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 :东汉军事人物

更新时间:2023-07-12 17:45

马援(前14-49年),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文渊。东汉开国功臣,汉明帝明德皇后马氏之父,东汉初年军事家。因拜为“伏波将军”,后世又称之为“马伏波”。

马援出生于官宦世家,先祖为战国时期马服君赵奢。马援早年任郡督邮,因私自释放重罪囚犯,逃亡北地。新朝末年被任命为新成大尹(汉中市知府)。王莽败亡后,避乱武威郡,依附割据陇西县隗嚣。隗嚣叛汉后,马援为刘秀谋划,并往来游说,离间隗嚣部属。刘秀称帝后,归附刘秀。建武八年(32年),马援助刘秀平定陇西。建武十一年(35年),任陇西太守,缮甲兵,修城廓,劝耕牧,安定西羌。十七年(41年),授伏波将军,率军平定交(又作交州东汉郡名,在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封为新息侯。建武二十三年(47年),马援率军征伐武陵郡五溪蛮夷;两年后,病逝于军中,享年六十三岁。建初三年(78年),汉章帝为马援平反,追赐谥号“忠成”,唐宋时配享武庙。

马援一生东征西讨,曾以“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自誓。著有流传后世的家训名篇《诫兄子严敦书》。此外,马援还著有《铜马相法》。范晔评价马援:出谋划策辅佐天子,怀着为国效劳的愿望屡立战功,是千载一遇的良将。

人物生平

家族背景

马援,字文渊,远祖是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因号称“马服君”,后世子孙便以“马”为姓。在西汉刘彻时,马援的先祖从邯郸市迁至茂陵。马援的曾祖父是重合侯马通,因受哥哥牵连被杀。此后,马援的祖父、父亲两代人,没有再担任高官。马援有三个哥哥,马况、马余、马员,他们在王莽执政时都是朝中官员。

早年经历

马援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从小就志存高远,但因为不喜欢学诗作赋,想辞别哥哥马况前往边郡去耕作、放牧。马况去世后,马援遵从儒家礼教,为哥哥服丧一年,敬事寡嫂。后来,在担任郡府督邮时因私放囚犯,马援逃亡北地以放牧为生。因在当地颇有声望,有数百户宾客愿意跟随马援;且因经营得当,马援家畜成群、粮食满仓。马援将这些都分送给故旧、宾客,自己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

归顺光武

新朝末年,马援被任命为新成大尹。王莽败亡后,马援与哥哥马员一起放弃知府职务,避乱武威郡。因马援有才,割据陇西县隗嚣任命马援为绥德县将军。当时,隗嚣想归附在蜀地称帝的公孙述,因马援与公孙述是街坊,关系亲近,所以派马援前往蜀地联络。马援本想以老友身份会见公孙述,但公孙述接见马援时戒备森严,一点不念当年之情。因此,马援认为公孙述只会做一些表面文章,不是一位明君;便辞别公孙述,返回陇西,让隗嚣不要考虑公孙述,可以考虑向刘秀称臣。

建武四年(28年)冬天,马援带着隗嚣的书信前往洛阳市。刘秀像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接见马援,二人相谈甚欢。于是,马援认定刘秀是一位有道明君。刘秀也很欣赏马援,让马援随自己南下巡狩,又任命马援为待诏,之后还派专人护送马援返回陇西县。马援回到陇西后,在隗嚣面前对刘秀推崇备至。隗嚣便决定向刘秀称臣,还安排马援把长子隗恂送往洛阳做人质。马援便乘此机会再赴洛阳,归顺了刘秀。

平定陇西

征讨陇西

此时,隗嚣采纳部将王元的建议,想依靠地势的优势,割据一方,且不听马援的劝告,发兵抗拒汉军。马援怕刘秀猜忌自己,便上疏朝廷,提出愿意献上剿灭隗嚣的计策,然后归隐田园。之后,刘秀下诏令马援为先导,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先去离间隗嚣的党羽。建武八年(32年)春,刘秀派中郎将来歙袭击略阳县,来歙斩杀守将金梁,据城死守。闰四月,刘秀亲征隗嚣。大军达到彬州市,众将领怕皇上率军深入,恐有不测。马援聚米为山,推演双方形势和进军路线。刘秀按照马援的推演进军,大败隗嚣军。

建武九年(33年),刘秀任命马援为太中大夫,辅佐来歙率领诸将平定武威郡。两年后,因来歙的举荐,皇帝又任命马援为陇西县知府。之后,马援军三千先是在临洮县大败先零羌,斩杀数百人,缴获马、牛、羊万余头,投降者八千余人;然后又与扬武将军马成对盘踞在浩亹河(今大通河)隘口的数万羌人发起攻击。羌人带着妻子、儿女、重车辆,转移至允吾谷。马援军从小道潜行上山,掩杀至羌人营寨,羌人只得向唐翼谷撤退。马援追至山脚下,指挥数百名骑兵绕到羌人背后,趁夜火攻,将士奋勇杀敌,斩首一千多人,羌人溃败。马援考虑到汉军兵力不足,不能穷追,便只收捡羌人遗留的粮食、牲畜后回军。作战中,马援被羌人射穿小腿,皇帝下诏慰劳,赏赐马援牛羊数千头,马援将皇帝的赏赐全部分发给太子宾客们。

治理陇西

马援以金城郡的许多城池完好、坚固,易守难攻;且土地肥沃,适宜灌溉为由上疏反对大臣们放弃该郡的建议。认为如果这些地方被羌族占据,边境将会祸患不断。刘秀赞成马援的意见,诏令武威太守安排客居在武威的边民返回金城。先后迁回金城的边民有三千余人,马援安排他们返回原来居住的县邑。同时,马援上奏朝廷,为这些县邑派遣县长、官吏,修缮城郭,建起小城堡,开挖沟渠,鼓励耕作、放牧。此后,金城的百姓安居乐业。马援又采用和亲政策让塞外的羌人部落归降。之后,马援还上疏朝廷,恢复了氐人的侯、王、君长各种封号,并由朝廷赐给印绶。

建武十三年(37年),武都郡参狼羌部落与塞外羌族部落叛乱,马援率军四千前往镇压。马援军占据有利地形,夺取羌人的水草地,采用困而不战的方法击败羌人,迫使羌人数十万户出逃塞外。羌人部落投降马援者有一万余人,于是陇西恢复了平静。 

马援在治理陇西期间广施恩信,善待属下,按能力任命官吏,自己就只总揽大局。马援将琐碎的行政事务安排给各级官员管理、处置,自己只管豪族大姓侵犯小民,奸猾的官吏徇私枉法之事。在马援任太守期间,当地被治理得局势安定,没有出现羌人反叛的事情。

拜为虎贲

马援在担任陇西太守六年后,被皇帝召回京师,拜为虎贲中郎将。当初,马援任陇西太守时,曾谏言皇帝重新铸造五铢钱。此事因三府认为不宜施行便被搁置。马援回京任职后,针对奏章上十余条疑问逐一解释,再次上书阐述理由。终于在建武十六年(40年),刘秀采纳马援的建议,下诏重新铸造五铢钱,新钱得以流通,百姓都从这一措施的施行中获益。

起初,卷县(今河南原阳县旧原武西北)人维汜自称神仙,有弟子数百人,都因此而获罪被杀。后来,维汜的弟子李广又聚集党徒,于建武十七年(41年),攻下晥城(今安徽潜山市),杀死晥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皇帝派遣者张宗率军数千人前往讨伐,被李广打败。九月,皇帝派马援攻打李广获胜,斩杀李广及其党徒。

伏波征交阯

平定叛乱

交趾郡女子征侧与妹妹征贰于建武十六年(40年)造反,攻打郡城。九真郡(在今越南中部)、日南郡(今越南广治省东河市)、合浦郡(在今广东省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一带)的蛮夷起兵响应,占领了六十五座城池,征侧自立为王。朝廷便命令长沙市合浦县、交阯等郡做好备战工作。建武十七年(41年),刘秀拜马援为伏波将军,任命扶乐侯刘隆为副将,并总督楼船将军段志的水师一并南下平定叛乱。后因段志病逝,马援又直接统领段志的水师。之后,大军沿着南海前进,于第二年春到达浪泊上游;与叛军接战,大败叛军,斩首数千人,投降者万余人。马援追击征侧至禁溪(在今越南河内西北),多次大败征侧,叛军分散逃走。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马援诛杀征侧、征贰,将首级传送至洛阳市;因功受封新息侯,赐食邑三千户。之后,马援率军继续征剿征侧余党都羊等人,斩杀擒获五千余叛军。至此,二征叛乱完全平定。

治理交阯

二征叛乱平定后,马援上奏朝廷,因西于县(今越南永福省东英县古螺乡)地广人多,将其分为了封溪、望海两个县。马援进军沿途经过的每个郡县,都为当地修建城郭,挖掘灌溉水渠,做了许多有益于当地民众的事情。因当地越人法律与汉朝法律有十余处相冲突,马援又逐条向朝廷上奏说明。马援还向当地越人解释法律,加以约束。从此以后,南岭骆越人按照马援说明的法律治理当地。刘秀因马援平叛有功,赐给马援兵车一乘,朝见时的地位仅次于九卿。

马革裹尸

征乌桓

马援征讨交阯得胜后回军,于建武二十年(44年)九月抵达京师,一个月后,匈奴、乌桓侵犯扶风县。马援以三辅受到袭扰、先帝两周王陵受到威胁之由,奏请皇帝出兵,刘秀准奏。同年十二月,马援便又率军出征。但因乌桓军惧怕马援,见到马援后随即撤兵,此战马援无功而返。

平五溪

建武二十四年(48年),武威将军刘尚攻打武陵郡五溪(今湖南省怀化市)蛮夷,全军覆没。时年六十二岁的马援请命出征。刘秀因怜惜马援年老,没有准奏。但马援再次上奏请战,并在刘秀面前展示自己老当益壮。于是,刘秀批准马援带军征伐五溪蛮夷。第二年春,汉军进抵临乡(今湖南长沙),正好碰上五溪蛮夷攻打县城,马援指挥汉军迎战,大败贼寇,斩杀擒获二千余人,其余都四散而逃,进入深山竹林。

病死军中

之后,汉军继续进军。马援认为从壶头山进军虽路途崎岖,但路程短、耗时少,且能控制咽喉要道;从充县进军虽路途平坦,但路程长,耗时又耗钱。所以马援率军从壶头山进军。但因山高水急,蛮夷死守隘口;又恰逢暑热天气,军士得疫病死者众多,马援也身染重病,于是汉军被困。不久,马援病逝于军中,享年六十三岁。

蒙冤昭雪

马援与梁松的父亲梁统是故友,认为自己的辈分比梁松高,不必要因为梁松是驸马,身份尊贵,而用平辈间的礼仪对待他。梁松因此对马援不满。之后,梁松与越骑司马杜保交往甚密。因杜保被人指控行为不端而被牵连,梁松被刘秀问责。刘秀用马援给侄子写信告诫他们不应该与杜保结交之事来斥责梁松。梁松因此对马援更加不满。

当初,马援军被困壶头山时,耿舒写信给哥哥好侯耿弇,认为是因为马援没有听从自己的建议,错走壶头山,才导致大军被困的不利局面。耿弇据此上奏,刘秀便派梁松去对马援问责。马援此时已经病逝,梁松便乘机陷害马援。由于梁松的陷害,刘秀下诏追缴马援的新息侯印绶。之后,还有人诬告马援从交阯带回的一车薏仁是珍珠和犀牛角。刘秀也信以为真。因此,马援的妻子、儿子都不敢将马援的灵柩运回家乡,葬入祖坟,只在城西买了几亩地草草下葬。宾客、故友都不敢前去吊唁。之后,马援的家属得知蒙冤,经过六次上书说明冤屈,刘秀才准许马援的灵柩运回家乡安葬。

永平十七年(74年),马援的坟墓被重新修整,栽植树木,建起祠堂。建初三年(78年),东汉汉章帝刘炟派五官中郎将持节追加策封,谥封马援为忠成侯。

家族成员

曾祖

马通,因功受封为重合侯,因为受到哥哥莽何罗谋反案的牵连被杀。

祖父

马宾,汉宣帝时以郎持节,号使君。

父亲

马仲,官至元武司马

兄弟

长兄,马况,字君平。

次兄,马余,字圣卿。

三兄,马员,字季主,官至增山连率。

儿子

长子,马廖,字敬平,历任羽林军左监、虎贲中郎将,官至卫尉,封顺阳侯,后改封翟乡侯,谥“安侯”。

次子,马防,字江平,、中郎将、城门校尉车骑将军,官至光禄勋,封阳侯。

三子,马光,历任黄门侍郎越骑校尉、执金吾、卫尉,官至太仆,封许侯。因受窦宪牵连,自杀。

四子,马客卿,马援去世后就早夭。

女儿

明德皇后,明德皇后,东汉明帝刘庄的皇后。

孙子

马豫,马廖长子,曾任步兵校尉。后被拷打致死。

马遵,马廖嗣子,徙封程乡侯。

马钜,马防嗣子,历任黄门侍郎、长水校尉,袭封颍阳侯。

马朗,马光之子,封为合乡侯。

马康,马光之子,历任黄门侍郎、侍中。在父自杀后被郡官员杀害。

侄子

马严,字威卿,马余之子,历任侍御史中丞、五官中郎将、陈留郡太守、太中大夫、将作大匠,因事被免职,八十二岁去世。

马敦,字孺卿,马余之子,官至虎贲中郎将。

人物作品

《诫兄子严敦书》,是马援写给侄子马严和马敦的书信,信中马援以龙伯高杜季良的人物事迹,褒龙贬杜,告诫侄子马严和马敦谨慎处世,以避祸端。

乐府诗集》中收录的《武陵深行》,是马援南征时所作。全诗情辞悲壮,写出环境的险恶,征战的艰辛,也流露出马援对士卒的恤悯。

《铜马相法》,是马援继承前代的相马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而成。马援在西汉相马家东门京铜马的基础上,创制铜马与洛阳市宫中,相当于近代马匹外形学上的良马标准型。

《奏请分西于县》,是因西于县有三万二千户,边界离县庭一千多里,马援上奏皇帝请求将该县分划为封溪、望海二县。

《与隗嚣将杨广书》,是马援为达到劝降隗嚣的目的,劝说隗嚣手下杨广所作。文中先叙隗嚣儿子伯春之处镜悲哀,接着又写隗嚣言行前后不符,最后分析了现在归附公孙述的弊端,文章有情有理。

《铜柱铭》,讲述隶属楚国的溪州刺史彭士愁与自称马援后代的楚王马希范之间的摩擦加重后,爆发了“溪州大战”,残酷的战争让双方都没有得到好处,于是朝野之间化干戈与玉帛,盟约立誓,世代永不宣战,并立铜柱铭之。

人物评价

后汉书》中记载,马援故友、云阳县县令朱勃在上书中评价马援:马援在朝中任职,前后二十二年,北上出征沙漠,南下横渡江海,在瘴之地舍生忘死,最终死于军中。可谓壮志未酬,英雄身死名灭,爵位横遭夺,封土断绝。

《后汉书》中记载,与马援同朝为官的司马吕种评价马援:马将军真是神人。

《后汉书》作者、南梁史学家范晔评价马援:马援以慧眼辨识天下形势,追随明主,出谋划策辅佐天子,怀着为国效劳的愿望屡立战功,是千载一遇的良将。

南宋文学家陈元靓评价马援:老当益壮、忠心耿耿,不管过了多长时间,人们都会敬仰他的英武高尚的风格和气节。

明代思想家李贽评价马援:马援,有节操的侠士也。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评价马援是:豪杰之士也。

历史学家白寿彝评价马援:班超、马援是东汉早期立功边区的名臣。

马援墓

马援墓位于扶风县新店乡西伏波村东南200米处的耕地内,据扶风县城3.5千米。墓冢为覆斗形,南北长28.5米、东西宽25米、周长107米、高6米。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墓冢封土。一般保护区和建筑控制地带为重点保护区外延50米。

后世纪念

历代追封

东汉建初三年(78年),东汉汉章帝刘炟派五官中郎将持节追加策封,谥封马援为忠成侯。

唐乾苻二年(875年),马援敕封为灵昭王。

北宋宋元丰六年(1083年),马援被封为忠显王,赐“忠显王”庙额;北宋宣和年间加“佑顺”,南宋绍兴年间又加“灵济”。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皇室设立武成王庙,古代名将七十二人从祀,马援位列七十二将之列。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下旨,将马援列入从祀历代帝王的四十功臣之列。

建庙立祠

乌蛮滩伏波庙

乌蛮滩伏波庙位于南宁市管辖的横州市云表镇六河村龙门塘屯西南的郁江北岸,是为纪念马援征伐交州、平定叛乱,指挥汉朝大军在乌蛮滩疏河通航而建的一座祭祀性建筑。这里是桂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专祀马援的庙宇。1994年7月,乌蛮滩伏波庙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乌蛮滩伏波庙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横山伏波庙

横山伏波庙坐落于广西钦州市康熙岭镇。在此每年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游神活动。

四贤祠

四贤祠位于兴安县,在4A级景区灵渠景区内。位于距南陡下游约半里的南渠北岸,是座庭院式的建筑,内有对灵渠有过贡献的秦监御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桂林市刺史鱼孟威半身塑像四贤祠又名灵济祠、灵济庙,始建于何时,史说不一。新中国成立后,于1981年12月1日开工重建,1985年4月30日落成。新祠为五开间,上下2层,宽21米,深11米,高12.3米,基础深4米。全部建筑面积为743平方米,主体建筑基本上保留了原有民族形式。

伏波祠

伏波祠,又称伏波庙,坐落在广东湛江市雷州古城南亭街。伏波祠创建于东汉,祠内奉祀西汉邳离侯路博德和东汉新息侯马援两位伏波将军。伏波祠顺地势而筑,坐北朝南,分三进。沿中轴线拾级而上。上十二级台阶至祠大门。进入大门便是该祠庭院,两边是东西庞廊。再上五级台阶便是中厅拜亭。从中厅再经一天井进入正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也三间。硬山顶,抬梁穿斗拱,八角形石柱支撑梁架,砖木结构,泥瓦屋面。这些建筑形制,都是清代建筑风格。祠内碑刻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马援文化

马援崇拜主要存在与广西漓江、西江、左右江流域,以及两广、海南环北部湾沿岸地区,云南省四川省、湖南湘西地区也有零星分布;这与建武十七年(41年)马援征交阯的军事征伐活动密切相关。历史上留下许多关于马援的史事、传说、遗址和遗迹,构成了一种“马援文化”现象,如伏波祠、马援铜柱、马援铜鼓、马援铜船、马援运河、马援通道、马留人、马留话等。同时后人为马援修建了不少纪念地标,如咸阳马援祠、株洲伏波庙、博白马门滩伏波祠等。

研究书目

《东观汉记·马援传》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第十四》

《藏书·卷五十五·武臣传·贤将》

轶事典故

聚米为山

东汉刘秀西征隗嚣,来到彬州市(今陕西彬县)。许多将领认为皇上亲自率军不应当再贸然深入交通阻碍的山区。刘秀不能决断,紧急召见马援。马援见到刘秀之后,用大米一撮一撮地堆成小山,指划军事形势,演示各部队往来进军的路线,讲明道路曲直情况,分析得十分明白易解。第二天一早,刘秀就命令部队按照马援演示的进军路线前进,隗嚣的军队果然被打得一败涂地。

马革裹尸

平定交阯后,马援率军班师回朝,将要抵达京师时,有许多故旧前来迎接。平陵县人孟冀,在宴席上向马援祝贺。马援认为,自己的功劳与刘彻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南疆,设置七郡相比只算是微小功劳,不该得到的比路博德大的多封赏。他还要请令出兵,讨伐袭扰北方边郡的匈奴乌桓,为国荡寇。作为男儿就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后世人们为了表明有志者应有的志向,常常引用此名言。

画虎不成反类犬

马援十分重视对子侄后辈的教育,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曾作家训名篇《诫兄子严敦书》教导侄子马严和马敦,告诫他们不要在别人背后说长道短,让他们学习自己的好友龙伯高。因为龙伯高敦厚、谨慎,不喜欢花言巧语,生活俭朴,廉洁自律,奉公守法,如果学不成,还可以做一个奉法守职、谨慎处世的士人。不要学好友杜季良,因为如果学得不成功,就可能沦为轻薄之人,就像画不成老虎反而画得像一只狗一样。正如马援在书中所说:“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善于相马

马援爱马,特别善于识别名马,在交趾郡,马援缴获骆越人的铜鼓,将铜鼓熔化,铸成铜马,带回京师。马援将铜马献上朝廷,同时上表说明相马的方法。这匹铜马,身高三尺五寸,身长四尺五寸。皇帝下诏,把铜马放置在宣德殿下,作为名马范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