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口古镇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更新时间:2024-09-20 19:47

荡口古镇位于江苏省锡山区东南鹅湖镇境内,西邻鸿山越国贵族墓群和泰伯墓,东与苏州市常熟市接壤,属京杭大运河东支线伯渎河的鹅湖西口岸。荡口古镇占地面积20.68公顷,古名丁舍,相传是东汉孝子丁兰故里,因位于鹅肫荡口而得名。景区内拥有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多处省级、市级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

荡口古镇,距无锡市中心25千米,地处无锡、苏州、常熟三地交界。荡口古镇2008年被评为无锡市五个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之一,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享有“小苏州”“银荡口”之美誉。该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摄影创作基地。

荡口古镇在凝结自然生态、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名人故居和人文建筑,打造七大景点,是以“水文化”“孝义文化”“名人文化”为特点且是独属于荡口的深厚历史文化特色的江南水乡古镇。

保护措施

荡口镇位于无锡、苏州市常熟市三地交界,素有“小苏州”、“银荡口”之美誉。秀丽的鹅湖孕育了历史名镇。镇内居民以华氏居多,其祖先华贞固熟读诸子百家,著有《虑得集》行世,族内子孙代代相传。因此,这里孝义之风盛行,物华天宝、钟灵秀、名人辈出,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成为江南粮赋第一乡。这里河道纵横、湖荡密布,小桥流水、环境幽雅。这里历史遗存众多,有4个(13处)省级文保单位,1个市级文保单位,1个控保单位,50处历史建筑。2008年10月,锡山区区委、区政府正式启动了荡口古镇保护性修复工程。在上海同济规划院、苏州规划院、上海奇创等多家单位规划、策划,确定了荡口古镇保护开发的总体定位:充分利用文化遗存,整合湖泊、田园生态资源,复合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游憩娱乐、生活居住为一体,独具剧拍摄基地,最适宜憩息、颐养的旅游生活社区。

2010年荡口镇被国家住建部、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镇景区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围绕游客吃在荡口,住在荡口,文化休闲在荡口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成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荡口古镇一期(历史文化街区)用地面积20.68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锡山区人民政府投入近10亿建设资金,经过近五年的保护修缮、开发建设,现已完成建设任务。共修缮、复建建筑6.2万㎡(其中历史建筑、文保单位2.8万㎡)。沟通景区水系,丰富景区河网,修复古桥28座,完成1200米的北仓河河道整治和两岸古码头、古驳岸、河埠及古民居的修复。整个景区水、电、气、通讯、消防和亮化照明等各类配套管网全部完成铺设,并已安装到位投入使用。景区共设旅游景点8处,分别是华氏义庄、钱穆旧居、关帝庙、华芳生平事迹陈列馆、华君武故居、亨得利钟表馆、王莘故居、会通馆。历经数年保护开发,荡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精心打造成了一个集旅游、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江南水乡古镇。

旅游信息

这里自古就是区域性“水码头”,注入鹅湖的伯渎河西通京杭大运河;作为清水通道的望虞河穿鹅湖而过,北接长江,南贯太湖;现代交通便捷,距苏南硕放国际机场12公里,离京沪高速铁路无锡站10公里;宁沪高速公路、锡太一级公路、锡张高速公路道口紧临荡口镇旅游景区;太仓港张家港市深水港仅40公里。

公交:712、708(荡口古镇站)

721、729、732(新桥站

门票信息

成人票80元,含华蘅芳生平事迹陈列馆、华君武漫画馆、华氏义庄、王莘故居、会通馆、钱穆旧居(亨得利钟表馆)。

6-18岁未成年人、学生、60-69岁老人凭有效证件半票,1.4米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免票。

无锡、江阴、宜兴市三地市民凭有效身份证件(如身份证、社保卡、居住证等)可免票,但内部景点需另购票。

持无锡园林智能卡可免票进入(包括内部景点)。

饮食信息

古镇哪里都有吃的,走油肉最负盛名,随处可见售卖它的商铺。水金豆花(仓河北街85号)、金家烧饼(仓河北街77号)、药膳酥当小吃很不错。在秦园小笼(仓河南街37号)能吃到地道的无锡风味,蟹黄小笼包、鲜肉小笼的人气很高。如果追求环境,可以去古色古香的华府名灶(仓河北街112-1号)。走累了,也可以在临河的茶座坐下,边喝茶边看风景,十分惬意。

住宿信息

古镇内住宿较方便,从旅社到中高档酒店都有。

内部交通

周边机场到荡口

无锡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机场1号线火车站712路(鹅湖镇)新桥站

无锡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机场1号线火车站708路荡口古镇站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地铁10号线虹桥火车站高铁京沪高铁无锡东站732路(鹅湖镇)新桥站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地铁10号线上海虹桥站高铁京沪高速铁路无锡东站708路荡口古镇站

无锡站(汽车客运站)到荡口镇

无锡火车站(汽车客运站)712路(鹅湖镇)新桥站

无锡火车站(汽车客运站)708路荡口古镇站

京沪高铁无锡东站732路(鹅湖镇)新桥站

京沪高铁无锡东站708路荡口古镇站

无锡市区公交

无锡708路(荡口古镇-火车站(东))

荡口古镇6:00-18:00火车站7:08-19:08班次间隔:30-40分钟

无锡712路(甘露停车场-无锡汽车站)

甘露停车场5:30-18:30无锡汽车站5:40-18:30班次间隔:5-15分钟

无锡721路(甘露停车场-宜家家居(团结路))

甘露停车场6:00-16:40宜家家居(团结路)7:05-17:45

班时公示:甘露停车场6:007:009:4012:2016:1016:40

宜家家居(团结路)7:058:0510:4513:2517:1517:45

无锡729路(甘露停车场-后宅(鸿山镇))

甘露停车场6:30-18:00鸿山镇7:10-18:40

班时公示:甘露停车场6:306:507:207:558:309:059:4010:1510:5011:2512:0012:4013:2014:0014:4015:1515:5016:2516:4517:2018:00

鸿山镇7:107:308:008:359:109:4510:2010:5511:3012:0512:4013:2014:0014:4015:2015:5516:3017:0517:2518:0018:40

无锡732路(厚桥客运站-厚桥客运站)

厚桥客运站(双向环形)6:00-18:00

班时公示:厚桥客运站(双向环形)6:006:307:007:308:008:409:2010:0010:4011:2012:0012:4013:2014:0014:4015:2016:0016:4017:2018:00

外部交通

苏州市

1.苏州市

01)上上海-成都高速公路,朝无锡/南京方向

2.A11高速公路

01)朝无锡(南)/南泉/张家港市/无锡新区方向,进入硕放枢纽——通锡高速公路(S19)

3.无锡市

01)从锡太公路/安镇/厚桥/鹅湖出口离开,进入锡太公路——延祥路(通园大道)

02)左转进入蘅芳路(新湖路)

03)沿新湖路行驶610米,到达终点

杭州市

长春-深圳高速公路——杭州市绕城高速公路——练杭高速——申嘉湖高速——乍嘉苏高速公路——常熟-台州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在硕放枢纽朝无锡(南)/南泉/张家港/新吴区方向进入通锡高速(S19)——锡太公路——延祥路(通园大道)——蘅芳路(新湖路)——终点

南京市

A11高速公路——在惠山大桥朝上海市/G2/G42方向,过无锡枢钮——在硕放枢纽朝张家港市/无锡(南)/南泉/S19方向进入通锡高速公路(S19)——锡太公路——延祥路(通园大道)——蘅芳路(新湖路)——终点

上海市

宁沪高速公路——在硕放枢纽朝无锡(南)/南泉/张家港/无锡新区方向进入通锡高速(S19)——锡太公路——延祥路(通园大道)——蘅芳路(新湖路)——终点

免费政策

2020年2月,为致敬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景区从2020年开园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免票。

获得荣誉

2008年被确定为无锡市五个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之一,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4A景区。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17日,获评2017中国最美村镇50强。

主要景观

华氏义庄

华氏义庄,是江南地区至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存续时间最长的义庄之一。清乾隆七年由华进思、华公弼父子创建,受到爱新觉罗·弘历嘉奖,华氏子孙陆续修建。现存房屋四进,占地面积约2500㎡。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隔河影壁、码头及场地、八字照墙、门厅、轿厅、正厅(诒谷堂)和后厅。西路由北往南是仓、西花园和典当行。

荡口自清代开始,先后还创办了芬义庄、永义庄、春义庄、襄义庄、徐义庄等,最多时达十所以上。现将华氏老义庄布展成荡口义庄展示馆。

华蘅芳生平事迹陈列馆

华蘅芳生平事迹陈列馆,位于荡口古镇景区仓河北街新当里,为华蘅芳祖宅,始建于清乾隆

华蘅芳(1833——1902),字畹香,号若汀。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世居荡口镇。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行者、数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修故居后面二进,最近全面修缮前五进,恢复了“惇惠堂”、“荔雨轩”和“行素轩”。占地面积3485平方米,建筑面积1865平方米。陈列馆将全面展陈华蘅芳生平事迹、学术成果和历史贡献。同时展陈部分家属生平事迹。

王莘故居

王莘故居,座落于北仓河杨家弄口的王莘祖宅。

王莘(1918——2007),无锡荡口人。人民音乐家、作曲家、《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他是中国音协“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09年修建王莘故居、仿制天津小洋楼和修复老屋2间,场馆建筑面积1670㎡。馆内分“歌起荡口”、“歌声引路”、“歌者不息”三个部分,向游客全面展陈王莘生平事迹和展示《歌唱祖国》动人旋律之魅力。

钱穆旧居

钱穆(1894——1990),字宾四,无锡延祥乡七房桥人。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自幼因求学,其父母以孟母择邻的方式,慕名而来荡口读书。现将他们当年租住王家祖宅(1903——1906)作为旧居,修复后的旧居建筑面积710平方米,展陈钱穆生平事迹和他在荡口镇童年生活、学习和成年后在荡口教书工作经历。

华君武故居

华君武(1915-2010),祖籍江苏无锡荡口,出生于杭州市。是中国著名漫画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华君武故居位于花厅上华君武祖居内。故居一楼介绍了华君武在上海、延安市东北地区以及新中国各个时期的经历,展陈了华君武漫画一生的代表作品。二楼设有阅览室,收藏与漫画相关的书籍供游客阅读。二楼的东厢房为工作室,西厢房为起居室。

会通馆

会通馆是明代藏书家、刻书家、铜活字印刷家华燧(1439——1513)的读书室及印书工场,始建明弘治年间。会通馆建筑面积1140㎡。馆内分“印刷起源”、“活字印刷”、“现代印刷”、“荡口现代印刷”、“彩印精品”五个部分,同时展示了华燧生平事迹和印刷成果。

关帝庙

关帝庙,座落于义盛桥北址。原名义盛庵,由举人华祖勤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随后更名为汉寿亭侯庙(即关帝庙)。上世纪八十年代毁于火,本次修复建筑面积900㎡,庙内设伽蓝殿和三圣殿。伽蓝殿内供奉关羽关平周仓为其左右胁侍。三圣殿内供奉的是药师佛、日光和月光菩萨。

亨得利钟表馆

亨得利钟表馆,位于古镇仓河南街40号,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馆内陈列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制造的各种座钟、机座、闹钟、弦钱钟、挂钟、摆钟、老式手摇唱机、老式收音机、老式电风扇、老式眼镜等展品100多件。

岁月的流传、时间的回忆,将勾起您对岁月往事和时间的回忆。

文化活动

【孝义之风代代传】

荡口的礼让、孝义之风,代代相传。源于吴文化的谦让美德和儒家思想。孝道是华族的传统美德,在荡口尤为昭彰,汉有丁兰,晋有华宝,元末华幼武,明初华贞固。华幼武、华贞固侍奉母亲的“春草轩”从阳移徙鹅湖,历经数百年,堪称中国第一所家庭养老院。荡口还先后建起了怡老园、养萱斋等孝养敬老的场所,传承了“孝为行首”的优良传统。明代杰出书画家沈周为荡口华蒙养萱斋题曰:“南齐孝子千年孝,今代还生奉母人”。文徵明赠华世诗曰:“祖孙继好兼三世,道义相看重百年。”明末忠臣华允诚一片丹心、冒死直谏、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一直鼓舞着华氏家族的子孙后代。

恪守孝道,推已及人,博爱众生,务本济物。把“孝”衍化为“义”,是荡口孝义文化升华为实际行动的具体表现。荡口在明初华仲谆首设义仓,赈灾扶贫;明弘治年间(1503)华祯首建无锡第一义庄(比华云的义庄早约50多年);明万历年间,华察又创设役田接济族人;清乾隆,华进思捐义田1340亩,建立了华氏老义庄。至清末,老义庄义田数量达7000亩,规模在苏南独占头;随后,华氏又相继建起了永义庄、新义庄、襄义庄、春义庄,另有徐氏义庄、殷义庄、须义庄等,全盛时全镇义庄近十所,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均为江南之首,在全国也属少见。荡口的义庄有着周密的规章制度,在赡族济贫、慈善解困、训养童蒙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孝义文化不仅使华氏家族长盛不衰,也营造了荡口地区民风淳朴、和谐安居的社会环境。“崇孝尚义”成为荡口镇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诗礼持家奠基业】

荡口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明洪武三年,鹅湖华氏始迁祖华贞固来到荡口后,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华贞固当年被朝廷征为孝廉通经儒士,他自幼好学,熟读诸子百家、佛道儒兼通,并能将其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家教理论,著有《虑得集》行世。“虑得”取自《大学》“虑而后能得”之句。后人把《虑得集》被誉为治家经典,荡口华氏子孙世代相传,为华氏家族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里,我们整理了华贞固“虑而后能得”部分语录,以读者。

1、以义为利,积德为重。

2、孝悌通神明,积善来百祥。

3、取与之际,常存阴。以济物为心,种德於子孙。处事接物,宁人负我,毋我负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慈善之心忠孝之道吾家历代循守,伤人之财害人之事吾家积祖不为。

5、人家成败,必有其由,为善则成,为恶则败,理之必然而无疑者。凡合理者谓之善,悖理者谓之恶。

6、辛酉自省诗戒:勿贪可无悔,守分可无忧。坚制可无怨,克励可无求。

7、训蒙习书:洒扫应对安详恭敬,言温气和意诚心正。笃学修身孝悌忠信,格物致知穷理尽性。仁熟义精为贤希圣,书此训辞子孙是听。

8、遣怀自释:收薄田,住陋屋。著衣,吃淡粥。低头行,蜷足宿。勿贪财,休纵欲。善固穷,能忍辱。屈如伸,是为福。

9、辞世:身居浮世上,心似浮云闲。悟彻从前事,逍遥天地间。

在鹅湖这块风水宝地的浸润下,经诗礼文化的培植,荡口便成为“孝义之邦”和“名人摇蓝”。

【小桥流水傍河居】

荡口古镇东枕鹅肫荡,南挽南青荡,北连蔡湾荡,西接苏舍荡,古镇四周,河网密布。伯渎河与镇内的市河、北仓河、北新河、东新河、鳗鲡浜、银鱼浜、庙浜、新开河,纵横交错。湖荡、河浜、桥梁、舟和修复完善后的水池、水、水埠以及丰富的地方物产,组成了荡口亲水文化的美丽画卷。

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赞美之词。清代诗人杜汉阶的竹枝词诗曰:“东南巨浸首鹅湖,绝妙烟波万叠图。云外青山遥映带,风光得似邑西无。”秦琦的诗曰:“鹅湖美色水深深,系棹携壶取次斟。询是水乡风味好,银鱼如雪细如针”。“侬有鸡头正堪采,鹅肫荡里泛青波。”杨南峰诗曰:“天知早稻上场来,故放晴光日日开。老酒深缸软草铺,与君同把太平杯。”文征明也有诗句云:“翘首鹅湖刚百里,遥怜岁晚客间身。”

“浣女捶衣河滩头,客船停于屋檐下”。小桥流水、傍河民居,驳岸河埠,船只往来,形成了浓郁的水乡特色。根据古镇核心区保护性修复实施方案,修复建设的桥梁有24座,有石拱桥、石板桥、廊桥,有单孔的也有多孔的,形态各异。这些桥梁演绎着荡口人积富为民、行善积德、造福桑梓、崇尚孝义的生动故事。荡口船的种类繁多,有米包子船、火轮船、航船、乌蓬船(亦称嘡嘡船),还有小网船、泥船、小画子船、蚱蜢船、放鸟船、龙船、浆船,以及救火、水的“洋龙船”,堪称船文化博物馆。

由于水面广博,水上物产丰富,鹅肫荡内原盛产菱芡、鱼虾,尤以银鱼最著名,“岁亦不下万”。近年来,省级绿色无公害水产品青鱼、鲢鱼、中华鳖驰名省内外。

华幼武

华幼武(1307—1375),字彦清,号栖碧,无锡隆亭(今东亭)堠阳人,晚年随次子贞固迁居荡口镇。其母陈明淑为延祥乡(即今荡口一带)人,幼武早孤,全靠寡母抚养成人。幼武因而隐而不仕,悉心奉母事祖,竭尽孝道。元至正二年(1342),陈氏受朝廷褒奖旌表,晚年失明,瘦影伶仃,幼武侍奉母亲更为竭力尽心,并构贞节堂、春草轩以奉养。“春草轩”,其堂名为“春晖堂”,取孟郊诗意。轩成时,杨维桢周伯琦等四方名士都曾为之吟诗作词。

华幼武工翰墨,以诗闻于时,与倪瓒郑元祐等时相往来。工诗,著有《黄杨集》、《杜诗评传》传于世。

华贞固

华韡(1341—1397),字公恺,号贞固。幼武次子。华贞固幼年好学,熟读诸子百家,精通五经。明洪武三年,遵照父亲意愿,从堠阳徙居荡口,以耕读起家,经过数十年苦心经营,渐成规模,使之成为江南的富庶之地,荡口之名始显。他的子孙尊其为鹅湖始迁祖,荡口镇东的旺儿桥边建有鹅湖华氏始迁祖祠,以示缅怀。

《清阁志》记载:华彦清幼武与倪瓒为莫逆交,彦清殁,其子悰韡端方纯谨有父风,一见器之,叹曰,彦清有子矣。

明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下诏举他为孝廉、通经、儒士,均被婉拒。同族的祖辈、常州府训导华晞颜,为此事题写了一首《示从孙贞固》诗:

栖碧久仙游,传家独悰韡。

恂恂秉孝友,晦迹林后里。

中年屏尘务,笔不停指。

父书既成,家谱重经理。

传芳继吾志,润色益精伟。

时来较可否,议论恒亹亹(注)

吾衰渐搁笔,二事终付尔。

去取勿避嫌,录成须锓梓。

后贤惜未见,慎勿轻弃委。

玄真老渔樵,庞公绝城市。

遗安良匪迂,荣达何足恃。

他年传逸民,要亦知姓字。

贞固秉承祖训,广修德行,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续成《东湖公宗谱》和《华氏传芳集》,同时编成《虑得集》上、下两卷,成为华氏劝勉子孙的家教规范。

华燧

华燧(1439~1513),字文辉,号会通,华贞固玄孙,中国古代铜活字印刷鼻祖。华燧年少广泛涉猎经史,中年时爱好校勘书籍,发现版本文字异同,就将其抄录下来,向博学老先生请教,务求考证翔实。他还经常与学识渊博的兄长华炯讨论古今史书,修辑家谱,校阅异同。他发现前人流传下来的著作未必都是善本,特别是那些存世稀少的作品,倘若不加订正便会让其中的谬误也一并流传。于是,他萌生了自己印善本之志。并印出当时世上最好的书来。

他在家中专辟印书作坊,取名为“会通馆”,即融会贯通之义,体现了他对自己印书的期盼和自信。他曾探索用木活字和锡活字印刷,都因效果不理想而弃置。最后,选中了铜活字印刷。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明弘治三年(1490),华燧会通馆用铜活字印正本《诸臣奏议》150卷,共印50册。后又陆续印行了《容斋随笔-》、《文苑英华要》、《纪纂渊海》、《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等十余种书籍,印刷技术更趋成熟。他自己撰写的《会通馆集·九经韵览》和《十七史节要》也用铜活字印行。这些书籍流传至今,都堪称稀世珍宝,大多成为珍希版本,被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

华察

华察(1497—1574),字子潜,号鸿山,民间俗称华太师。出生于无锡荡口。明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兵部郎中、翰林院修撰,累官侍讲学士、南京翰林院掌院学士。嘉靖十八年,华察受命出使朝鲜宣谕。以他敏捷的文才,一路唱和、受到朝鲜皇帝和大臣的赏识。不久,朝鲜编撰了一部《皇华集》,称他是“李仙(李白)生华梦笔,字字供香;孙公绰掷地鸣金,句句皆响”。皇帝下旨印行,震动当朝。华察回到京城后升任司经局洗马,执掌国家图籍。当时,奸相严嵩当权,对他拉拢,华察断然拒绝,后被诬告在朝鲜受贿。经大理寺核查,全无证据而销案了事。嘉靖二十二年,华察充任应天府主持乡试。慧眼识英才,王世贞成为其门生。次年充任甲辰会试同考官,后又升任侍读学士和南京翰林院学士。不久,华察因不愿结纳严嵩而上疏辞任,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辞官还乡。

华察辞官后,在故乡建造了一座“嘉遁园”,园中有二十处景点,并一一作诗,寓意至深。后来又造“乐榆园”,意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晚年自乐。

华察家多田地,他将自己的万亩良田,赠给佃户一半,当众撕契毁租,救济贫民。并捐田800亩,作为周济族人的役田。自已却过着淡泊的生活,“食不三豆,家无侍”。有人上门送礼,都被他严辞训斥。平生以“五不欺”自奉:“不欺天、不欺君、不欺亲、不欺友、不欺民。”华察一生行善积德,共出资建造桥梁25座。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进犯,华察协助知县王其勤修城抗倭,保护了千万百姓的安全。又支持官府丈田清粮,打击了土豪劣绅,使百姓免受虚粮之苦。不料得罪了虎噬蚕食的不法之徒,他们通过亲族中的高官,诬告他勾结县官,欺压百姓,私造龙亭,密谋造反。于是,闹出了“千日造隆亭,一夜改东亭”的故事,而华察本人侥幸躲过一劫,但是,主持清丈田亩的巡按孙慎、督粮翁大立、知县王其勤,或遭撤职或遭调离,致使民怨沸腾。华察一怒之下,拨出土地,在故乡的鹅湖之滨建造“三公生祠”,并撰写《首建三公祠记》,支持正义,抨击邪恶。

晚年,华察迁居隆亭(今东亭),除参与碧山吟社的诗词活动外,闭门读书著作,有《岩居稿》、《知退轩集》、《翰苑集》、《留院集》、《碧山堂集》等传世。

华太师有三个儿子,伯贞、仲亨、叔阳,皆聪明而有文才。伯贞英年早逝,仲亨为武英殿中书舍人,叔阳为礼部主事,都有著作传世,叔阳的《华礼部集》收录《四库存目》。

华察去世后,葬在甘露萧塘。

华夏

华夏(1497~1571),字仲父,荡口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端靖喜学,特别喜欢古法书图画、古今石刻及青铜祭器、碑碣、生绢等,对珍藏图书故物更是情有独钟。他在这方面知识渊博,尤精于鉴赏,得之心而寓于目,人称“江东巨眼”。经四十多年精心经营,收藏得大批书画金石。法书中以钟繇的《荐季直表》、王羲之的《袁生帖》和王方庆的《万岁通天帖》最为著名。其他珍贵图书、器物等,都是数以百计。华夏于荡口东沙构筑“真赏斋”,成为诗人名士吟咏赏鉴雅集之所。吴中才子祝允明文徵明等为挚友,祝允明书写前、后《出师表》于华夏收藏的《武侯图》上,文徵明八十一岁与八十八岁两次绘制真赏斋图,并撰有《真赏斋铭有序》。时称《真赏斋》拓本“妙宣和停云快雪而下不敢望也”。著有《东沙集》、《汇帖举要》、《江村消夏录》、《楹书隅录》等。

清咸丰间,“真赏斋”毁于战乱之中。

华允诚

华允诚(1588~1648),字汝立,曾祖舜钦,瑞州知府;祖启直,四川省参政。天启二年进士,跟随同乡高攀龙,在首善书院讲学,后来就成为他的弟子,接受他的“主静之学”。天启四年,授都水司主事。后来高攀龙罢官,华允诚也告假回归故里。

崇祯接位,允诚被启用为营缮主事,升为员外郎。崇祯二年冬,京城戒严,他分守德胜门,四十多天不懈怠。崇祯微察此情,赏赐二十两纹银,并据功加薪一年,任方员外郎。五年六月,温体仁闵洪学乱政,允诚上疏《三大可惜,四大可忧》,触怒了崇祯,二次着令“回话”。允诚冒死再谏,列陈闵、温劣迹,字字恳切,句句在理。崇祯明知允诚一片忠心,但为了保持自己的面子,着令“罚俸半年”;同时也不得不将温、闵二人罢官查办。允诚看到“去河北省贼易,去朋党难”,明朝大势已去,在“进而谏死,退而养母”,两者之间,选了后者。那年冬天,华允诚以“回乡侍奉老母”为由辞官。不久,明朝灭亡。

允诚作为高攀龙的弟子,其师临终之时,把东林事业托付于他,他身体力行,经常组织讲学,撰写儒学著作;并倡建了华氏始迁祖祠。同时远离尘世,避居在墓田。永历二年,因不肯剃发,被人告发。清廷以高官利诱,允诚坚贞不屈,后与侄儿华尚濂同在南京雨花台被处决。允诚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对儒学、心学具有很深造诣。他的死,体现了杀身成仁的大义,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他与同乡马世奇、龚廷祥被誉为“锡山三忠”,《明史》有传。

王会汾

王会汾(1704~1764),字服,号晋川,江苏无锡荡口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殿试二甲,御试一等一名。历官吏、兵、礼部侍郎,大理寺掌事少卿,詹事府詹事,武英殿校勘经史馆总裁……曾奉旨校刻通典,校阅皇家库藏图籍,为《四库全书》选本存目。因威望所寄、朝野称赏,王会汾三次受命为地方乡试主考官,很多经他识拔的人才卓然不群,独有建树,如《四库全书》总裁秋瑞(王际华),书法家梁同书,曾任江苏省学政、布政使和湖广总督的状元梁国治等。

王会汾博通群籍,才思不凡,以文章名世,著有《乐阜山堂稿》十二卷。他为人温醇谦谨,清贫一生,死后由门生梁同书为其办理了丧事。

华秋萍

华秋苹(1784—1858),名文彬,字伯雅,别号借云馆主人,无锡荡口人。华秋苹出身于书香门第,天性聪颖,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工书善画,精于音律,尤精于古琴、琵琶,酷爱金石篆刻,旁通医道,长于喉科,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家。

华秋苹最大贡献是主持采集编订《琵琶谱》3卷,于嘉庆二十四年问世,成为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曲谱集。广收南北两派传谱,参照传统七弦古琴的减字谱法,将民间手传的琵琶弹法,用字谱(工尺)确定,订立了较为完整的指法符号,对琵琶曲的传播和演奏起了推动作用,为我国的曲谱记载,创造了范例,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收集、考订、整理、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秋苹悉心收集江南民间小唱,整理订谱,于嘉庆二十三年辑成江南牌子小曲谱《借云馆小唱》,为研究明清江南地区的民俗音乐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华秋苹曾邀集兄弟及族人成立诗文音乐社,取名“二柳村庄”,每逢春秋佳日,以文会友,相互酬唱其间,有兰亭雅集之风。作品辑成《二柳村庄吟社诗卷》刊行。

他的篆刻作品集《秋苹印草》,其中所镌刘禹锡《陋室铭》全文和王羲之《兰亭集序》节录,是生平得意之作。更可贵者,印谱中每件作品均旁注刀法、提示技巧,以示观览者,可谓别开生面。清光绪年间关中篆刻名家韩履宠阅后曾有赞誉:“冠绝一时,大者贵苍古雄浑,小者清彻挺秀,在篆刻一道中定推妙手。”

华秋苹书法长于草篆,绘画长于人物、花鸟,善用工笔勾勒。至今族中后裔珍藏有他的《钟馗佩剑图》。

华秋苹有《诗草》、《词草》传世,现藏于无锡市图书馆古籍部。据说,他曾与弟文娱、文桂合著有《喉科秘书》四种,当时流传甚广。

华蘅芳华世芳兄弟

华蘅芳(1833-1902),字若汀,荡口镇人,中国近代科技的先行者,近代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自幼聪明好学,尤喜数学。14岁开始研习古代算经。后在上海购得代数、几何等书籍,发奋自学。26岁撰《抛物线说》。清咸丰十一年(1861),受曾国藩聘请,入安庆内军械所。翌年,与邑人徐寿设计制造了中原地区第一台蒸汽机。继而与徐寿、徐建寅父子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木质明轮蒸汽轮船——黄鹄号。同治六年(1867),进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与美国人玛高温、英国人傅兰雅合译《金石识别》、《地学浅释》、《代数学》、《微积溯源》等科技书籍12种,凡160卷。同治十一年撰《开方别术》。同治十三年,创办上海市格致中学。光绪二年(1876)起,在上海、天津市、武昌等地书院、学堂主讲数学20余年。撰《行素轩算稿》6种,《数根术解》、《循环小数考》、《学算笔谈》等专著10余种。《学算笔谈》重版10余次,以致“东南学子,几乎家有此书”。另有与傅兰雅合译《三角数理》等5种。在天津教习时,业余自制成功氢气球。晚年在无锡实学堂教授数学,致力于培养新秀。

华世芳(1854—1905),清末数学家,华蘅芳之弟。字若溪,号斋。年轻时即喜读家中收藏的大量数学书籍。25岁时为华蘅芳与博兰雅合译的《代数难题解》作校核。光绪十年撰写了《近代畴人著述记》,第二年又出版了《恒河沙馆算草》。光绪二十年任湖北武昌自强学堂数学教习。光绪二十二年主讲常州龙城书院和江阴南箐书院。光绪三十一年任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旋又任北京商部高等实业学堂教员。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学舍,终年51岁,数学遗著尚有《勾股三角》等。

华鸿模

华鸿模(1840---1911),字子才,晚号子随,1873年乡试中举,但没有担任官职,在家乡从事实业。他善经营,懂管理,事业发展很快。在荡口开设的永裕典当,是江南两爿半典当之一。这个典当除了当衣裳首饰外,包括农具之类什么都可以当。又在无锡城中开设宏仁、兴仁堆栈。由于事业的发展,他把家乡事业如荡口的酿造业等交给叔伯兄弟,自己到无锡城里开拓。他在城里开设了当时第一家粮栈,规模很大,使得无锡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内地商人在此收购粮食,运往上海市等地,而当中转手的就是华鸿模的粮栈。华鸿模用在城里进行房地产买卖赚的钱中的一部分置于义庄,用于浚河道、兴水利、行善举,惠及穷苦百姓;一部分用于建立怀芬文社,并设蒙养讲习会,培养华家子弟,希望子孙通过良好教育谋取更好发展。1904年,受洋务运动的影响,华鸿模将原来的书院改制成新式果育两等学堂。宣统三年(1911)华鸿模病逝,其产业就由其孙华绎之继承。

华璂

华(1869-1939),字图珊,号迦俊馆主。自幼喜爱书画和刺绣。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荡口鹅湖女学教授刺绣。宣统二年(1910),山水绣品获南洋劝业会金牌奖。民国元年(1912),与丈夫张蔚(金石家、画家)在上海开办刺绣传习所。艺术风格以风景绣见长,在中国画基础上,融入油画和水粉画,采用现代绘画的写实手法,突破传统的平、匀、细、密的针法,首创更富表现力的列针法和琐针法。放针自由,线条活泼,成为乱针绣法的先导。与胞妹华玙创作的《公鸡图》获巴拿马共和国世界博览会金牌奖。所撰专著《刺绣术》被列为教科书,民国2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0年再版3次。

华绎之

华绎之(1893-1956),名士,字绎之。华鸿模之孙,幼年丧父,由祖父抚养成人。华鸿模去世后,华绎之挑起大梁,先后在城内独资开设宏余丝厂、宏绪丝厂、宏太茧栈。并投资申新纱厂、庆丰纱厂、太湖面粉厂。民国7年(1918年)东渡日本,考察养蜂及其他农副业,并派遣冯焕文、黄侠民等人出国学习养蜂、养鸡、养乳牛、种植果树等技术。民国10年(1921),在上海开设华绎之蜜蜡公司,设蜂场于荡口,并在昆山、松江、苏州、吴县、丹阳等地设分场。公司向社会出售巢础和养蜂工具,传授养蜂方法,为中国科学养蜂之肇始。曾一次向美国得克萨斯州出售纯种蜂2千箱。时称“养蜂大王”。又于在无锡社桥头创立惠康乳牛场,在荡口镇西创立华氏农场荡口华氏农场,购买整套孵化、繁殖设备,培育良种禽畜。对良种水蜜桃的培植也有一定规模。在教育方面也颇有建树。民国二年,改果育学堂为华氏私立鸿模高等小学校,从日本购入动植物标本和理化实验仪器,在校内建藏书万卷的鸿模藏书楼,聘名师任教。1938年,华绎之委托并资助创办初中补习班于德畴堂。1942年,让出后仓浜私宅,创荡口鹅湖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蛰居上海。收集古字画,善鉴别,所藏皆上品。以重金从外国人手中赎回惠山《真赏斋帖刻碑》。1948年赴台湾定居。

钱穆

钱穆(1895-1990),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等,晚号素书老人,无锡县延祥乡鸿声里(今无锡新区鸿山镇)啸傲泾七房桥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荡口是钱穆的第二故乡,自小全家一直寓居荡口。钱穆七岁时,就读于荡口果育两等学堂,受诸多名师教诲,奠下良好国学基础;因幼年失,家庭贫寒,受荡口义庄的照顾优恤,得以就读常州府中学;18岁起任教于家乡各地小学,于1913年任教荡口镇鸿模小学时,举家又迁回荡口。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从此身学界,辗转燕京、北京、清华大学等名校任教。

1949年钱穆赴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钱穆自港赴台定居,筑素书楼。1990年8月去世。

钱穆博通经史文学,擅考据,一生勤勉,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共约一千七百余万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晚年专致于讲学与著述,虽目力日弱,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赖夫人诵读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其八十高龄后所著《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对双亲、师友,以及对荡口的回忆,情致款款,令人慨叹。

钱伟长

钱伟长(1912—2010),无锡鸿声乡(今新区鸿山镇)七房桥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

钱伟长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科学巨擘,四岁时七房桥老宅连遭火灾,房屋几乎全毁,从此举家寓居荡口。稍长,启蒙于荡口镇小学,于荡口走向无锡县中、苏州高中、清华大学多伦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1946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会副理事长等。其学术名望卓著,享誉国际,被誉为中国力学之父,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并称为“中国三钱”,震撼世界。

钱伟长自70年代末至2007年曾14次回家乡荡口镇,并为母校荡口中心小学撰写了校歌歌词。2005年5月,钱老回家乡七房桥和荡口拜祖,故乡人见了他都说:你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如今已是九十多岁的人了,还这么壮壮实实地活着,真是奇迹。钱老回答乡亲们说:“我活着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同胞。”

华明之、沈安娜夫妇

华明之,祖籍荡口,华氏襄义庄后裔,1913年生于上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浪潮。不久,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共产党秘密组织“飞行集会”等革命活动。1934年7月,年仅21岁的华明之经人介绍,组织批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进入“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沈安娜(原名沈琬),1915年生于泰州市。出生于书香门第。

“九·一八”事变后,为摆脱家庭包办婚姻,于1933年离家来到上海市,受到舒曰信、华明之等年轻共产党员革命思想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1935年1月,打入中国国民党浙江省人民政府任速记,为党搜集情报。同年秋天,华明之与沈安娜在上海结为夫妻。1939年入党。1938年至1949年,在周恩来的指派下,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作速记员,以国民党特别党员身份作掩护,在蒋介石主持的党、政、军、特高层会议上为党搜集大量重要情报,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在华明之和沈安娜家族中,从事隐蔽战线的还有鲁自成与华韵三夫妇;华藻与邢夫妇、华家禄、华介民、华家等兄弟姐妹,是名符其实的革命之家。

华君武

华君武(1915-2010),祖籍无锡荡口,出生杭州市,中国著名漫画家。1938年赴延安市,从事抗日宣传并为《解放日报》画时事漫画,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起历任《东北日报》记者,《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文艺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人民文学》美术顾问。1961年起,华君武开始在《光明日报》副刊《东风》上发表“人民内部讽刺漫画”,后在“文革”其间受批斗。1979年华君武当选为中国美协副主席。曾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10年6月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华君武是荡口华氏山桂支后人,因其出生、读书和工作在外,一生共回过祖籍两次。第一次是1928年为安葬其父华裳吉而回荡口住过十几天。第二次是1990年,时年78岁的华君武在无锡市美术馆举办了他在家乡唯一的一次漫画展,画展期间,他携夫人及子女重回祖地荡口,逗留一天,并在祖先居住的黄石弄口合影留念。此后,华老心系故乡,联系不断,经常询问家乡的情况。2004年10月(90岁),为庆祝荡口中心小学百年校庆,华老先生还写信给荡口中心小学,笔端充满了对祖籍的美好回忆,也洋溢着对家乡的祝福。

华君武祖居位于荡口北仓河边的黄石弄内。

王莘

王莘(1918—2007),著名作曲家,原名王莘耕,无锡荡口人。王莘自幼受到民间音乐的薰陶,酷爱音乐,并学会吹笛子和拉二胡。因家中贫穷,1932年,14岁的王莘来到上海市,在南京路上的先施当学徒。1935年,参加了冼星海、吕骥领导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到浙江宁波等地积极宣传抗日。1938年奔赴延安市,在鲁迅文艺学院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曾在冼星海写的《黄河大合唱》中担任《河边对口曲》中王老七的领唱。

解放后,王莘天津市工作。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夕,创作《歌唱祖国》并很快传遍神州大地,成为亿万人民久唱不衰的音乐经典。1951年10月29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毛主席送给王莘新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并为他亲笔签名。1954年,《歌唱祖国》获全国群众歌曲评选一等奖。1989年,《歌唱祖国》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解放后,王莘创作了歌曲《晋察冀》、《日头上山岗》、《战斗生产》、《选村长》、《边区儿童团》、《打击顽固分子》、《永远跟着共产党》、《歌颂祖国之歌》、《奔向幸福前景》等近千首。他创作的歌剧《王杰赞歌》曾为周总理演出并受到鼓励。他还为毛主席诗词谱曲,为话剧《红岩》、《钗头凤》写了插曲。1982年,王莘患脑血栓,半身偏瘫。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同时,王莘创作热情不减,患病后创作的《摘星星》、《每人伸出一只手,推着地球朝前走》等歌曲在全国评选中多次获奖。1994年,他拿出全部存款设立了“王莘歌曲创作奖励基金会”。

2001年,王莘获得了象征中国音乐界最高荣誉的“中国音乐金钟奖”。

王莘故居位于北仓河北岸杨家弄,2009年于故居旁建成王莘纪念馆。

风俗禁忌

荡口古镇民间风俗有着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独特个性,其“四时八节”习俗特别讲究寓意,饶有生活情趣。

过年是一年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重大节日活动,其习俗也最为讲究。大扫除、掸灰尘等准备工作从腊月中下旬就开始了。“灰”与“晦”谐音,掸灰除尘,既是为了干干净净过节,又冀望除掉旧年的晦气,迎来新年兴旺发达的好兆头

十二月二十四是送灶日,俗话说:“小孩子巴(盼)年到,老太婆巴谢灶。”相传这天灶神爷要“上天奉好事”,百姓要吃素祭灶神,包素馅团子(俗称“谢灶团”),菜肴也都用豆腐、面筋、素鸡千张、腐竹、黑木耳、香菇等做成,很适合信佛吃素的老太太享用。

腊月底蒸年糕很有讲究,先要把磨好的糯米粉兑水加糖和成湿粉,上蒸笼蒸熟,然后取出反复压揉,再做成各种形状的年糕。“蒸”取其蒸蒸直上之意;“糕”与“高”谐音,寓生活节节高之意。年糕多为金银之色,用黄糖白糖调色调味,形状有四方形、长条形、元宝形等,象征金银砖、金银条和金银元宝,期盼新年吉祥如意,财源广进。

除夕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是过年的重头戏。有许多讲究,饭里要放黄豆、荸荠,黄豆粒粒如金,象征大富大贵;荸荠色红形圆,且“荠”与“齐”谐音,象征齐整团圆、红红火火,此外还寓有财运亨通之意,因为本地喻称获得超乎想像的财富为“掘着一个大荸荠”。菜肴中必有鱼,“鱼”与“余”谐音,寓“年年有余”之意。除夕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晚饭后要放关门爆竹,不再出门了,但不能睡觉,得守岁。守岁要守候到子时过后,迎来岁首放开门爆竹,预祝新年大吉大利。

春节习俗特别讲究。早饭要吃年糕和圆子,圆子是青白两色,年糕是黄白两色,切成小方块,意为高高兴兴、团团圆圆。孩子可以收到父母、长辈给的压岁钱,有的是乘孩子熟睡时藏在枕头底下的,有的是春节向长辈拜年时给的。出门见人要拱手相贺:“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年初一不许口出秽言,大人也不能骂小孩,否则将会带来一年的晦气;不能舞刀弄枪,连切菜刀也不能用,要切的东西预先切好,以此冀求全年平安祥和。

年初五要接“路头菩萨”,即迎财神。相传战国越国大夫范蠡经商致富,被尊为财神。又传,为纪念明代抗倭义士何五路,所以称“五路财神”,家家供路头菩萨。蔡云有诗说:“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祭祀时都不燃放鞭炮,称之为“闷声大发财”。

年初九是天生日,年初十是地生日,这两天家家户户都要斋干果、水果,点清香供奉。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新年里最热闹的一天,吃元宵、赏花灯,去甘露看珠灯,从清早一直闹到深夜,这是新年活动的高潮。过了元宵节就要干活了。俗话说:“一过正月半,打开橱门尽你看。”意思是说,过了正月半,家里已没有宴请客人的菜了。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有些特别。如有新老之分,去世不满一年的过“新清明”,扫墓祭奠得在清明的正日或以后;去世一年以上的过“老清明”,须在清明前扫墓祭奠。上坟必须添土,得挖两块长满青草的圆锥形泥土放上坟顶,将长草的两面对合。上坟习俗中还有一个规矩,严禁毁坏坟上草木,这对保护生态起到重要作用。

清明节游鸿山遗址祭扫泰伯墓,是本地又一风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青白团子,青团子是用麦叶打汁加石灰水和米粉做成,白团子则是米粉本色。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将麦饼或大饼用柳条穿了挂在梁上,到立夏日吃,以防“疰夏”。

端午节端阳节,鹅湖赛龙舟、划桨船是传承千年的习俗。上古时,吴地百姓“断发文身”,自比龙子。故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分析,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的图腾祭祖日。

七月初七称“乞巧节”。《常州府志》记载:“妇女采集凤仙花染指甲,设瓜果祀织女一,以水盆曝月中,浮影以为乞巧之验;而士大夫家必以巧果相饷,果式不同,大约以面为之人物、花鸟无定形。”

中元节称“中元”,是追荐亡灵的日子,要过“鬼节”。方志记载,这天“各寺观盛举盂兰会”。一般新亡故的要在正日,一年以上的则在十五以前,至今本地还流行“过七月半”,就是沿袭了这一风俗。

七月三十日烧“九思香”,是苏锡部分地区特有的风俗。相传元末张士诚占据苏州、无锡一带时,为百姓做了一些好事,感动黎民,故在七月三十日张士诚生日,在地上砖缝里烧香祭奠。因张士诚小名九思,故称“九思香”。旧俗那天还要吃茄饼,茄饼是将茄子切成丝和入面粉中烘烤而成的饼子。

十一月底有“起塘鱼”的习俗。渔民们将捕捞起来的第一网鱼分给亲友,吃一席以鱼为主的酒席,以庆贺丰收。

参考资料

江苏无锡荡口古镇 :最江南最书香最情怀.新华日报.2023-12-21

荡口古镇:转型升级打造江南生活新地标.无锡新传媒.2024-02-21

荡口古镇景区.景区号.2024-02-23

荡口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搜狐网.2023-12-21

荡口古镇.苏州梁林古建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24-02-21

无锡荡口古镇.荡口古镇.2024-02-21

荡口古镇 | 上海爷叔游无锡.腾讯网.2023-12-2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