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 :中国北京市市辖区

更新时间:2023-04-14 10:32

门头沟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下辖区,位于北京城区正西偏南。东部与海淀区、石景山区为邻,南部与房山区、丰台区相连,西部与河北省涿鹿县、涞水县交界,北部与昌平区、河北省怀来县接壤。门头沟区总面积1447.85平方千米,下辖9个镇、4个街道。截至2022年末,门头沟区常住人口39.6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地北京市门头沟区新桥大街36号。

门头沟区地处太行山余脉与燕山南麓接合部,山地占门头沟区总面积98.5%,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状倾斜面。境内河流分属海河大清河北运河3个水系永定河是门头沟区最大的过境河流。门头沟区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西部山区与东部平原气候呈明显差异。门头沟区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年前“东胡林人”就在境内生息繁衍,西周公国始属燕,秦分属广阳区上谷郡二郡,后归属地久经变化,至晚清门头沟一词始现后,渐以门头沟冠属地,1958年5月定名为门头沟区,至今未变。

20世纪90年代初,门头沟区开始经济转型,逐渐形成第三产业主导经济。2022年,门头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三次产业结构为0.6:26.9:72.5。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1.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比上年下降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7.8亿元,比上年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为0.4:25.7:73.9。门头沟区重点锁定在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三大细分领域”,形成以文旅体验、科创智能、医药健康为主导方向的新产业体系。

门头沟区位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长城汽车文化带的交汇点,有AA级及以上景区17处,登记在册不可移动文物达556项,红色资源125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5项,有着独具特色的生态山水、红色历史、民间民俗、古村古道、宗教寺庙、京西煤业、史前文化、长城文化、农耕文化、地质文化。

名称由来

“门头沟”地名一词源于近代。清同治年间,外国侵略者撰写京西地质考察著作时,将九龙山麓、沟谷中过街楼以西的产煤产区,称为“门头沟煤田”,“门头沟”一词首次出现在近代著作之中。北京市文管处馆珍藏的38件门头沟煤窑合同,开始使用“门头沟”的名字。官方行文称谓从清乾隆七年(1742年)开始使用“门头沟“这个名字,至于民间何时开始使用“门头沟”这个名字已无从考究。此外,有说法称门头沟是以该地区的房屋布局而得名的,证据有二,一为该地区圈门过街楼里外和京西古道上的房屋建筑都随山就势的建在山峡之间的流水沟两旁,至此,这里家家“门头了”(即门前面)都是一条大沟;其二,门头口过街楼是旧时中心闹市区,进出街门前头均是沟,该地区的人们就依山就势地将自己的居住地称作为“门头沟”了。1947年,北平市在此地设立“门头沟镇”,这是“门头沟”三个字首次作为行政区划名称使用。1949年7月,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门头沟区”,之后,门头沟地区的行政区划和政区名称多次调整。1958年5月,“门头沟”作为市辖区名固定了下来并沿袭至今。

历史沿革

先秦

大约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境内发现“东胡林人”生息繁衍的遗迹。

西周初年,区域分属蓟燕二诸侯国,燕并蓟后,属燕。

战国时期,地属燕国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38年),初设上谷郡、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5郡。区境东部,今龙泉、永定、潭柘寺三镇范围均属渔阳郡,其余地域属上谷郡。

秦汉至南北朝

秦统一天下后,区域分属广阳、上谷二郡。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陈胜、吴广起义后,上谷卒吏韩广占据蓟城,自立为燕王,区域属燕。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燕将臧荼被封为燕王,都蓟城,杀韩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封刘为燕王,都蓟城,辖区境内东南部分地区。刘彻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国设十三部州,幽州名列其中,门头沟区域属幽州。

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广阳郡改称广阳国。区域东部属广阳国蓟县,西部属上谷郡沮阳县地。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广阳国入上谷郡,区属上谷郡属地。永元八年(96年),复置广阳郡,区域东、西部分属广阳郡蓟州上谷郡郡沮阳县。

魏嘉平二年(250年),镇北将军刘靖屯兵幽州,为解决军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军士千余人,修建车箱渠(引水渠)和戾陵堰(拦水坝),于境内三家店处引漂水(永定河)入高梁河,修建了北京历史上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蓟城南北灌田2000顷。

晋建兴四年(316年),于区境内修建佛教名刹嘉福寺,后屡经扩建、改名。因寺后有龙潭,寺前有树,故称潭柘寺

后赵元年(319年),石勒称赵王,燕国改为燕郡,辖蓟州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年),后燕王佐攻占蓟城,蓟县属后燕。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拓跋焘发司、幽、定、冀四州10余万人,修筑上塞围,东起上谷,西至黄河,广袤干里,北魏长城遗迹在今境内尚留有遗迹。东魏武定三年(545年),平远将军元勒动用民工1500余人,在区境内河北衬西北筑城戍边。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置怀戎县,区域东部仍属蓟县,西部属怀戎县。

隋唐至宋元

隋朝,设州县二级地方行政建制。区境东部属幽州蓟县,其余地域属燕州沮阳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区域分属蓟、怀戎县。

唐初,区域东部为广平县。县治所由原古城(石景山区)迁至区境内辛秤村(今分东、西辛秤),此为境内设县之始。唐武德年间,新建大慧聚寺、灵严寺灵岳寺,重修潭柘寺并改名龙泉寺,佛教大兴。

光启年间(885年—888年),设永兴县矾山镇二县,区域西部属矾山县。干宁三年(896年),李克用征曲州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刘仁恭胜后撤矾山县、幽都县,设玉河县,区域属玉河县。

五代十国时,后晋石敬瑭为答谢辽朝援立之恩,割云、燕16州送之,玉河县属契丹。

开泰元年(1012年),改幽都县为宛平县,宛平县名始于此。龙泉务辽瓷器窑用煤作为燃料烧瓷。宋、金结盟攻辽,辽败,玉河县先属宋,后归金。金天眷元年(1138年),废玉河县,区域属宛平县。

元朝,区境大部分属宛平县,仅沿河城一带初属矾山县,后属怀来县

明清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元大都称北平府,后又改为顺天府,宛平县属之。

景泰二年(1451年),在区境内沿河口设守备营,驻守要塞,辖石港口、东小龙门口、天津关口、洪水峪口、黎元岭口等17处隘口,总长200多千米。此后,又在境内沿河城、斋堂城修筑要塞,并派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境内加修长城和敌台。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沿河城地区归属宛平县,至此,区全境属宛平县。

顺治元年(1644年),清廷"跑马圈地”,北京城郊500里范围内,共圈土地15.9万余顷,用作皇室庄田、王室庄田和八旗庄丁地。宛平街道县被圈土地5800余顷。

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政府在区境内创办了通兴煤矿,此为北京第一家以蒸气动力为提升设备的近代工业。光绪九年(1883年),又创办了神机营机器局,为北京第一家近代机械工厂,制造新式火炮。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大台、斋堂、清水、黄塔、三家店等村设坛成立义和团组织,总坛设在斋堂村。同年七月,58个村义和团民2000多人,集中攻打桑峪天主教堂失败,转攻张家铺村天主教堂,双方死伤120余人,张家铺天主教堂被烧毁。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北京西直门至门头沟铁路动工兴建,詹天佑任总工程师,该铁路于1908年竣工通车,定名为京门铁路,全长25.231千米,工程费用为63.25万两白银。

中华民国

1914年,顺天府改为京兆地方,宛平县随属。1917年夏,永定河决口,宛平、大兴区受灾,灾民达12万。

1920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区境内宣传马克思主义。1927年初,中共北京市委在门头沟矿区建立了第一个支部——门头沟特别直属支部。1932年,在西部山区成立了境内第一个党支部——庄高小党支部,次年正式成立中共宛平县委。

“七七”事变后,八路军邓(华)宋(时轮)支队到斋堂一带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川堂成为北京第一个抗日根据地。1938年3月,境内建立了北京地区最早的人民政权—宛平街道抗日民主政府。

1948年12月14日,解放军进攻门头沟,驻门头沟国民党军二〇八师向石景山区溃逃,门头沟、城子一带解放。

1949年1月,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后,门头沟军管范围划归北平市,门头沟自晚清以“镇”名,至此改以区名,名门头沟区,驻地窑神庙院,辖两镇两小区,即门头沟镇、城子镇、里十三小区(潭柘寺地带)、外十三小区(永定地带)。门头沟区自此归属北京市,但名称历经多次更改,1949年1月至2月,称北平市门头沟区;3月至6月,称北平市第二十八区;7月至9月,称北平市第二十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门头沟区仍经历多次名称变更。1949年10月至12月,称北京门头沟矿区;1950年1月至8月,又复称北京市第二十区;1950年8月至1952年8月称北京市第十六区。

1952年9月1日,原河北省省宛平县全部、房山区的两个区和良乡县的大灰厂划归北京市,与原十六区合并,命名为北京市京西矿区。京西矿区人民政府同时成立,驻地圈门窑神庙

1958年5月,京西矿区改名为门头沟区。9月,金鸡台、河北、周口店镇等12个乡划归周口店区,原属石景山区五里坨街道乡划归门头沟区。自此门头沟区区名沿用至今。

1994年,撤黄塔、齐家庄乡并入清水乡,改设清水镇。撤沿河城乡,并入斋堂镇。撤田庄、大村乡并入雁翅镇。撤北岭乡、色树坟乡和王平村街道,合并建王平地区。改潭柘寺乡为镇。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门头沟区系北京市辖区,位于北京城区正西偏南,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15°25′00″~116°10′07″,北纬39°48′34″~40°10′37″。区境东部与海淀区、石景山区接壤,西部与河北省涿鹿县涞水县交界,南部与房山区丰台区相连,北部与昌平区怀来县相邻。东西长约62千米,南北宽约34千米,总面积1447.85平方千米。

气候

门头沟区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而少雪。春季60天,夏季76天,秋季60天,冬季长达169天,冬季漫长是境内气候的一大特征。西部山区与东部平原气候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东部平原11.7℃,西部斋堂一带10.2℃。极端最高气温东部40.2℃,西部37.6℃;极端最低气温东部-19.5℃,西部-22.9℃。日照时数较多,年平均日照2470小时。春秋季节,境内风、霜频繁,年平均无霜期200天左右,江水河村一带无霜期仅100天;平均风速为2.7米/秒,8级以上大风21次。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受中纬度大气环流的不稳定和季风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多为970.1毫米(1977年),最少为377.4毫米(1997年),年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

地质

地质构造

按构造类型分,门头沟区内有褶皱、火山和断裂等多种构造。褶皱分以下几种:近东西走向呈不协调箱状或宽缓波状的后吕梁—印支旋回期褶皱;以北60°~65°东斜列式展布,相伴逆冲断裂及次级褶皱均较发育的燕山旋回期褶皱;轴向大体呈北45°东,叠加于早期北东东向褶皱带上的燕山中期(华夏系)褶皱;北北东—近南北走向,轴面近直立的燕山晚期(新华夏系)褶皱。火山有两类,一为Ⅰ级火山喷发带,属早侏罗南大岭期,沿清水河北东向裂隙式火山喷溢带,先后喷溢基性玄武岩类、中性安山质角砾熔岩类。晚侏罗髽髻山期,百花山一带为裂隙式火山喷溢,其余为中心式喷发,形成百花山髻山复向斜的髽髻山组火山岩带,并构成其核部。另一类Ⅱ级火山盆地,主要有东岭台火山盆地和百花山火山盆地。断裂有华夏系断裂和新华夏系断裂两类,其中华夏系断裂北北东向,基本定型于燕山早期,走向舒缓,破碎带发育,具压剪性,常以逆冲、逆推构造形式出现,多与北东向褶皱构造伴生;新华夏系断裂走向为北北东20°~30°,倾向南南东或北西西,具压剪性,形成于燕山运动中晚期,仍具较大活动性。

地层特征

从地层方面看,门头沟区出露地层有中元节古界、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中元古界岩层出露面积约占境内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岩层包括形成于14亿年前的长城系高于庄组和14亿年至10亿年间形成的蓟县系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上元古界岩层主要有两线地带,形成于10亿年—8亿年间称青白口系,岩性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下古生界岩层见有寒武系和奥陶系,其中寒武系约形成于5.7亿年至5亿年间。上古生界岩层分下部杨家屯煤系和上部二叠系上统红庙岭组两套。中生界岩层出露广泛,分布面积约占境内总面积的50%左右,包括三叠、侏罗、白垩三个系。新生界出露岩层有第四系更新统泥河湾遗址组、周口店镇组、马栏组和全新统肖家河组、尹各庄组、刘斌屯组等。岩性较复杂,主要以残坡积相、洪坡积相、冲洪积相沉(堆)积于岭梁沟谷及山前地带,甚至洞穴中。

地形地貌

门头沟区地处太行山余脉与燕山南麓接合部,基本是北东东走向的中低山区,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状倾斜面。西部山地是西山的核心部分,山体高大,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峰160余座,其中东灵山海拔2303米,有“京都第一峰”之称,另有百花山、髽髻山、妙峰山等山峰。东部山地位于北京西山,山体较小,山势渐缓,其东南部的兔儿庄为境内最低点,海拔仅73米。区内3条主要岭脊均呈东北向平行排列,自西北至东南依次为:东灵山一黄草梁一棋盘山复背斜;百花山一清水尖一妙峰山复向斜;铁坨山一九龙山一香峪梁复向斜。因山地切割严重,各岭脊之间形成大小沟谷300余条。

门头沟区境内地形可分为中山、低山、盆地、丘陵夷平面、阶地和山前平原多种类型。中山面积较广,占区域总面积的39.60%,处于境域中西部,海拔800米以上,多因地壳剧烈上升和强烈腐蚀深切所成,按形态又分为两类。一为燧石条带大理石白云质灰岩为主组成的碳酸根石质山,分布于雁翅镇、斋堂镇以北、清水镇大部;另类为中生代火山岩系石质山,横亘于中部至西南部,分布于清水、斋堂、军响三乡镇南部,雁翅镇东南部。低山占地面积最多,为总面积的43.11%,分布于永定河及其支流谷地以及其他谷地、山前低地,海拔在400米~800米之间。盆地于清水河中段的西斋堂—军响周边以内,地形高差在300米~600米之间。丘陵主要在山前及斋堂盆地河谷两侧分布,海拔4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夷平面为北台期准平原面残余部分,存有三个层次,分别是:百花山顶-白草畔和灵山顶部,海拔为2300米~2000米;黄草梁、老龙窝、清水尖等山顶部,海拔1600米~1400米;柏峪大梁、妙峰山和九龙山顶部,海拔1200米~800米。阶地主要断续分布于永定河、清水河两侧。山前平原面积较小,仅占总面积的1.50%,分布于龙泉、永定二镇山前。

土壤

门头沟区的土壤属地带性褐土,分为山地草甸、山地棕壤、褐土等3大类,8个亚类,93个土种。其中占地面积较广的有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碳酸根褐土。

山地草甸土面积为1902.25亩,占总面积的0.09%,主要分布于海拔1900米以上平缓中山顶部,包括百花山的白草畔、东灵山顶等地。

山地棕壤分布在海拔900米~1900米的中山坡地带,包括清水、斋堂、雁翅、上苇甸和王平等乡镇地区,面积为40.53万亩,占总面积的18.57%。棕壤又分山地棕壤和山地生草棕壤两个亚类,其中山地棕壤下分5个土属,合计38.26万亩;山地生草棕壤仅2.27万亩,分布于清水、斋堂等乡镇。

褐土面积共有163.94万亩,占总面积的75.12%,多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沟谷台地、洪冲积扇上。褐土类下分5个亚类,分别为粗骨性褐土、山地淋溶褐土、普通褐土、碳酸盐褐土和褐土性土,其中山地淋溶褐土分布于海拔200米~800米的山坡或山麓阶地上,面积122.65万亩,占总面积的56.2%;碳酸盐褐土主要分布于低山河谷台地,其母质为富含石灰岩类的风化物及黄土性物质和洪积物,面积34.5万亩,占总面积的15.81%;其他亚类占地面积较少。

水文水利

水文

门头沟区境内河流主要有永定河、白沟河及支流,同时有分属北运河水系的河流。其中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流域面积最大,为1368.03平方千米,占门头沟区总面积的94%;白沟河属大清河水系,流域的面积为73.2平方千米,占门头沟区总面积的5%;属北运河水系的河流流域面积最小,仅为13.82平方千米,占门头沟区总面积的1%。

永定河

永定河自河北省怀来县幽州村南入境,是门头沟区最大的过境河流,河道长100余千米,主要支流有刘家峪沟、湫河、清水河县、下马岭沟、清水涧、苇甸沟、樱桃沟、门头沟等,大小支流共300余条。因上游降水不均匀,故永定河流量极不稳定。境内流域范围坡度陡,河道坡降大,入境处海拔373米,出境处为73米,河道坡降为2.99%,造成永定河水流湍急,外加上游流经黄土地区,河水含沙量较多,平原地区的河道频繁发生淤积,迁徙不定,故永定河又有“洋河”“贾鲁河”“无定河”之称。直至20世纪50年代修筑了官厅水库后,永定河的水文特征才得以改变。

清水河

清水河古称玉河、灵桂川,全长51.4千米,是境内第二大河,境内长28千米,为永定河官厅山峡最大支流。上游有南北两支,其中北支发源于灵山,南支发源于百花山,两支汇合于塔河口,经斋堂盆地,至青白口入永定河,交汇处海拔272.1米。流域面积548平方千米,占门头沟区总面积的38.35%。

白沟河

白沟河是海河支流大清河的北支下段,源自涞源县,经涞水县、北京市房山区,至涿州市东北部码头镇。境内流程较短,出境后入房山区界。

北运河水系

北运河水系,门头沟区境内有两部分,一分布在雁翅镇泗家水、白瀑寺一带,流域面积11平方千米,出境入昌平区界;另一在军庄镇北四村,流域面积仅2.83平方千米,出境入海淀区界。

水利

门头沟区有斋堂水库、珠窝水库、落坡岭水库、安子水库、下河水库、三家店拦河闸等6座蓄水水库,蓄水量分别是5420万立方米、1340万立方米、365万立方米、24.7万立方米、10万立方米、100万立方米。此外门头沟区有塘坝67座,总容量为90.1万立方米。门头沟区库、塘(坝)共截流7349.8万立方米。

斋堂水库

斋堂水库位于清水河主沟西斋堂村西南0.5千米处,控制流域面积345平方千米,占清水河总流域的62%。斋堂水库始建于1970年4月,1974年开始蓄水,库容5420万立方米,属中型水库。

珠窝水库

珠窝水库位于门头沟区雁翅镇,1961年2月建成,宽200米到600米不等,长达9.5千米,1986年更名为“珍珠湖”。因其位于永定河官厅水库山峡中段,刚好位于丰沙铁路55千米处,故又名“五十五公里”。1966年,亚洲第一铁路拱桥凌空飞架于湖面。珍珠湖镶嵌在永定区河山峡之中,有“京西小漓江”之称。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门头沟区境内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矿床,有非金属类和金属类两大类,其中非金属类包括煤炭、石灰岩白云岩玄武岩花岗石、紫砚石、硅石大理石辉长岩、叶腊石、耐火黏土、陶粒页岩紫砂页岩、白花玉、方解石晶体,金属类则主要包含铁、铜、锌、、金多种。现已探明的矿产中以煤、石灰岩储量大,分布广。

煤基本是无烟煤,有石炭纪煤层侏罗纪煤层两个煤层,其中石炭纪煤层分布于军庄、永定、潭柘寺镇及北岭等地区,侏罗纪煤层分布于西部斋堂盆地低山河谷,东部九龙山侧低山谷地。累计探明储量14.65亿吨。

石灰岩

石灰岩广布于东西部碳酸岩地带,储量大,用途广,矿点多。其中内色树坟矿点、工家滩矿点、野溪矿点所产石灰岩可用于碳化钙、化工,总储量5578.5万吨;野溪东山、野溪西山、鲁家滩村南、野溪北山、野溪南山、下苇甸、太子墓东山7处矿点所产石灰岩用于熔剂,总储量为222亿吨;分布于下苇甸到鲁家滩、太子墓,至军庄范围内的水泥用石灰岩,探明低级储量2亿吨以上。

其他矿产

门头沟区其他非金属矿他中,有白云岩矿点2处,分别为苇甸矿点和鲁家滩矿点,总储量796.8万吨。玄武岩分布广泛,西起百花山,东至南大岭均匀分布,总储量超3198万吨。花岗石有鸽子坨岩体和白羊石虎岩体两处岩体。紫砚石在潭柘寺镇的阳坡元、永定镇、王平地区北岭等均有分布。硅石则在潭柘寺镇鲁家滩村有分布,远景储量为76.8万吨。雪花白大理石则分布在沿河城地带黄土嘴村。辉长岩在清水镇北台子村大丁香沟有分布,远景储量34万立方米。叶蜡石赋存于寒武、奥陶、二叠、三叠系及侏罗系底部岩层中,探明储量2092万吨。耐火黏土有野溪、淤白、戒台寺、安家滩-王平村、灰峪等5个矿区,总储量为2369.4万吨。陶粒页岩主要分布于军庄镇的灰峪—郝家房—杨坨矿一带和木城涧一带,储量1458.57万吨。紫砂页岩则在傅家台、芹峪、立石台、下马岭、太子墓、珠窝、碣石、书字岭等均有分布。自花玉在清水镇双塘涧苇子地有矿点,储量4.73万吨;石板分布于水定镇卧龙岗—王村一带,储量5000万立方米。齐家庄村胡村沟有方解石晶体出露。

门头沟区金属矿物中,铁矿石均属赤铁矿褐铁矿类型,主要有齐家庄大榆木沟矿点、清水铁矿点、太子墓矿点、岭道后铁矿点和碣石矿点五处,总储量达567.25万吨。铜、锌、钼均为齐家庄大榆木沟四氧化三铁伴生矿。金矿在珠窝村附近有分布,含金褐铁矿石,含金平均品位6.22克/吨。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门头沟区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湿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多种类型。各用地类型详情如下:门头沟区有耕地614.01公顷,其中水浇地306.08公顷,旱地307.93公顷;有园地4570.62公顷,其中果园4439.93公顷,其他园地130.69公顷;有林地129183.99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9745.21公顷,灌木林地108978.34公顷,其他林地460.44公顷;有草地1034.50公顷,全部为其他草地;有湿地8.90公顷,全部为内陆滩涂;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327.12公顷,其中城市用地2227.63公顷,建制镇用地1223.56公顷,村庄用地1576.50公顷,采矿用地137.15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62.28公顷;有交通运输用地1634.05公顷,其中铁路用地107.42公顷,轨道交通用地24.44公顷,公路用地993.11公顷,农村道路508.84公顷,管道运输用地0.24公顷。此外,门头沟区有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09.25公顷,其中河流水面825.22公顷,水库水面419.97公顷,坑塘水面43.39公顷,沟渠193.96公顷,水工建筑用地26.71公顷。

森林资源

门头沟区是京西涵养区,森林面积广。截至2022年,门头沟区森林覆盖率达48.65%,森林面积70432.65公顷,位居北京市第5位;湿地面积1542.00公顷,湿地保护率达70.49%。从林木蓄积方面看,活立木蓄积255.13万立方米,乔木林蓄积240.59万立方米,其他林木蓄积14.54万立方米。

水资源

门头沟区水资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库塘截流。门头沟区年径流深178.25毫米,年径流量为2.59亿立方米。永定河基流年均入境水量为8.01亿立方米。门头沟区库、塘(坝)共截流7349.8万立方米。地下水形成四个分区:一是田庄—雁翅—青白口—河村一线以北地区,总出水量3.63万吨/日,以灰岩岩溶裂隙水溶洞水为主;二是髽髻山—妙峰山地区,总出水量2.908万吨/日,均为火山岩、砂岩裂隙水;三是千军台—清水涧—岭村一线以东地区;四是清水河流域。2022年,门头沟区全年供水(用水)总量4954.2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287万立方米,工业用水202.1万立方米,生活用水2626.7万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1838.3万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门头沟区植物资源丰富,境内高等维管植物123科1064种。其中,蕨类15科,59种;裸子植物5科,23种;被子植物门103科,982种。植物种属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特有种较多。其中,西山特有种有百花山花;北京特有种有北京花楸、北京前胡、北京蛇床、槭叶铁线莲等;华北地区特有种有鸟灵山鸟头、独眼草、北京锦鸡儿、华北落叶松(属)、油松蚂蚱腿子、东陵冷杉(属)、大花溲流(属);中国特有种有中国花楸、东灵八仙草等。此外新发现稀有品种有还阳参毛果绣线菊、蜜花岩凤、辽冀回芹、羽裂华花蝌甲草、紫滨草、百花山瓦尾等。

动物

门头沟区动物种类繁多,有野生动物12纲114科700余种。包括哺乳类14科40余种,鸟类29科150余种,昆虫纲33科500余种,爬行纲6科10余种,两栖动物3科5种,鱼类4科14种,另外还有甲壳亚门多足亚门腹足类动物寡毛类、蛛形类和蛭类共15科近20种。其中,已濒危、稀见物种有华北豹(包括金钱豹)、褐马鸡金雕等,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国家二级、北京市一级保护品种有斑羚;北京市重点保护品种有大鲵属、钓鸡、豹猫、大鹰、果子狸等。一般保护品种包括啄木鸟科猫头鹰戴胜环颈雉、蛙类等。上述豹、豹猫、斑羚、褐马鸡、猫头鹰、游领均属国际贸易公约中的一级保护濒危动物,狼为二级保护动物。

自然保护地

截至2019年,门头沟区自然保护地12个,其中自然保护区1个,风景名胜区2个,森林公园8个,湿地公园1个。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4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8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类型,主要保护褐马鸡、兰科植物、落叶松等温带次生林,占地总面积为217.4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2月,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1292种,占北京市植物总种数的61.8%,其中包括百花山萄萄、黄檗和野大豆等1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同时有褐马鸡、秃鹫、黑鹳、豹猫、金雕等4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共计271种。

妙峰山森林公园

妙峰山森林公园,2008年获批建立,总面积约20平方千米。公园内生长着635种植物和156种野生动物,有着华北地区地区最大的黄檀林,名木古树270余株。妙峰山的玫瑰被称为“华北一绝”,可被做出土特产品如玫瑰饼、玫瑰酱等。

自然灾害

门头沟区常见气象灾害包括旱灾、水灾、雹灾、风灾、冻灾、冰灾多种,同时还偶有地震,多发病虫灾害。其中风雹灾害、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频繁发生、造成损失较大。门头沟区内汛期(6月1日至9月15日)降雨量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2023年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门头沟区发生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初步统计,门头沟区受灾人口约31万人;房屋倒损8418间、严重损坏26493间;城乡道路、电力、供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大量损毁;门头沟区有40个村需要重建。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2月,门头沟区现辖9个镇和4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地北京市门头沟区新桥大街36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0年11月门头沟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门头沟区常住人口为392606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口为115249人。按户别人口统计,门头沟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55912户,集体户11147户,家庭户人口为355253人,集体户人口为37353人。按性别构成统计,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9066人,女性人口为193540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9。按年龄构成统计,门头沟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4760人,15-59岁人口为259087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88759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7934人。

截至2022年末,门头沟区常住人口39.6万人。门头沟区户籍人口总户数125718户,总人数259413人。户籍人口中,全年出生人口1333人,死亡人口717人,人口出生率5.2‰,死亡率2.8‰,自然增长率2.4‰。

民族

门头沟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地区,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门头沟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381869人,占97.3%;其他少数民族人口10737人,其中满族人口最多,为5256人,其次为回族1823人,蒙古族1697人。陇驾庄村为门头沟区唯一的少数民族村,满族人口约占总人数的30%。

方言

门头沟区方言为北京官话,因地域特点,在特定范围内又形成了独特的斋堂话方言,斋堂话虽属于北京官话范围,但在语音、声调、词汇上,与京师、怀承、朝峰均不同,甚至与周边的河北省怀涞县、涿鹿县涞水县,本市房山区昌平区以及门头沟区的永定河北岸和大寒岭以东地区,也相差甚远,其声调却与并不接壤的翼鲁官话之片的保(定)唐(山)话相近。门头沟区周边地区语言有北京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宣涿怀话,斋堂话被包围其中,形成方言岛,斋堂话分布地域面积约占门头沟区面积的60%。

斋堂话与普通话无论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上讲,都有些许差异。从音调方面讲,斋堂话虽然和普通话一样分为阴平、阳平、上升、去声,但调值上却不相同。在个别字韵母也有所变化,如“伯”字,普通话的韵母为"o”。斋堂方言的韵母为“ai",读音"百";又如“叔”字,普通话的韵母为“u”,斋堂方言的韵母为“ou”,读音“收”;再如“娘”字,普通话的韵母为“áng”,斋堂方言的韵母为“a”。读音“nia”。在词汇方面,斋堂话有不少与普通话相异,出现用法不一,词义相悖,甚至有音无字无词,在描述中只能用汉语拼音代之的现象。从语法上讲,普通话中的“不知道”,用斋堂方言中说“知不道”,存在词序颠倒的情况;再有,和普通话相比,斋堂方言有词级的变化,普通话中给小孩儿起小名儿,在前级总喜欢加一个“小”字,裔堂方言则在前缀用一个"老"字,普通话中的小刚、小虎儿、小红也就变成了老刚、老虎、老红。

宗教信仰

门头沟区宗教信仰历史悠久,派别较多,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大派别。截至2020年,门头沟区有两大宗教团体、7家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46处纳入“三自”管理的基督教聚会点,拥有信教群众约1.5万人。

佛教

晋朝帝建兴四年(316年),潭柘寺始建标志着佛教传入门头沟区。传入初期,佛教在境内发展缓慢。唐武德五年(622年)修建戒台寺后,佛教在区内广为发展,还修建了齐家庄的灵严寺、马鞍山竹林寺、李家峪西峰寺、斋堂灵岳寺等多个寺庙。唐朝时期门头沟区佛教各宗派已经初步形成。会昌年间,武宗尊崇道教,佛教衰败。五代十国后唐时期,部分佛教寺院重新繁盛起来。辽代,律宗发展很快,戒台寺成为中国佛教北方律宗的中心。金初,善男信女集资建造白瀑院,多位帝王都曾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兼容并蓄,区内佛教亦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禅宗思想达到了全盛时期。明、清两代,是区内佛教的鼎盛时期。区境新建或重建的寺庙几十座。多座寺庙由皇帝题名、御赐敕谕并立碑、御赐佛教经典清代末年至新中国建立前,佛教日益衰落,佛寺大多被毁。80年代初,区内潭柘寺、戒台寺等一些寺庙被修复。截至2019年底,门头沟区成立了1个区佛教协会—头沟区佛教协会,依法登记的活动场所有潭柘寺、戒台寺、白瀑寺3个。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早于元朝传入门头沟区,但发展一直缓慢,新中国建立前夕,区境内仅有穆斯林100多人,且一直没有清真寺。直至1951年,当地居民将回民煤窑的六间房和原有的窑场改作了清真寺。1954年3月,成立清真寺修建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伊斯兰教活动受到冲击,阿訇离开了清真寺。1978年后,落实了民族宗教政策,阿訇被重新请回,清真寺大殿被收回并修整,穆斯林又恢复了宗教活动。至1995年,区内共有穆斯林900余人。截至2023年,门头沟区现有城子清真寺1座。

基督教

1942年11月,基督传入到门头沟区。由龙泉务村的三位村民发起,建立基督教的教会组织,后在门城镇、永定镇、妙峰山乡、潭柘寺镇等地进行传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有信徒55人。1981年后,冯村的两位村民在永定镇进行传播基督教。1983年,基督教在永定镇有300多人。此间,区内的基督教信教群众成立了“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小组”。至1995年,基督教在区内尚无教堂,仅有8个家庭聚会点。截至2022年,门头沟区登记在册的聚会点有10个,另有50余个家庭聚会点。

经济

概述

门头沟区地处山区,山地占比超98.5%,核心产业是煤矿。从1998年开始,门头沟区关闭了区属全部270多家乡镇煤矿、500多家非煤矿山和砂石厂。2005年,北京市首次将门头沟划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之后,门头沟开始逐渐转型,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2020年,随着大台煤矿退出,京西最后一座煤矿谢幕,北京就此挥别近千年采煤史。截至2021年,当地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0%,一跃成为主导产业。经过多年产业转型探索,形成以文旅体验、科创智能、医药健康为主导方向的绿色高质量产业体系,培育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三个细分产业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2022年门头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2.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3.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7.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6:26.9:72.5。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1.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比上年下降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7.8亿元,比上年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为0.4:25.7:73.9。

第一产业

休闲农业是门头沟区特色优势产业。截至2021年,门头沟区先后建设了京三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创建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1个北京市美丽休闲乡村;建成5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建成12个北京市星级休闲农业园区,其中五星级园区1个;2个农产品进入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名录;建成6个北京市特色产业示范村;建设10个区级以上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其中市级1个。2022年,门头沟区获评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2022年,门头沟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亿元,比上年下降7.9%。其中,农业实现产值5588.6万元,林业实现产值2.8亿元,畜牧业实现产值325.2万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实现产值810.5万元。观光园实现收入1618.6万元。

第二产业

科创智能、医药健康、现代制造业三大方向的人工智能、UHD数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三大细分领域”是门头沟区工业优势产业。人工智能领域是门头沟区重点布局的细分产业领域。2019年,门头沟区启动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智能文创园。2022年,门头沟新引入人工智能企业39家。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华为百度集团等开展战略合作,着力打造北京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平台“一中心四平台”。

超高清数字视听领域,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战略合作,在新首钢大桥西侧、长安街西延铁路北侧建设一座未来感十足的“5G+8K”超高清示范园“央视界”,建设世界一流数字文化高地。门头沟区于2013年把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西山园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引入门头沟新城,并与百洋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同仁堂电子商务以及精密制造领域“隐形冠军”精雕科技实现“强强联合”,打造国际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高地。

2022年,门头沟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4亿元,都市型工业实现产值1.1亿元,现代制造业实现产值39.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现价销售产值49.3亿元。

第三产业

文旅体验是门头沟区服务业的特色产业。2020年,门头沟区服务业增加值已由2015年底不足5成提升至近8成。在旅游方面,门头沟区推出“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灵山绿产”绿色产品、“绿水青山门头沟”旅游三个区域品牌,截至2023年,“门头沟小院”已经覆盖了57个村,现在对外营业的精品民宿“门头沟小院”已经达到了96家。2023年上半年,门头沟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累计接待游客31.6万人次,同比增长129.7%;实现收入4351.3万元,同比增长53.6%。

2022年,门头沟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产业在地口径)108.8亿元。按行业分,商品零售实现零售额100.5亿元,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8.3亿元。乡村旅游实现收入7975.9万元,比上年增长39%。

经济功能区

门头沟区有北京石龙经济开发区、中关村门头沟园、北京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苇峰工业园、水峪嘴高端养老园区、妙峰奇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多个产业园区。

中关村门头沟园

中关村门头沟园园区前身是1992年设立的石龙工业开发区,2012年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9年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智能文创园在中关村门头沟园内启用,2000年升级为北京市级开发区,建成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众创空间2个、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4个,中关村硬科技孵化器1个,是长安街边上唯一的中关村产业园,是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重点园区。

北京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

北京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始建于700多年前的琉璃窑,曾为中国皇家琉璃的官窑,其琉璃烧造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园区定位为“打造集琉璃保护性生产、琉璃文化推广、琉璃体验式旅游、文化创意办公于一体的中国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一园”“四区”“三基地”“两空间”的功能布局为空间支撑。

重要企业

北京精雕集团

北京精雕集团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专注于精密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主营产品为精雕数控加工中心(简称精雕机)。集团有8个制造体验子公司和40多个技术服务分公司,在美国、德国越南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也成立了分支机构。2020年,北京精雕荣获“年度中国机械百强”企业称号;2021年,入选北京市第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名单;2022年入选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2023年北京精雕集团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恒合信业

北京恒合信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2016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中关村园区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获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11月15日在北交所上市,是一家从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与监测服务的企业。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末,门头沟区共有幼儿园24所,教职工1253人,其中专任教师650人;小学学校21所,教职工1650人,其中专任教师1367人;初中阶段学校11所,教职工671人,其中专任教师496人;高中阶段学校7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教职工701人,其中专任教师567人;职业高中1所。门头沟区高中升学率97.4%,初中升学率97.9%,初中就近入学率99%。

北京市大峪中学,始建于1946年,1978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中学,2004年进入北京市普通示范性高中行列,是门头沟区唯一的一所市级高中示范校,建校以来高考成绩蝉联门头沟区之首,高考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位居北京市前列,实验班重点大学升学率100%。学生多次在大赛中获奖。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学校”,被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高等学府确认为“优秀生源基地”。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门头沟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72个,其中医院11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990张,其中医院2586张。门头沟区沟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07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42人,注册护士1786人,药师(士)268人,技师(士)323人。门头沟区卫生医疗机构总诊疗量428.4万人次,出院人数50772人。

科技

2022年,门头沟区组织各级科技项目11个,全部为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53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4.7亿元,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38家,授予专利1641项。门头沟区科技经费筹集总额4461万元,科技经费支出总额4461万元。

文化事业

2022年,门头沟区共开展不同形式演出450场,观众11.8万人次。其中,艺术演出60场,观众1.8万人次。下乡下基层辅导演出28场,农村放映电影场次9999场。截至年底,门头沟区有262个村居文化室。图书馆馆藏总量达到133.4万册,当年新购入图书15286册,办理借阅证件806个,流通读者0.3万人次。门头沟区沟区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5个,其中,国家级5个,市级15个,区级65个。

体育

截至2022年末,门头沟区有各类体育健身场地1365个。门头沟区有等级裁判员802人,其中一级117人,二级685人。全年参加市级比赛48项,组织区级比赛24项,参赛人数2.5万人次;共获金牌33枚、银牌43枚、铜牌46枚;向上一级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10人。

门头沟区体育馆坐落于门头沟区新桥大街32号,是一座集体育比赛、健身、大型集会、演出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馆,面积10102.35平方米,每日对外开放时长达13小时。该建筑分上下两层,一层为健身中心,二层为标准篮球、羽毛球混合场地。

人居环境

2020年,门头沟区告别千年采煤史后矿山修复行动随之展开。五年时间,门头沟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完成14个项目、46个治理区,共计335.62公顷。同时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10.4万亩,居北京市第二。加强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500多名河长全方位巡河守河。至2021年永定河周边一千米植被覆盖率3年增加6倍,地下水位比2020年提高10.81米。2017-2022年间,拆除违法建设329.27万平方米,腾退土地417.22公顷,在北京市率先成功创建“9041”标准基本无违建区。2020年底,门头沟区森林覆盖率达47.8%;PM2.5年均浓度降低至32微克/立方米。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门头沟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637人。门头沟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医疗和生育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4.6%、6.5%、2.2%、-1.6%和-0.1%。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受益人数分别达到5335人、1726人,城乡特困人数为467人。

交通

概述

门头沟区地处交通要地,有“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说法。京门铁路曾作为京西煤炭运输的专用线,部分肩负客运功能。国道108、国道109穿境而过。京门高速、莲石路、长安街西延铁路磁浮列车S1线等贯穿城区内,形成“四横三纵一轨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境内首条高速公路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预计2023年底建成通车。

公路

截至2018年底,门头沟区公路总里程982.272千米,公路密度67.71千米/百平方千米。国道178.862千米,其中中国高速公路18.83千米;省(市)道73.133千米,县道254.277千米,乡道254.308千米,村道161.899千米,专用公路59.793千米。按技术等级分,有高速公路18.83千米,一级公路40.599千米,二级公路229.519千米,三级公路276.111千米,四级公路417.213千米。2019年,长安街西延线正式通车。门头沟区首条高速公路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全长65.4千米,沿途地理环境复杂,是目前北京市里程最长、工程规模最大、投资额最高的单体山区高速公路项目,预计2023年底建成通车。

铁路

门头沟区有京门铁路穿境而过。京门铁路是北京城郊修建最早的铁路线,由中国著名的铁路专家詹天佑主持修造,1906年动工,全长52.8千米,其中门头沟区境内33.4千米,曾作为京西煤炭运输的专用线,部分肩负客运功能。2020年大台地区煤矿关停后,铁路一度处于闲置状态。2021年底开始重新规划开工,设头沟站、琉璃渠村站(新增)、野溪站等12座车站,打造京西“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和观光专列。

公共交通

2022年,门头沟区有出租车辆57辆,其中个体出租车辆19辆,出租企业营运车辆38辆。门头沟区客运场站18个,公交线路90条,公交运营车辆905辆。

门头沟区境内有磁浮列车S1线,这是北京市首条磁浮线,西起门头沟区石门营站,东至石景山区苹果园站,全长10.236千米。全线设置车站8座,可在苹果园站与地铁6号线、1号线换乘,是门头沟地区与中心城市联系的快速联系通道。2017年底,磁悬浮列车S1线正式通车。

人文

概述

门头沟区位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长城文化带的交汇点,从1万年前的“东胡林人”起,先后历经明代戍边、清代薪火、抗日平西等重大历史事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山水、红色历史、民间民俗、古村古道、宗教寺庙、京西煤业、史前文化、长城文化、农耕文化、地质文化“十大文化”,是北京市文化大区、文物大区。

饮食

从地域上分,门头沟区饮食文化属京津饮食文化圈。北京在中国历史上多次成为首都,一直保持着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地位,其饮食文化深受各地各区域饮食文化的影响,饮食上汇集了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多民族的饮食习好,逐步形成以宫廷菜、官府菜、鲁菜、清真菜、地方菜、北京小吃(民间菜)等多菜系融合而成的独有的"京菜"文化。清宫国宴——满汉全席是满族与汉族饮食结合的巅峰。同时深受御膳房烹要求,京津地区烹饪方式、烹饪工具多样化,佐料要使用要求严格。地域靠近天津市,海鲜种类数量丰富。门头沟区有众多的特产,如京白梨、香白杏、黄芩茶、高山玫瑰、红头香椿等,依托当地特产,挖掘出京白梨栽培技术、香白杏种植技艺、京西黄芩茶加工技艺、爨底下酱肉制作技艺、妙峰山咯吱制作技艺、韭园酱菜腌制技艺等2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色小吃还包括火盆豆腐、猪头压肉、素烤鸭、炸干菜等等。

素烤鸭

素烤鸭不是鸭,只是外形像烤鸭。素烤鸭特色为“鸭皮”红润油亮,里层的豆腐皮白似鸭肉。素烤鸭还包有香菇、京冬菜等原料,整体表层酥脆浓香,里层柔软有味。

猪头压肉

猪头压肉,是将卤制好的猪头肉、肘子肉、核桃仁分层码放在容器上,上面用几百斤的重物压制,经过12个小时左右即可成型。这道菜经过压制,去掉了肉中大部分的油脂,搭配其中的核桃仁口感清爽、香而不腻,是门头沟山里的一道传统菜。

火盆豆腐

火盆豆腐主要原料是有地方特色的清水豆腐。制作时分别将白豆腐、冻豆腐炸豆腐和白菜分层码放在砂锅中,用火盆加热烹制而成。这道菜寓意较多,豆腐有兜住福气的意思,白菜取百财之意,加上火盆代表的是红红火火,因而这道菜是山里百姓过年必备的一道菜。

习俗

祭祀

祭窑神

门头沟区有着千年煤业历史,每年的腊月十七日这一天,民间都有祭祀窑神的各类民俗活动,是门头沟区特有的节日。祭祀窑神的活动不知起源于何时,明代时京西矿区就已经有了整套的祭祀程序和礼仪。这一天,京西矿区各煤窑一律停工。各窑窑主、煤厂老板齐聚窑神庙,由煤业公会主持,祭祀窑神,三牲供品,三拜九叩。之后,大家入席饮宴,商谈公事。祭祀活动还伴随商品交易、花会表演、唱大戏等,热闹程度超过了春节。除了窑神生日祭,还有开窑祭、复工祭、节日祭、日常祭祀等几种。

祭河神

门头沟区傍水而建,缘水而兴,北京的永定河贯穿全境。每年阴历六月十三日是永定河河神的祭日。这一天,全村的男女老幼聚集在龙王庙,经过上香、祭祀、号佛等仪式之后,参加庙会的各档花会组织开始走会,中午大家一同进食“龙须面”,以求健康平安。截至2021年,门头沟区河神祭祀活动已超过十一届。

妙峰山庙会

妙峰山庙会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传统民俗庙会,北京民间有“妙峰山的娘娘,照远不照近”之说,故每逢农历四月,八月春秋两季庙会,香会、香道和香客作为妙峰山庙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先后约有300多档花会,多地香客前来朝顶进香献艺。2008年,妙峰山庙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录。截至2023年,妙峰山已举办三十届庙会。

转灯场

元宵节当日,门头沟城镇地区有“转灯场”闹元宵的习俗。转灯有八卦灯、地藏王灯、九曲黄河灯三种,其中八卦灯的规模最大,转灯场走的路也最长;地藏灯次之,黄河灯规模最小,三年一轮回。转灯活动有管事还有香头,管事负责指挥,香头负责点灯、拨灯。灯场用秫秸扎成把,按照该年灯阵的种类,把秫秸把按顺序栽在地里,上面放一灯碗。放三声响,然后鞭炮齐鸣,转灯开始。人们要从入口进去,从出口出来,在场内如不迷失方向,不走重复路线,顺利走出者,寓意事事顺利。

艺术

门头沟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舞蹈、戏曲等历史悠久。鼓舞京西太平鼓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柏峪燕歌戏、斋堂山梆子戏、苇子水秧歌戏、淤白村蹦蹦戏等民间戏曲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舞蹈

太平鼓自明代已在北京流传,在京西地区已流传了二三百年,清代传入门头沟区,因历史原因在京西地区保留下来,故名京西太平鼓。京西太平鼓多采用边打边舞的表演形式,动律呈现出人舞鼓、鼓缠人、人鼓合一的特点;音乐上鼓点以单鼓点(四分音符)、双鼓点(八分、十六分音符)为主;唱词一般以人物、典故、时令花草及大实话为主,曲子是当地流行的民间小调。门头沟区当地民众很多人都会打太平鼓,曾多次组成表演队参加各种庆祝或比赛活动,也曾多次获奖。

戏曲

柏峪村燕歌戏

柏峪村地处天津关古道与西奚古道交叉点上,由军户成村。柏峪村有着独特的燕歌戏、山梆子、蹦蹦戏以及民间小调等众多文化遗产,其中燕歌戏为独特剧种,有“戏曲活化石”之称,柏峪村也被誉为“燕歌戏之乡”。燕歌戏号称南北九腔十八调,艺术行当涵盖生旦净末丑、诗曲媚俗白、说唱念坐打、吹拉弹唱走,2005年柏峪燕歌戏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典型剧目有《西河沿》《水牛阵》《大本》(孙举卖水)等。

斋堂山梆子戏

门头沟区山梆子戏多集中在斋堂川,以西斋堂村的山梆子为代表。该戏曲的唱腔和板式保留旧时“山陕梆子”的韵调及原始形态,与斋堂地区的民间小调、民歌、方言相融合。戏属板腔体,音乐主韵为循环体,主曲为变腔体,音区多以女性唱腔音区为准。西斋堂村的“六合班”山梆子,有爱新觉罗·奕詝亲书太监代赐的金字木匾,已传九辈之久。

建筑

门头沟区因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因素拥有众多风格迥异的建筑,有为人熟知的古村落文化,有千余年历史的京西古道,还有风格独特的过街楼,这些建筑共同构成了门头沟区独有的城市建筑风格。

古村落

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使门头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古村落文化”。门头沟区古村落资源丰富,形成于明清时期的古村落有33个,其中灵水村、爨底下村、琉璃渠村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占全市总数(5个)的60%;底下村、灵水村、琉璃渠村、三家店村、黄岭西村、苇子水等12村为中国传统村落,占全市总数(22个)的54.5%。首批市级传统村落中,门头沟区14个传统村落榜上有名。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并非是一两条道路,而是一张3条主线、40余条支线纵横交错形成的道路网,覆盖门头沟全境,自北京城一路向西,通达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与草原丝绸之路相连。因功能差异而分为商道、军道、香道等类型。京西古道历经千年,古道基岩中踩踏出的蹄窝至今仍清晰可辨,既诠释了门头沟历史的变迁,也印证了西山文化的形成。

过街楼

过街楼是由城楼和城关等建筑演变而来。它一般横跨于街道、胡同中,构成城台状,下边为门洞,上边多为殿堂或寺庙。门头沟区现存20多座古过街楼,其中以龙泉镇圈门过街楼和琉璃渠村过街楼最为出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5月,京西太平鼓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妙峰山庙会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2014年,千军台、庄户幡会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22年,门头沟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5项,其中国家级5个,市级10个,区级60项。

千军台、庄户幡会

千军台、庄户幡会始于明朝,兴于清朝。它是山村古庙会的产物,以请神、送神、祭神为主要内容。活动从正月十四晚上到古刹龙泉庵朝拜各姓氏祖先牌位开始,正月十五早晨,先由音乐班吹奏,后吵子班进行打击乐演奏,大鼓会、音乐会、秧歌会各会档依次表演,幡会开始,活动持续两天。

淤白村蹦蹦戏

淤白蹦蹦戏又称评腔梆子戏,是北京市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已有百余年历史,2007年入选北京市级非遗名录。淤白蹦蹦戏戏曲内容以山村习俗、轶闻趣事居多,留存剧目单一,仅有代表剧《老少刘公案》。该剧种采录板式有[慢板]、[原板]、[安板]等,武场锣鼓点有[慢板]、[安板],文场伴奏乐器有板胡、笛子等,武场有单皮、云板等。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门头沟区登记在册不可移动文物达556项,占全市14.5%,数量位列全市第一。门头沟区拥有125处1328项红色资源,2020年入选了“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截至2022年,门头沟区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5个,其中,国家级5个,市级15个,区级65个。

灵岳寺

灵岳寺位于门头沟区灵岳寺村的白铁山上,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辽代称白贴山院,金代改称灵岳寺,元清时期多次重修。寺院坐北朝南,二进院落,由山门、天王殿、大殿及东西配殿、钟鼓楼遗址组成。虽经多次修缮,天王殿和大殿仍保有元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2017年获批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

门头沟区雁翅镇、清水镇及北京其他五区长城及其遗址合并,称长城。门头沟区有三段长城遗址,分别为雁翅镇大村—马套村长城线,斋堂镇黄草梁—天津关—沿河城—东岭长城线和清水镇燕家台村—洪水口村—小龙门村长城线。黄草梁长城是门头沟区较为完整的一段长城遗迹,最有名的是一段被称为“七座楼”的长城。

特产

门头沟区地方特产众多,素有“百果之乡”的美誉,特色果品有京白梨、樱桃、太子墓苹果、泗家水红头香椿、龙泉雾香白杏、黑枣、磨盘柿等;特色美食有妙峰咯吱、韭园酱菜、京西白蜜等;特色杂粮和蔬菜有藜麦、食用玉米、黑木耳、蔬菜等;乡村旅游产品有玫瑰产品、灵之秀京西山茶、潭柘紫石砚等。

京白梨

京白梨,又名北京白梨,是唯一冠以“京”字头的名特果品,已有4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门头沟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自明代起,京白梨就是皇家贡品,清乾隆年间始建御梨园。1954年,东山村的白梨在北京市梨品品种评比会上荣获最优产品,正式命名为“京白梨”。2001年,京白梨通过了北京市安全食品认证。2005年被列为北京市首批推出的9种唯一性特色农产品之一。2012年京白梨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认证,并允许使用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

潭柘紫石砚

潭柘紫石产于潭柘寺附近的山上,适于雕刻,制砚更佳。在设计上,潭柘紫石砚设计仿照明清古砚,具有不吸水、不耗墨、不损笔毫的特点。制作过程分为开山采石、切制坯石、定型尺寸,其后经过设计、凿活、铲活、磨活、配座等一系列工艺。其作品主要有颐和园巨砚、九龙百龟砚、团城八怪砚、海砚、乾隆石鼓等。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2007年被北京市列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概述

门头沟区自然风光秀美,有AA级及以上景区17处,主要景点简称为三山(灵山、百花山、妙峰山)两寺(潭柘、戒台)一河(永定河)一湖(珍珠湖)。除此之外,八奇洞、天门山森林公园、龙门涧、瓜草地、神泉峡、双龙峡、聚灵峡、二帝山、定都峰等也是门头沟区重要景点。

门头沟区是北京地区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截至2022年,门头沟区红色资源共计125处,红色资源点共计1328项,其中革命烈士、英雄人物928项,革命事迹、英雄故事154项,烈士纪念设施142项,红色遗址、遗迹54项,各类展馆、展览9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9项。

重要景区

东灵山—百花山风景名胜区

东灵山-百花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辖区内,2000年由北京市政府批准设立。西起区界,东至洪水浴,南起区界,北至木沟,总面积300平方千米。百花山景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其风景资源可分为四大景区,35个景点,有“险径崎路”“百花笑靥”“万年寒冰”“云海升腾”“山顶日出”“佛光普照”等著名景观。

潭柘—戒台风景名胜区

潭柘—戒台风景名胜区,2000年由北京市政府批准设立,总面积73平方千米,西起赵家台,东至小园,南起区界,北至南官圆。潭柘寺历史悠久,始建于晋代,民间有“先有潭柘寺,后建燕京城”一说。潭柘寺建筑保持明清时期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寺院坐北朝南,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背靠宝珠峰,四周由回龙、虎踞、捧日、紫翠等九座山峰环护。因寺院后有龙潭,前有柘树,故得名潭柘寺。戒台寺与潭柘寺遥望,是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并可授佛门最高戒律—萨戒,故有“天下第一坛”的美誉。寺庙宗教文化色彩浓重,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届时戒台寺僧团在寺庙举办大型佛事活动。

    

爨底下村

爨(cuàn)底下村系斋堂镇下辖村,始建于明永中期,位于镇域西北部的深山峡谷中,面积5.33平方千米。爨底下村整体上分为上下台面,以龙头山为中心沿展出一组放射状扇面形的建筑群体,采用砖雕石雕、木雕、壁画四种类型对其进行装饰,被称为“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1998年,爨底下村被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以爨底下村为主题的书籍《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出版问世。2001年爨底下村升级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爨底下村公布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授予爨底下村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平西情报联络站

平西情报联络站纪念馆位于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涧沟村,是北京第一个公开展出的以情报战线为主题的展览馆。展厅通过历史照片、纪实文字、雕塑,以及情报工作者使用过的手枪、刺刀、电台等实物,配合革命战士的专题纪录片展示了平西情报联络站的发展历程、主要任务、历史人物和丰功伟绩。

对外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