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 :中国著名抗日将领

更新时间:2023-06-05 09:07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汉族,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抗日名将,军事家。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12月27日,薛岳出生于广东省乐昌市的一个农民家庭。1912年薛岳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两年后加入中华革命党,赴湛江市,后因掩护展开联络广东南路各革命武装的工作计划败露被捕,两年后被革命党人营救出狱,后又被广东都督龙济光设计入狱一年。出狱后,薛岳考入保定陆军学校第六期。毕业后,薛岳到广东,并任孙中山大总统警卫团第一营营长。1918年,薛岳参加孙中山的援闽粤军,协助光复广州市。两年后,薛岳协助孙中山讨伐陈炯明叛军。1925年,薛岳随广州革命军参与两次国民革命军东征,后任第2师第1团团长。1926年与1928年,随国民革命军参与两次北伐。随后,进行反蒋运动,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随后于1933年开始“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两年后,西南战事结束,薛岳晋升为中将。1937年5月,薛岳就任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兼贵州省主席。抗日战争时期,薛岳参与淞沪会战兰封会战等战役,并指挥长沙会战。抗战结束后,薛岳担任国民党徐州“绥署”主任,随后参与内战。淮海战役后,薛岳等广东省籍人提出“粤人治粤”的口号,并担任广东省府主席。1950年,薛岳退居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1965年9月10日 , 他还晋升一级“上将”。1969年3月,薛岳在中国国民党十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98年5月3日,薛岳逝世,享年102岁。“台湾当局”按照“一级上将”的规格为他举行了葬礼。

1939年,薛岳主政湖南期间,推行湘政建设,对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1942年薛岳被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1945年,薛岳被美国政府授予自由勋章。中国军事家粟裕称他用兵机敏果断,是一员干将。

人生经历

早年经历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12月27日,薛岳出生于广东省乐昌市九峰乡的一个农民家庭, 原名薛仰岳,他的父亲薛宗元、母亲李秀贞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并立下16条家训。薛岳6岁时入私塾读书,两年后赴儿峰乡初等小学就读,12岁时考入乐昌高等小学。当时,他初步了解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改名薛岳,以示学习岳飞救国的决心。1912年薛岳考入黄埔陆军小学,结识了革命党人朱执信邓仲元等。两年后,薛岳未及毕业便赴香港特别行政区,追随朱执信等人参加革命,并经邓铿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1914年8月,薛岳等赴湛江市,在法国租界开设了广怡华商店,并以此为掩护展开联络广东南路各革命武装的工作。但不久后,计划败露,广东省都督龙济光买通法租界当局,诬称薛岳等人为“安南革命党”,捣毁了广怡华商店,薛岳也被法租界当局逮捕,关押到河内。两年后,薛岳被孙中山营救出狱,正准备经西贡区转赴香港之际,龙济光重贿安南法国官员,又将薛岳等人关入监狱。一年后,薛岳被革命党人营救出狱。

出狱后,薛岳考入保定陆军学校第六期。1919年,即将毕业时,薛岳奉革命党上级的命令,赶赴闽南地区参加孙中山组织的援闽粤军,担任中尉排长。1920年,薛岳升任援闽粤军参谋长邓仲元上尉参谋,随后协助邓铿指挥军队进攻广州市,协调军事行动。同年10月,广州光复。次月,邓铿为参谋长兼第1师师长,薛岳调任第1师副官。不久后,邓铿成立独立机枪连,薛岳任少校连长,后该连扩编为营,薛岳升任营长。次年机关枪营改为警卫团第1营,他仍担任营长。

讨伐叛军

1921年10月,孙中山计划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薛岳率警卫队护卫孙中山出巡广西壮族自治区,而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暗中勾结北洋军阀,图谋叛乱。1922年3月21日,参谋长邓仲元被暗杀。次年,薛岳随孙中山到达北伐军新的大本营——韶关市,但不久后陈炯明企图在广州市发动叛乱,薛岳又随孙中山返回广州。6月,陈炯明率部进攻总统府和粤秀楼,孙中山逃往中山舰,薛岳守卫总统府并救出孙夫人。

随后,薛岳奉孙中山之命前往梧州市联络粤军第4师平叛,但由于得到粤军第2军回师讨陈炯明受阻的情报,暂停了这次行动。随后,他到暂驻江西龙南、定南县全南县一带的粤军第2军服务。10月,薛岳升任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跟随总司令许崇智反攻广州。次年,东路军攻下泉州市。1923年,薛岳被派往右翼军前锋8旅担任参谋,攻入广州市。不久后,薛岳担任16团上校团长,协助讨伐叛军,夺回言岭关,后又率部与8旅其他部队在惠州附近的新村一带突袭叛军熊略部,俘敌3000余人,缴枪千余支。同年秋,薛岳率领16团夺回平山墟并迫使叛军撤回博罗县,帮助讨贼军在广东省击败陈炯明的反扑。10月,黄埔军校在成立过程中遭遇困难,薛岳主持粤军1师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如调用干部、借步枪、并借款3万余元。11月初,薛岳离开8旅回广州处理母亲后事,随后加入粤军1师。1924年8月,薛岳升任粤军第1师副官长,不久后兼代参谋长。

东征北伐

1925年1月,陈炯明指挥叛军入侵虎门,广州革命政府开始组织军队国民革命军东征。薛岳在作战过程中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并协助师长李济深协调和指挥前方部队作战。4月,第一次东征胜利,陈炯明残部退守惠阳及闽粤边界。不久后,国民革命军成立,薛岳转任第4军副官长兼代参谋长。此时,陈炯明在反闽粤边境,惠州守军杨坤如部附逆,国民政府随后进行第二次东征,薛岳担任第2师师长张民达的旧部第2纵队第1、2支队的副指挥,协助两支队正指挥张和、余鹰扬指挥作战。2月,任第一军第十四师副师长兼第十四团团长,在第二次东征中,常常以少胜多。由于战果显著,受到通电表扬。同年12月,薛岳受到了国民政府通令嘉奖,并调任第2师第1团团长。

1926年2月,薛岳升任第1军第14师副师长兼第40团团长,驻防闽、粤、赣边界。在防御陈炯明残部的侵扰中,他率领第40团,在兴宁市合水镇等地取得了多次战斗胜利,打击了叛军的威胁。同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了北伐战争。薛岳担任蒋介石任军长的第1军第1师副师长兼第3团团长,随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行动,执行攻占江西省的作战任务。9月初,薛岳与其部队趋浏阳,展开对孙传芳部队的攻击,并在南昌市城内工人、学生的配合下,攻占了南昌。随后孙传芳开始向南昌反扑,在多次攻守战中,革命军多有败退,唯薛岳兼领的第一师第3团坚守战斗,不久后,南昌失守,薛岳整顿编组第1、第2团,随后率第一师残部向奉新转移。10月3日,蒋介石进驻奉新县,巡视1师,表扬薛岳所管辖的第3团作战顽强,并以该团为模范,随后又将薛岳提升为第一师中将师长。10月上旬,北伐军再次进攻南昌,失败后又于下旬第三次进攻南昌,薛岳所在的1师与1军2师担任总预备队,由2师师长刘峙指挥。11月,北伐军攻占了南昌市,获得了江西之役的全面胜利。不久后,薛岳升为第1师代师长。随后率第1师进攻浙江省

1927年2月18日,薛岳率领部队克复了杭州市,而后各个军队分道扬镳,共同攻占上海市和南京。为了使军队在这一河汉错综的地区行动更加便利,薛岳利用了当地青红帮头目的帮助,在短时间内即直冲至闵行区。此时,上海工人在中共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薛岳率军进驻闸北区,策应工人的巷战,随后工人和第1师官兵占领了上海中心城区,取得了武装起义的胜利。薛岳在共产党和工人群众的协助下,接管各大机构,并指派炮兵营营长许康担任吴凇要塞司令、参谋长张性白接管龙华兵工厂,迅速控制了上海的局势。

国共战争时期

在北伐战争顺利进展的同时,中共与武汉国民政府关系恶化,薛岳擅自任命龙华兵工厂厂长的行为引起了白崇禧中国国民党右派的不满。不久后,共产党派了部分工人到1师当兵以加强薛岳部队中的革命力量。白崇禧随后下令将1师调驻龙华,受到薛岳的反对,中共也发动群众,质询白崇禧,极力挽留1师。随后,蒋介石展开“清党”行动,1927年4月5日,薛岳的1师被调离上海市京沪铁路护路,薛岳随后提出辞职,投靠主政广东省的李济深,被任命为新2师师长,负责组建这支新部队。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组织贺龙、叶挺等部在南昌起义,并于9月中旬进入广东占领了大浦和三河坝战役。薛岳任第2纵队指挥官,率新2师和13师的37团、38团两团开赴粤东。随后抵达汤坑协同陈济棠、潮汕警备司令王俊作战。汤坑会战结束后,薛岳于10月占领汕头市,接着把王俊所部编入新2师,逼走王俊,控制汕头市,并放贺龙等参加南昌起义的共产党人从汕头逃走,随后率部赶往广州市。并投靠了中国国民党左派张发奎,于11月17日率新2师以“护党”之名随张发奎在广州发动政变,赶走了主政广东省的李济深和桂系首领黄琪翔,随后将新第2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教导第1师,任师长。同年12月,薛岳参与镇压广州起义,重占广州,后任第4军副军长。

反蒋斗争

1928年,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出师北伐,薛岳同第4军军长缪培南率领的4军归第1集团军第1军团指挥,由苏北向鲁南进攻。北伐胜利后,国民政府开始大规模裁军,将第4军缩编为第4师,薛岳对此不满,开始加入汪精卫陈公博等人的反蒋队伍。在此期间,他和李朗如等人多次劝说武昌陆军第二期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同期同学,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的俞作柏反蒋。5月他们劝俞作柏赶走陈济棠,统一两广,作为反蒋基地,俞作柏未同意。7月,他又以递送委任状为名,前往南宁市,劝俞作柏早日出兵。等到俞作柏同意后,薛岳回香港特别行政区复命,10月1日,俞作柏在南宁通电讨蒋,但因俞作柏的部下吕焕炎倒戈叛变,广西反蒋行动失败。

薛岳此时在香港挂名第3路军副司令,联络各反蒋武装团体,支持张桂联军作战。12月,张桂联军分道东下反攻广东省失败,退回广西。次年,桂系李宗仁平乐县整编部队,恢复了4军番号,薛岳随后归队。2月中旬,张桂联军在北流市遭粤军重创,4军缩编为三个团,薛岳担任第35团团长。

1929年5月,蒋介石挫败桂军后,任命原桂系将领俞作柏李明瑞分别为广西省政府主席和省绥靖公署主任兼军事特派员。

中原大战

1930年春,中原大战爆发。张桂联军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散北上武汉市,与冯玉祥阎锡山会师中原。6月初,4军奉命抄袭醴陵市地带,薛岳率领的4军35团切断了湘军唯一的退路,最终导致湘军溃败。随后张桂联军进攻并攻占了长沙市岳阳市平江县,但战线过长,未能防守住衡阳市,同时,蒋介石下令滇军进攻南宁市,形势紧张。薛岳主张向东南移兵,直捣南京,以吸引蒋介石的主力。但白崇禧李宗仁等人并未采纳他的建议,而是命令部队回师湘南,企图夺回衡阳。结果张桂联军在粤军坚固工事前,一筹莫展,损失惨重,逃至广西壮族自治区时,第四军只剩下了千余人。薛岳由于他的建议被否定导致惨败,感到灰心丧气,向士兵公开宣布他和张发奎将不再继续作战,同意士兵自行处理所携带的武器,导致士兵士气更加低落。7月14日,李宗仁将桂军一部分部队充实到第四军编制中,并任命薛岳为该军第十师师长。10月,薛岳受白崇禧指挥,率领部队参与了解南宁之围,在与滇军作战时脚部受伤。战后不久,薛岳的腿伤加重,又染上的疟疾,报请李宗仁调动工作。12月,总司令李宗仁调其担任柳州军校的校长。

1931年,以汪精卫为首的反蒋势力齐集广州市,组织“非常会议”,公开讨蒋时,薛岳被蒋介石拉拢后,认为此次反蒋让国民党再度陷入分裂,使江西省的“剿共”战事不得不暂停。次年元旦,4军以支援东北地区为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开拔,经湖南省去投奔蒋介石,但在离开桂林市时,桂系暗中勾结原来桂系部队编入4军的官兵,指使其脱离4军,导致4军与桂系的关系陷入僵局。薛岳经此事认清了桂系的真实面目。

1932年初,薛岳看到中国国民党内部政局复杂,无法真正实现自己心中理想,便辞职回九龙闲居。

“追剿”红军

1933年5月,薛岳应蒋介石之召,前往江西参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事宜,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党第五军军长,叙官中将,加上将衔。10月,薛岳到达南昌市,先后任北路军第三路军副总指挥兼第七纵队司令和第一路军代总指挥兼第七纵队司令。1934年1月,薛岳升任第六路军总指挥。接着,他负责赣州市“剿共”任务,率领第六路军先后占领了上固、寿华山、石头坑和兴国县等赣南重镇,并威胁到了红都瑞金,迫使红军开展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后,薛岳接到蒋介石的命令,指挥第六路军进行追击。当中国工农红军入湘后,他成为前敌总指挥,奉命率部沿湘桂公路实施侧击,与红军战斗七天七夜。1935年1月,当中央红军在遵义市停留时,他带领所部急行军开进贵阳,并被蒋介石任命为龙云总司令的第二路军前敌总指挥兼贵阳“绥署”主任。

在红军开始北渡长江后,薛岳奉命调动周浑元部渡过乌江,进入黔西市,实施侧击,企图将红军压至长江以南、横江以东、乌江以北、以西的地区将其消灭。在红军三渡赤水河,进入川南时,他立即指挥各纵队进行尾追。但中国工农红军随后又乘虚转入滇境,薛岳又率部渡江向会理市尾追。但红军已向大渡河挺进,薛岳率部从江西省至大西南,转战西南数省,与红军作战,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为蒋介石统治西南各省扩充了势力。西南战事结束后,薛岳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并晋升为中将。1936年,薛岳奉颁三等宝鼎勋章,不久后获北伐誓师10 周年纪念勋章,晋颁二等宝鼎勋章。1937年5月,薛岳就任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兼贵州省主席,代表国民党中央坐镇西南。

抗战时期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国民政府在滇黔组建第3预备军,薛岳任副司令。随后,薛岳多次致电国民政府请求参战,9月薛岳奉命前往南京,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9集团军总司令,并加入左翼军战斗序列,随后赴上海市指挥作战,驻节安亭镇。到达上海后,薛岳亲赴徐公桥镇指挥作战,他指挥部队在蕰藻浜南岸等地坚守了半个多月。其后,他担任左翼军中央作战区总指挥,与日军展开争夺战,收复了桥亭宅、顿悟寺阵地,以伤亡7000多人的代价遏制住了日军的进攻势头,随后,薛岳指挥所部在张家塘、金宅、竹园、楼、马家宅等地连续打退日军,并升为左翼军总司令兼前敌总司令。进攻战斗后期,他深入敌后,在杭、嘉、京、芜一带切断水陆交通,策应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对敌作战。在南京沦陷后,薛岳升任抗日战争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收容、整顿队伍,驻节屯溪区

兰封会战

1938年5月,薛岳被任命为抗日战争第1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驻节开封市,指挥多支国民革命军部队在兰封会战中作战。虽然薛岳一度取得一定战果,但因部下顽抗和叛变,导致作战计划遭到破坏。尽管薛岳成功收复内黄县、野鸡岗等地,但国民革命军第27军军长桂永清擅自弃守要地兰封,令薛岳的整个作战计划宣告失败。薛岳向军事委员会控告桂永清贪生怕死,贻误战机后,并重新调整布置,将日军压至三义、兴集和罗王砦三个据点进行围攻。然而,薛岳仍难以扭转败局。6月1日,日军分别从归德地区和太康县进犯,企图占领京汉铁路。为了避免主力被消灭,薛岳被迫撤退至京汉铁路以西山地,并将前敌总司令部迁往洛阳市

万家岭战斗

1938年6月,薛岳调任武汉卫戍区第1兵团(后改为第九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指挥4、8、64、66、74等军及独立师,负责在鄱阳湖西岸及南浔线御敌之任务。薛岳奉命接替张发奎全权指挥南浔线战事,通过分析敌情并作出合适的部署,成功阻止了日军沿铁路发动攻势,并在金官桥线筑起防线。最终,占领了眠山一黄老门一庐山东麓一线(简称黄老门线)。随后,薛岳认为乌石门线阵地不够巩固,所以决定退守德安以北,布成了反八字阵。此外,他还抽调了南浔线上前后方所有能调动的兵力,协同瑞武公路原有部队,前后夹击小坳之敌,并策应修水北岸之作战。最终,中国军队成功重创了日军27师团。随后,薛岳撇开瑞武公路的部队进攻日军,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此外,薛岳在瑞武、南浔、德星线进行部署,将兵力尽量集中于万家岭一带,以切断日军的补给线。10月,薛岳率军对日军106师团进行总攻,占领了万家岭等地,使106师团陷入困境。随后,日本军官冈村宁次率军营救106师团,薛岳最终未能将敌军残部全部歼灭。

长沙会战

1939年2月,薛岳兼任国民党湖南省主任委员和省主席。2月27日,南昌市失守。同年秋,薛岳指挥国民革命军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六个师团在百多架飞机和三百多只舰船配合下,从赣北、鄂南和湘北分兵六路向长沙市进攻。薛岳调集21个军、52个师的兵力,分别部署在赣北、鄂南和洞庭湖畔,以阻止日军从侧面进攻。10月,中国军队取得了长沙会战的胜利,粉碎了日军围歼中国军队主力的罪恶企图。次年初,日本将101师团及106师团调回。

湘赣战事结束后,薛岳的亲属托人请他回乡参加父亲薛宗元的葬礼。但薛岳决心以国事为重,为督促各部加强防务和攻势作战准备,薛岳亲赴前线巡视,并将父亲的安葬日期推迟到次年1月28日。1939年11月,为进一步消耗日军,蒋介石发起反攻,薛岳在第二次反攻中被委以重任,需要率领第九战区挺进武昌,并协同其他战区收复长江两岸地区,攻破南浔铁路沿线和公路、铁路交通,切断长江水上交通,进一步打击和消耗日军。由于战区部队状态还没有完全恢复,薛岳请求军委会推迟出击,并在得到批准后,于12月12日开始进攻。在战斗中,他发现中国军队攻坚能力不足,遂决定改变战术,通过牵制敌军、破坏交通通信、诱敌离开据点或来援中途设伏等方法,最大程度地歼灭敌人的兵力。但在进攻日军据点大沙坪的战斗中,进攻部队遭到守敌的顽强反击,伤亡惨重,最终导致进攻失败。随后,薛岳调动部队两次攻打大沙坪,均未攻下。1940年1月下旬,第九战区冬季攻势作战结束后,薛岳回乡主持父亲葬礼。

1941年9月下旬,日军11军主力携带舰船和飞机,进攻长沙。薛岳组织了20万士兵进行抵抗,设法用侧击战术分散敌人注意力。在他的指挥下,中国军队成功地在罗江和捞刀河地区打击日军,失败的日军被迫逃回原来的据点。

随后,日军以12万兵力再次发动了攻势,薛岳命令守军进行抵抗,并成功地将敌人引向捞刀河和浏阳河决战地区。在次年的元旦,日军从东南方向向长沙发动进攻,但薛岳命令各部从东、西、南、北方向共同展开进攻,最终将敌人完全击败。他还下令各部在敌人逃跑时进行追击和侧击,并成功摧毁了日军的机动力。 这次长沙战役历时半个多月,中国军队成功打败了10万多敌军,薛岳还因此于1942年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

抗战后期

日军大本营计划于1943年进行攻取国民政府陪都重庆的“五号作战”,但1942年后期,日军在南太平洋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等日美攻防战中不断失利,最终没有实行该计划。此外,1942年至1943年期间,在华日军偏重华北地区治安作战,因此湘北地区获得了两年多的和平局面。

1944年日军第十一军计划进攻长沙市衡阳市。5月,日军兵分三路向中原地区守军防地进攻。中国国民党第44军、第20军和第99军分别进行抗击。薛岳将指挥所搬上岳麓山,制定长沙守军吸引日军,再以外围部队对日军实行反包围,最后将日军剿灭在长沙外围的计划。同年6月,长沙被攻破,第四次长沙会战以失利告终。蒋介石下令将军长赵子立张德能押往重庆市受审,随后于8月下令将张德能枪决。

日军占领长沙后,很快分兵南下并进攻衡阳,萍乡市醴陵市湘乡市等地相继失守,薛岳组织两翼部队反击,先后收复芭蕉塘、湘东镇等地,并挫败了日军40师团宁乡市的进攻,但未能阻止日军前进。早在日军进犯长沙市之前,薛岳已令战斗力较强的第十军防守衡阳市。1944年夏,日军先后两次进攻衡阳,7月29日,日军将领横山勇下达总攻衡阳的命令,并于8月4日,向衡阳发动第三次进攻。不久后,衡阳宣告失守。日军占领了衡阳,薛岳撤退到湘、赣和粤边区,防止日军打通粤汉铁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薛岳被任命为南浔线受降司令官,于9月14日在南昌市主持了受降仪式。10月10日,薛岳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次日,又获得抗战胜利纪念章。

参加内战

1946年5月,薛岳担任中国国民党徐州市“绥署”主任,执行国民党国防部“南北会师、占领山东省、打通津浦铁路”的指令,开始了进攻鲁南解放区的战役。薛岳的目标是打通临城徐州和台儿庄区枣庄间的两条铁路支线以维持军运和解决南京等地冬季的燃料和供应问题。10月6日,薛岳下令,由王长海担任师长的整编第七十七师和马励武的整编第二十六师,在空军的支援下,分别向峄县枣庄市进攻。由于鲁南新四军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战略,双方未经多大战斗,于8日便相继占领了县城和枣庄一带。11月初,薛岳又下令从东、北、西、南向解放区大举“清剿”,威胁临沂人民政府和沂蒙革命根据地。不过,中旬,王长海部突然受到叶飞率领的新四军的进攻,师长戴之奇因兵败而畏罪自杀。12月上旬,薛岳再次下令,由装备精良的整编第二十六师,从峄县东面进攻解放区。

1947年元旦,薛岳所率领的部队离开峄县并被诱入附近的卞庄和向城镇等地,随即被来自苏北和鲁中的八个师围困。他立即调动两个整编师前来支援,其中一个师在抵达古林村后遭到新四军的包围。在这场战斗中,他的旅长蒋修仁被击毙,而马励武的部队也在困境中。5日,马励武的部队突围,但伤亡惨重。10日,新四军攻破了峄县城,马励武和他的参谋长被俘,整编第二十六师遭受了惨痛损失。由于连续战败,薛岳在中国国民党内引起了众多非议。在担任徐州市“绥署”主任半年多时间内,他的名声急剧下降。蒋介石在3月3日撤销了他的“绥署”主任职务,认为他指挥无力。之后,薛岳于5月被任命为国民政府的参军长,随后转任蒋介石的“南京总统府”参军长。

1948年4月,国大在南京召开,薛岳与张发奎等广东籍要人成立了竞选小组,为孙科竞选副总统筹集资金和拉票。此外,他们还暗中内定了一支名为“影子内阁”的阵容,其中张发奎担任国防部部长、薛岳为参谋总长、余汉谋军政部长、陈策为海军部长、李汉魂为内政部长,钟天心为教育部长。不过不久,有关粤籍人拉票过程中涉及孙科私生活的丑闻被“救国日报”曝光,薛岳率领百余人前往该报社要求道歉,导致该报社8人被打伤,孙科也因为此事退选。

淮海战役后,薛岳、张发奎等广东省籍要人提出“粤人治粤”的口号,反对宋子文继续主政广东。为了争取广东地方的支持,蒋介石批准了宋子文的辞职请求,并任命余汉谋为广州市的“绥署”主任,薛岳担任广东省府主席,而张发奎则接任余汉谋的陆军总司令职务。

退居台湾

1949年2月,薛岳来到广州上任,并迅速开始了他在广东与共产党的较量。他提出了“广东人民大团结”的口号,大力收编广东旧军政人员,任命自己的亲信,并除掉不同政见者。所有厅、局、处和科级干部的任免都由他做主。他还将原来的十五个保安团增加到二十个,并编成五个师,由他的亲信担任师长。为了适应大规模作战,他还在各师配备了重型大炮和战车,并将部队从各地调集到广州市附近和省内各重要铁路沿线,试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向广东省进军。5月14日,薛岳的老部下吴奇伟粤东发起了起义,引发了广东省内政局的混乱。10月11日,他去了海南岛。他于1949年12月1日被任命为海南省防卫总司令,负责统一指挥海南陆、海、空三军,阻止解放军攻占海南岛。为此,他在全岛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从文昌市的铜鼓岭开始,经过抱虎岭、木兰头、七星岭、铺前、塔市、海口市、白莲、花场、天尾、马枭、临高角、新盈、新英、定城等沿海地带;第二道防线在琼山区的长坡、烟矿、黄竹、定城、新英、瑞溪、金江、红石岭、加莱、那大、白马井镇等地;第三道防线则以海口市、白莲、花场、天星、马枭一线为核心。他部署了十万军队加强这三道防线,认为这是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并自称为“伯陵防线”。1949蒋介石兵败退逃往台湾,薛岳的部队直到1950年才从海南岛撤退。

晚年与逝世

1950 年,薛岳任“南京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1951年,薛岳被指责在广东省主席任内有“公款用项不明”的嫌疑,蒋介石以此为借口派人暗中监视薛岳,但随后,那些指责薛岳贪污的“立法”委员没有证据,也就不了了之。1952年10月起,薛岳连续出任中国国民党第七到第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第十届到第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代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等职务,1965年9月10日 , 他还晋升一级“上将”。1969年3月,薛岳在在国民党十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在1986年前后,台湾发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1986年3月,国民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政治革新”问题。10 月,国民党中央邀请“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开会,征询党内元老对“解除戒严”和“开放党禁”两项革新议题的意见,结果遭到了薛岳等大部分元老的缺席抵制。

1996年, 100 岁的薛岳因病先后住进了台北市的荣民总医院和“三军”总医院,在医院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两年。1998年5月3日,薛岳逝世,享年102岁。台湾“当局”按照“一级上将"的规格为他举行了葬礼。

人物成就

主政湖南

1939年1月,薛岳担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以及湖南省主席,开始着手推行一系列湘政建设,旨在确保湖南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稳定,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他以“安、便、足”为方针,实施了“六政”建设。其中,他将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作为湘政建设的重要方面,提出以“生民之政”为核心,注重医疗卫生的建设。他增加经费改善医院设施,并新建了多所省立医院。他严令禁止鸦片和限制娼妓活动,倡导整个民族的健康,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除此之外,他还注重农业、林业、水利建设、交通运输和工矿企业的发展,称之为“养民之政”。他鼓励湖滨农民开垦湖田,扩大耕作面积。他要求各地做到“一县一农林场,一分镇一农林场,一保一农林场”。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满足人民对健康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需求。

薛岳在湘政建设中重视教育,提出了“教民之政”。他以国民教育为重点,发展中小学的文化教育,提高民智水平。与此同时,他发展中等师范和职业教育,以适应工农业生产和中小学教育的需要。他反对学校商品化,督导学校实行现代教育方法,严整学风,改善教法,以提高教育质量。

薛岳强化警察组织,肃清汉奸土匪,称之为“卫民之政”。他严格禁止那些被敌伪收买,“操纵市场,高抬物价,积极破坏社会经济,进而怨恶战争发生反战行动”的人,还要求对此类人的立案,进行切实防范。他还规定:凡属于社会组织之人民团体、经济团体合作事业团体,均有绝对服自命令,力行抗战建国之责,否则依法解散,重新改组;凡属社会组织之文化团体,均有宣传法令,唤起民众力行抗战建国工作之责,否则依法解散,重新改组。

为了唤起民众力行抗战,薛岳推行所谓“管民之政”,整顿和健全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他要求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把评定、核正、检查物价作为当前最重大之任务。他指出:“高抬物价固不准,压抑物价也不行,力求‘中正’二字,使商民卖得出,买得入;则物畅其流,价安于市。”他还反对奸商操纵,官商居奇,而县府漠不关心民生问题,导致物价反而高涨。

军事思想

薛岳抗战战略思想主要基于持久抗战必胜和积极防御的"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理念。他特别强调公众在军事行动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他们对军队联合抗战的贡献。在战术上,薛岳为对抗日军的锥形和迂回包围战术,制定了口袋阵和天炉战法。积极提倡游击抗战,并强调交通抗战在湘赣抗战中的重要性,呼吁战区军民大规模彻底破坏作战区域和敌后的交通设施。薛岳关注快兵、重兵、奇兵、大兵团等优势突击的重要性。在治军用兵方面,面对中日武装力量的巨大差距,薛岳特别重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武装。

人物评价

中华民国军统局湖南站负责人金远咨:“薛伯陵之为人,好名、喜功、文过、刚愎、情感冲动,故其群下无敢陈其短,而故阿谀者众。阿谀者众,则个性益强而刚愎自用。又以冲动之情而处艰危之境,其无鼎怕折覆(出自文言文义《易· 鼎》,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者难矣。”

民国时期军事家刘斐:“薛某某(薛岳)爱出风头,好大喜功,是一位偏激的将领。”

军事家粟裕:“薛岳用兵机敏果断,是一员干将。”

现代学者周龙,王民:“薛岳是一位百战名将。”

现代学者王丰:“八年抗战中,薛岳指挥所部共歼灭日军10余万人,堪称抗战期间毙敌最多的中国将领。”

家庭成员

人物作品

影视形象

后世纪念

薛岳墓

薛岳将军墓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五指山国军公墓特动区内。

薛岳故居

薛岳故居“伯陵堂”位于韶关乐昌市九峰镇小坪石村和乐城西石岩两地。占地建筑面积1771平方米。包括薛岳故居、薛岳家居、薛氏家祠、伯陵堂四处,其中薛岳故居308平方米,薛岳家居面积468平方米,薛氏家祠414平方米,伯陵堂面积889平方米。2011年,薛岳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广东薛岳故居“伯陵堂”将按原貌“修旧如旧”成抗战纪念基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