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山 :段迭山、光盖山等山峰的总称

更新时间:2024-09-20 12:13

迭山,也作叠山,是昆仑山脉中支巴颜喀拉山脉余脉西倾山南支东段迭山、光盖山、华尔干山等诸山峰的总称。

名称由来

迭山,即叠山,较早记载见于清光绪《洮州厅志》:“叠山横雪”。但叠山位于叠州之北,叠州之名则始于北周。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北周始于叠川置迭部县(治迭部县电尕镇吉爱那村南),盖取山川重迭之义。于合川区(电然闹村)置西疆郡,辖合川、乐川(今四川省铁布区一带)二县。西疆郡及甘南迭部均属叠州辖。《迭部县地名志》认为“叠州“是藏汉两种语言的组合名称。”叠“是藏语地名“帖武"(迭山地区土著部族)一词的首字音译,选定文言文译写用字时,既注意了语音的准确性,又兼顾了符合当地地形特征(山峦重叠)的字义;‘州’是汉语行政区划名。’’由此可得出如下结论:“迭部”系藏语音译而得名,源于古代部族名称。在今译写汉文时,含有藏汉两语组合之潜义,选用“选"(叠)字,寓以群山重叠之义;“部”是藏语语尾,有“部族’’:“部分”地区之义。“迭”与“部”组合起来,亦含有“迭部县部族"、“叠州地区"之寓义。“叠山”之名始于何时,尚无定论。

“迭”字,则是1980年代“叠”汉字简化的结果。

位置境域

迭山,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境卓尼县与迭部县交界之处,习惯上将其迤西的华尔干山,光盖山统称为迭山(迭山山脉),取山体重叠连绵之意。大致范围是:西起卓尼、碌曲县若尔盖县三县交界、东到迭部县东界,大约100多公里长;北到洮河南岸、南到白龙江北岸,大约30多公里宽。其大部山体海拔3500米以上均为裸岩,长年积雪。《洮州厅志》所录洮州八景之一的“雪横迭山”即是对此壮丽景观的写照。

迭山山系属西倾山脉南支东段。西倾山脉是昆仑山脉中支巴颜喀拉山脉向东的余脉。在中国地形分区上,又属秦岭山脉南秦岭的西段。

主要山峰

迭山山系,为西倾山脉南支自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伸入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经夏河县碌曲县而东,成为卓尼县与南邻迭部县之间的界山,其总名称叫迭山,从西向东的主要山峰依次有:鲁给克(海拔3826米)、阿米达勒山(3836米)、德隆伊嘎玛(4092米)、华尔干山(3931米)、姜欠杂日干(3860米)、割瓦隆(4162米)(102.822761,34.283455)、达尼扎果(4458米)、光盖山(4700米)、久波隆(4663米)、扎伊克(措美)(4920米),还有卡拉麻盖山(103.024557,34.292522)、晒个日化山、桑布梁(103.024557,34.292522)等。

迭山山系迤东延伸至迭部县境后山脉偏向东南,主要山峰有:纳杂,海拔高4425米;大西山,高3807米;普乍山,高3718米;端耀山,高4076米;莫兰木山,高4455米。

迭山,为州境内第一大山,其主峰扎伊克(亦称措美县)位于卓尼县木耳乡与迭部县桑巴乡之间,海拔高4920米,平均海拔居群峰之首。

错美(措美)(103.196959,34.24461),藏语山名,意为“湖爷’’。卓尼县志称”伊克嘎“ ,位于迭部县卡坝乡境北部、卓尼县木耳乡南,地处北麓大峪河、南麓尼欠曲和安子曲的源头,海拔4920米,是迭山主脉脊线最高峰,亦为州内群山之冠。在藏区称为“措曼加毛”,意为“女性国王”,是藏区信教群众祭祀祈福、灾避邪的圣地。

高日道耀(103.439071,34.193207),藏语音译名,义为“长梁母山”,以山梁较长而得名,山顶呈圆型。位于旺藏乡东北12公里,北依迭山主脊,四周与迭山群峰纵横连体相接,难分主次。

铁杰日(103.196959,34.24461),藏语山名,含义为“额中山",即山体形似前额突起而得名;亦称铁尺梁。位于县境东北部腊子乡境内。系迭山主脉脊线东延。该山是岷迭古驮道的最大天然障碍。1972年经由此山修通岷(县)代(古寺)公路,路面从山根至山顶藤条状蜿蜒盘绕山梁27道,17公里。

莫老(103.653155,34.144522),位于桑坝乡中部班藏村北,藏语山名,因山体形似一尊巨型神像对天祈祷,故得“莫老"之名,义为“祈祷"。当地民间还流传有颂扬山神祈天穰灾之功德的歌谣和神话故事。山峰裸露,最高点为石峰,挺拔矗立,高耸入云。海拔4455米,为县境第三高峰,长年积雪不化。1935年长征中国工农红军曾途经该山南麓,东越加尔梁向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进发。

古麻山(骨麻山)(103.653155,34.144522),平均海拔4781米,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桑坝乡与尼熬乡交界处。骨麻山为迭山山脉的第2高峰,山腰的骨麻湖又名为"玉湖",以湖色碧绿而得名。位于县境东北桑坝乡黑拉村西北部的半山腰处。海拔3820米,湖呈椭园形,面积约3500平方米,水深5米以上,湖水入出自控,湖4周是茂盛的原始森林,大片的古柏,杜鹃林,平坦的草场。

虎头山,当地人称“玛莫“,意为“神女峰“。位于迭部县城南侧,白龙江南岸,因山形酷似“虎头“而得名,海拔4320米。虎头山是当地群众朝拜的圣山,也是迭部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峰顶石岩裸露,四季白雪皑皑。虎头以下遍山森林茂密,松柏葱笼,四季如春,苍翠欲滴。背侧南坡的“措让”神湖清澈见底,湖水碧波如境,轻泛涟漪,游人到此,如临瑶池。

光盖山(103.211332,34.310951),因该山峰海拔3300米以上处均为裸露的石灰岩,长年积雪皑皑故名。其主峰久波隆(亦称久波光卡)位于卓尼县卡车乡境内,海拔高4663米,部分山巅高度达4700米,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第二高山。

光盖山迭山主脉脊线西延一段称光盖山,位于益哇乡北部,海拔4000余米,走向东西,山体犹如一条巨蟒蜿蜒盘踞县境北缘,形成巨大的天然屏障,阻隔南北。上部基岩全裸露,峰峦犬牙交错,高耸人云,形态奇特怪异。若从南、北某山之巅远眺,百里石峰烟波浩渺,璀璨生辉,白雪皑皑,恢宏壮观,实为迭山奇景之一绝。素以“迭山横雪"为一大景观。

华尔干山(),位于卓尼县尼巴镇境内,与若尔盖县相邻,主峰称拿欠卡(亦称达尼杂果,4458米)(103.024988,34.292462),海拔高4321米。华尔干周围一脉数峰,其名称有德隆伊嘎玛,高4092米;华尔,高3979米;姜欠杂日干,高3860米;割瓦隆(102.822474,34.283276),高4162米;达尼杂果,高4458米等。其中各峰因平均海拔各异而并录于此,以正各类地图标名的差异。

地理环境

地质构造

迭山山系主要为石质山体,坡度极大,再加上降雨丰富,水流丰盛,山体切割严重,形成丰富的石门石峡和沟谷,北坡有著名的车巴沟、卡车沟、大峪沟和马烨仓,地形相比南坡较缓,分布大量的高山草甸,成为该区主要的畜牧业基地,南坡有铁布沟、益哇沟、雷尕沟、卡巴沟、腊子沟,南坡坡度更大。整个山系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迭山以北的广大地域,为侵蚀构造、构造剥蚀、侵蚀堆积的低山丘陵构造区。因受太子山南坡断裂带与迭山-西倾山北坡断裂带控制,中、东部地域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西部及迭山北坡山麓地带平均海拔3800米左右,相对高差在300-500米之间。此区由于长期受蚀和构造作用,多呈现低丘残山、宽谷、盆地等蚀原相间的高山高原丘陵地貌特征。

迭山山区为中高山侵蚀构造区,山体海拔平均4100米以上,最高处达4920米,相对高差在1000米以上。区内峰高谷狭,基岩裸露,由西向东的轴心谷——白龙江河道与南北岸众多南北走向的沟谷形成交叉横切的地貌特征。在这一构造区的山间盆地中,分别接受了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纪的沉积。

迭山一线,山顶有上中石炭统出露,裸露岩石呈巨厚块状灰岩,结晶灰岩,底部为砂砾岩,上部含石结核病。在中石炭统出露的岩石中还夹杂少量页岩砂岩。南麓地区全呈厚层一块状的灰岩结晶灰岩,部分地区有泥盆纪中统海相碳酸盐岩夹碎砂屑岩出露。

洮河南岸地区的迭山中部地段,均为下三叠统出露,呈海相砂岩、板岩,底部有薄层灰岩。洮河沿岸及迭山脚下的沟谷地域,则均为中三叠统出露,呈海相砂岩、板岩、灰岩。其中在卡车、纳浪两段,有第四系上更新统的冲洪积层出露。

地貌特点

境南部以华儿干山、光盖山等山峰构成的迭山山脉呈东西走向,是卓尼县迭部县的界山。其主峰扎伊克嘎海拔高达4920米,是整个县境地势的屋脊。迭山以北均为洮河水系切割的中岱地形,重峦叠嶂,沟谷纵横。区内除海拔在3600米以上部分为裸露的岩石外,其余均为茂密的森林和沟谷山地草场,植被覆盖良好。洮河沿岸的河谷地带,形成许多冲积滩地。迭山山脉为基岩裸露的冰蚀高山。海拔在3600米以上有冰川侵蚀遗迹,坡度陡峻,基岩裸露、流石遍布。

北部迭山山脉,亦可分为两个自然地理区:一是横卧于县境北缘的迭山主脉,平均海拔3600米-4488米,相对高差1500米-1900米。西延称光盖山。最高峰错美,海拔4920米,为本州岛群山之冠。山脊多在4000米以上,是白龙江水系与洮河水系的分水岭,亦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势陡峭,基岩大部裸露地表,山脊走向近东西。为侵蚀构造型高山地貌。区内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80%以上。迭山主脉南麓,即益哇、当多、哇坝、普若、安子、尖尼、让尕、桑坝、腊子等沟河上游地区,沟谷狭窄,坡陡土薄,地块零星,为土石森林高山深谷地貌和高山草原沼泽地貌。二是上列各沟河中下游地区,主要山体和沟系方向基本一致,南北走向,山体均由迭山主脉肋骨状向南翼辐射。平均海拔2000米-3600米,比高800米-1600米,为侵蚀构造型中高山地,各沟河沿岸为土石、山地沟壑地貌,土壤多为褐土和黄土土层较厚;部分为农田分布区。

气候特征

气候温和湿润,冬不严寒,夏无酷暑;春季风多雨少,秋季阴雨连绵。年平均气温6.7℃,夏季最高33.8℃,冬季最低零下19.8℃。年均降水量500-730毫米。年均无霜期147天,年均日照时数2248.2小时,年均蒸发量1639.3毫米,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119.7千卡。因高山与河谷相对高差较大,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高峰常年积雪,河谷气温较高。区域性气温差异亦很明显,受地形影响,气温由东向西递降,东部河谷台地年内可种植两季或两年三季农作物;而西端当多沟却年内一季难能全熟,又因气候的多种差异较大,涝、旱、雹、低温等灾害较为频繁。

植被

山体南北两坡均为叶脉状沟谷呈南北向展布,海拔3200米以下均有茂密的森林植被覆盖,是州境内面积最大的森林区。

迭山高山区内山体阴坡均被茂密的森林植被覆盖,是州境内主要的林区。山体阳坡大部分由灌丛、阔叶灌木林、荆棘禾本科杂草相嵌覆盖,多利用为草场;平缓地带间有农田分布;谷间河岸开阔处则有耕地和砂砾滩涂相间分布。森林地带主体土壤为暗棕壤和棕壤,农作物种植区主体土壤为褐土。

迭山山脊以北地区卓尼县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除主要峰脊和水流峡谷处有岩石、砂砾裸露外,大部分地区的山麓、谷坡的土壤覆盖层较厚,植被覆盖面积较广。阳山县多生长灌木杂草,阴山山脉生长乔木森林和乔、灌木混交林或森林与草地的相嵌分布。

水文

迭山山系是黄河流域洮河长江流域白龙江分水岭。北麓属于洮河流域,南麓属于白龙江流域。南麓水系有:白龙江及其支流哇曲、安子沟河、尖尼曲、腊子曲、桑坝曲,及一些山间堰塞湖。北麓水系比较大的有大峪河

北麓洮儿河水系

黄河支流洮河在迭山北麓卓尼县属中游区。境内河流以干流洮河为轴线,大小支流网系呈放射状分布。干流洮河由西向东分两段贯穿县境,流经距离174公里。

大峪河,洮河南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卓尼县木耳乡境内西倾南支的迭山主峰扎伊克嘎北麓,河源市由桑布沟、阿角沟、旗布沟诸水汇成。大峪沟镇内峻岭谷壑纵横,数条支流在扎烈村聚汇后水量突增。北流市经扎那村入云江峡,河岸紧束,宽仅5米左右,峡长200余米,两岸石崖对峙,河道迂回曲折,崖间松柏青青,河水清澈见底。河水又北流经木耳乡境拉路村、石灰窑村后注入洮河。全长81公里,落差1525米,多年平均流量11.06立方米/秒。多坝附近河面宽50米左右,水深近1米,流速每秒1.5米。

车巴河,洮河南岸主要支流,发源于县境内的车巴沟、华尔干山北麓,它又由尼巴大沟、江车沟、石巴沟、尕扎沟、阴家山河、石矿沟、郭卓沟等支流汇集而成,全长82.8公里,流经县境尼巴、刀告、扎古录三乡辖境,在扎古录乡麻路村北流汇入洮河,集水面积107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8300万立米。

卡车河,洮儿河南岸主要支流,全长43.4公里。主流源于光盖山主峰久波隆北麓,由卡车沟、诺莫:纳沟、车路沟、色树纳、郭扎等沟水汇流而成,在卡车乡境内北流市注入洮河。集水面积5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0500万立米。

拉力沟水,洮河南岸支流,全长20.7公里。源于县境内光盖山系的分支色树纳主峰的北麓,北流至大族乡拉力沟门村北汇入洮河,集水面积104.7平方公里,多年径流量2720万立米。

卓尼沟水,洮河南岸支流,全长约5公里,发源于卓尼沟垴,在木耳乡卓尼沟村东北流入洮儿河,集水面积11.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10万立米。

南麓白龙江水系

白龙江,发源于州境碌曲县县郎木寺乡郭莽梁东峰德合拉布则北麓的曲哈尔登木西南,分南北两源,源头相距约3公里,平行东流至郎(木寺)-玛(曲)公路与兰(州)-郎(木寺)公路交叉处汇合入若尔盖县境,过境长度约60公里,东流至奔巴塘复入州境迭部县内。白龙江干流自西向东穿流于州境内迭山、岷山两大山系之间,沿途重峦叠嶂,沟深谷狭,两岸最开阔处仅500米左右,形成小片滩地,如迭部的电尕、白云、旺藏、花园及舟曲县的立节、峰迭、大川等地。

哇曲,又名哇巴河,白龙江北岸一级支流。发源于迭部县电尕乡境迭山南麓。有二源,南流至吾子村汇合,又南流经哇巴沟,于电尕乡西注入白龙江。全长42公里,年平均流量2.14立方米/秒,落差1380米。

安子沟河,白龙江北岸一级支流。发源于迭部县卡坝乡境迭山主峰措美南麓的江东干玛附近。东西两源南流于日秀卡附近汇合后流经安子沟,于卡坝乡政府驻地附近汇入白龙江。全长36公里,落差1515米,多年平均流量2.3立方米/秒。

尖尼曲,白龙江北岸一级支流,发源于迭部县尼傲乡境迭山主峰东南侧的加嘎鲁、古麻山附近,南流经尖尼沟后于沟口尼傲乡政府驻地西侧注入白龙江,全长25公里,落差1160米,多年平均流量2.03立方米/秒。

腊子曲,白龙江北岸一级支流,主源发源于迭部县桑坝乡迭山南麓的格热隆哇,初称格热曲,东流进入腊子乡境后与发源于五股子山南麓的腊子沟小溪汇合后称腊子曲,又南流依次纳入牛路库、亚路库、美路库等小支流,沿腊子沟南流穿越举世闻名的天险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腊子乡政府驻地后于腊子、洛大、桑坝3乡交会处与桑坝曲汇合。在洛大镇代古寺北注入白龙江。全长56公里,落差1885米,多年平均流量12.72立方米/秒。

桑坝曲,发源于尼傲乡北部迭山山脉纳杂大山南麓。东南沿桑坝沟进入桑坝乡境,沿途纳入桑藏、隆哇等数条支流,又东南流经桑坝乡政府驻地赛当寺后折向东流,出桑坝、腊子乡境后于洛大乡贡尖村西汇入腊子曲。全长41公里,落差1810米,多年平均流量4.44立方米/秒。

腊子水帘洞,位于腊子河上游腊子村南。洞口掩影在悬崖峭壁横立的绿荫丛中,一泓清流从石洞涌出,需从没膝的激流中涉水进洞,洞顶开有数处大小不一、形态迥异的天窗,阳光从中射入,形成道道光柱射到洞底五颜六色的鹅卵石上,给石洞添色增辉。洞壁上悬挂着一泓悬泉清瀑,若在洞中高喊,会惹怒“泉神",喷撤水柱,实为自然奇观。

录坝湖,以地处洛大镇录坝村附近而得名,含义为“山谷湖’’。是本县最大的一处高山堰塞湖,分上下两个姊妹湖,两湖相距100多米,中间筑有两座旧式平轮水磨。上湖较大,湖面约20000平方米;下湖小,面积约2500平方米。源于录坝沟的一条小溪从北向南把两湖连通。湖色碧绿晶莹,湖水清澈,四周环境秀丽。

永措,义为玉湖,以湖色碧绿而得名;亦叫古麻海,以地处古麻山而命名。古麻,即有“上部"之义,又有“高山红光"即先见到太阳的山头含义。位于县境东北桑坝乡境内黑拉村西北部的高山半腰处。海拔3800米左右,人迹罕至。湖面呈椭圆型,面积约3500平方米,水深4米-5米。四周山峰陡峭,湖岸柏树成荫。湖水来自周围高山融雪和附近小溪,泄水无路,但从地下潜流而出,至5公里以外的石山裂隙中涌出成河。湖水入出自控,始终保持不涨不落的常态。古麻湖上空的天气常能预报晴雨,圣湖似能“呼气为云",产生云团,常为附近筹送雨雪,播撒“甘露"。当地民众相传海中有龙,奇迹万千,若近临湖面,‘不能高声疾呼,否则惹怒圣湖,刹时乌云骤起,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冰雹突袭。堪称一大自然奇观。

措让,也叫“措拉色措”,含义有二:一为“辫子状新湖”,二为“有围墙的新湖’’。位于电尕乡玛莫(虎头山)阳坡东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之巅。湖面呈长方形,面积约3500平方米,水深1米左右。水源主要是融雪和几眼清泉,泄水处是一渠蜿蜒细流,泪消失在丛林之中。湖水碧波如镜,轻泛涟漪,周围山梁犹如院墙包绕湖面,北面紧靠裸岩主峰,皑皑白雪映照湖水,像无数玉鳞龙甲漂浮其中。湖左侧(东)一道山梁臂膀似延伸到出水口,形成天然堤坝。在当地民众中还流传着有关此湖的一段神话故事:很早以前,此湖左侧山坳里原有一百户人家的村庄,故得村名“咱拜巴”,村里两个年轻人一日带德国猎犬去湖边打猎,徒劳一天不但毫无收获,反而误毙猎犬于灌丛之中,遂懊悔不已,恼羞之余抛犬尸于湖中,因玷污湖水而激怒湖神,霎时间,雷雨交加,山洪暴发,顷刻将咱拜巴村冲得无影无踪,几户幸存者迁居附近四川地方。湖泊亦因此搬家,移于今址,与旧湖隔一条山梁。旧湖从此涸竭,湖底轮廓依稀可辨。

措洛玛,湖名含义为圆形湖。位于尼傲乡境北部,地处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地上,面积17000平方米,水深3米-4米,淡水。

措代西,湖名含义为颠倒湖。位于尼傲乡境北部,在措洛玛湖东侧。

麻盖措卡,湖名含义为下边湖。位于益哇乡西北界的高山顶上。附近有高低两座山峰,登上高峰鸟瞰低峰顶部即见此湖。

措沃瓦,义为木盘湖,湖形如盘。位于益哇乡扎尕那西北,业日村东侧小溪源头。

资源概况

草场资源

尼巴镇,拥有草山地73.63万亩,占全县草场面积的八分之一强,居全县第二位。各类牲畜年存栏3.9万头(只),约占全县牲畜存栏总数的20%,牲畜存栏数居全县第一位。全乡为纯牧区。大峪沟镇森林草场资源丰富,是全县重要的牧、林业基地,草场面积85.75万亩,居全县第一位。拉力沟草山地35.93万亩。卡车沟、车巴沟也重要的牧业基地,草场资源丰富。

西部山原亚高山灌丛草甸天然草场面积107.14万亩,占该区土地面积的32.90%,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45.54%,草场以高寒草甸草场为主,占全区草场面积的88.40%。

北部迭山南坡亚高山草甸牛、羊、猪区天然草场面积49.59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1.34%,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21.08%。

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牧场有天然草场面积8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6万余亩,属亚高山草甸草场和亚高山灌丛草甸草场,草质好,水源充足,发展养牛业条件优越。

林木资源

分布地域为舟曲县、迭部两县全境。其中迭部县林区包括白龙江上游、岷山以北区域。南接松潘县,北连叠山,东起洛大,西至郎木寺。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50-75公里,森林面积约200000公顷。迭部林区是甘肃省省最大最古老的原始林区,白龙江北的当多沟、益哇沟、尖尼沟、哇巴沟、安子沟、腊子沟的森林最为茂密,各沟的森林绵延达三、四十公里以上。

区内海拔1100-1700米山坡林地分布天然落叶阔叶林带和人工经济林木,主要分布区为迭部县的卡坝、花园、腊子、洛大诸乡和舟曲县的巴藏、大峪、铁坝等乡。

海拔1700-2500米的浅山林地主要分布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迭部县的达拉、尼傲、旺藏等乡和舟曲县的大峪、博峪等乡。海拔2500-3600米高山地主要分布暗针叶林,是白龙江林区分布面积最广的林带,遍及迭部、舟曲两县白龙江南北岸的各乡有林地。另外,该林区内海拔3600-3800米高山林区还分布生长缓慢、林木低矮的针叶疏林;海拔3800"-4200米巅峰处分布白龙江林区(包括白水江中路河博峪施业区及迭部、舟曲县两个县)用材林蓄积4213.3万立方米,占全州县用材林蓄积的79.58%;防护林蓄积2656.4万立方米,占全州防护林蓄积的83.18%;特用林蓄积16.18万立方米,占全州特用林蓄积的45.58%。

北麓属国有洮河林业局。西倾南支诸山沟谷亦是县境内主要的林业区,有丰富广袤的森林资源,由西向东分别分布在扎古录、尼巴、卡车、大族,木耳、纳浪等乡境内。洮局所属之大峪林场在木耳乡,大族乡辖区南岸的拉力沟是全县主要林区之一,有洮河林业局的卡车林场设于此沟口。“拉力沟的木头’’与。车巴沟的犏牛”、“喇嘛崖的石头”、“卓尼县族的丫头”同为卓尼四最。

南麓属于白龙江林业局范围。

县境地处白龙江上游的深山密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是甘肃省内的主要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全县土地总面积为48.26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8.1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3%。森林覆盖率为54.4%,乔木林覆盖率为35.9%。活立木总蓄积4670.92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3242.63万立方米,用材林中,成熟林3163.29万立方米,占97.5%,成熟林占绝对优势。解放前,除当地村民就近选采少量林木用于盖民房、水磨、畜棚,制作简易农具、麦架、围栏,修木桥和烧柴等民用之外,别无采伐外运先例。全境确系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闭塞的交通保全了境内原始森林的完整。

1990年代,迭山南麓迭部县益哇乡林业用地15468.8公顷,林木蓄积量2142547立方米;电尕乡37020.2公顷,6914778立方米;卡坝乡22767公顷,4048641立方米;尼傲乡16564.9公顷,2070176立方米;旺藏乡24203.4公顷,3351850立方米;桑坝乡15679.2公顷,2160707立方米;腊子乡25770.3公顷,3883741立方米。

矿藏资源

迭部西部益哇乡花尔干山地区有少量煤储藏,有雅安煤矿开采,已探明储量185.1吨。铁矿:已查明矿点11处,总储量14000万吨,黑拉,位于县境桑坝乡北已探明远景储量5322.8万吨;表外:1463.7万吨。牙那北,位于益哇乡,东探明储量:D级(远景)储量234万吨,表外储量78万吨;地质储量,表内富矿210万吨,贫矿258万吨。共计780万吨。馒头山-帕热,位于本县城北电尕乡境,东。已探明储量:D级储量415.9万吨,地质储量49.93吨,共计465.8万吨。6.派利-牙列巴,刀扎河坝,位于桑坝乡道藏河坝村东约1公里处。东已探明远景储量238.9万吨。

当多磷矿,位于益哇乡当多村北1公里,近期工业储量5万吨。遂白云岩下吾那一当多,位于益哇乡下吾那沟及当多沟,探明储量:8亿吨。属大型矿床。

沙金矿:主要分布于洛大镇的洛大、代古寺,旺藏乡的麻牙,花园乡的水泊沟,桑坝乡的赛当寺。矿脉分两线,白龙江沿岸洛大花园九龙峡一线;腊子河入江处至翠古店子、人桑坝乡至赛当寺一线。产于古河床堆积层中。最好的矿床品位可达2.1619/T和7.3199/T,一般0.359/T。矿床形态主要有两种,洪积砂金矿、阶地堆积砂金矿。此外还有砾岩砂金矿。群众中相传百余年前曾大量开采,出现过淘金热,并留有很多沙洞遗迹。

草药资源

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省的药材主要产区之一。中药材资源分布广,产量大,质量好,为全省之冠。甘南州有中草药653种,动物药28种,矿物药近10种。普查的363个品种中,甘南有227种,占62.5%。稀缺名贵药材有麝香、虫草、豹骨;特有药材有岷贝、半夏、疏叶当归、野党参;在全省占主要地位的质量优良药材有大黄、丹参赤芍药秦艽、猪苓、多序岩黄耆、当归等。据1984年的中药材普查,全州县中药材蕴藏量有5243万公斤,其中植物性中药材储量1742万公斤。品种在200种以上的有舟曲县、迭部两个县;在100种以上的有临潭、夏河县玛曲县3个县;在100种以下的有碌曲、卓尼县两个县。主要药材还有细辛、鹿衔草、甘松七叶一枝花、鬼臼、沙棘、祖师麻、刺五加五味子沙参金樱子麦冬、兔丝子、雪莲花狼毒女贞等。

中藏医共用或藏医专用的药用植物有水母雪兔子、藏黄连、裸茎金腰子、美丽凤毛菊、卷叶贝母、短管兔耳草、二叶獐牙菜、甘青毛叶老牛筋甘青乌头、奇林翠雀肉果草白苞筋骨草、西藏沙棘、红花绿绒蒿五脉绿绒蒿狭叶红景天、小丝红景天、异叶米口袋、粗茎秦碎补、掌叶大黄唐古特瑞香红波罗花、鲜生马苋蒿、猴头菇骨碎补伸筋草华山松侧柏粗榧、祖师麻、五味子、藏麻(人参栗)、蒲公英、黑蕊虎耳草、沙苑子等。

开发保护

旅游开发

迭山旅游业发展潜能极大,已经开发的有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大峪沟镇和扎尕那,形成比较成熟的保护和开发的综合理由体制。

大峪沟景区,位于卓尼县县城东南,沿岷麻公路东南行约10公里处即为大峪沟口,沿途景点有石媳妇楼遗址、博峪土司衙门故迹,力赛口子,云江峡、旗布寺、三角石等胜景。直到4920米的迭山山脉,其上悬崖百丈,脚下林深苔滑,羊肠古道盘桓于其间,又有。鹦哥架”(古栈道)多段。这是古代洮迭间的又一通道,翻山即可达迭部县

卡车沟景区,位于卓尼县城西南部,景区包括多架电站、阳坝古城、卓电古驮道、迭山横雪、石门(光盖山石门)天险等景点。从麻地卡吊桥渡洮儿河沿岷麻公路西行约10公里,即达卡车沟口,沟口右侧的悬崖上,著名的古洮州八景之一“迭山横雪”。越山至南麓,是洮州八景中原称的“石门金锁”。

车巴沟景区,景区位于卓尼县县境最西南部,包括迭当古城、峪古儿墩、麻路小镇、贡巴寺院、尼巴山寨牧场等景点。车巴沟口的麻路藏语意为“下游部落”,沿沟直达华尔儿干山北麓,可见巍峨奇岭,白雪皑皑,涧底一径,直通迭部县,每当大雪封山,悬崖冰瀑万丈。

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腊子口至洛大景区位于县境东部,包括腊子口镇洛大镇境内。该景区的自然景象与其它景区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的景观。主要景点有:录坝湖由洛大乡的代古寺顺岷代公路越过跨江大桥,向北进入腊子沟至洛大乡尖藏村后,徒步东越腊子河,又南拐转向东北进入录坝沟,是一条陡坡深涧,需拾级攀缘而上。至洛大乡录坝村山门前的沟谷中,有两泓相隔百米的姊妹湖,一条小溪从北向南,恰似一根银丝把两枚盘形绿柱石穿为一串。湖色碧绿如玉,湖水清澈,四周环境秀丽,绿树成荫,湖岸峭壁秀峰,翠柏袅娜,映身湖中,恰似仙童戏沐瑶池。湖里湖外连成一体,天衣无缝,惟妙惟肖,难辨内外,天工绘就一幅绝纱的天然胜景。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腊子口镇政府沿岷代公路北进7公里处,即至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腊子口之战纪念地。腊子口是甘川古道和当今岷代公路上一处地势极为险要的峡谷隘口,又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游人至此,既可实地遐想和体会当年中国工农红军浴血奋战,攻打天险的辉煌情景,又可游览迷人的自然美景。峡谷四周遍山苍翠,古树参天,山花烂漫、百鸟争鸣;清澈见底的腊子河水,波光粼粼,隘口高峻的悬崖绝壁巍然对峙,当年的天险如今已被柏油铺面的省道南北纵穿,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省人民政府在隘口南侧修筑了一座宏伟的“腊子口之战纪念碑”,碑面上刻写着腊子口战役的情况简介。县政府在附近修建了接待游人及来往车辆的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宾馆,为游人观光创造了食宿等必要的条件和服务设施。从腊子口继续往北,沿途均为青山绿水、秀峰丽石,自然环境优美如画。其中经过一处长8l米、宽7米、高4.2米的八隆隧道,是一道1972年修筑岷代公路时打通的岩石隧道,气势雄伟,是公路建设上的一大美景。再往北,岷代公路盘上高峻的铁尺梁(藏语名叫铁杰日,意为“额头山”)。此山系迭山主脊东延,从山底至山顶大小27盘,长17公里,是省内公路盘山之最,亦是公路建设中的一大奇观。肖华将军诗写道:“依旧雄关道,今朝换新颜。峡谷跃明珠,车轮飞山巅。’’从山巅眺望迭山群峰,是又一处观赏迭山风光的最佳点,与光盖山鸟瞰迭山有相似的效果,茫茫林海,万山苍翠,浩瀚恢宏,雄伟壮观。腊子水帘洞一。,.从铁尺梁山脚徒步向西北逆腊子河而上,穿过一道石门则又是一处自然景观腊子水帘洞。在悬崖峭壁横立的绿荫丛中,有一泓清流涌出石洞,要在没膝的清流中涉水进洞,洞顶开数空天窗,形态迥异,阳光从中射人,犹如舞台上的天幕彩灯,道道光柱射入洞底五颜六色的鹅卵石上,熠生辉。洞壁悬挂一泓清瀑,喷撒水珠,远则如蒙蒙细雨,稍近大雨滂沱,再近暴雨倾盆;若高喊,则喷撒水柱,堪称自然奇观。

扎尕那景区,北自迭山主脊光盖山,南至布岗山巅古城遗址。其景以迭山风光为主,而且是集迭山诸景于一处的最佳观赏点。主要景点有:迭山雄姿。迭山主脊光盖山,是洮叠古道必经之地。若从南而至,由迭部县县城朝北进入益哇沟到纳加石门处,仰面北眺,便可二览迭山横脊雄姿。浩瀚的百里石峰,峻岩崛露,怪石嶙峋,融入天穹,而且光洁铮亮,无树、无土、无雪、无垢、无任何异物,峭壁峥嵘,石峰耸秀,重峦叠嶂。碧空艳阳天,在烈日的照耀下烟波浩渺,璀璨生辉,巍峨恢宏,堪称迭山奇景之一绝。若从山北临、卓而来,远望迭山l犹如盘龙巨蟒横卧东西天际,终年白雪皑皑、恢宏壮观,素有“迭山横雪’’之称。光盖山巅尚有一对石峰对峙组成巨型石门,屹立于雪峰与蓝天之间,称为“迭部石门”。亦为一大景观。清代诗人陈钟秀有诗云:“迭山南望白无边,雪积遥峰远接天’’。史学家顾颉刚先生1938年从临潭旧城东山南望迭山景观时作诗道:“雪压秦岭迭部县,石门金锁望中收,白云锁住石门里,添得雪山几个丘?"从光盖山巅鸟瞰迭、岷群峰,万山苍翠,雄浑肃穆,茫茫林海雪原,松涛汹涌澎湃,千峰耸秀,浩瀚恢宏,旖旎多姿,无限壮美,迭山风光尽收眼底。

扎尕那石城。扎尕那是迭山主脊光盖山南麓一处地形奇特的自然奇观。扎尕那本意为“石箱子里",实际是一座完整的石城,俗有“扎尕那山"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用岩壁修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璀璨生辉、巍峨恢宏、雄伟壮观的光盖山石峰。其余四周秀峰环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犹如高峻浑厚、坚不可摧的城墙,把扎尕那4村一寺围在城中,其中东哇村和拉桑寺院正巧座落在石城中央。城内左上角还有一道出城进山的北门(或内通道),是由石山断裂形成的陡坡状石质狭道,走向南北,长百余米,宽仅数米,石峡两面是垂直挺拔的岩壁,一泓小溪悬泻而下,声响如雷。此道亦是洮叠古道必经之险关。石城县正南方,是一道石山对峙而成的“城门”,扎尕716第六编文化那4村及洮叠古道必经此门。城门外是一条走向南北的十里峡谷,恰似城外长廊,“长廊”南端高竖着两道数百米高的对称岩壁,犹如两堵巨型“门墩”对成一座宏伟的石城“前门”,俗有“茂林桥”之称,这就是纳加石门。

虎头雄峰藏语称玛莫,意为美女山,神话传为美女之化身。因山巅形似虎头,故冠以“虎头山”之名。位于县城之南,举目观之,俨然一尊巨型猛虎,竖耳横卧,巍峨恢宏,“虎头"双耳前翘,虎面朝北。“虎头’’以下遍山森林茂密,松柏葱笼,四季如春,苍翠欲滴,给县城的自然环境披上了绚丽的盛装。已被县政府划定为县城南山风景林保护区。随着气象的变幻,虎头峰时而浮云飘绕,时而腾云驾雾,时而藏匿迷雾,数日不露。夏日,从白头雪峰至河谷麦浪,天工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四季集锦图,能同时欣赏到春夏秋冬各色胜景。’虎头峰背侧(阳坡),有一泓奇异的湖泊,名日“措让”。此湖恰似镶嵌714第六编文化在“虎脖”上的一颗珍珠,碧波如镜,湖光潋滟。

生态保护

1982年始建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12月6日,国家林业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全面完成了对甘肃省洮儿河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活动,发现甘肃新记录植物17种。2006年12月甘肃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递交申请函,申请将洮河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北至北石山,南达迭山,东接岷县,西连碌曲草原。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地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临潭、迭部县和合作四县境内,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天然原始山地寒温性暗针叶林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保护区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社会经济

社会政治

迭山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之缘,西接藏区,东连汉地,向称“汉藏走廊’’。远自秦汉至唐,为氐、羌、吐谷浑汉族封建割据势力交替统属。三国东汉末至三国初,为魏、蜀相争之地。至蜀汉建兴六年(227年),蜀相诸葛亮伐魏,攻取武都、阴平二郡后,迭部县遂归蜀汉益州阴平郡(治今文县)辖。境北迭山主峰成为魏、蜀之界山。蜀汉名将姜维于境东沓中屯兵种麦贮粮,曾由此越迭山攻洮阳(今临潭境内),与魏将邓艾战于候和(今临潭境)。蜀汉炎兴元年(263年)姜维被邓艾所败,退出沓中,迭境即归魏所辖。北周后,迭山南北先后置叠州、洮州,迭山地区大多在此行政区域内。唐朝广德后,洮、叠、芳、宕及河、岷、阶州皆为吐蕃占领,世居各族一度沦为吐蕃属部。中唐之后直至五代十国北宋,藏区部族因吐蕃王朝内乱而种族分散,无复统一,形成各自为政,不相统属的局面,多年从属于吐蕃的吐谷浑、党项羌部也离蕃自立。北宋时,厮啰政权与中原王朝时战时和,各州得失无常;金、元朝时设县亦少,至明清,甘南地区的建置才大体定局。但由于中央政权实行土司制度,迭山地区长期处于土司管辖下。

永乐四年(1406年)番人酋长些地率叠番达拉等族内附,永乐十一年(1413年)授指挥事兼武德将军,并接管卓尼县大寺住持大权,逐步成为政教合一地方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到第四代旺秀时被明廷赐姓名杨洪,始冠杨姓。由于杨氏世代承袭者效命朝廷,不遗余力,因而封官晋爵,势力范围也随之扩展,至爱新觉罗·旻宁时,甘南地域之近半几为其所统。辖卓尼、迭部县2县及舟曲县、临潭、夏河县部分地域。民国建立,卓尼地区仍为杨土司属地。1937年卓尼设治局成立。1949年9月11日,洮岷路保安司令杨复兴率众起义,卓尼和平解放。1950年,杨复兴宣布废除土司制度。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卓尼工委和卓尼藏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成立。1951年开始组建基层政府。1953年10月,卓尼县(区域含迭山南部地区)成立,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 1954年,迭山南部地区上、下迭分别建立区党组,1956年1月,两个区(乡级)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8年12月下迭区原属地及原届岷县的洛大、腊子、桑巴等地域并入舟曲县,组成龙迭县;1959年1月上迭地区并人临潭县。1961年,撤销龙迭县,1962年1月迭部县成立。

民族宗教

卓尼以藏族为主,藏族人口5344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29%(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迭山北麓尼巴镇4106人,扎古录乡3774人,卡车乡3153人,木耳乡3612人,占了绝大部分。

卓尼境内藏、汉、土属民均信奉藏传佛教。尤其是境内藏族群众,更是信奉佛教为至圣,属全民信教区。卓尼在元、明时期为安多地区之佛教中心,卓尼大寺(清廷赐卓尼禅定寺名为“禅定寺”)的建立,使当地政教合一制度更趋完善,宗教寺院在人们心目中的统治地位更趋牢固。卓尼县土司和僧纲根据当地群众信仰宗教之心理,进一步确立了黄教的统治地位,限制了其它教派的发展,仅为当地土著原始宗教——苯教留下了一批供群众在婚礼、祭祀山神、丧葬等活动仪式中的主持者,俗称“阿尼苯本”。神山崇拜,是苯教到藏传佛教共同拥有的一种信仰表达形式。迭山及其南部的岷山山峰的主要山峰都是藏族人民崇拜的神山。

迭部是全民信教的藏族聚居区。县内藏族全部信仰藏传佛教或苯教;只有解放后进入境内的单位职工和工商界经商、做工的汉族中,有极少数信仰基督教回族则信仰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寺院也主要分布在迭山地区,有:电尕寺、旺藏寺、赛当寺、拉桑寺、卡坝路寺、迪岗寺、当多寺、包合寺、茶古寺、乍日寺、桑周寺拉路寺等。

解放前,迭部属藏族聚居区,其他民族极少。解放后,随着外地于部的派入和境内林业、矿产资源的开发,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逐渐增加。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全县人口中有18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为35953人,占总人口的71.60%;汉族13611人,占27.10%。

畜牧业

洮河南岸区为全县主要产粮区和林区。森林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卡车沟、拉力沟、木耳沟、博峪沟、大峪沟五条沟内的木材更以其蓄积量和材质称雄全县。各沟内纵深处的开阔地带,均为牧草丰茂的优质天然牧场,沿河岸处的冲积滩地,平坦肥沃,极宜各类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此地又是全县的主要产粮区和牧业区,牧、农、林兼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纳浪乡乡境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为全县主要的产粮区和中草药种植基地,盛产当归、党参及各种野生药材。全乡有耕地7600亩,1990年粮食总产1303吨,当归2500公斤。年末各类牲畜存栏11835头(只)。木耳乡区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是主要的产粮区。洮河北岸有插花的3个村委会,区内山大沟深,农牧兼营。一沟即大峪沟,内有3个村委会,区内再加上大峪河丰富的水力资源,更为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县属大峪牧场、多坝电厂及洮局所属之大峪林场均建在此地。全乡共有耕地11700余亩,1990年粮食总产量1306吨。年末牲畜存栏总数17167头(只)。全乡总面积154.1平方公里。有耕地14728亩,人均3亩有余,人均耕地拥有量居全县第二。辖6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883户,4923人。其中藏族2452人,占总人口的近50%,回族42人,占1%。乡境有森林面积77.85万亩,广阔的河滩川地适宜小麦、稞麦、大豆、阳芋等农作物的生长,山川大量种植赤豆、燕麦及油料作物。1990年粮食总产量1150吨,油料130吨,年末各类牲畜存栏10371头(只)。、卡车乡,著名的古城阳坝,就在乡境西端之阳坝村。卡车沟又为兵家必争之

地,如三国时蜀、魏间的许多战争,就是以此为进退兵通道的。1958年,曾在沟内修通了卓(尼)电(尕赛寺)公路,1但因无人维修养护而废弃。辖区内有丰富的牧业草场资源,是全县的牧业基地之一。卡车沟的木材蓄积量也颇可观,是县内的主要林区之一。1990年粮食总产量562吨,年末各类牲畜存栏12739头(只)。种植农作物以小麦、稞麦、大豆为主,油料:‘阳芋甜菜次之。

车巴沟地区,是卓尼县境内最大、最长的一条沟,主沟纵深一百公里左右,沟内森林茂密,草场广袤,是全县最大的牧、林业基地。

车巴沟的牛”即是当地的优良传统畜种,是黄牛与野牦牛杂交的畜种,以耐力强、体格高大健壮著称,是耕地、拉车的理想役畜。沟内贡巴寺院护林中有闻名全省的优质红柏木树种,其枝叶可制高级熏香,树本木材可与檀香紫檀等香料木材相媲美。

大峪牧场,位于迭山北麓卓尼县境东南部的大峪沟内,初建于1956年,是由甘肃省农垦局投资兴建的,曾征用卓尼县柳林区多坝乡大峪沟草场约15万亩,直辖于省农垦局畜牧处。1966年初移交卓尼县接管,称卓尼县大峪国营牧场,为县辖科级生产单位。1976年2月,改称为卓尼县大峪国营种畜场,变体制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1986年又改为卓尼县大峪牧场,为自负盈亏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海拔在2700-一3500米之间,适应当地优势传统畜种——野牦牛的生长。1990年代有草山地15万亩,牧群16个,1990年末牲畜存栏总数为2099头(只),以牛为主,共2076头,其中1827头是牦牛,占总数的88%I犏牛473头,占总数的26%。

南麓,

西部山原亚高山灌丛草甸牦牛、羊、马区包括益哇、电尕、达拉、卡坝四乡。全区土地面积325.6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4.95%。1990年区内人口13067人(不含县城人口)占全县总第二章畜牧245人口的26.02%,有各类牲畜67607头(只),占全县牲畜总数的42.56%。其中牛33620头,占本区牲畜总数的49.73%,内有野牦牛16579头,占全县牦牛总数的60.70%;马1555匹,骡245匹,驴74头,山羊12355只,绵羊9670只,猪10088口。全区人均占有牲畜5.17头(只)。

北部迭山南坡亚高山草甸牛、羊、猪区包括腊子、桑坝、尼傲三乡。全区土地面积158.2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1.86%。1990年区内人口8201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6.33%。1990年有各类牲畜26209头(只),占全县牲畜总数的16.50%。其中大牲畜10625头(匹),占本区牲畜总数的40.54%;大牲畜中,牛9098头,占本区牲畜总数的34.71%,马690匹,骡516匹,驴261头,山羊8119只,246第三编经济绵羊4353只,猪3112口。全区人均占有牲畜3.20头(只)。

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牧场创建于1984年。位于县境东北端腊子口镇境内,东与岷县毗邻,北与卓尼县接壤。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初建两年投资23万元,从外地购进牛989头,马4匹,绵羊184只,作为基础畜群。牧场共配职工3人,其中副科级场长1人,技术干部2人;有18个放牧专业户,23个放牧群。专业户牧民均系建场初被招入场的退农转牧村的贫困户。该场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县政府制定的“无息贷款扶持,三年定期归还,无偿技术服务,牲畜个体经营,私有私养,长期不变”的办场方针。建场以来,在保护畜群适应当地环境,加强管理,疫病防治,消灭鼠害保护草场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了畜群的持续发展。随着牲畜大量增加草场载畜量过重的实际,场里积极宣传经营基础知识,提高牧民商品观念,改变传统的惜售思想,并采取了限制净增,扩大出栏,提高商品率的办法,增强经济效益,增加牧民收入。使全场牧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至1988年牛发展到1454头,马68匹,绵羊117只;全场总产值8.068万元,纯收入4.48万元,户均纯收入2488元,人均722元,比全县农村人均收入平均数415元高出73.98%。其中,1984年最早进场的10户牧民,户均收入达到4360元,人均1090元。该场在利用资源优势,重点投入,兴牧脱贫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林业

迭山山区林业生产是当地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林业资源归属国有白龙江林区。白龙江林区1952年开始开发建设。当时,为新中国建设的需要,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经西北军政委员会批准,白龙江伐木场筹备处在武都县城北山药王殿正式成立,至此开启了林区开发建设的序幕。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全面开发建设,1966年正式成立林业部甘肃省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1969年下放甘肃省管理,同时将管理局下辖的南坪林业局划归四川,将洮河林业局和白水江林业总场划归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后又将一部分森林划归地方管理。到21世纪初,全林区经营总面积1691万亩,森林面积1338万亩,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1/3,活立木蓄积量6366.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1.44%,其中林区内林木绿化率达到72.12%。其中,迭山林区占到较大比例。迭山地区林业主要归迭部、洮河2个下属林业局管辖。到1970、80年代,林区林业生产进入鼎盛时期,年产木材数十万立方米。林区在从事森工生产的46年间,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累计生产木材1686万立方米,生产密度板3.5万立方米,机制纸4.7万吨,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林副产品。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6亿元,实现利税35.6亿元。完成更新造林145万亩,更新造林面积为采伐面积的124%。

1998年,为保护长江、黄河上中游生态环境白龙江林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定,于当年9月16日率先在全省停止天然林采伐,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截止1990年,迭部县境内,甘肃省属林业企业迭部林业局下辖迭山地区有益哇、旺藏2个林场;舟曲县林业局在迭部县境内设有腊子、安子沟林场,1992年移交迭部林业局管辖;县属林业办有尼傲、益哇、桑坝3个林场。益哇林场1900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762.77万元,累计实现利税1603.02万元。旺藏林场截止1990年底,全场形成固定资产550.61万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42.53万元,实现利税1031.38万元。安子沟林场1990年共形成固定资产595.04万元,累计生产木材61.45万立方米,完成工业总产值4649.38万元,实现利税1778.90万元。

交通孔道

峡谷隘口

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峡,即天险腊子口。位于县境东北部迭山东延南麓腊子乡境内,岷(县)代(古寺)公路58.7公里-59公里之间。峡道走向南北,长约300米,宽仅8米,东西两面悬崖峭壁高达500米。腊子河由北向南奔流穿峡,地势险要,素有“天险门户"之称,是甘川通道之咽喉。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先后长征经过腊子口,举世闻名的“腊子口之战”就发生在这里。1972年修通岷代公路穿过峡谷,昔日天险变成畅通无阻的柏油通途。

1979年于峡口镇北侧1公里处建成2×500千瓦水电站一座。1980年8月2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在南侧建起“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战役纪念碑“,1990年又在纪念地建成接待旅游观光的“腊子口宾馆”一幢。

光盖山石门,亦称“迭部石门",闻名于洮岷等地。位于县境西北益哇乡北部迭山主峰之脊,是由迭山主脉脊线两座高峰对峙而成。从百里外的洮州地境远望,酷似一尊天工铸就的巨型山门屹立于蓝天与迭山雪峰之间。“门墩"东西终年白雪皑皑,素有“石门金锁"、“叠山横雪"之称。此石门是洮叠古驮道中进入迭境的一道最高的天然屏障,亦是第一道险关。行人到此,因高山缺氧、气压低,常会出现头晕、气短、四肢无力等不适之感。解放前,这里常有匪盗出没行劫。1957年曾修通卓(尼)电(尕赛寺)简易公路,未久,又被冬雪埋没路面而废弃。

扎尕那石门藏语名“扎尕”,素称石门,实为一道幽深的石峡。位于县境西北益哇乡扎尕那东哇村东。是由石山断裂形成的陡坡状石质峡道,走向近南北,长百余米,南端宽仅数米,北段稍宽,东西两面是数十米高的斧劈般挺拔垂直的岩壁。一股溪水顺峡谷悬泻而下,声响如雷。置身峡中,看天一道缝,阴暗凄凉,寒然生畏。飞鸟误入,迷途难归。是洮叠古道必经之第二道险关。解放前常有山匪据险行劫。如今公路交通便利后,此峡除当地牧民往来山后牧场外,行人罕至。出石山南口,周围地形恰似一处巨型庭院,北靠迭山石峰,四周秀峰环拱,苍松翠柏掩映着稀疏的扎尕那四村(代巴、达日、业日、东哇),“庭院”南侧出口处又是一道石山对峙而成的“庭院”前门。扎尕那俗有:“扎尕那山”之称。内有通道,南有堂门,真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廊、堂、院、门齐备的石城宫殿。

纳加石门,位于县境西北益哇乡纳加村北,是洮叠古道的第三道险关。走向南北。两面数百米高的岩壁犹如两堵巨型门墩巧对山门。益哇河从中穿过。旧时常有山匪凭险行劫,俗有“茂林桥’’之称,即畏石门之险而言。北据扎尕那约5公里,成为“阎王殿”之外城门。如今,从扎尕那通往乡、县的简易公路经由此门出入。

交通线路

岷代公路(岷县城郊至迭部县代古寺)

洮(州)叠(州)古驮道,由此经过,并由此向南通往叠、宕、松等州,向北通往洮、岷、河等州。1957年盘山逾脊打通卓(尼)电(尕寺)公路,旋因冬雪埋没路面等故而废弃。1956年卓尼人民在人民解放军的援助下,修通了这条卓尼至电尕寺的公路,结束了前后山人民千百年来行路难的历史。1962年后,县境所辖上、下迭部分别划归迭部、舟曲两县后,才逐渐废弃了这条通道。随着户外运动的流行,迭山山区险峻的地形、神奇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无数户外爱好者。诸多古道成为户外爱好者穿越的线路。

卡车沟又为兵家必争之

地,如三国时蜀、魏间的许多战争,就是以此为进退兵通道的。1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