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 :中国湖南省衡阳市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09-09 10:42

衡东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衡阳市下辖县,衡东县地处湖南省东部偏南、东邻攸县,南接安仁县衡南县,西濒湘江衡山县湘潭市隔水相望,北与株洲市接壤。截至2022年末,共有常住人口55.61万人,面积1926平方千米。衡东县辖15个镇、2个乡。政府驻地位于衡东县洣水镇江大道政务服务中心大楼。

衡东县整个地势东南高于西北,地貌类型多样,是以丘陵为主,低山、高岗为辅,兼有平原和中山的县。境内河流众多,共有江河溪港169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据已出土的古文化遗址表明,衡东地域在55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有先民在湘江、米水沿岸栖息定居。至公元前15世纪的商朝中叶,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衡东地域由新石器时代步入青铜器时期。至战国中期,随着楚文化的南移,进入铁器时期。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起,属长沙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衡东地属长沙国湘南县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年间(420年-422年),撤湘南县,衡东县地西北部并入阴山县萧衍天监年间(502年-519年),衡东县并入湘潭县李隆基天宝八年(749年),衡东县地并入衡山县。1966年3月建立衡东县,属衡阳专区

衡东县大力发展“旅游+”,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第一产业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盛产粮食、生猪、黄贡椒、禽蛋、油茶等产品;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本;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2022年,衡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5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1:35.5:48.4。

衡东县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菜烹技艺(衡东土菜烹饪技艺)等2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衡东石湾烧壳子饼制作技艺等11项。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罗荣桓故居。以及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白莲镇风景区。2022年,衡东县荣获2022届湖南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名称由来

衡东县,因位于南岳衡山之东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据已出土的古文化遗址表明,衡东地域在55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有先民在湘江、米水沿岸栖息定居。至公元前15世纪的商朝中叶,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衡东地域由新石器时代步入青铜器时期。战国初期,部落散居,至战国中期的楚悼王时(公元前401年-前381年),衡东地属楚国庞邑。随着楚文化的南移,衡东县进入铁器时期。

秦汉时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起,属长沙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郡为国,置湘南县,衡东地属长沙国湘南县。刘启前元年间(前156年-前150年),从湘南县和酃县析出阴山县,衡东地分属湘南(西北部分)、阴山(东南部分)两县,同属长沙国。东汉刘秀建武元年(25年),衡东地西北部属湘南侯国隶长沙郡,馀属阴山县,隶桂阳郡。东汉刘协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孙权以湘江为界定归属,衡东地属孙吴

魏晋南北朝

吴会稽王太平二年(257年),湘南县改隶衡阳郡,阴山县仍隶桂阳郡。

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阴山县改隶湘东郡

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年间(420年-422年),撤湘南县,衡东县地西北部并入阴山县

萧衍天监年间(502年-519年),置湘潭县,县治设今石湾附近,衡东县地西北部从阴山县析出,并入湘潭县。

唐至清朝

李隆基天宝八年(749年),湘潭县治北迁,衡东县地并入衡山县。宋、元同制。

明朝中叶,衡东文化教育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先后创办了多家书院。元、清两代曾出过状元何克明彭浚,探花谭鑫振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三十三年六月,日本侵略军犯境,衡县政府从衡山县城迁移至将军庙(今属莫井乡),并在夏浦子(今甘镇园)设衡山县政府。次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县政府仍迁回衡山县城,同时撤销河东行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衡山解放。

1966年3月,析出衡山县湘江东岸的6个区、38(实为37个)个人民公社和两个镇建立衡东县,属衡阳专区

1983年,衡阳专区与衡阳市合并,属衡阳市。

1983年-1984年初,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政社分设,恢复乡建制,此时衡东县共6个区,9个镇,35个乡。

1989年,撤区并乡,衡东县调整为9个镇15个乡。

2015年,行政区划调整,乡镇合并成为15镇2乡。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衡东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南,居湘江中游洣水流域,东邻攸县,南接安仁县、衡南县,西濒湘江与衡山县、湘潭市隔水相望,北与株洲市接壤,南北长72.9千米,东西宽53.6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5′~113°17′;北纬26°47′~27°27′,总面积1926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9%。

气候

衡东县地处亚热带中部,是冬夏季季风与冷暖气流交绥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严寒期短。衡东县年平均气温17.9℃,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5~18.1℃之间。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5.3℃,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为30.1℃。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10.3℃。衡东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346.6毫米,5月份降水量最多,9月份降水量最少。年最少降水量为900.1毫米,年最多降水量为1849.1毫米。衡东县年平均日照时数1712.1小时,无霜期为289天。

地质

地质构造

衡东县内各种构造形迹,以北东向构造带及北北东向构造带分布范围较广泛,东西向构造在境内中部断续横亘出现,南北向构造在东部地区亦很明显。北东向构造带,主要褶皱轴面及压扭性断层走向40°~50°,分布在县境西部地区。构造带分为雷溪—石湾断展、栗木坪向斜、大浦街背斜及压扭性断层、霞流平缓褶皱带、吴集—江滨断层。北北东构造带,构造带走向20°~30°,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构造带分为生田复背斜构造带、杨梅潭泊断层。东西向构造,主要由褶皱轴面构成,主要分布在城关北侧的邓家湾向斜,核部为石炭系,翼部为泥盆纪棋梓桥及跳马涧组,轴向东西,往东枢纽扬起,被花岗闪长岩破坏,往西被晚期构造干扰而为白垩系掩盖,东西出露长约6千米。南北向构造,境内杨桥镇、荣桓乡、草市镇一带,总体构成一复向斜,为并有不甚发育的南北向逆断层夹复其中,构成南北向构造带,为桃水南北构造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境内复向斜自西向东次级褶皱为金觉峰背斜、杨桥向斜、南湾向斜、高湖背斜。

地层

衡东县地层中震旦系、侏罗系有零星出露外,其他自冷家溪至第四系均有较大面积的出露。板溪群,出露于县境中部,面积达567.1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29.47%,主要分布在德圳、莫井、南湾、甘溪、杨桥、白莲、石湾等乡镇及杨林、新塘、大桥、三樟等乡镇的部分地区;泥盆纪泥盆系各组地层在衡东县境内发育比较齐全,其分布分东西两部分:西部分布于新塘镇、石湾镇至大桥乡一线、东部一线分布于南湾、杨林、甘溪、荣桓、杨桥等乡镇,在横路有部分出露;石炭系县境东部地区石炭系有较多的分布:在荣桓乡、石炭系岩关阶、大塘阶及壶天群均有出露;二迭系本岩系在境内出露较少,只在横路乡、高湖乡分布有二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迭系,本岩系在境内出露较少,只在横路乡、高湖乡分布有二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第三系,本岩系在衡东县境发育比较典型,故有以霞流乡命名的下第三系“霞流市组”,广泛分布于县境西南部的霞流、栗木、大浦等乡镇;第四系,本岩系主要分布于湘江洣水河岸部分地区,以霞流、大浦、吴集、城关、杨林、草市及三樟等乡镇较集中。

地形地貌

衡东县整个地势东南高于西北,地貌类型多样,是以丘陵为主,低山、高岗为辅,兼有平原和中山的县。平、岗、丘、山、水的比例大体为2.2:2.4:3:1.8:0.6。县境有平均海拔500米的山峰30余座,以洣水东南的南湾乡衡南县交界处的天光山为全县最高峰,海拔814.9米;荣恒乡与甘溪镇之间的金觉峰,海拔740.8米。

山地,县境中部的“X”形山地,海拔大多在500米左右,峰峦起伏,连绵成脉,构成境内中低山地貌。山地成因大都与地层构造有密切关系。山脉走向多北东-南西,或北北东-南南西,与构造形迹走向一致,多为褶皱断块山地。由于长期的外营力侵蚀作用,使山地地貌变得复杂,山地主要为板溪群变质岩泥盆纪砂砾岩、石炭系石灰岩花岗石构成,平均海拔300~800米之间,相对高度200-600米,坡度25-30度,总面积359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8.12%。

丘陵,丘陵地貌类型面积为1039.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54%。县境西北部以丘陵为主,东部和西南部以岗地为主。岗地面积462.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24%,位于平原与丘陵的过渡地带。地表起伏和缓,岗顶部多圆状,无明显脉络,冲沟发育,纵横交错,河网冲沟密度每平方千米达6千米。按岩性可分为第四纪堆积岗地、第三系白垩系红岩岗地、变质岩岗地、花岗石岗地、砂岩页岩岗地、砂砾岩岗地和石灰岩岗地。

平原,衡东县平原地貌有河流或溪谷冲击堆积作用形成的江河冲积平原和溪谷平原,在碳酸盐岩区有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溶蚀平原。江河冲积平原分布在湘江洣水两岸广大开阔地区,海拔低于70米,比高小于10米,地面坡度小于3度,总面积134.4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6.98%。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下部为粗中砾石层,上部为浅黄色亚黏土或灰色亚砂土。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衡东县水系属湘江水系,河网密度为0.52千米/平方千米。全县以湘江、洣水为主,共有江河溪港169条。总长993.5千米。境内湘江长85.1千米,有一级支流17条,总长199.5千米,二级支流46条,总长303.2千米,三级支流69条,总长268.5千米,四级支流23条,总长95.8千米,五级支流11条,长33千米,六级支流2条,长3.6千米。以上河流只有湘江洣水、永乐江、吴家仓河等发源于邻省、外县,其余均发源于衡东县。

湘江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东海洋山西麓龙门界,全长817千米,由大浦镇、崔家湾村入县境,流经大浦镇、霞流乡、新塘镇、石湾镇、三樟乡、大桥乡等6个乡镇的西界,至大桥乡澎陂港村出境。衡东县汇水面积1926平方千米,除洣水流域控制面积外,直接汇入湘江的面积为704平方千米。湘江的衡东段属于湘江中游,海拔在42~50米之间,河宽700~1000米,河床多沙、多滩,较著名的河滩有七里滩、白沙洲、大源滩、乌石矶、观湘洲、洲等,源远流长,终年通航。

洣水发源于县枝山脑,全长296千米,水系流域面积为10305平方千米,由草市镇江坪村入境,流经草市镇、高湖乡、杨林镇甘溪镇踏庄乡吴集镇、城关镇、霞流乡、新塘镇等9个乡镇,于新塘镇洣河桥村的洣河口汇入湘江,衡东县境内全长72.5千米,流域面积1222平方千米,在县境内分别汇合永乐江等大小17条支流。因设甘溪、洋塘两级河坝,使河面宽200-300米,水流平稳,兼收灌溉、发电之利。

地下水

衡东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41亿立方米,主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红岩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四大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湘江、洣水河谷阶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一、二、三级阶地的砂砾卵石层孔隙之中。红岩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大浦、栗木、吴集、霞流一带,地下水量中等。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以东地区,地下水量较充足。基岩裂隙水,分布于石湾、新塘、吴集一带,地下水量中等到贫乏。

水利

衡东共有5座中型水库、158座小型水库。其中,小(一)型水库有22座,小(二)型水库有126座。

白莲水库坐落于衡东县白莲镇白莲村,始建于1958年,1959年竣工蓄水。水库总库容330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89.87米,正常库容265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下游与千年白莲风情园、小初茶场等优美景点接壤,周边还有白莲古寺遗址、爱莲书院遗址、千年荷塘、及第马房等自然人文景观。2019年,白莲水库被确定为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

衡东县江东水库坐落于衡东县南湾乡江东村,设计灌溉面积3.84万亩,灌溉南湾、草市、杨林三个乡镇,实际灌溉面积2万亩。灌区分总干渠、左、右干渠共三条干渠,干渠全长43.38千米。

土壤

衡东县土壤共分8个土类(地带性土壤两类:红壤、黄壤。非地带性土壤六类: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菜园土、潮土、水稻土),17个亚类,51个土属,119个土种。其中以红壤为主,地带性土壤占70.2%,非地带性土壤占29.8%。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的中低山地,即甘溪、杨林、草市、南湾等乡镇的金觉峰、四峰山和天光山上部;境内红壤土分布广,面积大,占全县土地总面积近70%,占山地早土88.63%,主要由第四纪红色粘土、板页岩、砂岩及花岗岩等风化物发育而成。可分三个亚类:黄红壤亚类、红壤亚类、红壤性土亚类;石灰土,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南各乡,中部吴集镇有零星分布。分为黑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两个亚类。紫色土,集中分布在低岗丘地,县境紫色土可分石灰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三个亚类;潮土,主要分布在湘江洣水沿岸的平原地带;菜园土由自然土、旱土或水稻土改种蔬菜发育而成。土壤肥沃,质地适中、疏松,保水性强;水稻土,衡东县最主要的耕作土壤,由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经水耕熟化而成。全县水稻土分为特性不同的淹育性水稻土、育性水稻土、渗育性水稻土、潜育化水稻土、沼泽性水稻土、矿毒性水稻土六个亚类。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衡东县全县共有林地面积106857.8公顷,活立木总蓄积2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其中杉木林面积31.4万亩,蓄积58.6万立方米;松属林面积31.4万亩,蓄积119.2万立方米;孟宗竹10.2万亩,总立竹1730万根。在80.9万亩乔木林中,中幼林面积有62.6万亩,占77.4%,蓄积113.8万立方米,占62%,有油茶林36.4万亩。

水资源

衡东县客水流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年平均为14.99万千瓦。衡东县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2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41亿立方米。县域内主要以湘江及其支流洣水为主,其中湘江90000千瓦,占60%、洣水35600千瓦,占23.8%、永乐江及其它河港溪流24300千瓦,占16.2%。实际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为93821千瓦,占理论蕴藏量62.58%。其中湘江60000千瓦,与衡山、湘潭平分可得30000千瓦、洣水28000千瓦、永乐江及其它河港溪流5800千瓦。

矿产资源

截至1992年,衡东县发现矿物30多种。其中金属矿物有铅、锌、钨、、锰、铜、钴、铁砂、砂金、辉、辉锑、锡石、重铁石等;非金属矿物有煤、石灰石、石英石、重晶石磷矿石萤石(也叫石)、石膏雌黄、硫磺、陶土白陶土、耐火泥、耐火砂、片石、卵石等。矿物中储量较多开采价值较大的有铅、锌、石灰石、高岭土、钨、锰、原煤等。铅锌主要分布在甘溪镇的铅锌村、石岗村和杨桥镇的东烟村、金竹村一带,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品位25%左右;钨分布在南湾乡和杨林镇境内,储量79.2万吨,品位0.5~2%;锰主要分布在高湖、荣桓、杨桥镇等乡镇,储量150万吨,品位28~32%;原煤分布在荣桓、杨桥等乡镇;石灰石和高岭土分布较广,储量大。

土地资源

据第三次国土调查(2019年),衡东县有耕地42790.11公顷、园地15958.80公顷、林地91488.64公顷、草地971.78公顷、湿地384.50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268.1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233.2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733.78公顷、其他土地2847.28公顷。

生物多样性

动物

衡东县有兽类10种、鸟纲20种、鱼类共有7目17科62属84种、两栖动物3种、爬行纲5种、昆虫纲10种、甲壳亚门2种、软体类3种、节肢类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斑灵猫中华秋沙鸭、天鹅、鸳鸯、云豹水鹿、花面狸、虎纹蛙等。

植物

衡东县共有木本植物80科524种(内裸子植物7科29种,被子植物门73科495种)。其中用材林有杉木王马尾松檫树苦槠等35种;经济林油茶油桐、板栗、无刺枣20种;稀有珍贵树种有楠木伯乐树山茶属等7种。属于林木被子植物禾本科的有孟宗竹(俗称楠竹)、青皮竹箬竹等13种。属于林木中的观赏植物有蔷薇科的有海棠花、月季花、玫瑰、梅树等10种;木兰科的有山节子白玉兰等5种;木樨科的有迎春花茉莉花等5种;茜草科的有栀子、栀子花等3种;豆科的有含羞草黄檀朝鲜槐等5种;杜鹃科的有杜鹃花(又名映山红)、羊踯躅等3种;千屈菜科的有紫薇、南紫薇;瑞香科的瑞香、白瑞香;小柏科南天竹台湾十大功劳(又名土黄莲);锦葵科的木芙蓉、木槿等。

自然保护区

湖南衡东县天光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的衡东县南部,自然保护区东西长14.6千米,南北宽21.5千米,总面积12020公顷。自然保护区境内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81科、694属、1428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19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8种。自然保护区植被有3个植被类型、7个植被型和40个群系。自然保护区发现的脊椎动物共有27目、4科、217种。2005年,经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湖南衡东天光山县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灾害

衡东县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虫灾、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2011年,受旱灾影响,衡东县农作物绝收面积近4万亩,经济作物受灾面积达12.5万亩,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2019年7月,衡东县霞流镇兴村2组发生一起滑坡地质灾害,无人伤亡。滑坡体长约20米,裂缝宽约3米,裂缝深度约5米。此次山体滑坡威胁6户33人,滑坡体约6000立方,直接经济损失约15万元,潜在经济威胁约120万元。

2019年7月12日,连日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导致衡东县308600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6162人,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10559人,受灾农田12517公顷,倒塌农房68户164间,严损农房174户387间,经济损失50654万元。

行政区划

2015年12月,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后,衡东县辖15个镇、2个乡。政府驻地位于衡东县洣水镇洣江大道政务服务中心大楼。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2021年),男性人口占比51.04%,女性人口占比48.96%;0-14岁占比22.1%;15-59岁占比55.86%;60岁及以上占比22.04%。截至2022年,衡东县常住人口55.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57万人,农村人口34.0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8.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73.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91万人,农村人口60.96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7.5%。全年出生人口3508人,人口出生率4.54%,死亡率5.61%,自然增长率1.07%。

民族

构成衡东县人口的民族为13个,其中,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棘族、壮族、布衣族、满族等12个。

语言

衡东县境内方言复杂。全县17个乡镇中,城关、吴集、甘溪、新塘、石湾等5个镇,踏庄、莫井、粟木、霞流、珍珠、白莲、大桥、三樟乡等8个乡和大浦镇的岭茶至大浦街以北,杨林镇的柴埠、石碘、板石岭以下,杨桥镇鹤岭以西,以及德圳乡的大部分,这一广大区域内共同使用一种方言。这种方言是全县主要方言,使用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58.77%,统称为城关话,即这一区域的代表方言。东邻攸县的杨桥镇与横路、荣植、高湖等3个乡的方言,不同程度地受县方言影响。东南与攸县、安仁县相接的草市镇、南湾乡、高塘乡、杨林镇的方言也各成系统,是城关话与攸县话、安仁话中闻的一些过渡方言。石滩乡、德圳乡小部分和大浦镇狮塘以南一带的方言,受衡南话影响而接近衡南方言,以上3个区域内的方言与城关话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彼此区别很大,即使在一个区域内部,各地土话间的差异也很明显。

声母,k组声母的部位比北京音较前,t、c组声母的部位比北京音稍后;韵母,o单用或与其他音复合时不圆、a舌位在后、i单用或作韵头时舌位偏后、u单用或作韵头时不圆不突;声调,阳去和入声都可以先微降再升到4度、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重叠,前字变阳平,后字变阴去。

宗教信仰

衡东县主要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天主教,耶稣教四种类型组成。发展历史悠久,道教自西晋时期,佛教自东晋初年,天主教自清光绪三十四年,耶稣教自清光绪二十九年传入衡东县。

衡东境内佛教活动始于东晋初年(317年-323年)。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有寺、庙、庵、殿、禅林共46处。民国十八年(1929年),衡东境内有僧尼316人。新中国建立后,佛教事业衰落,土地改革中,庵堂寺庙的田租山林,由当地农会征收。经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仅保存新塘镇的严静庵、草市镇的多福林与德圳乡的般若庵等寺庙。

晋朝时期(265年-317年),衡东境内就有道教活动。清代末叶,衡东境内有龙兴观、寻通观、崇宁观、朱陵观、寒塘观等。迄今仅存的只有金觉峰的玉女真人庙。道教分全真派和正一派,民国十八年(1929年),衡东境内有全真派道教徒33人,1989年尚有15人。后逐渐演变为以行教赚钱为目的的迷信职业者,在民间做道场、拜章、祭鬼,俗称“火居道士”,又叫“公子”。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衡阳柴冲(今属衡南县咸塘乡)天主教堂派人来大堡传教,发展教徒20余人,有教堂3间,外国神甫每年来此一二次。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教徒星散,活动停止。民国二年(1913年),意大利神甫柯学礼,来草市传教,本地传教士张荣山协助办理教务,购买原草市巡检司公署,改建为天主教堂。民国六年(1917年),北洋军阀部队在草市、高湖一带强拉民夫,柯学礼宣传入教可免拉夫,入教人数增至140余人。1950年9月,意大利神甫因进行非法活动,被遣送出境。教会自行解散。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德国传教士汤培生,到衡东县城传教,民国初年派人至草市开展传教活动。民国六年(1917年),美国遵道会攸县教区派人到横路巷一带传教,先后担任传教士的有夏越生、向怀寿、王美芝、易洪仁等人,发展教20余人。民国八年,衡山真耶稣教会,派人至雷溪市设立教会。1949年教会活动停止。1953年恢复活动,在莫井、夏浦、桑园、金花、石湾等地发展教徒。1966年停止活动。80年代初,真耶稣教会恢复活动,并在广塘、罗木、洪江市、石岗村设立4个祈祷所。

经济

综述

衡东县大力发展“旅游+”,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实施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土菜、旅游+康养、旅游+体育等工程,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第一产业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盛产粮食、生猪、黄贡椒、禽蛋、油茶等产品;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本;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衡东县大力发展“旅游+”,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6.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10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19.35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63.05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1:35.5:48.4。

第一产业

衡东县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盛产粮食、生猪、黄贡椒、禽蛋、油茶等产品。2021年,衡东县油茶新造完成5.4万亩,油茶低改完成4.3万亩,质量合格率100%。2022年,衡东县黄贡椒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量5万多吨,年产值5.62亿元,由黄贡椒延伸的衡东土菜相关产业链年产值达50亿元。

截至2022年,衡东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80亿元,增长5.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8.18亿元,其中:产业增加值54.1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08亿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0.34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6.08万亩,粮食总产量37.92万吨;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4.3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3.73万亩,产量3.57万吨;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0.71万亩,产量24.3万吨。出栏肉猪78.13万头;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0.79万头,出售和自宰用羊8.04万头;出笼家禽743.11万羽;水产品产量2.46万吨。油茶新造1.32万亩,低产林改造4.33万亩。

第二产业

衡东县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紧扣“一金一药两材三特”即有色金属、生物医药、轻工建材、化工新材料、机械制造、生态绿色食品、印章制造等七大重点产业。2021年,衡东县印章产业分布在全国的企业有200多家,印章产品有500多种,年产值达50亿元。衡东县共招引项目23个,总引资额155.5亿元,综合排名全市第一,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三类“500强”项目3个,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达120亿元。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174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63家,居衡阳市第一。

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1.4%,金属制品业增长48.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4.6%,汽车制造业增长18.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9%。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汇中再生、和富铜业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引入战略伙伴、实施技术改造,实现产量和产值翻番、规模和效益原地倍增,湘油泵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

第三产业

衡东县大力发展“旅游+”,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文旅融合焕发魅力。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省主会场(衡东)活动和罗荣桓同志诞辰120周年群众性活动,花奇里景区正式开园,枫仙岭生态庄园获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服务区,泊田生活民宿获省四星级旅游民宿。截至2023年,衡东县共接待旅游人数逾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50亿元,增长2.7%。其中:城镇、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3.2%、-0.3%。在限额以上法人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业限上企业销售额17.27亿元,增长24.8%;零售业限上企业零售额15.45元,增长24.2%。全年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业企业5家。

经济功能区

湖南衡东经济开发区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为省级工业园区。湖南衡东经济开发区调区扩区规划面积614.71公顷。衡东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原名衡东新塘经济开发区,2006年更名为衡东县工业园,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通过为省级工业园。为了更好的承接南部广东省产业转移,2010年经开区南迁25千米与衡东县大浦工业园合并,组建新的衡东县工业园,并将园区四自搬迁至衡东县西南部的大浦镇,2012年5月经省发改委批准更名为湖南衡东经济开发区。衡东经济开发区已成为衡东县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平台,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衡东县幼儿园127所,小学75所,初中40所,高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完全中学4所、县办高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中专1所、民办学校6所;有教师5000多人,学生88000多人。幼儿园在园人数14189人,小学在校人数45915人,初中在校人数27122人,高中在校人数12754人。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1.6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为100%,三残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生年巩固达100%,初中生年巩固率达100%。

湖南省衡东县第一中学简称衡东一中,是湖南省级重点中学,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衡东一中始创于1940年,前身为著名的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国师附中)和湖南省立第十二中学(省立十二中)。校园面积305亩,60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3282人,教职员工27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94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32人,省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1人,研究生学历9人。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安全文明校园”“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知识产权教育试点校”“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市十三·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校园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科技事业

截至2021年,衡东县规模工业企业共177家,全县R\u0026D研发经费投入达8.25亿元,占GDP比重达2.6%。技术合同交易额3.2亿元,同比增长80.79%,全县实施创新引领战略成效明显,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省众创空间2家。截至2022年,衡东县完成高新技术增加值42.51亿元,增长15.6%。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年专利授权总量为388件。其中,发明专利57件,实用新型122件,外观设计209件。有效发明专利是184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25件/万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衡东县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18个(包含17个分馆),公共图书馆23个(包含20个分馆、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5个,档案馆1个,农家书屋231个。全县有电视台1个,广播电台1个,电视转播发射台3个。衡东县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艺活动,积极筹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第五届土菜文化旅游中国艺术节、第六届土菜文化旅游节文艺汇演、“多彩衡东·端午节”等活动。衡东县连续三年举办全民读书月暨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积极推动阅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扶贫户。衡东荣桓图书馆2018年接待读者20万余人,外借图书15万多册,在县城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阅读“不打烊”,开启全民阅读新时代。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衡东县拥有二级医院10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237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1221人。

衡东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37年,其前身为衡山县人民医院。1966年迁址更名为衡东县人民医院。是衡东县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医院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开放病床600余张,临床、医技科室25个,职能股室15个,设有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等专科;设有阳光司法鉴定所、血液净化室、中心血库、病理检查室等医技科室。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衡东县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0.1%,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完成6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大浦镇排水系统提质改造,13个乡镇开工建设垃圾中转站。衡东县有林地保有量147.14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56.5万亩,森林蓄积量314.5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衡东县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建设111.4千米、安防设施建设108.5千米;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新建户用卫生厕所9114户,问题户厕整改2912户,15座公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项目215处,完成9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衡东县全面完成9个乡镇11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大浦镇排水系统提质改造,推动金花港防洪排涝及排渍站建设工程。实施城乡环境“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工程,整治车辆乱停乱放、乱闯乱行等交通顽瘴疾。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衡东县已超额完成全22项重点民生实事任务,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2379个,孕产妇免费产前筛选2544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选2712人,康复救助残疾儿童159人,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0户,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200户,农村“三路”提质改造建设111.365千米,农村公路安防设施建设108.479千米等。衡东县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6.27%,衡东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增扩面参保3166人。全县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72.3%、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94.2%,发放稳岗返还补贴112.87万元,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125.65万元。

交通

综述

京广铁路G4纵接南北,衡阳—炎陵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南岳高速公路直通衡阳市和南岳风景区。全境设有5个高速公路互通口。湘江由南向北流经县境西部。衡山高铁站和衡阳南岳机场离衡东县城均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公路

截至2022年,衡东县全县公路里程到达数2749.69千米,其中:国道79.21千米,省道210.58千米,县道277.78千米,乡道474.08千米,村道1698.56千米。全县货运量270.32万吨,货运周转量2032.85万吨千米。衡东县有240国道、207省道、333省道、336省道等4条国、省道。

铁路

衡东县是湘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辖区内京广、吉衡两条铁路穿境而过,总里程64千米。沿途曾设有10个火车站,至今保留4个,另设有3条专用铁路。衡东铁路辖区总里程共计64.44千米,其中京广铁路54.44千米,吉衡铁路10千米。

衡山火车站位于湖南省衡东县新塘镇,建于1935年。离北京西站1722千米,离广州火车站572千米,隶属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长沙车务段管辖。衡山县火车站座落在湘江东岸衡东县新塘镇文峰南路,系京广线衡阳段三等站,主要为衡东、衡山、南岳区及周边的攸县湘潭市茶陵县安仁县等县区的旅客物资集散服务,是出入南岳衡山旅游胜地的门户,是通往罗荣桓元帅故居等旅游景点和革命纪念地的通道。

航空

衡阳大浦通用机场位于衡阳市郊大浦镇,距离衡阳市直线距离约18公里,公路距离约39公里。东临G4衡阳—炎陵高速公路,南接京港高铁衡阳东站、衡阳松木工业园区,西连湘江、潭衡高速公路、衡邵高速公路、衡桂高速公路,衡阳中心城区通过衡大高速公路和衡大快速干道直达大浦通用机场。大浦通用机场以衡阳市区为核心,辐射衡东县、衡南县衡阳县衡山县南岳区耒阳市双峰县安仁县、株洲县、炎陵县、攸县茶陵县湘潭县等周边19个县市区,3.21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促进了衡阳西南云大都市区和大衡阳都市圈的快速发展。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衡东县机动车保有量12.35万辆。其中,汽车5.55万辆,摩托车6.74万辆,农用车155辆,全挂车399辆。新能源公交车60辆,出租车113辆,校车126辆。客运企业4家,客运班线40条,营运客车161台,发送班次8.1万次,旅客发送量30.2万人。

人文

综述

衡东县山水风光如画卷,是罗荣桓元帅故里,也是中国土菜名县,土菜香飘三湘四水。截至2019年,衡东县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荣桓故居,有欧阳海烈士纪念塔、大源窑址、杨山庙等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衡炎古道(衡阳段)、高田古建筑群等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衡东石湾烧壳子饼制作技艺、衡东山歌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湘菜烹饪技艺(衡东土菜烹饪技艺)、中医正骨疗法(阳大毛正骨术)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

文物古迹

截至2019年,衡东县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大源窑址位于衡东县甘溪镇大源村,面向洣水河,背枕窑背岭,沿洣水台地走向由南至北成群分布,东面为山地,北为瓷泥采挖地,南部及中部为加工场地和产品烧制地,西为产品销售和运输地。大源窑通过大胆的创新,其粉上彩釉绘花、釉下彩釉绘花、釉下粉彩绘花等工艺,使烧制的青瓷身于宋元最精美的青瓷之列,特别是粉地釉彩高温瓷为大源窑首创,这种工艺奠定了它在中国青瓷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据《衡阳市公路志》记载,衡炎古道(衡州至炎帝陵“御祭古道”的简称)自衡阳东起,经露白、斗岭、泉溪、石塘、黄田、潭湖、九江、安仁、梅桥、斜濑、到炎陵县,全程270千米,衡阳境内120千米。京广铁路吉衡铁路修成后,衡炎古道的功能开始衰退,随着工程建设,衡炎古道(衡阳段)遭到破坏和废弃。但沿途依旧保存着许多古桥、古亭、古庵、古寺、古街铺、中国传统村落等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衡东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

石湾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以附近西北湘江东岸“迴澜山直插江中,石峰卓立于高岸,湘江百折至此迴”而得名。明清时期,石湾就是湘江流域一水陆重镇。此地出产的烧壳子饼因其味道可口又耐储存,成为南来北往的商客备受青睐的干粮。之后,“石湾烧壳子饼”的名号逐渐在湘江沿岸流传开来。刚出炉的烧饼两面烤黄,色泽黄亮,放置一段时间待水蒸气排出后,烧壳子质地坚硬稍用力就可以掰碎,是名“烧壳子饼”。

衡东地方花鼓戏是衡州花鼓戏的一个流派,是湘中和湘南最具影响的一支花鼓戏,其历史在三百年左右。所使用的舞台语言为衡东官话略带戏腔。其音乐是在衡东民俗音乐的山歌、民歌、田歌、地花鼓、采茶歌等基础之上,又吸取了衡东曲艺音乐中的报春、狮赞、唱干龙船、莲花落音乐及皮影戏宗教音乐素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音乐体系。

习俗

新中国建立前,衡东县境内的九工(剃头、剔脚、阉猪、推子、纸马、蓑衣、裱画、裁缝、艄工),十八匠(铜、铁、锡、银、砖、木、窑、锯、石、机、弹、油、漆、染、铸、篾、皮、鞋),各奉师祖,形成各自的匠艺习俗,其中共通的习俗是拜师、参师。徒弟拜师时立字据,纳进师钱。学徒期满办“出师酒”。还要深造则另找师傅“参师”。

新中国建立前,衡东县境内有祠堂1500所,每年农历十月上、中旬,祠堂举行祭祀礼,杀猪宰羊,备办三牲祭品,设祭席,主祭者行三跪九叩首礼。各户设“家神牌位,或朔望早晚或逢年过节、烧香礼拜。新中国建立后50年代初,废除祭祀,拆除家神位。80年代中期,有农家重立家神牌位。

新中国建立前,衡东县境内乡村流行的主要农事习俗有:忌戊,立春后第一至第五个戊日,农民不用犁、耙、锄头、耙头伤泥土,名曰忌戊;起春,正月初一过后,农民选择“吉日”牵牛下田“起春”,烧香,化纸钱,燃放鞭炮,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送田灯,正月十五日,农民往田头送火把、点香、燃放鞭炮,祈求天老爷消灾;浸种育秧,农谚有“穷人莫听富人哄,桐子开花才下种”。平整秧田要选择“吉日”,种谷下泥后,在秧田里立“秧田婆”,以祈“秧田婆倌”保护秧苗;插田,开始插田叫“开秧田门”,由户主或有声望的老农扯第一手秧,动手前先用秧田水洗洗手,插秧时,先插一行(4),随即扯掉重插,以防发“秧手子”。“倒秧田”要吃咸鸭蛋。大浦、霞流一带,插秧时要吃麸子肉。尝新早稻成熟后,要择吉日“尝新”,用新米煮饭,用鸡、鱼、猪肉敬天地,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上席吃饭时,由户主尝第一口新米饭;唱禾戏,有些地方在早稻抽穗扬花时,请木偶戏班子唱禾戏,有些地方用舞“火龙”祈求上天消灭虫害。新中国建立后,农事习俗已逐渐消失。

饮食

衡东县以吃大米饭为主,解放前,农民吃糙米、红薯、豆类、瓜菜等。解放后50-60年代,主杂搭配,粮菜混吃,70年代杂粮逐渐减少,由吃糙米改吃机碾白熟米。80年代杂粮用作调剂口味。民间菜肴喜用重油、重盐、多辣椒,以咸麻辣著称,农家菜肴,除常用炒、煎、炖、蒸等烹饪方法外,还有生制咸菜、腌菜、鲊(衡东方言音扎)菜、烘腊、风腊等。新塘、石湾、大桥、白莲等地素有饮茶习惯,以饮绿茶为主。过年过节,红白喜事待客则有姜糖茶、胡椒盐茶。酒以饮米烧酒为主,还有糯米酒,撞酒(糯米酒掺米烧酒)、大浦、霞流、栗木、石滩等地方,农家常以酒代茶待客。80年代起,白酒、色酒、啤酒、汽酒进入农家。

衡东县衡东土菜中的土头碗,又称七层“楼”,由猪蹄、发肉、鸡蛋、大卷、红枣等组成,是衡东土菜分量最重的一道菜。而“茶担子”做的土头碗让衡东土菜的韵味更足。切剁新鲜猪骨肉,将其放至油锅煎炸,与淀粉和成团,做成精美形状放至蒸笼蒸煮。一系列流程都需要用心才能使之色香味俱全。“酥肉”又是衡东土菜另一道特色菜品,清洗干净的猪肉煎炸后放至可乐饮料中浸泡直到表皮酥软金黄,再切割成片状,搭配辣椒豆豉等食材,让人大快朵颐。

“杨桥子肉”是传承于衡东县杨桥地区的一道农家特色菜,也是衡东土菜的一道金牌菜。它因浓香、肥而不腻而深受食客的欢迎。加上制作主原料之一的红曲米粉的调配而更显喜庆,故有“东方红云”的美誉。

新塘削骨肉是衡东地区盛行一道家常小炒。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衡东新塘镇上有一老板发现骨头熬过汤后,骨头上的碎肉及结缔组织别有风味,便动手将骨头上碎肉削下来,撕碎,放上青椒,味道鲜美,即入菜谱,颇受欢迎。之后,削骨肉成了衡东土菜里的经典名菜。

地方特产

衡东大桃是衡东县林业科技工作者经过二十多年精心选育的一种优质油茶品种,具有果大、果早、果色鲜、产量和出油率高等明显特点,接穗后三年挂果,五年盛产,亩产油18公斤以上,是常规品种的10倍多。

1998-2001年连续4年衡东县被列入全省优质稻产业化开发项目县,从1998-2004年,全县累计植优质稻195.2万亩,为金雁米业、五福米业等龙头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优质稻谷。2004年,衡东县6万亩优质稻基地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衡东三樟黄辣椒是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三樟乡的特产。衡东县三樟乡种植黄贡椒已有1800年历史,由湘江泥沙淤积形成的特殊沙质土壤,赋予了三樟黄辣椒独特的风味——肉厚、皮薄、爽脆、香甜、色艳、椒形小,为辣椒中的极品,被赐为“汉源花椒”。黄灯笼辣椒对环境要求较高,在无污染的环境下才有其独特风味,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衡东县三樟乡被国家辣椒新品种推广中心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联合授予“中原地区黄椒第一乡”美誉。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19年,衡东县共有2处A级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有罗荣桓故里,国家AAA级景区有白莲风景区。

重要景点

罗荣桓故居位于中南重镇、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第四届中国红色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十佳景区。

白莲风景区位于衡东县城以北17公里的白莲镇内,景区总面积约4000亩。包含千年白莲风情园、“省美丽乡村”马房村、小初茶场、万亩杉木林基地等景点,白莲古寺遗址、爱莲书院遗址,白莲仙湖、乌琴夕照、千年荷塘、荷塘月色、王家奇寨、鱼跃荷浪、及第马房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衡东县衡东花奇里景区位于衡东县洣水镇,由衡阳东奇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2000亩,总投资3亿元。景区以一年四季独具特色的艺术花卉景观及网红摄影为特色,集海棠花杜鹃花属、紫薇花、樱花等组成的百万花海。目前已建成户外婚纱摄影基地、粉色沙滩、沙漠植物馆、儿童乐园。下阶段重点推进建设萌宠乐园、水上嘉年华、生态餐厅、游客服务中心等,着力将景区建成为全国植物造型花卉研发基地,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科技生态旅游示范园。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