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

更新时间:2023-01-05 15:34

德意志国联邦共和国(德语: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英语: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简称德国。德国位于中欧西部地区,北濒波罗的海北海,南接阿尔卑斯山脉,北接丹麦,东临波兰捷克,南连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国土面积35.8万平方千米,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位于柏林,经济中心是法兰克福。官方语言为德语。截至2023年6月末,德国总人口数为8448万人,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主体民族为德意志人,土耳其人和乌克兰人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族裔,宗教信仰以天主教和新教为主。

德国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境内最高峰为阿尔卑斯山脉楚格峰,海拔2963米。地处西风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分布均匀,但人均水资源较少,为中度缺水国家。境内的河流主要属于渤海流域、波罗的海流域和黑海流域,包括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威悉河等。其主要水系均有运河连通,北部的还是沟通大西洋和波罗的海的捷径。德国的矿产资源种类较少,但煤矿、天然气、铜、锡矿铀矿等矿产资源储量较多。德国耕地资源丰富。德国植物和动物种类丰富,有超过10,000种植物和48,000种动物,同时,德国还是水栖苇莺、等濒危鸟类的栖息地。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日耳曼人就逐渐在中欧地区定居。公元前1世纪,日耳曼各部落开始在以东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定居。同一时期,盖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在莱茵河以西的地区设立日耳曼尼亚行省(Province Germania),部分日耳曼人被纳入罗马境内。九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分裂,讲德语的日耳曼人集中到东法兰克,逐渐形成德意志民族。十世纪中后期,奥托一世(Otto I,912 — 973)在东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神圣罗马帝国。1618年,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继承爵位。1701年,腓特烈一世成立普鲁士王国王国,1772年后统一。1871年,普鲁士王国完成德意志(除奥地利帝国以外)各邦国的统一,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帝国成立。1914年,德意志帝国挑起,1919年战败后,德意志建立。1933年,德国上台执政,1939年纳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德国分裂为西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东部的。1990年10月3日,在东欧剧变的背景下两德再次统一,继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名。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制造业在其经济中拥有重要地位,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是其支柱产业。同时服务业构成其经济的主要部分,其中又以IT服务、研发以及物流和通信行业为主。农业则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2022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8768亿欧元,位列世界第四,欧洲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264欧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8031欧元。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23.8:74.9。同年德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942,排名世界第6。德国的旅游业发达,为世界第七大旅游目的地国家。2021年旅游人次为3.1亿,直接贡献约432亿欧元的国内生产总值。2023年,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德国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其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传统仪式多与基督教息息相关。18世纪德国文学艺术走向顶峰,在文学、电影、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均有本国自己的特色和享誉世界的艺术作品,诞生了海因里希·海涅奥托·瓦格纳等一批巨匠。现代德国或德裔人也有很多获项。 以约翰·费希特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家,对欧洲哲学进行了集大成式的概括和总结, 将古典哲学推向了最高也是最后的发展阶段。德国拥有7项人类非物质遗产,同时拥有52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世界遗产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中原地区,位列世界第三,包括科隆大教堂、无忧宫花园和广场、奥古斯都宫殿等。

德国不仅是欧盟的创世成员国之一,还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G7、G20以及经合组织(OECD)的重要成员国。德国以欧盟组织为基础发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在与其他地区国家外交上,保持同美国紧密的联盟关系和紧密的经济合作,同时加强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以寻求经济合作。重视同联合国的关系,主张加强联合国的地位。

名称由来

现代德国的名称 —— "Deutschland"来源于古高地德语中“theodiscus”“diutisk”等词,是这一时期一部分日耳曼部族的自称,意为“人民的土地”。16世纪时这些词演变为Deutschland,并逐渐成为德国这块区域的地理名称,最后演变成国名。但Deutschland成为正式国号一部分的时间则较晚。至1871年德意志帝国( Das deutsche Reich)成立,“德意志”( 德语) 才成为正式国号的主要部分,而到1949 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德国”( Deutschland) 才正式成为国号的一部分。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名称。

历史

史前时期

受第四季冰川的影响,中欧地区的人类活动遗迹出现得比世界各地大河流域的要晚,其文明开始得也比较晚。50万年前直立人的一支——海德堡人活跃于这片区域。尼安德特人则在公元前10万—公元前3.5万年期间在此留下踪迹。

公元前3000年,来自四方的移民进入中欧平原,他们沿着河流建设定居点,进行种植、养殖以及渔猎等活动,形成了当地最早的农业文明,德国科学家将他们的文化命名为“犁文化”(Pflugkultur)。新石器晚期(约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1800年),发源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游牧民族进入中欧地区,为这片地区带来铜和铁的相关产品,铁制的战斧是他们的重要遗产,这些先民被称为“钟形杯人”(Glockenbecherleute),他们的文明被称为“钟形杯文化”。因为他们的到来,中欧地区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1000年,凯尔特人占据着巴伐利亚州以及波希米亚地区,主宰着中欧地区。

罗马时期

日耳曼人是罗马人对居住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异族人的总称。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前350年左右希腊马赛丽亚的皮提亚斯写的游记。公元前2世纪前后,由于异族人口的增长以及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再加上生活在亚欧大陆草原上的匈奴人的挤压,日耳曼人迁徙到罗马帝国的东北部地区,遂与罗马人不断发生摩擦和冲突。公元前1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领袖盖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在莱茵河以西的地区设立日耳曼尼亚行省(Province Germania),部分日耳曼人被纳入罗马境内。

公元2世纪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动乱时期大量进入日耳曼尼亚省的南部,并在3世纪中期占领了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的地区,以及韦特劳地区和从博登湖自伊勒河的狭长地区。此时的日耳曼人大致可分为法兰克人(Franken)、勃艮第人(Burgunder)、汪达尔人(Wandalen)三大族群。

公元4世纪,日耳曼人的民族大迁徙开始。418年,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在阿奎塔尼亚(今法国西南)建立西哥特王国,这是第一个日耳曼人的部落王国。在民族大迁徙时代的大日耳曼尼亚地区,阿兰人与斯拉夫人在此落脚。日耳曼人则以阿勒曼尼人诸部落为主,他们后来演化成了诸如阿尔萨斯人、施瓦本人、巴伐利亚州人等,构成了后来的南德居民。而在美因河线“断层”以北,诸部落逐渐形成诸如弗里斯人、萨克森公国人、法兰克王国尼亚人、图林根州人等,构成后来的中德和北德居民。

法兰克时期

481年,西罗马帝国崩溃后,法兰克人在欧洲的中南部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希尔代里克一世为国王,开启了法兰克王国的墨洛温王朝。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德维希在曲尔皮希战役胜利之后率领法兰克人皈依基督教

公元6世纪,法兰克王国不断对外扩张,将普罗旺斯地区、罗讷河河谷地区、从美因河(Main River)上游直达多瑙河等广大地区相继纳入版图,囊括了现代德国西部与南部地区。在法兰克王国的扩张过程中,国王将新得到的土地大量分封给私人扈从与罗马教会,以此确立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

732年,为应对阿拉伯人的扩张,身居法兰克王国宫相的铁锤卡尔以服役为条件封赐给骑兵土地,由此在西欧开始了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采邑制度(Lehnswesen)。747年,卡尔的次子矮子丕平(Pippin der Jüngere)成为全王国的宫相,并完全掌有了国王的权力。749年他将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送进了圣贝廷修道院(Abtei Saint Bertin),并于751年在苏瓦松召开会议,正式加冕为法兰克王国国王,从此开启了加洛林王朝。756年,丕平应教皇的请求出兵意大利,强迫艾斯图尔夫以正式证书的形式归还罗马教皇拉文纳辖区,史称“丕平赠礼”(Pippinische Schenkung),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教皇国(Kirchenstaat)。

768年矮子丕平去世,长子查理(Karl der Groe)继承了奥斯特拉西亚分王国,并在771年重新统一法兰克王国。查理在位期间,征服了伦巴德人、萨克森人、巴伐利亚州人等周边各族群统治的地区,建立起了西起埃布罗河,东迄易北河多瑙河,北起北海和波罗的海,南抵意大利北部的广阔疆域。并在公元800年被教皇加冕为罗马帝国的皇帝,王国转变为了帝国。802年,查理在帝国会议上颁布法令,要求所有封臣,都要以“恺撒之名”(Nomen Caesaris)重新对他宣誓效忠。他也被冠以“大帝”(der Groe)之名,史称查理大帝。814年查理大帝去世后,法兰克帝国最终经过843年的凡尔登条约解体为东西两个法兰克王国

东法兰克至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中世纪的德国

东法兰克王国下辖萨克森公国、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州、施瓦本和图林根等部落公国,奠定了未来德意志国家的核心版图。

911年国王路德维希四世辞世,加洛林王朝在东法兰克王国终结。在匈牙利人入侵的背景下,同年11月10日巴伐利亚公爵、萨克森公爵、施瓦本公爵以及法兰克公爵推举具有王室血统的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为东法兰克国王。918年约瑟夫·康拉德去世后。919年萨克森和法兰克的贵族们集会,一致同意萨克森公爵海因里希为国王。这次王位的交接标志着以各公国联合为基础的德意志王权的建立,也标志着萨克斯王朝的建立。

961年奥托一世帮助罗马教廷摆脱罗马城内贵族的控制,并控制了意大利大部分地区。962年教皇将“罗马皇帝”的称号授予奥托一世,神圣罗马帝国从此建立。

1002年1月奥托三世去世,年仅22岁的皇帝无子嗣,德意志的王位两易其主后,最终在1027年由洛林公爵康拉德二世(Konrad II)即位,开始了萨利尔王朝的统治。

1075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与亨利四世就米兰大主教职位爆发了争端,王权和教权的争斗逐渐激烈。1076年,皇帝在沃尔姆斯召开高级宗教会议宣布罢黜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教皇则以绝罚予以回击。帝国内的公爵乘机以绝罚为由拒绝效忠亨利四世,转而另立新皇。亨利四世为保住王位不得不答应公爵们的请求:在一年之内让教皇解除对自己的绝罚。1077年亨利四世带领少量随从来到教皇驻足的卡诺莎城堡,在风雪中等待三天,向教皇忏悔赎罪,史称“卡诺莎事件”。1080年亨利四世在与反对派的战争中获胜,1081年进军意大利,1084年攻陷罗马,另立教皇。

1137年皇帝洛塔尔三世去世,生前指定巴伐利亚公爵海因里希为继任者,但罗马教廷反对。1138年3月,特里尔的大主教阿尔贝罗在科布伦茨召集施陶芬家族的支持者们推举康拉德三世为皇帝,3月13日举行加冕礼,开始了施陶芬王朝。1245年教皇对弗里德里希二世施加绝罚后,施陶芬王朝倒台,直到哈布斯堡王朝为止,神圣罗马进入空位期,没有一个王朝能成为帝国的代表。

1356年查理四世成为皇帝后,颁布《金玺诏书》,正式确认了诸侯选举皇帝的权力,并且承认诸侯在自己领地内的绝对君权,神圣罗马帝国由此正式成为由众多独立邦国组成的松散联合体。

宗教改革时期

1517年帝国内出现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旨在建立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教会,这一思想迅速在德意志地区传播,最终自上而下形成了天主教和新教两大宗教集团。1555年,天主教和新教双方的首脑达成“奥格斯堡宗教和约”,但这只是暂时妥协,新教诸侯继续扩张自己的势力,而天主教诸侯则取消境内新教获得的地位。1607年天主教的巴伐利亚州公爵伙同皇帝攻击新教自由市多瑙弗特后,德意志诸侯迅速分化为新教和天主教两大对立阵营,并有外国势力介入。1618年掷出窗外事件爆发,最终引发两大阵营的战争,史称三十年战争(Thirty Year's Wars,1618-1648)。

1648年,战争双方最终签订威斯特法利亚和约(the Peace of Westphalia),条约使得帝国割让阿尔萨斯、西波美拉尼亚在内的大量领土给周边国家,承认荷兰、瑞士独立,还确定了各大小国家在外交上地位平等、信教自由等原则,帝国原有的邦国成为主权国家。此外,这也促进国家外交体系的形成。三十年战争还给德意志地区的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德国六分之五的乡村被毁,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工商业急剧衰退。

在这一时期,德国积极参与航海大发现,于十六世纪前期登录美洲,建立殖民定居点和贸易公司。由于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德国无法与西班牙等国相抗衡。

普鲁士的崛起

1653年,腓特烈·威廉以对农民的所有权获得容克贵族和地主对建立常备军的支持。1675年,普鲁士凭借强大的常备军击败瑞典,开始在欧洲崭露头角。在腓特烈在位时期,普鲁士从三十年战争的创伤中恢复,国内经济得到发展、贸易繁荣、币制统一、基础设施得到建设。

1701年,腓特烈三世以出租军队供皇帝参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换取了皇帝承认其为普鲁士王国国王,并于同年1月18日举行国王加冕仪式,称腓特烈一世,普鲁士正式成为王国。

1740年腓特烈二世继位,普鲁士进入开明君主专制时代。1744年,普鲁士通过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击败哈布斯堡王朝得到西里西亚地区。1763年,普鲁士和奥地利萨克森公国签订合约退出七年战争,获得了捷克部分地区,以及埃姆登城与东弗里斯兰两块小领地。至此,德意志地区内普鲁士与奥地利的二元制统治局面确立。1779年,普鲁士又通过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和奥地利一起瓜分巴伐利亚,获得了安斯巴赫、拜罗伊特地区。

反法同盟时期

1793年,普鲁士参加第一次反法同盟,但在1794年的弗勒吕斯战役中遭到毁灭性打击,只能于1795年与法国单独议和,割让莱茵河左岸地区给法国,退出反法同盟,并宣布保持中立。

1805年10月,作为第三次反法同盟主力的奥地利乌尔姆败北,首都维也纳失陷,皇帝落荒而逃。1806年7月,西、南德16个邦国在巴黎签署协议书,宣布成立莱茵联邦。8月6日奥地利皇帝、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宣布神圣罗马帝国解散。这个早已名存实亡的帝国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1806年9月,普鲁士王国参与第四次反法同盟,同年10月14日普军在耶拿会战中大败,国王腓特烈三世仓皇出逃。10月28日法军占领柏林。1807年6月,腓特烈三世在提尔西特和约上签字,普鲁士大部分领土被拆分、肢解,人口从1000万降为493万,军队被裁减到4万,失去独立自主的地位,成为事实上法国的附庸。

1807年,施泰因—哈登堡对农业立法方面进行改革,其结果为德国的封建地产所有制转变为了资本主义的自由地产制,普鲁士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性质也因此而改变。

1813年,普鲁士王国俄罗斯结盟共同对法出兵。1814年,反法同盟占领巴黎,法国在德意志地区的统治被推翻,随后的维也纳会议虽然没有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但也组建了德意志邦联来代替已经解散的神圣罗马

德意志统一

1848年欧洲革命和法国建立共和国的影响,同年3月,德意志邦联内所有邦国都爆发了人民起义。同年5月,法兰克福圣保罗教堂召开的国民大会试图通过制定一部宪法而建立一个更具实质意义的帝国,但普鲁士国王拒绝接受国民大会的提议,加之革命最终被普军镇压,革命最后也归于失败,德国政治仍旧是一盘散沙。

1862年9月,奥托·冯·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王国宰相。最终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统一。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进攻石勒苏益格,控制了整个日德兰半岛。丹麦政府最终将石勒苏益格、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交给了普奥两国。1866年,俾斯麦以奥地利破坏《加斯坦因专约》为由对奥宣战,最终击败奥地利拿下荷尔斯泰因,奥地利从此退出德意志邦联。1867年建立了以普鲁士王国为盟主的北德意志邦联。1870年,法国政府向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正式爆发。同年9月1日的色当战役中普军大败法军,并于9月19日包围巴黎。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奥托·冯·俾斯麦宣告德意志帝国正式成立,统一大业最终完成。

德意志帝国崛起

1871年4月,俾斯麦制定的帝国宪法通过。宪法规定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阿尔萨斯—洛林则为皇帝直辖领地。1870年至1900年间,德国在统一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这一时期德国的主要特征便是人口增加、城市普遍出现、福利提高、世界贸易扩张等,至1900年,德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产钢国。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民族沙文主义的膨胀,德国走上了扩张主义道路。1884 年,德国声称对非洲大部分剩余的未殖民地区拥有主权,建立了仅次于英国法国之外第三个最大的殖民帝国。德意志殖民帝国涵盖了包括现在的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纳米比亚喀麦隆加蓬、刚果、中非乍得尼日利亚、多哥、加纳以及新几内亚东北部的部分地区。萨摩亚和许多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包括德国本土在内,帝国总土地面积为3,503,352平方千米,人口为80,125,993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对其大部分殖民地区的控制,但部分德国联邦国防军坚守在德属东非,直到战争结束。战败后,德国的殖民帝国随着《凡尔赛和约》正式解体。1897年,德国强占中国胶州湾。1899年,德国占领太平洋上萨摩亚等小岛。1905年、1911年,德国两次挑起摩洛哥危机,把欧洲推向战争边缘。

1914年,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形成,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组成的协约国都在为战争做准备。同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并在一个月内发展为波及全欧洲的战争。除少数和平主义者和革命左派外,德国政府均支持德国的战争行为。战争使整个国家机器和经济系统都为战争服务,同时战争演变为持久战、消耗战,这导致德国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士兵和民众反战情绪高涨。1917年8月,“路易波尔特摄政王”舰艇的水兵发生兵变。1918年8月份德国西线攻势失败,前线将领表达了更换政府的诉求。1918年11月9日,柏林起义爆发,威廉二世退位,社会民主党上台,德意志帝国覆灭。11月11日,新政府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战败结束。

魏玛共和国时期

1919年2月6日,在小城魏玛召开的国民议会制定的新宪法于7月31日通过,并于8月14日正式生效。宪法规定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一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的成立,后世称之为魏玛共和国,该宪法也被称为魏玛宪法

新生的魏玛共和国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和民族危机,内有此起彼伏的革命活动,外有战败要求赔偿的数千亿金马克和鲁尔区的失陷。1920年3月,极右君主主义派的卡普暴动爆发。1921年,德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也层出不穷。同年三月,因为赔款问题上意见不同,西方国家出兵占领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等地,建立莱茵关税区。1923年,德国经济完全崩溃,11月份马克对美元跌倒了40亿:1。

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波及德国,1930年,德国外债约为55亿马克,而战争赔款数更是一个无底洞。同一时期纳粹党已经成为德国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1932年,纳粹党的党员已经超过100万人。同年7月31日的选举中,纳粹党获得1375万张选票,以占总选票37.5%的比例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1月,保罗·冯·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总理,纳粹党国会议员威廉·弗里克为内政部长。

1933年2月,刚上台不久的纳粹政府便开始清除政治对手。2月2日,政府禁止共产党游行示威。2月4日,政府颁布新闻紧急法律,严惩批评政府的人。2月22日,政府解除政治上不忠于纳粹党的警官的职务,并成立由纳粹党控制的辅助警察部队。2月27日,纳粹制造国会纵火案并栽赃到德国共产党身上,以此为理由大肆逮捕德国共产党人与社会民主党人。3月23日,新国会通过“授权法案”,让希特勒政府获得独裁权力。

纳粹德国时期

1934年8月2日,保罗·冯·兴登堡去世,阿道夫·希特勒颁布《德国国家元首法》,规定德国总统和总理合二为一,由他就任德国元首,至此纳粹法西斯主义统治体制初步形成。

1936年3月,纳粹德国军队破坏凡尔赛和约中莱茵地区不允许驻军的规定,派3万人进驻莱茵地区。1936年8月,纳粹政府与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一起干预西班牙内战。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10月通过慕尼黑协定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1939年3月,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波兰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4月,德国入侵并占领挪威丹麦。5月进攻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与法国。6月巴黎被占领,法国投降,维希法国成立。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占领苏联大片领土。1942年冬,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进攻势头被阻止。1944年苏联解放全部领土,并开始向德国境内进军。1945年2月,欧洲基本被英美联军和苏联红军解放。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纳粹政府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

冷战时期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1949年5月8日,西占区的制宪委员通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也称《波恩宪法》)。9月15日,基督教民主联盟在第一届选举中获胜,主席康拉德·阿登纳出任第一届联邦政府总理。9月20日联邦政府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建立,简称联邦德国。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告以“临时人民议院”的名义行使最高立法机关的职权,临时人民议院决定在当天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10月11日,奥托·格罗提渥当选为民主德国政府第一任总理。至此德国分裂成社会主义阵营的东德(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阵营的西德(联邦德国)两个国家,并成为美苏冷战的前线。

1949~1966年,以基督教民主联盟为首的联盟党在联邦德国前后执政达17年之久。在此期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55年,联邦德国国民收入总额从1949年的470亿马克增长到1955年的850亿马克。1957年外贸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在1958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内,联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共同体市场的36.2%,位于第一位。1970年,联邦德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到8725马克,为1950年的55倍。同一时期,从1950~1970二十年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增长翻了两番,人均年收入达到1.57万东德马克,远超苏联。并且住房福利、免费教育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福利体系也逐渐完善。因此民主德国宣称自己已经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但在70年中期以后,民主德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与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日益扩大。

当代德国

东欧剧变后,民主德国居民大量涌入联邦德国,昂纳科政府垮台。1989年11月17日,民主德国组成了以汉斯·莫德罗为首的联合政府,提议与联邦德国建立“条约共同体”。同时,美、英、法、苏四国均赞成德国统一。1990年9月12日,美、英、法、苏、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西德六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规定,美、苏、英、法四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当月,《统一条约》正式获得东西德双方议会的批准。10月2日,东、西柏林正式统一,同一天晚上,民主德国的国旗从勃兰登堡门和民主德国所有国家机构、政府机构的建筑物上降下,而代之以联邦德国的国旗。10月3日,德国正式统一。

1998年联盟党在议会选举中被社民党击败,实现德国统一的科尔下台。2001年,在美国对阿富汗发动军事打击近一个月后,德国施罗德政府决定向阿富汗派出近4000名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人,参与阿富汗战争。2005年,安格拉·默克尔当选总理,带领联盟党实现16年连续执政,除了在第二个任期内与自民党结盟以外,均与社民党组建大联合政府。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爆发,德国在这一整年接收了89万难民,2016年上半年又接收了22万难民,在德国引发了治安、经济、身份认同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021年10月15日,社民党在联邦议院大选中成为第一大党,并与绿党、自民党联合组阁。12月8日,社民党总理候选人奥拉夫·朔尔茨当选德国总理。2022年2022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援助。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德国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介于北纬47-55°,东经5-15°之间。东邻波兰捷克,南毗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波罗的海,是东西欧之间、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中海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道路均通过德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陆地边界全长3,876千米,海岸线长2,389千米。国土面积35.8万平方千米。全国均位于东一区(UTC+1)。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日到10月最后一个周日实行夏令时(UTC+2)。

气候

德国地处西风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其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全年温和湿润。1月均温-5~1℃,西部高于东部,平原高于山地;7月均温14~19℃。全国南北与东西年均温相差不大,但在大陆性气候区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0℃,极端最高温可达41.2℃。全国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600~800毫米,降水分布和年降水量都较均衡,以每年5~10月稍多。降水量大致自西向东减少并从低到高增加。西部的埃姆登年降水量为737毫米,东部的格赖夫斯瓦尔德553毫米,南部的楚格峰海拔2,963米,年降水量达1,948毫米。

地质

德国在地质构造上属于阿尔卑斯褶皱带中的西阿尔卑斯山区域。二叠纪时期,构造运动形成了赫尔西尼亚山脉或瓦里斯坎山脉横穿如今德国的中部地区,但在随后的二叠纪至侏罗纪时代被不断侵蚀,变成了平坦的地面,随后因为阿尔卑斯造山运动的影响而发生断裂和弯曲,伴随一系列火山运动,留下来一系列山峰和温泉。随后因为阿尔卑斯山脉的不断抬升,山峰间的皱褶被填满,形成了如今的阿尔卑斯山前地。随后而来的阿尔卑斯山冰川和斯堪的纳维亚维亚冰盖的侵蚀作用塑造了德国北部地区的广大平原。

德国可被分为三个主要的地层单元。其中最古老的是Grundgebirge(基底岩),由褶皱和变质岩组成,主要由沉积岩和少量岩浆岩演化而来,其中还蕴含着前寒武纪到上石炭纪的侵入的岩浆岩。Assyntic Orogeny在寒武纪时期出现,并且很有可能是第一个使Grundgebirge发生变形的构造。卡里多尼亚造山运动的影响在这片区域许多地方都能发现。赫尔西亚造山运动或瓦里斯坎造山运动(上古生代时期)是最重要的造山事件,大部分岩浆活动就发生在这个时期。Grundgebirge之上是覆盖较少的变形岩层,被称为Deckgebirge(覆盖岩),其年代从二叠纪到第三纪不等。这些地层包括砂岩泥灰岩石灰岩白云岩和斑岩,以及碱性玄武岩和火山岩。第三个单元由未固结的第四纪沉积物组成,这些沉积物是冰川运动的产物,主要出现在德国北部和西北部,以及阿尔卑斯山脉前地。

地形地貌

德国的地势南高北低,从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呈阶梯状向北倾斜,直抵大海。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南部阿尔卑斯山区、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和北德平原

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是阿尔卑斯山的北缘部分,其最高峰是楚格峰,海拔2963米,也是德国的最高峰。德国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是一片广阔的高原丘陵,平均海拔500米,由施瓦本-巴伐利亚高原、南部丘陵和大湖泊组成,此外还包括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亚丘陵地区和多瑙河洼地。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包括上莱茵低地及其边缘山脉,其中黑森山脉的最高峰费尔德贝格峰海拔1493米,高耸于莱茵平原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由许多山脉组成,包括莱茵页岩山区的洪斯吕克山、艾弗尔山、陶努斯山等,以及德国中西部的莱纳河和威悉河山区。将德国南北隔开。北德平原北临北海波罗的海,南边延伸入中部山地,平均海拔不到100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3。这里湖泊星罗棋布,丘陵起伏不定,草原与泥沼地及肥沃的黄土地错落混杂。北海、波罗的海沿海海域则有众多大小不一的岛屿。其中最大的岛是吕根岛,面积926.4平方千米。

水文水利

水文

德国地势总体上是南高北低,从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呈阶梯状向北倾斜,直抵大海。相应地,除是由西向东流入黑海外,德国的河流如莱茵河等均是由南向北流,最终注入北海波罗的海。其中易北河流域与莱茵河流域占据国土的大部分面积,威悉河流域全部位于德国境内。境内最大的湖泊为

多瑙河(the Danube)

多瑙河的总流域面积约为817,000平方千米,长度为2857千米,长期平均流量约为6,500立方米/秒,是欧洲第二长的河流(仅次于伏尔加河)。多瑙河的发源地位于德国南部黑森林地区的布里加赫河附近。它在流经625千米后来到帕绍并离开德国进入奥地利。直到乌尔姆多瑙河都被认为是一条低山地区的河流,但从乌尔姆开始,由于其南侧的支流,多瑙河开始成为高山河流系统。

莱茵河(Rhine)

莱茵河总长度为1,233千米,其中857千米位于德国境内。其流域面积总计约为185,260平方千米。作为一条高山河流,阿尔卑斯山脉的莱茵河注入康斯坦茨湖,从那里向西流入高莱茵河,在这段142千米的流域内,它与众多冰川和高山溪流汇合。在巴塞尔市,莱茵河改变方向东北方向流去,成为上莱茵河,并穿越上莱茵谷直至美因茨(约300千米)。莱茵河在美因茨和科布伦茨之间穿过莱茵板岩山脉,这段被称为中莱茵。除了较小的支流纳恩河、拉恩河和齐格河外,莱茵河还有两大支流美因河(524千米)和莫泽尔河(545千米)。科隆足球俱乐部以南,莱茵河进入下莱茵盆地,并在恩梅里希与荷兰交界处流入北海,形成莱茵三角洲。

易北河(Elbe)

易北河发源于捷克共和国苏台德山脉南坡,全长1095千米,其中德国部分长727千米。易北河的流域面积为148,270平方千米。在穿过波希米亚东北盆地、接收到最大支流伏尔塔瓦河的径流后,易北河穿越易北砂岩山脉,并离开德累斯顿山谷,进入北德平原。在中易北河段,哈弗尔河于格洛高-巴鲁特冰川谷中流入易北河。下易北河段则从盖斯塔赫特坝到易北河口,易北河流域最大的城市汉堡便坐落于此。

威悉河(Weser)

威悉河由威拉河和富尔达河两条源头河流汇合而成,全长725千米,流域面积为46,300平方千米。上威悉河段介于威拉和波尔塔韦斯特法利卡之间,穿过威悉山地后进入中威悉河段。下威悉河段从不来梅开始,一直到威悉河流入北海结束。

博登湖(Bodensee Lake/Lake Constance)

博登湖是德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德国、瑞士奥地利的交界处,其湖岸长度有大约273千米,其中德国占据了173千米,瑞士占有72千米,奥地利28千米,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是莱茵河流域的一部分。博登湖的面积536平方千米,最深处254米,蓄水量排欧洲第二。此外,博登湖也是周边地区最重要的淡水源与旅游景点。

水利

德国建设起步早,符合建设条件的河流已基本得到开发利用。共修建了总长7500千米的堤防工程,530座大坝,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系统。在平原低地利用平缓宽阔的河道发展,是德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之一。莱茵河上游充分利用落差建设密度较大的,实现了梯级开发。在德国境内科布伦茨以上的上游河段上,利用83m的落差修建了14个梯级水利工程和8座水库;在中下游平原低地地区,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航运,提高运输能力。萨克森公国州拥有的水坝最多,为190座。德国很大一部分(63%)的水坝建于1950年至2013年之间。大多数水坝是单一用途的(52%),53%可用于防洪,25%涉及能源生产。布莱洛赫水坝为全德最大的水坝,位于,分5阶筑于萨勒河上。大坝高65米、长205米,建于1926年至1932年间,蓄水量超过2亿立方米。因大坝附近开采铅的铅洞而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为了发展,修建运河连通莱茵河、四大水系,构成了巨大的航运网络。其中最重要的有北部的,又称北海一波罗的海运河,是波罗的海通往大西洋的捷径;中部的中德运河是德国中部沟通东西往来的水上大动脉;南部的莱茵一多瑙运河沟通了北海与的联系,是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水上通道。德波平原的南部有冰川运动形成的很多古河谷,多为东-西或东北-西南方向。德国充分利用这些古河谷,开凿人工运河连通几大水系,使东欧的船舶能抵达,使德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东西欧水陆交通要冲。

土壤

德国境内的土壤类型多样,且分布较为破碎,由于冰川运动的影响,大多数土壤的形成年份较近。棕色土和次棕色土在德国广泛分布,不仅存在于低山地区,还存在于低地。德国东北部地区,土壤类型以干沙壤和泥砾耕地土为主。西北河口地带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兼有干沙壤、泥砾耕地土、高低地沼泽土、沼泽土等。西南部则以狭缝板岩黏土、无石灰沉积岩土为主。南部山区则分布着大面积的石灰岩、泥灰、白云石土,以及泥灰和黏土石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8年,德国农业用地面积为17.18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8%,其中耕地面积为1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4.1%,牧草地占13.3%。森林面积为11.38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1.8%。其他用地面积为7.23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0.2%。2022年末,德国定居点总面积33801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9.5%。

矿物资源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但硬煤、褐煤矿和盐的储量丰富。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其中硬煤、褐煤主要分布在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天然气则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下萨克森州和北海。东南部有少量铀矿,南部则有石灰石和盐矿。

水资源

德国是一个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但人均水资源量较少,2020年德国可再生水资源量为154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达185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国家。2020年水能总发电量为19000亿瓦时,水能资源总量为24000亿瓦时。2019年总用水量为47.31亿立方米,其中以家庭和小型企业用水为主,占总用水量的81.5%,99.4%的人口在公共供水的范围内。

生物多样性

植物与真菌

德国约有10,300种植物和14,400种真菌,其中有85种独有的蕨类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在德国,多样化的丘陵和山地地区的植物群落数量多于低地地区。大约有3,000 种蕨类植物和开花植物被列入受威胁物种名单,其中有26.8%是濒危物种,1.6%灭绝或消失,其中包括花楸花楸属 pseudothuringiaca)、蔷薇属植物(Sorbus heilingensis)、降香(Sorbus badensis)、凸叶黄藓等。

德国拥有欧洲山毛榉森林总面积的26%,4个国家公园里的山毛森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自然遗产,是德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单株树龄普遍超过200年。

动物

德国约有48,000种动物和昆虫,其中昆虫有33,305种,包括53种德国特有的物种。在德国的所有动物物种中,有28%的物种被评估为濒危物种,有8%的物种灭绝或消失,包括水栖苇莺、黄胸鹬黑尾塍鹬在内的多种鸟类。

自然保护地

德国的自然保护地主要分为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两种,到2008年,自然保护区已超过5000个;国家公园有14个。

但德国的国家公园有较为明显的问题:由于囊括了传统的生产区域,常与当地居民有较大的冲突与矛盾,在保护生物和生态的长期目标方面,很难与地区发展达成一致,比如旺盛的旅游需求,往往会破坏国家公园的环境和生态;同时,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决定权基本在州政府,所以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标准、规模、目标、制度。保护区的管理强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受到农业、林业、狩猎、钓鱼、旅游业影响,基本上很难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

亚斯蒙德国家公园

亚斯蒙德国家公园是德国最小的国家公园,成立于1990年,仅占地3003 公顷,位于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吕根岛东北部的亚斯蒙德半岛,以其白垩悬崖而闻名,高达 118 米。除了白垩悬崖、荒原外,该国家公园也保护着德国波罗的海沿岸最大的连续山毛榉森林,于2011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该国家公园还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有天鹅、鸬鹚海雕、鹤等多种鸟类在此活动。该国家公园也是欧洲鸟类保护区之一。

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

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东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成立于1978年,占地面积210平方千米。公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人类活动影响到中心地带的自然状况,但一些传统的农业活动,例如放牧和养鱼也是被允许的。该公园也对外开放,其高山景观的特点便是广阔的黑森林和陡峭的岩壁,有700多种生物,包括羚羊、野羊、马鹿等活跃于这片地区。1990年该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生物圈保护区。

自然灾害

德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风暴、洪水、极端气温、地震、雪崩,其中风暴是德国发生最频繁的自然灾害。在1990—2022年间发生的109次自然灾害中,风暴共63次,占59%;洪水共25起,占23%;寒潮共8起,占7%;高温共5起,占5%。虽然风暴发生的频次最多,但一般造成损失并不大。2013年7月发生在巴登-符腾堡州罗伊特林根普福尔茨海姆下萨克森州沃尔夫斯堡汉诺威等地的强风暴和冰雹共造成360万欧元的损失。德国自然灾害主要的损失来自于洪水。2002年发生在萨克森、德累斯顿、格里马、托尔高、茨维考等地的山洪灾害是30年间破坏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共造成21人死亡和1160欧元的经济损失。

行政区划

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3175个市镇。首都位于柏林

主要城市

柏林

柏林是德国统一后的首都,也是德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最大的城市,位于德国东北部,建于13世纪,距今已有780多年的历史。2022年总人口为385万人,面积892平方千米。由于东西德的长期分裂,柏林在统一后的多年以来一直是德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自2010年以来,柏林依靠创新与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其GDP增速超过德国平均水平。柏林是著名的世界大学城市和研究中心,有四所公立大学、七所应用科学学院和 30 所私立学校位于柏林,学生总数近 20 万人。德国历史悠久的研究机构也多位于该市,包括莱布尼兹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弗劳恩霍夫研究所 等。在这里学习的人中有五分之一来自国外,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柏林的市长同时也是国家元首。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州门,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

汉堡

汉堡市是德国最重要的海港、最大的外贸中心、德国第二大金融中心,是德国北部的经济和文化大都市,位于德国北部的易北河畔。2019年人口达到180万,面积755平方千米。海运业、航空业、生物技术和媒体行业是汉堡的经济支柱。巨大的集装箱船每天都驶过汉堡的海外港口“世界之门”,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集装箱来自中国或正在运往中原地区。在航空业方面,汉堡拥有超过40000名航空业专家,从事航空业的运营管理和研发等各项工作。汉堡生命科学产业由 20,000 名高素质专业人员、500 多家生物技术、制药和医疗技术公司以及遍布汉堡和德国最北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众多研究机构组成。他们共同开发多样化和创新的医学、医疗产品和服务。

慕尼黑

慕尼黑是德国南部最大城市,也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巴伐利亚州的首府。人口140多万,是德国第三大城市。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生物科学和金融是慕尼黑的支柱产业。著名的OEM、宝马和MAN等汽车制造商的总部均位于慕尼黑。此外慕尼黑还是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的发源地,在每年举办的啤酒节上都会接待超过600万名游客。

科隆

科隆是德国第四大城市,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莱茵兰地区最大的城市,人口114万。制造业、贸易和金融是科隆的主要产业,在中世纪时期,科隆就是当地的一个银行业中心。自19世纪末以来,科隆一直是德国汽车制造业的中心,福特汽车公司的欧洲业务总部便位于科隆。此外工程、电机工程学、机械、化学和制药也是科隆的重要行业。位于科隆老城区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国的著名景点,其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法兰克福

法兰克福是德国和欧洲金融中心,重要的商业会展中心,是德国最大航空、铁路枢纽,位于黑塞州,人口约70万。拥有200多家信贷机构,欧洲中央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都坐落于此;法兰克福的德意志交易所是仅次于英国伦敦交易所的欧洲第二大交易所,经营德国85%的股票交易。

政治

政体

德国实行议会民主共和制下的总理负责制,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独立、制衡。

议会是德国最高的权力机关,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每届任期4年。联邦议院每四年由18岁以上的具备选举权的公民通过自由、匿名和直接的方式选举产生。至少598名联邦议员中的一半通过各政党的联邦州候选人名单选出(第二张选票),另一半通过299个选区的人员通过选举(第一张选票)产生。有限制条款即“百分之五门槛”将小微政党拦在联邦议院门外。

政府采用内阁制,通常由联邦议院最大的政党牵头组阁,其领袖经联邦议院选举担任总理。 总理负责制定和实施内外政策,直接对议会负责。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是德国宪法机构之一,主要负责解释《基本法》,监督《基本法》的执行,并对是否违宪作出裁定。共有16名法官,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各推选一半, 由总统任命,任期一般为12年。

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颁布了1871年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的联邦制政体。1919年2月,战败的德国在魏玛召开制宪国民会议,通过了于同年8月生效的新宪法,史称《魏玛宪法》;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即“魏玛共和国”。1933年上台执政的纳粹党阿道夫·希特勒通过《授予政府权力法》等立法,建立起法西斯主义独裁的“民族的元首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雅尔塔会议决议和《波茨坦协定》,德国作为战败国被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四个战胜国分区占领。1949年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独立的德意志国家。联邦德国于1949年颁布《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简称《基本法》),规定其为实行议会民主制的联邦共和国。1990年,德国统一,民主德国整体加入联邦德国,以《基本法》为统一德国的根本大法。

《基本法》规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共和、民主和社会的、法治的联邦国家。其宪政上贯彻了人权和基本权利、民主、法治、社会和联邦制五大原则。人权和基本权利,是不可更改的宪法原则,即使多数人同意也不可改变。民主,是德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它表明了德国国家形式和政治意愿形成的方式,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国家目标之一。法治原则是德国宪法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法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公正原则和法律保障,包括法律平等、罪刑法定、审判独立和依法行政。《基本法》规定国家要在公正的社会秩序的意义上实现社会正义,调和各种社会矛盾,同时也为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劳动保护构成的社会安全体系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联邦制原则是德国宪政体制不可侵犯的基本原则,有利于防止国家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权力的滥用,有利于保障更多的民主。各州与联邦在政治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联邦的法律高于州的法律,各州必须履行联邦义务。

政党

德国的主要政党有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联盟90/绿党、自由民主党、左翼党、德国选择党。自联邦德国成立以来,基本由社会民主党和基督教民主联盟轮流牵头组阁。2021年12月8日,德国社民党人奥拉夫·朔尔茨当选为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总理,以他为首的三党(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联合政府宣告成立。

元首

德国联邦总统是礼仪上的最高职位。总统并非民选,而是由专门为此召集的联邦大会选举产生。联邦大会与会者半数为联邦议院的议员,半数为各州议会按当地席位分配比例选出的成员。联邦总统任期为5年,可连任一届。2017年起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博士(Dr. Frank-Walter Steinmeier)担任第十二位联邦总统。他曾作为社民党政治家,在2005年至2009年以及2013年至2017年担任联邦外交部长。

政要

国际关系

综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谋求和世界各国的联系。截止2023年,德国有227个驻外使团,与全球190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德国是欧盟成员国和北约组织成员,其以欧盟组织为基础发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在与其他地区国家外交上,保持同美国紧密的联盟关系,同时加强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𩽾𩾌州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以寻求经济合作。重视同联合国的关系,主张加强联合国的地位。

与法国关系

法国是德国在欧洲最亲密和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德国在所有国家中合作最深、合作范围最广的国家。法德合作专员和巴黎的欧洲事务国务部是德国和法国之间合作的制度桥梁。在文化事务领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文化事务全权代表根据《法德合作条约》与法国建立联系。两国议会也密切合作。自2019年3月以来,由德国联邦议院法国国民议会各50名代表组成的法德议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德国和法国边境地区之间有许多不同形式的密切跨境合作。德国和法国是彼此在欧洲的重要贸易伙伴。空中客车公司航空航天公司是德国和法国之间密切合作成功的象征。法国和德国最大的上市公司的领导人每年都会与两国的高层政治家会面,为两国企业代表举行法德会面。许多机构和合作协议塑造了法德双边关系,例如1963年成立的法德青年办公室、联合电视频道ARTE、法德旅、法德大学和路德维希堡法德研究所等。此外,法德双方还建立了一个密集的民间社会网络,包括法德社团、区域伙伴关系、友好城市、学校伙伴关系以及德国和法国双语学校之间的特殊伙伴关系。

与英国关系

英德关系密切,双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了多方面的合作。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双边文化关系是强大且充满活力的,建立在大量的公共、私人和民间社会联系和活动中,双方大约有482个城镇和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伦敦和格拉斯哥歌德学院、伦敦德意志学校、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和同样位于首都的德国历史研究所,以及英国唯一的双边青年交流处“英德联系”在双方文化和科技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德双方共同参与了许多国际组织,两国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联合国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和其他国际机构的成员。与德国一样,英国也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保护。两国拥有牢固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在安全政策领域,英国与法国和美国并肩作战,是德国的亲密战略伙伴。

与俄罗斯关系

德国传统上重视对俄关系,但德国联邦政府认为2014年和2022年发生的乌克兰危机违反了国际法基本原则。这对德俄关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严重后果。欧盟、七国集团和世界各地许多其他合作伙伴都因为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表现对俄罗斯实施了大规模制裁。欧盟的措施包括广泛的金融制裁和严格的出口管制。德国政府还多次谴责俄罗斯联邦政府德国联邦议院的网络攻击。自2014年克里米亚半岛被非法吞并以来,德俄两国年度政府间磋商已暂停。在2022年乌克兰危机再次爆发之前,德国和俄罗斯在文化和教育领域的交流一直很活跃。即使在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德国与俄罗斯独立、民主的民间社会实体(其中许多实体流亡海外开展活动)的关系仍在维持。然而由于乌克兰危机的再次爆发,德国联邦政府与俄罗斯国家当局的合作已停止。德国政府还支持俄罗斯境内德裔少数民族保护自己文化特征的努力。

与美国关系

1955年美国与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74年与民主德国建立外交关系。德国是美国在欧洲最亲密、最强大的盟友之一,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方面都有着紧密的合作。在政治领域,德国处于欧洲事务的中心,作为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的成员,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与美国保持防务和国际行动上的协调。作为北约的成员国,德国在伊拉克驻军,并且是维持叙利亚稳定的最大资助者。德国海军还参与了北约在地中海的海洋卫士行动和支持黎巴嫩的联合国海事特遣部队。在经济领域,德国是美国同欧盟各国展开贸易往来的核心。2019年,德美双边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接近2600亿美元,其中美国出口967亿美元,进口1629亿美元。美国在德国投资了超过1480亿美元,而德国在美国投资了5220亿美元,占欧盟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9%。《美德友好、商业和航海条约》为美国投资者提供国民待遇,并规定资本在美国和德国之间自由流动。德国境内美国公司的税收受避免双重征税协议的管辖。

与中国关系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联邦德国先后于1949年10月27日和1972年10月11日同中国建交。两德统一后,中德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合作已走在欧洲其他各国前列。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中国自2002年起已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跃升到1691.5亿美元,中国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已成为德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源地。1982~2010年间,德国向中国提供无偿援助资金8.17亿美元,实施项目129个,涉及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德国在华投资大部分为生产性项目,双方在上海地铁、广州地铁、若干电站、拜耳漕泾工业园、扬巴一体化等大型项目方面的合作十分成功。不过随着德国将政治地缘从欧洲扩展到全球,并开始从全球政治地缘结构中寻找德国的全球性大国定位和崛起路径,德国对华政策中经济维度的利益越来越多地受制于政治安全维度的考量,中德经济纽带维系政治关系稳定性的作用会持续减弱。

与其他亚非拉国家和联合国关系

德国加强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州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谋取经济利益,扩大政治影响。谋求在应对气候变化、阿富汗、伊朗核问题等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重视同联合国的关系,积极参与世界事务,主张加强联合国的地位,推动联合国将人权和裁军与军控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主张优先考虑通过联合国以合作方式解决地区冲突问题,并积极派兵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同时要求联合国改革和扩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谋求成为常任理事国。

德国与前殖民地国家喀麦隆坦桑尼亚纳米比亚等均保持良好外交关系,并给予经济和社会建设多项援助支持。德国和喀麦隆之间的关系良好。政府和议会层面的定期接触促进了这些良好关系。两国民间社会和大量教会伙伴关系之间也存在许多联系。 2021年,有超过27000名喀麦隆人居住在德国。在国际学生中,喀麦隆学生人数排名第12位,是最大的非洲学生群体。大约有600至700名德国国民居住在喀麦隆。因为德国在喀麦隆广泛的发展政策工作,德国在喀麦隆享有积极的形象,德国是与喀麦隆双边国家发展合​​作的最大捐助国之一。德国与坦桑尼亚关系良好。联邦外交部通过 1982年设立的文化保护计划推动与殖民历史相关的项目,帮助坦桑尼亚发展。坦桑尼亚长期以来一直是德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最重要的发展合作伙伴之一。德国与美国一样,是坦桑尼亚自然和环境保护项目的最大捐助者。纳米比亚与德国的关系是多方面且密切的。发展合作也体现了这种特殊关系。在2023 年6月的政府谈判期间,德国联邦政府以赠款和低息贷款的形式承诺提供约3.42亿欧元资金给纳米比亚政府。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在联邦外交部、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的协助下,支持纳米比亚社会项目的发展,尤其是体育领域项目的发展。

国际组织

1949年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1年联邦德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52年联邦德国加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56年联邦德国成为国际金融公司成员。

1958年起联邦德国为欧盟成员。

1960年12月14日联邦德国与其他19个国家,签署了成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公约。同年加入国际开发协会

1969年联邦德国加入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

1973年联邦德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加入联合国。

1975年,联邦德国与法国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组织成立6国集团,1998年改组为8国集团(G8)。

1976年联邦德国加入七国集团(G7)。

1988年联邦德国加入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军事

发展简史

1950年10月26日,西奥多·布兰克被任命为“负责加强盟军问题的总理专员”,并成立了“空白办公室”。大约五年后,即1955 年6 月7日,“空白办公室”转变为联邦国防部,西奥多·布兰克宣誓就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联邦国防部长。1955 年11月12日,西奥多·布兰克在波恩前的Ermekeil 兵营将首批101名志愿者安排到德国联邦国防军服役,至此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成立。 1956 年初,7个陆军训练连在安德纳赫成立。成为了德国联邦国防军的第一支部队。德国海军则于1956年成立,弗里德里希·鲁格为第一任海军参谋长。同年9月24日,德国空军成立。2011年取消义务兵役制,改为志愿兵役制。2022年,德国国防预算为503亿欧元,约占政府预算的10%。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德国宣布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包括创建1000亿欧元的特别国防基金。2024年4月4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德国启动了美苏冷战以来最全面的军事改革,包括可能将恢复义务兵役制度。

德国是研制生产武器装备的重要国家。2003年以来,德国国防工业为适应军队转型的需要,加大了重组力度,根据2009年的统计,德国从事航空航天产品和武器装备研制与生产的从业人员约10万人。进入21世纪,德国的国防科研费始终保持在11亿~18亿欧元之间,约占国防预算的5%。德国是世界10大重要武器装备出口国之一,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提供的数据,2005~2009年德国军贸出口总额占全球军贸市场的份额从2000-2004年的6%提高到11%,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排名世界第三。德国军贸出口对象主要是欧盟成员国、以色列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韩国

组织构成

德国联邦国防军在和平时期由国防部长领导,特殊情况下则由联邦总理任最高统帅。联邦国防军总监察长为军队最高指挥官,2023年3月卡尔斯滕·布罗伊尔任国防部长。2023年2月,德国防军总兵力约18.3万人,其中陆军约6.3万人,海军约1.6万人,空军约2.7万人,其余为中央卫勤、联合支援和网络与信息空间部队等职能部队。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6月末,德国总人口为8448万人,其中男性3514万人,女性3674万人,男女性别比为(男性对女性的比例)95.3:100。2022年,德国总人口中,20岁以下人口为1586万人,占总人口的18.8%;20到40岁人口为2063万人,占总人口的24.5%;40到60岁人口为2299万人,占总人口的27.3%;60到80岁人口为1874万人,占总人口的22.2%;80到100岁人口为608万人,占总人口的7.2%。出生率8.8‰,死亡率12.7‰,人口自然增长率-3.9‰,全年迁入人口266万人,迁出120万人。2021年城镇化率为77.54%。

族群

2022年德国全国人口中,德意志人人口为7203万人,占总人口的85.4%;欧盟各国背景人口为459万人,占总人口的5.5%;非欧盟欧洲国家背景人口为389万人,占总人口的4.6%;其他国家背景人口为383万人,占总人口的4.5%。外国背景的人口中,以土耳其背景和乌克兰背景的人最多,分别为148万人和116万人。

语言

德国官方语言为德语,英语亦较为普及,有95%的德国人口会说德语,56%的德国人口会说英语。除此之外德国国内也存在索布语、弗里西亚语丹麦语、土耳其语、俄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或移民语言。

德语与英语同属印欧语系中的日耳曼语族,与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英语均为亲属语言。德语的26个字母和英语的写法上并无差异,还有3个变元音Ä/ä、Ö/ö、Ü/ü,以及一个特殊字母ẞ/ß,共30个。德语的发音相对于英语来说更有规律性。每个音标对应不同的字母或字母组合,且这些字母或字母组合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这些固定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在德语单词中的发音也是固定的(外来词除外)。因此德语单词一般是不注音标的。德语音标共42个,其中包括19个元音音标和23个辅音音标。低地德语是德语的方言之一,主要在德国北部使用。该语言与标准德语截然不同,与英语、弗里西亚语荷兰语的关系更密切。德国大约有500万以低地德语为母语。

宗教信仰

德国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国家,但《基本法》保障思想自由、凭良心行动的自由和信仰自由,并没有确定国教。但教会是独立的法人团体。教堂也是德国的重要文化遗产。据2011年调查数据,在全国有4900余万人信奉基督教,占总人口的61.1%,其中约2470万人信奉天主教、约2430万人信奉新教。此外,德国还有330万伊斯兰教教徒,30余万东正教教徒,23万佛教教徒,10万犹太教教徒,9万印度教教徒。其中伊斯兰教多为来自土耳其的移民所信奉。

宗教在历史上对德意志民族的形成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公元350 年左右,西哥特王国主教乌尔菲拉 (Wulfila) 将《圣经》首次翻译为哥特语(德语的一种早期形式),开启了日耳曼民族皈依基督教的过程。公元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宗教思想既保护着德意志民族的发展,又严重束缚着它的进步。马丁·路德1517年掀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将基督教会一分为二,以至现代德国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各占一半,信奉新教者在北方占多数,南方则多为天主教教徒。1871年德国统一后,基督教在德国同时面对现代科学、工业主义、城市化的挑战,两大教派都力求通过改良社会来进行自救。最著名的是19世纪70年代,美因茨主教通过建立合作社、娱乐组织、基督教工会,向因工业化而带来的道德败坏做斗争。这一活动直到1933年被纳粹废止。二战后,基督教经历了资产阶级的世俗化过程,在教育和慈善事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举办了75%的幼儿园和57%的养老院,大量的学生之家、妇女之家、残疾人之家、收养流浪儿童的“儿童服务团”。福音教会还在20世纪50、60年代发起了“福音工人运动”,在各部门恢复工会组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网。德国有两大基督教组织,分别为福音新教教会和天主教教会。福音新教教会是一个由24个基本上独立的路德新派、联合教派和革新教派的分会组成的联盟。天主教教会在德国有27个教区,其中有7个主教区。大主教、主教和副主教有70多位。

外来移民

据德国联邦政府2019年12月3日公布的报告显示,该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具有移民背景。德国联邦政府移民、难民和融入事务专员威德曼-毛茨表示,德国已是一个移民国家。报告采用了德国联邦统计局对“移民背景”的定义,即德国人口中那些“本人或其父母中至少一方未在出生时取得德国国籍者”。根据这一定义,德国共有2080万人口具有移民背景,占总人口25.5%。在移民增长趋势上,报告显示,德国移民增速在放缓。其中,2018年新增160万移民,较2016年减少了30万人。在难民方面,申请避难人数显著下滑,从2016年全年的74.5万减少至2019年前十个月的14.1万。报告同时显示,德国西部各州移民背景人口占比显著高于东部。其中不来梅最高,为35.1%。在黑森州、巴符州、汉堡市柏林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等州亦高于30%。而在除柏林外的东部各州,移民背景人口占比仅为8%。威德曼-毛茨表示,德国此前通过的专业人才移民法开启了一场变革,“它清楚地表明,德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经济

综述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制造业在经济中拥有重要地位,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其支柱产业。但服务业构成其经济的主要部分,其中又以IT服务、研发以及物流和通信行业为主。农业方面机械化程度高,是世界第四大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国,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欧元是德国的法定货币,简称EUR,流通有最小面额为1欧分的硬币和最大面额为500欧元的纸币,1欧元=100欧分,均由欧洲中央银行发行。

2022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8768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264欧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8031欧元,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同年,德国公共财政总收入1.75万亿欧元,财政预算总赤字1273亿欧元。债务总额为25625亿欧元,占GDP的66.1%。外国直接投资1315亿美元。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23.8:74.9。2023年,德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第一产业

德国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是世界第四大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国,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重要农产品有牛奶、猪肉、牛肉、谷物和甜菜。德国拥有农业企业27.5万家,以中小企业和家庭企业为主。2022年农业总产值为586.7亿美元。

德国农业用地约1670万公顷,占比超过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面积约1179万公顷,以谷物种植为主,占据了70%的可耕种土地,主要分布于德国西部与西南部。德国葡萄种植面积为10.5万公顷,主要生产16种牛奶葡萄和4种红葡萄,德国生产的葡萄酒世界闻名,其中以米勒—图尔高、雷司令、西尔万纳的葡萄酿制的葡萄酒最为出名。2019年德国共出口了4.92亿升葡萄酒,其中的18%出口到了荷兰。

2022年,德国谷物产量为4347.89万吨,主要以小麦为主,达2258.73万吨;阳芋产量1068.34万吨;甜菜产量2820.14万吨;油菜产量429.49万吨。2022年全年总木材砍伐量为78,68万立方米,以云杉冷杉属等针叶木为主,主要的产量分布在拜仁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

德国的畜牧业也十分发达,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畜牧业中又以养牛业占比最大,约占65%的增加值,其次为养猪业。德国是欧盟最大的牛奶生产国,仅次于法国,是第二大牛肉和小牛肉生产国。2017年至2019年养牛业的平均产值为140亿欧元,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产值,来自牛奶,几乎所有的牛奶都在国内的乳品厂加工成饮用牛奶、黄油、酸奶、奶酪和其他乳制品,约有一半会被出口;其中超过80%的出口产品销往欧盟国家。中国、瑞士日本韩国美国则是重要的第三国市场。

第二产业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其支柱产业,具有高度外向、垄断程度高的特点。德国是世界汽车制造强国,与中国、美国、日本共为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国,汽车是其最重要的出口产品。2021年, 德国汽车及零部件总销售额约4109亿欧元。其中,国内销售额1370亿欧元,海外销售额2740亿欧元,其汽车行业的生存很大程度依赖海外市场,2021年出口乘用车237.4万辆。德国也是仅次于中国、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机械设备制造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机械设备出口国。2021年,德国机械设备全球销售额2210亿欧元; 出口额1794亿欧元,约80%的机械设备产品销往国外,出口额约占世界机械出口总额的16%。在机械设备业31个产品领域中,德国在26个领域位列世界出口前三。

德国拥有世界领先的电子电气工业。根据德国电子电气工业协会数据, 2021年该行业销售额约2004亿欧元,国内雇员总数约87.8万人,是德国第二大支柱产业。出口总额2246亿欧元;前三大出口目的国分别是中国、美国和法国。每年的研发投入约占德国工业总研发投入的1/5,是德国第二大研发投入领域,2021年研发投入197亿欧元。德国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产品出口国,是欧洲首选的化工投资地区。根据德国化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德国化工制药业销售总额2200亿欧元,出口额2400亿欧元。

2022年,德国工业增加值为2171.3亿欧元。2020年制造业雇佣人数为748.4万人。

第三产业

服务业在德国经济中占比最大,为主导产业,其中又以知识驱动型服务业为主,包括IT服务、研发以及物流和通信行业。德国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位居欧洲第一、世界前列。据德国信息技术、通信和新媒 体协会(BITKOM)数据,2021年,德国ICT行业销售额达1784亿欧元;从业人员125万人,拥有最优秀的ICT产业研究机构、高水平的集成及网络系统。Fraunhofer-Gesellschaft是欧洲最大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研究机构,所有重要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制造商、运营商在德国都拥有其研发实验室。德国的旅游业也很发达,为世界第七大旅游目的地国家。2021年旅游过夜人次为3.1亿,国内国际旅游直接共享432亿欧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拥有科隆大教堂、德国国会大厦、波恩文化艺术展览馆等旅游景点。

德国还是世界贸易大国,同世界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与出口相关的就业在全国占比近1/3。1986-1990年、2003-2008年,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贸易额一半以上在欧盟。德国有近1/3的就业人口从事的工作与出口有关。2017年德国对外贸易总额为26150亿美元,次于中国和美国,居欧洲第1位、世界第3位。其中,出口额为14480亿美元,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德国服务贸易总额为622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000亿美元,占世界的5.68%,进口额为3220亿美元,占世界的6.35%,服务贸易逆差为220亿美元。德国是世界第3三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居美、英之后;也是世界第2大服务贸易进口国,仅次于美国。

2021年德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6743亿欧元,贡献全国74.9%的GDP,服务业就业人数为3366万,占总就业人口的74.9%。

经济功能区

德国各地区工农业都较发达,生产力布局比较均衡,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可以将全德划分为北部地区、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三个经济功能区。

北部地区

北部地区一般指原联邦德国北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下萨克森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汉堡市不来梅两个城市州。该区是德国传统的工业区,航运和交通发达。

北威州是德国传统的工业地区和经济核心区,聚集了1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44家总部、约60万家中小企业。北威州拥有鲁尔煤田和莱茵煤田,是传统的煤钢工业区,几十年来该地区的第三产业也有很大发展。科隆位于莱茵河左岸,是德国第四大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工业城市、航空公司总部所在地、保险业中心,工业有电力、化学等传统部门,和汽车、机械、电子、电气等新兴部门;埃森是鲁尔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心,也是德国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和博览城;杜塞尔多夫是德国许多大公司总部驻地、银行业和批发业中心;多特蒙德以重化工业和啤酒酿造业为主;杜伊斯堡是德国最大的钢城;汉堡市是德国最大的海港、第二大城市、媒体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工业部门有排船、进口原料加工、炼油、石化、电子、食品等。服务业也很发达,如航空、微电子、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等。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欧洲化工园(CHEMPARK)是全欧洲最大的化工产业园之一,位于德国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由勒沃库森(Leverkusen)、多马根(Dormagen)和克雷菲尔德·乌丁根(Krefeld-Uerdingen) 3个园区共同组成,总面积11平方千米。共有70多家生产、服务、研究领域的公司和55000名雇员入驻该产业园,生产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三分之一的化工产品。主要企业有Air Liquide和Altrad集团等。

南部地区

南部地区包括黑森州萨尔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从20世纪70年代始,南部地区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超过北部。

巴登-符腾保州,已成为德国新兴的经济重心。汽车、电子电气、精密仪器、医疗机械、钟表等技术先进,生物工程学在欧洲领先,信息技术、能源与环保技术也有长足进展。该州还是重要的媒体出版中心,德国33%的杂志和22%的图书在这里出版发行。该州最大的工业中心是州府斯图加特。拜恩州是德国面积最大、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州,农业和林业是该州的主要经济部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光学仪器等新兴工业部门也具有优势。慕尼黑是州首府、德国第三大城市、著名的大学城、科研中心、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印刷出版业和保险业也十分发达。

赫斯特工业园(Industriepark Höchst)园位于德国黑森州法兰克福市西郊, 总占地面积460公顷,目前已有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地区)的90余家化工、医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企业入驻,共有员工2.2万人。其中生产企业约25家,包括拜耳集团朗盛塞拉尼斯赛诺菲、默克、科莱恩等知名跨国公司,产品涉及制药、基础和专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涂料、塑料、农作物保护等多个领域。

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包括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勃兰登堡州州、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萨克森州、图林根州和首都柏林州。工业在东部地区的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主要部门有机械、采煤、钢铁、化学、纺织等。

首都柏林是德国第一大城市、多部门综合工业中心、最大的大学城和文化大都市,电子、电机、精密仪表、印刷业等最发达。阿德勒斯霍夫经济和科学技术园区(WISTA)为欧洲最大;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跨易北河两岸,是历史文化名城,机械制造业发达,光学机械、精密机械、仪器等生产技术领先世界,德累斯顿及其周围已发展成为微电子中心;耶拿是光学仪器的重要生产中心;莱比锡市历来是出版业中心,印刷机械、农业机械、纺织机械、精密机械/化学工业等比较发达,现正在成为德国东部重要的金融中心。

阿德勒斯霍夫产业园(Adlershof)始建于1991年,位于柏林东南部,邻近德国舍内费尔特国际机场,占地面积4.2平方千米。园区主要由科技园、媒体城、科研机构及其他服务类企业组成。目前拥有883家企业和包括柏林洪堡大学6个自然科学研究所在内的17家科研机构,雇员1.41万余人,学生7800余人。园区内企业和科研机构主要集中于光学和光伏技术、材料和微系统技术、信息和媒体技术及环境和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

重要企业

化工企业

巴斯夫集团

巴斯夫集团是德国的一家化工集团,其产品涵盖化工产品、材料、工业技术、营养与护理以及农业技术,涉及交通运输、建筑、化工、电气、能源、食品药品等多个行业。在全球拥有239个生产基地,遍及9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1.1万名员工。2022年营业额达到873亿欧元。

钢铁行业

蒂森克虏伯

蒂森克虏伯(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 AG)是一家国际工业和技术公司,拥有约96000名员工。2021/2022财年,蒂森克虏伯在48个国家/地区创造了410亿欧元的销售额。自2023 年10月1日起,公司业务活动分为五个部分:汽车技术、脱碳技术、材料服务、欧洲钢铁和船舶系统。在广泛的技术知识的支持下,公司致力于开发具有成本效益和资源友好的生产方法,以应对未来的挑战。约3,600名员工在全球75个地点从事研发工作,主要从事气候保护、能源转型、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未来交通等领域。蒂森克虏伯目前拥有约17370项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汽车行业

大众集团

大众汽车集团(VOLKSWAGEN)成立于1938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是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在19个欧洲国家和美洲,亚洲和非洲的10个国家拥有119个生产设施。在全球拥有约 676,000 名员工。集团的车辆销往150多个国家,拥有来自五个欧洲国家的十个核心品牌,包括大众核心品牌组,大众商用车斯柯达西亚特等。2022年位于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8名,营业收入2958.1亿美元,利润181.8亿美元。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MERCEDES-BENZ GROUP),前身为戴姆勒汽车公司,创立于1890年。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提供融资、租赁、汽车订购和租赁、车队管理等服务,几乎在世界每个国家销售其车辆和服务,并在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设有生产设施,旗下拥有梅赛德斯-奔驰、梅赛德斯-奔驰银行等汽车知名品牌。2022年,该集团拥有约17万名员工,销售汽车250万辆。集团收入达1500亿欧元,集团息税前的利润达205亿欧元,位于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38名。

宝马集团

宝马集团拥有30多个生产和装配设施以及遍及全球的销售网络,是世界领先的高档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以及高端金融和移动服务提供商,其前身是1916年成立的BFW公司,旗下品牌包括宝马、MINI、劳斯莱斯汽车有限公司宝马摩托车,拥有从汽车设计、生产、销售到服务的一整套产业链。2022年宝马集团共有14.95万员工,营业收入达14261亿欧元,交付汽车239.9万辆。

科技行业

西门子

西门子是一家德国跨国科技集团,起源于1847年。其业务涵盖流程和制造行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建筑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智能基础设施、铁路运输解决方案以及健康技术和数字医疗服务。西门子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制造公司,在工业自动化和工业软件领域占据全球市场领导者的地位。

英飞凌

英飞凌是一家德国的半导体科技公司,其业务涉及汽车电子、功率管理、节能技术和物联网领域,其中在汽车电子、功率系统领域内处于市场领先位置。2022年英飞凌在全球拥有5.62万名员工,59个研发机构和19个生产工厂,实现营收142.1亿欧元。

安联保险集团

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在全球拥有约 159,000 名员工,为7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1.22亿客户提供服务,包括个人和企业保险服务;财产、人寿和健康保险;信用保险和全球商业保险。安联还是全球最大的投资者之一,管理着约7,140亿欧元的客户资产和1.7 万亿欧元的第三方资产。2022 年,集团拥有超过 15.9万名员工,实现总收入1,527亿欧元,营业利润142亿欧元,位于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47名。

社会

教育

德国教育主要由各州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进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属于各州。德国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发达。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对高中毕业生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规定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十分普及。教师为终身公务员,必须受过高等教育。

2022年,德国各类中小学4.26万所,高校423所,主要高校有慕尼黑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莱比锡大学罗斯托克大学等;在校中小学生1110万人,大学生292万人。2019年德国全部人口中有31.9%的人拥有高等教育入学资格,47.5%的人拥有职业资格证书,17.6的人拥有高等教育学位。

海德堡大学

海德堡大学成立于1386年,位于巴登-符腾堡州,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海德堡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提供人文、法律和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包括医学)的全方位学科。2023年海德堡大学共有在校学生19632人,教师4259人。QS全球大学排名第87名。

莱比锡大学

莱比锡大学成立于1409年,位于萨克森州,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设有14 个院系、130 多个研究所以及17个中央机构。学科范围从人文社会科学延伸到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共有460名教授和2800多名学术人员在此进行研究和教学,共计约 5300 名员工。莱比锡大学拥有155个学位课程,在校学生超过3万名,每年有超过7000名青少年入学,大约百分之十二的学生来自国外。2023年QS全球高校排名479名。

慕尼黑工业大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成立于1868年,位于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是德国排名最高的大学,设有计算信息与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等七个院系,178个学位课程,共有643名教授在此从事研究和教学,以及52000名学生在此学习。自1927年来,该校的教授和校友共获得过18项诺贝尔奖。2023年QS全球高校排名37名。

卫生健康

德国实行全民医保制度,并建立了以法定公共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的医保制度。医疗保险的资金基本上由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按2008年标准,所有月毛收入不超过4012.5欧元的雇员都必须参加法定公共医疗保险。薪酬超过保险义务界限的雇员可自由选择参加法定医疗保险或参加私人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的费用由雇员和雇主分摊。2021年德国医疗卫生总支出为4741.3亿欧元,占GDP的13.2%, 人均医疗支出5699欧元。2022年德国共有1893所医院,可提供48.03万张床位,共有员工137.79万人,其中医护人员20.72万人,学徒或学生11.38万人。2019年德国预期寿命81.72岁。

媒体

德国新闻出版事业十分发达,报刊种类繁多。2022年德国各类日报的日发行总量约1460万份,2021年发行总量约1230万份,其中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是《图片报》,约121万份。其他全国性大报有《南德意志报》32万份;《法兰克福汇报》20万份;《商报》13.4万份等。有各类杂志近万种,最重要的时事政治周刊《明镜》2021年发行量约68.3万份。

主要通讯社为德新社,1949年成立,为私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世界最大通讯社之一。总社在汉堡市,在国内共有57个编辑部,在87个国家和地区派驻记者或聘用撰稿人,是德国大众传媒的主要消息来源,其客户包括500余家国内和750余家国外新闻单位及大量非新闻机构。

主要广播电台有德国广播电台和德国之声电台。德国广播电台于1994年成立,分别在柏林和科隆进行广播,由联邦政府和州广播电台出资兴办,主要负责对国内广播。德国之声电台于1960年成立,总部设在科隆,由联邦政府出资兴办,用包括中文在内的31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并用德、汉、英等语言播放电视新闻节目。

主要电视台有德国电视一台(ARD)与德国电视二台(ZDF)。德国电视一台(ARD)于1950年成立,由各州电台、德国广播电台和德国之声电台组成德国广播协会,共同经营。德国电视二台(ZDF)是德国最大的电视台,1961年由各州共同组建,总部设在美因茨。其他一些卫星电视节目和私营电视台如SAT1、RTL、PRO7也拥有大量观众。

科技

德国是国际上重要的科技中心。自工业革命以来,德国科学人员在建立现代科学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信息及通信技术、生物技术、卫生、环保、新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海洋、地球科学、国防等领域均做出过重大贡献。1876年,卡尔·冯·林德用氨作为制冷剂,获得了第一台电冰箱的专利。1885年,本茨(1844~1929)和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1900)发明了摩托车,次年,两人发明了汽车。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赋予时间和空间以新的概念。1941年,康拉德·祖斯发明了第一台二进制计算机:Z3。它可以在3秒钟内计算出四位数基本运算,这是数码时代的开端。

丰富的科学成就也使1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与德国有关。至少有76名德国人先后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有65人是因其在自然科学或医学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止,在45位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有10位是德国人;在40位诺贝尔化学奖中,德国人占16位。2021年,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斯曼、日裔美籍科学家真锅淑郎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里西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理解复杂物理系统方面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世界经济论坛在其最新的全球竞争力指数中将德国评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国家。研发一项上得分尤高 -- 每百万人口中就有超过290项专利申报。大部分专利申报来自汽车制造商或汽车零配件供应商,例如宝马、戴姆勒、大众、博世公司奥迪等。在欧洲专利局的排名中,西门子股份公司、博世和巴斯夫则遥遥领先。2020年,德国科研总投入1059亿欧元,约占GDP的3.1%。其中,高校科研机构研发投入193亿欧元(占18.2%),非高校科研机构研发投入156亿欧元(占14.7%),企业研发投入710亿欧元(占67%)。2021年共有75.39万研发人员,其中以企业部门的研发人员为主。

文化事业

德国的文化事务由各州管理,全国性的文化艺术运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德国共有博物馆、美术馆3000多座,著名的有柏林德国历史博物馆、施塔德尔美术馆等。音乐在德国相当普及,其水平居世界前列。全国有120多个受国家资助的歌剧院和140多个职业乐队,其中柏林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有世界十大顶级交响乐团之一的美誉。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世界210个重要的专业博览会约有2/3在德国举办。最重要的展览场馆在汉诺威、法兰克福、科隆杜塞尔多夫慕尼黑、柏林和莱比锡等。2000年德国举办的主题为“人-自然-技术”的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有155个国家和17个国际组织参展,参观者有数百万人次。德国的法兰克福书展和莱比锡书展都是国际上重要的文化活动。其中2023年的法兰克福书展有来自95个国家的4000家参展商参展,吸引了21.5万人次的游客参观。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UNESCO)名录的博物馆岛坐落在柏林市中心的施普雷河的中央,由五座博物馆组成。在这里,古埃及文明到古代东方文明只有几步之遥。时间上则将带着游客从旧石器时代一直走到十九世纪。这些博物馆除了馆藏的常年展外,还经常会有特别主题展。

博物馆岛

博物馆岛(德语:Museumsinsel)位于德国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岛北端,是由柏林旧博物馆柏林新博物馆、旧国家美术馆、博德博物馆佩加蒙博物馆五座博物馆组成的博物馆群。博物馆岛于1830年至1930年由普鲁士国王下令按照五位建筑师的计划建造,自德国统一以来,博物馆岛按照总体规划进行了重建和扩建。并增设多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等单位。2019年建成的詹姆斯西蒙画廊是整个博物馆岛的总入口。博物馆岛是德国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也是欧洲重要的博物馆遗址之一。1999年,博物馆岛因见证19世纪和20世纪博物馆的建筑和文化发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帕加蒙博物馆

帕加蒙博物馆由阿尔弗雷德·梅塞尔设计,建于1930年,位于柏林的博物馆岛上。该馆最初收藏了柏林博物馆的重要出土文物,例如从1878年至1886年持续出土的帕加蒙祭坛楣板。后来翻新的帕加蒙博物馆是一个三翼建筑群,收藏了柏林国家博物馆的三个藏馆的文物,包括古董收藏馆、亚洲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新博物馆重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佩加蒙祭坛、米利都市场、巴比伦的伊什塔尔门和游行道路以及姆沙塔立面,使帕加蒙博物馆闻名于世,成为德国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

德国历史博物馆

德国历史博物馆位于柏林,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其主体是一座建于300年前的巴洛克建筑,于2004年被交于博物馆使用。德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7000余件藏品,主要向观众展示2000多年的德国历史。

施塔德尔美术馆

施塔德尔美术馆位于法兰克福,1815年由当地的银行家兼香料商人约翰·施泰德尔出资修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馆内收藏了从十四世纪到现代700多年的绘画、雕塑、摄影等各式艺术作品,从巴洛克风格到古典现代主义一应俱全,包括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弗朗西斯·培根、格哈德·里希特等艺术家的作品。

柏林爱乐乐团

柏林爱乐乐团成立于1882年,最初的45名乐手脱离于比塞乐队自立门户,称作“前比塞乐队”。1887年柏林音乐会代理人沃夫接手行政事务,为乐团的前途打下稳固的基础。沃夫把乐团名称改为“柏林爱乐乐团”,并将一座滚轴溜冰场改装为“爱乐音乐厅”。柏林爱乐实行独特的民主管理,乐团的首席指挥需要通过乐队成员秘密投票,并获得多数赞成的情况下才被认可。柏林爱乐乐团的团员都是来自德国和世界各国出类拔萃的演奏家,具有超高的演奏水平,技巧精巧绝伦。在卡拉扬担任常任指挥后,乐团经过他的严格训练,在世界各地演出了大量古典和近代音乐作品,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体育

德国拥有健全的大众体育组织网络。体育俱乐部是德国大众体育开展的基本组织形式,德国被誉为俱乐部的国度。根据德国奥委会2010年的统计,德国体育俱乐部已经达到91148个,会员2764万人,占德国总人口的33.89%。2013年4月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15届世界群体大会上公布的数据,德国拥有体育设施共计约23万处,其中运动场约6.6万个,室内体育馆约3.6万个。此外,还有长达37万千米的运动健身路径,以及3.8万个拥有体育设施的俱乐部也是德国人运动健身的良好场所。德国著名的体育赛事有德国足球甲级联赛,其为欧洲五大顶级足球联赛之一。2023年9月,德国队击败塞尔维亚队获得篮球世界杯冠军,成为同时获得过篮球和国际足联世界杯冠军的国家。

在德国,足球、篮球、手球、赛车运动、冰球、网球和冬季运动是最为流行的体育活动,德国是世界上第二个获得篮球和足球世界杯冠军的国家。足球是德国最热门的体育活动,也是德国的优势运动。全国各地所有年龄和能力的德国居民,无论男女都会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德国男子足球队是世界足坛最成功的球队之一,分别赢得四届世界杯(1954年、1974年、1990年和2014年)和三届欧洲锦标赛(1972年、1980年和1996年)。手球是德国第二受欢迎的运动,因其较为容易入门,受众广泛,是德国人同家人和朋友经常进行的体育活动之一。

德国曾三次举办奥运会,分别是1936年的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1972年的慕尼黑夏季奥运会。2006年的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上,德国以11枚金牌、12枚银牌、6枚铜牌共29枚奖牌在金牌数和奖牌数上都取得第一。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德国代表团共获得10枚金牌、11枚银牌、16枚铜牌共37枚奖牌。德国还于1974年和2006年两次举办了国际足联世界杯,并且还将于2024年主办下一届欧洲足球锦标赛

环保

德国的环保立法具有四大特点。(1)立法早。平均比其他工业国家早3~5年,比发展中国家早10年左右。立法过程中,特别注意经济环保的立法,如《循环经济法》《商品包装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2)立法内容十分广泛,规定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例如1972年的《垃圾处理法》、1974年的《控制大气排放法》等法规具体、细致,降低了钻法律漏洞的可能性。(3)立法意识先进,不仅1994年就把环保内容写入基本法(第20a条),较早意识到用经济杠杆调节发展与环保的关系。(4)环保刑事立法走在世界的前列。1980年3月,德国对《联邦刑法典》进行了第18次修改,增设了“危害环境罪”,主要有5类:水污染犯罪、空气污染犯罪等破坏环境类犯罪。尽管如此,德国仍然存在水污染、空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环境问题。

2022年德国法兰克福、汉堡市杜塞尔多夫三座城市均位于《经济学人》评选的最宜居城市前30名。其中法兰克福排名世界第七。

社会保障

德国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上包括两部分:一是以五大保险为主体的广泛的社会保险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抚恤、社会救济以及青少年救助和住房资助等;二是以“共同决定权”和劳动保护为主体的雇员保护政策体系。第一部分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除了第一部分的五大社会保险之外,德国还有公务员优抚保障、教育资助、育儿费和育儿假、儿童补贴、儿童免税、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

2019 年底,德国有690万人领取了最低社会保障福利,占总人口的8.3%。2021年德国在住房补贴上的支出为14亿欧元,有59万户家庭收到住房补贴,占主要居住家庭的1.5%。

交通运输

综述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全面发展,公路密度为世界之冠。发达的交通设施是德国的巨大地区优势之一。联邦高速公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系统之一,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德国铁路网是欧洲交通道路的核心之一,其铁路长度位居欧盟国家之首,连接着良好的水路,众多的机场,为经济活动和私人生活带来了很高的机动性。

公路

德国的公路系统大致可以被分为联邦高速公路、城际公路和其他公路。联邦高速公路正式名称为Bundesautobahn,是受联邦政府管理的道路系统,是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系统之一,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主要分布在德国西部和南部。德国高速公路的特点在于普遍的不限速,70%的高速公路只有一个“推荐限速”的指标,大约为130千米/时,这意味着即使行驶速度超过这一指标也不违法。此外有6.2%的高速公路 会因天气或交通状况而有临时限速,23.4% 有永久限速。

2021年,德国公路总里程约83万千米,其中城际公路网全长约23 万千米。联邦高速公路超过1.3万千米,占公路总里程的2%。2021年公路货运量超过36.85亿吨。

铁路

德国铁路网是欧洲交通道路的核心之一,其铁路长度位居欧盟国家之首,连接着所有大城市和几乎所有的小城市,由私有化的德国铁路Inc.负责全国铁路的运营。德国的城际快车(InterCityExpress)是在德国境内的主要商业铁路线上运行的一种快速铁路,共有城际快速列车330列和17条线路,包括前往丹麦荷兰比利时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的跨境路线,时速可高达 300 千米/小时。其列车以性能好、震动小、车内环境舒适、正点率高为特点。

2021年铁路客运量18.38亿人次,铁路总长度为3.86万千米(其中电气化2.1万千米),货运量3.58亿吨,运送旅客8190万人次。

航空

德国民航运输业发达,全国共有36个国际机场,包括仅运营少数航线的小型机场以及法兰克福慕尼黑等每年运送数千万乘客的大型机场。这些大型机场可能有多达100家不同的航空公司,并为多条国内和国际航线提供服务。法兰克福机场是全德国最繁忙的机场,也是欧洲第二大空港,每年运送6950 万名乘客,开通51.21万条航班,运送221.38万吨货物。慕尼黑机场位居第二,2018年共运送4630万名乘客,其次是杜塞尔多夫国际机场。汉莎航空是德国最大的航空公司,在全球 220 多个目的地运营着700 架飞机,其总部位于科隆,而法兰克福机场便是其主要枢纽。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2021年德国航空货运(包括航空邮递)吞吐量总计551.4万吨;全年运送乘客7856 万人次。

航运

德国联邦水路网络包括7300千米内河及2.3万平方千米的海域。35%流域可自由通过,41% 有船闸,24%为人工运河。主要水路网络总长约4800千米,涵盖的河流(水路等级为4级以上) 有莱茵河(包括内卡河美因河摩泽尔河萨尔河等支流)、多瑙河、威悉河易北河等水 运干线和抵达奥得河及多瑙河的连接性运河体系。除此之外,德国还有100多个现代化的公共海港和河港,74个大城市及其附属地区中,56个城市有水路连接。汉堡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2021年汉堡港货运量为1.11亿吨,其次是不莱梅港 (4681万吨)、威廉港(2374万吨)、罗斯托克港(2234万吨)。 中国为汉堡港最大贸易往来目的地,2021年,汉堡港与中国的海上和铁路集装箱往来总量约260万标准箱,远远超过欧洲其他目的地。

2021年,德国内河航运货物吞吐量为1.95亿吨;海港吞吐量为2.84亿吨。

管道

德国为保障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建有跨国管道运输系统,其中以北溪管道运输系统最为主要。北溪双管道系统穿过波罗的海,从俄罗斯维堡一直延伸到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附近的卢布明,全长1224千米,建于2012年,能够在至少 50 年内每年向欧盟企业和家庭输送总计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2022年9月,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德国等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的两组“北溪”管道发生强烈水下爆炸,大量天然气泄漏。各方普遍认为,这一事件系“蓄意破坏”。

公共交通

德国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有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城市/郊区铁路线、出租车,其公共交通大多是区域性的,例如柏林的S-Bahn(城市快速铁路) 是德国铁路的子公司,也是柏林-勃兰登堡州运输协会 (VBB) 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在S-Bahn车站购买的车票也适用于公共汽车、地铁或有轨电车,并且在大多数德国城市,可以使用一张车票在各种交通方式(巴士、电车、轻轨铁路、地铁)之间换乘。

德国的市内轻轨交通发达,有18个城市和大都会区拥有轻轨交通系统,其中的柏林的S-Bahn是德国最大的轻轨系统,拥有15 条线路,全长330 千米,大部分在地面上运行。但德国仅有四座城市拥有地铁线路U-Bahn,分别为柏林汉堡市慕尼黑纽伦堡,其中柏林的地铁网络最大,共有9条线路,总长度达155.4千米,停靠175个地铁站。

文化

综述

德国文化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其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传统仪式多与基督教息息相关,复活节圣诞节等基督教宗教节日均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此外还拥有慕尼黑啤酒节狂欢节等民间节庆。饮食上德国以面包为主食,但肉食在德国饮食中扮演重要角色,几乎不会缺席于德国主菜中。文学、电影、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均有本国自己的特色和享誉世界的艺术作品。德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五个民间文学项目,本文先介绍其中的三个:讲述童话故事,德语国家的诗歌大满贯和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讲述传说的多种方式。截至2017年,德国有34项文化传统、工艺、习俗等国家非物质遗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

德国的主食主要为面包,小菜则有猪肉、牛肉、鸡蛋、鸡肉等,蔬菜则主要是卷心菜阳芋,常用的调料有黄油果酱、坚果巧克力酱等。啤酒和葡萄酒则是德国最受欢迎的饮料。肉食在德国饮食中扮演重要角色,大肉块、肉排、腊肠是德国主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常由猪肉制成,也会有牛肉、鸡肉、和火鸡肉。代表性食物为肉排和香肠。

肉排

德国的肉排便是薄片的肉,通常有猪肉制成。其中出名的有维也纳肉排,通常要将肉打得非常薄,让肉排可以在盘子边上自然垂下。打薄的肉排还要裹上面包屑,然后放到平底锅里去煎。此外肉排还有其他做法。Holsteiner肉排要裹上面包屑,并在什么放一个鸡蛋和柠檬瓣儿。Zigeuner肉排要泡在西红柿、青椒和红辣椒的辣酱里。Rehmschnitzel要泡在一种简单的奶油酱里。

香肠

德国香肠的主要原料是生肉末(猪肉、牛肉、小牛肉、鸡肉、兔肉等)和调料,两种原料搅拌在一起,偶尔加入谷物之类的添加物,然后以不同方式进行烹饪。传统的香肠是用牛肠、猪肠或羊肠清洗后泡在盐水里腌渍而成,现代的香肠则会使用塑料或者可水解的合成品。德国人把香肠分成两类,一类是需要切成片放在盘子里的大香肠,另一种是可以直接吃的小香肠。常见的香肠种类有图灵根香肠、纽伦堡香肠和法兰克福香肠,其中法兰克福香肠还是美国热狗的直系祖先。

啤酒

啤酒是德国的国民酒精饮料,2021年德国人均啤酒消费量位居欧洲第四,仅次于捷克、奥地利波兰。德国啤酒只使用水、啤酒花和淀粉谷物作为原料,包括大麦二粒小麦黑麦甚至玉米,几乎所有德国啤酒制造商只使用四种成分来酿造啤酒。德国以其种类繁多的啤酒而闻名,并受到 Deutsches Reinheitsgebot(德国啤酒纯度法)的控制,超过1300家啤酒厂生产5500多种不同类型的啤酒。比尔森啤酒、传统博克啤酒、麦博克啤酒、双佩尔博克和艾斯博克啤酒、黑啤酒等都是德国知名的啤酒品牌。

葡萄酒

德国是欧盟第四大葡萄酒生产国,仅次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的13个葡萄酒产区拥有无与伦比的葡萄品种多样性,普法尔茨州和莱茵黑森州那样种植多达100个不同的品种的葡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葡萄品种是露丝玲(Riesling)和黑皮诺(Spätburgunder),其中露丝玲酿造的葡萄酒因为通常保留着天然甜味而大受欢迎。德国的当代葡萄酒界也拥有丰富的传统品种,如Silvaner和Müller-Thurgau,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葡萄进入德国,如霞多丽长相思,以及一系列新类型的葡萄酒,如起泡酒和桃红葡萄酒

习俗

节日

复活节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升天。后来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3 月 21 日至 4 月 25 日之间)被定为纪念日。德国政府规定复活节休息两天。在节日里,家人团聚,品尝各种传统食品,亲朋见面互致祝福。象征生命的蛋、火、水、土是复活节的吉祥物。鸡蛋在西方是新生命的象征,有兴旺发达之意,基督徒则用来象征“耶稣复活,走出石墓”。鸡蛋多被涂成红色,也有的被绘成彩色,故一般称之为“复活节彩蛋”。在复活节中,父母要特地为孩子们准备制成鸡蛋、兔子形状的巧克力糖,亲友间要互赠彩蛋。

慕尼黑啤酒节

慕尼黑啤酒节始于1810年10月,为庆贺巴伐利亚州储君卢德亲王与萨克森·希尔登豪森的黛丽丝公主共结百年之好,当地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现代的德国的啤酒节也在10月份举办。在节日的第一天上午,来自巴伐利亚、德国其他州以及奥地利瑞士法国的队伍会参与游行,并在中午12时打开第一桶啤酒,代表啤酒节正式开幕。啤酒节期间除畅饮啤酒之外,人们还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赛马、射击、杂耍、各种游艺活动及戏剧演出、民族音乐会等。

狂欢节

德国的狂欢节从每年11月11日11时11分开始,一直延续到下一年2月,也就是复活节前40天结束,前后长达3个月左右。狂欢节是德国南部地区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有狂欢节这是当地春节的说法,农民通过节日活动表达他们抵御恶魔、驱逐严冬、迎接春天的喜悦心情。德国狂欢节的高潮在最后一个星期,各地区的狂欢形式不尽相同,在慕尼黑科隆美因茨以及莱茵地区(即德国的南部和西南部)最为热闹。科隆是德国狂欢节最热闹的地方,其特色是人们穿着奇装异服同小丑一起游行。慕尼黑在星期二举行大游行,主要是大型化装舞会。在莱茵地区,狂欢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最重要的节日。

民间文化

德国酒吧文化高度发达,各个阶层的德国人都爱去酒吧。酒吧是德国人观看体育比赛、结交新朋友的地方。但德国多数的酒吧通常只接待特定的顾客,外人并不太受欢迎。一些国家只接待特定国家的顾客,一些酒吧只接待学生,一些酒吧则只接待本社区的顾客。“档次”越高的酒吧越排外,例如在一些“民族”酒吧,不会说民族语言是无法交流的,这与着装无关,在一些酒吧特意打扮反而会遭人冷落。

生活习惯

德国人一般不会排队,除非当周围环境必须排队时,例如收银台、银行和邮局等地方。日常生活很多需要排队的地方在德国并不需要。例如排队上公交车在德国是闻所未闻的,等车的乘客会一起涌向车门尽可能地挤上车。与之相对应,德国多数地方也不采用叫号系统,需要去窗口办事只能自己选一个窗口去排队。

传统仪式

一般德国人,尤其是信奉天主教的居民,在结婚时往往都要举行教堂婚礼。教堂婚礼一般都比较隆重。婚礼上,新娘身穿白色纱质婚礼服,头披白纱,新郎穿黑色礼服。新郎给新娘戴的结婚戒指一般是金质无缝的,它象征两人婚后的幸福生活无边无际。婚礼开始时,新郎站在圣坛前等候新娘,新娘挽着她父亲(如父亲已故,可由哥哥、叔伯等代替)的手臂,在《婚礼进行曲》中走向新郎,两人面对圣坛和牧师或神父站成一排。此时牧师或神父为新婚夫妇祝福,并分别问双方是否愿意以对方为夫(妻)“一直到死永不分离”,两人分别回答“愿意”。然后,新婚夫妇交换戒指、接吻。牧师或神父祷告说过“阿门”之后,新婚夫妇由至亲及主要宾客陪同,进入圣坛后面的祈祷室,在登记簿上签名。签毕出来,乐师再奏《婚礼进行曲》,新娘挽着新郎的右臂,慢慢走出教堂,仪式遂结束。

在德国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还有一些古老习俗流传至今。在波恩,年轻人结婚前要按传统习惯举行一次送旧迎新的联欢会。亲朋好友纷纷带着破盆、破碗、破碟、旧酒瓶等物品来向新郎新娘祝贺。他们先将旧物品打碎撒满一地,然后由新娘的父亲用铁铲装入铁箱中燃烧,人们围着燃烧的火焰欢呼雀跃,以此表示除旧迎新。

德国人邀请客人的方式,经常是事先用书信或电话通知被邀请人,并约定宴请的地点和时间,然后才正式发出请帖,以示重视。家宴大多在晚上举行,时间多为8点,可真正吃饭时已是8点半或9点了。家宴由女主人主持,整个晚上的活动如何进行全靠她的安排,包括房间和餐桌的布置、菜肴的选配、座位的安排以及宴前宴后的小节目。家宴座位的排列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主人夫妇面对面地坐在桌子的两头,宾客以右为尊,主宾夫妇分别坐在男女主人的右边,其他客人均适当搭配坐在桌子两侧。宴席一般只有三道菜,即冷盘、汤、主菜(鱼、牛羊肉、鸭或野味;一般情况下,鸡和猪肉较少上宴席),最后吃一道甜食或水果。

出席家宴是不可不携带礼物的。德国人送礼主要是表达心意,不必贵重,或一瓶酒,或一本书,或一盒糖果,或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纪念品。但包装却都十分讲究,花纸丝带是比较普遍的外包装。德国人收到礼物后,习惯当面打开包装表示感谢,有时还要夸奖一番,说:“礼品真好,我非常喜欢。”送礼时,送得最多的要算鲜花了,客人一进门先献上一束鲜花,会给主人带来会心的欢愉。主人,一般是女主人接过鲜花后,就会立即找来一个花瓶,把鲜花插进花瓶,摆在房间中显眼的地方。

法律

德国的法律制度源自日耳曼法,在中世纪起接受罗马法的影响。此后,德国法学家对罗马法的研究在近代曾盛极一时,对法学、特别是民法学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也进一步扩大了欧陆法系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德国由此成为大陆法的重要代表性国家。此外,德国的宪政和司法制度也独具特色。

日耳曼法是德国法律的主要渊源,13世纪以后,如《萨克森法典》和《土瓦本法典》一类的成文法是以早前使用的习惯法为蓝本,最终以地方法的形式公布。18世纪中期,德国逐步法典编。最先问世的是《巴伐利亚刑法典》和《巴伐利亚诉讼法典》;最著名的是1794年生效的《普鲁士普通邦法》,该法典是罗马法与地方习惯法相融合的产物,是封建法向资本主义法过渡的产物,一直使用到1900 年《德国民法典》生效时为止。

19世纪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德国先后制定并颁布了宪法、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民法典、商法典等主要部门法典,确定了德国近代“六法体系”,在欧陆法系中形成了与法国支系鼎立的德国支系。魏玛宪法明确了资产阶级“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宪法原则,和国民的基本权利,企业社会化原则。魏玛共和国期间,德国经济法体系日趋成熟,并强烈影响到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和日本

哲学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是近代哲学乃至整个欧洲古典哲学的体系化时期, 以伊曼努尔·康德约翰·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家对欧洲哲学进行了集大成式的概括和总结, 建立了诸多庞大的哲学体系, 将古典哲学推向了最高也是最后的发展阶段。 在某种意义上说,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启蒙主义的最高阶段。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具有转折性地位的人物。他的尼古拉·哥白尼变更为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变更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费希特是康德哲学的直接继承者和古典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他寻求对哲学思想,特别是伊曼努尔·康德唯心主义思想的统一。黑格尔是德国19世纪唯心主义哲学和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德国的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例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黑格尔集近代理性主义体系之大成,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最大和最后代表,在德国哲学领域中占有主导地位。黑格尔哲学被公认为近代西方理性主义思潮的顶峰,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集中地体现了西方近代唯心主义对能动性的发挥。

艺术

文学

主题先行是德国文学运动的一面大旗。德国文学始于8世纪,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宗教祷文到民间史诗、骑士之歌的演变,至16世纪因为国家分裂而发展受阻,直到启蒙运动时期才跻身世界前列。莱辛(1729-1781)被尊为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剧本《爱米丽亚·迦洛蒂》大大影响了德国18世纪70~80年代的青年作家。

歌德(1749~1832)是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功绩在于把德国文学从闭塞状态提高到世界水平。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表现了觉醒的市民阶级知识分子在当时封建社会环境里的精神苦闷,小说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激烈反抗以及对个性解放、发展“天才”的强烈要求,喊出了当时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内心呼声。海因里希·海涅(1797-1856)则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他的诗歌也被广泛视为开启了后浪漫主义危机。海涅的诗歌借鉴了浪漫主义的比喻和语言,但一次又一次地发现这些惯例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致命的张力。他的诗歌常常对其所用的浪漫主义元素表示怀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文坛上出现了以盖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运动和以亨利希·曼(1871~1950)及托马斯·曼(1875~1955)兄弟俩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托马斯·曼于1929年获诺贝尔奖,并培养了他的长子、后来的小说家克劳斯·曼(1906~1949)。赫尔曼·黑塞也是这一时期德国文学的代表。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文学中,明显地形成了一种将探讨最近历史的方式方法本身作为文学主题的流派。那些年的许多作品中,将对战后“经济奇迹”的批判和努力清理历史联系起来;对迅速建设一个新的物质富裕的期待往往被解释为逃避对纳粹时代发生的事情的责任。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海因利希·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奖,其代表作是《与一位女土的合影》。君特·格拉斯被誉为当代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德国作家之一,其代表作《铁皮鼓》让出生在但泽的君特格拉斯获得了国际声誉,1999年君特格拉斯以其毕生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1世纪初,文学界对叙述则出现了一种新的兴趣。朱迪思·赫尔曼则是来自柏林的青年一代的偶像。托马斯·布鲁西斯和英戈·舒尔策描写了东部的生活历程和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工作生活。当杜尔斯·格林贝因将科学和艺术与神话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英年早逝的抒情诗人托马斯·克林却创作了一种可以接受流行歌曲、广告和电视影响所形成的行话的独立诗体。

电影

德国电影并不像法国电影那样颇有成就,但自同一以来也取得了不错的进步。2003年德国电影学院成立,这反映了德国电影行业自信心的提高。该电影学院参照美国电影学院的做法,现在每年也颁发德国的奥斯卡奖,即洛拉奖。但是德国电影工作者只有从好莱坞开始他们的事业才能在世界上取得成功,比如导演罗兰德·埃梅里希(《独立日》的导演)、沃尔夫冈·佩特森(《船》和《特洛伊》的导演),或者摄影师米歇埃尔·巴尔豪斯。21世纪以来,德国电影开始了一个腾飞阶段:托姆·提克沃的充满实验性乐趣的喜剧《洛拉快跑》(1998)把德国电影界从冬眠中唤醒,引起世界瞩目;卡洛丽娜·林克导演的《情陷非洲》获得2002年奥斯卡金奖;悲喜剧《再见,列宁!》(沃尔夫冈·贝克,2003)在几乎70个国家放映获得了成功;法蒂·阿京的《勇往直前》在2004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金熊奖;尤莉亚·彦茨凭《索菲·朔尔》荣获2005年德国电影奖。

柏林电影节自1951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国际电影节的专业人士将向获奖者颁发金熊奖银熊奖

音乐

德国是古典音乐的王国,诞生了一批著名音乐家,如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格奥尔格·亨德尔理查德·施特劳斯等。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启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同时也被誉为“交响曲”之父,其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等。除此之外的浪漫主义音乐家还有卡尔·马利亚·冯·韦伯费利克斯·巴托尔迪罗伯特·舒曼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理查德·瓦格纳以其歌剧而闻名。理查·施特劳斯则是浪漫主义晚期和现代早期的一位主要作曲家。

电子音乐的先驱卡尔海因兹·施托克豪森和他的传统主义立场对立者即歌剧作曲家汉斯·韦尔纳·亨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共同为当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在音乐的表现风格上,海纳·戈培尔把音乐同戏剧联系在一起,赫尔穆特·拉亨曼把乐器演奏的各种表达方法提升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丰富多彩的音乐界,像赫尔伯特·格鲁讷迈耶尔和乌多·林登贝格这样的流行歌手多年来在演唱德国歌曲方面一直表现得相当成功,像朋克摇滚乐队“死裤子”和Hp-Hop演唱小组“奇妙四人组”(befour)也相当成功。另外,克萨韦尔·奈多(《曼海姆家的儿子们》)等艺术家还成功地以美国黑人灵歌和说唱的艺术风格为榜样。柏林乐队“我们是英雄”的成功,掀起了年轻的德国乐队的新浪潮。曼海姆流行音乐学院的成立,表明了德国欲把流行音乐推向国际并使其具有竞争能力的愿望。

美术

德国画家影响了西方艺术。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汉斯·荷尔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 Grünewald)和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都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德国艺术家。其中阿尔布雷特·丢勒不仅创作了众多的绘画、铜版画和木刻版,还对艺术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版了几本涉及人体比例或几何的书籍。巴洛克风格的代表则有约翰·齐默尔曼(Johann Baptist Zimmermann)。

20世纪90年代以后,德国绘画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出现了“新莱比锡流派”。纳奥·劳赫是“新莱比锡市流派”最知名的代表,该流派的艺术风格特点是波普艺术,它远离意识形态,是从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的“旧莱比锡流派”发展而来的。这些绘画大多数表现的是一些脸色稍带苍白的人们,他们好像在等待着某种不确定的东西,这反映了在新世纪开始时德国的现状。还有所谓的“德累斯顿流行音乐”,其中有托马斯·赛比茨,他利用广告、电视美学和影像美学,来表现一种即时自我认同的美学。

对于大多数青年艺术家来说,像汉斯·哈克、安塞尔姆·基弗尔和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那样,专门以纳粹主义为表现主题已成为过去,在艺术界更多的是出现了一种“新的内心世界”相互碰撞的经验世界。约纳坦·梅泽和安德烈·布策尔的作品反映了忧郁症和强迫症现象,他们被看做是“神经现实主义”的代表。

雕刻

在德国国家美术馆中,陈列着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古代宗教雕刻,尤其是属于哥特式的教堂木雕,多为神龛间的装饰。题材多是圣教人物故事,造型古朴,人物形象刻画细微生动,雕刻手法别具风格。这种富有北欧民族色彩的古代制作,对于后来德国雕刻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19世纪欧洲美术史上,德国产生了两位著名雕刻家——以木雕人物见长的巴尔拉舍和以木雕版画著称的凯绥·珂勒惠支,尤其是巴尔拉舍的雕像汲取了古代宗教雕刻传统的精髓。

建筑

德国的建筑贡献包括加洛林风格和奥托风格,它们是罗曼式建筑的先驱。罗曼式建筑和艺术在德国蓬勃发展,沃尔姆斯、美因茨和施派尔的大教堂形式代表了是这一时期典型风格的代表。砖砌哥特式是一种在德国发展起来的独特中世纪风格。德国人改变了哥特风格中法国人对装饰的重视,建造了更简单、朴素的桥墩,并发展了一种更加统一、宽敞的教堂形式。同样,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中,德国自身的独特元素也在不断发展,这一时期的建筑借鉴了希腊和罗马的著作,强调对称、比例和几何形状,并利用了柱子、半圆拱门和圆顶等风格元素。巴洛克建筑借鉴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圆顶和柱廊等元素,并通过巧妙的定向光线、镀金表面、扭曲的柱子、宏伟的楼梯和其他旨在吸引人们的目光的装饰元素,使它们变得更加宏伟、更高、更具装饰性和更具戏剧性。由埃多·库维尼·阿撒姆设计建造的慕尼黑圣约翰·诺勃姆教堂(也叫乌尔姆敏斯特大教堂),是他一生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德国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之一。约翰·巴尔达撒尔·诺依曼设计建造的十四圣人巡礼教堂的设计是其代表作品。这座教堂多变的外形和周围的自然风景相协调,内部设计综合了多方面的艺术特色,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整座建筑结合了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的特点,并他二者之间相互和谐。

当工业化席卷欧洲时,古典主义和独特的历史主义风格在德国发展起来,被称为“Gründerzeitstyle”。新艺术运动(在德国被称为“新艺术风格”)始于19世纪末,其从有机和几何形式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结合了流动的曲线、直线和装饰性花卉元素。当代德国建筑诞生于包豪斯学派,他们坚持风格与功能的严格和谐,注重材料本身的美感,对装饰性近乎清教徒式的蔑视。尽管最初并没有包豪斯建筑学校,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也很少建造“现代”建筑,但战后这成为了随后三十年的主导建筑风格。德绍的包豪斯学校便是德国包豪斯建筑最著名的例子,路德维希·凡德罗是这一风格的设计师代表。

现代设计

德国的工业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有坚实的基础,当时的联邦德国成了世界上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之一,并发展出了一种以强调技术表现为特征的工业设计风格。包豪斯(魏玛公立建筑学院)一派的人物便是其中的代表,其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时装、墨守陈规。并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在掌握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区别与各自的特点中的基础上设计高质量、流水线的产品。1947年德意志制造联盟重新成立,力图重建德国的工业并创造新的产品形式和新的生活方式。1951年工业设计理事会成立,会积极鼓吹简洁的形式,并为“优良产品设计制定了一套功能主义的标准,强调产品在整体上不应有与功能无关的表现性特征。所有这些都为战后德国工业设计定下了基调。

非物质遗产

德国人文历史悠久。截止2023年底,德国有27项非遗文化被纳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面包文化(Bread Culture)

德国有种类繁多的面包,如斯佩尔特、黑麦、小麦或全麦面包。德国的面包行业在保留实行了几百年的面包食谱和制作方法的基础上,使用现代技术对其进行创新。自中世纪以来,面包师们就通过“Bäckerwalz”的传统与其他文化交流知识,丰富自己的食谱。

罗西茨索布人的习俗和节日(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the Lausitz Sorbs)

罗西茨索布人有自己的语言、传统服装以及极具特色的传统节日。罗西茨索布人是德国东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属于斯拉夫人的一支。他们在德国东部的奥得河畔的历史约有1500年,有30多种民族习俗,如为了纪念鸟类的交配季节,他们庆祝“Vogelhochzeit”(鸟类婚礼);1月25日前夕,罗西茨索布人的海通们会在前门外放盘子,以制作冰鸟。

国家象征

国旗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旗是由黑、红、金(黄)三种颜色组成,这三种颜色自上而下呈平行相等的三个长方形排列。黑色、红色和金色的起源尚无法确定。已知的信息是,1815年解放战争后,黑、红、金三色被用作吕佐夫志愿军的制服颜色,他们参与了德意志地区反抗拿破仑·波拿巴统治的活动,因而使黑、红、金三色获得了极大的欢迎,被视为德意志民族团结和自由的象征。在1949年议会通过并生效的《基本法》中,象征黑、红、金匈牙利国旗被一致认定为联邦德国的国旗。1990年联邦德国主导两德统一后,黑、红、金三色旗顺理成章地成了统一后德国的国旗。

国歌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歌为《德意志之歌》,其歌词采用的是19世纪德国诗人奥古斯特·海因利希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所写的一首反映当时德国人民心愿的诗《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曲调采用“交响乐之父”弗朗茨·海顿所创作的《皇帝四重奏》的旋律。1952年4月底,豪斯总统接受了联邦议院和阿登纳总理的建议,批准采用《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为德国的国歌。德国国歌的歌词如下:

统一、法权与自由

为德意志祖国!

让我们为此目标奋斗

兄弟般地以心灵和双手!

统一、法权与自由

是幸福的保证!

在幸福的光芒中繁荣、兴旺、昌盛

德意志祖国!

在幸福的光芒中繁荣、兴旺、昌盛

德意志祖国!

德文原文如下: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für das deutsche Vaterland!

Danach lasst uns alle streben

brüderlich mit Herz und Hand!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sind des Glückes Unterpfand;

|:Blüh' im Glanze dieses Glückes,

blühe, deutsches Vaterland!:|

国徽

德国国徽以土黄色盾牌为背景,背景上是一只黑色的独头雄鹰,雄鹰的喙和两爪为红色。神圣罗马时期,独头鹰出现在国王的徽章上,几乎所有的帝国王子都在他们的盾牌上佩戴鹰,以显示他们作为国王附庸的地位。与国王的单头鹰相反,皇帝的徽章是双头鹰。1848 年革命期间,法兰克福的国民议会决定将双头鹰作为新联邦的徽章。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与神圣罗马帝国国家象征的连续性。但普鲁士领导德国统一后,废弃了双头鹰改用和普鲁士国王更有联系的独头鹰。而对德国人民来说,雄鹰始终被看作一只圣洁的神鸟,人们相信它会给德国带来幸福、恩宠和力量。

国花

德国是欧洲花卉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鲜花进口国。德国人非常喜欢花,人们在访亲问友时总要送上一束美丽的鲜花,以表达祝福之情。在众多的花卉中,德国人尤其喜欢矢车菊。这种花花色美丽,是欧洲著名的花卉,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德国没有法定的国花,但德国人把矢车菊视为国花。矢车菊生命力强,种子能自然繁殖,种一年后即可自行发芽生长。德国人用矢车菊来象征日耳曼民族爱国、乐观、俭朴的特征。

国鸟

白鹳鹳形目鹳属中的一种大型飞禽,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其形态与鹤相似,只是嘴更粗壮些、更长些,后趾较长且着地。水老鹳是候鸟,喜欢在屋顶或高大的树上筑巢。白鹳的巢很大,直径可达2.5米,高2米。白鹳喜用旧巢,每年都要整修加固。在欧洲,远在中世纪初期,人们就把白鹳筑巢在自家宅院看成是吉祥之兆。德国虽没有法定的国鸟,但德国人总把白鹳当成自己的国鸟。

风景名胜

截至2023年,德国拥有52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中国,位列世界第三,其中有49处是文化遗产,3处是自然遗产,包括科隆大教堂、无忧宫花园和广场、奥古斯都宫殿等。德国的旅游业发达,为世界第七大旅游目的地国家。2021年旅游过夜人次为3.1亿,国内国际旅游直接共享432亿欧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主要景点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紧临德国西部城市科隆的老城区,是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也是科隆最出名的地标建筑。论高度,157米的科隆大教堂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敏斯特大教堂),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它的全名是“查格特·彼得·玛丽亚大教堂”,又称“圣彼得大教堂”,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它与巴黎圣母院和罗马圣伯多禄大殿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始建于1248年,至1880年才完工,耗时超过600年。科隆大教堂占地面积达7914平方米,是以两座高塔为主门,内部以十字平面为主体的建筑群。大教堂内分5个礼拜堂,四壁窗户彩绘面积达1万平方米,描绘的全是《圣经》故事和人物。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无忧宫

无忧宫(Potsdam),位于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宫名取自法文,原意“无忧”(或“莫愁”)。无忧宫及其周围的园林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仿照凡尔赛宫的建筑式样建造的。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坐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无忧宫全部建筑工程前后延续了约50年之久,为德国18世纪建筑艺术的精华。无忧宫前是平行的弓形6级台阶,两侧由翠绿丛林烘托。整个宫殿内有1000多座以希腊神话人物为题材的石刻雕像,且多用壁画和明镜装饰,辉煌璀璨。宫的东侧有珍藏124幅名画的画廊,多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荷兰画家的名作。在无忧宫的花园内有一座六角凉亭,被称为“中原地区茶亭”。茶亭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伞状圆形屋顶、上盖碧瓦、黄金圆柱落地支撑的建筑结构。亭内桌椅完全仿东方式样制造。1990年无忧宫宫殿和公园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天鹅堡

新天鹅堡全称“新天鹅石堡宫”,位于巴伐利亚州边陲小镇福森,始建于1869年,由巴伐利亚末代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发起,到1880年才建好城堡的外形,被人们赞誉为建筑奇迹的童话城堡。据说,巴伐利亚末代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厌倦政务、沉溺于艺术,对歌剧大师瓦格纳敬爱有加,特别喜欢建造豪华宫殿。其在位的同时还在建造林德霍夫宫基姆湖新王宫,耗尽了国库资金,但城堡内的装修进展缓慢,直到1886年国王突然去世只完成了计划的20%。新天鹅堡除了童话城堡般的外形之外,新天鹅堡内也摆放着19世纪保存下来的家具和纺织品。

雷根斯堡老城

雷根斯堡老城位于巴伐利亚州东南部。早在2000多年前,凯尔特人就曾在此地建有定居点,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帝国皇帝修建了步兵队要塞,179年扩建成军团要塞,从此古城被载入史册。罗马人败走后,雷根斯堡成为巴伐利亚公国第一任首府。12~13世纪,雷根斯堡进入繁荣时期,成为重要商埠和帝国自由市。老城至今仍保持着14世纪初的市容和规模,狭窄街巷两旁竖立着色彩和风格多样的三四层楼房,最高建筑当数有双尖塔的大教堂。老城至今仍是当地人生活和工作的城区之一。2006年,拥有984处古迹的老城和施塔特安霍夫区作为一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城内的游览景点包括石桥、老市政厅、海德广场、帝国议会博物馆、圣彼得大教堂和旧小教堂等。

亚琛大教堂

亚琛大教堂作为德国著名的古迹之一,亚琛早在古罗马帝国时就以温泉疗养胜地而著称。公元800年,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大帝亚琛建都称帝并兴建了许多重要建筑物,亚琛大教堂即为其代表。

亚琛大教堂的核心部分是查理大帝所建的宫廷小教堂,始建于786年。作为德国土地上第一座石砌圆拱形教堂,亚琛大教堂虽然参照了意大利圣维塔尔教堂的模式和拜占庭风格,但也凸显了日耳曼民族的建筑特色,直径32米、高31米,二楼设有皇帝包厢。查理大帝814年过世后亦安葬在教堂里。10~16世纪的近600年间,共有32位德国帝王在亚琛大教堂举行加冕典礼。1978年,亚琛大教堂作为第一座德国建筑物获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评价为“德国建筑和艺术历史的第一象征”。

不莱梅市政厅

不来梅市政厅位于德国西北部的不莱梅市,至今仍在使用。不来梅市政厅由两座相邻的建筑组成:旧市政厅和新市政厅。旧建筑的建造可以追溯到1405年至1409年期间,而新建筑建于1906年至1913年之间,其中的金色房间由画家海因里希·沃格勒于1905年以新艺术风格设计。在市政厅前,不来梅罗兰(Bremen Roland)雕像是这座城市的地标,自建成以来就是这座城市自由的代表,雕像的总高度高达10.21米,是德国中世纪最大的独立雕像。市政厅和市场广场的“罗兰”雕像于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麦塞尔化石遗址

麦塞尔化石遗址是世界上最能了解 5700 万至 3600 万年前始新世时期生态环境的遗址,尤其它提供了有关哺乳动物进化早期阶段的独特信息,并保存着异常完好的哺乳动物化石,从全关节骨骼到该时期动物的胃内容物都有。该遗址位于德国黑森州,占地42 公顷,保存着丰富的油母页岩化石层,厚度约为 190 米。其中开采发掘过的区域已得到保护,并成为重要的古生物学研究的主题,同时建立了一座世界地质公园。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

截止2023年末,德国存有52个项目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3项自然遗产和49项人文遗产。

瓦登海(Wadden Sea)

瓦登海是世界上最大且完整的潮间带沙地和泥滩系统,是仅存的大型潮间带生态系统之一。该保护区覆盖荷兰瓦登海保护区、德国下萨克森州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瓦登海国家公园以及丹麦瓦登海海洋保护区的大部分地区。它是一个大型、温带、相对平坦的滨海湿地环境,是由物理和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形成了众多的过渡生态环境,包括潮汐通道、沙滩、海草草甸青口贝床、沙洲、泥滩、盐沼、河口、海滩和沙丘等。该地区是众多动植物物种的家园,包括斑海豹、灰海豹和斑鼠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

拜罗伊特侯爵歌剧院 (Margravial Opera House Bayreuth)

拜罗伊特侯爵歌剧院位于德国东部边境地区的拜罗伊特市,因其保存完好的巴洛克建筑为人称道,于2012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拜罗伊特歌剧院修建于1745~1750年。受当时的侯爵夫人所托,建筑师约瑟夫·圣皮埃尔和意大利的朱塞佩·比比艾纳(Guiseppe Galli Bibiena)等建筑师一同设计完成了这座城市公共剧院。该歌剧院的舞台进深约27米,有500观众席位,在其开放后的二十年里,侯爵歌剧院一直是德国最大的歌剧院。在每年7月25— 8月28日的瓦格纳音乐节期间,拜罗伊特侯爵歌剧院都会有表演活动。

著名人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