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辛店村 :山东德州市庆云镇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4-09-21 08:54

东辛店村,位于山东省北部环渤海经济区,总面积502平方公里,人口30万,是山东省“改革开放试点县”和德州市“放开搞活试点县”。县人民政府驻庆云镇。邻近天津市、东风、黄骅市东营市四大港口,电力充足,年提供电力达2亿千瓦时。

经济发展

咸奉四年《庆云县志》有“如直棣庆云,地滨海滢,星次危分,嘘气成云,邑由斯而得庆”之说,崔旭曰:“无棣县旧有庆云乡,明初因以名县永乐避讳之说,后人附会今以明史正之。”

近几年,庆云县委、县政府按照“商贸兴城,工业立县,枣树富民”的总体工作思路,借鉴“义乌模式”,建设“内陆特区”,构筑起以省级现代专业批发市场、渤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万亩枣园开发为支撑的三大“创业平台”,日益成为国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兴业,一展宏图的“风水宝地”。一座独具特色的“北方商贸名城”正在迅速崛起。

地理位置

庆云县位于鲁西北平原北部,地处两省(山东省河北省)三市(滨州市沧州市、德 州)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的盐山县海兴县隔河相望,东与无棣县毗连,南与阳信县县接壤,西与乐陵市交界,位于华北、胜利、大港三大油田中心,是连接华南华北、东北、北京、天津市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进京门户”和“山东北门”之称。全县总面积501平方公里。东距渤海湾50余公里,县城距北京340公里,距济南市154公里,距德州123公里。滨大高速已经开通,滨德高速正在修建,国道205线、省道315、246线相互贯通,加上县乡村公路,已经形成了一个便利的交通网。

隶属沿革

县境夏属兖州区,商属蒲姑(姑、薄姑)国,西周公国姬发时即有姜齐无棣邑(今于家店村北),春秋时为齐国北部渔盐之区。秦属齐郡。汉至南北朝,县境为阳信县地。汉属渤海郡,三国时属乐安郡,晋属乐陵国,南北朝属乐陵郡。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置县,因古有无棣水和无棣邑,故称无棣县。县治在今庆云县于家店村北无棣古邑,于家店古城历经隋唐、五代十国、宋代前期和金泰和三年以后,除中间迁治时间外,先后为无棣县治530余年,为建县之始。北宋治干元年(1064年),县治迁至境内保顺军城(今无棣县信阳乡城角、花园一带)。元至元二年(1265年),无棣县并入乐陵市,1269年恢复无棣县。随即又割为东西两县,县境为西无棣,县治仍在原址。明洪武四年(1371年),无棣县废。洪武六年(1373年),县恢复,改名庆云,隶属沧州市。县治迁于无棣古城西北四公里处(今河北庆云镇址),县名相沿至今。自置庆云县,300余年隶属沧州,近200年属天津府。中华民国时期又属沧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属德州市,1953—1958年又属河北沧州。1958年盐山县、庆云、孟村三县合并,称孟村回族自治县,不久改称盐山县,隶属天津市市。1961年恢复庆云县。1964年本县由河北省划归山东省,县城迁至今址。

境域区划

西周时,今宁津县、庆云、无棣县属无棣邑。春秋时,今宁津、乐陵市、庆云、无棣、惠民、盐山、海兴县黄骅市皆属无棣邑。隋朝,无棣县辖今庆云、无棣二县及盐山、海兴、沾化区毗邻地带。后周时,无棣县辖今庆云全境,无棣中、北部及沾化、盐山、海兴部分地带。金泰和时,无棣县辖今庆云全境及无棣、盐山县、海兴各一部分。元时,无棣县东西分治,西部隶属沧州市,称西无棣县。明洪武六年(1373年)易名庆云县,境域即西无棣。全县分四乡,编户12里。清代全境东西广45里,南北袤55里。全县分四乡,辖385个村庄。民国初期,疆域面积约为560平方公里。全县设六个行政区,辖377个村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疆域区划错综复杂。1943年,疆域面积约为610平方公里,共512个村庄。1945年庆云解放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经与周围县协商,调整了县与县间的行政区划及插花村与寄庄户,疆域面积约为588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隶属屡易,行政区划分合调整繁多。至1964年底,冀、鲁两省调整行政区域,以漳卫新河(原四女寺镇减河)为省界,河右岸归山东庆云县。到1970年,疆域面积501平方公里。全县16个公社,381个生产大队,358个自然村。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改乡镇建制。1993年8月,16个乡镇并为11个乡镇,2000年10月并为8个乡镇,2005年随县城面积的扩大,增设渤海街道办。至今疆域未变。

河流

河流县境地近渤海,古为九河入海之区,古传禹疏九河,本境就有 鬲津河、胡苏河、钩盘河、马颊河四条。胡苏河、沟盘河今已淤塞尽。

无棣沟

距旧庆云城北7.5公里,现在盐山县境内,古称无棣水(河),乃清河支流。春秋前即有此河,为齐国北界。秦时,方士徐福率干童(500童男、500童女)乘船由此河出海,为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后东渡日本。隋末,河道淤塞,唐贞观时浚之,辟水路码头,以通渔盐之利,为唐以后通商之河道。今为早时蓄水,雨季排涝的沟道。

马颊河

古传禹疏九河之一,水直人海。该河上广下狭,状如马颊,因以得名。周定王时,马颊沿河各国修筑长堤,以防水患。至秦,始皇联断补缺,民间有秦始皇走马修堤之传说。后黄河夺马颊河道,堤防浸毁,古河已湮。现马颊河,实为唐时疏浚,几经治理,以供转运海漕。旧志称简河或陷河,乐陵市旧志则称笃马河。旧时,运漕镇淤塞,任水自流,沿河水灾惨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疏旧开新。1966年,对马颊河进行改道治理,现属海河水系,成为本县旱能灌、涝能排,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一条河道。

漳卫新河古称鬲津河

禹疏九河之一。水入渤海乃古之航道。元初,在河畔严家务附近有一冶剑营,冶铁打造,以应海运之需。新中国成立后,对河道多次进行治理并修建桥梁和涵闸,便历经几千年风雨沧桑的古河焕发青春,现属海河水系。1956年曾改名四女寺镇减河,1973年易名漳卫新河。

历史遗迹

无棣古邑

在今县城东北四公里,大胡乡于家店村北,是华夏古老的城邑之一。西周初(姬发时)本地名无棣县,城邑始建于何年,无籍可考,迄今已逾3000年。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立为无棣县治,至明初县废,历经隋、唐、宋、元几代,曾于元初毁城于战火,至元年间重筑,元末明初又毁于兵。该城周回八里,北有城于河,城有四门,今仍能稍显迹象。在一块长约100米、宽约20米、高约11米的墟址周围,地面仍残存碎砖瓦砾。据当地人说,该墟址曾多次出现“显城”(即海市蜃楼)现象。

庆云旧城

明洪武六年(1373),置庆云县。知县杨思义移县治于鬲津河(今漳卫新河)北岸庆云乡址,草创城垣。正统二年(1437年),知县王恭,大加修,初具规模。“城凡四门,东西孔道皆有关旋,以南北二门地僻闭之。”成化二年(1466),知县张彪重筑,城墙周回四里,高一丈五尺,又浚池於下,宽三丈,深一丈。表立四门,东曰“瞻岱”、南曰“观澜”、西曰“拱宸”、北曰“望海”,南北二门仍闭。以后各代,或改四门,或建楼橹将台,多有修葺,不一一赘述。至1964年调整行政区划,建新县城,鬲津河北岸庆云城,为县治凡590余年。置庆云县时,因境内有庆云乡,以此名县并移县治于此。庆云乡址原称李太仆家。东二里许,有一条土阜,蟠踞鬲津河中流,蜿蜒数里,形如卧龙,名卧龙冈。卧龙冈四面环水,冈上树繁草盛,其上空常被五彩祥云笼罩。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困,是谓卿云。”卿云,古以为祥瑞之气。取其意,且卿通庆,故取名庆云。

李太仆家成为庆云一条街,后移至四合村。1964年,庆云县划归山东省,县城移至解家集,仍沿用庆云县名。原庆云县城改为盐山县庆云镇,俗称老庆云。

鬲津河中流卧龙冈在1956年、1962年三次疏浚河道工程中,已开挖殆尽。

古建筑

泰山行宫:位于今县治北10公里。现盐山县庆云镇西关西头,原鬲津河北岸。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占地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相传姜子牙保大周统一天下,各大小官员及眷属均封神位,泰山顶封让于碧霞元君,碧霞娘娘遂隆旨,为西地长安到泰山每500里建一行宫,为其歇间,故名曰泰山行宫。为旧志庆云八景之一,曰“西山暮笛”群众有“庆云阁、海丰塔东光县的铁菩萨”之说,泰山行宫主体——正殿,进深五间,面阔三间,单檐四柱。建筑在1.2米高的台基之上,四周沿筑矮花墙。青砖筒瓦,花卉滴水,龙纹瓦当。大脊两侧各有一只吞脊大兽,蟠屈上弯,北负宝剑。殿内6根朱柱布局合理。东西山墙的南北两侧各有一组镂空砖雕,均为神话人物,一组是“王母娘娘东巡”,一组是“天女散花”,造型玲珑独特。山墙属硬山小式造风格。殿内正位供奉泰山奶奶、东侧眼光奶奶、西侧送子奶奶,殿后面观世音菩萨。

铃铛阁:是泰山行宫的主要附属建筑,为楼阁式建筑,高17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殿宇式单檐歇山造,四檐角飞起,有檐柱18根。因四边头有108只铃铛,且四檐角又有4只大铃铛,微风铃鸣,萦耳畔,故称“铃铛阁”。阁内供奉玉皇大帝神位。下层是砖砌拱券式通道,为出入泰山行宫之门。通道两侧各有拱门,内建有迂回曲折的踏道可通达上层。铃铛阁是旧庆云县城的三景之一,即小鬼山、铃铛阁、一步三孔桥。

大成殿(孔子庙):位于原庆云城内东南角,古称学宫。明洪武六年鼎建,占地900平方米,大成殿脊以翠覆顶,两头砖雕龙头,顶挂鎏金瓦,四角飞檐。殿内有十二根明柱,粗达一围。基地高出地面1.6米,修有台基坡磴。殿内供孔子像。东西两侧厢房,高台基,前出厦,砖墙瓦顶,内供历代社会名流贤达塑像。院内有清康熙五年重修庙学碑一筒,七十年代又重修。

县衙二堂:在今盐山县庆云镇政府内。明洪武六年建,系原庆云衙的主体建筑之一,面阔五间,长16.5米,进深四间,宽9.5米。硬山顶,小式造。

卧龙冈

县境古属黄河冲积平原一部分。卧龙冈及老乌山是由黄河及其支脉迁徙动荡所形成。卧龙冈位于原后张乡东周村北鬲津河中,土阜隆起,蜿蜒数里,形若卧龙。卧龙冈上树木葱郁,五彩祥云缭绕,是旧庆云县的八景之一,龙冈晴岚。明洪武六年置庆云县,县治选址左近,至1965年建新县城,为庆云县治590余年。自1956年治理开挖鬲津河,卧龙冈被挖,部分滩地尚存遗迹。今马颊、德惠市两河三堤处,中堤大有卧龙冈之势。古防洪堤(金堤河、长城岭) 位于县城南部,尚堂镇中丁乡范围内。西南从阳信县王坤兮入境,由西郎坞村北迤逦东行,经大勾村南、西仓村北、鹏鹳王南、李赤诚村南、堤南刘村北、仁和刘村南、后丁村北、文侯齐村南、杨和寺村中至梁家村前入无棣境,境内全长15公里,堤基宽约50余米,高度原筑约5米,现多已平毁,仅有个别地方还能看出旧址。据清咸丰旧志记载:一曰:神禹古堤;二曰:齐长城遗址;三日:汉之金堤;四日:宋陈尧佐所筑。旧有北修长城挡匈奴,南修长城防洪水之说。

教堂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天主教与耶稣教传人本县,并陆续建有教堂。天主教堂有七处:旧庆云城、常家、任家、黄花马、何家、大勾、纪王桥,均系法国人建;耶稣教堂有三处:姚千、寺后周、纪王桥,系英国人建。因民教纷争时有发生,清代官吏媚外护教,导致本县义和团运动广泛兴起。1900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庚子赔款殃及本县,法、英、美国索取本县23万吊铜币。为此,全县每亩加捐600文。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境内教堂停止活动。我党利用常家教堂建立抗日小学,为革命培养了不少人才。以后,教堂多塌或拆毁。现仅存常家教堂。

寺庙

普照寺塔: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此塔十三层,八角形,砖石结构。第一层南北各设一拱顶券门,其余各层南面均设一拱顶券门。塔心内筑券形踏步回廊,逐层相通。后改为大觉寺宝塔。此塔原在范庵村前修建,已经建好了地基,后挪到了海丰县,现无棣县。元代,无棣分县后,该塔划为东无棣县。明初,易名海丰塔。1957年因有倒塌之险,遂拆平。1991年7月又重建。

海岛金山寺:位于汾水王村西,隋朝即有。该寺院建筑宏伟,大殿禅堂10余排,占地千余亩,僧侣众多,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寺门之东即为汾水镇,居两水交汇处,乃水旱码头,游者香客络绎不绝,商贾云集,日进斗金。《金史·地理志》尚有记载。有关唐僧出生送往金山寺及去天竺取经的传说流传至今。明代,该寺僧侣胡作非为,寺院被毁,墟址瓦砾山积,今广约百亩仍高出平地半米左右,土中杂有古时陶片。

石佛寺:位于县城南偏西5公里,始建于元朝。相传有元龙、仁凤夫妻二人 流落于此处马颊河畔,搭茅棚居住。某年夏秋之交,天降大雨,洪水泛滥,两尊石佛和一口巨钟漂来,停于岸边。元龙夫妇遂各处募捐钱物,修一小庙供奉石佛。后来香火日盛,佛教弟子募化和社会各界捐助,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称石佛寺。寺院占地12亩,正殿3间,偏殿24间,供奉释迦牟尼神佛及石佛爷爷、石佛奶奶。有僧侣四、五名。前来祈福进香者络绎不绝。1969年,该寺改名为石佛寺高小。1993年,庆云县人民政府为弘扬民族文化,开发旅游资源,决定修复石佛寺。现有仁光、仁莲二位法师自庐山诺那塔来此主持修建。

天宫寺:在旧庆云县治西南。建于唐太和中,相传有大比丘飞锡而来,徘徊顾瞻,缚庐栖止,于兹厥后渐成巨刹,楼阁峥崂,钟渔互答于山光水色间,一时龙象固云盛矣。唐太和皇帝曾为该寺赐额。金末毁于战乱。元至大四年、明成化四年、清乾隆四十五年先后重修。寺僧洪秀戒律精严,兼工吟咏,有“蒲团静坐千山月,竹户闲栖一片云”句。弟子董寿平,谷称小眼法师,博览释典。明代名臣邹元标,字尔瞻,江西吉水人,官司左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因犯颜敢谏被寓此,曾于殿壁题三教(佛、道、儒)归一说,笔势飞舞,人皆慕而临之。左都御史邹元标与小眼法师寿平为方外交。(方外交即出使异域的使者)。

青龙寺:位于县城东南3.5公里,大宗村西一里半处。据传该寺唐朝所建,庙宇占地约3亩,寺内尼姑很多。明代,该寺之尼姑因受地痞欺辱,都搬至范家庵。庙宇因失修而倒塌。

杨和尚寺:位于县城东南18公里。相传该寺唐代所建。在明初时,有个主持僧姓杨,得寺名杨和尚寺。

洪恩寺(洪恩寺):位于县城东9公里,吕家村东北角。相传唐代所建,为天齐庙,寺院庞大,占地10余亩。周围树木参天,院内奇花异草,风景甚佳。在明正德年间,该寺主持僧空孟,武艺高强,手下弟子众多,不务正业,为非作歹,并偷盗了江南刘月鹤的“千里驹”。又与朝内奸臣刘瑾暗地勾结,刘瑾命主持空孟招兵积粮,藏兵三百余,日夜习武操练,修有地道机关,以备谋反。被朱厚照率兵剿灭。被毁的还有和全林寺相勾结谋反的杨各尚寺、青龙寺、铁梁寺、肖家寺等寺院。

兴隆寺:位于县城东6公里,板打营街北头。相传唐朝所建,在明正德元年重修。占地10余亩,大雄宝殿3间,高1丈余,面积约3000平方米。殿内供奉伽兰祖师,文殊菩萨、普贤、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有僧侣主持,直至1937年还有从福、宽伦二僧。1939年,日寇在此安设据点,1945年日寇被歼、寺被毁。

肖家寺:位于县城东北12公里,肖家寺村东半里处。相传唐代所建,该寺原名无稽可考,而从明代肖姓迁来此处定居,得此寺名。据说寺院宠大,僧侣众多。在明代,寺内僧侣与全林寺,铁梁寺的僧人互相勾结,挖暗道、不务正业,为非作歹,引起民愤。群众将该寺的僧人埋在大道中心,用犁耕耙耙处死。寺院被毁。

铁梁寺:位于县城东北23公里,严务村东北3里的废墟处。据传该寺之处有一铁梁埋在地内,而得寺名。在百年前铁梁还露出地面。相传唐朝所建,寺院庞大,占地面积约10余亩,僧人有10名。在明代,该寺的僧人胡作非为,引起民愤灭之,寺院毁坏。

玉皇庙:位于县城北4公里,齐家村北一里许的季札长之墓之上。在明代,因此处常有马驴车受惊、人失迷之事出现。为此,修一玉皇庙,立为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日有庙会。1929年,此庙被中国国民党扒掉,现今此处是新建占地300余亩金山寺的所在地。

王母庙:位于县城东北 23公里,后庄科村东南角。该庙明代所建,庙宇秀丽壮观,占地约600平方米。供奉王母娘娘,僧人数 名。清代时,白莲教的马开山师傅在此处传道,进行反清复明,为便利活动,立每年农历上巳节为庙会,八极拳创始人神枪吴钟设擂台,会聚天下武林豪杰。非常繁华。同时,白莲教的王师傅在南临沂也利用三月三庙会,进行反清复明活动,故称“南临会”,相对此庙会被叫成“北临会”。1934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五)中共津南区特委在北临会上发动了震动津南鲁北的马颊河大罢工。

岱庙:位于县城西7公里,东辛店街北头。明代所建,庙宇整齐壮观,大殿周围方圆80余米。殿内供奉碧霞元君、眼光奶奶、送子奶奶等神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有庙会,此庙1935年重修,1941年,日寇在东辛店安设据点,庙被毁。

观音庙:位于县城东北13公里,五黄邱村之间。据传:唐朝所建,庙宇整齐壮观,大殿周围方圆60余米。供奉观音菩萨等神像。在清代,立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为庙会。1929年,此庙被中国国民党改为学堂。

陕西药王庙:位于县城东13公里,前王村北。相传明代所建,庙宇宏大壮观,周围方圆80余米。供奉药王神像,四大使臣、镇殿大将军及十大名医。两跨院为僧人禅堂,殿前有钟鼓二楼,东南角有奎星阁。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有庙会。1940年,日寇在此安设据点,1944年日寇撤走,庙被毁。

白衣庙:位于县城东北4公里,后乔村前。建于明代,庙宇整齐秀丽,供奉白衣大士神像。于1914年,由大道王村举人王鸣周倡议,立每年农历上巳节为庙会。因与本县的后庄科“北临会”同时赶,相对称此会为“南临会”。

铁菩萨庙:原庙在庆云镇原后张乡东周村内,铁菩萨庙是东周村原村名,在咸丰四年《庆云县志》中有记载,此寺距卧龙冈一里许的正南方向,此村内种植梨杏二树有几百亩,春季梨杏花开放时,如雪似玉、姹紫嫣红,秋季果实累累,是旧庆云八大景观之一,龙冈晴岚,该寺庙就座落于此地,据老人回忆,该庙内供奉观世音等七尊菩萨,以铁铸之,所以称铁菩萨庙,与东光县的铁菩萨齐名。因村中周姓较多,所以又称铁菩萨周家,后改名为东周村,铁菩萨庙香火旺盛,解放后大炼钢铁时毁了四尊菩萨,后三尊菩萨也因极左思潮遭毁。梨杏树在八十年代刨光。

三元庙(亦称三官庙):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大店村东头。据传:西晋所建,清康熙二十八年重修。庙宇宏大壮观,大殿周围方圆约60余米。供奉三元神像,即“天官”张角正月十五日生,为“上元”。“地官”张鲁七月十五日生,为“中元”。“水官”张修“十月十五日生,为“下元节”。1929年庙被扒。

雹泉庙:位于县城北8公里。因该地一带常有雹灾。在明代,修一座雹泉庙,庙宇整齐壮观,周围方圆约30余米。供奉雹泉爷,两侧有风、闪、雷、雨等神像。并立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庙会。1929年,此庙被扒。

古坟墓

延陵台:位于县城北4公里。齐家村北,原土阜高隆起处,为吴季札长子墓。上有玉皇庙,现在是金山寺,延陵及玉皇庙碑现存于海岛金山寺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季札是春秋吴国国王之弟,被封为“延陵”。季札应燕国招聘,在赴燕时行至于此,长子病故。为不携棺之义,故葬于此处,古曰“汉延陵台”,当地称高墓台。

彦章坟:位于县城北偏西10公里。庆云镇贾戴村西南半里许土阜高隆处,据传是王彦章之坟。王彦章,字贤明,后唐时寿张人。少年从军,随朱温转战各地累立战功,以骁勇闻名,军中称为王铁枪,是后梁争天下的主将。曾任澶州刺史郑州市防御使等职,后封开县国侯,授北面副招讨使。曾遭诬陷,后与后唐军作战,身负重伤被俘,劝其降唐不应被杀。传说本部将士每人一把土遂成高阜,称“彦章坟”。并立为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此处有历会,直至1937年会至。至今仍有人说:“有李存孝不显彦章”,王彦章过不去十八寨,即前任寨、东任寨、西任寨、大孙寨、小孙寨、苟家寨、罗家寨、尹家楼(以上八个寨仍属乐陵市辖)、石(十)家寨,1966年坟毁。

古树

千年枣树:位于漳卫新河南岸,周、尹村之间。树干周长四米,高六米,主干朽裂、大部空洞,一主枝尚活,其长势仍很茂盛,每年可结枣百余斤。此树相传为南北朝所植。据传隋末罗成曾在此树拴过马燕北扫北之时,百姓避于树下,正值大雾弥天,幸免于难。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砍伐这一带树林,群众集此树下抗争,此树遂得以保护。

巴沽村古枣树:树干周长三点五米,距今已有五百余年。

邓黄邱、杜树刘、万粮张、蔡王的古槐,都已几百年了。

古碑

三元庙碑:清康熙二十八年立,现在大店。

延陵台碑:清康熙六十年夏立,现在金山寺内,另一筒,在西胡岭。

岁甘桥碑:清乾隆三十一年立,在老庆云。

郑敦碑:清宣统元年立,在县图书馆。

蒋耀奎碑:民国二十三年立,在刁黄邱。

北林庙碑:在后庄科埋存。

古烽火台

烽火台:古代边疆戍兵用烽燧(即烽火)报警而建筑的高土台,称烽火台。因烧烟常用狼粪,又名狼烟台(即现在的边防哨所)。县境内的三大陈村北一里许,歪柳树村北一里处,杨和尚 寺村南门外,严家务村西北处都有烽火台的遗址。

古井

刘古风:刘姓由明初迁来就有此井,该井水甘甜而旺,遇到很多大旱之年,此井水未干枯过。不慎落井多人,均被救起,今该井仍有。

杨和尚寺:寺前之井,明代前就有,今仍存。

菜张:村东北有明代前蔡二造的井,至今仍有。

李孝忠:村东头有一眼吃水古井。燕王扫北此井被填平,1983年,该井被挖出。

大黄丘:村西北原观音庙前之井,在明代前就有该井,至今仍存。

乾隆饮马井:位于崔口镇政府东南800米处,古水井口径五尺,深数大,井台周围及井壁部分用青石彻成,井壁内苔藓植物遍布。相传,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微服私访行至崔口,坐骑饥渴劳乏,行路艰难,所寻之水马不饮用。打听邑人“何处有甜水?”答曰:“崔东南。”遂寻而去,找到此井。只见井水清彻透底,汲水饮马,马立刻精神抖擞,昂天长嘶。乾隆呷口品尝,果然甘洌清爽,禁 不住赞不绝口:“甜,真甜水也。”此后世代修缮至今。

庆云隶属山东省德州市,地处两省(山东、河北)三市(滨州市、德州、沧州市)五县(盐山、海兴县、无棣、阳信、乐陵市)交界处,北靠北京、天津,南向山东省会济南市,位于华北、胜利、大港三大油田中心,是连接华南、华北、东北和北京、天津市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进京门户”和“山东北大门”之称。

全县总面积502平方公里,30万人,是国务院规划的环渤海经济圈内最具活力的县域经济板块之一,为山东省的“改革开放试点县”和德州市的“放开搞活试点县”。

该县东距渤海湾仅50公里、黄骅港80公里,南接济南150公里,北靠天津180公里、北京300公里,西临德州110公里,国道205线和省道315线、246线穿越县城,县境内实现了公路村村通。

目前,从庆云出发就可实现“一小时下海(黄骅港)、两小时上天(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三小时进京”。“十一五”期间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的德滨、津汕高速公路和德烟铁路,将更加彰显庆云独特的区位优势。

环境

走进庆云无三乱,已成为该县环境品牌的重要标志。“走进庆云门,就是庆云人,来到庆云县,事事都好办”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庆云还打破了原来的政治体制模式,成立了分别由县四大班子领导挂帅,能够直接统领各部门的“对外开放指导委员会、市场发展指导委员会、工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委员会、城市经营与建设指导委员会”六大委员会。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委员会使“三乱”、“五霸”不敢抬头,并规范了税费征管体制,缴纳税费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

对外开放指导委员会成立了庆云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二十三家有关单位入驻大厅办公,对来我县的投资者实行最快捷优质的“一站式”办证、办照服务。改革的庆云政策最优惠;开放的庆云环境最优良;发展的庆云服务最优质;崛起的庆云发展最繁荣。

人文环境

独具特色的历史

庆云商贸发达,具有悠久的商贸传统和丰厚的商贸文化底蕴,春秋时为齐国北部渔盐之区,出现了商贸萌芽,大规模的商贸活动始于隋唐,盛于明清。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境内盐产丰富,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当时每天过往的大小盐船300余艘,经京杭大运河,逆水而上直达江南,运量超千吨,小枣成为当时贩运的主要货物之一。庆云镇周尹村一株隋末唐初所植唐枣树,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虽饱经风霜,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相传隋末瓦岗寨大将罗成曾在此树拴过马。

明清时期,商品种类日趋丰富,交易更加繁荣。小枣交易成为仅次于原盐的第二大商品。据《庆云县志》记载,当时全县已有枣树3万余株,年产150万斤。境内马颊河畔的浏阳桥头成了相当规模的小枣交易市场,日交易量500担以上。

庆云小枣除行销江南外,还飘洋过海,远销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与小枣一起贩运的还有干鲜海货,草帽辫,槐米,皮毛等庆云特产,并有陶瓷、丝绸、药材、杂货等大量外贸回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庆云人如鱼得水,广开商品流通渠道,以商为生的“职业商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小百货、金融器材、体育器材三支推销大军,近6万人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编织起了一个巨大的民间流通网络,奠定了现代商贸发展的基础。

现有景致

1、棣城烟雨

无棣古城墟址,在常家镇于店村北,从西周至元末,已逾3000年,为隋唐宋元之县治。该城方圆八里,有四门,如今墟址残瓦陶片仍依稀可辨,曾多次出现海市蜃楼现象。

2、华夏古枣

庆云是金丝小枣的重要产区之一,周尹村现存的千年老枣树,是闻名遐迩的“唐枣”,相传为隋末唐初所植,罗成曾在此系过战马,虽饱经风霜,仍根固叶茂,硕果累累。此树为华夏古枣之最,已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

3、平湖春晓

庆云水库为鲁北最大的平原水库。水库中心岛上多种候鸟栖息,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4、佛寺钟声

石佛寺始建于元代,相传某年夏秋,村前马颊河洪水泛滥,两尊石佛与一口巨钟漂滞于此,元龙、仁凤夫妇修小庙将其供奉。后来佛教弟子及香客募捐,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称石佛寺。其建筑气势恢宏,是鲁北第一寺院。

5、泰山行宫

建于明洪武六年。正殿进深五间,面阔三间,单檐四柱。青砖筒瓦,花卉滴水,龙纹瓦当。殿内供奉碧霞元君等神像。玉皇阁是泰山行宫的主要附属建筑,因四边掾头系有铃铛108只,风起铃鸣,为旧志称为庆云八景之一。

历史名人

1、李愚(?—935)字子晦,后唐渤海无棣县李太谱家(今庆云县)人。因倾慕晏婴(字平仲)为人,初名晏平李晔景福年间,代理安陵县主簿,去职后寄身关中。唐天复元年(901)冬,李愚应试中举,任河南府参军。三年(903),朱友贞即位后,拜李愚为左拾遗,后迁至崇政院直学士。后唐庄宗灭梁,拜愚为翰林学士。同光三年(925),以都统判官随魏王西征前蜀。李愚认为蜀主王衍荒淫无道政局不稳,仓促之间难于组织防御,急速进军为上策。西征军势如破竹,所至之处相继归降。李愚以军功升任中书舍人后唐天成元年(926)6月充任太常卿,翌年4月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命为相。长兴四年(932)患病,明宗派宦官探视,只见室徒四壁,病榻之上只有旧毡破席。明宗闻后,感叹不已,遂赐以供帐之物。应顺元年(934),李愚任左仆射。同年5月,末帝即位,李愚充太徽宫使,宏文馆大学士。因与刘昫不睦,议事多不合,李愚仍守左仆射职,刘煦罢相。清泰二年(935)10月,李愚病故。李愚著有《白沙集》、《创业功百传》。李愚特别在在中国九经的传承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的倡导下开始了雕版印刷,使得大量有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存。

2、父子双将军,父张凝赵恒授庄宅使,升任北坊作使,为抗击辽兵被派赴西北前线,担任灵州路副部署兼安抚使,后又加授宁州团练使,1004年调回东线任沧州市防御使,并代杨延昭为定州路行营副部署,调保州驻泊,兼北面安抚使。为保卫抗辽兵成果真宗又让其担任缘边安抚使,统帅大军紧慑敌后,辽兵遂不敢再事掳掠,不久升授高阳关部署,杨六郎为副部署,成为杨延昭的"老上司"和"老战友".其子张昭远宋真宗亲自提名让他担任西上阁门副使,不久又连任河北缘边安抚使,瀛州知州,东上阁门副使,西上阁门使,雄州知州,步马军都虞侯,左龙武大将军等职。父子同保赵恒,战功卓著,张凝逝世后追赠彰德军节度使张昭逝世后追赠应州观察使.

3、宋朝的两文兄弟,李之仪李之纯是堂兄弟同朝为官,他们二人是苏轼。秦观。黄庭坚。贺俦。沈括等名人的好朋友。李之仪得罪蔡京被编管太平[现在的安徽当涂县],一生写了几百首的诗词,他自称姑溪居士。姑溪老农。他的词被称做姑溪词,他的文集被称做姑溪文集,李之仪的卜算子:"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更是妇孺皆知.

4、明朝时期的双尚书,第一位甄实(生卒年不详)字德辉,今庆云镇甄家村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乡试中举,历官陕西省四川省布政使。兴学校、劝农桑。为官清廉。在授其为四川布政使的书中,称赞他“才足以匡时,谋足以经远,入仕以来,多著劳烈……”后以战功赐宝剑、金玉,并加南京市兵部尚书。卸任后,初修县志,未梓。第二位是王佐(1384-1449)字孟辅。其先世本淮北人,元代徙居武清,明初迁至三王村(前王、中王、后王)。明永乐九年(1411)中举,入太学,遂贯通经史百家,精于理财之道。明永乐十五年(1418)任史科给事中,以奏对详雅,仪表端凝,有大臣体,博得皇太子青睐。明宣德元年(1426),被越级提升为行在户部右侍郎,委以理财重任。六年转左职。当时各地粮贮官员贪污渎职,积弊严重,王佐奉旨巡视,严历稽核,整顿了纲纪。1436年十月,钦差长芦,督理盐税所到之处,事无不办。明正统六年(1441)受理部务,遂晋尚书。六年又兼署吏部。当时战事频繁,耗费巨大,国库财力匮乏,全靠王佐从容调剂,节缩有方,国库不致空虚。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瓦刺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朱祁镇亲征,明军死伤数十万,随同官员死50余人,王佐同时殉难,时年65岁(民间相传,王佐相貌酷似皇上,因而为皇上义死。后朝廷有旨,金冠厚葬,每百里修一墓)。景泰元年(1450)追赠少保,荣禄大夫,赐祭田,建祠立坊枣园桥西三王村,朝廷官员到此,武官下马,文官下轿,以其子道为户部主事。朱见深化年间赐谥“忠简”。

5、吴钟(1731-1821)回族,严务乡后庄科村人,生于武术世家。他天资聪颖,启蒙即可过目成诵,又喜好武术。其父吴天顺量才施教,加力授之以文章、传之以武学。乾隆十年(1745)初,延名师马胜标学文习武12年,技艺大进。马故后,又受业于一明将之后。吴钟认真学艺,刻苦练功,精研细练,创出独门“八极拳”。乾隆34年(1769)前往少林寺(一说,河南岳山寺)演练气功3年,与八极拳融为一体,使八极拳法更加通达高深。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共7个套路、2种器械套路。在技法上以三大开和八大招为核心,擅长短打,有劲力。离开少林之后,吴钟游历名山大川,拜师访友。在陕西省得遇武林泰斗赖魁元,遂拜师学艺,专门演练六合枪法。吴钟本为武林高手,又得赖氏真传,经刻苦演练,一条枪使得出神入化,威名远镇四方,时称为“神枪吴钟”。乾隆47(1782),吴钟在家乡设镖局,以保盐镖为业。56年(1791),为沧州孟村所请,前去传技授业。他毫无保留地将八极拳法、六合枪法、飘摇刀法等尽数倾出。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八极拳创始人、神枪吴钟以90岁高辞世。

6、崔旭(1767-1847)字晓林,号念堂,庆云人。性颖悟,8岁即能诗。嘉庆五年(1800)乡试中举,出自四川籍遂宁市检讨张问陶之门。张亟赏视崔旭,以渔洋门下崔不雕(黄叶)相比,谓旭“此老船之崔不雕也”,并赠句云:“直胜崔黄叶一时”,在当地传为佳话。道光六年(1826)任山西蒲县知县。蒲县处万山之中,水枯地瘠,城垣倒塌,监狱倾、书院久废,又常患旱灾霜害,民不聊生,盗匪四起。崔旭赴任后,削减供给,废除陋规,采取一系列措施,聚集财力,雇用民工,诸废俱举。他断案,详细了解案情,辨别真伪,婉言相谕,不乱加笞责,使被告原告双方心折气平。后兼理大宁县事,他不辞劳苦,勘察灾情,为民解忧,深受乡民爱戴。爱新觉罗·旻宁十三年(1833),因病引退归里。崔旭生平尤致力于诗词,诗作沈雄隽永,富有农厚的生活气息。著有《念堂诗集》,选《沧州诗抄》、《庆云诗抄》、《辅诗传等》等。爱新觉罗·颙琰十四(1809)、咸丰四年(1854)两次编《庆云县志》,体例完善,去取谨严,考据认真,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崔旭还热心教育,掌教古棣书院分校,培养了不少在文章、政事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人才。予光第、光典俱中举,光笏27岁中进士,官至云南省按察使。

7、蒋临照(1824-1869)字普斋,号玉衡,清邑痒生,蒋黄邱村人。咸丰元年(1851)入行武。三年,出师扬州市。因与太平军作战有战绩,官累迁至游击、德州营副将、广西义宁协副将。同治元年(1862),以总兵记名,加提督衔。四年,补授天津镇总兵,即奉命带神机营出师南方。撤回后赴任天津总兵。当捻军入陕之时,调补山西太原镇总兵,办理河防事宜,因防剿有方,以提督记名。六年告病回籍。七年,病愈,奉命办理直东、津南军务。八年,事毕,恳请终养,逝世于任所.

8、刘业村(1853-?)字绪曾,崔口东北村人。以清季诸生早弃举业,殚心书画。他认真研读临摹古人的书画作品,深得精髓,功底深厚,又见长于钟鼎篆刻金石考据。他的书画作品,题材广泛,尤善山水。他所作《七十二候山水图》写意画独开生面,不蹈蹊,闻名遐迩。他的画室名醉石山房。直鲁两省的书画界人士都敬仰他的德业,负前来从师者甚众。这些人中,或工绘事,或善书法,或粹铁笔,或祥悉历代碑铭,造诣不同,志趋则一,长年有人来醉石山房学习共研。刘先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受到他的教诲,而有成就者数人。他晚年所收弟子于墨林(号道纯)所作《百蝶图》普参加河北省及全国书画展,被誉为北方农民画家。

9、李嗣聪七岁入塾书就学,1904年随父去山西省读初中、高中、大学,因毕业成绩优异而名声大噪,被军阀闫锡山录用,掌握军政文书。后调往南京市,在行政院,监察院任职。中国抗日战争前后,任守北京监察使,抗战胜利后,任守国民党政府北方接收大员。1949年跟随蒋介石去台湾,任台湾地区战略顾问,台湾地区监察机构负责人等职。1974年病故于台北市

教育

庆云县高度重视各类教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县属幼儿园、实验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为解除外商后顾之忧,外商子女入托入学与本地城镇居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庆云镇中学设立了外商子弟班。

卫生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目前,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6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2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2所,妇幼保健机构12所。各类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县人民医院对外商就医作出了“外商优先”的服务承诺,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人口保持低生育水平增长。

政治体制

县委、县政府为适应庆云经济发展需要,打破了原来的政治体制模式,成立了分别由县四大班子领导挂帅,能够直接行使职权的市场发展指导委员会、工业发展园区建设委员会、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对外开放指导委员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委员会(纠风治乱办公室)、城乡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六个委员会。

其中经济环境保护委员会设立的“经济110”为全国首创,有力地打击了“三乱”、“五霸”,并改革规范了税费征管体制,缴纳税费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创造了合理透明的税费征管环境,创造了全国三个最优:即改革的庆云政策最优惠;开放的庆云环境最宽松;发展的庆云服务最优质。

对外开放指导委员会成立了庆云县“一站式”服务大厅,十八家有关单位入驻大厅办公,对来该县的投资者实行最快捷优质的“一站式”办证、办照服务。

交通

庆云县东距渤海湾50公里、黄骅港80公里、青岛港400公里。

“十五”期间将建成投入使用的津淄高速公路和环省高速公路在县境内交汇,与京沪、京福、京津塘高速公路、济青和环渤海高速公路相通。庆云将成为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通讯

邮电通讯快捷,国际国内直拨、程控电话、电传、移动通讯、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国际互联网、宽带上网ATM和ADSL设备等设施齐全,对用户的承诺和维修服务工作具体到位。

农业

县境内德惠新河马颊河漳卫新河横贯全境,建有占地5000亩,蓄水量3000多万立方米的中型平原水库(庆云水库)一座。全县耕地面积44.7万亩,待开发的盐碱地有6.5万亩、水洼地10万亩、水面6000亩。在农业资源方面,主要盛产粮棉、果菜,为山东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金丝小枣集中产区。

近几年,庆云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步伐明显加快。以中澳、鼎力两大农字号企业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肉鸭、肉兔养殖和枣树生产,迅速带动了该县农业的发展;企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农民收入稳步快速增长,受益率达85%以上。

工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41家,构建起了以中澳集团、鼎力集团、渤海羽绒等八大骨干企业为支撑,农畜产品深加工、有机化工等四大产业为主导,以开发区为载体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中澳集团已被国家列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身中国肉类食品行业50强;鼎力集团研制开发的“金粒宝”纯天然金丝小枣汁饮料填补了我国同类饮品空白,是国内专业加工枣系列制品规模最大的厂家;颐元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全国塑料行业百强之一,生产的塑料桶是全国第一家达到《国际危规》出口包装要求的产品;庆元电子有限公司成为了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可视对讲门铃及监控系统生产基地。

东方希望集团、三泓国际集团、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500强企业纷纷落户庆云。

目前,县开发区已发展成为产业分区明显、功能完善的省级开发区,入区企业159家,成为全县经济总量扩张的前沿阵地、效益提升的强劲引擎和结构调整的源头活水。县境内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9座,年供电能力2亿千瓦时,并实行双电源供电。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支线之一贯穿庆云县境,城区使用天然气非常便利。邮电、通讯方便快捷。

地方特色

1、金丝小枣之乡

庆云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马颊河、德惠河、漳卫新河三条河流穿越全境。金丝小枣是庆云传统特产之一,其栽培始于商周,盛于当代。现全县枣树总量1700万株,人均50株以上,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

2、中国商贸名城

拥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23处,经营业户8000多家,上市商品7万余种,年交易额突破200亿元,交易范围辐射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跻身“山东省八大现代批发市场”行列,已成为冀鲁交界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信息物流中心和小商品加工制造中心。

3、北方佛教胜地

庆云文化底蕴深厚,商贸气息浓郁,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海岛金山寺气势恢弘,闻名遐迩,特别是唐僧生于庆云,并在海岛金山寺出家的历史掌故,而致该寺香客不断,游者云集。千年唐枣树苍劲遒逸,愈老弥坚,已开发枣林生态观光园。

历史名人宋代词人李之仪、尚书李之纯,明尚书王佐,清末民初龚威将军马龙潭均生于庆云这方热土。省级专业批发市场群、经济开发区、庆云水库、万亩枣林等新兴景点吸引力日增,形成了佛教文化游、唐枣文化游、商贸文化游、工业园区游、城市景观游五大游览线路。

城市

庆云县聘请同济大学德州市规划局对城南新区、环城水系等进行了详细规划。按照“小县域、大县城,以县城经济带动县域经济”的思路,大力实施“南北拓展、东西改观、中部提升”工程。

2003年以来,新建商贸广场、北海公园、小西湖公园等26项城市精品工程,新建城区道路26条、45公里,楼房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形成了环城路、环城水系“两环绕城”,“六纵十横”路网有序交错,城区、市场区、开发区“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发展思路

按照“商贸兴城、工业立县、枣树富民、招商引资、优化环境、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要求,在骨干企业培植、工业园区膨胀、市场建设培育、特色基地建设和城市经营上有大的突破,推进工业、教育、卫生、市场管理体制的改革。利用三年时间把庆云建成一个民营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市场群繁荣的北方商贸名城。

历史沿革

1993年8月25日,庆云县行政区划作了部分调整:撤销小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庆云镇,镇人民政府驻地由解集村迁至小郑村;撤销东郎坞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尚堂乡;撤销大丁庙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东辛店乡;撤销板营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常家乡;撤销杨和尚寺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中丁乡

1994年5月21日,将东辛店乡的杨庄子、李博士、西南马、王知县四个村划归后张乡。

1995年6月20日,撤销庆云县尚堂乡、常家乡,设立尚堂镇常家镇

1997年,庆云县辖4个镇、7个乡:庆云镇、崔口镇、尚堂镇、常家镇、东辛店乡、大靳乡、中丁乡、大胡乡、徐园子乡严务乡、后张乡。

2000年6月15日,庆云县撤销后张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庆云镇;撤销大胡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常家镇;撤销大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尚堂镇。

2000年,庆云县辖4个镇、4个乡。总人口286427人,各乡镇人口:庆云镇 79171 常家镇 50451 尚堂镇 56445 崔口镇 14807 严务乡 21516 东辛店乡 26237 中丁乡 20836 徐园子乡 1696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庆云县辖4个镇、4个乡。

2003年12月15日,庆云县设立渤海路街道办事处。将庆云镇的文西、文中、青北、新建、新中、新兴、光明、庆东、庆中、庆西等10个居委会和任店、范庵、洼于、小郑、杨习武、东歪柳树、西歪柳树、信家、东周、乔万、解集、姜杨李、窦家、柳家、刘南纯、甄家、齐家、都家、小李、东胡岭、西胡岭、养马王、撒家、小解、李云曲、东杜树刘、西杜树刘、郭家楼等28个村及常家镇的中石官堂、东石官堂、西石官堂等3个村,共41个村(居)划归渤海路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机关驻渤海路20号。

城市建设、市场建设及投资环境

市场建设 发展迅猛。庆云县的市场建设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起步,到目前,已建成中国庆云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庆云副食城、中国庆云霞光服装城、建设部中联环庆云建筑装饰材料城、中国庆云机车市场、中国庆云粮油交易市场及钢材市场、绳网市场等10大专业批发市场。金日集团投资1200万元的嘉盛粮食贮备中心、杭州华东家俱市场投资1600万元的中国庆云农贸农资城、淄博市客商投资4000多万元的中国庆云宝艺服装城正在建设中。现在,各类专业批发市场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交易范围涉及19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县市,年市场交易额突破了50亿元,成为冀鲁边界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计划3—5年内,建成由3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组成的市场群,年市场交易额超过100亿元,跨入国家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行列。

2008年 9月2日,中国市场学会正式命名庆云县为“中国商贸名城”。这标志着庆云县打造“中国商贸名城”迈出了新步伐。

城市建设、投资环境 软硬环境良好。新一轮县城建设投入资金3亿多元,完成了引改水工程,拓宽改造街道13条并完善了配套设施,新建了一批居民楼、商业楼、办公楼,宾馆、餐饮、娱乐、出租车、公交车等服务行业逐步配套,商业区、生活办公区、工业区三大区域布局已基本形成。为给前来投资的外地客商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成立了由政法、纪检、公安、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组成的“纠风治乱办公室”和“外商服务投诉中心”,提供投资咨询服务,规范税费征收,帮助外商收要欠款。下设的经济“110”(外商特警保护队),坚持“严内宽外、严官宽商”的原则,专门处理涉外纠纷,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三乱五霸”。证照速办室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外商到庆云投资所需证照,一天内可办理完毕。还为外地客商发放特别保护卡,为外地车辆发放特别通行证,为外商企业挂重点保护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都与外商结成联保对子。今年,又实行了责任追究、服务承诺、待岗学习、有奖举报四项制度,把经济环境优化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现在,在庆云县“三乱五霸”无处藏身,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秩序良好,“知商、重商、亲商、为商”已蔚然成风。

庆云特产

庆云特产大叶香菜在庆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并且栽培面积大,品种独特。据县志记载,庆云县自明清两代就有香菜的栽培,因品质甚佳,被定为皇宫贡品。因此,成为当地人民喜爱的特产蔬菜之一。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