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洞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下辖区域

更新时间:2024-09-20 20:49

石家洞位于宁远县东北部,地处瑶汉两地分界处山区,往外10多里为宁远鲤溪镇雷玄村,往里20多里为宁远荒塘大坝村,往东20里为新田县龙泉镇,其东临新田冷水井乡肥源、刘家山、六合圩村,南临宁远鲤溪镇鲤溪、永安、柏万城村,北临祁阳市白果市乡,西临麻海源、中心江等林场。

前沿

宁远的石家洞不仅仅代表一个村或一个乡镇,更代表了宁远一种历史文化,它是宁远历史的一个代名词。

宁远石氏祖先石文庄石玉生父子是明初被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到新田县屯田的军户籍官都指挥使,其祖先自明代开始就登上了永州市的历史舞台。当年被明朝政府派往新田县屯田(军屯)、建大观堡的那支后人就是石家洞石氏,因祖先屯田新田县,后世史称“新田石家洞”。

石家洞在清代成了湘军培养的摇篮,是宁远县湘军的起源地,也是宁远近代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谈永州湘军,不得不联系上鲤溪镇石家洞。

民国的宁远石安乡石家洞代表了今整个鲤溪镇(民国鲤溪镇又名石安乡,是石家洞管理的),也是宁远鲤溪镇历史的起源之一(石安乡1950年解放后改为鲤溪区,是鲤溪镇的前身),更是民国宁远四大家族的代表(平田、石家洞、(李姓湾、下灌)、柏家坪等地出军官最多),组成了宁远民国抗战历史的一部分。

宁远的石家洞数百年来一直是宁远鲤溪镇的一面旗帜和代表,然,好景不长,1949年解放后石安乡也被撤销了,石家洞逐渐开始走向了一条没落的路,不可归,也许这是历史的因素!也是石家洞的悲哀,1949年至今,70年不到曾经宁远县响当当的地方,渐渐被人遗忘,这已成为历史事实,仅以本文让大家从头到尾的重新认识石家洞。

序言

同治《石氏家谱石焕章曾说:“当代人有谈古今人才兴衰上下几千年,问其祖宗当了如指掌。”我石氏出自

甘肃武威郡,唯文献最早记载属北宋石延年之后,我宁远石氏始祖石文庄公是明洪武年间被朱元璋派遣到新田县屯田的都指挥使,是因官迁湖南宁远,原籍江西省太和县鹅井塘,文庄公早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大明洪武初年,明都指挥使司石文庄率大军从江西入永州平定宁远、新田瑶乱,后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驻军镇守东堡(今大观堡),屯田新田县,居住在宁远鲤溪镇大观岭上,后其长孙石午荣于明永乐年间从大观岭再迁居石家洞,石午荣成为石家洞村开村祖。其后裔主要分布于今宁远县荒塘瑶族乡上洞铺村、石家洞村、新屋村,宁远清水桥镇百福荣村,新田下村,祁阳肖家镇石家湾村等处,迄今已传二十七代人,总计人口约八千余人,堪称宁远大族!

我《石氏宗谱》始创于明朝午荣公,已编班行(字辈)流传后世,至大清顺治四年(1647 ),反清复明余党周军等人藏匿石溪,我《石氏宗谱》亦遭兵殇之毁,所存无几。石光陛曾祖父汝节公,当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创缮志达房《石氏宗谱》,上推石氏远祖出处。清嘉庆八年(1803),石光陛修之,零陵区举人高爱祖有作序。清同治二年(1863),石焕章再续修之。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志通房《石氏宗谱》石启辅等续修之。民国二十六年(1937),《石氏宗谱》第三次续修,主修人石崇澐、石崇汉、石树勋、石璞等,沿用前朝文章上千篇,齿录生殁年代,墓葬山向,行述事迹等,续至民国。公元二零一零年(2010)始,志通、志达房房谱先后第四次续修,在民国旧本的基础上续修至今。我《石氏宗谱》历经兵殇之乱,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我族开基地石家洞自石午荣公开村以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永州府志》就有石家的地名标注,清代顺治康熙又名石溪,至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后,正式更名石家洞。明朝属宁远东和乡,清代属鲤溪镇管辖,至民国属宁远石溪乡,1946年属宁远石安乡管辖,解放后至1995年属宁远鲤溪区管辖,1995年至今原石家洞乡划入荒塘瑶族乡管辖地。清代至民国,其后裔时逢乱世多有建树,享有宁远县湘军发祥地、民国宁远四大家族之美誉。

自2005年始,鄙人先后建立石姓之脉、宁远石姓网、湖南省石姓网等网站,得到不少家族朋友和全国各地朋友的大力支持,当然也遭到不少人的恶意诋毁和强烈反对,对于曾经热爱家乡的朋友再此由衷的感谢,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愿为石氏文化推进尽微薄之力。

鄙人于2007年至2014期间,曾投入不少物力、人力时间收集有石氏各种文献资料、宁远诸多历史资料,并苦研六年,加以整理扩充、汇编。正值互联网盛行之际,愿全部拿出来无偿分享给每一个朋友,以此纪念清代壮烈殉国和民国抗战中牺牲石氏先烈们以及被人遗忘的石氏前辈们!

通过此文,我相信大家将进一步的了解石氏文化和宁远县历史,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仅以此文为序!

【注:1、北宋石延年之后来源于民国石氏文献资料,其先世幽州人(今河北省),宁远石氏此支属石曼卿之后,石曼卿又名石延年,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2、文中其后裔总计人口8000余人,其中包括:今宁远荒塘瑶族乡上洞铺、石家洞、新屋村等地3000余人,宁远清水桥镇百福荣村和新田下溁村1000多人,祁阳大忠桥等乡镇2000余人,总计约8000余人,其中江华石姓人口未计算,因江华石姓是石文庄弟弟石武庄之后,故不统计在内,今考证民国祁阳金刚渡在县南70里,即今祁阳县肖家镇,参考民国《祁阳县志》。

3、石家洞地处瑶汉两地分界处,经调查石家洞石氏祖先石文庄石玉生父子是明初被朱元璋派遣到新田县屯田的都指挥使,其后人一直是属于军籍汉族地区,300多年前的清嘉庆十六年宁远县志就有论断以石家洞为分界线往上才是北瑶地区并划了分界线。清朝石家洞属于宁远县东乡管辖,宁远东乡就是现在的鲤溪镇,在清代石家洞又叫石溪,是汉人地区,解放后,宁远县根据清代的石溪成立了石家洞乡,宁远《石氏宗谱》有张石溪形势全图,范围是从陈家湾银坑源到杨桂坪,是考证石溪的唯一依据。根据宁远县城民国一个老人说的,划了分界线的,以分水岭(位于今荒塘乡牛塘岭)为分界线,上面就是荒塘瑶族聚集地,下面就是石家洞汉族聚集地,解放后划分了石家洞乡和荒塘瑶族乡。真正的瑶山还要往石家洞进去20里才是,原荒塘瑶族乡政府设在荒塘大坝村,后面石家洞乡划入荒塘瑶族乡为了出行方便乡政府迁到了石家洞村,石家洞几百年来一直都是汉人地区,且600年来一直属于宁远鲤溪镇管理的,几百年石家洞和永安一直代表着整个东乡鲤溪镇。关于石溪这个地名在清代早期就出现了,早在几百年前已划分好,所以民国以来石家洞都是和鲤溪一路人,石家洞是宁远县鲤溪镇起源地,注意这里的清代石溪和民国的石溪乡是有区别的,宁远《石氏宗谱》石溪形势全图范围是清代的石溪,民国的石溪乡范围更广。

4、民国宁远石溪乡(是由解放后的宁远石家洞乡和鲤溪乡的大部分地区组成,一起9600人,1200多户。)

5、民国宁远石安乡(是由解放后的宁远石家洞乡、鲤溪乡、永安乡三个乡组成,宁远县石安乡乡长是石家洞人石友秋,石安乡实际上是鲤溪镇的前身,1950年解放后,石安乡变成了鲤溪区,一直持续到1995年,变成了现在的鲤溪镇,民国鲤溪镇一直是石家洞管理的。)

6、宁远县湘军发祥地(即清代湘军管带石焕章等人为宁远带出1800人打太平军,其中石家洞招募约300余人,石家洞湘军大约有100多人战死沙场。)

7、宁远民国四大家族(民国宁远四大家族分别为平田、石家洞、(下灌村李姓湾)、柏家坪,其依据是姓氏、地方名人人才、地名起源历史、当时的地位影响力等多个因素评估的)

热心人芳名

(2008-2011年石氏文化热心人名录)

自2008年8月宁远石姓网公布一些为石氏文化传播出力的热心网友芳名,涉及地区石家洞、上洞铺、老屋、新屋、象村洞、杨桂坪、紫金县、鲤溪、仝家、宁远县城、水市镇禾亭镇冷水镇广东省云南省等全国各地网友的支持和厚爱!

如:1、石永(新屋村)从上海图书馆寄来石延年家族家谱,对考证宁远石氏出自北宋文学家之后增加了不少资料。

2、石敦议(上洞铺村)提供来多个石氏总谱扫描件和多张精美的图片。

3、石先友(老屋村)提供有《石氏总谱》卷首民国原件。

4、石狄(广东兴宁人)提供来多个永州市石氏族谱资料。

5、仝建华(鲤溪仝家村)提供有碧玉亭序和石氏宗祠捐助名单的资料。

以上是几位比较热心的人士,另外公布的热心网友的名字有几十人之多,由于网站已经停止使用,原有数据在长沙市以遗失,很遗憾,名芳不能选载,再此由衷的感谢!!!

石曼卿祠

民国石家洞人尊北宋文学家石延年为祖先,石家洞并建有石曼卿祠,每逢初一、十五香火供奉,祭祀人员络绎不绝,此在告诫后人不能忘记先人,古人曾说:"饮水思源",今特设石曼卿网上纪念祠,以纪念北宋伟大的文学家石曼卿,更纪念宁远石氏前代先人。

石延年(992—1040),字曼卿,一字安仁县,别号葆老子,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祖居 幽州(今 北京一带),晋代以幽州遗辽朝,其祖举族南走,后家迁居宋城(今 睢阳区)南(今 鹿邑境)。

【注:民国《宁远县志》称:“石家洞有三元宫祠宋石延年有堡”。民国时石家洞三元祠里建有石曼卿祠,供奉有石曼卿的菩萨,香火不断。今遗址位于石家洞明德小学周围。民国《石氏文献各种资料》中记载:“北宋石曼卿是宁远县石氏先人,宁远石氏出自北宋文学家石曼卿之后。”民国石家洞人尊石曼卿为祖先。今特设石曼卿网上祠,以祭祀之!】

宁远石氏考

始迁祖文庄公,行八郎,原籍江西泰和鹅颈塘,元末明初之际,朱元璋授以都指挥使司,镇守陵,屯田新田县,开基于湖南宁远县石安乡石家洞。其子玉生,生子三:午荣开派石溪;午笃开派祁阳金刚渡;午敬开派牛丫丘。族人分布于祁阳金刚渡、江华石围塘及本县白虎营。宗祠在石家洞。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0余人。

吊线世系图:

石文庄(都指挥使司(今永州军区司令兼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大观堡堡主,新田大观堡创始人)

|

石玉生(衡永郴桂参将,大观堡堡主,新田古堡群创建人)

|

石午荣(开派宁远县石安乡石家洞,今石家洞村开基祖)石午笃(开派祁阳市肖家镇等乡镇)石午敬(开派永州市零陵区、芝山区等地)

|

石志通(开派石家洞老屋村)石志达(开派石家洞新屋村

【注:文庄公生子一:玉生,玉生生子三:午荣、午笃、午敬,午荣生子四:志通、志达、志玫(殇)、志归(殇),石午荣为石家洞开村祖,今石家洞村为志通长房之裔,新屋村为志达二房之裔,长次二房有迁移他处者,车里、新田下溁村,据民国《石氏宗谱》】

石氏家族字辈

午志德思应,忠宣钰可邦;万世光天文现象,崇启兆家祥;

循先敦本业,诒训秉朱复戡;明延徽哲士,建树辅隆昌市

【注:祁阳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新田县石氏字辈都不一样,以上为宁远县石氏字辈,选自于民国《石氏宗谱》】

石氏氏族登记

(1948年,上交湖南文献委员会原稿)

敬启者,敝族始祖石文庄公,系於明朝江西省太和县鹅井塘,因官迁湘,开基于宁远县石安乡石家洞,族人分布于祁阳金刚渡、江华石围塘、本县白虎营等处,迄今已遗传二十余代,另男女丁总计约五千余人,宗祠在石家洞族立学校等处,兹特填具申请书一式两份,连同谱序及各种文献、图表、字暨、石氏专版九嶷山图、石氏历代官绅备录等件,连同氏族概况表一份,先行寄奉,宁远县政府鉴印行寄上。

贵会外敬请於编湖南省志(氏族)项目时,将敝族基祖名及各项序字图案表提前列位,俾免遗漏为裱。

此致!

石氏代表人:石英、石友秋、石忠玉(分别盖印)通讯处:宁远县石安乡石家洞

宁远县石安乡乡长:石友秋(盖印)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上报湖南文献委员会

【注:1948年,湖南文献委员会要求湖南各地上交氏族登记资料,编写《湖南氏族志》,以上资料为宁远石氏族人填写的上交原稿文字,分别有石氏代表人:石锺英(黄埔军校教官,上校军衔)、石友秋、石忠玉等三人盖章签名,宁远县石安乡乡长石友秋上呈宁远县政府鉴印寄上,宁远石氏考等资料来自于此处,上报资料包括:石氏谱序一本、石氏序字图表六张、石氏历代官绅备录一本、石氏各种文献资料一本(其中包括来鹤书院名人题字四张)、石氏专版九疑图一部、石崇汉湖南省乡试朱卷一本。原稿存长沙湖南图书馆

管辖范围考

明代:属于宁远东和乡管辖(东和乡管辖范围参考备注)

清代:属于鲤溪镇管辖(今鲤溪镇全境,南到李氏湾,西临新田县,北到祁阳市常宁市界)

民国:属于宁远石溪乡管辖,(石溪即石家洞,又名石溪乡,今宁远鲤溪镇大部分地区。)

1946年,永安乡和石溪乡两乡合并,改为:石安乡,(石安乡管辖范围,今宁远鲤溪镇)

解放后-1995年:属于宁远鲤溪区管辖,鲤溪区分有柏万城、永安乡、鲤溪乡、石家洞乡、荒塘瑶族乡五个乡。

(其中石家洞乡:总面积68574亩,耕地3765亩,人口5437人。辖石家洞、新屋、象村洞、杨桂坪、西边、上洞铺、阻山口、陈家湾8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乡人民政府驻地石家洞老屋村,距县城51公里。参考1993年版《宁远县志》)

1995年至今:属宁远荒塘瑶族乡管辖。(1995年宁远县撤区建镇,由柏万城、永安乡、鲤溪乡组成鲤溪镇,其中石家洞乡划入荒塘瑶族乡,现更名为五龙山瑶族乡

【注:1、明代,石家洞属于宁远县东和乡管辖,明朝时宁远设有东和乡、大阳乡、南乡、永乐乡、仙政乡、北乡、西乡、太平乡、广济乡、仁泽乡、丹桂乡、中和乡等十二乡),范围跟清代东乡的差不多,宁远东乡就是今鲤溪镇。

2、民国宁远石溪乡(是由解放后的宁远石家洞乡和鲤溪乡的大部分地区组成,一起9600人,1200多户,今鲤溪镇三元岭、仝家、吕家、贵头等地民国属于石溪乡管理,也是由石家洞管理的,石溪乡的成立,标志着宁远鲤溪镇从清朝的东乡以来,民国时,石家洞和鲤溪最早是一路人,比柏万城乡和永安乡还早。)

3、民国宁远石安乡(是由解放后的宁远石家洞乡、鲤溪乡、永安乡三个乡组成,柏万城乡和荒塘瑶族乡排除在外。民国的宁远石安乡,证实石家洞跟鲤溪、永安最早是一路人到解放后一直都是,石安乡(民国鲤溪镇)一直是由石家洞管理的,民国宁远县石安乡乡长为:石友秋(石家洞人),石安乡是鲤溪镇的前身,1950年解放后,石安乡改为了鲤溪区,一直持续到1995年,变成了现在的鲤溪镇。】

石氏历代名人

宁远石氏古往今来,人才辈出,声名远播。明都指挥使司石文庄督兵诏讨宁远黄军起义军,事平后受朱元璋朱元璋之命驻军镇守东堡(今大观堡),屯田新田县,由上任之日从江西泰和县移驻湖南宁远,文庄公居住在大观岭上,至明永乐年间,石玉生长子石午荣从鲤溪镇大观岭再迁居到石家洞,石午荣成为石家洞开村祖。明代,新田大观堡堡主石玉生,以身为质招抚瑶族起义军的传奇事迹,一时成为历史佳话,其事迹被写入《湖南历代人物词典》及《湖南人物库》。清代石佐善从线总兵二次为朝廷平乱;著名中医专家石光老年养生名著《仁寿编》传世;石光化侍母至孝有名,成为宁远县行孝典范;石光陛遵循孝道、重视文化、体恤贫困被举“孝廉方正”;更有晚清湘军将领石焕章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和苗族起义军,成就一代名争。石治棠工诗文,曾任浙江省同知、知州,署嵊州市知县等职,著有《玉华堂诗文钞》、《江村谈屑》等书目。光绪年间的恩科举人石崇汉,选用知县、晋升五品奉直大夫,书法文章颇为闻名。民国,黄埔军校毕业的石树勋,官至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别动军“最高参谋总长”,忠义救国军少将参谋长,总指挥长等职;民间书法家石兆明书法独具一格,广为流传,在长沙市等地都开有分店。近代,有解放军烈士石文全、石祥盛,人民公仆、党最忠实的同志石祥庆、石祥根,湖南省高干石祥韬,湖南科技学院教授石循忠等人,进一步把石氏文化发扬光大。

本族名人录:

明代:石文庄(三品,行都指挥使司、新田大观堡创始人)、石玉生正三品衡永郴桂参将、新田大观堡堡主)、石可正等;

清代石佐善(三品官参将)、石邦齐(三品官参将)、石世汉、石世翰(国学生,赠封一品荣禄大夫)、石世森、石凤姑、石屏县(例贡生)、石光裕(附贡生)、石从先、石光化(岁贡生,常宁教谕)、石光墀(例贡生)、石万章、石光陛(六品军功,赠封荣禄大夫)、石焕章(前江西知县,晋升三品官,授予荣禄大夫)、石治棠、石铭勋、石炳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候补府经历)、石维璞(官千总)、石光辉(国学生)、石含辉(秀才)、石高明(一品记名提督,赏给克勇巴图鲁)、石崇镇、石葆坚、石象谟、石象宏、石镇伍、石启圭、石崇、石崇琨、石珍章、石尚进、石启洛、石启魏(二品花副将)、石崇汉、石兆点(九品官)、石嵩(三品监运史,晋升荣禄大夫)等;

(大约300多人,其中文武官人员,官职未一一列出,《石氏历代官绅备录》上榜的是150多人,另加上《石氏历代官绅备录》缺失名单和太平军牺牲名单,总计300人之多);

民国:石树勋(国民党总统府少将高参)、石芾棠(湖南省警察书记官、阳明县振务会主任)、石象鷞(常宁监税局主任,康济乡校董)、石崇鑫(江西铜鼓县县长)、石崇泽、石崇、石崇濬(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特务营三连中尉)、石崇(国民革命军十六军机关枪连长)、石启瑛(国民政府委员长行营副官)、石启珊、石斌、石镇国、石佩清、石燕山、石家诏、石锺英、石题名、石家运、石中柱、石家鼎、石家顾、石金辉、石循宣、石祥璇、石象鷫(康济乡团总)、石崇汴、石启兴、石启、石启庚、石启东、石启桢、石兆堂、石兆荐、石树屏、石兆萃、石兆陛、石兆泽、石兆荀、石兆漳、石芳廷(康济乡保长)、石兆第等;

(约80多位官绅贤士,另有部分未列出,统计仅截止到1937年,至1949年已达100多人以上);

近代:石文全、石祥庆、石祥根、石祥集、石祥彭、石祥盛、石祥韬、石循忠等。

【注:以上名人选自民国《石氏历代官绅备录》,清代宁远县志》,1993年版《宁远县志》等资料。】

百年古迹

石氏宗祠

石氏宗祠位于宁远县石家洞乡老屋村,始建年代久远,据民国37年的文献资料记载,建于明正德初年,距今600余年,清代《宁远县志》就曾记载石光陛等于清朝道光年间修石氏宗祠,石氏宗祠经过600年的兴衰,大约5-6次修建,如今石氏宗祠是永州市各县石氏祭祀祖先的主宗祠,门外摆放有一对石狮,相传是明代世袭参将石玉生留传而来,内设楼台、水池,堂内立有十二根古式大柱,祠门设三扇,典型的明清建筑,宗祠历史悠久,是宁远县北部最古老的文化遗产

来鹤书院

来鹤书院又名来鹤书巢,位于宁远县石家洞乡新屋村的后龙山,始建于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由石光陛筹资兴建,是石氏族人的家塾。书院有水池和楼台,楼台上的有八个角,又称“八角楼”,相传文化大革命期间,与毛泽东撰写的“八角楼”文章名相同,后被拆除。来鹤书院内刻有四副清代名人的题字,也随之遗失,来鹤书院见证了石氏家族文化的兴衰起落。

石门亭

石门亭位于宁远县石家洞新屋村入口处,为绅士石太户兴建,是宁远通往祁阳市的通卫。光绪《宁远县志》称:相传有曾有二位高人过境,手臂劈开为石门。亭里巨石上印有一位巨人的手印,石巷左右有小峡,设有石凳可以下棋,石柱头上刻有字。民国时期,据说石树勋参谋长为石门亭写过碑序。

沙井

沙井位于宁远县石家洞陈湾里,石门亭左下二里处,光绪《宁远县志》记载:“井如墨池无穴击,其水细若浮沙从浮上若金栗,若观似向日葵属,俗称米塞井,遇旱潮湿倍常色,可资溉阴。”相传沙井是石氏龙脉一处眼睛,常年有水不旱,水味带甜。

九龙山

九龙山位于宁远县县石家洞东边山麓,是宁远北部少见的古寺观。石光陛记曰:“余宅东里许有山巍然起,曰:九龙山。状于飞鸯明时建观于翠微间,白云为,碧山为帐,覆其地者感有转然若仙之意,后兵烫废己因即其其易以庵。”相传九龙山寺庙内有一位姓盘的高僧,会施展法术、济人于世,普渡众生,后葬九龙山附近。

千年雪岩

雪岩位于宁远县石家洞后龙山,与九疑山“紫霞岩、玉琯岩”并称,是宁远最早的天生名胜之一。清代邑人姜光训曰:“域中千年雪岩,岩遇合诚非浅,岩中何所绕琪花瑶,草长不凋,岩畔何深坳,白石清泉常溜溜”。(引自宁远县光绪县志)邑人姜光训曾入读来鹤书巢,此文方是他三十三年后与友人重游雪岩,并提诗于岩壁上。清光绪年间,三品顶戴石凯棠兄弟特开辟此岩。传说中的雪岩,岩有小溪长年不绝,留下不少传奇历史故事。咸丰年间,镇压太平军的时候,埋伏过清兵。解放后,雪岩岩壁上的二个大字被毁,洞口受堵,九十年代初,曾有人进过雪岩,岩内刻有菩萨、诗歌、石佛像

回龙阁

回龙阁位于宁远县石家洞水口奄,为清代秀才石从先兴建。清朝同治年间重修,内设有神像供人朝拜,是宁远县不可多得的奄庙。

碧玉亭

碧玉亭又名寒泉亭,位于石门亭叉路口前往乌鸦岭的路中,起初为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石光墀、石天魏等人筹资兴建,后于光绪年间石崇汉等人重修,恩科举人石崇汉作“碧玉亭”序,称:“旧志载余宅东里有一寒泉亭子,亭下矿井有水泠如碧玉,故曰:‘碧玉亭’。”

三元宫祠

三元宫祠位于宁远县石家洞河畔,起初为清代芙蓉别馆、试会享堂、石氏会馆,内有三座菩萨供人朝拜,其中一个菩萨名为石奋石奋,另一个为石延年,族人石启辅曾为三元宫祠题字。民国《宁远县志》 称:“石家洞有石门亭有来鹤书院有三元宫祠宋石曼卿有碉堡。”民国改为石家洞族立学校,附近有宝塔两座,解放后全部拆毁。70年代后发展为石家洞中学。

石焕章墓

石焕章墓,又名“麟祥府君墓”。位于宁远县石家洞乡上洞铺村后山上。清光绪五年(1879年),石焕章归葬于此墓。墓首旁立有一块刻有图文的无字空碑,高2米,宽0.8米。主碑碑石残缺,阴刻楷书“麟祥府君墓”。两侧耳碑阴刻墓主生平简介。主碑和耳碑于1996年修水库被毁。墓前两侧立有2根5米高的石柱,左边的石柱上刻有:一代名争柱石高,右边的石柱上则刻有:千秋宅近乡山好,是晚清进士彭述于光绪十三年(1887)书写的挽联。墓地于1989年至1992年先后三次被盗,尸身百年不腐,遭受严重破坏,至今相关部门未设置文物保护单位。

此墓见证晚晴湘军将领石焕章曾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军和贵州苗族起义往事,转战10多个省,长达20多年的斗争,使清朝晚灭50多年的历史,发扬”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荣禄第

"荣禄第",是晚期湘军将领石焕章故居,始建于清代,位于石家洞新屋村,是光绪帝御赐的“荣禄第”宅第,石焕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和苗族起义军,长达20余年,转战10多个省,光绪皇帝诏授一品荣禄大夫,并御赐宅第。

石玉生墓

石玉生墓位于石家洞申里坪,墓地现在立有残碑“玉生老大人墓”,石玉生是湖南省历史名人,亦是对湖南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是明代初年湘南地区的民族起义见证者,对研究永州市地区九溪十八洞少数民族起义和明代军事有很高的价值。石玉生以身为质招抚民族起义,体现了湖南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其事迹先后编入《宁远县志》、《湖南省通志》、《湖南历代人名词典》、《湖南人物库》、《中国名人志》、《湖南古今人物词典》、《中南民族关系史》等十余本书籍。经《宁远石氏文化研究会》考证石玉生新田县古堡堡主,石玉生明洪武年间镇压起义,在永郴两州三县建立了48个大型古堡,是新田大观岭古堡的建立者。

历史第一

医学

清朝嘉庆年间,著名中医专家石光墀编写的《仁寿编》,由来鹤书巢刊刻成本,其中涉及老年养生,距今近200年后,中国中央电视台,各大中医学报先后报道,《仁寿编》成为我国清代重要的老年养生名著,现藏于国家中医学研究院图书馆。

《仁寿编》是石光陛与石光墀联合所著,全书分上下册,《仁寿编》的命名来自孔子所谓:“仁者寿也”,内容涉及古代伦理学、老年社会学和护理学内容较多。

石刻

清朝同治年间的32块九疑山诗图册,出自石家洞,32块九疑山石刻诗图册(现藏于宁远文物局)有晚清10多位湘军和清代重臣题字,其中有100多年前的宁远县地图,堪称永州最牛的石刻。(其中包括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南巡抚陈宝箴、书法家何绍基满族大臣官文、蓝山县知县肖玉春、王方晋等十余人题字)

【注:以上资料选自《石氏专版九疑图》,同治辛末年(1871),石焕章马上要退位了,正值告老还乡之际,石焕章先后拜访了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南巡抚陈宝箴、书法家何绍基、王佳·官文等数十位名人,为父亲石光陛的《九疑行并序》题字。解放后1958年,宁远县文物局在石家洞乡新屋村征集而来,一起33块石刻,至今藏于宁远县文物局,湖南图书馆有馆藏善本。】

名人

晚清湘军将领石焕章咸丰年间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军,二次登上永州市历史舞台,成为宁远县清代第一人。又可列为晚清永州三大家族代表人物,永州历史上三大家族分别为:东安县席宝田席氏家族、道县何绍彩何氏家族、宁远县石焕章石氏家族。来源于清湘军席宝田精毅营”领衔席氏家族、何绍彩“仁字营”领衔何氏家族、石焕章“疑勇营”领衔“石氏家族”。

题字

民国时期,蒋介石的学生石树勋请中华民国第2把手汪精卫为宁远石氏提了几个字,堪称宁远题字石家洞第一,石树勋也由此获得民国时期,宁远鲤溪镇第一人(注民国鲤溪镇,又名石安乡)。

(注:此题字是汪精卫1937年11月题字,学生石树勋家族要修宗谱,当时在重庆国民政府行政院,石树勋找到老师汪精卫,汪精卫听学生石树勋的来意后,毅然提笔,写下了石氏宗谱四个字,此题字是在汪精卫1938年初逃自越南河内发表"艳电“之前,时任中华民国副总裁,有民国四大美男子,民国四大书法家之美誉,汪精卫字画历年来高价拍卖数十万之多,此题字底稿,遗失不详!)

石氏人物

导读:宁远县石氏从明代至今,曾获宁远多个第一,明代,新田大观堡堡主石玉生为朝廷平定数万湘南民族起义军,受明洪武皇帝朱元璋诏见,授予衡永郴桂参将衔,管理九溪十八洞四十八源以及柏家坪镇地区,是为湖南历史名人,可列为宁远明代人物前四位。(注:宁远明代人物熊绣荆茂雷复、石玉生并列前四,如宁远地方出名人物属欧善堂、石玉生)。

清代,石氏官绅贤士达150余人(加上在太平军战争中牺牲名录和《石氏历代官绅备录》缺失人员,实际达300人之多),一举拿下整个宁远县清朝人才第一!其中最出名的有晚清湘军将领石焕章

民国,黄埔军校毕业七人,其他军官学校如湖南陆军讲武堂等,初步统计官绅贤士达80余人(仅截止至1937年,至1949年初已达100多人以上,获得民国鲤溪镇人才第一),其中最出名的有蒋介石的学生石树勋

民国《石氏宗谱》云:“有功于地方或有功于国家的人,无论功劳大小皆可入官绅志”。石氏历代人物达数百个之多,不能一一选录,本次各个朝代选载一部分人物。

明代人物选录

石文庄

石文庄(1342-1384),又名文蔚,行八郎,谥文庄,江西泰和县人,宁远县石氏始迁祖,都指挥使司,新田大观堡创始人。早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大明洪武初年,明都指挥使司石文庄受明太祖朱元璋之命率大军从江西入永州平定宁远、新田瑶乱,明太祖钦赐御劄驻军镇守东堡(今大观堡),屯田新田县,住在宁远鲤溪镇大观岭上,其孙石午荣于明永乐年间从大观岭再迁居石家洞,明洪武十七年(1384)病卒大观堡官舍。又与子石玉生共建明代军事堡垒——大观堡(原名东堡,今又称“大冠堡”) 。

石玉生

石玉生(1366-1394),江西泰和县人,石家洞石氏二世祖,衡永郴桂参将,新田大观堡堡主。石玉生幼年随父由江西宦游永州,明初以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驻军镇守东堡(今大观堡),屯田新田县,住在鲤溪镇大观岭上,明洪武年间,逃军杜回子结瑶民等数万人攻掠骚扰地方,石玉生奉命从杨镇压,八年不克。石玉生建议朝廷招抚,并愿以身为质,后数万民族起义军受到招抚。明太祖朱元璋授衡永郴桂参将

【注:以上资料选自《湖南历代人物词典》,石玉生石文庄公之子,其事迹清《湖南省通志》、民国《湖南疆域考略》,清嘉庆、光绪、民国《宁远县志》均有记载,其人生性聪敏,可惜早逝。“   】

清代人物选录

石佐善

石佐善,鲤溪镇人(今鲤溪镇人),官参将。

石光陛

石光陛(1782—1835)字阶九,号海南省,晚号连舫,宁远东乡人(今鲤溪镇人)。七岁丧父,侍母至孝。清嘉庆九年(1804),考入府学。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举为孝廉方正,不赴。著述有《经史日钞》、《莲舫诗文》等集。

【注:以上资料选自1993年版《宁远县志》,石光陛因义叙军功六品,建有来鹤书院,编修县志、建造元公祠堂以及忠义、孝友、节义(现宁远文庙内)等祠堂,修建本族的石氏宗祠、修桥补路、赈济穷苦人,善举难以尽数。 】

石焕章

石焕章(1815―1879),鲤溪镇人(今鲤溪镇人),家名天瑞,字麟祥,号玉成,清湘军将领。

【注:以上资料选自1993年版《宁远县志》,1993年版《宁远县志》记载石焕章字天瑞,号麟祥,有严重的错误,正确是应该为:石焕章家名天瑞,字麟祥,号玉成。据2007年版《宁远县志》有修正这个错误。“】

民国人物选录

石树勋

石树勋(1901—1972),字策名,中国国民党总统府少将高参,宁远石安乡人(今鲤溪镇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历任少校中校上校团长、旅长、少将参谋长、总指挥长等职。

近代人物选录

导读:石家洞近代虽没有民国以前多,从新中国成立到新中国建设中,再到改革开放之前(1989年以前),石家洞仍出现了部分人民的公仆,全心为人民服务,是党最忠实的同志,人民群众可依靠的基石。人们不能忘记,这里截选了二位。

石祥庆

石祥庆(1924-2007),字吉光,宁远县石家洞乡老屋村人,中国共产党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班长,石家洞大队专干,支书等职,获得湖南省军分区个人三等功。

石祥庆出生于雇农家,早年丧母,自幼家贫,七岁起给地主家放牛、做长工。入读小学三年辍学,后随父帮工、打柴为生。1949年,国民党当局为加强地方武装力量,永州各县普遍出现抓壮丁的情况,同年2月,被迫从军,加入宁远县自卫总队,后因战争局势发生扭转,10月,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改编,11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401团在道县县城参加解放起义,道县和平解放。

解放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道县三中队上士班长,参与解放后期服务工作。在部队期间,常主动为百姓挑水、干农活,早晚不辞辛苦,为人民队伍的楷模,1951年10月,军区授予个人三等功。1952年4月,转业回家,参与家乡建设。1955年2月,任石家洞乡政府会计,管理地方财务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安排到长沙湖南省党校进修学习,1958年6月,因国家政策,被迫停职回家务农。1961年10月至1964年3月选任石家洞大队专干、支书。1964年9月至1989年 10月先后担任石家洞信用会计、出纳、主任等职。于2007年2月25日晚不幸去世,享年84岁。石祥庆同志一生与人为善、亲情待人、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做过许多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事情,始终团结在人民群众周围,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后道州网站长蒋三平得知石祥庆同志事迹时,极为感动,给予其二十四个字的评价:“为人德品兼高,持家从简朴素。处事当机立断,助人牺牲自我。”这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石祥根

石祥根(1932-2005),宁远县石家洞乡新屋村人,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者,曾任江华瑶族自治县团委书记,获得人民公仆、模范干部、湖南省特等劳模、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等多个称号。

1932年7月5日生于一个饱受风寒的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点燃了革命火种,树立了为人民谋利益的崇高志向。 1955年光荣地出席了湖南省第三届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荣获特等劳模奖章。

1958年任江华县团委书记。

1959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回家乡后,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行列,曾多次担任生产队长、村支部书记、大队长、村委主任、先锋水库指挥长、先锋水库管理所所长、园艺场场长等要职,多次被评为五好社员、模范干部、先进生产者,多次出席县市级先进代表大会,起到了共产党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处理好了邻里风波,治理好了本村山水,改良了田土,让全村人民在生产上跨上了纲要,尝到了社会主义之甜头,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2005年8月25日于石家洞逝世。

石祥根是近代石家洞“勤政爱民好干部”、“人民公仆”。祥根同志对村人民恩情似海,给村人民留下了不少业绩,是村人民的依靠基石。

石氏烈女

民国《石氏宗谱》称::”女以贞称,妇以洁赞“,故作烈女志!

1、石可平妻陈氏,明万历四十四年,骂贼死,年二十六岁。

2、石兆有妻宋氏,民国十六年土寇陷城,投塘水死。

3、石含萌女阐如,清光绪十九年,以所聘夫王某病故,守贞不嫁。

4、石治棠女宝雯,奉女不字,母殁,绝粒以殉。(清旌表)

5、石启女秀仪,年十九,母殁,誓不嫁,闻家人为之受聘,饮毒死。

6、石崇汉女雪松,清宣统三年,以所聘夫张某病故,守贞不嫁,父母殁,抚弟成立。

7、石女幼玉,民国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匪被柏家坪,执惧污,投塘水死,年十六岁。

8、石天伟妻何氏,清咸丰九年,太平军过境出避,厉声骂贼遇害。

(注:以上部分石氏烈女,选自民国《宁远县志》)

殉国名录

石维璞、石启宣、石崇邦、石启恩、石启修、石启玟、石启文、石启休、石崇玖、石小元、石启广、石启杰、石象鹏、石启裕、石启义、石崇举、石启志、石启湘、石崇恩、石启玉、石启亮、石象鹤、石砚长、石火林、石启荣、石谦六、石启宣、石砚方、石启、石崇、石士荣、石元元、石启光、石启坤、石启三、石崇邦。

(注:以上湘军36人牺牲((即1851-1859年,仅9年牺牲了36人)),选自清光绪元年《宁远县志》,仅统计至清同治年间,根据民国《宁远县志》、民国《石氏宗谱》统计估算,1851年镇压太平军中日甲午战争(1895)的石家洞湘军牺牲人员达100人之多,1851(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初)-1867(湘军入贵州省镇压苗族起义初)年间,石焕章共为宁远县带出1800人,其中石家洞招募大约有200-300名,有的就地团防,有的从征万里,最远打到中日甲午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湘军的历史基本结束。)

牺牲名录

1、石启录,宁远剿匪队四队二班下士,民国十六年,孙家铺牺牲。

2、石兆殿,宁远城区义勇壮丁,民国十七年,阳明山牺牲。

3、石家林,广济镇团勇,民国十七年,阳明山牺牲。

4、石家光,广济镇义勇壮丁,民国十七年,阳明山牺牲。

5、石璟光,独立三师四团二营上尉,营副,民国十八年,广西牺牲。

6、石衬寿,陆军十六师十四团二营四连少尉,连副,民国十九年,浏阳市白洋牺牲。

7、石昆,陆军第五十三师二七0团三营连上士,衡阳回龙寺牺牲。

(注:以上仅载7人选自民国《宁远县志》,仅选了部分截止到1942年,从国民革命军起义到中国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石家洞应征行伍人员达数百人之多,牺牲及失踪人员不知其数,根据不完全统计大约牺牲人员在50-100多人左右。)

七人名录

分别为:石锺英(黄埔军校毕业,留任黄埔军校当教官)、石树勋(黄埔第六期毕业,曾任少将高参,国民政府总统府少将高参),石家菲(黄埔军校毕业),石哲名(黄埔军校毕业),石慕侠(黄埔军校毕业),石启瑛(黄埔四川分校毕业,曾任国民政府委员长行营副官),石金辉(黄埔庐山军官训练团毕业)。

(以上5人为黄埔军校总校毕业,1人为黄埔四川分校毕业,1人为黄埔庐山军官团毕业,选自民国《石氏宗谱》,民国《宁远县志》)

人物点评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崛起,我族始祖石文庄公,又名八郎,早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受朱元璋之命督军镇压宁远县黄军起义,后受明太祖开封府诏命驻军镇守舂陵,封行都指挥使司,官三品,谥号文庄,原籍江西省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塘,大明洪武初年,带着幼儿石玉生及其弟三子(文庄公之弟,名武庄公,武庄公三子分别为:志富、志便、志章,其三子主要开派今江华瑶族自治县永州市芝山区、零陵区等地),由上任之日,从江西省太和县调防湖南宁远,住在宁远鲤溪镇大观岭上,是新田大观堡创建者,亦是新田县军屯都指挥使。其孙石午荣于明永乐年间从大观岭迁居石家洞,文庄公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病卒大观堡官舍,朱元璋赐谥号“文庄”。时逢元末逃军杜回子之乱,其子石玉生为稳定地区和平,以身为质招降瑶民起义军,并扣押带头作乱之人进京问罪,平息事乱,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特诏石玉生进京面圣,朱元璋赏赐了石玉生大量的金银财宝,授石玉生为衡永郴桂参将,官正三品,给他管辖九溪十八洞四十八源以及舂陵地区。至清代顺治四年(1647 ),新田沈希先等人作乱,先后杀死新田县令文运亨、教谕伍铸,攻占新田县城,石玉生的十世孙石佐善,组织军队前往平息,第二年,反清复明余党周军等人再次叛乱,石佐善从线缙总兵前往镇压,叛乱平息后石佐善的事迹还没有上报朝廷,佐善就过世了,平南大将军孔有德非常看得起石佐善,得知佐善牺牲后,赠封佐善的叔叔石邦齐为参将。清嘉庆乙亥(1815)年,宁远中医世家石光墀编写的《仁寿编》10卷20册传世。爱新觉罗·旻宁十二年(1832),赵金龙起义,瑶族首领赵文凤煽动新田、宁远县北部瑶民响应,石光陛组织团练前往镇压,极力劝阻不捕杀起义人员,所全活千人。清廷赠石光陛六品军功。清咸丰九年(1859),太平军入宁远,石焕章组织鸟勇营前往镇压,打死太平军700余人,赠江西省后补知县赏戴蓝翎。石治棠曾任浙江省同知、知州,署嵊州市知县等职,著有《玉华堂诗文钞》《江村谈屑》等书目。清光绪葵已(公元1893)年,石崇汉考取举人,选用知县,授奉直大夫。至民国,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的石树勋,官少将,原国民党总统府少将高参,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长,赠国花奖章。石启瑛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副官,石芾棠曾任湘西安福警察所长、湖南省警察书记官、阳明县振务会主任。石崇鑫历任湖南省消防督查长、广东南始统领、湖北宜都县县长、江西铜鼓县县长、浙江省第三分处秘书长等职,解放后,抗美援朝战争烈士石文全,于1951年英勇作战牺牲,为新中国成立献出宝贵生命。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石祥盛,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于广东因公牺牲。原解放军班长石祥庆、江华瑶族自治县团委书记石祥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支援家乡建设,是人民的公仆、党最忠实的同志,永远铭记在人民群众心中。1993年版《宁远县志》编写人石祥集老先生,呕心沥血把石氏历史写入近代史册,进一步把石家洞宣传推广出去。石祥彭校长,晚年致力于石氏宗祠重修工作,不辞辛苦,百姓每遇大事,常来寻他公断和诉苦。大学教授石循忠,热衷于数学研究,颇有建树!

永州石氏续修合谱序(总序)1937年

方今中西各国对于民族演进注重国联,团结,联感情,斤斤于古讲信,修睦之意,国族如是,家族何?不就,时至今日,人心浇薄,同气之亲。。。。其车里一支为通房??公之后,下溶一支为达房德胜公之裔,达房德胜公之裔年代久远,各为派系,前次修谱各处虽有意合并,?未实行。。。此时考之应在十年以前,唯民初以来,伏莽滋事,我族人士或避地他乡,或远避异地,续修之举,族议族止,至十八年。。。地方安堵,元气渐复,去秋,树勋参谋、贤阮、中柱科长及崇澐先后返里,提倡此举,士绅父老主?赞同,并将车里、下溶、白虎营各宗旧谱齿录,一律付梓以垂久远。。。。曰尊祖敬宗睦族之事,而其结团?联感情。。。中西各国注重国联之也?,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结束语

宁远石氏在明代至民国,辉煌了几百年,宁远绝对没有一个地方像石家洞那样,创造多个宁远历史第一。

明代,石氏祖先石文庄早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以都指挥使司(今永州军区司令兼最高行政长官)之职驻军镇守柏家坪镇,是新田大观堡创始人,石文庄亦有“明代舂陵王"、"新田县军屯第一人"之称。其子石玉生因为朝廷招降数万民族起义军,而彪炳史册,清光绪《石氏宗谱》云:“至今湘南各地人民对石玉生当年的义举还感恩戴德”。

清代,十六世石焕章带出300多名石氏族人打太平军,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加官晋爵,那时候石家洞成了鲤溪镇人的骄傲,成了宁远湘军的发祥地,在永州声名显赫,享有晚晴永州市三大家族的美誉。(注:永州晚晴三大家族源于:清湘军席宝田精毅营”领衔席氏家族、何绍彩“仁字营”领衔何氏家族、石焕章“疑勇营”领衔“石氏家族”。分别是东安县席宝田席氏家族、道县何绍彩何氏家族、宁远石焕章石氏家族。)。

民国,二十一世石树勋、十九世石启瑛等人官中央,官绅贤士达100多人(统计到1949年),是宁远民国四大家族之一(据分析宁远民国四大家族为:平田((欧阳姓/杨氏))、石家洞((石氏))、(下灌、李仕湾)李氏、柏家坪((柏氏)))),也成了民国宁远鲤溪镇的标志和代表。

2016年8月16日,举办的近代“宁远四大家族”投票,历时2天截止,共计投票数16549人次,石家洞(石姓)

以7810票荣获第一名,平田(欧阳姓、杨姓)以5405票荣获第二名,李仕湾、下灌村李姓)以3140票并列第三名,柏家坪(柏姓)以1991票排名第四名。就此次评选结果,在外地和本地的年轻人倡议成立石氏文化基金会,共同振兴石氏家族,经过族人们多番努力,于2016年10月1日晚举办《宁远石氏文化基金会》选举大会,并于次日10月2日上午9点成立《宁远县石氏文化基金会》。

参考资料

本文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其中包括《湖南省氏族志》---- 《湖南人物库》---- 《永州府志》---- 《宁远县志》---《石氏宗谱》---《石氏各种文献资料》-----民国37年《石氏文献》-----《石氏历代官绅备录》-----《点评石氏人物》,石氏专版《九疑图》,宁远《文史资料》,清代《新田县志》,新田《文史资料》等。

后记

本文与石姓研究纯粹公益,本文真实的记载了永州石氏的历史变迁以及诸多宁远历史事件,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进一步的了解宁远历史、石氏文化,因资料有限,文章难免会出现不完善或纰漏,望请给予指正!

本文献给1851-1895年太平天国起义战争和参加中日甲午战争壮烈殉国,以及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中死难的石氏先人们!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