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 :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08-30 12:20

黄平县,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地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距州府凯里市50千米,省府贵阳179千米。全县面积1668平方千米,辖8镇3乡、142个行政村13个社区,2022年总人口39.80万人。政府驻地于黄平县新州镇行政中心。

黄平县地处黔中丘原向黔东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势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部逐渐降低。山脉多呈北东走向境内平均海拔在600-1200米,最高海拔1367米,最低海拔519米。黄平县先秦时期属梁州。春秋战国时期属国和且兰国。汉朝,元鼎六年平且兰置牂牁郡,黄平隶属之。唐朝,属充州新兴、韶明二县地。赵昀宝祐六年,黄平之名始见于史,赐名镇远州。明代,洪武七年,置黄平州,先后设所、设卫、设州直至清末。民国三年废黄平州改为黄平县。沿袭至今。

黄平县坚持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更多“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增效,做大做强酱香白酒、特色生态食品等产业,加大对全县文化、旅游、体育、娱乐企业的培育力度,提升文旅市场主体品牌影响力。2022年黄平县生产总值75.29亿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4.28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36.44亿元,增长1.3%。

黄平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泥哨艺术之乡”“中国优质无籽西瓜之乡”“贵州省长寿之乡”。黄平县处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潕阳河上游,拥有潕阳河十大景区中的四大景区,飞云崖、上潕阳、旧州镇和重安江景区。黄平县景点多,许多资源仍然保留着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是融山水观光、生态休闲、文化研究于一体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

地名由来

黄平之名,来源于苗语“王且”。“王且”就是旧州,“王”即“皇”,“且”即“坪”。“皇坪”,即“皇城”。后来,“皇坪”就变成“黄平”。

历史沿革

先秦至隋唐

周郝王三十八年(前277),秦昭襄王取楚巫黔地置黔中郡,黄平之地属之。汉建元六年(前135),刘彻遣唐蒙通夜郎,其后24年平且兰,以其地置牂牁郡,黄平属牂牁,郡治黄平(旧州镇)。隋开皇元年(581)于汉牂牁郡故地置牂州,其下辖牂牁、宾化二县,今黄平县境分属于二县域内。自李渊武德(618)以后于黄平境内先后置建安、新兴、宾化三县。新兴县地区为新兴县境。至李隆基开元间(713~741),降牂州为羁州,所领县均改属充州,而充州原属的韶明县为今旧州地。

宋元时期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土首骆世华、骆文贵献地,因其地设珍州,以乐源县为州治所。乐源县治即旧州。宋南渡后,于黄平地区设府,治所为今旧州。府地辖黄平、瓮安全境。赵昀宝祐六年(1258),黄平之名始见于史。十一月新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理宗景定、度宗成淳年间,元军陷思、播,于黄平(旧州)置元帅府。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沿宋制置黄平府,属播州,隶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明清时期

明洪武七年(1371),改元置黄平府为黄平安抚司,隶播州;十一年,置黄平守御千户所;十五年正月,置黄平卫指挥使司,旋又改卫指挥使司为千户所;二十二年五月,傅友德平狼洞苗,于狼洞地设卫,改狼洞名兴隆,属贵州都司。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九月,播辖黄平、草塘、白泥、余庆、重安五司改隶黄平通判;二十八年平播州,废黄平安抚司,设黄平州;二十九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福泉)两府,平越改隶贵州,黄平州隶于平越。

清康熙十年(1671),黄平千户所并入黄平州;二十六年(1687)裁兴隆卫并入黄平州,移州治于卫所。兴隆改称新州,原州治所改称旧州。嘉庆三年(1798),黄平州改隶镇远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1912),黄平州基层行政划分为区、团、甲三级。全县分为8区98团1410自然寨。民国3年(1914),黄平州改为黄平县,镇远府改为镇远专区。民国16年(1927),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全县划为新州、重安、旧州、谷陇、平溪、太平6区。区下设保、甲、排3级。民国21年(1932),全县改设8区23乡(镇)。乡(镇)下设保、甲。民国27年(1938),乡(镇)改为联保,全县设6区35联保,联保下设199保2017甲。民国29年(1940),废联保撤区,全县划为4个指导区及3个镇和20个乡,乡(镇)下设215保2269甲。民国30年(1941),除县府直辖地外,划成旧州镇、谷陇两个区20个乡。民国36年(1947),县设两个区21个乡(镇)173保1666甲。民国38年,减为170个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14日,建立黄平县人民政府,隶于镇远专区。1956年7月,撤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属之。1959年1月,撤施秉县入黄平县。1950年,全县建立四屏、谷陇、重安、旧州、平溪5个区21个乡(镇)。同时废除保甲制,设164个村1457个农会小组。1958年,改区为人民公社,公社下设管理区。村改称生产大队,农会小组改称生产队。1961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区公所,管理区改建人民公社。1962年5月,黄平、施秉两县分治,全县恢复为5区23个公社304个大队2109个生产队。1963年,将原23个公社划分为45个公社1个镇,辖266个大队2091个生产队。1984年4月,公社改称乡镇,设立乡(镇)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称村,设立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全县辖5个区22个乡3个镇(其中1个区级镇)250个村2120个村民小组。1992年,撤销新州、旧州、平溪、重安和谷陇5个区,设立新州、旧州、重安、谷陇、平溪5镇和崇仁(2005年更名为野洞河)、黄飘、上塘、一碗水、翁坪、重兴、苗陇、浪洞、纸房9乡。2013年,黄飘乡并入新州镇、重兴乡并入重安镇、苗陇乡并入谷陇镇,野洞河、上塘、浪洞撤乡建镇,全县设8镇3乡。同时,行政村由原来的243个并为142个。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东临施秉县,南接台江县和凯里市,西连翁安县、福泉市,北邻余庆县。黄平县距省会贵阳市179千米,距州府凯里市50千米,地处东经107°37′46″~108°11′04″和北纬26°43′39″~27°14′29″之间,县境南北长为60千米,东西宽为57千米。黄平县土地面积为1668平方千米。

气候

黄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1℃,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4.7℃。年平均降雨量1114.2mm,平均雨日有178天,全年有83%的降雨量集中在4-10月份。黄平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44~1266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6%,处于全国日照时数的低值期内。在四李中,春季(3--5月)日照时数253.8小时,占全年日照数的22.2%;夏季(6~8月)为472.0小时,占年照41.3%;秋季(9~11月)为275.1小时,占年照24.1%;冬季(12~2月)为142.6小时,占年照12.5%。总趋势是夏\u003e秋\u003e春\u003e冬,其中夏季日照时数为冬季的3.3倍。全年中以7月最多,2月最少。

地形地貌

黄平县位于黔中丘原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逐渐降低。平均海拔一般在600—1200米,最高峰在西北北部纸房乡的轿顶山,海拔1367.2米;最低处在东南部山凯乡的清水江镰刀湾江面,海拔519米。县城新州镇海拔800米,县内山峰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有轿顶山、白岩山、冷屏山、杨家塘、马头山、牛岛坡、马鞍山、重阳平,黄飘大坡、大坝山、纱帽顶、大高山、中华山等17座,多集聚于西、西北及中南部。县境内受北东向河流的切制,在地貌水系格局上具有北东山岭与河谷盆地相间排列的形势。黄平地貌类型有低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盆地,其中以低中山和低山丘陵分布范围较广,面积约1423.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85.3%。

地质构造

黄平境内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二迭系及下第三系、第四系。以前震旦系上板溪群清水江组的变质岩、家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的白云岩及志留系中上统翁项群的杂色页岩、粉砂质页岩分布广,面积最大;而石炭系、三迭系及侏罗系、白垩系、上第三系、地层缺失。其特点是,地层古老、发育不全,厚度大,以海相沉积为主。

黄平县在地质构造上属上杨子台褶带黔中早古拱断裙束,即贵州省东部与北向构造带及东西向构造的黔中隆起横跨反接及重迭地区,以南北向构造形迹最为显著,岩层走向与山形水势都有极明显的反映。东西向构造受南北向构造横跨重迭削弱,而隐伏地下。可见踪迹,也多为次级断裂。中原地区系、新华夏系构造,为县境一项重要构造形迹,但一般属二、三级构造。此外,扭动构造之各种型式,也迭次出现。

水文

黄平县内有大小河流近100余条,主要河流有舞阳河重安江(含清水江县境部分)、苗里河,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1236平方千米,占全县流域总面积74%;北有余庆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流域面积316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19%。长10千米(流域面积2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33条,总长688千米,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0.41千米。舞阳河河源海拔1260米,河口海拔580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12.4立方米,径流量3.24亿立方米。全长71千米,流域面积604平方千米。长10千米或流域面积2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10条。

地下水:多年平均储量2.57亿立方米,占地表径流量的28.9%,已出露的井泉38处,其中每秒1公升以上33处,内有西堰洞沟河,龙洞场、翁板洞、潘洞、青杠、太翁、响水桥、深沟8处暗河,出水量最大为西堰洞沟河,流量为1069秒公升,最小的为平溪、松洞泉水,最大流量均在0.5秒公升。

水利

黄平县有2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7782方米: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水电站27座,蓄水库容2034.34万立方米:塘坝290座,蓄水库容434.18万立方米。其中两岔河水库最大坝高72.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910米,死水位881米,兴利库容1572万立方米,总库容2025万立方米。半坡输水管道长3.15千米、管首设计流量0.445立方米每秒,温家湾输水管道长2.52千米、设计流量0.499立方米每秒。

土壤

黄平县属亚热带黔中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二级梯面上的黄壤带,由于地形、气候、母质、植被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多种类型的土壤。主要土壤有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和水稻土。黄壤是黄平县境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面积1372523亩,占总面积的55%;石灰土有570015.5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2.81%;紫色土面积为203843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17%;水稻土面积有229217.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9.19%;潮土面积只有182.5亩。

黄平县的土壤分布是有一定的规律组合的,全县主要土壤组合有四种类型:河谷盆地土壤组合、砂页岩中低山土壤组合、紫红色冰岩低山丘陵土壤组合和石灰岩白云岩山地土壤组合。河谷盆地土壤组合县内有旧州低中山宽谷盆地,还有浪洞、上塘、平溪、翁岩、印光等大小坝子15处;砂页岩中低山土壤组合分布于县境的西北部和其他各处的砂页岩地区;紫红色冰碛岩低山丘陵土壤组合在旧州、红梅、上塘、石牛、松洞、平澳等地区均有第三系冰确岩出露,以紫红色页岩、砂岩砾岩为主;石灰岩、白云岩山地土壤组合在县境各地都有岩层出露,个别地方有紫色砂页岩镶嵌出现,在局部地方,其上面有砂页岩,泥岩和老风化壳的掩盖层。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5年,黄平县境内探明的矿产资源有汞、铁、煤、石膏重晶石、磷、硅、铅、锌、锰、镓、锗、镉等20多种。其中,蕴藏量大的有重晶石、石灰石、石膏、铝钒土、汞矿。汞的储量为1.09万吨,重晶石的储量为39.98万吨,、等稀有金属储量为1150吨,铝钒土储量为600万吨。

土地资源

2022年3月,黄平县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耕地35824.72公顷(537370.80亩);林地106369.06公顷(1595535.90亩);草地1777.52公顷(26662.80亩);湿地49.07公顷(736.0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038.19公顷(90572.85亩);交通运输用地3608.24公顷(54123.6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650.88公顷(39763.20亩)。

林木资源

截至2020年黄平县林业用地面积由104058.1公顷,有林地面积77240.24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665.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12%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王华山松火炬松乌桕黄杨女贞、月季、紫荆油茶杨梅等。其中树种结构调整低产低效林更新改造1.05万亩;完成以发展脐橙、蜂糖李为主的精品水果和栽培楠木鹅掌楸等珍稀树种的林种结构调整4.5万亩,林药种植5.6万亩、林下黄精种植0.49万亩,特色油茶种植3.89万亩,实现林下经济产值4.78亿元,

生物多样性

动物

黄平县生活有野生动物近千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白颈长尾雉、蟒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鳞甲目猕猴属水獭亚科红腹锦鸡大鲵属等。

植物

截至2015年初,黄平县森林覆盖达50.67%。境内生长有野生植物近3000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银杏、水杉红豆杉3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马尾树香樟木楠木榉木、红豆树等23种。

自然保护区

黄平县上塘朱家山自然保护区

朱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黄平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瓮安三县交界处,总面积7333.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6%,系武陵山脉的支脉,是目前地球上同纬度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原始森林。朱家山森林区有木本植物40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三尖杉、红豆杉、香果树、木等,它是一个自然植物基因库。林中还有国家级三类保护动物红腹锦鸡大灵猫小灵猫等,茂密的林中小溪还常见国家二类保护珍稀鱼类大鲵属。它既是一个“药源”“蕨科”和“菌类”的宝,更是丛林登山、探险、寻幽的理想圣地。

自然灾害

黄平县主要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大风、倒春寒、凝冻等。

2015年6月3日,黄平县旧州镇白水寨村普降大大暴雨,造成白水寨村河道洪水猛涨,沿河部分低洼地带的房屋、学校、粮仓、烤烟肥仓库等进水被淹;水稻、玉蜀黍属(包谷)、烤烟、乡村公路被冲,两家房屋塌方(无人员伤亡)、冲死冲走两头水牛。同时,还有草芦坪村的水稻、玉米、西瓜、房屋、花卉等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2019年6月15日至16黄平县出现强降水天气,其中大暴雨2站,暴雨13站,黄平县气象台6月16日8时9分将暴雨黄色预警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强降雨导致道路塌方、河水暴涨、农作物和房屋被淹。对黄平县的道路交通、农业生产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影响。

2022年6月11日20时至6月12日8时黄平县浪洞镇出现大暴雨,雨量达到111.4毫米,引发洪水、滑坡、内涝、泥石流,当地交通中断,受困群众急需救援。

行政区划

黄平县面积1668平方千米,辖8镇3乡,142个行政村13个社区。政府驻地于黄平县新州镇行政中心。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总人口39.80万人,比上年减少1415人。常住人口为 244125 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93992 人,占 38.5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150133 人,占 61.50%。其中男性20.5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2.8%;女性1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47.2%。全年出生人口3060人,出生率为7.8%;死亡人口2536人,死亡率为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0-14 岁 人口为 54912 人,占 22.49%; 15-59 岁人口为 137917 人,占 56.49%;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51296 人,占 21.01%,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41227 人,占 16.89%。

民族

黄平是个多民族聚居县境内有汉、苗、侗、布依族等少数民族。2022年总人口39.80万人,其中苗族等少数民族占69%。

语言

黄平县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方言,北部土语为黄平方音。黄平方音内部差别较小,与苗语黔东方言标准音无多大差异。苗语为有声调语言,每一个音节都有围定的声调,每一个音节一般由声母(辅音)、韵母(元音)和声调组成。黄平苗语语音声母有32个,其中塞擦音13个,鼻音4个。擦音8个,边音7个。黄平苗语有29个韵母。其中单韵母5个,复韵母24个。

宗教信仰

黄平县内共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个宗教。佛教在盛唐时已传到黄平旧州,宝相寺为唐时建筑;元朝时道教传入县境,县境的道教徒称道人或称道士,大多不住寺庙;清光绪十五年,法国籍的穆神甫来到黄平旧州传教,天主教传入县境;基督教于民国十八年由镇远教区分会传教士唐芳荣(湖南人)来黄平重安传授圣经传入。

经济

综述

2022年黄平县围重点围绕酱香白酒、肉牛、中药材等,巩固发展生态畜牧、中药材、辣椒、精品水果和蔬菜等产业,引进广州市亿豪、广州知更鸟、东莞一鼎物流等16家优强企业、40个项目,成功签约雅拉德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康中济世有限公司开始投产。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29亿元,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6亿元,增长10.9%;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6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00.75亿元增长7.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9339元、12756元,分别增长6%、8.5%。

2022年黄平县生产总值75.29亿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4.28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36.44亿元,增长1.3%。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2.6%.19%.48.4%。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43.6%和21.4%。

第一产业

黄平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更多“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增效。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4.28万亩,产量12.29万吨。巩固发展生态畜牧、中药材、辣椒、精品水果和蔬菜等产业,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980个,其中州级以上龙头企业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1个,示范家庭农场17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完成供销社、专业合作社、信用社“三社联建”58个。建成中药材万亩示范点2个,千亩示范点3个,百亩以上基地233个,“订制药园”1个。“黄平黑毛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认证5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2022年黄平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0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72亿元,增长3.7%。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59亿元,增长3.3%: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1.02亿元,增长4.7%。全年粮食产量122911吨,比上年增加1377吨,增产1.1%。油料产量6529吨,增产28.5%。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1194吨,比上年增长8%。全年水产品产量3379吨,比上年增长3%。

第二产业

黄平县2022年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酱香白酒、特色生态食品等产业,推进园区提质升级。充分抓住白酒产业“风口期”,精心谋划以白酒产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布局,全力推动黄窖、九茅、贵骄台等酒企实现满产达产,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亿元。依托生猪和肉牛养殖等产业基础,着力培育1家以上肉制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扩展“牛老大”食品加工产业链条。积极做好升发木业、泓鑫木业、金草海药业等企业服务。

2022年黄平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19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9.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下降19.8%,私营企业下降9.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8.5%,制造业下降24.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土砂石开采增加值增长18.5%,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增加值下降26.9%,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增加值下降55.7%,水泥、生石灰和石膏制造增加值下降25.9%,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增加值下降54.2%,保健食品制造增加值增长6.1%,木材加工增加值增长22.5%,有机肥生产增加值下降16.1%,饲料加工增加值下降5.4%,蔬菜、菌类、水果和坚果加工增加值增长44.9%。全年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4.2%。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9.0%,产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30.2%。

第三产业

黄平县2022年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通过加大对全县文化、旅游、体育、娱乐企业的培育力度,提升文旅市场主体品牌影响力。完成安安滑翔伞运动基地2022年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申报。引导平台79家旅游企业入驻一码游贵州省,24家入驻云闪付平台。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800余人(次)。新增评定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州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新增景区景点旅游标识标牌20块,新建1座3A级旅游公厕。全力推动野洞河景区、黄平县旅游接待中心、旧州古城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旧州古城景区2022年共举办大型活动17场次,接待游客22万余人次;野洞河景区共带动就业100余人,接待游客3.6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50万余元。

2022年黄平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2.7%。批发业销售额增长6.5%:零售业销售额增长4.7%:住宿业营业额下降9.1%:餐饮业营业额下降0.8%。运输总周转量为101821万吨千米,比上年增长9.2%。全年全县邮政行业业务总量3947.7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全年全县电信业务总量2.37亿元,比上年增长29.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00.75亿元,比上年增长7.8%。

经济功能区

槐花工业区

槐花工业区规划面积16.45平方千米,已开发面积1平方千米,土地利用30%(贵州黄平珍稀药材白芨加工项目、贵州故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黄中整体搬迁工程、槐花工业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等),1平方千米核心区已实现“七通一平”。槐花工业区功能布局划分为返乡创业园、科技创新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和教育商业区。

社会

教育事业

黄平县2022年末拥有学校数78所,其中小学65所,普通中学11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000人,在校生4460人,毕业生1485人。普通高中招生2671人,在校生8164人,毕业生449人。初中招生4127人,在校生12658人,毕业生4146人。特殊教育招生6人,在校生192人,毕业生19人。黄平县拥有幼儿园40所,其中公立幼儿园22所,民营幼儿园18所。共设班数297个,入园人数1882人,在园幼儿人数8567人。学龄幼儿入园率为92.8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6.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07%。2022年度高考报考总人数4613人,录取4028人,总录取率为87.32%,其中艺术本科156人,体育本科62人,提前录取本科院校14人,第一批录取本科院校424人,第二批录取本科院校916人,专科院校2456人。

文体事业

截止2022年末黄平县共有文化馆1个、民族艺术团1个,乡镇文化站(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11个。通广播、电视的村142个,一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7.9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92%:其中11个乡镇都通有线电视,用户32443户,并设有11个乡镇综合服务站。全县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0.272万册。全年图书馆接待人数达23165人。全年共接待游客155.0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15亿元,下降17.3%。其中外国人8人次,增长14.3%: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和台湾同胞1人次,下降85.7%。

截止2022年末黄平县共有体育场地757个,体育场地面积71.2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6平方米。

卫生事业

截止2022年末黄平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3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中医医院1个、县妇幼保健机构1个,中心乡镇卫生院5个、一般乡镇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村卫生室131个,县疾控中心1个,卫生综合执法大队1个,民营医院3个。年末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612人,其中执业医师549人,注册护士643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900张,其中公立医院1464张,民营医院436张,乡镇卫生院721张。全年总诊疗人次85.77万人次,出院人数4.98万人。

人居环境

2022年黄平县完善城乡污水管网改造,确保污水收集率、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2.9%,城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7.2%。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白色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2%;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断面监测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水质标准,部分优于国家规定水质标准。全县无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辐射安全事故,环境质量无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无明显损害,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2022年末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35.62万人,比上年增加1423人。全县集镇污水处埋量412.5万吨,其中,县城污水处埋量203.33万吨,处理率97.25%2022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4.49万吨,处理率76.6%其中,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1.51万吨,处理率98%。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745.6公顷;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1333.3公顷;社会造林66.7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1.12%。

社会保障

2022年黄平县有养老服务机构3个,服务床位25张。全县有儿童救助机构1个。全县有村级便民利民服务中心142个,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中心13个。全年全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101人,比上年增加161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19万人,减少1.06万人。

交通

综述

黄平县2022年公路通车里程为2699.39千米。年末拥有民用客货运输车辆352辆,比上年下降45.5%。其中:客车179辆,下降21.5%;货车173辆,下降58.6%。客车客位2474个,下降16%。全年运输总周转量为84799万吨千米,下降52.2%。其中:旅客周转量为2834万人千米,下降71.4%,货物周转量81965万吨千米,下降53.5%。

公路

截至2022年黄平境内高速路有贵黄、天黄、安江、余册4条高速,里程达97.128千米,全县农村公路里程达2490.388千米。

2022年黄平县基本形成了连接内外的立体交通路网,全县公路里程达2699.2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70.971千米,国道120.477千米,省道178.05千米,县乡道815.73千米,通村公路836.792千米,通组公路677.2千米。

铁路

黄平县内有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横穿县内谷陇、苗陇、翁坪等3个乡镇,黄平火车站有旅游列车停靠。黄平将融入贵阳1小时经济区,重庆3小时经济区,杭州5小时经济区。沪昆高铁凯里南站距黄平县仅半个小时的车程。

黄平境内有两个站点,分别为黄平站、宝老山站。5639/5640次列车全程16个站。

航空

凯里黄平机场位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东坡农场,功能定位为贵州省旅游支线机场,主要服务对象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居民和黔东南州旅游业。是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建设的4C级民用机场。运营航线有贵阳=凯里市=济南市南宁市=凯里=南昌市长沙市=凯里、茅台=凯里、兴义市=凯里、福州市=凯里、重庆市=凯里、武汉市=凯里、西安市=凯里、宁波市=铜仁市=凯里等10条航线,通达全国13个大中城市。

截至2021年10月23日,凯里黄平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50292人次,同比2019年、2020年分别增长116.22%和60.24%;完成各类起降26041架次,同比2019年、2020年分别增长1826.1%和95.33%增速在全省11座机场中排名第二。

公共交通

黄平县先后开通县城2路、县城至旧州镇、县城至凯里黄平机场、县城至重安镇、谷陇环城等公交线路,到2019年底,黄平县开通公交营运线路6条(其中农村线路3条),营运车辆44辆。实行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后,县城至旧州古镇、县城至黄平机场、县城至重安客运车辆调整下线,客运车辆减少20多辆,减少燃油车的数量,新增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66.67%。 

人文

饮食

黄平县大多是苗族,以大米为主食,辅以少量玉米、小米、大小麦。副食有瓜豆类、蔬莱等。配料为辣椒、葱、蒜等,喜食辣椒。食肉有自养的鸡、鸭、牛、羊、猪、狗等家富家禽以及禽蛋和鱼虾。

苗族喜食糯米。逢年过节,接待宾朋、红白喜事、生育喜庆、祭祀扫墓、走亲访友、旅行等均离不开糯米饭。鸡肉稀饭、酸汤鱼、狗肉汤锅为苗族喜爱的传统名菜。其制作简便,营养丰富。逢年过节,接待宾客以鸡肉稀饭、酸汤鱼招待。狗肉汤锅味美可口,是接待宾朋的名菜。腌菜、酸菜、酸汤鱼是苗族四季喜食的菜。黄平县的美食还有腌汤大肠、酸汤牛肉七彩排骨、粉面小河鱼、糯小米扣肉、狗肉汤锅、鸡肉稀饭等10余道特色菜品。

腌汤大肠

腌汤,是黄平县苗家人的特色汤锅底料。腌汤的 " 腌 ",民间读音为 " ā n",即安汤、奄汤、汤、谙汤 ,是采用青菜,辅助食材为玉米、小麦、糯米、辣椒、黄豆及其他调料等进行腌制而成,闻起极臭,食之余香满口。

糯小米扣肉

黄平县谷陇镇盛产的糯小米,是当地农特产之一。扣肉为客家四大盘、四大碗、又称八大碗之一系汉菜、清朝中期,汉族带兵入苗疆征战,该菜也随之带入,并利用了当地小米做成小米渣扣肉。做小米扣肉,小米需浸泡24小时肉要选择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五花肉放入锅中煮上20分钟将煮好的五花肉切成丁与小米一起搅拌适当加入红糖、白糖、猪油等再另外切出厚薄适中的五花肉片在五花肉片间夹上豆沙馅一片接一片码好,平铺碗底最后将充分混合后的小米和肉丁盖满肉片摆盘再放到蒸笼里蒸一个小时左右香喷喷的小米扣肉就可以出锅了。

旧州豆腐干

又名“素火腿”,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遐迩,享誉省内外,清光绪年间旧州知名人士孙淑瑶先生曾写诗赞誉豆腐干曰:“蟹黄脂白软嫩香,酒市呼朋细品尝。”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述

黄平县共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苗族古歌、苗族泥哨、苗族银饰制作技艺、黄平蜡染技艺4个,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哥蒙的“哈冲”、革家服饰、苗族“弄嘎讲咯”、苗族客道、哥蒙排笙乐、黄平苗族服饰、苗族祭桥节、谷陇九月芦笙会、岩英高跷、苗绣等17个,州级代表性项目苗族芦笙舞、革家银饰制作技艺等19个,县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农民画重安江酸汤鱼、旧州豆腐干、旧州牛老大牛肉干等175个。

黄平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又称“苗族史诗”,由金银歌、古枫歌、蝴蝶歌、洪水滔天和溯河西迁5大部分组成。古歌大多在苗族鼓社祭,婚表活动,亲友聚会、节日等场合演唱。演唱者多为老年人、巫师、歌手等。古歌的特点是五言体,盘歌问答、歌骨歌花交替演唱。诗歌运用古今对比的方式叙述。每段歌词可以反复吟唱。苗族古歌在苗族社会历史中重要的地位,是苗族口传文学的典型代表。2006年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苗族泥哨

苗族泥哨是苗族老艺人吴国清(苗名贵乜)在传统泥俑、陶俑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泥捏儿童玩具,哨体下部留有回气孔,能吹出清脆的响声。它孕育于二十世纪的20年代,成形于80年代,丰富发展于90年代。现在,泥哨己不单是儿童玩乐之物,它已进入大雅之堂,成为家庭陈设的艺术品、旅游纪念品、馈赠亲友和外事活动的礼品。《苗族泥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作名录。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苗族佩戴银饰有着悠久的历史,银饰是苗族盛装不可缺少的装饰物。银饰品种类繁多,主要有银角、银冠、银项圈、围腰链、银手镯、银衣片等100多种,即使同一品种,纹饰各有千秋。苗族同胞大量使用银饰制品,成为银饰制作工艺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苗族银饰全系手工制作,有30多道工序,形成铸炼、锤打、焊接,洗涤等一整套工艺过程。《苗族银饰锻制技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作名录。

黄平蜡染

黄平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技艺,古称“蜡”,亦是苗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手工技艺。丹寨苗族蜡染是制作者本身为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品,也是当地苗族女性的艺术素养结晶。蜡染制品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品,如:女性盛装和童装、床单、背面、包袱布、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寿被等。苗族蜡染技艺有点蜡和画蜡两种。蜡染工艺流程为:布料制作、蜡液制作、蓝制作、画蜡、浸染、脱蜡、缝合等10多道工艺。《蜡染制作技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物古迹

综述

黄平县有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1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5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位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旧州古建筑群

旧州古镇,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的舞阳河畔,是贵州省境内9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贵州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黄平旧州古城旅游景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飞云崖

飞云崖又称飞云洞。飞云崖位于黄平县城东约12千米处,在明代偏桥卫(今施秉县)与兴隆卫(今黄平县)之间,自元明以来,由湖广通往云南省的驿道必经此地。这是一条古代的“南方大通道”,它起自湖北江陵,过湖南省境,自东而西横贯贵州,入云南后可通往缅甸、印度及东南亚。中原文化由此道源源传入,积淀而成飞云崖古建筑群。明初即有僧人在此结庐,正统八年(1443年)游僧来此兴建月潭寺。官员、使者、文士、商旅络绎不绝,常在此逗留、歇息,遂于正统年间建月潭寺公馆。历600余年不断增修、扩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古建筑群、1963年县人民政府进行修复,1983年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安江水碾群

重安江是贵州省第二大河流清水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江面上堆积起一片沙洲,沙洲上有一排古老的草屋,那就是重安江上独特的风景——江心古碾群。江心古碾群始建于明代,据《明史·卷三百一十二·四川土司二》记载,永乐四年(1406)设重安长官司,弘治元年(1488)设重安守御千户所,并屯兵于重安江堡上。大量屯军的涌入,带来各地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士兵们利用重安江上隆起的沙洲大规模建造水碾,取替土著居民沿用石碓米的原始劳作,为屯兵食粮提供了速度保障。重安江心水碾群于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仍有13座正常使用,主要用于碾桐籽榨油、碾竹材造纸、碾做香的原料粉末等。

岩门长官司城

岩门长官司城位于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村,距县城52千米。清乾隆筑石城于此,设把总1员,兵71名。岩门司城是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建成的“新城”,其旧城在离新城不过一千米远的南岸土城,可追溯到明万历代,其《黔记》所载的平越府地图已绘有岩门司城;清嘉庆《黄平州志》也记载:“岩门司城,旧在南岸,雍正乙卯土司据于此城,以阻台拱生苗,土城薄恶,力不能支,皆赴水死,乾隆初移建今址。”由此可见,新建岩门司城是因为旧城“土城薄恶”,不能抵御苗乱才迁址新建的黄平县岩门长官司城,1982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民俗文化

谷陇九月芦笙会

谷陇九月芦笙会是是黄平苗族地区规模最大的芦笙会。从九月初七、八的金塘芦笙会,初九、初十的五里墩芦笙会,二十五、六的岩英芦笙会,二十六、七的重安芦笙会直到二十七至二十九的马场、十里桥和谷陇芦笙会,历时近一个月。其中,地处黄平、施秉县台江县凯里市交界的谷陇芦笙会是黄平九月芦笙会的高潮。

苗族祭牛节

飞云崖“四月八”是贵州黄平苗族同胞“弄嘎讲略”的传统节日,是贵州省境内较大型的民族集会之一,黄平苗语称为“弄嘎讲略”。当地人民用此活动来为千百年来辛勤劳作、埋头耕地养育大众的水牛“过生日”。目前,黄平县《苗族“弄嘎讲略”》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野洞河

位于黄平县野洞河乡的野洞村,距黄平县城28千米,是重安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黔南州的翁安县与黄平县交界的朱家山原始森林,流经翁安、福泉、黄平三县。野洞河以溶洞、漂流、瀑布、山野观光为主。上野洞天生桥位于瓮卡西家寨与福泉懂炳交界处,高80多米,洞深100多米,河水穿洞而过,洞中有瀑布,有天窗,有奇形独特的钟乳石,千丘田渠景观。旁边有一干洞,洞高20米,宽10米,与水洞形成孪生洞并连。下野洞天生桥高15米,最矮处2米,洞长100米,洞中钟乳石景观别致。

浪洞温泉

黄平浪洞温泉距黄平县城西北50千米的浪洞温泉,又名温水塘,位于环境清幽群山叠翠的温泉河旁。泉上10余米是百余户吴姓汉族人家的青瓦木屋。温泉位于在寨下低洼处,前面是一条清澈透明的小溪流温泉河。温泉出水面积约百多平方米,现主要有6个大的泉眼,平地涌出。据地质部门检测,水位标高740米,流量6公升/秒,泉口水温49℃,属高热温泉。

旧州古城旅游景区

黄平旧州古城生态旅游文化景区,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上游,全镇坐落于贵州省黄平县西北部,总面积2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84米,北临遵义市余庆县,西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瓮安县;距黄平县城23公里,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凯里市75公里,省会贵阳市204公里。旧州镇贵州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和二十个重点保护与建设的民族村镇之一。旧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为贵州东部粮食基地,商业重镇,文化大镇。

著名人物

获得荣誉

2020年4月,入选由《小康》杂志社联合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开展的“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

2021年11月,入选“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县”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