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鑫 :中国男画家

更新时间:2024-09-21 04:13

蒋志鑫,号大荒蛮牛、元鹤。1949年生于甘肃平凉。197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亚洲书法家联合会中国理事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香港书法家协会会员,大荒画派创始人。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国内外艺术馆及画廊举办过数十次大型个人书画展,多次出版个人画集。作品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百年中国画集》、《中国美术六十年》等国家级大型画集。

其作品以原始的野性与壮美为表现手段,高迈雄浑、充满激情、气势磅礴、耐人寻味,是中国画坛以书入画,以大写意手法表现大荒风貌的开创性艺术家。

个人简介

1987年1月以“黄土魂”为主题、2001年8月以“西部追魂”为主题,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书画展。中国中央电视台:“时空资讯”栏目专题报道了“西部追魂”书画展。1988年5月至1992年2月,在上海美术馆,江苏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1992年7月至1995年8月在中国香港艺术中心,中国香港文化中心举办个人书画展。1993年,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应邀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美国洛杉矶首届国际艺术双年展”,作品在汇一画廊展出。1995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播出专题“蒋志鑫和他的西部艺术”;1995年至1997年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考察交流期间举办九次个人书画展,分别获法国“纯艺术家银质十字勋章”、获法国“艺术科学文学银质、金质奖”、作品“蛮牛”获法国“艾琳娜•范海奖”。 2007年至2010年应邀在德国慕尼黑苏珊娜·克拉腾画廊,在艾莎风堡九久画廊、在柏林苏珊娜画廊共举办7次个人书画展;2011年应邀参加首届“中国企业家、艺术家南极洲采风活动”。多次应邀在国内艺术馆及画廊举办个人书画展。作品分别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百年中国画集》、《中国美术六十年》等国家级大型画集。

其作品以原始的野性与壮美为表现手法,高迈雄浑、气势磅礴、耐人寻味,是中国画坛以书入画、以大写意手法表现西部山河的开创性艺术家。

拍卖记录

2009年10月25日《天光云影》68x68(四平尺)成交价179,200

2009年05月09日《净界》68x68(四平尺)成交价156,800

2010年12月10日《西北风》(4帧)26x41cmx4(4平尺)成交价201,600

2010年06月05日《雪域雄风》68x138cm(8平尺)成交价425,000

2011年11月17日《香巴拉》54x53cm(2.6平尺)成交价184,000

2011年05月19日《圣界》68x68(四平尺)成交价207,000

2009年10月25日《圣湖之旅》68x138cm(8平尺)成交价231,000

2012年12月07日《南极洲净界》42x54cm(2平尺)成交价115,000

2012年12月07日书法《一沙一世界》84x54cm(4平尺)成交价51,750

2010年12月10日书法《日月入怀》34x136cm(4平尺)成交价44,800

2011年11月17日书法《心随日产天籁》136x34cm(4平尺)成交价138,000

2011年05月19日书法《闲云野鹤》136x34cm(4平尺)成交价46,000

名家点评

王个(著名画家):无声诗。

雅克。奥加德(前法兰西新闻部部长、法国国际美术家协会名誉会长、法国海外省科学院院士):

蒋志鑫先生艺术中最壮观的是迥然多姿的画面,层出不穷的意境,如火如荼的色彩,浩瀚磅礴的气势和激动人心的震撼力,作品体现了全部的诗意和力量。以此来贯穿中国文化的远古与现代,这将预示着一个辉煌灿烂的将来。

谢稚柳(上海自然博物馆院长):新奇。

唐云(著名画家):推陈出新。

魏紫熙(著名画家):风格独特,俊逸清新。

陈大羽(著名画家):浑厚质朴,画如其人。

尹瘦石(中国文艺网常务副主席):黄土魂。

邬德力(法国莫奈博物馆馆长):中国的美好山川河流,被这位敏锐的艺术家表现得淋漓尽致。

程十发(上海画院院长):意境雄浑,气势磅礴,仿佛黄钟大吕。

葛路(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博导):

从生活形态上升到艺术形态,我以为意境的创造起统辖作用,王国维论词,首推境界,所谓境界,即意境之意。蒋志鑫的成功之作,都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程抱一(法国文学院院士):

作品高迈雄浑充满激情。奔放中不失内在结构,宽松中见严谨,现代中蕴藏着传统,技法独到,太出色了。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

神州固美,有赖文采点染,书画虽能生辉,无灵性便无生气。既有镂金之知,自可使黄土成鑫。

布鲁诺(法国国际艺术城主席):他的画是中国文化深沉的体现。

周韶华(湖北省文联主席):

从认识蒋志鑫开始,我就一直对他很看好。他能够把西部的浑朴,把自己的激情,把黄土地、雪域、牦牛的痴情和眷恋渗透到作品中,像火山熔岩喷发一样的有力!而且这种精神始终如一。老子讲“抱一”,我觉得抱一,使他走向成功。

方增先(前上海美术馆馆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雅克·希拉克(法国总统):

我饶有兴趣地从您的作品中发现了您对中国绘画的创新能力及技巧,他强有力地展现在您的作品中。

刘国松(中国台湾著名画家):创造与表现。

李松(中国美协编审):

我觉得他的艺术道路是很可贵的、很值得研究的。他人很厚道,画的画气魄也很大。在他雄放的画风中有很深入细致的感觉,使他的画不空泛、不空洞。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

蒋志鑫是把新观念新知识融合到中国的传统艺术中。他的山水气势很大,很有文化品位。

贾浩义(著名画家):气贯山河。

刘勃舒(中国画研究员院长):

蒋志鑫的画不完全是笔墨,他有自己的东西。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他不是从技法上模仿别人,而是试图设法把自己的感受给画出来,这是符合艺术规律的。

水天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我称他为黄土高原的歌手。我认为蒋志鑫的一大贡献是他用水墨大写意笔法表现西部高原的风色,这是对中国山水画所做出的开创性的贡献。

王文芳(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

他不是那种无病呻吟、玩虚架子的人,他的画里燃烧着一股炽热的火焰。他成功的第一步是深入生活,更可喜的是他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提炼成了艺术。

周思聪(原中国美协副主席)高瞻远瞩,孜孜以求,一朝顿悟。

翟墨(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

蒋志鑫的作品中焦墨和泼墨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黑,黑得那么深;白,白得那么亮。中间那些枯笔线条加上泼墨肌理的关系非常到位。它很纯,有“人籁”,就是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抒发个人的感情。现在是“日产天籁”,就完全是代天说话,把宇宙密码翻译给人间,完全是一种自己体悟到宇宙的精神。

刘骁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我谈他只谈大写意。因为这个大写意在现代来说真要画好了,我的感觉,应该有一个大寓意的大写意。我现在不能说是谁,就是说在齐白石李可染他们之后,应该出现大写意的山水人物方面的大师,而且是充分表达自己激情的大师,这样的人在这个历史时期是会出现的,达到这一步是很难的。我看了蒋志鑫的画后,我又有点信心了。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

蒋志鑫的大写意山水画,气势磅礴,气象很大。他所表现的大自然不是被驯化的,是自己的精神和大自然的精神与宇宙的精神融为一体,这是天人合一。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

他找到了传统山水和现代山水的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在魂魄式的山水里注入了一种灵魂。另外,我看到他的艺术探索,有一种新的语言,用传统的语言不能表现时,他找到了自我。

贾又福(著名画家):

理法固不可为古人所欺,意趣亦不可为今人所弃,不悖民族精神,立足当代世界。

王仲(美术杂志主编):豪放里面有内敛,挥洒里面有抓拿,充满内在的张力

程大利(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蒋志鑫是靠自己的艺术感觉去贴近自然。在贴近自然的过程中,研究了传统,他在传统和现代,理性和感性的领域中探索与思考,找到了一个他自己的结合点。他的作品是感情加上入骨的体验。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主席)

在我看来,蒋志鑫的艺术已非山水画可以框定,而是具有中国文化气度和国际现代格式的当代水墨艺术,把水墨这种中国艺术语言推向了新的高度。

崔炳植(韩国著名美术评论家):透过画面可触摸到千万年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祖先的灵魂。

邹跃进(中央美院美术史论系教授):

进入一个解难题的时期。我们甚至对蒋志鑫的艺术的要求比对周韶华的艺术的要求更高。就好像我们对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要求比乔托·邦多纳的要求高一样。我的意思是能不能成为解难题中的关键人物是非常关键的。

康征(美术批评家):

他是艺术王国里的一头野生动物,他的画作简约而辉煌,充满了野性的美感和张力

韩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

是表现性和书写性的长笔大墨,如草书之狂,故挥洒之美,笔墨急骤挺拔,开张有度,山水形象和笔墨节奏巧妙结合,是对山水崇高感的引吭高歌和痴情赞美。

文章评论

时代精神万千气象

——范迪安谈蒋志鑫艺术

中国画艺术有连续不断的优秀传统,历史上经典辈出,高峰壁立。作为今天的艺术家,如何一方面弘扬传统,一方面又能够画出时代新貌,这是对其理想、意志、能力和视野的深层次考验。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画坛,有许多画家都在不断地走向自己的大地,在那里做一种新的体验、新的探索。其中,蒋志鑫先生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独步天涯,走向西部,到大自然面前去感怀、体验、抒发、创作的一位重要代表。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中国画坛大家还在苦恼,思考怎样能够更好地表达时代气象这个课题时,蒋志鑫先生就已经拥有了非常清醒的认识。他相信把中国画传承下来,首先需要到生活中去接地气,到自然山水面前去做新的体验。在这方面,他做到了义无反顾。

也正是通过走向大自然,特别是独步跋涉,他获得了别人没有体验到的大自然的伟岸,天地间的讯息和穿透灵魂的意向。由此养育了或者说催生了他心中蓬勃的情愫。所以,在我的认识中,蒋志鑫先生这种艺术的情怀可以说是持续地保持着一种澎湃的高度和锐度,他胸中首先有来自传统知识的丰沛能量,亦有来自现实感受的强大动力,更有艺术上求索开拓的一种卓绝勇气。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前后三十多年,他一如既往地坚持做中国画,特别是水墨画艺术语言的探索。他的作品一方面拥有非常饱满的理想和激情,一方面画出了中国的大山大水,特别是大自然的万千气象,与此同时,他在水墨语言上的这种开拓精神也跃然纸上灵动神韵。我们看他的作品,不管是大幅的,还是精美的小品,都有一个非常宏阔的内在结构,有一种雄强的,甚至可以说是属于他特有的这种男性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把各种水墨的传统技巧转化为一种当代语言,他在画面上用点、用线、用面,用染、用泼,用各种语言的特征,把水墨画画成了一种非常富有语言表现力的当代形态的艺术。

从他三十多年的艺术一路观察下来,我深深感到:他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求索精神,他始终展现着独特的、纯粹的、彻底的艺术情怀和气质。

画如其人,人的精神更是会直接反映到笔底。所以,在他的笔下能够出现大自然的万千气象,能够出现这种宇宙音韵化成的雍然大气。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的力量、文化的气象。在这个意义上,蒋志鑫的艺术很好地展现了我们的时代精神。他是一个属于这个时代并且穿越这个时代的艺术家。

2015年11月24日

大意象,大理念

——读蒋志鑫新作周韶华

近观蒋志鑫一批新作,令人刮目相待。在一曲曲具有无限生命气息的黄土乐章中,对举目无尽的山川的眷恋,对沧桑厚土的钟情,甚至在画中反复出现的色,朱砂色中也有无穷的遐想,都赋予了黄土地以无穷的魅力。最令人感动的是幅幅画中都能感觉到这位黄土汉子骠悍、质朴和真诚的投影。他虽然早以迁居北京平西府画家院中与当今精英相处,可是心里装的,满纸充溢的依然是根深蒂固的黄土灵魂、黄土人格和黄土画风。蒋志鑫这位出生在崆峒山道教圣地,来自于马家窑文化源头和莫高窟艺术宝库的西部画家,拥有浓郁的祖传文化基因和强烈的“西北风”现代文化风神。

数年前,我在一篇短文中曾十分赏识地写道在蒋志鑫艺术中最可宝贵的是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冲动的火焰与燃烧的激情,袁柯气概,直抒胸臆,有“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和势不可尽的感觉。然而他的创作激情并非惊世骇俗的装腔作势。这种激情的燃烧力纯粹是从他的血管、心跳、呼吸、精神与肉体中迸发出来的火焰,是不可遏止的创作激情,是从主体释放出来的与天地共呼吸的浩荡之气,是把心中之意与自然之景复合后的图式结构,是把形象的象征心灵化了,肉体化了。所以才能创造出超群拔俗的丹青宝卷,每幅画都是创作主体的气质艺术形态化。

看了黄土、黄河、草原、牦牛系列这批新作,不止于得天地之道,人文之助,源于综合性感受,其主要成就是以现代感知方式昭明灵觉,把感受凝聚为大意象,大理念,大观照。以“仰观宇宙,俯察万类”的观照方式与天地争光,具有一种大思维的气度。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喜欢在九霄俯瞰我的家乡黄土高原,观照的是节奏化了的生命形式。站在宏观的高视点去看黄土高原,模糊了水土流失的千疮百孔而使我看到母体,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生命形象,超以象外的艺术生命。譬如我画的《黄土魂》,黄土坡上的古代烽火台,是母亲充满乳汁的乳房,是高视角下的抽象和远视点的具象”。高远视角的感知方式,可以容纳万境,神游天地,心随天籁,通向宇宙的大思维,大理念,大观照,把握的是大意象,倾向于雄浑,混沌,神秘和意境的无限性。这不仅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是对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在感知方式上合规律的把握。尤其对山水画语言的分解,组合与嬗变,在空间格局的构造上增强了原创意识。从而使我对他向东风风神高迈和给形式结构以最大关注的审美追求有了新的认识。

1995-1997年,蒋志鑫两次应邀赴法国进行艺术考察和交流,他的艺术作品深受法国学术界和政界的青睐。1996年荣获法国“忠诚奉献”协会授予的“银质十字勋章”。1997年再度获法国文化部,教育学会颁发的“艺术,科学,文学”银质奖,同时得到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和法兰西前新闻部长、科学院院士雅克奥加德、莫奈博物馆馆长阿尔诺乌德里先生和国际艺术城主席布鲁诺夫人等的称赞。在交流中,法国现代艺术也使他深受裨益。雅克奥加德先生在评价时指出:“蒋志鑫艺术中最壮观的是他迥然多姿的画面,层出不穷的意境,如火如荼的色彩,浩瀚磅礴的气势和激动人心的震撼力,以此来贯穿中国文化的远古和现代,这将预示一个辉煌灿烂的未来。”

综观蒋志鑫的艺术,它不仅是远古的回声,又是时代的呼唤,是一位忠诚的民族命脉的探索者,富有东方象征意味的艺术家。

2000年8月于北京平西府画家院

魂系黄土高原

程大利

蒋志鑫是我喜欢的西北画家之一。他是农民的儿子,在平凉市的窑洞里长大。他知道黄河的水是怎么流的,知道上的草是怎么长的,知道牛劳作一天后是怎样哞哞地甩着尾巴往家里跑的。长大了,他称自己为蛮牛,我觉得很有趣,但也觉得很凄凉,很沉重,想象不出他儿时跟谁学画,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他热爱黄土高坡,乃至到省城上了几年大学,到北京进修一段时期之后,他梦牵魂绕的仍是那块地方。从绘画角度看,那里确实是块令人称羡的好地方,最寒冽的月亮,最炽热的沙岩,最渺远的山,最苍凉的诗不在别的地方,正在黄土高原,正在古丝绸之路,正在河西走廊。蒋志鑫在那儿长大,熟悉它的唢呐情,“花儿”调,听得懂“太平鼓”的神韵,连吼出的声音都像黄土地上刮过的风。他从外貌到心灵脾性都是地地道道的西北汉字,于是他才画出了地地道道西北味儿的画。

他的画气度很大,行笔很重,喜作整幅巨制,常以扛鼎之笔慢慢地写出心灵的感受。他是在表现真山真水,而不是临摹真山真水。“眼中黄土”早已变化成“胸中黄土”、“意中黄土”,衍化成“手中黄土”,所以才得心应手。他画中泥土透着芬芳,芬芳中掺和着羊粪和牛粪味儿,那是感情加上入骨的体验,绝不是一般画家所能表现出的。

志鑫的画风与他的人品一致,雄壮而笃厚,没有半点浮华,没有那种一挥而就的“才子”派头,更不会依恃才气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是用心去画,用命去画,叫“蛮牛”是名副其实的。

激情逐笔心潮追浪

——看蒋志鑫的大水系列

刘骁纯

蒋志鑫,号蛮牛,艺名黄土魂。1949年出生于甘肃平凉,祖籍山东牟平。197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3年进修于北京画院。师承王文芳贾又福周韶华等气势派山水画家。

他有浓烈的西部情怀、黄土情怀、民族情怀,是一位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激情的艺术家。

他常借大塬大河抒写大情大怀,但在我看来,这一点并不是最重要的,齐白石不就是画花木草虫、小虾小蟹画成大师的吗?对艺术而言,怎么画比画什么更重要,也就是说,关键在于画家以什么样的水平、质量、胸襟、才情、个性去画他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更喜欢蒋志鑫画的大水,如《天歌》、《咆哮》、《天地洪荒》、《天泻铜液》等,虽然这些画在他的作品中不占多数,但前景可观。

这些画都较大,最大者《天歌》高两米半出头,长五米半不足。激流险浪铺天盖地,笔舞墨喷横贯而下,是大水系列中最精彩的一幅。除近岸山石略有败笔外,整体上不能不令人称绝,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元气淋漓,神工鬼斧,浑然天成。气势磅礴一词可以同时形容他的笔墨、他的激情,以及他笔下的怒涛。也就是说,形、笔、墨、色、情、景、意、境在这件作品中达到了相当难得的融合。以大写意笔法和浪漫激情画大涛大浪而达到如此水平者,以往未之见也。

大写意是胸中大块大垒奔泻而出的产物,博大胸襟注入笔端是采用大写意手法的内在动力。因此,意气风发、内气勃勃欲喷,是选择大写意笔法的内在根据。大写意理同狂草,山川草木人物犬马等描绘对象乃是抒发胸臆的间接载体,笔墨走势才是生命表达的直接载体。笔墨运动就是生命运动,激情和笔墨互相推动而共同创生。所谓创作,更重要的不是我们所看到的结果,而是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这过程是生命在披离挑抹中的运动,灵魂在擦点染中的新生,激情在勾画泼染中的敞开。这里最重要的是一个“真”字。现在的写意画到处可见,但大多是追求一种样式和套路,貌似写意实则无意可写,或内气不充而夸称大气,于是运笔不见情思,落墨不见心性,空陈写意笔法之姿,徒有横涂纵扫之态,此写意之伪也。蒋志鑫的水图,笔下有奔涌腾跃的真生命、真激情、真冲动,此可贵者一也。

写意画有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传统,甚至将以形似论高下的意见视为儿童稚见,这样一来,人人都可信手涂抹了。但写意大师却寥寥无几,这说明在草草几笔之中水平和境界却有着天壤之别。苏轼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说明大写意绘画在豪放中自有妙理,在无法中自由法度,在随意中有对准确性的严格把握和控制。控制什么?控制结构,包括笔墨结构,及造型、色彩、空间、布局结构。这种种结构可以相对区分为内外两层。内结构:勾皴泼染的起承转收,点线体面的对抗咬合,走笔运墨的升沉跌宕。外结构:大块构造的开合争让,宏观气势的聚散屈伸,大道天律的运行流动。正是从法度森严的意义上,我认为蒋志鑫笔下的大水优于大山。以《天歌》为例,它的气势恢弘,却没有追求大气势者多有的“大而无当”之偏;它的基本技法是泼墨,却没有用泼墨者易出现的“墨猪”之弊;它强化了肌理层次的复杂性,却没有做肌理效果者多易滑入的“杂耍”之病。时下多见夸称大写意者只讲豪放而不精法度,此写意之误也。蒋志鑫的《天歌》有如微观结构丰富复杂而整体气势又浑然一体的交响乐,激情狂放却不失法度,此可贵者二也。

写者,泻也。胸臆无障碍直泻而出,真性情方可自然发露。因此作画需进入物我两忘、放浪形骸、怀抱散开的自由状态,甚至进入半醉半梦的无为状态。写意,尤其是大写意,不能笔笔拘法,笔笔拘理。随机性、偶然性、意料之外在创作中不仅不能排除反而需要发挥。法在法外得之,意在意外得之,有为在无为中得之,妙笔在偶然中得之,神采在不经意中得之,准确性在左失右补中得之。即所谓苍乱求治,狂怪求理,僻涩求才,奇险求正。或笔随心动,或心随笔动,或不知是笔随心动还是心随笔动。笔不违其心之用,心不离其笔而成。在不知所之的走笔运刀中别出心裁,在有意无意间发现通向心灵的另一扇门窗。一切靠艺术家心中无形的尺度把握,靠艺术家的功、才、胆、素养、悟性把握。时下常见一些名家刻意求法而法失,刻意求随意而不随意,刻意求自由而不自由,刻意求天然而成为做给人看的天然,从而失去了真正的天然。此写意之枉也。蒋志鑫的水图中的运笔施墨颇有几分颠狂醉态,奔放、随意、恣肆、放纵,妙在不经意中有严谨结构,偶然中常有意外精彩,此可贵者三也。

蒋志鑫目前的创作水平尚不整齐,如果他能顺着大水系列而引发“知天命”以后的变法,可成大器。

感天籁,悟潜通,游无穷

——读蒋志鑫的“天籁系列”

翟墨

[大美不言天籁言之]我对“日产天籁”分外感兴趣,没想到邂逅一位对“天籁”同样感兴趣的画家蒋志鑫,真可谓知音巧遇,相见恨晚!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外篇·知北游》),但是爱大美、寻大美者,必须听懂其“不言之言”,这就是“天籁”。

辞源》说,籁者,箫也;籁为乐管中虚部分,中虚故能发声;天籁即自然的声音。《庄子•齐物论》进而描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飂飂乎?山陵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又说,“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注者说,万窍怒号,非有怒之者,任其自然,即天籁也。

我的理解更进一步:天籁,不限于人们习听的风雨诸声;日产天籁即天音,即涵义丰富的宇宙全息密码;对这密码的独特感悟与破译,就是对大美的幸运邂逅与逍遥同游。所以我在《大一美学序曲》中指出:“美”的最佳定义就是动态的“美”字构成:“>////<”为“美”(或“人////人”为“美”)。“美”是立地顶天、回环旋转、供“人”四级三跳的太极层楼;是大宇宙(天籁)与小宇宙(人籁)密码潜通的感应韵律;是自然“大”道贯人性“一”德的无限生机。“大”与“一”谐,是谓“天秩”。

几乎与此同时,蒋志鑫以他卓绝的艺术实践,在川藏,在亚丁,在香格里拉市,听懂了只有他能听懂的歌,体验了“人籁”与“日产天籁”的神奇共鸣!好似浴火重生的他,归来创作了10余幅丈二匹“天籁系列”。他也许得天籁之物能和灵能,冥冥之中像有什么力量在推动,这批作品,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将大丰富寓于大简单,将大对立化于大圆满,登上了自己创作历程的新高峰。

著名画家周韶华禁不住写信给蒋志鑫,称赞这些画“在艺术语言的提炼与表现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些作品同你过去,同别人都彻底拉开了距离。它们好像是从血管里喷射出的火花,冲击视觉的亮光,是你全部本质与灵魂的熔铸,有地动山摇之威,是动真情,见精气神之作”,“是名副其实的香巴拉壮歌!”

[日产天籁言之人籁应之]对于天籁,人们有着同而不同的感受。我很重视艺术家的对自己真切感受的描述。“鼓角凌天籁,关山倚月轮。”(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这是一种悲壮激越的震响。“唱既野芳,酬还天籁。”(陆龟蒙《奉和因赠至一百四十言》)这是一种唱酬之后的静谧。而蒋志鑫人籁与天籁的灵犀相通,是在他第三次进藏时获得的。

据蒋志鑫在《探访天堂——我的香格里拉》中记述,八年前他曾有过两次西藏自治区之行,虽然也有高原反应,但都“侥幸”没什么事出现;可这次显然不同,第一天到达理塘县就“上吐下泻,头剧烈地疼痛,两个太阳穴像两面大鼓被猛烈地敲打”;第三天夜里到达稻城县,眼前发花,难以入睡,也正因如此,他“得以把自己几十年来的艺术人生梳理了一遍,竟然比在北京画室里的思考多了些许东西”;第四天进入亚丁,终于望到了群山之中耸立着的三座雪峰“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藏语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大力金刚菩萨),并骑马走三个小时再步行两个小时到达雪峰山脚。仰望两边山体,壁立千仞,层峦叠嶂,其山峦有的如龙腾虎跃,有的像莲花绽放,有的似天女散花,有的若佛陀现相。

“这不就是天堂吗?”蒋志鑫写道,“夜,静静地来了。我闭上眼睛背诵着‘心经’,一遍又一遍,还是睡不着。这已经是第四个夜晚了,一阵恍惚过后,我觉得眼前直冒金光。我似乎看见自己躺在床上,忽而又飘到空中,俯瞰着三座雪峰,忽而山前的海子里映照出我的身影,我会飞了!我在梦里喊出了声,一下子惊醒了。这真是灵魂出窍吗?”凌晨4点35分,他听到鸟叫,走出帐篷,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大口呼吸着清晨的空气,翘首眺望四周的山崖,“此时,水不流而山转,云不动而天旋。看着看着,我眼前一黑,趴在石头上动弹不得。当我睁开双眼时,眼前忽然一亮,朝霞染红了山顶,峰尖的白云已变成燃烧的火炬。当太阳光洒在我身上时,我的心灵也被注入了光和热。我又活过来了!”

蒋志鑫走到雪峰脚下,看到珍珠海子像一面镜子,把雪山倒映在里面,他想起飞翔之梦,“禁不住掬起一捧水,水缓缓地从我的手上滑落下去,山的影子也随之从指间滑落了……”

这是何等地富于诗意!蒋志鑫感叹:

面对着如梦似幻的香格里拉市,我想,如果灵魂果真能出窍的话,那么我的七窍便是一支风笛的孔,我绝对听到了它的声音,那是一首只有我能听懂的歌。此次川藏采风,无数的感慨,无数的回味,都必将注入我的香格里拉之行,能领悟它的人,必将浴火重生。香格里拉,我的神!

这哪里只是缺氧的“高原反应”?分明是通神的“灵魂感应”!

这哪里只是短短四天的雪域朝圣?其实是数十年艺术追求的升华结晶!

[潜通之道大一之美]蒋志鑫的“天籁系列”之所以在大写意山水画中脱颖而出,得到画坛一致好评,正在于他经过长期的艰苦寻求,灵魂经受了庄严洗礼,实现了凤凰涅式的浴火重生,感悟了大宇宙(日产天籁)与小宇宙(人籁)的潜通之道。

每个人都生活在大宇宙中,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应到天籁之美,原因在于许多人被世故功利遮蔽了感觉之门,变成了锱铢必较眦必报的宵小之辈。一如英国诗人、画家布莱克说:“如果感觉之门被擦洗干净,万物都会对人类显出本来面目。但人类却已紧紧封闭起自己,他只能从自己的洞穴的窄缝中看见万物。”(《牛津格言集》)所以海德格尔强调“去蔽”;所以中国“漂亮”一词本义昭示,只有“漂”净灵魂之秽才能“亮”丽人性之美。

天籁是宇宙之大道,人籁是人心之一德。去蔽敞门,则天籁人籁通,大一之美现。

蒋志鑫人大画大。这不仅指大个、大手、大笔、大纸,而且指大胸怀、大气魄、大理念、大气象。蒋志鑫名号“蛮牛”,在甘肃平凉的窑洞里长大,是一位朴实真诚热情豪爽的西北汉子。他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进修于北京画院,先后师从王文芳贾又福周韶华诸先生,承袭了他们对宇宙洪荒、天地玄黄的感思,对世事包容超越的胸襟,仰观俯察,孜孜不倦地探索蓝天黄土白雪青峰浑茫时空的奥秘。

蒋志鑫人一画一。这不仅指人生操守的专一,而且指艺术追求的专一。蒋志鑫斋号“无为”,深以老庄“顺应自然”的人生理念为然,他不会钻营,不善炒作,纵浮躁风吹、商品潮涨,亦不为所动,仍以虔敬之心,历经生死磨难,三赴圣洁的青藏高原,张开七窍聆听天籁,他终于如愿以偿。

庄子》曰:“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徐无鬼》)又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庄子·外篇·知北游》)这就是天籁人籁的隔碍潜通。这就是大一之美的逍遥境界。

锁定了通天下“一”气的“大”方向,下面重要的便是“画修养”了。在这方面蒋志鑫还有很大的余地有待努力。愿他在语言和图式上再求精深,再创独特,得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庄子•逍遥游》)……

翟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

来自东方的梵高

雅克·奥加德(前法兰西新闻部长、法国海外省科学院院士、国际艺术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籍画家蒋志鑫先生于1996、1997年两次访法,成绩卓著。他在巴黎国际艺术城、茫沙之家、李画廊、国立艺术与实验中心、鲁塞纳尔、尼斯艺术画廊、凡尔农“民主报”的沙龙前后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他参加的集体画展有巴黎艺术城与国际艺术协会举办的每年一度的大型画展。鉴于他的杰出成果,连续两年,他获得了“艺术·科学·文学”银质奖、法国功勋与忠诚奉献——银十字勋章。

法国著名画家、法兰西国际艺术协会总管米歇利娜·麦维尔·罗赛夫人为他作了肖像,并多次展出。法国参议院联谊会收藏了蒋志鑫的一副作品,至今在卢森堡皇宫展出。法国及国际艺术评论界对这位1949年生于崆峒山道教圣地的中国画家极为关注予支持。

他是黄河流域、西北高原哺育的艺术家,他对那片土地情深依恋,了如指掌。称他为“黄土魂”是恰如其分的。他是这片黄土地真正的画家。他的强有力的、充满激情而又细腻的风格无可质疑地吸引了世界各国对这既传统又现代、既严格又宽松、既感人且丰富的艺术的爱好者。

他不是塞纳河畔默默无闻的过客,因此在此他得到了高度的褒奖。国际艺术城主席布鲁诺夫人称赞他是“中国文化真正的深沉体现”。

法兰西美术学院(注:相当于国家美术家协会)的常务理事、莫奈博物馆馆长阿尔诺·邬德里先生在这所印象派殿堂中接待了他,认为“中国之行时所见到的美好景色,神奇的山川、河流、丛林”,被“这位非常敏感的艺术家出色地展示出来”。而最雄辩、最有代表性的评价要数雅克·希拉克总统先生的赞词了,他写到:“我饶有兴趣地发现了您对中国绘画创新的能力及技巧,它强有力地展现在您的作品中。”

蒋志鑫艺术中最壮观的是他迥然多姿的画面,层出不穷的意境,如火如荼的色彩,浩瀚磅礴的气势和激动人心的震撼力,以此来贯穿中国文化的远古与现代,这将预示一个辉煌灿烂的将来。

为数众多的关心蒋志鑫的人对他满怀希望,我们殷切地等待着这一期望成为现实。

汉唐风骨

——蒋志鑫的书法艺术

刘军平

蒋志鑫先生是我的前辈也是在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求学的师兄,当时上学时有个我的同学(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士后)对他蒋老师了解比较多,经常给我们讲起蒋先生的传奇经历,所以在我们的心目中蒋志鑫是一个著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得到我们年轻后生的仰慕。后来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在圈子内外以及同乡处也经常听到蒋老师的艺术与为人,虽然截至目前也没有见到仰慕已久的蒋先生,但是由于他的艺术常常进入各个媒体以及美术馆的视野,加上好友的引荐与嘱托逐渐对他增加了许多亲近与写篇文章的想法。

一、蒋志鑫的书法具有传统碑帖的临习与滋养

书法艺术需要一定的传统继承,蒋老师从小在砖头上临习书法,自小对书画艺术有着独特的体验。从蒋先生的书法作品能看出有着传统书法的深厚滋养尤其体现了对其西北故乡敦煌市经与汉唐书法的追溯,整体风格显得大气磅礴与笔走龙蛇。书法艺术发展到汉唐时期有着重要的风骨上的体现,在唐朝诗歌以及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大家的身上我们能看出唐代风骨的明显体现,风骨作为评价艺术的一种风格能很好地说明蒋志鑫的书法艺术,敦煌留下的经卷文献里有很多的书法史上不可忽视的作品,这些作品对还原中国书法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蒋老师作为从甘肃敦煌走来的一位书画家,他对敦煌书法有着深厚的领悟与临摹,在其创作的《谭嗣同诗》《心经》书法作品里能明显看出敦煌书法艺术对他的影响,能看出写经体的随意与风格。另一方面,蒋志鑫的作品也很好地继承了汉唐行草书尤其狂草的潇洒与大气,他的作品贯通了一种一泻千里的气势与雄浑,特别深得怀素的书法精髓与风骨,《天地无言、心灵有感》显得一气呵成在用笔的复杂性中透露了对怀素笔法的应用。另外,在他的作品里还能看出对王羲之的《大观贴》、孙过庭的《书谱》、怀素的《自述贴》、黄庭坚的《诸上佑贴》、祝允明的《草书洛神赋卷》、《敦煌市写经》、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等传统书法的继承学习,因此,他的书法艺术是有根底有来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随性发挥。

二、蒋志鑫书法是绘画修养熏陶下的体现

中国山水画的形成是伴随着的书法与文化哲学的发展一同发展的,在中国传统优秀的山水画家里能明确看出书法的重要性与基础性。比如赵孟頫董其昌、八大山人以及后来的黄宾虹潘天寿等等都是书法与山水画高度一致的艺术家,如果没有书法来支撑他们的绘画,其绘画的水平可想而知。蒋老师在艺术圈里大家首先知道他是一位优秀的山水画家,尤其对西部题材的研究开拓取得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作品有效地深入到西部大山大水的实际生活中,从接地气的山川风貌里有效汲取营养,他创作的毛牛系列、胡杨林系列、西域风情等作品已经成为大家耳闻目染的符号性题材,尤其其山水画的大气磅礴与雄厚霸悍成为大家推崇的作品。蒋老师的绘画来自于天籁的安静祥和与大气磅礴,山水画的临习与创作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书法的应用,山水画的勾皴点染的技法与心性与书法的表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蒋志鑫书法很好地与其绘画的艺术形成一种有机的互动,而且他的作品风格与风骨也是达到高度的一致。从他的毛牛的大笔挥毫与其书法作品《天籁之音》的用笔、构成、墨色以及气质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如果蒋老师没有很好的书法作为铺垫,那么他的山水画也没有今天这么好的面貌。从蒋志鑫书画互补同源一方能看出我国书画同源同体理论的有效印证,另一方面也能说明我国当前国画界整体面临的一个书法基础薄弱的现实。书法在当代绘画的重要性在蒋老师这里可以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

三、蒋志鑫书法有种引领前沿的当代性

任何艺术的不管在何时代与何地方都面临继承与创新的两方面问题,我国的书画艺术更注重传统的继承与时代性的表达,蒋志鑫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有效地与艺术的前沿性以及当代文化气息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的有一部分书法作品随意挥洒与现代书法的有着一定的关系,《庄子庄子·外篇·知北游》《水调歌头》《笔墨无底线、自然有真传》等作品深刻体现了这些特点,看到他的这些作品是我们联想到了我们当代的文化状态,联系到了后现代语境下的人的一种出境。特别之处的是他的书法作品里有一种新的构成性,他有效地将点线面与现代构成元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视觉的美感,甚至有些作品为了形成视觉的一种张力而采取夸张变形的处理。《龙脊》这件作品就很好的用到大小字的一种配合感,很像一件设计作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他的作品《上善若水》很好地继承了日本现当代书法艺术的特点与面貌,显得耳目一新。《日月入怀》有效地将于右任书法艺术与当代书法的创新结合了起来。《沃土》作品显得酣畅淋漓、引人入胜。从他的许多作品可以看出他的作品是大笔或者拖布一样的大刷子写成,这种方式已经具有了美国现代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的艺术创作方式,身体融入艺术的方式已经和当代文化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这显示了艺术家的明锐的当代文化的自觉性与意识感。值得一提的是,蒋志鑫的当代性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传统学习与大自然的领悟基础上的升华变革,没有浮躁的急功近利式的颠覆推进,而是建立在逐渐在传统基础上的渐进发展。

总之,蒋志鑫的书法有着深厚的传统书法艺术的积淀,又有着绘画作为养料供给,加上其当代文化的明锐性构成了艺术家独特的风格与艺术水平,不管是蒋老师的山水画还是其书法作品都有一种前沿的引领性,有着吸取造化的自然形态给予诸多的营养与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淀,他能有效明锐地吸收当代文化的新鲜血液,但是可贵的是,艺术家又没有被浮躁的前沿大众文化的所淹没。

2016年3月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刘军平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道法自然—我的西部大写意艺术探索之路

蒋志鑫

我生长在崆峒山下,泾河缠绕着-峒峡从眼前奔流而过。俗话说“靠山吃山”。我从小不光是学习文化,苦练书法,还学会了砍柴、采药、编筐打笼和庄稼汉的本领,对生我养我的土地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大学毕业,我立志要表现这块土地。我去过无数名山大川,也曾为这些山川激动不已。我阅读过历代画家笔下的山水,由衷地钦敬他们。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黄帝、尧、孔、广成、大隗镇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菇、箕首、大蒙之游焉”。我是崆峒山的儿子。作为一名现代艺术家,植根于生活的沃土,表现自己熟悉的有感情的地域,是我的使命与追求。我首先从画崆峒山起步,起初采用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点线技法,把崆峒山观察表现得烂熟于心,又把描绘西部山水风貌、表现高原雪域神韵作为我的创作目标。石涛《画谱》“无法而法、乃为之法”成为我终生艺术创作的法宝。

纵观中国画的历史本身就是不断地认识与表现,传承与创造,超越与发展的历史。笔墨的评判也有它自身的客观标准。有作为的艺术家对于自己的笔墨,应该建立起自信心与使命感,用笔去表现自然界生动活泼的形象,用水墨去体现自己天资学养的功力,开辟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而不是从外表上去模仿古人所创造的笔墨样式。古人的笔墨,是古人在不同时代对自然界的认识与表现,对后人来说也将成为传统,关键是看笔墨在作品中的自身价值。笔墨从来就没有底线,自然山川才是笔墨的真传。笔墨对画家来说是一个长期磨炼的过程,对历史来说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虽然它并不等于零,但对于它的探索创新而言,又何尝不是从零做起。古人说“澄怀观象”,“悟对通神”。每当我面对自然,以虚静的胸怀领悟自然的无限,无论是兴之所至,或解衣磐,或放浪形骸,都能使自己的情绪和激情酝酿到极致。从无形到有形,从具象到意象。人的精气神与自然境界融汇贯通后而产生微妙的精神状态,以至不能自我,心手两忘,物我相融。作画的过程也是身心接受洗礼的过程,外师造化,心随神驰,直抒胸臆,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以真激情、真生命与真冲动挥毫,施水溅墨、不择手段,表现西域的纯洁与神奇,充分发挥中国笔墨和水墨的特点与妙不可言的境界。我希望把这种体悟,通过我的画传达给人们。驻足画前,能忘却尘世的喧嚣与浮躁,陶然于画中的意境,放飞心灵,拥抱自然,使心灵深处得到一刻宁静的栖息。

我在探索一条表现西部山水画之路的过程中,一边开垦,一边耕耘。我绘画语言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由最初的状物再现,细密严谨的线条造型,浓墨重彩的表现形式,到现在长笔大墨,一气呵成的黑白水墨世界。由加法到减法,山水形象和笔墨节奏的有机结合,表现方式蕴涵着意象和心象,具有上下求索,左右逢源、逍遥于法外的表现性神韵与境界。

当人生走过一个轮回后,回望中国画的真谛、不就是笔墨、蒙养在宣纸上描绘出天、地、人合一的图画吗?再回味石涛“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在我艺术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我认为画家无需太多的理论干扰,真情与本能的创作,就是艺术与理论的再现。至于作品,让后人去评说吧。

艺术道路上的追梦人,有两种迥然不同的存在状态,洞悉当今画坛,随波逐流者比比皆是,而中流砥柱则寥寥无几,这符合艺术规律。艺术之道本来就是寂寞之道,艺术的本质是创造,既然选择了,它就是我终身的使命。西部是前辈画家很少去过的地方,因此我要把前人未涉猎的题材开拓出来。艺术创作像是接力赛,要一棒传一棒的接下去。师法自然,紧贴生活,表现生活,心生即法生,这是我的终生的艺术情结。画画不要赶时髦,它本是寂寞之道,选择它就要耐得辛苦和寂寞。我是农民的儿子,父辈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我血管里流淌。父亲常对我说:“笨鸟先飞”,“天晴修水路”,“打铁先要本身硬”,原本是教我做人,竟然在我进行艺术创作时发挥了作用,勤积累,苦练功,使我的作品豪放里有内敛,挥洒中有把握。为表现西部,我殚精竭虑,上下求索,苦在其中,乐在其中。我不知道,西部精神之道究竟还有多远?但是,我知道,追求化境,在于永不放弃。

2014年8月6日于平西王府元鹤庐无为斋。

艺术年表

1987年1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黄土魂——蒋志鑫书画展”,四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2件作品被“荣宝斋”画廊收购。

1988年5月,在上海美术馆正厅举办“黄土魂——蒋志鑫书画展”,四幅作品被上海美术馆收藏。

1989年,应中国美协特邀为世界银行驻中国办事处会议厅创作巨幅山水画《苏醒》。

1992年2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画展,两幅作品被收藏。

1992年7月,应邀在中国香港艺术中心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并出版《黄土魂---蒋志鑫画集》。

1993年,作为中国唯的一代表,应邀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美国洛杉矶首届国际艺术双年展”,作品在汇

一画廊展出。

1994年,应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之邀,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参加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国际艺术创作营

活动,五幅作品参展,一幅作品被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收藏。

1995年,在中国香港文化中心举办“黄土魂——蒋志鑫书画展”,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蒋志鑫画集》。

199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播出专题“蒋志鑫和他的西部艺术”。

1995年12月—1996年6月,由中国美协外联部派遣,以中国艺术家的身份,赴法国巴黎吕霞光画室考察交

流,其间在巴黎艺术城等画廊举办四次个人艺术展。

1996年,荣获法国纯艺术家银质十字勋章。

1996年,作品《春风》被法国参议院收藏,作品《对饮》被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收藏。

1997年,应法国文化部特邀,再次赴巴黎艺术城、法国文化部工作室进行考察交流活动六个月。其间在巴黎

举办个人艺术展五次,并荣获法国艺术、科学、文学“银质奖”。

1997年,作品《春雨如膏》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1998年,作品《牦牛》参加法国巴黎“大皇宫秋季沙龙展”荣获法国“艾琳娜·范海”奖。

2001年,作品《天泻铜液》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

2001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正厅再次举办个展“西部追魂——蒋志鑫艺术展”。中国中央电视台《时空资讯》专题报

道此次画展。由甘肃省美术出版社出版《西部追魂——蒋志鑫画集》。

2001年,作品《咆哮的黄河》、《雪月》入选中国美协、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聚焦西部”画展。其中《咆哮

的黄河》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3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追魂·香巴拉---蒋志鑫艺术展》作品集。

2004年2月,在今日美术馆举办“西部追魂—蒋志鑫艺术

展”。

2005年4月,荣获法国艺术、科学、文学“金质奖”。

2006年,作品《慕士塔格峰天神》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世纪风骨”第三届艺术双年展。

2007年3月,应德国慕尼黑艾莎贝尔苏珊娜画廊、爱莎芬堡久久皮特画廊邀请举办“蒋志鑫个人艺术展”。

2007年4月,参加芝加哥国际艺术联展,作品《康巴汉子》载入艺术联展图录。

2007年,蒋志鑫著《心随天籁》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8年8月,《昆仑五牛》入选“2008国际奥运会美术大

展”。

2008年,获得“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大型书画艺术展金奖。

2008年10月,《雪域雄风》入选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

年艺术成就展”。

2008年10月,应中国台湾99度艺术中心之邀,在上海举办“蒋志鑫艺术展”。

2009年,作品《凤凰涅槃》载入《中国美术60年》。

2009年3月,应邀参加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艺术学院访问交流及采风活动。

2009年4月,在德国柏林苏珊娜艺博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2011年,由线装书局出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迎2011法兰克福书展系列丛书--蒋志鑫山水卷》。

星。艺术

2011年12月,应邀参加首届“中国企业家艺术家赴南极采风活动”。

2012年4月,在王府宝隆艺术园9号“蒋志鑫艺术馆”举办“印象·南极洲蒋志鑫大写意山水艺术展”。

2012年5月,应邀参加乌兹别克斯坦论坛基金会举办的“中国画艺术联展”。

2012年11月,在马奈草地美术馆举办“南北对话----蒋志鑫、刘方明”艺术展。

2013年4月,应邀在扬州八怪纪念馆举办“道法自然---蒋志鑫艺术展”。

2014年11月,应邀在马奈草地美术馆举办“大音希声---蒋志鑫艺术展”。

2015年2月,应邀在甘肃省博物馆举办“敦煌心象、丝绸之路美术中国----蒋志鑫艺术展”

2016年7,作品“七牛图”参加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主办的书画频道开播十周年绘画精品特邀展。

2016年7月,在北京798圣歌画廊举办“独自眺望---蒋志鑫的无垠世界”艺术展。

2017年7月8日,在山东美术馆举办“故乡山川——蒋志鑫、李宝堂荆玉成”写意画展。

2017年6月由甘肃美协推荐,为京西宾馆召开十九大会议创作《天境祁连》作品。

2017年10月25日蒋志鑫作品捐赠仪式暨艺术馆开馆仪式在甘肃平凉举办。

2017年在家乡崆峒山下自筹资金修建蒋志鑫艺术馆。当年10月25日举行了开馆仪式。并向平凉市博物馆捐赠力作38件

艺术馆

蒋志鑫艺术馆,坐落于昌平区北七家镇王府街21号宝隆艺园(宝隆艺园9号-1),艺术馆分为展厅、画室、走廊、休息间等,馆内格局装修古朴、典雅、大方。展厅悬挂都是蒋志鑫的精品之作,让人百看不厌,充分体现出蒋志鑫极高的艺术格调。在蒋志鑫的艺术馆里,不仅饱览到蒋志鑫的艺术精品外,还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石头。

自艺术馆成立以来,艺术馆不仅是蒋志鑫艺术作品的展馆,同时是蒋志鑫与众艺术交流的园地,除国内知名艺术家到访和收藏者光顾外,国外艺术家和艺术收藏者纷纷来访。蒋志鑫艺术馆不仅呈现着自己的艺术作品,同时见证着他的艺术不断的走向高峰,感染世人。

艺术感悟

道法自然

被誉为千山之父、万水之源的中国西部,那里有浑厚的黄土高原、奔腾不息的黄河,纯净的雪域、剽悍的牦牛、浩瀚的戈壁、倔强的胡杨,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它哺育了我的生命更赋予我艺术的激情,它的沉寂与勃发无时无刻不在拨动着我的灵魂,让我魂牵梦绕、不能自已。

师法自然,心生即法生,这是生命的直觉,我挥动饱蘸深情的画笔,绘我心中这块永远的圣地。我生长在甘肃东部的崆峒山下。依山傍水,背靠崆峒山,面朝太统山,黄河支流泾河从固源的老龙潭缠绕着崆峒峡从眼前奔流而过。俗话说“靠山吃山”,我从小就学会了砍柴、编筐打笼、采药的本领,对生我养我的土地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大学毕业,我立志要表现这块土地。我曾去过无数名山大川,也曾为这些名山大川激动不已。我阅读过历代画家笔下的山水,由衷地钦敬他们。但是,祖国的西部,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却被画家们不知何时在不经意间冷落了。博大、雄浑、广袤、苍凉的西部,深藏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就说甘肃吧,大地湾遗址的彩陶文化距今已有八千年;仰韶文化迄今也四千多年了。此外,有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有道教第一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崆峒山,有东方文化宝库莫高窟,有麦积山石窟等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容纳着秦、汉、唐、宋、元、明、清各代精美的绘画作品。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曾经与丝绸之路同时繁华的西部,却在近些年与它一起走向寂寞。现代文明给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这一代人真是赶上好时光了,遨游西域已经不再是梦。作为一个现代艺术家,植根于生活的沃土,表现自己熟悉的有感情的地域,是我的使命与追求。

首先,我把画黄土高原,表现高原神韵作为我的创作目标。我在地区群艺馆工作十多年,其间,我多次徒步、骑自行车跑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画速写积累素材,临摹名画,学习传统。我把自己关在屋里,临了两年的宋画和石涛作品。但我在传统里始终找不到适合表现西部的技法,迷茫之中,先贤们“法无定法,非法法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箴言让我豁然顿悟。我学过西画,有造型能力;从小练毛笔字,有笔墨体会;在北京进修,开了眼界。于是我既师法众长而又我行我素,凭借自己的感觉画了一批表现黄土高原的作品。一九八七年元月在中国美术馆的第一个个展《黄土魂---蒋志鑫书画展》,得到了理论界和美术界的一致好评,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画了黄土高坡,我又开始瞄准画黄河。我曾经多次去壶口瀑布,看壶口大瀑布,听汹涌澎湃的黄河涛声,观察不同时段的黄河,从山西省的壶口,一直画到青海省的三江源,画了一个黄河系列。我用自己探索出来的技法,随心所欲的表现黄河的多种形态,或汪洋恣肆,或缓缓东流。在《天歌》、《天运》、《银河倒泻》等作品中,就是把狂草手法融于绘画的一种很个人化的尝试,结果,这些作品独具风格,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天泻铜液》还入选百年中国画展。记得著名美术评论家刘骁纯曾在《激情逐笔心潮追浪》一文中这样评说我的大山水系列:“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元气淋漓,神工鬼斧,浑然天成。他笔下的怒涛,形、笔、墨、色、情、景、意、境达到了相当难得的融合,以大写意笔法和浪漫激情画大涛大浪而达到如此水平者,以往未之见也。”一九八八年,我调到甘肃省画院。此后,经常去甘南草原,宁夏昊王坟,贺兰山,青海瓜什寨草原、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云南玉融雪山,四川广元、青钱柳、亚丁香格里拉市等地采风。或许是我属牛的缘故,对牛情有独钟,先是画庆阳市黄牛,到草原以后,便被牦牛深深地吸引了。为了画好雪域中的牦牛,我在青藏高原过了两个春节。牦牛很剽悍,毛很长,从远距离看它却是一个黑点。冬天,一场大雪之后,白茫茫的雪地上的牦牛,就像一粒粒移动的黑色棋子。从此,我表现雪域的画,主要以牦牛为主题。有一次,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写生时,一大群牦牛冲我而来,像战车般排山倒海,我急忙躲到一块大石头背后,牦牛擦身而过,为此,我画了一幅《追太阳》,画了铺天盖地的牦牛。牦牛和雪域分不开,和草原分不开,和我的心更分不开,它是我绘画中的一个重大题材。我多次赴青藏高原采风,对那片神秘的地方充满好奇。西藏自治区灵芝地区有着江南的美景,如人间仙境;阿里的山川则是一派苍凉;青海省玉树市让人心旷神怡。我忘情在草地上翻滚,被我压倒的花草,一会儿就又起来了,剽悍的牦牛既憨态可亲,又异常灵活,刚刚还在乖乖的接受着抚摩,一转眼又在山崖上飞奔跳跃。如果不是高山反应,我真的会乐而忘归。

我采风时,画速写,也拍照片,积累大量素材,但创作时,主要靠目识心记,靠真情感受。每次回到工作室,首先是要把让我刻骨铭心的感受挥洒出来。香格里拉镇令我难忘,02年夏赴川藏稻城亚丁探访天堂途中,在平均海拔四千六百米以上的仙界,熬过了99个小时,高山反应这恶魔两次把我送上天堂之门,当我第二次战胜恶魔苏醒过来后,跪在珍珠海子边虔诚的许下心愿!只要我活着回去,我一定将香格里拉市展示给世人。这是我经历涅槃后的复活,能领悟它的人必将浴火重生。《追魂香巴拉》就是这次难忘经历的记录。新疆,壮阔美丽,将是我后半生要着力表现的地方。我去过新疆三次,北疆的胡杨林像磁场一样牢牢地揪住了我的心,我画了《生命的呼唤》、《凤凰涅磐》,表现胡杨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的精神。2006年,我又去了帕米尔高原,回来的当天夜里抓紧时间表现我的第一感觉,用大写意的手法把蕴藏在我脑海里的对象发泄出来。有关描绘西部的技法是我的独创,但创造离不开学习吸收。中国书法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从中受益匪浅。近代表现西部画家的代表人物是石鲁,我很喜欢他的作品《转战陕北》、《南泥湾途中》,他的写意手法启发我用新方法表现西部。最为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三位终身难忘的老师,恩师王文芳创造的湿画法,构图大开大合;贾又福老师对待创作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周绍华老师的大气势、大内涵、大关照,这些都使我受益无穷,在我艺术上放不开的时候,滋养着我。同时,欧洲的绘画艺术是我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我去过欧洲一些国家,大量参观学习西方艺术,吸收对我有用的东西。使自己兼容并包,博采众长,涵养出更具个性的艺术风格。“法无定法,非法法也”。我的艺术创作总体思维就是依源于老子“抱一为天下式”的哲学思想,把艺术追求与天、地、人融为一体,从而,表现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精神内涵,表现西部磅礴气势之中的苍茫与沧桑,表现浑厚苍桑中所积淀的深文化和天人合一的浩然之气。我在开创一条表现西部山水画的过程中,一边开垦,一边耕耘,往前跨几步,再回头反观思索,总结整理,然后再继续向前。我绘画语言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由最初的细密严谨,笔墨挺拔中开张有度,故得挥洒之美;山水形象和笔墨节奏有机结合,由意象到心象是我对山水崇高感的引吭高歌和热情赞美。这种话语方式蕴含着抽象和具象,具有左右逢源的开放性和容纳性,是“法无定法,非法法也”在我艺术实践中的具体体现。2001年8月,我第二次进中国美术馆,在正厅举办了大写意“西部追魂——蒋志鑫艺术展”深得赞誉。一次又一次的坚定了我的信念,我欣赏狂人龚橙的一副对联“裂破古今,横行天下”挂在我的画室,作为我艺术追求的座右铭。艺术道路上的追梦人,有两种迥然不同的存在状态,一种是去天堂的人,一种是下地狱的人,我属于第二种。每逢外出采风,《老庄语录》是我的手边必备,从中领悟人生与艺术之道。一切艺术手段必须紧扣“抱一为天下式”的主旨,服务于这个整体。当代艺术家应该是现代精神的觉悟者,画家的笔墨、语言、形式应具有现代气息的美感。以艺形道,道法自然。文化精神是体,笔墨技法为用,无论用线、用皴、积墨、泼墨,都只是表达思想与见解的手段。所以,绘画语言如何具有人文精神和民族特性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中国山水画的确立与发展,根植于中国山水文化观的确立与发展。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学术争鸣,到汉唐儒释道学说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人自然、社会与人生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认识观。“天人合一”的基本涵义在于自然与人的精神的统一,通过主客体互融达到人与自然相通相合的状态。山水画作为文化思想的一种象征,其包容广、气势大、意境深,可以表达出人对自然认识的独特的思维特征和时空风貌。古人说“澄怀观象”,“悟对通神”。

每当我一个人在西部大地上,以虚静的胸怀领悟自然的无限,创作时超越客观自然的外在形式,深层挖掘创作对象的内在真谛时,我觉得自己捕获到了东方的艺术精神,这使我在技术操作上处理虚实、黑白、干湿、浓淡的笔墨关系时,能够自觉贯注这种哲学法则。我作画时心无杂念,无论是兴之所至,或解衣盘礴,或放浪形骸,都能使自己的情绪和激情酝酿到极致,以有形到无形,具象到抽象。人的精气神与自然境界融汇贯通后而产生微妙的精神状态,以至不能自我。心手两忘,物我不分,达到天人合一的画境之中。作画的过程也是身心接受洗礼的过程,师法自然,心随神驰,直抒胸境。我希望把这种体悟通过我的画传达给人们,驻足画前,能忘却尘世的喧嚣与浮躁,陶然于画中的意境,放飞心灵拥抱自然,得到一刻宁静的栖息。庄子《知北游》曰“知向无为谓。”了解道的人,不把它说出来;说出来的人并不了解道。

凤凰涅磐

面对一棵棵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朽而硅化成晶莹剔透的玛瑙宝石树,我顿悟到:什么是浴火重生,什么是灵魂与肢体的升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正的含义。我怀着敬畏之情,去探望仰慕已久的戈壁守护神胡杨。九月的北疆风和日丽,车子奔驰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车到之处,惊起卧休的骆驼群,它们顿时一个挨着一个站起,波壮涟漪,井然有序得向远方跑去,留给我们的是一排排远去的背影,这边还未及赏完,那边驼群又起……这一路没少惊扰戈壁的生灵。下午五时到达鸣沙山,我脱掉鞋子,挽起裤角,踏着绵绵的细沙,领略大自然的纯净,当我回头看走过的串串足迹,感慨破坏了些许这美妙的大自然。车子继续前行到了清水泉,大戈壁上见到清泉格外兴奋,先喝一肚子甘甜清澈的泉水,洗去脸上的沙尘,顿觉清爽很多,清泉周围长满了芦苇,映衬着夕阳随风摇曳,倒影在清泉中,真有点芦拂水面尘不动,日穿泉底水无痕的意境,说话间,芦丛突然窜出两只黄羊,我立马将镜头对准它,说时迟,那时快,它们已一溜烟儿跑了,我急忙扣动快门,拍下的只是它们的背影。一路美景不断,但主要目的地是木垒胡杨林,太阳西下,我请求师傅加大油门,追赶下沉的夕阳,在沙漠,行驶时速最快也不过80码,我焦急的盼望能早点一睹久违的胡杨林。一把刹车,我急匆匆下来,揣起我的尼康F4奔向胡杨林,我上下左右打量着神态各异的胡杨,给我的第一感觉:这哪是胡杨?!分明是步入古战场的遗址!确切说像疆场!!这些横躺、竖立的胡杨,宛如赤身裸体的战士躯体,我被它们的形态惊呆了……简直是原始人的古战场,是黄帝打败蚩尤的疆场,周围迷漫着一种人已去而魂未散的阴森感。太阳像有意等着我似的垂悬在天际边缘,把周围的云染得彤红,反射在胡杨林中,给胡杨多加了一层光影,肢体更显得黑中透红、仿佛在燃烧!灵魂出窍,给人浴火重生的感觉。当我意识到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景观时,恍然大悟,对准它们扣下快门咔喳!咔喳…当第九张扣下时,太阳的余辉和我的镜头同时圆满。

夜幕降临,我靠住一棵直立的胡杨感慨万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木何止一秋!胡杨在中国西域这块版图上存活了一亿三千七百多万年的历史,塔里木河为之最旺,额济纳旗为次,惟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胡杨林最悲凉、最壮观、最耐人寻味。我抓住胡杨那粗糙的皮肤,使劲的推了几下,喃喃自语:蚂蚁撼大树……回到帐篷里,方感饥肠噜噜,马灯下饥饿的我们喝着伊利特嚼着新疆的馕饼很过瘾呵!已兴奋了一天,刚一躺下,已鼾声如雷,美梦连台,最后一个梦是我领着我的爱犬贝贝,一起去胡杨林,可我总是追不上跑在我前头的贝贝,着急中惊醒,打开手机才凌晨4点30分,此时帐外风声鬼哭狼嚎,我赶快穿衣出门看,风虽大却不扬尘,凉风袭人,举目望去星光璀灿。这次新疆行和川藏亚丁大不一样,没有一点高原反应,我感觉有一股使不完的劲,躺在床上,听着风声想着昨天一路的风光,我不由自主地点燃搁在头前的马灯,翻开速写本,记录昨天的事,9月11日这是个不寻常的日子,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纪念日!也是我追寻胡杨顿悟到“凤凰涅磐”的真谛的纪念日!不知不觉中一缕晨光已钻进了帐篷,我赶紧收拾行囊背上相机,大步向胡杨林走去。一边观赏着千姿百态的胡杨,一边望着东方,看旭日冉冉升起,熠生辉,我疯狂地按着快门奔跑在色彩斑斓的林间捕捉这瞬间的奇迹。此时地面几乎和胡杨是一样的土色,浑然一体。胡杨林的地面板结成凝固体,看似松软,踏上去却很硬且碱性很大,由于长年缺水,地下的碱泛出地表,形成一片一片的白色盐碱地。

胡杨能存活至今,其主要的原因是它扎根于地下20多米,吸吮沙下泥土的营养,才长成粗大身躯,方能抵挡住风沙,成为捍卫戈壁的勇士,演化成历史的活化石……告别木垒胡杨林,我们又南行,穿越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到了南疆阿克苏地区,这是个非常美丽富饶的地区,在朋友的带领下,我们去库车大峡谷,一路上,群峰叠嶂,万壑竞相,有的山岩如破土的笋尖,或单或双、或三五成群或凝聚成一堆堆、一座座、一排排、形态各异的山峦,仿佛是大自然装饰的工艺美术品,无论俯瞰还是仰视,都是最自然,最奇妙的珍品了,南疆山峦太独特!站在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面前,顿显自己是何等渺小而无奈……库车市是一个以红沙岩构成的大峡谷,全长约十公里,最宽处为12米,最窄处为60公分,胖型人很难通过。翘首望去,两面山体似断非连,只能望见山峰,隙间奇型怪状的蓝天与白云,如大海的倒影,让人目不暇给,真有“横看成岭侧成峰”尽管库车是这幺神秘,但我心里想的仍是胡杨,它也像是遇到知己,纠缠着我不放,非要把满腔的委屈向我倾诉,它似乎也是我艺术的磁场,紧紧地吸引着我的思绪不容我再作它想,我满脑子装载着胡杨,梦牵魂绕的仍是胡杨。一种责任感不由自主油然而生,胡杨!我敬畏的戈壁守护神,我爱你!我要为你呐喊!我有点迫不及待的感觉。回到北京,凭感觉画出两幅胡杨后,我才去冲胶卷,没想到我的摄影水平如此之高,专业摄影师也不过如此,哈哈…说真的,这是大自然的恩赐,这种天人合一的磁场引力牢牢地把我的心和胡杨粘贴到一起了。我常常为它夜不能寐创作之前,我翻阅了大量胡杨的资料,为它想好了主题“凤凰涅磐”我要以这个主题去表现我意中的胡杨。当我看到胡杨后,我才领悟到: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精神不死、什么是涅磐、什么是轮回。我仿佛一下子顿悟了……胡杨它不光是一种树木,它是历史的活化石!更是炎黄子孙的脊梁!它象征着华夏民族的精神!它饱经苍桑、它不卑不亢、我行我素的个性张扬,它无怨无悔、承受着天翻地覆,沧海桑田的变迁,随着历史的年轮,硅化成晶莹剔透的硅化木,这就是涅磐,一个大的轮回。硅化了的硅化着,新的生命又破土而出,猛一看象是柳叶,扁长的叶子一丛丛,一旦长成小树,叶子就变成圆圆的如铜钱状,当地的老百姓称胡杨为梧桐树。中国有句老话:“留着梧桐在,引得凤凰来”。

所以关爱胡杨,保护自然是每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只有留得胡杨在,凤凰自然会归来。春的碧绿,秋的金黄,叶出叶落,年年岁岁,岁月蹉……我冷静而又疯狂的创作着一幅幅胡杨,洒在纸上的不光是笔墨,而更多的是泪、是情、是熔入我灵魂深处而又渲泻于纸上的艺术精髓!凤凰涅磐也是我永恒的主题!是我新的夙愿!在此我感谢帮助我去新疆以及在新疆采风时为我提供方便的所有朋友们。

众家媒体报道

1987年以来,《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文艺报》《新华日报》《中华博览》《甘肃画报》《中国美术报》《美术》《中国艺术》《江苏画刊〉《中国书画》《东方美术》《大公报》《世界日报》《国际时报》《费家罗报》《欧洲日报》《欧洲时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其作品和专题评论。作品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等。

艺术历程

马来西亚森林探险记

1994年,我很幸运地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通知,以中国艺术家的身份参加了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国际艺术创作营活动。这次活动,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一共邀请了15个国家的画家,在中国仅邀请了我。我感觉到很奇怪,到马来西亚以后我就问马来西亚美术馆的执行馆长歪拉,我说我在大西北,怎么能知道我?他笑着告诉我,他们在中国香港买到了我的一本画集,认为我是中国的实力派画家。但是他不知道我的具体地址,就把邀请函发到中国文化部,请中国文化部通知我。我那次感觉最荣幸的是,我第一次享受了公费出国。

在这次创作体验的过程中,有一次在马来西亚森林探险的经历让我难以忘怀,现记录如下,与读者共享。

第一站先到了马来西亚的原始森林柏隆(地名)体验生活。下午到营地,晚饭后8点,总领队杨仁铃先生问我,有两位画家要出去看野象,你去吗?我不假思索地当即答应了。结伴同去的,一位是澳大利亚的大高个易塔先生,一位是马来西亚水墨画家,懂汉语的大肚壮汉杨先生。我们各自穿好衣服,带着手电筒出发了。林间小路泥泞不堪,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全靠三节电池的手电光探路,大约走了一里路便发现了大象刚刚拉下的粪便,还在冒热气,我们屏住呼吸,抬腿轻足,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关了手电在黑夜里摸索着前进。猴子在树梢打盹,蛇缠在枝上一动不动,我一心想见大象,对林间其他动物视而不见,猛然看见一双发光的眼睛,一闪即逝,我想这一定是大象吧!泥里水里时间过去两个半小时,大象仍未现身。三人一碰头,决定返回,可一转身,猛听见林子里沙沙声响,难道是大象冲我们来了?

惊疑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本已大汗淋漓的我们,在大雨的冲刷下,浑身冒着热气。大雨中我们更是寸步难移,只好站着听任上帝给予的洗礼。雨打在我的双肩,溅起朵朵水花;雨水冲刷着我的脖颈,从前胸后背泻下,我的身体成了天地之间雨水的河床,后背有一大股水顺着脊梁骨冲下,再从命门分开顺两腿直奔足底,瞬间与足下的河水汇流,前胸更是可笑,水从两胸流至小腹,再从阳关直泻,仿佛罗马喷泉的天使……

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经历的特大暴雨,好在暴雨大约持续了一刻钟就停了。刚松一口气,就觉得两只脚脖子痒痒,弯下腰一摸,吓出一身冷汗,打开手电一照,更是惊恐万分!哇,哇……三人同时惊叫起来,浑身泛起鸡皮疙瘩,身上爬着从来未见过的怪物——蚂蝗。再往地上照,满地皆是,这些馋鬼摇晃着尾巴,向我们三个不速客身边快速地集结着,我用手指甲掐住它的身躯往出拽,但它十分滑韧,拽出一寸多长又反弹回去了。

马来西亚的杨先生说要用烟头烧它们的头,并叫我们双脚要不停地移动,否则就会被水蛭乘虚而入,再一个办法是用手拍打,第三个办法各个击破用力弹。我一手照明,一手连拍带打,两只手交换着弹,还要不停地移步。当时滑稽紧张的样子,如果上帝他老人家看到,肯定笑破肚皮。我也点燃了一支烟,弹不上的就用烟头烫,蚂蝗就像个幽灵一样,晃动着尖尖的尾巴移动着吸盘似的脑袋,不停地蠕动着身子,只要能碰着你任何部位,便迅捷地黏住你,瞬间就能钻进你的肉体,你把它掐出来在地上揉搓时,它柔韧得像根老牛筋。它有金刚钻似的钻头,又具备牛筋似的身躯,当我用手指弹它时,稍有不慎,它能瞬时黏住你的手指,甩都甩不掉。

消灭了大部分的水蛭,个别地方管不上了,往回赶才是最主要的,那两个大胖子都穿着半袖,不停地大叫,我不时地为他们拍打腰背痛上的水蛭,一边打着,一边急行寻找返回的路。时间在急行中消逝,夜里12点40分,我们仍在林间奔走,淌过几道河,上下几座山,又是一阵暴雨,各自的手电已很黯淡了,为了节省电池,我们关闭了走在中间的人的手电筒。焦急之中,我们发现正与来路背道而驰,于是匆忙又返回,又是上山下坡,又是淌河过涧,穿行于茫茫林海中,这时我不知何故想到了鲁宾逊,难道上帝要把我们三人留在这茫茫林海中?大家心里发毛,已冷静不下来,时间一小时一小时消逝着,这时我要求在前边探路,我捡了一根木棍,一路回忆着探寻着,无奈之中,我想到家乡崆峒山的神仙——元始天尊。我心里默念着元始天尊,默默祈祷着:“元始天尊显灵带我们走出这迷魂阵吧!”汗水从头到前胸后背,像雨水一样,流淌至鞋内。三个人急行军似的穿梭在原始森林的羊肠小道上,已经筋疲力尽,但两只脚还是在不停地移动,已是凌晨2点50分了,在林间整整紧张地走了六个多小时……

哗啦啦又是一阵风,把树梢都吹得大摇大摆起来,抬头从树缝中看天,月亮正推着一朵白云出来,黑色的乌云被风吹着,一丝丝幽灵似的躲在月光中。月亮的出现给我们三个带来光芒,我们振奋精神,鼓足勇气,朝着月亮的方向走。我仍在前探道,走不多远看见一棵大树横在路上,大家喜出望外,这棵横躺的树就是昨晚进山的标记,下坡的路上隐约可以看见大本营的灯光,心里踏实了,我不由自主地喊出了元始天尊万岁!我的喊声传回了营地,驻地的领队向我们喊话,并打手电筒示意,易塔先生一高兴摔了一跤,满身泥巴,我和杨先生也都狼狈不堪,一进大本营大家齐呼万岁!躺在帐篷内,我怎么也睡不着,两腿发酸发软,浑身仍在微颤,已是凌晨4点了,满脑子尽是那种幽灵一样的怪物的影子,忽然间,腰间又痒痒,顺手一摸,怎么还隐藏了一个蚂蝗,它吸足了血,成圆圆的肉球,不能再钻了,摘下用力往地上一摔,落地有声,没料到早上时,又顺床架爬上我们领队杨仁铃的脖子上去了,哈哈……

我在床上躺了两小时,闭着眼睛回味着刚才在原始森林中的一幕幕情景,这真是个惊魂落魄的夜晚。

王老师的“天”塌了

――与王文芳恩师学习生活趣事

1983年5月我在北京画院王文芳先生工作室进修期间的故事。王文芳老师住在北京的雨儿胡屯,那是齐白石老院子的东厢房里。屋子很小,屋内整个空间也就是八平方米。受光的西边是个窗户,两边是王文芳老师的两个书柜,东边是一张单人床,中间也就留下三米长,一米宽的一点地方。每天晚上,我们就在这斗室之中,将两把藤椅放两头,中间搁两把靠背椅上面铺一张三合板,放上被褥就是我们的零时床。

北京的五月经常刮风,夜里睡着睡着,从顶棚上面流淌下来一缕缕细细的土线,像航海家的沙罐流下的沙线一样,有时候掉在我的脸上,有时候掉在我的衣服和被子上、或王老师的身上。这些陈土是从哪里掉下来的呢?白天我仔细观察,已经很破旧的纸顶棚上有一个个针眼大的小洞,纸顶棚向下塌陷成几个下垂的包,这些包驼着厚厚的一层从房顶上垂落下来的碱土,加上顶棚的撑子年久失控已经摇摇欲坠······。

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把这个旧顶棚上面修理一下再糊一层新纸。一天王老师到北京画院去开会,乘他不在就赶紧找了点面粉打了一些浆糊,我在看门的吴大爷那里找了几根老扫帚的竹杆做筋用竹杆抬护着下垂的土包,作为支架后找了些旧报纸,开始糊将起来。才糊了一小半,王老师突然回来了,他看见我在糊顶棚,二话没说,上前两把就把我糊的顶棚纸给撕了下来。我问为什么?他说:“不为什么,不让你干你就别干,画你的画去”。我无奈地笑了一下,不让糊就算了吧,就去王老师的工作室也就是齐白石当年画画的地方画我的画去了。

没想到第三天的早晨天刚刚亮,五点多钟吧,我们还没起床的时候,突然扑通一声,王老师的“天”塌了!

不由分说,我们顿时变成土人了,更可怕的是满被褥乱窜着大大小小的土鳖,再看房顶和墙壁那些土鳖如惊弓之鸟,上下乱窜寻觅它们的栖息地,有的土鳖屁股偏平而园,有的长着翅膀但都长着好几条腿跑的很快,让人看了浑身皱起鸡皮疙瘩,这东西真叫人恶心又惊恐不安。这可不是一般的害虫,我当时问王老师有何方法把它彻底消灭掉,他摇头表现出一种无奈,我用笤帚扫掉房顶上的碱土和灰尘,不停的拍死那些被我扫出来的孽障,原来京城的这种老屋顶的碱土就是滋生土鳖的摇篮,奈何它不得······。

师生二人从上至下一簸箕一簸箕地清理着陈土,被褥和衣物在第一时间里已搬到院里。在清理地上尘土的同时,我仍不停地踩死那些流窜的土鳖,屋里一片狼籍,同时我不断移动着双脚,怕它顺着两条腿钻进我的裆里。清理完尘土我俩对眼一看,除了两只眼睛和牙齿外其他地方活像俩个土著人,随之两个人一阵狂笑,从此我再也不敢穿宽松式的裤头睡觉了。

作品特点

作品主要表现中国西部山水,凝重,粗犷,深远,雄浑,气势磅礴,耐人寻味,具

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蒋志鑫官方网站-雅昌艺术家网.雅昌艺术家网.2021-04-1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