、安邦河和泥河等,较大支流集中于右侧。呼兰河下游行进在广阔的平原之上,河道曲折。

泥河发源于庆安县青、黑二山之谷,自呼兰区莲花镇大荒沟处入境,流经大用镇许堡乡孟家乡张家围子入呼兰河,境内流长75公里,直系流程46公里,曲折系数1.63,平水年水位高程119.57米,多年平均年相应径流量0.981亿立方米。

漂河发源于巴彦县西北,自呼兰区白奎镇戴家屯东入境,流经石人镇、西井村、二八镇杨林乡郝家庙屯东汇入少陵河,境内流长58公里,直线流长35.8公里,曲折系数平均1.78,年均相应径流量0.385亿立方米。

少陵河发源于庆安县小青山、黑山之谷,自呼兰区杨林乡郝家庙屯东入境,汇入松花江,境内流长12公里,最大含沙量24千克/立方米,为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沟泡

呼兰区内东部、北部的阶地、岗阜状平原多沟壑,西部和江河漫滩地多泡沼。有名称的沟泡有71条,其中较大的沟泡有40条。

地下水

呼兰区内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因素影响,局部地段还受水文及人工开采影响。

江河漫滩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和下更新统白土山组细砂、砾质中粗砂层。区域内漫滩孔隙潜水在4-5月初为枯水期,水位最低。自7月份进入雨季后水位逐渐上升,8-9月份水位上升到最高极值,水位年变幅一般在2.5米左右。

阶地弱承压水赋存于江河阶地上的第四系上更新统顾乡屯组砾质中粗砂层和下更新统白土山组细砂、砾质中粗砂层。地下水位埋深3-20米,局部达20多米,年变幅5米左右,含水层厚15-35米。

岗阜状一微倾斜平原承压水含水层上段为下荒山组细砂、中粗砂含砾石层,下段为白土山组细砂、砾质中粗砂层。总厚度在20-40米之间,局部厚度可达50米左右。地下水位埋深5-40米之间,沟谷和近河流补给地段水位埋深变浅,多小于10米。

水利

呼兰区现有水库3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座,总库容11308万立方米,兴利水库容7892.6万立方米。农业灌溉抽水泵站8处,发电用水泵站1座,9座泵站设计供水能力6568万立方米。

泥河水库

泥河水库位于兰西县、呼兰区、绥化市三个县(区、市)交界处,呼兰河支流泥河的下游,控制流域面积1515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72%。该水库是一座以防洪、除涝、城镇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养鱼综合利用的大型平原引水水库,水库总库容为1.1338亿立方米,相应水位134.53米;正常蓄水位(兴利水位)133.5米,相应库容0.73亿立方米;汛限水位132.17米,相应库容0.3342亿立方米,大坝坝顶高程136.8米。水库保护下游6个乡镇,139个村屯,6.5万人口,17万亩农田及哈黑、哈伊公路;除涝面积22万亩,设计灌溉面积7.2万亩,库面养鱼面积4万亩。

土壤

呼兰区土壤划分8个土类、17个亚类、21个土属、26个土种。受自然条件影响和人为作用,土壤分布较复杂。呼兰区地质构造上凹陷,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洪积冲击物和沉积冲击物两类,区域境内的黑土区和松花江阶地上分布主要为洪积冲击物,河谷平原和漫滩地上主要以沉积冲击物为主。东部岗阜状微倾斜平原及中部、西北部阶地平原以黑土为主,有黑钙土、草甸土狭窄条带分布。江河漫滩平原除少量厚层黏底草甸黑土外,沼泽土、草类泥炭土、流沙土、泛滥土、盐土等土壤广泛发育。此外还有草类泥炭土和黏土资源。草类泥炭土主要分布沿江河沼泽地带,改造中、低产田效果好,也用于猪、鱼饲料的拌料。黏土埋藏于天然或人工植被以下,是房屋建筑、修筑江河堤防、水库水坝、各种路面垫层原料,为工业、建筑业、手工业生产重要资源。

主要分布于海拔高程120-180米之间的岗阜状-微倾斜平原及阶地平原上。总面积197.33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50.45%。黑土包括粘底黑土、砂底黑土、埋藏型黑土、粘底草甸黑土等土属。黑土层厚,基础肥力高,理性状好,但质地疏松,易受风、水蚀和春旱。

黑钙土包括粘底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等土属。主要分布于海拔高程125-145米之间的对青阶地,总面积24.89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6.36%,本土类厚度中等,耕层疏松具团粒结构,有机质含量高,大部属于热性土壤,速效性养分释放能力强,怕旱不怕涝。

主要包括砂底草甸土、粘底草甸土、砂底泛滥草甸土、砂底粘底碳酸盐草甸土、碳酸钠盐化草甸土、苏打碱化草甸土等土属。主要分布于海拔高程115-140米之间的江河漫滩、阶地“U”型谷底和封闭式凹地内。总面积113.19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28.94%,占全区各类土壤面积的第二位。草甸土质地粘重,土质表层近中性,有机质含量3-7%,潜在肥力大,精耕细作后粮食产量提高近一倍,部分地段经过改造,适于种植水稻。

沼泽土括河谷草甸沼泽土和河岸泥炭沼泽土,土属简单。主要分布于地势低洼、有季节性积水、长期过湿的河套平原地带。总面积4.66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1.19%。沼泽土表层具有团粒结构,潜在肥力极高,牧草禾本科杂草茂盛,排水条件好的地段选种耐涝作物可有较好收成。

流砂土主要分布予近江河漫滩上,总面积2.08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0.53%。土壤由洪泛冲积或受风力搬运堆积而成的含土中细砂丘、砂垄、砂滩,其母质层厚的150厘米,呈棕黄色,松散无结构。该土营造薪炭林木效果良好,中细砂已被用于建筑材料。

泛滥土括砂底生草泛滥土和砂底草甸泛滥土2个土属。总面积42.38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10.83%,主要分布于江河较低漫滩上。主要成因是洪泛冲积与淤积而成,即急流沉砂、漫水淤泥,相互重叠。土壤有机含量虽较高,但常遭洪泛影响,不宜农业垦殖,只利于牧放或栽植薪炭林木。

呼兰区域内只有一个苏打碱化土土属,面积2.32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0.59%,占盐土面积的1.29%。主要分布于阶地“U”型谷底和漫滩的碱泡子周围或碱甸子与小砂土丘的过渡带上。盐土分布区地下水位高,矿化度也高,土壤含盐量随季节变化,丰水季节含盐相对减少,春季干旱,地下水位下降,蒸发量增加,表土含盐量也随之增加。局部地块结盐皮厚达5厘米。土壤具块状结构,属于中等黏土,土壤胶体上有大量代换性钠和盐分,既恶化土壤性质又直接危害农作物生育。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呼兰区水资源量为2227.41万吨。

地表水

呼兰区地表水资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产生的径流资源,呼兰区年平均降水量505.4毫米,境内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9.8毫米,以其深计算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40亿立方米,丰水年径流量1.643亿立方米,每年6-9月径流量最集中,占全年径流的80%以上。入境水量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水资源。呼兰区内各江河流入境总水量448.6亿立方米,其中松花江入境水量高达408.3亿立方米。

地下水

区域内地下水资源补给总量为2.85亿立方米。其中江河漫滩区补给量1.03亿立方米/年,河谷阶地区补给量9345万立方米/年,对青阶地区补给量2485万立方米/年,岗阜状平原区补给量6389万立方米/年,境内地下水可采量25131万立方米/年。

森林资源

呼兰区内森林资源有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特用林,全区已建成4个林业基地和一个经济林中心。呼兰中西部平原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东部丘陵区以水土保持林为主,江河沿岸和各涝区以薪炭林为主,黄土山林场区为用材林基地,各乡村及村民各户发展果树建成经济林。森林覆盖率13.4%。树种有杨、桦、柞、榆、枫、、槐、柳、落叶松樟子松、红松、核桃、水曲柳、黄波及小灌木,其中以人工栽植管理自然生长的杨、柳、落叶松等速生品种为主。落叶松、樟子松、黄波椤、水曲柳、核桃楸以抚育、天然次生混交状态分布于黄土山林区和部分江河堤防内外。果树类海棠花葡萄红姑娘水果、托盘、杏、李、石榴、花红、小苹果、车厘子等。

截至2022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233亩,其中人工造林300亩,乡村绿化2368亩,更新造林1865亩。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面积15688公顷。活立木积量182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呼兰区总面积321.2万亩,已开垦耕地233.12万亩,占总面积72.6%。其中水田面积20.12万亩,占耕地面积8.6%。可耕地中土质养分含量高,宜耕性良好的黑土、黑钙土居多,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土质黏重宜耕性较差的草甸土、沼泽土为少,占耕地面积近30%。还有未开垦的沼泽地,为鱼池分布和畜类牧放区。

矿产资源

呼兰区矿产资源匮乏,仅有建筑用沙、砖瓦用黏土、沸石、泥炭4种资源,石油储量处于勘探阶段。砖瓦用黏土年开采规模约21万立方米。沙资源较丰富,细沙、中细沙储量大。主要呈带状分布于呼兰河松花江河槽与河漫滩,沙质较优,主要由石英长石颗粒及云母碎片构成。其中石英含量约占75%、长石占15%、云母及其他杂物(主要泥质)占10%左右。沙资源长度90千米,宽度平均2千米,可采深度平均1.5米,总储量2.7亿立方米。石资源主要来自团山,团山是由泥质页岩、砂页岩、粉沙质板状页岩间夹铁染质细砂岩组成。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区域内有维管植物67科227属465种,其中蕨类植物门2科2种,种子植物463种,种子植物约占黑龙江省植物总数的28.28%。呼兰区第四次普查的野生药用植物共计56科、216种,其中菊科(55种)、豆科(16种)、蔷薇科(13种)、唇形科(12种)、蓼科(10种)等较为多见。野生植物中以双子叶植物纲为主,有41科191种,且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有116种。同时还拥有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14种。

呼兰区草原分布广、草种多。有小叶章、乌拉草、塔头草等,多分布于松花江漫滩区。芦苇、菖蒲科水葱羊草等,多分布于泥河、呼兰河、漂河、少陵河等漫滩及沼泽地带。碱蒿、碱莲等分布于盐碱化土壤区。五花草、碱草、燕子草等禾本科杂草,多分布于阶地、冈阜状平原区。境内高低平原盛产野生药材,有防风、北柴胡、蒲公英、车前、黄芪、等百余种。人工种植药材有平贝、黄芪、荆芥、香瓤、黑豆粉紫苏、等百余种。

动物

呼兰区有脊椎动物6纲36目77科193属348种,包括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纲、鸟类、兽类。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种类的3种(均为鸟类),如东方白鹤、丹顶鹤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27种(其中鸟类25 种),如大天鹅白枕鹤、鸾鸯等。还有雪兔、狼、针尾鸭脸鸭白眉鸭、黄轴等列入CITES 附录的物种,以及白琵鹭等48种濒危物种。

野生兽类有山狸、银鼠、灰鼠、狐、獾、、黄鼬、兔、家鼠耗子等。人工养殖有狐、雷克斯兔、鹿等。鸟纲猫头鹰野鸭环颈雉花母鸡)、燕子、杜鹃、等;人工养殖有美国绿头野鸭、火鸡白凤乌鸡珠鸡七彩山鸡非洲雁等。鱼类有鲤、鲫、𩾌𩷕白鱼、黑鱼、狗鱼、等;人工养殖主要有鲤、鲫、白鲢。特色养殖有美洲豚、黑豚鼠。境内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虎纹蛙等。爬行纲亚洲蝮属王锦蛇虎斑颈槽蛇蛇、蜥蜴等。还有蚌蛤、鳖、龟、蟹、虾、螺、蜗牛水鳖等。有益昆虫有蜂、螳螂犀粪蜣瓢虫凤蝶总科蜘蛛目、蜻蜓、蚂蚁等。

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8年,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及栖息的濒危水禽。该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河口。保护区沿松花江北岸东西带状延伸,保护区内土壤肥沃,主要发育着黑土、沼泽土等8个土类,19个亚类,34个土种。保护区内的植被以禾本科莎草科的中生、 湿生、沼生及水生植物为优势的草甸、沼泽、水生植被类型,有少量阔叶林分布。呼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组成中共有维管植物70科244属465种,保护区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种,即胡桃楸、紫椴、野大豆、浮叶慈姑和莲。

自然灾害

呼兰区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虫旱、低温早霜、大风、冰雹、地震等。

呼兰河流经呼兰区域内的河段是该河干流的最下游河段,流域内降雨丰贫,直接影响呼兰。据资料统计,呼兰河逐年最高水位94%出现于7-9月份,洪泛灾害也多发生于夏季或秋季。洪水位高于119.05米的有1985年,其发生频率2%,当时约有60余万亩庄稼被淹,其中绝产面积40余万亩。

农作物在播种、生长、发育或即将成熟期,热量不足都可发生低温冷害之灾。呼兰区境内低温冷害有面积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也有“霜打涝洼地”的地区分布特点。1947年-1990年共发生较重的低温冷害17次,成灾率为46%,其中西部地区及中部部分低洼易涝地区成灾率高,东部、西北部地势较高的阶地、岗阜状平原地区略低。

2005年6月17日下午,呼兰区康金和石人两镇突降暴雨,其间大风夹杂冰雹持续20分钟。致使康金和石人两镇农作物受灾面积61417亩,其中绝产面积11800亩。冲毁房屋8间,桥涵38处,电路、通讯、道路全部中断。

1940年5月、1941年5月绥化市发生过2次6级地震,波及呼兰区北部几个乡镇,震级达5级左右,致使部分房屋倒塌。

行政区划

呼兰区现辖10个街道、3个乡、6个镇。区政府驻新城区南京路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年末,呼兰区户籍总人口512507人。其中城镇人口199486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8.9%。男性人口为25.9万余人,占总人口的50.6%;女性人口为25.3万余人,占总人口的49.4%。在全区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3822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6.1%;全区出生人口1406人,出生率2.7‰,死亡人口2372人,死亡率4.6‰。0-17岁(含不满18周岁)人口5.6万余人,占总人口的10.9%;18-34岁(含不满35周岁)人口8.8万余人,占总人口的17.2%;35-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23.4万余人,占总人口的45.7%。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

民族

呼兰区共有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等11个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约1.9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呼兰区还有一个少数民族村——许堡乡水稻村。呼兰区少数民族以散居杂居为主。

宗教信仰

呼兰区主要宗教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全区依法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福极庵和三光庵2处。

东晋十六国时期,佛教传入辽西地区。据《晋书》记载,燕王慕容皝晋朝永和元年(345年)在龙山(今辽宁朝阳凤凰山)建龙翔佛寺,这是东北地区佛寺见诸于史籍的最早记载。辽金时期是东北佛教发展繁盛的阶段。后金清代时期,藏传佛教开始在东北有所发展,清代藏传佛教鼎盛时期,东北地区至少有藏传佛教寺庙1165座、喇嘛62896人。

天主教传入呼兰始于光绪元年,光绪八年(1882年)。光绪十四年(1888年)三月借城北六道街设立教会,十八年购址建教堂,十九年(1893年)办教徒子弟教育理学习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设石人镇教堂。光绪三十四年传教士戴治逵来呼兰传教,建立了天主教堂。天主教堂现位于呼兰街道办事处文化社区东直路71号。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英国苏格兰长老会基督教派英国牧师毕德治来呼兰,开始租借民房传教。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于南大街路西买瓦房9间设教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教堂移至西岗子,原教堂改设福音堂。1925年上海市发生“五惨案”,英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上海部分爱国基督教徒,组织起中国耶稣教自立会。1928年4月,部分中华基督教徒从中分离出来,在县城北大街路东租赁3间民房,成立中国耶稣教自立分会。1945年11月,基督教停止公开活动。1966年宗教活动停止。1981年落实宗教政策,返回原基督教房产14间,教徒重新组织起呼兰县基督教“三自”爱国小组。1990年全县有教徒1500人。

嘉庆十五年(1810年),回族群众在呼兰城西南隅修建清真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伊斯兰教有新的改革,50年代经宗教上层人士研究,废除了违背政府政策和不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陈规,如取消了与国家婚姻法相抵触的“伊扎布”和对男童“割礼”的传统宗教仪式。1966年伊斯兰教公开活动停止。1983年清真寺维修后,健全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聘请教长,恢复正常宗教活动。

呼兰清真寺始建于1877年,于1956年迁址,建筑中的大部分构件均源自原建筑。整个建筑分为拜殿、瑶殿两部分,目前是呼兰区内伊斯兰教民们的活动中心。

三光庵座落在呼兰区松江街31号呼兰河东岸边200米处。始建于1906年,迁建于1988年,于1992年9月正式开光。三光庵现有新建仿清式庙宇大雄宝殿,建筑面积为138平方米。其庵名是以三位创始人悟光、性光、纯光法师中的三个光字命名,为全省第二大庵庙。殿顶悬挂“大雄宝殿”镶金匾,系仿照已故中原地区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字摹刻。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及诸佛塑像

经济

综述

呼兰区形成了食品、医药和电子三大支柱产业,以马铃薯、特菜、果树、花卉和生猪、肉鸡等畜禽为主的特色农业也迅速发展。呼兰区202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8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6.2:15:48.8调整为36.6:15.5:47.9。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4612万元(海关口径),比上年增长110.7%,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比上年增长5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亿元。

第一产业

呼兰区物产主富,盛产大豆、玉米、高梁、水稻等粮食作物和亚麻甜菜烤烟等经济作物,是全国百家产粮大县之一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呼兰区的畜牧业形成了科学化饲养、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是全省三大畜牧强县之一。以马铃薯、特菜、果树、花卉和生猪、肉鸡等畜禽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并已形成了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11条龙型经济框架。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形成了12个骨干行业。

截至2022年年末,呼兰区鲜食玉米、苗木、花卉、食用菌、蔬菜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53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62家,在全国名录系统注册家庭农场9601家,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个,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家,发展绿色食品认证企业6家。

呼兰区202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3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50.5亿元,比上年增长3%;林业产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3.4%;牧业产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5.5%;渔业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4.6%。2022年呼兰全区蔬菜产量65598吨;水产品产量3700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3500吨,捕捞水产品产量200吨;瓜果类种植面积93.4公顷,产量3970吨;设施蔬菜种植面积439公顷,产量13395吨。化肥投入折纯56985吨。

第二产业

呼兰区形成了以食品、医药、电力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撑,饲料、冶金、建材等优势产业为辅助的龙型产业格局。呼兰区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各类工业企业4561家。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省唯一家省级县办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综合配套。区内现有各种类型企业210户,已被列为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

呼兰区2022年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制造业增加值3.2亿元,比上年下降3.4%。2022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0.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住宅投资1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商品房销售面积2.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

第三产业

呼兰区是哈尔滨市以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商贸经济繁荣活跃,邮电通信事业和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呼兰区2022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4亿元,比上年下降0.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亿元,比上年增长2.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8亿元,比上年下降10.7%;金融业增加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5.6%;房地产业增加值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1.1亿元,比上年增长3.3%。

经济功能区

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

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北京路CBD大厦。1991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创办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4.39平方千米。区内现有企业260户,引进资金总额189.75亿元,固定资产123.2亿元。建区以来,开发区累计实现税收13.53亿元,出口创汇3.5亿美元,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累计投入近13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了道路、给水、排水、供电、通讯、供热、燃气、有线电视、宽带网等公用事业配套项目的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区谋求发展。2011年国务院同意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年末,呼兰区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人数249人,专任教师65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人数3476人,专任教师334人;普通初中18所,在校生人数10520人,专任教师1059人;普通小学16所,在校生人数12684人,专任教师107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人数137人,专任教师24人;幼儿园58所,在校生人数5377人,专任教师352人。职业教育有呼兰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呼兰区唯一一所公办中职学校,学校有电子商务、汽车维修、计算机音乐表演4个专业。有中高职“3+2”贯通培养院校2个,分别是哈尔滨职业学院和黑龙江省旅游职业学院。还有两所驻呼大专院校,分别是哈尔滨开放大学呼兰分校和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

哈尔滨开放大学呼兰分校前身为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呼兰分校,是教育部批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远程教育的综合性开放大学,是呼兰区域内唯一一所公办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学校整体工作在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12家分校中招生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处于前列,学校招生、学籍管理和考务工作还荣获市电大先进集体称号。2021全年专本科考试科次1445科次,考试人数218人。

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位于呼兰区东府路345号,占地面积约8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52公顷。黑大呼兰校区由校区管委会代管,下设综合办公室、资产经营管理科、农场、后勤服务中心和保卫科5个部门。在呼兰校区开展的教学科研项目有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承担的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包括甜菜、玉米、豆角、多种蔬菜的育种、种植、土壤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课题。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年末,呼兰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冰上运动中心(气膜馆)投入使用并对外开放;持续提升呼兰文化内涵,对萧红故居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新设立萧红真迹展和萧红作品剪纸艺术展两个主题展厅;萧红故居纪念馆被确立为哈尔滨市党史教育基地;呼兰泥塑、布贴画、陈氏擀毡技艺晋升为市级非遗项目;启动“呼兰区萧红故居、文庙、天主教堂业态策划”项目。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年末,呼兰区专利授权15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136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7件。2022年10月,呼兰区创新玉米种植技术喜获丰收,利用“两优一养”“两减两增”技术实现了玉米的优质高产。该技术是哈尔滨市呼兰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伭印用三年时间,经过育种、培肥,反复实验研究出来的成果。

黑龙江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康金实验基地主要开展亚麻工业大麻、向日葵、籽用南瓜、花生、中草药、特用玉米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质资源搜集、鉴定与利用,育种材料创制,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旱作节水技术,耕作技术体系、有益昆虫开发等基础性、前瞻性研发工作。自康金实验基地建设投入使用以来,共承担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年末,呼兰区各类卫生机构234个(含农村卫生室),其中医院9个、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657张,卫生技术人员3445人,其中执业医师1427人,注册护士1428人。

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区一院)是二级乙等医院,门诊部位于呼兰区公园路83号,住院部位于呼兰区卫生路160号,是集医疗、急救、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呼兰区规模最大的二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还与亚洲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生培训、医疗技术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提升呼兰区医疗服务水平。

哈尔滨嘉润医院是经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的一所民营三级综合医院,位于呼兰区南大街38号,建院于2005年,在黑龙江省内拥有4家分院,成为省内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医疗企业。医院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开放床位1000余张,承接省内民营医院首家120急救分中心。拥有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辅助科室40余个。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呼兰区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余人,成立了武术、足球、篮球、象棋、风筝等体育单项协会20余个。近年来组织开展了中老年门球赛、城乡乒乓球赛、职工羽毛球比赛、自行车骑行、全民健身广场舞、象棋比赛、农民篮球赛、秋季足球联赛、中小学生速度滑冰、雪地足球、 青少年冰球联赛 、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等各种群体赛事活动一百余次。2021年9月,在西安市召开的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表彰活动中,呼兰区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还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自2021年以来,呼兰区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新建笼式足球场2处,更换维修健身路径器材40余件,北控冠深呼兰冰上运动中心(气膜馆)也正式投入使用。呼兰区2022年还参加国内黑龙江省第14届运动会,比赛获得奖牌20枚,其中金牌15枚、银牌4枚、铜牌1枚。

社会保障

2022年年末呼兰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874人,比上年增长6.8%。享受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30543人,比上年增长2.9%。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7751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179元,比上年增长3%。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192人,比上年下降9.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3691人,比上年下降6.1%。特困1231人,比上年下降2%。全区现有养老机构12家,床位1217张,救助孤困儿童95人。

人居环境

2021年哈尔滨市呼兰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0天,优良天数比达84.9%,细颗粒物浓度(PM2.5)37微克/立方米;呼兰河口内断面水质类别达到Ⅳ类标准,达到目标考核要求;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

交通

综述

滨北、滨洲两条铁路境内通过,哈黑、哈大、哈绥等5条国省级公路贯穿全境,城市内环直接连通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四位一体”交通网络,成为连接黑龙江省北部及俄罗斯东北亚的重要通道。

公路

截至2022年末,呼兰区内有两条国道穿过,分别是临江—嘉荫公路(编号G222)里程52公里,北京—抚远公路(编号G102)里程50公里。规划农村公路217条1016.3公里,其中县级公路5条164公里,乡级公路49条320.9公里,村级公路163条531.4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硬化总里程826公里,其中通屯路及村内道路826公里,路网内公路826公里。县级公路硬化里程164公里,占县级公路路网内里程的100%;乡级公路硬化里程252.9公里,占乡级公路路网内里程的78.8%;村级公路硬化396.4公里,占村级公路路网内里程的74.6%。

铁路

隶属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滨北铁路线自南向北穿越呼兰区境,沿线设有呼兰站沈家站康金井站石人城站白奎堡站5个车站,其中呼兰站为二等站,另4个站为四等站。2021年,滨北铁路呼兰区域内5个车站旅客发送量总计17.68万人次。

呼兰站位于呼兰区老城区东部,中心位于滨北铁路24千米519米处,占地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230平方米,设有南北纵列式两个车场,正线2条,到发线10条,货物线3条,专用线8条,货场1处,货台25个,仓库9座,专用调车机2台,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车务段管内二等中间站,下有客运、货运、运转3个车间和1个食堂班组。担负呼兰、道外区松北区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区域内客货运输任务。车站连续多年荣获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先进集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中间站、先进党总支部称号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先进党总支称号。

沈家站位于呼兰区沈家街道,主要以客货业务为主,其中哈尔滨市方向2列、佳木斯市方向3列、绥化市终到1列。

康金井站位于呼兰区康金街道辖区内,车站中心位于滨北铁路线52千米305米处,为隶属于哈铁绥化车务段的四等中间站。康金井站占地6500平方米,有正线2条、货物线1条、专用线1条、货场1处、货台2个、仓库2座。车站有客运、货运、运转3个车间,办理旅客和货运业务,货物发送主要是粮食、沙子,到达主要是煤炭和化肥。

呼兰石人车站位于呼兰区石人镇,车站中心位于滨北铁路65千米413米处,为隶属于哈尔滨市局集团有限公司绥化车务段管内的四等中间站,有客运、运转两个车间和一个食堂。石人城车站负责石人镇及周边村屯的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任务。车站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车站设有正线2条、到发线2条、货物线1条、货场1处(石人城粮库货物高站台)。

白奎堡站位于呼兰区白奎镇白奎堡村,为隶属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绥化车务段管内的四等中间站,车站中心位于滨北铁路77千米622米处,车站有线路5条,其中正线2条,到发线2条,货物线1条。车站办理客运业务。

航运

呼兰区辖境有松花江呼兰河泥河、漂河、少陵河“一江四河”,均为界河,其中涉水乡镇、街道7个。适于航运的内河为呼兰河和松花江,建有3座码头。

位于腰堡街道的月亮湖码头及呼兰河口码头有10条航线:通江街—一湖三岛、九站—大顶子山、通江街—呼兰河口湿地公园、通江街—民主湿地、金河湾、老山头、月亮湖、呼兰河口、太阳岛、一湖三岛。通向码头的公路有3条,分别是呼兰—腰堡公路、哈肇路—呼兰河口码头公路、哈肇路—月亮湖码头公路。

位于入城口呼兰河公路大桥南侧东岸的呼兰河客运码头,航线为呼兰河客运码头至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客运航线,全长10千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末,呼兰区编码城镇公交线路11条,调整和延伸公交线路1条。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105.8公里。公交运营车辆104辆。出租汽车184辆。农村公交营运线路40条,车辆130辆,线路长度1188公里。

截至2022年末,呼兰区内编码城镇公交线路11条,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115公里,公交运营车辆109辆。

人文

饮食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受外乡人和外国侨民饮食习俗的影响,形成多元的饮食文化结构,以东北地区地方菜、鲁菜、京菜为主,俄式西餐、大列巴(一种大面包)、红肠苏波汤也成了百姓餐桌的寻常食品。还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喜欢吃粘糕、粘豆包、玉米饼子大碴子小米饭等。呼兰区的特色美食有石子饼、大列巴面包、坛肉、金丝卷、呼兰烤鱼等。

特色美食

七星鱼

七星鱼学名叫月,俗称七星鱼,月鳢是鳢科鱼类中最有经济价值的淡水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美味食品,被誉为极中补品,同时又是煲靓汤的材料,呼兰河中就有灯鱼,当地用七星鱼制作而成的特色美食就极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大列巴面包

“列巴”是俄语“面包”的意思,百余年前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量俄国人移居哈尔滨市,俄式传统食品大列巴也随之而来。1900年,俄罗斯商人伊万·雅阔洛维奇·秋林(Иван Яколович Тюлин)创建了秋林洋行哈尔滨分行,设立面包坊等食品作坊。呼兰特产的俄罗斯传统风味大面包,大如小锅盖,重达2.5公斤。这种风味独特的大面包以普通面粉、食盐、啤酒花为原料,经过发酵、调粉、和面、成型、烘焙等工序加工而成。

民俗

特色节庆

秋收时的野台子戏

秋收时节的野台子戏是呼兰小城人民团结欢聚的重要时刻。先是在河边连唱三天,为的是感谢天地让这一年收获了丰满的粮食。野台子戏里还有男女“指腹为亲”这一结婚仪礼程式的描写。此外,野台子戏不仅是一种夏天求雨、秋天还愿的求雨仪式,更是各家各户走亲访友的团圆时刻。一到唱戏时刻,嫁了的女儿可以回娘家看望父母,东家西家合适的儿女也会走上门来说媒。在热闹欢愉的氛围中,野台子戏展现了呼兰民众对于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以及六畜兴旺的美好憧憬。

四月十八逛娘娘庙大会

娘娘庙大会是东北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活动,届时人们会去寺庙烧香以求多子多福,“给子孙娘娘的背后钉一个纽扣,给她的脚 上绑一条带子,耳朵上挂一只耳环,给她戴一副眼镜,把她旁边的泥娃娃给偷着抱走了一个”,相传这样娘娘就会保佑来年生儿子。庙会上人们还会争着抢着去买带子和不倒翁,除了讨个好彩头,更多的是证明自己确确实实地逛过了娘娘庙大会。虽说四月十八是娘娘庙大会,但萧红在《呼兰河传》中以孩童的视角记录了北大街的呼兰民众先去逛老爷庙再去娘娘庙的场景,以儿童视角以及独特的女性视角来展示以呼兰为代表的东北地域独有的节日习俗。

婚俗

呼兰男女青年相识、相爱、订婚,除少数由父母做主或双方自由恋爱之外,多数由亲友介绍、媒人“牵红线”。自由恋爱者破除一切陈规;由亲友、媒人介绍的,双方先了解对方人品、年龄、属相、工作、家庭状况等,认为合适后再见面,称“相亲”。相处一段时间后双方认为可以成为终身伴侣时,由媒人出面男女双方家长会面,称“会亲家”,时兴男女双方各邀请一次,以示礼节。“会亲家”时商定婚事、聘金、结婚日期。聘金多少由男方家庭经济状况而定,一般用于给女方买电视、冰箱、衣柜等嫁妆。女方家庭也讲究“陪送”,一般以家电、家具为多。结婚日期多选在阴、阳日皆双日内,春秋两季为多。接亲队伍,传统习俗去时人为单数,新郎坐头车,乐队在后,摄像车前后变换往来。晚间新人要吃“子孙饺子”、“长寿面”,请全科女亲属铺被,并在床上、被下撒上枣、栗子、花生等,谐音为“早立子”、“花搭着生”。婚后3天夫妻回门,习惯带四合礼。

文物古迹

呼兰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80年的建城史,是黑龙江省开发最早的五城之一,素有“江省邹鲁”之美誉,人文底蕴深厚。现存各类文物遗址8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10处,1997年呼兰被评为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

萧红故居

萧红,原名张莹,1911年6月1日(农历端午节端午节)出生在呼兰河畔的呼兰城中,萧红故居坐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南二道街1号,始建于1908年,占地面积7125平方米,有房屋三十二间,建筑面积826.78平方米,分东西两个院落,东院为本家居住,西院出租,萧红出生在东院的五间正房。萧红故居已成为黑龙江省著名的旅游胜地,相继被定为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级旅游景点、优秀社会教育基地。

石公祠

石公祠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萧红大道,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是二十年代的驻呼兰中将绥海镇守使石得山将军逝世后建造的聂氏宗祠。石公祠方位坐北朝南,东西长12米,南北宽9米建筑面积为108平方米,建筑高7米,面阔3间,进深3间。建筑风格为中国二十年代三间厅堂式结构,西式砖混结构建筑风格。牌坊前左右各有一座石碑,左为“石得山生平碑”,右为“大总统嘉奖令碑”为当时中华民国大总统顾维钧所颁。在石公祠周围有一堵用青砖砌成的院墙,总面积为1056平方米。

城隍庙

呼兰城隍庙旧址位于呼兰区兰河街道码头街60号,始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由呼兰商务会募资,在旧城守尉府址修建。现存有三座建筑;前殿、中殿、后殿。三座建筑占地面积为187.93平方米。城隍庙三层殿建筑均坐落在一个中轴线上,系坐北朝南。为保护文物古迹,彰显呼兰古城深厚历史文化,2016年对城隍庙进行修复,2017年9月3日正式开园,现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有大殿三座、配殿四座、八角楼两座、门牌楼一座、长廊二条。呼兰城隍庙是哈尔滨市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唯一的城隍古建筑。

呼兰文庙

呼兰文庙亦称孔子庙,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建设街1号,黑龙江省第四医院院内,是祭奠与朝拜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庙宇。1995年6月6日经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呼兰文庙始建于1927年,1934年续建,1938年全部竣工。现占地面积为5760平方米,建筑面积676平方米,建筑古朴,雕梁画栋,其建筑特点为歇山、卷棚、斗拱、翘檐,三进式院落。1929年第一次在孔子庙祭孔,1935年文庙成为正式祭孔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末,呼兰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4个;市级非遗项目4个;区级非遗项目6个。

呼兰单鼓

呼兰单鼓是手执单环鼓、随击随唱的一种民间曲艺,2015年列入黑龙江省省级非遗名录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张玉新。它以鼓点为骨骼,腔调为血肉,腔中有鼓,鼓腔结合,演唱如说,韵味独特。在流变过程中,呼兰单鼓由最初的烧香祭祖时演唱渐次转为祈福和庆丰收的演出形式。

呼兰拓彩版画

呼兰拓彩版画为黑龙江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第三代传承人为田春荣、郑湘兰、田玮东、张淑群,培养新生力量2000余人,形成以田地、田妍、周琮琛、陈莹、贺田为首的第四代传承人。呼兰拓彩版画创作上首先用刻刀在木板上刻出图案,用糊把纸糊在刻好的木板上,用布卷把纸压实,自然干燥后,根据作品需要添加颜色,再用大小不同的色托拓印。2021年2月,呼兰拓彩版画被哈尔滨市文化馆选中参加“线上过大年”非遗展示活动。

翟氏剪纸

翟文秀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被聘任为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2021年6月10日至12日,呼兰区剪纸协会参加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哈尔滨市防洪纪念塔广场举办的“百人百米百图”剪纸献礼建党百年展览暨黑龙江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有6幅剪纸作品代表呼兰参展。呼兰区剪纸协会骨干老师的防疫作品被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80余幅;哈尔滨市电视台采访3次,省台采访2次。纪念萧红剪纸精品23幅被萧红故居纪念馆永久收藏。芳草苑工作室剪纸作品在《中华剪纸》杂志发表5次。

特产

呼兰马铃薯

呼兰马铃薯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呼兰马铃薯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哈尔滨市呼兰区所辖杨林乡许堡乡孟家乡白奎镇石人镇方台镇二八镇大用镇莲花镇、腰堡街道、呼兰街道、兰河街道、建设路街道沈家街道、康金街道、长岭街道、双井街道、公园路街道共计18个乡镇、街道。

呼兰韭菜

呼兰韭菜哈尔滨市呼兰区双井镇特产,呼兰双井的韭菜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30余年的种植历史,有着“赛羊肉”的美誉。双井镇新兴村是著名的韭菜村,2018年全村韭菜种植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9%。现在双井镇10个村都种韭菜,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总产量7400万斤,总收入2800万元。双井镇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最大的韭菜生产销售集散地,双井韭菜品牌也已注册为绿色商标。

呼兰鸡蛋

2021年4月,呼兰鸡蛋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呼兰鸡蛋为受精蛋,富。其突出特点是蛋白有层次感、浓稠,蛋黄大、金黄色,蛋壳结实不易碎;其维生素B2含量远高于、胆固醇含量远低于同类产品。

风景名胜

截至2022年末,呼兰区建成国家2A级旅游景区1个(萧红故居)、4A级旅游景区2个(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冬季欢乐冰雪世界)、湿地旅游专线2条。

西岗公园

西岗公园位于呼兰城区十字街西面高岗处,因地得名。建于1916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占地面积为10.4公顷,建园者为呼兰县当时县知事钟毓。这里也是个古迹较为集中的地方,有萧红墓,四望亭、昭忠祠、图书馆、英灵塔、神社、俱乐部、德政碑、花窖等古迹。1993年萧红文化节期间,西岗公园重新修缮。2001年维修四望亭、新建大门牌楼。现在西岗公园内有古建筑四望亭、昭忠祠、百年仙年掌、著名女作家萧红墓、抗日英雄李振华烈士墓等多处景观。

基督教堂

呼兰基督教堂始建于2007年11月,2009年7月24日献堂使用。基督教堂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附属建筑600平方米。主堂采用仿哥特式双塔建筑,落地面积1700平方米,局部四层,主堂高度26米,塔顶高度39米,建筑面积共3800平方米,是呼兰区最大基督教堂。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

呼兰河全长523公里,源出小兴安岭,由克音河、努敏河等之流汇合而成,最终流入松花江,河口湿地公园就位于呼兰河与松花江的交汇处,故名字由此而来。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位于哈尔滨市区东北部,占地面积38.5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25平方千米,水草地13.5平方千米,是省会城市全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以湿地资源为依托,以自然风光游览、冰雪娱乐体验、水上运动及娱乐、传统文化、特色餐饮、休闲体育、生态养生为核心的全域全季风景旅游产品。呼兰河口湿地公园是万顷松江湿地的核心示范区,百里生态长廊的标志性景观带,是国内最大的天然城市湿地。公园2008年1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省级湿地公园。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2021年7月17日,呼兰区政府与大庆宝石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供热业务委托运营签约仪式在呼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举行,在呼兰区城区(含建制镇)集中供热区域供热生产服务、呼兰区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适合双方合作的领域开展合作。

2021年7月22日,呼兰区政府与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城建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城市建设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2022年年初,呼兰区人民政府与北四达国际控股集团签订合作协议。

在2023年3月25日的海南国际文创周上,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政府与海南博文化创意研究院举行签约仪式,双方签署文旅产业重要战略合作协议。

重要荣誉

1997年,呼兰区被评为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

2010年,呼兰区获得市卫生局授予的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先进区称号。

2015年,呼兰区获得省级提名资格文明城区荣誉称号。

2020年,呼兰区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