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县 :中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09-23 02:49

马关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南部,与老街市河江市两省的箐门、新马街、黄树皮、猛康四县接壤,国境线长91千米,总面积2665.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马关县常住人口31.09万人,下辖9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马白镇骏城路2号。

马关县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南部边缘,地形轮廓如鸡冠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石灰岩山地与峡谷相间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冬无夏,春秋相连。县境在西汉为牂牁郡进桑县地,东汉为迸乘县地,三国属兴古郡南诏属通海都督。宋大理为阿维部,属最宁府。元代为临安路舍资千户地,明代设八寨长官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设马白关,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五年(1820年)属开化府附郭安平厅。民国二年(1913年)设安平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马关县。1950年属文山专区,1958年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马关县已形成以锌精深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业、以砂仁草果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业、以蔬菜水果为主的现代农业、以边境全域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业的特色产业体系。2022年,马关县实现生产总值1373539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0.5:37.0:42.5,人均生产总值44243元,2022年马关县经济总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排名第4位。马关县是连接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泛珠三角合作区域与南亚、东南亚的陆地桥梁,有国家级一类陆路口岸1个,国道248、国道219,省道313、文马高速等线路过境。

马关县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境内马关楼、茅坪国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花山节、阿峨壮族农民版画、苗族“闹兜阳”等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马洒东西南北旅游村、阿峨新寨民族版画旅游村、小马固新寨傣文化旅游村等7个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马洒村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名称

历史上,此地居民尽为壮族,其地多养白马,壮语译为汉语时倒称“马白”,遂以得名。清雍正六年(1728年),清廷在此设关,后去“白”字,称马关。马关县境西汉为牂牁郡进桑县地,东汉为迸乘县地,三国属兴古郡南诏属通海都督。宋大理为阿维部,属最宁府。元代为临安路舍资千户地,明代设八寨长官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设马白关,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五年(1820年)属开化府附郭安平厅。民国二年(1913年)设安平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马关县。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息。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冬,刘彻派兵征服夜郎及周围部族,设胖;l可郡,马关属群舸郡进桑县地,此前马关属进桑部族。东汉时改属进乘县。

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年)三月,属兴古郡进乘县。

晋朝永嘉四年(310年),属宁州梁水郡新丰县北周时,属西(白族)地。

隋唐至宋元

隋朝昆州。唐初马关属南宁州都督府郎州地。南诏时属通海县都督僚子部。

宋代大理国前期,属通海都督矣部,后期属最宁镇矣尼迦部。皇佑五年(1053年),吴人龙海基寓居滇桂边区,宋将狄青攻打侬智高,龙海基为宋军响导有功,赏饬阿雅地,境内为所属。

元初在云南省实行军事统治。至元八年(1271年),属南路总管府阿万户舍资千户。至元十三年属临安路矣尼迦部。

明清时期

明代先属八寨长官司,直隶云南布政使司,后属临安府阿迷州教化三部长官司。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傅友德率军征讨云南,阿雅土司龙者宁归附明军,除袭土司职外,加封为云南卫指挥职衔。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沐晟张辅分道讨伐安南,阿雅土司龙者宁奉调从征。次年立八寨长官司衙门,直隶云南布政使司管辖。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五月,安南派兵万余攻阿雅高坐,土司龙上登以计御之,边境得以安宁。

清康熙四年(1665年)三月,八寨土舍李成林,古木土司龙元庆及教化土司张长寿等参与宁州、习峨等土司联合反清。同年七月被吴三桂带兵讨平。雍正二年(1724年),云贵总督因开采铜矿,发觉开化府逢春里的都龙镇、南丹二厂被交州占踞,雍正认为“凡臣服之邦,皆隶版籍,安南既列藩封,尺地莫非吾土”,又将铅厂山下小河至马白汛外小河之间的40里地“赏赐”交趾。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双方又派员到马白讯外小河立界碑康熙帝六年(1667年)“改土归流”后,马关属开化府,辖八里,今马关县属逢春、永平里地。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设“马白关”。乾隆八年(1743年),交趾侵扰边界,清政府在逢春里的猛忙、猛迷等26地设卡。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设安平厅,改马白同知为安平抚彝同知。安平厅署设于开化县知府衙门同城。安平厅辖永平、逢春、东安县3里。光绪十三年(1887年)五月六日,中法两国在北京签订《续议界务专条》,将都龙南丹山等地划还中原地区,按中国行政体制编为里,取名“归仁里”,属安平厅所辖。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中国丧失了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越南变成了法国殖民地。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法两国互派官员至中越边境勘定边界,都龙镇等地回归中国,取名归仁里,为安平厅管辖。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安平厅衙门由开化县移至马白。宣统三年(1911年),安平厅在辛亥革命昆明市“重九”起义影响下,于九月十五日(11月5日)响应国民革命竖旗反正。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先为安平县,属蒙自道管辖,后属云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因其与贵州安平县同名,故改为马关县。民国七年(1918年),东区下段即麻栗坡县、董干、铁厂、船头等地划归麻栗坡特别区督办。民国九年(1920年),东区的畴阳、西洒析出置西畴县。民国十五年(1926年),河口瑶族自治县由马关划出设立特别行政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都龙镇、猛洞等地划归麻栗坡特别区督办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建立人民民主政权,隶属云南文山专区。1950年2月,县人民政府进驻县城马白后,4月,暂将文山县的古木划回马关,塘房归还西畴县,天保、猛硐、都龙、茅坪、牛马榔归还麻栗坡县,小坝子归还河口县。1957年3月,第二区盘龙河对岸的戛机、革岔2乡划归西畴县,西畴县的塘房乡划入马关县;南秧田、南温河、马鹿塘乡、八宋、瓦渣5乡划归麻栗坡县,麻栗坡县的芹菜塘、牛马榔、水头、光坎4乡划入。1958年4月建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后,属云南省文山州至今。9月,古木、大沟绞、纸厂12乡划归文山县,麻栗坡县的都龙镇、大寨、坝堡、东瓜林等乡地划入马关。

1959年2月,河口瑶族自治县的小坝子公社划入马关县。1963年3月,杨柳井、梅子箐、奢都、斗咀、界牌、三角地等划归文山县。2010年9月,健康农场划归地方管理,在农场成立马关县健康农场管理区委员会。

地理

位置境域

马关县地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位于东经103°52′51′′~104°40′26′′,北纬22°41′22′′~23°14′20′′,东与麻栗坡县相连,南与越南交界,西南连接河口县,西与屏边县毗邻,北与文山市接壤,东北与西畴县隔盘龙河相望,国境线长91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1千米,总面积2665.9平方千米。

气候

马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低坝河谷炎热,半山浅丘温暖,高山寒凉,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冬无夏,春秋相连;干冷同季,雨热同步,干湿季分明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9℃,1月平均气温9.7℃,极端最低气温-4℃(1975年12月23日);7月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3.3℃(1994年3月2日)。最低月均气温6.3℃(1968年2月),最高月均气温23.1℃(1983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1.7℃,最大日较差20.8℃(1968年12月30日)。

马关县无霜期年平均333天,最长达365天,最短为25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03.5小时,年总辐射122.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286.3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85.1天,最多达214天(1964年),最少为156天(1969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776.2毫米(1978年),极端年最少雨量1027.3毫米(198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8月最多。全年多为西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

地质

地质构造

马关县属华南台块西部的滇桂台向斜构造,位于黔桂地台之南端,处于隆起部位,主要有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北东向构造、北西向断裂构造、旋扭构造和南北向构造等五大体系。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体系控制着东西部地层和构造的形成与展布,主要有两条浪桥一一八寨一一篾厂压扭性断裂、莲花塘一一马白一一桐子园压扭性断裂。北东向构造体系,又分北东向褶皱构造和北东向断裂构造,是马关县规模较大分布最广、形成时间最早的构造,分布于腻科街一一文华街一一马白一一都龙镇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北西向断裂构造体系,主要由三条压扭性断层组成,腻科街一一大栗树一一文华街、木头底一一花石头、金竹山一一猛洞。旋扭构造体系,主要由两条组成都龙老君山旋扭构造、山车一一坡脚弧形断裂带。南北向构造体系,主要分布于都龙、南捞及马白盆地。由老君山、大丫口花岗岩体、田坝心复背斜,铜街一一曼家寨复背斜组成。

地层

马关县地层以寒武系分布最广,层位齐全,以碳酸盐岩为主;奥陶系为下统,仅见西部,以碳酸盐和碎屑岩为主;泥盆系出露于东南部及北部,第三系仅分布于马白盆地。寒武系划分为下、中、上三统,奥陶系仅有下奥陶统,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大栗树、八寨、浪桥等地区。泥盆系分为下、中、上三统。第四系由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湖积层组成,分布于山坡、阶地、河谷、盆地、洞穴中。

马关县岩浆岩较为发育,有酸性岩和基性岩两种。酸性岩主要有都龙老君山花岗岩和马白花枝格酸性火山石。都龙老君山花岗石由印支一一燕山期花岗混合岩和燕支期花岗岩组成;马白花枝格酸性火山岩,岩石类型为流纹质凝灰熔岩,基性岩由海西期基性侵入岩和喜山期基性次火山岩组成,分布于木厂、八寨等地区。海西期基性侵入岩由辉绿岩辉长岩、辉长一一辉绿岩组成;喜山期基性次火山岩由玄武岩、橄榄玄武岩、玄武质火山角砾岩组成,主要分布八寨镇河头上地区,已发现金伯利岩伴生矿物,含铬、镁,铝,石榴石,但未发现金刚石

马关县变质岩分布较广,主要有印支期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岩和加里东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岩两大类,分布于县境东部和西部地区。印支期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岩由片岩、变粒岩、大理石混合岩等组成,分布于都龙、南捞地区;加里东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岩由千枚岩板岩、变质粉砂岩组成,分布于木厂、篾厂。

地形地貌

马关县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南部边缘,地形轮廓如鸡冠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石灰岩山地与峡谷相间地貌,在石山起伏较为平缓地区,有高大的石峰林与深沉的溶蚀洼地、溶蚀盆地,无较大坝子,地形分为中切割低山峡谷区、中山缓坡区、中山温凉山区、岩溶山区、丘陵盆地区5种地貌单元。主要山脉属云岭山脉六诏山系,处云岭山脉分支的六诏山余脉南缘,境内最高点老君山位于东部与麻栗坡县交界处,海拔2579.3米;最低点南溪河畔位于西南部古林箐乡,海拔123米。

马关县山地和窄型谷地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87.7%,丘陵盆地占12.3%。全中切割低山峡谷区又称槽子区,主要指那么果河南溪河、大梁子河等河下游两岸地区。中山缓坡区主要指土山区,分布在仁和区、木厂、马白、南捞等乡(镇)的部分地区。中山温凉山区主要分布在古林箐、篾厂、浪桥等乡(镇)的部分地区,分布分散。属高山寒凉地区,多为坡地或陡坡地。岩溶山区亦称石山区,主要分布在山车、坡脚两乡,其次是大栗树、夹寒箐、小坝子等乡(镇),丘陵盆地区亦称坝子主要分布马白镇的部分地区。

水文水利

水文

马关县境内河流属红河流域泸江水系。境内大小河流42条,主要河流有盘龙河、那么果河、响水河、小白河、南浦河、南北河、南江河、大南溪河,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0.55千米,河川径流量为25.1亿立方米。

盘龙河源于砚山县尼龙拱水库,从平远街稼依坝子流经文山市进入马关东北部的坡脚镇打科村附近入境,是马关与西畴、麻栗坡两县界河。过马关县流程为38.4千米,流域面积576.1平方千米,年均流量50.6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大者河、南滚河、小麻栗坡河、南汀河、那往河等。

马关县县境地下水主要有暗河、龙潭、泉水,仅龙潭、泉水就有577处,较大的有马白镇的大龙潭、南山龙潭,大栗树乡的倮洒龙潭、磨角冲龙潭、大腻科火山龙潭,八寨镇的坝子龙潭、喜主龙潭等,落却河流域地下水径流较大,其次是大南溪河大倮者村河的地下暗河都有较丰富的岩溶水。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地下水以裂隙水为主,埋藏浅,水力坡度大。

水利

马关县建有中型水库5座、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21座、各类坝塘197座。境内已建成有棉花山电站、天生桥电站,南滚电站等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8.06余万千瓦。马关县马鞍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库容为300万立方米的小一型水库,1985年扩建为中型水库,径流面积12.95平方千米,设计灌溉面积1.96万亩,2005年被省政府列入“兴边富民”重点工程,并于同年2月开工建没,2007年完工。水库加固后总库容为1109万立方米。

土壤

马关县主要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石灰岩土、水稻土共9个土类、14个亚类、24个土属、27个土种。以发育在砂页岩、石灰岩花岗石上的红壤、黄壤为主。砖红壤和赤红壤共8个土属7个土种,多分布在海拔123~1000米地区。红壤和黄壤是县境的主要土壤类型,共11个土属11个土种,多分布在海拔1000~2020米地区。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共4个土属,多分布在海拔1800~2579.3米地区,全为自然土壤。黄棕壤主要分布在八寨、蔑厂、古林箐一带,棕壤、暗棕壤分布在都龙老君山一带。石灰岩土属非地带性土壤,共2个亚类、2个土属、2个土种,多分布在山车、坡脚、大栗树等石灰岩岩溶地区。水稻土有3个亚类、4个土属、7个土种,亦属非地带性土壤,全县均有分布。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马关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马关县有耕地57821.59公顷,马白镇夹寒箐镇大栗树乡3个乡镇耕地面积较大;种植园地面积10052.10公顷,主要分布在八寨镇、马白镇、健康农场;林地165242.09公顷,八寨镇、大栗树乡、夹寒箐镇、坡脚镇4个乡镇林地面积较大;草地2244.07公顷,主要分布在仁和镇小坝子镇、大栗树乡、八寨镇;湿地42.07公顷,要分布在八寨镇、小坝子镇、都龙镇;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668.1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900.5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648.81公顷,马白镇、八寨镇、都龙镇、夹寒箐镇4个镇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较多。

矿产资源

马关县已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铟、锡、锌、铜、铅、金、煤等11类47种,以锌、锡为主的多金属共、伴生为主。分布于全县境内9个乡(镇),主要集中于都龙、南捞、马白3个乡(镇)。全县有矿产地200余处,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23处、矿点142处、矿化点45处。铁矿矿石量310347.3万吨、金属量346.4万吨;锡矿矿石量1316.7万吨、金属量30.32万吨;铜矿矿石量3080.8万吨、金属量7.928万吨;铟矿矿石量711万吨、金属量5566吨;钨矿矿石量50.4万吨、金属量5929.57吨;铅矿保矿石量438.3万吨、金属量14.7458万吨。境内的都龙镇特大型锡锌多金属矿是全国第一大铟资源基地、全国第三大锡资源基地、云南省第三大锌资源基地。

水资源

马关县地表水地下水年径流量31.5亿立方米,河川径流量为25.1亿立方米,地下水年总径流量为63570万立方米,占河川径流量的26.02%。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40万千瓦以上。

森林资源

马关县森林覆盖率达56.7%,活立木总蓄积795万立方米,其中杉木面积37646.6平方千米,年采伐量15万立方米。县境森林植被随海拔高低呈垂直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炎热潮湿河谷区主要生长热带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橡胶、咖啡等亚热带人工经济林木;海拔1000~1500米间的温热湿润中山丘陵区,主要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油桐油茶、茶、木漆等人工林;海拔1500米以上的温凉潮湿高山区多为杂木林和原始森林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马关县境内共收录野生种子植物180科927属2435种,其中包含裸子植物7科11属16种,被子植物门173科916属2419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台湾杉,二级保护的有中国蕨、云南山茶花、野茶树篦子三尖杉滇桐等24种,三级保护品种有大果木莲、云海红豆,云南拟单性木兰云南苏铁、扁蕨、红椿木等15种。

动物

马关县境内发现动物种类73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懒猴(蜂猴),二级保护的有猕猴(黄猴)、短尾猴(红面猴)、毛冠鹿(青鹿)、麝(獐属)、鳞甲目红腹角雉(肉角鸡)、黑麂(青)、等。此外有兽类、鸟类、水生类、蛇类、虫类等数百种动物。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马关县有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马关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云南省马关县境内,保护区东西宽53.10千米,南北长40.50千米,跨马关县古林箐、篾厂、木厂、大栗树、仁和、小坝子、夹寒箐7个乡(镇)19个行政村,由互不相连的5个片区构成,保护区总面积7107.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季雨林、雨林、石灰山季雨林及热带野生动物,处于南亚热带与热带的过渡地带,已记录到野生维管植物203科951属2256种,陆栖脊椎动物326种。

自然灾害

马关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冰雹、低温、洪涝等。旱灾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年均发生1.4次。洪涝灾害多在雨季,多因暴雨和久雨酿成。马关县境内多阴雨天气,形成多局地性阵雨雷暴天气,易出现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截至2023年8月,境内纳入群测群防地质灾害隐患点134个,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18次。2013年7月2日20时至3日8时,马关县都龙镇境内普降大雨,发生泥石流,致1人遇难,2人失踪。

2009年8月~2010年5月境内发生严重旱灾,造成22.4万人、10.6万头(匹)大牲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6.2亿元。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40.9万亩,粮食减产6560吨;林果受灾54.3万亩,草果枯死8万亩,草山草场受灾18万亩。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马关县下辖9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马白镇骏城路2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马关县常住人口31.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27万人,乡村人口19.82万人,城镇化率36.25%,人口出生率8.68‰、死亡率10.29‰,人口自然增长率1.61‰。根据马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7822人,占总人口的52.66%;女性人口为150882人,占总人口的47.34%。总人口性别比为111.23,0-14岁人口为78355人,占总人口的24.59%;15-59岁人口为186095人,占总人口的58.39%;60岁及以上人口为54254人,占总人口的17.0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8924人,占总人口的12.21%。

民族

马关县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等11个民族。根据马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52926人,占总人口的47.9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65778人,占总人口的52.02%。仡佬族定居于仁和镇的阿峨新寨、大嘎吉,夹寒箐镇的牛马榔,都龙镇的菜园子等地,苗族居住面广,形成了大集居、小杂居和小片聚居的特点,马白镇壮族最集中的地区,彝族主要居住在栗树乡、木厂乡、蔑厂乡,傣族主要马白镇、八寨镇、坡脚乡。,布依族分布于木厂镇以及马白、都龙、仁和等乡(镇)的31个自然村。

语言

马关县境内主要语言为汉语、苗语壮语等。

马关方言属北方方言体系,与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较为接近,与相邻的几个县也极为相似。然而,由于吸收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成分和地区差异,很多语音和词汇又有别于普通话。其特点是发音较重,无轻声和“儿”化音,很少有卷舌音和撮唇音。声调往往是第一声同于普通话的阴平,第二声念上声,第三声念去声,第四声念人声,即平、上、去、入四声。普通话无入声,而马关方言似无阳平声。

马关县境内苗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川黔滇西部方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壮语、瑶语等。苗文借用拉丁字母,由56个声母、22个韵母和8个声调组成。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马关县境内壮语又因各支系的不同分为侬方言、土方言和沙方言。三种方言大体相近却不尽相同。由于长期与汉、苗、瑶等其它民族交往或杂居,部分壮族兼通几种民族语言,社交场合,均以汉语为交际语言。

宗教信仰

马关县境内宗教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境内主要2个基督教临时活动点,1个伊斯兰教临时礼拜点,马白镇寿佛寺、八寨镇永平寺、仁和镇红庙3个较大的佛教活动点。 境内道教、佛教无文字传入记录,天主教和基督教均于清末传入,其中天主教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传入倮暮中寨,民国八年(1919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谢汝兴在大栗树倮暮中寨建立教堂及教会学校

经济

综述

马关县经济结构中工业占主导地位,形成以有色金属矿采选与冶炼行业为重点产业,有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云锡文山锌铟冶炼有限公司等大型工矿企业,已建立以锌铟精深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业、以砂仁草果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业、以蔬菜水果为主的现代农业、以边境全域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业的特色产业体系。

2022年,马关县实现生产总值1373539万元,同比增长6%,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1773万元、507752万元、584014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0.5:37.0:42.5,人均生产总值44243元。2022年马关县经济总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排名第4位。

第一产业

马关县有以蔬菜水果为主的现代农业,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烤烟、甘蔗、辣椒、三七、生姜、蔬菜等,蔬菜主要品种有叶菜类、块根块茎类、茄果类、豆类、瓜类等。截至2022年,马关县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9户,“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认证11个,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34个。

2022年,马关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5098万元,同比增长5.1%,其中,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分别为302496万元、31710万元、115832万元、1890万元、13170万元,粮食播种面积72.3万亩,产量165265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15万亩。

马关县农业特色产业有杉木、香蕉、草果、砂仁等。2022年,马关县草果、砂仁2个特色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启动建设,“马关草果”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药材种植在地面积达44.97万亩,采收产量达1万吨,农业总产值达8亿元,其中三七面积1万亩。

马关县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等为主。2022年,马关县生猪存栏168799头,牲畜存栏118242头,全年肉类总产量27164吨,其中猪肉产量19434吨,同比增长14.9%。

第二产业

马关县是滇东南地区工业生产基地,形成以矿业、电力、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22年,马关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5145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714299万元,利税总额243542万元,其中利润总额198963万元。

马关县重点产业为有色金属为重点的绿色矿业,有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启峰能源等相关企业,其中华联锌铟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产业主要为铜锌选矿、铁精矿脱硫,2022年实现矿业总产值95.4亿元。

马关县农产品加工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和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业,有南山园区农产品深加工、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八寨、达号两个木材加工园。

第三产业

马关县为云南省家电、建材、三七、牲牧等专业交易市场和商品集散地,第三产业为以边境游、山水田园游为主的文化旅游业。2022年,马关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622万元,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5406万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0216万元,餐饮收入92756万元,商品零售452866万元,批发业销售额158636万元,零售业销售额401828万元,住宿业营业额16219万元,餐饮业营业额78565万元。

马关县境内有国家级一类陆路口岸1个,设有出口加工区、保税功能区、普通物流仓储区、综合生活区、口岸功能区五大片区。2022年,马关县实现边境贸易总额110万元,其中出口额110万元,对外贸易110万元。

截至2023年4月,马关县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7个。2022年,马关县雾缦云山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马白镇马洒村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镇、中国森林康养人家,先后举办马关县山水田园音乐会等文旅活动。全年旅游接待人数322.7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78亿元。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马关县有1个工业园区。

马关边境贸易加工园区位于马关县,规划总面积13.95平方千米,园区按“一园三片区”的空间格局规划建设,三片区分别为达号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片区、都龙口岸边境贸易加工片区、南山特色农产品加工片区,已入驻企业22家,2021年实现产值77.8亿元。其中南山片区以农特产品加工为主,以轻型加工、现代物流为辅,入驻企业11家;达号片区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为主,以木材加工、新型建材产业为辅,入驻企业9家;都龙口岸片区以边境贸易加工为主,以现代物流为辅,入驻企业2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马关县改扩建各类幼儿园、学校3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5.7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26%,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72年,有各级各类学校240所,在校学生70853人,专任教师4453人。

马关县第一中学是马关县唯一的一所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1932年建校,位于马关县城区南郊,1958年更名为马关县第一中学校。截至2023年9月,占地260余亩,有在职教师343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马关县人民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0个,其中乡镇卫生院(含社区)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县级公立医院2个,公共卫生机构4个,民办医院5个,个体诊所21个,村卫生室112个。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开放病床位数1858张,卫生医疗技术人员210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15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马关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9.61%、99.71%,41件作品入选“民族杯”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年鉴》大赛。有壮族学会、苗族学会、傣族学会、布依族学会、瑶族学会、彝族学会6个,编撰出《壮族志》《彝族志》《马关傣族》《马关县傣族民间歌谣集》和苗族诗人杨凤金诗集《想法》、彝族诗人王娟的《王娟诗选》、苗族诗人陶光福诗歌集《和太阳一起出山》等作品,舞蹈《顶家女儿》参加了全国舞蹈展演和云南省新剧目展演。

马关县文化馆位于云南省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文化路250号,成立于1956年5月,属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部命名的国家一级文化馆,截至2023年月,占地面积453.6平方米,建筑面积1491.8平方米,馆内设有演艺厅1个、展厅1个,书法室1个,排练厅1个,有编制人员10名。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马关县专利授权量43件,发明专利有效量23件,全年投入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研发经费9418万元,同比增长10%。境内有12套区域气象站和1套国家级自动气象站,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1个。

体育事业

截至2020年,马关县建成马关县逢春体育馆、14块社会体育足球场、2块校园标准田径足球场等大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村级项目46个,行政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现100%全覆盖,全民健身路径、体育活动场地基本覆盖县城广场及有条件的住宅小区、乡镇和部分行政村,15分钟健身圈建设初步成型,体育场地数量932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按常驻人口计算达2.21平方米,组织承办“七彩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大众篮球争霸赛”“文山州校园三大球暨校园啦啦操比赛”“云南省小鸟高飞轮滑比赛—马关站”等赛事,共有单项体育社团组织32个、体育俱乐部3个,全县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64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2022年,国民体质总体合格达标率达99.03%,全年运动员全省比赛获奖牌数7枚。在文山州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马关县选派46名运动员参加获得12金、12银、10铜。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末,马关县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2%,森林覆盖率达54.54%,有3个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100%,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并保持在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3%,城建成区公园绿化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46%,县城区共有公园16个,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21平方米,县城建成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4.5%。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马关县城镇新增就业3734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执行率100.37%,养老保险参保率99.98%。全年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54769人,累计特困供养人员14367人次,共建设敬老院6所,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养老互助服务站19个、老年活动中心(场所、室)50个,设置床位294张。

交通

综述

马关县是连接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泛珠三角合作区域与南亚、东南亚的陆地桥梁,也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建设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和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枢纽的重要节点,有国家级一类陆路口岸1个,形成由公路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国道248、国道219,省道313、文马高速、201省道(广马线)等线路过境。

公路

截至2022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5320千米,路网密度为1.99千米/平方千米,全县127个行政村(社区)通畅率达100%,1542个自然村通达率100%、硬化率达97.5%以上。主要公路干线有文马高速、国道248、国道219、201省道(广马线)、207省道(以河线)、221省道(弥河线)、324省道(文屏线)等。马关县汽车客运站为二级AAA客运站,日均发送200辆客车,日客运量3000人次。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11月,有马关通达农村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交通运输集团公司马关分公司2家经营农村客运的企业,已开通5条城乡公交线路,投放公交车辆45辆,开通县内各乡镇农村客运班线11条,投放19座中巴车辆16辆,开通县内区域经营农村客运班线1条,投放9座以下微面27辆,农村班线客运、区域经营农村客运和城乡公交客运基本覆盖全县各乡镇,有2家两家出租车公司文山交通运输集团公司马关分公司、马关县驾协出租车有限责任公司,共有255辆出租车。

人文

综述

马关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西汉开始历代王朝就在此设制管辖,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等多民族长期和睦共处,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有苗族花山节、兜阳节,壮族“三月三”、彝族火把节等少数民族节日,百年米轨穿境而过。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马关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

马关碉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石丫口、龙半坡碉楼。两碉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2016年5月修缮。石丫口碉楼位于马关县城东南面的石丫口村西北面两山峰凹部,占地面积108.16平方米。座南朝北,北面设门,碉楼平面呈正方形,两层建筑,碉楼边长10.4米,通高5.7米,墙厚1.34米;墙体四周设55个瞭望射击孔。碉楼墙身均用石条、生石灰、河沙、黏土夯筑而成,室内面积50.16平方米;龙半坡碉楼位于马白镇东南面约3000米的塘子边村龙半坡独山顶上。海拔高程1601米,占地面积84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东北设门一道,墙身用石条、石灰、河沙、粘土混筑而成。碉楼平面呈长方形,两层建筑,碉楼长10米,宽8.4米,残高5.4米,墙厚1.5米。墙体四周设38个瞭望射击孔,室内面积39.6平方米。

茅坪国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委会南面的都龙口岸东侧中越边境线197号界碑旁,为战争防御工事建筑,占地面积83.5平方米。始建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017年9月修缮。国门用青石、白灰、石沙垒筑,坐北朝南,南面为长方形城墙式建筑,残墙上设有大小不等的12个瞭望射击孔。墙体中部设一由北向南通道,顶部石块纵联相砌成弧形。通道南面的门头上由三块磨的青石镶拼组成,从左至右横书阴刻“大中华民国”,左右两边均刻直书阴刻小字。左为“大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国庆纪念日立”,右为“黄远塘题”。

滇越铁路马关段铁路桥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马关县古林箐乡新发寨村委会西部边缘。滇越铁路从河口穿行而过马关县古林箐乡境内4.8千米。在这短短的4.8千米中滇越铁路马关段就有5座铁路桥,从胡云村西面的176号铁路桥起至419农厂东面的180号铁路桥止。176号桥长10米,高5米,宽3米;177号桥长30米,高9米,宽3米;178号桥长60米,高13米,宽3.5米;179号桥长9.4米,高3.6米,宽3米;180号桥长58米,高12.2米,宽3.5米。5座桥均为平板桥,南北走向。桥墩均用青石、水泥砌筑,桥架为钢坯支架。除180号桥桥面用166根铁轨枕木铺垫外,其它四座桥桥面均用浇灌的水泥板铺垫,上用铁路局专用公分石和枕木铺设,轨距为1米,枕木上铺设铁轨连接南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5月,马关县已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6批,共39个非遗项目,其中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个、州级名录9个、县级名录2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5人,其中,省级传承人5人,州级传承人15人,县级传承人55人。

“闹兜阳”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苗族的重大节日,是一个以尊重人才、崇善、洁好团结为宗旨的栽体,其目的是纪念兜阳和推举兜阳一样的好人能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将每年苗族同胞“闹兜阳”节列为全州的民族节。马关县小坝子镇老董寨村是苗族最为集中的一个村寨,这里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存相对完好,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这里都会隆重举行盛大的“闹兜阳”节活动。

“花山节”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苗族同胞盛大的传统节日,入选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或初七举行,苗族同胞身着艳丽的“花衣”,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传统的跳场坪,吹响芦笙跳起舞蹈对着山歌,举行爬杆、赛马、射箭等比赛,人数多时达十几万人。花山节也是苗族青年恋爱的佳节,男女青年通过对歌、跳舞,从相见到认识、了解。

马关阿峨壮族版画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起源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仁和镇阿峨新寨村,“以刀代笔、用刀作画”是其主要的艺术形式,画面上每根线都是用刀刻出来的。文山马关阿峨壮族版画描绘了阿峨壮家生产、生活、祭祀等场景,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画面黑白对比强烈。

传统村落

2013年8月,八寨镇八寨街脚村与马白镇马洒村一同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目录。

“马洒”系壮语“纸马”之意,因为该村壮民青年常常在此跳纸马舞,故名。世居壮族支系,冠称“侬人大马洒”,壮语“恒宁曼侬马洒”。马洒东、南、西、北四个村小组的壮族人口占96.3%,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内最大的壮族侬支系世代聚居的传统村落。马洒村完整保留了传统民居干栏式建筑,传承了铜鼓舞、纸马舞、侬人古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糯饭上巳节等民族习俗,2009年,马洒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被列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马洒村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

习俗

节庆习俗

马关县苗族主要有花山节壮族有二月节和六月节等,彝族主要有火把节傣族有二月节和六月节,布依族有离娘节和牛王节等,瑶族有盘王节,拉基人有跳掌节等。

“三月三歌节”又称“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举行,历时3天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在歌圩上,各村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中意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期间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六月节是壮族一年中较为隆重的节日,又叫过小年,简称为“六一花饭节”。每逢农历六月初一,壮族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无论农活再多,家务多繁忙,一律停下来,举行传统的祭献仪式,以祭祀壮族农民起义首领依智高为主要内容。节日那天,一家出一男户主,到祭祀地点参加杀猪宰牛,女性在家里杀鸡杀鸭,染五彩花糯米饭,祭献宋代的壮族首领依智高及死亡将士。侬智高起义失败,死亡将士中有壮、苗、瑶、彝、汉族,特制五色饭,一色代表一个民族,进行祭奠。

民族服饰

马关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丰厚的文化内涵著称。传统苗族服饰以棉布为主,丝绸、麻布较少,自种、自织,苗族妇女从小就跟着长者学习织布制衣。苗族服饰不仅有性别、年龄的区别,而且有盛装、中装、平装之分,更有地区性的差别。 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用色上多为强烈的对比色彩,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感,一般由红、黑、白、黄、蓝五种颜色组成。

壮族服装以黑色为尊贵的颜色,青年时代壮族女子服装的颜色犹有蓝白、浅绿,装饰图案的色彩也清新明丽;中年的服装以深蓝、绿紫为主,仅有少量图案的亮色作为点缀;老年的服装更是一身纯黑,壮族妇女用服装色彩的变化。刺绣与织锦作为壮族服饰的主要装饰元素始于清代。壮族的刺绣物品多种多样,包括绣衣、绣裙、绣花裤、云肩、勒子、围腰、腰带、绣花鞋,还有绣球、荷包、香包、头帕、背带、门帘、床帘、帐檐等,其中绣球和背带最具特色。刺绣手法以平绣为主,还有锁绣、贴布绣、打籽绣、堆绣、挑花等多种绣法。多为繁密花枝、蝴蝶凤凰、花鸟鱼虫等,且造型活泼、色彩鲜艳。

艺术

音乐

马关县民间音乐有洞经音乐、少数民族舞蹈音乐和打击乐等。

洞经音乐何时传入马关,无记载。洞经音乐曲调有吉祥音、满江红、清风、明月、挂金锁、浪淘沙、柳叶青、朝天子等30余个。器乐分文乐和武乐,文乐为笛子、二胡(分高、中、低音)、三弦琴月琴、笙等;武乐有鼓、锣、、碰铃云锣木鱼、等。洞经音乐演奏班里一般有4~6个专门唱经、诵经的人,唱词多是唐诗,经文有《文昌大洞仙经》《关帝觉世真经》等。

马关县民族舞蹈音乐主要有苗族芦笙舞曲音乐,其曲调有喜庆和悲哀两类。喜庆调在节日盛会上吹奏,如苗族最隆重的“花山节”节,吹奏的均是喜庆调;悲哀调在老人逝世守灵时吹奏,加上敲打牛皮鼓配合,声调低沉,听者有悲泣之感。彝族弦子舞音乐,多为喜庆欢快的旋律节奏。男性手操彝族月琴(月琴),女性徒手,边弹边跳,或挽手成排跳“三步弦”。曲调有“提跳弦”“滚铺弦”“蹉步弦”“抖抖弦”等,动作有“蚂螂点水”苍蝇蹉脚”“鸭儿浮水”“小马奔跑”等10余个套路。

苗族芦笙苗族男性主要吹奏乐器,分大、中,小三个型号,由葫芦身和竹管两个部分组成。葫芦身选木质细腻,翘裂性小的岩杉、梧桐为最好,竹管选深山老箐中的黄金竹为最佳。簧片选优质黄铜,生铜、熟铜各占比例适度,自己冶炼,精心制作。子用樱桃树皮做成。葫芦身的挖心、钻眼,竹管的粗细长短,音孔定位,箍子的道数和簧舌的大小厚薄,均按严格的尺寸比例,精心制作。

舞蹈

马关县民间传统舞蹈有苗族的“跳芦笙”、壮族的“铜鼓舞”、彝族的“弦子舞”,傣族的“跳帕”、瑶族的“跳刀”、“跳钹”,拉基人的“跳掌”等,被誉为“歌舞之乡”。

龙灯舞县境春节期间,汉族经常耍龙,耍龙亦为龙灯舞。龙为节龙,用竹篾扎制,纸表糊,彩画,龙衣连接牵引,节龙里燃油炸纸条,龙宝红似火球,龙头血盆大口,形象逼真。龙灯耍毕,主人赠给“红封”和“饵快”食品以作酬谢。群众视龙为吉祥物,龙进家大吉大利,故有邀请耍龙的习俗。

苗族排笙舞分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几种,以手摆动芦笙为主,动作有提、跳、转,拐、扫,边跳边吹奏芦笙。芦笙舞是喜庆和祭祀皆用的舞蹈,舞源据传是纪念古代祖先英勇作战的功绩和悼念壮烈牺牲的英雄。

壮族铜鼓舞属集体舞蹈。跳舞时1人击鼓,1人用盆扑鼓,发出沉闷的嗡嗡声,众男女以鼓点为拍,挥着白毛巾翩翩起舞。动作多为挥舞白毛巾、穿花变队形等。铜鼓舞舞源传说是纪念壮族祖先与敌兵作战时,以击铜鼓为号,召集壮族兵马,迅速集合,准备打仗的舞蹈。

彝族弦子舞属喜庆性集体舞蹈。男性怀抱弦子,女性徒手,男女手挽手,列排相对而跳,以琴声相配,功夫全在脚上,基本动作是前三步后一步和前三步后三步。由于音乐节奏快,舞步刚健有力,跳法有10余个套路近20余个动作。动作轻快敏捷,似晴蜓点水,又似苍蝇蹉脚。

马关县拉基人是未归系民族,分为黑拉基和花拉基。黑拉基在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五,花拉基在农历六月初六至初九的“姊妹节”上跳。节日到来,拉基人村寨男女老幼全部集中到庙房前,杀猪宰牛,集体聚餐,欢度姊妹节。庆典舞蹈时,由老人擂鼓敲链,青年男女以手击拍,脚踏掌。

马关县瑶族舞蹈属祭祀性舞蹈,在“渡戒”“叫谷魂”“烧灵”三种仪式中均唱歌、唱经文、跳舞。舞蹈分为“文”和“武”两种,7个套路,动作分为高、中、低“三延”,3~5人跳。手拿锣、鼓、‘钗等打击乐器跳的叫跳“文”,徒手跳的叫跳“武”,分别为跳铜铃、跳纸、跳罗帕、跳刀4套。傣族帕子舞属集体性舞蹈。男操三弦琴,女拿帕子,配以鼓锣,动作有挥帕,跳弦,多在春节期间跳。

传统工艺

马关县内少数民族的衣着穿戴,均为妇女手工所为。少数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主要有挑花、刺绣、蜡染和剪纸。

马关县苗族妇女以手工一针一线在布料上挑绣,不画模印,用各色彩线在布料经、纬线中,凭手而挑,所挑出来的花纹装饰图案均匀对称,构图新颖,用色协调。其方法为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左手拉紧,右手执针,分块而作。领口、袖子、绑腿、腰带上所挑的图案各不相同,花样各有选择。马关苗族妇女的挑花图案,花样甚多。

马关县内壮族彝族布依族妇女擅长刺绣。刺绣材料为彩色丝线、缎面、圆形竹崩子、绣花针等。工序先是描模(画底),多为花、草、虫、鸟画,后选彩色丝线、紧针密线,精工细绣。壮族、彝族妇女的围腰花纹喜欢鲜艳,布依族妇女的围腰、袖子花纹喜素雅。蜡染在一条无色裙子或无色布块上,先用蜡刀蘸蜡汁在裙子上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然后放进蓝草染缸里染色,再放进锅里用沸水煮去蜡汁。

饮食

马关县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早点有卷粉、米线、面条、豆桨稀饭,包子、馒头等,调多喜酸、辣、麻味,“蘸水”均不可少,设酒席须凑足八碗菜。有壮家酸汤牛肉、苗家火烧狗肉、铜锅清汤羊肉、滋补荨麻走地鸡、七彩花米饭、红糖粿条壮族捆绑等特色饮食。

面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制作方法为面蒿洗净、沥水,将面蒿切细切碎后混合在已淘洗好的糯米里,搅拌均匀。放入子里大火蒸,趁热细。趁热做成型,揪一团出来,搓成圆形后,可做成各种形状的粑粑

拉基豆豉为境内拉基人一道主菜,用传统的方法制作而成,挑选大豆,大锅里炒干水分,发黄变脆后去壳,加水煮熟,捞出控干水,放在用毡帽泡叶铺垫的竹箩内,盖上几层毡帽泡叶封口。竹箩用麻袋包裹严实,放到火笼边捂到自然发酵并发出香味时,取出放在石碓窝里舂细,最后用植物叶包装成长方形小块,放到锅里用微火烤到发出香味。

“捆绑”也叫“粽粑”,是马关壮族同胞最喜爱的美食之一,“捆绑”气味芳香诱人、口感软糯香甜,外形似骏马脚杆,故也称为“马脚杆”。包的时候糯米用炸木材灰、苏子杆灰或者糯谷草灰染成黑色,把榨木树烧成炭捣细,细筛数遍后,用粉末状的炭灰与糯米混合搅拌,反复搓揉,直到白色的糯米全部混合染上榨木材细粉末变成黑色为止。

地方特产

马关草果呈纺锤形,果皮为棕褐色,果长2-4.3cm,平均单果重为3克左右,果皮坚韧,有明显的竖形皱纹,基部有果柄,内含有多粒多面形种子。种子集结成团,气芳香,味辛、辣。马关草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果实中内含醇溶抽提物≥4.05%、芳香油≥1.13%及微量元素

马关茶主要产自古林箐,该地古树茶,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灌木型野生茶,主要生长在古林箐卡上村1500米左右的原始森林中,树龄均在百年以上。古树茶不施肥,不喷洒农药,属于纯天然的环保型茶叶,香气深沉,苦涩回甘。

马关县兰花种类繁多,已发现原种26种。其中红柱兰于1988年由中国兰花专家吴应祥定名为“文山红柱兰”,并于1990年2月获第二届中国(厦门市)兰花博览会金奖。还有白朵素、雪素、珍珠贝母兰春兰寒兰矮种、墨兰矮种。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4月,马关县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7个,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

重要景点

罗家坪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罗家坪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马关县罗家坪大山阵地,罗家坪村距离边境线仅1千米,是支前模范村、英雄村。罗家坪是中国自卫还击战争中的主战场之一,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拔点作战打响的第一枪,是参战人员最多、伤亡人员最重的战场之一。罗家坪主峰海拔2002米,以罗家坪主峰山脉分水岭为界,东和东南侧是越南,北、西、西南侧是中国。

鞍码湖七彩音乐风铃景区

鞍码湖七彩音乐风铃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坡脚镇西部,文都二级路旁,距离马关县城区19千米,文山市城区38千米,居民为均为傣族(黑傣),傣族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保留较为完整,祭太阳神、锦库节、花饭节等民族节日贯穿四季,哟有农耕展览馆、“借农·图说乡风文明”墙、祭祀太阳神广场、风雨长廊等景点。

英雄老山圣地景区

英雄老山圣地景区以老山为核心,主要包括老山神炮、天保口岸、老山主峰三大片区,有游客中心(南疆记忆陈列馆)、老山神炮(陆战装备馆)、野外拓展基地、地雷展览馆等景点。景区主楼大门以山峰的形式呈现,喷泉内镶有和平鸽,山水融合,象征着战争结束,最终趋于和平。

对外交流

国际交流

2023年4月19日至20日,越南老街省猛康县和新马街县的代表团到中国云南省马关县参观、交流并举行会谈,会议商定了5项交流合作内容,签署并制订协议正本三份。

口岸

都龙口岸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委会东南面,中越边境线二段197号界老国门处,是云南通往越南的重要通道。2015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都龙口岸为国际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货运口岸,2018年3月26日,都龙口岸正式获批实现对外开放。2023年3月,中越边境都龙口岸获批设立国际道路运输管理站。都龙口岸与越南黄树皮、箐门、新马街三县毗邻,总体规划面积3.93平方公里,由联检服务区、自由贸易区、综合服务区、进出口加工区和现代物流区五片区组成。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01年,马关县被命名为“中国草果之乡”。

2021年8月,马关县入选云南省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2年8月,马关县入选“云南省美丽县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