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古镇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历史文化名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02:16

直古镇,原名“甫里”,隶属苏州市吴中区,位于苏州市和甪直镇的东部,总面积1.1平方千米。甪直古镇以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而著称,有“五湖之汀”和“六泽之冲”之称。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甪直古镇历史悠久,萌动于春秋,绵延于两汉,繁华于魏晋,勃发于明清。梁天监年间甪直时称“甫里”,宋、元时初具雏形,明代成为“郡东乡镇之首”。古镇主要分为东、西、南三市区,以河为界,街道分为上塘街和下塘街两类。古镇以多条河道的交汇点为中心,呈放射状,镇内各色建筑布局精简、格调清淡,主要以合院的形式出现。萧宅、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沈宅等景点位于西汇上塘街,而王韬纪念馆、江南文化园、甪直历史文物馆、万盛米行等景点位于南市下塘街。另外还有塑壁罗汉、大铁钟等文物和水乡妇女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1年,甪直古镇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2003年10月8日,甪直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并被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单申报之中。2016年10月13日,甪直古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名称由来

甪直古镇的名字由来有多种说法。

据《甫里志》记载,甪直原本是吴淞江畔的无名小村落,面积刚好五百米见方(约25万平方米),也就是一里见方,于是称“甫里”:“甫”为“刚,才”之意,“里”为一里之意。

而《吴郡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称六直,又因水流形状似甪字,故改名为“甪直”。所谓“六直”,是指古镇东边的大直、小直、直上泾三条河道可以通达六处的意思。因为有六条河流从镇内穿过,三条横向、三条纵向,这三横三竖的河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用”字,加上沿镇一侧流过的吴淞江,就形成了一个“甪”字,每一笔都代表着小镇的一条河。

另一种说法则是与神兽相关。据传,古代神兽“甪”巡查甫里时,见甫里是一块风水宝地,没有旱涝和饥荒,就长期安居在了此处,当地人为了表达对神兽“甪”的敬仰,就将“甫里”改为“甪直”。

历史沿革

初步发展

约公元前3000年至周代时期,随着聚落出现,早期国家产生,甪直地区获得初步发展。其中,在商朝末年属于“吴国”国。周时,境内先后成为吴、越、楚三个诸侯的辖地。

春秋战国(约公元前500年)至秦汉时期是古镇的初步形成时期。相传阖闾[hé lǘ]在今镇西南阖闾塘建离宫,后夫差在甫里塘北建梧桐园,离宫与梧桐园中间是一个一里见方的村落,就是甫里(今甪直),两代君王看中甫里这块风水宝地,甫里因此而兴盛。

秦统一后,秦始皇设置吴县,甫里隶属会稽郡吴县管辖,由于居住人口增加,在甫里已经初具集镇雏形。但这一时期,北方是全国的经济政治中心,南方地区还相对落后,人口数量也较少。但甪直的先民们利用甪直发达的水系对本地进行了初步开发,甪直于是成为太湖流域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汉代,甫里隶属于吴县。由于居住人口增加,自发形成集市。

繁华阶段

三国至南宋时期是古镇日益繁华的阶段。孙吴政权时重视农业生产,开始进行屯田,扩大种植面积,造船业和青瓷制造等手工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甫里所在的会稽郡即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中心。

南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萧衍大兴佛教,甫里因建保圣寺而形成集镇规模,在此基础上成为易货买卖一大集市。

唐初之后,吴县地域数度分合,甫里先后归属长洲县元和县、吴县。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保圣寺,李炎崇信道教毁佛教,保圣寺遭废弃,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重建。

南宋时,北方经济衰退,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甫里在农产品集散和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集镇规模进一步扩大。集镇大多为滨河的一河两街,河上有石桥相连两岸,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水乡集镇。

鼎盛时期

明清时期是甪直古镇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正式设立甫里镇,周边乡村俱归甫里镇管辖,为会稽郡东部最大、最繁华的乡镇。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陆惟深倡建板桥,取名东板桥;万历中(1620年),陈双萱募建石梁桥,初名青龙桥,后改名震阳桥;崇祯九年(1636年)许仲谦重建震阳桥。

清代时甫里改称甪直,把甪端作为古镇的镇标。至清初,甪直古镇已经成为“郡东乡镇之首”。

其中在康熙(1662-1722年),江苏巡抚汤斌曰:“府东巨镇,当推六直。”外地商人开始来到古镇进行商业贸易,乾隆,镇上出现了安徽籍同乡会馆“敬梓堂”,使得甪直与外地的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雍正年间(1723-1735年),甪直镇属元和县。乾隆十三年(1748年)陈朱组、沈丹诏、周鸿勋等人募捐重建震阳桥,名曰正阳桥。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苏州府在甪直镇成立分防厅署。

清代中叶,古镇成为苏州市一带的米市集散地,并开辟了对外的定期航船,最盛时每天有十几艘航船开出。咸丰年间(1851-1861年)欧洲商人来镇经营,时系吴昆间繁华商埠,人称“昆山市一座城,勿及甪直一个镇”。

衰败时期

民国时期,甪直古镇区的商业非常繁荣,形成了南部西张汇、中部巷门里、东部东美桥三大店铺集中的繁华区域。但随着抗日战争爆发,甪直经济走向衰败,大多数商户难以经营。古镇内文物也受到了破坏,保圣寺大殿年久失修以至于坍塌,部分塑壁罗汉在此时遭到损毁。

1912年1月,苏州府吴县、长洲县元和县(甪直镇所属县)合并为吴县。同年11月,境内置甪直乡,隶属于吴县,乡自治所驻甪直集镇。1931年,甪直镇划为吴县第十区。

1934年6月,甪直遭遇60年来6月份最高温度纪录,出现大旱,水田和河道受到影响。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甪直,甪直沦陷。甪直镇遭到日军轰炸,死伤众多。日军在此烧杀抢掠,砍伐寺庙内古松古树,保圣寺古物馆陈列的文物也遭到盗取。日军在甪直进行了长达七年的统治,这一时期的甪直古镇历经劫难,工商业或破产或转移,发展受到限制。

古镇复兴

1949年5月,甪直镇获解放,属甪直区管辖。解放后,甪直由于交通闭塞,工业落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甪直镇。甪直镇作为纯消费型集镇,其商业、手工业等发展迅速。

在20世纪50年代,甪直拥有包括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等81个行业在内的637家商铺及400多个摊贩,主要经营米行、百货、棉布、南北货、烟糖、饮食等。1958年10月,乡镇合并改设人民公社。1969年初,甪直镇并入松南人民公社。

从1970年起,甪直社办工业开始起步和发展,逐步改变了单纯农村经济的格局。1975年,村办工业也开始起步发展。1980年7月,更名为甪直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为甪直乡。

1985年10月,实行镇管村建制,甪直乡人民政府更名为甪直镇人民政府。

新发展阶段

1985年以前,甪直乡属纯农业经济。1985年以来,甪直的乡镇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集体经济以手钩产品和砖瓦制品为主。后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其中在9月,甪直乡改镇。

1987年,时任甪直镇党委书记顾子然和镇长许林根带领乡镇企业的干部在古镇西面开辟工业新区,集中力量大办“三资”企业,修建了苏沪过境公路、新建了邮电通讯楼、兴建了热电厂和污水处理站、建成了接待外商的宾馆,创办了文化活动中心。

20世纪90年代初,甪直镇党委树立了甪直精神,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大发展。在1993年,全镇镇村企业纷纷转制,开创了个私、民营企业的新纪元。次年,外资企业纷纷落户,甪直镇成了江苏省外向型明星镇。后年7月,甪直镇属吴县市。

2000年,甪直镇外向型工业、民营工业、少量集体工业189家,全镇已经形成农业经济为基础、工业经济为支柱、第三产业经济相配套的经济格局。2001年2月,甪直镇属苏州市吴中区。

2006年,甪直镇与原车坊镇合并后,甪直镇域面积达120平方千米,辖17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甪直镇现属苏州市吴中区管辖。2007年,甪直镇推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培育高新产业。2010年底,甪直镇境内开业生产的工业企业已有4983户。

2022年以来,甪直古镇旅游业发展迅速,深入挖掘甪直连厢、游船品茶、美食集市等玩趣元素,提档升级产品,接待游客数量、营业综合收入不断增加。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甪直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地处苏州市东部,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工业园区,东临昆山市。古镇为澄湖、万千湖、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所环绕,吴淞江、清水江、南塘江、界浦江、东塘江、大直江交错境内。此外,古镇距苏州古城区18千米,距上海虹桥机场50km;西通京杭大运河,东接黄埔港,距上海港80千米,交通十分方便。

地质地貌

甪直镇的地层属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bái è jì]早期,境内为风化剥蚀区。地质构造属唯亭街道—昆山断裂,位于唯亭至昆山一线南侧,地势低平,海拔3-4米间。境内河道纵横交错,属苏州市东片的湖荡水网平原,河港泾浜[bāng]将地面分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地块。地质状况良好,为壤质黄泥土类型,农田为适宜耕种的水稻土

气候

甪直地处苏南太湖流域,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过渡类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季明显和无霜期较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度左右,大于等于10度的天数为227天。年平均日照2000余小时,年平均降水1000余毫米,全年无霜期240多天。

春季自4月初至6月中旬,约70天。特点是冷暖交替,气温缓慢回升,天气多变,时有暴热骤冷,春雷晚霜,雨日较多。 夏季自6月中旬至9月下旬,历时100多天。特点是气温高,雷电多。一般从6月上中旬进入梅雨季节。秋季自9月底至11月底,约60天。特点是台风较多。冬季从11月底起,一般每年要有三四次寒潮来临,要到翌年3月底或4月初才结束,约120天。

水文

甪直古镇境内水源主要来自太湖。太湖水经吴淞江黄浦江东注入海,吴淞江在甫里西北经过。因此境内水位稳定,一般在2.6-2.8米之间,落差较小,历年水位差为0.7-1.5米,适宜渔耕生产,适宜人类生活。过境主要河道有甫里塘、吴淞江、团结河等。另有清小江在古镇西侧,有利于南向与澄湖沟通;四肚江在古镇南端,东向可与界浦江连接。

甪直古镇的主河道分为东市河、西市河、中市河、南市河、西汇河5条,呈一个“上”字形。主河道全长约2380米,平均宽约5米,水流平缓,河道出口宽阔。另外,各主要河道间有10条支流河浜:望江溇[lóu]、北港、凌家溇、思安浜、金安浜、马公河、眠牛泾、吉溪浜、衙门浜、界浦港。

古镇布局

甪直古镇四周环水,澄湖、万千湖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环绕于镇周,吴淞江、清水江、东塘江、南塘江、界浦江、大直江交错境内。古镇中心为南市河、东市河、西市河三条主河道的交汇处。

甪直古镇按照方位主要分为东、西、南三市区。古镇内由东西向市河与南北向市河成倒“T”形水巷,再加上西汇河,形成了“上”字形的水巷格局。以河为界,街道主要分为两类,河西、河北侧的街都称为上塘街,街上多为商用房,店铺多,街市热闹,河南、河东侧的街都称为下塘街,主要为住家民宅。萧宅、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沈宅等景点位于西汇上塘街,而王韬纪念馆、江南文化园、甪直历史文物馆、万盛米行等景点位于南市下塘街。

古镇特点

空间形态

甪直古镇是典型的星形古镇,是以多条河道为轴发展,主次不太明显,平面形态呈多触角式向外伸展的古镇。镇的形态以多条河道的交汇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甪直古镇因处于江南水网地区,古镇内水系纵横,桥梁、水巷、码头等众多,汇水成市,夹河布满房屋,形成了“河街并行、桥梁纵横”的空间布局和道路格局。此外,甪直街区的桥、市、宅、街皆因水成,主要河道呈“上”字形态,街区内与河道并行为街,垂直为巷,民居建筑沿河道两侧建设,传统街巷空间、滨水开放空间、桥头节点空间、公共建筑节点空间及各类河埠头等是街区空间格局的特色所在。

建筑风格

甪直古镇建筑风格是苏州市文化的典型代表,镇内各色建筑布局精简、格调清淡,其民居多出现于清末民初,主要以合院的形式出现,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而建筑形式主要为苏州传统水箱建筑,坡屋顶,控高1-2层。建筑色彩以黑、白及冷灰色系为主色调,呈现“粉墙黛瓦”的整体特色。

甪直古镇的传统建筑主要分布在地形较平坦的沉积平原上,所以其建筑多为平地类建筑。小镇以居民建筑为主,主要为满足居民正常的起居、会客等需要。平面建筑多为合院式和一字式,通常地处道路和河道附近,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其次是商铺类建筑的特点是前屋后宅,分别作商铺和住宿的用处。通常分布在主要街巷的两侧,这类建筑在甪直镇的横街和南阁街分布较多,样式多为清代建筑,以青砖、重梁、白灰、小瓦等为主要样式。另外,甪直地区有保护较为完好的公共建筑群落,如保圣寺沈宅、萧宅、万盛米行等等。

主要景点

萧宅

萧宅位于市中上塘街,和丰桥(中美桥)南约30米。萧宅坐西朝东,背园面街,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占地1000多平方米,是甪直古镇现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宅,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建筑。宅院原为镇上杨姓武举人所建,后来售与里中望族萧冰黎,故称萧宅。现萧宅内设为萧芳芳演艺馆。 

萧宅共五进,4间开阔,坐西朝东,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是门楼、茶厅、厢楼和饭厅。由门厅起,宅基一进比一进高,寓意“步步高升”,具有苏派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茶厅和饭厅前各有一座砖雕门楼,匾额分别是“积善余庆”“燕翼诒谋”,为清末苏州市名士尤先甲所提。前者为旧时常用颂语,后者典出于《诗经·大雅》,意思是要善于为子孙后代谋划,富有警醒深意。

此外,萧宅内有众多浮雕。门厅上刻有浮雕荷花柱,花板上有云凤图案浮雕,茶厅的梁上有浮雕和镂刻图案。楼厅梁垫上也有花卉雕饰。楼厅为主建筑,楼上为起居室,楼下会客宴请,主厅前后做重轩,具有典型的江南厅堂特色。萧宅之南有条约150米长的陪弄,称萧家弄,是萧宅的特色之一。因原宅主是武举人,考虑到要练习骑马射箭,养马为必需,宅后原有大马厩,北后门是大院子,人称杨家花园。

保圣寺

保圣寺位于甪直古镇内的西北角方位,创建于南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寺院占地一百多亩。唐朝寺遭废弃,北宋重建。元末再颓,明成化年间又重振兴。现在的保圣寺山门是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所建,经幢外形为唐幢宋础结构。寺内现存建筑有二山门、天王殿、古物馆等200多间建筑,号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

天王殿是保圣寺的第一重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约11米,进深二间,约7米,单檐歇山屋顶,戗[qiāng]角起翘采用立脚飞檐式,具有江南佛殿建筑风格。天王殿重建于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重修,后遭战争毁损。现按明代式样重修。殿内建筑采用明代昂嘴斗拱结构,梁式为前后三步梁,上加驼峰。柱础为覆盆式石础,刻有“压地隐出神童牡丹”图案,是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遗物。

天王殿北侧是庭院。院内有两大件文物,一件是青石经幢,另一件是铁钟。青石经幢立于西侧,全称叫“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幢”。而铁钟则是佛寺的镇山之宝。庭院之北是古物馆,内有“塑壁罗汉”。原为大雄宝殿,是20世纪30年代初为保存残存的罗汉像而修建的,经费系由蔡元培等人捐助并集资,由建筑家范文照设计。古物馆红瓦坡顶,屋顶改为歇山单檐古典式样。

此外,保圣寺西院内还有三株高高的银杏树,二雄一雌,是叶圣陶先生作品《高高的银杏树》中所描述的千年古银杏。因树龄皆逾千载,这三株古银杏被誉为“世纪之树”。一株雄树在斗鸭池东侧,高逾15米,腹中寄生枸杞。西侧两株银杏,北边一株主干处寄生榆树。

叶圣陶纪念馆

叶圣陶纪念馆是叶圣陶曾任教过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的旧址,是甪直人民为了表示对叶圣陶的崇敬和怀念重新修建而辟成的,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多平方米。现已被列为江苏省学校德育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北部的展厅为东西一长排朝南的7间平房,粉墙黛瓦,方砖铺地,厅外有长廊贯通。展览共分8个部分,展出的实物有85件,照片172张,文字资料149份。展厅以珍贵的实物、照片及文字资料,从9个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叶圣陶的一生以及在教育、文学、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特别是在甪直期间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实践、文学创作等。此外,展厅还陈列了部分先生的遗物,有围巾、手表、收音机、放大镜等生活用品。

馆内东侧是当年的”“女子楼”,是一幢黑瓦白墙的两层楼房,上下各4间,楼上是教室和办公室,楼下是礼堂、音乐教室。1919年,叶老夫人胡墨林应邀任女子部教师,在此执教3年。

纪念馆中间是四面厅,平房飞檐翘角,形若方亭,四面环通,是叶先生创办的利群书店和博览室旧址。四面厅正面墙上挂着一幅“劲松”中堂,两边一副楹联由隶书书写:“松柏本有性,园林无俗情。”四面厅的西北是鸳鸯厅,这是当年教师的宿舍和办公室,校长吴宾若以及叶圣陶、王伯祥等曾这里居住和办公。

展厅北边是一个大草坪,西南角是叶圣陶的墓地,墓建于宽敞的石台上,墓碑呈石墙形,碑面镌刻着赵朴初题写的“叶圣陶先生墓”六个鎏金大字。墓前甬道有一座六角形的“未厌亭”。叶圣陶生前以“未厌居”作为室名,表示他对人生“未能厌世”,对写作“未敢厌足”,而“未厌亭”是对“未厌精神”的纪念。

沈宅

沈宅是甪直教育家沈柏寒先生的故居,位于香花桥东侧和西汇上塘街,建于1873年,建筑面积为3500余平方米,现修复开放的为其西部,约1000平方米。宅院坐北朝南,并排三路,纵深五进,由干墙门、仪仗厅、大厅、乐善堂、书房、楼厅等组成,宅院建筑布局具有亦仕亦商、前店后宅、左坊右铺的特点,是典型的苏式古建筑,也是“洋务运动”后,民族工商业在沿海古镇崛起的缩影。沈宅现为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库门位于三路的正中,通过门厅可以到天井。天井北面原是仪仗厅,以前作摆放官帽、花轿之用,现安排作小书场。此厅东通西达,可通往东西两路,向北则可通全宅主楼“培本楼”,现仅通西部。由天井西院门进入西路的天井,其北是西便厅,现布置为“吴东水乡妇女服饰展”的展厅。

乐善堂是三开间正厅,雕饰众多,且因前后做重轩,具有冬暖夏凉的实效。堂上宫灯高挂,桌椅锃亮。堂内有两副抱柱联,其一为:“经济有成,事业俱自苦志起;读书最乐,俊彦都由名教来。”其二为:“和气祥光,清声美行;尊德乐义,合泽戴仁。”

楼厅位于乐善堂后天井之北,七间带有两厢房,东西两边都有楼梯,曾是女眷们活动的地方。乐善堂东面一楼一底原为书房。1998年,楼底用作灶间,保留了大户人家的炊膳陈设。宅内保存有两口古井,一口在乐善堂前的天井里,上有武康石井圈,据传为宋井;一在楼厅前的阶石东角,传说是明井。

王韬纪念馆

王韬纪念馆位于甪直中市下塘街6号,为一座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住宅,占地800平方米,共分王韬生平事迹陈列室、王韬故居和韬园三部分。老宅位于甪直镇南市,建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年间(1821-1850年)。1998年,改设为王韬纪念馆。2009年7月,入选第六批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坐东朝西,朝西门楼上有行书大字“王韬纪念馆”,为钱君陶所题。门楼上书有钱君陶先生题写的馆名,宅中为面阔三间的鸳鸯厅,上悬匾额“花馆”,大厅正中竖有高大的木雕中式屏风,屏风前置有王韬半身铜像,厅柱上分别镌刻着王韬自撰的对联:“短衣匹马随李广,纸阁芦帘对孟光。”还有康有为题赠给王韬的对联:“结想在霄汉,即事高华嵩。”

江南文化园

江南文化园位于甪直古镇东南,占地面积150多亩,古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园林景观 52500平方米,是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古典式园林。江南文化园总投资2.3亿元人民币,以“古镇活化石、文化新体验”为主题,建有甪直历史文物馆、休闲水街、古戏台等景点。

休闲水街是一条依河而建的休闲街,设有水墨江南民居客栈、金钥匙精品酒店、休闲茶楼等建筑,为游客在游玩时提供一个场所。古戏台是一个仿古建筑,定期会有《美丽中国,精彩甪直》的主题文艺演出。演出以甪直悠久的历史为背景,通过打连厢、说唱、评弹、歌舞等民间传统的表现形式,展示甪直人文历史、民俗风情。

历史文物馆

历史文物馆位于江南文化园东南,文物馆共两层,面积350.4平方米,馆内陈列了甪直澄湖遗址在1974、2003年二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展厅运用立体浮雕、沙盘、人物模型、大型原始村落场景等手段展现先民五千年以来的生产、生活情景,其中有甪直在泽时代的人类居住历史和不同时期形态各异的水井、碳化稻米,良渚文化[zhǔ]时期和东周时期的上百件珍贵文物。参观者在此可以体验到先民的生存环境和状态,了解甪直历史文化。

万盛米行

万盛米行位于南市下塘街的中段,是叶圣陶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里描述的一家米行,该文被选进中学语文教科书,万盛米行也随之闻名。其原型是甪直镇南市上塘的万成恒米行,是甪直镇一家老字号店铺,始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

米行的格局为“前店后场”,前面是做买卖的店铺,后面是大米加工的工场和储存粮食的仓。米行坐东朝西,三开间门面,有巨大的“米”字灯笼高悬在门前屋梁上。另外还配有延伸到河边的天棚覆盖,为谷米的装卸进出起到了挡雨的作用。米行内有柜台横于左侧,柜台内占据了一间门面的面积。柜台上方挂有“万商云集”的广告牌。

店铺后是一个相当宽敞的大院落,大片的花岗石铺地。两廊内陈列着各种农具和米行用于加工米面的器具。正中高敞的大厅悬“耒[lěi]堂”额,款叙:“唐陆公甫里先生撰《耒耜经》于此,故取‘耒耜’二字为堂。”

文化活动

甪直水乡服饰文化旅游节

苏州市甪直水乡服饰文化旅游节是由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旅游局甪直镇人民政府承办,江省局州市局市园林局吴中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活动内容一般包括开幕式文艺演出服饰表演和燕糕、绣花、纳鞋等表演,除此之外还有摄影比赛、游览观光、闭幕式等。该活动自1998年开始举办,直至2020年,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文化旅游节已经举行了十届。

甪直非遗文化宣传周

甪直古镇文化周一般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即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宣传周内会在古戏台安排节目,而节目分为舞台类和展示类两大类。宣传周旨在展示服饰、舞蹈、曲艺、技艺等甪直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自2018年6月起,截止2023年,文化宣传周已经举办了六届。

甪直之春踏青赏花会

2011年3月19日,首届神州水乡甪直之春踏青赏花会开幕式暨同程网“验客中国”2010年全国旅游体验博客大赛颁奖大会在江南文化园古戏台广场举行。赏花会是由甪直镇人民政府、吴中区旅游局、同程网主办,由甪直旅游发展公司承办。活动内容包括品味时令特色美食、举办书画摄影比赛、欣赏民俗歌舞表演、赏花等。

其他看点

正阳桥

正阳桥,又名青龙桥、震阳桥,习称东大桥。正阳桥位于甪直古镇最东端的东市河上,跨吴县市和昆山市,是古镇区最大的一座古石桥东大桥,也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形四耳石拱桥。拱圈用并列法砌成,无丁石,桥墩半入水中,拱脚阔厚宽大,拱矢高达5.5米,拱径跨度9.6米,桥身连同南北两桥共长44.8米,其中桥顶部长3.9米,南坡20.5米,30个石级,北坡长20.4米,26个石级;桥顶面宽5.2米,中央是一块长3.3米,宽1.8米的巨大石板,上面雕凿吉祥图案。

桥身两侧各有两只半圆的桥耳,大拱两肩上对称雄踞4块莲花座方形龙门石。石级由宽而窄,拾给而上,浑似一条青龙。南北两坡东侧各有个桥堡。桥身东西两侧楹联石上各有一副桥联。东向联为:“甫里金波绕玉梁;双萱旧迹更新象”,西向联是:“西迎淞水源流远;东接昆冈钟毓[yù]繁。”

东美桥

东美桥,位于东市塔弄西北,因旧时位于古镇闹市区之一,家禽上市尤多,习称鸡鹅桥。此外,因为东美桥与交会桥构成直角形“双桥”,形如老式铜锁钥匙,也称“钥匙桥”。东美桥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水叔谦募建,是一座花岗石多式拱桥和单孔全圆形拱桥。

桥面石上刻有“轮回”“宝幡”“莲座”等佛教图案浮雕。桥坡原有石级,20世纪70年代改成侧砖砌面坡桥,桥顶中央乃由8块长2。8米,宽约0.3米的条石铺面,下面桥型未变。《苏州古桥》记载道:“甪直的东美桥是典型的全圆形的石拱桥的代表作。它建于明代成化二十一年,全长34.2米,圆拱跨度9.2米,桥高4.6米,宽4.5米,以花岗石砌就。其整圆的下半截,实际上是一个半圆倒拱,掩于水中,若遇地基有不均匀沉陷,也不至危及桥身的安全。

开发与保护

开发

在20世纪60年代因发展水上交通,为了拓宽河道,甪直镇政府拆损部分驳岸,70年代后重建了市河等古镇区部分驳岸。

1980年,古镇甪直入选国家太湖风景区,拨专款修整古镇区的驳岸、桥梁和老街。1982年编制《甪直镇总体规划》。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了在保护古镇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经济,全镇在被划分为古镇和新镇两个区域。

1986年10月,苏州市、吴县、甪直镇三级协作,集资60万元,修通了甪直古镇与昆山南港镇的连接公路——晓市东路,长3千米。甪直至上海市减少路程50多千米,方便了上海厂家投资甪直。

1987年,原一院用小印刷厂搬迁,于一院旧址等建叶圣陶事迹陈列馆。1988年,甪直地方政府与同济规划院一起编制了《甪直古镇保护与整治详规》,并得到了“大地农村发展资金会”的支持。在对外交通方面,沟通甪直与周庄镇同里镇、大观园等景点的交通问题,还引进外资 5000 万美元,兴建了设施配套的三阳高尔夫球场。

1989年,甪直镇党委、政府又通过组织开展横向联合开发,帮助纺织助剂厂、店里保护器厂等企业开发新产品,迅速摆脱了当时全国范围内“治理整顿”而使乡镇工业遭受的困境。

1990-1991年,甪直镇创建了十项配套工程,如铺设甪直至南港的水泥路面5千米;建造了千门程控通信楼,年内开通程控电话250部;建造了工业集中处理污水站;建造了万吨自来水厂等,吸引更多的三资企业落户本镇。

1997年,甪直镇政府投资两千万元,对甪直古镇进行修复改造。1998年,新开辟沈宅、萧宅、万盛米行、王韬纪念馆等新景点,并新建三千五百平方米的旅游停车场,以及六百平方米的甪端广场。在1998年10月修建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0年,甪直古镇政府投资8000万元进行了热电、污水厂的扩容,新建了地表水厂、翻扩建集贸市场、构筑了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交通网络。

2003年,甪直古镇新建甪直澄湖出土文物馆和水乡农具博物馆。

2008年4月,甪直镇政府投资约1.8亿元新建江南文化园旅游项目。2010年9月,总投资2.3亿元的甪直江南文化园正式对外开放,园内新建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标志着古镇旅游从传统观光游向文化休闲游全面转型。

2019年以来,甪直古镇景区又相继修建完善了甪直游客服务中心,开展了网上预约服务,使古镇景区的服务接待能力有所提高。

2022年9月,镇政府与同程集团开始洽谈古镇景区合作事项,初步规划以江南文化园为基地打造夜游核心区,依托夜游行进体验构建商业体系等,进一步带动甪直镇一期、二期的旅游体验和消费。

保护

建筑修复

20世纪30年代初,为保存残存的罗汉像而修建原大雄宝殿改建成古物馆,经费系由蔡元培等人捐助并集资,由建筑家范文照设计。古物馆原为平顶红砖房,门窗铁制,1953年发现屋顶漏水,又整修成红瓦坡顶。

1985年,保圣寺向西扩至马公河,翻建斗鸭池、清风亭,新建竹轩,设立办公室。后年,古物馆再经改建,屋顶改为歇山单檐古典式样。

2000年前后,甪直古镇进行大量的修缮工作,恢复沿街河棚和沈宅、万盛米行等古民宅和历史景观,整修古街道和古桥、驳岸,利用古民宅布置王韬纪念馆等景点。其中在2000年,花费两百六十五万元扩建叶圣陶纪念馆。在2002一2010年间,甪直镇政府对古镇的7座古石桥进行了重修。

2013年12月,景区启动保圣寺西院改造工程,改建未厌亭、操场、斗鸭池、墓道等。

文物保护

1929年,“保存甪直唐塑委员会”成立了,画家徐悲鸿刘海粟,雕塑家江小、滑田友等受邀一起拟订保存塑壁阿罗汉的方案。1932年秋,“保圣寺古物馆”建成。1974年重修保圣寺,砖砌山门及两侧照墙。

1979年,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建立保圣寺文物保护管理所。2000年,吴县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吴县市人民政府保护甪直古镇暂行规定)》。

1986年初,吴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吴县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同年,甪直镇水道驳岸及古桥被公布为吴县市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中美桥、正阳桥、大通桥等在内的古镇28 处古桥都纳入了文物保护范围。

2000年,吴县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吴县市人民政府保护甪直古镇暂行规定)》。

其他措施

20世纪90年代,甪直镇政府制定了“保护古镇,发展新区”的规划布局,把原有工业迁出古镇,既保护了古镇,又获得了发展,在古镇区以保护性开发为主,为古镇编制保护规划,并修缮历史建筑。

1996年,《甪直镇总体规划》根据甪直具体情况和保护需求,将古镇区划为三个层次: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

2003年5月,甪直古镇景区全面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2011年,苏州市编制《苏州市甪直镇总体规划(2011-2030)》,完善古镇基础设施,加强保护监管。2012年12月,成立古镇保护与开发管委会,负责古镇建设管理,全面启动游客中心、古镇二期等旅游项目。

相关文化

传说及故事

神兽留居

甪端,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吉祥的兽,能日行一万八千里,懂得四方语言,知道远方之事。形如狻猊[suān ní],专蹲风水宝地。《宋(书)符瑞志》中记载:“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则奉书而至。”

传说始皇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在咸阳市郊外修筑了一座“禽兽园”,广收天下珍禽异兽。一日,一头雌犀牛生下一雌一雄两只独角怪兽。其形怪异,园官为其起名角端,并奏报秦始皇。秦始皇见之甚喜,认为“角端之名尚欠”,于是改为甪端,并便命园官专司甪端繁育后代一事。但这位园官多年培育无果,秦始皇下令如若再不育出甪端后代,就一个月杀一人。甪端通晓四海语言,得知此事后,于深夜冲破禁锢,向南而逃。甪端日行一万八千里,不几日,便到了甫里镇郊的澄湖上空,见到湖水清澈,水波浩渺,丛泽流芳,便偷偷降落匿于湖中。当地人知晓后非但不追捕,反而为它们提供食物,在湖边搭了一个大棚让它们居住。甪端为甫里人所感动,每当湖中有人落水时,甪端背驮落水人送至岸上。自从甪端来临,澄湖一带风调雨顺,少有天灾。

叶圣陶甪直任教

1919年,在甪直任教的叶圣陶为了培养儿童自身的个性发展和能力,他带领第五高小的学生创办了“生生农场”,在校园里创办了博览室和利群书店,在博览室四壁开辟了诗文、书画等专栏。他鼓励指导学生练笔,注意戏剧对孩子情操的陶冶。

据他的学生许竹回忆,叶老师当年生活俭朴,对学生既爱护又严肃,而且很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没有统一课本便自编讲义和自选课文。除了教学,叶圣陶还常常利用星期假日从事社会调查。他在此发表了《多收三五斗》,深刻揭露了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到了1922年,因为他的同乡好友吴宾若不慎在火车站被火车撞死,次年,叶圣陶和夫人胡墨林也就离开了甪直镇。

陆龟蒙斗鸭

唐朝盛行斗鸭。斗鸭时必须将两只鸭子放在用木栅围住的狭路中,由于斗鸭时观者很多,不时将木栅挤塌,惊飞鸭子,不能尽兴。陆龟蒙请人用块巨大的武康石凿成两只石池,名叫斗鸭池。有一次,陆龟劳动带着一只绿头鸭,去外地参加一场大型斗鸭比赛。赛场上各路神鸭亮相。陆龟蒙的绿头鸭并不引人注目。但轮到陆龟蒙的绿头鸭上场比赛,对手是一只足有15斤重大灰鸭。在此场比赛中,绿头鸭大出风头,惊呆观斗鸭的人。后来,人们把陆龟劳动所驯练过的鸭子,称作“龟蒙鸭”。

相关人物

陆龟蒙

陆龟蒙,晚唐文学家、诗人,字鲁望,号天随子,苏州市(今属江苏省)人,居甫里(今甪直),别号陆龟蒙、江湖散人等,家世显赫,自小勤读经书,立志学成报国。然而怀才不遇,最后他索性到甪直买田隐居,闲暇时,赋诗撰文,经营茶园。散文著名的有《田舍赋》《野庙碑》等。陆龟蒙平素四大爱好:写作、品茗、斗鸭、钓鱼。他的诗大多反映水乡生活,其中多为吴地景物。陆龟蒙所著之《耒耜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农业生产工具的专著。善为赋,著有《甫里先生集》《笠泽丛书》等。

陆龟蒙生前不愿做官,隐居甫里,爱养鸭,因此民间流传了很多他养鸭智斗太监与官绅的故事。他在甫里期间,就开了一方水塘,种植荷花,养了成群的鸭子,躬耕陇亩,过着田园隐居的生活。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养鸭的池塘中央清风亭中竖起了一块墓碑,墓碑后种有甫里有名的千年银杏树

沈伯寒

沈柏寒(1884一1953年),名长慰,又字伯安,甪直人。同盟会会员、晚晴著名教育家。他7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21岁时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教育系攻读。在日本,他学到了新知识,接受了新思想,并且开阔了视野。沈柏寒23岁那年,沈宅大家庭内部发生了严重纠纷,他只得辍学,回到家乡。沈柏寒认为必须启迪民智,于是确立了教育救国的思想,把甫里书院改为甫里小学,从事教育事业,沈伯寒于是成为了甪直创办新学的第一人。沈家在甪直是大户,当地人称之为“沈半镇”,由此足见沈家的实力。现在位于甪直的沈宅就是沈伯寒的故居,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王韬

王韬(1828一1897年),近代著名思想家,清末改良主义政论家。甪直人,初名利宾,字紫诠,号促,又号天南叟,代表著作有《韬元文录外编》《韬元尺》《蘅华馆诗录》等。

王韬出身于书香门第,18岁以第一名考中秀才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1849年)接受英国传教士麦都思邀请,到英国教会在上海的墨海图书馆工作,从事西学书籍编译工作达13年,广泛接触了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他曾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要求发展工商业和新式交通事业,主张改革封建的科举考试制度、学校制度,为戊戌变法做了舆论准备。

叶圣陶

叶圣陶 (1894—1988年) ,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894年10月28日,出生于苏州城内一个平民家庭,家况清苦,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13岁时因学业优异,考入苏州公立第一学堂 (即草桥中学) ,受到进步思想熏陶,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17年春,应邀到苏州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开始从事教育改革和新文学创作。“五四”时期,叶圣陶极力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的小说、散文、新诗等,参与创办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团体——文学研究会。1917年至1921年,青年叶圣陶曾在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这里成为他与吴宾若等同道研究实践中国教育改革的场所。

1988年,根据叶圣陶生前遗愿,他的部分骨灰运回甪直。甪直镇政府为此整修了当年先生执教的五高旧址,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开辟了叶圣陶纪念馆,修造了先生的墓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乡妇女服饰

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汉族服饰的杰出代表。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水乡妇女因地制宜,适宜田间劳作要求而形成的传统服饰。在五六千年前,甪直地区的先民就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人们在种植水稻的同时,还捕捉、采集水生动植物,时常会受到侵害;在插秧、耘稻、收割等时候,常常要脚陷泥浆,手沾泥水,弯腰曲背,低头沉肩,面朝黄土背朝天。为适应生活劳作的需要,甪直的农村妇女创造了以“梳理髻[jì]头、扎包头巾、穿大襟纽拼接衫、拼裆裤、系褐腰、襡[shǔ]裙、裹卷膀、穿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随着年龄的不同,季节的变化,该服饰的种类和款式也有明显的差别。按年龄可分为中青年服饰和老年妇女服饰,每一类又按季节分为春秋服饰,夏季服饰和冬季服饰。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色彩鲜明,或蓝白相间,或粉白相间,利用花布滚边,款式新颖,兼具实用价值,独创的拼接拆卸工艺,蕴含了吴地妇女的创造才能,也体现了江南水乡人民的审美情趣。

甪直连厢

打连厢,又名花棍舞、霸王鞭、金钱棍,是一种民间舞蹈表演形式。最初为街头表演,发源于江苏徐州一带,历史悠久。打连厢时演唱的歌曲多为民间小调,通常在节日或庙会时进行表演,表演者边唱边舞,活泼有趣。连厢是由一米多长的细竹筒制成,竹竿挖空嵌入铜钱。舞者表演时,敲击身体四肢及肩背各部,铜钱撞击竹竿会发出的清脆的响声,舞者或旋转跳跃,或左右翻腾,现场十分热闹。甪直连厢于2011年入选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现今,甪直镇文体中心把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与打连厢的歌舞表演结合起来,成立甪直水乡文化艺术团,对两者进行创新保护传承,艺术团的连厢舞登上了中国中央电视台民间歌舞盛典,不仅扩大了影响力,而且繁荣了民俗文化,使其在活动中得到传承。

文学作品

明代高启在《甫里景》序中云:“甫里在淞江之上,鲁望所居也。余家其北渚,颇擅烟波之胜。”于是,他作了四首六言诗,第一首就是“长桥短桥杨柳,前浦后浦荷花”。

清代诗人许名仑在《梧桐园吊古》写道:“甫里枫庄吴宫乡者,实吴王夫差梧桐园故迹也……时值九月,偶过其地,见白云偏野,黄草盈堤,牧笛数声,农歌四起。欲问红粉余芬,绮罗剩致,杳不可复识矣。”

保圣寺中,有叶圣陶先生题的一首诗:五十五年复此程,淞波六一轮轻;应真古塑重经眼,同学诸生尚记名。斗鸭池前看残迹,眠牛泾忆并肩行;再来再来佛盈耳,无限殷勤送别情。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fǔ]曾为保圣寺题联:“焚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阿罗汉塑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

相关文物

塑璧罗汉

保圣寺内的古物馆藏有九尊塑璧罗汉。九尊半壁罗汉置于山水画壁中,神情各不相同,体现了罗汉们皈[guī]依佛门前修行的种种不同神情状貌。其中,高居正中的是“达摩罗汉”,为禅宗思想始祖达摩罗汉面壁9年修行的姿态,雕塑闭目顿首、双手笼袖置于腿上,多皱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反映了禅僧端坐时的精神状态。1961年,保圣寺罗汉塑像就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铁钟

大铁钟置于古物馆庭院东侧,是保圣寺的镇山之宝。据考:此钟为明末清初铸造,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高1.5米,直径1米,钟顶是龙钮,钟身铸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语。

青石经幢

青石经幢系唐幢宋础,置于古物馆庭院西侧,全称叫“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幢”。据考证经幢建于唐大中八年(854年)。经幢为青石质,幢体基本完整,通高5.15米。经幢下为基石,其上为束腰式须弥座,刻莲瓣级,束腰八面,镌壸门佛像端坐在壶门内,面型丰满,神态自若。幢身八边柱形,刻《尊胜陀罗尼经》。经幢共分为七层:底基是云水纹的覆盆形石础。其余各层石柱上面都有盘盖,盘盖大于柱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起着遮雨和装饰作用。

重大事件

1998年10月,甪直古镇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营业。

2000年3月11日,开通上海市到甪直一日游,7月8日正式开通苏州市到甪直一日游。2001年4月7日,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水乡古镇》甪直特种邮票

2012年3月18日,24个国家国驻华使节及夫人参观甪直。

2016年,中国名镇志丛书《甪直镇志》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举行。

所获荣誉

1961年,甪直古镇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甪直古镇被评为“外向明星镇”。

1995年12月,甪直镇被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江苏省四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2000年,甪直镇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01年,甪直与周庄镇同里镇南浔古镇[xún]、乌镇、西塘镇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为“中原地区世界文化(江南水乡古镇)遗产”预备名录。同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

2003年甪直古镇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2年9月16日,甪直古镇成功入选“长三角十大古镇”。11月17日,古镇再次入选更新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6年10月13日,甪直古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018年6月,甪直镇获得苏州澄湖国际慢城称号。

参考资料

【甪直概况】.甪直古镇官网.2023-09-29

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古镇欢....甪直古镇官网.2023-09-29

【甪直古镇景区历年所获重要荣誉】.甪直古镇官网.2023-09-30

..2023-09-20

..2023-09-23

甪直景区导游全景图.甪直古镇官网.2023-10-01

..2023-09-20

..2023-10-03

..2023-09-20

『吴中名镇』之甪直镇.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23-09-29

..2023-09-29

【东大桥 (正阳桥)】.甪直古镇官网.2023-10-02

..2023-09-25

..2023-09-20

甪直镇.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2023-09-23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江苏探索 | 甪直:从“世外桃源”到“水乡客厅”.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2

卫星新闻|“云游”江南古镇.荆楚网(湖北日报网).2023-09-29

..2023-09-20

萧宅.甪直官网.2023-10-01

【千年银杏】.甪直古镇官网.2023-10-01

..2023-09-27

慢话甫里 | 畅游古镇,这些古宅值得打卡——沈宅.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4

【江南文化园】.甪直古镇官网.2023-09-30

古典园林 — 江南文化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3

记江南文化园丨恋上甪直,“园”来是你!.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3

甪直又添“国字号”金名片!入选首批“特色小镇”!.搜狐网.2023-10-02

遇见甪直|冬游古镇,这些“馆子”值得打卡(上).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3

历史文物馆.甪直古镇官网.2023-09-29

518国际博物馆日丨甪直的博物馆,藏着哪些动人的故事.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3

第十八届苏州市民间艺术节暨第十届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文化节活动.现代快报网.2023-09-27

多彩非遗,美好生活,首届甪直镇非遗文化周盛大启动!.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2

一甪精彩|吴中区民间文艺展览暨第六届甪直镇非遗文化宣传周活动即将启幕.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2

首届神州水乡甪直之春踏青赏花会开幕式暨同程网“验客中国”2010年博....甪直古镇官网.2023-09-30

【东美桥交会桥】.甪直古镇官网.2023-09-29

【甪直景区大事记】.甪直古镇官网.2023-09-29

申遗九镇(四)甪直.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23-09-24

慢话甫里 | 问“甪”瑞兽,倚河而兴.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3

..2023-09-20

陆龟蒙与斗鸭池.甪直古镇官网.2023-10-01

【大铁钟】.甪直古镇官网.2023-10-01

【青石经幢】.甪直古镇官网.2023-10-01

《甪直镇志》在人民大会堂精彩亮相.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