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 :中国山东省聊城市辖县

更新时间:2023-03-26 09:48

阳谷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聊城市下辖县,位于山东省的西部,聊城市南端。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总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缓倾。阳谷县总面积1065平方千米,居聊城市第4位。截至2021年末,阳谷县常住人口69.57万人。截止2021年末,阳谷县下辖3个街道,14个镇,1个乡。

阳谷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温季变化明显。阳谷是黄河下游开化较早的地域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境内即有氏族部落聚居。阳谷建县1300多年,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在此交融,其所辖境域春秋时属齐国,公元596年(杨坚开皇十六年),于东阿县西部析置新县,设阳谷县,以此名,沿称至今。1997年8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阳谷县属聊城市。历史上军事家孙膑、清朝帝师刘琰都是阳谷人,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家喻户晓。京杭大运河从阳谷穿境而过,留下了数百年的商业文明,古有“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今临清市和阳谷县张秋镇)”之说。

阳谷县属古老的平原农业区,是农业大县,曾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阳谷县已经形成以铜及铜精深加工、光电信息、高端化工、绿色食品、轻纺及汽车饰品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2022年,阳谷县生产总值为330.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1.4:34.0:44.6。

名称

阳谷县名源于春秋时古阳谷邑(即阳谷亭),取东阿县界阳谷亭为名,属借用地名。

清康熙十二年(1673)《阳谷县志》记载:阳谷有宓城,是伏羲教民种谷之地。相传,太昊伏羲氏教民观太阳、播五谷,阳谷因而得名。古阳谷亭名源于此,阳谷县取古阳谷亭为名。

历史沿革

夏至隋朝

春秋时属齐国,故址在今平阴县南端。秦属东郡,汉属谷城县北齐时随谷城县并入东阿县,公元596年(杨坚开皇十六年),于东阿西部析置庆云县,设阳谷县,以此名,沿称至今。公元607年(大业三年),隶属济北郡

唐至清朝

唐初改属河南道济州。公元754年(唐天宝十三年),济州城为河水冲废,阳谷改属河南道郓州。公元906年(李晔天佑三年),以武江、武阳、莘县之水外地入郓州,县之西及西北界始略同于今。

宋朝初年,卢县(县治在今铜城西)为河水冲废,其属地大部并入阳谷。公元1006年(宋景德三年),阳谷县迁至阳谷镇(今阳谷镇),属京东西路东平府

公元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寿张县令韩仲辉和太史院令史边源提出建议,从安山(今山东省梁山县安山西南)至临清市开挖运河,以利漕运。于是,一条长达250千米的漕河从安山起,经阳谷、聊城市至临清,引汶入济,入于渭漳。从此,南来河船无需陆运,可由水道直达京师。孛儿只斤·忽必烈亲自将该河赐名曰“会通河”。

元开会通河,为便于河道管理,将原属东阿县阿城镇。张秋一带大部划入阳谷,县之东界始略同于今。

元,属山东东平路。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撤销寿张镇,其属地分别划归宿城区、阳谷。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复置寿张县于王陵店(今寿张镇),原属寿张的村镇全部回属。

明,属山东布政使司充州府东平州

清代改属山东省兖州府。公元1730年(清雍正八年)改属东平直隶州。公元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仍属州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县境基本无大的变化。1913年,属山东省东临道。1928年废道级建制,县直属于山东省。1936年,设区,属山东省第六区。1939年9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由鲁西北行政委员会领导。

1945年初,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集中一、七、八分区主力,九分区炮兵连及骑兵团,军区特务团及四分区一部分武装发起阳谷战役。7月26日阳谷战役胜利结束。此次战斗,不仅铲除了鲁西腹地的敌伪中心据点,摧毁了阳谷及逃亡阳谷的寿张镇朝城镇莘县4个伪县政府,更解放阳谷全境。

1940至1947年,县先后属鲁西行署第四专署、冀鲁豫行署四专署、十九专署、一专署、九专署。1949年9月,改属平原省聊城专署,辖11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聊城地区。1958年12月,阳谷县撤销,并入寿张县;1961年7月,恢复阳谷县,重新划为17公社,仍属聊城专区。

1964年11月,原寿张县建制撤销,其金堤以北村镇(含跨金堤两侧的子路堤、斗虎店、关门口、南台、刘海等13村)全部划归阳谷。

1997年8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阳谷县改属聊城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阳谷县地处山东省的西部,聊城市南端,位置介于东经115°38′39"-116°06′15",北纬35°55′15"-36°18′15"之间。东临东阿县,西毗莘县,南与河南省台前县接壤,北接东昌府区,东南隔黄河东平县相望。县境西起西湖乡西界之金线河,东止于阿城镇东南角之黄河,东西长42.14千米;北起郭店屯镇北界之三干渠,南至寿张镇南境之金堤外,南北宽42.59千米,总面积1065平方千米。

气候

阳谷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温季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爽间有旱涝,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3.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0.8℃;极端最高气温41.9℃,平均气温年较差28.7℃。年平均日照时数2391.9小时,年总辐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95.7天。年平均降水量573.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67.0天。极端年最大雨量944.3毫米(1961年),极端年最少雨量286.0毫米(1992年)。阵雨集中在6~9月,7月最多。生长期年平均249.6天,无霜期年平均209天。

地质

阳谷县地处华北断陷盆地东部边沿,属渤海凹陷地块。地层下部为第三纪红土、砂砾岩和玄武岩。上部为第四纪沿积物,厚度在300米以上,其岩性上层由浅黄色粘土、粘质砂土及疏松的浅黄色沙层组成;下层为棕黄色、红色粘土和浅色沙层,并普见由钙质淋溶作用形成的钙质结核与粘土共生,尤多与灰绿色或灰白色的粘土共生,形成硬粘土夹礓石地壳断裂结构复杂,有聊考断裂、茌平区断裂、东阿县断裂三条西南~东北地区走向的断裂带贯穿地下。中国著名的聊城市——兰考断裂带纵贯阳谷南北,全长270千米,是新构造活动带。

地形地貌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总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地貌平稳,微地貌多变,总体中间高,东西两边低。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和泥沙淤积,逐渐形成了微度起伏的缓岗、缓平坡地和浅平洼地三种微地貌相间的现代平原地形。缓岗占地面积517平方千米,全县总面积的49.3%,县内的阳谷城的谷山,定水镇的蛇山,安乐镇的黄山,皆为缓岗。缓平坡地主要分布在缓岗的下端,以河滩高地下端多见。其另一侧与浅平洼地相接,系高、洼地之间的过渡带,全县分布面积440.1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0.9%。浅平洼地主要有西湖镇西湖大洼,定水镇坡里大洼,七级镇郝林大洼等几个大洼分布全县,面积10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8%。阳谷县平均平均海拔39.62米。最高点在县西南部金斗营乡斗虎店村,海拔44.75米;最低点在县东北部七级镇赫林大洼,海拔34.5米。

土壤

阳谷县所在地域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壤类型为潮土,质地良好,壤质土占绝大多数,经近二十年来的耕作、改造,土壤属肥力中等偏上,养分比例比较合理,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主要包括褐土化潮土、潮土、盐化潮土和盐潮土四个亚类,四个土属,面积1552397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98.89%。

褐土化潮土土属占全县总面积的36.2%(其中耕地面积424852亩),多由缓岗地发育而成,分布在地势高亢的博济桥办事处、大布、寿张镇、阎楼等乡镇和十五里园镇南部、张秋西部及安乐镇、郭店屯镇赵王河两岸。土壤多为轻壤土,质地较好,通气透水易耕作,无盐碱化威胁。养分含量中等,供肥能力中等,土壤缺钾和微量元素,是生产能力较好的土壤。

潮土土属占全县总面积的45.5%(其中耕地面积535565亩),主要由缓平坡地发育而成。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以西湖、高庙王、十五里园、张秋、石佛等乡镇分布较多。土壤质地以轻、中壤土为主,通气透水,耕性良好,保肥能力较强,地下水补给较充足,结合浇灌及培肥地力是阳谷县高产创建理想土壤。

水文水利

水文

阳谷县境域以横亘于南境的金堤为界,分属于两个水系及流域。金堤以南为金堤河水系,黄河流域;金堤北为徒骇河水系,海河流域。有黄河、金堤河、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新金线河、徒骇河7条河流。黄河流经县东南部,境内长度3.3千米,水量较大,为全县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金堤河流经县南部,境内长37.5千米,为季节性排水河道。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均为发源于本地,北流注入徒骇河的季节性排水河道。新金线河发源于莘县樱桃园镇,沿阳谷、莘县边界北流注入徒骇河。全县河网密度为0.17千米/平方千米。

水利

阳谷县境内主要有陶城铺引黄灌区南、北干区,有效灌溉面积为约5.77万公顷,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8万公顷。有机井8000余眼,完好率85%左右。2018年12月27日,金堤河干流河道治理工程(山东段)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其中,阳谷段共10个单位工程,74个分部工程,3116个单元工程,合格率96%。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阳谷县辖区内有煤、地热、矿泉水、砖瓦黏土等矿产资源。已具备开采条件的勘查区是阿城煤田勘查区,位于阿城镇东北至东阿县刘集镇西南,面积56.1平方千米,储量2.7亿吨,经勘探,煤层厚,煤质优,埋藏在地下800—1000米之间,具有很好的开采价值。

土地资源

阳谷县农用地78226.77公顷(耕地72122.12公顷,园地355.52公顷,林地5605.26公顷),建设用地19405.1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1472.47公顷,人均土地面积0.13公顷。

水资源

阳谷县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径流水和过境客水三个部分。地下水总贮量为27.24亿,其中淡水23.90亿,咸水3.34亿,多年平均可以利用1.86亿。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5587.4万,可利用量710万。过境客水主要源于黄河金堤河、新金线河和徒骇河四条河流,径流总量为373.4亿。多年平均客水可供量为3.16亿,可用量2.05亿。全县可供水资源总量为5.1077,可利用量3.985亿。

生物多样性

动物

阳谷县有益鸟益兽及害虫125种,水生物类63种(鱼类53种,水生植物10种)。阳谷县动物主要有狐属、獾、黄鼬、狸、野兔、刺猬亚科、蝙蝠、麻雀、黄雀草鱼、鲫鱼、金鱼、鲇形目团头鲂、黄、乌鳢黄鳝、鳜鱼、鯵、麦穗鱼泥鳅、鳖、蚌、虾、蚯蚓、蜚蠊目蜘蛛、蝉(黑蚱)、青蛙、蟾蜍、蜥蜴、唇足纲、蛇等。境域内发现有红隼白枕鹤苍鹭等国家级保护动物。

植物

阳谷县有杨、榆、槐、柳、桐等林木13种,草类167种。阳谷县植物主要有白榆、毛白杨、银白杨箭杆杨、太青阳、旱柳刺槐香椿臭椿、泡桐、侧柏、雪松、杏、苹果、柿子、桃、梨、杜梨、枣、李、山楂、石榴、核桃、樱桃、冬青、小青竹、簸箕柳、柽柳、紫穗槐、荆条、葡萄、花椒、木槿、丁香、百日红等。

自然灾害

阳谷县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暴雨、暴雪、大风、雷暴和洪涝等。冰雹年均发生0.5次,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6年6月13日,境内自西北向东南出现冰雹大风天气,定水镇、石佛、杨庄、大布、闫楼等乡镇遭受冰雹袭击,降雹持续时间5~20分钟,最大直径8厘米左右,65万亩农田受灾,48万亩成灾。大风年平均9.2天,主要出现在3~6月份,最大的一次出现在2006年8月25日,李台镇寿张镇金斗营镇连续受到大风和暴雨的侵袭,降水集中,雨量较大,风力较强,造成大面积玉米倒伏,全县受灾人口约7.9万人,受灾面积3200公顷,其中绝产面积800公顷,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此外,阳谷县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背景,城区基本烈度为8度,为全市最高烈度,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阳谷县因下游排水不畅,雨季时上游客水压力较大,故常于夏秋之间形成洪涝灾害。

行政区划

截止2021年末,阳谷县下辖3个街道,14个镇,1个乡。县政府驻阳谷县振兴路1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末,阳谷县常住人口69.57万人,城镇化率46.43%。常住人口较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变化不大,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共有常住人口700083人,其中,男性人口为353874人,占50.55%;女性人口为346209人,占49.4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21,0-14 岁人口为152855人,占21.83%;15-64岁人口为434819人,占62.1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2409人,占16.06%。

民族

阳谷县境内人口共有25个民族,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58%。少数民族有回、布依、满、壮、蒙古、苗、土家、朝鲜、白、达翰尔等24个成分共2943人,其中,回族人口236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8.22%。回族多系元、明、清时期因经商、婚姻等关系自江西吉安、山西洪洞及山东省泰安、济宁、冠县等地迁入张秋镇后又流散于沿大运河之七级、阿城镇及十五里园、范海等地,在集镇自成街道,在乡自成村落。其他各少数民族多系新中国成立后因工作及婚姻关系来阳谷定居或流入。

语言

阳谷县汉语方言属中原官话兖菏片,该片“刚知专尊方丁边天”等阴平字的调值为曲折调,是该片山东口音区别于河南省口音的主要特点。阳谷县东区的面积较大。其方言特点以东部边境的七级、阿城、张秋等乡镇表现得最为突出,向西逐渐减弱,至临寿公路过渡到西区。“抓猪庄吹初窗坐最寸葱酥孙酸”等字,东区读舌面音撮口呼,这常被鲁西人看作是阳谷话的标志。

宗教信仰

阳谷县境内宗教信仰主要有天主教伊斯兰教

1882年(清光绪七年),坡里庄天主教信徒张兴龙等从济南市引来外籍传教士2人,住张兴龙家中传教。自此,天主教正式传入阳谷。19世纪30年代初期,教徒有800多人,形成了以坡里天主教堂为中心的阳谷教区。1946年,阳谷境内神职人员纷纷离去,宗教生活中止。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产退还,天主教按照“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阳谷境内天主教教徒比较集中,活动范围有定水镇乡坡里庄、西湖乡马庄等地。

阳谷县境内回族人民均信奉伊期兰教。旧时回族人民聚居地多建有清真寺。境内回族人民多于明代自洪洞县以及山东省泰安、济宁市冠县等地迁居张秋镇。县内现存及见于记载的清真寺共有5处,即张秋东寺、西寺、南寺、阿城大寺、范海乡陈回庄礼拜寺。抗日战争期间,张秋镇东寺毁于战火,其他各寺亦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县内常年有阿訇主持教务,教民宗教生活较正常的清真寺仅有张秋镇南寺一处。

经济

综述

阳谷县已经形成以铜及铜精深加工、光电信息、高端化工、绿色食品、轻纺及汽车饰品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中国中铁新希望集团、航天长城、汉河电缆等11个国内外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在阳谷县投资兴业。

2022年,阳谷县生产总值为330.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9%。三次产业结构为21.4:34.0:44.6。

第一产业

阳谷县属古老的平原农业区,是农业大县,也是畜牧强县,有主要农作物有62种,其中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粮食作物12种,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10种,白菜、茄子、黄瓜、西葫芦、西红柿等蔬菜40种。马、牛、羊、鸡、兔等畜禽12种“十三五”末期,阳谷县高标准农田达到93万亩,粮食、蔬菜、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6亿斤、39亿斤、4.5亿斤。凤祥股份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农业标准化国家示范重点龙头企业。阳谷县曾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

2022年阳谷县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0.68亿元,同比增长5.7%,粮食播种面积161.52万亩、产量79.05万吨;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47.17万亩,产量204.59万吨。全年累计出栏生猪41.86万头,同比增长7.0%;年末生猪存栏31.05万头,同比增长10.1%;牛出栏0.54万头,同比下降20.6%;羊出栏9.59万只,同比增长19.1%。

第二产业

阳谷县五大主导产业中铜及铜精深加工为重点优势产业,主要包括铜冶炼、铜制品深加工、阀门加工等,主要产品有电解铜、铜导体、铜杆、铜管、铜线、阀门等。“十三五”期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4家。实施波米电子科技、金蔡伦纸机改造等高科技项目,祥光旋浮铜冶炼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2年阳谷县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2.18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5家,累计实现产值551.09亿元,同比增长0.3%。27个行业大类中有16个行业实现产值正增长,增长面59.25%,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拉动阳谷县产值增长1.78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阳谷县已形成文旅产业、大健康产业、商贸物流、科技金融、商务咨询、售后服务等服务业。阳谷县利客来购物中心、新世界广场、澳林商贸博览城等消费商圈逐步形成。阳谷县文旅资源丰富,文旅产业为特色产业,景阳冈文旅集聚区获评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为全市唯一,2022年接待游客72.53万人次。京东“中国特产·阳谷馆”、京东云仓项目顺利落户,伏城医养结合大健康产业园列入山东省服务业载体项目。组建景阳冈文旅集团,以黄河、运河文化主线,整合水浒、军事、母教、廉政、红色等多元文化资源。景阳冈酒厂被评为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2022年阳谷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7.3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亿元,同比下降0.9%。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总量分别为49.6亿元、5.8亿元、0.5亿元、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15%、-9.5%、4%。

经济功能区

阳谷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开发运营总面积29.48平方千米。区内已建成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缆化的现代化通讯网络,光缆通迅、数字传输、互联网广泛应用。供电、供水、供气、供暖、污水处理等城市配套设施完备。形成铜及铜制品加工、光电信息产业、塑料化工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和轻纺及汽车饰品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站2处,省级技术中心7个。入区企业达到232家,拥有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华泰化工、凤祥股份等知名企业,2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祥光铜业自主研发了“超强化旋浮铜冶炼工艺”,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脉动旋流炼铜法”获聊城市工业史上的第一个中国专利奖金奖。华泰化工拥有中国唯一一家国家级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防焦剂产销规模居世界第一。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阳谷县共有学校126所,其中,小学98所,初中2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拥有义务教育专任教师6486人,其中小学3852人,初中2585人,特殊教育49人。初步形成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格局,城乡、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十三五”末期,阳谷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1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1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5%。主要学校有阳谷县第二中学、阳谷县第三中学、阳谷县张秋中学等,其中阳谷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40年12月,已有82年的办学历史,是冀鲁豫边区政府创建的第一所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40余亩,拥有专职教师286名,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阳谷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8个,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运河包括1段6点、景阳冈遗址)、省级14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500场,“戏曲进乡村”演出40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万场。创作的相声《我爱读书》《咱太爷》和山东快书《英雄韩子栋》部分作品参加了聊城市专业艺术展演以及市、县多台晚会的演出。原创歌曲《思乡曲》《火线青春》被推荐为聊城市重点文艺作品。创作的国画、油画、摄影作品被学习强国、聊城日报等平台多次采用刊登。阳谷县创作的作品共获得省级奖项三等奖1个、市级奖项8个。

科技事业

阳谷县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76个。阳谷县国家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12项国家级项目。不溶性硫磺连续法生产、高端HMMM产品开发突破技术封锁,防焦剂CTP全球市场占有率70%以上,连续法IS工艺技术打破国外近40年垄断。

医疗事业

阳谷县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4所。其中医院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基层卫生院16所。累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96个。阳谷主要医疗机构有阳谷县人民医院、阳谷县第二人民医院、鲁西南医院、阳谷县中医院等。其中,阳谷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已发展成为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是全县的医疗、预防、康复、科教、急救、重症监护、远程医学、健康管理中心,先后创建成为国家级爱婴医院、国家级示范卒中防治中心、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

体育事业

截至2020年末,阳谷县共有体育馆5家,等级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分别有20、25、23人。阳谷县掷球运动为其特色体育项目,拥有国内设施最全和面积最大的地掷球运动场馆,可承办国内和国际的地掷球比赛。2018年全国掷球锦标赛便是在阳谷县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8支代表队326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阳谷县运动员张微曾在意大利、法国、哥伦比亚、摩洛哥、波兰、阿根廷等国家共获得世界锦标赛、世界杯、世界运动会冠军5次,获得全国地掷球锦标赛、全国地掷球精英赛冠军20余次。

人居环境

“十三五”末期,PM2.5为55微克立方米,PM10为9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分别下降52.6%和50.5%;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优良天数237天,优良率为65.3%,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十三五”期间,阳谷县淘汰燃煤小锅炉337家,对82家燃气锅炉实施低氮燃烧改造,完成270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改造;全部完成加油站改造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完成治理35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秸秆综合利用,遏制焚烧秸秆行为。2022年6月,聊城市生态环境局阳谷县分局开展“环保知识送下乡秸秆禁烧人人知”秸秆禁烧宣传活动。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末,阳谷县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31万人、6.55万人、3.21万人、6.53万人和4.82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5.15万人和65.95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614人。建立失智老年人防走失关爱机制,向部分具备行动能力的失智老年人配备定位手环。

交通

综述

阳谷县地处聊城市最南端,区位相对边缘化,但同时地处鲁豫交界,衔接紧密,区位优势劣势并存。阳谷县综合交通以公路为主、京九铁路为辅、内河尚未通航。黄河绕阳谷县境东南而过,古京杭大运河、京九铁路纵贯阳谷县南北,正在建设的德商、青岛—兰州高速公路以及即将建设的济聊城际铁路在此交汇,胶长、聊商、蒙馆三大公路干线共同构建发达的交通网络。半个小时可达省会济南市、1个半小时可达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和济南西高铁站,4个小时可达北京和青岛港

公路

阳谷县境内公路主要有G0321德上高速、G341胶海线、S242临商线、S246临邹线、S249魏阳线五条国省公路和农村公路构成,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普通国省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撑的公路网络,阳谷县公路镇(街)通达率、行政村通达率均为100%。截至2022年08月,阳谷县通车里程达到3121千米,其中,国省干线公路104千米,县道304千米,乡道504千米,村道2207千米,公路密度达到293千米/百平方千米,农村公路等级、数量和公路密度均位居全市前列,辖区内共有普通道路货物运输企业145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3家;普通道路货物运输营运车辆10219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营运车辆161部;2021年度道路货物运输周转量为28亿吨千米。

铁路

阳谷境内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并设阳谷站石佛站,其中阳谷站承担客货运功能,石佛站仅承担货运功能。此外,阳谷县域有两条铁路专用线,山东阳谷京九物资存储中心专用线在阳谷站接轨,总长1810米,共有装卸线路2条、容车54辆;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专用线在石佛站接,总长7500米,共有装卸线路5条、容车361辆。其中,雄商高铁在阳谷县境内32千米,途经郭屯镇、石佛镇安乐镇闫楼镇十五里园镇5个乡镇。2021年4月国家铁路总局同意设置“阳谷东站”,雄商高铁阳谷东站位于袁庄村西侧400米,西李楼村西南侧1.2千米处,车站选址于阳七公路北侧,规划建筑面积15677.26平方米。

航运

阳谷县境内现有黄河金堤河、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新金线河徒骇河7条内河,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县域内内河均处于断航状态。

公共交通

阳谷县共有17个等级客运场站。对外道路运输功能由阳谷汽车站和寿张客运站,发送量主要集中于聊城市济南市莘县,同时为全县城乡客运班线的始发站。阳谷县已开通包括阳谷至张秋、阳谷至十五里园、阳谷至寿张镇、阳谷至王营等在内的城乡客运线路16条。此外,阳谷县还开通了阳谷旅游集散中心至景阳冈、狮子楼、蚩尤陵海会寺等景区的旅游公交,基本涵盖阳谷县各大旅游景点。

人文

综述

阳谷是黄河下游开化较早的地域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境内即有氏族部落聚居。阳谷县历史悠久,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在此交融。人类先民们在这里“观日阳、种五谷”,阳谷因此得名。上古时期东夷部落曾在阳谷一带活动,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蚩尤带领氏族部落在这里生活,这里还有舜禹的足迹和故事,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清朝帝师刘琰都是阳谷人,打虎英雄武松,更是家喻户晓。京杭大运河从阳谷穿境而过,留下了数百年的商业文明,素有“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今阳谷张秋镇)”之说。阳谷酿酒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酿造技术。传说早在4500年前,舜帝女儿仪狄就曾在此酿酒。张秋景阳冈一带饮酒酿酒盛行已久。

文物古迹

阳谷县拥有景阳岗遗址(龙山文化城址)、会通河阳谷段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蚩尤冢遗址、红土固堆遗址、海会寺、博济桥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

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阳谷段

京杭大运河阳谷段全长29.75千米,自南由张秋镇入境,经阿城镇、七级镇,然后与聊城李海务贯通。大运河及通航,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了独特的沿运河文化带。阳谷县东部的张秋、阿城、七级三镇,随着运河的开通而兴旺和繁荣,成为运河上有名的三镇。2006年,京杭大运河阳谷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张秋镇

张秋镇位于运河(元开凿的会通河段)与大清河交汇处,素有“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临清、张秋)”之称。元代在此处设工部分司,各州县在张秋建有11处大型水次粮仓。明清时期,张秋镇铁木业、酿造业、糕点业、酱菜业、草苇编织业、纺织业、印染业、金银首饰加工业、印刷业均十分兴盛,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个繁华重镇,史称都会。清末民初,仍有商号70余家(晋商20余家)。现张秋镇城内建有文庙、书院、书局等,街道多以经营货物命名,如米市街、柴市街等。

阿城镇

阿城镇地处阳谷县东偏北部,是当时闻名的盐运码头,全镇街31条,既是商业中心,又是外商聚会之所,建有运司会馆、山西会馆、於陵会馆和西会馆四大会馆。盐运司位于阿城镇南街,西距京杭大运河800米,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是古代政府设置的管理运河盐运的重要机构,也是明清时期运河经济繁荣的见证。现存正殿、东西配殿、穿堂式前殿,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

七级镇

七级镇地处于阳谷县东北角。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镇区始分为东西两部分,中间吊桥名为古渡,为两岸之关键。七级镇是当时重要的水运码头和漕粮集散地,在此建有上、下节制闸和码头。镇有六门四关,六纵八横十四条街巷,铺面相连,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前店后宅形式。七级古渡遗址,是运河山东段唯一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码头遗址,也是目前所知保存最为完整的运河码头。现存古迹还有古街、翟家祠堂、狄大光药铺、七级上下闸、碧霞祠等,其中古街是鲁运河沿线古镇中仅存的商业街之一,建筑形式基本保存了清末民初的样式。

龙山文化城遗址

遗址位于景阳冈村以西。1973年发现景阳冈遗址,1979年,在遗址北部清理出龙山文化灰坑1个、春秋墓1座。灰坑剖面有清晰的文化层,堆积厚约1.5米。上层为耕土,呈灰褐色,陶片、兽骨遍布;耕土层下为汉代、商周文化层;最下层为龙山文化堆积。出土了大量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多为生活器皿。灰坑底部发现一完整牛骨架,似为祭品,对古代家畜饲养的起源、驯用、牲畜祭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94年,发现龙山文化城址。城址平面近似椭圆形,东北——西南走向,西端较窄,中部弧形凸出,南北长约1150米,北端宽约230米,南端宽约330米,中部最宽处约400米,总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经挖掘发现,地面已无城垣遗迹,地下城垣保存完好。城内大、小台基布局清楚,遗物丰富,为研究这一地区龙山文化的面貌与中原龙山文化的关系乃至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等问题,提供了新线索。

蚩尤冢

蚩尤冢位于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东首。基部约50米见方,上部为半球形隆起。经过三次考古发掘,发现冢的高度为7.6米,其中地上部分高4.1米,地下部分高3.5米。最下层2.1米为大汶口文化(兼有少量仰韶文化),中间4米为龙山文化,最上层1.5米为汉朝时期的文化。冢外有一座东南西北方向宽150米、西南东北方向长4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城。经专家、学者认定,此冢的文化年代与炎帝黄帝蚩尤生活的年代相符,冢外有城,城内有冢,封土高大,符合历史文献记载的方位和特征。

吴凯墓

吴铠墓位于阳谷狮子楼街道办事处西街。吴铠祖籍江西南昌,明洪武、建文年间,其曾祖在扬州为将领。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诛杀建朝文臣武将,吴氏宗族多被杀戮。吴的曾祖父只身逃亡,避地阳谷,娶妻生四子。原墓规模宏大,有石碑多通和石门、石人、石马、石羊、望天猴等石雕,后皆埋于地下。

阳谷文庙

阳谷文庙位于景阳冈酒厂居民小区,距老城大隅首约200米。阳谷文庙距今也已经900余年。元、明、清时期曾多次重修。清乾隆,阳谷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东西长25米,宽15米,顶高13米。整座殿为砖木结构,殿外墙北、东、西3面用青砖砌成,南面为木制,是一个规模可观的宫殿式古建筑群。“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庙建筑遭到严重破坏。2004年3月,对孔子庙予以重修。新修文庙采用宋代建筑风格,建有大成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七间,大成殿塑有孔子巨型雕像,两侧为颜回孔伋曾子孟子塑像,三面墙壁上为概述孔子生平的“圣迹图”。东西两侧配殿展示的是“论语”和历代名人书法杰作。新建大成门、龙亭各一座。大成门外东西两侧的文化长廊详实记述了阳谷的历史变迁、风土民情、历史故事、杰出人物和历史典籍,是阳谷千年历史文化的巨幅画卷。

海会寺

海会寺位于阳谷县阿城镇东南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经乾隆、光绪年间两次扩建续修,形成了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为华北地区五大寺院之一。该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原有殿宇楼阁168间,2001年仅存81间,由大殿、戏楼、碑亭、千佛阁、刘公祠等部分组成。建筑系采取北方传统的民族形式,砖木结构,飞檐斗拱。寺内尚存有碑刻、石雕、木雕、彩画及康熙手书诗文。

“迷魂阵”村

“迷魂阵”村位于阳谷县城东北6千米处。南村叫大迷魂阵,北村叫小迷魂阵。大迷魂阵村小,而小迷魂阵村大。小迷魂阵村,一直保持着奇特的建筑格局,村庄的布局不是平面展开的,而是呈新月形,两条主要街道按弧形由东北而向西南,斜斜曲曲,无固定的方向。巷里混乱,无直胡同。街道交叉多呈“T”字型。平行者首尾不齐,而房屋则按照街道走向建造。由于变化不明显,所以易将走向各异的房屋统统当成北屋,因而产生错觉。不仅如此,村外各道路、田垄分布是斜的。这样,街面、房屋、道路、地块都是斜的,外来人入村,不论空间感还是时间感都会产生错觉。若以太阳定时间,在前街不到上午10点就是日头正午,而在后街看着正午实际已是下午4点。数百年间,数十代人,家家盖房都遵照前人留下的规矩取方位,村中从来没有人对此作出任何新的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阳谷县有非遗项目156个,其中,张秋木版年画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谷寿张黄河夯号、阳谷木雕制作技艺、景阳冈陈酿酒传统酿造技艺、阳谷石佛鲁庄造纸等9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35个。

张秋镇木版年画

张秋木版年画于元代时传入阳谷县境内,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清末民初以前在阳谷开设画店的主要是山西人,后来才逐渐转为本地人经营。张秋镇木版规模较大的画店有源茂永、景顺和、鲁兴聚三家。张秋镇木版年画以神像为主,有300多个品种,其中门神130余种。画面多为东周列国、三国及唐、宋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扇面画多取材于《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及戏曲故事。对子画有“全家福”“八仙”“五彩花”等。月饼笺画多为嫦娥玉兔。轿车围子有“麒麟送子”“”字等图案,迎亲时贴于轿车两侧,象征吉祥和喜庆。纸扎画仅用于装饰为死者焚化的纸扎轿、车、屋等。神像有凤(碧霞元君)、观音菩萨、真宰(玉皇大帝)、司命帝君、河神及山神、土地神等。画面色彩以亮青、大红、二红、大绿、绿、丹红、黄、蓝八色为主,明快沉着兼而有之。

阳谷寿张黄河夯号

河夯号便是古时候人们在修筑堤坝劳动中,为消除寂寞、缓解疲劳、统一步调,所喊唱的一种调子。阳谷夯号喊唱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传统戏曲等,有的是打夯人即兴发挥编唱。喊唱的调子是民间小调,节奏有快有慢、有唱有和,声音高低和唱词长短皆不固定。

阳谷木雕

由于各地民俗、文化、工艺不同,中国木雕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阳谷木雕历史悠久,清朝末期逐渐没落,木雕手艺仅能作为谋生的手段。制作木雕的材质也由以前的杨木变为木、樟木、楠木,再到如今的进口红木。阳谷木雕的取材,多为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且颇具地域色彩。阳谷木雕需经历选料、干燥、配料、榫卯、雕刻、组装、二次干燥、打磨、打蜡等多种工序,在描线、起底、修光、细刻等流程后,它才能变成生动传神。

习俗

“二哥”

在阳谷,人们出门在外,遇到年龄相当的陌生男子,尊称“二哥”已成为一种习俗,若喊“大哥”反会遭白眼。阳谷的这种社交民俗语言,据《聊城之最》《聊城百科全书》等书记载,有“孔子说”“管仲说”,还有“秦琼说”和“武松说”等说法,因为这些人都是排行为二的名士。此习俗重点需要考证为什么“大哥”是蔑称。孔子、管仲、秦琼虽排行为二,但在他们三位的家乡并没有尊称“二哥”的习俗。而武松则不一样。其哥哥武大郎则由于小说的演绎描述,变成了猥琐、懦弱的形象,进而“大哥”这一称呼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蔑称。基于这种原因,阳谷尊称“二哥”讳称“大哥”的习俗可能来源于水浒文化,而“大哥”的称呼则因武大郎懦弱的形象而渐渐变成了一种蔑称。

端午插艾

端午节是为屈原而设的说法比较普遍,但在聊城市一带,还有一个说法: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黑龙江省回老家拜母,这种说法在阳谷、东阿县两县最为普遍。人们在端午节将艾草插于门上,形成了插艾祛病邪的民间风俗。除了插艾外,还插桃枝、挂葫芦。传说,桃枝和呀呀葫芦也可以避邪。此外,还会在端午当天在儿童的手腕、脚或手指上缠五色线,既能烘托节日的喜庆氛围,又可满足祈愿辟邪的民俗心理。节后第一次下雨时,将五色线解下扔到雨水里,寓意让雨水带走毒邪和晦气。

饮食

聊城的鲁西地方风味是鲁菜的重要支派,鲁菜的特点是调味纯正,口味偏咸,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阳谷县境内居民喜食小麦面。习惯称小麦面粉为“细粮”,玉米、小米、高粮、豆类地瓜干等统称“杂粮食品”。常用主食有馒头(俗称馍馍)、油酥烧饼烙饼小米饭(俗称干饭)、小米粥、玉米粥(俗称糊粥),面条、水饺(俗称饺子)等。上世纪80年代,城乡居民食粮普遍以面粉为主,饮食品种日趋多样化。日常用于佐餐的则有各样新鲜蔬菜。招待客人或节假日则多食用禽蛋、鱼肉等。遇有喜庆婚事,本境居民有以待客的菜肴相当讲究,有“八大碗”“十大碗”“两大件”“四大件”等名堂。用料多以鸡、鱼、肉为主,间以时鲜蔬菜及禽蛋,称之为“摆席”。赴宴称“坐席”。阳谷县地方特色美食主要有武大郎烧饼、阳谷布袋鸡等。

特产

阳谷朝天椒

阳谷朝天椒是阳谷县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椒形大、红色素高、辣味足、无污染著称,已销往美国日本韩国墨西哥等国家。阳谷朝天椒同时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山东省知名农产品等称号。其中阳谷县高庙王镇有“江北辣椒第一镇”的称呼,是当地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有朝天椒种植面积近2万亩,年产干辣椒5000多吨。

阳谷哨

阳谷哨是一种吹奏乐器。原名“咕咕虫”。用黏土(胶泥)烧制而成,是阳谷县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从其外型、发音和原料制作来看,为古代乐器“埙”演变而来。泥哨有泥制、陶制两种。从3寸许至1尺大小不等。其上有10孔,音域在10度以上,可运用单吐、双吐、花舌等技巧吹奏,适于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用以演奏地方戏曲和民俗音乐有独特的乡土韵味。

阳谷乌枣

熏枣亦称熏枣、焦枣,是阳谷县的传统土特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阳谷县乌枣生产不断发展。年仅外贸部门即收购吨供应出口,畅销港澳及东南亚等地。乌枣系选用熟透鲜红枣,经水煮、窑熏、阴晾等工艺精制而成;仅窑熏一道工序,即要反复三次,费时六天,每次熏烤一天一夜、晾一天一夜再放入重熏。熏烤中每12小时要翻弄一遍,经“三次窑子六遍火”方算过关。乌枣制成后,色泽乌紫明亮,花纹细密,并带有特殊的香甜味。

风景名胜

综述

阳谷县以景阳冈、狮子楼景区为核心,打造多元业态叠加的历史文化体验旅游区,拥有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鲁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以及黄河、金堤河、大运河文旅产业发展带,打造苏海森林动物世界休闲观光旅游区、景阳冈酒厂工业旅游示范区、蚩尤农耕文化生态旅游区、仓亭津休闲农庄乡村旅游区。

主要景区

阳谷县的景阳冈·狮子楼旅游区为AAAA级旅游景区,有阳谷蚩尤陵景区、景阳冈酒文化旅游景区、苏海森林动物世界等AAA级旅游景区5处。

景阳冈

景阳冈位于阳谷县城东16千米张秋镇境内。总占地面积33.3公顷,其中水面10公顷。景区内沙丘起伏,莽草丛生,林荫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

山神庙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共3间,建在长30米、宽25米、高4米的土台上,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庙内塑有武松打虎造像。庙的左前方立有中共山东省委原书记舒同题写的“景阳冈”石碑,右前方立有著名书法家杨萱庭书写的高3米的“虎”字碑。

虎啸亭位于景区西部,六角单檐,由徐悲鸿的夫人、书法家廖静文题名。

碑林在山神庙以北,到景阳冈参观旅游的学术界名人大都在此题词、赋诗、作书、绘画。有关人员整理后,刻石立碑。多年积累,碑林渐成规模,有碑刻46碣。

武松庙在北冈之巅,门匾额“武松庙”为赵朴初所书。园内东亭内为武松打虎处碑,西亭内为新铸大钟。大殿系五开间三进深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为武松塑像,像上悬“勋业昭彰”四字匾。墙体内饰多幅木质彩刻壁画。

狮子楼

狮子楼坐落在阳谷县城大隅首西南角,始建于宋景佑三年,为水浒旅游线上重要景点。此楼为宋式建筑,二层五开间三进深。建筑面积451平方米,高15.8米。楼前列石狮两对;楼内陈列水浒人物塑像。当代名人沈雁冰、刘海粟李苦禅、顾颉刚等均有题咏留此。该景区以《水浒传》《金瓶梅》故事为背景的主题景区,反映宋代民风民俗。主要景点有王婆茶馆、武大郎家、冷酒馆、纸扎店、西门药店、盐店、绒线铺、绸缎庄、客栈、狮子大酒楼、棋社、戏台、玉皇庙等。节日期间会举行大型的节庆和庙会等活动。日常娱乐项目有山东快书、武大郓哥大街表演、阳谷风情表演、舞狮子、踩高跷、老年秧歌表演、豫剧团演出等。

古阿井

古阿井在阳谷县城东20千米,大运河西岸,东阿故城遗址中央,是古运河民族文化旅游线上重要景点。井旁有一石亭,建于清光绪五年,六角对称,雕琢精细,至今仍坚固依旧。亭正面额题“济世寿人”四字,左右楹联为“圣代即今多雨露,仙乡留此好源泉”。亭下有一石碑,高约5尺,宽2尺余,上镌“古阿井”三字。有关阿井的记载,最早见于《本草》,其后,郦道元的《水经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典籍均有记述。井水色绿而重,清冽甘美,用以煮胶,易除杂质。当地所产阿胶,为历史上的正宗阿胶,素有“贡胶”“真胶”之称。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2020年,阳谷县由全国爱卫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阳谷县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军区命名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阳谷县由国家农业农村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

2021年,阳谷县入选第六届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市、区)

2021年,阳谷县由国家水利部命名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阳谷县由国家农业农村部选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