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区 :中国四川省广元市下辖市辖区

更新时间:2023-10-09 08:37

利州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广元市下辖市辖区,是广元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广元市中部,川陕甘三省交汇处,嘉陵江上游,东与旺苍县交界,南与元坝区接壤,西南与剑阁县相邻,西与青川县毗连,北与朝天区相交,辖区面积1538.5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利州区户籍人口49.0万人,下辖7个街道、5个镇、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东坝街道利州东路745号。

利州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以秦巴褶皱地貌为主,地势东北和西北高、中部低,嘉陵江穿境而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早秋凉。利州区为古苴族之地,西周公国巴国,春秋属古蜀国,春秋末属苴国,秦属蜀郡葭萌县,此后先后属广汉郡、益州汉中市、利州、广元市、保宁府等地管辖,民国时期先后属川北道、嘉陵道、第十四行政督察区管辖,1950年置剑阁专署驻旺苍县城关区,此后先后广元专署、绵阳专署管辖,1985年2月撤广元县置四川省广元市,以原广元县所辖行政区域置广元市市中区,2007年3月,改广元市利州区。

2021年利州区经济总量排名广元市各区县第一位,第一产业种植业为主,利州区初步形成化工、纺织、机械、电子、食品、建材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利州区第三产业以商贸物流、文旅为主导。2022年,利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7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4.9:46.0:49.1。利州区地位于西安市成都市兰州市重庆市四大城市“十字”连接区域,为四川省北大门,是进出川咽喉重地,已形成由4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6条普通国省道、1条航道、1个机场构成的“44611”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境内设有广元盘龙机场

利州区是武则天的故乡,境内皇泽寺摩崖造像、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凤舟艺术),白花石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利州区入选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境内皇泽寺博物馆、广元天曌山景区、广元市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利州区芳香南山景区4个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

元钦二年(553年)遣大将军尉迟迥袭取南梁黎州复其名西益州,且占领以成都市为中心的南朝梁益州等地,次年以因依托西益州顺利夺取巴蜀,改西益州为利州。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新石器时期,区境就有先民在境内土地上栖居生息。

夏属梁州之域,夏、商时代为巴国苴族等古老民族聚居之地。据《蜀典》“卷三夏朝第二代帝王启建立侯国,区属胤侯国管辖。周灭商后并梁州入武威郡,区属雍州之地。

春秋前期,区为蜀国管辖。在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451年)至秦惠公十三年(前367年),区为蜀、秦南郑争夺战的征战之地,蜀国战胜,区属蜀国管辖。周显王时(前368—前321年),杜宇开明氏别封其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都邑曰葭萌,置藩属国—苴国。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惠王灭蜀、巴、苴三国,在苴侯都邑设置葭萌县,市中区区域归葭萌县管辖。

秦汉时期

秦时,区境为葭萌县管辖。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汉王刘邦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分封刘邦为巴、蜀、汉三郡至王,葭萌县归汉,隶属蜀郡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巴、蜀二郡地置广汉郡,葭萌县属广汉郡。元封五年(前106年),葭萌县属益州刺史部广汉郡。建武元年(25年),公孙述据蜀称帝,号成家,市中区区域归成家管辖。建武十二年(36年),吴汉胜公孙述,葭萌县归东汉,仍属益州广汉郡。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梓潼郡,改葭萌县为汉寿县,属益州梓潼郡。蜀汉炎兴元年(263年),汉寿县归曹魏,属益州梓潼郡。

东晋至南北朝

东晋泰始元年(266年),汉寿县归晋,次年属梁州梓潼郡。太康元年(280年),汉寿县改为晋寿县,仍属梁州梓潼郡。太安二年(303年),李特据蜀,占晋寿县。其子李雄于光熙元年(306年)称帝,国号大成,至其兄侄李寿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改成为汉,晋寿县归成汉,属梁州梓潼郡。永和三年(347年),桓温灭成汉,晋寿县归东晋,属梁州梓潼郡。太元十五年(390年),司马曜晋寿郡(治今元坝区昭化镇);废晋寿县,改置益昌县;于益昌县东北境置兴安县。益昌、兴安二县属晋寿郡。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刘裕篡晋为宋,晋寿郡及益昌、兴安县归刘宋。南朝宋初,益昌县自白田坝移治古葭萌,与晋寿郡同治。北魏延和二年(433年),仇池氏羌杨难当攻拔葭萌关,晋寿郡、益昌县归北魏。宋元嘉十一年(434年),萧承之收复晋寿,晋寿郡、益昌县归刘宋。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杨难当再次攻克葭萌关,攻占白水县,分白水县南置平兴县,晋寿郡、益昌县归北魏。宋元嘉十九年(442年),刘义隆收复晋寿郡、益昌县,郡、县归刘宋。顺帝癉明三年(479年),晋寿郡及所辖县归南齐萧鸾永泰元年(498年),分兴安县以东为东晋寿郡领兴安县和昭欢县,益昌以西为西晋寿郡领益昌县。梁天监四年(505年),即北魏正始二年,北魏夺东晋寿、西晋寿两郡,置益州,与东晋寿郡同治兴安县,称西益州,辖东晋寿、西晋寿等郡。

梁大同元年(535年),即元宝炬大统元年,南梁夺回西益州,改西益州为黎州,领晋朝寿、西晋寿等四郡。梁大同二年(536年),黎州刺史席嶷附魏,复为西益州,后南梁再占,再复名为黎州。梁大宝元年(550年),北益州刺史杨法琛据黎州附魏后又复名西益州。元钦三年(554年),以西益州为利州,并置利州总管府,领东晋寿、西晋寿、新巴、宋熙四郡。东晋寿郡辖兴安县(州、郡、县同治渝中区嘉陵街道)等三县。恭帝二年(555年),分西晋寿郡置东洛郡,隶利州。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宇文觉升利州为总督府,改东晋寿郡为晋寿郡,兴安县属晋寿郡。

隋唐至五代十国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利州所领晋寿、宋熙、新巴等郡,仍置利州,并置利州总管府,直辖兴安等七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兴安县为绵谷县,属利州。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沙州,其县属利州。大业三年(607年),复郡县制,罢利州,改为义城郡(治今市中区嘉陵街道),领绵谷县等七县。义宁二年(618年),杨侑改义城县为义清县,仍属义城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义城郡复置利州,治绵谷县,领绵谷等七县。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利州总管府。武德三年(620年),割绵谷之东界置南安州,析绵谷县北境置三泉县,在三泉县南置嘉牟县,均属南安州。武德四年(621年),改利州总管府为利州都督府,割景谷县置沙州。武德七年(624年),分歧坪、义清两县置南平州,属利州都督府。武德八年(625年),废南安州及嘉牟县入三泉县,属利州。贞观元年(627年),废沙州,李世民降方维县为镇入景谷县,翌年以景谷县隶利州。贞观二年(628年),废南平州,以义清县隶利州。贞观六年(632年),罢利州都督府,利州治地、所辖不变,直属山南道景云二年(711年),睿宗分山南道为山南东、山南西二道。山南西道,辖利、梁、洋等十七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利州为益昌郡,改义清县为胤山县。利、梁等州仍属山南道。乾元元年(758年),改益昌郡为利州。文德元年(888年),升凤州为节度使,利州、兴州隶属其下。干宁四年(897年),改感义军为昭武军,自凤州徙治利州。在唐朝统治的近三个世纪,利州长期为州、府、郡、节度使治地,是巴蜀秦陇毗邻区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五代十国时期,今区域先后为前蜀(907年-925年)王建王衍父子和后蜀孟知祥孟昶(934年-965年)父子所据。开平元年(907年),王建建国号蜀,史称前蜀,仍置昭武节度使治利州,辖绵谷、昭化县、益昌、嘉川、胤山五县。同光三年(925年),后唐灭前蜀,改利州为益州,仍与昭武军、绵谷县同治,辖绵谷等五县。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在成都建国号蜀,史称后蜀,改益州为利州,置利州都督府益川郡,仍置昭武军节度使,辖绵谷等五县,属山南道。

宋元时期

北宋太祖干德三年(965年),后蜀降于宋,置利州益川郡,昭武节度使,辖绵谷等五县。咸平四年(1001年),将川陕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今区境内州、县均隶属利州路。景祐四年(1037年),改为利州都督府、宁武节度使,领绵谷等五县,仍属利州路。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路、利州西路,区域属利州东路。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利州东路、利州西路合为利州路。此后数次分合,至孝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仍分利州东路、利州西路,仍置利州都督府、宁武节度使。利州领绵谷、葭萌、嘉川、昭化四县。

蒙古阔窝台汗八年(1236年),蒙古占领利州,其后兵乱民散达17年。宪宗三年(1253年),立利州治,设利州都元帅府,命巩昌等二十四路便宜都总帅汪德臣修治利州,成为元军最先在四川省本土建立的据点。宪宗九年(1259年),以利州行利、、褒、巴、龙、剑都元帅府事,仍隶便宜都总帅府。

至元三年(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自京兆移治利州,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复还京兆。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利州为广元府,罢都元帅府,置广元路、广元府,治绵谷县。至元十五年(1278年),以广元路等设四川北道宣慰司,至元十九年(1282年)罢。广元路领保宁一府,辖绵谷(至元十四年省嘉川镇并入)、昭化区二县,剑、龙、巴、沔四州。路、府同治绵谷县。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明玉珍据蜀,次年称帝,国号明夏。至明洪武四年(1371年),广元路及辖州、县属大夏。

明清时期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灭大夏,朱元璋改广元路为广元府。洪武九年(1376年),降广元府为广元州,以绵谷县省入,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绵谷县、昭化县。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六月,将广元州为广元县,复省绵谷县入,辖则天、广化、嘉川三乡,属四川布政使司保宁府。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置利州卫,属四川行省都指挥使司,领中、左、前、后四个千户所。

清承明制,广元等县名号、治地未变,属川北道保宁府。顺治元年(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国,广元县属大西。顺治三年(1646年),广元县归清,属四川省保宁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裁川北道,广元市县属保宁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复道,广元县属川北道。民国三年(1914年),更川北道为嘉陵道,广元县属嘉陵道。民国七年(1918年)至二十三年(1934年),四川军阀“防区”时期,民、财、教、建、军、赋大权由防区军阀总揽。民国七年(1918年),四川靖国军第五师吕超部占据广元。民国八年4月,四川督军熊克武发表“四川靖国各军驻防区域表”,广元地区属石青阳总司令驻防区域。军阀混战,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川北属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田颂尧防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建立嘉陵县苏维埃,辖元坝子区苏维埃辖张坝乡苏维埃、鱼洞河区苏维埃、大石板区苏维埃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赤化镇建立赤化县苏维埃,治今市中区赤化镇,辖宝轮院区苏维埃。以上苏维埃,均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撤离后终止行使职权。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夏,民国政府统一川政后,推行行政督察区制,广元等9县属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析广元县东境旺苍坝等13个乡镇置旺苍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军解放广元市,仍置广元县,15日宣告成立广元县人民政府。1950年,属剑阁专署。1952年,属广元专署。1953年,属绵阳专署。1959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昭化县建置,所辖区、乡镇划归广元县。

1985年2月,广元县改市,以原广元县设广元市市中区。1989年8月,析市中区置朝天区、元坝2郊区。2007年3月,市中区更名利州区。

地理

位置境域

利州区位于广元市中部,川陕甘三省交汇处,嘉陵江上游,位于东经105°27′~106°04′,北纬32°19′~32°37',东与旺苍县交界,南与元坝区接壤,西南与剑阁县相邻,西与青川县毗连,北与朝天区相交,辖区面积1538.53平方千米。

气候

利州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早秋凉,冬干春旱夏秋雨,降水分配不均。多年平均气温16.1℃,1月平均气温5.2℃,7月平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1984年1月),最高月平均气温28.3℃(1994年8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0.6℃,最大日较差20.9℃(1974年3月29日)。

利州区年平均无霜期336.5天,最长达352天,最短为311天。年平均日照市时数1344.8小时。年总辐射95.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4.8天(一般为2月1日~次年1月31日)。年平均降水量941.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17.8天,最多达139天(1973年),最少为97天(198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9月,7月最多。

地质

利州区南北跨扬子区及昆仑、秦岭区两个一级地层划区,分为摩天岭分区、龙门山分区及四川盆地分区三个地层分区。境内地层出露较齐全,除震旦系和第三系地层缺失外,从寒武系到第四系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呈现出由北而南、由老到新的分布规律。寒武系分布零星,龙门山分区的寒武系下统长江沟组主要分布于白龙江原七里乡—康家沟附近,摩天岭分区的寒武系邱家河组主要分布于龙池山附近,出露零星。奥陶系主要分布于原七里乡、黄林口附近。志留系分布于原水磨乡、三堆镇附近。泥盆系分布在罗家坝、三堆坝附近,为龙门山地层分区。第四系在区内出露上更新统及全新统。二叠系分布于白朝乡、三堆镇。三叠系分布于宝轮、荣山镇等地。石炭系在区内白朝乡出露。侏罗系分布于赤化、宝轮一线地区,大面积出露。白垩系零星分布于罗家坝和三堆镇等地。

地形地貌

利州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以秦巴褶皱地貌为主,地势东北和西北高、中部低,且由北向南倾斜,地貌分中山区、低山区、河谷平坝、岩溶台地四大类。境内最高点位于西部边缘白朝乡分水村南部边缘的黄蛟山,海拔1917米;最低点位于南部边缘盘龙镇共和村荒山坡东南80米处沟口嘉陵江岸河漫滩,海拔453米。境内嘉陵江以西为龙门山脉,以东为大巴山脉。龙门山脉的支脉剑门山脉向东南延伸,清江河以北为龙门山脉,以南属剑门山脉,形成藁木、云雾、黄蛟为主的山脉格局。

利州区中山区主要分布在荣山、大石、工农、河西、宝轮等乡镇,平均海拔800米~1200米。低山区以南河、嘉陵江南岸,切割成山体顺岩层,呈弧形延伸,形成大小山梁,梁顶平坦,河谷宽,坡度小,主要分布在龙潭、东坝、大石等乡镇。河谷平坝东起米仓山走廊区,经南河两岸的荣山、大石、东坝、嘉陵江沿两岸的盘龙镇,白龙江两岸的宝轮镇和清江河赤化镇交汇地带,呈弧形狭长带状,边缘为丘陵。岩溶台地被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南河4个水系划割为大光、艮台、黄蛟、云台、南山5个小山系。岩溶台地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因灰质岩和页岩浸蚀力的强弱不同而形成坡地和洼地。台地内部主要是溶岩丘陵,多水平溶洞。

水文水利

水文

利州区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537.8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级河嘉陵江;二级河白龙江南河、回龙河等8条,境内总流长180.5千米;三级河清江河等35条,境内总流长347千米;四级河34条,境内总流长137.4千米。河网密度0.5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204.9亿立方米。最大河流为嘉陵江,境内流长35.1千米。境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4条,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下的河道有64条。境内河流径流长度400千米,流域面积达1430余平方千米,占全区国土面积93%以上。

嘉陵江古称漾水,汉时为西汉水,其源有二流:一源于甘肃秦州祁山番冢山,今五泉山又名齐寿山之西南;另一源于陕西凤翔府宝鸡县南的煎茶岭,今南秦岭大散关嘉陵谷,流经凤县至略阳与西汉水汇合,隋朝后统称嘉陵江。流经工农、嘉陵、河西,于盘龙镇共和村出区境,区内流程32千米,流域面积702.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98立方米/秒,最枯18.4立方米/秒,最大25000立方米/秒(1857年)。

利州区地热(温泉)资源有2处,水温38℃~40℃,每小时流量8吨~10吨。地下水年补给量近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6000万立方米。北部中山区地下水以碳酸氢钙及重碳酸钙镁水为主,矿化度多在0.1克/升左右,硬度为2~9德度,PH值6.9~7.3。南部低山区以重碳酸钙水为主,间有碳酸钙钠水,矿化度为0.3~0.5克/升,硬度为10~23德度,PH值7.1~8.1。中部河谷地区零星分布有重碳酸硫酸钙镁水,重碳酸硫酸钙钠水及硫酸钙镁水。

水利

截至2022年11月,利州区共建水利工程14004处,其中小二型水库37座,塘坝2712处、窖池4435口、水电站6座、泵站165处、水闸2座、机井6647眼,灌溉渠道总长1426千米。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6225.4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0.3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97万亩。截至2021年,新建雷家河中型水库、杨家河小二型水库,推进渔洞河中型水库前期工作,启动鹅项颈小一型水库前期工作。

和平水库位于白朝乡徐家村,距宝罗公路0.5千米,海拔987米,该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小二型水库,其设计灌面900亩,有效灌面600亩。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1.7米,坝顶宽度4.6米,坝顶长60.1米,坝顶高859.50米,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平方千米,总库容19.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3.3万立方米。大坝于1966年动工,1970年竣工。

土壤

利州区境内境内有5个土类,8个亚类,76个土种,主要有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等,其中下寺、宝轮镇、石龙、盘龙、临江线以南为紫色分布带,水稻土则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以北为黄壤和黄棕壤分布带,海拔500米以下为黄壤,1500米以上是黄棕壤,并有零星紫色土分布。土壤母质分为9组,即沙、砂石、黏土等冲积物组;砂岩泥岩砾岩页岩岩组;砂岩、泥岩、页岩岩组;硬质砂岩、泥岩、页岩岩组;页岩、偶夹粉岩岩组;钙质页岩,偶夹泥质灰岩岩土组;变质岩组;岩浆岩组和碳酸岩岩组。千佛岩组、莲花口组多为粉砂岩、砾岩、紫红色泥岩,土壤为棕紫泥土(田)和红棕紫泥土(田)。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广元市利州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利州区有耕地1.70万公顷,园地0.21万公顷,林地11.18万公顷,草地0.05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96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38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53万公顷。

矿产资源

利州区矿产资源以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为主。己探明的有煤炭、金、赤铁矿、硫铁矿、菱铁矿、耐水黏土、溶剂白云岩、溶剂石灰岩、水泥用石灰岩、水泥配料、水泥黏土、石英砂岩、方解石、高岭土等20个矿产。煤矿主要分布在利州区中东部,即荣山镇大石镇工农镇盘龙镇一带二叠系地层及侏罗系与三叠系地层分界部位;天然沥青矿主要分布在利州区西部,即白朝乡宝轮镇三堆镇一带;矿泉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利州区中部;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较分散,在区内均有分布。煤炭储量4.6亿吨、花岗石10亿立方米、大理石1亿立方米、石灰石340余亿吨、铁矿上亿吨。

水资源

利州区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45万多千瓦,可开发量在10万千瓦以上。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83亿立方米,其中境内地表水1.01亿立方米、过境地表水5.82亿立方米,地下水1.54亿立方米。河流径流量年内分配变化大,主要集中在汛期,降水量呈现夏秋集中、冬春干旱的特征,季节性缺水现象明显。从时间上看,每年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

森林资源

利州区有森林面积146万亩、森林蓄积量767万立方米。森林基带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马尾松、柏、青冈为优势树种。植被类型分温带针叶林、混交林、灌丛林、农业植被四种类型。针叶林以马尾松、华山松杉木油杉为主,分布在北部中山区。面积48350.0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5.7%。混交林以栎属柏木桤木桦木、香樟为主,分布在中部河谷地带及浅丘区。面积9700.1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6%。灌丛林以黄荆马桑铁仔华西箭竹为主,分布在南部低山区,面积30079.2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4.7%。

生物资源

利州区境内有药材1500种,是全国重要药材主产区之一,名贵药材有杜仲天麻、麝香、熊胆等。油料类树木有油桐黑橄榄等;有芳香油类树木香樟、没药树类树木生漆等;药用树木类有银杏、杜仲、厚朴黄檗木通等;森林蔬菜有竹笋、薇菜蕨苗魔芋香椿等;食用菌有竹荪松茸双色薄瓤牛肝菌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利州区境内有植物4940种,其中灌木408种、经济林木17种。木本植物有75科255种,草本植物有7科37种,寄生物有1科3种。木本植物中,乔木树种53科195种,灌木(藤本)植物22科60种,裸子植物有7科20种,被子植物门有67科171种,主要为杉木栎属、柳树、槐树、树、槭属白千层属臭椿毛白杨等。共有古树名木30个科41个属46个种567株,其中散生323株、群状244株。古树群11个,古树群中有古树241株,占全区古树总量的42.5%。境内建有中国特有树种铁坚油杉种群保护、生态修复基地。

动物

利州区境内有动物307种,有14种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其中金雕、豹、云豹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鸳鸯、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雀鹰等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光雾臭蛙是全国独有品种。

自然保护地

截至2023年3月,利州区自然保护地5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16015.9781公顷,占利州区陆域国土面积的10.9%。

四川天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广元利州区西北部、米仓山南麓,于2003年11月23日,总面积1258.59公顷,保护管理机构为四川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公园内有高等植物142种,鱼类2种,两栖动物12种,爬行纲18种,鸟类175种,兽类42种,大型真菌32种。

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自然公园涉及利州区和青川县,该风景名胜区于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于2004年1月13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面积13632.2790公顷,其中利州区保护落界面积13632.2790公顷,风景区内有维管植物180多科,900多属、3100多种,兽类60多种,鸟类300余种,爬行纲10余种,两栖动物9种,鱼类70余种。

自然灾害

利州区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洪涝、风、冰雹、地震等,其中洪灾最为严重,造成不同程度损失的洪灾每年均有发生,多集中在7-9月。风灾较频繁,多发生在春、秋两季。旱灾发生在天干少雨的1-6月。雹灾多发生于夏秋两季。

由于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川西北地震带,龙门山断裂带穿过广元市境又分为两条断裂带,境内地震活动不强烈,震级较小。地震发生前,常出现明显的前兆。2008年“512”汶川8级特大地震波及境内,有12个乡镇(街道)为严重灾区,其余为重灾区,辖区直接经济损失241.246亿元,死亡54人、受伤2374人,其中重伤780人。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利州区下辖7个街道、5个镇、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东坝街道利州东路745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利州区户籍人口49.0万人,其中男性24.38万人,女性24.62万人,性别比为99.00:100;城镇人口31.29万人,乡村人口17.7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63.9%;出生4108人,人口出生率8.4‰,死亡4398人,死亡率9.0‰,人口自然增长率0.6‰。常住人口62.5万人,增长-0.3%。其中城镇人口48.02万人,乡村人口14.4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6.83%,0-17岁为80469人,18-34岁为94956人,35-59岁为218616人,60岁及以上95984人。

民族

截至2024年5月,全区常住人口62.9万人,有汉、蒙古、回、藏等32个民族,嵌入式多民族居住村(社区)2个,少数民族户籍人口3700余人。

语言

广元市方言属北方话的西南方言区。由于地处嘉陵江上游交通枢纽,与陕西省部分地区贸易交往频繁,来此定居者亦多,故城区以北多带秦语,以南多含巴音,地区方言较为突出,方言词汇丰富,且有“儿”化、附加词缀等独特的语法现象,语言与北方官话和西南官话日趋一致。广元人说话,虽然入声归阳平,但上声、阴平调听来清晰婉转而少顿挫,保留了不少土语词汇,有些语音与陕南话相同。

宗教信仰

利州区境内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截至2021年,境内有2个宗教团体和33个活动场所,约40余名教职人员。主要宗教场所有基督教福音堂、天主教堂、西禅寺和皇泽寺禅院等。

经济

综述

2021年利州区经济总量排名广元市各区县第一位,第一产业种植业为主,利州区初步形成化工、纺织、机械、电子、食品、建材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利州区第三产业以商贸物流、文旅为主导。

2022年,利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72亿元,同比增长-0.6%。第一产业增加值18.7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6.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9.0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4.9:46.0:49.1。全区共有四上企业758家。

第一产业

利州区第一产业有“绿色果蔬、生态养殖、木本油料、四季花卉、优质粮油”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油料作物、蔬菜,蔬菜主要品种有萝卜、莴苣、白菜、卷心菜、韭菜等。

截至2021年,利州区建成绿色辣椒原料基地3万亩,新增有机认证面积300余亩,认证“三品一标”5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5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产品27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评定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省级家庭农场1个。

利州区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

2023年,利州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66亿元,增长3.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77亿元,增长4.2%。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8.28万亩,增长-0.7%,完成产量8.15万吨,增长2.0%。油料产量1.3万吨,增长31.3%。蔬菜产量45.60万吨,增长5.0%。水果产量3.37万吨,增长18.4,其中园林水果2.86万吨,增长10.9%;瓜果类产量0.51万吨,增长91.5%。全年生猪出栏20.5万头,增长0.1%;出栏牛1.1万头,增长2.0%;出栏羊4.3万只,增长0.2%;家禽出栏282.3万羽,增长-1.0%。全年猪肉产量1.49万吨,增长3.7%;牛肉产量0.13万吨,增长1.6%;羊肉产量0.07万吨,增长0.5%;禽肉产量0.41万吨,增长0.9%;禽蛋产量0.35万吨,增长5.3%。

第二产业

利州区第二产业以食品饮料、机械电子为主导,新能源、新型建材等特色产业和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等战略新兴产业同步发展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22年,利州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226家,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41.88亿元,辖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5.96亿元,其中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6.75亿元,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56.46亿元。

利州区两大主导产业为食品饮料、机械电子。2021年,利州区完成食品饮料、机械电子产业产值69.66亿元,其中食品饮料业产值53.96亿元,占全市食品饮料产业比重为13.99%,居全市第三;机械电子产业产值15.7亿元,占全市机械电子产业比重9.57%,居全市第二。

第三产业

利州区第三产业以商贸物流、文旅为主。截至2022年,利州区有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8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100家,先后举办举办“千企联盟·嗨购利州”“首届粽文化推广周”等系列消费促销活动。

利州区入选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截至2020年,利州区有五星级酒店1家,旅游运输公司2家和旅游集散中心2个,旅行社21家,特色民宿近30家,住宿单位530家,承办全国健身秧歌(鼓)大赛等国家级活动7项,省级活动11项。

2023年,利州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75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7.43亿元,增长-14.1%。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总额114.30亿元,增长1.9%;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总额32.45亿元,增长-4.5%。城镇市场增速比乡村快6.4个百分点。

2023年,利州区接待游客1921万人次,增长14.2%;旅游综合收入达149.1亿元,增长14.6%。入选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利州区境内有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广元市城西,直接建设管理面积112平方千米,始建于1992年,2012年12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获评中国绿色铝都、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国家绿色产业园区、国家铝镁电解装备工业化实验基地,形成“五园一区”的产业格局,为大石食品工业园、回龙河工业园、清江石羊工业园、宝轮工业园、广元机电产业园,构建以“铝产业、食品饮料、机械电子”为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培育产业的“3+2”产业体系,截至2022年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四上”企业增长到196家。2020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实现166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479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44亿元。2023年,收入预算12689.71万元,其中:上年结转291.99万元,占2%;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10735.38万元,占85%;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收入1662.34万元,占1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284.5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收入7.43万元。支出预算12689.7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669.42万元,占21%;项目支出10020.29万元,占7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80.7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75.25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2.3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31.43万元、卫生健康支出752.6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7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570.22万元、农林水支出597.68万元、交通运输支出8万元、资源钻探工业信息等支出39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089.52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0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1.83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利州区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截至2022年,全区有学校165所,其中基础教育162所:幼儿园95所、小学37所、普通初中19所、普通高中9所、特殊教育1所、工读1所;中等职业教育3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高2所。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47766人、24347人、14826人;拥有专任教师7604人,其中幼儿园1278人,小学2772人,初中1699人,普通高中1322人,特殊教育30人,工读17人,职业教育486人。在2022年,全区新增学前教育学位840个、义务教育学位200个,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省级示范性教师教 育实践基地学6所。新改扩建幼儿园3所,中小学2所,建设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 2个。残疾儿童少年在特殊教育学校和义务教育学校就读达率95%以上,送教上门达 100%。另内有3所高校,分别为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

医疗事业

利州区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全省医疗信息化应用示范区。截至2020年,利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达到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3家乡镇卫生院创建为二级乙等医院,建成4家社区医院,新改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6.7%。截至2022年,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45个,同比增长9.7%。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0110张,同比下降4.0%。卫生技术人员9399人,同比增长3.5%,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18人,同比增长4.0%。

截至2022年,全区全年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3%,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46.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5%,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8‰,婴儿死亡率2.0‰。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63.0%,重点人群签约率75.5%。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全区有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综合文化站14个、广播电视台1座,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街道文化中心建成率100%,其中8个达到省颁标准,159个村文化活动室和61个社区文化中心建成率100%,159个村和61个社区实现农家(社区)书屋全覆盖。其中区文化馆为二级文化馆,原创歌曲《七月的红船》参加“百年荣光”广元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歌曲征集评选活动颁奖典礼获第一名,原创舞蹈《山水儿女》在全省“颂百年辉煌·承千年技艺”2021年四川省非遗惠民晚会演出。

2023年,利州区区图书馆全年累计开放309天,接待到馆读者41560人次,书刊文献外借16048人,外借48013册次。区文化馆全年免费开放约311天,开放时间约2900小时,入馆6万余人次。创建“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3个,“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7个。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传承人3人;新增4个非遗项目,新一代传承人20余名。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利州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完成成果转化61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2项。建成5g基站282座,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市级优秀示范院士工作站3家、优秀专家工作站3家。新增专利授权281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8件,新申请注册商标103件。2021年,利州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4.64亿元。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利州区156个村(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建成龙潭乡界牌村多功能运动场1个,全年培育体育引领员、社会体育指导员500余人,共有大型体育场馆1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全年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服务群众健身达16万人次,群众身边各类亲民、便民的体育健身场地达到2031个,开展全区全民健身活动、比赛50余场次,共有单项体育协会组织18个,参加2022年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皮划艇获得2银2铜,摔跤获得3银,女子篮球获甲组第8名的成绩。2021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3平方米。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利州区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总天数为358天,优良天数比例为98.1%,各项污染物年均值达到或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降水酸雨产生;嘉陵江南河白龙江等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均达到或优于规定水域环境功能的要求;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全面达标。2020年,利州区森林覆盖率63.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7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33%。截至2021年12月,全区有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47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约33座。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利州区城镇新增就业1.15万人,农民工转移就业5.6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9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7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2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13万人,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有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日照中心、农村互助养老点等服务设施132个,设置养老床位1400余张。建成1家区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3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6个农村养老院和互助养老点。设有广元市利州区残疾人联合会。

交通

综述

利州区地处嘉陵江上游、川陕甘结合部,位于西安市成都市兰州市重庆市四大城市“十字”连接区域,为四川省北大门,是进出川咽喉重地,是四川省第五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区。截至2020年,利州区综合交通路网总里程3048千米,铁路营业里程108千米,公路里程2909千米,已形成由4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6条普通国省道、1条航道、1个机场构成的“44611”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境内设有广元盘龙机场。预计至2025年,利州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9公里;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达到75%;乡镇通三级,乡镇三级及以上公路连通率达到100%;自然村通硬化路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达到100%;综合运输服务站,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8个以及货运枢纽(物流园区)4个。

公路

截至2020年,利州区公路里程2909千米,普通国省道总里程达196.9千米,其中普通国道总里程161.5千米,普通省道总里程35.4千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618.4千米,其中四级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达到89.8%,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硬化路。主要公路干线有绵广高速公路广巴高速公路、108国道、兰州—龙邦公路、202省道等。利州区境内设有南河汽车站、上西汽车站、北门汽车站和宝轮汽车站为四大公路客运站。2022年,利州区完成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达8743万人千米,货运周转量达271154万吨千米,公路运输总周转量272028万吨千米。

铁路

利州区境内铁路线有宝成铁路广乐铁路兰渝铁路广巴铁路,境内铁路营业里程108千米。其中宝成线境内长33.3千米,为双线电气化铁路,设广元南、广元、昭化镇盘龙镇4个站。广巴线境内长20.4千米,从广元南站接轨,为单线非电气化铁路,设广元市东、安家湾2个站,广元站为客运一等站,日均有21.5列客车停靠,其中特快列车有17对,日客运量5068人次,无货运到发;广元南站为货运一等站,无旅客到发,年货运吞吐量482.44万吨。广乐铁路为地方铁路,是广旺铁路支线的延伸部分,其从广元到旺苍县的普济和南江县的乐坝。广乐铁路的延长线为由乐坝至南江的乐南铁路。其中普济到乐坝长23公里,乐坝至南江长40公里。广乐主要为开发广元、旺苍、南江地区的煤、铁等资源而修建,并为江油电厂和成都电厂提供煤炭原料。兰渝铁路,由兰州市重庆市国铁集团工级客货共线双线电力牵引自动闭塞铁路,是“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空

广元盘龙机场位于利州区,为军民合用机场。2000年9月28日,广元盘龙机场建成通航。2009年5月8日,灾后重建复航。

2023年,广元盘龙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536481万人次,全国排名第138位;货邮吞吐量189.3吨,全国排名第172位;飞机起降101262万架次,全国排名第38位。

航运

利州区境内通航河道2条,总长110.6千米,其中嘉陵江为七级航道,白龙江为C级航道。

2023年,利州区水路旅客运输量13.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34万人公里,货运量1.36万吨,货运周转量26.2万吨。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利州区100%的乡镇建有客运站,100%的建制村建有招呼站(牌),有客运车辆270余辆,出租汽车627辆,开行客运班线120条,其中跨省7条、跨市28条、跨县61条、县内24条,实现100%的乡镇、建制村通客车,38个建制村通公交车、125个建制村通客运班线、17个建制村实现预约响应式客运服务全覆盖。2022年,利州区调整优化公交线路4条,补充新能源公交车32台。截至2023年3月,境内有巡游出租汽车627辆。

人文

综述

利州区是是广元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故乡,境内皇泽寺摩崖造像、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剑门蜀道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利州区是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凤舟艺术),有广元女儿节等传统民俗,白花石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境内土特产品有白花石刻、广元凉面、酸菜。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利州区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有瓷窑铺遗址、来雁塔、利州魁星楼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皇泽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广元城西嘉陵江畔,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时,武则天出生于利州,她建立武周政权以后,为纪念其龙兴之地,赐该寺名“皇泽”寓“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皇泽寺内保存着开凿于北魏晚期至唐朝的57个窟、1200余尊石刻造像。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早的石窟开凿于北魏晚期,大部分是唐代所开凿。石窟始凿于北魏晚期,兴盛于唐朝,止于清代,长近400米,高45米,造像952龛的佛教石刻艺术宝库。以大云古洞为中心,千佛崖摩崖造像南段重点龛窟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阁、千佛洞、睡佛龛、多宝佛窟、神龙大佛龛等,北段龛窟有菩提瑞像窟、弥勒佛窟、卢舍那佛龛、阿弥陀佛龛、清代藏佛洞等。

剑门蜀道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指北起朝天区中子镇,经利州区、昭化区,南至剑阁县武连镇广元市行政区域内的金牛古道,在广元境内绵延100多千米,沿线有古道路、古驿(铺)、关隘、古柏、摩崖造像及石刻、古寺(观)及故居、古墓葬及沿线附属设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等遗存及自然遗迹。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5月,利州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建成乡镇非遗传习所3个、省级非遗项目体验基地1个、市级非遗项目体验基地1个、省级非遗保护示范基地1个。

白花石刻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是采用当地直径约50千米范围内特有的赤白相间或绿白相间的白花石为原料,根据石料自然色彩花纹因材构思,深雕浅刻,创作出有山水、人物、树木、花草、鸟兽、鱼虫图案的石屏、砚台、花瓶、花钵、笔筒、笔架等器具的实用或收藏艺术品。雕刻艺术起源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渐成石刻一绝。1957年,广元白花石刻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与浙江青田石刻、福建寿山石刻、湖南菊花石刻并称为全国的四大名刻。

四川陶瓷制作技艺(广元窑陶瓷炼制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元窑成为以瓷窑铺为代表的分布在广元境内古窑址的总称,是秦岭以南、成都平原以北唯一的宋代烧造以黑釉为大宗的瓷窑遗址。广元窑以黑釉产品为主,兼有青灰色、米黄色、酱色、绿色等,造型各异,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日用器,以碗、罐、碟、盘、壶、盏、茶船为主;一种是陈设器,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各类小瓷塑。

广元蒸凉面制作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追溯到18世纪清代晚期,融合了川陕甘三省的饮食制作技艺特点与饮食习惯。据广元县志原文记载,蒸凉面缘于民间,区别于正统面食,广元蒸凉面不是由大麦打粉制成,而是由精选的上等本地大米,混合嘉陵江水磨浆笼蒸而成。可追溯到18世纪清朝晚期,融合了川陕甘三省的饮食制作技艺特点与饮食习惯。据广元县志原文记载,蒸凉面缘于民间,区别于正统面食,广元蒸凉面不是由大麦打粉制成,而是由精选的上等本地大米,混合嘉陵江水磨浆笼蒸而成。

习俗

龙灯用竹、纱扎成节,节数为奇数,一般9节、11节,最短为5节。舞龙时可独龙、双龙或多条龙同时舞动,每节龙灯由一人包头巾,着武土装或戴面具,执圆宝灯引舞。龙灯一般分彩龙、火龙、水龙。彩龙白天配以打击乐器,进村入户游耍,多属拜年贺喜;火龙在夜间耍,配以打击乐器,有民间山歌联唱、神话故事扮演等节目表演,围观者用烟花、爆竹竞向龙灯燃放,俗称“烧火”“烧龙”;水龙,即抗旱祈雨的旱把龙,音乐舞蹈与耍火龙大体一样,舞龙者身穿裤叉,听任人们用水泼龙,泼水者边泼边喊“捉旱魃”“赶旱”。

女儿节指流行于四川广元一带,于每年9月1日举行庆祝的民间节日。相传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在广元游河湾时遇黑龙感孕,于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则天。故旧时民间以此日为武则天会期。人们成群结队到皇泽寺、则天坝和嘉陵江畔游玩。妇女穿戴一新,相互邀约沿河湾畅游,以讨吉祥。1988年5月,广元市东山之巅建造起一座用以纪念武则天的13层建筑“凤凰楼”。同年6月14日,广元人大一届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恢复纪念武则天的民俗活动“女儿节”,将“女儿节”举办时间定在每年9月1日。举办有划凤舟等活动。

狮舞由三人组成,其中二人披狮型道具,另一人披短褂,戴笑头面具,手执拂尘刷或彩球拌以锣鼓,逗引戏耍,狮生百态。舞狮分文狮、武狮:文狮主要表演狮子温驯的神态,如搔痒、毛、打滚、安睡等动作;武狮主要表演狮子跳跃、跌扑、腾转、踩球等勇猛动作。在地面表演的为地脚狮,在高台表演的为高台狮,腿绑高跷表演的为高脚狮。

彩莲船亦称跑旱船,多用竹篾、高梁杆、稻麦杆扎成船形,外面蒙上布和花彩。表演时,扮“幺妹”者手提彩船,另一人扮舟艄公,在船前作划浆摆渡动作,两人合舞时,艄公唱曲打浑,逗“幺妹”嘻戏。此外,还有牛灯、马灯、车车灯,制作原料与彩莲船相同,各成牛形、马形、车形,一人一灯,拌以音乐、锣鼓,山歌对唱进行表演。

艺术

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口头创作有大量反映田间劳动、婚姻爱情、风俗民情的歌谣,主要有劳动歌谣,如劳动号子、夯歌、背二哥号子、拉船号子、滑竿号子、踩秧歌、薅草歌等;生活歌谣,如十想、十劝、十把扇儿等;时政歌谣,如参军歌、送中国工农红军、送郎歌等;爱情歌谣,如月儿落西霞、望郎歌等;丧仪歌谣,如哭丧、烧拜等。

船工谣又称船工号子,按船工工种可分为搬桡号子、摇橹号子、拉纤号子、拖浅号子、烧火号子。逆水而上称上水号子,顺流而上为下水号子。广元船工谣的特点是粗犷通俗、声音宏亮、高亢优美、谈古论今、轻松愉快、意味绵长、字字含情、节律有致,既是音乐,又是歌曲。

薅草锣鼓亦称“撵锣鼓草”或“薅锣鼓草”,是众多劳动者给玉蜀黍属薅草时一种用敲锣击鼓唱歌以鼓劲、解乏的演唱形式。每年七八月玉米茁壮成长时,为锄去禾本科杂草,附近村民相邀集中在一处“撵锣鼓草”,其方法是一“歌郎”敲锣、一“联手”击鼓,且敲且唱,率众人薅草。“撵锣鼓草”一日白昼为一过程,经历“牵线子”“起歌头”“拜五方”“耍歌子”等阶段。“歌郎”“耍歌子”或以故事为内容,或针对现场发生的事现编现唱。

饮食

利州区居民以大米、面粉、蔬菜、瓜果、肉类为主食,副食有豆类稀饭、米饭、酸菜豆花手、面条等,外加炒菜炖菜汤菜。

米珍由甜玉米粉碎去壳而成。用水泡黄豆磨浆加酸水点化为豆腐花,然后将米珍、大米、赤豆慢火煮熟后,再掺入面条、豆花、海椒、葱花、香菜、食盐拌味即成。

米面为地方特色小食,将大米泡涨后加水磨成浆,再放入垫好纱布的蒸笼格子里蒸熟后取出,用刀切成细条,拌上红油醋的运用、食盐、蒜水、胡椒面等佐料食用,吃起来不粘、不腻、爽囗、滋润。

蒸凉面选用上等大米为原料,用蒸笼铺上薄布,薄布上铺薄米浆蒸出米凉面,当地称蒸凉面。这种凉面耐嚼、爽口,吃法多样,既可热吃也可凉吃,凉面加入豆芽或韭菜、黄瓜等蔬菜,用酱油、香醋、辣椒、辣油、小磨香油白糖等调料搅拌后,酸、甜、麻、辣、香五味俱全。

地方特产

“利州红栗”为利州区的特色农产品,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果形整齐,长椭圆形,果壳红褐色,色泽明亮,茸毛稀少,果肉糯性强,香甜可口。其单颗颗粒重,含有较丰富的淀粉、蛋白质、总糖,脂肪含量低。

利州香菇是广元市利州区的特产。利州香菇柄短,菌盖圆整肥厚,卷边大,裂纹深,花纹自然,菌褶整齐,开伞度≤7,灰白色。利州香菇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风景名胜

综述

利州区入选2022年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有女皇故里文化游、温泉山水生态游等旅游线路。截至2023年8月,利州区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

重要景点

广元市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

广元市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广元市利州区皇泽路97号,千佛崖石窟始凿于北魏晚期兴盛于唐朝,止于清朝历,经千年才形成这座长近388米,高45米造像950余龛、7000余尊的石刻艺术宝库。

广元天曌山景区

广元天曌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广元市利州区河西街道办事处天曌山,天曌山森林覆盖率达96.5%,海拔1100-1700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较城区温度低4℃左右,有自然景观日月湖、睡佛、读书台、听涛石,人文景观梵天寺、至尊牌坊、金轮廊桥、舍利塔等,是少年武则天扫墓礼佛的地方。

利州区芳香南山景区

利州区芳香南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总面积约8平方千米,广元南山平均海拔900多米、森林覆盖率70%以上,是融川北民居、道教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为一体的以生态康养、休闲度假旅游为核心要素的开放式大型景区,沿山顶旅游公路呈带状分布,以中央公园、爱情花海、无花果主题公园、红色文化园、元山观为核心景区,以和平梨园、健康养生园、农耕文化园等为辅助景观。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重要荣誉

2019年,在第四届中国文旅产业巅峰大会“金峰奖”颁奖典礼上,广元市利州区喜获“最美全域旅游取景地”奖项。

2020年3月,利州区入选2019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6月,利州区入选四川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2月,利州区入选2020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3月,利州区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单位名单。5月,利州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11月,利州区认定为第五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2022年12月,利州区入选四川省第二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名单。

2023年2月,利州区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4年,利州区入选四川省第五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拟认定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