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 :中国重庆市辖区

更新时间:2024-09-20 23:05

涪[fú]陵区,重庆市市辖区,位于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区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涪陵区下辖11个街道,14个镇,2个乡,区政府驻涪陵区鹤凤大道38号新区大厦,总面积2941.4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涪陵区常住人口111.52万人。

涪陵区处于四川盆地东部的“川东平行岭谷区”与“巫山大娄山中山区”过渡地带,西北部地势较低,多为河谷丘陵、低山;东南部较高, 多为丘陵山地。区境的溪河属长江水系。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今区境为《尚书•禹贡》所载古梁州之地。夏商时期为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唐武德元年(618),置涪州,初领涪陵一县,是为区境名“涪州”之始。1950年,设涪陵专区;1968年,改称涪陵地区。1983年,设立涪陵市(县级)。1997年,设立重庆市涪陵区。

涪陵区三次产业发展各有侧重,第一产业重点发展“榨菜、柑橘、畜牧、蚕桑”四大特色农业,构建榨菜、中药材两大“百亿级”全产业链集群;第二产业主要发展材料、清洁能源、消费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六大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侧重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及康养等优势服务业和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服务贸易等新兴服务业。2022年,涪陵区全年生产总值1504.37亿元,居重庆市第五位。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1:57.8:36.1。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47万元。

涪陵人文底蕴深厚,孕育了枳巴文化、白鹤梁题刻文化、易理文化和榨菜文化等本源文化,拥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世界最大地下人工洞体“816地下核工程”等。涪陵是重庆市7个革命老区之一,贺龙、刘伯承等曾战斗于此。涪陵区有白鹤梁题刻、龟陵城遗址等文物古迹;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文润斋书画传统装裱修复技艺等重要非遗;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如龙潭八牌锣鼓、焦石民歌。截至2022年,涪陵区共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5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AA级旅游景区5家。

名称由来

涪陵之得名有两种说法:其一,涪水两畔多王陵。乌江自涪陵汇入长江,因古时乌江又称涪水,古巴国帝王陵墓多葬于此,故称涪陵。其二,从古籍看,涪陵原名符陵。从“符”字的多种释义中选取“古代称祥瑞的征兆”,从“陵”字的多种释义中选取“大土山”或“高山大阜”,两字相合,词义便是有祥瑞征兆,予人福报的大山。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今区境为《尚书•禹贡》所载古梁州之地。夏商时期为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西周至战国中期巴国在此置枳,“其(巴)先王陵墓多在枳”,是为巴国国都。姬骄二十五年(前377)前后,楚国攻占枳。周郝王[zhōu nǎn wáng]七年(前308)前后,枳为秦国所据,置枳县,属巴郡,是为区境置县之始。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将司马错发陇西兵攻楚黔中时夺取枳。三十年(前277年),置枳县隶巴郡,治今涪陵市城区(一说今涪陵市白涛镇小田溪)。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平定巴蜀、枳县仍置,隶益州巴郡,治今涪陵市城区。孺子初始元年十二月(公元9年1月)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枳县建制未变。东汉刘秀建武元年(25年),公孙述据蜀称“大成”国。十一年(35年)八月,刘秀遣大将岑彭等伐蜀,至次年完全平定。东汉时,晋枳县隶益州巴郡,治今涪陵市荔枝乡马鼻梁山上。东汉刘协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据蜀;曹丕黄初二年(221年)称帝,国号汉。冒枳县隶益州巴郡,治地同东汉。

晋朝置枳县隶巴郡曹奂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晋朝。置枳县隶梁州巴郡,治今乌江东岸凉塘乡境内。司马衷太安二年(303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李雄在成都建立政权,史称“成汉”,但直至司马邺[jìn mǐn dì]建兴二年(314年)以后枳地才为成汉控制。仍置枳县,治地同西晋。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桓温伐蜀灭成汉,于枳县地置涪郡(枳城郡),辖枳县1具,郡县同治今乌江东岸凉塘乡境。后曾一度迁枳具干嶙溪口(今江北县洛碛镇唐草坝)。

东晋统蜀73年中,先后有范贲[bēn](347至349年),前秦符坚(373至385年)和谯纵[qiáo zòng](405至413年)的割据,但枳县建置未变。东晋永和二年(346年),桓温平蜀,东迁毁于战乱的枳县县城(治今重庆市涪陵区崇义街道天子殿社区)至今江东街道插旗社区乌江东岸,并于其对岸侨置涪陵郡(治今重庆市涪陵区敦仁街道大东门社区),是为区境名“涪陵”二字之始。东晋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称帝建立宋。省涪郡。置枳县隶益州巴郡,治今乌江东岸凉塘乡境内。

南齐置枳县隶巴郡 刘宋顺帝昇明[shēng míng]三年(479年),萧道成取代宋,建立齐。枳地建置同刘宋。南北朝时期,枳县先后属南朝宋、南齐、南梁西魏北周政权巴郡辖下。期间,宇文毓武成三年(561年),枳县省并入巴县,区境建置撤销。武帝保定四年(564年),涪陵郡首领田思鹤归化朝廷,于故侨置涪陵郡地立涪陵镇(治今重庆市涪陵区敦仁街道大东门社区),仍属巴县。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三年(583年),汉平县移治涪陵镇,属渝州。十三年(593年),汉平县“因镇为名”改称涪陵县。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涪州,初领涪陵一县,即涪州州治附郭县,是为区境名“涪州”之始。贞观十四年(640年),领涪陵、武龙、永安、隆化、乐温、温山六县。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改涪州为涪陵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称涪州。大顺元年(890年),黔中观察使始建号武泰军节度使,涪州属之。天复三年(903年)武泰军节度使徙治涪州。五代十国时期,涪州先后属前蜀、后唐、后蜀政权武泰军节度使辖下。

北宋初设西川路,涪州属之,初领涪陵、宾化、武龙、乐温、温山五县。咸平四年(1001年),设“益、梓、利、四路”,合称“四川”路,“四川”作为地理区划在中国历史上就此得名,涪州属夔州路南宋因袭之。

元置涪州,初属夔州路、四川南道宣慰司、安西王相府,后属重庆路、四川南道宣慰司、四川行中书省,初领涪陵、乐温、武龙三县。南宋赵禺祥兴元年(1278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定涪。初期建置同南朱。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涪陵、乐温两县入涪州,隶重庆总管府(后改重庆路),治今涪陵市城区。元代涪州领武龙1县。元末,明玉珍据蜀于重庆建立“明夏”、涪州建置未变。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大夏政权建立,都重庆,涪州属其所置上川南道。

明清时期

朱元璋洪武四年(1371年)遭汤和傅友德率军入川定蜀。置涪州隶重庆府,治今涪陵市城区。明代涪州领武隆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两县。

顺治帝顺治十二年(1655年),川东始为清代控制。清置涪州隶川东道重庆府,治今涪陵市城区。涪州初领武隆、彭水两县。圣祖康熙七年(1668年),省武隆县为镇入涪州,于武隆镇置武隆巡检司。世宗雍正十二年(1734年),彭水县划出,此后涪州不领县。仁宗爱新觉罗·颙琰七年(1802年),于鹤游坪保和寨置分州。辖州属北部18场地面;同时武隆巡检司亦改设分州。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涪州因旧名改称涪陵县,属川东道、四川省。民国三年(1914年),涪陵县下设县佐二,分驻鹤游坪古城堡(治今重庆市垫江县南鹤游)和羊角碛(治今重庆市武隆区羊角街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涪陵县直辖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涪陵县属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7军139师417团解放涪陵县;12月8日,中共涪陵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1月8日,川东行政公署成立,辖璧山区、涪陵、大竹县万州区四个专区;2月,涪陵专区正式分为涪陵、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酉阳、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江区3县)两个专区,涪陵专区辖涪陵、丰都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武隆区南川区、长寿(1月由大竹专区划入)7县。1952年9月,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个行署区党委和行政公署撤销,成立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酉阳专区及其所辖酉阳、秀山、黔江3县并入涪陵专区。1953年3月,垫江县从大竹专区划入涪陵专区,涪陵专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行政区域达到最大,辖涪陵、丰都、石柱、彭水、武隆、南川、长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黔江、垫江11县。1955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涪陵区专员公署改称四川省涪陵专员公署。1958年10月,长寿县划入重庆市。1968年5月8日,涪陵专区改称涪陵地区。

1983年9月9日,经国务院国函﹝1983﹞字188号文批准,撤销涪陵县,设立涪陵市(县级),原行政区域不变;10月17日,涪陵市成立。1988年5月18日,涪陵地区所辖10县(市)分为涪陵、黔江两个地区,涪陵地区辖涪陵市、垫江、丰都、南川、武隆1市4县。

1994年4月5日,撤南川县,设南川市(县级)。1995年11月5日,经国务院国函﹝1995﹞106号文批准,撤销涪陵地区,设立地级涪陵市,撤消县级涪陵市分设县级枳城区李渡区。1996年1月,县级涪陵市撤销,枳城区、李渡区成立;3月,涪陵地区撤销,地级涪陵市成立,地级涪陵市辖枳城区、李渡区、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受四川省委、省政府委托代管省辖县级南川市1市2区3县;9月15日,涪陵市由四川省划归重庆市代管。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涪陵市正式改隶重庆直辖市。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行政体制调整的批复》,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李渡区行政区域;原涪陵市所辖(代管)南川区武隆区、丰都县、垫江县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

地理

位置境域

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中部、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区、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介于北纬29°21′至30°01 ′,东经106°56′至107°43′之间。该区域全境东西宽74.5千米 ,南北长70.8千米,总面积2941.46平方千米。。

气候

涪陵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春早,常有" 倒春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 秋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四季降雨量分配,夏秋两季最多,占全年的66%;冬春次之,占34%。年平均气温18.1℃,最高月(7、8月)平均气温28.6℃,最低月(1月)7.1℃。气温平均月较差21.5℃,月际间最大差值为26.8℃。全年日照时数平均1248.1小时。年均降水量1072.2毫米。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其次为北风。平均年无霜期317天。

地质

涪陵境出露古生界志留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和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志留系至第四系间地层,缺失志留系上统和泥盆、石炭、白垩[è]、第三系。出露地层总厚4800至6750米。涪陵市境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形成于燕山运动(距今约1.95至0.8亿年)的第二、一期。新生代第三纪末(距今约0.25亿年)开始的喜马拉雅山脉运动(即新地壳运动)时期,地层再次受到挤压,呈间歇性上升,终于形成现有的地质构造形态。按地质力学方法分,市境地质构造分属两大构造体系和两个构造带。两大体系即新中原地区、南北径向构造体系;两个构造带即四川省沉降带中的川东褶皱带、川黔铁路南北构造带。其中,川黔南北构造带向北延伸楔入川东褶皱带之中,于市境形成明显的复合构造。故市境为两大构造体系的交汇过渡地带。属川东褶皱带的地质构造主要分布于市境长江以北地区,包括明月峡背斜、狮子滩一沙河褶曲组、拔山寺向斜、箐[jīng]口场-黄草峡背斜、珍溪镇向斜、大池千井背斜、丰都-忠县向斜、方斗山背斜等。属川黔南北构造带的地质构造主要分布于市境长江以南(即北纬29°50'以南)地区,又含两个方向的褶皱:南北向褶皱,包括石溪向斜、四合场背斜、堡子场向斜、梓里场一勾家场背斜、土地垭[yā]向斜、大耳山背斜等。北东向褶皱,包括太和场背斜、凤凰寨向斜、弹子山背斜、金字山向斜、桐麻湾背斜及老场一悦来褶曲组等。

地形地貌

涪陵区境处于四川盆地东部的“川东平行岭谷区”与“巫山大娄山中山区”过渡地带,一般海拔为200—800米。地形总体趋势:西北部地势较低,多为河谷丘陵、低山;东南部较高,多为丘陵山地。由于岩性和地质构造上的差异,区境呈现两类迥然不同的地貌景观。西北部碎屑岩广泛分布,属盆东平行岭谷范围,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河谷为宽谷;东南部大片出露炭酸盐地层,属南北经向构造体系,以岩溶地貌为主,河谷多为窄谷。根据地质构造、地形趋势和地貌类型的组合特征,可将区境地貌分为沿江丘陵低山区、坪上低山带坝区和后山区3个一级区,以及沿江丘陵、沿江低山、后山低山槽谷带坝、后山低中山4个二级区。区境主要山脉有铜矿山脉、武陵山脉、大梁子山脉、黄草山—五宝山脉和勾家场—梓里场山脉。最高海拔1977米,最低138米。涪陵区山地面积1509.1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1.2%,按其高度不同又分为又可分为低山和地中山两个亚类;区内丘陵面积913.1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1%,其中低丘陵约占丘陵面积的31.61%,其余为中高丘陵。

土壤

涪陵土壤类型多样。全区土壤分属7个土类, 16个亚类, 35个土属, 以及苦干土种和变种。由于地形、地貌、土壤母质、气候条件、自然植被分布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形成了涪陵市境的土壤组合:三叠系雷口坡组、飞仙关组和侏罗系出露地层,形成市境大片紫色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0.4%;三叠系的须家河组、嘉陵江组以及二叠系、志留系出露地层,形成了市境后山地区的大片山地黄壤,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49.1%;长江乌江水系沿岸则在第四纪以来形成了带状、零星分布的冲积土,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5%。

水文水利

水文

涪陵区境的溪河,总归长江水系。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北部,略成“W”形;乌江由南向北于涪陵城东汇入长江,略成“S”形。两江支流众多。按河道汇流关系分;直接汇入长江的一级支流有35条(含乌江),直接汇入乌江的一级支流有10条。按溪河流域面积大小分,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有12条,大于50平方千米的有19条。涪陵区水域面积209.27平方千米,占总幅员面积的7.1%。

涪陵区河流大多为雨源补给型,径流因季风降水而比较丰富,多夏洪秋汛,暴涨暴落,水位变幅大。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4048.61亿立方米(含长江乌江)。径流量在时间分配上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4至10月的丰水期,占全年径流量的85%。丰水期径流常出现双峰分布;第一期4至7月,占年径流的57.6%,高峰在5至6月;第二期9至11月,占25.7%,峰值在9.月左右。8月常发生高温伏旱,是丰水期径流低谷。故有不少溪河会在冬春枯水期和8月左右的呈期断流。年径流丰枯变化,据多年观测,丰年、枯年常交替出现,连续枯年少于丰年。

水利

涪陵区水库众多,有八一桥水库、水磨滩水库、桃子沟水库、卫东水库、新桥水库、天宝寺水库、红星水库7处中型水库。涪陵区红星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城乡供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属重庆市水利重点建设项目。截至2018年,涪陵区已建和拟建水电站86个,涉及河流20余条,总装机容量84390千瓦。已建电站84个,总装机容量82110千瓦;拟建电站2个,总装机容量2280千瓦。其中引水式电站77个,坝后式电站6个,混合式电站3个。86个水电站完成环评手续或备案手续84个,完成环保竣工验收76个。

水磨滩水库于1978年10月建成,位于涪陵区西北部,长江北岸,坝址处于涪陵区金银乡,是一座以人饮供水、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功能的准公益性中型水库。水磨滩水库位于李渡街道、义和镇之间,距涪陵城区26公里,水域面积1000余亩,背靠风景优美的黄草山脉, 紧邻黄草山、 李渡工业园区。水磨滩集山、水、林为一体,风景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现已规划为我区首个湿地公园

自然资源

矿物资源

涪陵区境主要矿产有页岩气、煤、天然气、铁矿沙金铝矾土碳酸钙泥岩砂岩、硅质岩、硫铁矿等。区内页岩气田是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储量有4619亿立方米;原煤分布于二叠系与三叠系的上统地层,储量54381千吨;天然气主要产于蔺市街道[lìn shì]盆地的三叠系地层中;铁矿品种有菱铁矿赤铁矿两种,菱铁矿主产于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地层,含铁量 26%~31%,赤铁矿主产于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地层,含铁量 27%~ 30%,铁矿总储量12000千吨;沙金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河沙砾石堆积中;铝矾土产于二叠系梁山组中部或中下部,与耐火黏土共生;碳酸钙区境分布较广;泥岩主要分布在早侏罗世的自流井中部(马鞍山市段的插旗山)和侏罗系中统地层中(丛林乡廖家湾);砂岩主产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地层中已发现的矿点有菜场马脚溪、白涛木头溪和荔枝鹅颈关等;硅质岩(石英砂)主要以似层状赋存于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第三层及长兴组中下部;硫铁矿主要分布于二叠系长兴组上部和上三叠系须家河组含煤地层的顶部和底部,大多呈结核状、星散状形式赋存。

森林资源

涪陵区森林资源丰富,用材林有马尾松杉木王柏木乔木树种资源42 科78 属104 种其中有香樟、楠木、红豆等珍贵树种,水杉台湾杉、银杏、鹅堂揪等珍稀树种。经济林木中有柑、橘、苹果、梨、李、桃、龙眼等果树资源30余种100.多个品种,还有油桐、桑、茶漆、乌桕、木瓜、栀子杜仲厚朴、吴英以及竹类、青风藤马桑等数百个品种。森林覆盖率52%。

水资源

涪陵区水域面积209.27平方千米,占总幅员面积的7.1%。其中河流178.8平方千米、水库13.07平方千米、坑塘16.33平方千米、沟渠1.07平方千米。据调查测算,全区当地水资源总量24.9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量),每平方千米84.57万立方米。境内有长江、乌江水系。长江涪陵段主要支流有梨香(黎乡、梨乡)溪、油江河、同乐河、清溪沟、止桥河、渠溪河、碧溪河,乌江涪陵段主要支流有小溪、后溪、麻溪河。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涪陵区动物种类齐全丰富,有鱼类7目12科52种,两栖动物8科22种,爬行纲6科26种,鸟类35科136种,哺乳动物19科3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云豹华南虎中华鲟白鲟、长江鲟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毛冠虎、水獭亚科[shuǐ tǎ]、大灵猫猕猴大鲵属[dà ní]、红腹锦鸡等。

植物

涪陵区境自然环境复杂,植物种类丰富,类型多样,据粗略统计,抱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 330 余科 1500 余属 4000 多种。其中粮食作物10 多种,有 300 余个品种。经济作物数十种,用材林树种主要有42 科 78 属 104 种。经济林木中有10 余科 30 余种 100 余品种。其他经济林木有数十种。草种主要有43 科 160 多种:藻类有100余种。分布有桫椤[suō luó]、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其中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自然保护区

涪陵有大木山自然保护区和江东桫椤自然保护区两处自然保护区。其中大木山自然保护区是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面积14480.1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常绿阔叶林。江东桫椤自然保护区是县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面积25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桫椤及其生境。

大木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东南部,面积约 148 km2 . 1957年成立大木林场,2001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由重庆市政府批准建立市级自然保护区. 大木山处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中植物地区,是植物区系地理研究、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与区 域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在中国植被区划中,该地区属于亚热带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川滇黔山丘, 类、木荷林区。

自然灾害

涪陵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是灾害性天气,次为生物性灾害和地质性灾害(地震、滑坡)。季节上春早,常有" 倒春 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 秋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灾害性天气以干旱、暴雨洪灾,低温绵雨和冰觉等4种出现最为频繁,给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和困难最为严重。生物灾害主要是病虫对人畜和农业造成的危害。2015年6月16日,涪陵发生强降水天气,截至6月17日10时,涪陵区各乡镇街道受灾人口2457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65人,死亡2人,伤1人;因灾倒塌房屋34户44间,严重损坏房屋5户7间,一般损坏房屋34户55间;农作物受灾13821亩;山坪塘受损5口;乡道、村道路基塌方和边坡滑坡75处,损坏路面2530米,地质滑坡21处,城区积水区域6处,天然气管道泄漏5处,低压电线电杆断9根断线14处。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8月,涪陵区下辖11个街道,14个镇,2个乡,区政府驻地是涪陵区鹤凤大道38号新区大厦。行政区划代码500102,电话区号023,邮政编码408000。

政治

人口

人口总量

截至2020年11月,涪陵区常住人口为1115016人,城镇化率为占71.85 %。总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63。人口年龄结构中,0-14岁人口占14.93%;15-59岁人口占63.91%;60岁及以上人口占21.1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8.02%。全年出生人口0.56万人,死亡人口0.9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6‰。

民族

截至2021年末,涪陵区人口以汉族为主,零星散居着土家族苗族仡佬族[gē lǎo zú]、回族满族藏族蒙古族等15个少数民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在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占比99.28%,土家族人口占比0.44%,苗族人口占比0.2%。

语言

涪陵区的涪陵话属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涪陵话有19个辅音音位,20个声母;涪陵话有8个元音音位,其中有6个舌面元音、1个舌尖元音和1个卷舌元音;涪陵话的韵母分为8个单元音韵母、15个复元音韵母和13个带鼻音韵母,共36个韵母;涪陵话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涪陵话的阳平、上声和去声分别是低降调、降调和升调,调值分别为21、42和24,与普通话声调不同;涪陵话里有变调现象,当重叠音节的前一个音节调类为阳平和去声时,后一个音节说成阴平,如爸爸[ pA21 pA55]、弟弟[di24di55]、妹妹[ mei24mei55 ]等。

宗教信仰

涪陵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基督教等。道教主要的活动场所有北山道院等;佛教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有法雨寺、普陀寺、凤翔寺、万佛寺和观音寺等;基督教主要的活动场所有感恩堂等。涪陵区的宗教组织有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等。

东汉时,道教和佛教已传入枳地(今涪陵市)。唐宋时,观庙渐多,道佛兴盛。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天主教开始在涪州传播。光绪三十二年(1906),基督教传入。民国时期涪陵还有少数伊斯兰教教徒。解放前在涪陵影响面最大、最深的是佛致、不仅寺庙多、僧尼多,而且信佛的人多、尤其是老年妇女。道教、早期影响较大。天主教和基督教除进行宗教活动之外,还在开办西医、敦育方面进行了不少活动。佛教、道教在50年代初期自行停止活动,此后即未恢复,信徒自行还俗。天主教、基督教在1951年教会革新运动开始后也自行停止活动。后来仅天主教恢复活动。至现在基督教尚未恢复活动。

经济

综述

涪陵区位于长江乌江交汇之处,以“世界榨菜之乡”、水下碑林“白鹤梁”和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而闻名。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涪陵综合保税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涪陵区三次产业发展各有侧重,第一产业重点发展“榨菜、柑橘、畜牧、蚕桑”四大特色农业,构建榨菜、中药材两大“百亿级”全产业链集群;第二产业主要发展材料、清洁能源、消费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六大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侧重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及康养等优势服务业和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服务贸易等新兴服务业。

涪陵区是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关检机构、涉外金融机构、进出口资质企业数量等方面领先,拥有涪陵综保区、重庆自贸试验区涪陵联动创新区等开放平台。截至2023年,该区现有亿元级工业企业137户,其中百亿级6户、10亿级企业48户,在沪深上市公司5户,29户企业上榜重庆“双百”企业名单。要素保障齐备,形成“双电网”“多气源”能源保障格局。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持续做亮涪陵“服(涪)到位、零(陵)距离”营商环境品牌。

2022年,涪陵区全年生产总值1504.37亿元,居重庆市第五位。其中:第一产业产值92.45亿元,第二产业产值869.96亿元,第三产业产值541.9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1:57.8:36.1。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47万元。

第一产业

涪陵区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为主攻方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榨菜、柑橘、畜牧、蚕桑”四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涪陵区有榨菜、中药材两大“百亿级”全产业链集群。涪陵区是闻名中外的“榨菜之乡”。涪陵榨菜纳入农业农村部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涪陵榨菜是重庆市农村经济中产销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特色支柱产业。截至2023年5月,涪陵区拥有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8家,其中国家级3家(涪陵榨菜股份公司、重庆泰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南方金山谷农牧有限公司)、市级26家、区级49家。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5家。

2022年,涪陵区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58亿元,实现增加值92.45亿元。成功申报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整县推进试点区县,成功纳入产油大县奖励补助,成功申创“创20”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合作机制成员单位。

2022年,涪陵区粮食播种面积141.02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20.34万亩,水果种植面积31.54万亩(含西瓜),中药材种植面积4.1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44.39万吨,蔬菜产量255.91万吨,水果产量22.53万吨(含西瓜),中药材产量3.46万吨。全年生猪出栏72.61万头,猪肉产量5.66万吨。涪陵黑猪、增福土鸡等畜产品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1.81万吨。

第二产业

涪陵区是工业强区,拥有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块金字招牌,构建形成以涪陵高新区、临港经济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为承载的工业发展格局,构建材料、清洁能源、消费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六大支柱产业。正加快构建“2+4+X”产业集群,即培育材料、汽车及装备制造2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壮大清洁能源、消费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新发展“X”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涪陵区有6户百亿级企业、48户10亿级企业、137户亿元以上企业,在沪深上市企业5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2户,各类国市级研发机构111个,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量居全市区县第一。2022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2295亿元,居重庆市区县前列。

2022年,涪陵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98.3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7户,其中50亿级以上企业10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52户,14户企业入选重庆市制造业企业100强。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实现2295.31亿元。分门类看,采矿业产值105.64亿元;制造业产值1919.47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270.21亿元。全年三大园区统计的规上工业企业171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135.6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3.1%。

2022年,涪陵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注册企业183户,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25.26亿元。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1.62亿元,占GDP的11.4%。

第三产业

涪陵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并融入全球服务分工体系和重大发展战略,构建“3+3+N”现代服务业体系,创新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及康养等3大优势服务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服务贸易等3大新兴服务业,提升发展新型金融、房地产等其它服务业。

涪陵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以旅游度假区和A级景区等核心产品建设为重点,打造涪陵旅游升级版,加快将涪陵建设成为具有浓郁巴国特色的旅游度假胜地和长江上游知名人文风景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00亿元,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

2022年,涪陵区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1.96亿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2.55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7.69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8.8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43.46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68.30亿元;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49.10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2.06亿元。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15.44亿元。

经济功能区

涪陵区是重庆市工业大区,具有完备的工业体系,构建了材料、清洁能源、消费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六大支柱产业,拥有涪陵高新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临港经济区三大园区。

涪陵高新区

涪陵高新区是涪陵科技创新主引擎、产业发展主支撑、城市品质提升主战场、更高水平开放主平台,规划建设用地面积85平方千米,先后创建国家综保区、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14个国家级“金字招牌,是重庆主城都市区核心区外第一个千亿级园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居重庆市区县第一。

园区现有装备制造、医药食品、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工业企业156家,其中世界五百强14家、中国五百强12家、中国民营五百强9家,百亿级企业4家,上市企业14家,15家行业“单打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2.9亿元、增长7.6%,工业总产值1373.4亿元、增长18.3%。

涪陵临港经济区

重庆市涪陵临港经济区,是重庆市首个主要以依托临水港、铁路港、公路港、机场等各型港口,发展临港产业为主的经济开发区和现代化综合功能区。经济区沿长江布局,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拥有长江上游资源禀赋最好的港口——重庆龙头港。辖区内多条铁路、高速、国道贯穿全境。

经济区产业坚持高端多元发展原则,以港口物流和多式联运为核心,做精做深临港商贸物流业;以新材料、食品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及信息技术为重点,做大做强临港制造业;以蔺市街道组团自然环境、文化内涵和养生养老资源为优势,做优做特文化旅游休闲业;并大力发展其他临港服务业,努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临港产业集聚区。

白涛新材料科技城

重庆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由白涛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组团和清溪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组团构成,规划面积12.43平方千米,建成面积约10平方千米,拟调整规划建设面积增加至20.83平方千米(其中,白涛组团17.54平方千米,清溪组团3.29平方千米)。

园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重庆市“双百企业”10家,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2家,市级智能工厂8家、数字化车间16个,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获得国家级绿色产品认证2个;拥有全球最大的己二酸和差别化氨纶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棕刚玉单体工厂;成功创建重庆市合成材料(聚酰胺聚氨酯)产业示范基地。

重要企业

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榨菜为根本,立足于佐餐开味菜领域的国有控股食品加工企业,专注于榨菜、下饭菜、调味菜、榨菜酱等佐餐开味菜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酱腌菜行业上市公司、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拥有10家生产厂、10家全资子公司、30万吨原料发酵窖池,年生产成品能力24.8万吨。公司产品技术创新研究院是中国榨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酱腌菜行业技术中心。公司销售网络覆盖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乌江”榨菜品牌价值位居第十届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榜单347位。公司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榨菜原料订单生产经营模式,带动涪陵及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和50多万菜农增收。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川东船舶重工)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占地面积154万平方米。拥有3000米江岸线和10万平方米的室内造船作业生产线,5000吨—10000吨级室内外船台6座,万吨级装码头3座。能自行设计、制造15000吨以下各类船舶,具备年产12艘3000—15000吨级特种船舶和100000吨大型钢结构件的生产能力。是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和国家船舶出口基地,“重庆海关AA类企业”。3000吨级、9000吨级不锈钢化学品船、1000MW超临界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获重庆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川东船舶重工”跻身重庆市著名商标行列,是重庆市重点培育的出口知名品牌,获“第二届最具影响力的重庆知名品牌企业”殊荣。

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

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是首家血液制品上市公司华兰生物在渝全资子公司,重庆市唯一一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是以研发、生产、销售血液制品为主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上缴税收8.4亿元,在武隆、开州、忠县、潼南、彭水、巫溪、石柱、云阳、梁平9个区县设置单采血浆公司。华兰生物工程重庆公司是重庆市血液制品链主企业和西南地区最大血液制品生产基地。现拥有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重庆市血液制品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平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个数字化车间,着力于血液制品的精细化、深入化、智能化研究。获得专利授权114项,专利总数居行业第一,产品销售区域覆盖全国31个省份,同时出口海外。公司有员工600余人,研究开发人员15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中级工程师20余人,医药、生物专业硕士8人,研发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涪陵区全年有高等教育学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中学6所,普通中学46所(其中高中9所,初中37所),小学90所,幼儿园210所。专任教师961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30人,在校学生258人。

2022年,涪陵区高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人数42204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5991人,普通高中学校在校26927人,初中学校在校36788人,职业中学在校14862人,小学在校58078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5575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完成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为116.71%,初中升高中升学率为99.3%。全区报考大学人数12800人,录取人数12189人,高中升大学升学率达95.23%。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固定资产5.14亿元,教学实训仪器设备总值1.04亿元,有9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51个校内实训室,纸质图书63万册,电子图书106万册。学校拥有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104人,教授17人,副教授116人,“双师型”教师295人。学校设有财经学院等11个教学机构,开办机电一体化技术等43个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4个、专业2个,有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市级骨干专业5个、市级双基地3个、市级教学资源库1个,在校生14959人,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涪陵区年末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100个,机构研发人员4481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7.4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2%(2021年数据)。年末拥有科研事业机构 2个(渝东南农科院、涪陵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09名;国市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区级技术创新机构87个,技术创新机构127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家、重庆市科技型企业1442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21家。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市级自然科学奖1项。 获得授权专利1496件,其中个人180件、企业1127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至6.25件。全区有注册商标17616件,2022年注册1154件。中国驰名商标12件,中国地理标志14件。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涪陵区年末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56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45个(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和涪陵区中医院是涪陵区唯二的三级甲等医院)、卫生院16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个,门诊部、所(不含个体)5个、个体诊所181个,医务室13个,村卫生室3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其他卫生机构4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7874张。共有卫生机构从业人员1039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436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592人、执业助理医师665人、注册护师和护士3648人。每万人拥有床位70张(按户籍人口计算,下同),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5人。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始建于1914年。2002年成为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4月正式成为重庆大学直属附属医院。该院是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的教学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紧缺人才(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是重庆市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医院由现在的院本部、在建的高新区院区(未来院本部)和口腔分院组成,总占地275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有在岗员工2091人,有43个业务科室,有西门子股份公司PET-CT、瓦里安医疗系统直线加速器等先进医疗仪器设备。是全国文明单位,重庆市“美丽医院”创建示范单位,重庆市“智慧医院”四级。

医院成立于1977年4月,位于长江之滨、乌江之畔,闻名中外榨菜之乡涪陵新区,是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康复、预防、保健、医养结合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占地109亩,面积7.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10张。现有职工643人,专技人员554人,其中高级60人;有全国基层名中医1人,市级名中医3人;拥有北斗路和体育路2个分院;设置临床医技科室31个,国家重点专科1个(脑病科),市重点专科2个(骨伤科、肺病科);国家特色专科2个(针灸科、肛肠科),市特色专科1个(糖尿病科)。医院拥有1.5TMRT、DSA等大型诊疗设备;集中式静配中心,自动发药机、分包机等设施;HIS、PACS、LIS、RIS及移动医疗、护理等信息智能系统。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涪陵区共有文化馆(站)27个,剧场、影剧院9个。公共图书馆2个,其中少儿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28.58万册,其中少儿图书馆藏书52.69万册。在公共图书馆藏书中,电子藏书53.1万册。 有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97.38万卷。年末有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43户,全年营业收入127.37亿元, 全口径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3.3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9%。

涪陵区文化馆是集政策宣传、文化教育、文艺演出、展览、培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文化集散地。成立于1978年,是公益性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馆内高置有办公室、创作辅导部、免费开放部、数字信息部、非遗部等部门。该馆于2012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馆内面积7624平方米,设置有小剧场、展厅、非遗展示厅、学术报告厅,有音乐、舞蹈、钢琴、美术、文化活动室等群众文化活动用房,及音乐录音棚、摄影工作室、非遗实物整理室等。配有电脑、电视、投影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艺术教育、培训和资源加工设备,还有齐备的艺术展览和演出设备。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涪陵区共有体育场8个,体育馆3个,游泳池(馆)35个,乡镇(街道)健身广场20个,全民健身登山步道59个。各类体育场地面积243平方米,万人拥有体育场地面积2.17平方米。全年参加各类运动赛获奖159枚,其中荣获国家级奖牌9枚、市级奖牌150枚。

涪陵体育馆地处涪陵城区中心地带,于1998年建成投用,是重庆市各区县较早建成投用的一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该体育馆兼具全民健身、竞技训练、承办赛事活动等综合性功能,日累计免费和低收费开放时间为13小时,日均接待健身群众500余人次,是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主阵地,已承办中国男子篮球甲级联赛(全国男子篮球联赛)、重庆市第五届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

环保事业

2022年,涪陵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68平方千米。2019年,长江清溪场、渠溪河木瓜洞2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乌江涪陵段水质连续两年为优,纳入市上考核的次级河流均满足Ⅲ类水质要求,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88%。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6天,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87.5%。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分别为0.011毫克/立方米、0.026毫克/立方米、0.047毫克/立方米。城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2.7和66分贝。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4.07%。截至2022年,全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200万立方米以上,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7.5%以上。

社会保障

2022年,涪陵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2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94万人;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15万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6.37万人;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58万人; 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0.78万人; 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6.22万人。 

2022年,涪陵区全年累计发放民政救助资金3.42亿元,困难群众、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年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人数3.74万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人数0.84万人,低保金支出6303万元;农村低保人数达2.11万人,低保金支出11580万元。 全年国家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5285人。 

截至2022年,涪陵区共有各类社会养老机构36个,社会养老机构收养床位4538张,年末入住人数1746人。年末全区拥有城镇社区服务中心122个,农村村级服务中心303个。

交通

综述

涪陵区是重庆主城都市区连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枢纽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乌江河流域通江达海的中转站,重庆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两大辅枢纽之一。该区位于重庆市“一区”联结“两群”Y字形节点,扼长乌两江交汇,有“依托两江、承接东西、联动干支”的交通地位,已建成“五高三铁两江”的对外大通道网络。

2022年,涪陵区全年公路、水上运输实现货运量8360万吨,实现货运周转量614.54亿吨千米;完成客运总量715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3787万人千米。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540万吨(铁路货运、客运未纳入涪陵区统计,据成都铁路局反馈,2022年涪陵区铁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7%)。

公路

截至2022年末,涪陵区境内公路里程达到658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有长涪、石渝、南涪、南两、梓白等5条,总里程174.4千米在重庆市所有区县中排第四。境内已实现乡、村、组三级均通油路或水泥路,行政村公路通畅率为100%。路网结构水平实现重大突破,普通公路里程年均净增200千米,其中国道里程增长至268千米;农村公路里程增至5715千米。

梓白高速公路于2020年8月建成投用,总投资约18亿元。线路起于南涪高速梓里枢纽互通立交,路线向东布设,分别设荷香隧道、回龙湾隧道和白涛隧道,终点接G319线;全长12.2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09千米,二级公路连接线长1.14千米;全线设2个收费站(白涛收费站、梓里收费站)。

铁路

涪陵区拥有渝怀、渝利、南涪等3条铁路,总里程207千米,路网密度达到703.5千米/万平方千米,远超中国、重庆市平均水平。境内主要有涪陵站涪陵北站蔺市站三个火车站。

南涪铁路全长78.6千米(正线77千米),总投资36亿元,于2008年开工,2012年建成投运。线路起自南川区,向北经武隆区止于涪陵区境内渝怀铁路涪陵西站。

涪陵火车站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龙桥街道沙溪沟,建于2000年,隶属成都铁路局涪陵车务段管辖(原涪陵车务段撤销,与重庆车务段合并,又独立出来),距离怀化站502千米,离重庆北站100千米。现在是二等站,主要负责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和包裹托运。

航运

涪陵区坐拥长江、乌江黄金水道,水运体系发达,多项水运指标中国、重庆市领先,拥有重庆市三大枢纽港之一的铁公水多式联运港口龙头港。境内通航里程110千米,其中长江一级航道77千米,乌江三级航道33千米。有港口码头54个,危化品运力占全长江干线的39.3%、占重庆市的85%,是重庆市水运体量最大、功能最强、质量最优的区县。

龙头港是重庆市三大枢纽港之一,是5000吨级船舶和万吨级船队常年可抵达的长江最上游港口,具备进境粮食中转运营资格,常态化开行涪陵至钦州市铁海联运班列。自2017年5月开港运营以来,已累计完成集装箱装卸约5万标箱,件杂货装卸约350万吨。随着长江经济带深入推进和畅通乌江的逐步实现,龙头港将在渝、川、陕、黔广大区域物资中转联运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大发展。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10月,涪陵区万人拥有公交车、出租车标台数居重庆主城都市区县第一。开行客运线路296条,其中公交线路50条,运行范围覆盖江南城区、四大园区和九个街道。公交满意度连续五年位列重庆市区县第一。乡镇客运站建成率、农村客运线路站点覆盖率、行政村通农客率均达到100%,形成了覆盖区、乡、村的三级物流服务网络。截至2021年1月,涪陵区共有公交车490辆。

人文

综述

涪陵人文底蕴深厚,孕育了枳巴文化、白鹤梁题刻文化、易理文化和榨菜文化等本源文化,拥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世界最大地下人工洞体“816地下核工程”等。涪陵是重庆市7个革命老区之一,贺龙、刘伯承等曾战斗于此。涪陵区有白鹤梁题刻、龟陵城遗址等文物古迹;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文润斋书画传统装裱修复技艺等重要非遗;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如龙潭八牌锣鼓、焦石民歌;还有涪陵油醪糟、胭脂萝卜干、榨菜鱼、酸渣肉、涪陵榨菜、涪陵青菜头等名吃名产。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涪陵区有不可移动文物100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保单位2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

白鹤梁题刻

白鹤梁题刻始于唐朝广德年间,现存165段,其中具有水文价值的108段,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连续记录了长江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文科学价值,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题刻集历代名家之大成,有“水下碑林”的美誉。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以来多次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龟陵城遗址

龟陵城遗址位于涪陵区李渡新区马鞍街道,现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龟陵城遗址是南宋涪州州治,系扼守山城防御体系指挥中心重庆与巴蜀门户瞿塘关江面的咽喉之地。涪州隶属夔州路,为川东重镇,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屏蔽重庆、维系两川的要道,宋蒙(元)之战中涪州成为交战双方反复争夺的要地,因此龟陵城在宋蒙(元)山城防御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龟陵城遗址现存有城墙、城门、炮台、石、建筑基址、道路、排水沟、蓄水池、题记等众多遗迹。现正规划建设遗址公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涪陵区已建立非遗代表性项目三级名录体系,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项、市级17项、区级154项。培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19人、区级68人。建有焦石民歌、涪州腌腊肉传统制作技艺传习基地和涪州川剧、龙潭八牌锣鼓传习所等10处。

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

“榨菜”一词最早出现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由涪陵商人邱寿安命名,意即“经盐腌榨制过的腌咸菜”,它以茎瘤芥青菜头)为原料,先经风脱水后、再经三腌三榨、配以特殊辅料、腌制而成,其青菜头腌菜风味独特,是众多咸菜制品中的珍品。涪陵榨菜生产历史悠久,实行商品化生产已有100多年历史,与欧洲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齐名,被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是传统手工腌菜的代表,创造并带动了涪陵榨菜文化的诞生和发展。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润斋书画传统装裱修复技艺

文润斋书画传统装裱修复技艺是一项最富有特色中国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始创于清道光年间,源于以“苏裱”为代表的南方流派,距今有200余年历史。它秉承了中国书画传统装裱修复工艺,不仅制作精良,用料选材也极为考究,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特点。2019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饮食

涪陵以“世界榨菜之乡”闻名,涪陵地道美食以酸、甜、鲜、辣为主,有涪陵油醪糟、胭脂萝卜干、榨菜鱼、酸渣肉、烧白、石锅椒麻牛舌、泡椒酸辣血旺、豌豆烧肥肠等特色美食。

涪陵油醪糟

糯米制成醪糟坯,下油锅 (猪油),加黑芝麻桔饼、核桃仁、花生仁蜜枣、枸杞、红糖、冰糖等经过两小时熬制而成,营养十分丰富。搭配汤圆熬煮,香甜爽口、油而不腻,别有一番风味。2011年,涪陵油糟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胭脂萝卜干

打春前收割的胭脂萝卜(富含花青素) 切丝、风干、腌制、榨干,加入秘制油泼辣子拌匀即可,麻辣鲜香脆,清爽又清肠。用胭脂萝卜干搭配里脊肉烹饪,便是一道脆爽可口的下饭好菜。

榨菜鱼

榨菜鱼是一道重庆名菜,长久在川、湘、鄂等地名声大噪,以其特有的调料乌江榨菜和独特的烹饪技法而著称。榨菜鱼肉质滑嫩,麻辣鲜香,鱼肉含有丰富蛋白质,榨菜含有15种氨基酸、膳食纤维、16种微量元素,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酸渣肉

采用龙潭长粒香米磨制的米粉加五花肉调至成粉肉状,通过二十天的封闭自然发酵,取出蒸熟即可,成菜酸香耙糯。

地方特产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生产区域地处川东弧形褶皱带与川南黔北南北构造带相接触的过渡地区,土质较肥沃,土层内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涪陵榨菜有全形、丝、片、丁、粒、酱状等;金黄色,表面发亮有光泽;香气浓郁无异味;口感适中、咸味较淡;质地脆嫩。

涪陵青菜头

涪陵青菜头生产区域土质较肥沃,土层内富含矿质营养及多种微量元素。单个青菜头质量达250克以上,青菜头呈近圆球形、扁圆球形或纺锤形,无长形和畸形,不带短缩茎、苔茎及叶柄。表皮浅绿,肉质白而肥厚,质地嫩脆。

涪陵红心萝卜

涪陵红心萝卜抽苔晚,不易糠心;耐寒、较耐热、耐储运、不耐涝,抗病力较强。其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B1、B2含量比白萝卜高。

习俗

吃开水

吃开水在涪陵有待贵客第一礼之称。迎接贵客进门落座后,主要除敬茶叶外,接着就是奉“开水“。所谓开水,即流质之类甜食,一般为水煮荷包蛋。蛋的个数为双数,取“好事成双”之意;也可以是油醪糟荷包蛋)开水、糍粑开水、炒米糖开水等,都是上乘的“小吃”美食。之所以称“开水”,有谦恭之义,意思是说,寒舍白开水一杯,不成敬意。

涪陵玩菜龙

涪陵玩菜龙在民国年间比较盛行,起源于菜农庆祝榨菜丰收。菜龙的扎制,一般长7或9节,龙头用纸糊,龙眼用大红橘,龙身以菜头、青菜、卷心菜、胡萝卜等扎制,逗龙的龙宝则以特大的柚子制成。玩龙人着黄衣、绿裤,腰束花带,头戴用菜头叶制作的帽子,脚穿草鞋。执宝人为男扮女装的小丑,身着花衣花裤,脚穿绣花鞋,脑后拖着胡萝卜扎成的辫子,耳戴用辣椒制成耳环。玩龙灯时,由两面大锣和蟒号开道于前,继以执事队、菜龙,随后是彩旗队和菜头、萝卜、白菜、南瓜等组成的排灯队,最后是手执甘蔗颠颠的响篙队和耍锣鼓队。在大街上玩出“龙抬头”,“观音坐莲台”、“水波浪”、“拜四方”、“卧龙”等花样。此外,还有小菜龙(将菜头、菜叶扎在板凳上制成)若干,或“旋转翻身”、或“摆八字”、或“穿娘肚”、“跳龙背”与大菜龙相互配合,场面甚为壮观。

推长长粑

小孩儿满周岁时,家庭长辈为其泡米推浆蒸白糕米糕),款待前来朝贺的亲友,分送左邻右舍,有的还馈赠路人,称为“推长长粑”。因磨成的米浆要经过发酵(涪人称为“发泡”)之后才能蒸得出泡粑;发酵的良好情况如何,决定泡粑的香甜和松软程度,粑越甜香松软,说明粑发得泡。过去一般家庭妇女都要学会做泡粑的技术。给小孩儿推长长粑,就是讨(或喻)泡粑长势(即发酵程度)好、粑儿(巴望小儿)白白泡泡(涪陵人称小儿“胖”为“长得泡梢”)的吉利。

艺术

龙潭八牌锣鼓

龙潭八牌锣鼓是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之一, 由于主要成套曲牌有八个,演奏乐器为锣和鼓两种,故称为八牌锣鼓。八牌锣鼓相传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涪陵民间久享盛名,曾经在周边地区如丰都、长寿、包括重庆等地具有广泛影响。其点子密集,旋律紧凑、明朗,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在民俗音乐和地方戏曲中实属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艺术研究价值。2011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焦石民歌

焦石民歌起源于古代巴人歌谣,焦石民歌通过口传心授在民间世代相传并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其歌词内容涉及广泛,语言简明,音乐形象鲜明生动、音乐结构短小精干、易于传唱,是具有典型巴文化特征的乌江河流域山歌体系中的重要代表,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巴蜀民间广泛传唱的一种古老民歌体裁——“巴渝曲”(也称“巴渝辞”、“竹枝歌”),是底蕴丰厚的“巴渝曲”的重要分支之一。2014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涪州川剧

“涪州川剧”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涪陵本土兴起,距今已有一百二十余年的传承发展历史,当时称为川戏,后统称为川剧。主要流行于重庆市涪陵区周边、重庆主城都市区、长寿、丰都县等区县及相邻省市。在百余年的传承发展中,“涪州川剧”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囊括吸收了传统川剧弋阳腔昆曲大胡、弹戏、灯调五腔体系的营养,与涪陵的地方语言、声韵、音乐融汇结合,衍变形成为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结构严谨、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曲音乐。2016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涪陵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涪陵已先后推出了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816 地下核工程、重庆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武陵山大裂谷等10多个景区,形成了“一带两区”的旅游发展格局,铸造了“神奇巴国故都·魅力休闲涪陵”的旅游形象。截至2022年,涪陵区共有12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5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AA级旅游景区5家。

重要景点

武陵山大裂谷景区

武陵山大裂谷景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东南约40千米的武陵山乡境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面积29.96平方千米,景区原生植被丰富,种类繁多,共有 2000 余种野生植物和 200 余种野生动物。地质类型层次丰富,集山、峡、林、泉、瀑、崖、洞、潭、溪、坑、缝于一体,形象奇绝、雄阔壮美,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中国第一动感峡谷”的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拥有大量特色景点。长约1500 米的青天峡地缝蜿蜒曲折,其平均窄度、长度、深度堪称全国第一,也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国100个最佳拍摄点之一”。

816工程景区

816工程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建筑群,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作为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该工程于1966年由中央批准建设,总投资7.46亿元人民币。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工程停建。至工程停建时,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5%的安装工程工程完全隐藏于金子山中,整个工程洞体轴向线长约20余千米,主洞室高达79.6米,拱顶跨高31.2米,洞内共有大型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130多条,洞体施工挖出的土石方量有151万立方米。洞体周围共有大小19个洞口,根据不同规划,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其设计和建设荣获国家科技大会奖集体奖。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景区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涪陵城区长江中,是世界首座水下遗址类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2006年,白鹤梁题刻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08年,白鹤梁题刻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博物馆采用“无压容器”原理对水下题刻进行原址保护,并通过水下展览的方向游客展示了白鹤梁千年的历史人文和风俗民情。博物馆的水下部分由坡形廊道、水平廊道、参观廊道及水下保护罩体构成。长达70 米的弧形参观廊道中设有23个抗压双层参观窗,可透过窗口欣赏内部水压保护置中的白鹤梁题刻。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建置沿革.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1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8-17

行政区划.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重庆市涪陵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2022年涪陵区统计年鉴(节选).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2022年重庆各区县GDP出炉 11个区县超1000亿元.人民网.2023-08-17

区情概况.重庆市人民政府网.2023-08-12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指南(2023年版).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学院概况.长江师范学院.2023-08-12

中国铁路12306.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2023-08-26

涪陵市志.涪陵市志.2023-08-12

涪陵:加强田园作物管理 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中国国情.2023-08-12

动态_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3-08-12

重庆公布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涪陵非遗展】——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涪陵非遗展】——文润斋书画传统装裱修复技艺(市级).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涪陵非遗展】——龙潭八牌锣鼓(市级).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涪陵非遗展】——焦石民歌(市级).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涪陵这些A级景区恢复开放.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重庆掌故丨涪陵因何得名?有涪水流经,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上游新闻.2023-08-26

涪陵之名源于符陵山.百家号.2023-09-06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公布2023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名单的通知.重庆市水利局.2023-08-12

涪陵这个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工!涪陵新区25万余人用水有保障! .搜狐网.2023-08-26

重庆市涪陵区:已建和拟建小水电站86个 拆除5个.涪陵环保.2023-09-06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涪陵区水磨滩水库大坝加宽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重庆市水利局.2023-08-26

目测要火|80%的涪陵人都去过这儿,却不知除了采摘和垂钓,竟还藏了个神秘的民国庄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6

涪陵年鉴2021.涪陵年鉴2021.2023-08-12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26

重庆市自然保护区名录(截止2012年底).生态环境部.2023-08-12

重庆涪陵因强降雨引发洪涝 已有2人死亡1人受伤.中国新闻网.2023-08-12

王志杰.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 .2023-08-12

黎勇已任重庆市涪陵区委书记​.新京报-今日头条.2024-05-30

主任之窗.重庆市涪陵人大.2023-08-12

刘 忠.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涪陵区政协六届三次常委会会议召开.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7

涪陵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地方人口普查公报.国家统计局.2023-09-06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2023-08-12

涪陵区领导调研宗教工作.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涪陵区基督教三自爱国会正式成立.重庆统一战线.2023-08-12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5号建议的复函.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中国农村网.2023-08-12

涪陵区工业发展概况.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涪陵区工业发展概况.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9-06

涪陵高新区.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涪陵临港经济区.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白涛新材料科技城.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公司简介.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08-12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学校简介.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3-08-12

欢迎访问重庆市涪陵广播电视大学官网!.涪陵广播电视大学.2023-08-12

医院简介.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2023-08-12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重庆医药卫生人才网.2023-08-12

涪陵区文化馆.涪陵区文化馆.2023-08-12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178号提案的复函.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涪陵区长江水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上游新闻.2023-09-06

关于《重庆市涪陵区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解读.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26

涪陵加快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涪陵:“全域联通”建设开放合作高地.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涪陵梓白高速公路今日建成通车.重庆市交通局.2023-08-12

涪陵火车站.火车票网.2023-08-12

涪陵北站 列车时刻表及票价查询 ★★★★★品牌星级酒店特价促销→马上预订★★★★★.高铁网.2023-08-12

重组成功!重庆地方铁路自主运营拉开序幕.人民资讯.2023-08-12

CCTV—17 路畅景美产业兴—重庆市涪陵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纪实.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涪陵:490辆公交车全面“体检”迎春运.涪陵区网络电视台.2023-08-12

吃在涪陵.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涪陵榨菜.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信息查询系统.2023-08-12

涪陵青菜头.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信息查询系统.2023-08-12

涪陵区文物局,今天挂牌成立!.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3-08-12

涪陵:1处景点纳入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寻城市之根,跟着地图探索重庆十处古遗址.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公共文化提质增效 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涪陵非遗展】——《涪州川剧》(市级).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涪陵非遗展】——涪陵胭脂萝卜泡菜传统制作技艺(市级).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涪陵非遗展】——百花潞酒传统酿造技艺​(市级)​.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第三批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重庆市人民政府.2023-08-26

区域农产.新农村商网.2023-08-12

他们竟用蚱蜢当下酒菜!涪陵风俗大盘点!总有一样是你不晓得的!.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涪陵旅游再扩圈!重庆文旅推介活动成功走进杭州、南京.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3-08-12

涪陵区侨联赴遂宁市侨联交流学习并缔结友好关系.重庆统一战线 .2023-08-12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jE2OTA1Mw==&mid=2650457193&idx=1&sn=6b5fd731b41184a413d047dc3a08d57a&chksm=f3ef66dbc498efcd1f493c0921786b18dee2fe112387ae5e9e8361a51e7a6b27fe3ed9cf96ac&scene=27.微信公众平台.2023-08-12

重庆红色故事50讲之二十八丨死也要站着死——李蔚如 .搜狐.2023-08-26

讲红色故事 讲革命精神丨李蔚如:成为共产党员,虽死犹生 .搜狐网.2023-08-26

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区)名单.中国文明网.2023-08-17

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的决定.卫健委网站.2023-08-12

国家禁毒委公布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名单.新华网.2023-08-1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新一批国家森林城市名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8-12

2018-2020 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命名名 单.卫健委网站.2023-08-1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