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蛎鹬 :蛎鹬科蛎鹬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13:11

欧亚蛎鹬(学名:Haematopus ostralegus),又称蛎鹬(,是蛎鹬属蛎鹬属的一种鸟类,分布广泛,包括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奥地利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波罗的海,分布最广泛的蛎鹬科生物,有三个哺育区域,为西欧、欧亚大陆中部,堪察加半岛,中国和韩国的西部海岸。蛎鹬是中型涉禽,体羽以纯黑色或黑、白两色为主,体型浑圆,脚短粗。嘴形特别,较长而强,适于开启坚硬的贝壳(牡蛎科等)。嘴通常是红色或桔红色。鼻孔线状,鼻沟长度达上嘴一半。脚粉红色,足仅具前三趾,后趾退化。平时栖息在海岸、沼泽、河口三角洲。大多数单个活动,有时结成小群在海滩上觅食软体动物门甲壳亚门或蠕虫。在海滨砂砾中筑陷穴状巢,每窝产卵2-4枚,卵橄榄黄带灰色,有褐黑色斑点。蛎鹬是法罗群岛的国家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欧亚蛎鹬

【中文别名】欧洲蛎鹬

【拉丁学名】Haematopus ostralegus

【命名者及时间】卡尔?冯?林奈, 1758

【英文名称】Eurasianoystercatcher, European Oystercatcher, Oystercatcher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形目、蛎鹬属、蛎鹬属

物种概述

欧亚蛎鹬是一种中型涉禽。翼展72-83厘米,体长39-44厘米。体型浑圆,眼先被羽;嘴形特别,较长而强,适于开启坚硬的贝壳(牡蛎科等)。嘴通常是红色或桔红色。

鼻孔线状,鼻沟长度达上嘴一半。颈和脚均较长,胫的下部裸出;脚粉红色,足仅具前三趾,后趾退化,趾间蹼不发达。雌雄鸟相似,体羽以纯黑色或黑、白两色为主。平时栖息在海岸、沼泽、河口三角洲。

大多数单个活动,有时结成小群在海滩上觅食软体动物门甲壳亚门或蠕虫。

跑得快,飞翔力强。栖息于海滨、河滩沙地、湖岸湿地。常站立在海滨低岩的顶部等待退潮,潮退后,在淤泥或沙中搜索食物。在海滨砂砾中筑陷穴状巢,每窝产卵2~4枚,卵橄榄黄带灰色,有褐黑色斑点。雌雄轮流孵卵,雏鸟为早成鸟。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波黑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佛得角,中国,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加纳,直布罗陀海峡,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匈牙利冰岛印度伊朗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利比亚,立陶宛,马其顿,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尔多瓦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荷兰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占领区,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斯洛伐克索马里南非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也门

游荡:安哥拉加拿大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加蓬格陵兰岛,关岛,黎巴嫩,利比里亚,卢森堡马尔代夫马里菲律宾塞舌尔斯洛文尼亚,多哥,乌干达美国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