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 :北亚地区

更新时间:2023-08-11 14:13

西伯利亚(英文名Siberia;俄文名Сибирь)位于亚洲北部,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太平洋,北接北冰洋,南边与中国、蒙古等亚洲国家接壤,位于东经60°-166°,北纬48°-77°之间。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占据俄罗斯约3/4的领土以及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是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2。西伯利亚不是一个明确的政治实体,更多代表地理和历史上的区域范畴。

西伯利亚包含若干个稳定的克拉通和沉积台地,这些稳定的克拉通与台地周围分布着造山带。西部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和第三纪中期地壳上升形成平原,中部因为地壳抬升运动形成高原,东部和南部经过内力皱褶运动形成山地。其地层和岩石的类型极其丰富多样。全区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可划分为三个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The West Siberian 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The Central Siberian 高原)以及东部地区的高大山脉与山间低地。西伯利亚中南部的贝加尔湖(Lake Baikal)为世界上最深、最古老的湖泊(约有2500万年历史,最深处可达1637米),面积约31722平方千米。世界著名长河鄂毕河(Ob River)、叶尼塞河(Yenisei River)、勒拿河(Lena River)都分布于西伯利亚。西伯利亚以寒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严酷而漫长,夏季干旱而短暂。该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河流结冰期长,拥有广阔的泥炭沼泽地和永久冻土层。西伯利亚的自然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巨大,其中煤炭和油气等矿产资源最为突出。西伯利亚的大面积典型植被为泰加林,拥有诸多珍稀物种:东北虎、猞猁、貂、驯鹿、喉等,设有421个主要类别的保护区。

西伯利亚是人类最早的居住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这里的原始居民主要以驯鹿放牧或渔猎为生。1581年,俄罗斯哥萨克人征服了西比尔汗国,成为西伯利亚名字的来源。此后俄罗斯人的足迹不断向东扩展,直到1860年,整个西伯利亚都归属俄罗斯。苏联时期,西伯利亚铁路建成。大量移民迁往西伯利亚,其农业和工业都得到发展。西伯利亚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工业是当今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支柱;农业和畜牧业不发达;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西伯利亚人口稀少,以俄罗斯人为主,但仍然生活着大约四十个土著民族,拥有近四十种语言,吸纳着萨满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信仰。西伯利亚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文化,其文学、音乐、美术和建筑别具一格,是一个有着丰富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贝加尔湖、阿尔泰金山、勒拿石柱自然公园、勘察加火山等都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也是西伯利亚的著名旅游景点。

2022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俄境内“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已全线贯通。

名称由来

西伯利亚,其名源自10世纪的“西比尔汗国”(Sibir Khanate),这是一个小鞑王国,位于鄂毕河额尔齐斯河(Irtysh River)中部,其首领库楚姆统治着当地部落。1581年9月1日,俄罗斯哥萨克人埃尔马克征服了西比尔汗国。从那时起,这片属地就被赋予了该汗国的名字,即今天英语中的西伯利亚(Siberia)。后来,随着俄罗斯人的足迹不断向东延伸,西伯利亚所包括的地理范围也不断向东扩展,直至当今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以东的整个地区。

位置境域

西伯利亚位于北亚地区,占据俄罗斯亚洲部分和哈萨克斯坦北端,西临乌拉尔山,东至太平洋,北接,南边与中国、蒙古等亚洲国家接壤。位于东经60°-166°,北纬48°-77°之间。南北相距约3500千米,东西跨越约7000千米。

历史和地理意义上的西伯利亚没有确切的政治或领土的实体,指的是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它的边界范围是变动和模糊的。现在,这个广义上的西伯利亚包括三个联邦区:乌拉尔联邦管区、西伯利亚联邦区和俄罗斯远东联邦区(萨哈共和国/雅库特)。

关于西伯利亚的面积,众说纷纭,维基百科记录为1310万平方千米,大英百科全书资料显示为1348.85万平方千米,其他地理信息网站有说1280万平方千米的。《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Siberia and their global consequences》一书在描述西伯利亚地理环境特征时,将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乌拉尔地区排除在外,这样算的西伯利亚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

历史成因

西伯利亚位于亚欧板块之上,次板块西伯利亚地块对应今天的西伯利亚主体地区。上古生代形成的沉积岩聚成褶皱,岩体因地壳拗陷而形成深深下沉的褶皱基底。中生代与第三纪时期,西西伯利亚地区因沉降作用被海水淹没,古生代沉积岩将这一地区掩埋地下,加之疏松沉积物经过长时间的堆积,第三纪中期地壳上升,形成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

古生代中期,海水从西伯利亚中部高原地区退出,这一地区逐渐成为陆地,低洼处则在石炭纪二叠纪地质运动过程中,形成淡水湖。古生代末期,西伯利亚地台由于地壳运动上升,地表岩浆流溢至中生代中期。第三纪末期,由于地壳垂直运动,中西伯利亚地区开始上升,形成平均海拔500-700米的高原,同时河流下切,河谷深入平坦高地,将完整的高地地表分割成独立地块。

西伯利亚南部与东部山地地质结构复杂,几亿年前,这一地区被深海覆盖,海底沉积着石灰岩,近岸处沉积的沙和黏土形成了砂岩和泥质页岩,在地球内力作用影响下,形成褶皱,并以褶皱山脉的形状升出海面。其中,贝加尔湖沿岸、东阿尔泰和叶尼塞山脊地区经过极其剧烈的褶皱地壳运动,由寒武纪和下古生代的岩石,在下生古代形成褶皱山。之后,在中生代则形成了西伯利亚东北部地区与外贝加尔湖地区东北部的山岭。

地理特征

气候

西伯利亚以寒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主要气候影响因子是北冰洋极地冷气团,且深居内陆,大陆性特征显著,整体上呈现出极端寒冷干燥的特点,以严酷漫长的冬季著称,大部分地区的冬季可长达9个月之久。

具体来看,由于西伯利亚面积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有所差异,表现出一定多样性:自南向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自西向东由于地形因素,气候的大陆性逐步增强再减弱。西伯利亚中部的广大地区都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带,北冰洋沿岸为寒带冻原带,最南边是草原带,而东海岸则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西西伯利亚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大部分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低于-20℃,最南部有时温度低至-40℃。西西伯利亚的夏季相对温暖,南部甚至有些炎热。南部的7月平均气温是22℃,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0℃左右。中部针叶林带的降水量为500毫米,往南和往北降水量减少,整个草原带降水量低于300毫米,北部苔原带低于200毫米。西西伯利亚冬季盛行东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其风速,北冰洋沿岸平均4-5级,乌拉尔山东侧和叶尼塞河中游为2-3级,其他地区为3-4级。

中西伯利亚远离大西洋太平洋,气候具有极端大陆性特点。上扬斯克的最低月和最高月气温年变幅达到100℃,是世界上温差最大的地方。中西伯利亚的冬天比西西伯利亚更冷,其南部一月平均气温低于西西伯利亚极北地区。通常把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两站地区称为北半球的寒极。上扬斯克1月平均气温-49°C,极端最低温-68°C;7月平均气温15.3°C,极端最高温35°C。奥伊米亚康1月平均气温-50.1°C,最低气温-70°C;7月平均气温14.5°C,最高气温33°C。两地全年七个月均温在0°C以下。中西伯利亚夏季暖和,南部较为炎热,气候干燥,降水量为300毫米,向北向南逐渐减少。中西伯利亚上空受西伯利亚反气旋控制,气压高,天气大多晴朗,空气干燥。日照比较丰富,上扬斯克年日照1953小时,夏季有三个月在300小时以上。奥伊米亚康1911小时,夏季有三个月在250小时以上。

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南北相距很长。楚科奇半岛位于北极气候带内,冬季漫长,有暴雪;夏季凉爽,常常下雨,有雾。南部地区如堪察加半岛,属于季风性气候。冬季季风朝海洋方向吹,带去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寒冷的大陆空气,气温低,天气干燥晴朗,十分寒冷。夏季季风从温和的太平洋上空吹向陆地,携带大量水气,降水相对充沛。 滨海地区南部和迎风坡的降水量最多可达1000毫米。被山脉阻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量减少到400-500毫米,北部地区只有300-400毫米。东西伯利亚地区盛行北风和西风,风速甚大。

地质

地质构造

西伯利亚包含9个地质构造单元:

(1)乌拉尔造山带

乌拉尔造山带是一个长达2500千米的山链,大致沿东经60°近南北向分布,形成于东欧克拉通与东侧的哈萨克斯坦地体漫长的碰撞造山事件。第一期造山事件发生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广泛发育大陆边缘火山作用。在随后的碰撞期,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层以及变质作用。碰撞期的变形作用从南向北扩展,在侏罗纪扩展到Pay-Khoy山脉。在造山过程中发生的强烈剪力作用导致了山脉的线性分布。

(2)西西伯利亚盆地裂谷

西西伯利亚盆地位于乌拉尔山脉和东部的西伯利亚克拉通之间。它对应于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地理区域。三叠纪的科尔托戈–乌龙戈格地堑在侏罗纪起长期沉降,导致了从侏罗纪到新生代的“盆地填充”。埋藏在盆地填充物下面的三叠纪时期有两个主要的南北向裂谷:Urengoy和Khudosey裂谷。

(3)叶尼塞褶皱带

西伯利亚克拉通与西西伯利亚盆地之间被叶尼塞褶皱带分隔,该褶皱带沿NW-SE走向延伸约700千米。该带由安加拉左行断裂分为北部和南部区域。在断层北部,该区域由逆冲岩片组成,分为三个新元古代地体:东安加拉,中安加拉和伊萨科夫。火山活动局限于中安加拉和伊萨克斯地体。断层南部是由岛弧形成的Predivinsk地体,以及Angara-Kan微克拉通。

(4)西伯利亚克拉通

西伯利亚克拉通与地理上位于叶尼塞河和莱娜河之间的中西伯利亚高原相吻合,在前寒武纪形成。西部毗邻西西伯利亚盆地;Yenisei-Katanga槽位于北部;在南面是中亚造山带、贝加尔裂谷和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东部边界是Verkhoyansk-Kolyma造山系统。

(5)Verhoyansk-Chukotka碰撞带

Verhoyansk-Chukotka碰撞带通常被分为Verhoyansk-Kolyma和Novosibirsk-Chukotka(或Novosibirsk-楚科奇)造山带。它从西部的勒拿河延伸到东部的楚科奇半岛

Verkhoyansk-Kolyma造山带由三部分组成:Verkhoyansk逆冲褶皱带,Chersky碰撞带和Kolyma-Omolon微大陆。Verkhoyansk逆冲褶皱带主要由石炭纪和中侏罗世的沉积物组成。在Verkhoyansk的东部是Chersky碰撞带。Kolyma-Omolon微陆块形成于Prikolyma和Omolon地体与Alazeya岛弧(或Alazeya-Oloy火山弧)的碰撞。当Kolyma-Omolon微陆块与西伯利亚克拉通相撞时,Verhoyansk的沉积物发生褶皱隆升。相关的变形发生在中侏罗世和晚白垩世之间。

Novosibirsk-Chukotka造山带位于俄罗斯东北部楚科奇半岛上,并在Novosibirsk安祖岛上出露。造山带由变质基底和由浅水沉积物构成的盖层组成,沉积作用发生在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楚科奇地块延伸到阿拉斯加的Seward半岛,出露前寒武纪基底。新西伯利亚Chukotka造山带在楚科奇海与阿拉斯加的布鲁克斯褶皱带相连。

(6)中亚造山带

中亚造山带是一个覆盖中亚大部分地区的造山带,从乌拉尔到太平洋,将西伯利亚和东欧克拉通与华北地区和塔里木克拉通分开。目前普遍认为,该带主要由增生过程形成的,增生造山带是大陆增长最大的地区之一,代表着约800Ma的大陆增生。中亚造山带位于俄罗斯领土范围内的部分形成于科克奇塔夫和阿尔泰–蒙古的地体与西伯利亚克拉通的碰撞。包括阿尔泰–萨彦造山带和Transbaikalia、Primorje造山带。

(7)贝加尔–斯坦诺沃地区

贝加尔–斯坦诺沃地区的不同构造通常被认为是由很多不同因素造成。贝加尔–斯坦诺沃地震带位于该地区之上,是一个很长的活动区域。主压应力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斯坦诺沃山脉,而贝加尔河裂谷区则是延伸区。

贝加尔裂谷区是一个拉张带,将西伯利亚地台与萨彦–贝加尔山脉分隔。这个区域由一系列长达两千千米的盆地构成。该地区也发育一些走滑运动。裂谷形成的驱动力仍然未知,有可能是由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导致,也可能是地幔上涌导致了伸展。

该地区以前寒武纪古生代东北–西南向的逆冲褶皱为特征。火山活动始于白垩纪晚期,但主要局限于中新世。盆地沉积岩也大致是这个时代,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持续到始新世。裂谷作用开始于渐新世,通常认为从中上新世以来有增加的趋势,形成地堑形式的盆地。新的裂谷结构可能遵循前寒武纪和古生界断层岩浆活动和裂谷也可能是独立事件。在地堑以外,玄武岩在隆起期间从裂谷系统的末端喷出。除了Tunka凹陷之外,大部分地堑区域没有岩浆作用

Dzhugdzhur和Stanovoy是两个东部山脉。这些山脉形成了在一个褶皱系统,主要是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形成。

(8)鄂霍次克楚科奇卡(Okhotsk-Chukotka)火山岩带

鄂霍次克–楚科奇卡火山带从鄂霍次克市向北沿鄂霍次克海北岸延伸约有三千千米。在Shelikhov海湾,火山岩带沿东北方向穿过楚科奇半岛,然后折向东南,沿太平洋海岸线延伸,并在楚科奇半岛和圣劳伦斯岛之间终止。鄂霍次克–楚科奇卡火山带是在白垩纪由库拉岛或伊萨纳加大洋板块俯冲到伏木霍斯克–楚科奇卡造山带下而形成。火山活动随着俯冲带向东移动而终止。

(9)环太平洋造山带

千岛岛弧是从堪察加半岛延伸到北海道(日本)的火山岛,2300千米长。该岛弧形成于早第三纪太平洋板块向鄂霍克斯克板块的俯冲。这一地质过程今天仍然活跃,其100座火山中有40座是活跃的。太平洋一侧的千岛–堪察加海沟是目前所知该区域内最深的一个,部分深度达10.5千米。在北部,千岛岛弧与阿留申弧交汇。

地层与岩石

(1)西伯利亚地台

西伯利亚地台的整个基底都由前寒武纪岩石组成,这些岩石出露在阿纳巴尔地盾和阿尔丹地盾。在叶尼塞河中游也有露头。在下太古界中发育有被规模不大的侵入体切割的片麻岩和结晶片岩。早太古代与晚太古代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沉积间断,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在上太古界地层中,除片麻岩和结晶片岩外,还有石英岩大理石和其他岩石。在贝加尔湖沿岸,大理岩特别发育。

下元古界构成地台的基底具有地槽构造,巨大的厚度和强烈变质,还有巨大的花岗石侵入体。地层中有含铁石英岩和硅质赤铁岩。奥廖克马-维季姆矿区的下元古界中有强烈变质、延伸上百千米的含铜砂岩和页岩。海相地层中可以发现很厚的层状沥青质灰岩。在某些与暗色火山岩接触的地方,沥青质灰岩强烈变质,沥青变成了高质量的石墨(西伯利亚石墨)。在晚元古代灰岩和白云岩中,有些地方还有许多类似钙质藻类和层孔虫的生物化石。他们是叠层石、核形石等。在砂岩黏土岩中有许多与现代植物孢子相似的微生物化石。

下、中寒武系以夹大量石盐硬石膏层的白云岩为主,属潟湖地层。上寒武系主要由红色泥灰岩、粘土和砂岩组成。地台的东部和北部有深水海相灰岩,往往是沥青质灰岩,以及夹油母页岩岩段的非常特殊的沥青质页岩和泥灰岩。

奥陶系地层主要分布在地台的西半部。其岩石成分与寒武系相似,特点是岩石类型极其多样。志留系地层间断不整合,岩石成分与奥陶系类似,以海相为主,也有泻湖相和陆相地层。泥盆纪有两个综合性地层:海相碳酸盐-黏土相和滨海平原红层相,有石膏夹层和盐。石炭系是海相地层,中上石炭系组成通古斯陆相含煤地层的下部。二叠系以通古斯含煤层为代表,大多是砂岩、粘土,偶见泥灰岩

中生界下三叠系以西伯利亚暗色岩为主,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西伯利亚暗色岩分为凝灰岩层(下部)和熔岩层(上部)。侏罗系在西伯利亚地台分布广泛,包含大量含煤地层。白垩系分布的范围和组成的地层与侏罗系相同,包括很厚的煤层。新生代地层分布不广泛,分布面积不大,主要为松散的陆相沉积物

(2)乌拉尔褶皱区

乌拉尔区早元古代地层分布比较广泛,以古老结晶岩层为主,厚度大,遭受强烈挤压而变质。常见的有各种片麻岩、结晶片岩大理石,最有代表性的是磁异常型含铁石英岩。晚元古代地层厚度巨大,具有大量变质微弱的沉积岩层,往往含有生物化石。

寒武系以灰岩为主,地块分布范围小。奥陶系分布在整个乌拉地区,下部主要由砂岩页岩砾岩组成,上部主要由灰岩(含腕足动物门板珊瑚)组成,火山岩段有些地方发育了黑色棒形孔笔石页岩。志留系普遍发育,岩相成分多样,下志留大多是含比石页岩段的海象砂岩页岩层,但在底部层中常见陆相地层;上志留由海相砂岩-页岩层或海相灰岩组成,东乌拉尔有许多喷出岩和硅质岩。泥盆纪西部带以含丰富的海洋动物群的所有层和阶为代表;中部带有厚厚的块状礁灰岩;南部有淡黄色和灰色层状砂岩和黏土页岩层;东部带有灰岩、砂岩-页岩层和沉积-喷出岩层。石炭系以灰岩和含煤层为主。

中生界和新生界有煤层地层,沉积了铝矾土、硅质粘土、高岭土和铁矿。上三系和第四系发育普遍,这些地层几乎都由陆相砂、泥土和卵石组成。

(3)北极西北褶皱区

前寒武纪地层出露在极低乌拉尔、太梅尔和北地群岛。太古宇由片麻岩、结晶片岩角闪岩组成;元古宇以千枚岩石英岩大理石和含钙质藻类灰岩、侵入岩和喷出岩变质岩为代表。

寒武系岩层多碳酸根,含海洋动物群。奥陶系分布广泛,以含灰岩夹层的棒形孔笔石页岩为主,南部有灰岩,富含海洋动物化石。志留系分布在派霍伊、瓦加奇岛和新地岛,有碳酸盐地层、陆源地层和陆源、化学沉积层。泥盆系广泛发育在整个北极西部地区,多为海相地层,有各种灰岩、砂岩和粘土页岩,北地群岛以陆相地层和泻湖相地层为主。石炭系地层的岩石成分与泥盆系类似。二叠系最上部是由玄武岩、凝灰岩和熔岩岩被组成的凝灰熔岩层。

三叠系下部由类似于西伯利亚暗色岩的凝灰熔岩组成,是西伯利亚暗色岩向北的延伸;下三叠上部以含动物群的海相砾岩页岩和太梅尔东部含煤夹石的陆相砂岩、厚层泥岩和砾岩交互的地层为代表。侏罗系存在大量规模不同的巨砾和富含海洋动物群的砂岩和页岩。第四系分布广泛,主要以大陆冰川发育,出现含典型海洋动物群的黏土和砂夹层。

(4)中亚褶皱区

太古宇杂岩由片麻岩、含大理石夹层的结晶片岩石英岩组成。元古宇有叠层石、核形石、花纹石和疑源类天山下元古界地层有石英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和角闪岩,温德纪地层以杂色砾岩、砾岩以及各种含冰角砾岩层的页岩为代表;其他地区有含铁石英岩、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结晶片岩。

古生界杂岩主要由沉积岩、喷出岩和变质岩组成。下寒武系以浅海相、陆源岩层、火山层和碳酸盐层为主;上寒武系多灰岩和砾岩奥陶系有很厚的层状灰岩和白云岩,缺失原古杯灰岩。

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主要由产状近水平的松散陆相砂岩-粘土岩组成,分为瑞替期-侏罗纪含煤地层组、晚侏罗世、白垩纪和第三纪陆相地层组合、新第三纪-第四纪陆相地层组合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老第三纪海相地层组合。

(5)西西伯利亚台坪

台坪的西部和中部主要为前寒武系片麻岩和结晶片岩以及火成岩,东部发育有里菲纪白云岩和灰岩。寒武系和奥陶系有许多喷出岩和凝灰岩。志留系由沉积-火山岩组成。泥盆纪以火山岩、陆源岩石和碳酸盐岩为代表,发育有红层。石炭系西部由碳酸盐-陆源岩石组成,东部由海相陆源岩石组成。

三叠系有大量玄武岩岩被,与灰色含煤地层和红色砂页岩互层。下、中侏罗系地层,主要成分是砂和粘土,含煤和沥青;上侏罗系基底岩开始含油,往上是泥质岩,富含沥青。白垩系以含油层的砂岩和粘土层为主。下第三系下层是海相的粘土-硅质层;上层是陆相砂-粉砂层。上第三系北部含褐煤夹层,南部含红色岩石夹层。第四系发育有冰碛层、漂砾粘土、终冰碛层、冰水沉积层。

(6)太平洋褶皱带

前寒武系地层出露在所有主要褶皱系中。太古宇多半由各种不同的片麻岩组成,还有一些结晶片岩大理石花岗片麻岩角闪岩。元古宇的主要岩石和太古宇类似。震旦系发育有绿岩、变质片岩和大理岩。上元古界主要是千枚岩、千枚片岩和石墨片岩、砂岩、灰岩和白云岩,以及喷出岩和凝灰岩。元古宇地层中有克里沃罗格碧玉铁质岩型石英岩

寒武系以原古杯块状礁灰岩为代表。奥陶系碳酸盐岩、砂岩、页岩为代表。志留系由含耙笔石页岩岩段灰岩组成。泥盆纪广泛分布,以厚厚的陆源碳酸盐岩为代表,具有大量火山岩。石炭系由陆源岩石和少量海相灰岩组成。

三叠系由厚厚的砂岩和页岩组成。侏罗系含有海洋动物群的泥质灰岩夹层。白垩系有大量单一厚层砂-页岩夹石,常见含煤地层和喷出杂岩。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陆源岩层和喷出岩层为代表。第四系出现了冰川地层。

地形地貌

西伯利亚全区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可划分三个地形区。

西部为西西伯利亚平原(The West Siberian 平原),是世界最大低地之一,包括乌拉尔山以东、叶尼塞河以西的广大地区。鄂毕河流贯其中,地势低平,森林、沼泽广布,大部分地区海拔150米以下。西与乌拉尔山地相连,南与土尔盖高原、哈萨克丘陵相接,东南边缘为阿尔泰共和国山地和萨彦岭。阿尔泰为一高山区,其东北为库兹巴斯含煤盆地,托木河流贯其中。西萨彦岭为一近东西向的宽广山系平均海拔在2500-3000米,其北为米努辛斯克盆地,南为图瓦盆地。区城南部穿过草原地带,主要为第四纪冲积、湖积沉积;北部为冻土带,广布以第四纪冰积、海积沉积,北极附近某些岛屿出现大陆冰盖

中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The Central Siberian 高原),是古老的西伯利亚地块的一部分,介于叶尼塞河勒拿河之间,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之一。海拔一般300-500米。四周为山地所环绕,中间高原面由于河流切割比较破碎。偶尔会出现高地,例如:普托兰山脉(the Putoran Mountains)、叶尼塞山脊(the Yenisey 山脊)等。

东部称东西伯利亚山地,位于亚洲大陆东北角,北太平洋西北岸。海岸线曲折破碎,半岛,岛屿和海湾交错。维尔霍扬斯克山、契尔斯基山、楚科奇山、科里亚克山、斯列定内山纵贯区城东北部。朱格朱尔山、外兴安岭、雅布洛诺夫山斜列于区域西南部,构成黑龙江水系勒拿河水系的分水岭。东部堪察加边疆区半岛、千岛群岛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56座,是太平洋西摩火山带的一部分。堪察加边疆区(Kamchatka)半上的克留赤夫火山(Klyuchevskaya volcano)是欧亚大陆最高的火山,海拔约4750米,是西伯利亚的最高点。

贝加尔湖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南端,呈新月形展布,为一新生代地堑盆地(大陆裂谷),最大水深1637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水文

河流

西伯利亚河流众多,绝大多数河流都自南向北奔流,最终注入北冰洋。很多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较长的结冰期,河水在冬季被严寒封冻,等到夏季上游会先行融化,而河口仍然结冰,导致河水倒灌并产生沼泽。由于地形平坦,冻土层深厚,这里的河流曲流形态高度发育,而且极为密集。

西伯利亚有三条世界级的大河,自西向东一字排开,依次为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它们向北蜿蜒,逐次接入其它支流,几乎覆盖了西伯利亚大半土地。

鄂毕河(Ob River)

鄂毕河发源于中亚阿尔泰山(the Altai Mountains),流经鄂毕湾,穿过大片针叶林和沼泽地,以及更偏远、寒冷的冻原和冰原地带,然后注入喀拉海,全长大约3650千米。如果算上它的主要支流额尔齐斯河,那么它全长可达541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四长的河流。鄂毕河一年中有六个月是不结冰的,成为水力发电的重要来源,和西伯利亚主要运输路线之一。

叶尼塞河(Yenisey River)

叶尼塞河全长4090千米,是世界上第六大长河,也是俄罗斯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约为620立方千米。叶尼塞河大约一半的水源来自雪,三分之一多一点来自降雨,其余来自地下水。叶尼塞河下游从10月初就开始结冰,冰塞和水下冰是这条河的典型特征。

每年四月末,叶尼塞河上游已开始解冻,中下游却还在冰期,所以春夏季的叶尼塞河经常爆发迅猛的洪水。直至六七月,下游解冻之后,洪水开始迅速撤退,水位急剧下降。但到夏秋季暴雨,水位再次暴涨。叶尼塞河每年将大约1050万吨冲积物和3000万吨溶解的矿物质带入喀拉海,河流中游在春夏季非常浑浊。冬季叶尼塞河径流骤减,但由于冰川堵塞,水位依旧很高。

勒拿河(Lena River)

勒拿河发源于贝加尔湖东侧山脉,注入北冰洋,全长约4400千米,是世界第五大长河。勒拿河的冰期长达8个月,冬天径流量很小。五月初河流会迅速迎来解冻,从固态的冰状变为汹涌的洪流,径流量在六月达到峰值。融化的冰雪和雨水贡献了勒拿河95%以上的流量,夏季山洪是勒拿河盆地的典型特征。初夏时,冰层破裂会对河岸造成重大破坏,浮冰碾碎岩石,连根拔起树木,并带走河岸的岩石与土壤。

湖泊

西伯利亚最著名的湖泊,贝加尔湖,长约636千米,平均宽度为50千米,表面积为31722平方千米,最大深度为1637米。其外形似弯月狭长而弯曲。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东部,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省)内。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在大约2500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的裂谷作用而形成。在大约300万年前至250万年前,由于造山运动,湖泊四周形成了高耸的山脉。因此贝加尔湖也被世界人民誉为“最长寿的湖”。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总蓄水量为236000亿立方米,约占俄罗斯淡水资源的80%,是我国长江丰水期总水量的20倍,是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总和,约占全球淡水资源的20%。

土壤

永久冻土层是地表物质(土壤、泥炭、岩石等)持续低于0°C长达两年甚至更久。西伯利亚约80%的地区是由永久冻土层组成的,北部是大片相当厚的永久冻土连续带,南部冻土层多为破碎、孤立的不连续带。在西伯利亚中部雅库特地区,永久冻土的厚度高达1000多米,这里形成了欧亚大陆北部最冷的岩石圈地块。

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主要形成于晚更新世,即萨尔塔尼亚冰期(18-2.7万年前)。当时的平均气温比现在低了约8-10°C,冻土向南一直蔓延到北纬48°-49°。随后冻土的空间范围大大减少,在西西伯利亚,南边的永久冻土界线向北移到了北纬60°。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永久冻土的空间覆盖范围虽变化不大,但厚度可能已经减少了。传热在岩石中发生得非常缓慢,所以现在冰冻岩石的温度场还记录着与上一个时代相关的气候变异数据。因此,永久冻土层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温度计”,对气候的变化极度敏感。

自然资源

西伯利亚资源储量巨大,拥有广阔的开采空间,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矿产资源

乌拉尔联邦管区俄罗斯最大的矿物原料基地之一,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和开采量均居全俄第一,铁矿的储量和开采量均居全俄第二,铜矿储量位居全俄第三,铝矾土储量占全俄的24%,该区也位于巨大的金成矿区。固体矿产资源多集中在乌拉尔地区(乌拉尔山脉中、南段),油气资源多集中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黑色金属(铁、锰、铬铁矿)、有色金属(铜、锌、、铝土矿)、贵金属(金、铂),非金属矿产(石棉滑石、石墨、菱镁矿白陶土等)。

西伯利亚联邦区是俄罗斯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油气资源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太平洋石油管道运输系统的主要供应原料,煤、铀、铜、镍、铂、、铅和锰等矿产的储量和开采量均居全俄第一位。煤矿资源远景区集中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部、伊尔库茨克州西南部和科迈罗沃州;铀矿资源远景区分布在外贝加尔边疆区、布里亚特共和国等地;铜、镍、铂族金属远景区集中于诺里尔斯克矿区,铅锌资源远景区位于霍洛德宁矿床、奥泽尔矿床和戈列夫矿床等地,锰矿石资源远景区集中于乌辛斯克矿床。

俄罗斯远东地区最有优势和最重要的矿产为油气、金银和有色金属。远东地区剩余油气储量为64亿吨,资源量预测为180亿吨,油气远景资源主要分布在萨哈共和国的西南部和西部、北库页岛地区、北鄂霍茨克海和西勘察加地区,萨哈共和国的西南部和北库页岛地区的油气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油气基础设施较好。远东的金银、钨、铜和锡矿储量和预测资源量均居俄罗斯第一位。远东地区金银矿的开发利用受基础设施的影响,主要分布在马加丹州、楚科奇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阿穆尔州,集中分布在萨哈共和国的东部地区。远东地区的锡和钨矿开采主要集中的滨海边疆区,铜矿几乎未开采。锡的远景资源主要分布在萨哈共和国和哈巴边疆区,钨的远景资源主要分布在滨海边疆区和阿穆尔州,铜的远景资源主要分布在楚科奇自治区、马加丹州和勘察加边疆区。

森林资源

西伯利亚的森林地区,按照林分密度为0.4及以上的幼龄林和林分密度为0.3及以上的其他林来计算,面积为6.05万亿平方千米,占据整个西伯利亚总面积的48%。其中,针叶林面积近4.5万亿平方千米,占世界针叶林总面积的50%。总干材立木蓄积量为614亿立方米。

水资源

西伯利亚水资源丰富,拥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以及三条世界性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该地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35万亿立方米,占全俄水资源总量的55%。贝加尔湖每年的可更新水量约600亿立方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4050亿立方米、6350亿立方米、5370亿立方米。

语言

当人们谈及西伯利亚语,更多指的是语域,而不是语系。西伯利亚拥有来自大约十个语系的大约四十种语言。广义上的西伯利亚语是很多外来语和本土语言的集合,包括斯拉夫语(Slavic)、突厥语(Turkic)、蒙古语(Mongolic)、乌拉尔语(Uralic)、通古斯语(Tungusic)和古西伯利亚语(Paleo-Siberian languages)。乌拉尔语、突厥语、蒙古语、通古斯语等家族比俄语更早进入西伯利亚,今天这些外来语在西伯利亚占据了主导地位。如今的西伯利亚,虽然俄语是其通用语,但仍然存在着三十多种本土语言。不过它们的使用人数已很少且在持续下降,一些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濒临灭绝。

古西伯利亚语并非语言学上某一语系或语族的专业术语,而是指西伯利亚本土几个语言家族的集合,以方便区分。它由四个孤立的小语种组成:叶尼塞语、罗拉韦特兰语、尤卡吉尔语和尼夫赫语。叶尼塞语在叶尼塞河沿岸的图鲁汉斯克地区流行,使用人数大约为500人。罗拉韦特兰语又可以分成几个小语种,包括楚科奇语、科里亚克语、伊特尔曼语等,主要由西伯利亚东北部和堪察加半岛的人民使用。尤卡吉尔语由大约200人(不到该族群的20%)使用,他们主要生活在萨哈共和国(雅库特)的北尤卡吉尔冻原带和科雷马河拐弯处的南尤卡吉尔森林。尼夫赫语有大约1000人使用,其中大约一半的人住在阿穆尔河河口,另一半住在萨哈林岛。

湿地资源

西伯利亚沼泽广布,主要沼泽类型为泥炭沼泽,泥炭沼泽又称高位沼泽,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北方针叶林带。泥炭是正在腐烂的有机物质——尚未完全腐烂的枯萎植物泥炭地就是由大量的此类物质构成的。泥炭有助于形成复杂而繁荣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有时也被称为沼泽、草甸沼泽、泥潭和沼泽地。这些生态系统在调节我们的气候方面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其碳存储量是世界上森林总和的两倍。西伯利亚的沼泽堆积了地球全部泥炭的40%。

西西伯利亚的瓦苏甘沼泽(the Great Vasyugan Mire)是世界上最大的泥炭沼泽地,位于鄂毕-额尔齐斯河交汇处,自西向东长600多千米,自北向南延伸450多千米,占地约55000平方千米,如果算上周围的森林,则面积达67800平方千米。瓦苏甘沼泽包含约80万个小型湖泊和水塘,拥有9300亿千克的碳,占全球泥炭碳储量的1.5%,每年封存3000-100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排放1500-5500千克氧气和100千克的甲烷。瓦苏甘泥炭地是很多稀有物种栖息地,是针叶林动物群主要商业物种的繁殖地,也是数千只鸟类的中途停留地。瓦苏甘沼泽以其独特的陆地生命系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遗产,并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单《拉姆萨尔公约》。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在西伯利亚最北端的苔原带(Tundra),植被苔藓植物地衣(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蕨类植物为主。西伯利亚最南端是无树草原区,以草本植物和灌木植被为主。中部广大地区则被森林覆盖。

西伯利亚森林,又叫泰加(Taiga)林,主要特征是数量有限的针叶树种,包括松树(Pinus)、云杉(Picea)、落叶松(Larix)、冷杉属(Abies),以及南部一些常见落叶属,如桦树桦木属)、杨属(Populus)、柳树。它们构成俄罗斯的主要植被带。还有众多维管植物(拉布拉多茶、云莓、棉草和蔓越莓)广泛分布在针叶林地下。

西伯利亚的林地由于纬度和气候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南部地区树林相对茂盛和多样,北方则显得稀疏空旷——高大的树木与低矮的灌木交替生长,苍老的树木与年轻的树木交替生长。单个树木的生长状态也有不同,有时它们非常健壮完美,在另一些地方其生长却明显受到阻碍。

动物

西伯利亚的哺乳动物主要有东北虎、狼、熊、驯鹿麋鹿翼手目、松鼠、松鸡指名亚种、野兔等,11种有蹄兽类:野猪、麝、马鹿、狍、驼鹿、北方鹿、蒙原羚北山羊盘羊、宽角山羊、膀牛。重要的毛皮物种包括猞猁和貂,还有生活在湿地的海狸、水貂、麝鼠等动物。鸟类有黑喉鸫,白喉鸫,林内特,还有松树喙,木,杜鹃,啄木鸟科。昆虫有蚊子、各种蛀木甲虫、各种鳞翅目动物(飞蛾类凤蝶总科)。

自然保护区

西伯利亚目前有421个主要类别的保护区,包括俄罗斯联邦区、西伯利亚联邦区和远东部分地区(萨哈共和国和布里亚特共和国、后贝加尔边疆区)和乌拉尔区(秋明州地区与亚马尔-涅涅茨和汉特-曼西地区)在内的14个主体。

阿尔泰自然保护区俄罗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五个保护区之一。阿尔泰自然保护区拥有1770种高等维管植物、314种蘑菇、263种地衣、668种海藻、550种苔藓植物和36种蕨类植物门,拥有73种哺乳动物和337种鸟类。其中有22种维管植物被列入红皮书,有59种珍稀濒危哺乳动物。

贝加尔湖-连斯基湖是贝加尔湖地区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代表了贝加尔湖北部地区的所有景观:从草原和山地森林草原再到山地针叶林和高地,囊括雪松地块、山地冻原和高山草甸。贝加尔湖-连斯基湖保护区保存着高密度的巴尔古津紫貂、棕熊水獭亚科麝属马鹿、野生驯鹿麋鹿,储存着贝加尔湖地区所有受特别保护的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克拉斯尼亚尔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狩猎保护区,面积为4910平方千米。其99%的领土被松树落叶松、雪松和云杉林覆盖。这些针叶林对伊尔库茨克地区的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极为重要。该保护区旨在保护东方狍、马鹿和麋鹿的种群

普里贝加尔斯基国家公园沿着贝加尔湖海岸绵延524千米,从南部的库尔图克村到北部的科切里科夫斯基角,是俄罗斯最长的国家公园。保存着独特的动植物群,是伊尔库茨克地区最大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群居住地。

乌尔斯基保护区位于外贝加尔湖边疆区的南部,几乎位于俄罗斯、蒙古和中国三个国家的交界处,它的的主要目标是保护达乌尔斯基保护区独特的湿地、草原和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拥有远东树蛙、蒙古土拨鼠、短叶芦笋、兔狲蒙原羚等珍惜物种。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史前与早期历史

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定居在西伯利亚。至于西伯利亚最初的人类祖先来自欧洲还是亚洲则尚无定论。公元前1000年,西伯利亚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文明进入了青铜时代。公元前三世纪以后,西伯利亚一直处于突厥蒙古族的统治之下。在十世纪和十五世纪中叶,南西伯利亚是蒙古钦察汗国的一部分。

西伯利亚的原住民依靠采集狩猎、驯鹿游牧为生。他们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形成族群,分布在各个地区,放牧狩猎,繁衍生息。因此,西伯利亚有大量少数民族。其中最大的少数民族是萨哈族(雅库特人),他们主要饲养牛和马。不同的族群拥有各自的语言,主要有突厥语(萨哈语、西伯利亚鞑靼语)、满族通古斯语(鄂温克语、鄂温克语)、芬兰-乌戈尔语(汉特语、曼西语)和蒙古语(布里亚特语)等。

沙俄时期

1581年,俄罗斯哥萨克人远征,推翻了西比尔汗国(也即西伯利亚名字的由来)。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俄罗斯人(捕猎者、商人、探险家)的足迹已遍布整个西伯利亚。他们在战略要地建造了坚固的城池,其中包括秋明州(1586年)、托木斯克州(1604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1628年)和伊尔库茨克(1652年)。

到了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之间,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俄罗斯的统治之下。1689年与中国签订的《涅尔钦斯克条约》阻止了俄罗斯向阿穆尔河流域的继续推进。直到1860年代,整个西伯利亚都归属俄罗斯。

俄罗斯人充分尊重西伯利亚的土著及其本土政治,用包容的态度对待当地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当地政权的职能。这些原住民也易于接受俄罗斯人的管辖,他们向俄罗斯联邦政府纳贡,同时受到他们的保护。俄国人通常不干涉西伯利亚原生民族的内部制度和生活方式,但大多数土著民最终成为名义上的基督徒。

苏联时期

尽管西伯利亚被用作罪犯和政治犯的流放地,但那时迁往西伯利亚的人口不多,这里还算不上俄罗斯人的主要定居点。直到西伯利亚铁路(1891-1905年)建成之后,大量俄罗斯移民迁入西伯利亚,他们主要是贫困的农民和逃亡的农奴。这些农民带去了现代耕作方法,在西伯利亚南部种植谷物和生产乳制品;有些地方甚至开始开采煤炭。在苏俄内战(1918-1920年)期间,以亚历山大·高尔察克上将为首的反布尔什维克政府控制了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1922年,几乎整个西伯利亚又都重新并入了新的苏维埃国家。

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开始,西伯利亚的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在库兹涅茨克煤矿地和西伯利亚铁路沿线进行煤炭开采和钢铁冶炼。1930年代,强制劳动营遍布整个西伯利亚,最主要的是位于最东北部和叶尼塞河下游沿岸的集中营建筑群,其囚犯主要用于采矿作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许多工厂从苏联西部撤离,西伯利亚(连同乌拉尔)在几年内成为苏联战争的工业支柱。相反,由于农业集体化模式的影响,垦荒一直不受重视,直到1954-1956苏联爆发处女地运动,当时西伯利亚西南部(包括哈萨克斯坦北部)是开放耕种的主要地区。

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西伯利亚的采矿业和制造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钢铁、铝和机械现在是主要产品之一。西西伯利亚开辟了大型油气田和天然气田,并在安加拉河叶尼塞河鄂毕河沿岸建造了巨型水电站。在新油田和乌拉尔之间建立了油气管道网络,产生了新的产业,如铝精炼和纤维素制浆。1980年,位于勒拿河和阿穆尔河之间的巴姆(贝加尔湖-阿穆尔地方法院)铁路建成,全长3200千米。

俄罗斯联邦时期

20世纪后期,大量人口从西伯利亚迁出,人口增长缓慢,部分原因是这里气候过于恶劣。而且西伯利亚的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一半以上是城市人口,并且绝大多数是俄罗斯人。最大的城市是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2000年5月13日俄联邦总统令设立西伯利亚联邦区,包括16个俄联邦主体(秋明州及其两个自治区除外),占全俄总面积的30%和总人口的13.8%。2022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俄境内“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已全线贯通。

人口

人口数量

西伯利亚总人口约为3800万人,是俄罗斯总人口的28%。2017年,乌拉尔联邦管区人口约1236万,西伯利亚联邦区人口约1929万,远东联邦管区(俄罗斯远东)人口约617万。21世纪以来,西伯利亚与远东区人口均呈下降趋势,乌拉尔区人口快速增加。1995-2005年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人口数量减少了230万人,占全俄人口减少数量的40%。

西伯利亚的人口整体密度低,每平方千米3人,人口密集地区极少,呈现出南北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人口集中区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绵延至中西伯利亚远东的南部狭长地带;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北西伯利亚低地、科雷马山原、科里亚克山原等地人口稀疏,楚科奇半岛存在大量无人区。人口密度最低的是远东联邦管区,其面积占全俄国土面积的36.1%,而人口仅占全俄的4.4%。

俄罗斯大多数联邦主体人口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失衡。堪察加边疆区楚科奇民族自治区的女性人口较少,男女比例为1000:986-949。21世纪初,俄罗斯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明显下降,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区的人口形势更为严峻。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人口平均寿命比全俄水平低4年,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严重,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65岁以上的老人占人口总数的10.8%。

民族

西伯利亚是个多民族地区,这里既生活着土著居民,也居住着从其他地区迁入的俄罗斯人、德国人和其他民族。传统的西伯利亚人往往生活在农村地区,而非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和其他迁入民族集中在城市地区。

现在的西伯利亚居民以俄罗斯人为主,其次是乌克兰人、鞑靼人、德国人和其他民族。大多数居民是东正教徒。西伯利亚的德国人大约有40万名,主要集中在西西伯利亚南部,他们大多数是新教徒。这些德国人已经在西伯利亚生活了好几代,许多人继续通过他们家人最初来自的地方来识别自己,例如巴伐利亚州或施瓦布。

迄今依然有大约40个土著民族生活在西伯利亚,这些族群的传统信仰大多是萨满教。在西西伯利亚地区,主要生活着涅涅茨人、科米人、曼西人和汉特人等相对俄罗斯化的群体。在叶尼塞河以东,占主导地位、人数最多的民族是萨哈族(雅库特人),他们分布在以勒拿河为中心的大片地区。此外还生活着布里亚特人、图文人。从叶尼塞河向东延伸到鄂霍次克海的山区,主要土著居民是鄂温克人(以前称为通古斯人)。他们的领土广阔,约占西伯利亚整个面积的四分之一。西伯利亚的东北部地区是所谓的古西伯利亚(古亚细亚)民族的家园,包括楚科奇人、科里亚克人、伊特尔曼人和尤卡吉尔人。楚科奇人居住在楚科奇半岛和阿纳德尔高原的冻原和海岸,科里亚克人居住在科里亚克高原向南直到堪察加半岛

宗教

正如西伯利亚吸纳着各种民族和语言,它也吸纳着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萨满教、基督教东正教派、伊斯兰教、佛教等。

萨满教

西伯利亚萨满教是其本土原始宗教,主要信众是少数民族土著居民,例如汉特人和曼西人、萨摩耶人、通古斯、尤卡吉尔人、楚科奇人和科里亚克人。萨满教也普遍用于描述土著群体,包括治疗师、宗教领袖、顾问和议员等角色。萨满教一词来自满族-通古斯语,其字面意思是“知道的人”。

每年6月下旬,西伯利亚会在贝加尔湖地区举办萨满节。这里是西伯利亚萨满教的圣地。2019年6月,来自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哈卡西亚共和国、萨哈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地区约100名萨满巫师,以及300名非萨满人士参加了这个节日。其宗教仪式通常包括治疗、净化和占卜

东正教

东正教是俄罗斯最大的宗教教派,俄国超过一半的居民信奉东正教,教徒约有7000万。生活在西伯利亚的大多数居民都是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人

早在十四世纪,东正教就开始向俄罗斯东部推进,彼尔姆的圣斯蒂芬在伏尔加河中部地区的科米人中传福音。东正教会于1621年在托博尔斯克建立了第一位西伯利亚大主教,并逐渐建立了一个教堂和修道院网络,为东正教定居者服务,并使土著民和其他非基督徒皈依

17世纪中期,一群原属东正教派的成员因反对尼康株式会社改革,拒绝官方教会的内部变化,而从官方教派中分离出去,这批东正教老信徒最终定居在了西伯利亚。

冶金工业

于1964年投入使用的西西伯利亚冶金厂(ZSMZ)主要生产钢铁,是俄罗斯五大钢厂之一,也是全球前30家钢厂之一。它主要在俄罗斯和其他后苏联国家销售产品,并向30个国家出口钢铁。西西伯利亚冶金厂是俄罗斯铁路公司的一般铁路供应商,占俄罗斯铁路总产量的近70%。

伊斯兰教

目前,按信徒人数计算,伊斯兰教是仅次于基督教的西伯利亚第二大宗教。俄罗斯北极地区有59座正式注册的清真寺和祈祷所,其中35座位于亚马尔-涅涅茨和汉特-曼西自治区。

伊斯兰教分几波来到西伯利亚。起初,它与金帐汗国的影响有关,然后与西伯利亚汗国的政治进程有关,最后与伏尔加河地区和中亚人民的重新安置有关。不同的西伯利亚鞑靼人在不同时期和历史背景下接受了不同的信仰。

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原因,俄罗斯科学家禁止西伯利亚的伊斯兰教话题。对西伯利亚伊斯兰教有针对性的研究直到1990年代才开始。

佛教

17世纪,佛教从西藏自治区和蒙古传播到西伯利亚。今天,俄罗斯约有1万佛教徒,大多数佛教徒生活在西伯利亚、图瓦共和国和布里亚特共和国、后贝加尔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

位于布里亚特共和国的伊沃金斯基·达桑神庙,是西伯利亚著名佛教寺庙,被称为俄罗斯佛教的中心。它拥有1000多尊佛像,囊括了从小佛像到2米高的大佛像。这座寺庙有黄色的屋檐和大门,看起来金光闪闪,并由石虎守卫,石虎是俄罗斯佛教的守护者。

经济发展

综述

西伯利亚以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主,主要工业有煤炭、冶金、电力、石油、天然气等。第一产业包括农业和畜牧业,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其发展较为受限。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比较突出。

第一产业

农业

虽然西伯利亚的面积有1000多万平方千米,但其中只有5%(6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用于农业。其农业用地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西南部,位于鄂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亚州阿尔泰边疆区首府巴尔瑙尔之间的草原三角地带。这片草原占据西西伯利亚总面积的21%,大约有1510万居民居住于此。

西南农业三角区面积36万平方千米,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农业区,其中55%的土地用于耕作,25%用于放牧,20%为草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黑麦、燕麦和向日葵。西伯利亚的农业发展更多地受到苏联历史上社会运动和政治决策的影响,其在农业利用程度、农业整体生产力以及其对该地区发展重要性方面,同俄罗斯欧洲地区都有明显差距。

畜牧业

西伯利亚畜牧业以牛为主,产奶量不高。西伯利亚地区有牛1100多万头,其中乳牛400万头。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克拉斯诺耶尔斯克、诺沃西比尔斯克和奥麦斯克地区。由于饲料作物产量很低,饲料短缺,饲料粮不足,限制了养牛业的发展。近年来,用杂交改良的黑白牛,用大量的粮食作饲料,降低了侵染病害的发病率,使奶业生产有所发展,但产奶量仍增长不快。西伯利亚的牛群几乎全是双重用途,特殊的肉类生产极少。

第二产业

煤炭工业

西伯利亚储藏着俄罗斯大部分的烟煤和褐煤矿,并提供全国近90%的煤炭产量,还有几乎一半的西伯利亚煤炭用于出口。根据俄罗斯联邦海关总署(FCS)的数据,2017年,俄罗斯的煤炭和冶金焦出口量达到1910.37亿吨,其中1731.35亿吨来自西伯利亚油田。按照惯例,俄罗斯煤炭出口的主要份额是库兹涅茨克煤(1342.85亿吨),俄罗斯在全球煤炭市场上一直排名第三。

东西伯利亚地区主要煤炭企业有:东西伯利亚煤炭无限股份公司、哈卡斯煤炭无限股份公司、赤塔煤炭无限股份公司、卡一赫姆露天煤矿无限股份公司。远东主要煤炭股份公司有:“滨海煤炭”(滨海边疆区)、“远东煤炭”(阿穆尔州)、“乌尔加尔煤炭”(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煤炭”(马加丹州)、“楚科奇煤炭”(楚科奇民族自治区)、“堪察加边疆区术材和燃料工业”(科里亚克自治区);此外,还有单一制国有企业“雅库特煤炭”(萨哈共和国)。

电力工业

西伯利亚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天然气资源及水力资源,为该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西伯利亚的统一电力系统覆盖了西伯利亚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由南向北长达1000千米,跨越4个时区。截至1999年底,西伯利亚电力系统共包括11个分系统,拥有88个发电站,其中有86个使用统一电网输送电能,总发电量为4746万千瓦时,水电站占49.1%,火电站占50.9%。

泰梅尔电力系统的乌斯季汉顿水电站和古列伊斯克水电站通过独立电网向诺里尔斯克地区输送电能。共有11个电站的发电能力超过100万千瓦,总计为2955.2万千瓦,占西伯利亚统一电力系统总发电量的63.8%。

石油工业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根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俄罗斯拥有880亿桶石油储量,同时每天生产总计2000万桶石油。西西伯利亚是当今俄罗斯最主要的石油产区,油田集中在西西伯利亚盆地中部秋明地区的秋明油田,石油可采储量达65亿吨。

主要的石油企业是卢克石油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TNK-BP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钻探和开发了西西伯利亚的巨大石油天然气矿床,西西伯利亚成为苏联第三大产油区。当时的苏联人不仅在最恶劣的条件下发现和生产了大量石油,而且建造了大量钻井平台、管道和供应路线,这些基础设施至今仍为油气行业服务。

天然气工业

目前,西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主要的天然气产区,这里有23个石油天然气凝析物产地、14个天然气凝析气田和10个天然气田。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潜在发展地区。该地区初级可采储量为32.3万亿立方米,2020年前其开采量达到241亿-269亿立方米。

西伯利亚的主要天然气公司有:苏尔古特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纳德姆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诺亚布里斯克天然气开采股份公司、秋明天然气运输股份公司、托木斯克天然气运输股份公司等。其中,苏尔古特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集团最大的、效益最好的子公司之一,也是西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综合体的组成部分。该公司主要进行天然气和天然气凝析物深加工产品的运输,通过乌连戈伊—车里雅宾斯克天然气管道,把北部产地的天然气运至乌拉尔地区和中央地区,供工业生产使用。

2019年12月,第一条向中国供应俄罗斯天然气的跨境管道“西伯利亚力量”正式投产,全部路段长3000千米,管道由直径1.42米的管接头组成,内部有减摩涂层,外部有纳米复合材料制成的防腐保护层,管道运行压力980万帕,气体输出能力达每年38亿立方米。

第三产业

旅游业

西伯利亚面积辽阔,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贝加尔湖阿尔泰共和国金山、勒拿石柱自然公园、勘察加火山等景点都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尤其是地处贝加尔湖沿岸旅游区的伊尔库次克州、赤塔和布里亚特共和国;远东旅游区的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和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以及堪察加边疆区。生态休闲旅游和出入境旅游是西伯利亚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滨海边疆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不仅与东亚各国来往密切,同时与欧洲各国交往也十分频繁。目前已有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朝鲜和中国等14个国家在滨海边疆区设立总领事馆或代表处。2006年有近76.9万边疆区人出国度假,来边疆区旅游的外国游客也接近10万人次(中国人占74%)。

交通运输

公路

西伯利亚的公路主要是区内生产运输线。20世纪下半叶,西伯利亚的高速公路得到了快速发展:1940年有14.3万千米的硬面公路,1970年到了48.9万千米,1980年增长到72.4万千米。2000年俄建成公路约6200千米,鄂毕河上长6.6千米的苏尔古特大桥业已竣工,加之阿尔泰-库兹巴斯公路及俄罗斯欧洲部分公路网的联接,西伯利亚公路交通得到进一步改善。

铁路

铁路运输是西伯利亚交通运输业的中坚力量。西伯利亚最著名的铁路干线要数西伯利亚铁路(Trans-SiberianRailway),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单轨铁路系统,在莫斯科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横跨俄罗斯,全长9288千米,横跨八个时区,覆盖了俄罗斯80%以上的工业和自然资源区域。如果还包括与纳霍德卡港口站的连接,该铁路系统的总里程可达9441千米。西伯利亚大铁路对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俄罗斯帝国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航运

河运

内河运输是俄罗斯人在西伯利亚最早使用的运输方式。苏联时期,内河运输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西伯利亚重要的交通运输部门。主要的河运渠道有亚马尔一挥涅茨自治区的河运、东西伯利亚经济区勒拿河运、列索西比尔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杜金卡(伊加尔卡)的河运等。

海运

西伯利亚的海洋货物运输主要是通过北方海路实施对西伯利亚极北地区进行补给的季节性航运,主要基地港是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北方海路又名北冰洋航线,从摩尔曼斯克起,经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全长7000多千米。它是北方极地最重要的交通线,对于西伯利亚北部开发意义重大。北方海路是杜金卡、伊加尔卡、迪克森、哈坦加等数十个港口城市及地区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命脉。

航空

西伯利亚地城辽阔,铁路、公路网十分稀疏,航空运输极为重要。重要的航空公司有:贝加尔湖航空公司、贝加尔航空公司、远东航空公司、勘察加航空公司等近30家。2003年至2012年间西伯利亚至中国的运力(座位容量)增长了202%。

水利建设

西伯利亚拥有众多水库,能为许多大型企业提供电力能源。在上个世纪末期,就有了安加拉-叶尼塞水电站、伊尔库茨克水电站、布拉茨克水电站、乌斯特-伊利姆水电站、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和维留伊水电站。其中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总容量为6000兆瓦,年发电量为2000万兆瓦时。

截至2013年年底,西伯利亚、远东已建和在建的1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18座,装机规模2850.3万千瓦。西伯利亚地区已建、在建水电站11座,投产装机规模2317.7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772亿千瓦时,水电开发率为22.3%。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西伯利亚地区遭受着更显著的变化。西伯利亚地区的变暖速度非常快,自1850年以来,西伯利亚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2°C,而全球陆地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5-1°C。这种变暖趋势的区域后果包括海冰覆盖时间缩短、冰川加速收缩、水文状况改变、热岩溶过程的激活和永久冻土退化,以及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

冻土退化、冰川消融和洪水灾害

永久冻土层对地面变暖和积雪与植被(特别是苔藓植物)的覆盖很敏感,它对目前西伯利亚特有的大规模森林火灾也很敏感。在过去的十年里,整个北极的永久冻土变暖了大约0.2-0.4°C。西伯利亚永久冻土的消退,会改变地形和水文、损坏地面的基础设施、向大气中释放埋藏多年的碳元素,以及使保存在冰冻泥炭中的古老文物失去保护。永久冻土的解冻还将释放一些有害和未知的微生物,影响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来自西伯利亚湿地的强效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将加剧全球变暖。

现在,欧亚大陆所有山区的冰川都在退化:小的冰川正在融化,冰川的末端正在消退,冰川的体积逐渐减少,冰川的表面被冰碛覆盖,大面积的死冰正在形成。此外,复合冰川也被分解成更简单的组成部分。从1952年到2006年,夏季变暖加上降水变化使阿尔泰共和国山中部阿克特鲁河流域的冰川总面积减少了7.2%。在过去的30年里,阿克特鲁盆地冰川的十年损失率几乎翻了一番,损失面积从每10年的0.9%加速到1.6%。2002-2009年,阿尔泰冰川的消退速度达到每年1.35%,1994-2009年冰川的消退速度比1957-2009年快2-3倍。

冻土退化、冰川消融以及暴雨的增加,又将进一步导致河流流量增大和洪水灾害频发。

物候与生物多样性变化

物候学是研究生物生命周期事件时间(例如植物长叶或开花的时间)的科学,物候是记录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最令人信服和反应最灵敏的指标之一。西伯利亚的生物群落在全球生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对全球变暖做出了强烈的反应。过去四十年的气候变暖导致了早季物候的提前和季末物候的延迟。西伯利亚北方森林植物正在提前进入早期(出叶和开花)和季中(结果)物候,并延缓衰老。西伯利亚北方森林的生长季节延长了大约15天。

由于气候变化及其产生的一系列后果,整个西伯利亚的生物多样性也在发生剧变。一些以前被狩猎灭绝的物种现在正在回归;森林害虫逐渐向北移动;在跨西伯利亚铁路的推动下,北美浣熊等哺乳纲向东迁徙;鸟类的分布在纬度平均海拔上发生变化;泰米尔驯鹿数量由于人类捕杀和偷猎而减少;外来鱼群的引入导致本地鱼类数量下降;两栖动物将向北迁移。

极端天气增加

气候变暖意味着大气比以前拥有更多的能量,从而导致各种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幅度的增加,以消散多余的能量。例如:对流大气不稳定活动增加,深中尺度对流导致的雷暴、冰雹、暴风和龙卷风,比2000年以前更频繁。此外,极冷和极暖天气的时间在延长。

森林火灾和虫害

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周期性的急性干旱频发,森林野火频率和焚烧面积增加,随之而来还有昆虫袭击。西伯利亚森林和草原农业区更频繁地受到害虫传播的不利影响。1999年-2019年,西伯利亚的火灾总数为32.5万起,造成2000公顷的土地面积被毁。大规模森林火灾占总火灾次数的30%,占总火灾面积的90%。西伯利亚的大部分森林火灾是沿着森林地面蔓延的地表火灾,燃烧植被凋落物和下层植被,通常不会对林木造成严重损害。规律性的、可控的森林野火有利于维持西伯利亚的生物多样性——烧毁的地区有益于一些草本植物的生长,也为一些野生动物提供好处,但严重而频繁的野火则会对生物造成负面影响。

环境保护

环保立法

1988年,俄罗斯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有权对所有新项目进行环境审查。随着苏联解体,环境保护进一步得到重视。新联邦政府于1991年通过《保护自然环境联邦法》。1993年的《俄罗斯联邦宪法》赋予每个公民“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获得关于其状况的可靠信息,以及因生态违规对其健康或财产造成损害而获得赔偿的权利”。这项法律赋予每个俄罗斯人强大的环境权利来解决环境问题。2001年以来,俄政府通过了几项主要的环境立法,包括《环境法》、《水法》、《森林法》。

制定环保政策

俄罗斯制定了各种具体的环境政策,比如污染者付费原则、创建预算外环境基金和环境审查制度。由于北极冰川大量融化,北极熊丧失了栖息地,俄罗斯自苏联时期就专门出台了北极熊狩猎禁令。2010年4月,俄罗斯科学院制定了“北极熊计划”,该计划旨在研究、保护和恢复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北极熊种群。2018年,普京签署了《2024年前俄联邦国家目标和战略发展任务总统令》,强调2024年前把受污染最严重城市的污染排放量降低至少。《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提出大力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降低石油天然气消耗,增加核电、太阳能、生物能、水电及风能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大力推广与使用新能源汽车并改善电动车基础设施建设。

减少碳排放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产业由重工业转型更多的服务业。由于工业生产的下降,空气和水的污染物排放水平也随之下降,1990-1994年,俄罗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30%。2009年12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俄将承担减排责任,202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降低15%-25%的目标(与1990年相比)。2015年上半年,俄罗斯提交了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方案,承诺到2030年排放量降低25%-30%(与1990年相比),并考虑最大化地利用森林碳汇。

参与国际环保合作

俄罗斯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保护工作。在多个国际机构和地区合作机制中参与环境绿色治理。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承诺参与30多个双边环境协定和20多个地区环境组织。2004年,俄罗斯批准《京都议定书》。2000年10月,俄方和美方签署《俄罗斯与美国关于楚科奇海北极熊种群双边协议》,双方都认为在楚科奇海域北极熊的保护与管理中拥有共同的利益和责任,为保护北极熊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2015年12月,俄罗斯和挪威联合环境保护委员会宣布共同保护北极熊和大西洋鲑鱼资源,双方同意继续在管理、监控和研究巴伦支海的北极熊种群中进行合作。

建立动态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到2020年,西伯利亚所有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保护区都可以在联邦法律“保护区”中找到,并且这项法律还规定了由各地区自行决定创建其他类别保护区的可能性。比如,雅库特有“资源保护区”和“受保护景观”类别的区域保护区,秋明州有“自然和历史综合体”和“环境监测多边形”保护区,这些区域对领土自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西伯利亚目前有421个主要类别的保护区,包括俄罗斯联邦区、西伯利亚联邦区和远东部分地区(萨哈共和国和布里亚特共和国、后贝加尔边疆区)和乌拉尔区(秋明州地区与亚马尔-涅涅茨和汉特-曼西地区)在内的14个主体。其中,58个具有联邦意义的保护区(27个保护区,8个国家公园,23个特别保护区)和363个具有区域意义的保护区(27个国家公园,272个特别保护区,雅库特的63个资源保护区和秋明州地区的1个环境监测点)。

风景名胜

贝加尔湖风景区(Lake Baikal)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省)内东西伯利亚东部,拥有世界上最纯净的湖水,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大,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位于一个深深的结构凹陷处,四面环山,其中一些山脉高出湖面2000米,湖底的沉积层厚度可能高达6100米。这里地壳活跃,有热矿泉产生,1862年的地震形成了普罗瓦尔湾的新海湾。湖中的动植物丰富多样,拥有1500-1800种动物和数百种植物。贝加尔湖地区还是320多种鸟类的家园。这里也有很多特有物种,比如著名的贝加尔海豹。贝加尔湖被一些人称为“圣海”,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旅行者来到这里朝圣。

阿尔泰金山风景区(Golden Mountains of Altai)

阿尔泰金山,阿尔泰山系的阿尔泰本土部分,位于亚洲俄罗斯的阿勒泰共和国,哈萨克斯坦最东部,中国新疆地区的北端。其锯齿状的山脊得名于突厥-蒙古语阿尔坦语,意思是“金色”。阿尔泰山被称为地球的“绿色药房”,是俄罗斯最干净、最原始的地区之一,也是西伯利亚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阿尔泰南部的高峰非常陡峭,而中北部和西部的山脊轮廓相对柔和。这里的山谷深且长,深而窄,呈锯齿状,类似峡谷。阿尔泰地区拥有四种典型的植被景观,包括山地亚沙漠、山地草原、山地森林和高山地区。

勒拿石柱自然公园(Lena Pillars Nature Park)

勒拿石柱自然公园以壮观的岩柱为标志,这些石柱沿着萨哈共和国(雅库特)中部的勒拿河岸分布,绵延数英里,石柱高达约100米,形成了一条突出的不连续带。它们的形成得益于该地区极端的大陆性气候,这里的年较差接近100℃(从冬季的-60°C到夏季的40°C)。这些岩石形成扶壁立柱,彼此间隔,中间是深而陡峭的冻裂沟壑,水从地表渗透形成冻融过程,从而拓宽柱子之间的沟壑,形成了超凡脱俗的壮丽景观。该遗址还包含大量寒武纪化石遗骸,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物质遗产。

勘察加半岛火山(Volcanoes of Kamchatka)

堪察加半岛,俄罗斯远东半岛,西临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白令海。它南北长约1200千米,最宽处约480千米;其面积约为370000平方千米。堪察加半岛誉为天然火山学博物馆,拥有300多座火山,包括从活火山死火山各个生命阶段的火山。与西伯利亚冰冻景观形成鲜明对比,这个地区炽热而生机勃勃,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地区之一。这里有数百个温泉、数千个河流和湖泊,是鹰、驯鹿驼鹿和狼的家园,生态旅游是这儿的主要产业。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一些特别美丽的风景,比如崎岖的荒野、被白雪覆盖的火山、平静而优美的海湾

相关文化

文学

西伯利亚文学是由西伯利亚人或到过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作家创作的关于西伯利亚的俄语文学,西伯利亚文学是俄罗斯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它以其写作主题和文学形象的特殊性而自成一个体系。

在许多关于西伯利亚的文学作品中,西伯利亚经常被描述成一个冰冷、荒蛮、逼近死亡的流放地,是囚犯和流亡者的终点站。但也有一些作家在作品中提到了西伯利亚抛开政治因素积极的一面——这是一个遥远而相对自治的区域,一个因地形阻隔而对当地人而言无比富足的区域。

关于西伯利亚的著名文学书籍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瓦连京·拉斯普京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维克多·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

音乐

乐器

西伯利亚的土著民不仅拥有自己的语言,也拥有自己的乐器和演奏方式。比如萨哈人使用khomus——一种口琴乐器,雅库特人使用vargan——一种竖琴乐器,哈萨克族使用chatkhan——一种拨弦乐器,其他民族也有各自的乐器。这些传统乐器90%都是手工制作的,使用的是天然材料,例如chatkhan琴弦是用马毛制成的,而琴板取自冷杉属、雪松或松树树干

萨满鼓是西伯利亚民间乐器的代表。对于西伯利亚土著人民来说,鼓不仅仅是非常重要的乐器;它还是萨满的主要圣物,是进入出离恍惚状态的重要媒介。北方地区的楚科奇人、恩加纳萨人和爱斯基摩人,都使用鼓演奏和进行宗教仪式。西伯利亚南部的原住民布里亚特人、哈卡斯人、图瓦人和阿尔泰共和国人认为,除了萨满本人之外,任何触摸萨满鼓的人都会受到诅咒。

萨满鼓用放牧动物的皮制成,通过拉伸兽皮并将其塞在木框架上。框架可以是椭圆形或圆形,带有突出的“肋骨”和额外的谐振腔。乐器的大小各不相同:既有与人一样大、重达数十公斤的鼓,也有仅50厘米的鼓。

萨满鼓通常装饰着金属铃铛、鳞甲和弹坠用于节日庆祝,装饰品不仅使其更具节日气氛,而且丰富了乐器的声音:当演奏者敲击鼓时,其雷鸣般的节拍与模仿自然声音的叮当声和沙沙声相得益彰。用于敲击的特殊棍子通常装饰着毛皮和硬币。

乐团

Оtyken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民族志博物馆打造的西伯利亚土著音乐团体,他们擅长将传统乐器与现代编曲奇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神秘、特殊的人声歌唱,以及vargan竖琴、khomys弦乐器马头琴皮鼓等传统乐器的演奏,带领人们进入西伯利亚广阔的原始世界。目前,Оtyken项目包括西伯利亚的丘利姆斯人、凯茨人、塞尔卡普人、卡卡斯人和多尔干人。

流派

西伯利亚民俗音乐在现代已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声乐技巧和传统器乐的流派。这种音乐融合了自然和萨满教的元素,声音空灵,令人难以忘怀。近年来,许多艺术家将传统元素与现代音乐风格融为一体,使西伯利亚民间音乐获得了国际认可。

作品

《Folk and Great Tunes From Siberia and Far East》是来自西伯利亚和远东许多偏远地区的艺术家的唱片。这张唱片包含许多风格各异的乐曲,包括:无伴奏的复调演唱、老歌的独唱或二重唱、伴有传统原声乐器和迷幻民谣的摇滚、还有来自图瓦和其他地区的许多泛音演唱。

美术

卷线杆上的雕刻与绘画

卷线杆(distaff)是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家庭古老而重要的纺纱和编织工具,西伯利亚卷线杆类型多样,它的形状、设计以及装饰都有很多变化,在俄罗斯民间文化中非常著名。纺纱是最耗时的家务活动,它占用了农村妇女的所有空闲时间。年轻女孩从7岁起就由母亲和祖母教导如何使用卷线杆和纺锤波。

西西伯利亚卷线杆上的装饰主要分为雕刻和绘画,以及这两者的结合。早期用深雕刻木雕技术装饰的卷线杆,其构图主要由复杂的几何图案构成,这些几何的组合意义不为制作它们的工匠所理解,而源自更早期的世代。在19世纪中期,出现了以绘画形式的装饰,绘画和图形的结合风格是典型的乌拉尔-西伯利亚装饰。西伯利亚的绘画鲜艳多彩;通常由非常鲜明的对比色组合而成。由白色的亮点和黑色的细线条组合的油漆装饰,多出现在西伯利亚南部,具有风景画的特点。西伯利亚的卷线杆装饰技术和构图复杂多样,并与其他传统交织在一起。

萨满鼓和冠冕的装饰

萨满教拥有古老的美术遗产,鼓和冠冕是其主要的美术载体。萨满鼓上的绘画内容是一些天体星座和神话场景,也有对现实生活的记录。鼓上频繁出现的星体图案象征着萨满拜访远古灵魂的天旅。这些图画体现了西伯利亚古老的世界观。萨满的冠冕装饰有生命树、鹿角和鸟。

岩画

位于西伯利亚南部和东部的岩画证明了人类史前定居点的存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郡的艺术家卡佩尔科,运用复制技术将古代岩石雕刻画转存在米卡伦特纸上,并用于展览。对这些原始视觉语言的诠释经历了从简单的典型图像到抽象艺术的过程。今天它继续传播着西伯利亚作为人类摇篮之一的意义,并使人们意识到自己居住在一片拥有丰富历史的古老土地上。

建筑

西伯利亚的建筑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反映着该地区的文化和气候。西伯利严寒恶劣的气候塑造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方式。

游牧民族的住所

西伯利亚一直是许多游牧民族的家园,那个时候的人们用动物的毛皮、树皮和其他材料建造他们的房屋。这是一些类似于帐篷的简易住所,易于拆卸和运输,使其成为西伯利亚草原游牧民族理想的生活方式。这些古老的住宅在今天的西伯利亚仍然可以找到。

巴洛克式建筑

18世纪,西伯利亚受到乌克兰巴洛克风格的影响,形成了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导的建筑群。1803年,西伯利亚有115座石头教堂,大部分都是俄罗斯巴洛克风格的变体。这种建筑以华丽的装饰为特征,拥有复杂的造型、对称的构图和鲜艳的色彩。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Transfiguration教堂是西伯利亚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之一。这座教堂建于19世纪后期,拥有宽敞的立面、精美的装饰和圆顶天花板。教堂内部有彩绘壁画、金色圣像和精美的祭坛画。

斯大林主义建筑

苏联时期,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西伯利亚建筑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斯大林主义风格建筑风靡西伯利亚。这种建筑风格通常以其对古典和民族传统的取向,以及纪念性和代表性的装饰为特征。典型的例子是新西伯利亚州的红色十月工厂(Krasny Oktyabr)。该建筑群拥有23座建筑,工厂外墙由粘土实心砖砌成,入口由高耸的柱子和巨大的雕像守卫,工厂内部空间布局合理,设有高高的天花板和精致的装饰,成为受国家保护的工业建筑杰作。

现代建筑

现代西伯利亚建筑以传统元素和现代特色的结合而著称,反映了该地区多年来吸纳众多文化的包容性。现代西伯利亚建筑采用节能新材料和先进技术建造,例如隔热墙和屋顶的设计,以及三层窗户的安装,既减少了能源的使用,同时也有效阻隔了西伯利亚的严冬。现代西伯利亚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都十分注重资源的可持续性,包括使用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以及将绿色空间和自然元素纳入建筑设计。

许多现代建筑还受到古老建筑的影响。例如,在西伯利亚盛行的小木屋建筑和木结构技术,如今正运用于现代建筑中,一来有助于增强西伯利亚人与该地区古老的历史文化联系感,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其隔热和耐用性等好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