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州古城 :秦朝统一中国后建筑的的古城

更新时间:2023-11-03 14:20

睢县古城是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后建筑的。在建筑前,一天夜里,秦王秦始皇做了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襄王幕的周围,方圆几里地那么大一片地方,金光闪闪,如同大河涨水,巨浪滔滔,一只凤凰沐浴闪闪的金光,张开金色的翅膀,在襄王墓上空,忽高忽低盘旋飞翔,叫声连连,象在呼唤什么,又象在启迪什么。秦始皇醒来后,回忆梦境,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其梦吉凶如何。次日清晨,他便连忙召集一些有识的大臣圆梦。对这种梦境进行解析,大臣们议论纷纷,见解不一,经过群臣反复切磋琢磨,得出的结论是:襄陵这块地方,乃风水宝地,日后定会出现惊人的奇迹。于是秦始皇便传下圣旨,在襄陵这个地方建筑城市一座,当时取名睢县。因此地有条睢水河,明洪武十年,易名睢县。

文化活动

“高许之变”是明末著名的历史事件,是河南省总兵许定国在河南睢州(今睢县)袁尚书可立府第以歌姬美酒宴杀南明大将高杰的大事变,此次事变因为许定国的降清而导致明清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巨变。

高杰(?—1645年),字英吾,陕西米脂人。封兴平市伯,与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合称南明四镇。弘光时,高杰在南明江北四镇中兵力最强,受史可法器重。但高杰性气乖张,难以节制,素为江南士绅所不喜。但他有朴直憨厚之处,敢拒清肃清王豪格“大者王,小者侯,世世茅土”的诱降。后驻泗州,负责开、归一路招讨,冒大雪,沿黄河筑墙。明弘光元年,清兵下河南府,高杰约河南总兵许定国,互相联络。然许定国已暗自降清,并送其子渡黄河押为后金人质,反诱高杰睢州四川省营山中学校,砍下头颅,持首级向清军邀功。

袁尚书府第,《河南通志采访稿》称“袁尚书可立故宅”,郑廉豫变纪略》称“袁园”。为明兵部尚书袁可立所建,始建于明万历间。原为三进院落,后经改建、扩建,达房屋数百间。与州城南部之袁家山及东西对峙的两个袁尚书大石坊恰对峙在一条中轴线上,十分威严壮观。中有“弗过堂”、“石仙堂”、“藏书楼”等著名建筑,其中后院“藏书楼”下的厅堂,就是河南总兵许定国刺杀南明区大将高杰的地方。直到民国年间,藏书楼上当年被焚毁的棚板仍没有被修复,空置二白余年,以纪念这一著名历史事件。

公元一六四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北伐前军统帅高杰率军驻徐州市。十二月二十三日,兴平市伯高杰北征,兵发徐州。二十七日,高杰在归德(今商丘市)给许定国千金,帑百匹。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高杰抵商丘古城。时河南总兵许定国驻在睢州,有情报说许定国已经将自己的儿子北渡黄河送去做人质降清。高杰招许定国来归德会面,许定国不应。正月初九日,高杰河南巡抚越其杰、巡按陈潜夫同往睢州。其时,故兵部尚书袁可立子袁枢,任海珠区右参政、大梁兵巡道兼河南按察使司事,在其故袁尚书府第内开府治事。史可法与河南巡抚越其杰、参政袁枢都劝高杰不要入睢州城,高杰轻视许,没有听从,遂入城。正月初九日,许定国邀高杰在睢州会面。初十日,高杰、越其杰、陈潜夫等都来到睢州,许定国相迎于州城东郊,各叙思慕情。这时高杰的兵将在睢州城东二十里以外驻扎,止从百余骑亲兵入城。

南明弘光元年(后金顺治帝二年1645年)正月十二日(《国榷》载十三日丁酉),许定国以歌女相诱宴饮高杰于故兵部尚书袁可立府第“藏书楼”下。酒酣,高杰催许定国行期,而且提及其送子渡黄河降清事。许定国满腹疑心,无意离开睢州,而且由于自己的两个孩子许尔安、许尔吉已经在清营,已经没有了退路。许定国吞吞吐吐虚与应付,却心怀恼怒。夜入三更,高杰的兵将皆被灌醉,各自被伏杀于帐中。总督张缙彦,监军李升从乱军中仅以单身走免,巡抚越其杰和参政袁枢已于此前赴南京市募饷。事后,高杰子被南明区朝廷封太子太保许定国北渡黄河降请。史可法闻讯顿足长叹:“中原事不可为矣,国事尽被许贼所坏”。

十三日,高杰部将李本身、高进库等屠掠睢州城,睢境大乱,及方圆百里,百姓遭焚掠甚惨。焚掠后的袁尚书府第狼藉一片,藏书楼内古书名画毁劫尽,仅《潇湘图》、《夏山图》、《萧翼赚兰亭图》等数幅为袁枢随身携带得以流传至今。。

高杰早前曾杀许定国一家,唯许定国走免,素有世仇。高杰在扬州市时,又曾斥逐知府马鸣禄,而马鸣禄又是许定国的表兄。国事人事,竞纠结于一处。俗曰:不是不报,时间不到,信否。高杰为人桀骜淫毒,但此次感史可法忠义,北征之意甚坚,抱有灭清虏复汉明之志。本欲联许定国以奠中原,不料竟为不顾民族大义的许定国所坏。随后,清兵长驱直入,直逼南京市弘光朝廷岌岌可危。(《国榷》、《明史》、《明季南略》、《鹿樵纪闻》、《南明演义》、《小典纪传》、《南明野史》、《枣林杂·高杰》、《河南通志采访稿》、《豫变纪略》)

睢阳区袁可立巡抚登莱督大兵防海,太康县许定国曾为其手下中军,多次蒙袁升提携,后累官河南省总兵。今当袁司马故去十二年之际,许竟在其府第酿此大兵祸,乱象有不忍言者,并携兵投靠后金,甚称不义也。

《豫变纪略》:“袁园之祸,杰实自取。”

《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至宅向南恰与南坡之袁家山脉络联贯,为尚书园宅范围中地无疑也。后楼下为明末许定国高杰处,楼上不设

建筑特色

作者简介

刘韶军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

柴丹彭:郑州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鹏飞:郑州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以河南省睢县老城为例,通过分析老城区位特征及历史变迁、明清时期的布局特征,然后分析睢县老城传统格局现状特点、重要的传统建筑构成及其价值,最后初步提出睢县老城区传统格局保护的建议,对历史城镇的更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睢县地理位置图

2.睢县地理位置图

睢县地处豫东平原,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市,西距郑州市160公里,东至商丘市60公里,东邻宁陵县,南接柘城县太康县,西毗杞县,北靠民权县,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图1)睢县“北枕鸿河,南通江淮,西属汴洛,东走徐沛,隐然中原一襟要也”,睢县夏商时城邑在承匡(一名承筐,今睢县匡城村,本为宋国西部边境重镇,位于县城西15公里匡城村西北),秦初建县城于承匡。秦(前221年)迁移至襄邑并置襄邑县。西汉末,王莽改襄邑为襄平。东汉初,废襄平为襄邑。三国时,曹操陈留王国,辖襄邑。西晋相沿未变。北齐并襄邑入雍州(今河南杞县),后属宋州宋州。宋崇宁四年(1105年)始置睢州,以襄邑为附郭,大观四年(1110年)废,复为襄邑。金贞元元年(1153年)始置睢州。元仍称睢县。明洪武初,襄邑入睢州。清以睢州隶归德府。民国初(1913年)改睢州为睢县。睢县县城先后迁移三次,均与黄河泛滥有关。第一次迁移发生在2200多年前的秦代,由匡城乡(今睢县匡城村)迁至襄邑古城(约在今城湖西1公里范围内)。第二次迁移时在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由古城迁至襄陵附近即睢州旧城(今县城北城湖)。第三次迁移历时较长,前后百余年始完成,由睢州旧城(今城湖)南迁至睢州新城(即今日县城),旧城即今日睢县县城北之城湖。

1.古代城池形态

睢县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城池相连形成“凸”字形城池整体格局(图2)。秦时所筑襄邑城,旧志称为古城,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至北宋末,历1300多年。其故址位置大致在今城湖以西一公里范围内。宋崇宁四年(1105年)升襄邑为睢州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由古城迁至襄陵附近即睢州旧城(今县城北城湖),襄邑古城遂废弃成湖(即“西湖”,一名“万粮陂”。)“城西曰西湖,一曰万粮陂,今皆废。”西湖在清代已淤塞成为平地。北宋崇宁年间所筑拱州城(即睢州旧城)规模要比襄邑古城大得多。据续修睢州志载,宋所筑城周长共十里三百步,金元两代,中原战乱频繁,州城失修,城墙大部分被毁。明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调开封市周王府所辖坚城卫屯守睢州,改名睢阳卫。卫指挥使吴仲奉命率部重修州城。缘旧堤修筑建城楼四、敌楼四。后年深日久,城外地势因黄河泛滥后泥沙淤积而逐渐抬高,城内地势则相对日渐低洼。成化十三年(1477年),黄河在杞县决口,河水冲入城垣,淹没州城,官民舍荡然无存。水退后积水面积仍大,州城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因而大减。城南关外有东西向高阜,名为“凤凰岭",延绵若干里,城中避水患者千家移居于此。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河南巡抚章焕睢州巡视,遂令在州城南关外居民稠密处再修筑一座新城。这座新城和原州城不同之处在于新城城墙全部用砖砌成,而旧城则为土墙。新城长十有二里,其高三丈有五尺,其围之步积而数之三千八百有奇,周围包之以砖,建门七。2其中南门三座,自此,睢州有了新旧二城,新旧两城相连,旧城正方,新城椭圆,新长旧狭,形如凸字,俗称凤凰城。新旧二城周围皆有城河环绕,池之形势逐城而成,当门有浮桥,植柳以固其岸。官衙、儒学、仓、监狱、察院、卫所等官方机构仍驻旧城,新城则多为民居和商肆,二城并存,功能互补,是中原地区的名城重镇。

此后承平日久,到明末崇祯初年,城颓池湮。崇祯四年(1631年)睢州大规模修治新旧两城。旧城原为土城,这次便在土墙外加砌砖石,门楼敌台女墙羊马墙屹然一新,新城本为砖城,故仅予以全面修。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三月李自成使百姓平毁睢州新旧两城的大部分城墙,填平护城河。当年九月,黄河向东南一泻千里,由于睢州新旧二城已无城墙可以防洪,大水先冲入睢州新城,再向北倒灌入旧城。两城官衙民舍,庙宇商肆,大部分为洪水淹没。幸存者新城东西一街数百步,旧城则止余襄陵(今湖心岛)、金锁岭(今北关村)上数家。史称“壬午之变”。3清代,旧城仍旧一片汪洋,睢州知州在新城东大街路北租赁民宅权作衙署。当时的睢州新城,四面环水,遍地芦苇,旧城由于常年积水,至此废弃成湖,即今日睢县县城北之城湖。睢州新城于清乾隆二十六年修筑,又于五十九年重筑,至爱新觉罗·颙琰元年竣工,墙高池深,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修补城垣,重建东西两门楼。民国年间,城墙仍基本完好。

睢之州治原在旧城,新城州署为旧时洛学书院(本为袁可立府第),书院创于雍正。常平仓废为葵邱驿,袁尚书大石坊在署前,州之儒学旧在北城乾方,新学在南城,大殿五间,锦襄书院在驼岗,旧为尼庵。绘川书院在新城大街。城隍庙旧在北城州治北,崇祯壬午移主南城西门大街旧察院遂建庙于此。火神庙在新城南北大街,金

龙四大天王庙在新城大街,三皇庙在新城东门内,岱庙在北门外,文昌祠在西门内绘川书院内,六忠祠在新城西门内、襄王庙在厚台冈,泰山庙在东门外,兴国寺在旧西门内,乾明寺在旧西门外。4岳忠武王庙在东门内,范忠宣公祠在新城西门内,此外还有关帝庙、八腊庙等。5

2.1老城传统空间格局现状

睢县县城由北旧城湖和南城区组成,整个城区传统格局形成独特的“阴阳城”老城空间结构。旧城湖的湖面呈现十分规则的长方形,体现着水下方形古城堡的形态。城湖四周的一些地名,仍能反映出睢州旧城的大致轮廓,如老东关、老北关、西门口等皆是。

旧城城墙残迹在20世纪50年代尚可在城湖四周看到,90年代末开发城湖,环湖修路,遗迹从此消失殆尽。北部旧城湖中仍有骆驼岭宋襄公陵(襄台)、汉代濯锦池遗址、凤鸣岛、宋苏轼二赋宝墨亭等历史遗迹。南城区紧邻旧城湖,东西长,南北短。新城建国后城门及城墙被全部拆除,一部分城砖用来建造睢县高级中学教学楼(今睢县高中老校综合楼)。今日睢县县城,即在原睢州新城的基础上扩展而成(图3)。南城区主要有县城东南隅的袁家山古建筑、建设路西段北侧的汤文正公贤良祠、县城东关西南隅的东关清真寺、解放路南的儒学文庙大成殿以及县城东关明清一条街等重要的历史古迹。有待修复或重建的历史胜迹有许彦周诗话楼、张师德清香馆、父子状元坊、三进士坊、桃花洞、甘菊泉、锦襄书院、乾明寺等。城区新建街道和老街道并存,街道基本呈现横平竖直格局。现在仅有东关明清一条街还保留有部分老旧建筑,但街道已被拓宽,大部分传统住宅被拆毁。

其它街道均已更新为现代风格的建筑。建国后拆除的古建筑有火神阁(原在城内北街)、关帝庙(原在城北门里)、救苦奶奶庙(原在城内北街)、城隍庙(今城关镇院内)、钟鼓楼(位于东街丁字路口)、奎楼(在原城东南城墙上)、洛学书院(本袁可立府第,原在东大街路北)。6

2.2老城主要历史文化遗产

①北湖、襄陵、骆驼岭、濯锦池:睢县北湖,又称“城湖”、“老旧城”。原为宋至清代睢州旧城,因黄河泛滥淹没,废弃成湖。现北湖水面为268公顷,南北长1880米,东西宽1330米,湖水平均深2.2米,最深处达3.9米。湖中路纵贯南北,将北湖分为东西两部分,北湖水质常年保持着三类水的标准。

襄陵传为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陵墓。位于城湖湖心岛东北隅,原为一夯筑高台,明清两代及其以前即为睢州名胜。公元前650年,宋国宋襄公继位。宋桓公夫人是卫国(今阳一带)人,生下宋襄公后被丈夫宋桓公遗弃,返回故国。宋襄公即位后,限于礼制,母子难以重逢,在湖中小岛上筑望母台。公元前638年10月,宋襄公率兵与楚军战于泓水(今睢县和城交界一带),不幸受重伤死于睢,因附近筑有望母台,遂葬于此。现在的襄台上依然立着宋襄公的坟墓,史称襄陵。现仍土丘高耸,李仁晓水涯。宋襄公既葬于此,宋国必然要在其陵墓附近设置管理机构,襄陵至此成为宋国西部重镇。骆驼岭也称驼岗,在襄陵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00米处,驼岗四周湖水环绕,岗上青草绿树,上有桃花洞、甘菊泉。驼岗现在已成为自然沈阳鸟岛,数十万只灰鹤、白鹭、野鸭等鸟类聚集在一起。明代以前,岛上有尼姑庵。明嘉靖四年(1526年),提学肖凤鸣在这里建锦襄书院。旧志载:“濯锦池,盖邑之善织锦者环池而居,故得名焉。”按睢州旧儒学在城西北隅,即今城湖西北,由此可知濯锦池遗址在今世纪公园西侧,现仍为王发昌

袁家山:袁家山位于县城东南隅文化路中段路北,原为一约十米高土阜,是一处明代船形建筑群。袁家山为明代兵部尚书袁可立(1562-1633)建于天启年间(1621-1627)。袁可立为明万历十七年己丑科河南籍进士中品级最高的官吏,曾以敢言直谏著称于时。史载袁可立任登州巡抚期间曾“造为海防”,他致仕归里睢州后怀念军旅生涯便仿照这种大型船舰形状在睢州南城一汪碧水、自己的别墅“陆园”中设计建造了袁家山,仿山东省蓬莱阁体制而建,由于建在水中,地势颇高,因称袁家山,曰“仙峰滴翠”。后来在袁家山上设立道场供奉吕洞宾八仙众神。从清代《睢州城池图》上看,袁家山建于袁可立尚书府第以南。袁家山与明崇祯帝赐修的东西两座对峙之袁尚书大石坊及袁尚书府第恰在一条中轴线上。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后建望月台,台上有八仙亭,台下有纯阳洞。随后几百年间在睢州形成了“袁山”传统文化现象(图5)。明清两代成为睢州远近闻名的大道场。袁家山四周有袁山市场、袁山路、袁山胡同、袁山居委会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旧洛学书院”与“睢州公署”先后居于袁尚书府第内,历为袁氏家祠住地。直到民国“睢县行政公署”仍相沿袭,原睢县人民政府住地为其故址,原为三进院落,后经改建、扩建,达房屋数百间。袁尚书大石坊,又称袁氏双牌坊,为崇祯皇帝御旨建造,为表彰睢州兵部大司马袁可立“三世尚书”封典而建。袁氏牌坊分列故睢州公署两旁,为三间四柱五楼式建筑。由董其昌书丹的坊额为袁氏后人保存完好,2001年将这一艺术珍品复修于袁家山山门之前。袁尚书墓在睢州城(今睢县)东南五里袁坟村南,墓前原有高大建筑及石祭台、石牌坊、石望柱、石人、石马、石狮、石羊等。墨宝亭原在旧城(今城湖)西北隅乾明寺内,现在袁家山前重新刻石建亭。

3.上世纪八十年代睢县县城平面图

4.睢县老城传统格局构成

5.袁家山位置图

③文庙大成殿:文庙大成殿位于县城解放路南,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文庙现仅存大成殿,进深五间,面阔五间,前出后包。琉璃瓦盖顶,滚龙脊两端安有兽砖。垂檐脊向下依次为鸡、鱼、海马等。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大成殿开办抗日青年干部培训班。

④汤文正公贤良祠:又名汤恭人旌烈祠,本二祠合一,通称汤家祠堂。在城内西大街中部路北坐北向南。汤恭人赵姓汤斌之母,明末李自成睢州,赵氏“骂贼’遇害。清顺治五年(1668年)奉敕建祠“旌烈”。雍正十一年(17133年),汤氏后人奉汤斌神位供于旌烈祠之后。乾隆二年(1737年),清代廷追谥汤斌“文正”,即奉旨于旌烈祠之左建“汤文正公贤良祠”。原有大殿三间,左右配殿各三间,“文革”期间大部分被拆除,剩余部分为粮食仓库。

东关清真大寺:东关清真寺位于县城东关西南隅。明初回族迁入睢州后所建,已历600余年,屡经重修,为豫东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清真寺。现寺内有大殿、讲经堂、花园、望月楼、碑楼、伙房、女寺、水房等建筑,共计房屋75间。寺内皂角树一株,树龄300多年。

⑥其它:载于旧志尚待恢复重建之原睢州名胜古迹有父子状元坊(宋代张去华张师德父子状元,为千古佳话)、诗话楼(其地为东湖湖心岛荒芜处)、清香馆(为宋状元张师德故居,遗址在今北护城堤外)、范忠宣公祠(宋代名相范纯仁,为范仲淹次子,曾官襄邑知县)、岳飞王庙(位于旧城西门内,今没于水)等。

3.1加强老城历史建筑保护及周边环境的整治

当前老城内现存传统建筑呈分散的点状分布状态,而且这些点状的传统建筑由于缺乏保护措施,传统建筑周边环境杂乱,严重影响了历史建筑的景观价值,也影响了传统建筑的整体性特征,致使老城传统空间特色不明显。如袁家山古迹的东侧、南侧均为危房、旧房、垃圾等,其它文物古迹建筑缺乏标识牌,难以寻觅。东关明清一条街即县城东关大街。始建于明代中期,至清末民初遂臻极盛,为豫东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曾吸引方圆数百里的客商前来交易。更有晋商、徽商及福建省等地商贾在此定居经营。在此街东段路南有晋商所建之“山西旅睢同乡会馆”,在“文革”时期被拆除。街东西长1000米,宽7米,青砖铺地。商户沿街排列,其建筑式样大致相同,一般是前有出厦,出厦以红色油漆木柱支撑,活动门板,木质窗雕花,进店可见朱红木柜台,柜台后货架上陈列各色物品。户户房屋紧靠,隔路互相对称,错落有致。东关明清一条街最近几年基本被拆除,仅剩个别传统民居、残留山墙等,取而代之的新建住宅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缺乏统一建设、规划(图6)。

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关于世界遗产非常重要的两个原则,完整性意味着未经触动的原始条件,真实性意味着不同的文化和社会都包含着特定的形式和手段。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历史遗产资源能够世代传承,实现当代人与子孙后代平等地享有遗产价值原貌。7因此今后应通过老城历史建筑保护及周边环境的整治,逐步展现历史建筑的原真性空间特征,并加强历史建筑的整体性联系,由微观到宏观,以历史建筑点的保护逐步扩展到城市整体文化内涵的保护,进而使城市传统空间形象得到恢复。

为了进一步丰富老城的传统空间特色,今后还要加强老城建筑遗址的保护,睢县老城内有新城州署(为旧时洛学书院,本兵部尚书袁可立府第、许定国诱杀高杰处)、儒学、城隍庙孔子庙、洛贤祠(图7)等重要的建筑遗址,还有关帝庙、八腊庙、范忠宣公祠岳飞王庙、火神庙、金龙四大天王庙、绘川书院等,今后要确定这些遗址的保护范围,逐步恢复为遗址公园,展示其曾经在历史上的意义,遗址公园要结合明清时期建筑名称及历史背景进行命名。

3.2加强老城、旧城湖、襄邑古城遗址整体格局的保护

睢县“凸”字形的城市形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三个历史时间的城池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在当代人的面前,展示了黄泛地区独特的城市发展、变化特征。为了进一步突出睢县县城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今后应加大睢县老城、旧城湖、襄邑古城遗址整体格局的保护。

襄邑古城遗址应划定遗址公园进行保护,一方面,要以遗址保护为前提,体现遗址公园保护的社会公益性,对于遗址资源的利用要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遗址展示的目的主要在于揭示遗址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并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使之成为科学研究、历史传统教育的基地和当地群众休闲娱乐观光的场所,以推动当地的传统文化事业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遗址周边环境的整治,增设生态绿地系统,加强和旧城湖的生态性联系,形成和旧城湖一体化的历史文化遗址景观。睢县旧城湖是中原内陆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深厚的水体景观,深埋湖底的古城和旧城湖上分布着的大量历史遗迹使其具有了很高的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传统文化价值。在保护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城湖周边建筑高度、体量、风格的控制,特别是建筑高度要严格控制,避免破坏城湖的传统空间尺度,城湖周边建筑还要充分体现传统地域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商丘地域的商、宋国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要充分保护城湖的历史遗迹,逐步恢复城湖周边的旧城城墙遗址、老东关及老北关遗址等,充分体现城湖水面下的方形城池特征,还要加大湖岸的生态化建设,加大沿湖的生态绿地建设,避免使用水泥等现代化材料修饰湖岸,最终形成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湖岸景观系统。在睢县老城的整体形态保护方面,要加大老城区外围历史与自然形态的保护,一方面要加强老城区的城墙、城河遗址保护和利用,要充分利用城墙及护城河遗址,拆除占压护城河遗址、城墙遗址的建筑,被填埋、覆盖的护城河道应恢复其本来面貌,沿城墙遗址外围开辟生态绿地,避免城区扩展沿老城周围摊大饼式的发展,进而突出老城城池形态。特别要注重老城和旧城湖之间的整体性联系,其间要加大生态绿地建设,老城周边建筑分布要疏密有致,留出老城和旧城湖之间的视觉走廊,进而使老城和城湖、襄邑古城遗址形成整体性古城格局。

参考文献

1.睢县地方史志编委员会.睢县志(1986—2000)[M].郑

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77-97

2.王枚。续修睢州志。民国间[1912-1949]

3.睢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睢县志(1986-2000)(M).郑

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82-99

4.王枚。续修睢州志。民国间[1912-1949]

5.王枚。续修睢州志.清光绪18年[1892]

6.睢县志编纂委员会.睢县市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

社,1989:69-70

7.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

[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6.东关明清一条街的损坏情况

7.睢县县城古代部分遗址图

许定国诱杀高杰于睢州尚书府

据郭进艮玉苍山下南渡风云(6·《江浙残明梦》第二部)第五章兴平遇难改编崇祯十七年底,清豫王多铎率数千骑兵至孟津区,先遣精兵渡河。清兵来势汹汹,沿河十五寨堡俱望风归附。总兵李际遇率部迎降,并为前导长驱东下。河南巡抚越其杰、参政兼大梁道兵备袁枢等飞章告急。弘光帝诏高杰率兵进屯归德为备。高杰接旨,不敢怠慢,便冒雪率部自徐州市进发,往归德方向而来。屯兵睢州的河南总兵许定国闻讯,惊道:“高杰北来,洒家命休矣。”许定国为河南太康人。年近七十,力过人,能手举千斤大钟,人称“许千斤”。天启初年曾在登莱巡抚睢州人袁可立帐下听命,擢为中军,参与镇压过白莲教起义。崇祯年间又以剿“流寇”功升山西省总兵,犯事被逮下狱。后因当时缺将,特赦出狱为河南省总兵。许定国蒙赦,便毁家养士,拥兵扰民,割据一方,成为明末中原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而此人自负功高,便上疏诋毁高杰为贼。高杰闻讯恨得咬牙切齿,常道:“老子见老匹夫,必手刃之。”因此,他对高杰十分忌惮。现在闻他将率大兵将至,如何不怕?于是他便主动遣人致书高杰道:“睢州城池完固、器械精良,愿让大帅驻兵。”高杰接信大喜,只道老许为可造之材,竟深信不疑。(1645年弘光元年)正月初九日,高杰率部抵达归德(今商丘市),派人赠送许定国千金、布百匹。不久闻许定国已遣使纳款于清,并送两个儿子渡河为质。高杰疑虑,便招许定国来归德见他。许定国惧不敢来。正月十一日,高杰为示诚意,再邀巡抚越其杰、参政袁枢和巡按陈潜夫一同往睢州。许定国闻讯,急先到睢州城东郊外数十里迎接。他跪于马下道:“久仰大帅英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幸甚幸甚。”高杰见此,急翻身下马,扶起他道:“你也是总兵,奈何行此大礼?”许定国谦恭地道:“大帅至此,末将焉敢不迎?高杰呵呵大笑道:“本帅且先看看你部众何在?”许定国故意隐藏精壮,而以老弱兵出列。士卒面带疲容,阵容也不齐整。高杰见此,嗤之以鼻道:“你有此军,何不以之开藩啊?”许定国颜道:“末将岂敢。”高杰见许定国柔顺屈服,也不过分逼迫。次日,许定国欲在睢州城内故兵部尚书袁可立的府第设宴请高杰越其杰等一班将士。越其杰道:“大帅应以己身为重,勿蹈险地。”随行的河南省布政司右参政袁枢也力阻高杰不要入睢州城。袁枢尤其不愿意看到在自己开府治事的先父遗留下来的尚书府第内出现兵乱。袁枢,字伯应,号环中,又号石寓,本前明兵部尚书登莱巡抚袁可立之子,曾奉崇祯帝旨浒墅关镇,差满后还都。又以户部郎中的文职身份冒死督饷于辽左军前,颇兼文武之才。崇祯十七年十月为分守河南大梁兵巡道布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素与越其杰、张缙彦关系交好。早些时许定国下狱时就是通过袁枢的关系找兵部尚书张彦说项才把许定国放出来的。袁枢奉命在睢州自己家里即先父袁可立的尚书府第内开府办公,实际上朝廷是想让袁枢以文官的身份监督许定国军。因为其父袁可立的关系,许定国表面上也敬袁枢三分,但实际上却也控制不了拥兵自重满腹狐疑的总兵许定国,因为这时许、袁二人的终极目的根本不同,一个要一心投降清朝,一个要誓死效忠大明,且数十里外的黄河以北后金大兵正虎视眈,一旦此时闹出是非,则中原必亡,所以袁枢行事也十分谨慎。巡按陈潜夫也劝道:“下官观许定国为人奸诈阴险,大帅勿入城,免为其所算。”高杰却因已见到许定国军羸弱之状,便心生轻视,笑道:“他招我饮,本帅不去,岂不以缩头乌龟贻笑于世人?”不多时,许定国到。两人客气一番,并入睢州城。高杰边走边谈:“你岂不知本帅将杀你,而不肯离开此地,何故?”许定国一听,下马顿首道:“定国虽知大帅怒我,但不知罪在何处?”高杰道:“你多次上疏骂我为贼,安得无罪?”许定国道:“这便是定国不离开的缘故了。定国目不知书,仓皇中假手记室。而记室误入大帅名,定国根本不知疏中何等语。如果以此杀定国,不亦冤哉?”高杰便道:“既如此,记室现在何处?何姓何名?”许定国道:“他知大帅发怒,已先自逃走,末将捉拿不到。他先走而定国不走,此证明以前骂大帅者,非定国真意呵。”实际上许定国已经遣送其子入清为人质,而自己准备以汉奸的身份潜伏下来为清朝立功的,因为这样可以为自己和家人降清后捞取到更多的功名和资本。而高杰鲁莽轻信,亦明末军镇多有勇无谋之莽夫弊端之写照。高杰性本粗豪,见许定国屈服状。于是顿生怜意,竟然信以为真。便下马扶起他道:“如此错怪老将军了。”许定国泣道:“高帅宽宏大量,令定国感恩戴德,永世不忘。”言谈间,两人过了护城河吊桥,就入了睢州东城门。刚到一街角,忽逢许定国一部下千户拦在马前,投牒大叫道:“大帅,许定国谋你。”许定国大吃一惊,额头汗出。他手按腰剑,强作镇定,静观其变。说来这高杰平素憨鲁直率,也该他有此劫难。高杰不经盘查,竟大怒道:“大胆狂徒,竟敢离间我兄弟之情。这还了得?拿下!”也有后人评价高杰为了统战许定国而故意忽略这个重要情报,只可惜统战不成,又断送了自己。一声令下,身后马上扑出数名亲兵,如狼似虎般将千户按倒在地上。高杰道:“着马前鞭笞六十。”那千户官大叫道:“大帅,小将所说千真万确。你不听忠言,坏了大明的前程,后悔莫及呵!”高杰待刑毕,命令道:“将这厮交许将军发落。”话音未落,许定国背后早已出来数名亲兵,将千户捆绑押下。许定国此时一颗心顿时落了地,感激涕零地拱手道:“大帅如此信赖,教定国如何报答?”高杰一摆手道:“唉,哪里话?你我兄弟,何必客气。”两人继续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著名的葵丘驿站,当时也算是睢州最好的宾馆和酒店了。但一行人在此并没有停留,穿过气势雄伟的镇襄楼,沿着城内东西通大街继续西行,来到过街而立的两座巍峨的袁尚书大石牌坊下,石坊的主人就是袁可立。因睢州和许定国的老家太康县为相邻乡帮,袁可立对许定国曾有过知遇提携之恩,这在当时是尽人皆知的,许定国当着众人的面也故作虔诚地对大石坊下马拜了再拜,口里还念念有词。众人见是先帝御制器物,皆下拜。这睢州城,经过壬午年(1642)李自成的黄水和兵之乱,也只有袁可立的尚书府第因地势稍高尚称规模,史书称之为“睢人甲第”。其子袁枢以大梁兵备道兼河南参政的身份在自己家里开府办公,官居三品,的确令睢州人感到荣耀了一番,而其时身为河南总兵官的许定国,亦自在其府第内设有临时行营。话说这袁可立的“三世司马”大石坊,也是睢州城一大名器,单说这匾额最上方刻有明崇祯亲笔御书的“玉音”二字,而那“玉”字中间的一点偏点在了上方,亦为古今之一大奇观。两边书“四朝元老、五世恩荣”字样,中间是袁可立祖、父三世的恩功名,文曰:“诰赠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袁永康、诰赠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袁淮、特授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袁可立”。字为前朝著名书法大家袁可立的同年挚友董其昌亲笔,字体流畅秀逸,大可尺余见方。而纪事匾为当今大学士礼部尚书孟津区王铎所书。而督造这大石牌坊工程的便是后来的京营总督李国祯(李襄城)和袁可立的门生杞县状元刘理顺。这紧随许定国越其杰张缙彦,也都是当世名士,为文为书也算冠甲一方,对这熠生辉的镂雕大石坊仔细品评啧啧称赞了一番,袁枢也自在旁边不停地解释着,对董宗伯和先父的旷世交游进行着解说。高杰和许定国都是粗人,实际上什么也看不懂却又不得不装腔作势,再说也毕竟是崇祯的御制器物。一行人观摩良久方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石牌坊进入了“尚书府”的大门,这大门坐北朝南,为辕门式建筑,很有气势。许定国令衙役仆人大摆酒席,宴高部将士。他找了个理由告罪失陪,便匆匆进入暗室,传令押上先前的千户官。众亲兵将浑身伤痕累累的千户押上。许定国嘿嘿冷笑,盯着千户看了半天,方道:“先前怎么没看出来你是奸细?”突然从亲兵手中夺过皮鞭,一边朝他身上抽一边骂道:“你不是要告发本镇吗?叫你告!叫你告!”那千户虽伤痕累累,犹自骂道:“老狗,你年届七旬,即将化为朽木。不自思善,以保晚节。谁料大明养你千日,不思报恩,竟然想投靠异族,谋害忠良。早年袁大人待你何等厚恩,而今你竟思谋在其府第内发动大兵祸谋杀义士,以此投靠袁大人的对头满虏,真是忘恩负义至极。你,你会不得好死的!”后许定国的儿子果然因罪被满族流放边远地区不得善终这是后话。许定国大怒,丢掉皮鞭,猛拔出宝剑,将他一剑杀死。那千户的鲜血喷出,顿时将他那张呲牙裂嘴的老脸溅得狰狞可怕。他晦气地吐了口唾沫,叫道:“来人,速给我净脸!洒家还得出去见高贼,以防生疑。”正月十三日夜,许定国又大宴高杰等人。越其杰袁枢都劝道:“许定国频频相邀,昨又发生千户投牒之事。恐许真不怀好意,望大帅三思。”高杰笑道:“本帅示他以诚,他必以诚相报,何惧之有?”于是只带三十名亲兵赴约。越其杰、陈潜夫袁枢也只得相从。这时高杰许定国已经答应离开睢州随他北伐,便将所部精锐尽数先行发往开封市,只留下部将李本深、王之纲等率众将大营移驻离睢州城二十里外的地方驻扎,悬王命旗于城头道:“无故而入城者,视此。”一时兵民安堵,秋毫无犯。许定国在尚书府第内张灯结彩,人进人出,喜气洋洋,一派歌舞升平。许定国素服角带,满脸笑容,早早地带着一班随从出门去恭迎兴平伯高杰的到来。街道上,人们到处都在传说:“今年许将军要与高帅结为兄弟,共同为国出力,明朝有救了。”大伙儿也都高兴:许定国为人残暴,纵兵扰民,为睢州一霸,赖袁枢回乡节制才稍安。现竟愿随高杰北伐,为国出力,实是可喜可贺之事。一提起此事,人人笑逐颜开,先前对许定国的怨恨之情也顿时烟消云散。高杰与越其杰袁枢陈潜夫各自骑马带着三十名亲兵入城。许定国一见到高杰,便如沐春风般地拱手道:“大帅光临鄙城,顿令蓬荜生辉呵。今权借老恩公袁大人府第恭迎将军,再次聊表借花献佛之意。”高杰一摆手道:“唉,别酸溜溜了。俺高杰人称翻山鹞,一介武夫而已,不喜繁文节。”许定国呵呵一笑,躬身让过,邀请入内。高杰皱皱眉,不悦道:“老许,你我今夜要结拜兄弟,过于客套倒显生分呵。”许定国忙点头道:“是的,是的。”于是两人携手而入。袁可立袁枢父子都是豪雅之士,袁可立早年曾在苏州府为官三年,这府第虽说是北方的三进院落,筑园时特别注意重檐回廊,小桥流水,大有江南水乡园林之妙。尤其是“弗过堂”前的一座大奇石真令高杰拍案称奇,和袁枢关系姣好的越其杰驱前介绍道:“此乃袁司马精心搜集到来自前宋大梁的遗物,孟津王觉斯(铎)曾题其上曰:‘仙崖凝碧,艮岳遗石',袁大人也因爱石被称为‘石仙’”。今日一见,高杰这个粗人也算是大开了眼界。越其杰建议去南城一汪碧水中袁司马的别业袁家山小蓬莱去看看,其景为方圆百里道家胜地,风景清幽异常。毕竟是军务在身,高杰对此却没有太多的兴致,只顾婉言谢绝迈步往内院走去。越其杰等也哈哈一笑,在许定国幼弟许泗的引导下一同入内。袁枢却是显得忧心忡忡,他深知许定国为人满腹狐疑,当先父在世时许定国就爱搞出些小动作来,值此国难当头之际,许定国一心只顾举家老小,无心报国,他担心这次的高许之会不知会闹出什么大的变局来,可高杰一介武夫不听劝告,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进得房内,许定国叫道:“来呀,大摆宴席,今夜我要与高帅共结金兰。”仆人喜笑声声,早忙开了。不多时,拜上香案。正中供奉刘、关、张画像,点上香火。许定国于是便与高杰血钻刀,跪在案前盟誓道:“我等二人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共举北伐,矢志报国。如有贰心,天诛地灭,五雷轰顶,不得好死。”盟誓罢,许定国论齿年长许多,但他硬是要认高杰为兄。高杰好为大,也不推辞,欣然接受。于是当下许定国叫一声:“大哥”,高杰应一声:“贤弟”。两人哈哈大笑,抱成一团。两边将士也俱各开怀大笑。而坐在一旁的越其杰袁枢陈潜夫却是面带愁容,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许定国大喜,命奏乐、开宴。席宴设在尚书府内院的藏书楼下大厅内,这是尚书府最宽敞豪华的厅堂,诸将士由其弟许泗作陪。他自与高杰设专席于内室。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应有尽有。一时吹吹打打,吆五喝六,热闹非常。不多时日没西山,夜已尽黑。许定国命秉烛继续。他见时机已到,便轻轻地拍了拍掌。屏风后忽然响起悠扬的乐声,刚才还在喧闹的人们这时开始静了下来,眼睛盯向屏风。不多时,许定国特意从大梁精心招集来的两队白衣女子从两边鱼贯而出,衣袂飘然,如仙从天降。众人一时目愣口呆,万籁俱寂。那两队舞女飘到大厅正中,汇合在一起,然后便开始跳起舞来。她们忽分忽合,伴随着悠扬的笛声和宫灯闪烁,恍如将众人带入了一个扑朔迷离的仙境。不多时,乐音一扬,又从两边各飘出来两名红衣女子,但见她们明眸皓齿,顾盼生辉,柳腰轻摆,舞步飞扬。白衣女子随即分而复合,忽如众星拱月,忽如群英缤纷。众人看得呆了。良久,发出一片由衷的感叹:“好!”许定国哈哈大笑,将手一挥,众舞妓分别入座,宾客妇女杂处座间。刚才的清纯优雅全然不见了,她们左斟右劝,嗲声嗲气,闹成一团。那当中的四名红衣女子则直趋高杰席前劝酒。高杰早有微酒,大笑道:“今日为本帅与许将军结义之日,诸位只管开怀取乐,不醉不休。”许定国也大叫道:“好,不醉不休!”高杰所带来的亲兵多为二十出头的壮男,久离乡里,见此美女作陪,投怀送抱。初还恐主帅怪罪,现见他如此说,顿时心花怒放,开怀畅饮。许定国见此,更加高兴,便招手道:“红娘,还不上来,为高帅斟酒。”那被称为“红娘”的红衣女子答应一声,随即满满斟上一杯,跪呈高杰道:“小女子红娘,敬赠大帅一杯。这一杯,祝大帅洪福齐天,堪比日月。”高杰笑道:“好,我喝,我喝!”当下接过,一饮而尽。那红娘又斟第二杯道:“这一杯,祝大帅新得兄弟,永结亲情。”高杰道:“这一杯也喝得,喝得!”红娘再斟第三杯道:“这一杯,祝大帅此行,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高杰心下欢喜,接过一饮而尽。许定国冷眼旁观,便为高杰介绍道:“此女年方二八,知书达礼,甚为乖巧。愚弟意欲送与大哥为随军小妾,何如?”高杰一听,不悦道:“行军出兵,不应贪色!”许定国有些尴尬,嚅道:“小弟非为他意,想博大哥一乐,望勿介意。”高杰哈哈一笑道:“贤弟若有此意,可先替愚兄养着,待我扫清中原鞑虏、解甲归田后,以美人娱我晚年!”两人相视哈哈大笑。正畅饮间,许定国忽然起身道:“小弟喝多了,先去小解。”高杰也有些醉意,便挥手道:“贤弟只管去吧。”许定国告罪,勿勿离席而去。这时,忽然一名亲兵轻轻从外面走入,对高杰耳语道:“今日之宴,大非昔比。属下观许将军之弟心神不定,举止失常,得无谋我之心吧?”高杰笑道:“你道许定国为虎狼吗?在本帅看来,不过蝼蚁而已。”亲兵还待再言,被高杰一手推开道:“去,匹夫何敢?不必多说了。”亲兵见主帅胸有成竹的模样,也就放心地退下继续饮酒。片刻,一位读过诗书的侍女送菜上来,借机靠近高杰,悄悄地道:“今晚许将军要害大帅。”已经酒酣的高杰将手一挥,故作不听。然后轻叹一声,退下。此时,许定国解罢手回来,依旧入席。高杰便乜斜着通红的双眼,故作醉态道:“你敢害老子吗?”许定国大惊,筷子差点掉地,慌忙跪在地上道:“末将不敢。”高杰仰天哈哈大笑道:“老子就知道你不敢!”高杰一边饮酒,一边扫视着许定国,虎目眈眈。许定国心怀鬼胎,胆虚不敢对视。自忖刚才还称兄道弟,迅即翻脸,这厮如此多变,难怪程继孔命丧他手。高杰忽然道:“人言你膂力过人,能举千斤,敢与高杰一较短长吗?”许定国满脸陪笑:“小弟哪敢与大哥比试?”高杰哈哈大笑:“谅你也不敢。”言罢,将衣脱下,露出健壮筋骨,随手操起铁杖道:“人言鞑虏体长多力,善于骑射,我视同草芥。此手可提千斤,另一手也可提千斤。”当下离席,手持铁杖,在堂前舞了起来。他虽然身材短小,但行动矫健敏捷。但见他忽如猛虎下山,忽如蛟龙出海。舞到兴起,只听嗖地一声,早从厅内窜上梁间。厅内众人早看呆了。良久,忽然爆发出如雷般的喝彩声。高杰跳下梁来,望着众人哈哈大笑。许定国一见,不由擦拭起额头的层层细汗,暗暗心惊:“刚才幸好未敢轻易动手,不然此厮功夫如此了得,洒家凶多吉少。”当下满脸堆笑,捧起酒杯道:“大哥武功如此了解,果不愧人称翻山鹞子。当今海内,恐唯你为其翘楚了。”高杰爱戴高帽子,一听此奉承话,十分高兴,接过就一饮而尽,将铁杖往身旁一放道:“此铁杖重四百斤,非我自夸,高某持他纵横天下,寻常百十名壮士难以近身。哈哈哈。”许定国忙奉承道:“那是当然。”两人继续开怀畅饮。高杰已醉,便又瞪着双眼望着许定国道:“朝廷已封贤弟为镇北将军,要你进守开封。弟不启行,莫非惮寇?”许定国忙道:“哪里的话,山妻卧病,难以走开。”高杰怒道:“贤弟人中豪杰,何无丈夫之气?儿女之辈愿去则去,否则杀之,以绝他念。前途立功,惟君所欲。如若濡不能,吾当为你杀她。”许定国大惊道:“此小弟结发之妻,非他人所比。当即随行,幸勿见罪。”高杰大喜道:“既如此,一言为定。何时离睢?”许定国却又愁眉苦脸地道:“不急,且待粮筹足再说。”高杰道:“何必粮足?我自有粮。三日后即离睢!”许定国吞吞吐吐,终不答应。高杰变色怒道:“莫非你想通敌?”许定国一愣,道:“大哥何出此言?”高杰冷笑一声,转身取出塘报。许定国一看,原来是有人告发他北渡黄河通虏送子为质之事。实际上在此之前袁枢越其杰早有密报于南京市,这也是南明朝廷派高杰前来仓促督兵北伐的原因。许定国大惊失色,强辩道:“大帅恕罪,此乃有人相诬。”高杰收起塘报道:“勿须乞怜,此非勇者所为。本帅已答应留你性命,岂可食言?老子告诫部将,敢动摇贤弟者斩!”于是再提离睢北伐之事。许定国终究没有离睢之意,王顾左右而言他。高杰暴躁,怒道:“三日之后,你不走也得走,走也得走!”许定国敢怒而不敢言,生恐惹怒了这位太岁老命难保,只得陪着笑脸小心应付。宴罢。许定国以夜深为由,殷勤邀高杰等人留宿尚书府中“藏书楼”内室。“今睢县行政公署为清之洛学书院,然本明袁尚书可立故宅也。……至宅向南恰与南坡之袁家山脉络联贯,为尚书园宅范围中地无疑也。后楼下为明末许定国刺高杰处,楼上不设棚板,以作后来纪念焉。”(民国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越其杰、陈潜夫要高杰同回营中。袁枢甚至以老屋年久失修,潮湿不堪入住为由推辞,高杰却执意不肯道:“吾观中原诸将,唯许定国一人可用。欲收服此人,必须示以信义。”这时的高杰本已醉酒轻敌,越其杰、陈潜夫袁枢实在劝他不走,只得独率亲兵出城,越其杰和袁枢启程绕道大梁去了南京市。而事后陈潜夫仅以单身走免。“高许之变将作,(袁枢)从巡抚越其杰渡江去,至金陵。”(清田兰芳《逸德轩文集·袁太学传》)许定国亲将高杰送往袁府“藏书楼”下堂内雅间安歇,命四名红衣舞妓相陪。而他的亲兵分别由白衣舞妓陪着,以二女侍一人在其他房内就寝。他送走高杰,回到府内,便命许泗召集来一群死士,交代了一切事宜。然后,咬牙切齿地叮嘱道:“高贼铁杖,甚为厉害,要先取走此物。此行只许胜,不许败,否则你我皆死无葬身之地。”众人领命,分头而去。更漏将残,楼上的棚板和屋顶的瓦片忽历历有声。高杰惊觉,便披衣出来,月光下赫然见到墙头、屋顶上站满了持刀蒙面人。高杰喝道:“什么人?”蒙面人也不言语,纷纷跳下地面,向他步步逼来。高杰急退回房内。这时一名红衣舞女娇声娇气地上前纠缠他,高杰将她一脚踹开,急去搜索铁杖时,却发现铁杖已不见踪影。闻听得门外脚步声。他回顾身后,不知何时已从壁后闪出两人,皆蒙面持械,双眼紧盯着他。其中一人还持着他的铁杖。原来高杰所居的尚书府“藏书楼”是“尚书府”的一处内院,围墙高,四周重廊复室,许定国先遣人藏在璧后,乘他睡熟之际偷走铁杖,而高杰竟蒙然不知。当下高杰见兵器已失,大喝一声,操起凳子砸向对方,乘对方自防间跃出窗外。但窗外院子内此时早围满了蒙面人,见他出来,纷纷围拢上来。高杰举目墙垣,见墙高二丈,屋顶上又爬上弓箭手,自忖难以逾墙而去。正踌躇间,蒙面人步步进逼,为首的哈哈大笑道:“高杰,此次你插翅难飞,且束手就擒吧。”一贼持枪直刺向高杰。好个高杰,将身一闪,将凳子砸向前面的贼徒,乘他闪避之际反手夺枪。余贼见状,围拢杀来,当下混战一团。高杰虽醉,然而既夺枪在手,便奋起神勇,喑恶叱咤,连刺数十人。而贼越杀越多,纷纷从围墙上跃下,并随后在地上铺开绳索。他终于一个踉跄,被绳索绊倒在地。众贼一拥而上,将他捆了个结实,一齐拥向前院的许定国房内。许定国此时正南向而坐,将一只脚搁在桌案上。见众贼推高杰进来,一边摆弄着手中的短刀,一边冷笑道:“三日来受尽你屈辱,也已尽了,今定何如?”高杰大笑道:“不想老子竟为竖子所算。呼酒来,当痛饮死!”许定国道:“好,痛快。来人,送酒!”高杰虽双脚被缚,双臂也缚至肘部,所以肘以下还能活动。当下接酒,一饮即尽。许定国命再进酒。高杰连饮三杯。饮毕,忽然将酒杯直掷向许定国,其势迅如闪电。许定国急闪,酒杯砸中他身后一亲兵脸部。亲兵大叫一声,掩脸倒下,满地打滚。许定国大怒,从旁边将士手中夺过枪朝高杰腹部便刺。高杰伸出双掌,顺势往枪头一夹,。许定国使尽吃奶气力,老脸通红,气喘吁吁,竟不得入。好个高杰,大喝一声,只一使劲,只听咔嚓一声,一把浑铁点钢枪竟被生生折断。许定国一个踉跄,差点没跌入高杰怀里。高杰哈哈大笑道:“老贼,来个痛快的,要这银样蜡枪头何用?”左右见状大惊,急一拥而上,将高杰紧紧扭住。高杰破口大骂:“老匹夫,俺高杰死不足惜,只可惜北伐大计,今朝毁于奸贼之手。”许定国冷笑几声道:“你是怎么杀了程继孔的?老夫今日替他还你。”言罢又从另一将士手中夺过铁枪刺向高杰。高杰大喝一声:“来得好!”摆开马步,伸出双掌夹住枪头,左右竟拉他不住。许定国只累得满头大汗,仍不得入。高杰将手一扭。只听咔嚓一声,枪杆又断。许定国又是一个踉跄,前倾数步。他站稳身体,恼羞成怒,怪叫一声,从案上拿起短刀,直刺向高杰胸膛。高杰因双臂被绑,手腕难向上抵挡,意欲躲闪,却被群贼挟持住。但见他怪叫一声,被刺中胸部,鲜血喷出。许定国恐他不死,向胸腹连刺几刀。见已气绝,这才罢手。他犹自气喘不止,抚叹道:“洒家老矣。”高杰带来的三十名亲兵,在醉中闻杀声欲起身迎敌时,却被二妓紧紧掣住不得脱身,大多死于乱刀之下。有几名逃得出去,也被许定国部卒追杀。只有一人因床席塌陷,赶走妓女,此时因躲在床底而仅免于难。许定国杀死了高杰,也不敢逗留睢州,便连夜引兵撤向北边的考城。此时天已将亮,高杰遇害之事传开来,整座城顿时沸腾了起来。人们恐高兵杀来,纷纷扶老携幼搬离城内,呼爷唤娘,哭声震天。除了老弱病残,一夜间,竟走了个空。天大亮了,驻扎在城郊的高军正在翘首企盼主帅的归来。当他们得到唯一逃回的亲兵的哭诉,知道高杰遇害的消息后,怀着极其悲痛愤怒的心情,在李本深、王之纲、郭虎的率领下鼓噪蜂拥杀向睢州城。他们杀到城外,却发现城门紧闭,城内静悄悄的。任你破口大骂喊破了喉咙,就是无人答应。于是开始攻城。日中时分,他们从东门杀入,见人就杀,连老弱病残都不放过,一时尚未及搬走的人家全都遭了殃。杀了城内,他们又杀向城外,睢州附近二百里地扫荡而尽。一时只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亦睢州城之一大劫难也。只可惜袁可立、袁枢父子皆饱学之士,尤其是袁枢收藏富甲一方,曾为董其昌王铎所推重,海内孙承泽钱谦益王鉴王时敏等都为其座上宾,一时间数万卷古书名画焚毁逸散殆尽,未及焚毁随袁枢带回金陵者仅数卷而已,而今已为南北两家故宫镇馆之宝,即流入海外者亦为藏家竞相追逐这是后话。“按许定国高杰处相传在今洛学书院后院藏书楼下,……当时其宅本袁尚书可立府第,不知何以为许贼占据。想闯贼破城,袁氏避乱外处空其宅,故许得宴饮行刺其中也。至今楼不设棚板以为纪念,此次睢之大乱杀掠之惨又甚于失城之时焉。”(民国二十二年(1931)《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李本深、王之纲等杀红了眼。他们闻许定国已到考城(今属民权县),便杀向考城而来。许定国抵敌不住,便率部渡河向清兵投降。史可法正在扬州市,闻高杰凶信,起初还不肯相信,继而得到确切的信息后,勿勿驰马赶到徐州市。此时徐州高杰大营内正乱成了一团糟。自从高杰死后,其妻邢氏有子高元爵,年纪尚幼,与母留在扬州。史可法考虑到他年幼不能服众,便令高杰之甥、总兵李本深代统高杰军。以李本深为提督,胡茂祯为阁标中军,李成栋为徐州总兵,诸将各分地。又立高元爵为世子,上疏朝廷请优恤高杰。弘光帝传旨道:兴平创立军府,以忠死事;身肉末寒,兼有嗣子,朕岂忍以其兵马、信地授他人?可令其妻邢氏同元爵照旧统辖。元爵年幼,督师辅臣代为料理,示朕不忘忠臣至意。李本深仍领前锋,俟有功优叙。于是有诏赠高杰为太子太保,予以从优祭葬。其子高元爵袭爵,再荫一子锦衣卫百户。加李本深为左都督、加太子太保,提督本镇赴归德;其余诸将分赴各地驻防。自高杰死后,史可法为平息高杰部众内部及三镇关系东奔西跑,精疲力竭,而吃力不讨好,当时有民俗音乐道:“谁唤番山鹞子来,闯仔不和谐。平地起刀兵,夫人来压寨。亏杀老媒婆,走江又走淮。俺皇爷醉,烧酒全不睬②”。高杰死后,他的部将李成栋吴胜兆、李本深后来都成了清代赫赫有名的大将。叛将许定国北窜五十里渡黄河北降后,率部为清兵前驱,反攻河南,破郾城区上蔡县,围归德。巡按御史凌駉与其侄凌润生城破殉难。清军得山东及河北省、南,直逼淮南市。东南势危。史可法移檄诸镇北御,然而自高杰死后竟无一敢应者。史可法大叹:“中原事不可为矣!”亲历高许之变的河南巡抚越其杰、参政袁枢拒不降清,南京市沦陷后,不数月忧郁绝食而死。河南巡按陈潜夫绍兴市丈人家募乡勇三百人抗清,兵败与妻、妾皆自尽殉国。以此观文人志节,虽然明末以文统武有其弊端,但大略上扔是上上之策。清初史学家郑廉在《豫变纪略》中沉痛评价道:“袁园之祸,杰实自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