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

更新时间:2023-07-19 00:12

乌兰察布市(Ulanqab)原名为乌兰察布盟,简称乌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有“中国避暑之都”“清洁能源之都”“燕麦之都”“红萝卜之乡”之称。该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介于北纬39°37′-43°28′,东经109°16′-114°49′之间,东距北京320千米,西接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30千米,南倚煤都大同100千米,北与蒙古国接壤,距中国北方最大的陆路口岸二连浩特300千米,国境线104千米。截止2022年,乌兰察布市管辖1区、代管1市、4旗、5县,共11个旗县市区,常住人口为163.11万,总面积5.45万平方千米。

乌兰察布市整体地貌类型多样,自北向南主要由内蒙古高原、乌兰察布丘陵、阴山山脉山地和丘陵台地四部分组成,属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夏季平均气温罕见地明显低于周边所有区域(包括其北部地区),最热月均温一般也低于20℃,适合夏季避暑,是中国的两处最佳避暑气候区之一。该市有着厚重的文化历史,史前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战国时期,乌兰察布区域的大部分是赵国匈奴的领地;宋朝至清朝,这里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女真、鞑、瓦剌、蒙古相继生息之地;清康熙九年(1670年)置乌兰察布盟;乾隆归绥道;1993年武川县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分别划归呼和浩特市包头市;2003年12月1日撤盟设市。乌兰察布市政府驻地地址是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察哈尔西街18号。

乌兰察布市属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银榆经济区结合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畜产品黄金产业带。乌兰察布市以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为支柱产业,并培育发展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数据中心、数据采集、技术服务等数字应用和数字装备制造类项目,成为中国重要的铁合金生产基地、石墨碳素化工新材料基地和碳化钙深加工基地。同时,乌兰察布市以农牧业为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生态农业。2022年,乌兰察布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17.9亿元,比上年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为17.4:44:38.6。

乌兰察布市美食资源丰富,独具内蒙古自治区特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其中的丰镇月饼、卓资熏鸡、莜面全席等特色美食是乌兰察布美食文化的经典符号,丰镇月饼、卓资熏鸡的制作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20年,乌兰察布市3A级以上景区18家,其中4A景区11家;4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历代长城1400多千米;18项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景点有察尔湖旅游区(友谊水库)、苏木山森林公园、红石崖、辉腾锡勒鲜花草原、格根塔拉草原等。境内现存有名胜古迹、历史遗迹等各类物质文化遗产8大类、180余处,被中原地区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名称来历

乌兰察布市的前身是乌兰察布盟,为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级行政区域的专用名称。“乌兰”蒙古语“红色”之意,“察布”蒙古语“山的两翼高地”之意,“盟”是蒙古语“楚古拉干”(聚会)的汉译词。这一名称起源于清代初期的会盟制度。清代乌兰察布盟属理藩院统辖,绥远将军衙署节制,对所属四部(四子部、乌拉特部、茂明安部、喀尔喀右翼部)六旗(四子部落旗,乌拉特前、中、后三旗,茂明安旗,喀尔喀右翼)进行监督和调节。这一名称从清代康熙一直沿用到今。

历史沿革

先秦

战国时期,乌兰察布区域的大部分是赵国匈奴的领地。

秦至南北朝

秦并六国后,又在原来这里的赵地设置云中、代郡、雁门三郡。秦亡后,匈奴乘中原禁楚汉战争,无暇他顾之机,大举南进,这里的大部分地区为匈奴所占有。

西汉,匈奴在今天的四子王旗境内建立了中部单于庭。

东汉前期,匈奴族进入阴山以南地区。东汉中期,鲜卑族由东西迁,进入今乌兰察布市地域。东汉后期属鲜卑族美领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乌兰察布地区被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领属。

曹魏甘露三年(258年),拓跋鲜卑大人檀石槐立庭于弹汗山(今兴和县大青山),鲜卑拓拔力微部迁至盛乐(今呼和浩音特市和林格尔县)。北魏前夕,乌兰察布的大部分地区为拓跋鲜卑所据有。

晋朝建兴三年(315年),拓跋部骑19以盛乐为北都,辖今乌兰察布市地域。

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拓跋什翼犍继代王位。这一时期,今乌盟地区是鲜卑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区域。

隋唐至宋元

隋、唐北部区域为突厥所占据,南部地区属马邑郡、雁门郡管辖。

宋元历代,乌兰察布地区先后有辽朝、女真和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宋朝初期,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契丹族日趋强大,契丹族的势力由今赤峰市地区扩展到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征服了居住在今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察哈尔右翼前旗一带和锡林郭勒盟一带的东阻卜(即元朝时期的汪古)),并建立了辽王朝,与中原的北宋王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元代,中原地区北方兴起了强大的蒙古族,今乌兰察布地区全部并入了大蒙古国的版图。

明清

明清历代,乌兰察布地区是内地与内外蒙古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集宁历来为塞外战略要地和交通孔道,是联系北京、宣化区大同市等地的枢纽,历史上就是中原内地对蒙古草原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是草原丝路的重要节点。

明代,为蒙古土默特部和察哈尔部驻地。明代的中后期,北元政权势力较弱,蒙古部族内部混战,相继出现了几大部族集团政治实体,乌兰察布地区基本为蒙古部族所控制,并成为一个巨大的战场。

清代,乌兰察布盟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察哈尔部右翼四旗进入今乌兰察布东部地区。今乌兰察布市以4部6旗组成盟旗制赐驻牧于阴山山脉北麓,会盟于四子王旗境内,于是有“乌兰察布盟”的称谓。

中华民国

民国建立后,所有的厅一律改为县治;民国三年(1914年),乌兰察布盟六旗属绥远特别行政区管辖。

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17日,国民党南京政府将察哈尔省绥远省等特别行政区改为行省后,乌兰察布盟仍属绥远省管辖,并将原察哈尔特别区域管辖的丰镇县凉城县兴和县陶林县集宁县划归绥远省。同一块土地上的察哈尔右翼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仍属察哈尔省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27日,在日伪策划下,伪蒙疆巴彦塔拉盟公署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市)成立,辖厚和、包头市二市和武川县固阳县、陶林、凉城、丰镇市集宁区、兴和、萨拉齐、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归绥12县和土默特、察哈尔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5旗。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在希拉穆仁(召河)建立了席力图旗,归属乌兰察布盟。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撤销席力图旗,划入土默特旗。

1949年,绥远省解放后,将全省调整为4个专员公署、两个盟、一个中心旗、一个省直辖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4月1日,乌兰察布盟人民自治政府成立,盟府设在乌兰花(后迁至包头市区及固阳县),辖四子王旗、达尔罕旗、茂明安旗、乌拉特西公旗、中公旗和东公旗。乌兰察布盟人民自治政府改称为“乌兰察布盟自治区人民政府”。1952年10月,乌兰察布盟所辖乌拉特中公(中)旗与乌拉特东公(后)旗合并组成乌拉特中后联合旗;达尔罕旗与茂明安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1954年,希拉穆仁(希拉穆仁草原)由土默特划归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同年3月5日,绥远省内蒙古自治区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乌兰察布盟自治区人民政府改为“乌兰察布盟人民政府”,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所辖旗(县)不变。同时,集宁专员公署改为平地泉行政区人民政府;撤销中心旗、正黄旗镶蓝镶红联合旗陶林县建制。正黄旗改为察哈尔右翼前旗;镶蓝镶红联合旗与陶林县改为察哈尔右翼中旗;中心旗改为察哈尔右翼后旗

1955年9月,乌兰察布盟人民政府又易名为“乌兰察布盟人民委员会”。1956年3月,撤销平地泉镇,改为集宁区(县级)。

1958年3月10日,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划归巴彦淖尔市。4月2日,平地泉行政区建制撤销。所辖旗县市正式划归乌兰察布盟。乌兰察布盟人民委员会(政府)改为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5月,萨拉齐县撤销,划归土默特旗。武东县撤销,分别划归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卓资县固阳县白云鄂博矿区划归包头市

1960年2月1日,土默特旗划归呼和浩特市;1962年3月31日,河北省所辖的商都县划归乌兰察布盟;1963年2月21日,呼和浩特所辖的土默特旗和包头市所辖的固阳县,再次划归乌兰察布盟;1966年1月1日,土默特旗分设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土默特旗建制同时撤销;1969年11月,苏尼特右旗化德县、二连浩特市由锡林郭勒盟划归乌兰察布盟。

1990年11月15日,撤销丰镇县,设立丰镇市;1995年12月,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1996年1月,武川县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分别划归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

200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乌兰察布盟正式撤盟设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乌兰察布市(Ulanqab)地处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位于北纬39°37′~43°28′,东经109°16′~114°49′。乌兰察布市东部与河北省接壤,东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邻,南部与山西省相连,西南部与首府呼和浩特毗连,西北部与包头市相接,北部与蒙古国交界,东西长458千米,南北宽442千米,截止到2022年,乌兰察布市总面积5.45万平方千米。国境线长100多千米。

气候

乌兰察布处于北纬40-44度之间,地处中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特殊的气候特点。乌兰察布市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4.7℃,大于等于10℃的积温为2228--3033℃,持续日数为190~221天,由南至北随平均海拔升高而递减,大于等于10℃积温为1615-2539℃,持续日数为105-145天,地理分布同大于等于10℃积温一样。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7~21℃,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6-13℃。无霜期平均在105-138天。常年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西风、西北风,风速较大,年平均风速3.2m/s。其夏季平均气温则罕见地明显低于周边所有区域(包括其北部地区),最热月均气候一般也低于20℃,适合夏季避暑,是中国的两处最佳避暑气候区之一。乌兰察布市3-5月总降水量为20-60毫米,而蒸发量为650-950毫米,是同期降水量的10-50倍。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地表含水量降低,加之风速加大,气温不断升高,空气湿度很小,5月份相对湿度下降到全年最低值,仅有30-45%,因此春季是乌兰察布市最易出现干旱的季节。乌兰察布市年平均降水量250-430毫米,60%-7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因此,乌兰察布的夏季,凉爽湿润,兼之空气清新几乎无污染,被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

地质

乌兰察布市地域辽阔,地质历史上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从太古界到新生界均有出露,其沉积类型繁杂,岩相、岩性变化复杂,受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影响,变质作用广泛。乌兰察布市地区的地质构造运动,主要发生在吕梁期和喜马拉雅山脉期。吕梁期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地壳上升,形成地台,完全脱离海侵。伴随运动的发展,原岩变质,产生强烈褶曲,并伴随花岗石侵入。吕梁运动以后,陆台处于长期悠久的相对稳定阶段,从元古代至中生代白垩系前,乌兰察布市一直未受沉积。此外,因地质原因,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境内还有一处乌兰哈达火山世界地质公园,该火山群形成于地质历史的第四纪晚期,最后一次喷发距今约一万年,属年轻的休眠状态下的“活火山”。

地形地貌 

乌兰察布市基本属高原地貌区,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平原、平原,多呈带状分布,走向呈东西或北东—南西向,反映了大地构造的形迹,表现出地貌结构的总体骨架,自北向南主要由内蒙古高原、乌兰察布丘陵、阴山山脉山地和丘陵台地四部分组成。其中,最北面是内蒙古高原地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四周向中央倾斜,海拔1000~1300米;乌兰察布丘陵最南部是黄土丘陵地貌,总体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坡度逐步趋缓的特点,泉玉林河以东、110国道以北地区地势较高、地形变化丰富,属于典型缓坡丘陵地貌,开发区海拔在1279-1450米之间,平均坡度约为1%;属于阴山山脉的大青山东段灰腾梁横亘中部,海拔为1595米-2150米,大青山支脉蛮汉山、马头山、苏木山蜿蜒曲折分布于境内的东南部,前山地区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间有高山,平均海拔1152米-1321米,其中乌兰察布最高点苏木山主峰海拔为2349米。

土壤

乌市地区土壤主要类型为粟钙土,多呈沙性。主要土壤为栗钙土、栗褐土。栗钙土母质为各种岩石的残积坡积物,多为轻壤或沙瓤质地、粒状、团状结构,有机质含量1.5%~2.5%,含氮0.18%左右,速磷2.4PPM,速钾133PPM,PH值7.5~9.0。石质土,占总面积的7.8%;灰褐土,占总面积的7.3%,是乌兰察布市地区垂直分布的一个主要土类;栗褐土,占总面积的6.8%,是乌兰察布市栗钙土向褐土过渡的地带性土壤。

水文水利

水文

乌兰察布市的水系主要有河流和湖泊,河流分外流河流和内陆河流两大类型,其中外流河流分属黄河永定河二大水系。汇入黄河的主要支流有大黑河浑河杨家川等。乌兰察布市境内的湖泊主要有黄旗海岱海等。汇入永定河的有二道河饮马河、银子河等。两大外流水系在乌兰察布市境内的流域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占乌兰察布市总面积的32.7%,多年平均径流量8.75亿立方米。内陆河水系分为两大块,即后山地区塔布河、无尾闾河等水系,以及前山地区岱海水系、黄旗海水系、察汗淖和碱海子水系等20余条河流。内陆水系的总面积占乌兰察布市水系总面积的67.3%,多年平均径流量约4亿立方米。

河流

泉玉林河又称泉玉岭河,属黄旗海水系,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白家村西山顶,全长135.5千米,流域面积2001.9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180万立方米,径流方向呈南北向,在集宁区东部汇入泉玉林水库后流出向南汇入黄旗海。

霸王河属黄旗海水系,为内陆河,发源于阴山山脉南麓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境内,河长95千米,流域面积889.3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总量8212万立方米。

湖泊

黄旗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东西长20千米,南北宽6千米~9千米。水面面积113.90平方千米,蓄水4.6亿立方米。湖水主要由泉玉林河、霸王河补给,湖水消耗于蒸发,水呈碱性,湖水量逐渐减少。

岱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境内,长20千米,宽10千米。水面面积165平方千米,蓄水13亿立方米。四周环山,高出盆地300米~1000米,海子西部与北部为陡坡,湖水深处为18米,东部与南部为缓坡,湖水深为3米左右。是由构造陷落形成的湖盆。湖水主要有弓坝河、五号河、目花河、天成河、步量河、索代沟、土成子河和水草沟补给。这些河沟大部处于黄土丘陵区,植被较差,每当汛期洪水暴发,水沙径直入海,在入海外形成扇形三角洲,湖面逐渐缩小。湖水碱性不大,适于鱼类生长。

水利

截止2023年3月,乌兰察布市水利工程项目主要有岱海应急补水工程、永兴水库、察哈尔右翼后旗石门口水库水利工程、丰镇市饮马河橡胶坝工程、集宁霸王河生态公园水利项目、集宁白泉山水保工程、察右后旗杭宁达莱水保治理工程等。乌兰察布市共有水库65个,其中,中型水库12个、小型水库53个。乌兰察布市水库总库容约为32906.74万立方米。

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是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内治外引”重要措施之一,工程设计取水流量3.02方每秒,年最大取水规模为4466万立方米,年平均取水时长169天,采用“三级加压+两级重力”输水方案,总输水距离约为134.24千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止到2019年,乌兰察布市已发现的矿种有8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49种,潜在经济价值约4500亿元,已开发利用的29种,其中铜、萤石、石墨、膨润土硅藻土、石灰石、煤炭等储量丰富。四子王旗境内发现了储量规模达1亿吨的大油田,可开采3500万至4000万吨,煤炭储量40亿吨,铁矿石储量5亿多吨,金属储量260万吨(属全球最大钼矿),萤石储量3000多万吨,天然石墨储量3000多万吨,硅石储量13亿吨。

土地资源

截止到2021年,乌兰察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长458千米,南北宽442千米,总面积5.45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95.81万亩;园地面积2.49万亩;林地面积1044.16万亩;草地面积5098.16万亩;湿地面积48.75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94.5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42.72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51.91万亩。

森林资源

乌兰察布市林地面积3936.77万亩,类型主要有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8大类。森林覆盖率为23.27%,分别比中国森林覆盖率23.04%、森林覆盖率22.10%高出0.23和1.17个百分点。

草场资源

乌兰察布市以草原植被为主,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水平分布有草原化荒漠带、荒漠草原带、典型草原带,中间分布有小面积的山地草甸草原类。乌兰察布市草原面积5251.3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4.25%。其中“三化”(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4605.68万亩,占乌兰察布市草原总面积的87.7%,天然草原牧草长势良好。乌兰察布市草原共有6个大类、13个亚类、91个草地型,主要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山地草原、低地草原。草种有389种,主要有羊草冰草冷蒿华北驼绒藜木地肤等,主养畜种以戈壁绵羊为主。

水资源

乌兰察布市水资源总量为16.57亿立方米,占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总量的2.76%,该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40亿立方米,转化为地面水(不包括黄河)7.24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量12.46亿立方米,乌兰察布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40立方米,是中国人均占有量的1/3。

湿地资源

截止到2023年,乌兰察布市共有湿地面积659505700平方米,其中湿地地类面积327835500平方米(占乌兰察布市湿地的49.71%),水域地类面积331670200平方米(占乌兰察布市湿地的50.29%)。乌兰察布市现有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分别为凉城县岱海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黄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3处,分别为商都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兴和察尔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和集宁霸王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自治区级重要湿地2处,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岱海自治区重要湿地和内蒙古商都察汗淖尔自治区重要湿地;盟市级重要湿地3处,分别为乌兰察布市天鹅湖市级重要湿地、乌兰察布察尔湖市级重要湿地和乌兰察布弓坝河市级重要湿地。

商都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商都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东缘冀蒙两省交界处,跨小海子镇十八顷镇两个乡镇。地理坐标为北纬41°24′41.54″-41°30′2.54″,东经113°49′56.86″-113°58′9.81″。总面积3536.5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381.76公顷。

兴和察尔湖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境内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兴和察尔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总面积1937.31公顷。截止2021年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草地地上生产力同比提高0.93%,达到44.78公斤/亩;2022年同比提高0.1%,达到44.85公斤/亩。2017年以来,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浮尘日数年均为6天,2022年浮尘日数同比下降0.37%,扬沙日数同比下降0.95%。

霸王河国家湿地公园

集宁区霸王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中南部,规划区总面积418.24公顷。霸王河是集宁的母亲河,属内蒙古自治区黄旗海水系,集宁区政府于2010年开展了霸王河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达35亿。经过几年的建设,流域内生态环境得到巨大改善。霸王河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于维护黄旗海水系水环境安全、保障中国半干旱草原地区水源涵养地水质和水量、保护水鸟栖息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资源

乌兰察布市靠近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蒙古等煤炭主产区的城市,具有发展火电工业的优势。截止到2022年,数据显示乌兰察布市的太阳日照时数全年达到3200小时,是中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乌兰察布市累计并网电力装机1447.6万千瓦,电力资源充足,其中:火电768.3万千瓦,风电529.1万千瓦,光伏发电150.2万千瓦,清洁能源占电力总装机的48%。风能资源得天独厚,有效风场面积6828平方千米,占中国的十分之一,被誉为“空中三峡、风电之都”。乌兰察布市通过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高科技模式迈向绿色发展的道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辉腾锡勒风电场就坐落于此。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而在这一可利用风能占中国大陆39%的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算是内蒙古的风能资源富集区,该市可利用风能占全内蒙古的25%。

生物多样性

动物

乌兰察布市位于中国黄土高原、晋冀山地和内蒙古高原交错地带,是华北地区和蒙古植物区系成分相互渗透的地区,动物资源比较丰富。乌兰察布市拥有较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已查明比较珍贵的野生动物有30余种。其中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黄羊、蒙古野驴大鸨金雕雪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疣鼻天鹅、鹅喉羚羊、岩羊、青羊、蓑羽鹤

乌兰察布市野生脊椎动物科属组成:鸟类有35科74属125种。兽类14科35属42种(其中啮类4科21属36种),鱼类有3科6属36种,两栖爬行纲有7科11属18种。

植物

乌兰察布市野生植物有107科、358属、702种。其中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科占95%,属占86%,种占65%。乌兰察布市野生种子经济植物占整个野生种子植物种数的65%。杂草种类多,主要是丛生禾本科旱生杂草,有卫矛、丁香、锦鸡儿、本氏针茅、克氏针茅、羊草等。截止到2021年,乌兰察布市林草覆盖度约30%。植物群落结构简单,草层低矮、稀疏;人工种草发展缓慢,草种有糙隐子草、冰草、狼毒、百里香和冷蒿旱生植物等。根据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其中被列入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有四合木、斑子麻黄、羽叶丁香、蒙古扁桃、革苞菊、贺兰山棘豆、内蒙古野丁香等许多都是珍稀的蒙医药材。

自然保护地

截止2022年末,乌兰察布市自然保护地共2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8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地11个,市级自然保护地7个,县级自然保护地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面积10.7万公顷。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境内岱海盆地中部,总面积面积17740公顷。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动植物及水域湿地。属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鱼类28种,两栖、爬行动物5种,鸟类资源91种。2001年岱海湿地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岱海旅游区被评为内蒙古十大历史风景名胜区。2014年岱海湖被国家列入规划保护的365个好湖泊之一。2021年6月7日,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重要湿地名录。

自然灾害

乌兰察布市的自然灾害主要为气象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霜冻、冰雹、洪涝及大风沙尘等,灾害发生种类多、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具有频发性、区域性、季节性,并且常常是多灾并发。气象灾害严重制约着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每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其中以旱灾发生最为常见,故有“十年九旱”之称。旱灾是乌兰察布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灾害涉及范围广,一般可影响乌兰察布市范围。二是出现的几率大,轻旱灾以上的频率为85%,即“十年九旱”;中旱灾以上的频率为65%,即“三年两旱”;重旱灾的频率为33%,即“三年一大旱”。三是旱灾持续时间长,一般为2-3个月,也可持续2-3季,最长可出现几年连旱的现象。四是成灾率高,造成的损失巨大。

1987年乌兰察布市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旱灾,乌兰察布市1615万亩农作物受到致命灾害,早灾面积占实播面积的91.5%,其中成灾面积1113万余亩,占实播面积的63%,绝收面积为632万余亩,粮食总产量比1986年减少6亿公斤,平均单产29.5公斤,减产约59%,是1952年以来产量最低的一年;牧业上有7331万余亩草场在返青后又因干旱枯死,死亡大小牲畜9163头(只)。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2月,乌兰察布市下辖1个市辖区、4个旗、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集宁区丰镇市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凉城县、卓资县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驻地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察哈尔西街18号。

(参考资料:)

政治

(参考资料:统计截至2023年7月27日)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底,乌兰察布市常住人口163.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9.42万人,乡村人口63.6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95%;全年出生人口0.7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4.27‰;死亡人口为1.78万人,死亡率为10.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7‰。户籍总人口261.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44万人,乡村人口175.88万人。男性人口133.90万人,女性人口127.43万人。

民族

乌兰察布市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朝鲜族等35个民族分布。截止到2021年,乌兰察布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935537人,占78.74%;蒙古族人口为4247815人,占17.6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865803人,占3.60%。

语言

乌兰察布、丰镇市卓资县化德县商都县兴和县凉城县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的汉语方言均属于晋语张家口市呼和浩特市片,四子王旗汉语方言属于大包片。乌兰察布的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主要是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在方言的词汇上既有与普通话相一致的,但是在细节上也有不一样的区分。乌兰察布市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语言是察哈尔省蒙古语方言,察哈尔蒙古语方言是中原地区国内蒙古族各方言土语中共性较多、特殊性较少的地方语言。它与“西部方言”(卫拉特)、“东部方言”(巴尔虎至布利亚特)比较,具有“中间平衡”的特点。察哈尔蒙古语方言作为蒙古族共同语言的一个地方变体,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具有某些与其他亲属方言不同的语言特征。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与汉族杂居,逐渐形成当今夹杂少量汉语借用词汇的察哈尔右翼蒙古族方言。

宗教信仰

乌兰察布市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少数民族地区,现有宗教: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乌兰察布市主要的宗教场所有红石崖寺、灵岩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山镇观音寺、卧佛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等主要寺庙。乌兰察布市人的宗教信仰有着比较复杂的表现形式,接受佛教之前,蒙古族先民信仰原始的萨满教,毡房里主要供奉撒满偶像,祭天、祭火、祭山神、祭水神、祭星、祭敖包、祭祖先(祭成吉思汗)、祭苏勒德。十六世纪,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以后,草原上信仰佛教(藏传佛教)的人多了,毡房里开始供奉佛像,家庭经济宽裕的人家都要去五台山朝圣。他们对于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都有鲜明的特征,是早期草原人民的精神支柱。古代的乌兰察布市的蒙古族把“腾格里”(蒙古语,指天或上苍)作为主宰一切的客观存在,作为他们崇拜的对象。萨满教就是以供俸“腾格里”作为招牌,在蒙古高原上流传。

经济

概述

乌兰察布市属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银榆经济区结合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畜产品黄金产业带。乌兰察布市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也相继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中国重要的铁合金生产基地、石墨碳素化工新材料基地和碳化钙深加工基地。乌兰察布市以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为支柱产业,并培育发展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乌兰察布市以地处环渤海经济区和呼包鄂“金三角”结合部的内蒙古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经济功能区。该开发区位于国家京、呼、银经济隆起带的中心位置,是连接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的纽带;是通往蒙古、俄罗斯欧洲国家的陆路国际贸易要道;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核心区。

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高基数上快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4.6亿元、增长7.8%,增速居全区第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居全区第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4%、居全区第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4%、居全区第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7.9亿元、增长8.5%,增速居全区第5,支出突破4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9%,分别居全区第3和第1。7项经济指标增速全部超全国平均水平,6项经济指标增速超自治区平均水平,在全区排名取得“一个1、两个3、两个4、两个5”的成绩,达到了“取其上、得其上”的超预期效果。

第一产业

乌兰察布市的第一产业主要为农牧业,已经形成了马铃薯、冷凉蔬菜、燕麦杂粮杂豆、生猪、肉羊肉牛和(中草药材、藜麦、马、驴、驼)“6+1”主导产业,是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乌兰察布莜麦、察右中旗红萝卜、四子王旗苏尼特羊等都有“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09年3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乌兰察布市“中国马铃薯之都”称号。截止到2022年,乌兰察布市年均鲜薯总产量超30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中国地市级首位,占内蒙古自治区的近二分之一,约占中国的6%,品牌价值超过100亿元。

2023年,乌兰察布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3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64万公顷,其中,小麦播种面积7.37万公顷,增加0.04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14.58万公顷,增加0.01万公顷;燕麦播种面积7.05万公顷,减少1.02万公顷;大豆播种面积3.15万公顷,增加0.08万公顷;马铃薯播种面积8.67万公顷,增加1.15万公顷。

2023年,乌兰察布市粮食总产量131.06万吨,增产9.6%。其中,小麦产量9.86万吨,增产5.1%;玉米产量61.06万吨,增产2.6%;燕麦产量7.22万吨,增产2.8%;大豆产量3.28万吨,增产3.4%;马铃薯产量34.59万吨,增产23.5%。

第二产业

乌兰察布市的第二产业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五大主导产业。其中,电力工业是乌兰察布市的支柱产业,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电网“西电东送”的唯一通道;乌兰察布市铁合金产能已占内蒙古自治区铁合金总产能的50%以上,居全区各盟市第一位,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铁合金产业集聚地和中国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地级市;乌兰察布市依托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和优良的气候生态,培育以境内外绿色食品加工集散为支撑的绿色食品加工输出基地,建设了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化发展区,截止到2023年4月,乌兰察布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增长26.2%。此外,乌兰察布有着亚洲最大的萤石矿,在化工产品深加工方面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

2022年,乌兰察布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90.7亿元,增长22.6%;实现利润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9%,下降0.2个百分点。2022年,乌兰察布市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4.5%。年末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在库单位数67家,实现利润总额4274.4万元。

第三产业

乌兰察布市的第三产业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要产业。其中,乌兰察布市围绕数字经济,重点引进数据中心、数据采集、技术服务等数字应用和数字装备制造类项目,截止2023年4月,已建成了一大批技术力量雄厚、品牌规模过硬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如:阿里巴巴集团华为苹果公司等提供基础云服务平台的企业,2023年1-4月,乌兰察布市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0948万元,同比增长35.3%,增速高于整体服务业增速30.8个百分点,成为目前乌兰察布市服务业发展速度最快、同时也是发展前景最好的现代服务业行业。

2022年,乌兰察布市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4.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0.9亿元,下降2.4%,海关进出口总额30.9亿元,同比增长11.2%,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954万美元,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家。2022年末,乌兰察布市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170家,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41.3亿元,比年初增加177.6亿元。

经济功能区

截止2022年,乌兰察布市有10个工业园区,其中,自治区级工业园区1个(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工业园区),其余均为市级园区,分别为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丰镇市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区、察哈尔右翼后旗建材化工园区、卓资经济开发区等;另外,乌兰察布市设有6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乌兰察布市京蒙合作产业开发区、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园区等开发区。

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

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成立于2006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自治区级(省级)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80.41平方千米,是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最主要的产业承载平台。

乌兰察布市京蒙合作产业开发区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京蒙合作产业开发区于2021年9月被批准为自治区二类工业园区,由察哈尔右翼前旗产业园和化德产业园组建而成。规划面积39.49平方千米,开发区“七通一平”等市政设施完善。截至2022年,开发区共入驻企业25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7家。2022年度,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22.45亿元,税收6.65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66亿元。

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

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是自治区级高新区,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地处“京津冀”和“呼包银榆”两大经济圈结合部,背靠首府呼和浩特市(距离140千米),面向首都北京(距离320千米),先后被自治区评为绿色园区、信用园区、智慧园区试点和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规划面积79.3平方千米。形成了“一区两园四大产业”的基本架构和产业格局,即一个产城融合发展区,巴音、益武堂两个产业园,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第四产业、现代化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和新材料为主导的五大产业。

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园区

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园区,于2022年3月17日挂牌成立,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跨盟市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72.77平方千米,产业定位为商贸物流和进出口落地加工,构建“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三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集口岸功能、产业落地加工为一体的“一园六区”发展新格局。

重要企业

内蒙古新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新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太集团”)是新钢联冶金有限公司2017年成立的产业集团,是一家集生产、研发、营销、工贸为一体的跨地区、集团化铬铁生产企业,注册资金5.53亿元。新太集团位于美丽的内蒙古草原乌兰察布市,旗下产业主要分布于丰镇市兴和县、察哈尔右翼前旗和商都县四个地区。铬铁生产规模居中国同行业首位,全球第三位。铬铁合金主要用于不锈钢、低碳结构钢行业,应用于航空、汽车、造船及国防工业等重点领域。“2020内蒙古自治区民营企业100强”排名第20位,连续两年蝉联乌兰察布市排名第1位。

乌兰察布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乌兰察布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是中国建材集团水泥业务平台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企业,是中国建材在香港特别行政区H股上市体成员企业之一。公司总部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红格尔图镇,于1996年10月成立,是一家集水泥生产、热电联产和纯低温发电为一体的大型企业,是国家重点支持产业调整的60家大型水泥企业之一。2012年11月4日通过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评审验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水泥行业首家通过安全标准化一级达标的企业。

吉铁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吉铁铁合金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丰镇市,具备生产锰、铬等系列铁合金产品的能力,是中国生铁及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标样委冶金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成立于2016年9月28日,为中泽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吉铁铁合金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吉林铁合金厂,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由原苏联援建的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大型铁合金企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乌兰察布市共有普通高校4所,全年招生1.16万人,在校生3.72万人,毕业生1.0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4所,招生0.28万人,在校生0.95万人,毕业生0.37万人。普通高中27所,招生1.18万人,在校生3.32万人,毕业生1.01万人。普通初中51所,招生1.20万人,在校生3.89万人,毕业生1.33万人。普通小学100所,招生1.15万人,在校生7.46万人,毕业生1.24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79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5.2%。此外,乌兰察布市还拥有集宁师范学院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乌兰察布职业学院3所高校。

集宁师范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1931年,原绥远省集宁区创办绥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开启了乌兰察布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2017年,学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列为乌兰察布市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202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乌兰察布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同年,学校入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617亩,总建筑面积33.83万平方米。该校在编在职教职工798人,其中351人具有高级职称,475人具有硕博学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草原英才2人,自治区“新世纪三二一人才工程”人选10人、青年创新人才1人、青年科技英才3人。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乌兰察布盟卫生学校,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专科学校,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两部分组成,校本部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是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授予的园林式单位。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是乌兰察布市唯一一所综合性职业院校。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7年的乌盟财贸粮食学校、乌盟农牧学校和始建于1979年的乌盟工业学校3所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学校。2004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7年,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乌兰察布市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截止2023年,该校有教职工543人,专任教师395人,高级职称14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5人),硕士以上学位150人。专任专业课教师338人,“双师”素质教师176人占比52%。

媒体事业

乌兰察布市有《乌兰察布日报》、乌兰察布交通广播电台、乌兰察布市广播电视台等媒等媒体类型。乌兰察布市广播电视台是乌兰察布市广播电视机构。2022年12月31日,乌兰察布市融媒体中心揭牌成立。乌兰察布市融媒体中心由乌兰察布日报社、乌兰察布广播电视台组建而成。2023年5月9日,成立乌兰察布市融媒MCN(公会)。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底,乌兰察布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其中,乌兰牧骑11个。现拥有文化馆12座,公共图书馆12座,博物馆9座。年末乌兰察布市有综合档案馆12座。年末乌兰察布市广播节目人口覆盖率为99.5%,电视节目人口覆盖率为99.5%。

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汉语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活跃于农村牧区间。乌兰牧骑成立的初衷,就是丰富农牧区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农牧区百姓而表演。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乌兰牧骑就是其中之一。这支乌兰牧骑演出队成员平均年龄仅27岁,却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中最早成立的队伍之一。截止2022年,该乌兰牧骑已成立近60年,每年计划演出100场,每年巡演行程达15000余千米。

乌兰察布市二人台艺术团

内蒙古艺术剧院二人台艺术团成立于1975年4月,乌兰察布市二人台艺术团传承和发展东路二人台艺术事业。东路二人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项目,团长冯来锁同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1年至今承办了内蒙古第二届戏剧“娜仁花”奖大赛等活动。

乌兰察布博物馆

乌兰察布博物馆位于乌兰察布市格根西街10号,南与乌兰察布体育场相望,西与乌兰察布体育馆毗邻。乌兰察布博物馆是乌兰察布市唯一的综合性公立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2012年被中国博物馆协会、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该馆不仅具有文物收藏、展览陈列、学术研究等基本功能,还承担着乌兰察布市文物保护、田野考古、协助市文新广局进行文物行政管理等职能。

科技事业

2018年,乌兰察布市已形成了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家新型研发机构、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7个研发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发展了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个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共获批5家众创空间、5家星创天地。截止2022年,乌兰察布市全年科技项目中,国家及自治区级科技项目安排123项,经费8013万元;市本级科技项目安排46项,经费1744万元。年内登记各类技术合同数16个,合同登记交易金额12650万元。全年专利授权量1323件。此外,2020年,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内蒙古自治区专业化技术研发与中试公共服务平台1家、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8家,备案自治区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家、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1家,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16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2家,并持续完善自治区马铃薯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截止到2022年,高等院校专家科技特派员160人,乌兰察布市“三区”科技人才130名。在人员行业结构上:农牧业科技人才100人,工业科技人才26人,医疗科技人才4人。人员职称结构上,正高53人,占总人数41%;副高32人,占总人数25%;中级45人,占总人数34%。学历分布上,博士49人,占总人数38%;硕士42人,占总人数32%;本科32人,占总人数25%;其他7人,占总人数5%。截止到2022年,乌兰察布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产业增加值、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均实现高质快速增长。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底,乌兰察布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119个,其中医院6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0个。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1万张,其中医院0.9万张。乌兰察布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3万人,其中医院0.8万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5万人,注册护士0.5万人。其中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是乌兰察布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医院

始建于1953年11月1日,前身为平地泉镇医院,1958年更名为乌盟医院,2004年7月更名为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该医院是乌兰察布市最大的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紧急救援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和包头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同时也是内蒙古医科大学和包头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截止2022年11月,全院在职职工1997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628人。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471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327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5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

体育事业

截止2022年,乌兰察布市现有各级、各类体育场馆2411个,小型健身广场90个,全民健身路径1030套,晨、晚练点1109个,达到人均体育场地占有面积2.3平方米的标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7%,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截止2022年,乌兰察布市各级、各类协会159个,全民健身队伍1000多支,每天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达3万,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000名,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达到3名。其中,乌兰察布市体育场于2005年6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2.3亿元,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用地面积1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内设8道400米标准跑道和一个标准足球场,3万个看台座位。内蒙古自治区“十四运”是乌兰察布市在2018年承办的组织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乌兰察布市体育场作为“十四运”主会场承担着开幕式和田径赛事的重任。2022年,乌兰察布市体育运动员参加国家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1枚;参加自治区比赛获得金牌19枚,银牌25枚,铜牌33枚。

人居环境

2022年乌兰察布市共产生生活垃圾32.9万吨,主要是居民生活产生。其中集中焚烧24.3万吨,占总产生量的74%;集中无害化填埋8.6万吨,占总产生量的26%。截止到2019年,乌兰察布市正式投入运行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共13座,日处理量为12.14万吨,平均负荷率为63.21%;达标排放量为2986万吨,达标率为99.37%;再生水回用量为1263万吨,再生水回用率为42.04%。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布设三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2023年3月份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1天,其中优8天,良20天,严重污染3天,达标天数比例为90.3%。截止到2023年,乌兰察布市完成林草生态建设和保护修复任务219.1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11.2%;深入推进“科学化”造林、“精细化”管理,规划上报造林绿化空间293万亩,新增造林面积23.46万亩,开展营林抚育40.42万亩,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实现“双增长”;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4处、1.7万亩;完成草原生态修复、人工种草及草原改良128.26万亩;创新开展“裸露草地+雾冰藜”抗旱修复等多种模式修复退化草原2万亩。

2023年,乌兰察布市自然保护地共2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6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地11个,盟市级自然保护地7个。全市自然保护地面积26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面积7.8万公顷。全年全市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62天,其中优良天数321天,污染天数41天,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7%。

社会保障

截止2022年末,乌兰察布市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1元,比上年增长5.9%。截止2022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1.05万人,增长11.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5.09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9.1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6.5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8.4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47万。

截止2022年末,乌兰察布市城镇拥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69个;市运营的各类养老机构、光荣院共48个;拥有幸福院475处,每年可保障低保对象42.6万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711元/月,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5706元/年。截至到2023,乌兰察布市共有60194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4141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2023年乌兰察布市再次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乌兰察布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达到725元/人•月,较上年度增长2%;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达到514元/人•月,较上年度增长8%。城乡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贴平均标准达到943元/人•月和668元/人•月;完全和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象照料护理标准为1244元/人•月和479元/人•月。乌兰察布市共补发城乡低保提标资金482.32万元;补发特困供养提标资金714.86万元;共计1197.18万元。

交通

综述

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城市,占据交通战略要地,是进入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三大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通道和中欧班列铁路枢纽重要节点城市。乌兰察布市交通便利,铁路运输发达,以京包、集二、集通、丰准等四条铁路在乌兰察布纵横贯通,以集宁区为中心的铁路交通运输网络。乌兰察布市公路以110国道、208国道和京呼高速公路为骨干,各级省道、县道和乡村公路组成的公路交通网络覆盖了整个乌兰察布市。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将乌兰察布与华北、西北地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使它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乌兰察布集宁机场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心区北偏东,距集宁南站直线距离11.3千米。从乌兰察布集宁机场航站楼前出发,经西宁—喀什公路(G315)或机场快速通道前往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全程约19-23千米。

铁路

乌兰察布市境内有2条高铁、6条铁路,京包铁路集二铁路张集铁路集通铁路大准铁路等铁路贯穿境内。该市拥有集宁南站、高铁乌兰察布站。其中,高铁乌兰察布站位于察哈尔右翼前旗新区的东北部,是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客运车站,也是张呼高速铁路中间站。截至2019年12月,乌兰察布站站房建筑面积29185平方米,站台规模3台线。截至2016年,营运的铁路途经该市八个旗县市区,覆盖率达到73%,通往法兰克福的国际货运列车“如意”号始发乌兰察布,中欧班列X9053次(乌兰察布-阿拉木图)的开通,标志着乌兰察布成为“一带一路”主要铁路枢纽节点城市,张呼客运专线开通后,乌兰察布将融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

公路

截至2021年底,乌兰察布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672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782千米,一级公路817千米,二级公路1750千米,三级公路3611千米,四级公路9768千米。乌兰察布市公路网密度达到30.41千米,比自治区平均公路网密度高13.29千米/百平方千米。乌兰察布汽车客运总站建于2012年9月,2012年12月竣工,日均发送旅客2.4万人次。截止到2022年,乌兰察布市境内东西方向有丹拉高速公路、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两条高速公路、南北方向有110、二连浩特—淅川公路和呼满省际内蒙古省际大通道交汇,呼和浩特市到北京的应急沙石路已建成通车。筹建北京-乌鲁木齐市高速公路(G7)、准格尔至兴和重载高速公路、呼和浩特至白音察干高速公路、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一级公路以及110国道改扩建项目。东绕城高速公路将使乌兰察布形成一个高速公路环线。截止到2022年,乌兰察布市公路交通运输业完成公路客运量31.4万人次,下降47.6%;公路旅客周转量4011.4万人千米,下降36.8%;公路货运量完成10728万吨,同比下降4.9%;公路货运周转量2768081万吨千米,下降3.6%。

航空

乌兰察布集宁机场位于集宁区正北偏东方向马莲渠乡境内,距集宁区市中心12千米,距乌兰察布高铁站20千米,东面机场迎宾大道向南与集宁新区和高铁站区相连,西侧省道S310直通集宁旧城区。西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接,东南与集宁现代物流园区接壤。乌兰察布机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的民用支线机场,于2012年5月开工建设,2015年10月建成,2016年4月25日实现正式通航。飞行区等级为4D,跑道长度3200米,宽45米,航站楼面积5000平方米,可满足空中客车A320波音737系列飞机及以下机型飞机起降。截止2018年底,乌兰察布集宁机场中国国航等6家航空公司执飞,已累计开通14条航线,通航北京、天津市深圳市杭州市成都市西安市重庆市郑州市哈尔滨市大连市银川市包头市上海市海拉尔区等20个省会和大中城市,实现旅客吞吐量39.6万人次,以实现安全运营980天,完成起降5461架次,实现累计旅客吞吐量79万人次。

公共交通

乌兰察布市公交站点有359个,平均站距993米(包含城乡线路和城区线路)。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现有8条市内公交线路和2条郊区公交线路,站点遍布市区各地,乘坐十分方便。乌兰察布市市内公交车早6:40-7:00发车,晚6:40-7:00收车,郊区公交线路每天2-3班。

人文

综述

乌兰察布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在这里,出土过具有重大考古价值的新旧石器遗址;留下了具有草原文化特色的乌兰察布岩画;留有距今900余年仍保存完好的契丹女尸;有拓跋珪孛儿只斤·窝阔台康熙等帝王活动的遗迹;还有解放战争时期“军调”三人谈判小组代表驻地(集宁桥西)、老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乌兰察布市的非遗项目-古乐曲音乐、风干鸡制作技艺等7个项目入选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截止2021年,乌兰察布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8项,市级非遗项目190项。乌兰察布地域民俗文化主要包括: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等等。乌兰察布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节庆项目有察哈尔婚礼、那达慕、祭敖包等民俗风情。

文物古迹

中原地区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乌兰察布市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071处,其中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共有不可移动文物60604件,其中馆藏一级文物47件套。

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

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巴音塔拉镇乡土城子村,北邻110国道,南靠黄旗海,西距乌兰察布市集宁区25千米。古城建于公元1192年(完颜璟明昌三年),原系金朝集宁县,为西京路大同府抚州属邑,是蒙古草原与河北省山西省等地进行商贸交易的市场。元代初年,升为集宁路,属中书省管辖,下辖集宁一县。

新石器时期老虎山、园子沟遗址

老虎山遗址坐落在岱海西北部30千米的永兴老虎山南坡上,北依蛮汉山,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该遗址从1982年起由乌兰察布市著名考古专家田广金开始组织发掘,经过一年时间基本完成外业任务。经发掘和勘探查明。遗址四周有高出地表的石墙环绕,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仅发掘半地穴房址达60多座,分布在高低不等的几级台地上,每个台地上的半地穴式房子以两三间为一组排列,房门多向东南。这里先后出土了200多件陶器、石器和骨制品,陈列在遗址陈列室内。此外发现了中国唯一完整的鬲体系文物,从尖底至圆底鬲无一缺少,这为探讨鬲的起源及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标本。

大坝沟遗址(仰韶中晚期)

遗址位于察哈尔右翼前旗土贵乌拉乡沟口子村南0.5千米的山坡上,由Ⅰ、Ⅱ区组成。遗址出土遗物较多,以陶器、石器为主,有少量的骨、角器。陶器多为生活用具,主要有罐、平口罐、筒形罐,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褐陶为主,少量的彩陶和黑陶。有小口双耳壶、双耳罐、敛口曲(折)腹钵等。有用于生产活动的陶刀和纺轮装饰的陶环等。石器多为磨制石器,少量的为琢制石器。生产工具有斧、刀、凿、磨盘、磨棒等。骨器均经磨制,有锥、簪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2021年,乌兰察布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8项,市级非遗项目190项。其中有东路二人台、察哈尔毛绣、鸿茅药酒配制技艺、蒙派内画鼻烟壶艺术、九曲黄河灯游会、卓资山熏鸡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东路二人台

东路二人台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戏剧剧种,2011年,东路二人台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东路二人台源于民歌和民间社火表演,早期被人们称为“玩艺儿”或“蹦蹦”。东路二人台在发展过程中,吸收民间小曲、社火舞蹈、打坐腔演唱的方法,同时与地区方言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演出风格。此外,东路二人台经常演出的传统剧目有70多个,其中《拉毛驴》《回关南》《摘花椒》《光棍汉与外来妹》《秀姑劝夫》《风雨山乡路》等代表作品多次获奖。

察哈尔毛绣

毛绣,又称毛植,蒙古语为“苏日哈塔木乐”,是蒙古族传统手工艺。察哈尔毛绣作为其重要分支,主要分布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周边、北京市、蒙古国等地,2021年5月,察哈尔毛绣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察哈尔毛绣作品主要以动物皮毛上的锋毛(退绒)为原材料,通过设计、选毛、毛、浆毛、勾绒、剪毛、栽活、配景等一系列制作流程,在纱网上栽植出各种动物图案形状,供人们观赏或制作成生活用品。

鸿茅药酒配制技艺

清乾隆四年(1739年),山西榆次中医王吉天“走西口”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并落地生根,依托凉城盛产的100余种药材以及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利于药性发散的岱海地下水源,创造了药酒技艺,历代传承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鸿茅药酒配制技艺采用选药、炮制、另煎、鼎和、封坛、泉浸、地埋、茅缩八步古法酿造。其中,最为独特的工艺为“鼎炼内烧”合酒法,在旧时民间被称为“烧鸿茅”。2014年11月鸿茅药酒配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民间文化

乌兰察布市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很多,其形式和内容也很丰富。较具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有:丰镇市隆盛庄秧歌(俗称六月二十四庙会)、柏宝庄乡四脚龙、察哈尔右翼中旗九曲黄河(俗称转九曲)、商都县等县门楼调(俗称讨吃调)和乌兰察布市各地的东路二人台等。

隆盛庄秧歌

由民间祈雨起因。其表演程序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辰时(上午8时)第一声铁炮响后,扮张飞者骑匹黑马绕街三次(俗称三出街)。待第三声铁炮鸣放后,表演开始,首先是两名兵卒鸣锣开道,两边是各执“肃静”、“回避”的衙役,中间是“伏魔大帝关羽的全付銮驾,跟着是“关”字大旗和手擎五色标旗的亲兵。紧接着是七品县令。后边依次是独轮油车,之后是“八抬明轿”(上供关老爷木质偶像),跟着是“龙王暖轿”(上立龙王牌位),一品大员在两个身背“伏魔大帝”御玺和圣旨的随从护卫下,十分威武。两个马童各牵一匹赤兔和黄骠马,上插“圣”字旗随后。最后是40个背弓的和40个挎刀的对子马,他们头戴红缨,身着黄马褂、青缎裤,脚踏深底长靴,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四脚龙 

内蒙古自治区仅此一个,中国十分罕见(已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内蒙古卷》收录并出版)。表演时间为中和节,它与众多舞龙不同的是多了四只脚。它的起源也是由民间祈雨许愿与还愿而编创的。由11个人表演,一人舞龙珠,六人舞龙身,四人舞龙脚。动作以表现想象中龙的形态和习性为主,有“龙出水”、“龙翻身”、“龙戏珠”和“龙戏水”。基本动作是滚动、缠绕、穿插。在民俗音乐《出对子》伴奏下表演。夜晚表演时,龙头、龙身内点石蜡灯,周围点四堆旺火,上撒锯末、脂松香(制造烟雾)。旺火点燃后,龙在烟雾中起舞,仿佛腾云驾雾般,景象十分壮观。

九曲黄河

是一种走迷宫式的民间娱乐活动,它迂回曲折就像黄河九曲十八弯,转出九曲,一年吉祥。若中途迷路,预示一年不顺。正月十一,在村边选宽敞地段,在空地中央竖一根约三米高的木杆,顶端挂一大红灯笼。以这根木杆为中心,向东、西、南、北等距离(1.5米)各栽九根约2米高的木杆,形成一个大“十”字。然后南北等距再各栽162根小杆,形成一个正方形,共361根,象征一年天数。每根木杆顶端钉一铁钉(以备置灯),再用麻绳按九曲十八弯图形连接木直(麻绳距地60厘米),留下出入门。这样“九曲黄河”就布好。转九曲时,由秧歌队表演一段《皮筋顶灯》,然后村民即可走入九曲迷宫。

门楼调

主要流传在商都县兴和县丰镇市乡镇。门楼调的说唱地点一般均在商贾巨富、财主门楼前,不进宅院,故称门楼调。它的演唱形式主要有三种:单人门楼调、双人门楼调和多人门楼调。门楼调内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祝福庆贺,即兴说唱。艺人称作赶门楼;另一种是艺人走街串巷,耳闻目睹获取的奇闻轶事,编成合仄押韵的完整的故事,这一类艺人们称作“戳古董”。门楼调曲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一般六句为一段,一段唱完稍作间歇,再唱。

红色文化

乌兰察布是一座拥有丰富红色资源和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五四运动爆发,开启了乌兰察布革命新时期的序幕。“五四运动”在乌兰察布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格尔图战役集宁战役掀起了绥远抗战和华北解放的序幕。历史上的集宁战役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从1946年1月至1948年9月,国共双方在乌兰察布集宁地区爆发了3次大型战役,历史上把这三次较大规模的战役统称为集宁战役。集宁战役的胜利,阻止了国民党军抢占东北地区,捍卫了解放军抗战胜利果实;为解放军同国民党军展开战略决战提供了宝贵的作战经验;有力地配合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决战胜利,阻断中国国民党傅作义部西逃的退路,促使北平市绥远省得到和平解放。

习俗节庆

那达慕

乌兰察布的民俗风情-那达慕,蒙古语为“娱乐”或“游戏”之意,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也是蒙古族先祖创造的独特的嬉戏盛会。它肇始于古老的祭祀、庆典活动,风行于蒙古族各个部落。蒙古族把骑马、射箭、摔跤称之为“草原三艺”,也是那达慕大会比赛的主要项目。其他比赛娱乐项目还有蒙古象棋、“沙嘎”等。

祭敖包

蒙古民族自古以来无限崇拜大自然,始终将自己的一切行为与大自然达成完美的和谐统一。草原上无数大小不一的敖包就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产物。蒙古族离开故土游牧迁移的时候总要携带一不土一块石,将其埋在落脚之处地形最高的山上,并建立新的敖包加以供奉。祭敖包,一般分为红祭、白祭、火祭、玉祭四类。红祭,就是杀羊宰牛,向敖包献牲;白祭,就是将奶酒鲜乳之类祭洒于敖包之前;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燃起柴薪,将肉食、奶食象征性地投入火中焚烧;玉祭,就是将珠宝或硬币之类撒到敖包顶上。

婚俗——察哈尔婚礼

察哈尔婚礼是蒙古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乌兰察布蒙古族文明礼仪的又一代表。在察哈尔省地区,婚礼前要举行祝福新房仪式。迎亲者和来宾都参加祝福新房仪式。祝颂人或司仪在新包的天窗上系好彩带哈达,坠绳上祭献奶食德吉。

饮食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的美食特色大多数以牛肉、羊肉主导,而乌兰察布作为内蒙古的大城市之一,乌兰察布也有着这样的美食特色。乌兰察布有丰镇月饼、卓资熏鸡、莜面全席、红焖羊肉、乌兰察布三宝、沙葱酸奶羊肉蒸饺等具有代表性美食小吃。乌兰察布市享有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美誉,是草原丝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乌兰察布市孕育出享誉世界的马铃薯和燕麦。乌兰察布人,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手工技艺把最朴素最易得的食材,打造成餐桌上千姿百味的美食。

莜面全席

莜面是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莜面中含有钙、磷、铁、维生素B2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份莜面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亚油酸,对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明显功效,用搓、推、擀、卷、拨、切等手法和各种土法工具,将莜面做成莜面鱼鱼、莜面窝窝、莜面饨饨等几十种风姿各异的形状。

丰镇月饼

2009年,丰镇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丰镇月饼丰满圆润,外皮酥脆,内心甜软,绵甜悠长,是乌兰察布美食文化的经典符号。

特产

乌兰察布莜麦

乌兰察布莜麦,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特产,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乌兰察布市土壤以栗褐土、棕钙土两大类为主。栗褐土面积最大,主要分布于境内中部地区,土层较厚,含有较多有机质,适宜种植莜麦。乌兰察布的莜麦,外观完整,大小均匀,坚实饱满,富有光泽,品质优良。莜麦莜面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份,可以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2017年01月10日,原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乌兰察布莜麦”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察右中旗红萝卜

察右中旗红萝卜,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中旗特产,有“草原人参”的美誉。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察右中旗生产的红萝卜品质优良,富含人体所需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2013年05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察右中旗红萝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四子王旗戈壁羊

四子王旗苏尼特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特产,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四子王旗戈壁羊耐寒、耐粗、易牧,体格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后躯发达,肌肉丰满,四肢粗壮,头型略显狭长,鼻梁隆起鼻间略凹、眼大有神,耳大下垂,公羊多数螺旋形角,母羊多数无角或不发达的角,一般颈长适中,肋骨开张较差,背腰宽而平正,四肢略长,尾巴向上弯曲。

艺术

文学

近年来,乌兰察布文学艺术成就有满都麦、斯日古楞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有蒙根高勒、冷恒、温古等分获中国煤炭文联“乌金奖”(温古)索尤嘎奖,萨日娜奖“五个一”工程奖。乌兰察布市文学艺术工作者在创作大量作品的同时,有许多作品在中国、乌兰察布市获奖。在自治区1957-1980年文学戏剧电影创作评奖中,其木德道尔吉的《白唇鹿的故事》(长诗)获一等奖;其木德道尔吉的《西拉木伦河的浪涛》(长篇小说)、王致钧的《春雪》(短篇小说)、赵玉衡的《莎仁大娘和她的哈日乎》(短篇小说)、查干的《彩石》(短诗)获二等奖;甫澜涛、谷丰登李尧、张永昌、萨仁其其格的小说、诗歌、散文作品获三等奖

舞蹈

在1966年自治区专业文艺汇演中,乌兰察布盟文工团创作演出的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获得优秀奖;1982年,乌兰察布盟歌舞团演出的大型舞剧《英雄的格斯尔可汗》获自治区第一届艺术创作“萨日纳”奖二等奖;1987年,大型民族舞剧《东归的大雁》获自治区第二届艺术创作“萨日纳”奖编剧及作曲一等奖;1994年,舞蹈《后山情》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舞蹈比赛,王桂英、郭万林获编舞二等奖;1998年,在自治区艺术院校汇演中,乌兰察布盟歌舞团表演的舞蹈《草原恋》获一等奖。

美术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醉美草原亮丽北疆”乌兰察布市美术作品联展中,由乌兰察布市书画院(美术馆)组织的10幅美术作品全部获奖,此次展览共设置金奖三个、银奖六个,铜奖9个,部分优秀奖。乌兰察布市金奖作品1个,银奖作品3个,优秀奖作品6个。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授予乌兰察布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组织工作奖。

影视

乌兰察布市影视创作也有所突破,李富荣、冀月明摄制的电视风光片《欢乐的希日穆仁河》,获1984年中国城市电视台金牛奖;由金海、马白泉摄制的蒙古族风情片《祭敖包》获1998年度乌兰察布市电视社教片长片三等奖;马白泉、邓国虎、刘文胜、翟光达摄制的电视政论片《回眸进退还》获1999年乌兰察布市五个一工程奖。由马白泉、巴根、杨晓炯创作的电视片《老乔的财富》,2003年获内蒙古自治区“萨日纳”艺术创作奖。

建筑

乌兰察布标志性建筑凤凰楼卯榫结构的主入口牌楼、八角岗亭,寓意各民族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同心石拱桥,民族特色的“塞上弦乐”“篝火盛会”“最美釉里红”,有乌兰察布地域特色的“神州之乡”“乌兰哈达火山”“京西一步”等特色。乌兰察布之夜街区以精致国潮文化为主线,汇聚古风古韵、智能夜游、景观打卡等元素,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融合了乌兰察布标志性建筑卯榫结构的特色。

名村名镇

乌兰察布市的文化名村有查干补力格苏木(王府村)、红格尔苏木(大庙村)、梨花镇东壕赖村等。2014年,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评审认定,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王府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评审认定,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大庙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梨花镇东壕赖村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文明村”。乌兰察布市的文化名镇有隆盛庄镇。隆盛庄镇是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重点镇,2013年,隆盛庄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2012年底,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原地区首批传统村落;2014年3月7日,被国家住建部、文物局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隆盛庄镇

盛庄位于丰镇市东北部,是丰镇市第二大人口聚集地。历史上隆盛庄地区曾是明长城三道边上的重要关口—威宁口,隆三十二年(1768年),清政府招民在此垦荒建庄,概取乾隆盛世之意,定名为隆盛庄。隆盛庄镇具有古镇特色的标志性牌楼一座、占地面积9000多平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和与之配套的中心文化站一处。隆盛庄镇是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重点镇,2013年,隆盛庄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2012年底,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隆盛庄镇在上级有关部门和丰镇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打造古镇历史和文化品。2014年3月7日,被国家住建部、文物局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风景名胜

综述

截止2020年,乌兰察布市3A级以上景区18家,其中11A景区8家;10家注册博物馆(纪念馆);4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19个自然保护区;18项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兰察布市的景区景点主要有察尔湖旅游区、苏木山森林公园、红石崖、辉腾锡勒鲜花草原、格根塔拉草原等。2019年乌兰察布市被命名为“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研学基地”。

重要景区

察尔湖旅游区

察尔湖旅游区(友谊水库)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察尔湖旅游区是集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有机食品生产、水上娱乐、登山及拓展训练、马术培训、旅游船快艇、房车营地、滑冰滑雪、航空俱乐部、新能源应用体验、狩猎打靶、湿地景观、少年儿童夏令营基地、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旅游区。地处兴和县,位于北京与呼和浩特市之间,是内蒙、河北省山西省三省交界未受任何污染的原生态自然景区之一。总面积6.7万亩,水域1万亩。察尔湖(友谊水库)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洋河支流东洋河上游,水库最大面积2250平方千米,最大集水面积7.7平方千米,占东洋河流域面积的67.6%,总库容1.16亿立方米,平均水深6-9米。度假区有野生动物、野生植物、野生药材、山野菜和食用菌。

苏木山森林公园

苏木山森林公园2013年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苏木山景区主要景点有四处:一是神泉洞景区;二是黄石崖景区;三是冰凌沟景区;四是高山草甸景区。苏木山森林公园占地面积23.6万亩,森林覆盖率71%,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林区平均海拔高2000米以上,最高峰黄石崖2334.7米,是乌兰察布市境内的最高点。

红石崖旅游区

红石崖因其主体石崖天然形成似金龟造型,主色调呈栗色而得名。地处阴山山脉大青山中部顶峰,属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财神庙、七星佛塔、钟鼓楼、牌楼、蒙古包群等。

辉腾锡勒草原

辉腾锡勒草原位于察哈尔右翼中旗境内,阴山山脉东,海拔1800多米,面积300多平方千米,东距北京410千米,西距呼和浩特市90千米,南距京包铁路线和G6高速公路25千米。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自治区列入风景名胜区,年均接待游客100万人次。

格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草原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大青山北麓的杜尔伯特(四子王旗)草原上,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28千米。格根塔拉草原旅游景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五大草原旅游景区之一,是中国首批进入国际AAAA级旅游景区(点)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十三,草原人民在这里举行蒙古族传统的祭敖包节;每年公历七月二十五至七月三十一,这里举办内蒙古自治区旅游那达慕大会。

对外交流

重要荣誉

2019年11月03日,“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排名TOP100”发布,乌兰察布排名第37。

2020年04月,乌兰察布市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城榜”。

2020年10月,乌兰察布市被评为中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1年12月,乌兰察布市被中国爱卫办表彰为“2020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2022年1月26日,乌兰察布市被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2021年度中国卫生城市。

重要人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