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齐奥塞斯库 :罗马尼亚革命家、政治家

更新时间:2023-07-21 12:02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语:Nicolae Ceauşescu,英文名:Nicolae Ceausescu,1918年1月26日—1989年12月25日),出生于罗马尼亚王国奥尔特县的斯科尔尼切什蒂村,罗马尼亚“斯特凡·乔治乌”社会政治学院(罗共中央高级党校)毕业。20世纪40年代起,曾任罗马尼亚共青团中央书记、多布罗加和奥尔特尼亚州委书记、农业部国务秘书、武装部队部副部长和武装部队总政治部主任等职,获中将军衔,是罗共总书记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齐奥塞斯库于1933年加入了罗马尼亚共产党(1948年—1965年称罗马尼亚工人党),为民主活动积极奔走,经历了数次逮捕。1944年8月罗马尼亚武装起义成功后,他进入罗马尼亚军事学院专修班、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学院和“斯特凡·乔治乌”社会政治学院(罗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945年10月,齐奥塞斯库当选罗共中央候补委员,次年11月,又当选为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代表,成为了当时罗马尼亚政坛一颗新星。此后他历任多部门,积极推进农业集体化政策,着力恢复国防军队军力。1965年乔治乌·德治逝世后,47岁的齐奥塞斯库接任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自同年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起一直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74年开始,罗马尼亚实行总统制,齐奥塞斯库当选总统并兼任国务委员会主席,直到89年末东欧剧变后被处决身亡。

在执政期间,齐奥塞斯库对罗马尼亚的贡献颇多,但也因其集权领导和个人作风问题而备受诟病。在政治上,他注重政党管理,强调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的原则,反对兼职。但在执政后期却违反自己提出的“不允许兼职”的规定,加上1974年罗马尼亚开始实行总统制后,齐奥塞斯库将党政大权集于一身。他吸取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其他国家政治制度中的某些方面,结合本国具体条件,精简了政治机构,并且重新划分行政区,形成中央—县—乡村三级行政体系。在经济发展方面,他优先发展重工业,执行均衡发展各地经济的政策,对罗马尼亚的经济发展有了极大促进作用。但由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错误的经济决策和拒绝改革,百姓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人民颇有微词。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齐奥塞斯库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华沙条约中的“一体化”,与多国交好且致力于做国家关系和好的中间人。此外,他还提出了禁止堕胎的生育政策、打字机法案、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等主张。

由于齐奥塞斯库执政期间功过参半,被枪决后,美国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Doug Bandow(道格·班多)在自己的著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兴衰,“罗马尼亚元首”》”中说:“齐奥塞斯库身死,是罗马尼亚几十年来,第一次可以正常庆祝圣诞节。”在野的大罗马尼亚党主席瓦丁·图多尔于2010年7月26日在一家电视台说:“齐奥塞斯库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尽管他犯下巨大的错误,但他的功绩同样巨大,这一点任何人不能否认。”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齐奥塞斯库于1918年1月26日出生于罗马尼亚王国奥尔特县斯科尔尼切什蒂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安分守己,一家人靠务农平凡度日。家中有七个男孩,三个女孩,他在10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在10岁以前,齐奥塞斯库在斯科尼切会蒂村小学校里读小学,常听教员评论时事。1929年,11岁的齐奥塞斯库到布加勒斯特一家修鞋铺当学徒学手艺,此时的布加勒斯特社会局面并不稳定。

青年时代

民主活动者

1930年,在布加勒斯特见证工人组织活动的齐奥塞斯库开始投身青年人的工会运动和共产主义青年联盟,1933年加入了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罗马尼亚工人党(1965年改称罗马尼亚共产党),并作为民主青年的代表参加全国反法西斯主义委员会。当时罗马尼亚政府出台了降低工资、解雇部分工人等一系列不利于工人阶级的方案,为维护自身利益,工人大罢工愈演愈烈,齐奥塞斯库因参加罢工游行和非法集会被捕,并被遣返回了斯科尔尼切什蒂。由于热衷争取工人阶级权益的社会活动,齐奥塞斯库不久后重返布加勒斯特。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先后在布加勒斯特、克拉约瓦等地执行党的任务,多次被拘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36年他担任普拉霍瓦山谷共产主义青年团书记,由于被人出卖而被当局逮捕,被判处2年监禁并以藐视法庭罪额外判处限定居住在斯科尔尼切什蒂1年零6个月,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有“罗马尼亚的巴士底狱”之称的多夫塔纳监狱(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监狱)中度过的。在被关押期间,他结识了一批老共产党员,比如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埃米尔·波德纳拉希基伏·斯托伊卡等,1939年齐奥塞斯库获释出狱。

地下工作者

齐奥塞斯库在1939年出狱后,于同年10月当选为罗马尼亚共青团全国组织书记。1940年7月,当他致力于恢复共青团组织及其雅西、克拉约瓦地区支部时,再次被捕并被关押在吉拉瓦监狱,两年后转押卡兰塞贝什监狱,1943年先后转移到瓦卡瑞什蒂监狱和特尔古日乌集中营。在特尔古日乌集中营,由于犯人可以不受监视的交谈,齐奥塞斯库受到了难友们民主思想和慷慨救国士气的感染,还学了不少文化知识,自此成为了革命事业的“同志”。这时的罗马尼亚动荡不安,国王卡罗尔的政权与原国防大臣安东尼斯库建立的亲法西斯德国政权并存。他在狱中参加了以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为首的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领导核心,成为乔治乌·德治的得意门生和党内“监狱派”的骨干,同乔治乌·德治一起反抗法西斯主义亲德、意政权。1944年8 月,罗马尼亚共产党协同罗马尼亚军队中的爱国人士和卡罗尔政权的支持者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亲法西斯德国的政府,并向驻布加勒斯特德国联邦国防军开战。之后苏联为了迫使罗马尼亚退出法西斯阵营,并阻止德军继续利用当地至关重要的普罗耶什蒂油田,进军与德国军队交战并解放了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于当月23日被营救出狱,此次起义就是罗马尼亚历史上影响颇大的“8·23”武装起义 。

政坛新星

“8.23”武装起义胜利后,齐奥塞斯库参加了罗共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夺取并巩固政权、建立民主政府、进行土地改革等一系列重要活动。此后在1944到1945年间相继进入罗马尼亚军事学院专修班、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学院和“斯特凡·乔治乌”社会政治学院(罗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945年10月,他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当选为罗共中央候补委员。次年11月,齐奥塞斯库又当选为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代表,成为了当时罗马尼亚政坛一颗新星。随后,他又被调往家乡奥尔特县,担任党委书记,任职期间他充分理解农民对土地期待,深入群众,备受人民喜爱。因此,齐奥塞斯库1948年被提名为政治局委员候选人,同年担任了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务秘书并在任期内积极推进农业集体化政策,成为了当时罗马尼亚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倡导者。之后几年中,随着罗马尼亚经济恢复工作的逐步稳定和发展,他先后担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武装部队部副部长、武装部队部第一副部长,并兼任武装部队总政治部主任。在任期间,齐奥塞斯库深知国防军队的重要性,勤于管理罗马尼亚武装部队,在短期内大大恢复了军队兵力,后于1952年升为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且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兼中央组织局委员,晋升军衔中将,从此齐奥塞斯库涉足罗马尼亚军界。两年后,齐奥塞斯库在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次年当选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主管组织工作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工作。60年代中期起,时任罗马尼亚最高领导人的乔治乌·德治身体每况愈下,齐奥塞斯库开始更多地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

国家领袖

接任最高领导人

1965年3月时任罗马尼亚最高领导人的乔治乌·德治逝世,47岁的齐奥塞斯库由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转而接任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自同年七月,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起,齐奥塞斯库一直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罗共九大后,为了减少德治时期干部及民众对于最高领导人的个人崇拜的残留影响,稳固政治基础,他还平反了一些50年代的冤案、错案,为一些干部恢复了名誉,并强调要严格遵守社会主义法制。1967年的罗共全国代表会议上,齐奥塞斯库提出“为消除目前在党和国家机构中存在的平行和重叠现象”而“应由党和国家领导中的同一位同志来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的建议,随即兼任了国务委员会主席,成为罗马尼亚的国家元首。次年,苏联出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也受到严重的领土安全威胁,齐奥塞斯库政权对此表示坚决反对。随后,齐奥塞斯库为动员民众爱国力量共同对抗侵略,在全国成立了大规模的民兵组织——“爱国卫队”并兼任总司令,同年又新成立社会主义团结阵线,任全国委员会主席,以此团结全国广大工人阶级。 齐奥塞斯库坚持独立、反对外来干涉的立场受到全国的拥护,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赞许和支持。1969年4月7日,齐奥塞斯库出任罗马尼亚国防委员会主席,并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和爱国卫队总司令。随后,在同年8月召开的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国内政权稳定并摆脱国家安全威胁之后,罗马尼亚着力恢复国家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立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协会。1973年,齐奥塞斯库出任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高委员会主席。

当选总统

1974年开始,罗马尼亚实行总统制,齐奥塞斯库当选总统并兼任国务委员会主席,作为总统拥有了直接颁布法律、任免政府成员的大权。在此之后一直到他下台,齐奥塞斯库一人兼任了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共和国总统、国防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高委员会主席等所有党政最高职务。此外,1977年,他出任全国劳动人民委员会主席,1985年又当选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和名誉院长。

处决身亡

1989年末,东欧大陆出现了空前的动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捷克保加利亚相继出现大规模的政治骚乱,很快,便波及到了罗马尼亚。罗马尼亚人心惶惶。12月16日,罗马尼亚西部城市蒂米什瓦拉爆发了大规模群众游行、示威活动,随后示威活动迅速波及全国和首都布加勒斯特,全国性的政治动乱开始了。随后在20日,在罗马尼亚传闻国家保安部队在蒂米什瓦拉实施大屠杀,几千群众丧生,上万人被逮捕或失踪。当晚,齐奥塞斯库从德黑兰迅即回国,对全国发表紧急讲话,严厉斥责蒂米什瓦拉动乱是“帝国主义复仇主义集团以及外国间谍机构组织的”,是“企图阻止社会主义发展,使国家倒退到外国的统治下”的反革命行为。同时齐奥塞斯库签署命令,宣布蒂米什瓦拉进入紧急状态。次日,齐奥塞斯库总统又在首都举行的群众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呼吁全国保持稳定,但效果甚微。这天布加勒斯特爆发了反齐奥塞斯库的群众示威大游行。与此同时,以扬·伊利埃斯库为首的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宣告成立,宣布解散齐奥塞斯库的全部政权机构。12月22日,“起义者”占领了国家电台和电视台,一个新的政党——罗马尼亚救国阵线成立。它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后由一些罗马尼亚头面人物组成的,也是当时在罗马尼亚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行动的策划和组织者。救国阵线的主要领导人伊利埃斯库,他原来是罗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因与齐奥塞斯库意见不一,1971年被齐奥塞斯库解职。齐奥塞斯库在宣布全国实行紧急状态后携夫人仓皇出逃,于当日在特尔戈维什蒂被抓获。25日,齐奥塞斯库夫妇一起被罗马尼亚特别军事法庭以“实施种族灭绝,屠杀六万人”“危害国家”“破坏公共财产”“破坏国民经济”“在国外银行有超过10亿美元的秘密存款并企图叛逃国外”等5大罪状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当天下午4时,齐奥塞斯库及其夫人被处决身亡。至此连续执政长达24年的齐奥塞斯库政权垮台,罗马尼亚共产党亦不复存在。

为政举措

政治方面

政党管理

作为罗共中央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在1965年7月举行的罗共九大强调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的原则,反对兼职,并通过党章规定“一个党员在党或国家机关里只能担任一项需要经常工作的政治领导职务”,并借此机会解除了两名中央执委的行政职务。同年通过的罗马尼亚新宪法将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罗工人党改名为罗共产党。两年后,在罗共全国代表会议上,其提出为消除目前“在党和国家机构中存在的平行和重叠现象”而“应由党和国家领导中的同一位同志来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的建议。随后1969年罗共十大通过党章修正案,决定党的总书记不再由中央委员会选举而由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使他处于不受中央委员会约束的地位。这样一来,党的机构和国家机构交错重叠 ,各级组织的党委书记兼任国家机构和社会机构的负责人 ,是罗马尼亚政治机构所特有的组织形式。

集权领导

执政初期,齐奥塞斯库也曾注意坚持集体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但在1967年12月,他违反自己提出并经代表大会认可的“不允许兼职”的规定,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由兼任了国务委员会主席的职务。1969年罗共九大上,以斯托伊卡为代表的罗共“元老派”全部离开了中央,党内主管意识形态和青年工作的干部也因不同意他的某些做法而遭罢免。 从上个世纪70年代罗马尼亚实行总统制后,齐奥塞斯库作为总统拥有了直接颁布法律、任免政府成员的大权。在此之后一直到他在1989年12月下台,齐奥塞斯库一人兼任了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共和国总统、国防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高委员会主席等所有党政最高职务,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成了主宰一切的绝对权威。其他领导人对他必须俯首帖耳、恭敬从命。不听话,提出不同的意见的人,就被解除职务。在国内、国际重大问题上,都是齐奥塞斯库独裁。

精简机构

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相类似 ,罗马尼亚的机构改革是从精简机构开始的。 它吸取了南斯拉夫和其他国家政治制度中的某些方面,结合本国具体条件加以改造,逐步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政治机构。1957年曾把1953年成立的26个部减少到16个,政府内国家委员会从6个减到2个。由于各部的职能和任务没有改变,虽然部委的数目减少了,但各部司、局一级成员都增加了。1961年,罗马尼亚取消了大国民议会主席团建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作为隶属于大国民议会的最高国家权力常设机关,国务委员会对大国民议会通过的法律和决议的贯彻情况,对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监察院和最高法院以及地方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它颁布法令,通过决议,向大国民议会提出关于其职权行使情况的报告。罗共九大设立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代替原来的政治局,以示同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的区别,同时撤销了中央委员会的各经济部,把它们划归部长会议领导。1972年,取消中央各部所属的专业总局,成立工业中心,使过去的部——部属专业总局——经济中心的旧体制变成了部——工业中心——企业这一新体制,工业中心主要受工业部领导,但同时也接受所在县委的领 。次年,通过压缩中间环节和层次,通过合并和减少各级和国家其他中央机关单位和部门,使领导职位从4950个减少到2300个,各部的专业和行政执行人员以及服务人员减少了1370个。

区划改革

1968年2月,罗马尼亚政府撤销了原来16个州和县以下的区一级的行政建制,重新划分为39个县(现为41个县)和一个直辖市,由中央直辖,形成中央—县—乡村三级行政体系,提高市和乡的作用并扩大其权限,使中央领导接近基层单位,以便直接贯彻党和国家的决议。80年代后期,罗马尼亚大力推行农村规范化计划,把一些乡和村合并,建立农工中心。

个人崇拜

随着地位的巩固,齐奥塞斯库越来越喜欢人们对他歌功颂德。齐奥塞斯库到各地视察,群众都“被自愿”倾城出动,以最高礼节来欢迎他。民众通常被罗马尼亚政府要求提前几个小时到场,即使风吹雨淋、烈日暴晒也要参加,有时还要向齐奥塞斯库高呼“万岁”。这种状况持续了近二十年时间。党和国家每次举行大会,所有发言者,不管是总理还是部长,无一例外地先要赞扬齐奥塞斯库夫妇的功绩。罗马尼亚官方还安排保安部队成员坐在会场的头七八排,组成政治“拉拉队”。齐奥塞斯库讲话时,每隔二三分钟这些人都站起来鼓掌、叫好。这时出席大会的其他人也不得不数十次起立、长时间鼓掌,同时欢呼“齐奥塞斯库—罗共”,“齐奥塞斯库和人民”等。齐奥塞斯库和夫人过生日以及出访归来,或有重大活动,罗马尼亚各地和各部门都需要向其致贺电、贺信,衷心拥护齐奥塞斯库的领导,这些“自发”的应景之作,每年还须汇集成册公开出版。此外,齐奥塞斯库利用一切传媒手段宣传自身,国内大量出版他的讲话文集,他和夫人埃列娜的大幅照片也天天见诸报端。与此同时,在齐奥赛斯库的操控下,罗马尼亚共产党对他的“赞誉”也越来越高。罗共“十大”前后,齐奥塞斯库被称为是“贯彻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策的化身”,“杰出的马列主义领袖、热忱的爱国者和国际主义者”。1979年罗共“十二大”,政府又将齐奥塞斯库捧为“举世尊敬的伟大领袖和政治活动家”。齐奥塞斯库执政的年代也成了罗马尼亚“几千年历史上成就最卓著的时代”,以后又进一步称齐奥塞斯库是“民族英雄中的伟大英雄”“人道主义精神的共产主义者”“当代世界的杰出人物和光辉战士”。

经济方面

在经济建设上,罗马尼亚过去受到“斯大林主义”的影响下,基本上是实行苏联的一套经济模式。齐奥塞斯库执政后, “民族共产主义”在罗马尼亚的表现越来越突出。其形式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重申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经济民族主义的传统,将它浓缩为标语“全靠我们自己”;一是反对1944至1952年间苏联政权及其罗马尼亚的“附庸”对罗马尼亚人的压制性行为。为了摆脱苏联的控制,罗马尼亚逐步对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齐奥塞斯库反复强调,“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独立,没有高速度的发展,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与此同时,罗马尼亚“新斯大林主义”盛行,对其中的俄式集权主义管理方式十分推崇。通过齐奥塞斯库执政以来的建设,罗马尼亚拥有了自己的石油、化工、冶金、机器制造、电子和汽车制造等工业部门能制造大吨位船舶,并正在新建核发电站。由于执行均衡发展各地经济的政策,落后地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此外,罗马尼亚在住宅方面的建设成就显著。到1989年,全国人口的82%已迁入新居,基本上解决了住宅问题。

“四五”计划

1965年罗共“九大”提出了1966—1970年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指示草案和关于能源发展的和国家电气化的十年计划,草案规定党的政策的中心仍然是国家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工,同时将更加重视农业和提高农牧业生产。“四五”计划顺利完成,使工业成了罗马尼亚经国民济中的主导和决定性部门。

改革措施

针对经济管理和计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齐奥塞斯库在20世纪70年代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管理方面,建立工业中心,减少工业管理体制中的中心环节。把过去由工业部的高度集中领导和权力过分集中,改为相对分散的领导和权力适当下放,充分发挥了下面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及时解决问题,而且针对性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罗马尼亚工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其次,取消一长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吸收工人直接参加管理。这样激发了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为工人发挥创造精神创造了条,还改进了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计划,扩大企业自主权。在收入分配方面,改革报酬制度,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不断完善报酬制度。此外,他还格外重视国际经济合作和大力发展外贸,积极发展对外关系 ,广泛对外开放,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资本。上述措施的实行,不但对罗马尼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其国际地位。

决策失误

20世纪70年代,齐奥塞斯库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要在短期内在罗马尼亚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发展化工、机器制造和钢铁工业。为了发展重工业,罗马尼亚政府从西方大量贷款购买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不顾本国国情,建设了一批耗能高、经济效益差的大工厂、大企业。本国缺乏铁矿和焦煤,却建设了两座年产量各为1000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罗马尼亚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本国原油年产量只有1000万吨,却建设了年加工能力在3500万吨以上石油加工企业。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猛涨,罗马尼亚不得不花更多的钱进口原油。而其加工的石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卖不出好价钱。在收入少,支出多的情况下,外债猛增。20世纪80年代是罗马尼亚的还债高峰期。齐奥塞斯库执意要在1990年以前还完全部外债,为此采取了最大限度限制进口和增加出口的方针。结果其国内大量的食品、肉类、电力出口运到国外,以换回急需的外汇,结果造成本国市场上农副产品的严重短缺。

由于此时错误的经济政策,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在20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群众日常所需的鲜肉、熟肉、奶制品、蛋类、食油供应极为紧张。在布加勒斯特国营商场里,很少见到肉和肉制品,只有内脏和骨头可买。老百姓讽刺说,罗马尼亚的猪都有一颗爱国心,身子可以出国,心却必须留下。冬季严寒,民用煤气、暖气和电力供应不足也给百姓生活带来更大的麻烦和问题。冬天的布加勒斯特室温只能勉强维持在零上,老人,儿童冻的受不了,入夜街上很少有电灯,全城一片漆黑。作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电视,每天只播一个半小时,只有星期六晚上才能看到一次电视剧。从1987年下半年起,市场上的药品供应也开始紧张起来。而在人民生活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齐奥塞斯库还继续兴建纪念碑式的大工程,如1984年竣工的多瑙河——黑河运河是迄今为止罗马尼亚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

拒绝改革

1989年3月,罗马尼亚终于还清了全部外债。持续十年的经济困难,大大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不少干部也对现行经济政策和建设方针产生了疑问。面对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改革呼声,齐奥塞斯库不仅不思改革,相反拒绝进行任何改革,说罗马尼亚的政治经济学体制早已完善,不存在需要改革的问题。同时还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斥之为“复辟”、“倒退”,并强调单一的公有制、纯粹的计划经济、绝对的公平分配。

社会方面

农村城镇化

齐奥塞斯库执政初期 ,十分体察民情 。他提倡农村抛弃愚昧迷信和陈规陋习,直言不讳的说:“只有在工业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创造条件,才改变千百年来农村落后于城市的局面,缩小城乡差别,将农村的文化和观念提高到城市的水平上来。”在这个方针下,罗马尼亚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城市,建设小城镇,改善城市布局,合理的配置生产力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重点开发落后地区,建设新城,把全国一半以上的新建工厂和电站布置在原来工业落后的地区。

打字机法案

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统治者的齐奥塞斯库认为打字机和打字员作为言论传播的工具和操作者必须严加防范,严密控制。无论机器还是人都只能成为对其歌功颂德的工具,于是颁布了《大罗马尼亚打字机法》。根据该法,每一个罗马尼亚的公民、企业、事业、机关、学校等单位,凡拥有打字机必须要得到警方的许可,领取使用执照;要成为打字员也必须照此办理,并且要将所打字的样品同时上报。如果打字机需要修理,其使用者及其打字机都需要更新执照。任何继承打字机的罗马尼亚人,都必须将此上交政府当局,或寻求取得使用它的资格;如果不把打字机键盘上交警方,即使损坏的打字机也不得私自处理,否则严加处罚。

军事方面

1968年8月,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发生后,齐奥塞斯库谴责社会主义国家的部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重大错误,是对主权国家的粗暴践踏。同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罗马尼亚也由此受到了严重的领土安全威胁,为动员全国人民保卫祖国,罗马尼亚决定在全国各工厂、企业、农村、机关普遍重建爱国卫队并兼任爱国卫队总司令。

外交方面

外交态度

齐奥塞斯库在一系列讲话和工作报告中,强调独立自主,主张各党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制订自己的政治路线,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反对统一模式;主张严格遵守国家关系中“权力完全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原则。

反对霸权

1968年11月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抛出的“有限主权论”后,齐奥塞斯库说,“限制或放弃华沙条约某一成员国的主权的理论(即有限主权论)不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准则”。后苏联推行华沙条约组织“军事一体化”,齐奥塞斯库拒绝了华约军队在罗马尼亚领土上举行军事演习,在华约内部取得了相对独立地位。在经济上,齐奥塞斯库同样反对苏联提出的“一体化”方案。

开放外交

齐奥塞斯库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出访过东西方许多国家。在国家间的关系中,罗马尼亚本着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重利益而轻意识形态,积极推行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友好合作政策,先后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色列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此外,罗马尼亚对美国和西欧奉行开放政策,在华沙条约组织国家中率先承认西德,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仅有的两个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签署贸易协定的东方集团国家。

罗马尼亚奉行独立自主的开放外交政策,不仅与各国交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调解国际冲突,在中苏关系、中美关系等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1985年10月,齐奥塞斯库访华,并且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接见,邓小平与其在人民大会堂热烈拥抱。会见快要结束时,邓小平忽然问齐奥塞斯库:“你可以见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吗?”得到肯定回答之后,邓小平郑重地说:“如果苏联同我们达成谅解,敦促越南柬埔寨撤军,如果能办到,我愿意同戈尔巴乔夫会晤。”随后齐奥塞斯库在会见戈尔巴乔夫时充任了改善中苏关系的“鸿雁”,向戈尔巴乔夫传达了邓小平的态度。1986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发表了符拉迪沃斯托克讲话,重申:苏联准备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级别上,同中国最认真地讨论关于创造睦邻气氛的补充措施问题。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首先考虑的就是:主动同中国和好,借助中国从越南脱身和抗衡苏联。同年10月26日,尼克松在会见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时又表示了同样的愿望。在欢迎宴会上,尼克松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名称,发出了西方人士称之为“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11月下旬,罗马尼亚副总理勒杜斯库访华也转达了美国的口信。我国在获得美国的讯息后,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明确指出,要解决中美两国的问题,就得同美国的当权派谈。

政治主张

生育政策

从1961年到1966年,罗马尼亚的人口出生率的基数一直在1.8-2.0之间徘徊,而罗马尼亚想保证人口规模不变,人口出生基数必须在2.1以上才行。于是齐奥塞斯库废除了之前个人可以自由流产的法律,严格执行禁止堕胎政策。他指出,胎儿是社会财富,不生育孩子是背叛国家的罪行。规定严厉禁止离婚,一对育龄夫妇必须生育4个孩子。此外,他将节育和堕胎都立为违法行为,堕胎者会被判刑并关进监狱,而不生育的妇女则每月都要缴纳高额的税金等。为了落实政策和法规,齐奥塞斯库还特别命令警察到工厂、机关、学校和农村去,对所有妇女进行每月一次的妇科检查,掌控妇女们的月经情况等,以确保妇女们没有使用避孕工具。靠着高压政策,罗马尼亚的生育率仅用了一年,原本只有1.9的生育基数,就飙升到了3.6以上。但由于妇产医院医疗条件和设备严重匮乏,新生儿死亡的数量不断增加,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齐奥塞斯库命令婴儿出生一个月后,才允许开出生证,这个做法引起了民众以及政府官员的不满。此外,许多家庭养两三个孩子已经捉襟见肘,迫于生活压力会遗弃自己的孩子,一时间罗马尼亚多了许多弃婴,政府不得不建立更多孤儿院来收养他们。

罗苏和解

在20世纪70年代,罗马尼亚国内经济倒退,齐奥塞斯库不得不一方面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联系,一方面在西方保持良好形象。于是,他开始加强与苏联领导人的联系,1975年9月4日,齐奥塞斯库主持了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特拉克民族学”国际会议开幕式。同年,罗苏发表了齐奥塞斯库和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签署的罗苏联合声明。次年,在关于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会上,奇奥塞斯库表明在苏联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没有领土问题。

拒绝干涉

1975年7月30日至8月1日,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在赫尔辛基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欧洲、美国加拿大35个国家,签署了《最后文件》。它包括:《关于建立信任的措施和安全与裁军的某些文件》《经济科学技术和环境方面的合作》等。《最后文件》在指点预会国关系的原则的宣言中提出了处理预会国相互关系的10项原则,其中特别提到“边界的不可侵犯性”“制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要挟”。此次会议西方国家既想对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渗透,又想以此作为施加压力的手段。在讨论人员与新闻自由交流问题时,会议又重新提出一个西方人特别热心的问题,即一个外国大国对另一个国家内部事务的监督权问题。齐奥塞斯库拒绝接受这种干涉政策,因为他知道这只不过是帝国主义的隐蔽形式。

家族成员

原生家庭

父亲:安德鲁察·齐奥塞斯库(1886年-1969年),农民出身,罗马尼亚共产党执政后,出任斯科尔尼切什蒂村村长,为资助齐奥塞斯库重新返回布加勒斯特进行革命活动时,卖掉家中的仅有的两只羊。

母亲:亚历山德拉·齐奥塞斯库(1888年-1977年),原名亚历山德拉·莱克斯德拉,信奉东正教。

姐姐:尼库利娜·齐奥塞斯库(1914年-1990年),家庭妇女,一直住在奥尔特县,欣赏齐奥塞斯库勇敢的革命精神,认为他是个英雄。

哥哥:马林·齐奥塞斯库(1916年-1989年),经济学家和外交官,1974年在齐奥塞斯库当选总统后任罗马尼亚维也纳经济代表,后无法承受剧变而在国外自杀。

弟弟:尼古拉·安德鲁察·齐奥塞斯库(1924年-2000年),中将军衔,曾任罗马尼亚对外情报总局局长,在他出生后,由于父亲安德鲁察·齐奥塞斯库醉酒,所以把自己的名字加在齐奥塞斯库后面组成了这个新名字。安德鲁察长得同齐奥塞斯库几乎一模一样,获释后一段时间内,安德鲁察白天不敢出门,以免人们造成误会。

弟弟:弗洛雷亚·齐奥塞斯库(1922——2006),曾任罗马尼亚共产党《火花报》记者。

弟弟:伊利耶·齐奥塞斯库(1926——2002),中将军衔,曾任国防部副部长兼武装部队和最高政治委员会书记等职。

另有弟弟扬·齐奥塞斯库(1932年出生)、弟弟科斯特尔·齐奥塞斯库(1930年出生,幼年夭折)、妹妹玛丽亚·齐奥塞斯库(1920——2007,电磁专家)和妹妹埃列娜·齐奥塞斯库(1928——2001,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

参考资料:

妻子及儿女

妻子:埃列娜·齐奥塞斯库(1916年-1989年),埃列娜原名埃列娜·彼特列斯库,齐奥塞斯库出狱后在进行革命运动时与其相识,埃列娜当时是一名纺织女工。1946年二人结婚,共育有两子一女。她长期任中央化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又兼任政府第一副总理,是名副其实的党和国家二号领袖。二人十分恩爱,齐奥塞斯库常带埃列娜去体察民情,罗马尼亚的城市乡村,几乎被二人走了个遍。

长子:瓦伦丁·齐奥塞斯库(1948年-),物理学家,长期在物理研究所工作,喜好社交,对政治上的事从不关心,所以在齐奥塞斯库被枪决后没有被判刑。

次子:尼古·齐奥塞斯库(1951年-1996年),长期任罗马尼亚共青团中央书记,是齐奥塞斯库内定的接班人。 1989年剧变后被捕,他在服刑期间身患重病,1990年9月,布加勒斯特军事法院有条件释放了尼古,尼古获得自由后无任何工作。

女儿:佐娅·齐奥塞斯库(1949年-2006年),数学家,1989年受到齐奥塞斯库的牵连被捕,获释后对原单位罗马尼亚数学所提出起诉,最终胜诉。她在去世前和丈夫致力于获得齐奥塞斯库夫妇的墓地所有权并开棺验尸。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作品

文集

齐奥塞斯库的讲话、报告和文章均收集在《罗马尼亚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的齐奥塞斯库文集中,截至1989年9月,已出版了31卷。

影片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自传》(L'Autobiographie de Nicolae Ceausescu)是2010年上映的纪录片,由罗马尼亚导演安德烈·乌吉卡(Andrei Ujica)执导,影片在历史影像资料的基础上剪辑而成,着重描述了这个在二十世纪下半叶深刻影响了罗马尼亚历史的独裁者的形象。

相关争议和事件

公墓谜团

1989年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处决四天后,即12月30日下午傍晚,装有两口棺材的冷藏车在军人车队的护送下抵达布加勒斯特西南郊的根恰公墓,据称他们的尸首隐名埋姓在此秘密下葬。不过,罗官方一直未下发正式文件确认,而其家属也因此对所谓墓地拒不承认。经过其子女多年上诉后,终在2010年7月21日上午得以开棺。齐奥塞斯库的亲属和有关当局打开了两个墓穴,通过对他们遗物的辨认,亲属们断定这两具遗骸就是齐奥塞斯库夫妇。齐奥塞斯库夫妇的女婿奥普雷安说,开棺验尸是为了解开齐姓夫妇是否被葬在根恰这个谜团,这是他妻子佐娅生前的夙愿,他的家族将在根恰公墓购置一块新的墓穴,举行葬礼把这对夫妇的遗骨安葬在一起。至此,前后已经历了 20 多年。

秘密存款

1989年,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处决,军事法庭宣布了齐奥塞斯库的五大罪状,其中之一是在外国银行存有十亿多美元。罗马尼亚政府还特意聘请了几位加拿大的金融专家来寻找齐奥塞斯库在国外的秘密账户,加拿大专家的结论是他的钱可能存在一家名义上是外国人开的公司里,实际上这家公司都由布加勒斯特所控制。罗马尼亚国家财政督察院的督察员保系·科曼仔细地研究了齐奥塞斯库的秘密账户问题,于1990年下半年写了一份报告给财政部副国务秘书欧金尼·科卡,但这份报告被扣下了,内容不得而知。事隔两年后,罗马尼亚检察院宣布齐奥塞斯库在国外没有设立秘密账户,但罗马尼亚的一些报刊对此仍表示疑问。齐奥塞斯库国外的存款在许多人心中至今还是一个谜。

个人生活

生活奢靡

齐奥塞斯库本是一个穷苦出身的人,自从有了不受约束和监督的绝对权力之后,逐渐过起了帝王般的奢侈生活,迈向了骄奢腐败的不归路。为了个人享受,齐奥塞斯库在文物保护单位———原罗马尼亚国王的夏宫旁修建了自己的别墅,夏宫因此停止对外开放。他的住处不仅周围戒备森严,外出时乘车经过的路段也都实行戒严,禁止其他车辆通行。齐奥塞斯库在全国各县至少有一个别墅、招待所或狩猎木屋。在众多的“行宫”中,利用率最高的位于黑海海滨的海王星休养站和首都布加勒斯特北郊的斯纳科夫别墅。每年夏季,齐奥塞斯库都在海王星休养站办公并接待外宾,为此这里也有了“夏季首都”之称。此外,喜欢打猎的齐奥塞斯库经常把冬季狩猎作为接待来访外国首脑的一个项目,山区一些狩猎木屋因此成为接待贵宾的重要场所,也是总书记光顾得比较多的“行宫”。其家属不仅在首都拥有数幢宅邸和别墅,在全国各地还拥有多幢别墅,家族的成员每年还花数十万美元从国外购买进口首饰、化妆品、食品和各种用品,甚至连他们养狗的食物和疫苗都用进口货。齐奥塞斯库的子女过生日时,往往从新加坡泰国订购特种兰花,用专机空运回来,这些兰花每束价值 180 美元,费用都从罗马尼亚内务部开设的驻外公司特别基金中支付。齐奥塞斯库的小儿子尼古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迈阿密狂赌滥饮,一次赌博就输掉了罗马尼亚国内 17 匹纯种阿拉伯马,经费都是在罗马尼亚内务部设在纽约的公司报销。

任人唯亲

罗马尼亚解放前,齐奥塞斯库夫人埃列娜本是一名纺织工人,解放后上了大学,当上化学工程师,原在化学研究所工作。齐奥塞斯库上台后,埃列娜渐次跃升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党内掌管干部大权。1980 年起,她兼任政府第一副总理。至此,埃列娜在政坛上的地位,仅次于齐奥塞斯库,成为党内外最高决策机构的成员。齐奥塞斯库重用的第二个人是他的小儿子尼古。他大学毕业即当了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并且很快成了党的中央委员, 后来又升为候补政治局委员。为了让这位接班人得到全面锻炼,1987 年,齐奥塞斯库派尼古到地方上任县党委第一书记, 齐奥塞斯库公开对外国记者说, 如大家拥护,“他可以接班。”尼古的妻子也夫贵妻荣,先后被授以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全国少先队组织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除了关照妻儿外, 齐奥塞斯库没有忘记自己的同胞兄弟。他的哥哥马林·齐奥塞斯库为罗马尼亚奥地利使馆商务参赞, 三个弟弟分别担任罗马尼亚国防部副部长兼军队最高政治委员会书记、国家计委副主席、内务部高级警官学校校长。他的妹夫,原来是齐奥塞斯库家乡的农民, 长期担任该乡农业合作社主任, 文化程度并不高, 也被提升为中央委员、中央主管农业问题的书记。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统计,齐奥塞斯库家族成员在党政军界担任要职的不下 30 人。一些其他亲戚,包括埃列娜的兄弟,也先后分别担任罗共中央委员、政府部长等要职。为此,社会主义是“一家”的笑话不胫而走。

人物轶事

个人喜好

齐奥塞斯库喜欢打猎、下棋,喜欢作长篇报告并喜好群众的鼓掌与欢呼。

宠爱“考布上校”

齐奥塞斯库有一条叫“考布”的狗,是当初的英国自由党领戴维斯蒂尔送给他的,深受齐奥塞斯库喜爱。由于口味比较刁钻。以至罗马尼亚驻法国大使每月都会去英国的高级宠物店给考布买狗粮。此外,考布这条狗是有军衔的,而且是上校军衔。有一次齐奥塞斯库带着“考布上校”去一家大型医院巡视,结果考布追起了一只猫,被猫弄伤了鼻子,视察也不欢而散。齐奥塞斯库震怒,几天后医院大楼被下令拆除。

招致人民排斥

在齐奥塞斯库执政期间,有一次在布加勒斯特, 许多申请出国的人正在排队领取护照。其中一人回头看到他身后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齐奥塞斯库。齐奥塞斯库看到他吃惊的样子便说:“既然大家都要出国,那么我也走。”此人立即对齐奥塞斯库说:“如果你走的话, 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出国呢!”

弄虚作假成风

在20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党政机关自上至下浮夸、作假成风。齐奥塞斯库宣布1989年罗全国粮食产量是6000多万吨,实际只有1823万吨。小麦每公顷的实际产量为3170公斤,虚报的产量是8160公斤;玉米1913公斤,虚报16500公斤;大豆440公斤,虚报8100公斤等等。弄虚作假竟成了时尚,如实反映情况会遭到批评和排斥,甚至会丢官,而说假话会受到表扬和重用。齐奥塞斯库每到一工厂参观,事先都要作充分的准备,全厂提前三天停工,打扫卫生,装点门面,张贴标语,还要挂出反映生产成绩如何“蒸蒸日上”的报表。1987年苏联领导人安德烈·葛罗米柯在访罗时曾参观布加勒斯特一家国营食品店,看到商品丰富,购物者装满了塑料袋。苏联人一走,这些购物者立即把自己手中的塑料袋交给站在一旁的罗内务部军官。原来,排队的人都是内务部指定的人,商店里丰盛的蔬菜和食品也是在苏联客人来之前临时摆上去的。齐奥塞斯库70大寿时,罗马尼亚报刊大肆宣传齐奥塞斯库著作在国外出版的盛况,罗报刊报道说在维也纳纽约,以及在加拿大土耳其等国都出版发行了齐奥塞斯库的著作。知情人说,这是罗马尼亚派人出了重金买下了出版权。

乘机出逃失败

1989年12月22日的暴力政变中,当示威群众涌向齐奥塞斯库所在的党中央大厦聚集,向党中央大厦冲击时,齐奥塞斯库夫妇看大事不好,下令调来直升机,从大厦的顶部平台逃走。12时10分,直升机起飞后向首都布加勒斯特北部郊区飞去,他决定先到布加勒斯特以北几十公里处的总统别墅——斯纳戈夫别墅。12时30分直升机抵达总统别墅。齐奥塞斯库夫妇下机后,进入别墅将一些物什装进两个蓝色的大提包里,直升机载着齐奥塞斯库夫妇和他们的两名保镖再次起飞,飞机起飞后机长瓦西里向空军指挥部通报了情况。他试图掉转直升机飞往离首都不远的一罗马尼亚空军基地,但在齐奥塞斯库保镖的威胁下,他只得向西北方向飞行。瓦西里偷偷向基地报告了自己的方位,并尽量升高,使雷达便于跟踪。最后,他对齐奥塞斯库说:“地面雷达已捕捉到我们,几分钟之后防空武器有可能使我们粉身碎骨。”齐奥塞斯库一听大为吃惊,要求立即降落到地面。直升机降落在布加勒斯特西北52公里处的一条公路上。保镖马利安拦住一辆驶过的小轿车,齐奥塞斯库下令让车主把车开往夫人埃列娜的老家——登博维察县的首府特尔戈维什泰市。下午2时,汽车出了故障。卫队长劫持了另外一辆小汽车,并让车主继续前行。由于沿途多次被当地示威的群众阻拦,汽车便开往特尔戈维什泰县警察局。

人物评价

齐奥塞斯库执政期间功过参半,他自誉为“罗马尼亚的太阳”。被枪决后,美国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Doug Bandow(道格·班多)在自己的著述“The Rise and Fall of Nicolae Ceausescu, “the Romanian Fuehrer”《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兴衰,“罗马尼亚元首”》”中说:“齐奥塞斯库身死,是罗马尼亚几十年来,第一次可以正常庆祝圣诞节。而这几十年,在他的记录中是可怕的、灾难性的、残暴的24年统治,这种统治已经走到了可耻的地步。”但美国日报曾在齐奥塞斯取得瞩目的外交成就后赞颂他是罗马尼亚最伟大的领袖。

在野的大罗马尼亚党主席瓦丁·图多尔于2010年7月26日在一家电视台说:“齐奥塞斯库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尽管他犯下巨大的错误,但他的功绩同样巨大,这一点任何人不能否认。”

罗马尼亚独立智库“评估和战略研究所”曾发布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49%的受访者认为齐奥塞斯库是一位好领导;80%的受访者认为当年的审判不公正;71%的受访者认为齐氏夫妇不应该被枪决;甚至有41%的人认为,如果齐奥塞斯库在世并参加总统选举,他们将投他的票。对此,罗马尼亚国内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许多人与其说是在肯定过去,倒不如说是在否定今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