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 :中国广东省河源市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09-10 15:37

和平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河源市下辖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东连龙川县,南邻东源县,西毗连平县,北与江西省定南县龙南市接壤。截至2021年末,和平县常住人口35.36万人。总面积2292.0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5月4日,和平县17个镇,管理29个居民委员会,216个村民委员会。和平县县政府驻和平县阳明镇九子岗和平县商务中心6楼。

和平县境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大致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较短、生长季长、季风明显的气候特点。上古时和平属扬州市。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南海郡,和平属南海郡龙川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龙川郡并入惠州,和平属惠州府龙川县。1949年1月,在和平县属青州山塘成立连(平)和(平)县人民政府,属九连地委管辖。1988年设立河源市,和平县隶属河源市。

和平县南距广州市318千米,北距赣州市250千米,是京九铁路赣深高铁赣粤高速公路南下入粤第一县,广东省沿海地区向内地辐射的一个窗口,区位优势突出而明显。以猕猴桃、百香果、花卉、腐竹、茶叶、油茶等为特色优势农业,以钢铁产业、钟表产业、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为传统优势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为新兴产业,以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商贸服务业、医疗康养产业、全域旅游为主导服务业。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87亿元,位于河源市第5位。三次产业结构为19.9:25.6:5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153元。

和平县历史文化厚重,是东江流域文化的发祥地和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粤赣湘边革命斗争活动的中心区域和“九连山人民抗日自卫总队”的发起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已发掘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120多处,有墩头蓝纺织技艺、席床生日节、猫头狮、和平埙、采茶戏等70多个省、市、县非遗项目。和平县风景优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和平拥有多个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村落,其中林寨古村被评为广东省八大古村落之一。和平县是名副其实的“温泉之乡”,热龙温泉度假村是广东省温泉旅游示范基地。和平县共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个。

名称

因县境有和平峒,曾置和平巡司,沿用和平峒之“和平”而得名。明正德十五年沿用原龙川县和平图的和平峒之“和平”两字为县名,始定为和平县。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上古时和平属扬州。

春秋时,和平属百越地。战国时,和平境内称扬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南海郡,和平属南海郡龙川县。

梁、陈时代改属雷乡县。

隋朝至宋朝时期

杨坚(杨坚)开皇十一年(591年)设循州总管府,龙川县并入河源县,和平属循州总管府河源县。

李渊武德五年(622年)复设龙川郡,析河源设石城县,和平属循州石城县。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年)石城县并入河源县,和平属循州河源县。李隆基天宝(742年)雷州郡改称海丰郡,和平属海丰郡雷乡县。李亨乾元二年(759年)海丰郡改称循州,和平属循州雷乡县。

赵匡胤开宝四年(971年)雷乡改称龙川,和平属龙川县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龙川县改称雷江县,和平属循州雷江县。赵构绍兴三年(1133年)复称龙川县,和平属循州龙川县。元代循州升路,和平属循州路龙川县。

元朝至清朝时期

元代和平县属循州龙川县地。

明洪武二年(1369年)龙川郡并入惠州,和平属惠州府龙川县。

明正德十三年(1518),析龙川县地置和平县,治阳明,属惠州府。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王阳明)率师平定现和平属浰源(浰头)、上陵镇等处农民起义,遂奏朝廷设和平县治。经核准割龙川县属和平,仁义、广三图(都)和河源市县属惠化图以及江西龙南市邻界一里以内的地域,设立县治。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县治所建毕,始立学、择贤设治,并沿用原龙川县和平图的和平峒之“和平”两字为县名,始定为和平县,县城设在原和平图的和平峒羊子埔,即现阳明镇

正德十六年(1521年),农民义军首领池仲容余部谢风胜率众千余围攻县城。城内三日无水,省祭(督建城池之官)陈震,率民兵在今羊子埔右侧偏南择地挖井,城内得救。该井泉清水美,源大流畅,时称“活民之井”,历数百年,长涌不息,几经重修,遂成今日全城是佳的大头水井。

明崇祯六年(1633年)析和平县属惠化图建立连平县。另割河源县辖地忠信图补入和平县,属惠州府辖。

康熙六十年(1721年)知县张乾象主持修建常平仓,并于衙内东侧建京式粮仓11座,每座可容谷千余石。乾又鼓励农民开荒耕山。于是荒山野岭大多种上芋、豆或松、杉、油茶,贫民生活赖以改善。

同治四年(1865年)八月二十九日,太平军宋康王汪海洋率众10余万过境,知县闻风而逃。九月五日,太平军从热水、岑岗、浰头往上坪、连平。沿途死于疫症者甚众。

中华民国时期

1914年,属潮循道

1925年5月10日,粤军赖汉初率兵入城,与驻城赣循军发生冲突,秩序大乱,县机关钱票资料散失很多,囚犯尽逃。

1936年,属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37年夏,黄惊白、曾源(曾源)、罗响(方华)、张觉青等分别在阳明、大坝、热水创办民校,陈启珩、陈慧生在林寨办抗战学校。并与黄志等人联合编辑出版《和风和声战时联合刊》,大力宣传团结抗战,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47年,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月,在和平县属青州山塘成立连(平)和(平)县人民政府,属九连地委管辖。1949年5月24日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属东江专区。

1952年,改属粤北行政区

1956年,改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

1958年11月与连平县合并称连平县,县政府设在忠信,属韶关专区管辖。

1959年3月20日,撤销和平县并入连平县,改属韶关专区。

1960年,连平县迁治阳明镇,更名和平县,隶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

1962年6月,连平县和平县分立,恢复和平县建制,属惠阳地区管辖。

1963年,属惠阳专区。1970年,属惠阳地区。

1988年设立河源市,和平县隶属河源市。

地理

位置境域

和平县为河源市所辖,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介于东经114°41′~115°16′,北纬24°05′~24°42′之间。东连龙川县,南邻东源县,西毗连平县,北与江西省定南县龙南市接壤。县城设于阳明镇,南距广州市318千米,北距赣州市250千米。和平县总面积2292.08平方千米,略呈“桑叶形”,东西横距53.5千米,南北纵距61千米。

气候

和平县地处粤北九连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较短、生长季长、季风明显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为夏冬长、容秋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9.7℃,最冷月平均气温10.0°C,最热月平均气温27.5℃;年平均降雨量1717.1毫米,降雨集中期为2-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9%;年平均相对湿度80%,最小相对湿度10%;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308天;全年日照1666.3小时,日照百分率38%;年平均风速1.9米/秒,盛行风为北北东风;年平均蒸发量1479.8毫米;年雷暴天数73.2天。多年平均海平面气压为1012.0毫巴,冬夏相差较大。和平县北部有半数年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雪期,但时间短,大雪少。

地质

和平县在地质区域构造位置上属于赣闽降起区。和平县境内的褶皱构造分为九连山背斜、李田围向斜、长塘向斜。县境内的断裂构造分为三组:北北东向断层,分布于西部九连山复背斜核部及东翼,大小共6条;北东向断层,分布于北部及南东边界上,8条以上,延至县外。北北西向断层,不发育,规模小,分布于恢长坑一带泥盆石炭纪地层中,共3条。

和平县境内的地层发育较全出露良好,震旦系(Z)、寒武系(T)、奥陶系(O)、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侏罗系(J)、白垩系(K)、下第三系和第四系(Q)。和平县出露的奥陶系主要是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境龙头寨群,出露于西部边界附近。本系出露完整,属浅海相碎屑岩建造。寒武系出露较全。主要分布于中部。部分分布于北部与龙川细坳交界处。第三系地层在县内发育不全。第四系主要为残坡积层堆积。分布于沟谷及低洼处。

地形地貌

县境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大致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九连山脉纵贯县境西北,西北部崇山峻岭,中部和东南部是丘陵地,中间有峡谷平原,各占全县总面积的比例是47.8:45.8:6.4。西北部最高峰风吹蝴蝶嶂(浰源镇境内)海拔1272米,东南最低点江河峡谷平原海拔75米。全县山地面积20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0.60%。

水文水利

水文

和平县境内河道属珠江大流域,县内流域面积2284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浰江,总长128.26千米;二级河鱼潭江、和平水、定南水,总长111千米;三级河彭寨镇水、长塘水,总长53千米。

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浰江,从西北至东南流经浰源、热水、合水、阳明、公白、彭寨、林寨镇、东水等镇,流域面积167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1.96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和平水、鱼潭江水、油竹坝水、彭寨水、长塘水、定南水等。

水利

有黄蜂斗水库、胜地坑水库等6个水库。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7万千瓦,可开发的有6.3万千瓦;和平河属东江二级支流,多年平均流量3.3立方米每秒,水电蕴藏量2.29万千瓦,可开发的水电资源1600千瓦。已开发的490千瓦。占可开发资源的30.6%。

土壤

全县土壤大体可划分为红壤、黄壤、赤红壤、紫色土、石灰土等8个土类,5个亚类,28个土属,65个土种。红壤最多,面积1512606亩,占比约45.7%。红壤分为七种土属,花岗石红壤、砂页岩红壤、侵蚀性红壤等土属面积大,且多分布在山地,麻红泥地、麻红沙泥地等土种占比较小,分布在旱地。砂页岩红壤中有机质厚层砂页岩红壤面积最大,为507606亩,主要分布在热水、长塘、优胜、附城、安坳、合水、贝墩。黄壤面积第二,为111680亩,占比约35.3%。

自然资源

矿物资源

矿产资源有碳酸钙膨润土高岭土稀土、铁、等30多种,量多且质优;热量较高地热主要有12处。稀土主要分布在长塘、下车、优胜、贝墩等镇,储量10万吨以上。其中火山石型0.29%,花岗石型0.15%,配分齐全。约占三分之二是轻稀土,其次为中、重稀土。纳矿有矿点3处,其中上陵镇桃源铀矿的储量为中型矿床。县711厂,1978年以来生产20多吨半成品上交国家,现已停产。铁矿主要位于大坝镇龙狮,称龙勇铁矿。赋存于花岗岩与变质砂岩的外接触带的砂卡岩中。共4个矿段,藏量423万吨,平均品位38.22%。

土地资源

和平县(含黎明林场)总面积22.9208万公顷,可耕地22.57万亩,其中:水田19.38万亩;早地3.19万亩;林地268.95万亩;草地37.43万亩;水域5.62万亩;交通用地2.64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92万亩;其他用地2.45万亩。

森林资源

2020年末,和平县林业用地18.9005万公顷,占82.46%。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6.2477万公顷,占85.96%;疏林地176公顷,占0.93%;商品林8.4888万公顷,占63.66%;生态公益林10.4116万公顷,占36.34%。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1080.8346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75.40%,林木绿化率达75.66%。和平县植被呈区域性分布,西北部主要有针叶阔叶混交林和松、杉混交林;东南部主要有天然针叶林;中部地区的植被介于两者之间。

水资源

和平县位于亚热带降水充沛,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较高。并且其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也较高。全县可调水量2635.96万立方米。和平县地热资源丰富,地面泉点有40余处,分布在贝墩、热水、东水、公白、长塘、彭寨镇和大坝等四面八方,而且终年不息,从不枯竭。

药材资源

和平县有药材673种。主要包括牡丹、巴戟黄花蒿交藤白芷茅根黄连菖蒲、葛根、刁竹、菘蓝千斤拔天南星北柴胡、百步等。同时和平县是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树种基地——乌桕采种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和平县植被亚热带常绿季雨林,植被类型多属常绿阔叶林木,是广东省的林业重点县之一。主要有松科、杉科、壳斗科禾本科桃金娘科等。常见林下灌木及藤本中有野生药材、油料、淀粉等植物。草本植物有蕨类、羊齿,禾本科等。马尾松群落地被植物铁芒萁桃金娘大白茅等。植物种类达1400多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桫椤等。其中存留的珍稀植物有“植物活化石”之称。

动物

和平县野生动物品种繁多,分布广,野生动物140多种。有兽类、鸟纲、鱼类、甲壳亚门两栖动物昆虫纲。兽类有虎、豹、狼、豺狗、狐属、野猪、水獭亚科中华鬣羚等,其中苏门羚是濒临绝种的珍稀动物,国家列为保护禁杀动物。和平县鱼的品种有草鱼七星底灯鱼(俗称秤星鱼、鳢科)、甜鱼、胡子鲇科黄鳝等。

自然保护地

截至2018年末,和平县有4处自然保护地。

自然灾害

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阴雨、暴雨洪涝、干旱、寒露风及低温冻害等。

2022年3月春大旱,政府组织人工降水,旱情遂告缓解。

受连续强降雨影响,2023年4月6日13时左右,省道S511上陵镇上陵村路段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交通阻塞,所幸无人员伤亡和车辆受损。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5月4日,和平县辖阳明、大坝、上陵、下车、长塘、优胜、贝墩、彭寨镇、古寨、林寨镇、东水、礼士、公白、合水、青州镇、热水、浰源等17个镇,管理29个居民委员会,216个村民委员会。和平县县政府驻和平县阳明镇九子岗和平县商务中心6楼。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末,和平县常住人口35.36万人,户籍总人口55.99万人,出生率9.67‰;死亡率2.83‰;自然增长率6.84‰。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80083人,占50.88%;女性人口为173820人,占49.12%,总人口性别比为103.60。0-14岁人口为95976人,占27.12%;15-59岁人口为189572人,占53.57%;60岁及以上人口为68355人,占19.3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9800人,占14.07%。

民族

和平县总共有16个民族,其中大部分人口为汉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为374709人;其余15个民族分别为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萨克族水族毛南族,人口数量皆在一百以内。

语言

和平话是客家方言的一个分支,但与它的代表方言梅县话有着明显的差别,它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古汉语成分,如入声,古语词“展”“消”等。和平话在词汇方面,和平话中许多字词是有音有义而无字的。

宗教信仰

和平县民长期以来多信奉佛教与道教,清末,基督教天主教相继传入,信徒不多。佛教有8个宗教活动场所,分别是高泉寺、宁泰寺、奇峰庵、狮子岩清凉寺、粮溪华光帝庙、留云古寺、龙湖观音堂、眉峰寺;道教有4个宗教活动场所,分别是北楼关帝庙、林寨天后宫、高溪庙、下车紫微宫。高泉寺位于县城城西实验中学侧,始建于康熙,原为佛教徒曾道化住宅,后捐赠用作寺庙,几经重修,香火极盛。

经济

综述

和平县以猕猴桃、百香果、花卉、腐竹、茶叶、油茶等为特色优势农业,以钢铁产业、钟表产业、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为传统优势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为新兴产业,以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商贸服务业、医疗康养产业、全域旅游为主导服务业。和平县排名2022广东省百强区县第94位。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87亿元,位于河源市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5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9.6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9.9:25.6:5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153元。

第一产业

和平县以猕猴桃、百香果、花卉、腐竹、茶叶、油茶等为特色优势农业,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7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9.18亿元,林业产值10.95亿元,牧业产值10.45亿元,渔业产值0.6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0亿元。

和平县是华南优质稻生产基地,也是广东省商品粮基地县、全省商品粮大县,并且具备极佳的水稻种植资源禀赋,是粤北生态区优质水稻主要产区。截至2022年末,全县发展20亩以上的粮食种植大户85户,农业社会化生产托管服务组织10个,专业人员100人,托管面积达4.4万亩。和平县水稻常年播种面积29.4万亩,总产量11.32万吨,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24.5万亩,年产值2.42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彭寨镇马塘片为中心的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基地覆盖彭寨、古寨、东水、礼士、公白5镇。

和平县是全国最南端唯一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也是国家猕猴桃生产联合体十六个成员之一,截至2023年8月和平县共种植有5.6万亩猕猴桃,总产量约5万吨,年产值约9亿元。和平猕猴桃同一品种比其他猕猴桃种植区提前一个月左右成熟上市,错开了成熟季节,优先抢占市场。主要有武植、红阳、徐香等7个品种;同时拥有从事猕猴桃产业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8家(其中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

鸡蛋果是和平县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水果,以自育苗种植为主,全县种植面积3.3万亩,覆盖全县17个镇,主要分布在大坝镇青州镇东水镇等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末,5亩以上种植户达300户,年产量近3.2万吨。从事百香果种植的省、市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主要百香果加工企业有5家。全县约70%的鲜果在网上销售到全国各地,每亩产值2万元左右。

和平是林业大县,油茶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超30万亩,其中新种油茶面积8万余亩,老油茶林面积22万余亩。2021年全县油茶果年产量7.2万吨,山茶籽产量达2.26万吨,产值达7.76亿元。油茶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油茶种植经营主体11家,发展专业合作社427家,注册有“南粤福和”“西罗油茶”“龙德信”“兴井古村”“金甸香”等系列茶油品牌。

第二产业

和平县以钢铁产业、钟表产业、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为传统优势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为新兴产业。2021年,全县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15.80亿元。2021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11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7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18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1.82亿元,利润总额11.39亿元。

钟表产业是和平县产业转移园的主导产业,其代表企业得利时计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品牌的钟表企业,产品远销国内外。依托电镀污水处理中心、福和智慧“双创”物流园为钟表企业的电镀、原材料和产品配送等提供平台支撑,建设了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钟表科创城,整合钟表设计研发、生产组装、品牌运营、商贸展销、参观展览等功能,打造园林式钟表智慧制造综合中心。截至2021年12月,有钟表企业29家,钟表产业涵盖了设计、研发、配件生产到整表生产整个链条,拥有自主品牌的钟表企业有2家。2021年钟表产业总产值10亿元,税收273万元。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和平县以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核心载体,以盈讯电子科技、南和通讯、显赫科技、东莞三电电子等企业集群发展,主要产品有新一代通信设备、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等。

第三产业

和平县以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商贸服务业、医疗康养产业、全域旅游为主导服务业。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87亿元。

在旅游业方面,和平县适时抓住红色文化和客家民俗,以特色旅游为主线,打造现代农业的综合发展。聚焦“古色”人文旅游、“红色”革命旅游、“绿色”生态旅游、“蓝色”湖水旅游、“特色”温泉旅游、“夜色”休闲旅游发展旅游业。2021年接待旅游总人数60.44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60.40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81亿元。2021年末全县各类旅行社3家,星级饭店2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2家。同时和平县是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热龙温泉度假村获评广东省旅游度假区,县博物馆成功申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热水镇南湖村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电子商务产业方面,和平县是省级和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依托和平县国家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搭建农产品产销平台,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助农兴农。2021年和平县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5.66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2.68亿元,镇村电商站点网络零售额463.2万元;工业产品下行达1531.29万件;农特产品上行306.39万件;开展直播带货117场。

和平县培育发展商贸流通业,促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变。培育发展仓储物流业,依托交通便利的优势,建设广东供销天业(和平)冷链物流产业园,打造粤赣现代物流重要集散地。截至2020年末,全县共建设1个县级电商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7个镇级物流中转站、174个村级物流站点和三级物流信息管理平台,规划主干邮路3条、支线邮路17条,配备乡村投递车17辆,和平县成为融入大湾区的纵深支撑和重要门户。

经济功能区

和平县工业园位于广东和平县县城西部,是粤赣高速公路入粤后的首个省级产业园。获省认定省级产业转移园面积4.07平方千米(其中阳明片区3.58平方千米、合水片区0.49平方千米),获省认定省级产业集聚区面积4.44平方千米(其中转移园集聚区3.16平方千米,大坝集聚区面积1.28平方千米),核心园区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赣粤高速公路和平出口。和平县工业园成了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先进材料为主导,同时发展可穿戴饰品、生物制药、腐竹和食品饮料的产业格局。2021年,和平县工业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完成工业税收1.1亿元,智慧生态现代产业新城已经初具规模。

社会

教育

截至2021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66所,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96.8%;小学16所,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27所,其中,初中12所,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一贯制学校12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3%。共有在校生80534人,教职工7230人。2018年和平全面接受省教育强镇复评,在全市率先创成“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2019获评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

和平县和平中学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中山一路150号。创办于1919年,是和平县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重点高中。1960年春,和平中学以其出色的办学质量被授予“全国先进单位”光荣称号,1995年被评为河源市首批“市一级学校”,并先后获得“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河源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连续10多年被评为县先进单位,还被确定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实践研究基地。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全县共有专业文化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马衙中心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1个;乡镇文化站17个;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量38.36万册;博物馆1个,历史文物藏品1.45万件;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5%。年末全县有线电视用户3.1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1万户。截至2020年末,全县有42个省定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全县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按常住人口计算,不含室外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以上。

和平县博物馆位于和平县阳明公园内,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于2009年竣工,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该馆于2011年正式对外开放,有馆藏文物14499件,其中包括“镇馆之宝”——春秋时期的玉等珍贵文物131件(套)。

科技

广东和平县被评为2011-2015年度、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2017年8月,和平县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确定为全国地方科协深化改革15家县级试点之一。截至2020年末,全县共有国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入库16家,其中培育认定国家高新企业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促成23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结合,引进各类专业人才50多名。投入资金200万元入股市科技金融风险准备金,为科技型企业提供4000万元信贷资金。截至2021年末,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3家。2021年全县专利授权量28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件。

医疗

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03个(含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其中医院、卫生院23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63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48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85人,其中执业医师449人,执业助理医师301人,注册护士987人。全县已建立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251个。

体育

截至2019年末,全县共有518个健身场(室外健身场、篮球场、室内健身场、足球场、户外步道等),每天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上万人,体育人口约为150000万人次。截至2023年8月,和平县的体育场地面积达122.242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45平方米。2021年,全县体育运动员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枚。全县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6次,体育人口为16万。举办过和平县“贺岁杯”男子篮球赛等比赛。

和平县体育馆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投资约400万元,可容纳约2000人观众。是一座具备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训练和比赛等多功能的综合的体育馆,也是和平首座室内综合性体育馆。举办过“全民健身日”主题系列活动等。部分场地免费对市民开放。

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9297人,其中,企业参保职工19623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0979人。参加城镇基本失业保险12966人,失业保险金领取标准为1458元/月。参加工伤保险23483人。全县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济的困难群众达13049人。其中城镇690人,农村12440人,共发放低保救济金7190.789万元。年末全县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460张,收养人数11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177.42万元,筹集社会福利公益金131.6万元。202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4%。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220个,“平安细胞”覆盖至17个行业和领域。2020年底,全县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中困难生活补贴2182人、重度护理补贴6085人。截至2020年末,全县已建成社区康园中心11个,累计为270名残疾人提供日间托养照料服务。

环保事业

截至2021年末,和平县城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其中和平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黄蜂斗水库、胜地坑水库)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全县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9天,酸雨频率为零。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完成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15.12万亩、森林抚育60.32万亩,创建市级生态村47个,全县森林覆盖率75.40%,林木绿化率达75.66%。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59座,已实现镇级污水处理全覆盖。

交通

综述

和平县南距广州市318千米,北距赣州市250千米,是京九铁路赣深高铁赣粤高速公路南下入粤第一县,广东省沿海地区向内地辐射的一个窗口,区位优势突出而明显。和平依托京九铁路、赣深高铁、粤赣高速、东江航运复航(在建)、河惠汕高速、梅河韶高速、G238、G358国道等重大交通通道优势,向南联通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市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向北承接长江经济带,向东承接粤东海峡西岸经济区,向西开启大西南和东盟地区合作通道。

公路

截至2021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683千米。公路密度109.4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国道100.8千米,省道338千米,农村公路2109.2千米,1516个自然村100%实现公路硬底化,216个建制村100%通客车。高速公路里程46.3千米。有赣粤高速公路、河惠深高速、梅河韶高速、G238、G358国道等干道。2021年客运量287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34589万人千米,货运量532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40121万吨千米。

铁路

京九铁路赣深高铁等铁路线路,总里程68千米。有和平东站、和平站等车站。赣深高铁,是京九高铁最南段,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设计最高时速为350千米。其中,和平段全长67.9千米,隧道35座、长约41.7千米,桥梁65座、长约1.6千米。涉及9个镇36个村。和平北站位于河源市和平县,是赣深高铁南下入粤第一站。和平北站站房总建筑面积为9965平方米,站台雨棚总建筑面积为7400多平方米,站前广场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分为北停车场区和中央景观广场区两个区域。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末,和平县共有公交线路2条,总里程23.95千米,站点43个。

人文

综述

和平县历史文化厚重,是东江流域文化的发祥地和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粤赣湘边革命斗争活动的中心区域和“九连山人民抗日自卫总队”的发起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已发掘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120多处,有墩头蓝纺织技艺、席床生日节、猫头狮、和平埙、采茶戏等70多个省、市、县非遗项目。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王守仁奏请设立了和平县,并在这里实践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学思想,县内至今保存众多王阳明的遗迹,享有“阳明古郡”的美誉。

文物古迹

和平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当地存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十分丰富。现有浰东小筑、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等11处省级文保单位。截至2018年8月,和平县已发掘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12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有517处。

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

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33年5月,位于广东省和平县阳明镇南面塔下岗上。是为了纪念1932年参加淞沪抗日而英勇牺牲的和平县籍48名官兵。由和平县全县各界人士募捐建立。纪念碑建于山顶,南北山脚各有青砖筑成的单门双柱牌坊,山顶为宽200平方米的平台。纪念碑四面浮塑1尺见方的文字:北面为“淞沪抗日和平籍烈士纪念碑”,东面为“为民前锋”,南面为“浩气长存”,西面为“唤醒国魂”。纪念碑“文化大革命”期间碑文和牌坊遭破坏。1983年和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8月和平县委、县政府对其进行了重修;2009年8月20日被命名为首批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

浰东小筑

浰东小筑位于下车镇,为民国民社党政党领袖徐傅霖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和平县保存最完整的四角楼式古建筑之一,浰东小筑依山傍水,四角建有楼,前有庭院,外有围墙,环境古朴清幽。屋内抖门、正门、石柱、中式屏风等都镌刻有民国时期名人的题词题联,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5月,和平县共有县级非遗代表项目57项,市级非遗代表项目27项,省级非遗代表项目6项。有客家山歌、采茶戏、和平泥鸡、竹纸制作技艺、横塘鼓制作技艺、竹木牙雕刻艺术、墩头蓝、凳板龙等。有市级传习基地3个(采茶戏、席拳棍、凳板龙),省级传承人3个、市级传承人20个。

采茶戏

和平采茶戏唱腔音乐以当地山歌调、民间说唱和地方音乐为主,同时吸收了广东汉剧、京剧,分北路、南路、灯调、杂曲四大类;唱腔结构以曲牌连缀体为主,后融入板腔体音乐;演唱形式常采用“一唱众和”式,即台上一名演员演唱,其他演员和乐师在演唱到每句句末时,和唱“啊”“咿哟”之类的帮腔。它最早可追溯至乾隆年间在和平出现的“采茶腔”,是当地方言和民俗音乐、说唱等融合而成的一种戏剧样式。

竹纸制作技艺

元书纸制作技艺(阳明纸制作技艺)属土法造纸,始于元,盛于明清。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王守仁(王阳明)奏请建县,县令兴教办学,重视发展手工业,帮助山民引入更先进的造纸技术,生产出比原来表芯纸更薄、更细、韧性更好的纸,使得当地的社会经济自此平稳发展。为纪念王守仁,当地百姓将造出的土纸统称为“阳明纸”。

墩头蓝

墩头蓝纺织技艺有十几道工序,其制作工艺颇费人力,如织布时需腰勒大皮带,双脚协调踩下踏板,两手拋接布梭,经纱纬纱交织;兼推挽撞椎,全神贯注,以减少撞纱、跌梭。墩头蓝纺织技艺的制成品用途广泛,包括:“墩头蓝”头帕布艺、“墩头蓝”客家绣花帽、绣花鞋;“墩头蓝”布艺在书画装裱、书籍装帧上的运用及成品等;

和平泥鸡

和平泥鸡又被称为和平埙、客家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2007年,和平泥鸡被收入河源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一种儿童玩具,和平泥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和平以及江西省三南地区盛极一时,制作历史悠久,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种手工艺品,整个生产过程有取泥、炼泥、捏制、烧制、着色等五道工序。

饮食

和平县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主要以客家菜为主,兼有合南北风味,集菜肴、点心、小食于一身的地方风味。代表性的美食和特产主要有全牛宴手撕牛肉干、韭菜黄鳝、牛肚胱、和平肉丸蝉棒束孢汤等。其中传统客家小吃——铁勺喇十分具有当地民族特色。

扎扎粉

阳明镇,仍沿袭着手工做扎扎粉的传统。早稻收割后,经过浸米、磨浆、滤干、采浆等工序,便呈现出扎扎粉的样子。

和平肉丸

五花肉均匀剁碎,剁碎后的颜色应是红白相间,色泽鲜艳。加入干香菇后继续剁,待到双方融为一体时,加入少量的番薯粉,用手拌均匀。番薯粉一定不可多加,胡椒也不必出场,只需要适量的盐,调制味道的工序便完成了。用手继续拌匀,然后将肉馅料捏成比鸡蛋略小一点的丸子,放入大盘碟里备用。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丸子入蒸锅蒸熟。

蝉花汤

首先用毛刷把蝉花刷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然后把骨头切块,用冷水下锅汆一下水,接着把骨头与蝉花放入沸水中,加入适量的盐和少许植物油,细火慢煮20分钟。一锅香气四溢、鲜美无比的蝉花汤就大功告成。

客家传统小食——铁勺喇

铁勺饼也叫铁勺饼、花生喇、黄豆喇。铁勺喇用糯米粉调糊后用油炸而成,首先用一个圆铁勺装上磨好的米浆,并视个人爱好加上葱、黄豆或是花生、芝麻等,再放进油锅里炸,入油锅炸至金黄捞起,口感咸香酥脆。是“送酒”最佳选择食品。

地方特产

和平县物产丰富,代表性的特产主要有木耳、茶叶、竹笋、柿子饼茶油、腐竹、猕猴桃鲜果及加工饮料等,“聪明人”猕猴桃饮料等。

和平腐竹

和平腐竹以色泽金黄、豆香味浓等特点为人所称道。在和平县,腐竹生产历史长达600多年之久,并成功出口香港特别行政区、东南亚。和平腐竹以优质黄豆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加工而成,使其成为豆制品中含蛋白质最高的营养食品,蛋白质含量在50%以上,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等十多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有“素中之荤”的誉称。

猕猴桃

和平县下车镇水果种植面积1533.33公顷,其中“一乡一品”猕猴桃种植面积1200公顷,总产量2500吨,总产值5500万元。全镇有猕猴桃种植专业户有1182户。下车镇土地肥沃,土壤含有稀土微量元素,气候独特。与全国其它猕猴桃产地相比,下车猕猴桃可提前一个月左右成熟上市,具有明显时间差优势。

习俗

和平县地处九连山区东麓,建县之初人口稀少,多为江西省福建省等地迁入的客民,为全国客家居县之一。客家原属中原汉民,有自己的文化语言、民情风俗、传统习惯。经长期杂居,主客文化、风俗互相影响、融合,形成岭南客家特色。

席床生日节

席床生日节是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乌石村的民俗节日。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乌石村民举办家宴、媲美打席(即织席)手工技艺、吟诵歌谣、演练席拳棍术,以纪念打席手工业生产工具席床,是乌石村民最简单、最质朴、最直接的表达感恩之心的方式。

客家传统婚嫁

兴隆村民俗文化客家传统婚嫁,被列入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产生于清末,主要环节有:说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送嫁,接亲,拜堂。新娘出嫁时,主要由四句押韵语句表达情感。随着时代变迁,客家山歌中的部分韵律逐步渗入婚嫁四句中来,形成具有民俗特色的“哭嫁”歌。

艺术

凳板龙

凳板龙是流传于河源市和平县客家地区以凳板为龙的一种传统舞蹈,始于明清,20世纪50年代曾盛极一时。民国《和平县志》记载:“元宵节自十三至十六夜各悬灯于门,鼓乐饮酒,儿童扮狮子龙灯到人家庆贺。”现在凳板龙由唱童谣改为唱采茶歌,歌词唱十二月歌,曲调为采茶曲调。表演时前面两个花旦各举一个凳脚,后边一个丑角双手举两个凳脚,边舞边唱。

猫头狮舞

猫头狮舞是民间醒狮的一种。舞狮人身披彩色狮被,下穿灯笼裤,身穿长袍,腰束彩带,在手握葵扇的大头佛逗引下,狮子表演各种优美的姿势造型,动作滑稽、风趣、细腻。和平县独有的猫头狮舞,其故事情节主要依据我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内容编而来。据传唐僧取经途中遭遇狮怪,沙和尚出面大战,将其降伏,遂重上征途。表演时,猫头狮先上场,摇头摆尾,得意洋洋一番。随后,代表沙僧的红面沙僧上场。猫头狮挑逗红面沙僧,惹其恼怒,两者遂打在一起。

古村落

和平县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岭南客家文化特色,素有“阳明古郡”美誉,现有林寨古村、兴隆村等4个中国传统村落及8个广东省古村落。

林寨古村

林寨古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古朴幽静,鸟语花香,自古是东江上游有名的客家水乡。林寨古迹众多,建有古民居280多幢,较有名气的四角楼24幢,古巷、古井、古道等写满历史的“老八古”遍布于村内,可谓一步一景,处处皆景。林寨古村四角楼,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艺术之精湛,文化底蕴之厚重,全国罕见。林寨古村拥有中国最大的四角楼古建筑群,永贞楼,是古村中最高大、较早期的建筑,历经硝烟,仍固若金汤;司马大夫陈鸿铭以“白银铺地”购得的风水宝地——司马第,厅廓中式屏风十分考究、木刻镂雕别具一格。

大坝镇水背村

水背村位于和平县大坝镇的盆地内,自明朝以来,水背人就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水背村现有古屋14座、古道6处、古树1处、古井2个、古遗址10处,2012年该村被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广东省古村落”称号,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水背村至今还保存有较完整的四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等古民居20多座,湖洋背、樟坑、老卢屋等屋舍仍保留着具有明显明代建筑特征的风格。

和平红色文化

和平县热水镇是全省59个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镇之一,也是中共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和平县首个党支部如星星之火,在热水这片热土上形成了燎原之势,使众多热水民众投身革命。红色热水的革命精神为和平县乃至九连山地区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热水镇牺牲了26位党员游击战士,另有20位外乡籍党员、游击战士在热水为革命捐躯赴难。现在,热水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发扬“坚定信念、勇于担当、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九连精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

名胜古迹

综述

和平县风景优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和平拥有多个保存完好的客家中国传统村落,其中林寨古村被评为广东省八大古村落之一。和平县是名副其实的“温泉之乡”,热龙温泉度假村是广东省温泉旅游示范基地。和平县共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个。

主要景点

仙女灵石景区

仙女灵石景区位距和平县城东面十五千米处,是一座海拔857米的石山,山上有一块高耸入云的巨石,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故称“仙女灵石”。石下有二间石室,一口清泉,石山半腰处有个小庙堂,内有“后土娘娘牌位

热龙温泉度假村

热龙温泉度假村是广东省温泉旅游示范基地,于2020年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获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点。景区占地约3000亩,目前总投资达5亿元人民币,共有豪华酒店客房、温泉别墅客房共400多间。景区的温泉水,被专家称之为岭南第一温泉,拥有最佳矿质、天然98度水温、出水量最大(日出水量超12000立方米)等特点。

粤赣古道

粤赣古驿道最早出现在南宋期间,至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河源市和平县、连平县东源县境内,向北接通赣州市龙南市连接湘粤赣,向南可通过水道连接河源城区。粤赣古驿道是南粤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江上游地区北接中原的主要通道之一。广东省政府于2018年开展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优先修复了热水段古驿道,并在热龙温泉度假村修建了一级驿站及配套项目,现在古驿道沿途野芳幽香,佳木繁荫,正适合郊外徒步踏春。

阳明公园(阳明博物馆)

阳明公园位于和平县城东山岭。公园内建有阳明博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内陈列王守仁与和平有关史迹、文物资料、民间传说等。阳明公园的石阶梯有666级高,故取名“天梯”,又有“六六大顺”之美誉,登高远眺,和平县城尽收眼底。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