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咸阳市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06-02 10:57

礼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咸阳市下辖县,地处咸阳市中部,辖区面积1011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31日,礼泉县下辖1个街道、11个镇。县人民政府驻礼泉县市政街1号。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64200人,户籍人口469451人。

礼泉县地处渭河平原腹地,境内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和,降水集中在夏季,但也常出现伏旱。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被称作谷口县(一作瓠口),杨坚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更名为泉县。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醴泉”为“礼泉”。

礼泉是我国最主要的果业生产地之一,被称为“中国苹果第一大县”。2021年,礼泉县生产总值172.13亿元,同比增长9.7%。三次产业占比为32.6:28.2:39.2。

礼泉县交通便利,距西安市57公里、咸阳市28公里,东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南靠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关中环线上海—霍尔果斯公路穿境而过。礼泉建县已有2200多年,县内拥有古文化遗址21处、古建筑5处,是陕西省18个重点文物旅游大县之一,其境内的昭陵占地30万亩,陪葬墓209座,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园。

名称来历

礼泉原名醴泉,作为县名始于隋朝杨坚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因境内有泉,味甘如醴,且旁有醴泉宫,故更名为醴泉县。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醴泉”为“礼泉”。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上古时,礼泉县叫寒门,传说为黄帝升仙之处。

西周名焦获,其地理位置在京之内,是周代京城北边的边防重地。

春秋焦获隶属于秦。战国秦改焦获为谷口县,隶属内史。

秦朝因县城位于泾河出山之口,故名谷口县,辖区为今礼泉县地。

新朝天凤二年(公元15年),改谷口县为谷喙县,辖区为今礼泉县地。东汉废谷喙(谷口)县,入云阳县

三国时,魏司马懿抚慰关中时,罢云阳县设立抚夷护军,今礼泉县北部属此辖区,南部属美阳县

晋朝今县南部属好畴县,北部属池阳县,后废曹魏抚夷护军,前赵复设,今礼泉县北部属此辖区,南部属好畴县。后赵前秦、后秦时,礼泉县北部属抚夷护军,南部属好畴县。

北魏废后秦抚夷护军。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分池阳县地,设立宁夷县,辖区为今礼泉县地。

西魏宁夷县辖区为今县境东部。西魏大统四年(公元538年),分宁夷县地,设立甘泉县(因县北的甘泉山得名),辖区为今县境北部。同年,分宁夷县地,设立新畴县,辖区为今县境南部。同年,又分咸阳郡,设立宁夷郡。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名秦郡,治所设在宁夷,领3县。

宇文毓二年(公元558年),将西魏时秦郡的甘泉、新畴两县撤销,辖区并入宁夷县。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又把秦郡撤销,宁夷县改属咸阳郡,境内有北周醴泉宫,辖区为今礼泉县地。

隋唐至民国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北周宁夷县为醴泉县(因县境内有醴泉宫而得名)。县境有甘泉水、波水、浪水、又有九嵕山,温秀岭,辖区为今礼泉县地及乾县东部。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分其地(醴泉县)设立温秀县。《陕西名胜志》载:“温宿岭在其处,汉温宿国人内附,牧饮于此,唐初析置温秀县,以之名矣。”其后,又把醴泉县撤销,辖地并入温秀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销温秀县。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在九山营建昭陵,分云阳、咸阳2县地,复设醴泉县,属雍州,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七月改属鼎州,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八月还属雍州。自唐以后,醴泉县辖区范围均为未发生变化。

五代十国后梁初,醴泉县属大安府,干化年间改属乾县。五代唐时,醴泉县属乾州,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二月属京兆府北宋醴泉县为次畿,北宋初属京兆府,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三月改属醴州。

金和元代时,名称和范围无变化。

明初时醴泉县属乾州,嘉靖十四年(1535)《醴泉县志》载:全县设3乡领18里,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十一月改属西安府

清代,醴泉依旧属西安府,据乾隆四十九年《醴泉县志》载:清废明时三乡,仍设18里,同时增加五卫、王田、籽粒。里名基本未变,所辖区域有所变化。全县共计246村,分属各里管辖。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初年沿用清制,作为征收军民粮赋之根据。

民国17年(1928)改变清制,全县设8区,区有区绅,县城设8区办公处以统领各区事务。

民国18年(1929)废办公处,分设区公所,区置区长,直属于县政府。

民国19年(1930)改划为6区。

民国22年(1933)废止区公所,编查保甲。每区分置乡镇,每乡镇分设联保主任及保甲长。当时全县共设9乡、6镇、132保。醴泉县隶属于第7行政督查区。

1949年5月18日,醴泉解放,保甲制随之废除。全县共设6个区,63个乡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醴泉县属彬县分区。

1950年5月,醴泉县改属咸阳专区。

1953年1月,醴泉县改属宝鸡专区。

1956年10月,醴泉县改由省辖。1958年12月将醴泉县撤销,并入乾县

1961年9月,复设醴泉县。

1964年9月,醴泉县改“醴”为“礼”。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礼泉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境内山各半,位于东经108°17'40"~108°41'46″和北纬34°20'50"~34°50'02"之间,东邻泾阳县,西邻乾县,南与兴平市咸阳市相连,北与淳化、永寿接壤。全县总面积1011平方千米。

地质

礼泉县位于祁连县吕梁市贺兰山地形构造前弧东翼中段、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东西向构造带、陇西县帚状旋扭构造体系东南端的复合部位。以富平、乾县岐山县大断裂为界,以北为北山褶。出露地层有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二迭系,中生界的三迭系及新生代第四系。

地形地貌

礼泉县地处渭河平原腹地,北山南塬,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呈阶梯型跌落,海拔最高1467米,最低402米。县内分山、塬、川三种地貌,可划分为五个地貌区,分别为基岩山区、黄土丘陵区、山前洪积平原区、黄土台原区、河谷冲积平原区。北部属丘陵沟壑区,内有五峰山(海拔1467米)、九宗山、朝阳山和方山等,由西向东走向,绵延40余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中部是黄土丘陵区,海拔在580-850米之间,占全县总面积16%,南部属黄土台原区,海拔在450-560米之间,为川原平地,占全县总面积50%。

气候

礼泉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6摄氏度,无霜214天,年平均降水量537-546平方毫米。由于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

全县分为三个农业气候区:南部台原暖温半干旱区,主产粮、棉、油,一年两熟,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能潜力大。中部残原半干旱区,两年三熟。北部丘陵区,温凉半湿润,夏短而凉,冬长而冷,垂直变化较明显,一年一熟。

水文水利

水文

礼泉县内可利用的水资源有地表水地下水、泉水、渠水、雨水。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地表水有泾河、泔河、小河与泥河。县内地下水按地下类型划分,应属第四系松散岩层中的孔隙或孔隙裂缝潜水。县内主要泉水有龙泉(又名泔北泉)、石泉、郑泉、公泉、郑公泉、湫池、麻池。

泾河是流经礼泉县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流经礼泉县的北部和东北部边界。全长25公里,河床多在深山峡谷地带。同时泾河是经绕礼泉县唯一的一条河流,泾河礼泉段自礼泉县南坊镇王家咀村入境,于烟霞镇湾里高村出谷,到阡东镇临泾村出境,过境总长度为56千米。

泔河是流经礼泉县的第二条河流,发源于永寿县高泉山(俗称罐罐沟),经乾县流入,全长30.1公里,横贯东西,汇入泾河。泔河全年径流量630万立方米。历史上由于河床比较深,流量又少,可利用量很小。礼泉先后在泔河入境的上游和中游修筑水库两座,长年蓄水,即泔河一库和二库(也叫一坝和二坝)。

水利

2019年,礼泉县水资源总量14247.4万立方米。城区供水量349万立方米,农村集中供水量619.2万立方米。全年完成水利系统建设投资1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新建修复抽水站2座。

土壤

礼泉县共有9个土类、15个亚类、32个土属、68个土种。占总面积最多的土类是塿土、黄土和垆土。

塿土有3个亚类,5个土属,12个土种,主要有红油土、黑油土、淤塿土、灰土等,面积为65.1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3%。主要分布在南部台原区。

黄土类有1个亚类,3个土属,12个土种。黄土类主要包括黄增、白和淤墡土。面积为37.0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4.47%。主要分布在中部山麓倾斜残原区的原面和南部台原区的土壕里。

垆土有22个亚类,5个土属,12个土种。主要是粘黑垆、黄盖粘黑垆、红垆、淋溶黑垆。面积为35.02万亩,占总面积的23.1%,主要分布在北部丘陵沟壑、海拔750米以上的地区。

自然灾害

礼泉县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三类,气象灾害:干旱、连阴雨、暴雨、洪水、地下水涨、冰雹、寒潮霜冻等,地质灾害:地震等,生物灾害:农作物病虫害、鸟害、兽害等,共计12种。特别是以干旱为主的气象灾害危害最大,根据1959年至1980年系统统计,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出现的天数占81.9%。

洪水灾害:1996年7月28日泾河发生洪水,共淹没烽火镇兴隆村粮田100亩,果园620亩,水毁机井5眼,冲毁果树看护房65座,兴隆抽水站受到较大损坏,并造成1000多米河岸不同程度滑塌,淹没耕地20多亩。2003年8月26日,泾河发生洪水共淹没全县农作物2600亩,其中果树1500亩,玉米、西瓜等1100亩,3座抽水站遭到不同程度的水毁。

风雹灾害:2018年4月26日下午,陕西咸阳市北部地区出现大风、冰雹、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过程,造成苹果、梨、桃、杏等经济作物受灾。初步统计,咸阳市礼泉县2.3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00余万元。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礼泉县土地类型以园地为主,园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7.13%。北部山区有30万亩天然草场,待开发的荒山、荒坡、荒沟面积8万亩。截至2019年12月31日,礼泉县共有耕地7519.19公顷、园地57563.80公顷、林地16124.53公顷、草地5478.14公顷、湿地69.48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510.3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469.6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15.81公顷。

水资源

礼泉县可利用的水资源有地表水、地下水、泉水、渠水、雨水。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全县可利用的水面积5000亩,水能资源100万千瓦,地下水补给量1.2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矿藏资源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材源型。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陶瓷粘土和莫砂(岩)等,总储量在165亿吨以上。二是潜在型。主要有大理石板材和矿泉水。初步查明,矿藏资源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共7个矿种,矿产地92处。这些矿藏资源,大多埋藏较浅,有的地表产出,均在海拔800米以上地层。中部山系矿产丰富,已探明石灰贮量10亿立方米,大理石贮量100万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1.2亿立方米,存在出于石灰岩底层的富矿泉水。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礼泉县常见植物有60多科、200多种。礼泉甘河国家湿地公园所辖区域内共有野生植物3门28科75属98种,主要水生植物包括芦苇、白茅、莲、拂子茅等。

动物

礼泉县境内野生动物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泔河流域,泾河流域,北部山区,南部平原四处。礼泉甘河中国湿地公园所辖区域内共有野生5纲52科159种,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大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鸳鸯、燕隼红脚隼灰背隼红隼、普通雕、纵纹腹小鸮长耳鸮、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鹭苍鹭夜鹭东方狍豹猫等5种。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礼泉县下辖1个街道、11个镇。县人民政府驻城关街道,礼泉县市政街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1年末全县总户数149234户,常住人口364200人,户籍人口469451人(其中男246608人,女222843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52.53%、47.47%),乡村人口共298761人(占总人口的64%),年末城镇人口170690人,(占总人口36%)。全年出生率6.51‰,死亡率6.26‰,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0.25‰。

民族构成

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到礼泉县境内拥有汉族回族2个民族。汉族共447513人,占99.94%。

方言

礼泉县方言属北方方言(北方话)关中方言区。县东泾河沿岸紧靠泾阳,这一地区的语言同泾阳相似。泔河以北地区说话时常用“满(读mán)”字。赵镇一带读一些字时用舌抵齿发音。

宗教信仰

礼泉县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等5种宗教类别。重点宗教活动场所有西关清真寺、常李天主堂、赵镇基督教堂、宝宁寺、玉峰观等。

经济

综述

礼泉县2022年生产总值达到183.87亿元,同比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3%。12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4.8亿元,29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3.6亿元,分别占年度任务的107.2%、112.9%。

果业是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礼泉县第一产业种植业为主,果品产量128.7万吨。粮食总产量13.6万吨,着力建设粮食、苹果、家禽三个全产业链,九丰源成为西北最大的肉鸡产业基地。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成礼泉工业园、资源再生产业园。东方雨虹三期、地铁盾构片一期、华宸汽车零部件、金方源新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全县签约合同项目56个,总投资额169.5亿元,已落实资金97.4亿元。投资20亿元的新智造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2.86亿元,同比增长7%;增加值58.36亿元,同比增长6.2%。水果产量128.7万吨,同比增长5.4%;粮食总产量12.7万吨,同比增长3.1%;蔬菜及食用菌总产7.2万吨,同比增长5.7%;生猪存栏20.2万头、家禽存栏260.1万羽,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9.0%、1.1%和2.9%。

第二产业

2021年,礼泉县59户规模工业累计达到总产值175.11亿元,同比增长27.7%,较上年增加39.4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高于咸阳市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高于陕西省平均增速6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四。

全年礼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5.55亿元,同比增长20.5%;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87%,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2.89亿元,增长10.6%。

全县资质内建筑企业7户,总产值达到8.1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增加值4.48亿元,同比增长6.8%。

第三产业

2021年,礼泉县新纳限上贸易企业11户,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7亿元,同比增长21%,高于咸阳市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高于陕西省平均增速14.3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四。餐饮收入31.9亿元,增长37.2%;商品零售65.1亿元,增长14.4%。昭陵晋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126万人次,同比增长30.6%,旅游综合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41.25%。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初验达标,同时礼泉县被省政府办公厅命名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8年,礼泉县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有22个,其中省级项目4个、市级项目7个,县级项目11个。

礼泉皮影

作为陕西西路皮影的起源,礼泉皮影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纹饰严谨细致,色彩富丽堂皇,对比强烈鲜明,主次安排得当,整体统一协调,刻工精细,一丝不苟,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2009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礼泉五谷画

又称粮食画、豆粘画等,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起源于盛唐。五谷粮食画具有色彩自然,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一派天然,颜色绚丽、生动、丰富的特点。2019年,五谷画列入县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物古迹

礼泉县古文化遗址计有原始社会村落遗址14处,商代遗址1处,周及其以后的村落遗址6处,县城遗址4处,古寺庙遗址211处,渠道、桥、渡、路遗址11处。

传统习俗

过年时进行民俗活动,如弦板腔、舞狮、划旱船、踩高跷等。

弦板腔

弦板腔又称“板板腔”,由主要伴奏乐器“二弦子”和打击乐器“板子”而取名。形成于清代初年,最早为一人左手摇“呆呆子”(二板子),右手掌结子(即蚱板子)的说唱形式,到了清代中叶,艺人们加上了自制的土三弦和土二弦等弦乐伴奏,开始形成了以弦子调为主的【正板调】,并相继延伸出【慢板】、【二六】等曲调,使弦板腔开始进入了第一个发展兴盛时期。爱新觉罗·旻宁咸丰年间,礼泉的王秀凯,又以【正板】为基础,创造出【大开板】等多种唱调,乐器又加进了二胡,采用二板子配二弦和三弦琴的伴奏形式,形成了浑厚、清脆、明快的声腔特色,奠定了弦板腔音乐的基本格局,再次使弦板腔进入班社林立、艺人迭出的最佳时期,各地班社一度最多达六十多个班。

饮食

礼泉县人民以食小麦为主,兼食杂粮。饭食有小米稀饭玉米糁子饭、糊涂、面条、麻食、搅团、面皮煎饼,还有蒸、花卷、包子、锅盔饦饦馍油饼等。

特产

特色美食有礼泉苹果、礼泉酥梨、礼泉羊肉泡馍、礼泉羊肉羹、礼泉县袁家村小吃、礼泉小吃、礼泉袁家村酸辣粉、礼泉粉汤羊血、袁家村汤圆等。

礼泉羊肉泡馍

礼泉羊肉泡馍遍及全县各地,是当地风味小吃,被称为“西兰路上一枝花”。

礼泉苹果

礼泉是我国最主要的果业生产地,被称为“中国苹果第一大县”。苹果果形端正,色泽艳丽,果肉细脆香甜、多汁,耐贮藏。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全县普通中学2所,分别是礼泉县第一中学和礼泉县第二中学,在校学生人数5618人,专任教师1608人;全县初中22所,在校学生人数11050人,专任教师685人;全县小学72所,幼儿园59所,在校学生人数21561人,专任教师1919人。

礼泉县第一中学,系礼泉教育局直属的省级示范高中,1959年建校,位于县城育才路,占地150亩。截至2022年10月,校内有教职工264人,有59个教学班,近3087名学生。

礼泉第二中学,系县教育局直属的省级标准化高中,位于城市新区车站大道西侧,占地230亩。截至2022年10月,校内有教师313人,有62个教学班,学生3000余名。

文化事业

全县影剧院1个,文化馆1个,县级图书馆1个,现有藏书10万册,对外流通供读者借阅的文献5万册,电子图书3万多册,视频光盘401件,古籍1800册,每年为读者订阅报刊杂志80多种。制定下发了《礼泉县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建成镇(办)综合文化站12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5个,农家书屋213个,基本形成覆盖县、镇、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目前,全县拥有各类文化产业机构103个,个体户60家,文化企业43家,其中规模上文化企业7家,从业人员10000余人。

体育事业

礼泉县承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众羽毛球比赛和陕西省2021年“嵕山论剑”围棋联赛等体育赛事。2021年新增礼泉县奥博跆拳协会,体育专项协会达到16个。标准游泳场1个,滑雪场一个,农民健身广场207个,镇级健身广场11个,社区健身广场12个,193个村安装运动器材193套2123件,均配有篮球架、乒乓球台及健身路径。新增全民健身辅导点4个,其中城区2个、农村1个、社区1个。全年共举办8次大型体育活动,培训中国体育彩票销售人员80次,全年共增扩机1台,全县体彩站点由原来的18个增加到19个。完成体彩销量375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7%,在13个县区中销量排名第3名,同比增幅15%。

医疗卫生

礼泉县有医药卫生技术人员1519人(含临聘人员628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达4.7人,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床位2091张,千人均拥有床位达6.5张;民营医院发展到10所,个体诊所54所(含中医备案诊所3家)。

社会保障

礼泉县完成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优惠政策落实,全县城乡居民参保38万人,参保率达95%以上,药品平均降幅56%。城乡居民住院报销和门诊就诊报销已全面实施。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1亿元,各类抚恤补助资金2838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3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

生态环境

2021年,礼泉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08,同比下降10.3%,优良天数为282天,同比增加16天,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PM10年均指标同比改善比例全市排名第一,泔河流入泾河断面水质提升到地表水Ⅲ类,超出考核五类两个档次。森林覆盖面积36.7%。

交通

礼泉县地处大西安市半小时经济圈,距咸阳市28公里,距西安57公里,东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毗邻空港新城和大西安文体功能区,福州-银川高速公路关中环线、312国道、西平铁路以及西银高铁穿境而过。

礼泉站是西(安)至平(凉)铁路在礼泉县境内所设站点。连接陕甘两省的西平铁路于2013年12月20日开通运营,标志着礼泉县火车站正式投入使用。

礼泉南站银西高速铁路中间站,在礼泉县境内基本呈东西走向,车站位于县城东南侧、距离县城直线距离为2.9千米,礼泉南站办理旅客列车到发、通过及旅客乘降等业务,以通过作业为主;开行动力分散式列车80对/日,车站最高聚集人数为600人。

县城“六纵六横”的路网框架和“回”字形环城路网基本形成。建成区面积达到15.98平方公里,道路总里程达到91.58公里。投资10.48亿元,实施交通项目15个,建成路网总里程1871公里。2022年,全县交通续建项目共12个,新建项目7个,总投资约14.7192亿元,总里程223.959公里。截至目前,全县公路里程已达1871公里,形成了以九纵八横为主骨架,通村公路辐射带动的路网格局。

风景名胜

礼泉县共有昭陵昭陵博物馆、唐建陵、醴泉湖等景点12个,袁家村、白村等乡村旅游示范县村18个,御杏、御桃、御梨、御石榴等农业生态观光采摘园85个。九宗山上的李世民昭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30万亩,周围有长乐公主孔颖达房玄龄李勣(徐茂公)、魏徵程咬金秦琼尉迟敬德等皇亲国戚和文臣武将们的陪葬墓209座,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昭陵博物馆馆藏文物8000余件,唐昭陵六骏石刻驰名中外,昭陵碑林与曲阜碑林、西安碑林并称中国三大碑林。

从文物旅游方面看,礼泉县有古文化遗址21处、古建筑5处,是陕西省18个重点文物旅游大县之一。

袁家村景区

袁家村景区于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占地1000亩,是一个集关中民俗体验、休闲养生、餐饮娱乐、农业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文化景区。景区内含村史博物馆、作坊街、酒吧街、小吃街、宝宁寺、艺术长廊等旅游休闲街景。

唐昭陵博物馆景区

昭陵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遗址类博物馆,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街道西侧,馆区占地45亩,馆藏文物5000余件,有出土文物陈列室、唐墓壁画陈列室和碑石陈列室(二座)等文物展厅4座,展出面积2400平方米。昭陵博物馆始建于1972年,前身为昭陵文物管理所,1978年升格为昭陵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

人物

荣誉

2008年,礼泉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2014-2016年,礼泉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小戏之乡”。

2017年,礼泉县被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首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2021年,礼泉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