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区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下辖区

更新时间:2023-04-23 10:55

汉阳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下辖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截至2022年,汉阳区幅员面积111.54平方千米,下辖11个街道,常住人口90万人。

汉阳区地处汉江平原边缘,地形地貌以平原、丘陵为主,水域广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雨热充沛。距今约5万年至1万年前,汉阳区境域在远古就有古人类活动。清朝时期,汉阳府隶属湖北布政使司,辖区包括汉阳和汉川两县。1949 年5 月 24 日,汉阳城区划归武汉市,汉阳县农村设汉阳县(今蔡甸区)。1968 年 4 月,成立汉阳区革命委员会。1975年,汉阳再次划归武汉市。1980 年 2 月,汉阳区人民政府成立至今。汉阳区下辖11个街道,区政府驻地位于十里铺芳草路1号。

2022年,汉阳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3亿元,社会零售额58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亿元,实现正增长,新增就业人数1.96万人。

汉阳区源于1800年前的东汉却月城,有“觅知音、懂知音”的知音故里等美誉。有1个4A 级旅游景点 ,6个 3A 级旅游景点 。其中古琴台归元禅寺晴川阁、龟山电视电塔、武汉市动物园等都是汉阳区著名的景点。汉阳区有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伯牙子期传说、汉阳归元庙会、大禹治水传说、灯彩等。

名称由来

大业二年(606年),因汉津县位于鲁山(古时龟山、凤凰山统称鲁山)之南、汉水(古汉水改道前)之北,依“山南水北为阳”之意,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为县之名始于此(明成化初汉水改道后,汉阳城虽处汉水以南,但仍沿用汉阳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距今约5万年至1万年前,汉阳区境域在远古就有古人类活动。

夏朝时期,汉阳区原住民三苗部族被禹征服。

春秋战国时期,汉阳区先属郧国,后属楚国。

秦朝时期,汉阳境属南郡

西汉,汉阳北部隶属安陆市,南部滨长江一带属沙羡县,同时都隶属于江夏郡

东汉时期,建武元年(25年),沌阳县首次设立,成为汉阳地区的行政区划。但在东汉末期,沌阳县恢复为安陆县,都隶属于荆州江夏郡。

东汉时期,建安元年(196 年),汉阳即筑有今武汉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最早的军事城堡——却月城。

刘宋、齐、梁、陈等时期,沌阳地区曾多次成为藩封的领地。后来,随着南朝的变迁,沌阳先后被梁、陈、北周北齐等政权分据。其中,阳在并入后周时被废除。

隋唐至宋元

隋朝时期,杨坚开皇九年(589年),沌阳县被重新设立。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沌阳县的名称被改为汉津县。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又将汉津县的名称改为汉阳县。

五代十国时期,汉阳县先后归属于吴和南唐两个政权,但仍隶属于鄂州市。直到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汉阳县被划归为汉阳军,军治地设在汉阳城。

宋朝初期,汉阳县属汉阳军。赵顼熙宁四年(1071年),汉阳军被废除,汉阳县改隶属于鄂州。至元世祖宝祐元年(1086年),汉阳军被重新设立。

元朝末年,徐寿辉领导的徐宋红巾军占领汉阳并定都于此,号称“天完首都”。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明洪武九年(1376年),汉阳府被撤销,降为州,划归武昌府辖管。然而,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汉阳州又被废除,重新设立了汉阳府。

清代时期,康熙三年(1664年),湖南省、湖北两地分治,汉阳府隶属湖北布政使司,辖区包括汉阳和汉川市两县。雍正七年(1729年),德安府孝感市县和黄州府黄陂区县被划归汉阳府辖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安陆府沔阳州也列入汉阳府的管辖范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汉口镇及周围数乡从汉阳县中分出,另立夏口厅,与县地位同等,同属汉阳府。这一时期,汉阳府的辖区范围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划分,涉及了汉阳、汉川、孝感、黄陂、沔阳等地。

晚清时期,洋务派实力人物张之洞督鄂后,在汉阳办起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大型官办工厂,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1912年),汉阳府被废除,汉阳县隶属湖北省江汉道。不久后,江汉道也被废除,汉阳县划归湖北省汉阳县管辖。

民国10年(1922 年),汉阳铁厂工人罢工斗争,成立的汉冶萍总工会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产业工会。

民国15年(1926年),汉阳县城区并入汉口市;9 月中共汉阳党组织领导工人群众配合北伐军占领汉阳。

民国16年(1927年),将汉阳县城区(今汉阳区部分地域)与由夏口厅改为的汉口市和由江夏县改为的武昌市合并,成立武汉市市。

民国19年(1930年),汉阳城区回归汉阳县。

民国21年(1932年),汉阳县隶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蒲圻专员公署。

民国23年(1934年),汉阳改属第一和第三督察区。

民国26年(1937年),武昌(省会区)与汉阳城区合并为武昌市,区境属湖北省武昌市。

民国27年(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武汉后,成立日伪武汉市政府,在汉阳城先后设立伪武汉市政府汉阳办事处、伪汉阳县政府。

民国34年(1945年),日军投降,9月,汉阳城区与省会区武昌再次合并,成立武昌市。

民国35年(1946年),汉阳城区回归汉阳县。

民国38年(1949年)5月17日,汉阳县解放。5月24日,汉阳城区划归武汉市,汉阳县农村设汉阳县(今蔡甸区)。6月,成立武汉市汉阳中心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年5 月 24 日,汉阳城区划归武汉市,汉阳县农村设汉阳县(今蔡甸区)。

1950年1月,汉阳中心区改为汉阳城区,并在11月改名为武汉市第六区。

1952年,武汉市第六区又改称为汉阳区。

1954 年,汉阳区人民政府改称汉阳区人民政府委员会。

1955 年 2 月,汉阳区人民政府委员会改称汉阳区人民委员会。

1968 年 4 月,成立汉阳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汉阳再次划归武汉市。

1980 年 2 月,撤销汉阳区革命委员会,恢复汉阳区人民政府至今。

地理

位置境域

汉阳区地处东经13°40′~114°16′,北纬29°58′~30°33′,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东北边沿,武汉市西南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居武汉三镇之一镇。东南邻长江,与武昌洪山区隔江相望;南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西接蔡甸区;北依汉水,与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相邻。

气候

汉阳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温光同季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 15.8℃~17.5℃,夏季平均气温为27℃以上,冬季气温平均在3.2℃。年无霜期一般为211~272天,年日照总时数 1810~2100 小时,年总辐射104~113千卡每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1450毫米,夏季平均降雨量为257.1毫米,冬季降水量为21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梅期”。

地质

汉阳地处江汉平原东北边沿、古云梦泽东端。汉阳境域地层呈垂直升降。断块升降差异运行、褶皱运动。整个江汉平原继续沉降,而平原边沿有所上升,地势稍高;云梦泽不断缩小和成陆,又因长江、汉水河道变化,不断改变汉阳地区的地质、地貌,形成今汉阳山、河、湖、陆相间的地貌。

汉阳境域地层分布有:古生代志留系、泥盆纪、 石炭系、二迭系的砂岩页岩、石英砂岩、大理石泥岩;中生代三叠系、侏罗系砾岩、页岩、灰岩等;新生代有第三系、第四系的泥岩、砂砾岩、亚黏土、亚砂土,砂、砂砾(卵)石等。

汉阳区区内下伏分布石炭—三叠系碳酸盐岩,受近东西向褶皱控制,岩溶发育,上面覆盖基本直接为第四系松散土层覆盖。主要为页岩、砂砾岩、泥岩等。

地形地貌

汉阳区地处汉江平原边缘,长江西岸,境域以堆积平原、剥蚀平原及岗地形为主,地势东西偏高,南北因江、水冲刷地势较低。地貌形态主要有堆积平原区、剥蚀堆积平原和剥蚀丘陵3种。境域平原、丘陵、湖泊、河流相间;水系丰富、山水相连。长江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汉阳区境东南边沿,汉水经汉阳区境北边沿蜿蜒流入长江。境内有低山、湖泊。地势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除龟山及西部的剥蚀丘陵外,其余大部分为河湖阶地,平均海拔24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汉阳区的湖泊按天然分水,划为东湖、西湖、小奓湖和泛区四大水系,共有大小湖泊59个,水面97.62平方公里,占全县水域总面积的57.86%。东湖、西湖和小奓湖属于地体沉降积水而形成的溺水性湖泊,具有水深岸曲的特征。泛区湖泊属于低洼河漫滩积水而形成的次生湖泊,其特征滩平水浅。其中,墨水湖是汉阳区最大的湖泊。区内有重点河流港渠20条重点河流港渠20条。

汉阳区北滨临汉江,东南有长江过境,南有东荆河贯穿,与境内的小河、湖泊纵横交错。

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流经汉阳区境,两江汉阳区岸线长30余千米。长江流经汉阳区境岸线,上起抬船路,下至南岸嘴,长约10千米。流向由西南向东北,主流偏左岸(汉阳岸)下行,左岸龟山下游接汉江来水。上游江面较宽,靠右岸江中有白沙洲,白沙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三桥)横跨两岸;在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2.30千米处,鹦鹉洲长江大桥跨越长江,北接汉阳鹦鹉大道,南连武昌复兴路。在鹦鹉洲长江大桥上游3.20千米处,杨泗港长江大桥横跨长江,西连汉阳国博大道立交,东接武昌八坦立交。下游江面受龟山和蛇山所束,形成江面最窄处,武汉长江大桥由此横跨两岸;长江汉阳段水面较窄,一般1100~1300米,最窄处在龟山、蛇山之间,其水面1060米。长江汉阳江滩自长江杨泗路岸边至汉水入江口,主体部位在武汉长江大桥上下游。江滩长3000~4000米,宽度及面积随水文周期分别在155~840米和0.443~1.50平方千米变化。

即汉水,又名襄河,汉水出蔡甸区境,入汉阳区境,向东南流又折转向东北,再转向南至琴断口,形成一个 8.50 千米长的 S 形弯道。琴断口以下河道先向东南转向东北,在郭茨口上游转向东南,至南岸嘴上游向东北转后往东折入江。河道宽 180~300 米,汉阳岸边河滩宽度为 10~350 米。汉水汉阳水岸线全长 20.58 千米,占汉水全长的 1/70,有晴川桥、江汉桥月湖桥知音桥(江汉二桥)、汉江湾桥、武汉长丰桥古田桥 7 座公路桥和汉水铁路桥横跨南北两岸。

墨水湖,位于武汉市汉阳区中部,形成约距今160万年的第四纪,属古梦泽,为内陆浅水湖泊。相传,邵明太子在湖内洗笔将湖水染黑,故名墨水湖。三面环水,有突出的半岛形的特殊地势。是水禽嬉戏畅游的天然水体。

水利

汉阳区水库兴修开始于1956年,第一个水库为玉贤镇陈伏岭水库,随后又兴建了黄金洞、竹林、曹家、六层山、毛岭冲、桂湾、中心、明星、奓山街道、段家冲、凤凰、霓山、大新众、刘湾冲、蒋家、龙湖、山前、大山井、一夜成、人字湖、花园等水库,后经多年整修,使之完固。这些小型水库,分布在索河、玉贤、永安、奓山、黄陵、军山等丘陵山岗地区。承雨面积为9.33平方公里,总库容437.66万立米,灌溉农田面积为9240亩。

土壤

汉阳区农、林用地土壤,分为黄棕壤土、红壤土、潮土、水稻土草甸土五个土类。根据5个不同土类,可划分黄棕壤、棕红壤、潮土、灰湖土、淹育型水稻土、三猪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沼泽型水稻土、灰草甸土和沼泽草甸土共10个亚类,还分黄土、红黄土、灰河湖土、浅黄泥田、红黄泥田、湖泥田、灰湖泥田、青沟泥田、灰青沟泥田、青泥田、灰青泥田、烂泥田和灰烂泥田等14个土属,以及52个土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2月21日,汉阳区耕地面积415.79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3.7%。园地面积3.16公顷,占0.03%。林地面积30.99公顷,占0.28%。草地面积9.34公顷,占0.08%。城镇及工矿用地7383.58公顷,占66.2%。交通运输用地 307.12 公顷,占2.7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985.06公顷,占26.8%。其他土地19.28公顷,占0.17%。

水资源

汉阳区水资源主要为降水补给、地表径流、地下水等。汉阳区年降水补给为 1150~1450 毫米,汉阳区的湖泊总共97.62平方公里。

汉阳区内地下水资源不多,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平原地区的属松散积层孔隙压水,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或灰绿色砂质砾石,透明性好,渗透系数为2~10米/日,厚度一般大于20米。成功区域含水层埋深25.51米,水层厚度24.06米,涌水量891吨/日。

矿产资源

汉阳县有低山百余座,除石英石、石灰石和少量的矽(硅)之外,未发现其他有开掘价值的矿藏,属贫矿区域。

生物资源

汉阳区内水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兽、鸟纲动物则相对匮乏。汉阳区境内生殖的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俗称喜头)、鳜(俗称鱼)、(俗称鱼)、鲭、鲢、、、鳝、斑、鳅、黄鳝乌鳢(俗称柴鱼)、翘嘴白等。汉阳区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组成的混交林是全区典型的植被类型。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汉阳区植被面积约774.42平方公里,13.7%为野生自然植被,农作物占60.5%,林木面积占5.6%,剩余的13.7%为野生自然植被,主要有中药材、可食植物、芦苇等。其中中药材主要有具有药用价值的木本、藤本、草本、水生、陆生和寄生等。

动物

汉阳区内水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兽、禽类动物则因林木贫乏,繁殖生息困难,而数量较少。栖息在汉阳境内的野生禽类可分山禽和水禽两类。其中,白鹳黑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天鹅为二级,但数量极少。客禽有天鹅、野鸭和雁等,每年必来泛区停留。山禽以麻雀、喜鹊、乌鸦等为主。水禽主要有绿翅鸭、扇尾河雉、红脚鹤鹬红嘴鸥、白鹳、黑鹳和小天鹅等。

自然灾害

汉阳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洪灾渍涝、低温、干旱、风暴、雷电等。其中,洪灾一般出现在每年7~9月,江水暴涨,直接威胁江河堤岸。境内渍涝出现最早的在5月下旬,最迟在9月中旬,一般出现在6~7月的梅雨季节,占总频次的61.5%。

汉阳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降雨多集中在5~10月,占全年73.6%,其中6~8月占全年降雨量40%。出现长江汉江洪峰同步时,受长江高水位顶托,汉江堤防管涌、散浸频发,防汛形势严峻;而长江水位低,汉江秋汛水位高时,由于水位落差大,流速快,岸坡冲刷严重,崩岸频发。

自1865年建立水文记录以来,汉阳区1954年大部分被淹。1998年的洪水为百年来的第二高水位洪水。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汉阳区下辖11个街道,共有11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汉阳区人民政府驻地:区政府驻地位于十里铺芳草路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汉阳区有常住人口90.00万人。户籍人口56.94万人,比上年增加27200人,其中,男性28.59万人,女性28.35万人。全年共出生6095人,人口出生率为11.0‰;死亡共3538人,人口死亡率为6.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比上年提高0.9个千分点。

民族

截至2019年,汉阳区共有22个少数民族,包括回族、土家族、壮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户籍居民共3931人,其中回族人数最多(1941人),其次是土家族(598人)、壮族(441人)、满族(255人)等。辖区还有465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员。

语言

汉阳区方言属武汉三镇方言,属于汉语官话中的西南官话。武汉三镇方言的主体是指长江以北汉口中心城区的方言,根据学者们的考证,汉口话形成于明成化年间,它不仅融合了周边移民的语言成分,同时受到了北方话的影响。清末民初,三镇方言开始交融。20世纪40年代末,三镇合为一市,方言内部的差异开始缩小,逐渐形成统一的武汉话。

宗教信仰

汉阳区内宗教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汉阳铁佛寺、天主堂、圣光堂、伊斯兰教元宁公山过渡点、基督教知音聚会点、基督教朱家亭聚会点、基督教西大街聚会点等是汉阳区较为著名的宗教场所。

汉阳区有许多佛教寺院归元禅寺是武汉最重要的寺院之一,同时也是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归元寺最具特色的是罗汉堂的金身罗汉五百个,五百个罗汉各有精妙,有的盘腿而坐,有的卧石看天,有的研究佛教经典,有的驱邪。

武汉市佛教协会位于汉阳区归元寺内,武汉市佛教协会是全市佛教徒联合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现有会长:隆醒,副会长:能利(常务)等,秘书长:汪军才。

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并列为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雅威给人的启示,基督教的教义教规包含在圣经、上帝、基督、圣灵、救恩、教会、圣徒七个方面。

汉阳区有武汉市基督教圣光堂,于1990年新迁建,位于汉阳区麒麟路徐家大湾特1号,是目前武汉规模最大的基督教堂。还有圣高隆庞堂,位于汉阳区显正街163。

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古莱氏部落的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在中国旧称“回教”“伊斯兰教”“天方教”等。

汉阳区有伊斯兰教元宁公山过渡点方便伊斯兰教徒开展宗教活动。

经济

综述

2022 年汉阳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800亿元,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92.86亿元,比2021年增长7.14亿元。汉阳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3亿元,社会零售额58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亿元,新增就业人数 1.96 万人。汉阳区无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较为发达,第二产业主要有医疗制造、数字经济等,第三产业主要有金融业、会展业等。未来汉阳区将会继续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科技创新城区。

第一产业

汉阳区位于武汉市市市区,无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022年,汉阳区工业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增长-16.2%。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7%。其中:工业投资完成增长-19.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2.01亿元,同比增长-2.0%。

第二产业主要产业有医药制造业、数字经济、建筑业等。其中,医疗制造业方面,汉阳作为全市大健康产业“一城一园三区”中的一区,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健康城落成投用,签约入驻率86%,5.5医药健康创新园荣获“双国家级”园区,汉阳区还签约聚成医疗等大健康产业项目3个,大健康产业营收达1600亿元。

第三产业

汉阳区主要的第三产业有金融、旅游业、外贸、不动产、会展业等。其中会展业在2012年至2022年期间,汉阳区成功举办的大中型展会达800余场,荣获了国家“最具吸引力会展中心”大奖。汉阳区创新武汉会展业发展,积极筹建“华中地区会展产业园”。园区位于武汉市长江主轴重要节点,汉阳区“四新生态新城”的滨江地带,区域总面积5.8平方千米。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为核心,服务武汉,辐射华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充分聚合会展生态要素,促进产业链全方位升级。园区内展馆设备先进,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各类型会展企业集聚。产业园区内现有会展企业30多家,汇聚会展主办、搭建、广告、现场服务、数据服务等多个要素,会展产业链日趋完善。

2022年,汉阳区国际博览中心共承办各类大中型会展达35场,博览会活动签约总金额达1655.86亿元。全年各类展览面积累计达107万平方米,吸引298.8万人次现场参与,实现直接会展经济收入0.99亿元。

2022年,汉阳区实施的“三个圈层”招商模式加快见效,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5个、总投资约521.2亿元。中国电建华中区域总部、永辉湖北彩食鲜总部等500强企业注册落户。楼宇招商信息平台高效运转,地理信息、人力资源、工程咨询“三园齐开”,亿元税收楼宇增至4栋。

2022年,汉阳区打造武汉市基金产业基地,注册企业达到85家;成功引进太保200亿母 基金,基金管理规模超1400亿元,对外投资项目达 60 个,成为 全市股权投融资发展重要阵地。渤海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加速落地, 预计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长 14%。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开展政银企对接会 8 场,融资金额达 157.75 亿元;加快推进创业担保贷合作,服务企业706户,预计新型政银担业务规模达到8.24亿元。

2022全年,汉阳区年末全区共有1个4A级景区,3A级旅游景区6个,有星级酒店3个。

重要企业

新能源汽车博览城初现雏形,小鹏、腾势等 21 个新势力品牌汇聚汉阳。智能制造赋能提速,新建百威研发中心和实验平台,5G 智能检测、誉城千里总部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2022年,中国电建集团华中区域总部、永辉湖北彩食鲜总部等 500 强企业注册落户汉阳区。

人文

综述

汉阳区历史悠久,汉阳起源于1800年前的东汉却月城,是有史可考的武汉城市之根。汉阳区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被誉为“觅知音、懂知音”的知音故里;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汉阳铁厂,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工业荣光;有叶开泰、高龙等非遗文化惊艳出世、薪火相传;有“大禹治水”“岳飞屯兵”等历史传奇;有晴川阁、铁门关等文物古迹。

文物古迹

截至2019年末,汉阳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4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

向警予烈士陵园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首。向警予烈士陵园由向警予烈士墓和红色战士公墓两部分组成,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向警予烈士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武汉牺牲的革命烈士,于1978在龟山西首修建的。陵园坐东朝西,墓前立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向警予烈士之墓”的墓碑和向警予烈士半身塑像。

红色战士公墓于1956年11月被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89年8月被民政部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55年9月1日,武汉长江大桥工程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正式开工。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它像一道飞架的彩虹,在长江天堑上铺成了一条坦途,打通了京汉、粤汉铁路,连接成京广铁路,一列火车越过长江只需短短的几分钟。这结束了南北交通被长江阻隔的历史,同时也使得武汉三镇连为一体,九省通,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汉阳区共有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分别为龙舞(高龙)、汉阳归元庙会、伯牙子期传说、叶开泰传统中药制剂方法和禹的传说(武汉大禹治水传说)。

汉阳高龙于2008年成为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阳高龙是湖北特有的一种龙灯艺术,盛行于武汉市市汉阳区的江堤乡永丰乡蔡甸区部分地区。它起源于唐朝贞观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汉阳高龙采用竖式舞法,与其他各种龙灯均不相同,其扎制、开光及相关的焚烧抢福活动也颇具特色。高龙的龙头高4米多,重40公斤。汉阳高龙于1999年应邀晋京参加中华舞龙大赛,获得全国首届民间艺术最高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一名。

汉阳归元庙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汉阳归元庙会主要分布在汉阳归元禅寺内外周边,在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每年春节,举办为期半个月的迎春灯会,在正月初九达到高潮,届时,参与庙会活动者队列可达十里之长。庙会集佛教文化、民俗文化、民间工艺文化、商贸文化、饮食文化为一体。

叶开泰始创于1637年,与同仁堂、陈李济、胡庆余堂并称为“中国四大药号”,其在创立之初就定下“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信条,以“虔诚修合,遵古宜今;宁缺毋滥,不好再来”的工匠精神,制药救人,并通过博采众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药炮制技艺,尤以用料讲究与精工炮制见长,拥有以“五花龙骨”为特色的龙牡壮骨颗粒(源自龙骨牡蛎汤,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以松烟香墨为特色的小金胶囊(源自小金丹)、以轻红粉炼丹术为特色的拔毒生肌散等丸散膏丹制作技艺,以及手工泛丸、九秘膏方等自成一体的绝技。其中,龙牡壮骨颗粒被《时代周刊》誉为“一种神奇的中国茶”、小金胶囊被誉为“妇科良药”,拔毒生肌散被誉为“外科圣药”,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国家医保目录收录。

习俗

汉阳归元庙会主要分布在汉阳归元禅寺内外周边,在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每年春节,举办为期半个月的迎春灯会,在正月初九达到高潮。汉阳归元庙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庙会集佛教文化、民俗文化、民间工艺文化、商贸文化、饮食文化为一体,其规模、品位、档次年胜一年,影响愈来愈大。

地区象征

汉阳区属武汉市市,武汉市市花为梅花,武汉市市树为水杉。武汉自古以来便是梅花、水杉的故乡,武汉市用梅花、水杉象征武汉人民刚强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

地方特产

麻烘糕是武汉的特产,麻烘糕选用特定地区的食材,选用广水市的糯米,咸宁市的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等食材。经过“合、打、炖、切、烘”等五大制作工序制作而成。2006年,与老通城豆皮、武汉煨汤、蔡林记热干面、武汉面窝等13项“传统手工艺”一起入选为武汉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料带皮花肉加稻米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成菜时以老藕垫底,更加添色,为待客名菜,粉蒸肉历史悠久,是著名的“阳三蒸”之一。

饮食

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郑州烩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拌以香油、麻酱、虾米、五香酱菜等配料,更具特色。热干面有武汉热干面和信阳热干面之分,二者做法大致相同,口味却略有差异。

甜味的烧饼包的白糖,咸味烧饼,是在上面抹了很多榨菜和肉末、孜然、香葱等一系列馅料的烧饼,烤出来之后是软软的,但有嚼劲。

用擀面杖把皮四周擀薄,就成了烧卖皮,面皮柔软,馅料是糯米加上肉丁香菇,口感绵软,胡椒味重。值得一提的是,吃不到明显的肥肉,油而不腻。

交通

综述

汉阳区位于长江北岸,交通发达。汉阳内畅外联、贯通四环,京广铁路汉十高速铁路沿江高速铁路,武九客专穿过汉阳区,3条地铁通达武汉三镇,22个公交路线,12座跨江大桥巍然屹立,数量位居全市第一,还有一个晴川阁码头。近年来,汉阳区强力推进城市交通建设,交通畅通率连续五年位居中心城区第一。

公路

“十四五”期间,汉阳区将持续完善“快-主-次-支”路网结构,加速构建“七横九纵”的骨架路网体系,新建、续建、改造道路项目239个,共计179公里。

汉阳-蔡甸高速公路:这是连接汉阳区和蔡甸区的高速公路,为当地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通道。

318国道:这是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一条国道,经过汉阳区,是连接上海市西藏自治区的一条重要干线道路。

汉阳区知音大道先行示范段(仙女山路—阳城西路):作为汉江南岸沿江景观道路,知音大道全长约9.5公里,采取分段施工的方式,计划2024年全线完工。

铁路

汉阳火车站:武汉西站计划选址蔡甸凤凰山地区,位于汉蔡高速和京珠高速相交的、汉阳大道新天与什湖周边区域。未来地铁4号线的终点将延伸1.2公里左右,至新汉阳火车站,轨道交通24号线的起点也将随之更改为新汉阳火车站,以实现两条地铁线的对接;届时,4号线、24号线、11号线将实现三线对接。据悉,地铁24号线将从蔡甸柏林至新汉阳火车站,再与11号线对接,通往武昌

京广铁路:京广铁路京武段经过汉阳区,2022年6月20日京广高铁京武段将率先实现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运营。

公共交通

轨道交通:汉阳区有3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是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6号线,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方式。

公交:汉阳区公交主要有61路、306路、337路、309路、325路等在内的12条线路。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汉阳区教育布局持续优化,新改扩建中小学7所和公办幼儿园11所,现拥有223所学校,新增学位8500余个。其中幼儿园160所,小学31所,初中13所,高中普通高中(含一所完全中学)6所。

医疗事业

2021年,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41个,其中,医院17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6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87人、注册护士2711人,医疗床位4483张。平均每千户籍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66名,每千户籍人口拥有医院床位7.87张。全年总诊疗人数达291.37万人次,住院6.99万人次。

2022年,汉阳区核酸日混检能力8.9万管,省妇幼保健院汉阳院区项目成功签约,2.4万65岁以 上老年人享受免费体检。

文化事业

2021年,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场,其中,举办大型公益性文艺演出20场,创作文艺作品230个,上演文艺节目1500个。新增图书13457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76场。年末辖区拥有文化馆(站)12个,文化综合活动中心120个、文化广场78个、博物馆12个,藏书30.7万册,接待读者12.96万人次。

2022年,汉阳区文化创意城加速推进,文创产业、文旅商贸(工业)等项目提质升级,融媒体中心 成为全省城区示范样板,虚拟代言人“知小音”“汉小阳”火爆 出圈。

科技事业

2022年上半年,全省首个智慧交通研究院揭牌成立,4位院士项目落户汉阳。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 25 家,储备“准高企”80余家。“两院四中心”4校地合作持续深入,1-6月技术合同登记 69 项,增幅 200%,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活动3场,技术合同交易额 43 亿元。健民药业新药成果转化中心研究基地、百威研发中心测试酒厂和实验室等中试平台加快建设。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院、齐达康等企业分别获评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利类)、示范建设企业。拥有各级质量获奖企业7家,成为全市唯一拥有国家、省、市、区全序列质量奖的城区。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汉阳区现有社会足球场46片,现有各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1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园2所,建立青少年田径训练培训基地2022年在武汉市各项体育比赛中获金、银、铜牌150枚。

2023年,汉阳“百威杯”足球冠军赛在汉阳举办,还举办了2023年“知音杯”青少年运动会足球比赛,2023全国青年U系列沙滩排球锦标赛

汉阳籍的运动员有王霜、艾衍含、王宇天、陶仲麒等,其中王霜担任汉阳足球友好城形象大使,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在汉阳开赛,35名汉阳少年斩获两金四银二铜的骄人战绩。2023年“武汉7·16渡江节”上,毕业于汉阳二桥中学的17岁汉阳伢王宝骏,以12分35秒23夺得男子组冠军。

人居环境

空气质量:2022年,汉阳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74天,比2021年少7天;空气质量优良率78.1%,比2021年下降1.3个百分点。

水质情况:汉阳区2022年湖泊水质相比2021年较为稳定,基本达标。

森林覆盖率:2021年全区城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达2700.7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1.3%,人均绿地面积达32.14平方米。共植树1.98万株、新增绿地12万平方米、改建绿地5万平方米、垂直绿化0.35万米。

社会保障

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汉阳社会保险管理处(以下简称“市人社局汉阳社保处”),是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派驻汉阳地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目前办公地址:武汉市汉阳区四新北路125号(汉阳区政务服务中心)。

2022年上半年,汉阳区支出就业补助约3123万元,发放基本养老金32.34亿元,发放失业保险金领取1563.7万元,支出医保救助金317.74万元。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435套(间),棚改住房开工1500套、基本建成1700套,举办各类公益性招聘会28场,上半年全区新增就业人数1.2万人。社保扩面净增1.48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的98.73%。发放高龄津贴1080余万元。对口帮扶山坡街21个村全部脱贫出列,夹河社区荣获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风景名胜

综述

汉阳区旅游资源丰富,有月湖、龟山、晴川阁、古琴台、归元禅寺武汉动物园、汉阳江滩公园等。其中,有1个4A级旅游景点(归元禅寺);有3A级旅游景点6个(中华奇石馆、高龙博物馆、晴川阁、古琴台、黄鹤楼酒文化博览园、叶开泰中医药文化街区)。

主要景点

晴川阁

晴川阁又称晴川楼,位于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有“三楚胜景”之称,与黄鹤楼岳阳楼、仲宣楼并称为“楚四名楼”。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晴川阁始建于明初,取唐代崔颢诗《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明清时期有“楚国晴川第一楼”的美誉。现存建筑为1983年至1991年依据清末晴川阁的历史照片及遗址范围复建的建筑群,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禹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附属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

古琴台

古琴台位于龟山西部,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市旅游景观之一。

相传,春秋末,琴师伯牙曾在汉水入江口鼓琴,遇锺子期,钟子期能辨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二人遂结为知音。后钟子期病故,次年伯牙应约至而知音已失,伯牙碎琴不复弹。后人感其事,筑台纪念。

古琴台约始建于南北朝或之前,历代毁建多次,明代开始移建于月湖之畔。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重建于现址。古琴台现有建筑群为1949年后重修,占地面积1公顷,布局精巧雅致。主体建筑是一栋单檐歇山式前加抱厦的殿堂,堂前为汉白玉方形石台,象征伯牙抚琴处。“古琴台”三字为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手迹,碑廊及屋额尚有“印心石屋”“琴台题壁诗”“高山流水”等题字,皆为名家手笔。

归元禅寺

归元禅寺坐落于归元寺路(原名翠微横路)5号,为国家重点佛教寺院、湖北省四大佛教禅寺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 年),后又多次修建。现归元禅寺由大雄宝殿、罗汉堂、韦驮殿、大士阁、藏经阁、圆通阁、双面观音、念佛堂、碑廊等20余个主要建筑组成,巍峨错落,疏密相间,自成一格。寺内收藏有佛教藏经7000余卷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书画碑帖等。

月湖

月湖位于汉阳区北部,东抵龟山西北,南傍古琴台与梅子山相邻,西抵江城大道,北依汉水,东西长约2千米,南北宽约1千米,湖泊水域保护面积67.64公顷,湖水深2米左右,为淡水湖。月湖留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传说。自古以来,月湖就以“真山,真水,风景如画”闻名于世。2007年在月湖畔建成开园的武汉琴台大剧院,是武汉市重要文化活动和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墨水湖公园

墨水湖位于芳草路以东、墨水湖北路以南、马沧湖路以西围合区域,地处汉阳老城与四新生态新城之间。相传南梁昭明太子在湖内洗笔,笔墨将湖水染黑而得名。墨水湖公园环绕墨水湖而建,规划用地范围东起国博大道、南至杨泗港快速通道、西至龙阳大道、北至墨水湖北路和马鹦路。总面积411.2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30公顷、陆地面积81.20公顷。环湖绿道长24.80千米,总绿化量101万平方米;是武汉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湖泊公园。

著名人物

字昆臣,自号海上苏武,湖北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清朝末期南疆重臣、名臣,民族英雄,官至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体仁阁大学士,一等男爵。咸丰九年(1859年),于印度加尔各答绝食而终,享年52岁。

汉族,原名树烈,又名萧秋,学名楚汝,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鹦鹉洲。参加过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1927年4月22日被杀害于狱中,年仅34岁。

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生于武汉市汉阳区,汉族人,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实用矿山压力理论学派的带头人。主要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研究。1991年,宋振骐当选为中国煤炭领域的第一位院士。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临沂市理工学校荣誉校长。

湖北省汉阳区人,是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973计划第四届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先后被评为厦门市劳动模范、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城市荣誉

2018年9月,汉阳区入选“中国城区100强”第76名。

2018年11月,汉阳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第56名。

2020年11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汉阳区排名第52位。

2020年11月,被授予“湖北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1年5月,汉阳区入选 “2021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市”第31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