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科 :松纲银杏目下的一科植物

更新时间:2023-11-13 16:48

银杏科(Ginkgoaceae)为松纲(Pinopsida)银杏目(Ginkgoales)下的一科植物,截至2023年11月统计数据,该科在多识植物百科中仅1属1种,即银杏(Ginkgo biloba L.)。在中生代时,银杏科植物遍布世界各地,但如今银杏科的野生种群只分布在浙江西天目山。不过,从南宋年间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就开始陆续引入并栽培银杏,如美国日本比利时印度等。银杏分布的气候区属于温带亚热带,对气温条件的适应范围广。银杏在中国分布范围很广,北到沈阳市,南至广州市,西达甘肃省嘉峪关市,东至台湾,遍及20个以上省、市、自治区。

根据化石资料的研究,银杏类植物可能起源于古生代的上石炭纪,经二叠纪,到了中生代的三叠纪晚期和侏罗纪,银杏类在植物类群中占有相当位置,它们广布于世界各地。到了第三纪末期及第四纪初期,北半球产生了巨大的冰川,银杏类植物在欧洲和北美的广大地区全部灭绝,在亚洲大陆也濒于绝种,但中国的冰川不像欧洲大陆那样连成大片和全部覆盖地面,当时华中地区和华东一带则只有局部地区受到寒冷气候和冰川的影响,银杏才作为银杏科中唯一的孑遗植物而遗存下来,并在自然界里繁衍至今。银杏科植物是落叶乔木,树干高大,分枝繁茂;叶扇形,有长柄,具多数叉状并列细脉;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生于短枝顶部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外种皮肉质,中种皮骨质,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

银杏科唯一现存的物种银杏,是著名的活化石和孑遗植物,也是中原地区特有的珍贵物种。1999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相关部门也已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式对银杏进行保护。同时,银杏也被大量引种栽培,其用途十分广泛,如因观赏价值极高而被广泛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而白果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烹,还可以将其制成蜜饯、罐头等食用,但银杏果多食会引起中毒,慎食。银杏的种子、叶和根均可作为中药材入药,白果主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尿频,无名肿毒,癣疮。

在中国,银杏自古都是珍贵树种,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的绘画作品中。汉代画像石中,以及魏晋的绘画作品中都有银杏的形象。银杏也常常出现在古人的诗词歌赋里,被中国人所认识和赞美。文人们将情感寄托于鸭脚子如“银杏之树,忠魂止”,用银杏寄托范仲淹岳飞等人物精神。“细观惟有阶前树,历尽人间累灰”,运用拟人手法将银杏古树历经变迁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围绕着银杏的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很多古人都曾经栽植过银杏树,有些长成大树,留存后世。

植物历史

银杏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根据化石资料的研究,银杏类可能起源于古生代的上石炭纪。在石炭纪以前虽有不少化石记载,但难以从形态上区分此时期以前银杏类化石与其他近似的化石种的界限,尤其是所有近似银杏的古代化石十分零碎片断,很多是仅能以几片叶子的印迹化石来加以描述。

到了中生代,包括银杏类在内的裸子植物组成了浩瀚的森林,覆盖着大地。中生代银杏目中除银杏属外,至少还有14个属,例如裂银杏属(Baiera)、准银杏属(Ginkgodium)、楔拜拉属(Sphenobaiera)等等。中生代侏罗纪是银杏目的“黄金时代”,银杏属中有20多个种。

到了白垩纪晚期,地球上广大地区的气候发生了急剧变化,高度进化和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被子植物门大量出现,新的植物类群滋生演替,银杏类植物开始衰败。白果叶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在中生代早期,以楔银杏(Ginkgo digitata)和西伯利亚银杏(Ginkgo sibiria)为代表,叶为楔形,掌状深裂;中生代晚期,以拉拉米银杏(Ginkgo laramiensis)为代表,叶为楔形,不分裂或二裂;至新生代早期,以铁线蕨银杏(Ginkgo adiantoides)为代表,出现了肾形叶,不分裂或二裂。具体来说,可将前两种化石时代限于侏罗纪,后两种化石时代分别限于白垩纪和第三纪。

从白垩纪到新生代第三纪的过渡中,北半球很多地区同时伴以山脉的隆起和海底陆地的上升,从而气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杏类植物在世界各地进入极衰时期,绝大多数的种、属由于气候的转冷而灭绝。到了第三纪末期及第四纪初期,北半球产生了巨大的冰川,因之地球上的植被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银杏类植物在欧洲和北美的广大地区全部灭绝,在亚洲大陆也濒于绝种。

根据近代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们的研究,中原地区的冰川不像欧洲那样可以连成大片和覆盖整个地面,日本朝鲜也是如此。当时中国华北地区所受到的侵蚀作用比较轻缓,而华东和华中地区一带最多只有局部地区受到严寒气候的影响,因此这一珍贵的古老植物才幸免遇难而遗存下来,成为东亚的“活化石”。现在世界上只有浙江省省西天目山和四川省、湖北交界处的神农架林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河南省、安徽交界处的大别山一带狭小的深山谷地,还残存着为数不多的呈野生或半野生状态的鸭脚子银杏渡过了一个个漫长的世纪,才在自然界里繁衍至今。人们平时所看到的银杏都是人们长期栽培和保存下来的。

传播

据记载,现存物种银杏约在南宋期间由中原地区传入日本,至今有700多年历史。到十八世纪初期,才由日本传入欧洲荷兰的乌特勒支植物园的一棵古树是第一棵,此后又由欧洲传入北美等地。现在除了日本以外,美国英国法国瑞典俄罗斯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植物园、公园和公共场所,几乎都有银杏的栽培,而且培育了不少园艺品种。

由于银杏传入日本较早,所以欧美一些学者则误传银杏为日本的特有树种,其实银杏自古以来就只遗存于中国。除了上述根据地史资料和历史资料记载外,在中国各地名胜古迹,庙宇寺院还保存有许多古代的银杏,也可得到证明。其中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古银杏屡见不鲜,如四川省巫山县山东省郑城,安徽省肖县,江苏省泰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梧州市浙江省杭州的五台山、临安诸暨、长兴县湖北省通山县等地均可见到。

栽培历史

现存物种银杏很早就被中国人认识并栽培,因此留存下来很多银杏古树。从各地零星分布的古银杏树的树龄推测:商、周之间中原地区就已经开始栽植银杏,以后银杏的栽植逐渐增多,范围也逐渐扩展。汉末三国时,银杏在长江流域一带已有大量栽植,黄河流域也有零星栽植。晋朝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银杏栽植的数量进一步增多。

南北朝到隋唐,银杏已经在寺庙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佛教的圣树。随着佛教活动,银杏的栽植范围也逐渐扩展。大约在这段时期,银杏从陆路传到朝鲜半岛,以后又从朝鲜半岛传往日本唐朝,随着中日之间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有些日本僧人直接从中原地区引种银杏到日本。

宋代是银杏扩展以及银杏文化发展的一次高潮,有“汉柏唐槐宋银杏”之说。银杏被广泛种植在学校、宫苑、寺庙里。宋代建立的孔子庙诗礼堂前就栽植了两株大银杏树,被后世称为“宋杏”。在学校中栽植银杏已很普遍,甚至出现了质疑“杏坛”之杏是银杏的现象。

元代以后,历代农书中也都有银杏的记载,其栽培技术也逐渐得到发展,出现了《王氏农书》《农桑辑要》《农桑衣食撮要》等农学著作。其中王祯撰《王氏农书》卷三十四将银杏列于果类,提到春分前后移栽银杏,要“先掘深坑,水搅成稀泥,然后下栽”,并且提醒在移植银杏的时候,“连土封用草包或麻绳缠束,则不致碎破土封。”

明代记载有银杏栽培相关内容的农书与园艺书籍就更多了,如《永乐大典》《汝南圃史》《二如亭群芳谱》《农政全书》等,其中有部分内容因袭前人,但是也有一些创新之处。智诚法师撰《汝南圃史》卷一按照月令的先后记载的农事活动中,有正月、二月、八月、九月四个月份,共六次提到银杏,包括种植银杏、移植银杏、嫁接银杏、收获银杏等。明代还有治疗银杏病虫害的方法,其中刘基撰《多能鄙事》卷三记载,如果银杏树干腐坏,可以将其清洗干净,然后涂抹酱来医治。

清代出现的重要的农书与园艺类书籍有《授时通考》《三农纪》《齐民要术》《花镜》《植物名实图考》等。其栽培技术更为发达,认识到可以利用插、分蘖、接换、播种等方法来繁殖银杏,其中“分栽”,也就是分蘖繁殖是首创。

民国时期,开始采用西方植物分类学、植物病理学等方法对银杏开展研究。王兆泰在《杭州银杏苗木病害研究之初步报告》中指出,银杏抗危害能力非常强,是其经历地壳剧烈变化而存活下来的原因,其叶有毒,病害一般侵入不了,银杏病害大多发于根际。另外,清末民国以来,设立了很多苗圃培植树苗,其中就有银杏。

现在,对银杏的认识和研究也更为深刻,出现了一大批研究银杏的专业论文和书籍,其中关于银杏栽培技术的图书出版量占银杏图书(专著)总出版量的比重较大。近年来,对银杏遗传育种、抗性生理、资源培育、银杏产业和加工以及银杏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全国第十九次银杏学术研讨会也形成了促进林下银杏产业经济发展,加强银杏良种选育和种植基地的管理和银杏基础研究工作的共识。

典籍记载

宋代以前的现存物种银杏古籍文献比较少,主要是一部分诗文,以及出土的考古资料。宋代以来,银杏古籍资料开始增加。但是,相对来说资料比较分散,主要散见于本草(药典)、农书等相关专业书籍,以及地方史志和文人诗文作品中。直到民国以前,没有专门记述银杏的作品。目前,收集到的银杏古籍约4000余条。从时间上看,银杏古籍资料大部分集中在明清两朝,资料占一半以上。从古籍分布种类看,以史志资料以及文人诗文为主。从内容上看,以银杏古树、银杏分布以及银杏诗文为主。

政类本草》:南宋王继先著,根据现有资料,是比较早记录银杏的医药学著作,其中,银杏被列入第十三卷,果部,是比较有价值的“绍兴新添”类药物。《绍兴本草》虽然是医药学作品,但其中“银杏”这条史料是比较综合性的,这可能与当时对银杏的医药价值的认识水平以及银杏的主要用途是食用有关。从这条史料可以看出,南宋时期,银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食用的物品,南宋各处都出产,其中,宜州区形状比较大的比较好。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是中原地区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书中记载了银杏的名称、植物学特征、医药利用、饮食禁忌等相关知识。其中比较集中记载银杏的是果部(第三十卷)。“释名”部分介绍了银杏的名称“银杏”“白果仁”“鸭脚子”等来源以及出处,其中明代多称其为白果。

名称考证

从宋代开始就有人对现存物种银杏的历史进行追溯,可惜无功而返,直到民国时期。相关研究表面,秦汉到宋代以前,银杏可能被称为“”“孔平仲”以及“玉”。宋代以后诗文中出现的“平仲”多指银杏,“文杏”则部分是指鸭脚子宋代以后,“玉棐”这个古称则几乎被废弃不用,只是偶有提及。宋代以后,银杏的名称还有金叶银杏、公孙树、轩辕树、灵眼、圣树等。其中,宋代普遍称之为“鸭脚树”,“银杏”似乎是比较官方的称呼。元代,银杏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千年银杏树”。至于白果仁出现的最早时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中药志》(1984)认为“白果”始载于《日用本草》。明清称呼以“银杏”和“白果”为主,同时有“灵眼”“公孙树”“白眼”“仁杏”“文杏”“平仲”等名称。其中“灵眼”一名出自元代李杲《食物本草》。另外,银杏在特定地区还有特定的称呼。宋代江浙一带称呼银杏为“杏”,见于施宿撰《嘉泰会稽志》卷第十七:“越人谓鸭脚子为杏,而谓杏为仙居杏。”

植物分类

分类历史

凯普费(Kaempfer)是欧洲第一个研究银杏的植物学家,1690年他观察了栽培在日本的银杏树,随后对银杏树又作了植物学描述。他率先提出“Ginkgo”这个名称,1771年卡尔?冯?林奈(Lin naeus)采纳了这个名称,并根据许多标本上叶片具有深裂的特征,用“biloba”作为种名。19世纪后期,从植物分类上看,银杏的种子很象(Torreya)和粗榧(cephalotaxus)的种子,所以把它放在松目红豆杉科。当1896年日本植物学者平濑作五郎(Hirase Sakugorou)发现了银杏花粉萌发时能产生具鞭毛能游动的精子以后,植物分类学家们才把银杏从紫杉科分出,成为独立的科属种。

下级分类

历史上,银杏科曾出现过许多属,但现存的只有1属:

形态特征

银杏科植物为落叶乔木。

树干高大,分枝繁茂,枝分长枝与短枝。

扇形,有长柄,具多数叉状并列细脉,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散生,在短枝上成簇生状。

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生于短枝顶部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雄球花具梗,荑花序状,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排列较疏,具短梗,花药2,药室纵裂,药隔不发达;雌球花具长梗,梗端常分2叉,稀不分叉或分成3-5叉,叉项生珠座,各具1枚直立胚珠

种子

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外种皮肉质,中种皮骨质,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子叶常2枚,发芽时不出土。

物种分布

中生代时银杏类植物遍布世界各地,如今只有中国浙江省西天目山和四川省、湖北交界处的神农架林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河南省、安徽交界处的大别山一带狭小的深山谷地,还残存着为数不多的呈野生或半野生状态的银杏。但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引入并栽培银杏,故现美国日本比利时印度意大利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亚美尼亚等国家和地区也有现存物种银杏的分布。

现存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中原地区特产,生于海拔500-1000米、酸性(pH值5-5.5)黄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常与日本柳杉榧木蓝果树等针阔叶树种混生,生长旺盛。在中国,银杏的分布范围很广,北到沈阳市,南至广州市,西达甘肃省嘉峪关市,东至台湾,遍及20个以上省、市、自治区。

银杏分布的气候区属于温带亚热带,对气温条件的适应范围广,年平均气温10~18℃,绝对最低气温>-20℃。年降水量600~1500mm,生长区域多为海拔50~1000m的地方。

生长习性

此处以银杏科现存物种银杏(Ginkgo biloba)为例,银杏树体较高,树势庞大;寿命较长,生长速度相对较为缓慢。银杏的主根及侧根生长范围较广,发育速度较快,扎根较深,4—5月是银杏的花期。银杏属于雌雄异株类树木,白背叶树木的叶裂刻较深,秋季叶色的变色也较晚,落叶较迟缓,且枝杈更长,一般在4m左右;而雌株的树冠较大,树冠顶端的树形较为平缓,叶裂刻较浅,叶子较早便会出现变色情况,落叶的时间也比较早,枝杈较短,一般在2m左右。

银杏的环境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其对光照的趋向较为显著。在进行培育的时候,需要注意到银杏树是一种强阳性树木,在生长过程当中,需要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保证树木的成活和成长。如果阳光照射时间较短,一方面会影响到银杏树的成长周期,另一方面还会导致银杏树的整体抗虫性下降,树根和树叶都会出现虫害的情况,所以在培育银杏树的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保证银杏树的阳光照射时间。

银杏对于湿热环境的适应性更为优良。银杏属于深根类植物,喜欢生长在排水良好且湿润的深厚黄壤、砂质壤土、黄棕壤中,喜酸性土壤,土壤pH值4.5~6.5为最佳。银杏生长期内病虫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对过于湿润土壤或者盐碱土壤的耐受性较差。银杏在日照充足、土层深厚、排水优良的地区将会获得更好地生长发育。银杏对于低温的耐受极限为-20℃。

自然繁殖

现存银杏为雌雄异株,是典型的风媒传粉植物。白背叶的小孢子叶球即雄花,由于平均海拔不同和每年温度的变化,其起始花期最早从3月下旬到最晚4月下旬,二者相差近一个月。但大部分地区银杏雄花芽经过冬天的低温休眠,于翌年3月上旬开始萌动,表现为雄花芽明显增大,芽鳞逐渐开张。4月初芽鳞完全开张,雄花开始开放。约一周左右时间进入盛花期,大量的雄花开始散粉,这一时期也称为散粉期,是银杏传粉的最佳时期,但盛花期持续的时间很短仅几天就进入末花期。雄花从始花到末花大约持续10d左右。雌株的大孢子叶球即雌花,雌花开放时间一般要晚于雄花2~3d,其盛花期表现为珠孔处分泌传粉滴,持续时间约为10d左右,这一时期为授粉的最佳时期。

现存银杏作为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之一,经过长期的进化已经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特征:(1)树体高大,便于白背叶花粉的传播扩散;(2)雌雄花的形态:雄花为柔荑花序状,易于花粉散出。雌花为裸露的胚珠,胚珠直立,传粉期会分泌传粉滴以增加接受花粉的机会;(3)银杏花粉的形态与生活力:银杏雄株繁育花粉能力远高于松目等其他裸子植物,从而保证传粉得以实现。同时花粉粒形态很小,在空气中漂浮时间长,容易被风传送。其花粉的活性持续时间较长;(4)传粉期胚珠的结构:银杏胚珠在传粉期已经分化并形成了珠孔、珠孔道以及贮粉室,表明银杏胚珠结构的分化与花粉粒的发育是同步的,同时这些结构特征又大大增加了银杏胚珠接受花粉的能力。

栽培技术

此处以银杏科现存物种银杏(Ginkgo biloba)为例:

繁殖方式

实生播种:利用银杏种子进行播种育苗的为实生播种。实生播种繁殖可在秋季或者春季进行。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育苗,需要2~3年幼苗才能出圃,但是幼苗生命力强,栽成活率较高。

扦插繁殖:扦插也是银杏的主要繁殖方式之一。选取合适的枝条,蘸上发根剂,在春季将其扦插在疏松的土壤中即可。这种繁殖方式成活率较低,但是成本低,不需要经过育苗的阶段,繁殖速度快,而且还可保持母株的优良特性。

分蘖繁殖:利用银杏树根际荫蘖进行繁殖,切除根蘖,附带部分老根际须根,在春季土壤化冻后萌芽前进行分枝移植。这种繁殖方式生长速度快,繁殖后的幼苗开花结果较早,一般能比实生播种的早10年左右,而且繁殖成本低。但是受到的限制较大,繁殖量小。

嫁接繁殖:嫁接繁殖是银杏繁殖的另一种主要方式,可使枝条矮化,达到丰产、丰满、提早结果。但是对砧木的要求较高,繁殖量也极为有限,而且嫁接成活率较低。

科学栽植

栽植银杏树选择在早春萌芽前,这个时节栽植最易成活。种植前做好放线、打点、挖坑工作,将坑内生石灰、砖块等杂物彻底清除,更换成土层肥沃深厚,且透气透水性良好的土壤。栽种前先在树坑里放一些经过腐熟后的有机肥,再在上面覆盖熟土,将有机肥与熟土充分混合,防止出现烧根现象。如果天气比较干燥,需先将树坑中注满水,待水渗下去之后再种植

种植时银杏要带土球种植,适合浅栽,深栽根系不容易扎根,地面与原苗木的根际线持平或略低。栽植时要保证树身直立,做好保护措施,避免根系和树杆二次受伤。对于栽植过程中出现的伤口,可涂抹伤口愈合剂,以防现伤口腐烂现象,提高银杏苗木成活率。反季节栽植(5~7月)时,可使用生根粉兑水稀释灌根,促进银杏根系生长,并于早晚对叶面喷水,这样有利于银杏苗木成活。

水肥管理

银杏栽植后应于当日内浇1遍透水,隔日再浇1次,以浇3次水为1个周期,保持树木根系水分充足,浇水完毕后要及时封坑,防治土壤龟裂。成活后不需要经常浇水,通常在发芽前、土壤化冻之后浇返青水。土壤上冻前浇过冬水,如果5月份天气干燥,为促进银杏生长发育可浇第2遍水。银杏怕涝耐旱,雨季应注意排涝,因为银杏根部呼吸发达,土壤水分太多会导致根部缺氧,进而引起根系腐烂而死亡。

栽植前加入适量的有机肥,结合银杏生长所需条件,每年通常追肥3次。第1次追肥时间在发芽前,为银杏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确保其能够稳定生长;第2次追肥在新梢快速生长时期,以磷酸氢二钾尿素为主,可有效促进银杏正常结果;第3次追肥,银杏处于坐果期,此时施加肥料为复合肥。

修剪

银杏枝条可分成短枝和长枝,长枝能培养成结果枝和骨架枝。作为行道树的银杏主要是对长枝进行修剪整形,通常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也叫休眠期修剪,通常在种植当年的12月份和翌年1月份进行,方法主要有“疏、剪、缩”等;夏季修剪也叫生长期修剪,从芽萌动后至落叶前进行,一般在4~10月,方法主要有摘心、抹芽、拉枝等。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干腐病和叶枯病是银杏生长过程中发生频率较高的病害,都属于真菌性病害。叶枯病的防治措施为在苗木生长初始阶段均匀喷洒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第一时间将落叶清除干净。干腐病的防治方法为,将果安与秀特喷洒在整个银杏树上。就连续很多年发生干腐病的银杏树,需要整株喷施和灌根病毒Ⅱ号液稀释。

虫害防治

在银杏生长过程中,马和卷蛾等是极为常见的虫害,其中卷叶蛾美国白灯蛾通常在夏季刚来临之际啃食树叶,可以使用人工摘除卷叶和虫苞的方法。在发生成虫的时候可以喷洒辛硫磷乳油或使用挂糖醋罐的方法进行诱杀;蓟马主要对银杏的幼嫩叶片造成危害,可以在生长初始阶段喷洒速灭杀丁乳油或溴氰菊酯乳油等进行防治。

物种保护

银杏为银杏科唯一生存的种类,是著名的活化石孑遗植物,也是中原地区特有的珍贵物种,由于具有许多原始性状,对研究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川气候有重要价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导致野生种群的生境被破坏,致使数量减少,1999年8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野生银杏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另外,1998年1月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也将银杏收录并评估为濒危(EN)物种。针对银杏的保护,已经建立了浙江省西天目山为中国自然保护区,区内野生状态的银杏应严禁采伐。对海拔1000米陡峭岩壁处一株由茎、干基部再生树干的“五代同堂”古银杏,已垒石加固。全国各地零星的根杏古树,亦应加强保护;许多省区已有栽培。

古树名木

古树概况

中国的银杏(Ginkgo biloba)古树资源非常丰富,据有关专家统计,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银杏古树分布,其中以湖北、四川省陕西省湖南省、浙江、贵州省、北京银杏古树数量最多。据曹福亮主编《中国银杏》一书附录,据考证年龄1000年及其以上的银杏古树共计95株。这些银杏古树是宝贵的财富,很多银杏文化的开展就是以此为依凭的,比如邳州古银杏姊妹园,泰兴市古银杏森林公园,以及银杏沟文化节、嵩县银杏文化节等。这些银杏古树的生长地点,大体有四类:寺庙内外,公园内外,街路两边,历史文化名人住宅和私人庭院。

典型古树简介

山东省莒县浮来山定林寺银杏古树

据考证,这棵银杏古树有3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原地区最古老的银杏树,与这棵银杏树相关的故事也很丰富。虽然不能确定栽种的具体时间,但是在春秋时期,这棵古银杏树就已经很古老了。《左传》记载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九月辛卯,鲁隐公与莒人盟于浮来,相传,会盟之地就是在这棵大银杏树下。据传说,距今1500年前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就曾经在此著作《文心雕龙》。也许以上传说并不确切,但是仍然显示了人们对这棵银杏树的重视和感情。莒县浮来山上这棵古银杏树有着很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当地的历史与名人故事相互交融,产生了很多传说故事。当地人们在与其接触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在当地流传的奇闻异事,使这棵银杏树具有了神秘色彩。

北京潭柘寺帝王树

京西古刹潭寺有多株银杏树,其中最著名的是“帝王树”。它巍然屹立在寺内的昆卢阁殿前东侧,其高达30多米,干周长达9米,是辽朝种植的,距今已1000多年,至今仍高大挺拔,郁郁葱葱,枝干上挂满善男信女用来祈福的红绸带。又西边对植的那棵元代栽植的银杏树,被称为“配王树”,只是这两棵树都是雄树,都不结果。据说,20世纪60年代时,作为普通百姓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来潭柘寺游玩时,曾指着这棵树东北地区侧那根未与主干合并的侧干戏称是指自己,因为自己不成材,所以长成歪脖树。

用途

园林观赏

现存物种银杏(Ginkgo biloba)树型高大、雄伟壮丽,树干整洁挺拔,枝条密生,树冠广阔,姿态雄伟又因叶形特殊优美,叶片呈扇形,早春一片鲜绿,人秋则满树金黄,颜色瑰丽,最适宜作行道树、庭荫树,观赏价值极高,因而被广泛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

营养食用

白果仁又称为“白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据分析,种仁中含有淀粉62.4%,粗蛋白11.3%,粗脂肪2.6%,蔗塘5.2%,此外还含有还原糖、核蛋白、钙、磷、钾及白果新酸等,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烹饪,例如,煮、炸、炖、蒸、炒,还可以将其制成蜜饯、罐头、糕点、干果、饮料、酒类等食用。但银杏果含有氢氰酸,多食会引起中毒,且不可生食,孕妇慎食。

医学药用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银杏的种子(白果)、叶和根均可作为中药材入药。

白果仁味甘、苦、涩;性平,归脾、足少阴肾经,有小毒;具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的作用;主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尿频,无名肿毒,癣疮。

白果叶味苦、甘、涩;性平,有小毒;具有活血养心,敛肺涩肠的作用;主治胸痹心痛、喘咳痰嗽、腹泻痢疾、白带。

银杏根味甘;性温、平、无毒;具有益气、补虚弱的作用;主治白带、遗精,并配合用于其他虚弱、劳伤等症。

经济价值

银杏也可以用作林木树种,它的木材具有材质轻软,纹理细直、易加工、有光泽、不翘裂等特点,宜作纱管、数位板、家具、室内装饰、雕刻和工艺美术品等。

毒性

关于银杏(Ginkgo biloba)种子白果仁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历代文献都有明确记述。《政类本草》记载"生食戟人",《滇南本草》"不可多食,若食千枚,其人必死",《本草纲目》记载"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胪胀昏顿。"现代文献多有报道,过多食用白果,容易出现惊厥抽搐,甚至死亡,尤其是儿童更易中毒。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症状,偶有末梢神经的功能障碍。临床中毒症状轻者为恶心、乏力、呕吐、腹痛、腹泻、嗜睡、烦躁不安,中重度患者表现为昏迷、抽摇,乃至呼吸困难瞳孔放大、对光反应迟纯,甚至死亡。

截止至2017年,文献报道认为白果仁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包括:类、水杨酸衍生物银杏酸类(GAs)、吡哆醇衍生物4'-O-甲基吡哆醇(MPN)以及致敏蛋白在内的毒性成分。这几类毒性物质的结构、毒性表现及其体内代谢过程都各有特点。

相关文化

历史故事

中原地区,有很多古人都曾经栽植过银杏,有些长成大树,留存后世。相传,晋许逊南梁陶弘景唐朝僧明深、灵佑禅师、赵孟頫、赵孟頫、牛僧孺吕洞宾陈霸先陈霸先,元代贺志、王梦声,明代太祖朱元璋、蔡朝端等都曾经亲手栽植银杏树。最有名的便是宋代汴人龚猗折银杏枝成活以择居所的“遇仙树”的故事,在王世懋撰《王奉常集》,焦竑辑《国朝献征録》,陆世仪撰《亭先生诗文集》,以及《嘉靖昆山县志》《万历重修昆山县志》《乾隆江南通志》《道光昆新两县志》《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同治苏州府志》等古籍中都有相关记载。但这棵树现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真义龚姓来源的这个传说。此外,据传还有些名人曾经拴马于银杏树下,如曹操曾经系马运铁沟桥西庙古银杏(《同治 徐州府志》),宋代岳飞岳鄂王曾经系马原湖口镇南金沙寺银杏(《光宣宜荆续志》),李自成也曾在万寿寺东的元代银杏树下拴过战马。

诗词歌赋

银杏很早就被中国人所认识和赞美。在宋代文人笔下,银杏成为人们表达感情的载体,成为中原地区文化中的文学意象,并且其内涵逐渐丰富。欧阳修嘉祐二年(1057年)写过《和圣俞李侯家鸭脚子》一诗,主要记录了银杏在宋代栽植扩展的历史状况。

元代银杏仍然是重要的文学意象,与宋代主要关注银杏相关人事相比,在元代文人笔下,以银杏衬托景色更胜一筹。其中詹时雨的曲词中有“白果叶凋零鸭脚黄”,成为银杏点染秋天的经典形象,与宋代王十朋“鸭脚含黄”,陆游“鸭脚叶黄乌桕丹”,葛绍体“满地翻黄银杏叶”相比,更为生动形象。

明代出现许多以银杏为主题的诗文,文人们将情感寄托于鸭脚子如“银杏之树,忠魂攸止”,用银杏寄托范仲淹岳飞等人物精神。“细观惟有阶前树,历尽人间累刼灰”,运用拟人手法将银杏古树历经变迁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清代出现了大量以银杏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在类型上与明代相似,但数量更多。著名诗人袁枚曾写过四首银杏诗,其中《大殿外古银杏歌》中有“君不见栖霞银杏树,两株中有三皇春。一雌一雄屹相向,老龙拔湫蛟崛强。根蟠南极洲太阴深,叶盖西天花雨上”的豪迈描写。

民国银杏诗词歌赋外,中国众多的文人学者还撰写了大量散文及小说作品赞颂银杏,宣传鸭脚子周建人在《太白》创刊号上发表《银杏树》,以散文化的笔调全面阐述了银杏的形态、起源、演化、生殖、生态等特性,以及白果仁的经济价值和银杏树在城市绿化等方面的作用。

绘画艺术

银杏是中国的珍贵树种,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的绘画作品中。汉代画像石中,以及魏晋的绘画作品中都有银杏的形象。《徐州汉画像石》一书收录的汉画像石中表现树木的22幅中,表现银杏的有16幅。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是以银杏为主调进行取景构图的。北宋时期的《宣和画谱》卷十九就收录有内臣乐士宣的《银杏白头翁图》,卷二十还收录有赵曙第四子亲王赵頵《写生鸭脚图》二幅。由于钟爱银杏的沧桑古朴与叶黄果繁,清代画家每每将其入画。正如在《题大姊画册九幅》中,画家将银杏与石榴并列写入画卷,诗人题为“银杏希见花,榴花望如火。品味亦悬殊,谁耽两嘉果。藉祝多子祥,并陈无不可。”虽然银杏与榴花外观有很大的不同,但都是多子的象征。文人写银杏的诗文,用以表达多种情感。现代关于银杏的绘画作品更多。徐悲鸿有一幅描绘四川省灌县青城山天师洞古银杏的油画,名为《银杏》。2009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银杏茉莉颂》,是一部关于江苏省省树省花诗书画集。

趣闻逸事

郭沫若对银杏的感情很深厚,他特别喜欢银杏树,“中原地区国树”“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其1942年发表的《银杏》一文。仅从表面意思理解,至少表达了对银杏的赞美和期待两种感情。一方面表达了其对银杏的热爱。以“银杏,我思念你”开头,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银杏思念。“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感情热烈奔放,直接表达其热爱。这种带有很浓烈感情色彩的赞美,通篇可见。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银杏文化的期待。作者考察历史后,认为历史上直到当时国人不重视银杏,与银杏的地位不匹配。对当时很多国人不清楚银杏是中国特有的树种,不认识银杏,不重视银杏的现状的痛惜基础上,生发出来由衷的期待。因此,作者以“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仁,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结尾,表达了对中国银杏文化的强烈期待,期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热爱银杏。

另外,郭沫若对银杏的喜爱还表现在他曾经亲自栽种银杏树,1954年春其夫人于立群患重病离京治疗,郭沫若从大觉寺(一说大觉寺林场)移回一株银杏幼苗种在西四大院胡同寓中,起名“妈妈树”,祝愿孩子们的母亲早日康复。1963年秋郭沫若迁住西城区前海西街时,和夫人一起将它移种于此。现在,北京的郭沫若纪念馆中仍然可以看到很多银杏树,成为故居看点之一。

主题展馆

世界银杏博览馆位于中国邳州市沙沟湖公园隆鑫阁负一层,布展面积3175平方米,展馆以“世界银杏看中国,中国银杏看邳州”为主题,分为一个序厅、四个主要展厅和其他功能区域。在具体的布展过程中,世界银杏博览馆围绕“历史、文化、生态、产业、富民”这条主线,把握“世界性、地域性、人文性、体验性、创新性”五大原则,充分展示银杏进化演变的历程,深度挖掘银杏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重点呈现全世界银杏产业的发展成果,更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邳州银杏产业发展的美好蓝图。

邳州世界银杏博览园位于邳州市港上镇,正式创建于2002年。2002年5月被批准为江苏省级银杏森林公园,2004年4月被批准为国家级银杏博览园,是全国唯一的单树种国家级森林公园。其中有一条特色乡村公路,两边银杏相互交织自然形成了“隧道”奇观而被冠名为“时光隧道”。 “时光隧道”全长3000余米,春、夏、秋、冬每个季度都有不同的景色,特别是每年秋冬季,披了“金”的“时光隧道”甚是迷人。

民俗文化

银杏树是中国人崇尚的树种之一。宋代以来,亲友之间互赠白果仁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作为馈赠佳品,银杏成为友情的象征。银杏还成为民间小吃、茶品或者节日食品的材料,被广泛应用,因此产生了很多与银杏有关的习俗。另外,明代还有“相银杏”等游戏。在广东省“不落家”习俗中,银杏也得到了利用。

相关研究

银杏叶为原料,采用溶剂法和超声法提取了银杏叶黄酮类物质,讨论了超声法提取银杏叶黄的影响因素。以70.00%乙醇水溶液为溶剂,以料液比、提取功率、提取时间为变量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得到白果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说明其对抵抗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和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均有一定的贡献。实验表明,从银杏叶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防晒功效,可以应用在化妆品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