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全集 :揭傒斯全集

更新时间:2024-09-20 19:45

揭傒斯全集是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揭傒斯步入仕途后,写了大量的颂圣、应制、赠誉之作,条理清晰,体制严整,阐述明达。

内容简介

揭傒斯无论在历史学还是文学上,还是在元代的政治上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部全集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目录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揭傒斯全集

揭傒斯全集目录

前言

诗集

卷一

杂诗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诗续集

文集

卷一制表

卷二书

卷三序

卷四序

卷五记

卷六记

卷七碑

卷八铭

卷九杂文

文集补遗

揭傒斯全集辑遗

附录

附录一传纪

附录二赠答题咏

附录三序跋著录

附录四评论佚事

题饶家桥

江涨一首时西师未息

桃花鹦鹉

题江道士清虚馆

寄题信州德元观何真人长春亭

桂林市歌赠胡秀才

送袁先辈之〓江

黄尊师高轩观鹅因留宿

衡山县晚渡

祝融峰赠星上人

张姓别墅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

寄南岳圆上人

湖南省宪使卢学士移病归舟次武昌区辱问不肖姓名先奉寄三首

正月十二日寻卢学士船至汉口留诗为别

题张彦辅枯木

黄鹤山听雨得清字

岳阳市寄武昌诸生

三月二日闻西师捷口号

上巳节奉陪宪使程公游麻原第三谷宴藏书山房白雪楼

题曾观颐文集后

临川区

题王仲山所藏潇湘八景图

潇湘夜雨

洞庭秋月

远浦归帆

平沙落雁

山市晴岚

江天暮雪

烟寺晓钟

渔村晚照

宿华盖山赠赵尊师

以事暂如武昌发临川

女儿浦歌

登古头陀寺最高处得照字

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

送李掾自北回归省长沙市因简赵宣慰张徵士吕宗二判官

送姜尚忠得官后携新妾归省

送尹十六善叟告归茶陵县会〓贤兄处士

送黄五舅得武陵校官还辰州寓居省侍

山水图

远归曲戏赠李九时毅还江西省

重饯李九时毅赋得南楼月

秋兴亭得南字

寄题傅氏吾一齐

贫交行

送赵履道虞叔常还江右

晓坐张先生朝阳轩

张姓宅饮饯酒醒作

武昌

秋风一首送邓东白归金溪

望葛市有怀故人卢子仪以附他舟不得上岸相见予往赴主一书院时卢送予至长沙今经其里乃不一造门能无憾乎至樊口作

江州

南康夜泊闻庐阜钟声

庐山连尊师求真阳诗久诺之而未作一夕梦中得之因书以赠

汉荼陵侯庙

春日杂言

山堂晚兴

饮酒篇悼亡后作

梦两雏

初夏和邻友见新蝶并次其韵

梦武昌

麻姑山

云关

飞练亭

涌雪亭

庐山观音桥

麻姑坛

程学士将赴翰林八月十有二日再命议事中书奉饯一首

卢学士奉旨南祀海岳繇钟陵相别闻尚宿留会稽郡有怀奉寄

喜赵顺昌官满来归

伤足不愈遣闷示友

病夜

得程翰林扬州市消息

雷山县人游山

感梦

大饥行

荷山

彭氏具庆图

送阿英童归杨氏

归故园新居落成后作

寄题朱氏真朴堂

寄题永丰刘氏暖翠亭

史馆独坐

张君寿鹄山隐居

文会图

山水图

寄题徐道士野愚轩

蜡梅太平雀

寄题鄱阳严氏悠然楼

送人从军

山水

廖氏皆春堂

寄题胡氏园趣亭

山晖图为刘尊师赋

渊明归兴图

赋得海上云送良上人归径山

新安许氏兰秀轩

寄题上饶郑氏菊庄

云锦溪棹歌七首

寄题傅尊师兄弟所作宁寿道院

我我亭诗

寄题邺下樊氏钟秀园

送人之淮东

山行

北楼雪后酒醒独吟

野鸭

寄题冯掾东〓园亭

宿梁安峡梦故室有感

三月八日携二侄游麻姑山

送陈教授赴郴州

送赵仲远赴瓯宁

出三洪峡

闻熊从正呕血亡

游禅林寺喜得昌上人

山庄晚立有怀舍侄沆督获临川

哭王十良仲

雨述三篇

雪中同程汉翁程志可登吁江从姑山

春暮闲居寄城西程汉翁十五韵

寄寿程翰林

熊英德哀辞

哭周隐君

北上登小孤山

长风沙夜泊

扬州市阻风

望岳

初至京师和答友人病中见示

不寐呈何太虚

何郎失镜词

青城山侯尊师次韵

雪中访史馆陈仲刚兄弟皆疾未适坐语留赠

送何太虚南归

重饯何太虚

赠友

茅山刘尊师

暮归

晓出顺承门有怀何太虚

赠洪参军兄弟

留署丞宅观古图玩和田大夫

和吴真人大明殿元旦早朝

赠颠上人

庐陵郡玄潭观旧藏许逊斩蛟剑兴国有一道士过庐陵窃之至于京师以献吴真人邀予赋诗遣还本观

登海王庄古丘作

读蒋临淮碑

寄题太子文学张希孟凝云石

吴歌一首送张清夫提举征东校官先还吴中

居庸行

怀来县古城

南城怀古四首

石鼓

铜仪

法源寺

长春宫

京城闲居杂言八首

雨渡桥干岭

次龙门

偏岭作

还宿济南护城河嘴望行宫

去妇词

四友诗

送郭祥卿架阁还姑苏省觐赴广德幕府选为中书礼部不就

送虞德修

谒告南归夜过安民亭有怀宁县志道

是夕梦故人吴东之凄然感怀

徐州市对酒和曾编修

宿宝应

高邮市夜泊读曾可则诗集

烈山区和曾编修

秦淮河和曾编修

二月七日早过池州市周同知出郭相风急〓驶遥望黯然

泊安庆和曾编修

小孤山次韵

赠别曾编修归庐陵郡葬学士兄

赠〓者黄生

山水卷

寄题临川西范氏寓居

访所亲

寻舍弟将至东牟宿野店

赠王郎

别乡友徐明初

题寿昌寺

奇童诗

题姑苏陆友仁所藏卫青

俞姓看雨轩

赵照磨王澍

寒猿饮水图

余道士抱朴斋

画鹰

罗稚川所画临川罗益谦溪居图

四清图

题南顿孔姓复明诗卷

青山白云图

次韵陈明仲喜雨时初免先子丧

程汉翁隐居新城山中偶入城府寓童使君西园既日获谈何太虚有诗赠问且并予次韵奉和

双陆

自〓之临川晓发

题聂积道庭池大室

题陈掾菊庄

安庆市

待潮

蛾眉亭

渔父

高邮城

淮阴阻雨

济州特别自治道初度

杨柳青谣

病目二首呈程承旨

读黎景高事重修汉阳郎官湖李太白祠记爱其高简有法赋诗十韵寄题祠下

城南宴集分韵得与字

题集贤赵待制赠黎使君罗稚川所画秋芦群雁图

杂诗四首寄彭通复

读黎佥事安南志见所书与陈键始末有感而作

献张平章

和欧阳南阳月夜思五首

寄何得之隐居二首

二贞诗

送吴士一南归

题张道士所藏宋复古古木寒泉图

集贤文学士挽词

灰雀鹀

寄题集贤周待制悠然阁

题祝道士龙虎山先天观图

送田大夫修甫赴甘肃省

卢沟风雨送别图

马氏岩溪图

山水图

周待制致乐堂

送道士薛玄卿归江东

送宋少府之官长洲

大明殿退朝和周待制

奉饯集贤黄大学士宣抚山东河北

送张编修德元弃官归养永嘉

赵道士山水图

云中四老图

哭刘恩州致政

祖生诗

白莲诗

孤雌行为城徐节妇作

春风双秀图

送管录事东平县走笔作

燕氏救兄诗

送人归蜀赴官云南省

答胡明远述怀见示

送华尊师以天寿节奉诏祀武当

送客省冷副使归豫章觐省

杜从事元美戏彩堂

庐山郭教授数相〓不见忽闻归省却赴官云南寄五言一首为别以答愿交之意

寄题卢沟桥符氏雅集亭

和酬马伯庸供奉史馆闲题见示

送秦从事岩卿迁安市

集贤王大学士生朝

马雍御史抚谕河西

送周山人之辽东

李宫人琵琶引

高隐君诗

题上都崇真宫陈真人屋壁李学士所画墨竹

大驾既还独候驿传未得和陈真人见示

题邢先辈西壁山水图

送李掾还泰山

集贤大学士赵国公王开府庆八十应制

陵阳牟景阳以名祖父之子孙负奇才劲气而与世抹摋自台州市教授入掾翰林一语不合竟弃去不顾以诗为别

结羊肠辞

刘承旨父大司徒邢国公庆九十应制

送周待制奉母归番阳勒碑却赴官池州市

题吴越王答周克俭谢赐物及陈事宜状帖

题胡氏茂清亭

砚山县

题集贤商学士所画太乙崇福宫东西壁山水图为张真人

读於潜谢氏三世记皆自作石柱桃花二〓处

送黄道士

渊明归去来图

寿陈道人

题孙教授所藏三画

楚山秋晚

天台图

雪霁图

奉送大名安治中守阳

送徐道士归豫章西山

寄题新昌漆隐君桂轩

漆隐君作寿藏屋东筑亭曰可居求诗

题百丈辉长老所藏李仲宾之孙岁寒图

河东何彦诚善八分书及署书携家入吴楚间有盛名虽贫泊如也其至京城予未之识艺文少监孙转臣为言其人且邀予赋诗

寄题湖广平章道童归耕亭

题宪台张史雪谷轩

寄题江东应天山天谷庵

送成宜叔编修南阳市迎鲁学士因省觐

寄题馀干张姓让堂

周氏敖山驿水木清华亭

蔡七祖真人得朱熹所书读书二字以名其斋因请予赋

赋得吴歌送人归吴中

走笔赠眉山市县尉之官冯时行

过族侄

碧溪堂诗

沈逸人东观招饮山馆

送孙志言远游

达摩西归图

题蒋氏倥侗集

赠戴逸人

兴国县赠赵先辈

和酬李九时毅

秋涧吟

画鸭

梦游麻原

题聂氏陶轩

清江黄氏池亭

参禅图

送王员外还朝

送涂云章访旧武昌区却入京师

初春以事暂之庐陵郡过临江望孔庙丽泽楼

归舟

小孤山晓发和蔡思敬韵

安庆市阻风和李提举韵

三月晦日舟中送春得诗字

大信晚泊呈舟中诸公

扬州市蕃厘观琼花和壁间郑损

黄河和李提举韵

过古宿迁市和李提举韵

白杨河看月

过吕梁宿云梦城下相传汉高祖伪游云梦至此而得韩信后人因以名其城即彭越之故都也故老犹能历历指其处遂与诸公分韵赋诗予得黄字

纪见和李提举韵

歌风台和李提举

永济渠阻风呈李提举诸公

入〓和蔡思敬

宿武城和蔡思敬

过陵州和蔡思敬

皇舅墓

晓发齐家堰和李提举即事

河间郡治宋熙宁初尝建门曰瀛海之门其废已久皇庆初右师刘郎中出为总管方营度重建以代去不果郡人郭氏者出私帑成之至是翰林胡编修持太常陈博士所为序求予赋之为赋长

蔡氏四适堂诗

齿落

子陵独钓图

鼠食瓜图

哭信州仙源观徐尊师

送泗州赵判官佐湖广省幕

张道陵龙虎山

赠陈尊师归江东

送蔡思敬还豫章有怀辽阳市李提举

潇湘八景图

孔林图诗

寿栎山诗为吴真人生朝作

雪竹初齐图

寿王枢副

李将军歌送李天民赴邵武军口巡检

桃源图

主簿宗公赴官长乐区

送人归豫章

送王留守宣慰荆湖

集贤大学士枢密副使王公既悬车之明年即所居西偏旧堂扁曰康乐赋诗述意猥蒙示及辄依韵奉和

奉题王大学士延二年奉使宣抚山东河北行卷

梦题墨梅

奉和王大学士康乐堂夜坐见示

送叶道士还庐山

题张尊师画

送徐长公归豫章

吉安县老人

太常掾陈存道教授广东省

播州区杨宣慰归藩

前卫亲军百户张合剌普华丧其母于京师躬舆榇还广平又自穿坟以葬枢密王公作诗邀予赋

送徐元山

寄题括苍王氏东野姓二亭

耕雨

心远

寒夜

十一月七日吴特进初度

送唐尊师祠武当

送詹尊师归庐山

河西刘守中所临秦友谅衰柳飞蝉图

孤松篇寿王大学士

和族子节京城客思

登丘

送雷巡检赴雅州

寿王枢副致政

赠淳真子张太古

许判官挽词

送何秀才南归

金朝王仲宝墨竹

编修挽词

送陈讲主奉诏校经罢归余杭区

秋夜长

廖母诗

送宁上人归五公寺

慈化寺〓上人题黄金书华严经

谦上人自牧诗

送玄上人

寄姑苏张大监

送茂公

栾城区范节妇郭氏诗

立春病述

答程敬甫见和

元宵节和张伯贞

和刘录事春雪二十韵

奉和傅与砺对雨见怀

和傅与砺近日二首

胡氏方齐诗

二月三日病中闻王少监东阁梅花盛开因寄赠

诸公见和梅花之作因王少监言先平章在时所蓄凡百馀株今无二三矣乃复用前韵

予卧疾两月中朝诸老皆为之忧及少瘥皆为之喜感而有作

中书除目

送吏部段尚书赴湖广行省参政二十韵

夜坐

十二花神连雨花皆未开与同舍诸君谈诗学书走笔作

十六日监中诸官长携羊酒相过许彦温照磨有诗次韵为答

有客自南来

奎章马典签作淮南招隐图其父伯庸中丞为之题以赠郊祀法物简库使索赋

墨竹

奉和吴特进送萧炼师还江东

奉题近臣所藏天历御赐渭川千亩图

太常孙院判凡四哭子而两岁两得之麦著作有诗予亦次韵

题萧焕有历临江兴国二郡及广东省帅府三照磨政迹

题宋好古墨竹二首

明仁殿说书闻一之归省新安

寄题江阳毛氏天光云影阁

寄题丁左司岩精舍

题台掾王仲能所藏二画

李遵道枯木

唐子华山水

陈道之所藏林逋谢工部惠河阳法酝道服布财帖

送吴宗师弟归鄱阳县

送孔惟中归临江

国子博士赵继〓既为乃祖丞相忠简公建祠闻喜董泽故居又乞为潮州市推官修忠简居故祠赠以长句

胡氏嘉树轩

刘氏清修堂

送邓医士归庐陵郡

有一近侍西域人颇读书好画竹石多技能家在湃渭间有母尚存以久客京师将归省士大夫多为诗文以夸道之释源宗主洪司徒亦西人独作五言诗三十六韵以大义责之谓多技为童坚

丹阳束氏山居图

送傅与砺从事安南

谢氏松巢

寄题庐陵林氏华峰堂

李唐卿御史赴西台

简氏七便面拟唐宋七名家作皆逼真

送刘遵道循史赴南台

听竹轩为王晋之著作赋

读庐陵黄琮以翁集诗甚清婉词亦丽集句尤工因题其后

连旬病卧闻集贤同修撰亦困雨潦兼疾未瘥乃蒙遣问奉寄二首

前舒城长理溥化自迁乐安县善政日闻荐交至病中有怀作诗志喜

施道士无一斋

烟江秋晚图

张真人象山县

送张尊师奉使龙虎山召天师赴阙

寄题刘氏城隐

莆田渊上人自号珠海市近还自五台极言光景之异又言尝游补陀补陀亦有之然百无一二见者於其归赋诗以赠之

画马

十月十八夜南郊斋宿梦先帝召见便殿手赐橘花一枝有感而作

温日观葡萄

送周道士兼简江〓陈众仲提举

徐道士还茅山求友云诗走笔作

病中初度〓江严仁安周仕雅欧阳伯诚周伯达临江陈道之庐陵彭宗建乡友熊可大张伯贞九原陈伯丰各以歌诗见贻而楚国程钜夫公之孙敬甫独宠以百韵仆故程公客也俯仰今昔慷

宣城市张尊师玄谷轩

孙氏世德碑

送林彦广南镇行香

张节妇诗

题江东王使君所序张道士祷雨卷后

雪中脊令图

王宪章

寿吴大宗师

虎图行

题黄文学所作南康杂造局使曹君寿诗工粮记后

送简河源市

云岩区

送汪司徒姓致政归巩昌

欧阳姓龙南市所藏双龙图

题许参政所藏刘伯熙青山白云图

双秀图

题欧阳龙南所藏罗稚川秋江晚景图

张尊师夏山图

干勒源云山图为天台项子虚作

送熊秀才归江东

甯节妇诗

龙门和刘修撰

暘谷图

和刘修撰即事

早起宴坐和虞学士壁间韵

进士张子高得邛州判官归成都市

赠项炼师

题御书雪林二字赐赵中丞应制

送仕虞掾刘立道分教仙桃市

大驾既幸上都率奎章诸生之留京者读书宫南史馆中得大热疾势危甚项均子虚视之一药而起为赋五言一首为谢

番阳萧性渊携其祖将领所爱唐琴号霜钟者还自和林求诗六月三日五门宣赦后作

御马图

杜节妇诗

文瑞图

敕勒秋风

乌桓夕照

河晓月

松林夜雨

天山秋猎

陵台晚眺

古木图

送李伯傅宰归善

赵永嘉敬叔为予言瑞安市有隐者曰唐景瑞尝有荐于行中书省中书用为宗晦书院山长不起因自号清节处士求为赋诗

渊明归去图

送人赴广州市医官

刘汉璋挽词

奉和翰林张学士寄题平江县重建姑苏台

题贺张仲渊使君自平江拜吏部尚书诗卷

雪岩走笔次韵

追和虞学士陈助教宴董尊师城东杏花下之作

题何昭文所画归来图

和张太乙秋兴十首

题龚友辅古斋诗

河东周时用远临寓舍喜而有作

题张彦辅所画仙岩王氏野外堂图

大德己亥予拜清退先生王道傅於贵溪市之西昂有谢惠陶原集诗后三十有八年其诸孙天明至京师忽以见示予览之愧甚亟欲毁去恐乖久要之情且欲存以为少作之戒因再用前韵志感

上在岭南时居独秀山寿甯禅寺有近臣宽者里不花自易名法恩愿为上出家祝厘赐御书为识及即位赐名亦真省吉日侍左右乃以旧所赐御书装潢请赋

临川曾君俊始自豫章从故人入京师未尝请於其父也及以书报父乃以诗寄之词意恳读而为之和

送许可与赴武昌区水陆事产提举

寄题王氏孝义堂

龙虎山张太乙竹石

和酬徐则韶见示九月游西山之作

高丽幼上人所藏金朝苏轼游赤壁图

折枝十韵

来禽

栀子

月丹

木香花

月桂

张姓孝义市

张氏望松亭

送笃御史赴南台

云山春晓图

保宝御史为南台从事时识文宗於潜邸尝御书其名以赐之因观宸翰感极成诗

寄题张尊师壶州道院

送奎章阁属王可宾归陈州

玛瑙

送孔文学赴大余县巡检

题张使君弃官学道诗卷

渊明归去来图

秋夜

送李都事赴湖广省幕

送龚立民之南康区学正

胡虔汲水蕃部图应制

耿孝子

奉同柯博士甘内掾下直赋

送秘书李道济赴宜昌市

送乡人佑上人从师归当阳市

吴子高悼亡归岳阳市

送王伯循编修赴南台御史

二月朔日雪中题欧阳姓少监所藏宋好古画竹

送苏尊师归茅山

奉送全平章赴任江西省

赵孝子

送阴阳萧教授赴浏阳市

题临江同知问流民事迹

送聂太祝赴潮州市录事

送户曹掾于孔昭赴南台掾

送毛真人还龙虎山

故中宪大夫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苏公志道哀词

柏堂诗

题内府四画应制

宋徽宗成平殿曲宴蔡京图御画御记

曹将军下槽马图

土星

韩干马

辛澄莲花观音像应制

忆昨四首

寄题张齐公庙

寄兄

寄题杨教授菊庄

送谭仲章归长沙市

送郑司狱归州却赴调京师

六月七日得庐陵郡刘仲高及儿子书用集贤孙伯刚韵寄意

雨中感怀和壁间虞学士韵

我有八尺驹

关尊师松壑图

临川区黄炼师入京赠行诗卷

醉学士图

龚氏皆山楼

过何得之先生故居

赠吴主一

题信上人春兰秋蕙二首

赋得春雁送张郎中省觐扬州市

所藏远山图

题陈氏松巢图

重送曾应奉及周邹诸君子

杂诗

写兴五首寿吴大宗师

雨中作

送刘旌德

题渊明抚松图

赵孟頫寒翠图

送冯尊师还岳阳市

题芦雁四首

李陵苏武

题风烟雪月四梅图

题牧羊图

题草虫图二首

再题二首

题石头和尚草庵图

题何尊师画牛图

题柯博士为方叔高所画墨竹

丘氏南陵月矶亭

题四梅图

蒲萄

从他痛辞

赠许道士

题李见心小蓬莱

黄母吴氏挽歌

送墨工潘生还临江

武冈扶丘山紫府延寿宫宋张真人守静所居也至今祷雨旸辄应其徒纯真子饶君礼诚延祐中入京师为今玄教大宗师吴公所知居太乙延福宫十五年将南还山中诗以送之

题渔樵问答图

题刘商观弈图李公麟苏轼跋茅君彦刻

陈容双龙图为寅上人作

题玉山邵道士所藏宋方奉使赠刘道士

题彭尊师祷雨诗卷

题春龙听雷图

送黄判官归江西省

和刘修撰十二辰诗

临湘市得风

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尚书省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市府事特封济南公致仕赠效忠宣力佐命功臣荣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齐国公谥忠襄张荣加赠推忠宣力正义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

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

诸王忽都答儿追封云安王谥忠武制

诸王罗罗〓追封保宁王谥昭义制

申命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

进至大圣德颂表

皇太后加尊号监修国史府贺表

天寿节监修国史府贺表

元旦翰林国史院贺皇太后表

天寿节代蒙古国子监贺表

上再即位奎章阁贺表

奎章阁贺正表

册皇太子奎章阁贺表

圣节贺表

奎章阁贺表

艺文监贺表

上李秦公书

尚书右丞

答胡汲仲书

与萧维斗书

吴清宁文集序

丰水续志序

萧孚有诗序

孔姓谱序

重修揭氏族谱序

送刘旌德序

通鉴纲目书法序

范先生诗序

书王鼎翁文集后序

城南宴集诗后序

送胡伯友拜孔林

送张掾序

陈文学

赠医者汤伯高序

夷白先生集序

纯德先生利昂内尔·梅西集序

送程叔永南归序

送族子时益赴南康主簿

送李克俊赴长兴州同知序

送刘真叟赴广东宪幕诗序

宋史论序

送刘以德赴化州市学正序

送张都事序

送艺林库提点毕申达弃官归养诗序

也速答儿赤序

〓溪先生文集序

无底书囊序

临江路张同知自然颂序

齐燮元溥序

送彭仲宝赴水北巡检序

富州重修学记

全州县学记

舒城县龙眠书院记

涿州孔子庙礼器记

增城三皇庙记

建都水分监记

东岳庙

浮云道院记

抚州灵感庙记

胡氏园趣亭记

杨氏于谦祠

孝通庙记

易州定兴县城隍庙记

庐江县明伦堂

靖州广德书院记

广州增城区学记

陟亭记

善馀堂记

进德堂记

常州通真观修造记

袁州袁州区逢溪山圣寿寺记

庐陵郡县丞冯君修造记

昭勇庙卷雪楼记

法印寺记

冲玄观记

彭州学记

大元敕赐修堰碑

重建济州会源〓碑

天华万寿宫

临江路玉笥山万寿承天宫碑

敕赐刘备帝庙碑

双节庙碑

龚先生碑

严先生碑

乐丘碑

大元敕赐正奉大夫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董公神道碑

赵功可墓志铭

奔清甫墓志铭

处士杨君墓志铭

饶隐君墓志铭

萧景能墓志铭

郑隐君墓碣

杨隐君叔芳墓志铭

杨隐君叔宏墓志铭

甘景行墓志铭

故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吕公墓志铭

奉议大夫平江路嘉定州知州甘公士廉墓志铭

故赠奉训大夫滕州市知州飞骑尉追封滕县男文君顺墓志铭

逸士徐君墓志铭

逸士陈君墓志铭

何先生墓志铭

叶绍翁处士熊公墓志铭

刘先生墓志铭

刘福墓志铭

吾读吾书斋铭

孝友堂铭

潭心斋铭

思无邪斋铭

读书处铭

忍恕堂铭

方寸间铭

朱丹

仙茅

静虚解

杨楚经字说

题昔刺史宋图后

题邹福诗后

幽忧赋

叔父常轩五府君哀辞

九招一首为故嗣汉三十八代天师张留公作

祭赵供奉文

李节妇传

桂阳县尹范君墓志铭

题明皇出游图应制

题季安中白雀

寄题武宽则湖山堂

题信上人春兰秋蕙

周氏慈云庵

题花鸟图

海棠

四爱题咏

望云道中

望云感秋

玄妙观

开元宫碑诗

开元宫图诗

诗宗正法眼藏

傅与砺诗集序

送傅与砺序

欧阳姓先生集序

吴澄神道碑

金台集后序

潞阳郡公墓志铭略

王顺神道碑记

元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豫章揭公墓志铭

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揭公神道碑

元史揭傒斯

丰城市县志揭傒斯传

送程以文兼柬揭曼硕

遇曼硕有赠

酬揭曼硕重赠

访程汉翁不遇赋寄

酬揭曼硕赠别

和揭曼硕茂才揭尝过临不遇留题墙壁

题揭曼硕诗卷

和揭曼硕兼怀武昌区名胜

读揭文安县

正月二十日寿揭学士

秋日怀揭翰林

夜宿揭监丞斋馆

奉和揭监丞立春病中之作

近日

揭监丞枉和仍韵奉谢

对雨怀揭监丞病起

和揭监丞闻王少监宅二月梅花盛开

端午节寓揭公馆

九日同陈道之携酒过揭公

寄陈维祯兼呈揭公公许为故妻作传

题楼碧山为淦龚舜咨赋

揭学士舍我归丰城市大雨阻江干五日

奉和揭学士听松轩

呈揭曼硕学士

题授经郎献书图

揭学士过武康山中十日薛外史江东未至孤坐予因戏笔破闷

省郎中检校陪集贤揭学士宴集约赋十韵得清字

天马

京城访揭曼硕秘书

挽揭曼硕学士

翰林国史院祭揭侍讲文

毛晋本跋

千顷堂书目

补辽金元艺文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则

豫章丛书本跋

木天禁语一则

辍耕录三则

柳待制文集跋

元史柳贯

诗薮十三则

柳亭诗话一则

池北偶谈一则

漫堂说诗一则

说诗〓语一则

寒厅诗话一则

尧山堂外纪一则

古欢堂集杂著一则

元诗纪事二则

元代文学家史学家——揭傒斯

文摘

□揭育文

丰城市东约二十公里的地方,有一揭姓村庄。村庄坐北向南,面朝开阔农田,两侧小山环抱,一条小溪从村前蜿蜒流过。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元朝中期重要文臣和文学家揭傒斯就出生在这里。揭傒斯先后参与撰修《经世大典》和辽、宋、金三史,并任三史总裁官。揭傒斯诗文造诣较深,与虞集柳贯黄溍号为“儒林四杰”,与虞集、范、杨载并称“元诗四大家”。

一.才华横溢 备受器重

揭傒斯幼年家境贫苦。五岁从父就读,学习刻苦用功,昼夜不懈;十二三岁博览经史百家;至十五六岁时已是文采出众,尤其擅长诗词、书法。同龄人均敬佩他,拜他为师。揭傒斯青年时期,跟从外出经商的父亲远游他乡,先后前往湖南省、湖北等地。他一边读书,一边讲学。这时,揭傒斯初显才华,当地官员极其赏识和器重他,湖南帅将赵洪见之惊曰:“他日翰苑名流也。”先后任湖广宪长的程钜夫卢挚都称之为“奇才”。程钜夫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他为妻。

后来程钜夫上朝做官,也邀请揭傒斯同往,并恳请其客住公馆。虽住在京城,揭傒斯仍深居简出,不张扬自己,主宾之礼十分谨慎。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程钜夫的肺腑亲戚。那时元代开国遗老尚在,听说程公有佳客,都想见识见识,程只得引见。他们从交谈中发现揭傒斯谈论诗文时,意象飞动,气势豪放;商讨治国之道时,见解独到,理正辞严。大家都认为揭傒斯才华横溢,是国家栋梁之材,纷纷向朝廷推荐。知中书李孟看了揭写的\u003c\u003c功臣列传\u003e\u003e,赞叹不已:“这才是修史的名手笔啊!别人只不过是誊抄其它版本的史书而已。”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帝延右年初至元顺帝皇帝至正四年,历时30余年,揭傒斯三次进入翰林,历经仁宗﹑文宗﹑宁宗﹑惠宗四朝代,深受各朝代皇帝信任和重用。“凡朝廷之事﹑台阁之仪,靡不闲习。②”

天历初,文宗皇帝图帖睦耳开设学府――“奎章阁”,亲自下旨委以揭傒斯重任,任命其为授经郎,教授皇亲国戚及功臣子弟。“奎章阁”设在兴圣殿西,揭傒斯寓居大都双桥,距奎章阁十余里,每天都是步行往返,风雨无阻。在学府就读的公子王孙,看到这种情况,感触良深,共同商议集资为老师买一匹好马。揭傒斯听说后,立即购置了一匹马,并反复让人看,然后又把马卖了,以此表示自己不愿牵累别人。揭傒斯所教授的弟子,都不贪图功名利禄,后来大都成为国家的重臣。揭傒斯任授经郎时,文宗皇帝图帖睦耳经常来到阁中咨访,与揭傒斯交谈,每次他都对答如流。皇帝看到揭傒斯写的《宪典》,惊讶地说:“这不是唐律吗?”又看到《太平政要》四十九章,更是爱不释手,把它放在床头,经常阅览。元史载:皇帝“每中书奏用儒臣,必问‘其才何如揭曼硕?③’”。元史又载:“间出所上《太平政要策》以示台臣,曰:‘此朕授经郎所进也。④’”皇上把《太平政要策》颁发给文武百官观赏,说:“这是我们揭曼硕所写的,你们都得好好看看!”皇帝不直呼“傒斯”其名,而以“曼硕”唤之。从以上这几件事可以看出皇上对揭傒斯的亲重。

揭傒斯由一介布衣授为翰林国史院编修, 三年后升为奉翰林文学同知制诰, 接着迁升为国子助教, 六年后(1319年),朝廷提升揭傒斯为“奎章阁”供奉学士,不久,又提升为侍讲学士,主修国史,管理经筵事务,为皇帝拟写制表。当时提升不能超过两级,可是揭傒斯却连进四级,直至二品“中奉大夫’’。 《元史》载述:“时新格升不越二等。独揭傒斯进四等,转九阶,盖异数也。⑤”

元朝蒙古族人对汉族人尤为歧视,而揭傒斯却深受皇亲国戚及皇帝的器重和厚爱,实为罕见。

二.殚精竭虑 主修国史

揭傒斯历任供奉学士,翰林进士,开经筵,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至中奉大夫。“日领日知,多宰执大臣等微辞奥义,必属傒斯订定而后进。其言往往寓献替之诫,务以裨益治道⑥”。揭傒斯以孜孜不倦、严谨治学的态度,深厚的历史学、文学底蕴,被文宗皇帝委以重任,主修辽宋金史,除时任丞相脱脱任都总裁外,他是首席总裁官,相当于现代企业首席执行官:CEO。丞相问揭傒斯:“修史以何为本?”答:“用人为本。有学问能写文章而不懂历史的人不能用;有学问能写文章并懂历史,但缺乏道德的人也不能用;用人的根本应当把‘德’放在第一⑦”。并经常与同事说:“要写好国史,首先必须明白历史的意义,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古人写史,虽小善必录,虽小恶必记。不然的话,何以规劝人们弃恶扬善?”为了写好辽宋金三史,他自己毅然执笔撰稿,孜孜不倦。凡朝政之得失,人事之功过,都以是非来衡量,不隐恶,不溢美。对证据不足的事件,他必反复考证,力求准确无误。

至正四年(1344年),《辽史》修成,揭傒斯呈送给皇上,得到皇上奖赏,皇上还勉励他早日完成金宋二史。揭傒斯深知肩上担子的重量,唯恐力不从心,辜负皇帝的厚爱。他吃住都在修史馆中,每天天刚亮便起床,到深夜还不休息,废寝忘食。至正四年夏天,揭傒斯身染伤寒,仍然伏案修撰,七天后以身殉职。朝中官员得知揭傒斯去世的噩耗,都赶到修史馆哭悼。这时,有外国使节来到京城,接待外宾的有关官府也因揭傒斯病故,改日设宴接待使节。皇上深感痛惜,嗟叹失去了一位好史官,并赏赐不少银币布匹为其办丧事,又派官兵用驿船送揭傒斯灵柩回故乡安葬。至正六年,朝廷追封揭傒斯为豫章群公,谥号“文安。”

三.为人正直 好善疾恶

揭傒斯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改变后,对平民百姓的疾苦仍未忘记。他在外做官,仍牵挂故乡。丰城市本不产金,官府听信奸民商琼迷惑之言,招募三百户人家淘金,用于进贡朝廷。被招募的人家只好离乡背井,流落外地采挖黄金,每户每年上交黄金自4两增至49两。不久,被招募的淘金人家就所剩无几,幸存者也贫困不堪。上面的官员责令丰城官府:交不出黄金,就用劳役来抵偿。丰城很多人因此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揭傒斯从堂孙处获悉此事后,便向朝廷详述实情。朝廷极其重视此事,调查核实后,惩罚了有关官员,丰城人从此获准免缴黄金,得以休养生息,深感揭傒斯为民请命的恩德。

揭傒斯性格耿直,好善疾恶。对廉洁奉公、爱护百姓的官员,在讲话写文章时,必定引述他们的事迹,褒扬其廉洁奉公的行为和品德。对以权谋私的贪官,则深恶痛绝。有一次,一个郡侯以权势要部下百姓送礼做寿,并请揭傒斯撰文记述他的所谓政绩,揭傒斯痛斥说:“你的所作所为怎么样,众人有目共睹。我怎能违背民意、违背自己的心愿为你粉饰,而阿谀奉承、歌功颂德?!”此人心有不甘,虽几经贿赂却以失败告终。而对善良的百姓,揭傒斯总是热情地帮助他们。有一次有个客人求他写文章,送给他酬金。揭傒斯写好了文辞,对客人说:“钱你拿回去自己用吧,你的心意我已经收下了。”

四.儒林俊杰 文采出众

揭傒斯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在朝廷任职三十余年,既做官又做学问,文学造诣深厚。其诗在元朝很有名气,是京城文坛的著名人物,他与虞集杨载,范椁并称元诗四大家。《元史》载:“为文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诗尤清婉丽密。⑧”他的诗含蓄婉转,自然悠长,敦实丰富。他擅长五古,现存五言短古(四句)约三十余首,其中佳作很有自然悠长的特点,如《题风烟雪月四梅图》之二:

高花开几早,澹霭拂成衣。遥瞻应不见,相见尚依稀。⑨

在元诗四大家中,揭傒斯诗歌的内容远较虞集、杨载、范椁的诗作丰富。他的《临川女》、《长风沙夜泊》、《去妇歌》、《雨述三首》、《燕氏救兄诗》、《渔父》、《高邮城》、《杨柳青谣》、《祖生诗》和《李官人琵琶引》等诗,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不合理现象,对劳动人民和不幸者寄予深厚的同情。

揭傒斯从青年时代起就忧国忧民,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临川女》一诗描写了一个祖祖辈辈为人佣耕的贫农盲女,由于父死家贫,母兄无力养她,忍痛要将她赶出门外的悲惨情景:

我本朱氏女,住在临川城。五岁父乃死,天复令我盲。母兄日困苦,何以 资我身?一朝闻密言,与盲出东门。不见所向途,但闻风雨声。我母为之泣,我邻为之叹。我母本慈爱,我兄亦艰勤。所驱病与贫,遂使移中情。

《杨柳青谣》中写到:

连年水旱更无蚕,丁力夫徭百不堪。惟邮河边守坟墓,数株高树晓相参。

……如《上李秦公书》和《与尚书右丞书》。

揭傒斯文集有:《揭傒斯全集》(1985,上海古藉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千顷堂书目》载有《揭文安公集》五十卷,尚存古代全集本有:《四库全书》本(14卷)、《四部丛刊》本(14卷,后又补遗诗一卷)、《豫章丛书》本(18卷)。

—————————————

注:①⑦见丰城市县志

②③④⑤⑥见《元史》卷181列传第十八——揭傒斯

⑧⑨见邓绍基元代文学史》。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