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辽四地 :梅花、云岩、沙坪、秀水四镇的合称

更新时间:2024-09-21 01:09

“梅辽四地”是梅花、云岩、沙坪、秀水四镇的合称。四镇地属乐昌市西南部,这一称呼在当地是一个地域性概念,具有相同的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性,四镇人民都具有天然的文化认同归属感。截至2020年,“梅辽四地”拥有约13万人口,493平方公里土地,其中梅花镇广东省中心镇之一,云岩镇是广东省行政镇海拔最高的乡镇。

“梅辽四地”拥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在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梅辽四地”在农业发展方面成绩优异,形成了以优质绿色蔬菜种植为基础,油茶、药材等新型农业种植产业逐渐规模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截至2020年,“梅辽四地”油茶种植面积超3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超6000亩,已成为“梅辽四地”又一特色农业产业。此外,该地拥有国家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省名牌产品6个、韶关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县市级以上农业示范合作社25家,成功申报一村一品建设项目8个,2020年梅花镇成功获得广东省“绿色蔬菜种植专业镇”荣誉。 

简介

沧海桑田,随着历史的变迁,梅辽四地也已经不是本来的模样。今天的梅辽四地,一般是指乐昌市西南部的梅花、沙坪云岩镇、秀水四镇。梅辽四地是乐昌市境内主要的客家人聚居区。

境内居民主要操客家语,少部分说蓝山话方言。

交通区位

梅辽四地梅辽四地位于乐昌市西南部,西面毗邻湖南省宜章县,北接坪石镇,南通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在东南面则是坪石镇与大源镇。梅辽四地自古就地处南粤与中原交通的咽喉要道,西京古道便在此穿越南岭群山往北进入荆湘大地。梅辽四地南北交通便利,地处京广铁路G4、广乐高速的咽喉位置。京广铁路全长14295米的大瑶山隧道北出口便是在梅花镇境内。京港澳高速和广乐高速则在梅花分别设立了梅花和梅花北出口。地方公路方面,坪乳公路(省道S249)在梅花穿城而过,沙坪、秀水、云岩镇则是分布在坪乳公路两侧有地方公路连接。

四地简介

梅花镇

梅花镇镇区石灰岩小盆地,周围石灰岩残丘散布,似梅花,故名梅花镇位于乐昌市市西部,镇所在地距乐昌境内的坪石站仅14公里。G4(京珠北高速)、坪乳公路(S248),广乐高速(S1)贯穿全境,是“梅辽四地”的中心地带,更与坪石镇、黄圃、大源镇等镇毗邻南面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西北是湖南郴州宜章。因镇区处石灰岩小盆地,周围石灰岩残丘散布,似梅花,故名。镇以驻地名。民国前属乳源县梅花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乳源县四区,1951年改属乐昌县五区,1953年设乐昌县七区,1955年改设梅花区,1956年设乡,1958年建梅花公社,1977年析清洞、铜山等置罗家渡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镇,2002年4月,撤销罗家渡镇,所辖清洞、铜山、石溪、鹿村、坪溪5个村委会划入梅花镇管辖。梅花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200毫米,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全镇总面积224.9平方公里,辖17个村委会,240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6109人,其中农业人口45609人,总耕地面积2.8534万亩。

沙坪镇

沙坪镇地处乐昌市西南,属于粤北典型的石灰岩贫困山区,分别与本市云岩镇、秀水镇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红云镇以及湖南省宜章县关溪乡、白沙圩乡、莽山自然保护区毗领。境内山高坡陡,石灰岩密布,形成了最严重缺水的自然条件。这里高山多土地少、石头多耕地少、岩洞多水源少,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2座,素有“七分石头三分土,吃水用水贵如油”、“三天不雨见旱情,十天不雨没水喝”之称、长期干旱缺水,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历代沙坪人民仅靠在石旮里种点玉米维持生计,经济发展缓慢,是广东省最穷乡镇“四大金钢”之一。全镇面积146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86个自然村1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722人,其中农业人口22068人,耕地面积15456亩。其中望天水田只有1500亩,其余全部为地衣地。

秀水镇

乐昌市秀水镇,旧地名------辽水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行政区划属于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属石灰岩溶蚀山地,秀水镇平均海拔430米,年均气温18.5℃;东毗梅花、南邻沙坪镇、西北两面与湖南宜章县栗源、关溪乡交接;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有耕地9440亩:其中水(旱)田5328亩,旱地4112亩,森林覆盖率达58%;辖下10个村委会,77个村小组,4159户,总人口17939人:其中农业人口16675人,总劳力8007人。江湖煤矿,南岭水泥厂地处秀水境内,坪梅铁路横穿秀水。

云岩镇

云岩镇位于乐昌市西部,东与乳源瑶族自治县红云镇相邻,南与乐昌市市沙坪镇相接,西与秀水镇交界,北与梅花镇毗邻。全镇土地总面积为66平方公里。管辖石冲、长塘、开封市、出水岩、祖岭、云岩、选家洞、白蚕、斯茅坪共九个村委会、53个自然村。2009年末云岩镇总人口为3364户15920人,其中农业户数3181户15175人。

赶闹子

这里生活着几乎清一色的客家人,原本是由乳源县管辖,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划归乐昌管辖。梅花镇每逢尾数为3或者8的日期为圩日,各村落的人们会到镇上去采购生活用品,就是赶集,当地客家人称为“赶闹子”,而沙坪镇便是逢2、7号为圩日,每到赶集那天,“闹子”上人流会上升到现代城市步行街的那种程度。

梅辽四地热情好客,对客人尊称“老表”。见人就说:“来涯家食茶”,朋友来了,更喜欢留你吃一顿饭。“自己人唔妹客气,猪肉豆腐随便食”,主人一次又一次用筷子夹菜送到客人的碗里,堆得满满的,真可谓菜满桌,情满怀,你敬我让,一餐饭没有一个多钟头是吃不完的。还喜唱山歌,也善于讲故事,语言丰富,形象生动,艺术感染力强。如“唱支山歌当点心,去年无米到如今,一年三百六十日,不曾饿死唱歌人”。

山区

乐昌市,“梅辽四地”却几乎是“石漠化地区”的代名词,这里是广东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尤其是沙坪镇更是号称广东石灰岩地形地区的“四大金刚”。

2008年开始,乐昌市打响了阻击石漠化的家园保卫战,“梅辽四地”成为第一批治理区。

然而,石漠化治理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的综合工程,改造石漠化,家园保卫战势必是一场持久战。

石山薄土,失去了森林植被的庇护,薄土被雨水冲刷流失尽,只剩光秃秃的石山。石漠化导致山地涵养水源功能下降,河流径流失调,“无雨则旱,遇雨则涝”,乐昌市当地旱涝灾害频发。

梅辽四地是典型的溶洞,石山密集成堆。碳酸根组成的石灰岩极易淋溶风化,形成了陡峻而破碎的地貌。破碎淋溶的岩石,难以形成土壤,只能随水流冲走。

地质调查显示,乐昌石灰岩地区岩石裸露、黄壤土层浅薄,土壤层只有可怜的10-50厘米左右的厚度。黄壤分布在岩壁缝隙或谷地低处,有机质含量高,但石砾多,土层较薄,保水性能差,土壤易被侵蚀流失殆尽。

在这里,坡地或山头上,灰白的石基和石块裸露在地表,山上难得有成型的树木,覆盖着地表的是浅浅的草丛和灌木。有的山头土壤和植被全面溃退,地表寸草不生。

山脚坡地上,村民们只能在石头的缝隙里栽种下玉蜀黍属、辣椒、花生等农作物。这些石缝里的地块只有巴掌大小,歪歪扭扭依石缝而耕种。站在这石漠化的荒地上,很难想象几十年前这里曾经树木高大,郁郁葱葱。正是几十年来人类的过度砍伐,导致石漠逐渐占领了土地。

上世纪以来,乐昌市丰富的森林植被经历了三次较大的破坏砍伐。上世纪50年代末,“大炼钢铁”,山前屋后的树林几乎被砍伐一空。“文革”期间兴起“以粮为纲”,人们开山造田、毁林开垦。80年代末,经济高速发展,岩溶地区为全省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木材,也导致了森林植被再一次被严重破坏。据监测显示,乐昌因过度樵采而造成的石漠化面积占到了21%。更据2008年的不完全统计,每年村民烧荒引起的火灾面积能占到林地面积的20%。

严重的自然灾害也加剧了石灰岩地区石漠化的进程。2008年的冰雪灾害,使得石漠化综治地区95%的乔木林地受到损害。近20年的封山育林成果毁于一旦。石漠化地区生态雪上加霜。

贫穷与石漠化似乎成为了乐昌市石灰岩地区相伴相生的魔咒。如何打破恶性循环,遏制石漠化的蔓延成为了当地政府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资料表明,从裸地—草灌丛—疏林喀斯特森林植被群落,整个过程约需20年以上时间。

事实上,石漠化治理,并不是简单的造林,而是针对农村生活生产环境进行的一场全方位立体化的改造,是涉及农、林、水的综合治理工程。

这场家园保卫战从2008年开始。乐昌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负责人伍群林介绍,2008年—2011年,乐昌市开始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试点改造。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试点,乐昌市的石漠化状况得到了改善。2011年,乐昌成为中央全国综合治理石漠化的重点县。

伍群林介绍,与以往的治理不同的是,乐昌市的石漠化综合治理采取了项目化的管理方式,委托专业机构编制规划,项目使用国家下拨和省市配套的专项资金,并进行招投标,引进专业的造林公司和施工队进行改造。

恢复岩溶地区林草植被、重建岩溶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是遏制石漠化的根本措施。乐昌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丰富,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快。在停止或减少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大自然具有神奇的自我修复的力量。

“梅辽四地”是第一批石漠化综合治理地区。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植被特点,石灰岩山地的绿衣有着不同的保护方法。

伍群林介绍,沙坪镇山高坡陡,岩石裸露率高,石漠化程度高,土层浅薄,造林难度大,主要采取封山育林为主。秀水镇山地相对高差不大,岩石裸露较少,山地尚存有少量的土层,采取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相结合的措施。梅花镇以低丘地形为主,石漠化程度不高,土壤条件好,交通便利,采取人工营造防护林和人工营造经济林相结合的措施。

乐昌市确立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为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1994年,我省开始实施森林分类经营,1999年省级生态公益林开始实施效益补偿,刚开始1公顷的生态公益林每年补偿37.5元,如今这个标准提高到了每亩每年18元。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提高了当地村民主动保护植被的积极性。

薪柴是当地群众生活的主要燃料,过度砍伐薪柴也使得山岭的绿色植被更加破碎脆薄。要保护植被不继续受到破坏,必须要寻找到替代能源。在乐昌市的各个村庄,沼气池、太阳能与节柴灶纷纷修建起来。2007年,乐昌6个石灰岩镇完成了6000个沼气池的建设。据测算,每建一座沼气池,每年能节柴2000公斤,相当于封山育林0.27公顷。

水利改造:破解生存难题

以石漠化综合整治为突破口,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保证石漠化不再蔓延、根本上要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问题。

沙坪镇镇委书记彭仁学介绍,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小水利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新建蓄水池、维修加固排水渠、水坝和山塘。在各项措施中,对群众生活改善最大的是蓄水池的修建,解决了当地群众吃水问题。

2000年6月,在省政府的重视下,韶关市开展了以建造蓄水池和改造石化地的“两大会战”,在2年内建造了近3万个蓄水池。在这之前,村民们吃水都需要用水桶走很远挑回来。

然而这个时期建造的水池都是村民们自己修建的,质量差,蓄水功能不强,渗漏严重。伍群林介绍,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这些以前的蓄水池都得到了维修改造。

梅辽风情

丧葬习俗

梅辽客家人的老人逝世后,处理丧葬事宜一般有守尸、入殓、守灵、出葬、家祭、下葬等仪式的过程。

老人断气之前其子孙寸步不离,厮守送终,这叫做孝。死后亲人为其抹尸穿衣,用新白毛巾抹尸,从头到脚共抹三下,换上寿衣,层次越多越孝。一般是六层,也有九层的,按照双单的俗规,装寿衣男双女单,然后把死者尸体从房内抬出厅外。叫做易。在没有定出时间出葬之前要停在厅内,由亲人日夜轮守,点灯焚香,这叫守尸。

守灵,先把棺材由丧夫佬搬入聂氏宗祠的下厅,准备入殓。一般是下午待外室(即女的外家)来了之后,请师爷做一堂神课后,奏着乐鼓锣铙,由其亲人将死者抬送到祖堂入棺,这叫“入殓”。

晚上守灵,兼做“六时”(即六个时辰,相当于10—12个小时)直至天亮,极为热闹。道教师爷、南无佬、吹鼓手一应请到,死者亲属儿孙披麻戴孝。由师爷引着绕灵,边哭边爬,匍匐于祖堂之上下厅,俗叫“爬沙”,以尽儿孙最后的孝道,如死者是女性老人,师爷则要念“十月怀胎”,又叫“育儿经”,歌词悲怨,当师爷读《十月怀胎》时,场面凄切。其感人之深,不要说死者的亲属,就是旁听者也要流出眼泪来。如死者的子孙,平日对老人逆不孝或弱待老人,则家族长辈在此时有权决定予以处罚:地上撒上沙子残渣或罚其背驮几十斤重的磨石来爬沙。这种处罚,是没有地方去告状的。

出葬前,由本家族组织斯文老人,主持举行家祭典礼,这是客家殡仪中的主要一环,家祭,分大祭、小祭。一般是行小祭,大祭是要有钱有丁有名望的大家族才能办得起。

即在聂氏宗祠内,如祠堂小则迁出郊外举行,摆设牌位祭台。两边张挂亲朋友侣和家族具来的挽联挽幛、祭文、哀章等。跟着行祭奠礼,行祭奠礼时先是外室,其次是亲戚或朋友。接着是家族代表,最后是孝子孝孙。

进行时,由礼生二至三名,主祭生一名,八音一班(喇叭、笛子、唢呐锣鼓等)配合演奏,台上准备三牲祭品,如猪头、羊头肉、鸡鸭,有鱿鱼海味、京果瓜条等。凡参加葬礼的亲朋,都要发白,叫“满山白”。场面显得庄严肃穆、哀伤悲氛。由礼祭生念着仪词,各执其事,一束一束地进行,进行一束时,主礼生喊仪式:

“放炮:打神。

奏乐:奏大乐、奏小乐、乐止。

礼生与主祭人配合进行,主祭生又喊:跪、拜、升、拜、献香:初献、亚献、三献香。

献酒:初献、亚献、三献酒。

献帛:初献、亚献、三献帛。

读祭文:(现今叫追悼词)讣文读得淋漓尽致、抑扬顿挫,如写得好的祭文把老人一生的言行好事写出来。感人心肺,闻者无不唏嘘掉泪,孝男孝孙更是捶胸顿足、嚎头大哭。此时,祭礼达到高潮,有顷、乐声又起,主祭生带孝子孝孙到灵前再行三跪九拜礼,退至一旁由众亲友到灵前行礼拜叩,行至孝子孝孙前拱手慰哀:阴阳两利,万代兴隆。孝子孝孙还礼致谢。至此,家祭宣告完毕。

这种祭式,相传明末客家人迁此不久,有一位隐居梅辽的明末遗臣、都御史李秉中先生传下来的,开始是在出水岩,大坪杨家传开的,后来慢慢传及梅辽四地的客家各村庄。

出葬,由师爷、吹鼓手在前引路,孝子孝孙趋前跪拜,死者亲友及村中族人等送葬者跟于棺后,如死者为村族中德高望重的高寿者,则全村老少皆来送葬。

下葬,一般是选定时辰,到时即下葬,多是在上午,如那天日脚不利,不利下葬时,则把棺停在前露天,改日选时再行下葬。下葬时,孝子孝孙,跪在圹窟前,由丧夫佬将棺木移放下去,师爷则唱“下葬歌”,歌词多为按其位置的东南西北地形编造。最后向孝子孝孙发问:“要富?要贵?”孝子孝孙们则答曰:“富贵都要”。然后便引魂归祖堂,使死者灵魂洗手脚上。

如果是大祭,俗叫“做斋”,又叫“七七吹箫”,即请师爷打醮,做道场,凡去送葬者的亲友人等一律每人发一条白毛巾或白布,送葬时披在头上或手臂上,叫做满山白。

这种巨大的葬礼,耗资亦大,过去不论贫富人家老人死去,都必须举行上述仪式。不过葬礼是由族庭根据丧家的经济条件和死者的社会名望而发定。总而言之,要破费一些,如果穷者拿不出如此巨费,则由大户人家,先行垫出,待办完丧事后,再处理,无力偿还的则典卖田地房屋,以作抵押。因此,不少人弄得倾家荡产,也认为是好事,值得的。

父母丧事后的禁忌:死者子孙即孝子孝孙,要戴孝一月,在这个孝月中要禁忌:

一、不得出远门,二、不得披红戴绿、歌舞欢唱,三、不得行办婚姻喜事,四、不刮脸剃头,至少二至三个月后才可剃头。五、妇女不得戴首饰。

附 录:

《十月怀胎经》

正月怀胎成露水,桃花开放正逢春;

犹如水上浮萍,未知生根不生根。

二月怀胎不计时,精神仿佛起来迟;

眼朦不见穿针线,烂了花鞋懒去理。

三月怀胎上巳节,三餐茶饭合两餐;

三餐茶饭不思进,尽想酸梅手上拈。

四月怀胎渐具形,面黄肌瘦目无神;

少壮怀胎犹自可,老来怀胎更难任。

五月怀胎分女男,腹中跳动腰难弯;

是男是女随他去,未知何日得降生。

六月怀胎三伏天,烧茶煮水懒向前;

厅堂扫地身难转,平走犹如上高山。

七月怀胎正立秋,好似梧叶落深沟;

八幅罗裙长安带,那个怀胎不心忧。

八月怀胎桂花香,五谷抢收乱忙忙;

儿在腹中吃娘奶,性命担心交阎王爷

九月怀胎重如山,蹲下容易起来难,

左手如抓娘心肺,右手如抓娘胆肝。

十月怀胎孕已满,胎儿上下转一条小团团OvO

呼娘上天天无路,叫爹下地地无门。

是男是女盼生年,免得难产起血盆。

(这歌词说明母亲怀儿胎时之苦况,为人子者,岂能不孝敬父母!)

喜酒猜拳规矩

梅辽民俗,凡主家办喜事,来宾们都要用猜拳饮酒,以助喜庆,当地人叫“猜码”,猜输的罚酒一杯。猜码的口令很多,一般有用一至十的数字嵌下去,录文:

一是:“当朝一品”、“第一好”、“魁首”。

二是:“两好”、“双喜”、“金花一对”等。

三是:“三状元”、“三星高照”、“财丁贵”等。

四是:“四季发财”、“四纳财”、“四方得利”等。

五是:“五经魁”、“五子登科”等。

六是:“高升”、“高一升”、“六位高升”、“六出祁山”等。

七是:“七步成章”、“七子连登”、“七篇文字”等。

八是:“八仙过海”、“飘得海”、“八字好”等。

九是:谐“天长地久”“长久”等。

十是:“十全十美”“满堂红”、“十码”、“全好”等。

在猜拳行会中要讲究文明礼貌,出指不得乱来,有时不慎,把出指弄错了会引起对方为难或不快,甚至反脸,注意如下几点:

一忌傲慢,猜拳者要虚心,开码时要对方说:“请教,原谅,”这是青年对长辈或同辈之间于是说的多。

二忌:食指和中指不可以此二指指着对方,使对方理解为挖眼睛之意。

三忌:出指不统一,不是同时出指,而是有先有后,慢出指的容易引起对方认为不老实,投机的印象。

四忌:喊数时口不能对着菜肴喊,恐有口沫飞溅到菜里去,使人感到不卫生。

五忌:喊数和出指数有矛盾,如喊“三元及第”,自己不能出四个指头;如喊“天长地久”,自己不能只出二个或三个,至少四个或五个,才合拍。

六忌:输了不能不服气,一般一轮是五次,以奇数取胜。

婚俗

按照梅辽乡俗,男女结姻,有三个阶段,即:托媒、定婚、结婚。

托媒:昔时青年男女一般在十二、十三岁左右,家长(父母)就要托亲友为他(她)们说媒穿针引线,寻访适合的对象。通常是男方托媒到女家。但也有女方托媒到男家的,这大多在富贵人家的千金,要找门当户对的才这样选择。然后再由两家父母商议同意与否。因为男女婚事有个“父母之命”在其中,先是将双方的生辰八字,论年月日时,去请会释日课的先生,推算双方的八字合与不合,所谓八字,即用天干、地支配成的八个字。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运算,如双方八字相生则相合,可成婚。双方八字相克则相冲,即意味着此种结合不好。不合八字则不能成婚,凡八字相生者则相合,可以成为配偶。不管其年龄大小均可成婚。因此有些女子的年龄要比男子大得多也得成婚。然而各姓家谱又有规定:同姓不能结婚。

定婚:定婚又叫做“落定”,或文定。当男女双方的八字合了以后,跟着就举行定婚礼,也有点像现代之订婚,落定时由男方给女方发出庚书,女方要回庚贴才算是落定。定婚时男女不能会面。由父母包办一切。如男方赠一定的聘金,但不一下付完,男家只托媒人向女家求婚送上求婚书,当女家接到男家的求婚书后,则要向男家复上允婚书。这时男方就要用三条红线,一只鸡,几斤猪肉和彩礼一百一十九元(古用银元)。这是当地习惯,不得增减,不得讨价还价。尔后女家备制礼帽、鞋袜、文房四宝、四书五经等送到男家作为回礼,交礼后表示这门亲事已定下来了,此后双方可作亲戚往来,互叫亲家但是男女双方仍然不能见面。直到结婚,对方长得什么模样都互不知道,故今人称之为“盲婚”。

从定婚到结婚这段时间,媒人是双方联系的桥梁。通过媒人将女家所需的聘礼用红帖开具出来。按乡俗规定,一般是花银封119元(银元),添置五色绸缎衣服五套,岳父、母衣服各一套,糯米90斤,食油9斤,鸡2只。其他杂物礼品等一批。

对于聘礼,女方是不敢多取的,梅辽四地有一种道德观念,谁家都有婚嫁之事,乡俗中流行这样的谚语:“上等人家贴钱嫁女,中等人家将钱嫁女,下等人家卖子卖女。”因此,谁家都不愿也不敢多要聘金的。但是亦有些贫苦人家的男方,就连这119元(银元)的聘金都拿不出来,那只有一辈子打单身了。

结婚:当男女年龄到了十五、十六岁时,家庭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就要择吉日结婚。一般是由男方请课日师选择吉日,包括女方出门的时辰,男家进门的时辰都有规定的。(附聘书格式)

举行婚礼之前,要请书工先生写好结婚礼部尚书(附文书),这是男家对女家的规矩。如果自己能写或本主家人写也可以,在文字上这六封礼书是少不得,更不能马虎从事,除写请柬,贴婚联外。其中以礼书首推其崇:

礼书共五页,称全书,它分家先启、亲家启、阁门启、大小舅启、迎鸾启及礼书等六封。

礼书的书写格式从右至左用竖行,除庚函外,其具体规格是第一页前五行后三行,叫“三纲五常”。第二页柬是前五行后三行。即先写自称和尊称(用浮签)共占两页,每页三行,后写正文,共四页每页五行。在六封书中,除上述内容外,至关重要的,详细写明男方姓藉,近三代人的出生年、月、日时,以及排行媒正等,并在每页左边留空行,以便让女家填写。如未留空行,女方应另写一封回庚书给男方,这叫“换贴”。

此六封书写好后用红纸作书套,分别装于书盒内,待行婚礼之日,由男方委托一名代表,叫“媒人”,携带书盒及油米猪肉一并前往女家,当女家接到书盒后,进行验收,一一审阅礼部尚书,如发现欠缺或错漏,则视为礼仪不全,可声明不予发嫁。譬如无亲家启,则女方亲家大人不予送嫁出席男家,缺阁门启则女方不负责抬嫁妆到男家等等。所以男方书写礼书时万万马虎不得,否则会伤两家和气。因此,礼书也可以体验男家是否属礼仪到家,或人文之家。所以,男、女方都得在婚礼前认真对待,如本家无书工先生,知书识礼者,如本房没有就请外房,本村没有就请外村先生。

同时,女家在婚前的一、两个月内,忙着为女儿准备嫁妆,三箱三柜的衣服,被褥蚊帐、水桶、脚盆、凳椅等家俱,有钱人家还办“牛马装嫁”、田地山岭的赠送。这叫“成家”。女儿出嫁之前十天,要上闺楼静休,一团哭喊,正如《红楼梦》中所说的“乐似悲,嫁女之家日日啼”。还有别的姐妹伴随做针线活,主要是婚礼鞋,到时赠送给男方父母、兄弟、妯娌、外祖母、舅父母、姑、姐丈、近外的姑母姐妹等。女子出嫁那天,由亲人或要好的姐妹为她梳妆打扮,穿好五彩衣、花鞋、头上穿戴五光十色、珠光宝气的花冠,琳琅满目,有如戏台上装扮的演员一样非常漂亮,因为人生只有一次嘛!这时母亲前来叮嘱,呼上好话后,由亲人(父亲或兄弟)背上祖堂。叩拜祖先随即坐上男家的迎亲花轿,一路似哭带唱地坐到男家,途中乐队锣鼓伴行,吹吹打打,非常热闹。

新娘的花轿到了男家,停放在村大门外,时辰一到,则迎亲进门,有娘婆来迎接新娘,但要备好红包(不止一个),因为“把轿生”要刁难新娘。给一个红包嫌少,又要再给,有时一连给二、三个。这样才给新娘出轿,去拜堂。入大门时,要经过把门先生“斩煞”,新娘站在大门前,把门先生站在大门中把守,面对新娘,左手持公鸡,右手抓刀,把刀在大门框上敲三下,嘴里念念有词地诵着:

“伏以,日吉时良、大吉大昌,某氏门中娶新娘,三从俱美、四德流芳、夫妇好合、喜见荣昌区、早生贵子、金玉满堂、百年偕老、头白齿黄、子孙瓜、寿福绵长、大登科、金榜题名、小登科、花烛洞房、德中子立、名震乡坊、如金如玉、如凤如凰、喜从天降、一对鸳鸯、山盟海誓、地久天长、天煞归天去、地煞地中藏、新人一路而来、如有凶神恶煞,尽在雄鸡头上担当”。

说着便抓住鸡翅,往鸡颈项一割,将血淋到门槛上,便算完成。

此外,也有这样念唱的:

“伏以:开天辟地,乾坤始定阴阳,女嫁男婚,红绿撮合成双,百辆盈门千秋盛,三星在户五世昌,鱼得水,凤得凰,容端美女配才郎。从此而螽斯科蛰蛰,他年而瓜瓞绵长,大登科、金榜题名、小登科、花烛洞房、天煞归天去、地煞地中藏、门神护卫、端立两傍,新人一路带有凶神恶煞,尽在公鸡头上担当”。

念后,便入聂氏宗祠参拜祖先,礼仪是男在前女在后站立,面对祖殿礼拜。拜后,男的将女的头上的菱帕,向其(新娘)拨三下,即由侍娘婆引入洞房了。

这时宴客大厅,贵宾云集,上宴喝酒,猜拳行令,非常热闹。有些人家在宴会中,新娘还要为主要客人,如大客、母亲家、祖母家来的舅舅、舅公等面前敬酒,领赏红包。

晚上,闹洞房,这是整个婚礼过程中最热闹的场面。俗话说:“闹新不闹旧,闹旧家家有。”许多欢喜闹洞房的亲友到洞房去叫新郎新娘表演节目或向新娘要花生、饼果、爆米花地瓜干等。一次又一次地闹,闹得花样百出,笑话连天,如新娘不给花生、饼子,则向新郎画脸谱,一直闹到深夜为止。

次日早晨,新娘早早起来,出门到井边挑第一担水,烧热给至好亲朋作洗脸水。凡享受过新娘招待洗脸水的客人都要给红包,看谁包得大方(最多)。

梅辽四地的婚俗,早在民间已流传着这样的山歌,可见乡民对婚俗之不满。录文:

旧时婚姻真凄凉,十八娇娇三岁郎。

夜夜同床兜屎尿,等来郎大花已黄。

盲目婚姻害死人,媒言父命即成亲。

不知郎面蒙抬去,好比扛猪卖圩邻。

节日

一、春节,和全国一样是传统大节日,客家人叫“过年”,举凡外出人员,到时一定要赶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客家人认为:“清明节不归家叫“野子”,过年不归家叫浪荡子。”客家人过年的风俗如下:

每年到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开始叫“入年驾”。这时各家各户要宰猪杀羊,提前做糯米(用槐花碱水糍粑,准备正月用来招待来往宾客的。在入年驾的头两天,大约在十二月二十三日,家家要送灶神(神)上天,备着供品香帛到灶神位前叨念一遍。如贴有灶君像,则要取下连纸钱一起烧掉。入了年驾以后,清洁打扫房屋环境,作一年一度的迎新之举。到了二十九或三十日,则宰鸡鸭做年菜,有钱人家应有尽有。贫苦人家也少不了猪肉,年菜大多是扣肉猪肚包鸡酿豆腐焖猪脚等。梅花地区,因地势高,气候寒,水产物吃的少,如鱼肉之类,有钱的只好到远地广州市等去办运来。一般是吃鱼不多,“年年有鱼”则难以做到。

除夕,天黑前各户要备供品到祠堂里祭祖,烧纸放爆竹。例如大坪杨家祠堂,每年在除夕前三天,由村里派一批小孩义务鸣锣,早晚执行。据说这样可以驱邪迎吉,使野兽特别是“年”的那种动物,不敢进村里害人。

除夕夜吃过年饭,饭后则贴春联,乡人多是写着那副:

“爆竹声中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之类旧联来迎新岁,除夕夜(那时农村没有电灯)点那盏豆油灯或煤油灯照例是不能息的,任它一天到晚点到初一那天晚上。

正月初一凌晨,一般是选定时辰开门,有的村如大坪杨家是聂氏宗祠选定时辰放神铳三响,表示宣布新年伊始,各家才跟着放鞭炮,表示开门,天亮时,人人都穿着整洁的衣服,尤其是小孩,是早要其父母做制好的新衣服穿上,然后去向长辈们拜年。祝好话,视对象的年龄辈份而定,长辈是要赐糖果、花生、鞭给小孩,一般是不包红包利是的。

这一天,家长对小孩教育他们对人要有礼貌,不得乱说,更不得骂人,不得说不吉利的话。

二、元宵节——即正月十五夜,梅辽客家人没有闹元宵的习俗。只是从正月初一至十五这半个月内都是访拜亲戚。农村文娱活动的时间如舞狮、舞春牛、舞龙灯,小孩们用棉纸糊孔明灯,踢毯子等娱乐活动。都是在正月十五日前这时间。

舞狮子规模较大,技术性较强,费用也较高。其中还有武术表演,农闲时村里的青年聘请武术师,教练等来村指导,练拳术,要二十余人左右组织一套班子,表演狮舞时,场面较大,有大脸,孙悟空相戏,用铙、锣鼓配合音乐进行。

至于舞春牛,则较简单,用竹箕装贴画成牛头、牛角,再用两张毛毯缝起来,后面安上尾巴,由两人披着即成了一头春牛,梅辽客家人表演得非常生动。牧牛主角显得灵活滑稽。同时唱出各种牛歌。他们能随机应变,到什么人家拜年,就唱什么内容的牛歌,抗战时期,大坪村出了个舞牛的天才诨名叫薄脆,他能随机唱出许多适合时尚的牛歌,可惜没有记录下来,如他去军属家里拜年,即唱:

我的牛仔角弯弯,犁田犁到大沧滩;

如今大家齐抗日,学习将军马占山

向小商店拜年,就唱:

我的牛仔角丫丫,生意如同转龙骨水车

莫看店小本钱少,将来定变大商家。

每年元宵节前还要举行舞龙的习俗。据说一方面是为了驱邪消灾,一方面还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驱邪气迎正气,祈祷全村的人畜清静平安。

大坪村每年元宵节前几天,均有舞龙的习俗:由九人组成,用稻草捆札成九把,每人一把,每把插一根木棍,为首的用稻草编成龙头。最尾的一把编成龙尾。到舞龙时,(大家吃过晚饭,)就集中到聂氏宗祠去。各自用香枝点燃,插满草把,形成一个圆球形,使九节香火排成龙形错综摇舞。晚上队伍行进时,还配有各式各样精彩的灯笼,有方的、圆的、金鸡、绵羊等动物。星星点灯既照明,又壮观吉祥。走街窜巷进行拜年,祝福平安。有各式鼓乐狮子,同时伴随参加,队伍雄壮,很是热闹。第一晚游一次,第二晚游两次,第三晚游三次。结束时把龙身草把全部送入溪水河沟,表示祛邪,这舞龙活动始算结束。

三、惊蛰节——这个节日雇名思义,就是告诉人们注意:严冬已去,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就是那些冬眠已久的害虫也随这雷声中惊醒起来,为害庄稼了。梅辽客家人过这个节日就表示灭虫除害,因为昔时没有农药。只能做些像征性的活动,如:

1、撒石灰,当天下午,鸡禽归栖的时候,村里的所有房屋(包括牛栏、柴、猪圈、厕所)的墙脚都要撒上石灰。一般以农户为单位“各人自扫门前雪”,公共场所则由村长派人做此项工作,撒石灰时念念有词曰:“惊蛰、惊蛰、蛇蝈捞食,一棍打倒,四脚笔直”。

2、炒虫,也是象征性的,当天下午,各家各户均架起炉灶来炒虫,只有把那些害虫炒死,才能保证今年的农业大丰收。炒些什么?就是炒五谷之类的东西:如豆子、玉米、花生等统称之为炒虫。这项俗习,为儿童最喜爱,因为他们要歌唱又有东西吃。

四、清明节节——梅花人过清明节,即扫墓拜祖,客话叫“祭坟”,多是在清明日前十天,便开始举行扫墓活动,开始是祭宗族的开基祖。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次日则分房祭祖,或分支祖,一代代祭下去,直至本家祭祖,直到清明那天为止。清明后祭的,大多是无嗣的孤坟了,所以一般人家都要赶到清明之前祭扫。

祭上代姜子牙叫众坟,要分猪肉的,家族中有两种分法。一种叫丁肉,就按人口每人一份,还有一种叫“功名肉”,就是读书人中有了学历的,如秀才进士,民国时的高小毕业以上的读书人,才能分到功名肉。到家祭时,大人、小孩都要去郊外祭坟,有的还要集中到墓前开,尤其是男孩,从小就是要使他们知道祖坟在那里,不会遗忘。

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叫端阳节,这和全国习俗一样,传说是祭吊屈原的,在河里赛龙舟,以示热闹。梅花没有黄河,无龙舟好赛。但是也做粽子,户门上要挂艾叶和菖蒲,艾叶有香可驱臭,蒲似剑可斩邪,客家人多是把门上的菖蒲艾叶收藏起来。据说是患了疮的人,把端阳节挂的菖蒲艾叶煮成水洗澡可以治疗疮疾。这天上午还要喝雄磺酒,小孩还要挂香囊,可以避邪。

六、中元节——农历的七月十四日,俗称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民间谓之阴间鬼过年,因此,各家要为祖先解饷——如烧纸、做金锭、阴帮等,备着供品,去聂氏宗祠焚烧。民间有种会专门为阴鬼起醮,祭祀孤坟,使那些孤魂不作祟乡里,祁求平安。记得这种神会叫“盂兰盛会”。

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原地区民间的传统节日。但各地的习俗有所不同,梅辽客家的习俗除了有丰富的物质,如鸡鸭鱼肉之类,还要自做炒糯米饼,又叫糕饼。还有糯米糍粑,即用饭蒸熟的糯米饭,桩烂成团的糍粑。这种糍粑,新鲜好吃,过时硬化,就不好吃了。

妇女们等到月正圆时烧香拜月,叫拜月姐,望月姐保护她们好运,小孩子最高兴的是打秆铳、编水游蛇。秆铳是用稻草将青树藤抽紧在石板上拼命地击,声音很响,草蛇是用稻草编成蛇条形尾端用些麻绳丝编成蛇形。玩时全身旋转用力拍击。在空气中击成很响的声音,响彻山间,很是好听。

八、重阳节——虽然是传统节日,比不上中秋节隆重,皆因它是九月九日,九是阳数,故叫它为“重阳节”。

上午九时,家家备供品到祖堂祭祖,各家做糍粑、办酒菜、招待亲友、杨家寨的重阳节过得较热闹,故人客较多,至于登高爬山农民少有行动,主要是学生与老人结伴去登高。此习俗是古人传下来的。这样做可以避邪驱瘟。梁 朝吴均的《绩齐谐记》中说:汝南县桓景,随道士长房游学多年。一天,长房对桓景说:“你家九月初九日有灾难,宜离家高走,家人须各置囊盛装茱萸。系配于项上,登高饮菊酒,祸乃消,桓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及傍晚归,见鸡犬羊群全暴死。于是躲避了当日的灾难。因此后人按习俗登高,梅辽人的九月九,大多数人到仙人岩、帽峰山森林公园、青莲山等地登高游览。

重阳节当日,多数人家酿糯米甜酒,传说重阳酒最甜。

九、冬至——多是定在阳历的12月22日。村民诚心地到祖堂点香灯,与清明节一样,对先人举行祭礼,此叫做冬祭。为了每年能按期过冬节,还成立冬至会,有会产的,这一天早上,村里凡有功名(学历)的读书人叫士生,会同到祖堂举行三献祭礼,费用由公尝产业开支,宰猪杀羊大办筵席。

冬至当日,按习俗,新葬新殓的先坟要挂冬拜祭,连祭三年,又在这个时间洗殓先人的骨骸。

这一天,多数人家已争着制腊肠、腊肉。据说冬至这天制的腊味不会变质,保持原味的时间长。

梅辽名人

陈致美

陈致美(志美),乳名仙茂,又名居声,号贤臣。乐昌市秀水芳塘村(原属乳源瑶族自治县)人,为乐昌县陈姓“万三公”派下第十五世裔孙。行伍出身,勇猛善战,不辞劳苦。《陈氏族谱》记述:“戟横贯数人,愿遂请缨,持贼首于麾下,功成执戟,落匪胆于空中。时沈公巡抚江西省,亲见其勇,力为保举,加以都指挥使司”。同治三年(1864),因战功显著,“始而游击,继而参将,继而副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从京城出逃,陈致美随军护卫,曾多次背负慈禧太后,深得慈禧器重。蒙太后旨赏“花都督府”,穿黄马褂,赐头品顶戴,官封一品巴图鲁提督。其后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署理平乐府广西提督)。晚年寓居南海广州市。清末受维新派影响,蓄谋反抗朝廷,事未成,被清廷终身监禁。1912年,民国成立,推翻帝制,陈致美被释放,成为民国初期的新闻人物(今五山镇小王山陈家仍存“花翎都督府”匾额)。

陈公博

陈公博(1892~1946年)又名德纬,原籍乳源瑶族自治县秀水乡(今乐昌市)芳塘村人,从父辈始已寄籍南海。幼读私塾,家有拳师,玩拳弄棒。其父陈致美,曾任广西提督,解职后寓居广州。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陈公博入广州育才书社学习英语。辛亥革命后,任乳源县议员。

民国6年(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回广州市,任广东教育会评议、政法专门学校教授、《群报》总编辑等职。是年,与谭平山、谭植棠成立广东共产主义小组。民国1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陈公博作为广东省代表出席会议。民国11年,陈炯明叛变,中共上海党组织审查陈公博与陈炯明勾结一案,陈不满,声明退党,被开除党籍。11月,赴日本。民国12年2月,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民国14年2月回国,任广东大学教授,加入中国国民党。7月,国民政府广州市成立,汪精卫任主席,陈公博为军委会政治训练部主任、省政府农工厅长,参加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廖仲恺被刺后,陈继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民国15年1月,陈公博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民国16年3月,当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工人部部长。“四·一二”政变后,陈追随汪精卫叛变革命。12月,镇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公社”起义。

民国18年3月,抨击南京市蒋介石政权,遭开除国民党党籍处分。9月,策动张发奎宜昌市通电拥汪反蒋。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要求抗日,中国国民党各派被迫暂行妥协,在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上,陈又当选为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后任实业部长。“七七”事变后,陈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长、军委会第五部长。国民党撤退四川省后,陈兼任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

民国29年3月,汪伪政权在南京粉墨登场,成为汉奸卖国政府,陈任伪立法院院长兼伪军委会常务委员、政治训练部长。5月,以伪专使名义率使节团赴日答礼。11月,兼任上海市市长、又任上海市保安司令部上海八区公署主任。民国32年10月,陈又赴日本,并申明誓与日本同生共死,成为仅次于汪精卫的第二号汉奸。民国33年11月,汪精卫病死,陈就任伪行政院长、代理主席。以伪元首资格,赴日拜见日本天皇,表示完成大东亚战争任务。民国34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偕妻逃往日本。10月,被引渡回国。民国35年(1946)6月,陈公博被判处死刑,终年54岁。

杨高林

杨高林(1895~1949),乳名岭古子,生于乐昌市河南桂花村,原籍梅花镇大坪村。青年时期,受到革命宣传的影响,投身于乐昌县农民运动,成为农运的骨干分子。民国16年(1927),杨高林随中国工农革命军参加南昌起义。民国19年1月,成立中共大坪杨家支部,杨高林任支部书记。12月,当选为“中共湘粤边区工作委员会”委员。民国20年2月,在梅花墟协助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伤病员安全撤离到大坪、湖洞,护理伤病员。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杨高林在大坪杨家组织抗日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军。民国38年7月,因病在家逝世,终年54岁。

谢又生

谢又生(1909~1994),少将,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2月17日。字实秋,乳源瑶族自治县人(今乐昌市云岩镇选家洞村)。广州国民大学、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队第二期、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十五期及将官班毕业。曾任中学教员。后任贵州省政府、警备司令部秘书。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股长、机要室主任,湖南省干训团少将训导处长、代教育长、第九战区学生教导总队少将副总队长,参加长沙三次会战。民国35年任第九战区长官部参事、军政部第九军官总队附,九战区司令部少将参事。后任南京汤山全国青年夏令营训导处处长、文化大学办公厅主任。1949年1~10月,任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干训团处长、政治干部训练班少将副教育长。1950年5月,退居台湾,1954年,递补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聘为“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秘书。1994年,于台湾逝世,终年85岁。

杨韶良

杨韶良(1918~1983),又名绍良、少良,乳名能富,字献邦。祖籍乐昌县梅花大坪村(杨家寨)人,因出生于韶关市,故名韶良。民国17年(1928),其父杨子达随湘南暴动的中国工农革命军朱德部上井冈山市,韶良随伯父留在大坪村。民国24年,杨韶良(17岁)离开大坪村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被编入新四军,在部队历任排、连、营、团、师长。曾参加孟良固战役、淮海战役、横渡长江战役等战事。解放后,曾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五十五军军长,湖南省军区顾问等职。1970年,当选全国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10月,因病离职休养。1983年10月,于广州逝世,终年65岁。

参考资料

乐昌“梅辽四地”共庆丰收年同饮一江水 共享青山绿水.韶关新闻网.2024-04-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