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商贸通道

更新时间:2024-09-21 03:31

茶马古道(英文:The Ancient Tea Horse Road),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通道,起源自唐宋以来的“茶马互市”,以骡马运输茶叶为主,包括青藏公路川藏线滇藏公路三条主要线路和陕甘路线等众多支线。

茶马古道最早起源于汉末阶段,被认为是丝绸之路的延伸,主要用于贸易交流,曾有“旋牛道、五尺道、进桑冷道、永昌道、藏彝走廊、唐蕃古道、陇蜀道”等多种局部性的古道名称。唐朝时期,茶马互市在汉藏民族间形成;宋代,茶马互市成为正式制度;明朝,开辟了门(四川天全县)—昂州(泸州市岗安镇)—长河西(四川康定)的“碉门路”茶道;清代,茶马古道的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以茶贸马”和“以马运茶”两种模式并行的局面;清代中期以后,茶马贸易迅速衰落;康熙帝七年(1688年),清廷裁免茶马御史乾隆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1760~1762年),清廷分别裁撤各地茶马司。

西南茶马古道的青藏、川藏、滇藏三条主要线路,均穿过中国第一、二级地理阶梯的过渡地带。由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省四川省的茶叶产地出发,主要分为滇藏线路和川藏线路,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向西延伸,跨越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脉南部的印度次大陆等地。茶马古道跨区较大,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高原季风气候。 西南茶马古道沿线有20多个民族。汇集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文明。茶马互市的兴起使大量不同民族间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和文化交流,形成了兼容并包、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

茶马古道是我国一条历史悠久的古商道,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还拥有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大理市凤阳邑、普洱茶马古道风景区、宁洱茶马古道主要遗址。当前我国正在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区域协作,整合区域优势,共同开发茶马古道的沿线道路的文化,推动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交往和经济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命名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以来“茶马互市”的习惯,是古代(主要是明、清两代)以骡马运输茶叶的古道。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令吐蕃渐慕华风,尤其是带过去的茶叶,因为能够解肉食之腥、青裸之热而大受欢迎。茶商和马帮抓住青藏高原无法生产茶叶的商机,将大量川滇茶叶销往青藏,再将青藏良马带回。"茶马古道”一词由木霁弘等学者在1980年《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中提出,在此之前,曾有"旋牛道、五尺道、进桑冷道、永昌道、藏疑走廊、唐蕃古道、陇蜀道“等多种局部性的古道名称,而“茶马古道”是这些古道的总称。

范围

西南茶马古道是一个以川、滇、藏为中心不断扩展庞大交通网络,有青藏公路川藏线和滇藏线三条主要线路和数量众多的支线。其中青藏线起自陕西长安(今西安),途经甘肃南部和青海地区后进入西藏;川藏线东起雅安,经康定、理塘、巴塘等川边重镇入藏;滇藏线起自普洱市,经南涧、大理、丽江、德钦等地入藏。

青藏线

茶马古道青藏线即唐蕃古道,是1300年前唐朝吐蕃之间的交通要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终点是吐蕃都城逻些(今拉萨市),跨越今陕西省甘肃省、青海、四川省和西藏5个省区,全长约30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它的大致路线是:从长安西安市)──秦州区(今甘肃天水)──临州(甘肃临洮)──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临夏)──龙支城(青海民和柴沟北古城)──西宁市(青海乐都)──西宁──共和──兴海──贵南──同德──玛沁──甘德──达日──色须(四川石渠)──玉树──囊谦──类乌齐──丁青──巴青──索县──柏海(西藏那曲)当雄──逻些(拉萨市)。

川藏线

川藏线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由雅安市康定市,全长约400千米;第二段由康定至拉萨,全长2000余千米;第三段由拉萨至亚东,全长约400余千米。

第一段 雅安至康定

这一段路山高谷深、道路奇险。分为“大路”和“小路”通向康定。“大路”又称管道,从雅安向南出发,经过对岩、八步、露石、飞龙岗、荣经、六合、花滩、露口、凰仪,翻越大相岭,然后向西北途经草鞋坪、羊圈门、清溪、富庄、泥头、三交、飞越岭、化林坪、隆坝堡冷街、沈村、德威、摩岗岭、磨西、雅加埂、木雅后到达康定。康熙四十五年(即1706年)沪定桥建成后,运茶无需再经过沈村,而改由隆坝堡至冷街、沪定桥、烹坝、回马坪、冷竹关、黄草坪、大岗山而至康定市。“小路”又称“商道”,夹岸沟深、悬崖峭壁,从雅安市向西至宋村后再渡青衣江,经飞仙、多功、始阳、梅岭、天全县、甘溪、仙人桥、紫石关、大人烟、西路口,翻越二郎山而至化林坪并引入“大路”通往康定。

第二段 康定至拉萨

地势相对平坦,分北线和南线。北线即“川藏商道”,从康定出发,经乾宁、道孚县炉霍县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岗拖、同普,抵达昌都,再经思达、硕督、窃黎、太昭等地达到拉萨,南线即“川藏官道”,亦从康定出发,经雅江、理塘、巴塘、世康、左贡,并于昌都与北线汇合而至拉萨。

第三段 拉萨至亚东

沿途较为平缓,土地肥沃、水草丰茂,食宿条件总体较好。沿雅鲁藏布江流域一路西行,经日喀则、堆洗谷、江孜县,至西藏自治区通向南亚的重要商埠亚东。

滇藏线

茶马古道滇藏线形成于唐朝,它与吐蕃王朝向外扩张和对南诏的贸易活动密切相关。跨越滇、藏、川三省,延绵近3000公里,描述时分为三部分:即茶产区的茶道,指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自治州至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理市(下关镇),经动海、动腊、景洪市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南涧、弥渡、临沧、云县、凤庆;滇西北商道,以大理市为起点,终点分至云南省各人藏通道点,大致包括大理、洱源县鹤庆县剑川县、兰坪福贡、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丽江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德钦县;入藏商道,指由各入藏点行至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而止,包括察隅左贡、八宿县芒康县、昌都、洛隆县、类乌齐、丁青县、波密、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墨竹工卡县等。

历史发展

西南茶马古道延续了一千多年之久,从隋唐时期设立互市开始,兴于宋代,繁盛于明代,清后期逐渐衰落。宋茶马,元修驿路,明开碉门,清兴滇茶,各族人民共同书写了悠久而辉煌的古道历史。

形成

最早起源于汉末阶段,是丝绸之路的延伸,主要用于贸易交流。用金银、绢帛及各种手工业品来交换周边少数民族的马匹及其它畜产品,历史上将这种互通有无的民族贸易称之为“绢马贸易”。唐朝开元盛世的逐步兴起,茶马古道的贸易功能也得到充分拓展。绢因为受革制品的替代而市场有限被茶所代替,绢马贸易也日益发展为茶马互市。641年,文成公主和亲,将茶叶和许多工艺品、谷物、油菜籽、药材等带到藏区。唐代中期以后,饮茶的习俗开始在中原形成并逐渐辐射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唐朝中央政权对与西域少数民族地区互市的重视,加之对马匹的迫切需求和开始将茶税纳入财政体系,促成茶马互市在汉藏民族间形成。

在宋代,茶马互市成为正式制度。为了加强管理推动茶马互市贸易的发展,宋代,官府在雅州(雅安)特设立了茶马互市司。熙宁七年(1074年)在成都设置榷茶司(榷茶,茶叶的专营专卖),在秦州(甘肃天水)设买马司,分别对买卖茶叶和马匹进行管理。并在不久后将上述两个机构合并为都大提举茶马司,统一管理茶马互市事宜。北宋末期,“榷茶制”改为“茶引制”。宋代的汉藏茶马贸易依然主要走唐蕃古道,即今天的青藏公路

繁盛

元朝重视茶叶向藏区的销售,重视道路的开拓,修整完善了茶马道路系统,把它确立为官道,还在青藏、川藏两条线路上修建了40多处驿站,并对道路进行管理。终元一朝,西南茶马古道畅通无阻,汉、藏、蒙、回等各民族在茶马古道上自由往来。

明朝,开辟了碉门(天全县)—昂州(泸州市岗安镇)—长河西(四川康定)的“碉门路”茶道,在昂州设立卫所加以保护。天顺二年(1485年)规定“今后乌斯藏(明代称西藏自治区为乌斯藏)地方该赏食茶,于碉门茶马司支给”。成化三年(1467年)“命进贡番僧乌斯藏来者皆由四川省,不得赴洮、泯,着为例。”成化七年(1470年)规定乌斯藏、朵甘思(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东部)各部朝贡必须由四川路进京。从此,川藏线贡道、官道合为一体,成为入藏驿道,是茶叶贸易的主要通道。朝廷为了通过茶马贸易巩固和强化对藏区的统治,大量设置茶司马机构和官员,管理茶马贸易。1361年明朝立法严禁私茶出境,“凡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议者立论死。”并在天全县(四川雅安地区)等地设茶课司,征收茶税。

到了清代前期,西南茶马古道的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以茶贸马”和“以马运茶”两种模式并行的局面。清代茶马古道的川藏线形成南北两路,昌都是南北两路的交汇点。一方面由于中央王朝的战马需求降低,官方茶马贸易逐渐萎缩,但为了满足藏、彝等民族日益旺盛的饮茶需求,清朝持续扩大四川省的“南路边茶”“西路边茶”贸易规模,并在北胜州(今云南永胜县)新设茶马互市。另一方面,北胜州(后移至丽江市)互市促进了滇茶的崛起,清朝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又使以骡马为运力的云南省民间马帮成为发展古道贸易的重要力量,西南茶马古道迎来了“以马运茶”的时代。

衰落

清代中期以后,边疆地区对内地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一方面边疆商人冲破政府茶马贸易的垄断,另一方面政府也将经济从茶马贸易转向对外贸易,茶马贸易迅速衰落,康熙七年(1688年),清廷裁免茶马御史;乾隆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1760~1762年),清廷分别裁撤各地茶马司。普洱茶由过去年产八万担的高峰跌落到五万担。雅安茶号由原来的100多家减少到30多家,年加工边销茶由原来的1000万斤以上减少到34000斤。从此,历经一千多年的茶马贸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茶马古道也因此而衰落。

短暂的繁荣

在抗战爆发后,“茶马古道”交通体系也曾出现过较短暂繁荣。武汉会战发生后,中国国民党迁都重庆市,试图建立驿运机构,希望此举可以支援前线。四川省于 1940 年 9 月正式建立驿运机构。1942年,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通往中国战区的通道被切断,贯穿滇、川、藏直达中印边境帕克里口岸的茶马古道,成为运送国际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危急关头,一队队由各民族马帮组成的民间商队,负载着各种战时物资,络绎不绝地行进在崇山峻岭之间,团结一心、共御外侮。

再度衰落

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茶马古道虽已丧失了昔日的地位与功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至今,在短途区域里,茶马古道仍在通行,仍可见少量马帮穿行在雪山、江河之间。

地理

气候

茶马古道的空间跨度十分巨大,导致沿线的气候复杂多变,其分布主要受到海拔因素的影响。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复杂多样,湿度较大,多云雾,冬暖夏凉,无霜期长;北部部分地区为高原气候;云贵高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其特有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温差小,早晚温差大,干湿季分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原因,主要呈现出高原气候的特点。

地形地貌

西南茶马古道的青藏、川藏、滇藏三条主要线路,均穿过中国第一、二级地理阶梯的过渡地带。横跨20多个经度,纵括10多个纬度。茶马古道中的滇藏线路和川藏线路从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省四川省开始,经过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雅砻江向西延伸,跨越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脉南部的印度次大陆,进入不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地。

横断山脉

横断山脉为川、滇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南北向山脉的总称。地形上总体向南—南东倾斜。其间地形起伏剧烈,是中国山区河网水系最密集,地形最复杂的地区。山间盆地、湖泊众多,古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广布,现代冰川作用发育,重力地貌作用,如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屡见。西南茶马古道几乎穿越整个横断山脉,将茶叶从产地输送到了青藏高原的广大消费者手中,因此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市场网络,覆盖了藏地的城镇、寺庙和村寨。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北邻四川盆地,东到湖南省雪峰山。是中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米~2000米。起伏的山岭间,有许多湖盆和坝子。滇藏公路是一条从云贵高原由南向北爬升至青藏高原的蜿蜒“天路”。在它成为宽阔的公路之前,仅仅是古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毛细血管”之一。

青藏高原

茶马古道核心地带以云南省四川省为起点,向青藏高原延伸。青藏高原北起西昆仑山祁连山脉山脉北麓,南抵喜马拉雅山脉等山脉南麓,西自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西缘,东抵横断山脉等山脉东缘。高原面处于海拔4000米以上,平均海拔约4320 米。高原上冻土面积150万平方千米,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冻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海拔最高的地区。由四川雅安等产茶地进入青藏高原的道路被二郎山等天堑隔断,山路险要。千百年来,由川藏茶马古道进入青藏高原的茶叶靠人力背,也就有了“背夫”这个职业。

水文

西南茶马古道的主要水文来自横断山脉的“三江并流”和青藏高原南部和东部的边缘山区河网,它连接了亚洲板块最为险峻奇峭的高山峡谷,跨越了大渡河岷江金沙江雅砻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几大水系。金沙江水力资源巨大,据屏山水文站42年(1985止)统计,多年平均流量4610米/秒,年水量1454亿立方米。澜沧江总长2354千米,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千米,上中游高原和高山地带河川径流,冬季一般不到全年径流量的10%,春季可占10%以上,夏季可占50%左右,秋季径流量仍可占全年的30%左右。青藏高原南部与东部较大的外流河雅鲁藏布江 (大支流有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帕隆藏布等)水力资源丰富。高原内部河网稀疏,季流河居多。高原上湖泊总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尤以羌塘高原内流区的湖泊面积大,数量多。水在这里以冰川、冻土、湖泊等形式存在。这些水通过河流输送到青藏高原的各个地方,甚至流出青藏高原。。

人口

人口分布

西南茶马古道是以川、滇、藏为中心不断扩展庞大交通网络,横跨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2020年末全省家庭户人口7709.3万人、常住人口8367.5万人。其中雅安市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1434603人;康定市(2021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2.73万人。

云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总人口4720.9万人(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4690万人)。其中丽江市(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3.8万人;普洱市(2022年),全市常住总人口237万人;大理白族自治州(2022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364.5万人。

西藏自治区2021年底全区常住人口为366万人。其中昌都(2022年末),全市总人口62万人。

民族

西南茶马古道穿越陇西走廊、藏彝走廊、苗疆走廊三大民族走廊。陇西走廊曾活跃着牦牛羌、党项族、白狼羌、白马羌(白马氐)、陇西鲜卑、吐谷浑等古代民族。后来一部分向西进入青藏高原,与当地居民融合,逐渐形成今天的藏族土族撒拉族门巴族、珞巴族等民族;另一部分尤其是其中的氐羌民族在历史上多次沿藏彝走廊南下,主要是今天居住在四川省云南省两省的彝、羌、哈尼族、纳西、景颇族、怒、独龙族傈僳族、白、阿昌族基诺族、普米等众多民族。

藏族

西藏自治区地区出土的最早的茶叶遗存距今1800年左右,大约是在东汉末期。藏族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受茶叶自然功效以及西藏地理环境和藏族饮食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茶叶自古以来是西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藏区人民以肉食为主,需要大量饮茶来均衡膳食,而中原地区盛产茶叶,双方供需互补。而茶马古道就是古代汉藏民族之间的主要贸易通道,其中茶与马是主要的交易商品,除此之外,还有丝、盐、铜、皮革、药材、珠宝等。

彝族

西南茶马古道上的彝族主要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而在此处的茶马古道驿站“那柯里”,曾是普洱茶走向东南亚的“第一站”,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拥有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和马帮文化,保存有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唐人《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蒙舍蛮是今天彝族、布朗族等民族的先民,他们用椒、姜、桂等香料与茶一起煮饮,这与汉、藏民族早期的饮茶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语言

西南茶马古道沿途生活着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因为各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出现了民族地域通语和第二语言,其中第二语言统一在西南官话下。民族地域通语是在当地相对来说比较强势的民族的语言,包括傣族彝族白族纳西族藏族, 每一个中心都形成一个通语圈,比如说藏语圈、纳西语圈、白语圈,然后下边有很多少数民族。

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是北方方言的分支、湖南的第二大方言,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广西、湖南七省,现在的四川话、重庆话都属于“西南官话”。

藏语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依地区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 ,卫藏方言和康方言都有声调。安多方言没有声调。藏文创制于公元7世纪前期 ,是有4个元音符号和30个辅 音字母的拼音文字,自左向右用竹笔、墨汁书写,字体主要为“有头字”(楷体)和 “无头字”(草体)两种,通行于整个藏族地区。

宗教

西南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同西南边疆地区和周边邻国进行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分为青藏、川藏、滇藏三条主要线路,涉及茶、马、丝、盐、铜等大宗商品,沟通了汉、藏、羌、彝、蒙古等几十个民族,汇集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文明,为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华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以及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汉传佛教

丝绸之路是汉传佛教的主要传播线路,又被称为“北传佛教”。隋唐时期,汉传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天台宗、净土宗、禅宗等独具特色的中原地区汉传佛教宗派,并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

藏传佛教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茶马古道使“藏传佛教”从印度引入西藏自治区藏传佛教由于传承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教派,较大的有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等,还形成了活佛转世传承继位制度。其中格鲁派是15世纪初宗喀巴在原噶当派基础上创立的,之后成为藏传佛教诸宗派中影响最大的宗派。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两个活佛转世系统都属于此派。

重要城市

雅安

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全市幅员面积15046平方公里。山地占总面积的94%,平坝占6%。茶马古道的三条线中,川藏线开通时间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也最大的大道。而雅安,是川藏道上的必经之地,也是四川茶马古道起点。

早在商周时期,雅安由于文化交流及民族迁徙等原因,便已形成了一条北通中原,南及南亚的古道,史籍中记载有青衣道、灵关道、严道、旄牛道等皆在雅安市现辖区内。北宋时期实施对西南边陲少数民族的怀柔政策,允许藏胞到雅州进行茶马交易,据宋史记载:“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榷蜀茶”“九年(1076年)吐番购茶定雅州为交易所,置茶场,县令加同监茶场衔,自称茶监,元丰时有司请以茶易马,名山设茶马司。”元代,西藏自治区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为发展西藏与内地之间的交通,元政府在藏区大兴驿站。明朝时,中央政府特别重视茶在安定藏区、促进国家统一中的作用,政府制定了关于藏区用茶的生产、销售、贩运、税收、价格,质量、监察的一系列法规和制度,抑制茶商投机倒把。明洪武八年(1371)下诏“天全六蕃司,专令蒸乌青(茶)易马”,天全碉门成了对藏区销售边茶的口岸,西路茶马古道得以开通。至此,以雅州为起点的茶马古道已具规模。成化六年(1476),规定乌思藏、朵甘思各部朝贡必须从“四川路”来京。明代川藏茶道分为“南路”(黎碉道)和“西路”(松茂)道两条。 “南路”茶道中,又分为“大路茶”与“小路茶”,均以雅安市为起点。四川省“茶马古道”(雅安段)与“茶马互市”的形成为开展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稳定边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昌都

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横断山脉南段,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上游。平均海拔3560米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2100至2700小时,平均气温2.4至10.4℃。面积为109830平方公里(10.983万平方公里)。昌都地处“两山夹一川,两川夹一山”的三江峡谷地带,刚好处于东西、南北交流的交错点、交叉点。以昌都为点向四方望去,东西向有川藏线茶马古道;南北向也有一个通道,即民族走廊,古时氐羌南迁,即从民族走廊南下。昌都是连接藏川滇青的枢纽和西藏自治区通往祖国内地的重要门户,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

早在唐宋时代以前,起自卫藏,经林芝市、昌都并以昌都为枢纽而分别通往今川、滇地区的道路就已经存在和繁 荣,并已成为连接和沟通今川、滇、藏三地古代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隋唐时期有驿道从昌都经彭州市成都市剑阁县(剑阁)、利州区广元市),通往长安元朝在昌都设朵甘思宣慰使司,管辖今昌都地区及四川甘孜、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区事务,建立驿站,促进了茶马古道的通畅。明朝在昌都设朵甘卫指挥使司,保障了茶马贸易的发展和繁荣。清代时茶马古道更加通畅,茶马互市虽然逐渐消逝,但边销茶贸易却悄然兴起。昌都因茶马古道而形成,更因茶马贸易而兴旺。昌都由茶马古道的通道、中转、门户、枢纽,进而发展成为区域和民族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大理

大理州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090米。面积共1871.49平方公里。是古代南诏和大理国的都城,历史悠久,是云南省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 通往印度的“南方丝路”中转站。刘彻元封二年(前109年)在大理地区遥置叶榆县,是中原王朝最早在云南设县的地区。公元八世纪,“六诏”(唐初分布在洱海地区的六个少数民族部落)在唐朝支持下,建立南诏政权。937年,通海县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建立了大理国。

大理白族自治州自古以来都是滇西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也是滇西、滇南的茶叶集散地。早在唐代的南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的茶叶就已运销大理。凤阳邑村在大理古城和下关新城之间,原名“砖窑”,曾以烧制砖瓦为主,茶马古道穿古村而过。凤阳邑的茶马古道是大理古驿道中的一段,也是滇藏茶马古道大理段的一部分。清末民初,下关镇一跃成为西南最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和生产加工地。马在茶马古道中意义重大,南宋王朝的战马多来自大理。最早记载大理的骡马交易是在南诏时期唐朝永徽年间(650~655年)的三月街进行,骡马市场是三月街的一大特色。明代李元阳《云南通志》中记载:“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奇人奇书》则记载了集市的盛况:“具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此为马市,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

丽江

丽江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部,金沙江中游,云南省西北部。也处于滇、藏、川三省区交界之地。会聚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东巴典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是茶马古道上迄今保存最为完好并古貌依旧的文化名城,也是茶马古道最重要的货物中转集散地。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并在以后不同历史时期得到扩张。丽江古城的历史与纳西木氏土司的发展史密切相关,孛儿只斤·忽必烈赐名“丽江”时,丽江的所在地是“逻波城”(石鼓镇),明朝时期,木氏土司把行政中心由白沙迁至大研,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建工程。大研处于丽江坝子中心,便利与周边区域的商贸活动。古城四周水草丰美,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有利于南来北往的马帮休养生息。南方来的马帮不适应西北的干燥寒冷和高海拔,在此却步;西北来的马帮不适应南方的高温多雨,也在这里停了下来。然后,南来北往的货品在此中转,转由丽江市的马帮运输进藏或南下。因此,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丽江古城成为了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军事上有利于居中防御,也便于通过茶马古道进入藏区。清雍正以后,与藏区的贸易进一步发展,丽江及外地商人纷纷在丽江古城、石鼓镇、巨甸等集镇设店经营。清代时,丽江的纳西人逐渐产生了专门从事进藏贸易的“藏客”,并成立了自己的马帮,成为茶马古道滇藏线上的客商。随着马帮出入古城的频繁,旅马店业也悄然兴起,出现了专为马帮的作坊和门店,提供多项服务,如卖草场,缝制出售垫褥子、藏靴,加工出售炒面、酥油,打制和供应马蹬、马掌等。丽江银、铜器也是输藏的重要商品。藏商驮来的货物有皮子、细羊毛等,经纳西手工制作成产品后又销往藏区。藏商还驮来山货药材如麝香、熊胆、虫草、贝母等作为行市俏货,又将茶叶、红糖、粉丝、铜、铁、银器运往藏区。20世纪以后,丽江市作为商贸物资中转站的功能,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发展到极致,使滇藏贸易古道向南亚、西亚扩展延伸,成为重要的国际大通道。

康定

康定市(旧称“打箭炉”),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甘孜州州府。地处四川省盆地到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之间过渡地带。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全市幅员面积1.16万平方公里,是以藏族为主,汉、回、彝、羌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

康定在元时尚是一片荒凉原野,明代开“碉门路”茶道后,逐渐发展成为大渡河以西边茶贸易集散中心。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达赖喇嘛奏请在康定市互市,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获准。雍正七年(1729年)置打箭炉厅,设兵戍守。从此“汉不入番,番不入汉”的壁垒被打破,大批陕商、川商和藏商聚集交易。20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的康定是闻名于世的藏汉贸易中心城,而康定茶马贸易中锅庄的更加重要。康定锅庄产生是因为各民族之间语言不通,进行直接交易有一定困难,因而需要在民族贸易中有一种中介商人,沟通商业信息,充任商人之间贸易的媒介。而锅庄,就是扮演着这样的角色。雍正至乾隆时期,康定锅庄由13家发展到48家。在交易中,锅庄主不直接参与买卖,只是受藏商委托与汉商洽谈,锅庄主按交易金额收取2%~4%的佣金。康定市茶商要争取买主,也需经过锅庄主的中介牵线。而担当贸易中间人的往往是锅庄中年轻貌美、精明能干的女子,当地人称其为“沙鸨”或“阿佳”(藏语姐姐的音译)。这也形成茶商与锅庄的密切联系,甚至通婚联姻。

经济

唐朝

唐朝的茶马贸易处于形成和开拓阶段,贸易的形式主要是“ 贡”、“赐”的形式,数量庞大。李隆基开元时期,实行茶税和榷茶制,将茶叶的经营权置于官府的垄断之下。自太宗贞观八年( 634 年)始, 至李炎会昌 3 年( 846 年)吐蕃王朝瓦解共 213 年间,双方使臣来往不少于 191 次,其中唐使入吐蕃 66 次,吐蕃使入唐 125 次。

宋朝

北宋时期茶马贸易开始大兴起来。有朝贡赏赐(官方交换)、宋政府设茶马司两种贸易方式。从从1008 年至1098年的90年间,唃厮啰与北宋政府之间的贡赐贸易共进行了 39 次,其中纯粹的茶和马的贸易达到11次。赵顼熙宁七年(1072年)在雅安市(名山县新店镇长春村)设置茶马互市司。鼎盛时期,茶马司每年运出雅安茶达到2万驮(每驮50公斤),占官方统筹总数的一半以上,有时一日接待商人达2000人。据估计,北宋时四川省茶叶交换藏区的马匹每年2万匹以上,南宋时1万匹以上,而两宋时四川年产茶3000万斤,其中半数以上销往藏区。

元朝

元朝时期,茶马贸易是朝廷重要的赋税来源,据《 元史·食货志》载,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六年( 1270 年)茶税年纳银达一千五百万锭。元朝政府重视古道的开拓,川西、滇西北和与西藏自治区的茶马古道大大延伸。

明朝

明朝是汉藏茶马贸易的极盛时期,大量设置茶马司,制订茶法。有政府贸易、朝贡贸易、私茶贸易三种贸易方式。据统计,从1490-1601年的111年中,仅四川省陕西省等地行销甘、青、藏的茶叶,分别为30万至80万斤。

清朝

清朝初期,由于国内局势不稳定,需要大量战马,西南茶马古道贸易规模较前代有较大发展。为了保证茶马贸易的巨额利润,政府将四川茶定位“南路边茶”、“西路边茶”和“复查”分别固定销往不同的地方。顺治十八的( 1661 年)阿旺罗桑嘉措请求在云南胜州开展互市,以马易茶,从此后,云南茶大量销往藏族地区。据《徐霞客游记》记载,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销往西藏自治区的滇藏茶就有3万担之多。

物产

茶叶

茶马古道的茶叶按照商品加工方法分类,可以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品种。受交通运输影响,从茶马古道运往西藏等地的茶主要是砖茶、沱茶等黑茶类紧压茶,以及少量的绿茶。而茶马古道流通的茶叶主要产自四川省云南省两地。

川茶

又称“边销茶”,是对四川销往藏区茶叶的统称。边茶分为雅安藏茶和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以雅安市为制造中心,产地包括雅安、荥经县天全县名山区、芦山、邛崃市洪雅县等地,以雅安、荥经、天全、名山四地为主产地。茶叶主要销往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自治州,以及甘肃省南部地区。南路边茶的原料粗老,是采割茶树枝叶经过加工而制成。原料可手采也可刀割,手采老叶或当年枝叶,刀割当季当年成熟新梢枝叶。南路边茶的成茶曾分为毛尖、芽细、康砖、金尖、金玉、金仓六个品种,后简化为康砖、金尖两个品种。南路边销茶经熬耐泡,品质优良,占藏销边茶的60%以上。

滇茶

云南省是茶叶的原生地之一,滇藏线茶马贸易的茶叶,以云南普洱茶为主。普洱茶泛指以云南普洱茶区所产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晒干、蒸压而成的各种规格的紧压茶,按照发酵方法区分,分为生茶和熟茶

青藏马匹

马匹是西南茶马古道上重要的物资之一。在西南茶马古道兴起以后,尤其是在丢失了北方马场的宋、明时期,战马往往是稀缺的军事战略物资,中央王朝逐渐形成了对藏区良马的商品依赖。中国古代马的产地主要在今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新疆、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等地。唐朝茶马互市的马匹主要来自新疆和西藏地区,北宋时期主要来自甘肃藏区,南宋以后主要来自西藏、甘肃藏区。

相关文化

综述

茶马互市的兴起使大量涉藏地区的商旅有机会深入中原,同时也使大量的汉、回、蒙古、纳西等民族的商人、工匠、戍军进入涉藏地区。在长期的交往中,不同民族间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和文化交流,形成了兼容并包、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

饮食文化

马帮美食

在西南茶马古道上,有一种马帮特色美食。老牌坊云南鱼豆花火锅曾经作为茶马古道民族美食的鲜活代表,也有康县大南峪镇的康县面茶。在陇南市,油面茶就是其颇具特色的饮茶文化中的一种。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传统马帮菜是大自然里山茅野菜、花鸟虫鱼,经过原始的加工,变成赶马人在路上充饥的口粮,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和人们食俗习惯的改变,如今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宁洱茶马古道马帮菜文化。宁洱马帮菜的最大特点是:食材信手捻来,遇见什么就吃什么,有斑鸠窝、炸乳扇、油淋干巴、凉拌腊肉、马帮肉等。

雅安茶文化

雅安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也是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从唐朝开始蒙顶山边茶便开始传入藏地,宋代曾在此地设立“茶马司”作为茶马交易之地,清代更将雅安指定为专为藏区生产茶叶的基地之一。

茶马古道穿行于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之间,道路险峻,交通运输条件极其险恶。因此为了能够一次运送更多的茶叶,从茶马古道运往西藏自治区等地的茶主要是砖茶云南沱茶黑茶紧压茶,以及少量的绿茶。雅安雅安藏茶制作技艺,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从采摘、杀青、蒸揉、渥堆发酵、拼配关堆,到设架筑包等要经过30多道工序,整个工艺流程通过千百年无数工匠的继承与改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造工艺,流传至今,为雅安市主产区所独有。具有重发酵、后发酵、多次发酵、非酶促发酵、转色发酵等显著特点。南路边茶汤色褐红明亮,滋味醇和悠长。该项目2008年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藏族饮茶习俗

茶正式传入西藏自治区,是在吐著时期。后来唐朝文成县、金城两公主先后和亲吐蕃,带过去的茶叶因为能够解肉食之腥、青裸之热而大受欢迎。随着唐蕃之间的交往增强,特别是内地的大量禅憎相继到吐蕃传法或经由吐蕃去天竺求法,使这种饮茶习俗也传播到藏地。藏族的饮茶风气首先在藏地僧人和寺庙中蔓延开来,融入民间的僧人将他们的饮茶习惯传播于人民大众中。9世纪末吐蕃王朝崩溃后,各地方各部族与内地的交换活动趋于自由。五代十国及宋,正式建立“茶马互市”的制度,更使茶得以源源不断地输入,为推动藏族社会饮茶之习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自元代起,西藏自治区正式纳入祖国版图,藏族饮茶之习由此获得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内地的茶文化藏区经由王室、僧院、民间的传播推广、借鉴吸收,逐渐形成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被赋予一种新的文化特质和形态,这就是藏族茶文化。藏族嗜爱茶,有关茶的文化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藏族煮茶有熬茶法、熬“茶卤”(茶母)法、“糌粑茶”、”奶茶”、酥油茶和甜茶等,每一种茶有不同的煮法,也有不同的受众群体。藏族讲究茶之礼,日常饮茶,讲究长幼有序、主客有序;在公众场合,讲究尊卑有序。亲朋好友、邻居生病或出行,人们要送上一壶滚烫的酥油茶,前往看望或送行。藏族婚丧嫁娶都必用茶,嫁妆中茶的多少成为女家财富的象征。

商业文化

游走于汉、藏之间的茶马商人群体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文化。首先是商号,主要分为可分为藏商和汉商两大类。再细分下去,按照商品类别,可分为茶叶类、毛皮类、香料类、药材类、织物类、杂货类等。其次是商户,按经营商品分类,可分为:茶帮;金香帮;药材帮;府货帮;杂货帮;干菜帮。不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商业划分,比如康定商户按籍贯分,可分为成都帮、川北帮、云南省帮、邛布帮(来自邛崃市大邑县等,专营土布)、重庆市帮、康商帮(康指康区或康巴地区)。

由于西南茶马古道途经地区多为高原山地,地势险峻,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从事茶马贸易的商人便以地域为基础结成团体共克险阻。其中,云南的喜洲商帮、鹤庆商帮等因多用马运货,被称为马帮;甘肃省南部的洮州商帮则因多用牛运货,被称为牛帮。这些商帮往往有着严密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也在汉、藏等多民族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语言风格,培养出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商帮精神,共同构成了西南茶马古道上流动的文化载体。

民间传统文化

口头传统

口头传统有格萨(斯)尔、珞巴族始祖传说、嘉黎县民间故事 。

民俗活动

民俗活动有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

藏历年又分为拉萨市新年、桑珠孜区新年和林芝工布新年。这几个“年”因为节令和传说的不同,在时间上都不一样,甚至习俗也各有特色。林芝工布新年在每年藏历十月初一(公历十一月份),会请狗狗过年。日喀则新年在每年藏历十二月初一,相对应于公历二月份,男人有十二月二十九洗头的习惯。而拉萨藏历新年则在大年初一,大年二十九晚饭前在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上象征永恒吉祥的“”字符号,表示人寿粮丰,岁岁平安。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三十日,由于藏历属于阴阳历,因此,每年雪顿节所对应的阳历也有所不同。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会身着节日盛装,带着家人或者亲朋好友前往罗布林卡宗角禄康公园等地过林卡、看藏戏、吃酸奶,欢度一年一度的雪顿节。

藏族农民欢庆稞麦丰收的传统节日称望果节,在每年公历的六七月正值藏历五六月份。“杧果”藏语音译。“望”藏语意为“田地”,“果”意为“转圆圈”。“望果节”即围绕青稞麦田转圈、歌舞、祈福丰收。

传统表演技艺

传统音乐有藏族民俗音乐(川西藏族山歌、玛达咪山歌)、 多声部民歌 (多声部民歌)。

传统舞蹈有芒康弦子舞、热巴舞、扎什伦布寺羌姆、山南昌果卓舞、协荣仲孜、普兰果尔孜、陈塘夏尔巴歌舞、得荣县学羌、 锅庄舞

传统戏剧有山南门巴戏、 藏戏(德格县巴塘县色达县)。

传统美术有藏族唐卡(勉唐画派、噶玛嘎孜画派)、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藏文书法(德格藏文书法)、彩砂坛城绘制 。

传统手工技能

传统手工技能有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风筝制作技艺、藏族造纸技艺、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荥经砂器烧制技艺)、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 (藏族锻铜技艺)、黑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藏族碉楼营造技艺 。

风景名胜

西南茶马古道是一个以川、滇、藏为中心不断扩展庞大交通网络,路上有源源不断的马帮和商帮。在云南省四川省的乡镇里,还保留了许多古代茶马古道的痕迹。有大理市凤阳邑的石板路、古老住所;有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的唐茶殿、宋茗阁等遗址、宁洱茶马古道主要遗址。

自然景点

大理市凤阳邑

大理市凤阳邑的茶马古道兴建于汉代,成型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目前,凤阳邑是大理为数不多还保留茶马古道的古村落。凤阳邑现存“茶马古道”全长700余米,原貌保存较好,由于马帮往来稠密,石板路打磨得亮如镜。路宽2.6~3.2米,当中铺长1米、宽0.6米左右的条石,即“引马石”,两侧各铺宽约15厘米的卵石道。茶马古道旁为石凳和铺台子,沿着“引马石”的走向,两边都是古老的白族民居,墙体为不规则的石头所砌,独具大理“石头砌墙墙不倒”的建筑特色。古道两边至今还能看见保存完好的观音井、双子井,井水依旧甘甜清冽。

安化关山峡谷

位于安化县江南镇高城村东面。是古茶马道必经隘口,因入口两旁山形耸立似门,如高城山村出入之门关,故名“关山”。已开发的一部分峡谷长约1公里,谷底宽的地方有10多米,窄的地方只3至5米,峡谷深约100米,溪流西东走向,落差近200米。峡谷两岸多断壁悬崖,谷内巨石林立、古木参天,岩壁上长有许多灌木、藤蔓、青苔等各类植物。

宁洱茶马古道主要遗址

宁洱茶马古道主要遗址有那柯里茶马古道遗址、茶庵塘茶马古道遗址、孔雀屏茶马古道遗址、石丫坡茶马古道遗址、石膏井茶马古道遗址、德安茶马古道遗址、那渣箐茶马古道遗址、毡帽山茶马古道遗址、走马转角楼、磨黑新政街民居、磨黑石拱桥、磨黑盐矿老矿区、那柯里风雨桥等。

那柯里茶马古道遗址

位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南部,起于同心乡那柯里村,止于思茅区南屏镇三家村坡脚,海拔 1494 米,全长 4.38 千米,以山地地貌和河谷地貌为主。该古道由人工打制条石和砾石铺就,路面宽 1.5 米至 2 米。2005 年 5 月宁洱县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 3 月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庵塘茶马古道遗址

位于宁洱县北部、磨黑镇西部,起于宁洱镇北部的民主村,止于磨黑镇星光村老胖田小组。海拔 1654 米,是古普洱府昆明市至北京官道上的第一个驿站,全长 27 千米,以丘陵地貌为主。现保存较为完好的有 7 千米,宽约 1.5 米至 2 米。2005 年 5 月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 3月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雀屏茶马古道遗址

位于宁洱县磨黑镇,起于星光村孔雀屏小组,止于把边村,海拔1416米。以山地地貌和河谷地貌为主,是茶马古道北上南下的必经路段。因山高林深,百鸟齐聚,孔雀较多,故而得名“孔雀屏”。全长约 27 千米,宽1.5 米至 2 米,该段遗址保存较好的有 12 千米,至今仍能通行。2005 年 5 月宁洱县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 3 月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丫坡茶马古道遗址

石丫坡茶马古道遗址位于宁洱县德化镇荒田村上阿宽小组与窝拖村扎底寨小组中间。海拔 1755米,全长约 6.5 千米,保存较完好的石镶路面长约 500 米,最宽处约 2.6 米。2013 年 3 月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膏井茶马古道遗址

位于宁洱县同心镇石膏井村,距离宁洱县城 16 千米,海拔 1301 米。该段茶马古道残存着零星石镶路面,稍完整的是南下途中的那勐勐村窝拖寨路段约 200 米。2013 年 3 月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安茶马古道遗址

德安茶马古道遗址分别位于德安乡恩永村界牌小组和文化村滑石板小组。海拔 1531 米。其中,界牌路段遗址保存较完整的长约 1.8 千米,宽 1.2 米至 1.8 米;滑石板路段遗址保存较完整的长约 1.78 千米,宽 1.2 米至 2 米。

人文景点

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

普洱市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坐落于普洱中心城区北部。景区以茶马古道遗址为基点,依托普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复原和活化茶马古道沿途风貌,承袭普洱茶马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让茶马古道的历史沧桑、文化内涵在景区完美再现,打造南丝绸之路线性旅游的精神符号和文化象征。景区内的茶马古道遗址是贡茶入京的起点,迄今保存最完整、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的一段 。有水映茶马区,缆车观光区,古道溯源区,马帮寻迹区,马帮文物区,古树问茶区和野美湿地区。

其他

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之脉。延续千年,孕育出茶马古道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川藏、滇藏、青藏线上有很多的道路、桥梁、渡口、茶园、盐井、驿站、雕塑等遗存。雅安,是川藏道上的必经之地,也是四川茶马古道起点。茶马古道雅安段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在雅安境内,有始建于宋神宗熙宁七年的“茶马司”名山区新店镇长春村、荥经的清代公兴茶号旧址、汉源宜东古街上的老茶店、天全县始阳镇的清代官方储藏边茶的仓库、明代义兴茶号遗址、清代永昌茶号遗址、清代孚和茶号遗址、民国天增公茶号遗址等历史遗迹。

在茶马古道上的许多城镇中,藏族与汉、回等外来民族亲密和睦,藏文化与汉文化、伊斯兰文化、纳西文化等不同文化并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互相吸收。例如在康定市巴塘县甘孜藏族自治州、昌都等地,既有金碧辉煌的喇嘛寺,也有关帝庙、川主宫、土地祠、道观等汉文化的建筑,有的地方还有清真寺。各地商人还在城里建立起秦晋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组织,将秦腔京剧川剧等戏剧传入涉藏地区。同时出现了不同民族的节日被共同欢庆、不同民族的饮食被相互接纳、不同民族的习俗被彼此尊重的和谐画面。

相关学术研究

1992年陈保亚在《茶马古道的历史地位》提出“茶马古道”概念,但是并未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当时学术界对西南古商道的命名方式有着 “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以及沿用秦汉史籍中“身毒古道”等多种提法。部分学者接受这一概念,但是在对“茶马古道”的定位上存在差异。申旭在其《茶马古道与滇川 藏印贸易》(1994)一文中使用了茶马古道概念, 然而只是认为“茶马古道属于‘西南丝绸之路’ 的概念范畴, 它是构成西南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木霁弘在《茶马古道考察纪事》中指出:“身毒道”“滇越麋道”等均 应视为“茶马古道”。否定了此前学者“茶马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构成部分的说法 。

21世纪以后,“茶马古道”这一概念逐渐受到学术界的普遍接受。2002年, 由中共西藏昌都地委、行署倡议,并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联合举办“茶马古道”学术考察研讨会。由著名藏学家格勒和著名文学家马丽华带队,石硕王川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分两路,于2002年6月1日分别从四川成都、云南昆明沿着“茶马古道”出发,两路考察队 于2002年6月8日在西藏昌都会合后,又分为317、 318国道两组分头考察,2002年6月15日在拉萨会合 ,对此次科学考察成果进行了交流讨论。研讨会的成果《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和《“茶马 古道”旅游品牌打造的思考》引起了学术界专家学者们对“茶马古道”研究的广泛关注。

茶马古道是我国一条历史悠久的古商道,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还拥有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我国正在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区域协作,整合区域优势,共同开发茶马古道的沿线道路的文化,推动我国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交往和经济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参考资料

The world's favorite beverage.中国日报网.2023-07-29

..2023-07-26

西南茶马古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千年回响.光明网.2023-07-26

茶马古道.中国商业史学会.2023-07-26

十月一日,普洱第一条高空索道横空出世!.普洱发布.2023-08-09

湖湘自然历丨清凉一夏峡谷溯溪,体验茶马古道.湖南日报.2023-08-08

云南:重走茶马古道 共庆七一建党节.中国日报网.2023-07-25

..2023-07-27

国庆假期 | 慢步茶马古道,寻访云南茶山.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2023-08-09

中国各地区气候特征对龟鳖的影响.中国绿发会.2023-09-01

..2023-07-26

云南通海:生态山城湖 美味财富多.央视财经.2023-09-01

传承保护和利用好茶马古道文化资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07-29

宁洱茶马古道.普洱发布.2023-09-02

大理市茶马古道保护利用项目.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8-12

..2023-07-25

西南茶马古道:汉藏交融的千年大通道.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07-26

..2023-08-11

..2023-07-27

..2023-07-27

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茶马古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见证.西安邮电大学.2023-07-27

昆滇风云|茶马古道: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古文明之路.开屏新闻.2023-09-01

带你重走这条有血有肉的千年古道.生态雅安.2023-09-01

横断山脉造就绝色甘孜.四川文旅厅.2023-07-27

横断山脉.西藏在线.2023-07-27

茶马古道是一条融合之道.生态雅安.2023-09-01

中国气象网.中国气象局.2023-09-02

踏访茶马古道:探寻往来滇藏间的马帮精神.中国新闻网.2023-09-02

茶马古道与人类古道的三次转折.光明网.2023-09-01

探索青藏高原的历史,可能要从《山海经》说起…….中国科普博览.2023-07-27

青藏高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07-27

天全背夫:茶马古道上的人生“背”歌 | 聂作平.蚌埠检察.2023-09-01

横断山是什么?.地质调查科普网.2023-07-27

茶马古道简介.天全县人民政府.2023-09-02

中国长江上游:金沙江.云南网.2023-08-06

澜沧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08-06

九问!气候变暖影响下,青藏高原怎样了?.中国气象数据.2023-08-06

四川概况.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09-02

全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芦山县人民政府.2023-09-02

人口民族.康定市人民政府.2023-09-02

人口及民族.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09-02

大美丽江.丽江市人民政府.2023-09-02

人口民族.普洱市人民政府.2023-09-02

民族人口.大理市人民政府.2023-09-02

人口民族 2023年06月07日 来源:西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作者:.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9-02

昌都简介.昌都市人民政府.2023-07-28

「新时代藏东明珠」历史重镇昌都:茶马古道长 藏汉情义深.中国西藏网.2023-07-28

驻司法部纪检监察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网站.2023-09-02

茶马古道驿站那柯里的蝶变:守得住传统 记得住乡愁.中国新闻网.2023-09-02

茶马古道那柯里:记得住乡愁 看得见繁华.云南网.2023-09-02

西南茶马古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千年回响.光明日报.2023-09-02

民族时报丨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到巍山调研.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3-09-02

..2023-09-02

川渝方言,统治全国人民的笑点.中国国家地理景观.2023-09-02

西南官话.湖南省人民政府.2023-09-02

藏族.国家宗教事务局.2023-09-02

明代的茶马互市.广东政协网.2023-09-02

佛教.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09-02

雅安概况.雅安市人民政府.2023-07-28

地理概况.雅安市人民政府.2023-07-28

三访金东乡:挥之不去的情怀.中国网.2023-08-10

茶马古道与雅安.四川省情网.2023-07-28

雅安见证茶马古道的历史变迁.雅安市人民政府.2023-07-28

雅安召开“弘扬茶马古道文化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研讨会.雅安新闻联播.2023-08-10

班禅在西藏昌都开展学习调研活动.中国西藏网.2023-08-10

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7-28

地理位置.丽江市人民政府.2023-07-27

丽江千古情.渭南科普.2023-07-28

丽江古城,茶马古道塑造的集市.Hi丽江.2023-07-27

康定简介.康定市人民政府.2023-07-28

茶马古道上的康定锅庄.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7-28

..2023-08-08

刘礼堂 陈韬:西南茶马古道 汉藏交融的千年大通道.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23-09-02

来自茶马古道的正宗味道——老牌坊云南鱼豆花火锅缔造美食之旅.呼伦贝尔新闻.2023-08-14

康县面茶 茶马古道上最温暖的饮食.陇南康县发布.2023-08-14

一面之缘|一碗油面茶,千年茶马古道入梦来.新华网.2023-08-14

宁洱味道丨古道马帮菜.云南网.2023-08-14

文旅研学|寻踪茶马古道,读懂茶文化史.雅安市文化体育与旅游局.2023-07-28

藏族茶文化论析.中国西藏网.2023-07-28

你知道西藏要过几个新年吗?.中国西藏网.2023-08-15

今年,拉萨雪顿节时间为…….网信西藏.2023-08-15

西藏“望果节”知多少.中国西藏网.2023-08-15

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官网.2023-07-29

当非遗遇见大理 | 行茶马古道,看古韵今风.大理融媒.2023-07-28

建设旅游城市丨普洱十大必打卡景区!主打一个又美又好玩.普洱发布.2023-08-09

王克岭:茶马古道:世界屋脊上的文明见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23-07-28

古道镌刻历史沧桑 遗存助力文旅发展——拾掇“国保”单位茶马古道(雅安段)古道遗迹.雅安文化体育和旅游局.2023-07-28

茶马古道:从茶马互市到民族交融.中国国家人文地理.2023-07-29

..2023-08-1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