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县 :中国浙江省舟山市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08-24 18:42

泗县又称嵊泗列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舟山市下辖县,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县境西起滩浒黄盘山,与上海金山区相望;东至海礁岛(海礁)的泰礁;北迄花鸟山,连接佘山洋;南到浪岗的南北澎礁、马鞍山—白节山一线,与岱山县大岛隔水为邻。由630个大小岛屿组成,县境东西长180千米,南北距23千米~91千米,海陆总面积8824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8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738平方千米,岛屿海岸线总长471.35千米。截至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6万人,下辖3个镇、4个乡。政府驻地在菜园镇沙河路348号。

嵊泗县陆地多为海岛丘陵,岛小而散,无水系,有少数短浅直接入海的间歇溪,淡水资源靠天然降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海雾,夏季多气旋,秋季较干燥,冬季有霜冻。降水量春夏多于秋冬。 据《全本史记》和《水经注》记载,上古时期,嵊泗列岛属于南蛮、东夷中的岛夷之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嵊泗先后归属于越国东境句章县海中洲、楚国江东郡句章县海中洲。到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六国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嵊泗属会稽郡县。五代十国梁开平三年(909年),鄮县复析翁山县,嵊泗地属吴越明州翁山县。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嵊泗称北界村遂属昌国县蓬莱乡。民国元年至三十六年(1912年~1947年)9月期间,嵊泗属江苏省崇明区。1987 年,撤销舟山地区,设地级市舟山市,嵊泗县隶属舟山市。

嵊泗是全国十大渔业县之一,地处著名的舟山渔场中心,水产品资源丰富,被称为“东海鱼仓”和“海上牧场”。第一产业以海洋渔业为支柱性产业。第二产业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为主要行业。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支柱性产业。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1.4:20.0:48.6。增速居舟山市第二位。

嵊泗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素有“海上仙山”的美誉,具有“碧海奇礁、金沙渔火”等原生态旅游特点,已被认定的风景点有50多处。截至2022年,嵊泗县有花鸟灯塔、山海奇观摩崖石刻、唐脑山灯塔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有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海洋动物故事、嵊泗列岛渔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4项。2022年,被评选为浙江省2021年度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

名称

今嵊泗唐宋时期称为北界村。在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因海禁,居民迁至内陆,翌年北界村废。清同治九年(1870年),英国人于花鸟岛建造灯塔,因岛上两峰对峙似马鞍形,故称崇明县外海诸岛为马鞍列岛

而“嵊泗”一名最早出现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932年8月17日崇明区《新崇报》刊登的《开发泗礁、峡山之商》中写道:“盖定海、嵊泗列岛间交通,实较与本邑方便。”于此,首先使用了“嵊泗”这一地名。两年后,崇明县颁发了嵊泗设治的官方文书,由此,“嵊泗”之名便一直沿用。

历史沿革

先秦至秦汉

据《史记》和《水经注》记载,上古时期,嵊泗属于南蛮、东夷中的岛夷之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嵊泗先后归属于越国东境句章县海中洲、楚国江东郡句章县海中洲。到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六国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嵊泗属会稽郡鄮县。

楚汉之际,属项羽封地之东楚会稽郡鄮县,西汉高祖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后,属楚王韩信封地之会稽郡鄮县。削平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后,嵊泗地域,先为荆王刘贾荆国之地,后为刘濞吴国之地,均属会稽郡鄮县。刘启三年(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受诛,遂属江都王刘非封地之会稽郡鄮县。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为十三州刺史部。嵊泗地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鄮县。到东汉时,仍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鄮县。

三国至五代十国

三国时,属吴国扬州会稽郡鄮县。晋因袭东汉州制,嵊泗属扬州会稽郡鄮县。东晋隆安三年至元兴元年(399年-402年),孙恩率领20余万起义军,曾一度占据鄮县诸岛(今嵊泗列岛舟山群岛)。刘宋时,属扬州(或东扬州)会稽郡鄮县;齐时,属扬州会稽郡鄮县;梁时,与宋同;陈时,属东扬州会稽郡余姚县。

杨坚平陈后,置吴州总管府,嵊泗地属吴州总管府句章县。大业元年(605年),属越州句章县,大业三年,改越州为会稽郡。

唐武德四年,嵊泗县地属越州总管(府)州。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嵊泗地属江南道越州鄮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增至十五道,遂属江南东道。开元二十六年,于鄮县置明州并析翁山县嵊泗列岛地属明州翁山县。天宝(742年),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年),置浙江东道节度使,郡复为州,遂属浙江东道明州。大历六年(771年),因“袁晁之乱”废翁山县,属鄮县。 

五代十国梁开平三年(909年),鄮县复析翁山县,嵊泗地属吴越明州翁山县。

北宋至明清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国纳土归宋,翁山县复废。嵊泗地属明州鄞县。淳化四年(993年),分天下州县为十道。嵊泗地属浙东地区道。熙宁六年(1073年),嵊泗称北界村遂属昌国县蓬莱乡。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因海禁,居民迁至内陆,翌年北界村废。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江浙两省在嵊泗列岛分汛划界,从此进入两省分治局面。到了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浙两省官员勘定尽山界的史实及界线走向,并于小洋山立勘定尽山界碑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至三十六年(1912年~1947年)9月期间,嵊泗属江苏省崇明县。1918 年,沪海道废,由江苏省水上第一警察厅负责崇明县外海诸岛的治安和防务,行政属崇明县。1934 年3 月,嵊泗列岛为崇明县第五区。1946 年11 月,改崇明县第五区为江苏省直属区。1947 年9 月,改直属区为设治局,由海军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建置为嵊泗县,隶属江苏省。1950 年7月7日,嵊泗解放,设特区和军管会,属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员公署。1951年4月,特区和军管会撤销,复置县。1953年6月,嵊泗县划归浙江省舟山专员公署。1958年10月,为宁波专区舟山市嵊泗人民公社。1960 年11 月至1962年5月,划归上海市。1962年5 月,恢复县建制,属浙江省舟山专员公署。1987 年,撤销舟山地区,设地级市舟山市,嵊泗县隶属舟山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嵊泗县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县境西起滩浒黄盘山,与上海金山卫相望;东至童岛海礁的泰礁;北迄花鸟岛,连接佘山洋;南到浪岗的南北澎礁、马鞍山—白节山一线,与岱山县大衢岛隔水为邻。由630个大小岛屿组成,介于北纬30°24′~31°04′、东经121°30′~123°25′之间,东西长180千米,南北距23千米~91千米,海陆总面积8824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8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738平方千米,岛屿海岸线总长471.35千米。

气候

嵊泗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季风气候影响,其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温差较小,常年湿润温和。每年7 至9 月为台风季节,10 月至翌年4 月多出现大风天气。 嵊泗县风向随季而变,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两季风向凌乱多变,日平均最大风速极值为33.6米/秒。平均气温最高17.5℃,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7.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1℃。极端最高气温37.4℃,极端最低气温-6.6℃。年平均降水量1154.9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4月、5月、6月和9月,月平均降水量在百毫米以上,占年降水总量的4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18.2小时,年平均雾日49.5天。

地质

嵊泗县基底应为前泥盆纪陈蔡群变质岩,盖层为中生代火岩和广泛发育的岩浆侵入岩。表层构造以断裂发育为特征,断块活动异常强烈。其位于北东走向的新昌——象山——花鸟山构造隆起带上,东侧为浙东地区沿海断陷,西侧为杭州湾断陷。其间挟持的隆起带分布着众多的东西向活断裂,将该县分割成为几个东西方向展布的断块体,大小洋山,泗礁、嵊山等诸岛。整个区域构造线的延伸方向为北东走向,与浙东总体构造线格局协调一致。

本县基底为前泥盆纪陈蔡群变质岩,岩性主要为片岩、片麻岩、大理岩和少量混合岩。出露地层全系上侏罗统陆相火山岩系,另在沟谷和岛屿四周分布有少量第四系陆相和海相堆积物。

火山岩集中分布于嵊泗列岛中南部、西部和东北部的岛礁上,为火山猛烈爆发和缓慢喷溢的产物,其间夹有少量火山喷发间歇期间的沉积碎屑岩砂岩页岩砾岩等和火山喷发沉积碎屑岩。岩石类型以火山碎屑岩为主,熔岩所占比例较少,主要有集块岩、凝灰岩、角砾凝灰岩、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粉砂岩。熔岩多集中分布在上部层位中,也有在火山碎屑岩中呈夹石产出,总厚度大于1150米。

地形地貌

嵊泗县陆域面积8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738平方千米,大小岛屿630个,境内多山地,广布丘陵谷地,属海岛丘陵地貌。列岛诸岛大多依次为山脊坡地、谷地(陡崖)、滩涂、海洋。其中,嵊泗县内较大的谷地分布在泗礁岛、杞岛、大洋山岛上,其余岛上谷地狭小。山地高度一般在几十至一二百米之间,最高点系花鸟山的前坑顶,海拔236.9米,低丘土层痔薄且多裸岩。嵊泗县岛周多陡崖。岛屿东向多见砂岸、砾岸。溪流或海流携带物被潮流搬运到地形略平、波浪微弱的海岸山凹,形成近代岸滩、古湾口坝、连岛坝、滩角地等。

水文水利

水文

地表水

嵊泗县陆地多为海岛丘陵,岛小而散,无水系,只有少数短浅直接入海的间歇溪。淡水资源靠天然降水。截止1985年,历年平均水资源为1696.25万立方米。

地下水

全县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654.44万立方米。地下水类型受境内地质、地貌等因素影响,主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潜水,全新统冲积砂砾含粘性土含水层,分布在泗礁岛的菜园、马关沟谷中,岩性为黄褐色矿砾石及亚矿土砂砾石,结构松散,厚度2.6米~5.15米,水位埋深1.15米~4.14米,民井旱季单井可采水量2吨/日~8吨/日。水质淡,矿化度为0.19克/升~0.5克/升,铁含量为56.8毫克/升~198.4毫克/升。下游地段此含水层为淤泥质亚粘土所覆盖,由孔隙潜水过渡为承压水。

全新统滨组上段海积粉细砂含水层,分布在基湖、石柱、田、大黄沙以及黄龙岛南港、枸杞岛三大王、嵊山、大洋等地。以基湖、石柱为富水区,含水层分布面积约2.2平方千米,上游薄,海边厚(5米~10米)。岩性主要有粉细砂,下部含少量的砾石。按降深5米计算,单井出水量一般大于300吨/日,水质为含碳酸氢钠钙型,矿化度0.3克/升。马关等地为砾石滩,其余地段含水层分布面积有限,局部于海边,呈新月型沙堤或砂砾堤,并经常受海潮的影响。

上更新统坡洪积亚砂砾含水层,呈片状分布于大小山沟及山麓地带。岩性以亚砂土碎砾石为主,厚度1.87米~17.20米,水位埋深1.9米~+0.6米(高出地面)。单井日出水量小于100吨/日,水质淡,矿化度0.1克/升~0.5克/升。

承压水,含水岩组为更新统坡洪积亚砂土碎砾石,含水层为更新统坡洪积层孔隙潜水向下的延伸部分,分布在菜园、基湖等地。水位埋深13米~24米,单井出水量11吨/日~40吨/日,水质含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钙,矿化度0.25克/升~0.37克/升,铁离子含量偏高。

构造裂隙水,含水岩组为上株罗统(J3)火山岩、火山熔岩为主的块状地层组成。地下水贮存于构造裂隙带及侵入岩、脉岩与围岩接触带。水量不大,生产井出水量一般小于50吨/日(按降深10米计算)。

风化带网状裂隙水,贮存于燕山晚期花岗石风化带网状裂隙中。风化带厚度4米~20米,最厚可达55米~81米。水位埋深0.47米~12.2米,按降深10米计算,单孔(井)出水量2吨/日~800吨/日,水质为低矿化度( \u003c0.5克/升)软水

水利

截至2021年,嵊泗县有重点小(二)型水库7座,重点山塘4座。其中,长弄堂水库位于菜园镇,总库容27万立方米,水域面积0.028平方千米,主要功能为灌溉供水。小关岙水库位于菜园镇,总库容41.6万立方米,水域面积0.078平方千米,主要功能为灌溉供水。基湖水库位于菜园镇,总库容28.73万立方米,水域面积0.051平方千米,主要功能为灌溉供水。大茶园山塘位于黄龙乡,水域容积0.1万立方米,水域面积0.007平方千米,主要功能为灌溉供水。外云鹅山塘位于洋山镇,水域容积0.024万立方米,水域面积0.015平方千米,主要功能为灌溉供水。

土壤

嵊泗县的土壤有红壤、潮土、盐土、水稻土等四个土类。土壤的成土母质分为浅积和运积两类。土壤地形有高地低田,从山岗到平地的土属各不相同,山岗主要为白岩沙土,土坡主要为黄泥沙土,黄砾沙土,平地主要为黄泥砂田,滨海沙田等。

红壤主要分布区为在菜园镇、青沙村、五龙乡和花鸟乡等地区;潮土主要分布在大洋镇、菜园镇、五龙乡和马关镇等地区;盐土主要分布在菜园镇、马关镇,黄龙乡和大洋镇等地区;水稻土主要分布在菜园镇、马关镇、五龙乡和枸杞岛等地区。

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

嵊泗县海洋水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有游泳生物302种。其中鱼类210种,有高鳍带鱼大黄鱼小黄鱼、棱鱼是、斑鱼祭等。 虾蟹等甲壳亚门75种,有周氏新对虾、细巧仿对虾、三疣梭子蟹科远海梭子蟹等,头足纲11种,有乌贼、章鱼等,水母类6种。海藻有118种,其中绿藻类23种,褐藻纲类24种,红灌类69种和蓝藻类2种。主要优势种是浒苔、蛎菜、孔石纯、裙带、紫菜、海萝等。

截止2017年,嵊泗县可供建设潮汐电站的坝址有14处,装机容量为0.9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0.19亿千瓦时。坝址的平均潮差为2米以上,能量密度一般。 

矿产资源

嵊泗列岛蕴藏有大量的花岗石、海砂、粘土、石油天然气、海卤资源。在泗礁山、马迹山等地还发现有量少磁铁矿、石煤矿。

花岗石石质坚硬,色泽斑烂,结晶颗粒较粗,成块状构造,含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的云母、铁、锡石、钻石、黑云母等成分。主要分布在小洋、大洋、花鸟、枸杞、嵊山、黄龙等岛,以洋山和黄龙最佳最富,大洋岛大梅山花岗石储量2亿立方米。成规模的开采区有大、小洋山、北鼎星以及小黄龙、沈家湾等,储量均在300万立方米以上。

岛内海砂资源丰富,拥有大小沙滩、沙丘几十处,沙质坚硬洁净,颜色以金黄色为主,黑色次之,大多属中颗粗粒状。主要分布在泗礁岛、枸杞岛嵊山岛花鸟山,其中,泗礁基湖沙滩、高场湾沙滩、南长涂沙滩有9平方千米,各岛周围海域也有海砂资源储存,马迹山南侧海区有20平方千米的中沙砂矿资源。还有大量的花岗石风化石资源可加工成人造砂。

嵊泗列岛海域海水年平均浓度稳定在1.72波美度,盐业生产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在大洋里、外云鹅岙建有盐田58公顷,年产盐3000吨左右。

绿华以东至壁下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水资源

嵊泗陆地面积小,山低源短,淡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73.26万立方米。全县平均单位面积水资源量26.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按2000年全县总人口数计算,人均拥有水资源量208.62立方米;全县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654.44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

由于受森林病虫害和人类长期活动影响,原生植被破坏尽。现分布的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为天然次生和人工营造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等。全县有黑松35287亩,杉木王596亩,阔叶混生有麻栎等22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5.78%。

生物资源

嵊泗县农作物有番薯和少量大小麦、水稻、豆类及玉米等;蔬菜瓜果有青萝卜孔明菜、马铃薯、芋艿、莴苣青菜、松菜、芥菜,菠菜、葡萄蜜橘,香、桃、杨梅及茶叶等;经济树种主要有村桔、杨梅、梨、批耙、桃等。药用植物有枸杞、马兜铃、南天星、紫苏单叶蔓荆车前、葛根,益母草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嵊泗县海域已发现游泳生物302种,其中鱼类210种,虾、蟹甲壳亚门75种,头足纲11种,水母类6种。发现鸟类5目20科29属34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游隼大凤头燕鸥丘鹬、银狐、松雀鹰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黑尾鸥、大凤头燕鸥、褐翅燕鸥

植物

嵊泗县森林植被在中国植被和浙江省植被区划中归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热带”的浙闽山丘甜储木荷林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为天然次生和人工营造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等。全县共有维管植物125科,359属,521种。栽培植物144种。乔木树种主要有黑松黄檀、山合欢、女贞、冬青、日本野桐、沙朴等。有中国二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茶,省重点野生保护植物柃木,红色名录收录的易危物种全缘贯众

生态功能区

马鞍列岛为舟山群岛最北端的岛群,处于舟山渔场中心位置,总面积549平方千米,其中岛礁面积19平方千米,包括136个岛屿。马鞍列岛处于南北洋流交流汇带,鱼类、贝类、藻类资源丰富,共计各种海洋特产300余种,构成了以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独特的岛礁自然地貌和潮间带湿地为主体的岛群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海洋研究价值、旅游保护价值。2005年,该县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正式成立,2014年12月,成为国家级海洋公园。2017年,入选第二批省重要湿地名录。

自然灾害

嵊泗县主要有崩塌及滑坡等地质灾害,有热带气旋(包括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大风、暴雨、强冷空气、雾、干旱等自然气象灾害,以及风暴潮海洋灾害

1983年4月,嵊泗县下冰雹并伴有ll级大风,风速30米/秒,历时39分钟;冰雹最大直径7毫米,受灾菜地150亩。

1985年,嵊泗县遇到“19号”强台风袭击,风力12级,伴有大雨,降水81.5毫米;塌房屋、仓库13间,损坏海塘、防浪堤199米,桩头1924根,受灾菜地110亩,死亡3人。

2018年8月12-13日,受第14号台风“摩羯”外围环流影响,嵊泗县出现大到暴雨过程,过程雨量分布不均,雨量普遍在60-150毫米,部分地区达150mm以上,其中雨量最大的嵊山站有192.1毫米降水,造成嵊泗县多处农田受淹和房屋受损进水,经济损失较大,但无人员伤亡。

行政区划

嵊泗县辖4个乡、3个镇,县人民政府驻菜园镇沙河路34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2020年11月1日,嵊泗县常住人口为66903人。男性人口为34606人,占51.73%;女性人口为32297人,占48.27%。0-14岁人口为5016人,占7.50%;15-59岁人口为40945人,占61.20%;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942人,占31.3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5人,占21.5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14。截至2022年末,嵊泗县常住人口为6.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9万人,乡村人口2.21万人,城镇化率为66.58%。全县户籍人口7.16万人,出生率为2.47‰,死亡率为8.93‰,自然增长率为-6.45‰。

民族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嵊泗县有少数民族28个,其中人口占前三的是少数民族是布依族苗族土家族。据数据显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共591人,来自县外的少数民族人口有504人,占全部少数民族人口的85.28%。汉族在嵊泗县内广泛分布,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菜园镇枸杞乡

语言

嵊泗话属浙北吴语宁波话系统,比较接近岱山口音,浙南方言的成分多于定海话。嵊泗话词汇和词法与定海话基本一致。与普通话相比,词汇区别较大,语法区别甚少。嵊泗列岛话有29个声母、41个韵母,7个声调。其中,声母大部分保留了广韵声系,声调古平上去入四声以清浊平分阴阳,其中阴去归入阴平。

宗教信仰

嵊泗县内宗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截止2019年,拥有有宗教活动场所11个。

1950年,嵊泗县有庙、宫、庵60座,其中较大的庙4座,宫9座,庵7座,后大多拆除或移作他用。文化大革命后期,各乡群众自行恢复30余处小宫,计74间、1400平方米。1979一1980年,在“清除精神污染”教育中,已大多拆除。截至2023年,存在活动场所9个,分别是大悲山灵音寺、嵊山福善寺、洋山慈恩寺、菜园马关福寿庵、黄龙积庆庵、菜园西方庵、青沙福圆庵、枸杞观音禅寺、基湖地藏殿。

1950年,基督教从岱山大衢移来。1987年约有教徒1200人,有家庭聚会点16个,每星期聚会2~3次,学习、宣传“三自爱委会”出版的《旧约圣经》《新约垒书》《讲道集》《赞美诗》等。为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县委统战部先后在滩浒、菜园成立“三自爱国活动管理小组”。制订了爱国公约和管理制度,实行“三定”(定点、定片、定人员),使教徒活动逐步纳入正常轨道。截至2023年,拥有1个教堂即菜园基督教蒙恩堂,13个活动点。

1950年,天主教从岱山移来,至1987年有教徒5人,分布于大洋、菜园镇两地。截至2023年拥有1个活动场所即基湖天主教堂。

1950年,道教有道徒10余人,一直没有公开活动。

经济

综述

嵊泗县深挖海洋特色优势,进一步做优做强海洋文化、海岛旅游、渔农产品等特色产业,第一产业以海洋渔业为支柱性产业。第二产业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为主要行业。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支柱性产业,岛内共有景点50余处。

2022年,嵊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6.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3.2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1.4:20.0:48.6,增速居舟山市第二位。

第一产业

嵊泗县海域水产资源丰富,以海洋渔业和种植业为支柱性产业,拥有全省最大的贻贝产业化基地和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是宁波市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鲜活水产品供应基地。拥有养殖专业合作社29家,深水网箱养殖企业4家。

嵊泗县全年实现水产品产量43.00万吨,其中,海洋捕捞实现产量20.28万吨,鱼类产量16.02万吨。2022年年末全年海水养殖总面积2.41万亩,实现养殖产量22.73万吨,其中青口贝养殖面积2.19万亩,产量22.38万吨。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49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1公顷,产量263吨;蔬菜播种面积188公顷,产量2801吨;水果及果用瓜产量14吨;肉类产量36吨。202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8亿元。

第二产业

嵊泗县第二产业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为主要行业,由于风电项目全面投产以及小洋山片区工程对混凝土需求的增多,第二产业快速增长。规上工业效益增长主要依靠海上风电企业的拉动,舟山市嵊泗列岛110千伏电力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实现了嵊泗与浙江电网的联网。国网嵊泗县供电公司承担着3镇4乡6.69万人口的供电任务。2022年,嵊泗县第二产业增加值26.0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93亿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三大主要行业均实现快速增长,产值分别为10.95亿元、2.85亿元和1.13亿元。全县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4.82亿元,产销率为99.2%。

第三产业

嵊泗县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支柱性产业,岛内共有景点50余处。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个,累计实现成交额5.16亿元;拥有旅行社32家,营业收入9250万元;民宿1026家,其中市级精品民宿550家,省等级宿40家,市最美民宿67家,省级金银民宿、市级精品民宿数量蝉联全市首位。截止2022年年末,第三产业增加值63.2亿元。

社会

教育

截至2022年年末,嵊泗县共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1065人;普通小学7所,招生303人,在校学生1969人,毕业学生378人;普通初中2所,招生343人,在校学生1065人,毕业生400人;高中1所,招生226人,在校学生675人,毕业生226人;职业中学1所,招生数37人。学前一年(5周岁)幼儿入园率保持100.0%。初中升高中段比例98.25%。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92人,其中,高级职称302人、中级职称1317人、初级职称1673人。

文化

截至2022年,嵊泗县拥有文化馆8个,乡镇文化站7个,文化礼堂31个;全年共举办各类文艺活动71次,文艺培训班208班次,各类展览19场。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7.25万册,图书流通量4.12万人次。拥有电影院2个,共放映电影5924场次,观众人数2.09万人次,放映收入91.27万元。

截止2022年年末,嵊泗县拥有广播站有线电视台(站)6个,县城数字电视转播频道74个。全县有线电视用户2.36万户,入户率达100.0%,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0%。

嵊泗规划展示馆,展示渔业经济、海上牧场、旅游资源等内容,以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了嵊泗县渔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

嵊泗海洋博物馆,是嵊泗历史文化、海岛文化的承载地。馆内陈列与东海渔场相关的文物,如生产物资、海洋生物标本、渔俗物品、摩崖石刻拓片等。

科技

嵊泗县实施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机制,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截至2022年年末,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8项,其中市级4个、县级4项。专利授权量5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件。主体培育新突破,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

医疗

截至2022年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8个,其中医院3个,乡级以上卫生医疗机构7个,卫生机构3个,门诊部、诊所类8个,社区服务站1个,村卫生室16个。医疗机构实有卫生床位293张,卫生技术人员596人,其中执业医师243人,注册护士215人;每千人拥有医生3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4张。

嵊泗县人民医院于1950年成立,是一所集医疗、教学、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公立非营利性医院,系县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嵊泗县120院前急救站。总院位于嵊泗县菜园镇城区,占地面积32亩,总建筑面积逾21800平方米。床位数205张,年门急诊量近30万人次。设置22个临床医技科室、6个病区,市、县重点学科4个,职工总数350名,其中高级职称56名,中级职称100名。

嵊泗县中医院始建于1953年,位于嵊泗县菜园镇东海路181号,是一所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综合医院。医院建筑面积4000平米,核定床位60张,实际开放20张。开展门诊服务、急诊服务、住院服务、家庭病床和巡诊服务。设有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内科等科室。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9月,全县现有县属社会福利院2家,单独设立了4家敬老院,乡镇和村养老院(托老所)6家。全县养老机构总床位539张(其中护理床位242张,占总床位的45%),入住老人214人。

截至2022年年末,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490人,参保率97.04%,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分别为20579人和39911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729人,参保比例达到99.27%,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分别为28122人和35607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1418人、18874人和17937人。

环境保护

2020年,嵊泗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为90%。渔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为100%。建成6个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和7个示范小区;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为100%。截至2022年年末,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4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7.2%;PM2.5优良率连续三年保持100%。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5.6%。

体育

截至2022年底,嵊泗县已有体育场地25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01平方米,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包含学生)30.42%。

2022年10月30日,县教育局、县文广旅体育局在嵊泗中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十八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全县12所中小学的247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交通

综述

嵊泗县形成以岛内等级公路为主体,岛间跨海大桥航运并举,航空为补充的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

公路

截至2019年,嵊泗全县公路总里程180.539千米,其中国道34.495千米,县道55.077千米、乡道47.493千米,村道34.436千米,专用公路9.038千米。其中,526国道嵊泗段起于李柱山大桥嵊泗段本岛侧桥头,经中心渔港、望海路至小菜园码头,上跨海水淡化厂海域,下穿基湖景区核心段,沿原李五线、高南线,经黄沙岙村、高场湾村、石柱村至插旗岗后利用原李插线、李五线至终点李柱山码头侧桥头。东海大桥是嵊泗县唯一的对外连接的公路通道,泗礁岛主要干线公路有李五线、五马线、菜马线、青石线等。

航运

截至2017年,嵊泗县海区在5座灯塔和26座灯桩的导航下,形成航道网络,其中有国际航道和38条县境水道,其中东部马鞍列岛附近19条,中部泗礁山附近9条,西部崎岖列岛附近10条。主要国际航道从外海进入中国长江口、上海港,需经本县北部海域(花鸟山北侧约10海里左右)。该航道水域宽滋长,水深大于20米,是国际大型船舶从东海进入长江口和上海港必经之路。嵊泗县是宁波舟山港的重要组合港,主要有洋山港区、泗礁港区和绿华山港区。2022年末全县拥有港口泊位36个,其中生产性泊位34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8个。

截至2022年末,全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0680万吨,其中,县本级和绿华散货减载平台实现货物吞吐量3854万吨和264万吨,马迹山矿石中转基地实现货物吞吐量6011万吨,申港石油储运码头实现货物吞吐量551万吨。

公共交通

嵊泗县内有李柱山、沈家湾、菜园、嵊山镇、枸杞、大洋6个客运分站,担负着县内县外近二十条航线十多艘客轮的旅客接送和旅游接待等任务,年接送旅客200万人次以上。

截至2022年末,全县机动车辆保有量10084辆,其中运营性车辆258辆,非运营性车辆9826辆。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数29辆,实现客运总量176万人次,日均客流量4811人次。

人文

综述

嵊泗是渔业县,地处舟山渔场中心,水产品资源丰富,被称为“东海鱼仓”和“海上牧场”,在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海洋文化。有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海洋动物故事、嵊泗列岛渔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花鸟灯塔半洋礁灯塔白节山灯塔等文物保护单位。

饮食

嵊泗县渔民习惯于食用腌制水产品和蔬菜类,如蟹,虾,海蜇及芥菜,萝卜,冬瓜等。美食多样,如鮸鱼羹、嵊山螺酱、石斑鱼烧芋艿等。

嵊泗人做羹汤简洁,如鮸鱼羹,被视为“羹中之首“。本地谚语:“宁可丢掉亩稻,不可丢掉鮸鱼脑。”滑爽鲜嫩,入口即化,极富营养。

嵊山螺酱,是最受海岛人欢迎的风味美食,取新鲜黄螺疣荔枝螺,洗净、捣碎、去壳,用盐腌至入味,再加糖、料酒等调料,即可食用。螺肉嫩滑鲜香,口味独特。

石斑鱼烧芋艿,原本是嵊泗列岛渔区一道家常菜,如今却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珍贵菜。用来烧制的石斑鱼须鲜活,洗净后入锅,加入二三斤去皮洗净的芋艿,再放适当水,文火清炖。待鱼和芋艿将熟,再加姜片、蒜头或少许料酒,撒上葱段,即可起锅食用。

习俗

渔船出海生产,俗称“开洋”。昔时,一汛第一次开洋,均要用猪头等供奉;一汛结束,也用猪头等祭品谢龙王,俗称“谢洋”。供祭时,把一杯酒和少许碎肉抛人海中叫“行文书”,或称“酬游魂”。

农历12月2日始,一岁将终,家家户户置办年货忙过年。12月23日祀灶;12月24日掸尘;12月25、26日忙着做年糕、做团;12月27日七开始送年,供三牲或五牲福礼,礼拜祝祷,也叫“谢年”,谢年最迟在12月29日,极个别在除夕早上五点前。

每艘渔船的后舱,都设有一个供奉船菩萨的圣堂舱。新船下海第一天,先要用全猪全鸡和馒头、长面、鱼、盐等供品隆重供祭“船关老爷”,然后以福礼酬谢来帮忙推船的壮男力士和造船师傅,叫“散福”。“船关老爷”,大对、背对船一般供奉男菩萨,小对习惯供奉女菩萨。传说:一说男的是关羽,二说男的是鲁班。女的一说是寇丞女,又说是玄女,统称“圣姑娘娘”。“船关老爷”旁又有两个小木头神像,一为顺风耳,一为千里眼,以佑出海顺风、汛汛丰收。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嵊泗全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处、市级3处,县级18处。

 花鸟灯塔位于花鸟乡灯塔村西北端,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乃当时海关所辖灯塔中最大的一座,为中国最早建造的灯塔之一。灯塔坐北朝南,灯塔及附属建筑呈西北、东南走向,总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花鸟灯塔属国际灯塔,规模居远东第一。2001年,花鸟灯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白节山灯塔位于嵊泗县菜园镇小关岙村白节山(岛)上南端,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主灯塔坐北朝南,为白节峡主要导航设施之一。白节山灯塔塔高14.3米,灯高海拔75米。光源原以煤油为燃料,后改为柴油机发电,现为太阳能发电。灯罩为牛眼式透镜,灯质为红白两色,每60秒钟交换发光1次。亮度500瓦,射程22海里,原有雾炮2门,雾天每隔2分钟放射一次,以声导航。2009年6月公布为舟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半洋礁灯塔属于11座“浙东沿海灯塔”的一座,位于白节峡水道半洋礁,与白节山灯塔守海相望。2011年,半洋礁灯塔与舟山市和宁波市境内的其他十二座灯塔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并于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海奇观摩崖石刻位于嵊泗县枸杞乡里西村里西岗墩峰顶巨石上,石高6.2米,宽8.2米,厚1.4-1.7米,东壁镌刻“山海奇观”四个巨擘大字。该石刻是嵊泗列岛发现最大,刻工较为精良的摩崖石刻之一,也是嵊泗列岛的标志性石刻景观。明万历18年春,抗倭名将侯继高统帅北洋水师于此督汛护渔抗倭,登高观海,题写“山海奇观”四字,为研究中国明代抗倭历史提供了实物依据。1979年6月公布为舟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嵊泗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1项。

渔用绳索结是海岛渔民常年来在渔业生产中,在渔船和网具上广为应用的绳结,有着“最坚固的活结”之称。它产生于海岛地区特殊环境和劳动生产条件,分为渔船生产绳结、渔网结和综合绳结三大类,渔民世代以口述心传的方式传承着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象征着渔家人之间的深深牵挂,其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至今久盛不衰。2007年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为苗刘有九。

嵊泗海洋动物故事,是嵊泗渔民群体创作的海洋民间文学瑰宝,世代相袭,传承至今。人们熟知的鱼蟹螺贝都成为了故事的主角,有海洋动物起源故事、海洋动物寓言故事、海洋动物童话故事、历史名人与海洋动物的故事、海洋动物的礼仪与饮食故事、海洋动物的崇拜和祀祭故事等等,内容丰富,种类齐全,语言通俗易懂,艺术感染力强。2009年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为苗金德章。

嵊泗列岛海洋渔民服饰制作是嵊泗岛民在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门手工技艺。海洋渔民服饰是渔家人生产劳动和生活的必需品,一般可分为日常生活服饰、劳动服饰,婚嫁幼婴服饰等。最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是渔民劳作时穿的十字裆龙裤。嵊泗海洋渔民服饰简朴实用,与海洋性环境相适应,并与海上劳作方式相关联,以它多姿的形态,质朴的美感,透射出海岛居民的聪慧才智。2009年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特产

嵊泗县特产有嵊泗海蜇、舟山梭子蟹鲳鱼、鮸鱼、石斑鱼属、鱼、嵊山螺酱、青口贝等。

嵊泗素有“贻贝之乡”的美誉,养殖业是主要产业之一,因海深浪急,养殖环境优越,年产厚壳贻贝15万吨,占国内产量的70%以上,并以出口为主。嵊泗贻贝也因此成为中国首批受欧盟保护的地理标志之一。

嵊泗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佳肴。

嵊泗列岛浙江省沿海渔区海蜇的主要产区和出口基地。海蜇属根口水母科。海蜇皮是海蜇的制成品,由鲜海蜇加工成海味品的有海蜇皮和海蜇头两种。

艺术

嵊泗县渔业捕捞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的渔俗、渔史、渔风、渔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嵊泗特色的海洋渔俗文化。具体展现出来的有嵊泗渔歌渔民画、海洋剪纸等多张海洋文化名片。

嵊泗渔歌因渔而生,唱响在波峰浪尖上的东海歌谣。2021年,嵊泗渔歌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入选首批浙江省文化标识建设项目,嵊泗渔歌演艺文旅项目入选首批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

渔民画是嵊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根植于当地渔俗文化的现代民间艺术,魅力不仅在于独特的绘画技巧,更在于情感与故事的传达。

嵊泗海洋剪纸,也叫渔家剪纸。嵊泗沿海居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活动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海洋文化,其中包括具有嵊泗海洋文化特色的剪纸艺术。剪纸艺术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与海洋文化进行了融合,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风景名胜

综述

嵊泗县,中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素有“海上仙山”的美誉,具有“碧海奇礁、金沙渔火”等原生态旅游特点,已被认定的风景点有50多处。截至2023年4月25日,该县共有国家AAAA级景区2个、国家AAA级景区3个。

东海五渔村,国家AAAA景区,由嵊泗县五龙乡田岙村、黄沙村、边礁村、会城村和黄龙乡峙岙村五个渔村联合组成。会城岙村主“静”,以适度发展精品民宿、体验休闲文化为主;边礁岙村主“雅”,以打造海洋文化艺术群落、体验海洋艺术为主;峙岙村主“俗”,以保留与传承石文化和渔村文化、体验渔家风俗为主;黄沙岙村主“乐”,以发展休闲渔家乐、体验沙文化为主;田岙村主“动”,以发展大众化民宿集群、体验智慧村居为主。

圣姑礁位于嵊泗县洋山镇,共有三块礁,故有圣姑三礁之称,两侧为前姑和中姑两块礁,中间的为圣姑礁。圣姑礁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代有三位美丽的姑娘带着一只狗和一只宝箱来到了洋山,并在此小憩。这一小憩就休息了数万年,就成了现在的圣姑礁。

元宝石位于黄龙乡峙岙村,由大小两块形似元宝状的石头组成。大元宝石高约6米,重约百吨,大半身横搁在悬崖上,从东望之,如一把打开的巨大折扇。石上镌有“东海云龙”四个大字,旁边有数行密密麻麻的小字,为光绪三十四年四明张传隆巡海时所题。小元宝石则依偎其西,长4米,重约5吨,两头翘起,中间凹下,底弧形,圆转光洁,似神来之石,搁置在倾斜向下的崖顶,推推会动,摇摇会晃,一根细丝能从岩底拉过,然而12级台风也吹它不倒,可谓天下一大奇观。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