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下辖区

更新时间:2023-09-24 12:36

鲤城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泉州市下辖区。鲤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在东经118°30′-118°43′,北纬24°50′-25°18′之间,境域面积53.74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鲤城区辖江南、浮桥、金龙、常泰、开元、鲤中、海滨、临江8个街道办事处及江南高新电子园区(省级开发区),截至2022年,常住人口39.8万人,区政府驻地海滨街道庄府巷24号。

鲤城区地处东南沿海,南有晋江,北有洛阳江。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开阔,晋江穿越全境。鲤城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夏长无酷热,冬短无严寒,日照充足,季风明显,雨量适中。鲤城自唐朝县治,已有1300余年历史。开元六年(718年)开始治县,1986年1月,泉州市撤地建市,泉州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在原泉州市区域置鲤城区。1997年8月,原鲤城区的区划调整为鲤城、丰泽区洛江区三个行政区。

鲤城区1300多年来,一直是历代州、郡、府、署、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和政府所在地,城区并逐步发展为“梯航万国、货船辐”的港口城市。鲤城区以聚焦纺织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有物联网、数字文旅、金融科技、智能工控设备等新兴产业,2022年全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38.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03:38.86:61.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5572元。

鲤城区旅游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宗教人文艺术瑰宝荟萃,素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美誉。辖区拥有开元寺清净寺、天后宫、府文庙、德济门遗址等8处世界遗产点,世界遗产点占泉州市近三分之一。木偶头(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梨园戏、泉州(李尧宝)刻纸、闽南地区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鲤城区区内有崇福寺应庚塔、安礼逊图书楼等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鲤城区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等珍贵文化史迹林立。

名称由来

鲤城区是泉州市辖区,前身为泉州市(县级)。“鲤城”,原为泉州古城的别称,因古城从清源山上俯瞰,形肖鲤鱼,故称鲤城。又因城北有高阜,地气独温,而称“温陵”。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鲤城区在夏、商两代地理区划属扬州市。西周时属七闽地。春秋战国时属越国。在秦时属闽中郡,西汉初属闽越刘彻元封元年(前110)闽越国灭,闽越国民众被强迁徙江淮。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逃匿山谷未迁的闽越民众自立冶县(今福州市),今城属冶县。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的东安县,今泉州地属之。治所设在今南安丰州镇。晋西太康年间(280~289年)在今泉州市鲤城区东街建白云庙,即元妙观。永嘉五年(311年),永嘉之乱,中原士庶南渡入闽,有部分沿南安江以居,故唐中叶易名晋江。

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

鲤城区在隋初属泉州市(治今福州市)南安县,后泉州改称闽州,后又改称建安郡,今域县属不变。武德年间(618~626年),穆罕默德门徒三贤(沙储)、四贤(我高仕)到泉州传播伊斯兰教,后卒在东郊灵山,俗称伊斯兰教圣墓。贞观二年(628年),泉州蝗灾。贞观九年(635年),丰州镇划归泉州(治今福州市),县属不变。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南安、莆田市、龙溪置武荣州(治今南安县丰州),今域属武荣州南安县。不久,武荣州又划归泉州。圣历二年(699年),复置武荣州。圣历三年又裁撤。久视元年(700年),第三次设置武荣州,州治治所设今域城区。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市,今域仍为南安县地。开元六年(718年),泉州刺史冯仁智以州治附郭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今域大部属晋江县,少数属南安县。天宝(742年),泉州改为清源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泉州。大历年间(766~779年),外商来往泉州频繁,州城出现“市并十州人”的盛况。大中年间(847~860年),天竺僧人智亮(智亮)驻锡泉州开元寺东律院弘传佛法。五代十国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封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闽王,今域为闽王国地。后梁贞明四年(918年),陈逖戊寅进士第一人,为泉州市第一个状元。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南唐灭闽,今域属南唐。后汉乾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平海军,今域属清源军。后周广顺二年(保大十年,952年),泉州招庆寺僧静、筠两禅师合著《祖堂集》2卷,是现存最早禅宗思想史料总集。

宋至元明清时期

建隆元年(960年)十二月,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宋朝进贡称藩。建隆三年(962年)三月,留从效病逝后,泉州内乱。乾德二年(964年),鲤城区属平海军,授陈洪进平海军节度泉漳等州观察使。干德三年(965年),陈洪进拓建泉州市东北隅地,城东西部稍宽,俗称葫芦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平海军复改为泉州。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阿拉伯人在泉州罗城南(今涂门街)建清净寺,即今清净寺。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耐旱早熟的早稻品种传入泉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增设南、北二录事司,专门管理城区行政事务,翌年合二为一,今域属录事司和晋江、南安二县。皇庆二年(1313年),天主教方济各会派在泉州市设立主教区,建有大教堂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泉州路为府,泉州设府自此始,同时撤录事司。洪武三年(1370年)二月,朝廷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管理对琉球王国(今冲绳县)的贸易。夏,倭寇侵扰泉州,为明代泉州倭患之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泉州大隘门开设邮局(大清邮局)。十二月,厦门太古集团900吨轮船首航泉州港,是最早的泉厦间大轮通行。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取消府、州、厅,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鲤城区l隶属福建南路道,(1914年改称厦门道)晋江、南安二县。1933年11月,“福建事变”时,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今域属福建人民政府泉海(旋改兴泉)省晋江、南安二县,城区为省会。1934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复隶福建省;同年7月,全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今域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区)。1935年1月,调整行政督察区,改隶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1946年9月,专署迁驻今域城区。公元1949年8月31日,泉州解放,鲤城区属福建第五行政督察区(治今域城区)晋江、南安二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11月,政务院批准,以晋江县城区和城郊8个乡设立泉州市(县级),隶属晋江区专员公署。同年,创建泉州印刷厂,为全市第一家地方国营工厂。1951年1月,析晋江县城关区和近郊8个乡成立泉州市(县级),属晋江区,今域属泉州市背江县南安县。1953年6月30,泉州市改为省辖市,不久后还属于晋江区。1955年4月晋江区改称晋江专区,今域分属晋江专区泉州市、晋江县、南安县。1958年,析晋江县和南安县部分乡村归泉州市。1971年1月,析晋江县部分乡村归泉州市,7月,晋江专区更称晋江地区,泉州市(县级)属晋江地区。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江地区,泉州市地级市,实行市管县行政体制。1986年1月1日,在原泉州市区域内建立鲤城区,属泉州市(地级)。1997年8月,原鲤城区的区划调整为鲤城、丰泽区洛江区三个行政区。2019年辖开元、鲤中、海滨、临江、江南、浮桥、金龙、常泰8个街道和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江南园),81个社区居委会。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鲤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在东经118°30′-118°43′,北纬24°50′-25°18′之间,总面积53.74平方千米。东邻惠安县,西连南安县,南与晋江市交界,北同仙游县接壤,东南面海与台湾省一水相隔。

气候

鲤城区靠近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区,其特点是气温高,日照充足,蒸发量大。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无严寒,春温低于秋温。年平均气温17.5℃~20.7℃,最热月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10℃~13℃;境内大部分地区常年无霜,农作物一年三熟,仅北部山区罗溪、虹山无霜期285天,农作物一年两熟。降水充沛,空气湿润,常年降雨量1200~1550毫米自南部向北部递增;干湿季分明,3-9月为湿季,降水量占全年80%,10月至翌年2月为干季,降水量不足全年的 20%;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少雨年与多雨年相差近2倍。季风气候明显,夏季盛行东南风,多热带台风,冬季以东北风居多、海风大。

地质

鲤城区境内断裂构造发育,区域性长乐一南澳北东向大断裂带和永安-晋江北西向大断裂带通过该区。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向和北西一北北西向为主,其次有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分布。境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仅在侏罗系上统长林组火山沉积岩区与南园组沉凝灰岩夹层中见少量的小褶皱,以韧性变形为主。北东向断裂分为后曾断裂与长区断裂等,其中,后曾断裂位于马甲东北6千米的后曾附近,断裂挤压破碎带宽5~15米,局部达50米,裂面呈舒缓波状,挤压强烈,具片物理化学构造,岩石破碎,硅化强烈,沿断裂带有团状或有规则脉状石英脉贯入。北北东向断裂分为马甲断裂、东岳断裂等,其中,马甲断裂位于马甲南东侧,在宽约1000米内斜列展布三条断裂,长10-17千米,挤压破碎带或硅化破碎带宽3~10米,局部达15~20米,断面呈舒缓波状,见构造角砾岩,部分挤压强裂具片理化构造,常有石英细脉贯入和伴有强烈硅化及叶蜡石化。北西向断裂分为钟山断层、格溪园断层、四甲断层,其中,钟山断层位于罗溪钟山一新一带,长约8千米,断面呈舒缓波状,破碎带宽0.3-50米,硅化、叶蜡石化、片物理化学强烈,节理、劈理发育。格溪园断层位于洋蹄一格溪园一带,长约4.5千米,断面粗糙,破碎带宽约3米,带内见有构造角砾岩,沿断层有花岗斑岩、流纹岩陈充填。四甲断层位于四甲一带,长约2千米,破碎带宽约50米,硅化强烈,片理密集成带,有细石英岩脉和辉绿岩脉充填。

鲤城区境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生界侏罗系和第四系,其中第四系较发育,集中分布于泉州平原、洛阳江中下游流域和东海等地。其中,第四系更新统残、坡积层较泛分布在海拔70米以下的山前地带及残丘部,主要由粘、砂质黏土砾石组成。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出露在北峰和罗溪,一般沿河流两岸狭长展布,高出河床10米左右,常组成Ⅱ级阶地或基地阶地,由粉质粘土或粘质粉砂组成厚度7.37米。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晋江、洛阳江两岸,堆积物组成现代河床、河漫滩、砂洲。第四系全新统长乐组海积层较大分布于市区、东海、城东和江南带由亚粘土、淤泥、淤泥质亚粘土和卵石组成,厚度大于20.12米,形成海滩、海积平原和Ⅰ级阶地。

地形地貌

鲤城区地貌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河谷盆地、滩涂等类型,以丘陵为主。根据1990年航测,低山45.26平方千米,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8.39%;丘陵295.23平方千米,约占54.75%;台地64.93平方千米,约占12.04%;平原69.80平方千米,约占12.95%;滩涂31.13平方千米,约占5.77%;浅海15.73平方千米,约占2.92%;内陆水域17.07平方千米,约占3.17%。

鲤城区北部山恋起伏,海拔在 500~800米之间,为戴云山向东南延伸的余脉。丘陵主要交错分布在北部和中部低山群中,海拔在500米以下。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势平坦,海拔在8~9米之间,为泉州平原的一部分。境内700米以上的山峰8座,九楼山为全区最高峰,海拔835.6米。东海、城东、双阳的海滨港湾为全区最低,海拔在10米以下。

水文水利

水文

鲤城区境内有晋江水系(晋江下游、罗溪)、独流入海水系(洛阳江)和木兰溪水系(龙潭溪)三大水系。晋江下游和罗溪发源于戴云山脉东南麓,全长182千米,水系流域面积5629平方千米。洛阳江发源于罗溪镇朴鼎山南麓,全长45千米,流域面积230平方千米,平均径流深600~700毫米。龙潭溪为木兰溪支流,发源于虹山乡,鲤城区境内长10.7千米,流域面积32.88平方千米。

水利

鲤城区河渠沿岸建有金浦排涝泵站、金浦节制闸、锦田节制闸、树兜分水闸、玉霞调水闸等水利工程。2021年,制定内沟河清淤疏竣工作方案,定期清淤疏浚内沟河,保持水体通畅。完成笋溪两侧排水清淤检测项目,排查长度约3.9千米,开展管网维护,累计安装截污挂管70米,修复破损、脱落管道68处,封堵排污口25处,更换提升泵6台。

南高干渠是山美灌区的主干之一,全长19.9千米,承担着鲤城、南安、晋江、石狮市“三市一区”35万多亩农田的灌溉,沿线村居的排洪排涝,以及下游近200万人口的工业用水和生活供水任务。其中,鲤城段长约9.39千米,流经浮桥、常泰、金龙、江南等多个街道。

土壤

鲤城区全区土壤有5个土类(砖红壤性红壤、红壤、潮土、盐土、水稻土),8个亚类,17个属,38个土种。

砖红壤性红壤又称赤红壤,分布面积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2.9%,以河市镇溪山、溪井、白洋等村为北限,广泛分布在全区的中部、南部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成土母岩花岗石黑云母花岗岩等。主要有酸性岩赤红壤、中性岩赤红壤和赤沙土3个土属。

红壤在境内分布最广,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56.10%,主要分布在北部虹山、罗溪、马甲和河市等低山丘陵海拔300米以上的地带。

潮土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境内河流冲积平原、河漫地和沙洲,成土母质为近代冲积物、冲洪积物。

盐土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5.9%,主要分布在境内滨海平原,由海积物受海水直接浸渍或溯河倒灌积盐发育的土壤,含盐量一般在0.6%以上,大多数为均质盐土,土层厚,发生层次组合为Asa(表土层)一Csa(底土层)型。

水稻土是境内主要耕作土壤,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2%,主要分布在泉州平原及大龙溪、龙潭溪、河市溪等溪流两岸的河谷平原,土质因成土母质而异,由第四纪红土、基性岩的风化物发育的粘粒含量较高,质地较粘重,由酸性岩风化物发育的粘粒含量低,砂粒较多。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鲤城区金属矿产资源贫乏,但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丰富。以花岗岩基性岩石材矿产为主,其次是粘土矿、石英砂矿和泥煤。石材矿产类型、品种齐全,规模较大。花岗岩石材矿区位于北峰镇北部,石材岩性为浅肉红色中细粒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是四都花岗岩体的东南延伸部分;石材物理特征良好,估算石材储量,风吹岭矿区约6013万立方米,萧厝矿区约5222万立方米,均属中型矿床。桃花山辉长岩矿区位于东海镇桃花山,矿体为辉长岩体,属岩浆型,储量大于5000万立方米。云麓土矿矿点,储量约2400万吨;桃花山土矿矿点,储量约9970万吨。

土地资源

根据鲤城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鲤城区耕地174.09公顷,种植园用地427.58公顷,林地728.39公顷,草地48.39公顷,湿地66.5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322.3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58.4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44.71公顷。

水资源

鲤城区境内的主要水资源地表水,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多年平均为314亿立方米,P=10%的丰水年为4.91亿立方米,P=50%的平水年为2.97亿立方米,P=75%的偏枯水年2.13亿立方米,P=90%的枯水年仅为1.53亿立方米(P是降水量,一般情况小于-25%枯水年;小于-10%偏枯年;-10~10%平水年;大于10%偏丰水年;大于25%丰水年)。其中,晋江西溪鲤城段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全年用水总量0.5426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78立方米/万元,万元GDP用水量6.94立方米/万元。

森林资源

2013年鲤城区全区林地总面积1127.19公顷,全区生态公益林的面积558.88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49.58%,区内有天然林476.19公顷,占全区林地总面积42.25%。经济林是鲤城区林种比重最大的,面积526.69公顷,占林地总面积46.73%,主要分布在金龙街道、浮桥街道,现有林分中优势树种,多以马尾松台湾相思龙眼等树种为主。

2020年鲤城区森林覆盖率21.79%,森林蓄积量3.3329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1030.9382公顷。

生物多样性

动物

鲤城区野生动物种类多,有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刺胞动物门、棘皮动物和腕足动物。其中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分布较广,其中,脊椎动物有虎纹蛙鳞甲目等。鲤城区常见昆虫有24目105科324种,有鲮鲤、台湾油葫芦、油葫芦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平胸龟

植物

鲤城区野生植物种类多,有3门176科650属920种。其中蕨类植物门21科23属41种,裸子植物6科16属25种,被子植物门149科601属854种,蕨类植物有卷柏、州卷柏、笔管草等。裸子植物有银杏、油松、雪松、马尾松等。被子植物有榆树、糙叶树山黄麻狭叶山黄麻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苏铁、台湾苏铁)。

自然灾害

鲤城区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风灾、地震、海潮、冰雹、寒害等,经常发生、危害最大的是台风和洪涝灾害。台风平均每年发生5~6次,多则10余次,少时也有2~3次;台风往往带来暴雨,造成洪涝灾害。7~9月台风季节,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常造成危害群众生命和财产重大损失。

2023年7月29日,鲤城区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区内部分大型树木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多处发生树木倾斜、倒伏现象。其中,共有19株古树名木出现不同程度损伤。泉州市迅速组织力量,加速恢复道路畅通,补植修复园林绿化,抢救保护古树名木,加快灾后恢复工作。截至7月29日15时,鲤城已累计出动抢险救灾人员5828人次、抢险救灾车辆336车次,处理倒伏、断枝1272处,疏通道路积水点、内涝点27处,抢修路灯48处,抢修环卫设施76处,雨水口清淤574个,加固或拆除户外广告牌1127处,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1月,鲤城区下辖8个街道,有82个社区。区政府驻鲤城区庄府巷24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泉州市鲤城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鲤城区全区户籍人口282162人,其中:男性136243人,女性145919人;全区常住人口39.8万人,同比增长0.25%,出生率6.78‰,死亡率6.84‰,自然增长率0.06‰。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0-14岁人口为76352人,占19.28%;15-59岁人口为267571人,占67.55%;60岁及以上人口为52189人,占13.1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5218人,占8.89%。

民族

鲤城区主要是以汉族为主,有回族蒙古族苗族满族等少数民族。鲤城区是东南沿海地区较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

语言

鲤城区汉语方言属闽南语泉州话,其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一部分变为送气清音,一部分变为不送气清音;古非组字常读为双唇音[ p ]或[ ph];古知组字常读为舌尖塞音[ t ]或[ th ];有[ -m ]、[ -n ]、[ -ng ]三个鼻音韵尾和[-p ]、[ -t ]、[ -k ]等四个塞音韵尾;声调一般有7个,上声分阴阳,完整保留着古代的入声;有复杂的文白读现象,文读和白读各成系统。词汇上的主要特点是保存了不少古语词,如:汝(你)、伊(他)、箸(筷子)、鼎(锅)、走(跑)、食(吃)、历日(日历)、鸡母(母鸡)、人客(客人)等。

宗教信仰

鲤城区现存的五大宗教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目前鲤城区仍然拥有众多的信众和数目可观的寺观教堂和数以千计的各种民间信仰宫庙。现有宗教活动场所603余处,宗教教职人员2871人,市、县两级共有宗教团体37个,宗教团体还开办了一所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学校(佛学苑)。

道教

鲤城区在秦汉之际已有隐者和方士巫术的活动。秦时,大道修真清源山左峰芭蕉洞,后人在洞中供奉大道,遗迹即今大道岩。晋朝太康年间(280~289年),泉州市(今鲤城区)府治南建白云庙(玄妙观前身)。唐朝,由于政府倡导,区内道教兴盛。宋代,区内兴建或重建大批道教宫观,同时出现不少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元代对道教的尊崇,进一步推动道教的传播。但在民国时期,区内出现破除迷信运动,道教受打击最为严重,许多宫观、文物、法器遭毁,多数道士散布民间,为人度亡、做斋醮科仪等,很难找到道教理论修养较高的道士。同时,因地方不靖,军阀混战,土匪猖,宫观常为驻军占据,而山林岩洞更为土匪巢穴,道士无立足之地。直到1980年以后,道教活动才逐步恢复。1989年12月,泉州市区(今鲤城区)道教研究会成立,出版《泉州道教文化通讯》和《泉州道教文化》季刊。

佛教

晋朝太康年间(280~289年),佛教已在鲤城区传播。唐朝,由于政府推崇,佛教势力逐渐发展,境内建造许多寺院,佛事活动、佛学研究十分活跃,被誉为“泉南佛国”。五代十国王审知治闽,大力建造寺院,大力推崇佛教。宋代,推崇儒学,严格管理佛教,实行度牒制度,限制寺院财产,区内佛教失去发展势头。元代,政府对各门宗教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区内出现世界多门宗教共存的盛况。元末,泉州市发生亦思巴奚兵乱,僧人被抓当兵、当民夫,寺院或遭焚毁或遭严重破坏,佛教受沉重打击。明代,佛教逐步衰落。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开元寺长期无人住持,寺规废弛,禅风不正,僧众云散,寺产被豪右霸占,故域只剩十之二三。尽管如此,区内禅宗思想佛学思想依然盛行,曹洞派建阳县僧人元贤于明崇祯十一年 (1638年)到泉州开元寺居住,先后写多卷佛学著作;明末清初,佛教势力继续向海外发展。民国18年,中国佛教会晋江分会成立,区内的佛化运动达到高潮。民国30年,中国佛教会晋江分会召开代表大会,有会员793人(其中僧人242人、菜姑452人、居士99人),寺院19座。1954年,召开第一次泉州市(今鲤城区)佛教徒会议,产生首届理事会。1982年以后区内先后开放开元寺、承天寺泉州崇福寺海印寺、铜佛寺。1983年,召开第二次泉州(今鲤城区)佛教徒代表会议,产生第二届理事会,释妙莲任会长。

基督教

基督教在鲤城区的传播是唐初,宋代继续传播。元代,也里可温教(与基督教同派)在泉州(今鲤城区)迅速传播,势力大,许多人成为宗教职业者,不少官员也加入基督教。大德十年 (1306年),区内建有一座礼堂,称兴明寺。元朝覆灭后基督教随之消失。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再次传入泉州市(今鲤城区)。光绪元年(1875年),成立基督教泉州堂会(有信徒29人),并向晋江沿海、南安、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传播。民国3年(1914年)区内基督教成立区会,辖晋江、南安、同安区、安溪、永春、德化等17个堂会。民国19年,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在承天巷建福音堂。1957年元月,泉州(今鲤城区)基督教举行第一届代表会议,成立泉州(今鲤城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许子逸牧师任主席。1980年,开放泉南为泉州市(今鲤城区)基督教活动场所。1981年起,教堂相继开放,各教堂各种宗教活动正常开展。1984年12月,泉州(今鲤城区)基督教召开第二届代表会议,成立泉州基督教协会,选举产生区内基督教领导成员。1987年12月和1992年9月,举行第三届第届代表会议。

伊斯兰教

唐武德年间(618~626年),穆默德圣人的门徒三贤沙谒储、四贤我高仕到泉州(今鲤城区)传教。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侨居泉州(今鲤城区)的阿拉穆斯林在通淮街创建清净寺南宋淳祐年间 (1241~1252年)以后,阿拉伯帝国、波斯的穆斯林客商不断到区内经商,伊斯兰教势力渐盛。元代,大量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客商涌向泉州市,在泉州建伊斯兰教寺。(1357~1366年),泉州发生思巴奚兵乱,伊斯兰教势力受严重打击,走向衰落,泉州大部分伊斯兰教寺被毁,只剩通准街清净寺。明初,伊斯兰教受严重摧残。永乐五年(1407年),皇帝颁保护伊斯兰教敕谕,伊斯兰教得以保存,已一蹶不振,连中国清真寺塔倒塌也无力修复。正德二年 (1507年),清净寺掌教夏彦高等募款修寺。清代,泉州伊斯兰教有几次重兴。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修清净寺及灵山圣墓。民国初期,清净寺势如孤庙,仅余信仰薄弱的回族11户,济上十舍九。1954年,成立泉州市回族委员会,由黄秋主持教务。1983年,清净寺进行全面修缮,成立泉州市伊斯兰教协会,黄秋任会长。

天主教

元皇庆二年(1313年),意大利方济各会会士约翰·孟德高维奴在泉州城(今鲤城区)建立主教区,派日辣多(Gerado)为第一任主教。延祐五年 (1318年),安肋.贝鲁亚在泉州城建大圣堂。至正六年(1346年),泉州有圣方济各会教堂三所。崇祯十四年,艾儒略任在华耶稣会会长,尊重中国文化,得到泉州市士大夫和群众支持,势力发展很快,至崇祯末年泉州有天主教堂13座。清顺治六年(1649年),艾儒略逝世,继承人为外方传教会教士颜当,不尊重中国文化的传教方式,遭清政府反对。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下谕禁止传习天主教,至道光年间(1821~1850年)天主教被禁绝。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天主教再度传入泉州。

妈祖信仰

妈祖,即林默娘,北宋平海军 (泉州) 莆田县湄洲岛人,相传常身在室中,神游方外,能乘席渡海,翻飞水上,扶危济险,救人于水厄海难,28岁未嫁升化。南宋高宗时敕封为灵惠昭应夫人,元、明、清代历封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号。泉州市(今鲤城区)民间,船只、码头视其为航海、河运保护神,商郊、会馆视其为商业神、行旅神,凡水滨城乡建宫供祀,鲤城全区妈祖宫宇不下30座。航行于泉州台湾间的帆船,主桅上都贴有书写“天上圣母”红纸条,祈求航程平安,一帆风顺。

“天公”信仰

民间认为天有“天公”,是主宰天地万物至高至尊的神。旧时只有城区广东惠州元妙观奉有玉皇大帝塑像,有些寺庙设“天公坛”,但不立偶像,而民家则设“天公灯”悬于厅前。农村大多在正月初九“玉皇诞”敬祀天公,俗称“做天公生”。民间常借出生、结婚、寿辰等喜庆日子或华侨归里,举行拜天、谢天仪式。规模大的酬天盛典,还请道士做“天香清醺”。旧时,丰年谢天赐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灾年祈天消灾解厄、确保平安,社会民众也以全铺境、全郡城举办“天香清醮”。

经济

综述

鲤城区作为全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是泉州市改革开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之一。鲤城区以聚焦纺织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有物联网、数字文旅、金融科技、智能工控设备等新兴产业,其中,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列入2022年泉州市产业龙头企业名单,15家市产业龙头企业涵盖纺织鞋服、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现代物流等6个行业类别。

2022年,鲤城区实现生产总值538.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9.3亿元,三次产业调整为0.03:38.86:61.11。第三产业是鲤城区的主要经济产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557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5977元。

第一产业

鲤城区第一产业主要产业是农林牧渔业,其中,畜牧业主要以猪、牛、羊为主,实现生猪期末存栏100万头,出栏160万头;牛期末存栏8.7万头,出栏6.2万头;山羊期末存栏23万头,出栏30万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150亿元,规模化养殖比例力争达到90%以上。鲤城区在浮桥建立蔬菜基地品种试验示范点,通过示范种植新品种蔬菜,辐射浮桥辖区蔬菜基地1000亩推广新品种蔬菜种植。其中,龙眼是鲤城区地标性农产品,截至2021年,共种植龙眼4796亩,总产量约有125吨。

2022年鲤城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5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414万元,渔业产值52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0.17亿元。

第二产业

鲤城区第二产业以工业与建筑业为主,以聚焦纺织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其中,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列入2022年泉州市产业龙头企业名单,15家市产业龙头企业涵盖纺织鞋服、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6个行业类别,其中纺织鞋服4家(海天材料、鸿福化纤、鸿星尔克、鸿荣轻工)、电子信息2家(火炬电子、众益太阳能)、机械装备5家(七星电气、汉威机械、佰源智能、立信换热、田中机械)、石油化工2家(梅洋塑胶、嘉亨家化)、其他行业1家(燃气公司),全市共认定351家。拥有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72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6家。

2022年鲤城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4.72亿元,三大支柱产业增长7.0%。建筑业增加值34.75亿元,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3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6.13亿元,资质等级以上房屋建筑企业施工面积867.59万平方米,其中,2022年新开工面积341.6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73.4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价值75.97亿元。建筑业产值超亿元企业9家。

第三产业

鲤城区第三产业主要是以批发零售业与服务业为主。服务业以商贸服务、 数字文创、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为主导产业,发展智慧商圈、综合电商园、垂直电商园,全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文化IP”与“旅游产品”2条支柱产业链同频共振,培育文创设计、节庆会展、数字文旅3条新兴产业链同步推进,梳理研学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影视旅游4条产业链。2021年,旅游业总接待游客736.43万人次,旅游收入67.99亿元。

2022年鲤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329.3亿元,全年109个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74亿元,其中:75个项目完成34.54亿元,3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49.20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307.74亿元,其中:239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54.55亿元,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石油制品类零售额47.93亿元,汽车销售企业零售额139.32亿元。

经济功能区

鲤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鲤城江南新区,核准面积5.5712平方千米、发展规划面积9.33平方千米。2001年11月开园建设,2003年7月升级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11月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是泉州高新区的主要创始分园、泉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先后获评“国家火炬计划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中国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基地”、“省级安全园区”等十多项省部级以上称号。培育形成以数字安防、电子元器件、太阳能光伏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服装面料、纺织材料、成品鞋服为主的纺织鞋服产业,以工程机械配件为主的机械汽配产业,引导形成南环路汽车贸易走廊、泉州工矿汽配城、数字经济智慧园等专业市场,入驻企业1200家,其中上市挂牌企业4家,上市挂牌后备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114家、规上工业企业162家。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29亿元,纳税11.3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

2008年,鲤城区被评为“福建省终身教育先进单位”(泉州市唯一)。2010年,鲤城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018年高分通过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两项督导”暨“教育强区”评估验收,被授予福建省首批“教育强区”等多项成绩。

截至2022年3月,鲤城区全区属中职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特教学校各1所。区属普通中学有8所,其中:高中5所,初级中2所,九年一贯制1所,均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验收。小学30所,其中有25所小学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验收。幼儿园8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9 所。幼儿园中省示范幼儿园5 所,市示范幼儿园3所,区示范幼儿园19所。幼儿园在园生数18345人,其中公办幼儿园3898人;小学在校生数41718人,其中公办小学37110人;中学生数24744人,其中公办学校17032人。区属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及特教专任教师共5817人,其中公办学校教师3289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鲤城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88家。辖区省、市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共4家,包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泉州市第一医院泉州市中医院、泉州迪安医学检验所。区属卫生机构2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区属公立医疗机构16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妇幼保健院1家,医务室7家。民营医疗机构166家:医院9家、门诊部17家,服务站23家,诊所114家,医务室1家,血液透析中心1家,医学检验实验室1家。截至2022年底,辖区(不含省市部队属机构)内开放床位数1320张,千人均床位数3.32张。

文化

截至2022年3月,鲤城区辖区内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街道文化站8个、百姓书房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4座。2022年改造建设了2个社区文化示范点,辖区内文化馆1个、举办“刺桐公益”公益讲堂29期、公益培训19期。深入基层开展文艺演出及“三下乡”汇演9场;依托区文化馆等艺术场馆开展各类文艺展览共16场;开展街头文化活动1800余场。

科技

截至2022年,鲤城区有53家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企总数达到145家。全年推动36家企业参评备案为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企业入选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毫米电子获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泉州市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5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1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新型研发机构14家,市级以上科技特派员(个人/团队)110个,科技创业领军人才9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个,市级星创天地建设试点单位1个。

截至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36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4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45件。

体育

2019年,鲤城举办鲤城区直机关迎新春暨区2019年全民健身运动会,承办泉州市2019年泉州市“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暨千人徒步健行活动。参加泉州市十一届运动会,鲤城区代表队共获得28枚金牌、37枚银牌、32枚铜牌,是全市各县、区13个代表队第五名。2022年新建30个口袋健身公园,并建设完成鲤城区智慧体育公园。成功举办2022年泉州市第十四个“全民健身日”活动启动仪式。2023年5月,第十七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在吉林省圆满落幕,鲤城区武术代表队共斩获8金15银13铜,团体总分位列全国第20名。

龙舟赛是鲤城区的特色竞技项目。2022年6月8日,鲤城浮桥龙舟队组队代表泉州市参加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群众比赛暨2022年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总决赛并成功获得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

人居环境

2022年全区大气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1%;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省控断面(浮桥断面)地表水水质均值达标率为100%;声环境功能区昼夜间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点次达标率为100%;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Ⅴ类水质比例达考核要求,辖区居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91.43%,位居全市第3。

2022年,鲤城区人居环境存在各类噪声扰民问题。全区共检查社会生活类点位1063个(次)、建筑施工类点位1172个(次)、交通运输类点位118个(次)、工业企业148家(次)。同时,全区通过新增机动车噪音违法电子警察抓拍系统2个,建筑工地安装噪声自动监控设备18个,来监督各类噪声扰民问题,并实施立案处罚。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鲤城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2.18万人、5.87万人、7.14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35万人(其中16-59周岁参保人员2.2万人,60周岁以上待遇领取人员2.1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76万人(其中在职0.45万人,离退休0.31万人)。

交通

综述

鲤城自古交通发达,具有海、河、陆的地理优势,以泉州城为中心的驿道辐射四方。汉初,有贯通福州市、泉州、漳州市而达潮州市的古道;唐宋以来,又兴建不少道路和桥梁,有"闽中桥梁甲天下"的美誉。鲤城作为泉州的中心城区,依托全市的交通网络,包括漳泉铁路、福泉、泉州—厦门高速公路、泉州港、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构成了泉州高等级的陆海空交通网络。

公路

鲤城区公路主要由国道、省道、县道和乡村公路组成。2022年末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877千米。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3030千米,高速公路里程684千米。公路密度达171.6千米/百平方千米。

2023年9月29日,繁荣大道(笋江—内环路段)正式通车,全长3.6千米,南起笋江路,途经林荫大道、浮桥街、主一路、主二路、站前大道,北至规划内环路,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

铁路

截至2023年12月根据鲤城区政府官网公示暂无火车站、高铁站,距离鲤城区最近的火车站为泉州站

鲤城区连接鹰厦铁路漳泉肖铁路已于1998年底全面营运。据统计,2022年鲤城区共建铁路总里程440千米,其中高铁里程86.97千米。

航空

截至2023年12月根据鲤城区政府官网公示暂无机场,距离鲤城区最近的机场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根据鲤城区政府官网公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是鲤城区出行最为方便的机场。

泉州晋江机场已于1995年扩建成功,并已开通国内航线十余条。截至2022年,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停机坪面积16.9万平方米,跑道2600米,候机楼面积5.8万平方米,设有34个停机位、13个登机廊桥。

2023年1-6月,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共完成航班起降2.6万架次,旅客吞吐量320.58万人次、日均执行进出港航班160架次、保障旅客约2.2万人次。

航运

鲤城区的航道有后渚港通海航道、市区内港通海航道和江河航道(晋江航道和洛阳江航道)。晋江航道分东西二溪,是主要航运线。2008年鲤城区已使用的生产性泊位28个(其中深水泊位2个),身国内中型港口行列。2022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939.39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681.3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09.14万标箱。

公共交通

在市区,以文化宫和温陵路公交车站为中心的小公共汽车线路以及出租车,通达所有景点,为游客提供极大便利。

截至2020年,鲤城老城区内公交车和中小型公交(纯电动车) 共627辆,“小蓝”新车置换321辆,投放127辆社区巴士。繁荣片区拥有12条配套市政道路,站前大道西侧片区拥有3条配套市政道路。其中,客运车辆7333辆(含客运班710辆,旅游客车368辆,包车客车453辆,公交3383辆,出租车2419辆)。

人文

综述

现今的鲤城区与历史上的泉州市,系同一座古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鲤城留下不少令世人瞩目的文物古迹和宏伟浩大的古建筑群,至今仍约略保存了当年高度发达的社会文化风貌。鲤城区文物古迹繁多,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历史内涵丰富,鲤城区保存了大量晋、唐时期传入的中原传统文化遗产;民俗风情优雅,具有中原传统和地方习惯相结合的特色,“雅”“俗”共赏,有许多极富人情味的年节习俗,因此泉州有“泉南佛国”和“海滨邹鲁”的美誉。

饮食

鲤城区主食以为米饭为主,副食有甘薯、麦类、海鲜、蛋、肉等,地方风味美食有鱼卷、肉粽、面线糊、石花膏等。

药膳牛尾

药膳牛尾以牛尾、人参、枸杞、根生果等为主料。将牛尾洗净,在骨节处切断,氽水捞起;人参、淮山、枸杞和大枣洗净;红枣拍扁去核;煮沸牛骨汤,放入所有食材,武火煮,撇清浮沫,转文火煲,放黄米酒再煲,最后下盐调味即可,成菜有益气补血、健脾开胃等功效。

阿水丸

阿水丸始于1892年,制作技艺独特,取用精华鱼、肉为基本食材,不使用添加剂,制成品品质纯正,味美香醇。并不断探索创新,保持泉州水丸鲜、香、脆、韧等传统品质风味工艺,研发生产了以水丸为主,鸡卷鱼卷腊肠饺子肉燕等丰富的产品种类。

泉州石花膏

早在明代以前,鲤城区的人们就熟练掌握了熬制、凝冻、食用一种生长在台湾海峡礁石上的海藻-“石花菜”的方法。后来逐渐衍化形成在炎热的季节,最受民众欢迎的闽南地区原汁原味的甜品冰饮“石花膏”的制作技艺。石花膏外观透亮,入口清凉,老少皆宜,被当地人民视为解暑佳品,承载着许多闽南人的儿时记忆。201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里记录了包括“石花膏”在内的泉州地方特色美食,引起现象级传播效果。泉州“石花膏”是闽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习俗

元宵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里的第一个月圆日,充满光明璀璨,家家挂花灯,小孩提纸灯,还有文艺踩街、赛花灯,以及南音大会唱等欢乐的节日活动,热闹非凡。

煎堆补天

端午节之前,泉州一带常常阴雨绵绵,人们盼晴心切,仿效女娲氏炼石补天的做法,于是有了“煎堆补天”的民俗。民俗音乐“雨仔微微,舀油来煎堆”正是这种民俗的生动反映。堆,是以“米粉或面和物于油内煎之”(《泉州府志·风俗》),味道香美,很受人们喜爱。在泉州市,除了名闻遐迩的“堆”(又名“蠔煎”)外,还有“麦堆”“猪油堆”等。

筅尘

为了干干净净过春节除夕之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年一度的“尘”(掸尘),即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活动。这种“筅尘”的习俗宋代已可见。据宋·吴自牧梦粱录》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吵新人

吵新人,即闹洞房。泉州一带有“七日内无大小”之说,意即新婚以后的七天之内可以不拘礼节随时闹洞房。闹洞房的内容大多是要新婚夫妇当众做出形式多样、诙谐风趣的种种亲昵举动。

满月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称作“满月”。主人要请理发匠为婴儿剃去胎发,俗称“剃满月头”,并以“龟粿粽”馈送亲友邻居,亲友邻居则回赠衣服、赢巾(襁褓)、项链、手镯、脚镯等。“龟粿粽”中必有一种叫“满月圆”的米粿,因形状像乳头,故俗称“猪母奶”。它象征母乳充足,婴儿健康。

十六岁生日

男孩十六岁叫“成丁”,表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因此十六岁的生日仪式特别隆重。家里要备办“三牲”、寿面最后一次答谢床母、檐口妈和夫人妈诸神的庇佑之恩,以糕、粿、粽、面线等物分送亲友邻居,并设宴招待。这时外祖母家要送成年衣帽鞋袜或布匹等表示祝贺。

特产

东璧龙眼

东璧龙眼,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鲤城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陆间的热力差异,使东南季风带着大洋水气频频而来,形成了适宜龙眼生长优越的自然气候及环境条件。东璧龙眼果皮稍厚,果肉淡白、透明、嫩脆,味浓甜,渣极少,品质极上,为鲜食极优品种。含糖量20%-25%,可食率60%-65%,8月下旬果实成熟。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

系艺师江加走(1871-1954)为地方流传的木偶剧种所制的雕刻艺术品。分提线与掌中两类。前者别称木偶戏;后者别称布袋戏。全以手工制成。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艺术处理完美,颇具典型。其制作,举凡头像、手掌、脚趾,均用质轻的樟榆木刻制。清乾隆年间,当地已有专营偶头雕刻的粉彩铺多家,“西来意”所制的提线偶头造型典雅为世所重,涂门街黄氏兄弟及其传人的作品亦著声誉,而集大成者当推江加走。其作品早年行销于台湾及东南亚华侨旅居地,部分销给闽南地区的木偶戏班。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鲤城共有区级以上非遗项目65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5个、市级31个、区级15个。

泉州(李尧宝)刻纸

泉州刻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乾隆《泉州府志·风俗》等古籍、诗记述泉州刻纸,始于唐而盛于宋。但八闽大地传统的刻纸仅限于在春季“门贴春字”时配以红笺的门楣上的装饰品,即是宋诗人范成大所说的“剪彩宜春胜,泥金祝寿幡”。

李尧宝(1892-1983),字国富,出生于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棋盘园。李尧宝能刻善画,全面继承了泉州刻纸技艺,而且汲取剪纸、堆塑、贴瓷、木刻、雕板、建筑、彩绘等艺术营养,拓展题材,讲究构图、意象、线条和装饰性,创造性综合运用描、剪、刻、剔等手法,刀法道劲细腻,线条极福韵律。他所创作的阴刻图案,既是实用的油漆画工具又是观赏价值很高的刻纸艺术作品。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正是李尧宝刻纸艺术最重要的特色。

木偶头(江加走木偶头)雕刻

木偶头(傀儡头)是木偶艺术的角色头部造型。泉州市木偶头雕刻源自木偶神像雕刻,是深受世人喜爱的民间艺术品。泉州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无名氏雕刻能手, 江加走是20世纪中叶一位裕后光前的雕刻艺术大师。 江加走,字长清(1871—1954年),泉州市丰泽区清源街道花园头村人,父亲是雕刻粉彩木偶头像的民间艺人,江加走为第二代传人,终生从事木偶头雕刻,把父亲传授的50多种木偶头像和一种“平髻”的梳头方式,继承发展创作出了285种不同性格的木偶头像,其中250种都有称谓,新编梳十余种不同式样的头髻和发辫,雕刻和粉彩的木偶头像过万余件之多。江加走的木偶头是雕刻和粉彩的极好结合,细微的画笔与优秀的刻工,洗练的刀法与精湛的技艺,都堪称一绝。其木偶头雕刻具有造型优美,形象丰富,结构严谨,精雕细刻,颜色调和,纹彩美观,装饰意趣,扮相生动,构造精巧,五官活动,丰富表演,妙趣横生等特点。江加走的遗作被视为国宝,为我国民间木偶头雕刻艺术留下一份极为珍贵的财富。

梨园戏

泉州梨园戏是中国的珍稀剧种,保留著唐宋南戏特色。它植根于泉州市,并随著泉州人的足迹而流传到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省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距今已有着80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广泛流播于泉州、漳州市厦门市、广东潮汕地区以及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保存了宋元南戏的诸多剧本文学、音乐唱腔和演出规制。

文物古迹

2019年,鲤城区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

崇福寺应庚塔

崇福寺应庚塔位于建于五代时期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崇福寺内,崇福寺因曾经有松柏苍劲,而被赞誉为“松湾古地”。泉州崇福寺有“三宝”,塔、鼎和钟。塔便是北宋年间所建的七层“应庚塔”。七层塔四丈高,曾经是泉州市著名的斜塔。人们认为塔倾倒的方向,那一方向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直至后来倾斜到有倒塌之虞,在2017年重修扶正,并立重修碑记。安礼逊图书楼位于新华西路345号培元中学校园内,高24.8米,有5层,面积1246平方米。

安礼逊图书楼

安礼逊图书楼位于新华西路345号培元中学校园内,高24.8米,有5层,面积1246平方米。1927年,泉州培元中学校友为了纪念培元创办人安礼逊而建。安礼逊图书楼楼高五层,造型独特:一层至四层,结构简洁,线条明朗,为西式层楼;第五层采用坡顶,雕梁画栋,为中式楼阁。楼的正面各层勾勒“安礼逊图书楼”“大同门”“凌云台”匾额各一,系前清举人曾振仲及当时北京大学校长等人所书。图书楼内的门和窗都仿当时英国伦敦教堂里的建筑风格。

德济门遗址

德济门遗址是宋元泉州城的南门遗址,记录了宋元泉州城市向南部拓展的历史。它是城市南部商业性城区的重要地标,体现了官方对海洋贸易和城市商业发展的行政保障。遗址位于泉州古城南端的天后宫外,门外遥对晋江及顺济桥遗址。德济门遗址坐北面南,面积近2000平方米,由早期城垣遗迹、内沟、古拱桥、德济门城垣、月城(瓮城)城垣、外濠沟等遗迹组成。

德济门及与之相连的翼城始建于1230年,这里成为进入城市南部商业区的交通要道。门址在元代1352年进行了拓建,明代增建瓮城,清代重修加固,沿用至20世纪中期,历时七百余年。2001年经过考古发掘,完整揭露出13世纪以来多次营建遗迹。遗址坐北面南,面积近2000平方米,由花岗岩条石、废旧石建筑构件等砌筑而成,局部以白灰灌浆加固。

风景名胜

综述

鲤城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遗产城市泉州市的核心区,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辖区拥有开元寺清净寺、天后宫、府文庙、德济门遗址等8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史迹点,占全市世界遗产点近三分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秋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假期,鲤城累计接待游客超1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3亿元。古城每日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辖区各遗产点及周边景点游客暴增,开元寺、府文庙、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清净寺、关帝庙的游客人数平均增长150%以上。

主要景区

泉州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位于泉州子城西门外,南临城内东西向主街,占地约7万平方米,是福建省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建筑组群。686年创寺,经历代兴扩,10世纪极盛,主体格局定型于13世纪。寺院现状坐北朝南,由中路主体建筑群、东西石塔及东西两路附属组群等组成。大殿为殿堂构造,九进九开间,供奉五方佛。殿内斗拱饰二十四尊妙音鸟式飞天乐伎,与建筑结构精巧结合。殿前月台的须弥座上饰有印度教狮身人面像石雕,殿后檐明间两柱为辉绿岩雕刻的印度教石柱。甘露戒坛为重檐八角攒尖顶,是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殿内设五级戒坛,斗拱饰有手持南音乐器的飞天乐伎。东塔镇国塔、西塔仁寿塔均为五层八角石构楼阁式塔。东塔高48米,西塔45米,两塔结构均为塔心柱式,塔身各面浮雕佛教主题造像2方,每塔计有80方。域外题材完美融入塔身雕刻中,呈现了宋元时期因多种族人群聚集和开放包容文化氛围而形成的多种宗教艺术发达和繁荣的景象。

泉州府文庙

泉州府文庙又名府学,始建于唐开元末,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建筑群,其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东南地区颇大的文庙建筑群。府文庙布局匀称,建筑优美,造型独特。

泉州天后宫

泉州市天后宫始建宋庆元二年(1196年),地处泉州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是我国东南沿海庙宇中现存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座妈祖庙。泉州天后宫是祭祀海神妈祖的庙宇,也是世界范围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见证了妈祖信仰伴随海洋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泉州天后宫素来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最高、规模较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也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外交流

鲤城区是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世遗之城的重要节点城市泉州市的核心区。2023年3月首届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博览会在泉州鲤城区举行。鲤城区与潮州市湘桥区、陕西碑林区老城区张掖市甘州区进行丝路友好城区共建签约,共同倡议组建丝路文旅发展合作联盟。鲤城区与湘桥区两地的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同台演出,为市民群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盛宴,以‘文化走亲’的形式,不仅共同呈现非遗文化的魅力,也增进两地的友好情谊越走越亲,深化两地交流合作。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