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罗毕 :东非国家肯尼亚的首都

更新时间:2023-11-15 15:32

内罗毕(英语:Nairobi),是肯尼亚的首都,位于肯尼亚中南部,总面积716平方千米。2023年内罗毕下辖11个县,总人口为475万人。

内罗毕位于赤道以南140千米处,坎帕拉蒙巴萨之间,毗邻东非大裂谷的东部边缘。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在1500米-2300米之间,主要地貌包括平原、丘陵和山地。气候属于亚热带高原气候,四季如春,季节性不明显。共有4条主要河流,分别是内罗毕河(Nairobi River)、马塔雷河(Mathare River)、阿西河(Athi River)、恩贡河(Ngong River)。内罗毕最早是一片无人居住的沼泽。19世纪末英国殖民者来到内罗毕后,将内罗毕建设成为乌干达铁路的补给站。1900年内罗毕镇区成立,由乌坎巴副专员进行管理。1905年,内罗毕取代蒙巴萨成为英国肯尼亚殖民地的首府。1919年内罗毕镇社区正式成为内罗毕市议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内罗毕爆发了“茅茅”运动(Mau Mau Rebellion),拉开了肯尼亚人民开展独立运动的序幕。1963年肯尼亚实现独立,内罗毕成为独立后肯尼亚的首都。1984年,内罗毕市议会解散,由内罗毕市委员会负责管理该市。1992年内罗毕市议会获得了重组,并选出第一位多党市长。2010年肯尼亚新宪法颁布,内罗毕根据该宪法选举了第一任郡长。

内罗毕是肯尼亚的经济中心,以第三产业为主,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教育、旅游等主要产业。内罗毕证券交易所是非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之一。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囊括服装、纺织品、建筑材料、加工食品等领域。第一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主要的农产品包括玉米、小麦、洋葱、茶叶、甘蓝和咖啡等。2017年,内罗毕地区生产总值为14923.23亿肯尼亚先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7万肯尼亚先令,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39.4:57.9。

内罗毕是肯尼亚的文化艺术中心,诞生了肯尼亚第一份文学期刊。电影产业也是内罗毕艺术的代表,河谷地区的人们发展出了肯尼亚最早的本土电影产业,成为了东非电影业态的代表。内罗毕是肯尼亚主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主要景点有:内罗毕国家公园、内罗毕的标志性建筑--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KICC)等。内罗毕是联合国在非洲的总部,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的总部所在地。

命名

内罗毕的英文名称为“Nairobi”,其来自马赛语“Enkare Nyrobi”,意思是“凉水”,指的是流经该地区的冷水流。

历史沿革

成为直辖市之前

内罗毕最早是一片无人居住的沼泽。在前殖民时代,内罗毕人民生活在他们的部落的村庄中。当英国人于19世纪末来到内罗毕后,他们发现这里海拔高,气候温和,并且位于蒙巴萨坎帕拉之间的中心位置,于是打算将内罗毕建设为乌干达铁路的补给站,新建仓库、住宅等一系列设施,用来安置过来修铁路的印度劳工。

1898年,亚瑟·丘奇受委托为内罗毕设计了第一份城市规划方案,它包括两条街道,分别是维多利亚街和车站街,以及十道路、员工宿舍和一个印度商业区。1899年5月30日,乌干达铁路修建到了内罗毕,内罗毕取代马查科斯成为乌坎巴省的首府。

内罗毕的铁路修通以后,内罗毕开始迅速发展,从一个小镇发展为了一座繁荣的城市,许多酒店、商店和住宅拔地而起。然而内罗毕早年饱受疟疾问题的困扰,曾考虑过一次搬迁。在20世纪早期经历了瘟疫和火灾后,内罗毕进行了一次重建。 

1900年内罗毕镇区成立,由乌坎巴副专员进行管理,并授权副专员每年提名一些当地的居民或商人与他一起组建委员会来管理内罗毕。1905 年,内罗毕取代蒙巴萨成为英国肯尼亚殖民地的首府,并围绕行政管理业务和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08年,内罗毕再次爆发瘟疫,当时的英国官员认为瘟疫爆发的原因是印度人集市的卫生不过关。于是,政府官员将下层印度人和非洲土著人限制在特定的区域居住和做生意,开创了商业领域种族隔离的先例。1910年,内罗毕的人口从1902年的5000人增长到16000人,城市已初具规模。1902年至1910年间,该镇的人口从5000人增加到16000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内罗毕还吸引了许多欧洲殖民者来此定居。1919年宣布为自治市,内罗毕镇社区正式成为内罗毕市议会,城市的行政边界进一步扩大。

城市发展时期

1921年,内罗毕有2.4万居民,其中1.2万人是土生土长的非洲人。接下来的十年里,内罗毕的非洲土著社区不断增长,开始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内存在不同族群集聚区给内罗毕带来了一系列城市规划的问题,史称“内罗毕问题”。1926年内罗毕市议会任命了一名新的城市规划顾问,他解决了当时内罗毕面临的住房问题,并提出种植蓝花楹树来美化这座城市。

在英国和当地殖民政府的鼓励政策下,欧洲白人大量涌入。女王陛下政府于1938年正式颁布法令确认归他们专用的土地称做“白人高地”,占当地良好土地的约20%。在引入白人移民的同时,英国殖民政府同时引入印度人作为廉价劳动力。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当地非洲人不仅被夺走了大片土地,还被赶出了世居的家园和牧地,被限制在多半是贫瘠拥挤的部族“保留地”内,而且必须负担沉重的捐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结束后,女王陛下政府肯尼亚进行所谓“渐进主义的”政治改良,但英国政府的政策仍未根本改变当地非洲人所受到的压迫,这使得殖民政府的统治出现危机。1935 年,马坎·辛格 (Makan Singh) 创立了肯尼亚工会。 20 世纪 40 年代,弗雷德·库拜 (Fred Kubai) 成立了运输和联合工人工会,组织了1939 年的铁路工人罢工。1949 年,马坎·辛格 和弗雷德·库拜共同创立了东非工会大会(EAUTC)。1950 年春,东非工会大会(EAUTC)为反对授予内罗毕皇家特许状,在该市领导了为期9 天的总罢工,以争取国家独立。1950 年4 月,肯尼亚非洲人联盟与东非印度人国民大会联合举行群众大会,提出肯尼亚要“在三年内独立”。与此同时,内罗毕市区的不断扩张引发了市政当局与马赛人和基库尤人的矛盾,城市扩张侵占了他们的土地,并因此爆发了“茅茅”运动(Mau Mau Rebellion)。“茅茅”运动成为了肯尼亚人民开展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武装斗争运动的初次尝试。1952年,“茅茅”运动走向激化,不仅纵火伤害白人移民及其财物,还打杀了亲殖民政府的非洲人士,非洲人温和派也受到了波及。殖民政府于1952年10月20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随后又逮捕了乔莫·肯雅塔(后任肯尼亚首任总统)、卡吉雅、库巴依等近200名肯尼亚非洲联盟的领导人。从1952年到1960年间,多达15万人被殖民当局逮捕,这其中至少有1.2万人死亡,另有近8万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毒打、阉割等非人折磨,使很多囚犯因此死亡。1956年10月,“茅茅”运动被英国当局镇压。随着当地人对英国殖民者反抗的愈演愈烈,肯尼亚最终于1963年实现独立,内罗毕成为新共和国的首都。

独立后

独立后,内罗毕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一些公用事业建设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停电和缺水成为了独立初期内罗毕政府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不过随着新规划政策的逐步落实,使情况逐步好转。1964年内罗毕选出来了第一任非洲土著市长,此前市议会的主要成员主要是欧洲人和亚洲人。

1972年,世界银行批准了进一步扩建当时的内罗毕机场(即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的资金,包括一个新的国际和国内客运大楼,机场的第一个专用货物和货运航站楼,新的滑行道,相关的停机坪,内部道路、停车场、警察局和消防局等。 项目总成本超过2900万美元。

1973年9月11日,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向公众开放,并在当天举办了开幕式,由肯尼亚国父肯雅塔总统主持。在七十年代建造的建筑物中,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是最能体现环保精神的建筑物。它的主体结构采用当地的可用材料,包括砾石、沙子、水泥和木材。它有广阔的开放空间,能够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全体会议厅是长方体的构造,塔楼由几个长方体组成的圆柱体组成,圆形剧场直升机停机坪都设计成了圆锥体形状。这座塔的主体由混凝土构成,在设计上它没有墙壁但有许多玻璃窗,这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然采光。而且它拥有东非和中非最大的会堂。

1978年3月14日,内罗毕机场的新航站楼完工,肯雅塔总统主持了开幕仪式。五个月后,肯雅塔总统去世,机场改名为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以此纪念肯尼亚第一任总统。

1984年,内罗毕市议会解散,由内罗毕市委员会负责管理该市。1992年内罗毕市议会获得了重组,并选出第一位多党市长。1998年8月7日,美国驻东非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大使馆同时遭遇汽车炸弹袭击,在内罗毕,有32名肯尼亚籍使馆工作人员和12名美国人遇难,随后"基地"组织宣布对两起爆炸案负责。

21世纪

2010年肯尼亚新宪法颁布,逐步废除省级政府,设立47个郡级政府,内罗毕根据该宪法选举了第一任郡长基德罗。2011年,锡卡高速公路开通,这是一条宽八车道,全长50.4 千米,修建有地下通道和立交桥的高速公路,极大缓解内罗毕的交通拥堵情况。2012年3月10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公交车站遭手榴弹袭击,至少6人死亡,63人受伤。2014年5月16日,内罗毕发生两起连环爆炸,一起发生在一辆小型公交车内,一起发生在市场内,共造成至少10人死亡,另有70人受伤。

2013年,肯尼亚启动耗资145亿美元,在距内罗毕60公里的孔扎建造一个科技城,内有中央商务区、商务外包区、工业园和购物中心等,以软件开发、网络技术、呼叫中心、电话营销客服、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行业为主,辅以金融、会计、房地产、医疗、教育、餐饮等配套行业。2013年选举后,内罗毕市议会改为内罗毕市郡。内罗毕市郡于2013年3月选举了第一任郡长。2015年8月13日,来自非洲联盟54个成员国的两千多名代表齐聚肯尼亚,纪念1985年在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2017年,连接内罗毕和蒙巴萨的标准轨距铁路通车,该铁路由中国援建,约90% 的资金来自中国,该铁路的第二阶段计划连接纳瓦沙并直达乌干达边境。2017年12月,入选2017世界春城十佳。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107名。2023年,非洲科技峰会和首届非洲气候峰会在内罗毕举行。

地理

位置境域

内罗毕位于肯尼亚中南部,赤道以南140千米处,坎帕拉和蒙巴萨之间,毗邻东非大裂谷的东部边缘,西部是恩贡山,北部是肯尼亚山,东南部是乞力马扎罗山。在行政区划方面,内罗毕北临基安布郡,东接马查科斯郡,南靠卡加多郡,总面积716平方千米。

气候

内罗毕虽地处热带地区,但由于海拔较高所以相对凉爽,气候属亚热带高原气候,四季如春,季节性不明显。一年中有两个雨季,长雨季一般在3月至6月,短雨季在10月至12月。年平均气温17.8℃,年均蒸发量为1450~2200毫米。最热月为3月,平均气温21℃,极端高温32.9℃;最冷月为7月,平均气温15.6℃,极端低温1.1℃。年平均降水量1061毫米,主要集中在11月到次年5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3%。年平均湿度67%。年均日照总数为2492小时。

地质

内罗毕位于东非大裂谷东部,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地质活动历史久远,地质环境主要由粗面岩、凝灰岩、响岩和碧玄岩构成。内罗毕基岩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寒武纪时期,其岩石的主要成分为片麻岩,由古莫桑比克洋时期的沉积物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中新世时期内罗毕地区火山活动活跃,恩贡火山的喷发物在此凝固、沉积,形成了大面积的玄武岩、苏长岩、辉长岩上新世时期内罗毕的火山活动依旧活跃,形成了许多带有气孔的火山石。这些火山岩在经历了长期的风化作用后,变成了含有许多岩屑的玄武岩和苏长岩块。更新世时期内罗毕的火山继续活跃,隆戈诺特火山、恩贡火山、苏苏瓦火山的喷发物继续沉积形成大量火山岩,同时大裂谷的地质活动将这一时期的地层切割,形成了恩贡火山的现代形态。全新世时期大部分内罗毕地区的火山停止活动,仅有零星的隆戈诺特火山喷发物能够被发现。

在地层分布方面,中新世地层主要分布在内罗毕南部地区,主要由粗面岩构成。上新世地层主要分布在内罗毕全境大量分布,主要由响岩、粗面岩构成。更新世地层主要分布在内罗毕西北部,由粗面岩构成。

地形地貌

内罗毕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在1500米-2300米之间,主要地貌包括平原、丘陵和山地。平原主要分布在内罗毕的南部和东部。山地则主要分布在内罗毕的北部和东北部,其间有河流穿过,形成了一系列陡峭且平行的山谷和山脊。内罗毕西部是恩贡丘陵,多陡坡,是内罗毕地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

水文水利

水文

内罗毕境内共有4条主要河流,分别是内罗毕河(Nairobi River)、马塔雷河(Mathare River)、阿西河(Athi River)、恩贡河(Ngong River)。其中马塔雷河与恩贡河均为内罗毕河的支流。

内罗毕河

内罗毕河发源于基库尤的翁迪里沼泽,穿越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区河段长约23千米,是内罗毕盆地的主要河流之一。在当地马赛语中,内罗毕河的意思是“冰凉河水的河流”,由于位于海拔较高的地区,河水平均温度较沿海地区的河流更低,因而有此一说。内罗毕城就是得名于这条河流。内罗毕河有多条相互平行的支流,均自西向东,在内罗毕城的东边汇入阿西河,最终注入印度洋。这些河流多数比较狭窄,其中流经内罗毕城区北部市中心的内罗毕河主河段,部分被人工开挖的河道疏浚过。

阿西河

阿西河发源于肯尼亚乞力马扎罗山东坡的阿西盆地,流经内罗毕南部和东部地区,最终穿过察沃国家公园(Tsavo National Park)后注入印度洋,全长390千米,流域面积达38170平方千米,是肯尼亚境内第二长的河流。

水利

内罗毕大坝(Nairobi Dam)是内罗毕境内的主要水利设施,建于1953年。大坝将莫托伊因河与恩贡和连接起来,使莫托伊因河成为内罗毕河的支流之一。大坝蓄水量为98000立方米,是一个多用途大坝,拥有灌溉、提供饮用水和休闲服务等多项功能,但由于管理不善,大坝存在淤积严重、水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多项问题,严重削弱了大坝的功能性。

土壤

内罗毕的土壤主要由火山碎屑岩构成,主要包括黑棉土、红土、粉质土、铁矾土、冲积土和沼泽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内罗毕总土地面积716平方千米,其中共有农业用地面积18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6%,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西南部;水体面积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0.5%;建设用地面积22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1%,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和南部;森林面积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草地面积20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7%,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部。

矿产资源

内罗毕矿产资源较少,缺少金属矿产,主要的矿产资源为各类石料,包括石英、长辉石、方钠石霞石等。

森林资源

内罗毕森林覆盖率较低,仅为13%,其林地主要分布在城市北部和西部,人工林和天然林均有分布。2000年-2020年间,内罗毕森林面积减少了828公顷,主要集中在城市边缘。

水资源

内罗毕地表水资源匮乏,其供水主要依赖从周边郡进行调水,94%的用水来自肯尼亚中部的塔纳河流域,每天的供应量可达到48.4万立方米。内罗毕的地下水资源有限,大约每天可以从3000个钻孔中获取8.5万立方米的地下水,大规模的地下水开采使内罗毕地下水水位下降了46米,净地下水储存损失为15亿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内罗毕大约有411种各类植物,其中较为常见的植物包括金露花(Duranta erecta)、马缨丹(Lantana camara)、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等。共有12种濒危植物,包括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 小粒咖啡也称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大花木曼陀罗(Brugmansia suaveolens)等。

动物

内罗毕大约有1405种各类动物,包括524种节肢动物门、6种鱼类、37种两栖动物、603种鸟类、182种哺乳动物、47种爬行纲和6种软体动物门。常见的动物包括高角羚(Aepyceros melampus)、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尼罗鳄(Crocodylus niloticus)等。共有64种濒危动物,包括狮子(Panthera leo)、非洲草原象(Loxodonta africana)、费氏牡丹鹦鹉(Agapornis fischeri)等。

自然保护地

内罗毕国家公园(Nairobi National Park)

内罗毕国家公园成立于1946年,位于内罗毕以南约7千米处,占地面积117.2平方千米。内罗毕国家公园三面被城市所包围,由城市郊区附近的茂密树林组成,也包括部分连绵起伏的山谷和平原。其植被属稀树草原植被,分布着金合欢树和肯尼亚橄榄树等主要乔木。这里还是400多种鸟类和100多种大型哺乳动物的家园,包括狒狒、高角羚长颈鹿非洲鸵鸟等。

自然灾害

内罗毕面临着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山体滑坡、洪水、干旱、区域沉降、暴风雨、冰雹、极端气温等,其中山体滑坡和洪水是内罗毕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2012年4月,连续降雨导致的山体滑坡摧毁了内罗毕北部马萨雷贫民窟的40多所房屋,并至少造成6人死亡。2019年12月连续的降雨导致内罗毕发生城市内涝,市内多处设施和道路被洪水淹没,城市交通一度瘫痪。

城市分区

政区

内罗毕郡是肯尼亚全国的47个郡(county)之一,同时也是肯尼亚的首都,下辖11个县(Sub-County)。11个县中又包括31个区(Divisions)、72个街道(Locations)和136个社区(Sub-Locations)。郡政府驻市政厅路。

贫民窟

内罗毕有两大贫民窟,分别是基布拉贫民窟(Kibera) (努比亚语:树林 、森林)和马萨雷贫民窟(Mathare)。内罗毕贫民窟的成因复杂,既有英国殖民时期的种族隔离政策、独立后的改造项目失误,也有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模糊不清的土地产权、特权阶级的冷漠忽视等等。贫民窟的出现可追溯到内罗毕历史上实施过的两次城市总体规划。两次规划对城市的中央商业区做了详细的空间规划,但对其他区域的空间规划大量“留白”。在这些区域聚集了大量的本地居民,成为“贫民窟”形成的容器。内罗毕两大贫民窟就是基于“留白”而诞生的非正规社区。

政治

内罗毕郡行政机构由郡长和副郡长领导,郡长由选举产生。郡政府内设有郡公共服务委员会、郡执行委员会、郡监察局、郡调查和信息分析部门、灾害管理和协调部门等一系列部门。郡议会是郡的立法机构,由85名选举产生的议员和42名提名议员组成,他们在郡议会的各个委员会中担任职务。2022年, 约翰逊萨卡贾(Johnson Sakaja)当选内罗毕郡长。

人口

人口数量

2023年内罗毕总人口为475万人,其中男性273.3万人,占总人口的50%;女性237.6万人,占总人口的50%。共有0-14岁人口148.5万人,占总人口的31.3%;15-64岁人口318.5万人,占总人口的67.1%;65岁以上人口7.8万人,占总人口的1.7%。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总和生育率为2.6。人口密度为6478人/平方千米。

族群

生活在内罗毕的主要的族群包括吉库尤族、卢奥族、卡伦金族、卢奥族,坎巴族,其中吉库尤族的人数最多。

语言

根据宪法规定,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斯瓦希里语。英语多在大企业、高等教育机构和政府中使用,提交给议会的大多数法案都是用英文起草。斯瓦希里语是一种班图语,多在日常交流、贸易往来、媒体和基础教育机构中使用。不同地区的斯瓦希里语有不同方言,标准斯瓦西里语以桑给巴尔的斯瓦希里语为蓝本。

宗教信仰

内罗毕人民主要信仰的有非洲传统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少数人信仰印度教。截至2023年10月,约31.4%的内罗毕居民信仰新教,24.1%的内罗毕居民信仰天主教,20.7%的内罗毕居民信仰福音派基督教,7.6%的内罗毕居民信仰伊斯兰教,0.9%的内罗毕居民信仰印度教,0.2%的内罗毕居民信仰非洲传统宗教。

非洲传统宗教

非洲传统宗教是非洲大陆在伊斯兰教基督教之前就有的宗教体系,通常来讲非洲传统宗教指的便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传统宗教,1964年第二次梵蒂冈会议召开,将其称之为非洲传统宗教,并接受该宗教作为世界宗教的一部分。如今将非洲传统宗教的主要内容分成至上神崇拜、祖先崇拜、物神崇拜、占卜巫术和法术五个部分。

内罗毕的传统宗教源于对祖先和自然现象的敬畏,不同部族的世界观也不尽相同,有各自的起源故事和宗教仪式。例如克亚人的祷告是面对神圣的Mijikenda Kaya森林祈祷,而基库尤人则信奉“Ngai”(上帝),同时还有“重生”的观念,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重生的仪式才能成为社区的完整成员。

阿拉伯人肯尼亚等地区实现了伊斯兰化以后,非洲传统宗教凭借着其强大的生命力,并没有使这些地区阿拉伯化,并在后来对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两个宗教起着影响作用,使之成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非洲基督教和非洲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内罗毕的伊斯兰教大多数为逊尼派,只有1.7%的人信仰什叶派或伊斯兰教的其他非逊尼派分支。在12-13世纪以后,19世纪以前,随着阿拉伯人来到肯尼亚海岸进行经商,除了商品还给肯尼亚带来了伊斯兰教。随着斯瓦希里语的创造,伊斯兰教在肯尼亚沿海城市和平推广开来,成为沿海居民最重要的宗教。19世纪中期,为了获取象牙和奴隶,阿拉伯人将贸易扩展到了肯尼亚内陆,同时也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主要宗教场所为贾米亚清真寺。英国殖民以后伊斯兰教发展受到基督教遏制,来自于基督教传教士可以获得优厚的待遇,而伊斯兰教教徒不愿将子女送到教会学校上学,也没有掌握殖民机构招聘所需要的英语,因此伊斯兰教被逐渐边缘化。

基督教

1895年,肯尼亚正式沦为英国“东非保护国”以后,英国为肯尼亚带来了基督教。1902年,蒙巴萨通往内地的火车通车以后,一方面促进了伊斯兰教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基督教的传播打开了大门。

印度教

印度教的存在来源于19世纪英国殖民带来的印度劳工,殖民结束以后这些印度劳工的后裔选择留在了肯尼亚,印度教也就因此保留了下来。

经济

综述

内罗毕是肯尼亚的首都和经济中心,被评为世界消费水平最高的前100名城市、非洲第六富有的城市。城市以第三产业为主,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教育、旅游等主要产业。内罗毕证券交易所是非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之一。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囊括服装、纺织品、建筑材料、加工食品等领域。第一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主要的农产品包括玉米、小麦、洋葱、茶叶、甘蓝和咖啡等。

2017年,内罗毕地区生产总值为14923.23亿肯尼亚先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7万肯尼亚先令,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39.4:57.9。

第一产业

内罗毕的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在周边地区,农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洋葱、茶叶、甘蓝和咖啡等作物。此外,畜牧业也在该地区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养殖牛、羊、鸡等家畜。这些农业活动为内罗毕提供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支持了城市和周边地区的食品供应。

第二产业

内罗毕是肯尼亚的经济和工业中心,拥有多样化的工业部门。其中一些主要的工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制造业方面,内罗毕涵盖了服装、纺织品、建筑材料、加工食品、饮料和香烟等领域,建筑业则在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多家外国公司在内罗毕及其周边地区设有工厂。其中包括通用汽车丰田汽车可口可乐等。

2017年,内罗毕制造业增加值达3745亿肯尼亚先令,建筑业增加值达1754亿肯尼亚先令,电力行业增加值达268亿肯尼亚先令,采矿业增加值达7亿肯尼亚先令。

第三产业

内罗毕的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这一领域涵盖了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教育、旅游等。内罗毕作为肯尼亚的首都和商业中心,服务业在城市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金融业尤其发达,吸引了国内外企业和机构在内罗毕设立业务。内罗毕证券交易所(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是非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之一。NSE于1953年被伦敦证券交易所正式认可为海外证券交易所,就交易量而言,该交易所是非洲第四大交易所。

2017年,内罗毕零售贸易和维修服务业增加值达2943亿肯尼亚先令,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增加值达1848亿肯尼亚先令,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达140亿肯尼亚先令,信息和通讯业增加值达530亿肯尼亚先令,金融保险业增加值达1427亿肯尼亚先令,房地产业增加值达1762亿肯尼亚先令,技术服务与支持业增加值达1223亿肯尼亚先令,行政服务业增加值达400亿肯尼亚先令,教育业增加值达137亿肯尼亚先令,医疗服务业增加值达178亿肯尼亚先令。

重要企业

内罗毕是许多跨国公司非洲地区总部的所在地,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谷歌(Google)、可口可乐(Coca-Cola)和思科(Cisco Systems)都将他们的非洲总部设在内罗毕。同时内罗毕也是萨法利通信公司(Safaricom)、肯尼亚航空公司(Kenya Airways)等大型本土企业的总部所在地。除此之外,内罗毕还孵化出了工艺硅(Craft Silicon)、康加科技(Kangai Technologies)等技术公司。

萨法利通信公司

萨法利通信公司是肯尼亚一家上市的移动网络运营商,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内罗毕,是肯尼亚最大的电信提供商,控制着肯尼亚约64.5%的市场,用户基数估计约为3560万。2021年萨法利通信公司总资产达32亿美元,服务已覆盖肯尼亚全国以及非洲12个国家。

工艺硅

工艺硅是一家主要面向金融领域的软件开发集团,由涉及软件开发、支持、报告写作、技术写作等各个团队组成,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内罗毕,为全球30多个国家的300多家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在全球拥有700多名员工。

外国援助

内罗毕充足的基础建设、农业粮食、应急物资等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援助,2021年,内罗毕遭遇严重的干旱灾害,波及了23个县,内罗毕也深受影响,中国政府紧急援助了肯尼亚1800吨粮食。2022年1月,肯尼亚获得了联合国针对肯尼亚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2023年3月肯尼亚遭受40年来最长的干旱,计划向肯尼亚提供70亿(约合5400万美元)作为援助救济金。

社会事业

教育

内罗毕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但私立学校数量远多于公立学校。全郡共有1034所小学,141所中学,2所师范学校。内罗毕还是肯尼亚的高等教育中心,拥有37所大学,包括内罗毕大学、肯雅塔大学等。小学教师4299人,中学教师1377人。84.3%的内罗毕居民拥有小学及以上学历。

内罗毕大学

内罗毕大学(TheUniversity of Nairobi)座落于东非国家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是肯尼亚国内最大的一所大学,为世界大学联盟成员。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内罗毕大学以卓越和强大且充满活力的研究文化而闻名。该校作为教育机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 年,该校前身为东非大学,是英国伦敦大学东非学院的分支,直至1970年成为一所独立的大学。

自建校以来,内罗毕大学通过与各国高校开展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该校孔子学院由天津师范大学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共同创办,是非洲首家孔子学院2005年12月19日揭牌成立。学院秉承"友谊、合作、发展、共赢”的建院理念以汉语国际教育为核心、推介中国文化为重点、推动中肯交流与发展为目标坚持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发展同时,内罗毕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均有合作。2022年7月内罗毕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依托“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双方在学术交流、人才交流的合作基础之上,开展深入合作。

文化事业

内罗毕共有7家主要图书馆和12家主要博物馆,包括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和东非自然历史学会的联合图书馆、内罗毕大学乔莫·肯雅塔纪念图书馆、肯尼亚国家档案馆、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内罗毕画廊、香蕉山美术馆等。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和东非自然历史学会的联合图书馆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和东非自然历史学会的联合图书馆成立于1910年,旨在维护研究参考馆藏。这是一个特殊的研究图书馆,被公认为非洲最好的自然历史图书馆之一,赢得了多个奖项。该馆馆藏涵盖所有学科,特别关注与肯尼亚国家博物馆(NMK)相关的领域,如昆虫学环境生物学自然科学、鱼类学、鸟类学等。特别收藏包括:东非大主教伦纳德·比彻的收藏,杰克·哈里斯教授的收藏,肯尼亚自然保护行动部分和贝尔彻鸟类收藏。除了这些特殊藏品外,图书馆还拥有30000多本纸质图书,30000多部重印作品,500多种视听资料和60000多种期刊;报纸收藏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拥有超过28000期,可用作初级或次级研究的资源。

内罗毕画廊

内罗毕画廊(The Nairobi Gallery)位于肯尼亚首都得中心地带,展出来自肯尼亚和更广泛的非洲当代艺术。它坐落在一座建于1913年的历史建筑中,人们曾经来这里登记出生、结婚和死亡,这为它赢得了“孵化、火柴和调度”的绰号。因此,内罗毕画廊与这座城市的历史紧密相连,并继续为其文化发展做出贡献。临时展览包括画家Jak Katarikawe的“图片中的梦想”以及与合作的东非哈齐纳传统,贸易和过渡展览。如今,内罗毕画廊已成为穆伦比非洲遗产收藏品的官方所在地——已故副总统约瑟夫·穆伦比积累的杰出私人收藏。

香蕉山美术馆(Banana Hill Art Gallery)

香蕉山美术馆展出了主要来自肯尼亚和东非的70多位艺术家和雕塑家的作品。该画廊由当地才华横溢的艺术家Shine Tani与其他12位艺术家共同创立,于2006年正式开放。该画廊致力于开放非洲大陆令人难以置信的艺术来源并促进当地艺术审美,每两周举办一次展览。它展示了大量引人注目的彩色绘画和非凡的雕塑,反映了与非洲背景和景观相关的一系列主题。

健康卫生

内罗毕共有45家医院、141家医疗中心、200家药房和551家诊所。共有6990张床位,1324台各类检查设备和2996名各类医疗人员。

内罗毕传统医疗系统协调能力有待完善,同时存在50个不同的医疗急救电话,使救援效果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一问题,类似于网约车的急救车预约系统就此诞生,病患可通过预约系统同时呼叫所有医院的急救车系统根据病患距离以及救治项目匹配最适合的急救车。除此之外,内罗毕政府在2018年搭建的一套民众信息反馈收集系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通过这套系统了解到了民众的真实诉求、定期向民众普及健康卫生知识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不仅有效地帮助政府制定及时合理的政策,同时也极大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民众的情绪。

科技事业

内罗毕素有“非洲硅谷”的美誉,有初具规模的人工智能行业。肯尼亚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204家,其中的大多数都集中于首都内罗毕。已经形成规模的人工智能行业聚集与高水平的城市化得到了不少互联网巨头的青睐。机器学习培训数据公司Samasource和其他大型数字经济公司都将非洲区总部选在内罗毕。2022年4月,谷歌(Google)公司宣布在内罗毕启动首个在非产品开发中心。除了高人气的行业聚集,积极拓展与学术界的科研合作也是内罗毕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另一重点。自2019年起,非洲人工智能学术会议在内罗毕举办,来自40多个非洲国家的数百名非洲人工智能行业的研究者们齐聚一堂,旨在为非洲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探寻未来之路。

媒体

内罗毕是肯尼亚大多数新闻和媒体机构的所在地,肯尼亚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民族日报》(Daily Nation)和《旗帜报》(Standard),以及肯尼亚广播公司等媒体单位均位于内罗毕。一些跨国媒体组织的地区总部设在内罗毕。这些媒体包括英国广播公司、CNN、法新社、路透社、德国之声和美联社。CNBC非洲频道东非分社设在内罗毕市中心,《纽约时报》内罗毕分社设在吉吉里郊区。中国中央电视台非洲台的广播总部设在内罗毕。

肯尼亚广播公司

1963年肯尼亚独立,肯尼亚政府认识到广播在改造思想和动员民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广播置于其管理下。1964年,肯尼亚出台广播公司法,授权肯尼亚广播公司为国家广播公司,并改名为“肯尼亚之声”,同时禁止一切未经授权的广播。1987年,肯尼亚广播公司重组,并逐步发展成目前覆盖肯尼亚全国的广电集团。1990年,肯尼亚政局调整,广播电视迎来了自由化时期,肯尼亚广播公司特许时代完结,在肯尼亚的几个重要城市涌现出了一批私营的广播公司,如首都调频、KISS Radio FM、希望调频、收音机316等。虽然开始面临挑战,但是肯尼亚广播公司依然是肯尼亚国内最大的广播电视公司,其广播部分包括5个公共频率和3个商业频率。经过了20多年的自由发展,目前肯尼亚广播形成了成熟的双轨播出模式。其公共广播一轨主要提供新闻等信息类节目来服务公众,而商业一轨则提供各类娱乐内容,两者统一构成了肯尼亚完整的广播体系。

体育事业

内罗毕是非洲大湖地区的体育中心,共有3家大型体育场。肯尼亚首屈一指的体育设施,例如莫伊国际体育中心和尼亚约国家体育场均位于内罗毕。足球、橄榄球和篮球是内罗毕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肯尼亚足球超级联赛的多家球队均位于内罗毕,包括Gor Mahia、A.F.C. Leopards、Tusker 和 Mathare United等。12个顶级橄榄球俱乐部中有8个也都位于内罗毕。

莫伊国际体育中心

莫伊国际体育中心(MISC)是肯尼亚最大的多功能体育中心,最初于1987年为举办全而建造。该中心由卡萨拉尼体育场(一个拥有60000个座位的室外体育场)、卡萨拉尼室内竞技场、以及向公众开放的休闲游泳的卡萨拉尼水上体育场组成。现场的卡萨拉尼体育场最常用于国际和职业足球(足球)比赛,是肯尼亚国家足球队以及肯尼亚职业球队马萨雷联队和塔斯克足球俱乐部的主要主场。体育场的名字来源于内罗毕卡萨拉尼选区的体育中心的位置。

尼亚约国家体育场

尼亚约国家体育场是内罗毕第二大体育场,以举办“Safaricom Sevens”下的全球橄榄球赛事而闻名。该体育场于1983年完工,可容纳3万人。

人居环境

内罗毕的空气质量较好,其空气质量指数为2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常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敏感群体可能会因长期接触而出现轻微到中度的症状。二氧化氮浓度为3微克/立方米,臭氧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为13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为6微克/立方米。

社会治安

在整个20世纪,内罗毕一直在与不断上升的犯罪率作斗争,被誉为“危险城市”,并被称为“Nairobbery”。1998年8月7日,美国大使馆被炸,造成224人死亡,4000人受伤。2001年,联合国国际公务员委员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ivil Service Commission)将内罗毕列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城市之一,将其列为“C级”城市。在联合国的报告中指出,在2001年,将近三分之一的内罗毕居民在这个城市经历过某种形式的抢劫。许多人声称,该市惊人的犯罪率的最大因素是警察腐败,这使得许多罪犯逍遥法外。

2006年,由于安全措施的加强和警力的加强,该市的犯罪率有所下降。尽管如此,2007年,肯尼亚政府和美国国务院宣布内罗毕正在经历比前几年更严重的暴力犯罪。自那以后,政府采取了打击犯罪的措施,在城市内外部署了大量警力,美国政府也更新了对该国的旅行警告。

自2011年肯尼亚遭到恐怖组织索马里青年党报复后,直至今日在全国各地遭受了多次恶性袭击事件。2022年肯尼亚计划举行大选,随着竞选集会的增多,全国各地的冲突骚乱、盗抢事件频发。自2022年伊始,肯尼亚伊西奥洛县Yamicha发生暴力盗抢牲畜事件;马萨比特县发生了盗抢袭击;此外还有武装匪徒在桑布鲁县公路伏击一辆客车,造成两人受伤;一名警察在巴林戈县Chepkesin巡逻期间遭伏击身亡。同年1月3日,拉穆县Widhu Majembeni发生袭击,造成多人死亡,多座建筑被毁,同时在县的公路上有警方车辆遭遇了武装分子伏击。同月11日,首都内罗毕以及基苏木县等地因为妇女权利团体杀害女性引发了抗议活动。

2023年3月20日,肯尼亚前总理、反对派领导人在内毕罗引发了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呼吁降低税收和生活成本,示威者与警察发生了严重冲突。

交通

综述

内罗毕是肯尼亚的公路、铁路和航空枢纽,有多条公路前往国内外多个城市,包括蒙巴萨马查科斯、沃伊、埃尔多雷特、基苏木纳库鲁、奈瓦沙和坦桑尼亚边境的纳曼加乌干达坎帕拉等。蒙巴萨一坎帕拉铁路、蒙内铁路内马铁路在内罗毕交汇,形成内罗毕中心站、玛可代瑞站、基贝拉站和基库尤站等多个站点,将内罗毕与蒙巴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等地连接起来。肯尼亚最大的机场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便坐落于内罗毕,埃及航空、土耳其航空公司、乌干达航空公司等多家中国国航在此运营航班,开通有前往迪拜、法兰克福多哈约翰内斯堡等多个国际城市的航班。市内公共交通主要有小型巴士、城市巴士和私人出租车。

公路

内罗毕境内公路总长2970千米,包括1140千米土路,500千米碎石路和1330千米沥青路面。内罗毕是肯尼亚乃至东非地区的公路交通枢纽,拥有通往肯尼亚和东非各主要城市的路线,包括蒙巴萨马查科斯、沃伊、埃尔多雷特、基苏木纳库鲁、奈瓦沙和坦桑尼亚边境的纳曼加乌干达坎帕拉等。

铁路

内罗毕是肯尼亚乃至东非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整座城市因铁路而兴起,多条铁路干线在此相汇,包括蒙巴萨一坎帕拉铁路、蒙内铁路内马铁路,将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东非第一大港口城市蒙巴萨等地连接起来。内罗毕境内有多个火车站点,包括内罗毕中心站、玛可代瑞站、基贝拉站和基库尤站等。

蒙巴萨--坎帕拉铁路

蒙巴萨坎帕拉铁路为单线米轨铁路全长约1500千米。该铁路自阿西河起进入内罗毕铁路枢纽,在枢纽内设阿西河、内罗毕终点站、玛可代瑞站、内罗毕中心站、基贝拉站和基库尤站等。去往锡卡、嘉卡和恩巴卡斯村的支线市域铁路自玛可代瑞站引出。全线除玛可代瑞至内罗毕中心站区间为双线外,均为单线铁路。内罗毕中心站位于城市中心,车站主要办理客、货运业务,由到发场编组场机车车辆检修基地等组成,站内有旅客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各一座,长约350米。

蒙内铁路

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东起东非第一大港口城市蒙巴萨,西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全长480多千米,总投资38亿美元,采取货主客辅的设计,全套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为国铁集团I级干线标准现代化标准轨铁路(轨距1.435米)。该项目于2014年12月全面开工,201年5 月31日正式通车,由肯尼亚与中国合作建设与运营,是迄今为止中非合作的最大规模的工程,代表着当前中非合作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纪铁路”。蒙内铁路自阿西河站进入内罗毕铁路枢纽,在内罗毕城区南部、内罗毕国家公园北侧设内罗毕终点站,该站为区段站,主要办理客货运业务,办理列车接发、解编作业,具备机车车辆检修整备功能。其中,在阿西河站设货物换装场,与蒙巴萨一坎帕拉铁路实现货物换装功能;内罗毕终点站设换乘站台,与蒙巴萨一坎帕拉铁路实现乘客换乘。

内马铁路

内罗毕—马拉巴标轨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巴萨至内罗毕标轨铁路在肯尼亚境内的延伸。内马铁路采用中国标准,国家铁路一等级别,内马铁路的建设将推动肯尼亚西北部地区旅游业、物流业的发展可助推肯尼亚成为地区旅游中心、物流中心和制造业中心,未来将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南苏丹等东非国家,进一步完善东非铁路网,增加东非国家的运力,推进东非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实现东非地区互联互通,显著降低货物运输成本,从而加速整个东非一体化的进程。

航空

内罗毕有2座机场,分别是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Jomo Kenyatta International Airport)和威尔逊机场(Wilson Airport)。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是肯尼亚国内最大的国际机场、非洲第六繁忙的机场,年接待旅客数量超过700万人次。坐落于内罗毕东南方向的恩姆巴卡西(Embakasi),距市中心15千米,地处建成区边缘,是肯尼亚航空公司枢纽机场蒙巴萨高速与机场毗邻,是机场和内罗毕之间的主要通道。机场设06/24跑道。06跑道配有仪表着陆系统,用于起降。有一座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航站楼。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老航站楼有时被称为“原恩姆巴卡西机场”(Old Embakasi Airport),后用于货运和肯尼亚空军训练。埃及航空、土耳其航空公司、乌干达航空公司等多家国际航空公司在此运营航班,开通有前往迪拜、法兰克福多哈约翰内斯堡等多个国际城市的航班。

威尔逊机场是一个通用航空机场,主要起降小型飞机,每年经历大约18万次着陆、起飞和训练航班。 2016年7月,威尔逊机场新的空中交通管制塔开始建设,耗资1.63亿肯尼亚先令。

公共交通

内罗毕的公共交通主要包括被称为“马拉途”(Matatu) 的小型巴士、城市巴士和出租车。马拉途是当地最受欢迎的公共交通工具,由私人运营,有多达120条线路,可以前往内罗毕及其周边地区的大多数目的地,通常被许可最多可搭载14名乘客,但超载的情况经常发生。在高峰时段,马拉途通常会作为特快服务来运营,仅有一个接送点,不会在路线中途停靠。其他时候,他们通常会在途中停靠数次。

城市巴士是肯尼亚官方运营的城市公共交通,每辆巴士可搭载25至50人,可前往内罗毕的各个郊区和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但城市巴士数量有限,在远离中央巴士总站的地方乘坐常常会没有空余座位。在下雨天或旅游高峰时段也可能找不到座位,并且巴士上没有放行李的地方。

出租车是游客游览内罗毕最受欢迎的方式之一,均由私人运营,可以在市中心的大多数街道找到并乘坐出租车,也可以在热门旅游景点和国际酒店外找到等候乘客的出租车。但出租车价格可能过高且维护不善,很少有司机在工作时使用计价器,因此乘客需要和司机商量好价格。

文化

综述

内罗毕在以前是一片无人居住的地方,其在英国殖民时期才发展起来,接纳了来自肯尼亚各地区甚至亚洲国家的移民,造就了内罗毕多元的文化特征,例如一夫多妻和割礼土著居民传统一直影响内罗毕至今。内罗毕作为肯尼亚的文化中心,诞生了肯尼亚第一份文学期刊,以及独具特色的本土音乐,塑造了肯尼亚的流行文化。电影产业也是内罗毕艺术的代表,河谷地区的人们发展出了肯尼亚最早的本土电影产业,成为了东非电影业态的代表。

内罗毕节

内罗毕节市(Nairobi City Festival)是由内罗毕郡政府主办的城市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于2022年11月28日首次举办,持续一周,旨在庆祝内罗毕成为国家的创意中心,发掘和培养当地具有才华的文化领域人才。节日当天城市街道上会举办各种展览,展示内罗毕的文化、美食、创意等内容,并为表现最佳的展览颁发恩加尼亚奖。此外节日当天还会举办橄榄球、足球和篮球等竞技体育项目的比赛。

饮食

内罗毕居民主食有面包、米饭和玉米粉,其中面包主要用作早餐,玉米粉和米饭主要作为午餐和晚餐的主食。副食则为各种肉类,包括羊肉、牛肉、鸡肉、鱼肉等。茶是内罗毕很受欢迎的饮品,一份内罗毕的早餐通常都以一杯Chai(斯瓦希里语中的茶)开始。

乌加利

乌加利(英语:Ugali)是肯尼亚的传统经典主食。传统上,肯尼亚人每餐都会食用乌加利,是肯尼亚最常见的菜肴。乌加利通常用玉米面粉制成,将玉米粉加入沸水中煮熟至其变为致密的玉米面糊块,再将其捞出在手中滚动直到形成球状,然后用拇指做一个凹痕便制作完成。使用乌加利时,经常浸入各种炖菜和酱汁中,并与任何可用的肉、蔬菜泥、炖菜或酸牛奶一起食用。

吉特里

吉特里(英语:Githeri)是基库尤部落的一道传统菜肴,是一道炖菜,通常由玉蜀黍属组成,与洋葱、西红柿,有时还有阳芋或肉块一起炖,并用孜然芹、姜黄或辣椒粉调味。吉特里既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与米饭或硬皮面包一起食用。吉特里是经典的工人午餐,受到肯尼亚全国各地人的欢迎。

习俗

节日

肯雅塔日

乔莫·肯雅塔是肯尼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先驱,肯尼亚共和国的首任总统。1952年10月20日,英国殖民当局以“操纵和组织””茅茅“武装起义等罪名抓捕和判处肯雅塔等100余名肯尼亚非洲联盟领导人多年徒刑。肯尼亚和非洲各地人民为争取肯雅塔等人的获释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他和其他领导人被捕的日子(10月20日)被定为“肯雅塔日”。内罗毕政府和人民每年都组织集会,用以纪念为国家独立而斗争的人民英雄。

婚姻

内罗毕存在一夫多妻家庭,并且一夫多妻在肯尼亚是合法的婚姻形式,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夫多妻的家庭变得越来越少见,特别在内罗毕这样的大城市,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更为普遍,核心家庭的数量也在增加。当地人的婚姻通常是包办的,并且存在彩礼现象,男人向新娘的家人支付彩礼以换取他们的女儿,第一任妻子的彩礼价格通常高于后任妻子。内罗毕的婚礼仪式通常按照基督教传统进行,在教堂由专门的神职人员进行主持。该国的《婚姻法》也同样承认其他宗教婚姻形式的合法性,包括伊斯兰教婚姻、印度教婚姻和习俗婚姻等。

割礼

生活在内罗毕的基库尤人有着割礼的传统,传统上无论男女基库尤人都会进行割礼,因为割礼被基库尤人视作儿童成年的标志,意味着儿童达到了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行使社会权利的年纪。据考证基库尤人的割礼传统大致于16世纪形成,从尼罗河地区的库希特人那里传入基库尤人中。基督教传入后,女性割礼受到了基督教的强烈反对,大量皈依基督教的基库尤人开始放弃女性割礼。同时由于女性割礼会带来了许多健康和社会问题,女性割礼已经被肯尼亚政府所禁止。

艺术

电影

20世纪90年代初,在肯尼亚本土电影有限的情况下,“失业青年开始为受欢迎的功夫电影配上当地画外音”,这种将外国电影本土化阐述的方式深受当地居民欢迎。随后,一些才华横溢的肯尼亚青年又推出了线下观影活动,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不时加入自己的讲解与评论。再后来,他们又将自己的线下讲解画面录制下来,把这些录像出租或售卖给那些不能到现场观影的民众,逐步演变成一个商机。随着业务的扩展和经验的积累,这些早期的影像制作者不满足基于外国电影的二度创作,而是开始尝试拍摄简易的本土影片。由于当时这些影像从业者大多聚集在内罗毕一条叫作河街(RiverRoad)的路上,因而被称为“Riverwood”( 河坞)。至此,一个地方录像产业出现了,并在随后的十几年发展为在区域有影响力的电影产业。2016年,“肯尼亚电影分级委员会估计当地的电影产业价值超过70亿肯尼亚先令,其中河坞贡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尽管目前河坞的发展仍受制于人才设备、技术的局限,但随着越来越正规的制片体系搭建,河坞正逐步成为东非电影业态的代表。

文学

《夸尼?》(Kwani?)是肯尼亚第一份文学期刊,在2000年初由居住在内罗毕的作家创办,首版印刷版于 2003 年发行。该杂志已发展成为非洲大陆文学的重要平台,每个版本都包含500多页的新闻、小说、实验作品写作、诗歌、漫画、照片、文学旅行写作,推动了多位作家职业生涯的发展,其中包括2003年凯恩奖获得者伊冯娜·阿迪亚博·奥乌尔(Yvonne Adhiambo Owuor)和畅销短篇小说家乌韦姆·阿克潘(Uwem Akpan)等。

音乐

本加是肯尼亚的一种流行音乐,起源于内罗毕。这种风格融合了爵士乐和民族音乐形式,其显著的特点是快节奏的节拍和弹力的手指弹拨技术。肯尼亚最著名的本加艺术家是丹尼尔·奥维诺·米西亚尼,俗称D.O。

内罗毕还是肯尼亚嘻哈舞台的中心,卡拉玛沙卡(Kalamashaka), 吉迪·吉迪·马吉玛吉(Gidi Gidi Majimaji)都是肯尼亚嘻哈音乐的先驱,这种音乐类型在当地年轻人中非常流行。

内罗毕还是肯尼亚电子舞曲的中心,其城市中的许多夜总会培养了一批专门听电子舞曲的人,在年轻一代尤为流行。这些年轻人支持了许多当地的电子舞曲制作人,例如贾哈维(Jahawi)、米哈尔·库兹(Mikhail Kuzi)和巴尼·巴罗(Barney Barrow)等。

风景名胜

综述

内罗毕是肯尼亚主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其城市附近的内罗毕国家公园为人们提供了在城市环境中观赏野生动物的机会,吸引了许多本地和国际旅游者前来参观。内罗毕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当地酒店业发展的支持,拥有众多高度好评的酒店。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KICC)是内罗毕的标志性建筑,由一个俯瞰大型圆形剧场的33层塔楼组成,同时它也是内罗毕的一个重要景点,承载着当地人骄傲的民族情感。

主要景点

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K.I.C.C)

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始建于1967年,是内罗毕的城市象征。该中心是一座圆塔形的建筑,是许多大型展览的举办地点,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主会场就设在这里。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还是肯尼亚执政党的总部,整个建筑有32层,占地41万平方英尺。站在建筑顶层可鸟瞰内罗毕全景,不仅能饱览内罗毕国家公园的全貌,更可远望到巍峨的乞力马扎罗山。

乌呼鲁公园(Uhuru park)

乌呼鲁公园是肯尼亚最大的纪念公园。1963年12月12日,肯尼亚第一任总统乔莫·肯雅塔在此宣布肯尼亚获得独立,随后一个24米高的纪念碑便矗立在乌呼鲁公园中,成为该公园的主要景点。纪念碑旁是自由战士高举肯尼亚国旗雕像。除了其富含的历史意义外,作为一个绝佳的休闲地,乌呼鲁花园也广受市民喜爱,是亲朋好友聚会的场所。

内罗毕国家公园(Nairobi National Park)

内罗毕国家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南部,是非洲第一个野生动物园,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设在城市内的国家公园。在园区内,有上百种野生动物,包括狮子、猎豹、野牛、斑马等自由的穿行、奔跑。但是内罗毕国家公园内唯独没有大象,这是因为大象对于园中的树叶消耗很大,会引发其他动物的食物危机。公园内有一块焚烧象牙纪念地,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莫伊总统在任时,为了严厉打击非法贩卖象牙的行为,将收集来的12吨象牙在内罗毕国家公园就地焚毁,并立了一块纪念碑。

大象孤儿院(Elephant Orphanage)

位于首都内罗毕郊区的大象孤儿院,是目前世界上治疗和救助大象孤儿最成功的公益机构。这家救援机构由大卫·谢尔德里克野生动物信托基金资助建立,截止到今日,已经成立了45周年,成功救助并抚养了316只大象孤儿,并成立了23支反偷猎队。在治疗完成以后,这些小象会被送往一百多英里外的,在那里长大。如今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小象,与小象亲近玩耍,甚至可以收养小象,根据谢尔德里克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官网,收养一只小象一年仅需50美元,并在官网可以看到小象的身份信息、近况以及失去家庭的经历。

对外交流

内罗毕是联合国在非洲的总部,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的总部所在地。2023年9月6日首届非洲气候峰会于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闭幕,会议通过《非洲领导人关于气候变化的内罗毕宣言及行动呼吁》,即《内罗毕宣言》,呼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携手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敦促发达国家兑现相关的出资和技术援助承诺。非洲国家领导人在宣言中建议,国际社会协助非洲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从2022年的560亿瓦特提升至2030年的3000亿瓦特,同时发达国家应信守承诺,兑现向发展中国家作出的相关气候出资承诺。在峰会讨论过程中,多位与会嘉宾呼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鼓励国际社会支持非洲金融机构,以帮助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改善宏观经济状况,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著名人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